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中庸》
孔子以前的人称三代先王为圣王,孔子之后的人又称孔孟为圣人。他知道先前的圣王也都不是完人,他对自己的不完全之处也是深有所知。他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第七》)孔子问自己到了哪些。
孔子是一个懂得节制的人,在饮食上十分讲究。“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饭食霉烂发臭,鱼和肉腐败,都不吃。食品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到该吃的时候,不吃。不按规定宰割的肉,不吃。没有酱醋调味,不吃。席上的肉即命名很多,但吃的肉不超过主食。”(《论语·乡党》)可是美酒当前,就乱了方寸;门生们说孔子“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子罕》)记载了孔子的另一段话,言及他未能做到的事情,其中有一条就是∶“不为酒所困,何有于我哉?”
孔子不仅自己从不以圣人自居,也不许门生们称他为圣人。请看《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上的一段对话∶
原文:“然则夫子(孟子)既圣矣乎?”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人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译文∶“那么,您已经是一位圣人了吗?”孟子说∶“哎呀!你这是什么话呢?从前子贡问孔子∶‘老师您已经成了圣人吗?’孔子说∶‘圣人,我做不到;我不过是学习不知满足,教人不嫌疲劳罢了。’子贡说∶‘学习不知满足,这是智的表现;教人不嫌疲劳,这是仁的表现。具备了仁和智这两种高尚的品德,老师已经是圣人了。’‘圣人,连孔子都不敢自居,你却加在我头上,这是什么话呢!’”《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可见中国人所说的圣人乃是后人追加给那些贤德的古人的,他们自己却不这样认为。正如施洗约翰一样,声明自己不是基督,也不是那先知。(约1∶19-21)。那么,什么人才是那位圣人呢?您可能还记得我们在第四章引用过的一段对话:译文∶商太宰来见孔子,问道“孔丘是圣人吗?”
孔子问答说∶“圣人,孔丘不敢当,不过孔丘博学而多识。”商太宰又问∶“古代的三王是圣人吗?”孔子说∶“三王是善智勇的人,是不是圣人,孔丘不知道。”又问∶“五帝可谓圣人吗?”孔子说∶“五帝是善用仁义的人,是不是圣人,孔丘不知。”又问∶“三皇是圣人吗?”孔子说∶“三皇是善用天时的人,是不是圣人,孔丘不知道。”商太宰大为吃惊地问∶“那么,谁才是真正的圣人呢?”孔子大为激动地答道∶“西方有一位圣人,不治而不乱,不言而有信,无需教化而自行(天道)。此人之伟大,百姓无法用合适的话来描述。孔丘认为他可能就是那位圣人,不知是否为真?”商太宰心中暗笑道“这孔丘是在欺骗我!”《列子·仲尼》
我们可以想见孔子在谈及这位圣人时恭敬的神情,仿佛上天临格眼前。后世有话说∶“天者,其不言之圣人,圣人者,其能言之天,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孔子对这位“圣人”的感情,与对天的感情一致无二。中国的学者们,常被这些话弄得糊里糊涂,天怎么会是圣人,圣人又怎么会是天?耶稣的门徒也曾有这个迷惑,因为他曾对他们说∶“人看见了我(圣人),就是看见了父(天)”;而且反反复复地说∶“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吗?”(约14∶9-11)
这位“西方圣者”与众不同,他的道理“充满在宇宙之间,足以发育万物,其高大可与天齐。”盛大而无所不包的礼仪制度,纲领三百条,仪节三千条,等候着这位圣人出现以后才能实行成全。所以说∶“要不是有才德的人,那最大的道理就不能有成就。”这位圣人辖治宇宙、养育万物而与天平齐;他的显现使上帝所定万千礼法得以成全;他是一位至德之圣者,天下之至道尽在他里面凝成。何等伟大的一位圣人。
“我为他写了律法万条,他却以为与他毫无关涉。”(何8∶12)
观上天下地,远古今时,环宇之内,无一不受上帝所定之法则所规范制约。人伦社会也受到道德仁义之法的约束,舍此则与禽兽无异。上帝的律法遍及他所造的宇宙天地之间。人类自从犯罪堕落以来,对上帝的律法就一直轻贱不理,不能遵守。经上记着说∶“耶和华说∶‘因为这百姓离弃我,在他们面前所设立的律法没有遵行,也没有听从我的话。只随从自己顽梗的心行事。’”(耶9:13-14)。上帝律法的尊严未受到世人的尊重,其伟大的原则与精神未受到世人的重视。故此,上帝要差谴一位前来遵行上帝的旨意,维护上帝律法的神圣尊严与伟大。“耶和华因自己公义的缘故,喜欢使律法为大、为尊。”(赛42∶22)这位至德的圣人是谁呢?
“所以,基督到世上来的时候,就说∶‘上帝啊,祭物和礼物是你不愿意的,你曾给我预备了身体。燔祭和赎罪祭是你不喜欢的。’那时我说∶‘上帝啊!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经卷上已经记载了。’”(来10∶5-7)
以圣道成为肉身的耶稣,本与上帝平等,他岂不是“峻极于天”吗?他“常用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岂不是“发育万物”吗?当耶稣来到世上的时候,曾郑重地宣告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他岂不是所等候的那位成就三百礼仪,三千威仪之圣人吗?他的事岂不也记在中国古代的经卷上,好叫中国人在他来的时候能够辨认出来吗?
毫无疑问,耶稣基督就是孔子想要见到的那位圣人!因为他不仅应验了所有希伯来先知对他的预言,而且惟有他应验了中国古代先知对那位要来的圣人的预言。
长期以来,中国被看作“异教”(heathen)之国,可是我们却在她那古老的经书中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对那位要来的圣人耶稣的使命与来临时间的预言。中国古经对圣人的预言将再一次向世界证明∶“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地上的人。”(约1∶9)
一、圣人为我们的创造主
原文∶“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因此,圣人以无为处事,教化万民却不说自己的私话;造作万物而不为头,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自恃,成就功业而不居功。只因不功劳自居,而其荣耀永不消退。”《道德经》第二章
《圣经》一再见证耶稣基督就是造物主,“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藉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西1∶16-17)。
然而,耶稣却不自夸,不将功劳归于自己,而是归于天父上帝。他说∶“我不求自己的荣耀。”“子凭自己不能做什么,惟有看见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样做。”(约8∶50;约5∶19)
“不言之教”不是说一言不发,而是不用自己的私话教导,而是完全以天之道施教。耶稣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做他自己的事。”(约14∶10)耶稣的这种不凭自己做事,而是倒空自己,让天父上帝在他里面“做他自己的事”,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处无为之事。”
真正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让自我胡作非为,乃是“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真正的“无为”将罪我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2∶20)如同基督行事乃是住在他“里面的父做自己的事,”真正“无为”的人,乃是让住在他里面的基督“做他自己的事。”
然而,圣人(基督)无为之工的果效却是永远的。基督的救恩是永远的。经上记着说∶“他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来5:9)“他所得的国也是永远的。这样,必叫你们丰丰富富地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彼后1∶11)。
二、圣人为我们的生命
原文∶“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译文∶“天地养育万物,圣人供养贤人以及天下万民。颐养之道,其意义真是大极了。”《周易·颐第二十七》
原文∶“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译文∶“因此圣人的治理之道,乃是虚其妄心,而充实其头脑。”《道德经》第三章
这两段对圣人的描述极不寻常,不易理解。《周易》中说到圣人供养贤人与天下万民,可是《道德经》却说这位圣人的颐养之道是“虚其心,实其腹。”难道圣人对食物比德行看得更重吗?
其实不然。圣人知道人的心中没有什么好的东西,所充满的都是“自私之我”。而这种“自私之我”只能将人引向死亡。这是生命的定则。所以圣人作为生命的供养之源,深深地知道,若不将人的私心倒空,生命之灵就不得进入。老子所说的的腹,其实不是肚腹之腹,而是人的思维头脑。今天的成语中,也还有满腹经纶的说法,指一个人有满肚子的学问。人的学问自然不是装在肚子里,而是在人的头脑里。圣人要用特别的食物来供养世人,充实他们的头脑,使他们得享永生。耶稣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4∶14)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着。”(约6∶53-58)
当我们进食时,食物就消化成了我们的一部分,给我们的身体提供健康与活力。同样地,当人凭着信心握住耶稣,以他的话语为食物时,这食物就会给人属灵的健康与活力,给人带来真理的亮光、圣灵中的喜乐,属天的平安和心灵的力量。人类因犯罪失去了吃伊甸园中的生命树上的果子的权利,有天使把守道路。然而《圣经》就是一棵没有天使把守的生命之树,里面藏着永恒的生命。凡愿意的,都可以来吃这长生之果。耶稣就是生命之树,信他的人都必得永生。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7∶37-39)耶稣这话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圣灵说的。所以老子又说“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道德经》第12章)如此颐养之道,其意义岂不大哉!
三、圣人为我们的师表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孟子·尽心章句下》
降世为人的耶稣基督堪称为师中之师。他是世界的光,是真理的化身。
原文∶“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从现今推及远古,他的名字不隐去,以便明察众生之父。我何以知道众生之父的形状?从他而知。”《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耶稣来到世上,为了将天父完全显给世人,教人认识上帝的真知识。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是那不能看见之上帝的像。”(歌1∶15)。“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1∶18)耶稣的一生将天父意念与品德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门徒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14∶9)。中国先贤所说的上帝,正如《圣经》中所说的耶华和上帝,就是基督。
圣人怎样教导万民呢?
原文“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周易·观第二十》
作为人类最伟大的教师,耶稣并没有以其不可测度之智慧教导人有关自然科学的知识。他本可以向世界倾倒如潮的知识和智慧的光芒,将人类的科学与技术推向难以想像的高峰。可是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专注于将人心引向上帝活泼常存的大道,使人可以神之道为信心与信仰的根基。圣人并不以任何有限之世人的学说为教导的蓝本,因为人的生命太宝贵了,人的寻常之道中没有永远的生命之粮。
耶稣说∶“我没有凭着自己讲,惟有差我来的父,已经给我命令,叫我说什么,讲什么。”又说∶“你们所听见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来之父的道。”(约12∶48;24)。耶稣所说的父就是真神上帝。可见耶稣乃是真正的以神道设教的圣人。这样的教化的结果是“天下服矣。”除了耶稣之外,古今中外,没有一人的教导使天下诚服,这个天下,不仅包括中国,也包括世界;不仅包括地上的人,也包括天上的天使与诸世界的生灵;不仅包括信耶稣的,也包括一切不信从真理而行不义的恶人与堕落的天使。当耶稣基督第二次复临时,这壮美的一幕将要上映,而全宇宙的罪恶及其结果也将在基督复临时完全地被消灭,从宇宙中彻底的清除出去。
四、圣人为我们的赦罪之主
我们在第八章《易经中的救赎大计》中看到了“赦过宥罪”的君子宽宏慈悲的心肠。进一步的分析使我们认出,这位君子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大圣之人。他因自愿献上自己遭受鬼神的凶运,故而赦世人的罪过。老子在《道德经》中,大量地讲论道与圣人,在老子看来道与圣人原本为一。两者常常互换。
原文∶“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这位圣人手里拿着世人的债券,然而他却“不责于人”,而是广行赦免。耶稣在世时向门徒讲过这样一个比喻∶
“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账。才算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那仆人就俯伏拜他,说∶‘主啊,宽容我ⅵ将来我都要还清。’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太18∶23-27)
比喻中的那个仆人因求宽容而得赦免,可惜他却不肯以同样的精神怜恤赦免只欠他十两银子的同伴,主人知道之后,把他交给了掌刑的,不再赦免他欠的债,要他自己还清。
圣人手中握着我们所欠下的罪债,人若是求赦免,他所欠下的债必得赦免。蒙上天赦免的人,也当以宽容的态度待人。不然,他必自还己债,就是死亡。所以耶稣对门徒说:“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们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太18∶33)
正是由于圣人的这种怜恤宽宥的赦罪之心,使得古人对他充满了敬仰和喜爱。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二章中对这一点进行了阐发∶
原文∶“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译文∶“古人为什么以道为至为宝贵的?答∶‘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认罪的就蒙赦免。所以为天下人所珍视。’”
道的这种广行赦罪的恩慈,乃是与大能恩慈怜悯的耶稣基督相一致的。人与人之间固然可以互相原谅宽恕,可是惟有上帝能赦免干犯上帝的罪。普天下之人,惟有圣人耶稣有赦罪的权柄,因为他本是圣而又圣的上帝。这赦罪的福音早就传到了中国。从老子的话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古人是认识圣道的赦罪之恩的。
或许有人会问,在耶稣降生之前就有福音传到中国,这怎么可能?还是约翰的那段经文“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地上的人。”(约1∶9)。作外邦人的使徒的保罗也曾就这个问题自问自答。
“但我说,人没有听见吗?诚然是听见了。他们的声音传遍天下,他们的言语传到地极。”(罗10∶18)
那么是谁将这福音传给外邦人呢?是上帝,是基督。“并且圣经既然预先看明,上帝要叫外邦人因信称义,就早已传福音给亚伯拉罕。”(加3∶8)
上帝的福音第一次传开是在伊甸园人间犯罪之后。在上帝向亚当夏娃宣判之前先向他们点燃了希望之火∶
“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创3∶15)
这里第一次宣布将有一位拯救者为女人所生,而且这位圣人将击败魔鬼而使人类得赎,虽然他将要为蛇所伤付出沉重的代价。罪人的希望就系于他一身。上帝的子民历代相传的就是这同一个福音。旧约时代的以色列民所听到的也是同一个福音。“因为有福音传给我们,像传给他们一样。”(来4∶2)上帝所定的拯救之道从古至今都是不变的,并没有什么旧约时代与新约时代两样不同的福音。这福音就是圣人基督耶稣。
所不同的是,古时传给中国先祖们的福音,乃是隐藏的。而十字架之后福音的奥秘才得解开。“这奥秘在以前的世代没有叫人知道,”乃是“永古隐藏不言的奥秘”,但“如今借着圣灵启示他的圣使徒和先知”(弗3∶5;罗16∶25)而将这奥秘解开了,“就是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西1∶27)
福音的奥秘不是学者做学问可以解开的,因为惟有信耶稣的人才是“基督的执事,为上帝奥秘事的管家。”(林前4∶1)
五、圣人为我们的保人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有趣的词“保人”。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与“保证人”同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给出了三个定义∶(一)、保证别人的行为符合要求的人。(二)、担保被告人不逃避审讯并随传随到的第三人。(三)在法律指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注一)
原文∶“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译文∶“道,为万物之奥秘;道为善人的至宝,是不善之人的保人。”《道德经》第62章
从根本上来说,人世间除了圣人耶稣之外,没有一个人可以称得上是善人的,因为圣经证实“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3∶23)。圣经同时启示宇宙天地之间,尚有许多未犯罪未堕落的天使和诸世界的生灵。《以弗所书》第一章十节表明,到日期满足的时候,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要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相对于地上的罪人来说,他们应该可以称为善人,而他们也都是以基督为至宝,他们与上帝的合一,也都是在基督里得以成全。
中文和合本《圣经》中有一个词“中保”,其实就是“保人”或“保证人”的意思。我们在上面看到圣人手中握着罪人的罪债∶因他自愿地为世人的罪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对那些认耶稣为主的人,耶稣在上帝和天上众生灵的面前担保他们有资格进入天国,他就是他们债务的履行人。由于基督以他完全的义作保,所以凡认自己罪孽的罪人,就能罪得赦免而在基督里凭信心进到上帝面前。既然是中保,就意味着两面∶一面向不善之人保证上帝的慈爱与信实,一面向上帝保证罪人悔改重生并愿顺从上帝的律法。因此保罗说∶“但中保不是为一面作的,上帝却是一位。”(加3∶20)。保人是为了让那些凭自己的资格或能力无力达到法定之要求的人而设立。不善之人凭自己永远无法达到天国的要求,而上帝愿意人人都进入天国,故差下圣人耶稣。“他(上帝)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因为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提前2∶5)
六、圣人为我们的义
白与黑,通常代表着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在老子对圣人的预言中有一段异乎寻常的话∶
原文∶“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圣人,句子中的难点是对“式”字的理解。历代的翻译有很多,诸如“法式”、“法则”、“模式”等等。最近有基督教学者将“式”翻译成“认识工具”(注二),颇具新意。式的古文意思有几个∶《说文解字》法也;《广韵》度也,敬也,用也;《增韵》制也,样也,取法也。可见要正确的理解这个字的确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在这里尝试对原文作出以下翻译,供各位读者叁考。
译文∶“圣人自知其义(白),却甘愿成为罪(黑),将法度显明于天下。”
《圣经》中耶和华上帝称基督为“我的义仆。”“有许多人因认识我的义仆得称为义,并且他要担当他们的罪孽。”(赛53∶11)基督本无罪,乃是全然洁白毫无黑暗的,但是他却担当了世人的罪,使那洁白的成为黑暗的,好叫那属黑暗的罪人成为洁白的义人。这就是耶稣的美妙之处。保罗这样写道∶“上帝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林后5∶21)。而衡量罪与义、善与恶、是非曲直的标准就是上帝的法度。顺从上帝之法度既为义,而背逆法度而行就是罪。所以圣人以其顺从法度而得的义来换取罪人违背法度而犯的罪,便将上帝的法度昭示于天下,使人知道是与非,罪与义的标准。
世人靠自己的努力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上帝法度所要求的义的标准,但他却可因认识上帝的义仆得称为义。圣人,“他的名必称为耶和华我们的义。”(耶33∶16)
或许最美妙的中文字就是“义”。在甲骨文中,“义”字可分解为羊像一件衣裳遮蔽在我身上,而“我”则是一只拿着利刃的手。是我的罪杀死了身为上帝之子的圣人,是圣人用他的死遮蔽我的罪将我失丧的义重新培植在我身上。
《圣经》进一步说明那些接受圣人耶稣之义的信徒∶“我们要欢喜快乐,将荣耀归给他ⅵ因为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新妇也预备好了,就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衣。这细麻衣就是圣徒所行的义。”(启19∶7-8)。
七、圣人为我们榜样
汉语中有句话叫做“身教胜于言教。”因为忠言虽好,却令人糊涂,而榜样总是清晰可见的,如同闪亮的明星高悬于黑暗的夜空。中国所期盼的这位圣人不仅善于言教,更是以自身作为天下万世不朽的榜样。
原文:“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称其功,而成就大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圣人心怀大道而为天下人所效法的榜样。不求显明自己,而自己得以显明;不自以为是,而是非益彰;不以功劳自夸,而大有功劳;不以功劳自居,而能成就大功;不自夸自大,故永远为大。只因其不争,所以天下无与争锋。”《道德经》第22章
老子这里又用到了这个令人费神的“式”字。如果上一句“为天下式”的式字为“法度”,那么这一句中的式是否也为“法度”呢?我们以为这里的式却为“取法”之意。即供人效法之意,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为天下所效法的榜样。”道理很简单,普世之人无人不是有罪之人,无人可称得上是完全的义人。所以没有人能像圣人那样知道自己的义而甘愿成为罪的。而在这一句中,连贯起来看,“榜样”的意思更为合适。
关于“一”,《说文》有“惟初大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老子说“道生一”。可见,这里的一就是造化天地万物的道。老子称其名为“大”,为“道”。所以我们这里将一翻译为“大道”。
耶稣降世为马利亚所生,然而造就他的却是圣灵。“上帝就差谴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降生为人。与常人一样,“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来2∶14)所不同于常的是,圣人耶稣的心不是在罪中造就的,而是被圣灵所充满的。老子所说的“被褐而怀玉”就是指着这种形情而言。耶稣的外表是带着咒诅记印的“罪身的形状”,终必朽坏的“血肉之体”,受人指使的“奴仆的形像”;而内里却是心怀宝玉上帝的心思意念、思想情感。
他所立下的榜样乃是让上帝在他里面“做他自己的事”(约14∶10)。耶稣降世的目的乃是要彰显天父上帝的慈爱与圣德,并不是为了显明自己的真实身份。但将来信耶稣的人必得见他的真体。“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约3∶2)。耶稣在世如此专注于荣耀天父上帝,以致每次病人得医治时众人都一致地归荣耀于上帝。《路加福音》17章记载了耶稣治好了十个患麻疯病的人“内中有一个见自己已经好了,就回来归荣耀于上帝,又俯伏在耶稣脚前感谢他”。荣耀上帝是耶稣生活的第一原则。耶稣降世成就了救赎的大功,可是他却明明地说这一切是父在“他里面做他自己的事”。他在最后的祷告中说∶“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约17∶4)
耶稣在世从不与人相争,却是“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上帝将他升为至高,又赐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囗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上帝。”(腓2∶8-11)。这岂不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吗!
耶稣的榜样告诉世人,当世人倒空自己,让上帝之道进入心中,上帝在耶稣身上所成就的,也必照样成就在信他之人的身上。这乃是一个圣人降世所要揭开的一个奥秘∶“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藉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弗3∶6)
八、圣人为我们的救主
我们前面已经讨论了有关圣人使命的七个预言,每一个都恰如其分地应验在耶稣身上了。基督徒常称耶稣为救主,因为“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8)上帝的爱,在救人的事上显得完全彻底。那么,中国先贤的所期望的这位圣人是否也是一位救世主呢?
原文“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译文:“善于闭门者,不用门栓而门不得开;善于具结者,不用绳结而结不得解;因此圣人善于救人,没有弃置不救的。”《道德经》第27章
从老子《道德经》的全文来看,他所希望世人关闭的似乎是世界之门,而不是那“众妙之门”的大道之门。恰恰相反,老子倒是希望世人能进入“大道之门”。他希望世人砍断世俗的桎梏,砍断一切使人心背道的索链,而与圣人之道相结无间。人向世界的心门不闭,向道之门就不得开启;世间的链结不断,属天的云梯就空设。
“那圣洁、真实、拿着大卫的钥匙,开了就没有人能关,关了就没有人能开的,说∶……看哪,我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启3∶7-8)
耶稣的这一邀请是给每一个人的,他说∶“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启3∶20)
人若听到耶稣的声音而打开心门,耶稣就必向他敞开天国之门。他用来将我们的心与天相接的“心结”不是用绳索而是用爱结成的。主耶和华如此说∶
“我用慈绳爱索牵引他们,我待他们如人放松牛的两腮夹板,把粮食放在他们面前。”(何11∶4)
上帝用他的慈爱牵动着每一颗心,他“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进入他所应许的永生光明之境。因为“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他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至此,我们有理由确信,耶稣基督就是中国古经中所预言、中国古人所期盼已久的那位圣人——
注释:
注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编《现代汉语词典》第40面。注二∶远志明,《老子VS圣经》,(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7年)第257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