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神在历史上与个人身上的作为 第十一章 历史上所应验的预言(2)
    麦辛吉(GeorgeMeisinger)论及尼尼微城的倾覆时,曾引用加德(Gadd)的看法说:“关于尼尼微城迪多鲁士(Diodorus)的记载几乎尽人皆知,迪氏则是引用早期西特西亚(Ctesias)的说法。迪氏说敌军曾围攻尼尼微城三年之久,但均未得逞,直到第三年局势才有所改观。这里所说的三年之久,显然是由赛克斯王(Cyaxres)在公元前614年初次攻城开始,但这三年的战事并非连续不断。巴比伦历代志中很清楚的记载玛代人(Medes)在公元前613年时,曾退出围攻亚述的战场,同年亚述大军被命令转向攻击巴比伦。这一年绵绵不断的大雨使幼发拉底河河水暴涨,不但淹没了部份的城市,且使城墙倒坍约有一万二千一百四十呎左右。“35/89,90

    巴基尔(GeorgeBadger)也记载说:“那鸿书一章8节和二章6节所记载洪水的事确实都已应验,我们在古扬捷(Koyoonjuk)和宁录(Nimrud)河床下数呎之处勘测出含有小石与沙砾的地层,它亦可证明洪水是事实。”3/1,78,79

    但有些学者认为今天的底格里斯河并不经过古尼尼微城的旧址。因此它不可能为古城带来水灾。

    麦尔在所著的《那鸿书》中也回答了他们的问题,同时提供一些资料让他们作进一步的考察之用:……一般学者都同意底格里斯河当时正流过尼尼微墟的西部。请参阅:

    KarlRitter,DieErduknde(1822-59),p.224

    雷亚爵士著《尼尼微与巴比伦》(SirAustenH.Layard,NinevehandBabylon,1875,p.77)

    琼斯著《尼尼微旧址考》,登于皇家亚洲协会杂志第十五卷(FelixJones,“Nineveh-sLocadtion”JournalofRoyalAsiasticSociety1875,XV,p.316,323)。

    派斯著《从底格里斯河至尼尼微城东部》(F.E.Peiser,“TigristotheEastofNineveh,MiltteilungenderVorderasiatischenGesell,schaft,Ⅲ,p.277,278)。

    C.F.LehmannandPaulHaupt,Israel,seineEntwickelungimRahmanderWeltgeschichte,1911,p.149.

    大英百科全书第十一版,ClaudeHermannWalterJones著“底格里斯河的位置”(1911,十九卷,第3行,P.421)。32/120

    麦辛吉说:“有些人辩论底格里斯河即使在水位高的时候亦不可能高于河川的闸门,但如今仍持这种看法的人已渐减少。”35/93

    其实不但底格里斯河有泛滥的可能,它的两个支流也可能是使河水泛滥的原因:

    麦尔在《那鸿书》(TheBookofNahum,ConcordiaPublishingHouse,copyrighted1959)中继续说:“造成尼尼微泛滥成灾的第二条河可能是柯沙河(Khosr)。由河坝修建工程看来,这两个水坝都是典型亚述人的建筑。观察家们相信在这两个水坝上各有一道水门,用以调开水量。敌军只要在此关闭水门,把河水聚流起来,然后再把水闸打开,让河坝内的水倒灌入城,汹涌的河水足可将水门冲破,灌入城中较低洼的地区,这样便加速了尼尼微城的灭亡!即使在今天我们看到变宽了的柯沙河时,仍不禁会想起先知的话:‘尼尼微成一个聚水的池子(那鸿书二章8节)。’”32/121,122

    第三条能泛滥成灾的河流是提比杜河(Tebiltu),它也有水闸控制流量,同样有可能造成汹涌的洪水。“提比杜”亚述文原是“毁坏”、“撕裂”之意,正如它的原名一样,它也可以变成一条滔滔不绝的怒河!32/123

    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分别看见先知的预言是如何被应验的:

    1.尼尼微城好象一个喝醉酒的人倾覆了。

    兰姆(BernardRamm)在《基督徒信仰的确据》(ProtestantChristianEviedence,Moodypress,1957)中说:“玛代人之所以攻城得逞,部分当归功于尼尼微人过份的自信,他们以为敌人从此已被击败,因此疏于防守,终日喝酒作乐。43/107

    他们可以很肯定地说:

    2.尼尼微城果然被洪水淹灭了。

    3.尼尼微城会被火焚毁。

    4.尼尼微完全被毁灭。

    9.巴比伦

    巴比伦是古代文明的首都,巴比伦帝国的首府,也是当时贸易、文化、学术的中心,这座神秘的大城同时也是先知预言的主要对象。

    1A.经文与日期

    以赛亚书十三章(公元前783年至704年)

    19节:“巴比伦素来为列国的荣耀,为迦勒底人所矜夸的华美,必象神所倾覆的所多玛、蛾摩拉一样。”

    20节:“其内必永无人烟,世世代代无人居住。阿拉伯人也在那里支搭帐棚,牧羊的人也不使羊群卧在那里。”

    21节:“只有旷野的走兽卧在那里,咆哮的兽满了房屋。驼鸟住在那里,野山羊在那里跳舞。”

    22节:“豺狼必在他宫中呼号,野狗必在他华美殿内吼叫。巴比伦受罚的时候临近,他的日子必不长久。”

    以赛亚书十四章:

    23节:“我必使巴比伦为箭猪所得,又变为水池。我要用灭亡的扫帚扫净他。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耶利米书五十一章:

    26节:“人必不从你那里取石头为房角石,也不取石头为根基石。你必永远荒凉。这是耶和华说的。”

    43节:“他的城邑变为荒场、旱地、沙漠,无人居住、无人经过之地。”

    2A.预言

    1B.巴比伦要象所多玛和蛾摩拉一样。(以赛亚书十三章19节)

    2B.再无人居住。(耶利米书五十一章43节;以赛亚书十三章20节)

    3B.亚拉伯人不在那里支搭帐棚。(以赛亚书十三章20节)

    4B.羊群也不卧在那里。(以赛亚书十三章20节)

    5B.旷野的走兽卧在巴比伦的废墟中。(以赛亚书十三章21节)

    6B.人不取那里的石头建造房屋。(耶利米书五十一章26节)

    7B.他的城邑将少有人问津。(耶利米书五十一章43节)

    8B.巴比伦要变为沼泽。(以赛亚书十四章23节)

    3A.史实

    关于巴比伦的历史,大英百科全书中有如下的记载:“在十九世纪以前,有关巴比伦和亚述的史实,多半是根据旧约圣经和少数希腊作家们的作品而来。直到十九世纪,考古学家们才从这个国家的废墟当中,挖掘出许多石碑及古书。是当楔形文字的手稿和写在稿本上的文字被译成普通文字后,巴比伦和亚述国的历史和文明才为人知。”(参阅预言1B,2B)13/ii950

    巴比伦是个富庶的城市。雷亚爵士(SirAustenH.Layard)在《尼尼微和巴比伦废墟中这新发现》(DiscoveriesAmongtheRuinsofNinevehandBabylon,HarperandBrother,1853)一书中写道:“早在巴比伦征服尼尼微之前,它就以发达的商业闻名于世,在贸易的往来和交流方面,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巴比伦的。它座落在船只往来频繁的河道上……一面的航道可达距离地中海一百哩内的地方,另一面的航道则直通印度洋的波斯湾。与这条大河(幼发拉底河)平行的另一条河,在大小和重要性上毫不逊色。底格里斯河,流过亚述一片肥沃的土地,把当地丰美的产品运到巴比伦城。当时尽管国内只有中等的技术和企业,巴比伦仍是东方世界的商业中心,也是东西贸易往来的交汇点。”30/456

    巴比伦是个繁忙熙攘的城市。弗利(JosephFree)《考古学与圣经历史》(ArchaeologyandBibleHistory,ScripturePress,1972)一书中谈到城中宏伟的建筑:“由考古学家们在巴比伦遗址中所掘出的碑铭,我们可以读到当年尼布甲尼撒王大兴土木的壮举。现存于伦敦的东印度皇家碑铭上有六行巴比伦的文字,记载当时巴比伦为扩建和美化巴比伦城,曾下令实施宏伟的建筑工程。”15/228

    巴比伦城的建设计划始于纳布波拉撒王(Nabopolassar),芬堡(CharlesFeinberg)在《以西结的预言》(ThePropheCyofEzekiel,MoodyPress,1969)一书中补充说:“在公元前第七世纪后期和第六世纪前期,纳布波拉撒王和他的儿子尼布甲尼撒决定重建巴比伦城,它的遗迹至今仍在,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巴比伦开始享誉于世。13/ii948

    巴比伦的四周全是沼泽。雷亚爵士(SirAustenH.Layard)说:“根据古代学者们共同的看法,巴比伦被幼发拉底河一分为二。如今遗留下来的废墟多半是该河的东岸,西岸留下的遗迹很少,至于那一带的平原,则根本无迹可寻。为何会如此呢?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幼发拉底河一向有改道的倾向,河道常常消失在河床西的沼泽当中。我们发现该区的低洼之地,早期饱尝河水泛滥成灾之苦。根据古代的说法,建造巴比伦城的亚述女王撒米拉密(Semiramis),曾修筑提防以阻止河水泛滥。后来的女王则利用涨溢的洪水,在城外挖了一个大湖。同时根据一些史料我们得知,巴比伦的西部有大沼泽环境,正好可阻止敌人的入侵,这些沼泽的水源都来自幼发拉底河。”30/420

    根据《国际标准圣经百科全书》(InterationalStandardBibleEncclyopedia,Wm.B.EerdamnsPublishingCo.1960)和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巴比伦城的格局是十分壮观的:

    一百九十六方哩边长十四哩

    有三十呎宽的壕沟围绕全城

    双层的城墙

    外墙:

    高三百十一呎——相当于三十层高楼的建筑

    宽八十七呎——约是十一辆汽车并行的宽度

    可容八辆战车并排而行

    有一百座铜门,各装有铰链和横木

    二百五十个守望台,比外墙各高一百呎。20/350;18

    公元前第五世纪的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与薛罗凤(Xenophon),均曾描写过巴比伦帝国灭亡时的情形。

    波斯人在试攻巴比伦后,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摧毁这些高大的城墙及坚固的城门。此时正好有两个巴比伦的逃兵逃至波斯军营中,同时波斯王居鲁士(即古列王)(Cyrus)的参谋克里赛塔斯(Chrysantas)发现幼发拉底河正由这雄伟的城墙下流过,其宽度和深度足够容波斯军队涉过。于是居鲁士王下令他的军队挖掘大壕沟,并命那两个逃兵从城内部署内应的计划,准备里应外和。当波斯军队为使幼发拉底河改道而全力挖掘时,城内的巴比伦人却毫不知情,一面讥笑城外这些无用的敌军,一面照样狂欢作乐,敬拜自己的神,庆祝自己战胜波斯。却不知此时居鲁士已成功地将巴比伦城下的幼发拉底河改道,由河道中带兵攻进城内。我们可以说巴比伦是不攻自破的,这要归功于那两个在城内接应的逃兵,同时巴比伦人的盲目轻敌也是导致其失利的重要原因。(参阅以赛亚书廿一章5节;四十四章27节;耶利米书五十一章36节。有关巴比伦最后的王伯沙撒之死,参看以赛亚书十四章18-20节;耶利米书五十一章57节)。

    就这样,巴比伦在未动一兵一卒的情况下灭亡了,正如翁格在“翁格氏圣经字典”(MerrillUnger-sBibleDictionary,MoodyPress,1957,revised1966)里的记载:“公元前539年10月13日,巴比伦城落在波斯王居鲁士手中,从那时起,这城就开始没落。后来的波斯王泽克西斯(Xerxes)曾对其大肆洗劫,亚历山大大帝想从废墟中重建它的神朝,但因费用高得惊人,只得作罢。以后在继承亚历山大之后的几位帝王期间,巴比伦城衰落得更快,不久就变成一片不毛之地。”(参看预言1B)48/116

    亚历山大的去世的确是不幸的事。拉鲁(GeraldA.Larue)在《巴比伦与圣经》(BabylonandtheBible,BakerBookHouse,1919)中写道:“亚历山大去世后,他手下的几名大将立即开始瓜分全国疆土。此城的统治权再三易主,最后落在希腊王塞留西士(Seleucids)手中。这一度繁华壮丽的城市,如今已是残破不堪,重建它的经费和建造新城一样昂贵,塞留西士决定放弃此城,而另筑一新城。新建的塞留西士城就在离巴比伦以北四十哩的地方,濒临底格里斯河。当时一切商业贸易的中心,也开始慢慢由巴比伦转移到塞留西士城去了。”29/79

    巴比伦的败落是渐进的,拉鲁继续说:在罗马奥古斯都大帝当政期间(公元前27年至公元40年)史揣伯曾到过古巴比伦的旧址,他说:“这座大城已变成一片沙漠了。”29/79,80

    公元363年,罗马朱利安大帝与波斯的统治者交战,在一次战役中,毁坏了巴比伦的城墙,在此以先,波斯人曾整修过巴比伦部分城墙,作为私人狩猎场。(参阅预言5B)29/80

    “在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南边约五十四哩的地方,就是当时显赫一时的巴比伦城,它如今已一片荒凉,不过是盖满沙土的废墟罢了。”(参阅预言1B,2B)29/11

    现代的科学家一直对巴比伦的败落惊讶不已。戴维斯(GeorgeDavis)写道:“著名的考古学家金伯瑞教授(KermanKilprect),在他的著作《十九世纪圣经地理之探讨》(ExplorationsinBibleLandsintheNineteenthCentury)中说:……古代巴比伦的文明和现代没落的情形,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参阅预言1B),野兽、雄猪、豺狼、野狗,偶而还有狮子栖身在丛林中。(参阅预言5B)9/78,79

    挖掘古城的考古学家们,面对所掘出的古巴比伦的遗迹,亦不得不肃然起敬。

    柯德威(RobertKoldeway)对挖掘古巴比伦有其独特的贡献。在其所著的《巴比伦城挖掘工程》(TheExcavationatBabylon,MacmilanandCo.1,1914)中说:“一般古城城墙只有三公尺厚,最多不过是六公尺到七公尺,但巴比伦的城墙却是十七到廿二公尺。许多埋葬在地下的古城,其上土堆高度一般不过二、三公尺到六公尺,但巴比伦城上的土堆却高达十二公尺到廿四公尺。由废墟面积我们不难看出,过去这里一定是人口兴旺,建筑宏伟壮观。”28/V

    凯勒(WernerKeller)在其“圣经历史”(BibleasHistory,WilliamandCompany,1956)一书中解释说:“德国的考古学家们为了挖掘幼发拉底河上尼布甲尼撒王所修建的玛都克(Marduk)神庙,首先着手清除一百万立方呎的碎石和瓦砾。若将其周围建筑计算在内,这座神庙约有一千五百呎长,一千八百呎宽。神庙对面是玛都克神殿的高塔。”27/299,300

    用更形象的说法描述这座神庙的规模,它一边就有五个足球场那么长,(五百码)另一边甚至达到六个足球场的长度。

    4A.应验之预言的详讨

    从上述的巴比伦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项预言1B已经应验。巴比伦要被毁灭,象所多玛和蛾摩拉一样(以赛亚书十三章19节)。但请注意,预言中并没有说它被毁的经过会象所多玛和蛾摩拉一样。

    雷亚爵士(SirAustenH.Layard)《尼尼微和巴比伦废墟中之新发现》(DiscoveriesAmongtheRuinsofNinevehandBabylon,HarperandBrothers,1853)一书中,生动地比较了巴比伦废墟与所多玛及蛾摩拉的废墟。他同时也讨论到预言2B,3B,4B与5B(没有阿拉伯人,没有羊群,只有旷野的走兽卧在废墟当中):“……巴比伦成为丑陋赤裸的旷野,夜鹰在稀疏的矮树林中啼叫,豺狼在犁沟中潜行。的确,这座‘素来为列国的荣耀,为迦勒底入所矜夸的华美之城’,已遭受到了与所多玛,蛾摩拉一样的厄运。旷野的走兽在此躺卧,原为巴比伦的住宅如今地充满了呜咽的野兽。夜鹰住那里,野山羊在其中跳舞。野兽在荒僻的宫中咆哮,野狗在殿内吠叫,它的结束果然来到了。”(以赛亚书十三章19到22节)30/413

    韩富乐(FloyedHamilton)也印证以上的说法:“旅行家们都报导说巴比伦城再没有人居住;阿拉伯人中流行许多迷信,因此他们不敢在那里支搭帐棚;那里的土壤不适于种植,也全然不适于作牧场。”17/310

    董彼得(PeterStoner)也说:“今天在巴比伦见不到羊圈。”47/93,94

    雷亚爵士(SirAustenH.Layard)针对预言所说“旷野的走兽卧在巴比伦的废墟中”一事,这样补充说:“一大群灰色的夜鹰在此成群结队,常常成百地聚居在巴比伦废墟附近的矮树丛中。”30/414

    现代的旅行家们和考古学家们一提到巴比伦,似乎就不免要提到寄居在那里的动物。

    董彼得在《科学讲座》(ScienceSpeaks,MoodyPress1963)一书中谈到预言中所说“人不再取那里的石头”(预言6B)一事:“巴比伦城中的许多砖砂和建筑材料,曾被周围城市的居民拿来用作修建房屋的材料,唯有那些进口的昂贵大石仍留在城中,没有被人移动过。”47/94

    这第六项预言(6B)确实有点令人费解。在耶利米书五十一章26节中说到“人”(原文作“他们”),但没有表明指代对象,它很可能是指此城的征服者。若是这样,那么波斯王居鲁士大帝就将预言应验了。事实上巴比伦的砖头到处可见,只是我们确认一块砖能否被称为石头,或者耶利米指的是用来建造城基的大石头?

    预言7B说到“无人经过它的废墟”,史东乐解释说:“虽然几乎所有古代的城市都是旅行家们常到之地,但巴比伦却少有人问津。”47/94

    第八项预言说到“巴比伦要变为沼泽”,这点由大英百科全书中记载可以看出它也已经应验了:“巴比伦城的一大部分都埋在深深的淤泥当中。汉摩拉比时代的巴比伦城,如今只余下一点蛛丝马迹而已,几乎都陷在水中。”13/二卷,950

    雷亚爵士继续说:“古巴比伦城以南之地,几世纪来都已变为沼泽……河流的堤防因多年失修早已破损,河水倾泻各地。”30/480

    5A.结论与其概率

    有关巴比伦的八个预言如今全都应验了。韩富乐(FloyedHamilton)在《基督徒信仰的根基》(TheBasisofChristianFaith,GeorgeH.DoranCo.1927)呼吁我们要:“注意关于巴比伦和埃及这两个预言的不同点!巴比伦要消失,但埃及是沦为一个次等国家,且将一直会是一个次等的国家。试想这个截然不同的事实,怎会与预言完全吻合,而不会颠倒呢?17/311

    凯勒(WernerKeller)举出一项很值得注意的事实:“巴比伦城过去不但是商业的大都会,而且也是一个宗教中心,由挖掘出的碑铭文我们可以立即得出这一结论。巴比伦城中除有五十三座大神庙外,还有五十五座玛都克神的祠堂,三百座土地庙,六百座天神庙,一百八十个女神依施塔雨(Ishtar)的祭坛,一百八十个男神尼格雨(Nergal)和阿达德(Adad)的祭坛,以及其他十二种不同之神的祭坛。”27/299

    古代有许多宗教膜拜中心,象埃及的孟裴斯一底比斯、巴比伦、尼尼微及耶路撒冷等,只是当中的几个例子而已。外邦异教之神绝不可能与独一真神耶和华并论,这些假神慢慢地都消失了,尤其在主耶稣降生以后,这点尤为显著。耶和华不仅不容许将异教诸神与自己相提并论,他还要制作假神的城市的罪,也要定那些崇拜假神之城的罪。会说威齐的话是一回事,真正将预言付诸实现又是另一回事。纵观今天的历史,上述所有崇拜假神的国家,有那一国还存在着的?

    董彼得在《科学讲座》一书中将前面述及的七项预言,就其应验之可能性作了一番估计,结果发现它们全部应验的可能性竟低到五十亿分之一,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现将巴比伦每项预言应验的可能性估计如下:(1)巴比伦要灭亡——十分之一;(2)不再有人居住——一百分之一;(3)阿拉伯人不再于此支搭帐棚——二百分之一;(4)羊群也不卧在那里——四分之一;(5)野兽要卧在废墟中——五分之一;(6)人不再取那里的石头建造房屋——百分之一;(7)它的废墟将无人问津——十分之一。这样整个预言的可能性就是5×109分之一;即五十亿分之一。

    在比较巴比伦与尼尼微这两座姊妹城的预言时,我们发现两点类似的地方值得讨论。第一是关于城的防御工事,即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要围攻这两座城仍会令敌军束手无策,只有到飞机和炮弹发明之后,这种城墙式防御工事才算是过时了。

    巴比伦

    尼尼微

    十四平方哩

    一百五十呎宽的壕沟

    四周有壕沟

    守望楼有两百呎高

    双层的城墙

    (约是廿层楼高的建筑)

    三百一十一呎高

    城墙:

    (约三十层楼高的建筑)

    高一百呎(约十层楼高的建筑)

    八十七呎宽(可容十一部汽车并行)

    宽五十呎(可容六部汽车并行)

    一百座铜门

    城内有足够的土地供耕种之用

    三部战车的宽度

    从这个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件事,世间没有一座城够高、够厚;没有一道护城的壕沟够深、够宽;也没有一个防御工事够坚固,足以抵挡住上帝对他的审判。人不能自筑城墙把上帝关在外面,人也永远不能凭理性主义或其他的所谓“知识”来否定他的存在。

    其次是有关这两座城倾覆的可能性。尽管尼尼微和巴比伦在某些地方十分相似,但它们彼此还是有不同之处,正如今天世上没有两座城是完全一样(如比较纽约和洛杉矶的不同)。如果今天有人问你,纽约和洛杉矶哪一个城会灭,你可能说两个都不会,也可能说其中一个城要灭亡,但绝对不可能断言两个城都要灭亡。同样尼尼微和巴比伦变为废墟至今仍是个谜,正如今天说纽约和洛杉矶要全然被毁一样原不可能,但它们还是渐渐衰亡,以至最后消失殆尽——再也没有人住在那里。

    6A.总结

    以下所引用的几段话是对巴比伦城最好的结论。其中包括一段从考古学家齐拉(EdwardChiera)写给他妻子的信中摘录下来的一段话。原文刊登在《泥版上见真理》一书的序言里(TheyWroteonClay:TheBabylonianTabletsSpeakTodaybyEdwardChiera;Ed.byGeorgeC.Cameron,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66)。当时齐拉正在挖掘基屈城的遗址。基屈城座落在离巴比伦以东约八哩的地方,以下就是这位考古学家个人的感想:

    “我今晚照例来到埋葬古城神庙高塔的土堆上……

    “从下往上看,这座神庙的高塔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高。巴比伦人不是一直想盖塔通天么?只要爬上塔顶人就可找到答案了。塔也许还不超过五百呎,但站在塔顶上仍可鸟瞰一片广袤无垠的平原……巴比伦的废墟就在眼前。塔的底端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土丘,这些正是基屈城的遗迹,也是米索不大米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古时曾将幼发拉底河的水输至各地的运河网,如今却成了一个个的小土堆散布各方。连幼发拉底河也都离开这里,另行改道了……

    “这真是一座死城!我曾去过庞贝(Pompeii),和奥斯提亚城(Ostia),我也曾在巴勒斯坦空旷的长廊上漫步过,但那些城尚未完全死去,它们只是暂时被遗弃而已;在那些城中人声仍随时可闻,生活的步伐仍在勿勿迈进。它们在人类文明进展的中过程中曾贡献过自己一份的力量,只是如今文明离他们往他处去了。

    “但在这里一切都是死的。没有一根石柱、一面拱门留下可以证实人类的建筑在此存在过,一切都已毁如尘土。这座神庙中的高塔原是当时最堂皇、最威风的建筑,如今已面目全非,早非当时的形状。它当年的七大舞台如今在那里呢?当年直升到塔顶的壮丽楼梯如今在那里呢?那间盖在塔顶的神龛又在那里呢?除了一个个的土堆,我们什么也看不到,我们所见的只是百万块石砖而已,塔顶上还留下几扇墙的痕迹,但也早已不成形了。无情的岁月与人们对它的遗忘,终于使这城成为一片死寂。

    “我脚下有许多小洞穴,是狐狸和野狗掘出的地洞。夜里它们偷偷地从洞穴中爬出来寻找食物,小小的身影就融进那漆黑的夜色。今晚,由于我这个不速之客它们都躲在洞里,或许正在埋怨我为什么要搅挠它们的安宁。土堆上布满了动物的残骸,向人炫耀着它们多年来的成果。……,没有一丝声音打破这片死寂……

    “一只野狗在吼叫,又象咆哮,又象威吓。阿拉伯村庄内的家犬立即响应它的挑战。眨眼的工夫这片宁静被它们的吠叫声打破了。

    “……一股说不出的力量使我在此留连忘返,我应该设法找出此地成为荒场的原因来。为什么一个繁华的城市,一个帝国的首府会完全从历史中消失?是不是先知预言的应验,使得一座宏伟壮丽的神庙变成野狗的窝?或是因为当时此地的人民罪恶滔天导致这样的结果?或者这只是所有人类文明演变的典型代表。当一种文明发展至最高峰时,总要遭到突然的灭亡?今天我们在这里想发现它过去的秘密,但谁知可不可能有一天我们现在一切的成就,也要变成后人探索的对象呢?”

    10.哥拉汛、伯赛大、迦百农

    新约圣经中所应验的预言也是很奇特的,这将是我们现在所要讨论的主题。我们可以引用戴维斯(GeorgeDavis)的话作为这一部分的引言,他说:“从新约圣经中,我们读到四座美丽的古城,它们都座落在临近加利利海滨的地方。这四座城是迦百农、哥拉讯、伯赛大和提比里亚。如今其中三城都已灭亡,只剩下提比里亚至今还在。”9/33

    在马太福音里,主耶稣提到有关这几座城的预言。

    1A.经文与日期

    马太福音十一章:

    20节:耶稣在诸城中行了许多异能,那些城的人终不悔改,就在那时候责备他们说:

    21节:“哥拉汛哪!你有祸了。伯赛大阿!你有祸了。因为在你们中间所行的异能,若行在推罗、西顿,他们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

    22节:“但我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推罗、西顿所受的,比你们还容易受呢。”

    23节:“迦百农啊,你已经升到天上,将来必坠落阴间。因为在你那里所行的异能,或行在所多玛,它还可以存到今日。”

    24节:“但我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所受的,比你还容易受呢。”

    虽然圣经中没有明确地提及这些城要怎样毁灭,但不可否认,上帝的审判和震怒已清楚显现在这三座城的门楣上,历史上也都记载有关于它们独特的故事。

    2A.史实

    大英百科全书很简短地提到迦百农:“……这是以色列国境内靠近加利利海西北部的一座古老城市,但如今已是一片荒原……它在当初虽然享有盛名,但如今,它的名字已从历史中完全消失,考古学家们甚至还要为它的所在地争论不休!”13/4,826

    戴维斯(GeorgeDavis)在《圣经预言今日之应验》(BiblePropheciesFulfilledToday)一书中记道:“大约在公元400年左右,一次大地震毁灭了迦百农,无疑地,哥拉汛和伯赛大也是同时被毁的。9/36

    戴维斯又说:“古伯赛大城座落在加利利海岸,该地区景色十分优美,因此在公元700年时,大马色的阿拔利德王一世(KingAlbalidI)决定从此废墟中建一座华丽的宫殿,作为冬季避寒的行宫。经过十五年的工夫,行宫的框架终于竖立起来,但因阿拔利德王的去世,这座宏伟的宫殿终究没有完工。以过几世纪以后,这座宫殿也就变成了废墟,唯一还余下的只是一些根基石和尚未镶嵌完毕的彩色碎石地板。考古学家们用沙土把地板遮盖住,以免遭人破坏,因此现在连一点宫殿的遗迹也找不到了。”9/36,37

    马克吐温(原名SamuelClemens)在其所著《海外风光》(InnocentsAbrodad)一书中描写达和湖(LakeTahoe的风光:湖面极为平静,岸上有鸟儿和松鼠在嬉戏,水中有各式各样的生物,给这静寂的湖水带来了生机。这里虽然孤寂,但并不令人感到凄凉、萧条、与加利利海完全不同。如果这些渺无人烟的荒漠,这些被尘封的荒原,都不能使它们在这一片粗旷的荒原轮廓中黯然失色,那么再看迦百农令人悲悯的虚墟以及笨拙的提比亚村庄……。7/238,239

    戴维斯解释迦百农的情形说:“几世纪以来,迦百农的会堂就象被毁的迦百农一样,一直埋在地下。……有人一开始想从废墟上重建新的会堂,于是他们重新竖立起高大的墙和石柱,但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部份重建的会堂突然倒塌下来,就象几世纪以前阿拔利德王,在伯赛大的宫殿尚未完工之前就倒下死去一样。”9/38

    《翁格圣经字典》(UngerBibleDictionarybyMerrillUngers,MoodyPress,1957,revised1966)针对这三座城的情况作了一个总结:“圣经中论及迦百农及其他两座不信之城的结局,果然奇妙的应验了。(马太福音十一章23节)许多人相信今天以色列国中的塔汉城(TellHum)就是当年迦百农的旧址,如今成了一片废墟,并与哥拉汛与塔布哈城(Tabgha)紧紧相连。当考古学家在此挖掘时,曾挖出一座第三世纪时的犹太人会堂。”48/180

    戴维斯总结这章预言时,最后提到提比里亚:“主耶稣没有说到一句提比里亚要受审判的话,虽然该城中有一部份的地方被摧毁过好几次,但后来又都被重建起来。”9/40

    戴维斯又说:每一次我们来到提比里亚和加利利海一带,我们不由得想到上帝的话真是信实而大能的。正如我们的主所预言的,这三座城全都毁灭了,只有提比里亚,因为主没有审判它,因此经过漫长的十九个世纪以后,它依然屹立不倒,欣欣向荣。9/41

    11.耶路撒冷城的扩张

    耶利米作先知的时间是公元前626年至586年间,他在耶利米书三十一章38-40节中作出一项惊人的预言,就是耶路撒冷城将来的兴建与扩张。

    1A.经文与日期

    耶利米书三十一章:(公元前626至586年)

    38节:耶和华说“日子将到,这城必为耶和华建造,从哈楠业楼直到角门。”

    39节:“准绳要往外最出,直到迦立山,又转到歌亚”。

    40节:“抛尸的山谷和倒灰之处,并一切田地,直到汲沦溪,又直到东方马门的拐角,都要归耶和华为圣,不再拔出,不再倾覆,直到永远。”

    2A.预言的应验

    如果不对照本章后面的地图来看,这项预言读来也许不容易明白。戴维斯(GeorgeDavis)曾根据麦德逊(G.OlafMaston)的一本小册《美国在巴勒斯坦殖民地指南》(TheAmericanColonyPalestineGuide)中的资料,在所著的《预言之应验证实圣经之可靠》(FulfilledpropheciesThatProvetheBible,pp.88-104)中谈到这项预言的应验,我们将戴氏的资料改写录在下面。10/88-104

    “预言中常提到这座屡遭毁坏的耶路撒冷城,我们很难从圣经其他部分中找到一个有关的耶路撒冷城的预言,比耶利米说的更准确、更细致的。”10/90

    耶利米用很清楚的路标,确定出此城扩张的范围。这些路标已存留了好几世纪,一直到最近耶路撒冷城扩建之后才除去。换句话说,这些标志是在先知预言应验以后才被拆毁的。

    撒迦利亚书中也记载了一段有关耶路撒冷的预言,可用作补充耶利米未完之话,它记载在撒迦利亚书十四章第10节:

    “全地从迦巴直到耶路撒冷南方的临门,要变为亚拉巴。耶路撒冷必仍居高位,就是从便雅悯门到第一门处,又到角门,并从哈楠业楼,直到王的酒酢。”

    现在让我们一点点来追溯这项预言。某些耶路撒冷当年的路标,我们现在可能要用新的名称来代替,但我们尽可能保留与古耶路撒冷城有关的地理背景。耶利米时代的耶路撒冷城,其实是在今天耶路撒冷城的南方,从许多地图中我们都可看出这城一直是向北方扩张的。

    现矗立在耶路撒冷城中的回教奥玛寺(MosqueofOmar),其西北角就是哈楠业楼,而今天的约法门(JoffaGate)就是古代的“角门”。

    上述这两处地方都是在耶路撒冷城内,且从耶利米时代到近代,都已扩建得差不多了。以后的扩张由城外开始,一直到迦立山,也就是角门的北边。这个地区自本世纪起才开始出售,大部分是被犹太人买去的。现在的迦立山已成为苏俄调停驻军的所在地,目前该区正顺着圣经指定的范围扩张。

    史乃尔(Schneeller)孤儿院原来是一所德国的工业学校,正座落在歌亚山上。随着这所学校兴建,耶路撒冷城愈发往北方扩张。根据以下史东乐所绘制的地图,这里应属于4号区。直到不久以前,这一带还是新耶路撒冷城西北郊区发展的最北的极限。由于约法路(JoffaRoad)是通过此区的主要交通干道,耶城很自然的就顺著着这个方向向北发展,这里则属于地图上的3号区,这一区的人口增长要比歌亚山一带快。

    “抛尸的山谷”目前是以色列政府种植林木的地带,也是地图中的第5区,这片山谷以前是一片墓地,也是撒迦利亚预言之地。“王的酒酢”是在“抛尸谷”的北部,最近几年才开始发展。附近有一区自从1925年业门的犹太人归回该地后,发展更为迅速。我们再继续看看耶利米的预言,如果我们有机会早几年到歌亚的东南部参观,我们就会看见“倒灰之处”,但自1900年到1930年间,由于城内大兴土木的缘故,这些“倒灰之处”,都已逐渐消失。这些都是真正的灰烬,是过去圣殿献祭时所留下来的,把它们当作建筑用的灰泥倒是很好的材料,因此已经渐渐被人搬走利用了。这地区人口逐渐增加,地图上原是一片不毛之地,如今已发展成人口稠密的地区,史东乐将它定为第6号区。

    有一段时间,这些就是耶路撒冷城暂时扩张的范围,至于第7、8、9区,只是汲沦谷中汲沦溪外荒野之地。但自1931年以来,耶城也开始朝此方向发展,许多崭新的住宅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在这一带建立起来。“马门”原是旧城的东墙,如今已被拆毁,但离新建的“金门”不远。

    新兴的耶路撒冷城尚未与预言所说的范围完全吻合,但却是一点一点地沿著耶利米所设下的路线在扩张。耶利米曾一步步地指出耶城将如何扩张,这话如果然逐渐应验。其他预言中所指的城向南扩展的情形,如今也一一地应验了。

    耶利米在三十一章40节中的预言,可以算是自1880年到1935年间所应验预言的总结:“……都要称耶和华为圣,不再拔出,不再倾覆,直到永远。”

    戴维斯在其所著的《预言的应验证实圣经之可靠》(FulfilledPropheciesThatProvetheBible)一书作于1931年之前,还早在以色列复国(1948)之前,但他却大胆地假设说:“究竟要到几时耶路撒冷城才会重归耶和华为圣呢?它又怎样才能发生呢?在这个充满政治和种族冲突的时代,问这个问题比回答这个问题容易多了。但我们相信只要时候到了,这些事必然会成就。正如许多其他的预言都能够应验一样,它的实现也一定来得十分自然。”10/104

    下面的地图将列出先知预言中的所提及的路标,以及戴维斯著作中所引用的经文,我们将其分别列出,好使读者更易明白预言应验的“步骤”。董彼得除了绘制地图外,他也对此预言应验的可能性也作了一次估计,今将分述如下:

    “耶和华说:‘看哪!日子将到,这城必为耶和华建造,从哈楠业楼直到角门’。”

    准绳要往外量出,直到迦立山,又转到歌亚。

    抛尸的山谷,倒灰之地并一切田地、直到汲沦谷,又直到东方马门的拐角,都要归耶和华为圣,不再拔出,不再倾覆,直到永远——

    耶利米书三十一章38,39,40节

    董彼得说:“耶路撒冷早期的扩张,原只包括第1及第2号区(参看地图),这是在苏利门(Suleiman)城墙以内。直到五十年前,耶路撒冷才向城外的第3号区扩张。”47/48

    “预言中有九点关于耶路撒冷城扩张的情形。首先它说此城要扩张,其次依次列出扩张的次序。”47/48

    董彼得也提到预言应验的可能性:

    “要我们随便找出耶路撒冷城扩张的九个步骤并不难,这城的旧址有六个特定的‘角’,它的扩展总该从一个‘角’开始。如果确是由一角开始,那么第二个扩展的步骤应该是其它角中的任何一角,或者说是向1号区以外的方向伸张,因此这样说来,第二次的扩展可能是余下八区中的任何一区,如此类推全部九个区域。从人的观点来看,耶利米预言应验的可能率只是8×1010分之一。47/48

    也就是八百亿分之一。

    12.巴勒斯坦

    1A.经文与日期

    利未记二十六章:(公元前1520至1400年)

    31节:“我想使你们的城邑变为荒凉,使你们的众圣所成为荒场,我也不闻你们馨香的香气。”

    32节:“我要使地成为荒场,住在其上的仇敌就因此诧异。”

    33节:“我要把你们散在列邦中,我也要拔刀追赶你们,你们的地要成为荒场,你们的城邑要变为荒凉。”

    以西结书三十六章:(公元前592至570年)

    33节:“主耶和华如此说:我洁净你们,使你们脱离一切罪孽的日子,必使城邑有人居住,荒场再被建造。”

    34节:“过路的人虽看为荒废之地,现今这荒废之地,仍得耕种。”

    35节:“他们必说:‘这先前荒废之地,现在成如伊甸园,这荒废凄凉毁坏的城邑,现在坚固有人居住。’”

    十二项预言中最后一部分是指巴勒斯坦地,这也是所有预言当中唯一不需要引证资料来说明的预言,因为它的应验正很清楚地展现出我们眼前。但如果我们在这项预言上再下点工夫,就会发现它更多新奇有趣之处。利未记是摩西五经中的一部。翁格圣经字典把它写作的日期定在公元前1520年至1400年间,也就是摩西生活的时代。而以西结书是在公元前592年至570年间写成的。只要我们仔细考察预言应验的情形,就可想象这些预言是在日后补写的说法实为无稽之谈。今将有关巴勒斯坦的预言列之如下:

    2A.预言

    1B.巴勒斯坦各城要变荒凉。(利未记二十六章31,34节)

    2B.圣殿要成为荒场。(利未记二十六章31节)

    3B.地要成为荒场。(利未记二十六章32,33节)

    4B.巴勒斯坦要被仇敌居住。(利未记二十六章32节)

    5B.以色列民要散在列邦中。(利未记二十六章32节)

    6B.犹太人要受**。(利未记二十六章33节)

    7B.巴勒斯坦要重被犹太人所收回。城邑要复兴,地要再被耕种(以西结书三十六章33-35节)。

    3A.预言的应验

    这些预言一直到主耶稣以后才应验,尤昆哈特(JohnUrquhart)的著作《预言之奥妙》一书,(TheWondersofProphecy,C.C.CookCo.)是我们所能找到最好的资料。他曾深入地研究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在该书114至115页中,他讨论了有关此地的预言。

    首先他从以色列人迁进神应许给他们的迦南地说起。摩西在利未记里就警告过百姓说,如果他们违背耶和华神的旨意,上帝的审判就要临到他们头上,正如利未记二十六章31至33节中所记载的。

    这事果然在公元70年间应验了。当时罗马的军队在这块土地上大肆杀戳、摧毁和破坏,该地居民拼死抵抗,罗马人怀恨在心野蛮报复,将犹太教一切东西毁坏贴尽(参看预言2B)。圣殿被焚毁,只剩一群肮脏可厌的野猪住在伯利恒门外徘徊。自那时起,犹太人再也没有献过祭,旧约时代流传下来的祭礼也从此中断(参看预言2B)。犹太人散居列邦已成众所周知的事实。他们被人驱逐,流离失所,不过当罗马人初次毁灭巴勒斯坦时,这预言还没有完全实现。当时的犹太人虽受**,但并没有彻底的分散,直到公元135年,这项预言才全部应验。当时的罗马大帝哈德里安(Hardrian)将犹太地全部充公,并卖给外邦人。从那时起,巴勒斯坦就一直被犹太仇敌的外邦人所统治。以后这片地的统治权再三异主,而占有这地的人不外有两种特点:他们不仅是外邦人,且是仇视犹太人的。(参看预言4B,5B)

    犹太人分散的事实,反倒保全主的城邑不致沦为荒场。因为新的统治者一再大兴土木,使这地不致荒凉。当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他在圣经历史上著名的地点建起新兴的教会。那时巴勒斯坦的国势强盛,甚至当第七世纪波斯进犯时,也无法一举攻取。后来耶路撒冷又曾抵挡阿拉伯人的攻击达四个月之久,一直到十一世纪十字军东征时,仍然可以看出巴勒斯坦各城强大的势力。然而先知对这些城邑的预言并非儿戏,它最后全都应验了,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参看预言1B)49/114-119

    凯勒(WernerKeller)在《圣经历史》(TheBibleasHistory,willamandCo.1956)中,谈到一些在公元70年时所发生的事:“考古学家们找不到任何以色列人在公元70年后仍在巴勒斯坦居住过的证据,他们甚至连一块刻有犹太碑文的墓碑也找不到。犹太的会堂全遭毁坏,甚至连安静的迦百农城中的神殿也变成废墟。残酷无情的命运之手,终于在以色列国运中划下一道休止符。(参看预言1B,2B,5B)27/408

    马克吐温在他所著《海外风光》(InnocentsAbroad)中曾提到巴勒斯坦,他记下在1869年时他所看见的情形:“在巴勒斯坦三十里的范围里,我找不到一座村庄,只有几顶阿拉伯人的帐蓬,但没有一所固定的建筑物。有时一个人可以骑马走上十哩路还见不到十个人。”(参看预言3B)7/213

    也有些作家试图从描写出这片荒野中美的一面来,但马克吐温却不以为然:“许多到过这地方的作家们,他们的报导总有两种明显的倾向。有人说:‘这里的美丽风光真是难以形容’,然后在文中堆砌上许多优美的辞藻,其实细读其内容,我们知道作者所看到的,不过只是一片无人问津的水塘,一片荒凉的山丘和孤树而已。也有作家绞尽脑汁,想在这废墟之上描画出一个人间乐园来。但后来却无心因为加了一句‘一只悲戚庄严的鹳鸟’,最终说出此地真象……这些人对巴勒斯坦景色的感受,无论是深怀敬意或是百感交集,总是过份应用他们的幻想力,以致影响他们正确的判断力。但无论如何,他们所虚构这些令人听来快慰的故事,总归还是出自他们的一片诚意的。”7/242

    马克吐温也提到那些犹太人可恶的仇敌:“我们在一个地方休息,吃过午餐后,又来到一个叫艾米拉哈(AinMellahah)的地方。那天我们走的路程并不太远,但我们的向导却不愿再往前行,于是他编造了一个谎言吓唬我们,说前面住着许多凶暴的阿拉伯人,经过他们的领域时,连小睡片刻都是件危险的事。这些阿拉伯人可怕极了!他们身上经常佩带着一把生锈的燧发枪,枪身比人还高。枪上却没有准星,其射程尚不及抛砖远,而且又极不准确。他们的腰带上佩着两三支旧的马枪,因一直没用的缘故,都已锈烂不堪,在这种武器伤害到你之前,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到安全区域,但是枪身可能会爆炸,炸烂阿拉伯人的头!”(参看预言4B)7/210

    这位作风粗旷的作家甚至引用圣经利未记中的话(二十六章32-34节),连他也不得不承认,没有人能在1869年站在艾米拉哈地,还不承认先知的预言已经应验了。7/214

    诺维兹(Rabbi-Nowitz)是一位犹太的教法师,他曾调查过这一带,想考察犹太人有否重返这地的可能性。尤昆哈特引用他的话说:“诺维兹曾在1882年到达巴勒斯坦,想看看这个所谓‘飘泊而又疲惫的民族’是否仍有可能重返自己的老家。他在观察后,立刻放弃了这种想法,他不得不承认巴勒斯坦的土地过于贫瘠,再加上土耳其政府所施加的各种**,以色列人是不可能重归故土的。”49/116,117

    甚至到1927年时,这里还只是一片“废墟之地”。

    韩富乐(FloydHamilton)在《基督徒信仰的根基》(TheBasisofChristianFaith,GergeH.DoranCo.,1927)中写道:“根据先知的预言,这地各城均要荒凉,成为荒废之地。今天的巴勒斯坦正是个废墟之地,世上没有一个地方会象巴勒斯坦一样,留下这么多荒废的城市和村庄。一片过去人口稠密的地方,如今却成了不毛之地。土地极其贫瘠,只能供养以前一小部分的人口而已。”17/316

    但是正如戴维斯(GeorgeDavis)在“圣经预言今日之应验”(BiblePropheiesFulfilledToday,MillionTestamentCampaign1955)中最后所指出的:“犹太人在离开他们老家两千年后开始重归故土,一百多万的犹太人回到这片土地上来,这真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但更叫人惊奇的是,有关这个奇迹的预言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已经由耶利米准确无误地宣告出来了。”(参看7B)9/1

    预言中说到这地要再被耕种:“好几世纪以来,以色列南部的纳格弗(Negev)早已变成一片干旱、孤寂的荒野。虽然那儿仍有一些小镇和村庄,但其中大部份的居民不外是流浪的游牧民族,今天这个长期荒芜的纳格弗区,已从一片荒漠开垦成为丰腴肥沃之地。”9/80

    预言中也提到巴勒斯坦的城邑要被重建。戴维斯说:“多年来别是巴(Beersheba)一直是一座在酣睡中的阿拉伯小镇,城中只有粗陋的建筑和住宅,但自从以阿之战,犹太人把此城夺回之后,别是巴就开始改观。起初的改变很缓慢,也不十分显著。但当我在1950年访问该城时(也正是以阿之战后第三年),城中进步的情形就显而易见了。三年后我再重返别是巴城,它的改变更是一日千里。许多犹太人开始在这里定居下来,现代化的住宅代替了以往脏乱的土屋。他们带我去参观城外的地区,现在已成了别是巴的商业中心,他们又另外划定了一个特别区,准备以后在此设立建筑工厂。如今此城的人口已增至两万多人,且一直在发展进步当中。”9/85

    4A.应验之预言的详讨及其应验之可能性

    巴勒斯坦如今是一片熙攘繁忙的地方,而且一直不断地在发展。以色列人遭受了1900多年的**,他们到处漂泊流浪,甚至没有一片立足之地。然而自一九四八年起却能东山再起,重建自己的国家。过去他们没有自己的国家,一旦给他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之,他们就都能齐心协力,励精图志,甚至动摇世界局势,这些都是举目共睹的事实。现在让我们再看史东乐对这项预言的估计和它应验的可能性。

    董彼得估计巴勒斯坦预言应验的可能性约是二十万分之一。我们在此列出有关此地之几项预言其应验的可能性,然后再分别详细讨论。17/90,91

    1B.城邑要变为荒凉(十分之一的机会)

    2B.圣殿要成为荒场(二分之一)

    3B.地要成为荒场(十分之一)

    4B.仇敌要住在巴勒斯坦(二分之一)

    5B.犹太人要分散(五分之一)

    6B.犹太人要被逼迫(十分之一)

    7B.犹太人要回归,要再建城邑,地要再被耕种(十分之一)

    我们将尤昆哈特(JohnUrquhart)在《预言之奥妙》(TheWondersofProphecy,pp.233-235)中的一段话予以改写登在下面,用来解释为什么我们选择巴勒斯坦的预言作为本章的结束,其实这与利未记廿六章33节中所说“刀剑要追赶犹太人”这句话有关。49/233-235

    犹太人所受的**和痛苦,正代表人类所能遭遇的最恶劣的境遇。第二世纪时,在塞浦路斯、埃及、巴比伦和古利奈的犹太人起来反抗时,结果遭到惨无人道的血腥**。所有犹太人都被塞浦鲁斯政府处以极刑,任何踏上塞浦鲁斯岛的犹太人也将一律处以死刑,甚至当船受遭难,船上的犹太人亦不能在岛上停留,否则有杀身之祸。埃及人也残酷地蹂躏他们,有人说,当时埃及人被杀的,要比跟随摩西一同逃离埃及的人还多(约六十万人)。犹太人的历史不外就是一部饱受欺凌的血泪。他们曾帮助波斯人夺下耶路撒冷城,大肆屠杀当时被囚的基督徒和波斯的基督徒俘虏,未想这样一来却招致更多不幸的后果。不久之后,隐者彼得(PetertheHermit,注:法国僧侣)开始在德国组织第一次的十字军东征,以保护基督徒的家园。东征途中,他们大肆屠杀沿途所见的犹太人。但显然没有人从这段历史吸取任何教训,因为五十年后,同类的事再度发生在德国莱茵河以西的地区。每一次当地人民起来暴动时,犹太人总是遭池鱼之殃。

    米尔曼(Milman)在《犹太人的历史》(HistoryoftheJews,PP.222.223)一书中指出,外邦人大肆屠杀犹太人的举动,并非因为具体事件所引起,只是因为人们从内心深处就含有对犹太人无穷的恨意。米尔曼更进一步地指出,当欧洲盛行黑死病时,人们也认为是犹太人引起的。当时欧洲流行一种狂热的宗教运动,信仰此派宗教的人**街头,走在十字架象的后面,为他们的罪自虐己身。他们象一群盲目失去理智的暴徒,大肆屠杀法兰克福和其他各地的犹太人,并且宣称这样作是为了上帝的荣耀和使自己罪得救赎的缘故。还有些谣言指责犹太人在外邦人的水源中下毒,将他们的孩童钉死在十字架上,并偷窃、亵渎天主教弥撒中所用的待经。在任何国家中,犹太人都不受法律保护,也享受不到任何公平的待遇。他们四处流浪,散布在德国中部、奥地利、法国、莱茵河以西、东欧的西里西亚、德国的勃兰登堡、普鲁士、波希米亚(捷克西部)、立陶宛和波兰各地。他们在这充满罪恶的世界里,一直是被人憎恨的外乡人。

    尤昆哈特又藉米尔曼的话指出,甚至象腓特烈大帝(FredericktheGreat)这样开明的君主,也曾对犹太人施以暴政。

    犹太人在英国的遭遇相对好一些,但是在约克郡暴发的一次骚乱,在英国贵族与平民的淫威之下,就有五百至一千五百个犹太人丧生。到1200年底时,犹太人所有的财产都被剥夺净尽,然后被无情地驱逐出境,永不许再返回大英帝国的国境,直到查理二世时为止。

    曾有一段时期,法国好象是犹太人的乐园,他们得以任高职、享高位,也有人受到良好教育,然而他们后来所遭受的**和凌辱,却比以往仍处劣境中时为甚。他们曾一度作过贵族们的顾问,后来却沦为贵族后裔的奴隶。法王腓利二世(或称腓立奥斯都王,PhilipAugustus,1180-1223)在位时,曾夺去他们所有的财产,然后将他们全部驱逐出境。事后又宣告只要肯付一笔赎价,他们仍可归回法国,结果却是骗人的圈套,而且当犹太人发觉时已经太迟了。1239年,巴黎的群众起来排斥犹太人,与从前德国人对付他们的手法一样。在1400年和1794年间,法国将全国境内的犹太人都驱逐出境。

    犹太人在西班牙的遭遇与法国相比,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犹太人在许多其他国家所遭受的野蛮待遇,是家喻户晓的。

    “他们所受的轻视和**也是众所周知的,先知那段令人心惊胆寒的预言,直到今天仍在应验。”49/235,236

    这时我们或许会想起,以前一个法利赛的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倾覆前所说的一段话:

    “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马书三章23节)

    在这个充满仇恨与不公正的世界里,必然存有一位慈爱公义和明察秋毫的上帝,能将这一切的仇恨消除。总而言之,宇宙间必然有一位公义的上帝能消除人间的不平。感谢上帝,世间也的确有一位这样的上帝存在!

    先知预言实现的可能性

    董彼得的《科学讲座》(ScienceSpeaks)对这方面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47/95-98

    下列是八个我们前面所讨论过的预言,另加三个董彼得所提供的资料,我们试将它们应验的可能性一一列举如下:

    推罗

    7.5×107分之一

    撒玛利亚

    4×104分之一

    迦撒和亚实基伦

    1.2×104分之一

    耶利哥

    2×105分之一

    金门(耶路撒冷城内)

    103分之一

    锡安城被犁

    102分之一

    耶路撒冷的扩张

    8×1010分之一

    巴勒斯坦

    2×105分之一

    摩押和亚扪

    103分之一

    以东

    104分之一

    巴比伦

    5×109分之一

    这十一项预言如今都一一应验了,如果它们是靠人的智慧所写成,那么它们全部应验的可能性,就是上述各项连乘积的倒数,换句话就应是5.76×1059分之一。

    也许有人说上述有些预言估计数字太大了,应该减低些才对;也有人说,以上有些预言是彼此互相有关连的,因此估计数字也该小些才对。也许他们说的不错,我建议他们重读这些预言,然后自己估计其中的可能性,他们会发现所得的数字还是很大。他们还可以把圣经中其他的预言一同计算在内,考虑它们应验的可能性。例如,以西结书二十八章20-30节中的西顿;路加福音十章13,15节中的迦百农和伯赛大,以西结书二十九章12-14节;三十章13节中的埃及为例等。我相信即使用最保守的数字,我们还是可以从许多已经应验的预言中找出它们概率的数字来。

    还有一些人会说,圣经上的这些记载并非预言,只不过是在事实发生后被人补写上去的。这种说法是荒唐的,因为所有这些预言都是在旧约时代写成的,每一项都是在耶稣诞生之前写的。而这些预言中只有一项是在主耶稣以前应验的,另外两项中的一小部分也是在主耶稣以前应验的。除此之外,其他一切的预言都是在主耶稣的时代以后才应验的。即使我们把主耶稣时代以前已经应验的预言删去,所余下之预言其实现可能性的比率数字仍是很大,使人没有争辩的余地。

    现在我们来想想5.76×1059分之一的这个可能性吧,为了方便,我们把小数略去,就算5×1059分之一好了。假如我们有这么多的银币,你能想象该会堆成多大的一堆吗?

    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一百万倍(1,000,000),如果用5×1059个银币,我们可以铸造出1028个象太阳一样大小的银球。

    在我们的银河系统里,至少有100,000,000,000个星球,而每个星球平均和我们的太阳一样大小。与我们的银河系统遥相呼应的。还有其他的银河系统,每个也都包含同样多的星球。如果我们每分钟可数出250个星球,那么要全部计算完100,000,000,000个星球,共需费上七百五十年的工夫。但你所数的才不过是一个银河系内的星球而已(注:此处所列之数字,均以一、二位数代表。有人计算过,整个宇宙共有两个兆银河系统(2×1012),在每一个银河系统中包含一千亿个星球(1×1011)。这5×1059块银币足足以把这些所有的银河中所有的星球造五十万次!

    假设我们现在拿其中一个银币作上记号,在把它们堆成银球之前,在这一大堆银币当中。再请一人蒙上眼睛,到这许多造好的大银球中去找出那枚作上记号的银币,你想他成功的机会有多少?这样的任务岂不真有如海底捞针一样的困难?假设这位蒙眼的人,每小时能走六十哩,他日夜不停也要花五年的工夫才能绕完一个星球一次,这样再要从那个星球中找出一枚作有记号的银币,那机会就微乎其微了。何况一个星球走完五年的时间,一个银行系统不就要花上5千亿年的时间(5×1011)了。又假设这人的速度很快,能在一秒钟内查遍一千亿个星球(只花一秒钟,而非5千亿年),他也仍要花上3×106年才能看完所有的星球,换句话说,他要从30亿年前就开始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他能找到银币的机会真是微乎其微。

    这十一个预言若是出于人的智慧被编造的,而且都能一一实现,它的可能性就象上面那个蒙眼的人能找到那枚作了记号的银钱一样低得近于绝不可能,但这些预言都逐一应验了,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神默示了这些预言,因为除此以外我们再找不出更合理的解释。

    以赛亚书四十一章23节,先知向众神发出挑战:“要说明将来的事,好叫我们知道你是上帝。”

    耶和华接受这个挑战,他已经预言了许多未来要发生的事。虽然这些预言的成就须上千年时间,但仍然都照他所预言的一一实现了。神已经彰显他是一位大能智慧的神,因此除了接受他,我们别无选择。

    结论

    十字军东征最后的失败,在表面上看来,似乎对基督徒的信仰是极大的打击,但事实上却是基督徒的一大胜利,因为它促使了许多预言的应验。在本章所提及的预言当中,有多少城市是直接因为十字军的侵犯而灭亡的(推罗、西拉、撒玛利亚及亚赛基伦)。希奇的是在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后,就可以发现,所谓基督教的大敌,事实上却是上帝所用的一名小卒。为要在教会史上完成上帝的旨意。

    从我们所研究的种种事实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上帝的手一直亲自显现在人类历史当中。传送这些预言的先知们,没有能力左右预言是否应验,他们也从未宣称这些预言是凭他们自己说的。他们是传递上帝话语的先知,是真神的仆人,因此上帝必然直接负责并应验这一切有关审判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