作者:作者:戴夫.恩格 (Dave Egner)
安静的祈祷是良好的开端,许多人从这句话得到内心的平安,「上帝让我平静地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事,让我有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事,并赐给我分辨的智能。」
圣经为这样的祈祷奠定了一个基础,但圣经对此还有很多阐述。圣经告诉我们上帝许多的心意,他让我们把一切的忧虑卸给他。
在本书中,作者戴夫.恩格(DaveEgner)将分析那些折磨我们的焦虑,也为我们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相信有一位上帝,他愿意我们在他里面得到宁静、勇气和智能。
马汀.丁韩二世
基恩和简都烦躁不安,一种传闻盛传了几个月,说基恩工作了27年的工厂将减产百分之25至30。如果这是真实的,工厂各阶层肯定都会有人被解雇,包括基恩所属的管理层。现在,消息已经得到证实,月底就要裁员。
基恩和简都被这事击垮了──他们被未来的忧虑震懵了。「如果我失业了,我们怎么办?我们怎么按期支付房款?我们怎么支付健康保险?我这个五十六岁的人还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简必须再工作吗?」基恩说了卅一遍,才慢慢安静下来。简也是,半夜醒来,就再也无法入睡。他们都十分忧虑。
基恩和简都是基督徒。他们时常去教堂,自以为灵性成熟。他们认为基督徒不应该忧虑,牧师对他们说:「上帝会看顾你们」。他们相信牧师的话,也为此事祷告了,可他们依然忧虑。
我们许多人都像基恩和简一样,也会忧虑,许多美国人也是这样。忧虑「是美国人精神健康失调的首要原因」(《无忧的生活》,Minirth,Meier,Hawkins着,第17页)。忧虑会让一些人陷入诱发恐慌的特殊境况,导致口干舌燥、呼吸短促,甚至会不由自主地流眼泪;对另一些人来说,忧虑是慢性的、模糊而又没有止境的恐惧,害怕发生什么事,会摧毁他们的一切;还有一些人,对他们来说,忧虑就是担心其它人不喜欢他们,或是不认同他们的穿著、他们谈话的方式。
有位妇女,为成年子女得蒙救恩而焦虑不安,寻求咨询。她彻夜不眠,思虑此事。她一次又一次地自我反思,看看自己是否真的相信上帝能拯救他们。这位妇女因忧虑而不安,她需要为此做点什么。
「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忧虑,这也会让你忧虑。」作为基督徒,我们未必不会忧虑。我们和其它非基督徒一样,生活在社会各种压力之下。尤其是我们信仰上的一些观念也能成为忧虑的诱因。我们希望成为合格的基督徒父母或基督徒配偶,希望在邻里作一个美好的见证人。为这些,我们也会忧虑。
我们甚至会因为意识到自己是个忧虑者,而变得忧心忡忡。我们明知不应该忧虑,但我们就是情不自禁。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本小册子的宗旨就是帮助我们从圣经和实践的角度来看看,我们该如何面对忧虑。通过理解什么是忧虑、我们为什么忧虑、以及圣经的教导,我们就能把忧虑转变成灵命的成长。
在我们打开圣经来看怎样应付忧虑之前,先回答一些有关忧虑的基本的问题,也许会有益处。
什么是忧虑?忧虑就是不安、愁烦或恐惧的感觉。这些感觉通常与消极的思想联系起来,它们总关系到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如果我的丈夫心烦和生气,我该怎么办?」「如果我的女儿进入一所州立大学,她是否受得了?」「如果我们现在就买下这幢房子,我们能不能按期支付房款?」「下次地震,我们能幸免吗?」
忧虑的人活在未来。他们花很多时间考虑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事,然后为最坏的可能担惊受怕。
「忧虑的人生活在许多“如果……怎么办……的问题中。”」在新约圣经中,描写忧虑的主要用词是「merimnao」,意思是「焦急、困惑、心烦意乱」。耶稣说「不要为生命忧虑」,用的就是这个词(马太福音6章25节)。保罗说「应当一无挂虑」,也用了这个词(腓立比书4章6节)。忧虑的人或是全神贯注,或是心烦意乱。不管他们做其它什么事,他们头脑中总少不了忧虑。
什么人会忧虑?每个人都会忧虑!没有哪个人是生活在一无挂虑中。如果有人说他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丝毫牵挂,那是不实之词。任何一个认真负责的人,都不会感觉不到一定的忧虑。忧虑是促使人做事的一个原因。世界上一些最伟大的领袖都有忧虑,如:伟大的亚历山大、乔治.华盛顿、曼斯顿.丘吉尔等。
有趣的是,许多成就非凡的人都是忧虑的人。他们担心因自己的不足会发生什么事,这促使他们努力进取。但也有人把忧虑隐藏起来,他们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事实上,每个人都会忧虑。
我们忧虑什么?有人说,忧虑就是把未来的重担放到现在。忧虑是全神贯注于可能发生的令人痛苦的后果。忧虑通常产生于以下三种情况:
1、威胁。要体会犯罪给人带来的威胁,你不必生活在洛杉矶或芝加哥。设想你生活在一个犯罪率较高的地方,而你又不得不在天黑以后下班回家。你会担心遭人抢劫,而当你平安到家,闩好门后,就会大大的松了口气。人们会忧虑的一个原因,就是担心身体会遭到威胁。
有些人会因其它人对他们的看法而感到害怕,他们想在任何时候都表现良好,做事顺利。一旦他们进入陌生的环境,或是接到要求很高的任务,他们就会忧虑能不能做好。许多这样的人都缺乏冒险精神,不敢避开受责备的可能性。
还有一些人忧虑,担心遭到厌弃。他们需要配偶或朋友不断向他们保证,坚决不离弃他们。
2、选择。许多人在必须做决定时,也会忧虑。他们希望尽一切所能,避免做出错误的选择。甚至他们在面临两个不错的选择时,也会忧虑。例如,约翰有两个教师位置可以选择,一个待遇优厚,另一个课程轻松,还有机会打棒球。他担心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因此郁郁寡欢。
3、过去的经历。导致忧虑的第三个原因来自过去。一位青年男子,由于他与父亲的关系或曾与老师交恶,而与男性上司很难相处。无论何时,只要他不得不与老板谈什么事,都会忧虑。他无法承受再次受辱的威胁。
「忧虑是把重担从上帝的坚强膀臂上移到自己孱弱的肩膀上。」再者,忧虑就是专注于可能发生的糟糕事情。我们害怕难堪,害怕承受疼痛,害怕遭受损失,也害怕遇到麻烦。这就给我们留下选择的余地,我们可以选择逃避让我们忧虑的根源,但这只能增加我们的压力;我们也可以选择面对让我们忧虑的根源,采取适当的行动,把它置于脑后。
圣经关于忧虑有哪些教导?圣经讲到两种忧虑:(1)一种是消极、有害、让人软弱的忧虑;(2)另一种是积极、有益的关注。在新约圣经中,所用的希腊词(merimnao)相同。
在圣经中,消极的忧虑就是因烦躁和焦虑而备受困扰。在「登山宝训」中,耶稣六次提到这种忧虑(马太福音第6章),他吩咐信徒不要为每天的生活需要忧虑:食物、衣服、住处,以及将来。保罗告诉我们要「一无挂虑」(腓立比书4章6节)。彼得也教导读者要把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彼得前书5章7节)。要记住,在这本小册子中,我们使用忧虑一词,通常是指这种消极的、让人软弱的忧虑。
然而,并非所有的忧虑都不好,圣经也讲到有益的忧虑。在《哥林多后书》11章28节,保罗说他「为教会挂心」,此处译为「挂心」的希腊词,与前文指「忧虑」的希腊词相同。保罗为信徒挂虑,因此给他们写信。
保罗在《腓立比书》也说,他挂念(相同的希腊词)那里信徒的事,渴望打发提摩太到他们那里去(腓立比书2章20节)。这是有益的忧虑,能激发保罗和提摩太为他人的缘故从事爱的行动。我们称这种积极的忧虑为「挂虑」。
我什么时候会忧虑太甚?当我们处在下列境况时,有益的挂虑就变成了沉重的、让人软弱人的忧虑;
由于不停地思虑将来会发生的事,以致于无法入睡;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放松一下就觉得有罪恶感;
不管什么时候,总有担惊受怕的事;
在有些情况下感到恐慌;
不肯正视我们的感觉;
凡事都归咎于他人;
莫名其妙地惧怕灾难。
使徒彼得的生活中发生过一件事,有助于我们回答这个问题。你是否记得门徒在逆风中行船精疲力竭这件事吗?当时,耶稣上山去祷告,让门徒先行(马太福音14章22-33节)加利利海吹起了狂风,风浪甚大,门徒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前行。那时,耶稣出现了,他在水面上向门徒走去,门徒吓坏了。
耶稣讲明自己的身份后,彼得表示怀疑,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28节)。耶稣说:「你来吧!」,彼得就凭着信心从水面走向耶稣。
然而,彼得环顾周围,看到风大浪急。他以为陷入了危险之中,就开始怀疑在这种光景之中能否存活。他开始下沉,就向耶稣呼救,耶稣伸手拉住他,一起上了船。
我们多么象彼得啊,他的经历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为什么会忧虑。
1、我们忧虑,因为我们脆弱。
身为凡人,有许多事情容易影响我们。我们会生病,经济状况会恶化,汽车拋锚或是意外的航空事故会让我们束手无策,我们会被喝醉的驾驶开车撞伤,我们害怕有人对我们说尖刻的或是严厉责难的话,重重地伤害我们。
我们是脆弱的人,生命短暂而又敏感,我们的身体、情感和灵性都容易受伤,我们在许多方面都会受到伤害。我们就像彼得一样,只是人,也会溺水而死。我们忧虑,因为我们脆弱。
2、我们忧虑,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脆弱。
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有安全感的。我们经营一个安全的家,驾驶质量可靠的汽车,并且好好保养它,我们会定期检查身体,买足够的保险,与人和睦相处,我们也关心自己的身体、感情和灵性。
可是,一旦发生什么事,就会让我们深深地感到自己的脆弱。我们就像彼得一样,看见风浪就害怕了。大风浪或是发动机的声音异常,或是某个孩子生病,或是我们感到胸闷,或是发现我们身上有个异样的肿块,或是听到解聘的谣传。不管这风浪是什么,都会让我们看到自己的软弱。
3、我们忧虑,因为我们不能完全信靠上帝。
由于我们软弱的天性,我们面临着两个选择。我们可以将自身的安全和忧虑都交到上帝的手中,全然地信靠他;或是把自己的福祉抓在自己手里。彼得在水面行走时,就面临着这样的选择。由于软弱,他对耶稣失去了信心。然而,他知道他不能救自己。
耶稣对彼得说「你这小信的人哪!」(31节),这话发人深省。彼得对耶稣失去了信心。当我们觉得不再把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感情,以及我们的未来交托给耶稣时,我们就会忧虑。而且这还是罪,因为我们自己担负起原本属于主的责任。我们顽固地拒绝把自己交托在他大能的手中。
难怪我们会忧虑!
琳达是个忧虑的人。她是第一次承认这一点,她担心丈夫的工作、邻居的狗、孩子的午餐、汽车的嘈声、家庭的保险、教会的托儿所,以及晚餐时他们正在吃的烧烤。
琳达特别关心房屋夜晚的安全,她要确保每扇窗户和每扇门都真正地锁好。每天晚上睡觉前,琳达都会在房子周围转几圈,确保所有的门窗都关紧、锁好。她知道自己忧虑得太多。
现在,琳达不再忧虑了,她因着一系列的选择而得到释放。首先,她对事物有了不同的看法。她开始把自己的脆弱感看作成长的机会,包括感情和灵性上的成长。她用两种方法做到了这一点,一是通过学习圣经,她明白了如何处理她的忧虑。二是她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来帮助她摆脱忧虑。哦,她仍然锁门关窗,这是她应该做的,可是她不再因无助感而困扰。
我们把忧虑转化为动力,也能达到琳达这样的地步。要把我们的忧虑转变成机会,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步骤:
1、仰望上帝;
2、不依靠自己;
3、向关心我们的人倾诉;
4、把我们关心的事交给上帝。
忧虑的人,眼光常聚焦于还没发生之事件的后果,他们觉得很脆弱,想着最糟糕的事,为自己无力控制的事物担惊受怕。但是,只要他们仰望上帝,他们就会在上帝的属性中,找到他们脆弱的答案。从上帝的话语中,我们能最清楚地看到他的属性。
上帝掌管一切。圣经告诉我们,上帝知道并掌管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耶和华在天上立定宝座,他的权柄统管万有」(诗篇103篇19节)。他是大有权能的上帝(诗篇66篇7节)。他是掌管万有的主。
忧虑的人总觉得什么事都把握不了──有些可怕的事要发生,可他们又无力阻止。这些感觉会让人产生焦虑,引发一些问题,忧虑的人必须切记三个重要的、有关上帝的真理:
1、上帝无所不在(诗篇139篇7节;耶利米书23章23-24节)。无论我们在哪里,上帝都在那里。上帝无所不在,不管我们感到多么孤单。上帝总在那里!
2、上帝无所不知(约伯记7章20节;诗篇33篇13节)。上帝知道我们多么担心,知道我们的感觉多么糟糕,也知道我们害怕什么。我们越是忧虑,我们就越觉得上帝对我们的状况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明天的事,但上帝知道。他知道一切事情怎样发生,也知道我们的需要。
3、上帝无所不能(创世记17章1节;18章14节;马太福音19章26节)。忧虑的人总觉得没有人能够阻止不幸事件的发生,他们甚至觉得上帝也无力阻止他们的女儿未婚先孕,无力让他们的儿子不进监狱。然而,上帝有无限的能力。「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吗」?答案是「没有」(创世记18章14节)!
威廉.巴库斯在《关于忧虑的好消息》一书中谈到他的妻弟,他是个运动员,因患血管病而住院。手术非常成功,但随后的24小时仍有生命危险。他忧虑起来!他躺着说:「我是一个运动员,以前可以任意活动我的身体,我的身体也完全听命于我。但我现在告诉自己,必须停止忧虑,不要给自己施加压力,我却办不到。」他越是想要由自己控制自己的焦虑,情况就越糟。
后来,上帝好象对他说:「谁掌管这一切?」他嗫嚅地回答说:「你掌管这一切。」这种信念和交托之情一进入他的头脑,心中就满了平安。
上帝能背负我们的重担。我们身上背负着生活中沉重的忧虑,可以把它们卸到上帝的膀臂上。我们关心自己的健康,关心自己的子孙,关心我们所爱之人是否蒙恩得救,关心世界和平,上帝比我们更加关心这一切。他帮助大卫杀死熊、狮子和非利士的巨人,他保护大卫免遭扫罗愤怒的击杀,他使大卫在敌国得享安稳。也许是这些原因,促使大卫写道:「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他必抚养你,他永不叫义人动摇」(诗篇55篇22节)。
可是我们怎么把自己的重担卸给上帝呢?我们要怎么把重担放到上帝的膀臂,并把它们留在那里呢?要照我们所知道的而行。我们知道上帝无所不能,全然信实。我们在忧虑时,就是没有全然地信靠上帝。我们让自己承担他的角色,我们以为自己能做得更好,其实不然,我们应该将他的权力交还给他,全心地信靠他。
「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他必抚养你,他永不叫义人动摇」(诗篇55篇22节)。
我沿着一片散布着岩石的沙滩漫步,一个小男孩搜集了一小袋石头,正竭尽全力带着袋子走路。他赶不上家人,还跌倒了一两次。他无力背负这样的重担。后来,他的大哥看见了他,就走了回来,抱起他和他那袋石头,然后往前行。上帝也在等待为我们这样行,只要我们向他伸出双臂。诗人大卫说:「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他」(诗篇37篇5节)。
上帝能消除我们的恐惧。忧虑表现出我们对未来的恐惧。我们害怕未来之事的结局:考试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在牙医面前我该怎么做?我们的城市会不会遭到飓风袭击?
亚当和夏娃犯罪之后,他们在伊甸园里就有了忧虑。他们害怕自己选择吃了禁果后的结局,就躲避上帝的面(创世记3章10节)。亚当说:「我就害怕。」
认识上帝是良善的上帝,就是说没有任何邪恶的事物从他而出,这有助于我们消除恐惧。当我们可以和大卫一同说「耶和华是良善正直的」之时(诗篇25篇8节),我们就会找到保障。当我们为明天忧虑时,我们可以效法诗人的榜样,「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诗篇34篇8节)。
接受上帝对我们的爱也有助于我们消除恐惧。圣经告诉我们,我们若有什么可敬畏的,就是敬畏上帝(申命记10章12节、20节;13章4节)。可是,敬畏上帝就是爱他,接受他对我们奇妙的爱,在爱中得享安稳。敬畏创造主,要比敬畏他所造的任何事物好得多。敬畏那爱你、为你舍弃独生子的那一位,比惧怕未来不可名状的、模糊而又无用的忧虑好得多。
「敬畏那爱你、为你舍弃独生子的那一位,比惧怕未来不可名状的、模糊而又无用的忧虑好得多。」
大卫从自己的经历中认识到上帝的良善和慈爱,因此他能告诉我们,哪怕他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诗篇23篇4节)。他在第31篇诗中描写自己可怕的生活经历──被朋友拋弃(11、12节),被仇敌击打(13、15节),然而他说:「耶和华啊,我仍倚靠你」(14节),「我终生的事都在你手中」(15节)。
我们在害怕时,可以做些事来应对恐惧。圣经反反复复告诉我们不要怕,我们的任务就是接受上帝的良善和慈爱,做大卫那样的选择。我们必须说:「我们也不害怕」(诗篇46篇3节)。
上帝能支撑我们。大卫在讲论战争、饥荒和恶人时说,那些倚靠上帝的人,「必得饱足」(诗篇37篇19节)。这里的基本意思是说,他们不会颤抖,不会摇动。在我们合理考虑生活时,不会因惧怕而颤抖。为什么呢?因为上帝能用他的大能支撑我们。
在我们感到脆弱时,我们就被头脑中的顾虑搞得心烦意乱。我们就像一位父亲,他三岁的儿子在医院里奋力与危险的传染病搏斗。母亲留在床边照应儿子,他去上班。但即使在工作,他的部分思绪总是萦绕在孩子的病房里。每位目睹儿子奔赴战场的母亲,都能体会到这位父亲的感受。女儿第一次约会或十几岁的儿子开车回来晚了,作父亲的也是如此。
在我们心烦意乱的时候,上帝能支撑我们。大卫写道:「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他必抚养你」(诗篇55篇22节)。这位永不改变的上帝会保守我们,让我们不会因生活中的忧虑和顾念而动摇。
上帝将永远与我们同在。忧虑是一副孤独的重担,我们总是易于独自背负。我们忧虑得越多,越是觉得孤单无助。但是,作为上帝的儿女,我们从来都不是孤身一人。我们永不会被拋弃。大卫在第139篇诗中向我们保证,上帝与我们同在,大卫说他还没有出生,上帝就知道了与他有关的一切事情(13-16节),他也无法躲避上帝的灵(7-12节)。无论是早晨还是晚上,是陆地还是海洋,是天上还是阴间,上帝都与我们同在。
是的,大卫知道上帝时刻都关心他。他写道:「我父母离弃我,耶和华必收留我」(诗篇27篇10节)。在我们中间,有谁不像害怕被父母拋弃的孩子呢?有时,这些可怕的感觉会环绕着我们。这时候,我们必须记住上帝的应许,他永远与我们同在。
以赛亚也知道上帝时刻关心他。耶和华曾对他说:「你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上帝」(以赛亚书41章10节)。
约书亚也明白这一点。上帝对他说:「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约书亚记1章5节)。
摩西也深知这一点。「他因着信,就离开埃及,不怕王怒;因为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希伯来书11章27节)。
耶稣的门徒也知道这一点。耶稣在升天之前对他们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章20节)。
我们也知道这一点。耶稣给门徒这样的应许,也是给我们的应许。
当忧虑再次困扰你时,要转向上帝,要记住:
(1)他掌管一切,
(2)他能背负你的重担,
(3)他能消除你的惧怕,
(4)他能支撑你,
(5)他永不离弃你。
在新约圣经中,有关忧虑的教训主要是在耶稣的「登山宝训」中(马太福音6章25-34节)。在这段讲论中,耶稣为我们提供了忧虑的解毒剂。他对那些虔诚的人(像我们大家一样)讲话,他们虽盼望弥赛亚来临,却没有做好准备。在这十节经文中,耶稣共六次提到忧虑。当我们面对这个快速发展、充满压力而又追逐物质的社会时,耶稣的话恰恰也针对我们。耶稣实质上是说:「你们充满了忧虑,是因为你们没有真正靠信心生活。你们过于关心食物、衣服和各样的东西。你们要把我和我的国放在首位,你们一切就都好了。」
不要忘了,那时主耶稣刚刚教导门徒要积攒财宝在天上,不要积攒财宝在地上(6章19-24节)。我们似乎听到有人无声的异议,「噢,如果我像他说的那样生活──总是思念天上的事,我必定会饿死。你知道,一个人总是要吃饭的哟」。这很可能是耶稣以「不要忧虑」的命令展开教训的原因(25节)。
忧虑的原因(马太福音6章25-32节)。耶稣的门徒若继续为地上的事忧虑,就绝不可能在天上积攒丰富的财宝。耶稣说,我们不必为生活必需品忧虑,上帝若顾念空中的飞鸟和野地里的花朵,他也必看顾自己的儿女。
当然,我们有责任工作,有责任为我们自己和家人提供生活必需品。使徒保罗说,「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帖撒罗尼迦后书3章10节)。耶稣不是教导我们去消极地单单接受,他教训的要点是叫我们不要为我们的需要而烦恼、忧虑,或是焦虑。
然而,我们当中有许多人都是为生活必需品之外的东西忧虑。我们想让人看到自己「在」饭馆里、想拥有比邻居好一点的汽车、想用更精美的方砖建造房屋、想穿著最时髦的服装,还想着其它许多这个社会视为重要的事物。我们那么沉湎于物质主义的社会,以致于我们会为跟不上潮流而忧虑。
耶稣说,我们的一切忧虑都是没有必要的。他知道忧虑确实是个问题,但它是个多余的问题。飞鸟需要食物,但它们没有为食物忧虑得头痛。花朵也「装饰」,它们虽免不了会腐烂。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它们的天父顾念它们。
忧虑背后的原因(30节)。从耶稣的话语中可看出忧虑的内在原因表现在耶稣的话语中,「你们这小信的人哪」。我们被忧虑压倒,只因为我们不信上帝。其实我们并不相信,是上帝在使世界正常运转。我们不信他顾念我们的需要;即便是他有这样的应许。我们把眼光从天上转到地上,我们宁愿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上帝。我们把未来的责任放到自己的肩膀上,觉得不能再把那么重要的事交给上帝!
耶稣为忧虑提供的解药(33-34节)。耶稣说,忧虑会搅乱应该先考虑的事。我们为衣食、竞争、把握未来而忧虑,却不关注最重要的事。耶稣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33节)。操练信心,并先求上帝的事,你就是积攒财宝在天上。
我们听了耶稣的话就会明白,消除忧虑其实在于我们的选择。当我们选择相信上帝而不是相信我们自己时,我们的忧虑就会消减。答案在于我们自己。
「忧虑只是表面现象,它的症结是我们没有全然地信靠上帝」。
你曾否因为要拥有足够的食物而忧虑?因为穿什么而忧虑?为你的房子是否足够大而忧虑?是否因为自己的汽车好不好而忧虑?是否因退休后生活有无保障而忧虑?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许多基督徒从艰难的经历中懂得,这些事物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而且上帝会按照他的话供给我们。他们还懂得,使信心增长的事物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在生活遇到真正的难题时,最需要的是信心。
在保罗所写的《腓立比书》中,我们发现消除忧虑的另一个重要办法。我们不是在软弱中放弃,而是采取积极行动,帮助我们消除忧虑。
保罗在《腓立比书》中特别命令信徒:「应当一无挂虑」(4章6节)。耶稣在加利利山上也讲到相同的命令(马太福音6章25节)。耶稣还继续讲述忧虑毫无益处,保罗则要求腓立比的信徒不要忧虑,却要祷告。
「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立比书4章6-7节)。
在《腓立比书》4章6节中,保罗要求我们不要忧虑,他用了三个词来讲述我们应当做的事。
1、祷告。保罗此处使用的词,是指与上帝交谈最常用的词──祷告。总的说来是指祷告,而且很可能关系到祷告中的敬拜方面。当我们祷告时,我们就是承认上帝的伟大,并尊崇、敬拜、尊重他。我们认识到上帝是至高的主,就会把我们的忧虑交给他。
2、祈求。保罗描述消除忧虑的第二个用词是祈求,这个词是指我们向上帝表明我们的需要。就是向上帝表明我们最真诚的恳求,就是我们不顾一切向上帝呼求帮助。祈求,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
当你忧虑时,要把忧虑交给上帝,恳求他的帮助,恳切向他祈求。上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祈求、寻找、叩门,他就赐给我们,让我们寻见,给我们开门(马太福音7章7-8节)。
3、感恩。保罗讲论用祷告代替忧虑,他用的第三个词是感恩。我们有时太专注于自己的难题,忘记了上帝过去做工所用的满有恩典的方法。我们看不到他以恩慈和怜悯恩待我们,满足我们一切的需要。我们回想上帝过去怎样关心我们,能使我们倍感安心。
当我们不再忧虑而祷告时,我们就把重担从我们的肩上移去,把它放在全能上帝的膀臂上。一旦我们把我们所关心的交托给他,我们就会感谢他,因为他是爱我们的上帝,他热切地关注我们的困难,并有能力回答我们的祷告。
当把你的脆弱带到至高者面前,他有能力改变这些。你夜里醒来,为姐妹、工作或小孩忧虑时,你要祷告。制止你的思绪不再忧虑,并把一切用在忧虑上的精力转移到祷告上,因为忧虑是破坏性的,而祷告是建设性的。恳求上帝帮助我们、安慰我们、坚固我们、为我们开出路,并求他成就只有他才能成就的奇妙的改变。
当你因前景惶恐不安时,你要祷告。要把你的忧虑交给主,摆在他面前。你在红灯前等候时,若为支付各种账单而忧虑,你要祷告。恳求上帝帮助你,然后继续前进。上帝必倾听你的祷告。
「当把你的脆弱带到至高者面前,他有能力改变这些。」
丹佛神学院出版的《焦点》一书中刊有保罗.包登的一篇文章,他为忧虑的人提供了极好的行动建议。他建议忧虑的人列一份忧虑清单,你为某事忧虑时,就把它写在上面。或许是你年长母亲的健康问题,或是要换冰箱,或是要更换常去的教会,就把它写下来。当你看到用白纸黑字写下的具体忧虑时,会对你有所帮助。
然后,把忧虑的清单换成祷告的清单。要为你所关心的事情祷告,要特别为它们祷告。你会惊喜地发现,这样做非常有助于避免让这些忧虑压伤你、控制你。
包登还建议,你还要把祷告的清单变成行动的清单。当上帝给你灵感和信心时,你要针对所关心的问题采取行动。哪怕你只做一点点,也很快会发现,这些令人烦恼的焦虑会被你对生活责任的关注所取代,而这种关注是健康的,且具有可操作性。
你在忧虑吗?要祷告。如果你已经祷告了,还要再祷告,要把忧虑的精力用在祷告上。
彼得写信给遭受严酷**的信徒时,向他们指出了应付忧虑的另一种选择:「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上帝,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得前书5章6-7节)。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步骤。
1、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事物。我们不要否认自己的忧虑,并以此来取代愤怒、忧闷、逃避现实,却要谦卑接受这些状况,它们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我们无权命定自己的幸福条件,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谦卑,能接受我们从上帝大能之手所领受的一切。
2、把我们的忧虑卸给上帝。我们把自己无助的忧虑之感交给全能上帝的手中,把我们的忧虑卸给他。我们把未来交给上帝,他那么关心我们,以致差他的儿子为我们受死。这种做法,与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想法格格不入,常有人对我们说:「除了你自己,你不需要任何人」;「你得时刻提醒自己是老大,因为没有别人能做老大。」
你是否在背负着一大袋沉重的忧虑?太骄傲或太自卑,都无法谈论忧虑,你知道吗?应当把它交给上帝,你已经背负得够长久了!
路加医生记述耶稣来到马利亚、马大和拉撒路的家,让我们看到耶稣如何帮助忧虑的人,极为珍贵(路加福音10章38-42节)。耶稣和他的门徒在旅行,他们应马大之邀请来访。我可以这样设想随后的场面。
要满足耶稣和门徒这群人的吃喝,任务可不轻。马大在厨房里忙忙碌碌,准备食物(切菜做菜、准备上好的瓷器、准备主菜以及饭后用的甜点),可马利亚却悠闲地坐在耶稣的脚边。
马大一个人忙不过来。她希望凡事都为主预备妥当,但有许多工作要做,让她感到为难和无助。她「心里忙乱」,瞥一眼客厅,希望马利亚来帮她。马利亚却为耶稣的话着迷,坐着一动也不动。
最后,马大忍不住了。她来到客厅,把手搭在臀部,要求道:「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然后,她向主下了一道命令:「请吩咐她来帮助我」(40节)。
也许你就是马大──或是与你同住的是马大。耶稣对马大耐心而善解人意的回答,是给你的绝佳榜样。要留心他是怎么做的。
首先,耶稣让马大看到她自己的忧虑。「马大!马大!」耶稣回答说,「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41节)。我相信,当耶稣两次称呼马大时,他的声调一定是柔和的。他把马大的问题摆在她面前,让她知道她有一个需要处理的问题。当好女主人没有什么不对,希望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也没有什么不当,耶稣没有对马大的做法下结论,只是让她留心她自己的忧虑;
第二,耶稣让她明白,忧虑是可以选择的。马大选择了预备食物,满有焦虑。她的选择使她责备自己的妹妹,也暗示耶稣对此漠不关心,并向他下了一道命令。耶稣没有责备马大,却指出马利亚也做了她的选择(42节);
第三,耶稣告诉马大,在现世、短暂和属天、永恒之间存在着两种选择。耶稣对马大说,「马利亚选择了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42节)。马利亚可以不顾饭菜,但耶稣的话存在她心里,会结出永远的果子。
如果马大来与马利亚坐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们都吃不成饭,是吗?不!他们都能动手做饭。否则,耶稣也能命令出现一桌有七道菜的丰盛饭菜。
我相信马大从耶稣的话里得益匪浅。约一年或一年多后,耶稣再次来到这家坐席。因耶稣让拉撒路从死里复活,全家人一起预备晚饭,以示尊崇(约翰福音12章1-11节)。圣经只是简单地告诉我们,「马大伺候」(2节)。她仍然做事,但这次她没有被责任压倒。我相信她学会了控制自己,不去忧虑。
下列内容摘自作家约妮.约德(JoanieYoder)的访谈录,该访谈录收入RBC的电视节目《探索之日》。我的生活充满了焦躁和忧虑,可我却视而不见。我像许多人那样,把它们遮掩起来,直到我经历过被它击打到最低点为止。后来,我被迫面对我的焦虑、我的担心、我的恐惧和我的忧虑。卡瑟琳.马歇尔曾说过,我们最大的发现是认识到我们自己的力量不足。我经历过这样的发现,我看到自己里面一无所有,我似乎没有一点力气再迈进一步,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感情上的。
我患了恐旷症,恐旷症就是害怕到空旷的地方,害怕到户外去。对我来说,就是害怕进超市。这种恐惧是那么强烈,以致我一进入超市,就会惊慌冒汗。我担心自己在众人面前会完全疯掉──甚或更糟,会死去。
因此,我有时会中断购物,把手推车猛然推进超市某个角落,然后跑回家。一旦进到自己家里,我就会突然放松下来,又觉得安全了。
我以为自己是唯一有这种感觉的人。我吃饭的习惯变了,睡眠也不稳定,我会发抖,摇摇欲坠,我常为生活及生活中的一切责任焦虑不安。我无法面对任何事情。在我三十岁刚出头时,我被彻底洗涮了一遍。
我的难处有一些内在的原因。现在回头来看,我明白有三个原因导致我无力过正常的生活。一是极端幼稚,我的感情不够成熟,无力担负责任;第二,我养成了一个痛苦的习惯。其实我没有真正认识这个习惯,因我沉湎于这种习惯时,总觉得自己的感觉是对的。我的感觉一直是造成我这种状况的一个原因;至于第三个原因,我认为我们大家都很常见,就是容易过于自信。我努力尽自己的力量做一切事情。当我明白我无力靠自己来完成时,我仍觉得自己应该有能力做到。
这三个因素把我打垮了,它们让我走向我所需要的崩溃,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崩溃。它不是精神上的崩溃,而是自足的崩溃。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以及观察其它处于这种痛苦境况下的人怎样耗尽自己的精力,我发现有一个特点就是对控制的需要──需要控制生活、环境、人群,甚至无意之中要控制上帝,因为我们害怕会发生什么事。我们觉得,我们若能控制各种事情,使之按一定的方式运作,我们的担心必会降低。
我的问题在于,我无法感觉自己真能做到自我保护──保护自己避开我所害怕的事情。因此我开始在我自己身边作茧,这茧越来越小,正如茧这个字所指的东西那样。我有一个让我感到安全的狭小空间──就是我房子的四壁。事实上,我把自己的生活缠裹起来,只容下一个人──就是我。
在此期间,我已是基督徒。尽管我坚定地相信上帝,可是我的生活没有为他留出空间。我没有欢乐,甚至还有更糟的事,我觉得自己没有达到上帝创造我的唯一目的。
我被击打到最低点。在我发现基督的丰富,以及我让他改变我以前,我快走到了尽头。就像保罗在《腓立比书》1章6节那里所说的那样,上帝开始复兴我,「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这善工是从交谈开始的)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这个过程不是花短短的六个小时或六个月能完成的,而是要继续到「耶稣基督的日子」。
在我走向完全的初期阶段,上帝向我指明了四门功课,它们至今深刻地影响着我的生活:读经、祈祷、交托和顺服。
读经──摄取养分。
祈祷──与上帝一同赴宴。我们无法划分祷告的时间界线,我们去市场,开车出门,进入周边环境,都可以祷告。
交托──就是把我们无力控制的事物交在上帝的手中,摆脱它们,但不是把它们扔进稀薄的空气中,而是交给上帝。
顺服──上帝愿意我们在力所能及的事上顺服他。
我们都很熟悉这四门功课。完全依靠上帝,它的内涵既包括圣经中明显的真理,又包括经验中不明确的真理。我们不仅要了解、谈论,或是热切地相信这些真理,还必须脚踏实地去实践。在我们软弱和精力耗尽时,我们所蒙的祝福有助于激发我们,去真正实践我们已经相信的事情。
当我开始把这些课程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时,我发现它加强了我凭信心与基督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他也开始向我表明他在各样的事情上让我丰富有余。当基督不断帮助我时,我对他的信心也越来越坚定。
读经、祈祷、交托和顺服,这四门功课互相交织在一起,这种交织表明,我有自己应做的事情。可是,当我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时,就是让上帝做只有他才能做的事。因此,我越来越觉得没有理由去忧虑,忧虑成了多余的东西。我也开始明白,无论上帝让我经历什么,哪怕是把我打垮的事,他定会帮我战胜这一切。
上帝最终为我脱掉了身上的茧,这茧是我一个人编织而成。上帝让我带领邻居一起查经,这让我脱掉了自己身上的茧。我相信自己能有成效地照顾小组中的妇女,因为她们知道我与她们一样,很需要基督。因此,我对她们并非是一个威胁,反而是对她们成长的鼓舞。
后来,上帝把我和丈夫带到海外。有一天,我们在伦敦地铁中遇见了一位吸毒者,我们就把他带回来,与我们一同生活。通过他,我们又带回几位吸毒者与我们一同生活,直到那时,我才开始实践真理。在那之前,我总觉得有点愧疚,因我在各样的事上不得不依靠上帝,而许多人做这些事却不费吹灰之力。然而,通过与这些沉湎于毒品的人一起生活,我知道他们与我一样,要痊愈不是靠自己,关键是靠上帝。
通过与吸毒者交往的经历,我发现依靠上帝是我们之所以被造的目的之一。我也明白了,在一次危机中起作用的事物,任何时候都能起作用。我因此发现,我能为吸毒者提供果断而令人惊奇的治疗措施。有人一向教导他们,要他们舍弃生活所依靠的一切东西。但我向他们指明,真正的解决方法是从依靠毒品转向依靠上帝──不是拿上帝代替毒品,而是转到我们被造之初就当依靠的那一位。
假设人们愿意归向基督,我们来讨论其原因,你认为他们愿意怎样归向基督?他们是愿意通过刚强的、看似找不出弱点的人来归向基督?还是愿意通过软弱的、却表明了如何成为刚强的人去归向基督?
我想他们会一无例外地倾向后者。尽管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服侍上帝,尽力借着刚强的人向人们讲论上帝,但我们这样做有可能剥夺他们最后的希望,就是他们认为上帝会为他们做点什么的希望。因为他们的反应不是,「哦,这是为我做的!」而是说:「我绝对做不到这一点。」然而,他们若看到一个软弱的人学会了怎样成为刚强的人,而且仍然在从上帝那里支取力量,就会让他们充满希望。他们会说:「哇!如果上帝为她做了这样的事,或许也能为我做一些。」
我诚然是个普通人,这不仅是事实,也是我心所愿。除了我们都是独特的受造之物这点外,我的确很平常。没有基督,我就是个完全失丧的人。事实上,在一次聚会中,我是被人这样介绍的。他们说:「这是约妮,她如果没有基督,只会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这种介绍曾使我惊骇。然而,在我的人生中,上帝把我带到这个地方,他让我在这里成为一个软弱的榜样,让我能出去与世人分享,并向别人见证上帝在人的软弱中、借着人的软弱所能成就的事。因此,既然他在我身上、借着我成就了这样的事,他们岂不也行吗?
依靠上帝是我生活的主要旋律。我的故事是讲述一个自己一无所有的妇女,她在生活中依靠上帝,从中得到了她所需要的一切。必须依靠上帝并非什么可悲的事──它是上帝完美的设计。受造之人依靠他的创造主时,才能达到最佳境界。过去我常把依靠上帝作为最后的诉求,现在它成了我第一要紧的事!
我灵性生命的长进始于低谷的经历。我看起来并不好,感觉也不佳,但它是我人生中灵性生命最刚强的时刻。我希望这成为处在这种光景下的人的鼓励。我们时常以为属灵就是始终处于高峰阶段,事实并非如此。属灵就是进入一种境界,我们在此一无所有,而上帝样样都有。
约妮.约德的自述故事,是其著作《建立依靠上帝生活》中的一段内容,该书1992年由探索出版社出版。
任何事物都没有比想到死,更让我们感到无助。面对生命的终结,我们必须思考死后的问题。圣经说,死后要嘛进入天堂,要不就下地狱。进地狱才是最该忧虑的事!
若问大多数人是否会进天堂,他们都会说:「我希望如此」;或说:「或许能进入,如果我不放弃。」他们若是真诚,就会承认,想到下地狱会让他们恐惧。
然而,上帝在圣经中告诉我们,我们能够毫无疑问地知道自己在走向天堂,他还告诉了我们原因。
首先,基督为我们满足了进入天堂的要求。他一生完美无瑕,并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罪付了赎价。随后,我们需要的神迹出现了,耶稣从死里复活了,表明上帝悦纳了他为我们献上的祭。我们对此无能为力,上帝为我们成就的是白白的奇异恩典。
第二,进入天堂的方法不是靠做善工,而是靠信心。基督为我们受死,上帝赐予我们大爱,我们的响应是相信耶稣。我们一旦信了,就不会再失去。救恩出于恩典白白的赏赐,他关心我们灵性上的软弱。
我们一旦相信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的大功,我们就不会担心犯罪时会失去上天堂的机会。上帝在基督里接纳了我们。上帝若不拋弃他的独生子,就不会拋弃我们,而他永远都不会这么做!相信基督,就不必为永生忧虑!
基督教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