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真义
作者:佚名
未分卷
前言 第一章「人从哪里来」 第二章「人与兽何异」 第三章「人的本性」
第四章「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目的」 第五章「人生的问题」 第六章「人与人之间」 第七章「人与神之间」
第八章「人永远的归宿」      
未分卷 前言
    前言

    人类对一切科学、物质不断的研究,到今日已经进入所谓太空时代。从这一方面看,确是绝顶的表现了「人」的才智与聪明。所以说「人为万物之灵」。人有思想,借着才智聪明,能知晓万物、创作及发现,发明一切事理、物理。举凡天文地理、各类生物、非生物的特性和现象,人都可以研究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在另一方面,对「人」本身的一些问题,人却不了解不明白。譬如说,人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人活着到底为什么?人的本性如何?人有灵魂吗?这些问题你曾否想过?格兰斯顿说:「人生两件大事,在于研究人和了解人。」苏格拉底说:「人最难认识人自己。」这些问题的确在过去困惑了许多哲学家,现在也困惑着我们。许多当代的哲学家,都不信人真能认识自己。

    「己」生于天地之间,往来于众生之中,有时反抗,有时和谐,有时妥协。无论对人、对事、对物、对自然,因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对象不同,往往变单纯为复杂。「己」原只一个,但由于身分、地位、责任、义务、利害、得失种种关系,乃变为真己、幻己、正面的己、背面的己、侧面的己,许多个己。「己」已成了万花筒,不仅让人眼花镣乱,连自己也昏头胀脑,失去了人的真。难怪哲人以「认识自己」为人生大事。当一个人被自己搅昏了头时,怎能认识人、了解人呢?

    人是什么?莎土比亚说:「人不过是一根芦苇;自然界的弱草,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弱草而已。」今天世界面临一个人类学上的难题,人是什么?什么是人生存的目的?一个美国新闻记者,访问参加暴动的学生,间他们为什么要暴动?他们回答:「我们不知道干吗要活着?我们活得没有意义。」于多年前,美国洛杉机和三藩市二城,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嬉皮」所淹没。他们多数来自中上家庭,教育程度在高中大学之间,其首脑人物包括哈佛大学的名教授在内。他们大多数不穿鞋子,男女都披头散发,仅三藩市一地就聚集了廿万以上的「嬉皮」。他们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有时躺在树下,两眼望天,半天不动,别人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前途没有目标。这无异对现代文明和现实主义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同时在远隔大西洋对岸,世界著名学府之一的牛津大学,正有近五百名的大学生在吸食毒品,用以麻醉自己。

    大文学家马克吐温说:「在我们生下来的时候,我们因为来到这个全是傻瓜的广大舞台上,因此禁不住哭了。」这是时代的写真,也是人极端苦闷、颓废之因吧!尼采说:「一个人若知道活着为什么,便能忍受一切而活。」托尔斯泰在晚年差点自杀,因为他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他说:「如果我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我就没有活的必要。」

    何为人生的意义与目的呢?惟有当人找到人生的源头,才找到意义和目的。圣哲奥古斯丁说:「祢(神)为祢创造了人,人的心从未得着平安,直到人在祢里面才会平安。」神造人是照他的形像造的,为了人可以与神有往来。神是人生的源头,这个「人」如果没有神,则感到痛苦、空虚、混乱、苦恼、生活无意义。惟有让神作中心,人生的意义才能蓬勃,内心才有力量、平安和满足。哲学家巴斯噶说:「没有耶稣基督,我不知道生活是什么,死亡是什么,也不认识神和我自己;有了耶稣,我便能认识这一切。」

    笔者写此书为读者们提供了一些关于「人」的究竟,愿读者们读后能找到「人」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与目的为何?不要等到像大哲学家培根所说:「我们不知道诞生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目的,直到弥留之际才感到,是一件多么大的憾事!」耶稣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神)那里去。」

    祈望读者们看完此书之后,能信靠耶稣,借着他与人生的本源相通,则人生的意义、目的,与对「人」气的了解就自然蕴藏其中了。
未分卷 第一章「人从哪里来」
    第一章「人从哪里来」

    人是什么?这问题看起来很简单,答案却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得明白。

    化学家凭着他们在实验室化验的结果,他们可以说:人是一大堆不同化学原质的构成体,里面最多的是水,此外还有钙、铁、磷、钠、石灰、脂肪、糖、盐。

    生物学家说:人是动物的一类,他的祖先可能是猿猴,他的始祖可能是草鞋虫,可能是海底的植物——海藻。

    哲学家说:人是一种有理性的动物,他们有思想、有意志,他们是万物中的至灵者。

    由另一方面来看,人真像个大怪物,人懂得创作,也知道发明。人能驯服许多禽兽,人也会利用各样物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和享受。人多起来了,在一块荒凉的地上,立刻能创建出一个美丽的城池,建筑起高耸云霄的巍峨殿宇。虽然是重洋远隔,关山险阻,人却会发明和使用海陆空的交通工具,把辽阔无垠的地球缩成渺小的掌珠。人们住在地上作王,已把整个的世界征服了。人们的伟大作为,人们的超然才智,不能不叫万物都惊叹拜服。可是,多少时候,你也会看到人的行为无知得可怜,真的愚不可及!你会看到他们同类相残,彼此陷害,煮豆燃萁,甚似蟋蟀。你也会看到他们放纵邪情私欲,任性妄为,卑鄙下流,寡廉鲜耻,与禽兽无异。由于人类种种极端矛盾的思想与行为,使你看不出「人」这个怪物到底是什么东西,是从何所出。从多方面观察,有许多事实证明了人与其它动物没有什么不同之处。难怪有人说:人是猴子变的,而猴子是从下等动物来的。换句话说:人,原本不过是一条虫。?G真是吗?让我们从以下的两种论说来研究。

    (一)各种的传说(臆断猜测)

    人从何处来?这一问题,自古以来均流传着许多关于人的臆断猜测。就如古老的中国,臆猜天地万物及人类由盘古创始而来,或虫兽、或树木、或石头等变化而来;女娲搏黄土造人等等,多荒诞无稽,无足采信。其它如巴比伦、亚述、埃及、印度、希腊等古老国家亦多有种种荒唐传说。兹谨以现代仍流传的各种臆说,分述于下:

    1、物理的或唯物主义的臆说——这种假设永久事物的创造臆说,已由世界乃自然而有的臆说代替了神为创造万有之主的事实。因唯物主义哲学派对于创造理想的应用,乃有十九世纪唯理主义派之抬头。这些臆说忽略了神是一位创造者,故显然为基督教神学所不容。来,或虫兽、或树木、或石头等变化而来;女娲搏黄土造人等等,多荒诞无稽,无足采信。其它如巴比伦、亚述、埃及、印度、希腊等古老国家亦多有种种荒唐传说。兹谨以现代仍流传的各种臆说,分述于下:

    2、万有由神而出或万有皆神的臆说——他们的见解是世界既非创造出来的,亦非自原有的物质而形成的,乃是由神本体的发展而有的。万有自神而出,如同水之自泉源涌出,亦如同光线从太阳射出来一样。这种臆说的缺点,就是在于万有皆神论本身的弱点。因为否认了神的位格,以致无法承认人是自由与永存不朽的。他们的主张无所依据,非独未经证实,且是一种无法证实的臆说。

    3、自然进化的臆说——自然进化的论据,是与宇宙乃自然而有的臆说同一性质。自然进化论是自上古时代一步一步的推演,以代替对创造问题的研究,故对于最初的原始问题仍无法解答。此臆说恒遭三种不能解决的困难:第一、不能架设一道通过有生命与无生命间之鸿沟的桥梁;第二、不能越过植物类蔓延的生命,进到动物界有意识的生命;第三、不能自肉体生命跨越到人类理智的、良心的、及属灵的生命。惟有凭着神的作为,才能有原始的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命。

    4、赓续创造的臆说——赓续创造的臆说,是向一次完成创造之说挑战,他们主张继续创造的程序。有神论的进化主义者多主张这种臆说。他们认为有机体生物的发展,并非唯物主义进化论的力量,乃是神在有机体生物内的工作力量。这种神圣的作为,有时与创造万有的程序是一致的,有时则受到严格的限制。

    (二)圣经的见证(神的创造)

    神在圣经里的启示确是人类起源的权威吏实。人们唯一得知人类起源的权威考据,就是在创世记第一第二两章圣经。

    1、创造人类的第一记载——我们知道关乎人类起源的圣经第一记载,乃出自神的创造意旨,「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创造人类是表明神的一切创造工作达到极点。神并使之与其它创造工作发生连系,且以创造人类的工作,冠乎其它一切创造工作之上并有所区别,成为一种有生命的新纪元。创造人类为全部创造工作总结,神先为人预备了一切的食物和享用的东西,这皆是神按照他的旨意为着人类的发展所安排的。」

    2、创造人类的第二记载——自创世记第二章四至二十五节,所记人类起源的第二记载格外仔细。为的是要特别注意人类历史的开端。有双重的创造工作可以看出,「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二:7)。第一种创造工作乃用尘土造成人的身体,成为一种化学的结构。原文「造」字,含着从原有的物质而造成的意思。在此绝无可推测人类乃从低等动物逐渐进化而成的任何依据,而在某一时间内,被用以造人类之尘土便不复为尘土,乃成为有骨有肉之人的身体。这个记载昭示我们人类是与自然界有关联的,就这人类较低的一方面而言已是动物界中最高者,且代表着创造工作结构的完善。创造人类的另一特点,是其结论所载:「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这并不仅是一个组织,而是一个新的独特的创造。神创造了一个有灵的活人,使之成为有良知良能以自决的一个有位格的人,借着神所吹入的生气,便使人成为有永远灵魂生命的人。

    3、女人的起源——创世记第二章二十一至二十二节所记载创造人类的过程,即从此便有了男女的性别。若干圣经注释家对此颇感困惑,并有许多臆测附会的解释。使徒保罗曾告诉我们说:「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提前二:13)。考其意是说明神先创造男人,然后乃自男人身上造出女人,亚当自己亦承认此事:「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创二:23)根据希伯来文,所译的「肋骨」,一词欠妥,那个字在旧约圣经中共享了四十二次,但无其它任何一处译作「肋骨」,一般都是译为「腰」或「肋旁」。圣经清楚的告诉我们,各族各人,包括第一代老母亲在内,都是第一代始祖的代表。创造人类之所以有这样性别的区分,并非只为肉体生理上的区别,更是成为以婚姻关系组织社会的基础。圣徒保罗根据创世记的记载叙述基督与他的教会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美妙而有意义(弗五:23-32)。

    4、人类的原始情形——进化论以为人类的原始情形,是从一种粗野之物逐渐的发展进化到文明的地步,但这在圣经里面是毫无依据的。圣经所昭示于我们的是人类在开始被创造的时候,已经美满而完整,但这并不妨碍人类的进步或发展。圣经明明的否认原始人类的身体是不成熟的,理智是低落的,慢慢的发展到了有语言及逐渐进步到有道德的宗教观念。这就是圣经对人类原始的情形之定论。

    圣经的记载是对于进化论所谓古代人是由进化而成的观点挑战。进化论认为人类需要进化的机会,有千百万年之长久时期的进化过程。而圣经记载仅有数千年的历史。比较可靠的年考如,艾刹氏(Usshor)及赫阿氏(Ha1es)等年考,因为家谱学上之不完全一致,所以在年代考据方面微有出入。但论到人类的创造是大约在基督诞生前五六千年,这一时期已足够各族类语言的发展,一如人口发展到现代世界人口之密度一样。
未分卷 第二章「人与兽何异」
    第二章「人与兽何异」

    (一)生命的五种类型

    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生物学家将之分为两大类——动物和植物。把「人」算为所谓高等动物。其实就各种不同的生命类型来分,应为下列五种:

    1.单细胞的生命——这类有生命之物,极其微小,人的肉眼通常看不见它,它能繁殖,而且繁殖力有时大得惊人,如细菌之类。

    2.植物的生命——植物有体,有各种不同大小、形状、样式,但植物没有知觉,不会自己行动,虽然有时会有些微反应,如含羞草之类,但它却不知痛痒,没有情感。

    3.动物的生命——有体、有魂(有知觉),能自己行动、**、**,有知觉,而且有的很灵敏。大多数的家畜有情感,有的甚至略解人意。

    4.人的生命——有体、有魂、有灵、有位格,与禽兽有极大的差别。下面将另详论。

    以上四种是受造的生命。

    5.神的生命——纯灵的,有位格,非受造的,乃自有永有的。(有关神的生命请另参神学详论。因不在本题范围。)人为万物之灵,人与禽兽迥异,兹以下列人类组成的元素及体、魂、灵的功用来研究之:

    一、人类组成的元素。

    人类有双重的身份,即属自然界的体,与属超然之自由的灵。关乎人类组成元素的问题甚为复杂。至论及人的组成元素中,主要的有分为两重与三重之不同,这是关于论及人分身与灵两部份和分身魂灵三部份的理论(TheTheoriesofDichotomyandTrichotomy)

    (1)人分身灵两部份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主张人类组成要素分两部份,即属物质部份的身体与属非物质部份的魂或灵。人分身与灵两部份之学派,认为人类是由两部份组成的,即元质的与形态的,形体的与意识的;或是物质的与灵性的,普通又分为魂与灵。当研究到赋予人类有机体物质的生命能力或属乎世人的性格及意识时,这人类非物质的部份即叫作魂;当研究到赋予人类的理智或道德行为有关世人的信仰时即叫作灵。司强博士(Dr.Strons)将人类的非物质部份比作在房屋楼上,可自窗户向两个方向看去,就是向着世界与向着天堂两个方向。

    (2)人分身魂灵三部分的理论——这个理论是说人类由三种要素所组成,即有理智的灵,动物的魂和身体。许多圣经经文,尤其是在新约中,解释人的本质共有三种,如使徒保罗在祷祝中说:「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完全无可指摘。」(帖前五:23)。一般都公认这是解说人类本质的组成之概论,并为古代教会普遍的引用,是柏拉图哲学派(P1atonic)所推演之理论。

    有些经文似乎是承认人类本质的组成,是分为身与灵两部份的理论。但是一般的公认及圣经中更明显的引据,皆是人类的本质,为身子与灵与魂三部份所组成的理论。而且时常把身魂灵三者相提并论,总认为是组成一个完全之人的总合体。

    二、体、魂、灵的功用。

    体的功用:体是物质的、有形的、具体的表现,是眼可以看,手可以摸的。体的功用就是物觉。有了体才能具体的感觉到真实物质的存在,体若消失了,有形的物质的表现便感觉不到了。

    魂的功用:魂的功用是自觉与他觉。魂是指非物质的、却有较低能力与活动的那部份,所以我们说,魂是使人有意识的,但他也有些与禽兽相同的地方,有兽性、有食欲、有想象、有记忆、有悟性。人与禽兽都有魂,都有自觉与他觉的意识,知道这是属于我的,别的不能来干犯;人与人、或人与禽兽、或禽兽与禽兽,彼等间均能发生情感或是恶感。人因为还有灵性,所以与禽兽相比,虽同有魂的功能,但人却比禽兽又有许多不同点,有许多高出禽兽的,是禽兽所没有与不及的。

    灵的功用:灵的功用是有神觉。灵是使人与神发生关系的,也是能理解灵界一切的;并能分辨是非。人的灵是指人非物质的、却有较高智能的那部份。灵具有理性、良心、自由意志等各项能力。使之与禽兽迥然有别。所以要理解认识灵界的神,并与神发生关系,必须以灵去体验。因为神是灵,灵是不能以物质的肉体触摸感觉到的。

    (二)有灵的活人

    前章曾述及「人」按化学元素分析起来,不过是一些氢、氮、石灰、硫磺、铁、镁、磷、脂肪、糖、盐,和水等物质,所组合而成的一个东西。从这些原料分量价值来说,最多值美金一元半。人身上分析出来的物质虽是这些东西,但这些物质东西却不能随便加起来成为一个人。人体的物质分解开来值美金一元半,但美金一元半的物质却不能随便凑在一起,而造成一个人。可见人之价值绝不在乎这物质的含量。人具有无穷的价值,因为人是神的杰作,赋予神的形像;有圣洁、公义、慈爱、信实等本性。人又是按照神的样式而造的;神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独一真活神;人是灵、魂、和身体三合一的活人,是神创造的杰作。身体是血肉物质、化学元素、价值微小至极的躯壳,但人内里的灵魂,却有无限的价值。

    「活人」——死的物质躯壳没有多大的价值,也没有什么意义。人若是死了,别人皆掩鼻而过,没有人要保留一具尸体而不埋葬。没有人喜欢拥有一具尸体,看为宝贝,乐于亲近。尸骸若不及时埋葬,则臭气四溢,后果堪虞。人死了,一切价值就都过去了,最多给人留下一个影像。盖棺定论,说这人之死轻若鸿毛,抑重如泰山;遗臭万年,抑留芳千古。不管历史如何写法,不过留下一页史实。但对那物化的人是毫无知觉、绝无意义的,可见人贵乎「活」。人之「活」又不是像机械的动。活是动的,但动的不一定是活的。机械之动是被动的、规律化的、刻板的;人之活是自主的、有适应作用、活泼的。「活」的情态和意识,又是把人和下等动物的价值划分清楚了。人「活」得清趣美妙,「活」得意识高尚,绝非其它动物所有。人就是贵乎这美妙高尚的「活」。

    「有灵的活人」——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因为身体只不过是一具属物质的躯壳,意义在乎「活」,而活的根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所谓「人为万物之灵」,驾乎其它一切被造物以上,这「灵」是神所特赋与人的,使人成为有灵的活人。兹再以两点分述之:

    一.神的形像在人里面:

    关于人类的起源,圣经已有清楚的记载,即人是按着神的形像造的。这表示人和一般较低的受造之物有别,同时也表明人是和灵界有关系。为要对「神的形像」能更加明了,我们不妨将本题分作两方面来研究:第一、神的自然形像;第二、神的道德形像。

    (1)神的自然形像——此与创造人类的原始组织有关,因之便和创造其它较低的动物不同。概括言之,人是在有位格的条件之下被创造的。人类因为有位格的价值,便有相当的权能灵才与德性。由此可知人有灵性的、知识的和永存的三种特征。灵性是神最奥妙的形像。使徒雅各说:「照着神的形像被造的人。」(雅三:9)。此即指着神在人里面的形像不能分解。在人里面的灵和在神里面的灵是一样的,不过一为有限,一为无限,灵的本性乃像神。人的知识能力也属乎自彼造以来的性质。知识是在原始形像里面的智能与道德的情况。然而知识在智能方面是属乎自然的形像,但在伦理灵性方面则属乎人类的道德形像。圣经既是如此告诉我们,而教会也是这样相信:神所创造的人是永远的,死是因罪的结局而来。论到所创造的人类之身体究竟是否永久的问题,曾经有了不少的见解和臆说。有人认为人是永存的,但那人类原始组织的创造者,乃逐渐的或偶然的将人的身体灵性化。教会一向是主张人的灵魂是永久的,且永久是属乎灵性方面的,灵魂是有位格的,故人永存不灭。更正教的信仰一致相信永生为基督的恩赐。不是要求永存,因其本质即是永存的。关乎灵性存在的问题,或灵魂本质存在的情形,我们称为生或死。可能是罪与死的存在光景,也可能是生命与义的存在光景,或在今生,或在来世。

    (2)神道德的形像在人里面——论到神的自然形像在人里面,可用「人格」(Personality)一词概括的说明。道德的形像用一词概括的说明乃「圣洁」(Holiness)。第一、是赐给人的权能;第二、要有使用此权能者或说是赋予此等权能者。自然的形像在人里面是不泯灭的,而道德的形像可能有错误。至于论到人的道德形像,就是像神的形像,与人的性情和愿望,以及所赋予人位格方面的品性或性质能力等的运用正确或错失。道德形像就是赋予人的道德能力使之能有成圣的品德。此与下面所要讨论之原始的圣洁有关。

    二.灵魂的起源:

    人有位格,且是永久彼此不相联属而有区别。而每一个人皆有着一种人类共同的本性,并成为一个活的有机体之人的组织。是个别的,同时也是有种族性的,这种个人与种族间的关系,既是哲学上的问题,也是神学上的问题。身体固然是由于蕃育下传,但灵魂的起源又如之何呢?这不仅是关乎人类本质的一个问题,也是要扩及于神在人类繁殖的里面有份。我们现在要简单的研究一向为教会所重视的灵魂的起源之三种理论:第一、灵魂的昔在说;第二,灵魂的直造说;第三、灵魂的遗传说。

    (1)灵魂的昔在说——这个见解是承袭柏拉图哲学派的学说,古代教会因之产生出诸般异端。若干神学家皆肯定的解释灵魂不可能从知识界产生。阿利金氏(Origer)是这学说的最好代表,颇注意到人类进入世界之不同的情形。阿氏意欲说明人类罪恶行为之预有的状况,但在近代此种理论已经又告复活了,他们解释这是天生腐败的性情。惟他们完全是凭着主观的争辩,认为是预定的结果。

    (2)灵魂的直造说——此即说神直接造出每一个人的灵魂,其身体是由父母所蕃育。这种理论似乎是在强调个人的重要,而不承认种族的赓续性与一致性。这是天主教和更正教会一致的论调。灵魂直造说有时和人类分身魂灵三部份的理论是一致的,也有时是和人类分身与灵两部份的理论是一致的。前者的意义只承认灵为神所直接创造,而魂与体是自下传而来的。至谓人类分身与灵两部份的理论,则只认为身体是由种族繁殖而来,灵或魂是神所直接创造。

    (3)灵魂的遗传说——此学说主张人的灵魂和身体是同由父母的着育而来。断言人的灵魂是自亚当的灵魂所发展下传的,好象一颗葡萄或一棵树的嫩芽一样。新教会很普遍的接受这理论,包括一切种族的身体与灵魂,都是在始祖亚当里已被创造了,而自然的繁殖代代下传。如经上所说:「亚当生了一个儿子,形像样式和自己相似。」,意即他生出了一个完全的人来。这个理论似乎是一种为原罪或腐败之性遗传的最好解说。
未分卷 第三章「人的本性」
    第三章「人的本性」

    (一)各种论说:

    壹.西欧哲学家看人性的善恶

    西方学者对人性的研究,是近百年的事。关于人性善恶的学说,计分为四种观点:

    一、人性为恶说。西方的人生邪恶说,是基于邪恶的世界观而来。中世纪前期寺院派的教育(MonasticEducation),根据这种人性观点,以厉行僧侣训炼,养成天国公民为目的;锻炼意志,禁制欲念为手段。中世纪后期经院派的教育(scho1asticEducation),力求避免恶劣活动之可能机会,彻底涤除其所视为邪恶之性质。奥古士丁的「忏悔录」及「神国」两书,皆述及旧约的记载,人类始祖亚当误用自由,以致犯罪,殃及子孙。神学加尔文派亦认为:亚当被逐出伊甸园的结果,不仅超自然的禀赋遭取褫夺,其人性亦腐化,人性既已堕落,决不能无神助而自己再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际,罗马教廷的腐败,人生行为全被私利所支配。欲制定法律或建立国家,必须先定人都是恶的,随时随地表现其性恶,确在当时的环境中反映着。

    二、人性为善说。此说只流行于哲学家和教育家之间。他们根据人性物性之自然,以求共同的理性与法则。辛尼迦(Seneca.4B.C-65A.D.)说:「善何以认识?顺乎自然而已,只要顺乎自然,无所需于巧工。」卢骚(F,F,Rousseaul712一1778)亦谓「天造之物,一切皆善,一经人手,则变为恶。」他们都主张人性原始为善,当顺乎自然而生活;顺乎自然,原顺从理性,亦即顺从神而生活。人类回到始祖自作孽而被逐离开之原位,此为智能,理性激发吾人知善知恶,回到自然,就是回到理性。人能顺乎理性,不加小巧智能,满足自然生活,便是「自由人」,亦可称为自然生活的「自然人」。总之,他们以为:人性本初纯善厌恶,善属天性,恶属人为。

    三、人性亦善亦恶说。此说在西方发生最早。希腊哲学家分析人性有三种要素:理性、意性、欲性。三者的类别各有特征:理性是合理的、单一的;意性和欲性均为冲动的、非合理的;但意性是单一的,欲性是杂多的。人有理性乃有睿智之德,便能抑制欲性,决定意性。因之理性似善,欲性似恶,而意性似近于善而远于恶;若理性运用得当,则意性与欲性均可为用,亦可为善。亚里斯多德亦认为:人性可善可恶,而善恶均起自人生的同一活动;而德与不德,则视其活动的状态如何?人性本身的善恶虽非均等,而开发恶性与发扬善性的困难却相等。总之,人性在某一些部份是善,在别一些部份是恶,二者是兼而有之。

    四、人性非善非恶说。文艺复兴时期荷兰人文主义派伊拉慈莫斯(D.Erasmus.1466-1536)谓:「人初生如未定型之蜡。」近代英国经验主义派洛克(F.Lockel632-1704)谓:「人心原似一张自纸。」皆认为人性是无善无恶的。前者是说,人性如蜡,教育是一种艺术,使人及早养成社会所采的良善习惯;后者又以人性如素丝白纸,既可资施行工作,又无道德上的癖性须克服。英国麦荪女士亦谓:「儿童非生而善或恶的,不过具有趋于善恶之可能性。」即原人性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人性原始倾向之道德品质,不在于行为的冲动,而在于其达到完成的态度,是被环境所促成。人性倾向善或恶的强弱,将依各种环境的势力或界限而定。按此种学说的解释,为一般人所乐于接受而无异议。

    贰、我国先哲看人性的善恶

    中国儒家荀子主张性恶,孟子主张性善,是中外古今所周知,亦为教育家所争辩。再加上老庄之自然说,及王阳明之良知良能说,正合西方所倡之四派相对。今分述于下:

    一、荀子的性恶说。荀子在性恶篇劈头就说:「人之性恶,其善伪也。」这里「伪」即「为」字之意。就是说:人性本是恶的,但其所以善是人为的。他对「性」「伪」。划分很清楚,认为人顺本性去做,一定闹出乱子来,必须靠教育礼法来裁制及诱导』才不致为恶。譬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这是本性。若做到「饥见长而不敢先食;劳而不敢求息。」这完全依赖后天教育之功,并非本性所能。总之,天生成的便是:『性」属恶;人力做的便是「伪」,才能善。虽然他认为人性完全是恶的,但断言「涂之人可以为禹。」即一个平常人,也可成为圣人。可见人有为善的可能,看重学习之功,仍有善端。

    二、孟子的性善说。孟子曾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可见人性皆善。他又举例证明人性之善,譬如见孺子将入于井,无论何人,必立即趋而救之。其所以去救,「非所以内交于孺于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完全由于不忍人之心而然。他从心里上建立性善之论据,以为人有仁义礼智是基于心,良能不学而能,良知不虑而知,理义为人心之所同然。他对恶之看法是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又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由这些话可知自然状态未能证明人性之本善,适正于环境之不良;而善性存于心,往往受环境的影响,把原来的善端压抑丧失了,以致成为恶人。所谓恶人,并非本来就恶,一样可以为善。但孟子之主张,人性若不靠后天力量的改进,就无法自立为善,即使有善,亦无以发挥,是其缺憾。

    三、老庄的自然主义说。老庄宗自然不以善恶言性,其自然主义说有二意义:一为泛神论的意义,老子说:「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以自然为极,而无高居于其上者,以自然为第一原理。庄子亦谓:「道无所不在通天下一气耳。」所以老庄言天言道言自然,皆以其为遍于万物,是为泛神之说。二为放任说的意义,老庄宗自然,极于放任,不加干涉。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一切皆以自然为本旨。庄子亦说:「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此皆放任自然,不加人事。其极归于天人合一,以自然为中心。老庄有同样毛病;根本未提性字,既不敢承认人性为恶,亦不敢承认人性为善;但仅主张无情无欲以免危害天性。其崇尚自然,实过于消极无为。

    四、王阳明的良知良能说。此说亦即「无善无恶」的主张。为其「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心即理也」之道上。他认为:此心应在「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致良知」即「致知格物」的道理。所谓「致知」并非充广知识,乃是实有其事,在于即物而穷其理;所谓「格物」乃是正其事,善其恶。总之,是以良知尽天理。他对人性善恶的解释有这样的理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格物,为善去恶是致知。」他认为善恶不出于本性,而出于意志。只要人在意志是能够「去得一分私欲,就能见得一分天理。」而天理是至善的,所以他又说:「性无善恶,是为至善。」但去人欲工夫,王阳明认为是靠自己的「慎独」工夫。不过人能否都可做到「慎独」?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圣经中的人性观

    一般人所谓「圣经中的性恶观」看法,是我们所不能否认的;然而基督教对人性之观点,与一般哲学家所倡之「性恶说」并不同。

    一、旧约中看人性。神最初创造宇宙万物,看一切都是良善的。神建立世界的计划与美意,乃是照他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并赐给他们权柄管理万物,享受产业。同时神也赐给他们自由意志,选择自己所愿意的。人若遵行神的旨意,选择了善的途径,便不会犯罪;然而始祖亚当却偏离了神,听从魔鬼的谗言,倾向邪恶,自甘堕落。由于他们对神的不信、悖逆、自私,就由圣洁像神的性格,变为污秽罪恶的奴隶,不能再在伊甸园见神的面,圣洁的神便与污秽的人隔离。从亚当遗留下来的影响,众人生出来就都有一种必然倾向罪的趋势,这种趋势带给人软弱,当人在作道德上选择的时候,他们就都有犯罪的可能。但神也预知人的自由行动,神预先看见他最初的创造计划给罪恶所破坏,就随备一个救赎,来挽救人类败坏的心。所以救赎是神创造的最高目标,人惟有接受救赎,才能脱离罪恶,得到真自由。

    二、新约中看人性。耶稣的宝训及保罗的书信,对罪恶的看法,都有详尽的解释。

    (1)罪恶的本质

    罪不是指人身体的本身,或组成身体的物质为有罪,乃是指人里面的恶势力,属于人的心思和意念等精神方面的一种伦理的倾向,一切的罪是由于人内心的软弱而来的;换言之,人的软弱本身就形成了罪。关于罪的本质,可以由下面的条件来解释。

    1、罪是背逆神保罗在罗马书一章二十一节解释说:他们虽然知道神,都不当做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神尊重人,也希望人能荣耀他;然而人却远离神的亮光,甘心活在黑暗中。

    2、罪是不信神约翰在约翰福音里强调说:人最大的福气就是接受神借道成肉身的耶稣身上所赐的恩典。(约一:12)。然而人因不信,就拒绝了神在基督身上最高的启示,远离真道,去就魔鬼,这是最大的罪。

    3、罪是属魔鬼约翰一书三章八节:「犯罪的是属魔鬼,因为魔鬼从起初就犯罪。」恶人爱恶,就拣选恶,因为他内心是恶的,必倾向恶,恨恶神,怕见光,喜爱黑暗生活。

    4、罪是僧恶心保罗说:「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林后六:14)。凡活在黑暗中的人,不但违反神的旨意;也常恨恶神的儿女,他们内心的思想和动机便是罪。

    (2)善灵与恶灵

    从神生的就是善灵,从魔鬼生的就是恶灵。圣善的灵是圣洁的、出于神的、智能的、光荣的、也是大有能力的。保罗论到主耶稣基督,「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罗一:4)。圣善的灵可以赐给人平安和喜乐。但耶稣也论到与圣灵敌对的被造物,那就是魔鬼和撒但的存在。耶稣屡次从人身上赶鬼,曾说:「污鬼啊,从这人身上出来吧!」(可五:8)。又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太二五:41)。可见魔鬼世界是一个有组织的国度,其领袖好象坐于高处,控制他的一切恶灵。但圣灵较一切恶灵为强,人心中充满圣灵,就可胜过一切恶灵。

    (3)律法与称义

    当保罗提到律法时,常指旧约「摩西的律法」而言。他认为这律法,常指旧约「摩西的律法」而言。他认为这律法,只有暂时的效力和价值。律法的总结乃是基督。耶稣来到世界,律法已成为过去,因律法不能救人的罪,只能叫人知罪,那里无律法,那里就没有过犯;反之,那里有律法,那里就使人的罪显多。耶稣道成肉身,为的是完成律法,人们惟有靠神的应许,凭人的信心才能称义。律法本身不能使人称义,它只是领导人归向基督的训蒙师傅,称义是白白的,也是被动的,但也要人接受。人因着信,借神的恩典和凭耶稣的血,即被称义,与神和好。那么,在律法中每一件有价值的事,都会保守在基督里。

    (4)真正的义人性的善,即真正的义。

    这是由神的义而来的。耶稣教导门徒说:「你们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太六:33)。此为良善至高目标。不求义的生活,人就难得进入神的国。神的义在这一方面,是「因信称义」;在另一方面,是「义人必因信得生」。保罗说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被称为义的人,就应靠神的大能,过义的生活,这是出于神的恩典,我们只是接受。我们一次称义,就可以靠着圣灵过永远成圣的生活,即人之至善。
未分卷 第四章「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目的」
    第四章「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目的」

    (一)生命的意义

    世上的人,都有生命。但是凡有生命的,岂限定是人?生命所在皆是,大者为巨鲸伟象,小者若螟虫菌芝,同样有生命的表征与实质,谁不呈现欣欣向荣的生机?眼前的一切生命,都是可以看见,可以听到,也可以摸触的实体。这是生命的现象,可以感觉的存在。古人云:「天之大德曰生。」神有好生之德,所以神创造万有的时候,便创造生命,使生命充满在万有之中,并且借着生命的繁衍,延续了生命自身至永远。但是生命自身的繁衍,只能维持生命本身的存在,不能叫存在的生命产生什么意义。换句话说,生命的延续乃是顺着神的自然律而进行,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使生命显得有意义。因此我们知道,繁衍多少世代的猴子,如今「依然故猴」,没有奇迹出现而能使它成为人类的近亲;再加上时间以往倍数,到头来它们仍然在森林里爬行、采果、**、**,仅此而已。正如圣经所说:「水中地上以及空中要滋生繁多,各从其类。」(参见创世记第一章)。由此可知,万有万象都循着神的规范而行,丝毫不得逾越。

    人的生命也是神所创造,但是有生命的人却成了神创造的杰作,因为人的生命与其它受造之物不同,有神所恩赐的灵气。一般动物靠看肉体活动,过的是属肉体的生活。人则不然,虽然也有肉体,需要生活,但是灵性成为肉体的领导,人的灵性与肉体合一,所以一旦灵性失落,则人与禽兽的分别几希矣!灵性使人从肉欲中升高,排脱一切耽于物欲的诱惑,使人的心灵中时常呈现原有属天的景象,这就是始祖犯罪之前的美善经验,耶和华的同在和显现,实际上是属灵的知觉与看见。诗人所谓:「因为在你那里,有生命的源头,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诗三六:9)。也是指示内在的灵感。在箴言第十四章廿七节又指出:「敬畏耶和华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这句话更是对我们属灵的生命而言,提醒我们属灵人的生命,不可与神须臾高,否则灵命便会颓然丧失!始祖亚当可引为鉴戒。

    人既是有灵性的生命,就必须仰赖生命的灵粮,才得滋养长大。虽然人如不得食物,肉体终必饥饿至死,所以人一方面要为肉身而营生,另一方面又不可轻看灵命的长进。前者是暂时的、被寄附的躯壳而已;后者是永恒的,是来自神、归于神的灵魂。因此人于日常物质生活以外,又须有灵性的生活。主耶稣对此有一段非常透彻的训示:「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信的人有永生。我就是生命的粮,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参约六:37-51)。这是主耶稣在迦百农会堂里教训犹太人的话。但是世人不明白这生命之大道理,连跟随他的门徒也茫然不解。于是主耶稣不得不再剀切地宣示道:「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原来主耶稣的话语,就是我们灵命的粮食,他一再宣称他的?状N可吃,他的血真可喝!因为他本来就是生命之道,道成肉身,临到世间,为的是要供应凡是属他的人灵命需要,并且把生命之道显明出来。(腓二:12-16)

    惜乎世人对生命的真谛茫无所知,只凭着肉体所见能听能接触的一切,估量自己生活的内涵。对于衣食住行追求争取,不惜任何手段,力争上游。我们固然不反对生活物质的享受,因为万有为神所创造,赐给人类经营管理与使用,只要运用正当的方法获得的一切,都可享用,万有之中,真是取用不竭。但是一个人如果完全为求取肉体物欲的满足,便忽略了属灵方面的长进与造就,在他的人生过程当中,生命便失掉了真义。人岂是行尸走肉一般的可怜可鄙?难道人是只懂得生活享乐的动物?我们若能冷静听听主耶稣向我们一再的劝告,必能了解生活与生命的涵义,他说:「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六:31-34)。我们生活上的一切必需,神是知道的,必定按时供应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寻求属灵?涤戢砖M神的义,这是关乎我们永恒的灵命,我们必不可本末倒置。为了生活一时的享受,而抛弃生命的永恒福气,人虽至愚,何至于此!主耶稣警告世人说:「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又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太十:39;十六:26)。这些生死得失的教训,值得三思。

    从前孔子曾坦诚承认他对生死的问题不能尽知,他说:「未知生,焉知死。」这是一种严谨而负责的人生态度,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能如此坦诚表自,才是一位追求真知者。西哲亚里斯多德倡行灵魂说,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从无生命的物质直接转变而成的,而控制这一「死」一「生」的契机之主宰,则为灵魂,但是灵魂从何而来,他却没有交代!可见中外哲人的智能也属有限,尽管他们知言善辩,体验丰富,随意写些冥想或心得,便可传诵于千百载,可是对于生命的真谛,给我们后代的传授,却是如此的迷糊不清!只有主耶稣基督,他是生命之主,(参见约十四:6),他指示我们一条生命的道路,(诗十六:11),使我们人生转变一个新方向,借着他的死和复活,让所有信他的人,都得与他的生命合一。正如歌罗西书第三章一至四节所说:「所以你们若真与基督一同复活,就当求在上面的事,那里有基督坐在神的右边。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为你们已经?漱F,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基督是我们的生命,他显现的时侯,你们也要与他一同显现在荣耀里。」主耶稣和我们全人类的生命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

    因此我们若说生命的真谛是追求与基督合一,并达成表彰基督的目标,实不为过。歌德有首诗颂赞人类的「自由意志」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俱可抛。」其实人若了解生命、爱情、自由等的真实涵义与价值,同时知道这一切与主耶稣的密切关系之后,就必同意我改上诗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耶稣故,二者俱可抛。」「自由」诚然非常重要,「不自由,毋宁死」这句口号是人类心灵的呼声,多少人为它抛头颅,洒热血!读近代人类历史,为自由而引起革命的怒火,真令人怵目惊心!无可否认的,人类的自由受尽捆绑与束缚;但审思其所以致此的原因,实由于人类自身的罪性。因为罪恶存在世界,世界就充满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人成为罪的奴隶。试问哪里可得自由?革命何日可以完成?人类何时真正还我自由?只有主耶稣向全世界所宣示的生命之道最为牢靠,他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31-32)。所以我们若能得着耶稣基督,便能成为一个完全的自由人!我们的生命亦才可算丰盛且具有意义。

    (二)生活的目的

    人到底为什么要活在世上?人活在世间有什么目的?有许多人不会解答这问题。是的,假如我们站在自已的立场来说,我们只可以说我们是为生活而生活。每一个人都是一样,小时候我们要进学校,为的是「学生」;长大了我们进到社会里去劳动,或工作,或营商,为的是「谋生」。总之,人之一生从少到老,奔波劳碌,无非是为生活而生活。国际间时常闹着纠纷,甚至发动战争,亦无非为了争取生存。但到底人是生存了,生存了又有什么目的呢?

    我们若要解答这问题,应将视线转到造物者的身上去。一件受造之物,不能从它本身解答其成为某种物品或器皿的目的,因这是出于造物者的旨意。同是一堆泥上,窑匠拿来造碗造盆,造花瓶,同时也造痰盂,这完全是窑匠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制造它们。而窑匠之制造它们,当然有其用意。人也是一种受造之物,我们为什么被造呢?接着圣经告诉我们:「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接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创一:26)。神创造了万物,最后才造人。目的是叫他们在世上「代天行道」——管理万有。可是今日怎么样呢?人类能不能执行职务,代表神来统治万物呢?现在万物都背叛了人类,与人为敌了。山中有猛兽,城中有病菌,家中有害虫,连一只小小的蚊子,也不容许白天穷苦的人能好好的在夜间安睡。这是个何等刻薄的讽刺!人类自己摧毁了这个生存的目的,不但是他们本身的一个极大的损失,也是神所遭受?漱@种惨痛的打击。

    如今,人类活在世间,因为已经破坏了他们生存的目的,所以就失去了他们生存的意义。当主耶稣用挪亚时代的人来形容末世光景的时候,他用「吃喝嫁娶」四字来描写人类全部生活的情况。对了,现在人类就是如此,人们的日常生活除了饮食男女的事以外,还有什么呢?假如人的整个生活只是吃、喝、睡、玩而已,那有什么意义呢?花不劳纺,鸟不耕积,独人为了生存而要整天流汗劳作,岂不是人不如花草飞鸟乎?并且,我们眼看着人一个个的生下来,又一个个的死了去,某某人活了又死了,在他的生活期间,徒然留下一些空洞的破影残痕,如此,又何必苦苦去求学?又何必组织政府,设立法律以自绳?禽兽漫无组织,不讲伦常,不撞什么生活技能,他们不一样活着么?

    是的,假如人真是猴子变的,假如人真是与其它动物没有分别,那末,人生就是一件最苦不过的差事。然而,人到底是异于禽兽的,所以人活着是有意义的。一切动物的确只为生活而生活,所以它们无须为自己劳作,造物者也无须给它们以思考,好为自己的生活绸缨打算,因为神已供给它们足够养生的需要。独人类则不然。圣经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的一切话。」(太四:4)其它动物不会在生活上追求进步,精益求精。不会对环境表示不满,思求改造。然而,即使是个最粗俗的人都有艺术思想,都有是非之心,辨别之能,都会对一切事物品评好歹。单从这一个道德观念来说,就知做人是该有意义的,那就是人类对自己有着一个要求,这要求便是「做人要恰到好处」!在任何一个人的心里,都自然而然地有着一个做人的标准,做人的规律,即使一个最坏的人,他也会拿着这个标准或格式去测量别人的行为。

    人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生活中充满自私与罪恶。在群体生活中,各人都以自我为中心,于是人与人之间便产生磨擦,发生了种种的问题。人若以自我为中心,当然其生活目的也就凡事只顾及自己。在圣经中论到人活在世界上的目的之一切道理的总纲,乃是「爱神与爱人」或者说「荣神益人」。人的生活以神为中心,凡事以爱神爱人为出发点,以荣耀神为目的。我们活在世之乃是为主而活,以服务人为目的,以群体利益为至上,别人得帮助为原则。

    所以基督教是主张出世,但同时又是主张入世的。基督教对一切的观念,都从对神的信仰而来。而基督教的神,是有超越性,有贯注性而又有内蕴性的。所以他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却又住在众人之内。若说超乎此现实的另一不可见的世界为「彼岸」,而此一可见的现实世界则为「苦海」,则神既是「彼岸」的神,也是「苦海」中的神。所以神是既超乎世又住于世的。而其由超世而入世的唯一桥梁,则是道成肉身的基督,与出于圣父圣于的圣灵。由于圣灵的感动,超世之神可以入世而住在人类的心中,而以人类之心为其圣洁之居所。此一观念,便是神与人同在,亦即中国人之所谓「天人合一」之道。

    基督教的生活观,是一面注重出世性的灵修,一面又注重入世性的服务的。因此他绝不是一个徒然求超脱、尚清谈的宗教,而是一个重工作、尚实际的宗教。基督教是一个「爱神」而又「爱人如己」的宗教。就其为爱神的宗教言,所以他是着重祷告、读经、圣礼、圣餐、默想等等灵修生活的宗教。但就其为爱人如已的宗教言,则他又是一个注重救世、传道、教育、医药、慈善等等服务工作的宗教,若不能双方并重而有所偏废,就是离开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了。

    基督教虽然着重于来生,却又绝对不是忽视现世的。基督教对于生命的看法,是「来自神,为了神,归于神」的,所以我们相信死亡不是生命的终局,因为「神不是死人的神,神是活人的神。」基督不是葬在坟墓、归于死亡的基督,基督是死而复活、永远生存的基督。所以归于神,归于基督便绝对不是归向死亡,而是归向永生。所以就其相信永生言,基督教是着重来生的。然而基督教却也相信生命的目的原是为了神、为了基督的,所以我们也必得同时留意在此现世为了神而生、而活的一切工作。就时间的观念言,似乎来世是果,今生是因,因而今生是准备,来世是结局。但就生命的本身言,并没有所谓因亦无所谓果的。一切的原因本身就是结果,一切的结果本身也是原因。今生是来世的开始,来世是今生的继续;然而开始的本身便是继续,继续的本身又是不绝在开始的。生命好象是绵延不绝的流水,无段落、无分割,他只有一个方向,便是流向汪洋。生命的本身其实也是无段落,无分割的,他?豪迨]只有一个方向,便是归人基督,进入永生。所以来世或今生的一种观念,在基督教的信仰说其实是并无分野的。来世只是今生之一转换和延续,此刻是死,此刻也是生;此刻是因,而此刻也是果。一个人若只望着来生而活,则他只是一个遁世主义者、厌世主义者,他不会爱世界,也不会爱世人。但他若是只看现世而活,则又会变成一个现实主义者、享乐主义者,他根本不会爱真理,更不会爱神。但基督教却是又爱神又爱人的,所以他是又重理想又重现实的。因而他同时也是既重来生却又重现世的。
未分卷 第五章「人生的问题」
    第五章「人生的问题」

    (一)人生问题的症结

    生活与生存不同。生存是只求能存在这个世界上,不管舒服或不舒服,不管甜还是苦。中国有一句话就是「好死不如恶活」。今天求生存的人很多,真正过生活的人很少。什么叫生活呢?生活必须有目标,你为什么活着?有了目标,人的生活才会有价值、有意义、有滋味、有生气。但是在今天,世界上有天灾、人祸、饥荒、疾病,迫使许许多多的人,只要能生存就满足了,他们只要能勉强过日子就可以了,所以过一天是一天,一直到死。然而那些过生活的人们,目标也都不一致。有些人的目标只是物质上的享受,能够发财,可以有大洋房、最新型的汽车、最美丽的妻子,他们的目标也就达成了。有些人的目标是事业,自己的事业发达就满足了。也有些人有政治上的目标,能在政治上有一点地位,去实施自己的那一套行政计划和方针,他们的目标也就达成了。也有不少人,学问是他们的目标,学问有了很大的成就,他们的目标也达成了。这等人比那些只求生存的人要好一点,但还是不够完全的,?]为这种种的目标并不是人生最终的目标。能真正解决人生的问题,使人满足,并且成为人的归宿,这才是完完全全的人生目标。如果你没有这种目标,那么你的生活和那些只求生存的人,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物质的享受不是完完全全的目标,因为物质享受并不能满足人生,有很多生活很舒服的人往往自杀。事业有了成就也不是完全的目标,因为它也不能满足人,柯达软片公司创始人乔治伊士曼的结局是跳海自杀。很多事业有辉煌成就的人,结局都很凄惨。至于学问、政治,也都不是完全的目标,因为它并没有解决人生基本上的问题。那些以学问、事业、享受等等为生活目标的人们,最大的问题就是目标达到了之后又怎样呢?没有达到之前至少还有一个盼望和理想;但是一旦达到了之后,盼望和理想都没有了,剩下来的感觉只是:「也不过如此!」不错!目标是达到了,但是你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我们所需要的乃是解决人生的问题,事业、享受、学问、一切都是假的。所以我们不要看外表,尽管某人事业、学问、政治上如何有成就,生活上如何的享受。但是他们的问题解决了没有?他们是否真正快乐?

    主耶稣说:「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约六:27)

    今天世人所追求的不过是那些必坏的东西,都不能存到永远。只求生存的人只为了使身体可以继续活下去,但是身体总有死的一天,事业、学问,对人生基本问题上起不了很大的作用,生活享受只不过是麻醉人的精神而已。

    人生基本的问题就是因为远离了神,人没有神,就不能满足;事业、学问、享受都不能代替神。并不是说事业、学问、和享受都不好,乃是说这些本身不是目标,只有神才是人生的目标;如果事业、学问、享受、生存,都是以神为目标的话,那就完全不同了。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乃是为神而活,因为神造我们在地上,所以是为他而活。有很多基督徒的生活享受并不好,甚至于很贫穷,也没有事业和学问上的成就,但是他们有满足喜乐,因为他们心里有神,清楚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活。我们信耶稣的人都知道,这世界将要过去,有一天新天新地会来到。我们的肉体虽然要死,但是主耶稣再来之后,都要复活,这是神借着圣经上的话应许我们的,是千真万确的。所以我们有了永生的盼望,人生基本问题就解决了。我们基督徒没有逃避现实,我们决不是幻想,也不是自昼说梦;因为如此,我们活在这个世界里,表面上也和别人一样,但是我们要活出天上的样式。别人吃饭,我们也吃饭;别人求学问?我们也求学问;别人干事业,我们也干事业,但是不同的乃是别人以吃饭、事业、学问、为生活目标,而我们是以神为目标。

    一个不信神的人,他们所求满足的只是他们那会死、会老、会腐烂、会生病的肉体。但是人除了肉体以外,还有灵魂,灵魂不是物质,是可以永远活着的,人的灵魂得不着满足,单单肉体有了满足是没有用的。然而人的灵魂若是能满足,肉体吃点苦是不要紧的。自从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犯罪之后,人与神就脱离了,一切就反常混乱了,所以人生也就各有各的目标、哲学和方针。一切问题均由此产生,此亦即人生问题之症结所在。

    (二)人生问题的解决

    人生有三种学问——哲学、文学和科学。哲学的范围是思想,文学的范围是情感,科学的范围是物质。这三种学问的目的,乃是为了解决人生的问题。单有物质的生活是不够,因为人不是禽兽,所以还要有情感;太着重情感也不行,需要理智,因此还要有思想。人生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个问题是什么?人类自己都弄不清楚。如果他们真的知道这个问题是什么,就可以对症下药,彻底解决了。于是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都一致地在寻找和解决这个问题。

    科学家认为:人生的问题在于物质享受,物质享受的程度未能达到人类所需要的水准,所以人生才会有痛苦,不能满足。于是科学家就拼命研究、发明,改善人类物质上的生活。结果他们发明了飞机,代替轮船、火车;又发明了喷射机,代替螺旋桨机,解决了交通的问题。他们又发明了暖气设备和冷气机,解决了寒暑问题。他们又发明了电影电视,解决了娱乐问题。他们又发明了新的医药,可以医治过去不治的疾病,解决了健康问题。但是尽管科学家不断的发明,人生问题还是存在。美国有不少物质条件优裕的人,往往跳楼、跳海、自杀。物质生活享受并没有带他们脱离痛苦。

    于是文学家来了。他们认为,人生不单是需要肉体上的享受,也同样需要精神上的享受,于是他们写出动人的小说、诗词、散文,激发动人的情感,使人又哭又笑。大多数文学家都喜欢写悲剧,莎士比亚最出名的剧本,差不多都是悲剧。人类喜欢无故找刺激,用钱去买眼泪,无忧无愁却去看悲剧小说,哭一下才痛快。但无论是笑或哭,仍然解决不了人生的问题,也有些写实性的文学家,喜欢在作品中反映人生问题,但是他们只能提出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也有些过激派的文学家,他们在作品中反映社会丑的一面,目的是要引起革命,结果是旧的制度被**了,新的制度产主了,但是人生问题仍然没有获得解决。后来又有一派文学家起来再写,革命再革命,还是解决不了。

    文学家既然解决不了人生问题,只有让一般哲学家来解决了。哲学家用他们的思想,穷万之理拼命的钻,想找出人生的问题,结果钻得太久,就进入牛角尖里去。

    本来是用来解决人生问题的哲学,因钻得太厉害,反弄得太深奥难懂。我在大学选读一门哲学概论,读了一学期,除了仅仅应付考试以外,什么也学不到。有一位同学对那位哲学教授说他实在不懂教授所讲的课,教授对他说:「你还想懂吗?我研究那么多年了,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你想想看,连一个教授自己都不懂,可见得哲学深奥到什么样的地步。」人类用尽了思想去推敲,寻找真理,寻找人生问题的答案,结果越想越糊涂,钻人牛角尖,就算是真的给他们找到了,也因为深奥难懂而不能普及人类。

    哲学、文学、科学这人生的三大学问,都不能解决人生问题。那么人生问题究竟在哪里呢?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有!因为一般人都认为人类只靠肉体活着,所以就单单着重物质。另有一般人认为人类不单有肉体上的需要,还有精神上的需要,肉体既然需要享受,精神当然也需要享受,所以音乐、小说、戏剧种种都是精神上的享受。今天那些不信神的人,就认为人类不外乎肉体和精神这两方面,所以就尽量在这两方面寻找和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结果精神上和肉体上都满足了,却还是脱离不了痛苦,他们仍然有一个需要。这个需要他们自己不知道,因为在某一方面,他们得不着满足,他们才会去自杀求解脱。为什么如此呢?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人类除了肉体和精神以外,还有一个灵,一个人肉体和精神满足了,灵里面没有满足,他们仍然是痛苦的。三样之中,肉体占最不重要的地位。一个人只要精神愉快,肉体苦一点也不要紧;如果精神不愉快,即使肉体舒服,他也是痛苦的。同样地一个人精?咱i以不愉快,但灵不能不满足,如果他灵里得安慰,即使精神上不愉快也不要紧。三样之中,灵最重要,灵是人类与神交通的唯一工具。圣经告诉我们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约六:63)。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与神脱节,人犯罪就离开神。人一离开了神,他的灵就会痛苦;灵的食粮就是神,只有神才能满足人的灵。物质只能满足人的肉体,文学、哲学只能满足人的精神,二者都满足不了人的灵。主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约六:51)。过去、今天,有不少信耶稣的人,他们肉体很苦,精神上又受虐待,但他们还是很快乐,因他们的灵性是饱足的。

    什么才是人生问题呢?人生的问题就是因为没有神。如何解决人生问题?很简单,主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人因为犯罪离开神,他就为我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担当了我们的罪;他的宝血洗净了所有的罪,我们只要相信耶稣,我们的罪就可以得到赦免,神就可以进入我们的灵里面。这是解决人生问题唯一的方法。
未分卷 第六章「人与人之间」
    第六章「人与人之间」

    (一)基本观念

    世界上一切战争祸患,皆因人与人之间各种问题而发生。前面我们曾略为提及,因为人常是以「自我为中心」,于是各种复杂问题便接踵而来。虽然有时人们也会高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但却不一定做得到。「人人为我」是事实,而「我为人人」常是相反的只知「我为自己」。因此,如何能使各人不为自己而为人人呢?除非我们对人与我之间的基本问题正确的认识和观念。并要寻求可行和当行的方法。孔子曰:「己所不欲,则勿施于人」。这是起码的人我相处之道,最少不至引起冲突,制造纠纷。虽然孔子也曾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积极性的为人之道,但既被认为「仁者」之事,「凡人」就不易做到了。其实这并非有什么难能之处,像耶稣基督曾劝告世人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岂不是近情合理,谁也可以做得到的吗?这也不是理论,只要有「推己及人」之心,就会把人与我之间的距离缩短成为「人我无间」地「人就是我」「我属于人」了。

    关于人与我的关系,应有三个基本的正确观念:

    一、先有人,后有我——无疑的,当我没有出生之前,已有了许多「人」。父母只是许多人之中的两个,是靠那许多人的养活、教育、帮助,才能长成、自立、结婚、生孩子。因此我们除了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以外,也应当感谢许多帮助父母的人。先有人,后有我;先有许多的人,才能生长我。

    二、我先受惠于人——再无疑的,我是赤身露体来到这世界上,如果出生那天没有助产医生和护士,母亲和我也可能因难产而死亡。剪断肚脐带的剪刀,包裹婴孩的纱布等等,无一不是别人为我预备好的。就是母亲,如果没有长奶的东西吃,我也会因自幼奶水不够而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更不论以长以教,事事先受惠于人,乃有今日。

    三、人群大,我身小——更无疑的,先我而在而加惠于我的是一个大团体,而我只是孑然一身而已。彼大我小,彼尊我卑,天经地义,无可否定。那末,尊大为长,以小事大,自亦理所当然而不能不自谦了。

    人与人之间,有两方面的关系,一是横面的关系,如兄弟朋友同事。一是纵面的关系,是上下尊卑之间的关系。一个人若能把纵的关系维持得好,则他对于横的关系自必良好。例如:一个人能孝亲,则必爱其同胞。一个人目无尊长,自必无法无天。圣经记载,敬畏神的人自必远离恶事。经上记着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华。」这里显示,敬老是由于敬神出发的;敬老是建在敬神的基础上。因为敬畏神,人才看见人的地位和尊严,人才会互相尊重,同情互助。反之,在一个不信神的社会里,在唯物主义者的心目中,人不过是工具而已,而老年人已失去生产的能力,是社会的消费者,是一个废物而已。人已经失去了人性的尊严与地位,人不过是国家生产的机器。人不是神所创造的,只不过是高等的动物。试问,在这样的社会里,只讲矛盾斗争、利用,怎能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关系呢?孝亲与敬老的基础早已铲除净尽了,即使尚有所谓「孝亲?B敬老、亲爱、真诚」等类的事,也不过是资本主义与宗教思想所剩馀下来的东西,迟早也必会逐渐消失的。

    所以从宗教的立场来讲,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必须先建立神人之间的基础。没有这基础,则任何公共关系不见得都是真诚的,可能是人的一种手注和做作而已,大家还是加以防范才对。写了这许多,总不及耶稣基督的话有意义、有权威、有启发,耶稣曾说:「你要爱主你的神;其次,要爱人如已。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爱是命令的总纲,爱是联络全德的。

    耶稣本人不但沟通了神人之间的关系,他也树立了人与人之间公共关系的楷模。他为人的宗旨乃是:「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固然我们不能够全做到像耶稣,但若能抱定「乃是要服事人」的宗旨,那末什么「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公共关系都会建立起来了。

    (二)人伦关系

    本来人与我的关系有「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事实上这所谓的五伦并不是人人都有的。极大多数的人不做官,没有君臣之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大都只是半世,并非一生。亦有子然一身而终,或鲜有兄弟者。王老五、独身女,也没有夫妇关系。说来说去,只有朋友一伦倒是自幼到老都存在与需要的。因此我们现在当依一生实际的情况,把人与我的关系分为五种:

    一、亲人,以「血统」为根据,包括内亲和外亲的关系。

    二、邻舍,以「地域」为根据,包括隔壁的邻居和出门时的同舟、同路人。

    三、朋友,以「人事」为根据,包括一般的和特殊的朋友交往。

    四、路人,指素不相识的人,包括近在眼前或远在千里的一切素不通问谋面的陌生人。

    五、仇敌,指因利害冲突而彼此恨恶仇视的人。

    就一般情形言,每人的一生都有这五种人事关系。现在试略述这五种人事关系应有的态度:

    亲人与我由于家庭生活亲切的关系,由内亲而外亲,虽都统称为亲人,却又有亲疏的分别。大体上乃以血统接近的为亲,其次的为疏。亲人与我的关系有两种,一是基于家族的「名份」关系;一是基于自身的「感情」关系。事实上自身的感情超过家族的名份。同是子女,为父母的却有喜恶之不同。说穿了不过是父慈子孝,父若不慈,子便不孝了。因为人情原是如此,所以千古称为大孝或纯孝的人便少得可怜了!父子至亲尚且如此,其它更可知了。

    在这里我们应当指出的有两点:所谓亲人之当亲,应注重彼此之间的感情,名份是在其次。所以孟子警告说:「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高,离则不祥莫大焉。」不过,亲人既然有名份,那未各守其本份,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之类,各尽其份,则能和睦相处。相处之道,除不责善之外,孔子也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这种彼此隐恶扬善,也是基督教的「彼此切实相爱」的道理。

    邻舍与我俗话说:「远水难救近火。」又说:「远亲不如近邻。」因为人生是现实的,即如父子、兄弟、夫妇之亲,若不住在一起,有疾病或需要缓急时,便不如邻舍之彼此相助了。于是人生不但需要亲人,更需要邻舍;因为亲人可能不在身边,而邻舍却在附近。邻舍的功用是缓急相济,守望相助,这即所谓「德邻」。德邻必须以德相交;所以孔子曾说:「德不孤,必有邻。」而耶稣则告诫说:「当爱你的邻舍。」「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中国礼记有「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的规定。路加福音十五章四至六节,耶稣也比喻说:「你们去找失去的羊找着了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看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罢。」罗马书十二章十五节也说:「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这就是「苦乐与共」的善邻之道了。

    由于人生苦难的日子多,救助是随时随地需要的,所以耶稣就把邻舍的要义指为「患难的相助」,在路加福音第十章里,指明「落在强盗手中」的人,他的邻舍就是那会怜悯他、救助他的人。

    朋友与我俗语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如果这句话可靠的话,那么朋友就比父母更重要了,因为朋友是到老的,父母却不能一生照顾我们。而人生出门也比住家的日子多。朋友原有「益友」与「损友」之分;也有「道义之交」与「酒肉之交」之别。孔子告诫世人要交益友不可交损友。益友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孟子说:「友也者,友其德也。」又说:「责善、朋友之道也;父于责善,贼恩之大者。」他也主张父子之间不责善,但朋友之间的责善却是应当的事。此外,大家也知道「朋友有通财之谊」,泛泛之交便没有通财之谊。

    朋友之交有四个要旨

    第一、要交益友,不可交有害的朋友。这就是圣经上所说的:「**朋友的,自取败坏;但有一朋友,比兄弟更亲密。」(箴十八:24)

    第二、要交有品德、有学问、正直、能谅又能责善的朋友。圣经也说:「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也是如此。」(箴廿七:7)。又说:「膏油与香料,使人心喜悦;朋友诚实的劝教,也是如此甘美。」(箴廿七:9)

    第三、要有彼此帮助,缓急通财之谊。圣经也说:「好施散的,有多人求他的恩情;爱送礼的,人都为他的朋友。」(箴十九:6)

    第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朋友有所谓「刎颈之交」,「生死之交」,这是友情的最高境界。此种友谊,自古就有,所以礼记有「父母在,不许友以死」的劝告。「士为知己者死。」这当然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耶稣也曾说:「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约十五:13)。又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于此可见耶稣是友情最高的典型,做耶稣的朋友便最有福了。

    路人与我亲人、邻舍、朋友,都与我有或亲或疏、或大或小的关系,凡不属于这三类与我痛痒不相关的,那就是所谓「路人」。路人者,在路或过路之人也。不过,人是感情的动物,邻舍、朋友也常常是从「萍水相逢」「邂逅相遇」而来的。俗语说:「路遇不平,气死旁人」;史记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圣经也记载耶稣举例说朗一个路人帮助了一个落在强盗手中的人。所以若在患难中,路人便可以成为邻舍、朋友、亲人了。

    每一个人既然不免出门在路,也难免有不测之事,那未出门靠朋友,在路就要靠路人了。因此,我们日夕奔走于世路的人,必须记住白居易在琶琵行诗中的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仇敌与我人生固然不愿意有仇敌。但因人性是自私贪婪、傲慢的,所以在名利场中,或有意或无意地「树敌」「成仇」也是寻常的事。说来奇怪,所有的仇敌都不是天主的,没有一个仇敌不是从亲人、邻舍、朋友**而来的。这一事实,说明了造物者并不曾替人类制造仇敌,仇敌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

    「俗语说:「冤家路窄」,又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这说明了一个人有了仇敌就有许多的痛苦和灾祸。因此,自古也有「化敌为友」的劝诫。然而,化敌为友不是容易的事。中国自古虽然有「以直报怨」和「以德报怨」的主张,却没有具体的做法,只有耶稣立下了两条具体的做法,他说:「你们若单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因此他又说:

    第一、「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大五:43)

    第二、他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太五:39)。罗马书十二章二十节也说:「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我们相信,谁能遵行耶稣和圣经的训诲,谁都能够把任何仇敌化为良友的。
未分卷 第七章「人与神之间」
    第七章「人与神之间」

    (一)人在神面前的地位

    一、人之初

    在第一章中,我们已论过人是神造的,神在创造万有时,先将万物都造齐了,最后照着神的形像造了人。人为创造进程之终点与最高峰,在人以下之万物都是供人使用的,本来人在神的心目中为尊、为贵。所以人为万物之主,仅在神之下,神将一切受造之物交给人,由人来管理,人必须要征服及补足地上的一切,使万物都服人(创世记一章二十六节起)。整个的人类历史就是为实现这使命而奋斗的。这使命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命令,也是人内在的一种律,表现人对外在世界有科学的兴趣,愿意从事地理的探究与发现,并且发明工具以利用地上、空中、及海里一切动力与资源,并尽力克服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及自然的阻力。人们都在无意中互相效力,实现创造者的使命。这使命在其本身已表现人有至高的技能管理低等动物,纵然动物有超人的体力,亦无不被人制服,使人达到管理的目的。

    此外神除了创造人以外,也创造了无数的天使,天使们可能比人类更聪明更有能力和灵体,是属乎灵界以实现神使命的仆役。而天使后来亦形成了良善与邪恶的两种。良善天使的任务是做神的仆役,给人与教会传达神的旨意和特别的照顾。邪恶的天使变成了撒但、魔鬼,反对神并要败坏神的旨意,同时也拦阻人获求今世和来世的福乐。圣经上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可见神与人之间还有天使位格的存在,而天使却是神传达旨意照顾人的仆役。虽然人的地位较为微小,实际上神高抬举人及极尊重人,这实在是出于神无限的慈爱和恩典。可惜人却不知道自己在宇宙万有之中的优越地位,不晓得神尊重和爱护人的美意。神赐给我们有自由的意志是要我们自重,可以自己选择善恶的路,那料人一旦受撒但的诱惑,就甘愿听从魔鬼的命令,走上灭亡的道路。

    二、堕落后

    人堕落后远离神,是由于罪恶。可能我们会问:神创造了宇宙万有,是否也造罪恶?不然罪恶从何而来?万有是神所造,但罪不是神所创造,这是人自己惹出来的。起初人虽有了神的形像,有着天真无邪的赋性,但却还没有达到圣洁的地步,所以要经过试炼才得完全,因此有分别善恶树的来由(创世记二:16),神的吩咐就可以试验人是否有顺服的心。当时蛇来试探入,并不是一定叫人跌倒的,人若顺服神而抗拒蛇,则试探反能加强人的品性的成圣,故这时显然在人的面前有二种可能的意念可以采取的行动,一是犯罪(听从撒但),一是不犯罪(听从神)。可惜人却以可贵的自由意志,选择犯罪之路。

    神当时吩咐亚当不可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吃后必死。撒但却诱惑夏娃说:「你们不一定死。」(创三:4)。撒但自己在神面前败坏了;也要使神所眷爱的人变节败坏。想不到人自己竟经不起邪恶的试探,和与神为敌的撒但同流合污而犯了罪。有人提出疑问:「为问神不阻止撤但,却让人受试探而失败呢?」可是如果人既有可能趋向下流——犯罪之路,即使没有蛇的诱惑,人自己在听到神吩咐之后,也会心怀鬼胎:「为什么不可以吃?」「吃了不一定死。」同样人也会不待撒但之催迫而自蹈罪坑,神阻止蛇又有什么用处呢?罪来到人的面前,人不能守住神的旨意,听从神的吩咐,这罪责应该谁负?撒但固然免不了有煽惑之罪,但人应自承使自己陷罪的全部责任,其理实已彰彰明甚。人既陷罪,罪就使人与神的关系隔绝,因为神是圣洁公义的,岂能容许人带着罪恶到他尊贵的面前?事实告诉我们,亚当夏娃犯罪之后,「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天起了凉风,耶和华神在园中行走,那人和他的妻子听见神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避耶和华神的面。」(创三:7-8)。他们为什么要躲起来呢?因为犯罪,心中害怕,这说明人在犯罪后身心灵是处在何等可怜而痛苦的光景!神在当时并没有马上把这悖逆的罪人置之死地,反而为他们设想,替他们用皮子作衣服以供蔽体之用,又是何等的慈爱与怜悯?但是人类便因一人犯了罪而丧失原有的一切福气与快乐,被罪所捆绑,注定死亡的结局。

    三、蒙怜爱

    照着神的公义来说,人堕落犯罪远离了神,就注定了受永刑沉沦的结局。但慈爱的神不忍看人沉沦灭亡,遂向世人大施慈爱怜悯。神爱世人,是一种普遍性的大爱,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也不受人为势力的控制。世人都是神所创造的,也是他爱的对象。神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神普爱世人,不偏不倚,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他的救恩是对着普世而施行的,所以说:「主愿人人得救,不愿有一人沉沦。」神的爱是特别而奇妙的,因为自从创世以来,神在基督里就拣选了我们,不但保守我们直到如今,使我们成为他所喜悦的儿女,而且预定我们借着他的爱子的血得蒙救赎,一切过犯得以赦免,这些终必照着他为我们预备的丰盛恩典赐给我们。罗马书第五章第七、八两节指出:「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信主的人深深知道,神爱我们是出于怜恤我们生活在罪恶与过犯?坐丑A神看世人作恶多端,罪孽深重,本都注定灭亡,他十分的伤心,但他是公义的神,岂能让人带着罪到他面前?岂能对罪不加惩罚?于是他预备一个两全其美的救法,就是差遣独生子到世间来,成为人身——就是主耶稣基督,他舍己牺牲生命,取赎了我们有罪的生命,靠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洁净我们所有的过犯,我们的罪就和他一同钉在十字架而死了,我们的罪身也一同埋葬,但生命却一同复活了。神的爱在这奇妙的恩典中,因怜悯及为要赦免我们的罪,就牺牲自己的独生子为我们的罪受死,这种伟大而永恒的爱,绝不是人的想象所能企及的啊!然而神却是如此做了,主耶稣的确在十字架上完成这救赎的奇功了。我们今日若再不肯承认接受这浩大的恩典,就是个忘恩负义的大罪人!

    神爱世人,是一件非常明显的事实。他的爱是拯救的动机,也是救赎的目的。主耶稣为此动机与目的而舍己牺牲至死,乃由于神爱世人的实际行动,以寻找人的灵魂生命和救拔人脱离罪的死亡权势。这爱的表现是甘愿受极度的痛苦,将失丧的灵魂从败坏之中拯救出来。因此基督的死和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成为神对犯罪与败坏的人类的确切保证。这是神爱世人所产生的恩典,特为全人类失丧的灵魂所预备。从此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只有神的爱是无可限量和永不改变的;只有神因为爱人才肯救人,而且只有神才能救人。

    (二)人神和好,人成神子

    一、借着耶稣基督的救赎人神和好

    经上记着说:「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借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借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弗二:13-16)。又说:「一切都是出于神,他借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林后五:18上)。「现在我们既靠着基督耶稣的血称义,就更要借着他免去神的忿怒。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借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不但如此,我们既借着我主耶稣基督得与神和好,也就借着他以神为乐。」(罗五:9-11)。人自从犯罪堕落后,是背离神的,以神为敌的,但借十字架——耶稣基督的救赎,人能从新但然无惧的来到神面前了。

    二、成为君尊的祭司

    按着新约,每个信徒都是祭司。(彼前二:5、9)。祭司的地位,是在神面前进到至圣所,是祭司特殊的权利。旧约里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可以进去,别人无法进去。(来九:7)。我们在新约时代为祭司,既有特殊权利,应知享用我们的权利。祭司的职份是:

    (1)献祭——

    「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来十三:15)。这一个祭——赞美——是敬拜神的时候,祭司特别要献的祭。所以祭司的职份是敬拜神,在神面前俯伏敬拜神,不是最大的福份么?那时眼中只有神自己——神的公义、慈爱、恩典、荣耀、权能、伟大,心中无所求,只赞他、颂他、高举他,觉得惟他配受一切的崇拜;可说是心灵中最快乐的时候。「我心尊主为大」——崇拜。「我灵以神我的救主为乐」——崇拜之喜乐。(路一:46-47)

    除了敬拜神,献颂赞的祭以外,还有感谢祭:「凡以感谢献上为祭的,便是荣耀我。」(诗五十:23)

    喜乐祭:「我要在他的帐幕里,献喜乐的祭。我要唱诗歌颂耶和华。」(诗二七:6英文译)

    活祭:「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十二:1;腓二:17;提后四:6)

    捐输祭:「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神所喜悦的。」(来十三:16)

    (2)代祷——

    我们的祭司长主耶稣,长远活在神的右边,为我们代祷。我们既在神前当祭司,亦有代祷的责任。「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的度日,这是好的,在神我们救主面前可蒙悦纳。」(提前二:1)「他在祷告之间,常为你们竭力的祈求,愿你们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稳。」(西四:12)「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儆醒不倦,为众圣徒祈求。」(弗六:18)「夜间每逢交更的时候,要起来呼喊,在主面前倾心如水,要为他们的性命向主举手祷告。」(哀二:19)

    三、人成神子

    人借着主耶稣基督,不但恢复了当初在伊甸园中的地位,同时也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儿子的名份(弗一:5),有权柄成为神的儿女(约一:12),而且「日日为神所喜爱,常常在神面前踊跃。」(箴八:30)。这虽是讲论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如何为神所喜爱;如何在神面前踊跃,但我们因信主耶稣得权柄作神儿子的人,既与主耶稣同为后嗣,岂不同样有权利,在父神面前蒙喜爱,并在神面前踊跃么?

    我们本是不可爱的,如今在他爱子里得蒙悦纳(弗一:6)。我们是他重价买来的(林前六:20)。谁不爱自己的儿子?(约一:13)。谁不宝贵重价买来的东西?他说:「我看你为宝为尊。」(赛四十三:4)。

    在父亲面前踊跃,正是儿子们应有的态度。膝前孺慕,岂非人子之心?父亲最喜爱的,是因他而喜乐的儿子们。地上的父母如此,天上的父更是如此。我们不再是奴仆,依旧存害怕的心,乃是有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罗八:15),因此我们可以踊跃。

    箴言说:「子孙为老人的冠冕。」又说:「父亲是儿女的荣耀。」(箴十六:6)。前者可说是父神喜爱我们的缘故;后者可说是我们在父神面前踊跃的理由。让我们在神面前,常常享受灵伦的乐趣!

    儿子在父亲面前还有一个权利,就是祈求。「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么?」(路十一:13)。父亲面前,正是儿子倾心吐意的所在。」哈拿在耶和华面前不住的祈祷。」哈拿说:「主阿,不是这样,我是心里愁苦的妇人,清酒浓酒都没有喝,但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撒上一:12、15)。岂有儿子不向父亲祈求的?

    我们的事都与父神有关。「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太六:32)。「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你求我,我就将列国赐你为基业;将地极赐你为田产。」(诗二:7-8)。多少赴异邦传福音的教士,根据这应许,向父神求讨列国并地极所有人的灵魂!
未分卷 第八章「人永远的归宿」
    第八章「人永远的归宿」

    (一)各种臆断猜测

    关于人永远的归宿,世上有各种说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

    一、无神论者的臆断——人死如灯灭

    无神论的唯物主义认为,人既是物质结合体的动物,死后物质的人体腐化朽坏了,人就随之归于乌有,人死如灯灭,死了就完了。此派说法,根本不相信人的灵魂是有永存性的。因唯物论是解释宇宙的一种思想方法,是偏重物质而不着重精神。基于这个看法,物质的原子乃是组成实体的终极成份。而不管合理与否,万物都不外是种种的合并和现象。唯物论的真理要素,在乎外表世界的现实性。它的错处,在于误识外表世界有原始和独立的存在,又在于误识精神为物质的产品。所以他们认为,在物质的身体死了以后,人的灵魂也随之消失,因之说人死如灯灭,死了死了,死了就了了。

    二、轮回说

    轮回之说乃是出自佛教,虽然之前已有其它宗教有这种猜测,但佛教的臆断较为详尽且颇具代表性。「轮回」二字,原系循环不息的意思,佛家执此理论来证明因果关系,的确使世人多为之迷惑。这种臆断认为世界众生,自最初以来,就都辗转生死于六道之中,好象车轮之旋转,周而复始,所以称「轮回」,是视其生前所行的或善或恶以为报应。惟有修炼成佛的人,才不至受轮回之苦。这种转生人世之说,流传于亚洲人中,影响颇深。既有转生之说,而前身之说以起,甚而骚人学士,亦被这种臆断炫惑。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诗谓:「闲思往事似前身。」,又僧寒山诗谓:「如曰如许贫,总是前生作。」等语。虽然佛家迷于此轮回之说,但又怕三界之因果,受六道之苦毒,于是千方百计、图谋如何超脱轮回,永离诸道、而进入不生不灭之门。于是另外又有一种说法,谓人无论圣凡,皆须老死,惟佛菩萨,死者乃对其幻身、至其本性,则不生不灭,故称之为涅?,或称圆寂。其实此种说法依然等于虚妄,不能得维生的真理。

    (二)人永远的归宿何在

    一、人死观

    人为何会死?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真是一个极大的奥秘。孔夫子亦曾说:「未知生,焉知死。」

    什么叫做死?死的意义就是分离,隔绝。当生命寄居人体已到达了尽头,便要与那物体隔离,不再发生关系,这就是死。但为什么生命要离开物体,停止它在物体上的活动呢?或者说,这是生理上的变化作用,是物理演变程序中必然的结果。到了时候,人就要衰老、死亡。从古以来,有不少的人设法挽留生命,不让它走,可是生命无情,终于让死亡在人体上代替它的位置。或有人说,死乃是众人同一的归宿,所以死无足惜,更无足惧。横竖人死如灯灭,一死便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我们吃吃喝喝罢,因为明天要死了。但这种想法未免太天真了,事情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圣经告诉我们:「接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不管你信不信,服不服,这个定命是铁般的事实,不然的话,就太便宜了那些自私自利的人了。假如真的人死如灯灭,一死便了,我们又何必讲道德,说仁义?又何必讲究规矩、人伦、受着法律的制裁、纪律的约束?假如真的人死如灯灭,一死便了,为什么?H会受良心的责备,会有惧怕的观念?这就证明了我们自己也承认死后还有一些什么在等候。是什么事情呢?就是那死后可怕的审判!请听主耶稣的话,他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时候将到,现在就是了,死人要听见神儿子的声音,听见的人就要活了。因为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他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并且因为他是人子,就赐给他行审判的权柄。你们不要把这事看作希奇,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她的声音,就出来;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约五:25-29)。所以说死并非人的终结。

    二、两种人、两条门路、两处归宿

    (1)义人——接受救恩、罪得赦免、因信称义的人,永生的门路和永远的归宿是天堂。在希伯来文,是「在上的地区」,或「高高在上」的意思。

    圣经中亦论到天堂中的景况为永生、荣耀、安息、完全、圣洁、事奉、崇拜、总会、与神交往。总而言之,这是圣洁生命与神和众圣徒相交所达到丰盛与完全的境界。虽然所获得的福祉与尊荣,会因各人的度量与忠贞而有程度上的差别。每一个人所接受的赏赐,却都是他所能容得下的赏赐。这种景况,一经进入,就不会变质,也是永无穷尽的。在希伯来书十一及十二章描述天堂是更美的、长存在天上的家乡,一座不朽坏的城;一个不能震动的国。启示隶廿一章描述那是一个新天新地,神人同住的所在;在那里再没有眼泪、悲哀、哭号、疼痛、疾病、死亡,只有颂赞、敬拜、弹金琴、唱新歌,只有永远的福乐。这也就是义人——相信接受主,蒙恩得救的人——永远的归宿。

    (2)恶人——不信神、不接受基督救恩、罪恶过犯未经宝血涂抹的人,他们走的是引到灭亡的门路,永远的归宿是地狱。

    地狱一词,希腊文作Gehenna此字原由Gehinnom而来,原指旧约中的「欣嫩子谷」此山谷位于那路撒冷西南,尼希米记十一章三节英译本称ValleyofHinnom,以色列人在迦南时,曾在此谷敬拜假神。经文:「并且在欣嫩子谷烧香,用火焚烧他的儿女」(代下廿八:3)「他们在欣嫩子谷建筑陀斐特的邱坛,好在火中焚烧自己的儿女」(耶七:31,另见王下廿三:10;代下卅三:6;耶卅二:35等处)。直到明君约西亚王登基后(公元前**Ο-六Ο九),才将此谷毁去,把它变成焚烧动物及罪人尸体之处。

    这个欣嫩子谷,在新约被转用为「地狱」意义,如马大福音五章廿二节,「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耶稣以为宁可失去一眼或一手,千万勿让全身堕人地狱,如果身体和灵魂都入地狱,才为真正可怕之事。耶稣严厉责备法利赛人引人入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又斥责他们假冒为善如同毒蛇,不能逃脱地狱之刑。吕振中氏译《新约新译修稿》圣经,在「地狱」一字下面都加注语:「或译垃圾坑,原文作欣嫩子谷。」日本译圣经凡遇「地狱」时,都照希腊原文Gehenna之发音而用日文拚出,这样,似比中译「地狱」更清楚明燎。

    当然,新约中的地狱已不像旧约的欣嫩子谷那样简单,而是一个极其恐怖之处。大致来说,地狱中烈火熊熊,罪人一入其地,便永无翻身之日,甚至连魔鬼及其使者,最后亦要被打入地狱受刑。圣经说:「那迷惑他们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里,就是兽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们必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启廿:10,另见启十九:20,廿一:8;来十:17;可九:43、44;太廿五:41等处。)

    基督教的地狱有以下的特征:

    地狱是活动着的,有烈火焚烧;无深浅上下之分;是抗拒神及耶稣者的去处。地狱中无魔王当权,无狱卒掌管。因魔鬼本身最后亦要被扔入该地。地狱在神的统管之下;从天使犯罪被神丢人地狱一事可得证明(彼后二:4)。地狱是罪人第二次死,亦即永死之处(启二:11)地狱的位置或方向,圣经未详说明,是一个属灵界地方。总结来说,「人生」的价值在乎有意义、目标和内涵。「死」的关键在乎归宿;是进入永生的天家,神永远的国度呢?还是沉沦灭亡,与神分离,进入永火之地狱呢?人永远的归宿仅此两种选择,圣经清楚告诉我们:「信子(主)的人有永生,不信子(主)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不信的人)身上。」(约三:36)。又:「主耶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主,没有人能到父(神)那里去。」(约十四:6)。还有:「除他(主耶稣)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之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四: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