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基督教的事工
    这里所说的基督教事工,是专指更正教(即耶稣教)而言,因为我们对于天主教,除了前面已经略略说过以外,其他实在所知不多。关于更正教的事工,我们可以说的,大约有五部份,即:布道,文字,教育,医药,和社会。依次加以叙述:

    〖一节布道〗

    所谓布道事业,从广义方面说来,下列的各种事业,都是布道范围内事:但这里所说的,只是指用口舌宣传的一方面。说到这一方面,我们知道是更正教所特别注重的一件事。当更正教初入时期,即注重于向大众或个人演讲,或散发印刷小册及单张等工作。从一八五六年以后,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自由旅行,因此,更正教教士的足迹,几乎踏遍到全国:他们常常带些单张**,上面刊着圣经章节或简单的基督教教义,到处宣传。这在天主教看为是一件不大庄重的事,而更正教却认为重要的工作。第二步设法在商埠与城市中,租赁或购买房屋,作为道机时候外国人要租赁房屋非常不易,不要说在内地,就是在开放的商埠上,也感到相当的困难。因为条约上并没有外国人可以置产居住的明文,不过传教士若然得着了住屋或地皮,中国政府亦并不加以**,当地官厅亦不能不加以保护。

    既经成立了一处布道机关、往往建立起礼拜堂,谈道所,医院,学校,住宅等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大概是在城市之中:用红砖砌成的西式房屋,足以引起当地人民的注意或反对。又由此推广到邻近村镇,在热闹的大街上,租赁商店房屋,成立一小礼拜堂,有中国协助传道者居住其间,作非正式的讲道,随时招待邻近的人民往来谈道,从个人的接触上,渐渐引人信仰。在城市机关中的谈道所,亦有同样的设备,如同一种应接室,用中国固的有礼节,接待来宾。

    礼拜堂是专门作崇拜之用,与村镇间的小礼拜堂不同。但是这种礼拜堂,最初是异常简陋,或用中国旧屋改成的,或特别新建的,或用西洋的形式,或沿中国的旧制,颇不一致,但都不很注意到美化的装饰。当时因男女界限分别极严,所以当礼拜的时候,大都是男女分坐,甚至有在中间隔以屏风,礼拜的仪式,不过是唱诗祷告读经讲经而已。所唱的诗,都是从英文翻译的,而用外国的调子。在中国的习惯上,实在非常陌生,所以唱来不甚好听;同时,在翻译的词句上亦甚俚俗。其圣经赞美诗,间有用本地土白译成的,如有所谓福州土白,广州土白,上海土堪,宁波土白等类,在宁波更有罗马字拼音的土白,使外省人完全不懂。祷告的口语,是临时随口说出的,虽不十分美化,却实是心灵中自然的呼谕。除了圣公会有比较固定的礼节外,其他都十分简单,没有中世纪及天主教的繁文褥节。在一个总机关下,分设出若干市镇乡村的小团体,即上述的小礼拜堂,因于这小礼拜堂,是渐渐由于当地的信徒组织起来的。而这种信徒的来源不一,有借医药,有借教育,大多数是由于个人的友谊而来的。小团体中必有一负责传道的人员,主持其事,普通称他牧师。而总机关里的最高当局,或称为主教,或称为监督,或称为会长,总牧等等不一。此最高当局,必须计划每一个小团体的经费,每年中有几次巡视各堂,负监察、施洗、指导、训诫等等责任,有时亦为之解决问题,调停纠纷。这些小团体,有称为堂会的,亦有称为区会的,总之是总机关——或称总堂——的基础。每一公会,必有如是的总堂若于处,隶属一总主教或监督之下,每年开全体会议一次,称之为年会或年议会,聆取各部传道人员与牧师等的报告,以计划未来的种种布道工作。这是各公会在布道方面组织的大概情形,因各公会在名称上系统上略有不同,在此只能笼统地说起。

    上面是说到在礼拜堂以内的布道情形,还有许多在礼堂以外的布道,例如:沿街布道,值热闹市区,或茶肆之中,一面分散印刷品或圣经,一面也有用圣经故事图画,或用手风琴随拉随唱,晚间或用幻灯影片,使途麇聚,然后传道者站立在较高的阶沿上或板凳上,向众讲演,所讲的大都是『上帝如何创造天地』,『人类如何犯罪』,『耶稣如何降世』,『如何舍身赎罪』,『信仰可免罪得永生』等等问题。后来扩大范围,有举行篷帐布道,其法就一空隙的广场,支搭一座大布篷,可以容纳四五百人之多。排列着许多长橙,正中设一讲台,悬挂了许多标语宣传品之类。用大字写些布道诗歌于白布上,有风琴或其他乐器和唱,按日有几次演讲,如是举行一星期或数星期不等。也有用这方法在礼拜堂内举行,每礼拜总有几次在晚间或白日举行所谓开堂布道。有时请得著名人物,举行演讲,或讲科学,或讲时事,或讲耶稣道理。当一九一三年美国布道穆德与艾迪**远东布道,先在日本与印度演讲,后来到了中国,在十四处大城开布道会与科学演讲会,听讲者有十三万七千五百七十九人之多,立志研究圣经者有七千○五十七人。次年艾迪又重来中国,在十二大城市布道,听讲者有十二万一千七百三十人,签名入查经班者七千余人。当时担任翻译的的王正延诚静怡温佩珊曹雪赓等人。事前由当地各教会联合筹、备组织祈祷会,训练招待员,以及张巾广告之类。更预定较大会场,在上海曾借大舞台戏院为会场,没讲可容二三千人。讲题大概为『中国之转机』『中国之希望』一类爱国思想,把蝇国情形详加分析,而后归结于耶稣道理与国家关系,一般青年学生闻而受感,签名研究。教会对于这些签名的人,但负起善后栽培工作。组织研究会查经班,因此受洗而为基督徒的,为数也颇不少。这种布道方法,实为中国布道工作上一大兴奋剂,此后各处教会,往往仿效而联合大布道会,请余日章饶伯森工正廷丁立美等人讲演。特别是饶氏,带了科学仪器,到处演讲,颇受各处欢迎。这些都可以称为群众布道,有时也能收到一些效果,至少能使一般人知道『耶稣教是什么』一点知识。同时,在演讲耶稣道理之外,也常讲到普通知识,如提倡卫生,破除迷信,公民常识,识字等等问题,也可以汉作一种民众教育。而在这种举动中,需要多数男女教友的帮助,所以做牧师的责任,不独要训练教友们信德上的上进,更是要训练教友们布道的能力,使教友能在这种场面下做布道工作,亦能做个人布道工作。说到个人布道,收效实较群众布道更大,天主教所以只注重个人布道而不注重群众布道,就是为此。实则两方面都有他的功效,耶稣尝以捕鱼比渝布道,说『得人如得鱼』,这里可以说群众布道是用网捕鱼,个人布道道是用对捕鱼,两种方法都可以得些鱼。不信,请看利玛宝当时用个人布道的方法引导了许多学者信教;而梁发在考场外分散书本,用群众布道的方法,也吸引了些信徒。这些从群众布道或或个人布道所感化来的所谓慕道友,到怎样的程度,方才可以允许他受洗进教?各公会的意见不很相同:有的以为只要有信仰便可以,有的以为非培植到有相当程度不可。

    总之:用教育的方法加以培植,是大家认为极其重要的事。所以主日学及圣经研究班等组织,与每礼拜举行崇拜听道,有一样的重要。不但使受训练者能了解一切多妻,赌博,鸦片,拜偶像,择日,风水,早婚,离婚,偷鸡等种种行为,应该撤底拒绝,更使他们有博爱,牺牲,服务的精神。不然,便会引起意外的不幸。初期天主教与更正教因求数量上的增加,训练工作不能充分的缘故,有些不良分子,抱着别种目的,进入了教会,不免有包搅词讼,借势欺人的事,神甫牧师受其蒙蔽,出头与宫厅交涉,特别在天主教中常见的事,成了闹教仇洋的原因。所以后来更正教中以教士干涉词讼为大戒,而努力于教友信德的培植,使教友都能洁身自好,不求个人的利益。以前的教友,都是没有什么学问的人,一下子要训练他们成为有力的教会主体,自然不很容易。因为当时的人数既不多,经济也不宽裕,又是大都借教会生活的人,所以免不了有人说信教是吃教,这些教友,要他捐款来维持教会,不但事实上不可能,也是没有这种习惯。所以教会便注意到人材的训练,努力计划设立高等传道学校,在一九○○年以后,便有许多合格领袖继续产生出来,在教会里担任各种不同的职务,也有女传道人员,担负向女界布道工作。这时候在每个教堂里,差不多都有中国牧师,也有许多协助布道的人,如同沿街分发宗教书籍的,领导各种聚会的,大都是中国人。这些人多半是半路出家,很少有从小信奉基督,献身为传道的。到了后来,方有许多在基督徒家庭中长大的青年,他们从小就受着家庭的宗教教育,立志做布道工作。这些大概是在教会里训练成功的,他们跟着牧师实地练习,像中国从前『拜**』的情形一样。或者有时候教会为这些人开一个会,如『夏令传道会』『传道研究会』之类,规定学习的功课,与领袖们的演讲,继续着一二星期的训练,也造就了许多合适的人材。一八六六年乃有正式的神学院产生,英国长老会首先设立一所『神学院』在厦门;一八六九年荷兰教会也在此设立了一所『神学院』;到一八八四年两院便合并起来。那时教会都注意于神学的设立,福州在一八七八年中华圣公会也设立了一所,一八七九年上海『圣约翰大学』里附设神科,次年便有十三个学生。此后不但神学的数量逐渐增加,而程度也日愈提高。据十年前的调查,中国现有神学共十三处,『圣经学校』有五十处。比较著名的,如奉天的『基督教神学校』,北京『燕京大学神科』与『华北协和神学院』,『妇女圣道学校』,济南的『齐鲁大学神科』,南京的『金陵神学院』,『金陵女神学院』;上海的『沪江大学神科』,江湾『圣经学校』,福州的『协和神学院』,广州的『协和高等神学校』;长沙的『湖南圣经学校』,湖北的『荆州神学校』,滠口『信义神学院』;成都的『华西协合大学神科』;与保宁『神道学校』等等。肄业的学生,大都是高中以上程度。这些神学,起初程度很低,从『圣约翰神科』用英文教授神学生,以及其他神学课程,都渐合大学程度,并且有许多既经毕业,又留学欧美而有很高深的造诣,所以在现今中国传道人中,有不少的留学生,也有不少的神学博士,普通传道人非毕业神学,即毕业某种高等学校或大学。同时,又提倡学问的自修,各公会都规定传道人必修的课程,经过相当的考试及格以后,方能升为牧师。尤其注重中文训练与文化的研究,不但有神学提高中文程度,并且常有悬奖征文的事,如『广学会李提摩太纪念征文』之类。可见中国布道人材的日见增加并且把中国布道责任,由中国人自负起来。更因受著国革的教训,觉悟到中国教会,非自立自养自传不可,于是有中国热心教友,组织了中国自立会,中华基督教会,以及原有各教会,莫不向着这一条自立自养自传的路上迈进。同时,更台全中基督徒力量,发起『国内布道会』,向蒙古云南东三省等处,担起布道的责任,使中国基督徒布道的力量,得以向外及展。这里略略将『国内布道会』的经过,附述于此:

    『中华国内布道会』于一九一八年,开始赴云南布道,一九二二年推广到东三省的黑龙江次年又推展到蒙古,所有经费,由全国更正**所捐助,由诚静怡蔡苏娟陈维屏等二十一人为执行委员,聘请李琼皆为执行干事。成立之初,即由发起人胡素贞在香港联合各公会信徒倡议组织『协进部』,同时,在直隶方面,亦有顺德的刘汝刚医士和长老会几个信徒,相继成立同样的『协进部』,从此南北二京和其他城市中,闻风兴起,继续设立『协进部』有八十余处之多。『协进部』的责任,除代祷宣传之外,更努力于捐款,成为中国人自己负责的布道会。在云南工作的地点,有云南府禄丰县个旧县三处,首先创办女学校和幼稚园于云南府,颇受各界欢迦。初往工作的,有林借恩医士,陈玉玲女士,陈钱生牧师,成绩甚佳,香港『协进部』捐助建筑八千元,当地绅商学各界领袖,热心赞助,代募捐款,为建筑新会所和礼拜堂之用。对于布道教育医药各项事业,都有充分有发展。黑龙江布道工作,成立于民国十一年,同时在哈尔宾设立『协进部』,负责管理一切经济人材事务。

    讲道地点,共有八处:(一)大黑河,由史世良牧主任至民国十六年已有教友七十九名,经济已能自养。(二)北安镇,由朱辑五君主任,已有孝友七十六名。(三)克山县,由张成仁牧师主任,又在城东设立分堂,教友已六十九名,有自建的新会所,并筹备自立。(四)拜泉县,由金秉权君主任,有教友一百○九名,慕道友二百九十四名。(五)海伦县,由王仁甫牧师主任,教友有一百○四名。(六)省城卜魁,由于作霖牧师夫妇与李秀华君在此工作,教友有九十三名,募款三千五百元,购买平房十九间为新会所之用。(七)嫩江县由信徒自行组织布道团体,并组织基督徒新村,定此为职业布道区。(八)海拉尔虽为交通要道,然教会较为幼稚,仅有教友十四名。

    至于蒙古布道工作,早为国人所注意,及至民国十二年年会中议决实行,先行组织『蒙古布道筹备会』从事调查,虽已筹得开办费二千元然以人材经济没有充分准备,未能实现。同时,其他分会也有国内布道团体的组织,如监理会独力在东三省开发,设总部于哈尔宾,类如此种的团体,有二十余个之多。此可见最近十多年来,中国基督教一面谋所以自养自立自传,一面更担负起向外布道的责任来。现在更有人注意除上述三处外有新疆西臧青海等边陲地方,经推广其布道工作。一九三○年霍辅民牧师发起过国外布道,向南洋群岛及安菲列宾等处华侨布道:以王载为团长,成绩亦甚佳。

    此外,尚有几个布道团体:(一)『中华学生立志布道团』,于一九一○年由山东潍县『广文学校』发起有,初名『义勇布道团』推丁立美为干事。一九一四年改称此名,添聘王善治为干事。**各地,向学生们演讲布道工作的重要-唤起一般基督徒学生的热心,因而立志终身传道的,每年有百余人签名。全国成立支团有十三处,团员一千一百七十人,决意传道的五百三十人,入神学预备的八十七人。(二)『湖南逐家布道团』,于一九一一年由长沙内地会葛荫华牧师与萧慕光牧师发起的。初仅团员六人,后因团员增加,分成南北两队,南队由杨熙少带领,布道于衡州各属:北队由萧慕光带领,布道于湘阴平江等处。共有团员二十八人,**布道,携带各种单张小本圣经。逐家分送,五年之间,曾进十万七千余家中布道。(三)广东『河南布道团』于一九一二年,由杜女士等发起:广东有在水上聚族而居的蛋民,杜女士特造『启明福音船』,专向他们布道,该船可容百余人坐而听道。杜女士常住船中,日则与布道人员分向蛋家船中谈道,夜则招集蛋家在船中演讲,并且赠医施药,就诊者甚多。一九一四年又创立『义学船』,教育蛋家儿童,其效亦甚大。(四)上海车夫听道处』,又名『维持人力车夫会』,于一九一三年由英人马达生创设的。马氏乃巡捕房总巡,目击车夫的困苦,在身心两方面予以帮助,初在开封路租屋一间讲道,后因拥挤,乃改租阿拉白司脱路房屋二间,每日晚间讲道,并有教授识字,卫生讲演,练习唱歌等工作。寒天准其借宿,且施粥一碗。患病的送『仁济医院』免费医洽。每礼拜有一次专为车夫妻女讲道。又在嘉兴路添设分堂一所,有一年逾四十之车夫,勤恳夜读,后竟获得知识,改营他业。受洗人数,每年约有数十人。其造福于人力车夫,实匪浅甚。(五)『福州旗族布道』,光复后旗人生活异常痛苦,福州公理会卫玛玳女士,薛子隐学生,发起向旗人布道。设查经班四处,每星期分两处礼拜,各有七八十人听道。后见旗人生计困难,设立『妇女工厂』。因而进教者有八十余人,后又开办女学,半日妇女学校,幼稚园,阅报所,施医局,晨光小学等事业,成立了一个很兴盛的教会。(六)『香港海面传道』。亦向海面生活的蛋户布道,成立于一九一三年,购船装修,二月一日行下水礼。聘邵天赐为传道员,并设小学于船上。进教者甚多,又资助梁美好女士入妇女传道学校肄业,并资助有志学道之男子多人,养成传道人才。(七)『上海基督徒布道团』借麦家园堂为会所,推严忱热为团长,团员有一百十二人,他队四出布道。夏令在公园中露天演讲,因而记名慕道者亦不少。(八)『监狱布道首由北京青年会发起,各地皆有同样的工作。(九)『回民布道』,中国各地散处有回民甚多。热心基督徒组织团体,进行此项工作。(十)『上海布道福音车间,由荣耀休主办的,于一九三六年出发至南京沿途各乡村布道,放射影片及用无线电收音机播音(十一『福音广播电台』,由王完白等发起,上海各教会机关轮流布道,后请竺规身牧师主任其事。上述为比较著名的布道团体,大都由华人动发起而负责进行的。

    〖二节文字〗

    更正教初入的时候,即已注重用文字来布道。马礼逊米怜等创办印刷所于马刺甲,并且努力翻译圣经,梁发更撰著了许多小册和单张,即已开其先河。此后继续来华有传教士,莫不十分注重,迄今一百多年,欲加一全盘的统计,很不容易。当一八六七年时,有伟理牧师(Rev、AlexanderWylie)开始调查所有作品,撰成基督教文字索引,经过四十余载,未尝加以修纂,直至一九○七年季理斐埔充再版。一九一六年『中国续行委办会』基督教文字委员部,铿于该项工作的重要,原拟聘请中西各一人,用一年的工夫,专事调查全国基督教书籍,重行编纂,卒因人材难得,遂商请汉口雷振华牧师代理,一九一八年撰成一教会书报目录汇编,他在这目录中用英文将全国教会所有机关出版书籍,一一加以说明。一九三○年『中华基督教书报发行会』,曾拟修改前书,没有成功。一九三三年由上海『广协书局』,收集各书局目录。编成中华基督教文字索引,同时根据广学会出版界每期所载新书,随时捕人。一九三八年又增刊一续编,这可以说是基督教最近而完备的目录。据雷振华氏当时的报告说:

    『教会出版之书,共计二千八百余种,调查时以书面多少为等差,五十面以上者为大册,五十面以下者为小册,谨一面者为单张。此项单张,共八百○五种小册共九百九十三种,只四百六十七种可以列入教会书林;大册共一千○二种,有三百五十种,不得列入教会书林之内。』

    可以列入教会书林的书,共一千一百十九种,计分:宗教,自然神学,圣经,教义,灵修,讲道,教会,宗教史,宗教与科学,卫生,伦理,小说,传记,教授法,杂记等十五类。未能列入教会书林的,如医学,算学,格致,以及其他有时间性与公会界限等书。一九三八年所增捕的有三千五百余种,其间布道单张及招贴约一千种,医药及教科书诗歌种类约一千种,可以列入教会书林的有一千五百种,合计当为二千六百多种。最近二十年间所增入的书,有永久价值的,比较前期为多。可以见得基督教在文字方面,质与量皆有相当的进步。在这书目里,也有少数天主教的著作,而天主教著作的黄金时代,当在明末清初耶稣会士的时代,现在似已成过去,从天主教索来的书目观之,近代作品,数量甚少。以天主教所有著作,必须经教会当局的核准,不若更正教的自由。惟其太自由,所以在质的方面,反不若天主教的精审。是无可否认的。更正教中发行及出版的社团,有六十九处,其问要以广学会,青年协会,圣教书会,浸会书局等的历史最久,出版最多。他如兴华报社,基督教教育会,信义会书报部,基督教协进会,基督教文社,女青年协会,等,出版亦不少。至于发售基督教书籍的书坊,有一百三十多处,在上海则以『广协书局』为最集中,其他男女青年会,及各教会机关与大学中往往附设售书处。

    现在我们应常首先述说的,厥为圣经翻译的经过。这一件事本为历来教士所注意。当第七世纪景教传入中国之初,即有『翻经书殿』的事,大约当时已着手翻译圣经,究竟成绩如何,以彼时印刷尚未大行,现在却无从考证。至十七八世纪天主教亦会翻译圣经中的数部分,大约并未刊印。马礼逊未到中国以前,已留意于翻译圣经的事,即到广州,用六年工夫,将新约译成,就在广州雕板印刷。又从事于旧约的翻译,至一八二三年完成,在马拉甲印刷。他用十六年光阴完成这伟大的工作,得着『大英圣经公会』济以巨款,乃得印成。同时,在印度锡兰浦地方有教士名马士曼亦会翻译中文圣经,在一八二二年完成新旧约,用活字木板印刷,这可以说是中国印刷上新纪元。一八四二年以后,向来只活动于南洋群岛的教士们,得有机会迁到香港,便公开地从事翻译工作。他们对于马礼逊所译的圣经,觉得在文字上有不甚妥当的地方,组织一个委员会,重行翻译,希望得一文字较优的中国圣经,自一八五二至一八五四年完成,名曰马译圣经。同时,裨治文与克培臣(GulbertSOn)译成的文理圣经,于一八六二年出版。在一八六六年至一八七二年问将马士曼译本修改两次,曾印数十万本发行。此外,尚有许多人各别翻译,至一八七七年已有译本十一种。凡此皆初期教会上所应用的圣经,然各教士尚以为未尽完善,乃于一八九○年开会于上海,推选委员会重译,于一九○七年出版新约,名曰合译本。同时,在北京的天主教士,亦译成一文理圣经。先是在一八八五年汉口扬格非译一浅文理新约,一八八九年有包博二教士合译的新约,与施约瑟独译的新约,均为浅文理译本。一九○二年浅文理新旧约全书,方始付印。初期教会所译圣经,都注重于文言,但后来因为教友日愈众多,文言圣经只能供少数文人阅读,故由高深文言而变为浅近文言;再由浅近文言而变成官话士白。第一次官话译本,乃一八五七年在上海发行,第二次一八七二年在湖北发行。一八七四年乃发行旧约。杨格非也于一八八九年译成官话圣经,直至一九○七年始有官话和合新约,一九一六年旧约亦完成。此为最近通行的译本。至于土白新旧约全书;有上海苏州宁波台州福州厦门兴化广东等。汕头,客话,海南岛江宁温州只译成新约或旧约的一部分。对于滇黔苗族,已译成客家花苗喇家力蚓及犴夷等苗文四福音。另外有蒙文新旧约全书;满文新约与汉满文和合的四福音,西臧文的新约与旧约一部分。在长江流域,尚是一种用罗马字拼成士音的新约或旧约,宁波最为盛行,使一般不识字教友有极大的便利。为供给盲人用的,另有高凸字圣经。

    当时在圣经翻译的问题上,有许多困难问题,大都由西人主任,而聘华人执笔,为欲求文字的美化,不免要失去原文的意义,为欲符合原文的意义,在文字上不能美化。文言文不能普遍于普通教友,于是有官话土自,而官话士白,又为当时外界所诟病。却不料这种官话士白,竟成了中国文学革命的先锋。还有翻译在God这名称时,几乎蹈天主教的覆辙而引起纠纷,有主张必须译为『神』字的,但也有仍旧译为天或上帝。在浸礼洗礼的名称,圣灵圣神的区别,曾有小小的辩论,幸而两方面并不十分固执,终至于各行其是而已。无论那一种译本,皆由圣经会印行,在中国的圣经会有三个:一曰『大美圣经会』,二曰『苏格兰圣经会』,三曰『大英圣经公会」。前二会在一八五六年以前就来中国,一八六二年『大英圣书会』始来,派以前在伦敦会服务的伟理为经理,除督理印刷工作外,又到各处去旅行,在他的指导下,雇用几个外国人及许多中国人沿街叫卖,分散圣经及书籍,因此,圣经得在中国流行,直至一八七七年因目力衰弱而辞职。『大美圣经会』亦努力工作。圣经推销的工作,增加得很快。『苏格兰圣经会』,原是由几个旧团体在一八六○年联合办理的,一八六三年派韦廉臣(AlexanderWilliamson)为第一任经理,办事处设在汉口,到一八九○年有九个外国职员,一百个分书人。这些圣经最初的政策,原是把圣经赠送人的,后来因为要中国人重视一点,略为收一点代价,所以每年要耗去巨大的经费。得着各传教团体的帮助,使圣经渐渐地著名了。虽然有些学者鄙视它的文字,却至少能知道有圣经这本书。中国基督教女教友送给慈喜太后一本很美丽的新约圣经,做她六十岁的寿礼,后来光绪帝也向教会要了一本新旧约。在一九一四年的报告中,三会所售出圣经总数,为一千八百○二万七千八百十六本。又据力宣德报告仅一九三五,三六两年中,售出九百三十万四千五百六十二本。由此例推,又知三会售出总数,差不多可以到一万万本,其工作的伟大,可以想见了。

    其次则有许多发挥教义的作品,一方面借以介绍给非基督徒,一方面勉励和联络基督徒。有用文言的,有用白话的,有些名词是基督教创造出来的,有些名词是从佛经中借用的。当一八七七年上海会议时的报告,说有四十三本布道书,五二一本神学书,二五本传记,八二本问答书,五四本祈祷书和礼节书,六三本赞美诗,七种刊物,一○一张单张。这些作品,大概是传教士在传道之余由中国人执笔而写成的,差不多都是由英文翻译的,这时候中国领袖能写作的还是很少。特别是刚刚开始的科学书,不但在教会所设的学校里要采用为课本,即教外所需求的,也必仰给于教士的翻译。在一八七七年会议中也委派负责人员,供给学校的课本,总编辑是由宁兰雅(JohnFryer)担任。他在一八九○年会议时报告说:译成的有算学,化学,物理,地理,音乐,生理卫生,天文,历史,哲学;神学,教育,法律等书。同时,也有其他传教士译出同类的书籍。这些西教士不但把西方学说介绍到中国,并且比较东西文化,很受一般进步的中国人所欢迎。成了后来中国革命的导源。有些作品。大都是文言的,为的是要得着当时学者的尊重,惟有关于宗教的书籍,大多是白话的,甚至有些课本是用罗马字拼音的,希望容易普及到民众。在当时的著作中,对于教育上贡献最大的,莫如编辑字典一事。起初有马礼逊所编的汉英字典,后来又有教士们所编的厦门话字典,广东话字典,都很给予一般研究者以便利。同时,他们把中国的古书与孔孟学说译成英文,使一般西国人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内容,引起他们对中国学说研究的兴趣。他们又编辑许多刊物,当一八九○年会议时报会当时己有十三种刊物,最早的要算一本一八七○年福州的郇山使者。一八七四年又有一种儿童新闻(TheChildrenSNews)后来就有一种时事报告,名为(AReviewoftheTime),目的是把西方的思想介绍给一般中国学者。也有些英文刊物,专供传教士阅读的,此后有许多同样的刊物,在福州及上海等处发行,大概是记录教会各方面的消息。

    这些书籍和报纸,都由教会自办的印刷所印行,在一八九五年的时候;己有各公会自办的印刷所十处,到一八九七年又加了一处,其中最重要的,莫如美国长老会所办的一所,在一八四四年创办于澳门,一八四五年移到宁波,一八六○年又移到上海,这就是『美华书馆』。最初经理馆务的有柯麦鹿高魏及甘君,至一八**年,得惠柏诸君及狄氏兄弟为经理,一八七六年有何君经理,一八八四年始由范约翰经理,一八八八年费启鸿继任,在其任中,特建印刷所房屋于上海北四川路,并设发行所于北京路。当时圣经会、圣教书会、广学会一切出版书籍,皆由其承印,并且兼印教外各种书籍,为上海最宏大而最早的印刷机关。所承印的各种教会书报纸,英文如教务杂志及各种月报季报年报,中文如新民开凤福幼神学通问等报及圣日课。实为上海历史最久的印刷所。民国初年乃停办。一八六一年福州美以美会也创办一个印刷所,一八九九年广州浸信会由纪好弼牧师计划开办印刷所,自印出版书籍,一九○二年自建房屋于沙面,发行真光报,一九一二年迁移至东山,自建房屋,出版许多布道书籍,后来迁到了上海,到现在还存在。这些印刷所,实开中国新法印书的先河。

    当时在教会著作界界有权威有,要算广学会了。先是一八八四年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有人组织一个圣教书会。到一八八七年此会因事解散,便将所有的印刷机器,送给在中国办理『苏格兰圣书会』的韦廉臣,韦氏于是便联络发同志,组成为广学会,来继续格拉斯哥的工作。计划编著书报,发挥基督教义,韦氏实为开创广学会第一人。这时的中国,是在沉睡状态之中,对于世界大势,茫无所所,从西方输入的学说,也不被一般人所注意。广学会着手编译书报,希望能唤醒中国的迷梦,特别注意于知识阶级,所以在一八八九年创办万国公报,按月出版,由林乐知为编辑主任,并聘请中国学者,协助译著工作,最负盛名的,如蔡尔康,任保罗,范子美等,以极优美的文笔,介绍西洋思想与文化,颇引起中国维新份子的欢迎,后不那些主张政治改革的人,大都受着这些书报的感动。次年因为自己所办的印刷所,赔累甚多,便将印刷所停办,把机器卖给汉口『苏格兰圣书会』,而专门努力于著作方面了。韦氏于是年秋后病故,由会长总税务司赫德和几位同志商决,延聘李提摩太教士继任,乃于一八九一年就职。李氏于一八九二年遍函全国各教会领袖,征求意见,究竟现在中国需要何种书籍,有二十七人发表了他们的意见,建议许多具体务法,同时也有二十多人应许帮助译著,供给材料。又讨论到销行的问题,与其尽量赠送,赔累太多,应如何发售以补经济的不足。然而普通书店,又不肯代售,只有自办发行所,于是成立广学会售书处,直到现在还是继续存在。这一年恰值顺天乡试,李氏乘机到了北京分送他前著的救世教益一书,这本书本来是他在天津的时候著成的。他对于当时有几位大臣曾国荃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丁宝桢等都相当的熟悉,曾向他们条陈过许多新政,这次进京,尤多影响。其时林乐知例假回国,万国公报,教会公报等编辑,都由李氏代理。又着手编译泰西新史揽要一书,出版以后,销售极多,在中国各省大著效力。

    一八九三年,为清慈禧太后六十寿辰,各省举行恩科乡试,同时,有德国教士捐助一千二百元,为印刷自西徂东一书,分赠各省举子,并又分送其他书籍,共计送出有六万余册。那时,万国公报有各省教会机关代为经理,销行甚广,因此感动了几省的督抚大员,都赞成广学会工作。张之洞特捐助一千六百元,聂仲芳也捐助银两。招商局职员,购买泰西新史揽要百部,分赠其同人。至一九○二年聂氏升任淅江巡抚,又捐助千元,以后他在淅江任内,劝本省官绅,每年购买广学会书报甚多。其夫人是曾国藩的女儿,后来在一九一四年信仰了基督教,做热心的教友,他的儿子中有两个也做了热心基督徒。聂其杰是上海青年会著名领袖,聂其琨亦为长沙热心信徒。这都是当时所下的种子。一八九四年英商汉璧礼多马捐银六百两,为广学会征文之费,其征文题目,即如何故艮中国币制,建筑铁路,扩充邮政,用机器制茶制丝,敦睦外交,禁止鸦片等等切要问题,要激发当时的文人,注意于国内要政,发表改进意见。汉氏临终时,遗嘱捐银二万五千两,建筑广学针新会所于北四州路。这种帮助,更足鼓励他们的努力。直至一九一五年李氏因身体衰弱,辞去总干事职务。其时广学针的工作扩大,有六位西人在会工作,有十八位华人任助译誊录等事务,财产约值二十五万,他自己所译著大小书册,有百余种。广学会在他二十五年工作下,感动了英国的布道会,发生最大的兴趣,尽量的赞助,并且感动了多少中国知识阶级。那些维新运动的份子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他们所组织的强学会,在所办的中外公报上转载广学会不少的文章,李氏也曾在他们的时事丛刊上著了三十余篇论文。广学会巩固的基础,实在由李氏一人打定的,所以后来潘慎文这样说:『多年以来,李提摩太与广学会,二而一。一而二,广学会就是李提摩太,我们与先生同工,越接近,越令人亲爱而又尊敬』。这话实在是确评。当李氏辟职后,由瑞思义继任,而李氏仍任名誉总理。当时与李氏同工的,有林乐知高葆真丁韪良花之安潘慎文等人,他们对于译著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当戊戌**的时候,广学会书籍数百种,行销已及全国,以其时所有之著作,多半是介绍西洋学说,匡时拯俗的东西,为一般留心时事的人所欢迎。瑞思义曾亲往武昌汉口北京天津济南广州香港等处,实地调查,以为改进方针。增聘梅益盛赫士等,瑞任编译及注释工作,季理斐与华人张纯一杭海等撰著时论,投载教外各日报。是时伟大著作,莫如瑞季二氏主译的圣经字典,其次有关发挥教义的译著多种。又刊大同报,以提倡东亚和平为旨,其内容虽不如万国公报的充实,而销路却不减少。同时,创办女铎报,由前南京汇文女学校长亮乐月担任编辑,有女学毕业生襄助,实为中国女界最早且最有价值的刊物。又继续出版教会公报。并由乐灵生编辑英文中国教会年鉴。此后历季理斐宝乐安莫安仁与贾立言励德厚贝德厚女士诸人,相继工作,有季进斐夫人主笔的福幼报月刊;李路德主笔的明灯半月刊。宗教伦理百科全书,为莫安仁主编的,陈金镛专辑劝世单张十数万套,这些都是比较显著的事工。华人中又有聂绍经周灵路许耐庐谢颂羔张仕章以及李冠芳沈骏英二女士等,五十年来,除出版书籍不下千种外,刻下所继续的报纸,则除福幼明灯女铎外,有女星道声平民与紫晶数种。

    其次在基督教文字事业上占先锋地位的,要算『圣教书会』。原来『圣教书会』设在中国的有六处:(一)上海圣教书会,(二)汉口与天津合并的圣教协和书局,(三)华西圣教书会,(四)两粤基督教书会,(五)闽南圣教书会,(六)闽省圣教书会。六处中以上海为最早,于一八七八年,由上海中西人士范约翰丁韪良林乐知顾咏经吴虹玉鲍华甫等提倡或立,仿效英国伦敦美国纽约两圣教书会办法,印刷谷种圣经注释与劝世文、醒世歌、报章、单张等类,专以开通民智化导人心为宗旨。每年发行的单张,约有百余万张,内而二十二行省,外而华侨足迹所到各地,莫不风行遍及。所印的书,有大部小册,有文言白话,或发挥真理,或阐明科学。汉口天津起初是分立的,后来合并改称『协和书局』,以汉口为总局,天津为分局,成立全国协会,计划合并问题。六处同样印刷布道书籍和单张,都以华文为主。推华西则兼印苗文,上海闽粤兼印土白,使此类布道单张,能普及于各处民众。总计六会所出书目,上海有五百六十四种,津汉有五百二十九种,华西有八百八十九种,两粤有二十九种,闽省有五十种,可见其事业的伟大了。上海总理斐有文,华人如柴莲馥徐维绘等,除编撰书籍外,亦曾出版新民开风等报。他如丁韪良所著基督教辨证,尤为阐扬真理之作。跟著时代进步的著作机关,我敢说要算『青年协会』的书报部,它有一个特点,我们不能不注意的,就是始终由中国人负编辑的全责,不若上述的机关,以西人为主体,华人只处于辅佐的地位。所以在『青年协会』的出版物中,创作占大部份,翻译占小部份,与其他机关成一个反比例。在思想上技术上都比较地前进得多。溯中国之有青年会,实于一八九五年,比广学会、圣教书会为后进。这一年世界学生同盟总干事穆德博士第一次到中国,促进组织教会学校青年会,进行非常之速,不久,就有二十九个学校成立校会。一八九六年便召集各会代表于上海,开第一次全国大会,便产生全国的总委办,潘慎文当还为总委办会长,来会理为书启。这时所说的委办会,即现在所谓董事会,所说的书启,即现在所谓干事。同时,决定一条议案.『编印适用书报以促学生宗教生活』。于是便成立了『全国协会』。成立之初,假上海青年会四楼之一室为事务所,因陋就简,除通信及巡视联络各学校青年会外,编行学塾月报。到了一九○三年,谢洪赉加入协会以后,便组织起编辑部来,谢氏即任为编辑部长。原来现在协会这个名称,起初叫做『中国学塾基督幼徒会总委办』,后来因为包括韩国青年会在内,所以改称为『中韩基督教青年会总委办』,继又改为『基督教青年会组合』,直至一九一五年第七次全国大会议定改『组合』为『协会』。第八次大会又扩充编辑部为书报部,一九二○年新会所落成于博物院路。关于书报部工作,一方面编辑,一方面发售。除了青年报为记载消息外,又编辑进步月刊,讨论学术。出版以后,颇受教育界欢迦。后来把青年与进步,合为一报,就称为青年进步,始终由范子美担任编辑,到最近数年前才停刊。此外,又出版了不少书籍,一方面发挥基督教义,并讨论到宗教与科学等问题,一方面阐明青年会的本旨与工作。同时,又发挥中国固有学术,本基督教的立场,对中国文化分别其优劣与价值。历来主持笔政的,类皆饱学之士,如谢洪赉之后,有奚伯绶胡贻谷,以及现在的吴耀宗。中间有许多学者从事著述,如谢扶雅应当元稻孙沈体兰张仕等人。书目甚多,不胜枚举,例如谢洪赉所著圣德管窥,圣经锥指,圣迹陂闻,基督教与科学等等,不下数十种,范于美所著道之桴,适道篇,以及最近汇刊的丽诲丛书等等。其他各家都有不朽之作,最近所编著的青年丛书中如赵紫宸耶稣传,吴雷川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沈嗣壮社会主义史等类,尤为精审而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青年协会』始终维持其进取精神,而保持其青年的面目。

    既然说到青年会,便附带地说到女青年会,中国之有女青年会,始于一九○八年。一九二三年成立协会,第一任协会总干事为潘女士,继任的为顾恩慈女士,与文自立女士,然皆为西国人。中国继任为干事的,有丁淑静女士,现在由蔡葵女士担任。其组织与男青年会相同,亦设有书报部,分编辑与营业两部份工作。编辑部与编辑及翻译各种应用书籍。自一九一七年出版女青年报,初名女青年季报,年出四期,三年后成绩甚好,乃增加篇幅,年出八期,改名女青年月刊。于记载会务外,又加以论说讨论家庭改造,教育子女等等问题。为后起的女界有名刊物。此外又出版关于妇女儿童宗教体育等书籍五十余种,都极受人欢迦。

    『真光杂志社』亦为出版数量较多的著作机关。当一九○二年在广州成立美华印书局时,即编著布道小册,说经丛书及土白圣经赞美诗之类,并发行刊物,如真光月刊,恩喻周刊,新东方英文双月刊,由湛罗弼张亦镜等主政,后迁上海与『浸会书局』合并办理后起之秀的『基督教文社』虽仅有三年多寿命,然曾出版十几种重要的书。如赵紫宸的基督教哲学,耶稣的人生哲学,王治心的中国历史的上帝观,简又文的革命的基督教,谢颂羔米星如合译的近代科学家的宗教观,颇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文社』始创于一九二六年,其本旨是谋促进中国本色基督教的国文著作,曾发行文社月刊,对于一般的读物,加以批评,言论较为激烈,为一般人所忌,一九二八年遂停办。

    现在我们来讲一讲教会报纸的大概情形。中国教会最早的报纸,要算福州所出郇山使者月报,时在一八七○年,由武林吉创办,黄乃裳主笔。

    一八七五年上海『圣经书会』发行的月报,亦为最早之报,由范约翰创办,锺子能为主笔,专为幼童立言,多载孩童故事及寓言之类,间插图画,一九○七年由柴莲馥主笔,一九一三年上海汉口两圣教书会合并,该报亦改名为开风报,至一九一五年因欧战关系而停刊。又有图画新报,亦为『圣教书会』所出月刊,于一八八○年发行,以开通教友知识,联络教会声气为宗旨。先后由锺子能莲馥主政,后改名为新民报,于一九二一年停刊。万国公报,于一八八九年由林乐知私人创办的,每星期出版一册,后林氏服务广学会,便变为广学会的出版物,改星期刊为月刊,以灌输新知识为宗旨,操笔政的有蔡尔康范子美等,当时盛称为有益士林之刊物。至一九○七年以林氏去世,遂亦停办。

    真光报,创办于一九○二年,在广州由湛罗弼主政,陈禹廷编辑,名为真光月刊,继聘廖卓庵为协理,廖氏与张亦镜本同在香港办理中国郇报,故邀张氏来助,此后真光便为张氏终身事业,刊载不少辩道文章。一九一七年改称真光杂志。后随『美华印书局』迁沪办理。张氏去世,后由曹新铭编辑。

    通问报,乃长老会机关报,创始于一九○二年,由吴板桥主政,陈春生任编辑,每星期出版一次,以有光纸印的单张。专载全国教会消息,行销甚广。教会公报,亦为广学会出版,创始于一九○四年初名中西教会报,高葆真主政,冯九卿为编辑,多载经题讲义,教会新闻,至一九一五年停刊。

    地报,于一九○五年旅美华侨基督徒所创办,亦载教会消息及经题解释等,间插图画;在华文之外兼刊英文,由黄梓材伍盘照为中英文主笔,每月出版一次,数年后即停刊。圣公会报,创于一九○八年,初名圣教会报,由聂高莱主任,为圣公会刊物。一九一三年改称中华圣公会报,后移汉口发行,而以孟良佐为主笔,一九二四年改为半月刊,简称圣公会报,仍迁回上海,由董健吾主笔。

    神学志,乃南京『金陵神学』出版的季刊,一九一四年出版,由陈金镛主笔;专以发扬教义,指导牧师为宗旨。后由王治心主笔,增加篇幅,充实材料,遂为基督教领袖所欢迎。今则改为页数较少的月刊。

    兴华报,为美以美会与监理会合办的机关报。起初美以美会武林吉在福州办有华美报,监理会林乐知在上海办有教保,后来合并称为华美教保,月出一册,由林氏主政,及范子任保罗等襄助。后林氏故世,由潘慎文继任,曹迈豪襄助。一九一○年故称兴华报,每星期出版一册。美以美会又派师图尔主任,聘屠坤华编辑。至一九二年师氏因病去世,仍由潘氏主理,聘王治心为编辑。一九一七年由陈维屏李逢谦编辑,后罗运炎继陈氏职,仍由李氏操笔政。行销不亚于通问报。大同报,为广学会刊物,创于一九○四年,高葆真主笔,张纯一徐翰臣等襄助撰著,以灌输知识为宗旨,民国纪元增添内容,销数亦加,至一九一五年因欧战而停刊。

    奋兴会报,系香港十余华信徒办理的,创始于一九一四年,由杨少泉纠合同志分任编辑,初仅载会中消息,互通声气,后乃增加篇幅,装订成册,以发扬个人道德为主,按月出版,未尝间断。谈天,也是香港基督徒所办,一九一六年出版,注重说教,七日一出,为尹文楷医生所手创,后由黎文锦麦梅生陈安仁张亦镜诸人主笔政。青年进步,乃青年协会所出版。由谢洪赉主政的青年与后起之进步两报合并而成,月出一巨册,主编辑的为范子美,其他奚伯绶胡贻谷应元道皆襄僵译著,于沟通中西文化,实有莫大贡献,自范氏告老,该报遂改为华年,而变为潘光旦个人主持的周刊,今则华年也停办,青年会刊物中,只胜消息报告学生部事工,同工载职员的工作情形。信义报,湖北滠口信义会的机关报,初与通问报相仿,以互通消息为主,由杨道荣等编辑,后逐渐改进而装订成册,按月发行,兼及教义的发扬,今已停刊。

    湖广月报,汉口圣教书局发行,创始于一九一○年,内容有论文消息等,民国以来,已不知究竟。

    醒世月报,一九○八年出版,由武汉恳亲会办理,内容亦较丰富,民国以来,也不知是否继续。女铎报,由广学会亮乐月女士所创办,华文主笔为许笃齐,专供女界阅读,内容丰富。按月出版。

    晨星报,由山东烟台长老会出版,于一九一○年始创,内容以故事小说为多,月出一册,传道人甚为欢迎。

    圣经报,由梧州宣道书局发行,主笔为翟辅民,月出一册,专以解释圣经为主,亦为传道人所欢迎的刊物。

    此外有协进会所办专以联合全国教会为旨的中华归主,北京基督徒注重发扬真理与生命,与提倡基督教文学的紫晶,基督教教育会专以促进基督教教育的教育季刊教育月刊,广学会提倡中学生宗教文艺的明灯,平民识字运动的平民,与介绍新书的出版界,提倡灵修的灵光报,灵食,灵声等。促进文字事业的文社月刊,鼓吹教会自立的圣报,以及其他各大学神学中学的校刊,如约大周刊,约翰声,协大学术和艺文,金大团契通讯,金陵学报,南大工友,建道院刊,哲理声,真光校刊,培正校刊,崇真月刊,崇真季刊,化北神学志,齐大旬刊和季刊,燕大团契声,之江校刊,岭南大学校报等等。又如各宗派各教会机关的机关报,例如女青年,天津公理会月刊,中华女布道会季刊,循道会月刊,公理公报,北平公理会月刊,江苏浸会刊,自立月刊,合一周刊,布道杂志,河南圣公会刊,两广浸会周刊,新生命,道风,福音光,福音钟,卫理,桂林自立会刊,痲疯季刊,时兆月报等等更多。又有各地青年会会刊,真是举不胜举。其间有许多已经停刊的,有许多无定期的,有许多是创刊未久的,因为限于篇幅,不及详载,姑以见闻所及,略举如上,不免掛漏了许多。兹将汤因君在十三斯年鉴年鉴上统计,转录于下,借以考见基督教在文字工作的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