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低潮为何忧闷
作者:钟马田
灵性低潮时为何忧闷
为何忧闷 个人低潮与神国荣耀 灵性低潮成因 根本大计
你看见了吗? 全心全意 往事难忘 一代解经大师钟马田
灵性低潮时为何忧闷 为何忧闷
    为何忧闷

    "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他笑脸帮助我,我还要称赞他。"(诗四二5)

    "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光荣,是我的神。"(诗四二11)

    今天许多基督徒的灵性陷在低潮中,他们的生活让别人看起来总觉得太消沉忧闷,烦躁不安,毫无喜乐可言。有人以为这是世局环境的关系,因为我们这世代的人经过了太多可怕的事件,两次世界大战已够残忍,随后局势又一直如此动荡不安,灵性当然低沉。

    其实并不尽然。灵性低潮是一个历史悠久,行之有年的老问题。翻开圣经,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新旧约都常提到这问题。可见从古至今,它一直都如影随形地折磨着神的子民。

    诗篇四十二篇的作者就是一个实例。请听他痛苦的声音:"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光荣,是我的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他执笔写此诗时,内心是何等不快乐,处在何等的低沉中。同样的词句在这篇诗里出现了两次,接着在四十三篇又出现一次,难怪有人说四十三篇是本篇的一部分,不应分开。是耶?非耶?无人能下定论,这是题外话,在此不多探讨。

    诗篇的作者实在很可爱。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常可看到他们毫不矫揉造作地将心里所有的感受、愿望倾倒而出,也可看到他们跟所遭遇的困难鏖战、内心的挣扎和自我的对话。从他们发自心底深处的喁喁细语,也可看出他们如何分析问题,如何鼓励或责备自己。高兴的时候,字里行间洋溢着喜乐;抑郁的时候,一字一句读来都叫人觉得悲怆。而奇妙的神就利用这些诗人们亲身的体验、以血泪谱成的诗篇,把他的真理启示出来。也正因为这缘故,诗篇才会令人读来如此亲切贴近,才能对历世历代的人心产生如此大的鼓励和安慰作用。

    从这篇诗中,我们不但看到了作者写诗时内心的苦况,也看出了他愁烦的原因:第一、他当时似乎不能和别人一起在圣殿中敬拜神;第二、当时敌人正千方百计竭力攻击他,试图制造他的低潮。不过本文的目的不在重组他的故事,而是要看他在当时的情况下如何处理所面对的问题、如何自处,然后再从中找出可以帮助我们的原则和教训。

    读圣经不可只光看别人的经历或故事,而忽略了其中的精意教训,不然就会有极大的危险。许多人的灵性动辄陷入低潮,以致不快乐,这都是因为他们太过于依赖别人的经验,或只是羡慕别人的经历,结果自然就走错了路,而且往往错得不堪收拾。我们若有什么问题,想从圣经中获得真正的帮助,绝对不可只看别人的经历或故事。我们必须先明白圣经对该问题有何教导,然后从经文中的实例,留意神的教训如何在实际情况中发挥作用。再从别人的经验中观察其反应及神如何对待他们,我们就能够更明白神的教训。我们要感谢神,因为圣经对我们人生所可能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有明确的教导,所以无论遇到任何难题,我们都可循这方法从圣经得到实际的帮助。

    [llfen于2006-08-1023:14:22修改此小说]
灵性低潮时为何忧闷 个人低潮与神国荣耀
    现在再回到正题上,我们为什么要从这位诗篇作者的经历来讨论灵性低潮这件事呢?

    第一、今天有许多基督徒正处在跟这位诗人相同的光景。他们的灵性陷入低潮,内心忧闷烦躁,生活紧张不安。有些基督徒甚至一辈子都在这种光景中惨淡度过,这是何等可怜的事啊!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他们脱离这些桎梏,重拾基督徒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第二、也许比第一点更重要,我们探讨这问题是为了神的国和他的荣耀。意气消沉、悒怏不乐的基督徒不但明显和他的信仰有所抵触,实际上等于给福音作了反宣传。现今的世代是一个讲究现实的世代,人们只重实效,对真理不感兴趣。他们唯一关心的问题是:"这方法有效吗?"他们竭力追求的是能实际帮助他们的东西。如果基督徒老是一脸阴骘,只会叫不信的人对福音望而却步,神的国如何能扩展开来呢?不要忘记,神在地上的国度是借着每一个基督徒的见证来扩展的。从教会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基督徒虽然没有建立轰轰烈烈的功绩,却因为他们的生命丰富能吸引人,结果使神的国度大大扩展了。所以,为了神的国和他的荣耀,我们必须解决灵性低潮的问题。不要老是让人觉得,做了基督徒就要过那种抑郁苦闷、毫无乐趣可言的生活。

    事实上,许多人不愿成为基督徒或对基督信仰没兴趣,症结正是出在这里。他们怕一旦做了基督徒,就要过那种沉闷的生活。他们常喜欢将信徒和非信徒并列作比较。他们说:"看哪,那些非信徒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刺激的享受,多么有趣啊!你说那是罪中之乐也好,反正他们看起来是在享乐。看,他们欣赏足球赛时那股狂呼吶喊的劲儿!听,他们兴高采烈的谈论简直就在向全世界的人宣布,他们是何等地兴奋愉快!可是反观你们基督徒的生活,总是千篇一律,单调乏味,沉闷没有新鲜的事,甚至连享乐的自由也没有,谁会对你们的信仰产生兴趣呢?"

    我们必须坦白承认,他们如此批评并不算过分。一般人对基督教有此看法,自有他们的理由,不必跟他们争辩,也不必责备他们,但我们却应该反求诸己:"我要怎么做,才能叫别人不因我的生活而对基督教退避三舍?我的生活要如何才能吸引人,以致他们能衷心地说-这样的生活真有意义,真令我羡慕,我真想跟他一样-?基督徒若能有这样的生活,不但自己一生幸福受用,对神的国度和基督的荣耀更是大有贡献。因为惟有如此,我们才能更有力地把福音信息和神的权能传扬出去。"
灵性低潮时为何忧闷 灵性低潮成因
    何谓灵性低潮?造成灵性低潮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当如何应付这问题?

    首先我们应针对这些问题做一次走马看花式的浏览,然后再分别逐项深入研究,或许这样才能对我们有实际的帮助。从教会历史上一些伟大信徒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处理灵性低潮的方法正是如此。我知道今天人们都喜欢走快捷方式,用速成的方法,不愿按步就班去做。他们对真理也是抱同样的态度,想用几分钟就把真理说清楚。然而这是不可能达到的。现今许多基督徒的生活会如此肤浅,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肯按步就班地深入追求。为什么我们走马看花浏览一遍还不够,必须逐项分别深入研究呢?相信我们都有过这类的经验:有个人去看医生,医生向他解释病情状况、平日要注意哪些事项、该如何服药病人听的当时唯唯诺诺,自以为已经把医生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牢记在心,完全明白,回去后即可照指示调养。但一回到家里,真正要按医生的吩咐去行时,才发现自己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开始。为什么呢?因为医生只做概括性的指示,并没有详尽的步骤说明,等到要实行时,自然就抓不到头绪了。同样地,一个好的教师在把一般性原则提出来之后,也一定会再把各原则的细节详细说明。

    诗篇四十二篇的作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这首诗里,他把灵性低潮描写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一颗忧闷沮丧的心灵跃然欲出,读其诗简直如见其人。他在十一节说:"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光荣,是我的神。"第五节他也说:"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他笑脸帮助我,我还要称赞他。"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在第五节中"神的脸"是他的帮助,但到十一节他已说"我脸上"的光荣。人在低潮时,心思情绪一定会反映到脸上。只要你看一眼,就可从他的脸色读出他里面的烦恼、忧闷、沮丧。在这里,这位诗人似乎说:"没错,我是在低潮中。但当我仰望-神的脸-,就得到帮助;当我里面比较舒畅时,脸色也变得好看多了,所以神是-我脸上的光荣。"忧愁、烦恼、沉闷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宁静、安祥、和谐与容光焕发。这不是像戴上假面具可以勉强装出来的,而是仰望神所必然带出的结果。

    这位可怜的诗人的光景如何?他的心头犹如被千斤重的铅压住,不堪负荷。他忧伤、烦恼、愁虑、迷惘。不但如此,他又说:"我尽夜以眼泪当饮食。"(3节)他为自己烦恼,为即将来临的事烦恼,为仇敌对他个人的攻击及对他所信之神的明讥暗讽忧闷,这一切的一切都使他愁苦恐惧。终于他控制不住了,泪泉不可遏抑地奔涌而出,甚至终日茶饭不思,"以眼泪当饮食"。相信你我也都有过同样的经验。当你为某件事忧心如焚时,一定也是无心饮食,甚至即使美食当前都无力动箸。忧虑烦恼会直接影响人的食欲。这就是灵性低潮的症兆。

    不幸的是,在灵性低潮时,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模样会带给人什么样的印象。看看这位诗人的景况,可以使我们心生警惕。因为我们给别人的印象会直接影响到神国的扩展,关系实在太重大了!下次当你灵性低潮时,不妨试着跳出来想一想:如果你是别人,看见这付意气消沉的样子,心中会有何感想?相信这一招会对你有所帮助,可以激发你的意志。你愿意像这位诗人一样,让别人眼中的你是一个垂头丧气、昼夜流泪、不思饮食、拒绝见人、心中充满各样愁烦的人吗?

    造成灵性低潮的原因何在?以下我们可约略归纳出几点:

    一、气质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是气质。人类可分成许多种不同类型的气质。我开宗明义就举出气质,一定有人会觉得诧异。"我们谈的是基督徒的灵命,为什么扯到个性气质上去呢?人信主后,气质不都改变了吗?你还是别在这题目上作文章吧!"首先我必须申明:我认为气质、心理状态、先天秉赋等跟我们的得救问题毫无关系。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神都能借着在他爱子里所做成的方法,透过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拯救我们。这是我们对心理学以及那些依据心理研究来批评基督教的人士的答复。我要再强调,成长背景、气质对我们的得救毫无影响。我绝对不承认心理学那套"宗教情愫"的说法。试看,教会历史上几乎每一种类型的人物我们都可以找得到。即使今天在教会中也是一样,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这就足以证明,并非具有某种气质类型的人才会有"宗教情愫"。但虽然气质不会影响我们得救的基本问题,不过我们还是必须承认,它与基督徒实际生活中的体验大有关系。因此,当我们在分析灵性低潮成因时,不得不把它列为首要考虑的项目。

    圣经的教导也是如此,要解决这问题,首要之务就是尽快认识自己是哪一类型的人。虽然我们都是基督徒,同站在一条战线上,一同蒙受救恩,也有想同的基本需要,但我们各人所可能遭遇的问题、困难、试炼,却因气质的不同而互有差异。处理灵性低潮时,千万不可误以为既然同是基督徒,我们在各方面就一定完全相同,而想用一套公式方法涵盖解决所有基督徒的问题。基督徒不全都是一样的,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

    举例来说,我们都是人,身体构造基本上都一样,然而实际要在这世界上找出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人,却绝对不可能。即使是双胞胎,你一定还是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些微差异。可是,你看过那些在街头吹嘘卖药的走江湖郎中吗?他们专卖"万灵丹",夸口可以医治男女老幼一切疑难杂症,还保证可以药到病除。其实稍具一点常识的人就会知道,绝对没有一种药能兼治百病的。即使专治一样病的特效药,其效果及用药量也会因人而异,不见得每一个有这病的人使用同样药量都可治好。再举另外一个例子。一般学校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上体育课。这事本身并没有错,运动有益身体健康,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运动。但是学童的身高、体重及体能状况并不完全一致,而且有人特别喜欢运动,有人则厌恶至极;有人擅长运动,有人则否。如果学校当局不分皂白地强制规定每个人都必须参加同样性质、运动量相等、同样剧烈的运动,那么这种体育课就变成不公平、不合理了。

    在今天这个机械化的世代里,人们有一种倾向,想把人类也加以机械化。机械规格划一,大小整齐,用同一套工具就可修理所有发生故障的机械。但对于人类,这是绝对办不到的。不仅在人类的生理机能方面,不可能有划一制式的规格;在精神或灵性方面,更不可能像机械一样,每个人都那么完整划一。

    很明显的,人类最起码可分两种不同类型,即所谓内向和外向。内向的人眼睛经常往内看,外向的人则往外看。每个人都属于这两种类型其中之一,无人能例外。而相形之下,前者似乎较容易遭遇灵性低潮。所以要谈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自己是属于哪一类型的人。我们说内向的人比较容易遭遇灵性低潮,但这并不是说这一类型的人比较差劲。教会历史上有许多最伟大的人物都是属于内向型的。事实上我反而认为,内向的人较有深度,外向的人一般都较肤浅。内向的人擅长思想,做完一件事之后,他一定还会左推右敲,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分析,担心对别人可能产生的影响,又恐怕自己做错或做得不好。有些事情明明做过就算了,已经无可挽回,但他还会有许多无谓的懊悔,怎么都放不下。这类型的人你一定见过不少。他们信主以后,也常会把这些善于思想的特征都带到灵性生活中。刚才提到,教会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都非常内向,我想亨利马廷(HenryMartyn)就是其中一个最好的代表。如果你读过这位神所重用的仆人的传记,你一定可以看出他是极其内向的人,甚至显然已内向到有成为病态的倾向。真的,一个内向的人如果对某件事总是放不下,常常自省太过,就会有变成病态的危险。

    曾子教导我们要每日三省吾身。定期自省虽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功课,但也要小心,莫让自省发展成为病态了。自省到了什么程度算是过分病态?我认为,如果我们一天到晚紧闭心门,自己在里面翻来覆去思索挣扎;如果我们想归想,自省归自省,却不采取任何必要的行动;如果我们整天愁眉不展,遇到人开口闭口只一径谈自己的困难和问题,这就算过分了,有渐趋病态之虞。

    要解决灵性低潮,我们应该从认识自己着手,知道自己的危险在哪里,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失脚,然后才能在这些方面特别提高警觉。从圣经中许多先例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必须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然很容易就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拿摩西做例子吧!经上说:"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民十二3)可是后来他的失败竟与他的谦和有关。这位最谦和的人只有一次沉不住气而发怒,而这一怒却使他不得进入迦南地。看哪,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是何等地重要!

    如果我生性内向,我就必须小心避免过分的自省,以致变成病态;如果我生性外向,我也必须有自知之明,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落入躁进肤浅的试探中。我们当中有些人天生的确就是比较容易患灵性低潮,但不要自暴自弃,这样的人并不比另一类型的人差,先知耶利米、施洗约翰、使徒保罗、路得以及其它许多著名的圣徒,都是属于我们这一类型的。我们的同伴真是太多了!既然我们属于这一类型,就让我们勇敢去面对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考验吧!

    二、健康情形

    造成灵性低潮的第二大原因是健康情形。我这样讲,一定又有人会觉得诧异。有些人认为,做了基督徒,健康情况如何对他都不会有丝毫影响。这个看法真是大错特错。身体健康和前面所讲的气质有极密切的关系,有时二者之间甚至很难区别。很显然,气质有一部分受身体健康情况的控制。所以,身体健康的问题实际上也会造成灵性低潮。司布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曾在伦敦传道四十年,是一位大有能力、家喻户晓的传道人。但鲜少人知道这位伟大的传道人自祖先遗传得了一种痛风症,这病在他有生之年朝夕都折磨着他。到最后,他也是因这病致死的。司布真一生无时无刻不在严重的灵性低潮挣扎中,而显然造成他灵性低潮的原因正是他的健康问题。曾有许多人来找我做个人协谈,我发现他们灵性低潮的症结很明显出在身体上。一般说来,疲惫倦怠、过度紧张或任何疾病都会造成灵性低潮。人是由灵魂体三部分构成的,身体有恙时,必定连带影响其它两部分。无论多伟大、多属灵的基督徒,当他们身体出毛病时,总是比其它时候更容易面临灵性低潮,圣经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们应该随时提防魔鬼的诡计,不可中了它的圈套,把原属于身体的问题当作灵性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在区别灵性和肉体时也要小心,因为太注重肉体可能会犯了灵性的罪却不自知。若是我们了解身体健康对灵性的光景有部分影响,一旦遇到身体状况稍差时,在适当范围内便可以允许自己的灵性稍微低沉一点,这样处理起来就好得多了。

    三、反作用力

    第三个经常造成灵性低潮的原因,我们可以称之为"反作用",也就是蒙受一次大恩典或经历一次不寻常的灵性体验后,随之而来的反作用力。罗腾树下的以利亚之所以会灵命枯竭,在我看来显然是对他在迦密山上大胜利的反作用(参王上十九)。亚伯拉罕也有类似的经验(创十五)。所以每当有人向我述说他们有何等奇妙的经历时,我一方面固然是跟他们一同喜乐,一同赞美神,另一方面却也小心翼翼地密切注意他们日后的行动,提防反作用力的发生。只要我们事先知道有反作用力这回事,并且善加防范,这事是可以避免的。既然我们从神那里领受了这种不寻常的经历,我们就有义务格外注意保守随后的生活,不让反作用力有介入的机会。

    四、魔鬼伎俩

    第四个原因是出于魔鬼,也可以说,魔鬼乃是造成我们灵性低潮唯一首要的原因。个性气质和健康情形原本不一定会造成我们灵性低潮,但是魔鬼却能利用这两种因素,使我们非但控制不了它们,反而被它们所控制。魔鬼制造我们灵性低潮的花招层出不穷,我们必须随时提高警觉,不让它的诡计得逞。因为一旦我们落在这位不快乐诗人的光景中,它就可以拿我们的样子去对全世界的人说:"基督徒就是这副模样,你愿意跟他们一样吗?"

    五、不信的心

    最后追根究底,我们可以说,一切灵性低潮都是出于不信。若非不信,任魔鬼再怎么凶猛也莫奈我何。我们就是不听神的话,反爱听魔鬼的话,魔鬼的诡计才屡屡得逞。这位诗人一再提到:"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为什么呢?显然他在低潮中早已忘了神的存在,失去了对神的权能所应有的信心,也失去了他与神应有的关系,所以才要如此一再提醒自己。因此归根结底,我们可以说,灵性低潮的原因只是基于不信。

    处理之道

    分析过原因之后,我们来看看应当如何处理这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学习这位诗人所已经学会的功课,就是把自我控制在手中。这位诗人不是躺下来,单单在那里自艾自怨就算了。他采取了一个极重要的行动——把自我控制在手中。他不但把自我控制在手中,更重要的是他对自我说话。他责问自我:"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有人或许会质疑:"刚才你不是说,一个人如果一天到晚都在自己的思绪里翻来覆去,自省太过分就会变成病态?现在你又说我们应该对自我讲话,这岂不是前后矛盾,自打嘴巴吗?"

    我的话并不矛盾,也没有自打嘴巴。我是说,我们应该对自我说话,而不要让自我对我们说话。你了解其中的差别吗?自我真的会对我们说话,不信让我举一个例子:每天早晨你一醒过来,就会有一些思想袭上心头,让你想起了昨天的种种事情。这些思想不是你主动发出的,显然是来自另一个源头——就是你的自我。如果你只听自我对你说话,而不主动对自我说话,我敢说你的麻烦就快要来临,灵性低潮也即将转眼袭至。所以应当赶快学习这位诗人的方法,他不让自我对他说话,而是主动责问自我:"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他不让自我征服他,制造他的低潮。当自我又在你耳畔呢喃私语时,你也可以这样站起来,大声斥责你的自我:"自我,你给我好好听着,我要对你说话!"如果你是过来人,一定会明白我的意思的。

    灵命生活得胜的关键在于知道如何控制自我。你必须能把自我掌控在手中,能对自我说话,能对自我传讲真理,能责问自我。如果你要过得胜的灵性生活,你就必须敢于对自己的心说:"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你必须敢鞭笞自我,责备自我,劝勉自我"当仰望神"。然后,你还要提醒你的自我:神是谁,他是怎样的一位神,神过去做了什么事,他应许以后要做什么事最后你可以像这位诗人一样,对自我、他人、魔鬼和全世界公开宣告:"我要称赞他,因他笑脸帮助我,他是我脸上的光荣,是我的神!"

    以上我们只是概略性地谈谈,稍后各章将会更进一步作详细讨论。总而言之,要解决这问题,我们必须能够控制"我",也就是我们里面的"那个人"。不要只听"我"对我们说话,任由"我"来折磨我们,制造我们的低潮,要敢于反击他,对他说话,责备他,鼓励他,提醒他一些你早已知道的事实。魔鬼会控制"我",利用它来制造我们的愁苦,所以我们必须像这诗篇的作者对自我说:"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不可以这样。"应当仰望神,因他笑脸帮助我,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光荣,是我的神。"
灵性低潮时为何忧闷 根本大计
——    正本清源知罪明白神在基督里的救法

    "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罗三28)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今天基督徒会落在灵性低潮中,有许多人是因为他们的"本"没立好。他们连最基本、最初步的救恩之法都还没认识清楚,却自以为已经知道了一切。根本没有确立好,怎能有喜乐的人生呢?

    看得愈多,想得愈多,和人谈得愈多,我们就愈发现灵性低潮这个问题实在太普遍了。前章我们提过,基督徒处在灵性低潮中是不幸的,他们不但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乐趣,更严重的是对基督教信仰造成一种反宣传,令人对基督教退避三舍,敬而远之。所以为了神的国和他的荣耀,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并积极解决这问题,让我们虽身处在这动荡不安、悲剧层出不穷的世代,仍然享有喜乐平安的基督徒生活,以致那些未信的人可以从我们身上看出,基督是他们在这逆流激荡的滔滔乱世中唯一的盼望和答案。要达到这样的生活境界并非不可能,新旧约圣经中到处都可看见,那些属神的人无论周遭环境如何恶劣,均仍能活出这种吸引人的生命。显然他们已经摸到了诀窍。

    我们已谈过灵性低潮的光景以及形成的一些主要原因。从那位诗篇作者的实例中,我们看到他敢于对自我说话,跟自我争辩,责备自我,鼓励自我,终于把自我带回到信心的地位上,以致后来他能够脸上充满荣光地向神祷告。

    他所用的方法颇堪效法。处理灵性低潮的第一步莫过于清楚对付并仔细检讨自我。如果我们还没有体验到救恩之乐或主里的喜乐,其中一定有原因。我们必须从最根本开始,逐一详细检查任何可能的因素,不要遗漏任何一个,也不可把某些事情认为是"必然的"而不加注意。在跟许多人谈过之后,我发现许多基督徒灵性低潮,不能享受真正基督徒应有的生活,原因就是出在这里。他们自以为已认识最基本的救恩之法,别人也认为他们必然早已知道,事实上他们根本只是一知半解。

    为什么那些在浓厚宗教背景或基督化家庭中长大的人,会比其它人更容易陷入灵性低潮呢?为什么他们的人生常像一般人口中所说的"暗淡无光",而且似乎无力摆脱那股笼罩他们的低气压?其实不是他们不愿追求。相反地,他们在教会里经常大发热心,对于神的事工更是当仁不让。看到别人享受着真正基督徒喜乐的生活,再看看自己的暗淡光景,他们也知道自己的需要。"为什么我就不能像他们一样?我究竟缺少了什么?"他们努力追求,几近疯狂地阅读那些伟大圣徒的传记,想从他们的生命经验中找出自己所缺少的那种"什么"。若有任何属灵书籍能指导读者怎么过真正的基督徒生活,他们一定不会错过。他们到处参加各种培灵会、各种退修会,他们不断地寻找,却始终没有找到他们缺少的"什么"。他们的生活还是那么暗淡无光,还是那么忧闷烦躁。为什么?

    因为他们根本还不认识某些最初阶的救恩之道,却自以为早就明白了。不是吗?他们从小就上教会做礼拜,基本的救恩之道何止听过千百次,他们"必然"早已一清二楚了。但谁也没想到,问题竟出在这源头!我并非说这些人不是基督徒,我只是说这样的基督徒太可怜了。他们的"本"还没有立好,却汲汲努力追求成圣的生活,舍本逐末,当然徒劳无功。他们真正应该追求的是回到基督道理的开端,重新认识因信称义的真理。

    正本清源

    这一类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是否已经得救?从神学立场来讨论这问题相当有趣。依我个人看来,他们无疑是基督徒。以约翰o卫斯理(JohnWesley)为例,他在一七三八年由伦敦前往牛津的路上,跟摩拉维亚弟兄会(MoravianBrethren)那位名叫布彼得(PeterBohler)的人交谈之后,才真正清楚体验到单单因信称义的道理。然而我并不认为在此之前他不是基督徒。事实上在这一年多以前,他对圣经中的所有教导早已完全赞同,并愿照着去行,不过只是尚未完全理解领会其中的意义罢了。如果考问他圣经问题,相信你绝没有办法难倒他的。可是论经验,他却空空如也。他也曾想靠"行动"来追求达到快乐的基督徒生活境界——他曾向牛津监狱的囚犯们传过道;放下与查理o卫斯理及怀特腓(GeorgeWhitefield)所共创的"圣洁团契"(此团契乃由一群在信仰上认真奉献自己的年轻人所组成),不辞艰险横渡大西洋,前往新大陆乔治亚向异**传福音。他想用这些方法来换得真正基督徒生活的喜乐。但他的根本问题是,他还没有真正理解因信称义的道理。他对罗马书三章廿八节"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可能没有真正的亲身体验。按理来说,一个在如此敬虔的家庭中长大,又已全时间奉献做传道工作的人,对因信称义这个最基本的道理"必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事实上问题就出在这里。

    今天许多基督徒之所以会灵性低潮,也是以为这"因信称义"最起码、最根本的道理,自己"必然"已经明白。事实却不然,他们对这真理从未真正理解过。魔鬼就趁此良机扰乱他们的心,让他们一心追求圣洁,却忽略了这最基本的要道。本不立,如何道生?拾本逐末到头来还是空忙一场。举一个最浅显的例子,地基没有打好,怎能在上面盖房子呢?可是撒但却惯用这个伎俩来迷惑神的子民。只要能拦阻我们在这根本大计上打好基础,它可以任由我们去火热追求那些圣洁公义的事。数千年来,撒但这个老把戏依然灵验无比。试看在今天教会里,一个人哪怕在这基本道理上一点根基都没有,只要他有善行,人家都认为他是基督徒了。这正是犹太人的致命伤所在。我们的主耶稣不断责备法利赛人的原因,使徒保罗跟犹太人争辩的焦点,也都是在这个问题上。在犹太人的思想中,他们相信律法是神所赐的,人只要遵守它就可以自救。他们认为只要按照律法而活,就可蒙主悦纳,讨神欢心。他们对律法的真义不求甚解,妄想自己真的可以守全律法。结果他们随着自己的私意解释律法,把它们篡改成为人能力所能遵行规条。他们还为此沾沾自喜。从新约圣经的福音书及其它各经卷,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思想在法利赛人中尤其浓厚;其实他们极之错误。不幸的是,今天有许多人也犯了同样致命的错误。我们必须认清:在追求圣洁的生活之前,有某些基本真理是一定要先弄清楚的,然后才能真正享受主所赐的平安喜乐。

    只要稍微研究罗马书第二章,我们就可清楚认识"因信称义"这个根本真理。罗马书这卷伟大而有力的书信,头四章都是集中在讨论这主题上。保罗极力陈明:人惟有信靠耶稣基督,才能得到神的义。他在一章十六至十七节已经说过:"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信呢?既然这是全世界空前未有的大好消息,岂不是应该每个人听到之后都有"相识恨晚"的感觉?答案是:他们之所以不信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那个需要。他们对"义"抱着一个错误的观念,而保罗这里所说的"义"则是跟神有正确的关系。我们必须跟神建立正确的关系,才能被算为"义",然后才有可能达到基督徒平安喜乐的生活境界。但这些人对"义"的观念错误,不知惟独要倚靠基督,却想靠自己,难怪他们的基督徒生活会过得如此悲惨;他们的问题和犹太人所犯的错误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已经说过,在犹太人思想中,所谓"义"或和神有正当的关系,就是遵照他们按自己私意所解释的律法过活。他们曲解了律法,结果当神用律法来帮助他们更进一步认识救恩之法时,律法对他们反而成了获得救恩的最大障碍。

    知罪

    保罗在这里给我们的教训是,在我们享受基督的救恩之前,必须先明白几个简单的真理:第一、知罪。我们必须确知自己是有罪的。我想一定有人会问我:"你的目的不是要帮助我们过一个快乐的基督徒生活吗?怎么现在你又向我们传讲-罪-,要我们知罪?这岂不是让我们更不快乐?故意叫我们更难过、更狼狈?"我的回答很简单:"是的。"使徒保罗在这几章圣经中教导的主题,正是在经历真正基督徒喜乐的生活之前,必须先经过一段既难过又狼狈的阶段。这话听来似乎有矛盾,却是不折不扣的真理和事实。今天许多基督徒灵性低潮的真正原因,正是他们没有经历过那段难受又狼狈的知罪阶段。他们跳过了这不可缺少的第一步,而且明明没有走过,还自以为"必然"已经走过了,难怪无法达到喜乐的基督徒生活境界。

    再引用一段圣经的话。当老人家西面用手抱着婴孩耶稣时,曾说过一句意义深长的话:"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人中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路二34)。不跌倒就没有兴起。这是一个绝对的法则,可惜今天许多人都忘记了这个法则。圣经既然定下了这样的次序,我们若要得着基督的救恩,就必须照这次序一步一步来。归根究底,真正知罪才会促使人归向基督,才会让他知道他唯一的倚靠是基督。我说过在传统宗教背景或基督化家庭中长大的人,比较容易有灵性低潮,原因就在于他们对罪的观念错误,没有真正知罪。有一位姐妹是在一个很属灵的家庭背景下长大的,在教会中也很热心活跃。当时她所在的那间教会,突然间有许多过去活在罪恶中的酒徒醉鬼悔改信主了。我还很清楚记得她看到这情形后对我说:"不瞒您说,我真羡慕他们。如果我不是从小在基督化家庭中长大,而能像他们那样从罪恶中幡然归主,那会是一个多么难得的经历呀!"你从她的话里听出问题来了吗?她还不曾看见自己是一个罪人!为什么?像他们这样的人往往认为真正行出来的才算罪。不但如此,他们认为罪也有等次分别:某些罪在他们眼中不算罪,只有那些特殊的罪才是罪。既然自己没犯过这些特殊的罪,他们也就不以为自己是一个罪人。有时他们甚至很武断自信地说:"我从来不以为自己是个罪人。当然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从小就在基督化家庭中长大,我从来没有受试探去做这些坏事。所以我说我不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你不必感到惊讶。"他们的问题在于对罪的观念偏差,以为行出来的才是罪,或某些特殊的罪才是罪。他们甚至还拿自己跟别人比,只要行为比别人稍微好一点,他们就觉得自己不是罪人。他们既不曾真正意识到自己有罪,当然就不会感觉有接受主耶稣救赎的必要了。他们听过耶稣为世人的罪而死的道理,而且也如此相信,但却看不见他的死也是为了他们,不晓得他的救恩正是他们所迫切需要的。

    罗马书第三章的主旨,就是要让这一类人知道自己有罪。实际上从第二章起,保罗就已经讨论这问题了。他说:"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三10)。"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保罗接着告诉我们,"世人"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亦是全世界的人。在犹太人眼中,外邦人当然是罪人,他们是化外之民,是敌挡神的。谁知保罗竟对他们说:"且慢高兴,你们也一样是罪人!"犹太人之所以恨耶稣,把他钉十字架,以及后来保罗之所以被敌对的同胞恶待,都是因为他们说犹太人和外邦人一样,都是罪人。基督教信仰指出,那些自以为义、自认按宗教规条行礼如仪的犹太人,和外邦人中那些穷凶极恶的恶徒一样,都是罪人。"世人都犯了罪",犹太人和外邦人在神面前都同样被定了罪。

    今天仍然一样,我们若要知罪,首先必须扫除"只有某些特殊的罪才算罪"的观念。由于我们在这方面已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一下子要改过来实在不容易。可是我们若一日仍顽固地认为自己没有犯那些特殊的罪,所以不算罪人,那我们就一日不能知罪。且让我们再来看看约翰卫斯理是如何知罪的?有一次,他乘船横渡大西洋途中,遇见了大风暴。当时他被风浪所惊吓,非常害怕,可是他看到同船的摩拉维亚弟兄会的信徒们却神情泰然,一点儿也不惊惶。虽然外有狂风巨浪侵袭,他们仍像处在风和日丽的阳光下般宁静安祥。为什么他会慌乱惊怕,而他们却不受搅挠?霎时,约翰卫斯理知道自己对神的认识没有那些人深刻,也察觉到自己在神面前的亏欠和需要。这样的认识往往就可带领人知罪。

    若要知罪,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不要拿自己跟别人比,而应直接面对神的律法。神的律法不只是不可杀人、不可偷盗等诫命规条而已。如果单是这样,很多人就可以说:"我没犯过这些罪,所以我不是罪人。"神的律法还包括了"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可十二30-31)。不要以为那些犯了酗酒、赌博、抢劫等罪,或是出现在报纸新闻版上的犯罪事件主角才是罪人。如果我们没有全心全意爱我们的神,我们就是罪人。这是判断我们是否有罪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呢?原来神造人,目的就是为了他自己的荣耀。他要人全然为他而活,他要人成为他在地上的代表,成为宇宙万物的管理人。所以人的生活应该继续不断地保持与他相交,应该荣耀他。有一本教义问答的书上曾经这么写着:"人活着的主要目的是荣耀神,永远以他为乐。"如果我们的生活目标不是如此,那么即使你明白这道理,并把它背得滚瓜烂熟,你仍然是一个罪人,和那些被判定要坐电椅的死囚没有分别。

    以上所说的正是我自己的经验之谈,因为我是在一个传统宗教背景的家庭中长大的,神也给我机会,让我时常能够帮助一些跟我有同样情况的人。

    容我再换另一个角度来说明我所要表达的真理。人原来应该认识神的。只有相信神或相信某些关于神的事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认识神自己。因为只有认识神,才算是基督徒,才有永生。这也是主耶稣在约翰福音十七章三节所说的:"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

    所以,我们自我判断标准不在于"我做过什么事"或"我的行为如何",而是"我认识神吗"、"我真正认识基督吗"。我所说的"认识神"不是指熟悉那些关于神的知识资料,而是认识他本身,以他为荣,以他为我个人生命生活的中心,以他为我个人存在的灵魂之所系,以他为我个人喜乐的源头。这是神原本应得的地位,也是我们应尽的本份。如果我们没有尽到这样的本份,我们就是罪人,与犯了滔天罪行无异。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没有完全为神的荣耀而活,就是犯了罪。当然,如果又犯了那些特殊的罪,我们在神面前的罪债就更重了。不过,即使我们不犯那些重大的罪,只要我们觉得自己的生活还不错,或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看不起别人,觉得自己比别人好,这也都是罪。

    如果你自认为比别人属灵,比别人更亲近神,你就犯了最大的罪。其实你并不见得比别人好。这样的态度和那个昔日在圣殿里祷告的法利赛人是完全一样的。他的祷告是:"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也不像这个税吏"(路十八11)。这种态度其实就是最大的罪。有这态度的人看不到自己的需要,也不知道自己需要求神赦免。我们常常听见某人说:"我从来不感觉自己是个罪人。"说这话的人应该被判最重的罪,因为这表明了他对神、对自己都没有真正的认识。让我们来读一读罗马书三章的辩论,你会发现保罗的陈述很合逻辑,他所做的结论也很顺理成章。"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我们晓得律法上的话都是对律法以下之人说的,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之下"(罗三10、19)。如果你一直都没有察觉自己在神面前是有罪的,那么你就还没有认识神,也不能享受在基督里的喜乐。因为耶稣说:"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五31)。

    所以最要紧的是知罪。我们必须知道自己有罪,自己在神面前一点都不配,我们的罪已经被定了,我们在神面前完全失败。如果我们没有认清这一点,生活中肯定不会有喜乐,也绝对无法摆脱我们的低潮。知罪是真正体验救恩不可少的第一步。

    明白神在基督里的救法

    其次,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必须明白在基督里的救法。这救法是一个大好的消息。保罗实际上是对罗马信徒说:"我对你们传的,是神的义在基督里显明了。"他不是讲人对基督的看法、他来到世界的目的、神在基督里做成的事,也不是讨论基督的模范或他的身份。谈这些都没有用,他讲的是神的义在基督里显明了。救恩全部在基督里,惟独倚靠基督才能得到这救恩。人必须体会到自己已经走投无路,别无倚靠,然后才会来寻找他唯一的倚靠——就是基督,然后才能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倘若他还想靠别的,一定不能达到基督徒快乐的生活境界。

    为什么说"神的义在基督里显明"呢?因为律法是神颁布的,他必须照律法而行。所以神就差遣基督到世上来,让他成了肉身,取了人性,按人的身份过一个完全遵守律法要求、完全中心顺服于神的生活。不但如此,保罗在他那段关于赎罪的著名经文里又说:"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服耶稣的人为义"(罗三25-26)。神说过,犯罪的他必惩罚,罪的刑罚就是死,即和他的面隔绝。神言出必行,所以在神与人和好之前,人的罪必须先除去。为此,神就设立基督作挽回祭,让他担当了我们的罪,承受我们应得的刑罚,为我们除去了一切罪孽。既然他已经照他的话在十字架上惩罚了罪,现在他就可以正正当当地赦免我们的罪,使我们与神和好了。这样借着基督一方面证明了神自己是义,另一方面神也可以称那些信耶稣的人为义。这就是基督的义,就是"神的义在基督里显明了"。

    保罗说,神的救恩之法就是把这在基督里显明的义赐给我们。只要我们看见自己的需要而来寻找神,向他认罪,神就把他儿子的义赐给我们。他把基督的义归给我们之后,就视我们为义,并且宣布我们为义。这就是救恩之法,也是"因信称义"的基督教救赎之法。简单说就是,我看见且相信除了主耶稣之外,我别无倚靠。保罗说得好:"既是这样,哪里能夸口呢?没有可夸的了。用何法没有的呢?是用立功之法吗?不是,乃用信主之法"(罗三27)。保罗是在责备犹太人无知,妄想倚靠别的事。他说:"你们夸口自己受了割礼,你们有神的圣言,你们是神的百姓,算了吧!你们不能倚靠这些遗传,也不能倚靠你们的祖先,你们没有可夸口的,你们必须单单倚靠基督和他完全的工作!"犹太人并不比外邦人优越。"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欠了神的荣耀"(罗三23)。我们无论如何绝对不能倚靠自己,惟独要单单仰望基督。

    再举一个简单实际的例子,我常有机会和人们谈到称义的问题。我向他们解释称义之法,又告诉他们一切救恩都在基督里,只要倚靠他,神就要把他的义加给我们。说完之后,我问道:"听完这些,你是不是觉得很兴奋?你相信吗?"他们回答说:"是的。"我又问:"那么现在你愿意成为基督徒吗?"你们说:"噢,我觉得自己的修养还没有好到可以做基督徒的地步!"我立刻就知道,刚才我白费了一番唇舌。他们仍然想靠自己,仍然想等自己的修养达到某个程度后才做基督徒。他们要靠自己去赚取救恩。"我觉得自己的修养还没有好到可以做基督徒的地步。"这话听起来满谦逊的,实际却是魔鬼骗人的诡计。你想靠自己,想等到自己修养够了才做基督徒,那是不可能的。你中了魔鬼的圈套,这等于是明白真道却拒绝相信神。你的生活不快乐,充满忧闷烦躁,乃是意料中事,因为从来没有人能靠自己修炼好,然后才做基督徒的。没错,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相当不错。但是过一阵子,我们又会觉得自己并没有先前所想的那么好。跟那些圣徒们的生命相比,我们更是羞愧。我们绝对无法自我修养到"够好"的地步。

    基督里的救恩不是靠自己,而是完全靠基督。我们承认自己还不够好,而且永远也无法达到"够好"的境界。但是基督够好,那不就够了吗?无论我过去做了多少坏事,无论我是怎样一个罪大恶极的人,只要相信他,在他里面,我一点都不输那些自以为义的尊贵人,我也可以做基督徒。撒但曾用这方法窃夺了许多基督徒的喜乐,你要千万当心。再从神的救恩和称义的立场来看,我们中间所有的一切差异在基督里都可一笔勾销,将来决定我们是否有罪的,不是按我们过去的行为,而是凭我们与神的关系。要跟神有正确的关系,我们必须仰望基督,并且完全倚靠他,不倚靠别的;不认为某些特别的罪才算罪,不和别人比,惟独全然倚靠基督,就像一首诗歌歌词里写的:

    我心所望别无根基,惟有救主流血公义,

    除此以外虚空无凭,我独靠主耶稣圣名,

    立在基督盘石坚固,其余根基全是沙土。

    有了这样的信心之后,你就能更进一步大胆宣告说:

    律法和神的可怕,对我不再发生效力;

    我主的顺服和宝血,遮盖我一切罪孽。

    若要解脱灵性低潮之苦,第一件应该做的事就是跟过去一刀两断,不要耽恋过去那些罪恶的生活。因为旧事已过。一切都在主耶稣里被撤消,被基督宝血全然遮盖了。然后你不要妄想靠自己,也不要想靠自己修养到够好时才做基督徒。惟独要仰望主耶稣基督,单单仰望他。你不必痛下决心要过一个更好的生活,不必禁食,也不必流泪祷告,只要和这首诗歌一样:

    我的信心惟靠基督,他为赎我罪孽而死。

    只要跨出这一步,你立刻就可经验到那从未有过的喜乐和释放。"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罗三28)。赞美神,他为我们这些绝望中的罪人安排了如此奇妙的救恩!
灵性低潮时为何忧闷 你看见了吗?
——    不确定的基督徒从瞎眼到看见从看见到看清

    拦阻人看不清楚的障碍如何辅助

    "他们来到伯赛大,有人带一个瞎子来,求耶稣摸他。耶稣拉着瞎子的手,领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问他说,你看见什么了?他就抬头一看,说,我看见人了;他们好象树木,并且行走。随后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复了原,样样都看得清楚了。耶稣打发他回家,说,连这村子你也不要进去。"——可八22-26

    本章我们要用耶稣医治这位瞎子的神迹,来讨论灵性低潮的问题。前面已经谈过,我们关心这个问题,因为基督徒实在不应落在这种可悲的光景中,而且也是为了今日教会的整体大局着想。容我大胆地说,今天教会在世界上的地位日趋衰微,原因之一乃是落在这光景中的基督徒太多了。如果每个基督徒的生活都能依照新约圣经的教训去行,教会即使有时会遭遇传福音工作的困难,也都可迎刃而解。正因为我们这些基督徒在日常生活、行为见证各方面没有好的表现,今天教会才会受到影响,愿意相信主耶稣基督的人才会如此之少。为了这些缘故,这问题非得立刻解决不可。

    其次,我们也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这问题。我们看到有些基督徒灵性低潮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清楚了解"因信称义"的基要真理。在改教运动以前,这是教会最大的问题。改教运动重新发掘了因信称义的核心道理,才把这久已被遗忘的平安喜乐再次带回到教会生活中。因信称义真理的再发现,不但使马丁路德自己深切体会而欢欣,神也使用他来引导别人认识这真理。因信称义之理能带给人喜乐。虽然我们不敢说没有清楚了解这真理的人就不是基督徒,但是若人人都能体悟这真理,他们的生活就可以告别愁烦,他们立刻就可变成一个满有喜乐的基督徒。

    本章我们将再进一步思想这个问题。读过马可福音八章廿二至廿六节这段经文,你会发现:从好几方面来看,这件神迹实在是主耶稣所行过神迹中最特别的一次。主医治这瞎子的经过是这样的:他拉着他的手,领他到村外,吐唾沫在他眼睛上,又按手在他身上,然后问他说:"你看见什么了?"那人抬头一看,说:"我看见人了!他们好象树木,并且行走。"随后我们的主又按手在他眼睛上,吩咐他再看。这一次,这人的视力完全恢复,"样样都看得清楚了"。

    这神迹不是偶然发生的,它寓有极深刻的意义。主曾经医治过其它瞎子,他只需说一句话,那些瞎子立刻就看见了。他既有这样的能力,这一次为什么舍而不用,却采取如此的医治方式?这个瞎子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的病也不比别人重,我们的主为什么要分两阶段来医治他呢?我们必须知道主耶稣从来不为神迹而行神迹,他所行的每一件事都含有深远的意义。实际上,每一个神迹都可以说是一个活生生的比喻,要让人更明白他的教训。我这么说并无意抹煞神迹的历史真实性。我的意思是主耶稣利用实际发生过的神迹,当作比喻,帮助人明白他的教训。那么,此次主行这件不寻常的神迹,目的又是为了帮助谁呢?

    不确定的基督徒

    有人说,这个神迹的教训主要是针对他的门徒。我很赞成。在行这神迹之前,门徒渡海到这边来,他们忘了带饼上船,船上除了一个饼以外,没有别的食物。他们为此忧虑,心中烦恼,我们的主便教训他们说:"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可八15)。门徒就彼此议论说:"这是因为我们没有饼吧!"(可八16)他们缺少属灵的悟性,只撷取耶稣话语的表面意思,一听到"酵"就想到他们忘了带饼。主一直在他们身边,可是他们对他还没有完全的认识,他们只为饼烦恼,焦急不安。所以我们的主就连续用几个问题来问他们,藉以唤醒他们的记忆,激发他们的思想。最后他说:"你们还是不明白吗?"(可八21)实际上他是对他们说:"我和你们朝夕相处,成天对你们耳提面授,你们却还是不了解。何必为一个饼烦恼呢?你们不是亲眼看过我用几个饼、几条鱼,一次让五千人吃饱,又一次让四千人吃饱吗?怎么你们对我还不了解呢?"我相信主耶稣的目的是要藉这神迹来教导门徒,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光景。

    这个神迹对今日的基督徒也具有相同的启示。

    主医治这瞎子时,先吐唾沫在他眼睛上,然后问他:"你看见什么了?"他说:"我看见人了。他们好象树木,并且行走。"你了解这人的光景吗?你说他是瞎子,他却已蒙主医治;你说他不是瞎子,他虽能看见,但所看见的人却好象树木行走。你说他到底是不是瞎子?你不得不说,他是瞎子但也不是瞎子,他不是瞎子但也是瞎子。

    今天有许多人正像这瞎子一样,还停留在第一阶段。你说他是基督徒,又不像基督徒;说他不是基督徒,又像基督徒。有时你跟他谈话,会觉得这人是基督徒;但下一次再见面,你又有了疑问:"这个人大概不是基督徒,不然他不会说出这种话,不会做出这种事。"你每一次和他见面的印象都不相同,让你无法确定他到底是不是一个基督徒。你无法说他到底算不算是个瞎子。

    不但别人对他们的身份拿不定主意,就连他们对自己也没有把握。这一类人参加崇拜时,心里满有把握:"是的,我相信我是一个基督徒。"但出了礼拜堂,遇到一些事情,他们先前充满自信的心立刻又动摇了:"我不可能是一个基督徒,不然我不会有这样的思想,也不会做出这明知不该做的事。"他们有时觉得自己是基督徒,有时又觉得不是,正如别人对他们的"身份"捉摸不定一样。

    他们不但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对基督信仰的认识也是一样模糊。说他们不认识吧!也不对,因为他们对基督教信仰的认识已经足够摧毁他们在世上的享乐。说他们认识吧!他们对基督的认识却还不足够帮助他们过一个快乐的生活。他们不敢享受世俗之乐,也不能体会主里的喜乐,结果就落在低潮之下,终日抑郁寡欢了。仔细留意你四周的人,你会发现这一类的人比比皆是。落入这种光景中真是不幸!我要说,无论何人都不应该落在这光景中,更不该有人逗留或沉溺在这光景中。

    从瞎眼到看见

    为了帮助这些人能看见自己,认清这光景,我要采取稍微迂回渐进的方法来加以说明。

    主第一次按手在瞎子的眼睛上,那瞎子说:"是的,我看见了,我真的看见人了。但是有点不对劲,我看见人好象树木,并且行走。"没错,落在这光景中的人可以看到某些东西。他们往往可以清楚看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些不对劲;他们对自己不满意。有些事情引发他们对当时的自己感到怅惘若失。也许起初他们对一切都很满意,也许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仍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他们还是很心满意足。可是突然间,他们却变得不再喜欢过去的一切,他们对过去的生活有了另一番全然不同的评价。我们看到有些人很喜欢看报刊杂志上的花边新闻,他们对社交圈、影剧艺文生活心响往之,觉得"像这样才叫做生活"。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就慢慢看到这种生活的虚惘、浮华与空洞,也逐渐产生一种深沉的不满足之感。他们已经看清这种生活根本就肤浅不智,根本就是一种虚空。他们对自己不满意,无法再继续照原有的生活方式过下去。目前处在这种情形中的人还很多,而已经清醒走过的人也不少。那些困在这阶段中的人,虽然还没肯定看见基督信仰的真光,但他们的确已尼认清世上其它一切都是虚空错误。可惜有许多人经过这一阶段后,往往就走入歧途,变成了愤世嫉俗、颓废沮丧的人。

    这一类的例子甚多,不胜枚举,而且有的还颇具戏剧性。我记得在伦敦有一位非常杰出的外科医生。有一天,出乎亲友们的意料之外,他竟突然宣布放弃一切工作,去一条船上当随船医生。原来这位医生在外科医学界颇富盛名,在同行中也赢得极高的声誉。可是一夕之间,他却看破了这一切。他几经仔细考虑,认为若再按他当时的生活方式下去,他永远也得不到真正的满足,于是便决定潇洒出走。可惜他没有认识基督,只是变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把一切都丢弃了。今天这样的人愈来愈多。他们看透了一切,也拋下了一切,然后独自跑到一个孤寂的地方,寻找心灵的满足。虽然没有成为基督徒,但他们也可能会找到某种相当程度的平安和喜乐。

    不过,并非所有这一类的人最后都会选择避世远遁,他们当中有些人可能会有更进一步的看见。他们看到像"登山宝训"和哥林多前书十三章所展现的那种基督徒生命,的确令人生羡。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生活简直没有任何瑕疵可以挑剔,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有意义、值得向往追求的生活。他们可能也读到某些圣徒的生平传记,深深体会到这些人与众不同,确实有不同凡响的素养。也许过去他们对基督教没有兴趣,但是现在他们看得比较清楚了,态度也慢慢有所改变了。他们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过这样的生活,这世界必可变成人间乐园。

    不但如此,他们当中有些人还可能更进一步看到"耶稣基督是他们唯一的答案和盼望"。他们有一点觉得耶稣基督是救主。请留意,我是说他们"有一点觉得耶稣是救主"。无法解释为什么,但是他们确实看到了耶稣能帮助他们,也清楚看到了基督信仰是这世界的唯一盼望。过去或许他们对基督教兴趣缺缺,对耶稣也不屑一顾,随便就推到一边去。但现在不同了,他们已经清楚看见世界的虚空和某些基督徒生命的过人之处。他们也发现基督徒生活之所以能与众不同,乃是因为耶稣基督的缘故,所以他们就"有一点点觉得他是一个救"。于是他们开始对他产生兴趣,详加留意观察,渐渐地,他们便看得愈来愈清楚了。

    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些人比我们前章所论及的那一类人更胜一筹,因为他们清楚知道不能靠自己得救。各种靠自己努力求满足、求解脱的生活方式,他们都一一试遍了,就是得不到满足。所以当他们一看到真正基督徒生活的体现,就知道这样的生活一定无法靠自己达到,必须另觅他法。他们清楚看到人无法靠自己得救。

    从看见到看清

    或许会有人认为,我把这一类人说得太好,捧得太高了。其实我所说的都是实在的。主耶稣问那个被医治的瞎子说:"你看见什么了?"他回答:"我看见人了。"他确实看见了,只不过还看得不清楚。他看见人"好象树木,并且行走"。这一类人已真正看见了一些东西。我敢很肯定地说,他们真的都看见了。可是他们所看的仍然模模糊糊,好象行走的树木。哪些事他们看得不够清楚呢?我且举出三项说明如下:

    一、他们对某些真理没有清楚了解。我说他们"有一点觉得基督是救主",原因即在此。他们虽然"有一点觉得",却仍看不见他为何是救主。他们对基督的死及他代死的必要性依然不明白,也不了解重生的道理。跟他们谈一谈,你就可以发现他们对这些真理的观念模糊不清。他们说他们看不见这些,这是事实。你一定遇过不少这样的人。他们不满意自己,对基督徒的生活颇有好感,甚至会跟你大谈基督是救主,但他们偏偏就是"看不见"那些真理。结果他们的生活依然愁云罩顶,闷闷不乐。

    二、他们的心思不专一。虽然他们看清了许多事,却仍然没有在基督里找到喜乐。成为基督徒之后,他们依然整日愁眉不展。他们必须不时提醒自己:"基督徒应该常常喜乐。"然后勉强装出一副快乐的样子。由于他们成了基督徒依然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他们的心就变得不专于基督教信仰,常在可能范围之内四处去寻找喜乐。如果神许可,关于这一点我会开章另谈,在此不多赘述。

    三、他们的意志不集中。这一类人就是看不清楚"为什么成为基督徒之后,有些事必须做,有些事却不可做。"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生活太偏狭了。大体而言,他们虽已经撇弃过去的生活方式,愿意接受基督徒的价值观,承认基督是救主,可是一旦要把他的教训实际应用到生活上时,他们的意志就无法集中,常会发生分歧,不能清楚决定应该怎么办。他们常常会问:"这样做对不对?那样做应不应该?"他们的心思意念常常互相斗争,永无宁日。我这样说并不过分,实际情形就是如此,许多人的亲身经验都可证明我此言不虚。

    拦阻人看不清楚的障碍

    人的悔改经验就和主耶稣医治瞎子一样,有些人是立刻就看清一切,有些人却必须经过好几个阶段才能慢慢逐步廓清。在这个神迹中,瞎子为什么看是看见,却看不清?为什么有些人的表现让人可以说他们是基督徒,也可以说他们不是基督徒,身份如此暧昧不明?无疑地,某些布道者要负起全部的责任,因为他们只关心这些人初步的信主工作,只注重布道会中信主人数的报告,却忽略后续的跟进栽培,信主之后就让这些人一直停留在第一阶段,结果他们就遇到了这问题——"看是看见,却看不清"。

    但话又说回来,错误不一定都出在布道者身上,往往这一类人自己也难辞其疚。第一、这些人常常喜欢迷迷糊糊地信,不愿看得那么清楚。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无法探究。我认为他们之所以如此,乃是因怕看清楚之后,他们就必须做某些事,负某些责任。更何况一般愈是高深莫测、叫人摸不着头绪的宗教,就愈是能吸引人。因为信了这样的宗教,你大可迷糊一世,只要按着规矩参加宗教的仪式就行了,那多舒服呀!我看天主教能够吸引一部份人,原因即在此。可是基督教就不同了,圣经中的道理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人看了就不能再迷迷糊糊下去。他必须做决断,必须有所选择。这些人不喜欢这样的宗教,他们说:"你别太认真,别那么死板吧!我就不喜欢这方式。我相信基督教,但是我觉得你的观念太偏狭,太严格了",我猜这样的人你一定见过不少。可是要小心:"一棋走错,全盘皆输。"如果一开始就对基督教抱持一种迷迷糊糊、不求甚解的态度,不久他一定会发现自己的光景正像那位只得到一半医治的瞎子,看见"人好象树木,并且行走"。他不想要清楚,当然一定看不清楚。

    第二、这些人从来就没有完全接受圣经的教训,也没有完全接受圣经的权威。依我看来,这就是造成这种光景的最根本原因。他们对圣经没有全面绝对的顺服。如果我们能像小孩子一样单纯,圣经说什么就相信什么,虚心接受神的一切话语,就绝对不会有这些问题发生。但这些人却不肯如此。他们把自己的观念和属灵真理混在一起。他们说,"基本上"他们是根据圣经的。就是这句"基本上"害了他们,因为他们以这"基本"为出发点,然后照着他们自己的私意随意增删发挥。他们只接受了一部分的真理,同时也把过去旧生活里的某些观念和人生观带进来了。对于属血气的事和属灵的事,他们泾渭不分。他们一方面说他们喜欢登山宝训和哥林多前书十三章,也宣告相信耶稣是救主,但一方面却说,我们对这些道理不可太死板固守,也不可太认真执着。他们认为信仰只要"适可而止"。他们说:"时代变了,环境也变了,今天的生活方式已经跟过去大不相同",所以他们不愿意完完全全接受圣经的权威。为了让他们的信仰合乎"中庸"之道,他们就随意解释增删圣经,扬弃淘汰那些他们所认为不合时代潮流的东西,好使它符合他们心目中廿世纪的新观念。事实上,圣经是神的话,不受任何时间空间限制,而且既然是神的话,我们就应该完全顺服。我们也应该相信,神总是有他最合适的方法,可以让圣经应用在每一个世代的人身上。

    第三、因为他们对基本教义没有兴趣。有时这些人很傻,傻到竟然把研经书籍和基本教义相提并论。他们对基本教义不感兴趣,却只喜欢圣经注释之类的读物。他们说,圣经里面的教训他们愿意接受,可是前人所制订的教义之类的东西,他们却不予理会。真令人难以置信,他们竟然把研经读物和基本教义分开,当作两种截然对立的东西!如果不是为了表达基本要义,圣经有什么用?如果不能引导人认识真理,研经书籍又有何价值?这些人不喜欢教义的原因不难理解,因为教义会直接迫使他们作一抉择,让他们不能再做一个袖手旁观的清闲者。教义会令他们坐立不安,而读那些属灵书籍,他们则可以躺在安乐椅上,像欣赏文学作品般当作消遣。教义会鉴察我们、剖开我们,也会迫使我们省察自己。它会直接对我们说话,在它面前我们无所遁形,所以他们不喜欢。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不喜欢基本教义,反对它,当然我们就不可能看得清楚。

    教会制订信经,把教义和教条融在信仰里面,目的就是要让基督徒能看清楚,有清晰的思想。在早期教会,福音是代代口耳相传下来的,后来有些人所讲的话跟事实开始有了出入。例如有人说,基督并没有真正成了人的形体,他在这世界上只不过是一个幻象而已。此外还有其它各种异端邪说蜂出,不一而足。许多人被迷惑,许多人感到困惑不解,因此教会才着手制订教义,于是有了"使徒信经"之类的信经。由此可见,早期的教父们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随着自己高兴制定了这些信经,而是迫于实际的需要不得不然。因为若不把真理整理出一套系统,划定一个界限,加以维护,恐怕许多人都会被异端邪说引诱了。扬弃前人为我们修好的道路不走,偏偏执意反对它,我们自然无法看得清楚,生活自然也跟着阴霾遍布,难见晴光了。充分了解并领会圣经教义,才可以叫我们属灵的眼睛看得清清楚楚。

    第四、因为他们没有按照正确的先后顺序接受圣经要义。在这一方面,我是过来人。在接受认罪赎罪的教义之前,不能接受重生的教义;在清楚了解你在神面前的地位之前,不能追求重生得新生命。同样地,先称义后才可能有成圣。如果本末倒置,不按部就班,往往便会造成这种"看是看见,却看不清楚"的光景。就像买东西一样,还没有钱,就不要想买什么东西;东西还没有买到,就不要想怎么享用。不然只有徒增渴望和焦虑,令人看不清现实。这种本末倒置最后也会让人变成没有受教之心,使他们的灵性昏暗不明。变化可以说看得见,也可以说看不见,这就是变化之后所呈现两种不同的状况。

    如何辅助

    那么对于处在这种光景中的人,应该怎样加以治疗呢?在此我们只能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方法:首先,不要过早说瞎眼已经被治好了。这是一种很强烈的试探。在这神迹中,这个瞎子一定也受过这样的试探。他眼瞎已经有一段时日,主耶稣又已经吐唾沫在他眼睛上,并且问他说:"你看见什么了?"他说:"我看见了。"他很可能极想大声宣布:"我已经能看见了!"没错,从某一方面来看,这个人已经能看见,但是他的视力还没有恢复完全。在没有完全得医治之前,原来不应该做什么见证的,可是人却很容易犯这错误。我很了解他们的心理,不过我奉劝诸位千万别这么做,免得走错了这一步,麻烦就随着来临。可叹的是,今天许多人明明还看得不太清楚,视线还很模糊,却因受到了别人的怂勇和压力,就宣称他已经看见了。他们对别人说,他们看见人好象树木,并且行走。结果不但害了自己,他们的见证也可能会把别人导入了歧途。

    第二种情形和前者正好相反,有些人很悲观。前者还看不清楚就急着去告诉别人,这一类人却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他们说:"主已经吐唾沫在我眼睛上,主已经按手在我身上。我看是看见了,但我看到的却只是人好象树木,并且行走。"常常有些人来找我协谈,他们埋怨他们不能清楚地理解真理。他们在迷惘中发出了绝望的声音:"为什么我看不见?我看我是没有希望了!"结果他们不再读圣经,也不再祷告。撒但用这种方法不知欺骗了多少人,不知让多少基督徒对真理心灰意冷,停止追求。我们务要留意,切不可听任撒但的摆布。

    我们不可过早宣布自己已经看见了,也不可对一切尚未完成的工作抱持悲观,而是按照实际情况诚诚实实地答复主耶稣的问题。这是医治这种毛病的唯一秘诀。在行这神时,耶稣问那瞎子:"你看见什么了?"他据实作答:"我看见人了。他们好象树木,并且行走。"瞎子能够得医治,就是因为他按照实际情况诚实地回答。今天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据实回答。可是往往我们并没有真正明白自己目前的实际情况,不晓得自己能看见多少,也不知自己是否把事情看清楚了。你有快乐吗?你真正看见了吗?不管有没有,我都希望本章能帮助你认识自己的光景。然后我们还要再进一步自问:"我认识神吗?我不但认识救主耶稣基督,也知道他是我个人的好朋友吗?我有基督徒应有的那种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吗?我看见了吗?"不管答案是肯定或否定,我们都必须诚诚实实地认清这些问题。

    最后一步是把自我完全顺服于主耶稣。这个瞎子不拒绝主耶稣给他的第二阶段医治,他还以此为乐。我相信如果我们的主不为他做进一步的治疗,他也会主动提出请求的。我们应该学习他的态度。勤读神的话,不要再疑惑,按部就班积极依序追求,要有不惜任何代价,不弄明白决不中止的决心。其次,要有小孩子般单纯的信心,完全倚靠他、顺服他,求他给你清楚的看见,赐你清晰的视力,让你做一个完全的基督徒。他有能力来实现你的愿望,也乐意达成你的愿望。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完全的,都是美好的。这个瞎子得医治之后,"就复了原,样样都看得清楚了"。基督徒不但应该看得见,更应该样样都看得清楚。神费了那么大的周章,从天上差遣他的儿子到世界上来,让他在世上做了那么多的事,死在十字架上,埋葬,复活,升天,接着又差遣圣灵来,难道这一切的目的只为了让我们做个迷迷糊糊、疑虑重重、摇摆不定、悒怏寡欢的基督徒吗?绝对不是。他来的目的是要让我们能看得清楚,让我们能认识神,让我们能得永生。"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十七3)

    读完本章,你也可以自我省察一下。如果对自己的现况不满意,可以来到神面前,读他的话语,等候他,主动求他,紧抓住他,用以下这首诗当作你的祷告,这样你就可以不必再做一个迷糊打混的基督徒了:

    求圣灵发出光芒,照我心完全明亮;

    使黑影阴翳遁走,化黑夜而为白昼。

    是的,你不必再做一个迷迷糊糊的基督徒,你不但可以看见,还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你可以昂然说:"我看见了!我看见我所需要的一切都在他里面,并且知道我属于他。"
灵性低潮时为何忧闷 全心全意
——    不完全教导的后遗症福音要求全面性进驻循序渐进的受感过程

    "感谢神,因为你们从前虽然做罪的奴仆,现今却从心顺服了所传给你们道理的模范。"(罗6:17)

    注意灵性低潮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它的种类实在太多了。同样是灵性低潮,其表现类型却多至不可胜数。我们若要避免罹患灵性低潮,就必须下一番工夫,多多观察这些类型及其根本问题之所在,所谓知己知彼,而后知所趋避。

    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灵性低潮会有如此多类型,他们以为接受主耶稣之后,生活从此就一帆风顺。在此不要忘了,我们之所以能成为基督徒乃是凭靠基督的恩典。在我们之上有一个敌对基督的力量,随时趁机要攻击我们这些属基督的人。没错,信主之后,我们就成了天国荣耀的公民,可是圣经也告诉我们,灵界还有另外一个跟天国相对抗的国度,而我们这些天国的公民在这世上,就是活在这个敌国的包围攻击之下。所以我们一信主,实际上立刻就进入了属灵战场的最前线:"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弗6:12)。我们必须认清,我们属灵的仇敌一定会用尽千方百计来攻击我们,因此灵性低潮自然也就会有各种不同类型。

    我们的这位仇敌不但聪明绝顶,大有能力(在神的容许范围之内),而且非常狡猾奸诈。使徒保罗说,它在必要时甚至"也装作光明的天使"(林后11:14)。它的终极目标是要破坏神的一切工作,而在神的工作中,它最忧心并瞄准的标靶则是神在耶稣基督里所作成的救恩大工。所以当我们一接受救恩,撒但就会立刻把我们列作攻击的目标,无所不用其极地想要破坏我们所已领受的救恩。雅各说:"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雅1:2)。因为这证明了我们已经是基督徒。

    破坏神救恩工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制造基督徒的灵性低潮。因为只要让基督徒落在沮丧低谷中,他们的灵性就会停止长进,没有健康,更失去属灵的力量。不但如此,灵性低潮的基督徒还会用事实来为自己的信仰作反宣传,让神的救恩工作得不到世人的喜爱。所以我们不难想象,撒但为了制造基督徒灵性低潮,一定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不断变换各种花招来引诱人落入它的圈套。

    今天我们将特别从罗6:17来看灵性低潮的另一种类型。在这里,使徒保罗对罗马教会的基督徒说:"你们曾经做过撒但的奴仆,在它辖制之下,但是这些都已成过去,因为今**们已经从心里顺服了所传给你们道理的模范。"保罗在此正面指出了一个正常基督徒所应有的条件。不过本章却要从反面来看,如果基督徒生活中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或两项条件,就会造成灵性低潮。

    不完全教导的后遗症

    可能你已经注意到,保罗在这节经文里强调一个基督徒的生活应该是完全的,而且是平衡的。"从心里"——指他们的感情;"顺服"——指他们的意志;"道理的模范"——指他们的心智和悟性。他强调,一个基督徒生活的知、情、意三方面都应该受福音真理的影响,并且被它所全然占有。换句话说,我们全人的每一部分都应该投入进去。如果这二方面没有齐头并进,这个基督徒的生活就不是完全的,也就容易发生灵性低潮。基督徒生活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只要被撒但轻轻一触,就会失去重心而倾覆。基督徒生活只要一不平衡,问题、冲突、矛盾随即接踵而来,永无宁日。

    有些基督徒的生活之所以会不完全、不平衡,问题就出在布道者或传道人身上,因为他们所传的道理不完全、不平衡。外在环境和带领者对一个初信者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如果有人着手研究基督徒初信时的环境和他日后信仰生活的关连性,我相信所得的结论一定相当有趣、有意义。

    儿女经常会继承父母的某些特征,同样,一个基督徒也会继承那位带领他信主者的某些特征。不但如此,信主之初所参加的教会团契及当时所处的环境,对他日后一辈子的基督徒生活都影响甚钜。而且其影响之深远,往往远超乎我们所能想象。每一间教会都各具独特风格,所以从各个不同教会出来的基督徒,一定也都呈现不同的特征。我说布道者或传道人往往是造成基督徒生活不平衡和不完全的主因,理由即在此。这些传道人的教导不完全、不平衡,他们所带领信主的人承继了这不完全的道理,将来生活也会不平衡。基督徒失去平衡,他的生活就充满了悒怏,没有快乐。

    这种不完全、不平衡的基督徒生活,一定会产生某些后遗症。使徒保罗在写给罗马基督徒的信中,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这样怎么说呢?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罗6:1)?究竟是罗马教会真的发生了这个问题?或是保罗自己心中想到有这个危机,所以预先提出辩驳讨论?我们都不知道。也许罗马教会中真的有人说:"让我们继续生活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吧!"也有可能是保罗在讲过因信称义之理后,自己心里又想:"只有光讲这道理还不够。我说-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但恐怕有人会认为既然这样,-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所以才把这想象中的问题提出来讨论。这两个可能性都存在;早期教会真的是有人发出这种荒谬的主张。即使到今天,还有不少人有这样的思想。他们的态度是——"既然人称义是因着信心,跟行为无关,罪在哪里显多,神的恩典就更显多,那么我就可以随意而行。因为我是基督徒,不管我做了什么事,神的恩典都能遮盖我。"

    保罗对这论调的回答非常坚决:"断乎不可!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罗6:2)?一个人若真正了解他所得的教导,绝对不会说出这种话,也不会做出这等可怕的结论。基督徒如今已经在基督里,他不但已经与基督同死,也已经与他同复活了,怎可能说出这种仍活在罪中的话来呢?保罗写罗马书第三章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明白真理必须了解全部,不可只一知半解或断章取义。接受福音也是一样,必须全盘接受。他指出,对福音真理若没有整体性完全了解,一定会发生某些可怕的后果。

    福音要求全面性进驻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得出两个教训:

    第一、基督徒灵性低潮,没有喜乐,常是因为他们对福音的认识不够完全。有些人所了解的福音只是赦罪的信息。你问他们何谓基督教,他会立刻回答你:"相信主耶稣基督,你的罪就可以得到赦免。"但是他们只认识这一点,而且一直停留在这一点上。也许在他们过去的生命中,有些事情叫他们感到内疚或不安,一听说神要借着基督赦免他们的罪,他们就高高兴兴地领受了。可是仅此而已,他们不再往前走。他们对基督教的全部认识就只是这么一个赦免的信息。

    另外有些人只认识基督教道德的一面。这些人也许过去没有做什么大恶大过,可是他们希望修养自我,提高自己道德生活的水平。在他们眼中,基督教只是伦理道德的准绳。这些人注定要灰心失望,悒闷不乐,因为人生之中有许多事临到是超乎道德范畴之外的。例如:当面临失去至亲好友的悲痛时,伦理道德对他们一点忙也帮不上。当有重大的打击骤然临到时,伦理道德也无法带给他们些许安慰。如果他们对基督教的认识只有这样局部片段,他们的生活迟早必陷入低潮。

    还有些人对基督教的兴趣,只在欣赏它的美。在他们看来,整个福音信息真是太美、太好了,教堂诗歌真是太悠扬、太悦耳了。他们每次一听到见证信息,内心就舒畅无比,感动不已。他们心中的基督教只是属于"美"的那一部分而已。

    我举出这几种对福音不完全、局部的观点,目的是要拿它们来和保罗所讲的"道理的模范"互相对照。保罗在罗马书里神思飞驰,滔滔雄辩,为的就是要辩明这个伟大的福音真理。而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里所讲的,也都是这福音。我们必须对这真理有一个完全且正确的认识。

    也许有人认为,歌罗西书和以弗所书里所讲的并不是"福音信息"。他们以为福音信息只是传讲赦罪的道理。从某方面来看,这种说法没有什么不对。但从另外一方面看,这种说法却大错特错了。我曾经接到一封信,是一位先生写来的。他来我们这里参加过一次主日晚间聚会,他说他发现了一件新事。在一个明显为未信者预备的布道性聚会中,他竟然得着了一些可以帮助他的东西。他信上写着:"过去我一直不晓得有这回事。一篇针对未信者所传讲的布道性信息,竟然也可以让一个信主多年的人听了扎心不已。"这位先生很坦白,从他的话里我们可以看见,在那之前,他对布道的观念是何等片面、不完全!

    其实布道就是传"神全部的心意"。可惜大多数人常常说他太忙了,或是他们无法全部了解。然而不要忘记,昔日保罗传给那些奴隶的福音,也正是这信息。那时蒙召的人"有智能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林前1:26)。福音不是局部或零碎的,福音涵括了整个生命、整个历史、整个世界。它告诉我们最初的创造和最后的审判,也告诉了我们在最初和最后之间的这一切。福音能影响并占有人的整个生命及生活。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他生命的每一部分(甚至尚未发生的一切事)都受到福音的影响,也都跟福音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一定要让福音来掌管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如果没有了解这一点,迟早我们都会陷入悒郁低潮。绝对不可把福音任意分割,只选择性接受其中某几部分。这样做绝对有弊无利,而且也是不符合圣经的。从以上例子我们已经看到,许多人只认定福音真理的某一部分,所以只把基督教应用于他们生活中的某些层面,结果这些人的生活总不免要陷入泥淖。

    这是我们所得的第一个教训。我们对福音所涵盖的范围之大和时间之长,必须有一个够深够广的认识。但是我们也不可永远停在福音中,因福音只是一个出发点,我们必须启程继续往前进。等到我们看见这福音完全发挥其力量和内涵时,我们就可体会到它是何等地有力,并且真正认清我们应该把整个生命完全交在它的管理之下。

    第二、基督徒灵性低潮,生活晦涩,往往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福音必须影响并占有我们全人的每一部分。保罗说罗马教会的信徒"从心里顺服了所传给你们道理的模范",意思是他们的心思、情感、意志都完全被福音真理所影响并占有。人是由心思、情感和意志三部分构成的。神在创造之初就赋予人这三个部分,使人成为最奇妙的受造物,而福音最大的荣耀之一,即是它包纳涵盖了全人中所有这三部分。我敢肯定地说,除了福音真理之外,世界上再没有其它任何东西可以大到包纳全人的这三部分。假如我们没有认清这一点,不让全人中的每一部分完全与这伟大的福音相联合,产生共鸣,我们必然会遇到许多颠仆踬踣。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容我再进一步详细分析说明。有些人只有头脑对基督教产生兴趣,只运用心思和悟性来跟基督教发生共鸣。他们的兴趣极大,不过却只限于福音所持的见解和立场。或者可以说,他们只对基督教的哲学立场感兴趣。他们所津津乐道的只是基督教的看法和论点。他们所认识的福音纯粹是哲学性的、知识性的。今天像这样的人实在是少数。这一类人不但在心思上对基督教极感兴趣,他们也相信,如果能把基督教所持的见解观点应用到政治、工业和其它方面,一切疑难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还有一些人,他们对福音的兴趣只在神学和形而上学难题的争辩讨论上。过去这一类人多如过江之鲫,今天则已少如凤毛麟角。虽然他们对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狂热是不对的,但总比今天一般人什么都不关心好得多了。这种人一谈起神学问题就眉飞色舞,为了辩论对错,他们不惜殚精竭思,废寝忘食,把整个头脑都拼上去。你听他们发言条理井然,头头是道,好象什么都懂,但他们却只是把福音当作头脑体操的器材,视作研究学问的对象。尽管他们脑子里所装的福音真理不少,可是心却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他们心中没有主耶稣基督的恩惠怜悯,其生活甚至连一般人的仁爱慈祥都没有。他们头脑里的福音真理一点也没有应用到他们的生活上,所以这些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俨然可畏,难于亲近。他们对别人既没有同情心,也不能了解别人。所以若有问题,谁也不敢去找他们。像这种人迟早有一天会遇到困难,落入悒怏不乐的低潮中。我曾经见过这类人临终时的光景,也见过他们不能继续再作学问,突然躺在床上等死的情形。当他们知道自己大限已到,又思忆他们过去所热衷讨论、护卫争辩的真理竟一点也不能帮助他们时,那幅绝望的景象真是恐怖,令人不忍卒睹。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将全人的每一部份都交由福音真理来掌管,他们只有头脑受到影响而已。

    另外有一些人,福音似乎只影响到他们的心而已。今天这一类人随处可见。也许是在情感上遇到了什么大困难,他觉得可以在基督教里得到释放。我无意轻贬这一类人,不过如果对福音只有这种纯粹的情感体验,那实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有些人的生命中纠结着某种问题,也许是他们过去犯了某种特别的罪,多年来一直想把压在心头的罪恶感除掉却办不到。后来听到了福音信息,发现它可以救他们脱离感情上的困境,于是便迫不及待地接受了。可惜他们追求的只是情感得释放,一旦如愿以偿,他们也就停在那儿不再追求了。当然,这种情形也可能是因为讲道的人没有把福音信息传得全备,才会导致他们对福音有这种片面而不完全的认知。

    有些人天生对神秘的事物和现象充满兴趣。他们天赋有神秘性,具有某种不属于这世界的气质,只要一发现任何较神秘的事就穷追不舍。从古以来,大不乏这种人。就是在今天,对精神现象和超自然经验特别热衷的人还是很多。这种人所追求的是满足自己情感上神秘感的要求。他们对基督教的兴趣、查考圣经的目的都是在寻找他们情感上所需要的那种神秘经验。一旦找到,他们就不再管其它的事了。福音真理只能影响并占据这些人情感中神秘感的那一部分。

    另外有些人对基督教的兴趣只是爱它的"美"。教会文化中某些具有美感的东西,如福音的表达方式、教堂彩绘玻璃、纪念物、庄严富丽的仪式、赞美诗、圣乐、讲道等,现在都可以感动他。他们生活在这生硬现实、俗鲁粗糙的世界中,环境的一切又使他们得不到快乐。唯有在教堂的崇拜聚会里可以有一种舒适享受的感觉,使他们疲惫的心得到安慰。基督教实在满足了他们这种情感上的需要。可是如果他们只让福音满足他们心里的需要,此外便不再追求,至终他一定会发现世界仍然是那么冷酷无情,而他所相信的基督教对他并没有什么帮助。

    另外有一种人,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讲道者的"催眠"、"暗示"。从前有一位著名的布道家到英国来布道,这位先生现因年纪大已经退休了。他的布道会上常设有谈道室。当时担任个人谈道工作的人员后来告诉我,他们曾问那些慕道友为什么会走进谈道室,所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我不知道。""不知道?那你怎么会来呢?"他们回答说:"因为讲道的那位先生叫我们来的。"那位传道人特别有讲故事的恩赐,他很戏剧化,常常用一个很感动人的故事作为讲道的结束。接着他便呼召,要求人们走到前面来。人们往往在恍惚状态中不由自主地走到前面,甚至进入了谈道室还不知所为何来。他们的情感实际是受到了"催眠",可是他们对真理却一点概念也没有,他们的举动跟"道理的模范"毫不相干。像这样的人迟早必定会出问题,灵性低潮迟早也一定会临到他们。

    最后我们要讨论的一类人,他们只有意志受到了影响。听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事实的确是如此:有些人真是被人说服而接受基督信仰的。他们相信基督教是好的,所以慎重其事地决定接受基督教。我觉得我们不应该?quot;决志"这个词,至少我个人不太喜欢这个字汇。在我看来,"决志归主"似乎不符合本章所引之经文教训。"决志"常常是因人的吁请而产生的。对一群人的意志加以"密集轰炸",其中总会有几个人的意志有所反应。他们总算"决志"了,但是他们的决志是受到别人的吁请,**怂勇。他们虽然已经"决志",却还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这么做。事过境迁,他们的心底就会开始发出种种疑问,而这正好中了撒但的下怀,因为他们一定无法回答那些由心思所发出的疑问。

    再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人受吁请而接受,是由自己决定接受基督教,而不是让基督来接纳他们。他们没有真正经历过"既不能靠别人,也无法靠自己"的窘境,也没有认出福音真理是他们唯一的希望,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路。所以论到那些想继续在罪中生活,让神的恩典显多的人,保罗坚决地说:"断乎不可!你们怎么讲得出这样的话来呢?你们根本就不明白真理,不晓得什么叫恩典!"因为真正认识真理的人必然是头脑领悟,情感澄清,也有愿意遵行的意志。所以凡不愿遵行真理的人,根本就还没有认识真理!

    循序渐进的受感过程

    基督徒生活不平衡是造成灵性低潮的主因。我们已经看到,如果人的心思、情感、意志中只有一部分,对福音有响应,基督徒的生活就会不平衡。但是在此我还要强调一点,即使这三者之中有两者受福音影响,只剩一小部分没反应,也还是会造成灵性低潮。心智、意志、情感这三个因素必须保持和谐,生活才能平衡。如果你这三部分没有同时被福音影响,你最好再仔细地检查确认一下自己的信仰。罗马的信徒"从心里顺服了所传给你们道理的模范"。只有这福音能完全满足人的理智,能感动人的心灵,能引导人的意志全然顺服。基督的死是要拯救我们全人的每一部分,而不只是拯救其中某一部分。他为我们死,不是要我们过一个失调、失控的基督徒生活,而是重新赐给我们一个完全平衡的人格。

    你曾否想过:神当初造人,给人心智、情感、意志三部分,而这三部分又各自拥有莫大的影响力,它们怎能同时在一个人里面和谐共存呢?这看起来简直不可能,但神却有办法完成。他当初所创造的人原本就是完美而平衡的,后来主耶稣在世上所过的一生,也正是这三部分和谐共存、保持平衡的最完美示范。救恩的目标就是要使我们的生命达到这种完美和谐的境地,满有基督的形象,除去我们身上一切罪恶的影响和痕迹。

    要达到心智、感情、意志三方面的平衡,必须按照一定的次序来进行。从罗马书六章十七节的经文里,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其先后顺序。罗马的基督徒原来是罪的奴仆,但现在已经不是了。保罗说这是因为他们从心里顺服了"所传给你们道理的模范",因为他们认识了福音的真理。

    他们不是单纯的情感或意志受感动,而是因听到了福音的真理。按照正确的次序,人必须先知道"道理的模范",就是福音真理的信息。传道人不可只有激动人的意志或情感,而是要"传道"。当初使徒们被差遣出去,不是为要改变人,然后作些统计数字向教会报告成绩。他们出去是要传福音、传真理,宣讲耶稣和他的复活。教会若没有把传讲福音真理摆在第一位,结果难保不会制造出一个属灵的大怪物。

    基督徒在理智上应该知道他为什么做基督徒。他必须随时做好准备,能够回答别人"心中盼望的缘由"(彼前3:15),不可只会说:"就是这样相信嘛!"如果你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要做基督徒,我看你得反省一下,你的信仰可能有问题。一个基督徒刚刚接触福音信息时,一定最先运用他的理智。当圣灵光照他的心思,让他了解这真理之后,他的心思就爱真理;这就是他的心智受到影响。接着真理会感动他的心,让他看到自我,认清自己过去生活的荒唐,就厌恶那种做罪奴仆的身份,另一方面也看见了荣耀的福音和基督的爱,便打从心里喜爱这真理;这是他的情感受到了影响。真正看见了真理的意义,受到真理的感动而心生喜爱,之后自然而然地,他的意志就会愿意去实行真理的教训;这是意志受到了影响。这才是完全而正确的次序。

    保罗的整个论点即在此。在他看来,一个基督徒竟然提出"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的论调,简直令人匪夷所思。既然基督徒已经在死的形状上与基督联合,并与他一同复活,怎能还问这样的问题呢?这个恩典的真理绝不能成为人继续过从前老我生活的借口与护身符,因为一个知道并相信自己已经与基督同复活的人,他全人的每一部分均已受影响,他的意志也必然全心全意愿过那"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的生活(罗6:4)。

    最后,我要以保罗这段有力的辩论,做出我个人结论。当我们向别人介绍福音真理时,必须认清并谨记一个重要原则:不管是在公众场合讲道或个人私下谈道,绝对不可直接针对对方的情感或意志发动攻势。因为福音真理影响并占有全人各部分的正确顺序应该是:先通过心智的悟性理解,再经过情感的感动,最后才是意志的决定。我们无权逾越,直接进住攻自己及别人的情感或意志。我曾亲眼看过那些活在罪恶中的人,他们在宗教聚会中情感大受激动,甚至痛哭流涕。他们得到的只是虚假的慰藉,可是他们却为此沾沾自喜,说:"到底我还不算是坏透了的人,不然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他们的推论完全错了,因为这种情感反应是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如果他们的这种反应真是针对真理而发,那么他们的生活一定会大大改变,愿意遵照真理而行。

    心智悟性乃是神创造人时所赐给人类最大的恩赐礼物。他照着自己的形象创造我们,而他形象中最伟大的一部分正是那具理解真理能力的心智。神既把这最大的恩赐给了我们,他就借着心思把真理传达给我们。

    然而我们断不可让真理始终只停留在心智阶段。心思只是福音真理影响并占有我们全人的一个起点,它还有更多的路要走。接下去它还要感动人的感情,最后使人的意志顺服。神经过这样的程序,最后所得着的便是全心全意的顺服,而非勉强就范。基督徒生活实在是世上最荣耀、最完美的生活,而且这种生活可以影响并占有我们全人的每一角落。愿神帮助我们做一个全面性平衡的基督徒,好让我们真正从心里顺服那传给我们道理的模范。
灵性低潮时为何忧闷 往事难忘
——    "过去"难过去思念上面的事

    "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他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样。"(提前1:16)

    前一章我们讨论过,基督徒若不能保持心智、情感、意志三方面的平衡,一定常会悒郁寡欢,无法享受真正基督徒的喜乐生活。

    有些人未鉴及此,他们对基督教的认识很肤浅,以为只要在决志单上签了名,他就是基督徒,日后的生活就可以平平顺顺,不会遭遇任何困难或问题。这就错了,他们对基督徒生活的本质根本没有认清,迟早一定会出问题的。

    从个人经验以及教会历史上的先例,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事实正和他们想象的大相径庭。无论哪一个世代、哪一个地方,基督徒总会遇到各种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困难或问题。你只要读过新约书信,即可知我此言不虚。

    保罗、彼得、约翰及其它使徒们所写的那些书信,目的都在处理当时信徒生活中所发生的种种问题。从书信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基督徒所面对的挑战太多了。有人受引诱而眷恋信主前的生活,有人正遭遇残酷的逼迫,有人则受到各种严格的试探。如果基督徒真的一信主就可以平步青云直上天堂,使徒们就不必花那么多心血写这些书信,甚至我们可以说,也不必有教会之存在了。

    这些使徒书信的存在让我们得知:基督徒遭逢难处,生活屡经忧伤,乃是一极平常的现象。更进一步说,如果基督徒生活中有此现象,应该感到安慰。这不是说风凉话,乃是陈述事实。当你遇到问题不但不表示你不是基督徒,相反地,是证实了你已经是真正的基督徒。若有人成了基督徒却什么事都没碰到,也没有遭遇任何困难,那才是怪事呢!他可能不会真正得救,因为那是假平安,是魔鬼所施放的烟幕弹。

    从圣经和教会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基督徒实在是活在属灵的战场上。从信主那一天起,我们就成了仇敌撒但炮火猛烈攻击的目标。雅各说:"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雅1:3)。因这就更确实证明了我们基督徒的身份。所以,信主之后若还是风平浪静,反而是不好的迹象。因为你不是基督徒,撒但才不攻击你。

    不过我们要感谢神,无论撒但的攻击如何凶猛,它总无法夺去我们的救恩。它所能做到的只是夺去我们生活中的喜乐。只要一不留心,误听了它的话,落入它的圈套,我们生活中的喜乐就会被一点一点剥夺殆尽。不过在新约圣经中,神借着使徒所写的书信也教导了我们应该如何抵抗并反击魔鬼的攻势。

    "过去"难过去

    本章我们要从保罗写给提摩太的信,来研究一个魔鬼经常用来攻击我们的方法,以及如何对抗之道。在这段经文里,我们可以看到使徒保罗的简短自传,并得知有一类人常灵性低潮的原因是过去犯了某种特别的罪。从多年事奉主的经验中,我发现这类灵性低潮的人最多。

    也许有人会问:"这种人也算基督徒吗?"我认为没有问题,他们是基督徒。如果你问他们,他们可以很完整地向你陈述自己的信仰。他们对因信称义的道理似乎很清楚,他们知道靠自己无法得救,而且他们也没有企图凭自己的生活、善行或其它任何东西得救的思想。他们充分明白自己全然无能为力,必须倚靠神的恩典——就是信靠主耶稣基督才能得救。他们对这核心真理非常清楚,并且也肯定地相信主。只不过他们过去生活中有某件特别的事,一直在折磨着他们,所以他们才会这样愁眉不展。

    当这种人来找你述说他们的苦楚时,你可以从外表看出他们生活的不快乐,有时甚至是可怜兮兮的。他们坦白地把那件令他们痛苦的事说出来,也许只是他们做过的某件小事或说过的某一句话,但他们总是不能释怀。白天想到它,午夜梦回时,它也环绕于脑海里。他们为这件事或这句话惭疚自责,终日哭丧着脸,没有快乐。

    举一个例子,我还记得曾经有一位老先生在七十七岁高龄悔改信了主。那是我一生中罕见的一个案例。这位老先生年轻时生活放荡不羁,几乎什么坏事都做尽了。到了晚年,他终于降服在福音大能之下,悔改信主。后来他被教会接纳成为会友,那个主日晚上,他高高兴兴地参加了第一次圣餐礼。那真是他生平第一件大事,不但他自己快乐,我们大家也都为他欣喜万分。不过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第二天清晨,我还没有起床,这位老先生就来敲我家的门。他在门前垂头丧气,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一看到我,他就抑制不住地流泪。我吃了一惊,莫名其妙。前一天晚上不是还好好的吗?他还高高兴兴地领了生平第一次圣餐呢!好不容易我让他渐渐安静下来,问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来那天晚上领完圣餐回家后,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卅年前所讲过的一句话。当时他和一群人在一个公共场所饮酒,彼此辩论宗教的问题,最后他轻蔑鄙夷地说:"耶稣是个私生子!"卅年后,这句话突然又浮上心头,令他觉得无论如何这罪是无法得到赦免了。别的事——醉酒、赌博及其它种种不道德的罪,他都能忘怀,也清楚知道神已经赦免了他,可是唯独这件事,他不能忘怀。"我诋悔了神的儿子,一定得不着赦免!"怎样劝他、安慰他似乎都没有用,他就是那样耿耿于怀,无法释放。不过感谢神,那天我花了许多时间和那位老先生一起查考圣经里的应许,最后终于使他恢复了笑容。

    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全心接受基督信仰之后,他过去所做的某件事、所说的某句话,很可能会再次回过头来牵绊他,使他闷闷不乐。既然已经相信基督,按理似乎不应该有此现象,但事实却是如此。有的人若许了愿或对神说要做某某事,后来却没有履行,也可能会造成同样的后果。这类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人往往是在生病时向神许愿,如果让他病好了,他要如何如何。可是病好之后,他们却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信主之后一想到这事,就使他们耿耿于怀,终日愁眉苦脸。

    本章要讨论这一类人的问题。这些人对于救恩的道理似乎完全清楚,一点也没有问题。可是当要把那道理应用到自己身上时,他们的看法就不同了。他们认为自己过去所做的那事、说过的那话或许下的愿,跟一般情形不同。他们会说:"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但是我的情形不一样!"他们还是把自己囚禁在抑郁愁苦中,成了可怜兮兮的基督徒,不肯得安慰。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呢?依我看有两个解释:第一、因为出于魔鬼的工作,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撒但虽然无法抢走基督徒的救恩,但它可以夺去基督徒生活中的喜乐。它的第一个目标是阻止我们信主做基督徒。一旦失败了,它的下一步就是企图制造我们的低潮,使我们这些基督徒的生活看起来可怜兮兮,这样它就可以把我们指给那些不信主的人看,说:"这就是信基督教的结果,你看他(她)那副苦哈哈的样子,你不怕信了之后也变成跟他一样吗?"许多为过去而灵性低潮的人,绝大部分都是直接肇因于撒但。

    第二、因为他们没有完全了解新约的救恩道理。这正是本章讨论的中心。显然地,要帮助人们解决灵性低潮的唯一方法就是让他们明白体会这道理。通常当基督徒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时,别人会劝他们多祷告,而他们自己也相信只要不断迫切地祷告,神就会帮他解决这问题。也许有人会误会我,不过我却要坦白直言:这一类人不应该祷告,不必求神帮助他解决这问题。没错,基督徒应该"不住地祈祷"。然而这一类人却最好暂时停止祷告,跳出来想一想。因为他们的问题很特别,单靠祷告而不另行他法,一定无法解决。不住地祈祷只会让他们的心思一直想着那问题,被那问题牢牢吸住。所以我奉劝这样的人不妨偶而停止祷告,重新对自己的光景及救恩之道做一番省思和认识。

    思念上面的事

    他们应思想哪些事呢?首先是思想保罗所做的见证:"我感谢那给我力量的我们主基督耶稣,因他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事他。我从前是亵渎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还蒙了怜悯,因我是不信不明白的时候而做的。并且我主的恩是格外丰盛,使我在基督耶稣里有信心和爱心。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他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样。"(提前1:12-16)

    这真是奇妙的事,我们很清楚可以看出,保罗说主耶稣基督拯救他,目的是要让他做别人的模范。做什么人的模范呢?就是那些自以为过去犯了滔天大罪,或说了某些罪无可逭的话,无法得到神的怜悯和赦免的人。保罗的论点是,由他的亲身经验即可充分证明我们不必害怕。换句话说,有人认为罪有等级之分,某些罪可以赦免,某些罪则显然不能得赦。保罗拿他自己的过去为例:"不管你怎么想,不管你曾经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请看我的例子!从前我是亵渎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还有什么罪比这更大的吗?"他恨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他用尽各种奸险诡计,务要除灭他的跟从者。"他口吐威吓凶杀的话",但连他这样的人都能蒙赦免,更何况你们呢?如果你认为自己的罪孽之深无法得赦,就可以和他的情形比一比。这是保罗自传的第一要点,你可以从这里开始思想。

    使徒保罗的话并不停在这里,因为从一方面来看,罪不应该有分别,但从另一方面他却又说:"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这样看来他又好象认为罪有大小之分。然而保罗的本意绝对不是如此,因为如果罪有大小之分,那么他所信的一贯真理就无法立足了。他真正的意思是:人离神越近,对罪就看得越清楚,越觉得自己罪大恶极。基督徒和世人的分别即在此,基督徒看见自己罪孽深重,会说:"我是罪人中的罪魁。"反观世人绝对不会这么说,他们一定会极力设法证明自己是如何地好。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保罗似乎真的把罪加以分等区别了。他的意思好象认为冒犯基督的罪比其它的罪更重。可是他又说:"我是不信不明白的时候而做的。"这句话又把罪的区别撤销了。从这个角度看,冒犯基督是最大的罪,可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罪没有区别,因为归根结底所有的罪都是在一个"不信"。

    因过去的罪而陷入灵性低潮的人,必须认清罪并没有大小之别,这是新约的伟大真理。不要再去区分比较这个罪或那个罪,而应从人与神的根本关系来着眼。对于这一点我们常常不能理解,总是固执地认定有大小罪之别,因此就以为某些人的悔改经验比其它人更"可观",其实在神面前都是一样的。因为无论是最高尚或最邪恶的人,神都是用同一个方法拯救他。神的这一个方法可适用于所有人;人若想得救,一定要走这条路,没有人例外,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得救经验比别人更宝贵、更可歌可泣。我们应该了解:罪的根本问题不在罪本身的大小,因为任何一点最小的罪都足以破坏人和神之间的关系。人与神的关系直接决定了人在神面前的地位,而人与神的关系最终的区别则只在信与不信而已。

    关于这方面,旧约里有许多耳熟能详的例子。约瑟对这个真理的认识就很透彻。当波提乏的太太引诱他时,他说:"我怎能作这大恶得罪神呢?"(创39:9)他怕的不是犯罪得罪那妇人,而是怕得罪神。我们对真理的认识往往比不上约瑟,因为我们所注意的是罪本身,却不知更重要的是罪会影响到人与神的关系。约瑟很清楚他如果这样做就是得罪神,大卫也看见了这真理。当他犯了**和杀人罪之后,他心中难过的是——"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这恶"(诗51:4)他说这话不是为了逃避他的恶行对别人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他都很清楚。但他认为这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他的罪影响到了他与神的关系。只要我们能看清这真理,我们就不会再去想那些个别的罪,去斤斤计较哪一个罪大,哪一个罪小。在保罗看来,问题关键在于他的"不信",而不是他所做的那些个别事件。请记住:最重要的是我们与神及他律法的关系。

    关于这真理,新约中也不乏一些非常特出的教导。不知你曾否注意过加拉太书五章中所列的那些"情欲的事"?保罗说:"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如**、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醉酒、荒宴等类"(加5:19-20)。我们很清楚**、污秽、邪荡都是可怕的罪,拜偶像、行邪术当然也是要不得的,可是接下来的"仇恨"也是罪吗?一般人都同意**、污秽之类是罪,可是在这里保罗却把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和**等明显的罪相提并论。在他看来这些通通都是罪;不但付诸实际行动的是罪,心里意念想的也是罪。当然醉酒、荒宴也是在"情欲的事"的名单之内了。其实保罗只是再度重申主耶稣的思想,他说恶念、凶杀等罪都是"从心里出来的"。在他看来,罪无大小,都足以破坏人和神的关系,都是违背了律法。雅各书二章十节也说得很清楚:"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由此可见,我们大家都一样,谁的罪都不比别人大或小。所以如果撒但引诱你,想要让你相信罪有大小之分,你就可以告诉它,不管你犯了什么罪,只要在一条上跌倒了,就是犯了全部律法。神对罪的看法就是如此,别中了魔鬼的谎言,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和神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和神律法的关系,不要去关心什么罪的大小之分。

    其次,这类基督徒灵性低潮是因他们没有真正相信圣经。他们说:"我的问题是——我犯了那可怕的罪!"其实问题不在于他们所犯的罪,而是在他们的不信——他们不信神的话。他们不相信约翰壹书一章九节的应许:"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这是圣灵透过他仆人之口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是绝对的声明。而且这其中也没有任何资格的限制。"我们的罪"范围很广,包括了现在和过去所犯过的一切罪。你相信神的话吗?如果你还是日夜不断地思想自己犯过的那罪,认定无法得到赦免,那就证明了你不接受也不相信神的话,也等于不信神。事实上,这才是你真正的罪。

    使徒行传十章那里记载,彼得到房顶上去休息,突然间魂游象外,看见一块大布从天而降,里面有各样四足的昆虫走兽。他听见有声音两次对他说:"彼得,起来,宰了吃!"彼得两次都回答说:"主啊,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洁净的物,我从来没有吃过。"结果神的声音从天上对他说:"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或作不洁净)。"他的意思是责备彼得:"既然我已经洁净了,又吩咐你宰了吃,为什么你还坚持那是不洁净的俗物呢?"今天若有人中了魔鬼的诡计,心中老是忘不掉过去所犯的某个罪或某件特别的事,以致生活在低潮中,终日愁眉不展,不论那是多大的罪,神也要对你说:"神借着他独生爱子宝血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神儿子耶稣基督的宝血已经洗净了你们一切的罪,除去你们一切的不义。"只要相信神的话,何必哀哀迫切祷告?何必苦苦求神赦免?其实他早就把你的罪撤销了。你若还一径苦苦祈求,就表示你还不信神说过的这些话。

    这些人的另一个问题是,他们似乎没有完全了解主耶稣在各各他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一切。他们相信他的死是为救赎世上的罪人,但他们却无法充分体会其真谛。他们借着十字架得救,但还没有明白十字架的全部意义,所以生活才会停滞低谷,才会不快乐。主耶稣降生前,天使曾对约瑟宣告:"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彼得也说过:"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彼前2:24)。没有什么资格限制。保罗在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上这样写道:"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林后5:21)。所有每个人、所有每一种罪都包含在内,并没有例外。

    事实上,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也曾经说过同样的话。他在断气前说:"成了!"(约19:30)是绝对而完全的"成了"。"成了"的意思是不只过去犯的罪,凡是人所可能犯的一切罪,都在十字架上解决了。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是一劳永逸的赎罪祭,他不必再第二次、第三次被钉十字架。所有的罪,没有一样例外,都在十字架上完全洗净了。每逢守圣餐时,我们同领那饼和杯,为的就是提醒我们这件已经成就的事实。既然"成了",就没有任何未做的工作。没有任何一件特别的罪不包括在十字架救赎的范围之内。凡相信他的,一切的罪都已洗净,都被神除灭了。所以我们可以靠着他儿子耶稣基督所流的宝血,坦然无惧地迎见神。

    这就是我们对称义之理应有的完全认识。须知:称义不只是我们过去的罪得赦免,现在更蒙神悦纳为义;不只是我们信主之初被称义,更是一次称义就永远都被称义。因为"称义"就是神把他儿子耶稣基督的义赐给我们,我们穿上了基督的义就永远不再脱下。故此,称义也是一次而永远的。称义之后,神所看到的是我们已穿上基督的义。因此在他眼中,我们就是他的爱子,不再是罪人了。而我们的自我、全人和一生也都藏在基督里面。称义之后,基督徒实际上已经和基督融为一体,所以神在我们身上所看到的只是基督。

    归根究底,这些人灵性低潮的问题症结在于他们没有完全认识到"称义之后,他们已和基督联合成一体"的事实。许多人往往认为基督只是救赎我们,叫我们的罪得赦免。其实救赎只是出发的起点,只是整体的一面。根本上,"救恩"之意是指与基督联合,与基督合一。正如保罗所说,我们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一切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也都等于发生在我们身上一样。从罗马书五、六两章我们看到保罗极力强调:我们已经与基督同死、同埋葬、同复活,并且与他一同坐在天上。这也是圣经的明训。"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西3:3)。我们的旧人以及与旧人有关的一切,都已被钉在十字架上,所有的罪都已经对付清楚,我们已经与基督同埋葬、同复活了。

    "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罗6:11)

    除非是为了荣耀神,为了显明他的恩典,我们绝对不可回顾过去的生活,惦念过去生命中的某些罪。就我个人来说,这是基督徒生命中一个重大的发现。我还记得当自己初次领会这真理时,心中那份得释放的轻松感是何等美妙!如果你经常回顾过去的生活,经常感到沮丧,觉得自己的基督徒生活可怜复可叹,不妨效法保罗的榜样。他说:"我从前是亵渎神的。"可是他并不为此自责,也不以为这样自己就不配做传福音的工作。相反地,他还说:"我感谢那给我力量的我们主基督耶稣,因他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事他"(提前1:12)。保罗回顾前尘岁月和曾经犯的罪,并没有因此自惭形秽,反而让他越发赞美神,归荣耀给神。他说:"并且我主的恩是格外丰盛,使我在基督耶稣里有信心和爱心。"(提前1:14)

    这是我们回顾往事时应有的态度。如果回忆会造成我们的沮丧和低潮,那就表示我们已经中了魔鬼的诡计,听从了它的话。我们心中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很不幸,过去我确实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但是感谢神,他的恩典何等伟大,他的爱和怜悯临到我,我的一切罪都已蒙赦免,如今我成了一个新造的人!"若不然,你的生活将会更悒怏不悦。为什么听从魔鬼却不听从神呢?睁开眼睛看看你自己,一切都已成过去,你已与基督合一,你所有的罪都已经被神一次而永远地擦去。记住,怀疑神的话就是罪,而容让神早已对付清楚的那些罪来夺走你生活中的喜乐,破坏你目前及未来的服事或生活能力,这也是罪。请再次回想神对使徒彼得所说的话。当时彼得心里犹豫不决,神说:

    "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

    你应该为神如此浩大的恩典和怜悯,全然除去你一切的罪,使你成为他的儿女而喜乐。

    "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4:4)
灵性低潮时为何忧闷 一代解经大师钟马田
    "钟马田医生是廿世纪英语世界中最杰出的传道人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像我们这些有幸得以亲自聆听他讲道的人,至今都很难忘记当他沉浸在福音的光中,靠着神的大能说话时,我们的心灵所感受到的震撼。然而事实上并不是他这个人萦绕在我们心中不去,也不是属人的恩赐或知识上的才能,或他个人的吸引力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真理的能力、神的伟大、人的贫乏和圣经的荣耀启示及权柄,在所有听众的心版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EricJAlexander

    钟马田牧师于一八九九年十二月廿日生于英国南威尔斯,他在小学读书时已表现得相当优异,并立志将来要当医生。廿二岁那年,钟氏于圣巴德医学院毕业,得到内科与外科医学的双重荣誉奖。不久之后,旋即考入皇家医师协会为会员,担任皇室的御医之一。

    正当他在医学界的声誉如日中天之际,他却开始考虑出来传道的可能性。有几个因素影响他做此决定。他说:"传道是人类所有呼召中最崇高、最伟大、最荣耀的呼召虽然我做基督徒已有多年,但事实上,我从前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经常参加教会礼拜的会友罢了。"他开始认真严肃地面对自己的基督徒生命,并且深刻体会到若离了神,人生实在是虚幻无用。特别是他从那些上流社会的权贵病患者身上看到,这些人的生命难题往往是道德上的,而不是医学上的。此外,他也在心中深深觉知自己是罪人,没有价值,并且确信神在基督里已经赦免了他。一九二七年,他毅然决然辞去了高薪的医职,投入全时间的传道工作,在长老会担任牧师达十年之久。

    一九三九年,他正式接受伦敦西敏寺教会的邀请,担任坎伯摩根(G.CampbellMorgan)的副牧。五年之后摩根退休,他成为该堂的唯一牧师。他一共在该教会牧养了卅多年之久,每主日早晚讲道一次。另外每周五晚上的查经,也吸引了无数渴慕真道的人。

    钟氏具有超卓独特的领悟力和属灵洞见,他的讲道揉合了生动的口才和逻辑的论理,其深奥使一个最成熟的听众也必须伫足沉思,其简明使一个孩童也能领悟明白。他最大的特长是根据一卷圣经,详细加以阐释解说,往往一章经文就可以讲上数月或数年之久。史庄(RobertStrong)曾评论道:"钟马田是这方面解经的佼佼者,不但立论平实可行,而且不失其学术的严谨性。"然而反观今天教会界,这类系统解经式的讲道却已逐渐式微。我们实在需要重新回到神话语的真理上去解释它、传扬它,并让它来改变我们的生命与生活。诚如钟马田医生所说:"如果对基督的工作只有肤浅的认识,那么所产生出来的基督徒生命也必然是肤浅的。"

    钟马田的许多讲章后来被整理成书,译成多国文字,从此世界各地的信徒均得蒙造就。他的著作包括《登山宝训》、《罗马书》、《以弗所书》(已由美国活泉陆续出版)、《人的处境与神的能力》、《只夸基督十架》、《救恩的确据——约翰福音十七章信息》(美国活泉)、《灵性低潮》(证主)、《从恐惧到信靠——哈巴谷书研究》(校园)、《当代复兴真义》(校园)、《不可言喻的喜乐——认识圣灵的洗》(校园)等,其中一套八册的《以弗所书》,更是他毕生解经讲道中最完整、最详尽也最广为人知的一系列讲章。另外一套《罗马书》的信息也极为精彩,只可惜还未完结,钟马田牧师已离开人世,安息主怀,实在是后世信徒的一大损失。

    在此我们追述钟马田牧师其人其事,但愿神丰丰富富地使用这些篇章,激励我们以认识神、敬畏神为乐,重新渴慕解经式的讲道,并更新我们对基督的爱。

    (本文转载自《证主通讯》1996年5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