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初代教会 第一章 先驱思想
    本章所要研究的:

    第一、提出希腊、罗马哲学的适切特点,

    第二、犹太教之情况及观念,

    第三、简述新约根基为教会教理逐步发展的出发点。

    第一节希腊罗马哲学

    一、苏格拉底(SocratesB.C.470-399)

    1.苏氏对德行的看法

    苏氏认为绝对的知识就是绝对的良善。他说,明确的知识必产生良善的行为。邪恶的行为由无知而来。美德是可施教的。美德本来就存于人的里头,只要人加以提引,便可获得。

    2.苏氏对神的看法

    神,虽我们人眼所不能看见,但神是使人有美德的创始者。神如何管理自然界,他也照样引导人类各方面的生活。只要人享有神的智能,人的灵魂便享有神部份的性情。人的灵魂脱离身躯之后,其灵魂是永生不朽的。

    3.基督教会对苏氏的评价

    殉道者游斯丁在他所着那本基督徒所信仰的哲学一书中,论及苏格拉底实际上是一个基督徒。再者,初代基督徒尊仰苏氏为一位道德模范者。

    4.苏氏对基督数会的影响

    (1)主后初几个世纪,许多教父所传的基督教带有道德上的特色,这是因参考苏氏著作的缘故。(2)苏氏将知识与良善视为同一,这就影响以后的诺斯底派与亚历山太革利免的看法。(3)希腊教会诸教父亦强调知识为基督教的本质。

    二、柏拉图(PlatoB.C.427-347)

    下列诸项柏拉图的观念,是与基督教思想史有关系。

    1.柏拉图的世界观

    柏氏主张有一个二元的世界,即观念世界和现象世界。唯一真正的世界是观念世界。经常改变的现象世界,本来就不存在,只有在它享有观念世界时,才能获得真正的形质。唯有观念世界才是良善的世界。这个良善的、观念的世界之绝顶,便是神。

    2.柏拉图的神观

    神是良善的,是一切良善、有益之事的根源。神不可能是邪恶之因。我们遭遇困苦,须从人这一方面来寻找困苦之原因。神是永不改变的、完全良善的、完全荣美的、特优的。神若有任何改变,神就会变成低劣的神。柏拉图在他那本迪母斯(Timaeus)书里,称呼神为「创造者」;「父」和「造物主」。神依照一种永远的型态,创造这个宇宙。柏氏这些观念,自然深受基督教思想家的赞赏,并且影响基督教思想家所构成的神学。

    3.柏拉图对救赎的看法

    柏氏说,人的灵魂先存在于观念世界,并且已经在那里犯了罪。为了赎罪与洁净的缘故,灵魂就被差送到现象世界来,并且与身体联合。灵魂的任务,就是要脱离这犹如监牢的身体,并且使这座矫正好的房屋(指身体),再回到那纯灵的世界。完成自我救赎的主要方法有二:(1)以神为中心,默念世界。(2)实行一种神秘的禁欲主义。

    灵魂必须想念那一度曾在先存境界里所看见的那些观念。藉着渴望并追想那些观念,便能取得那些观念。因迫切想家(指想念观念世界),灵魂便得高升,并且得以准备返回观念世界。人必须克制身体,灵魂方能在智力与神秘方面逐渐上升。藉赖禁欲主义,**就会屈服于灵魂之推理力。这就要藉着身体与灵魂协调的联合,或要全然抑制身体才能达成。从这协调的过程,产生四大美德:智能、勇敢、节制、公正。不过,禁欲主义亦有其本身的目标,它能废弃一切属五官的现象暨属世的关系。柏拉图有一句嘉言说;「藉着逃脱世界,人便成为像神一样,这事是有可能做到的。」

    以上柏氏的看法,对基督教有两点的影响:(1)禁欲主义略微地被暗示于新约圣经,(注一)(2)在教会修道主义上,恢复那不近人情的方式。

    4.柏拉图对灵魂存在的看法

    人先存的灵魂属于观念世界,是永生不朽的,柏氏对灵魂不朽之问题最感兴趣。他提出许多凭据、证明灵魂不朽。他的凭据用词有:非物质性、单一性、生活力、抓住永恒观念的能力等。基督教神学家亦使用这些用词。柏拉图曾引用苏格拉底临死之前的遗言说:「我深信有一件真正会复活的事,死人的灵魂是存在的、良善灵魂比邪恶灵魂得到更好的结局……你们抓住我,可以把我活埋……但我是勇敢的,并且很放心。我要再说,你们只能埋我身体而已。」

    5.柏氏对来世的看法

    凡救赎自己灵魂的,就有永远良善和永远荣美的后果。恶人将受未来的刑罚。恶人连续遭受几个年代刑罚之后,就可免去刑罚。这种观念成为以后中世纪天主教炼狱教理的胚胎。

    三、斯多亚主义(Stoicism)

    这派由哲诺(Zeno,d.B.C.264)所发起。他是古代异教伦理最崇高的代表人物。这派将一种实用伦理建立于异邦多神教的废墟之上。这派人物有:布鲁特斯(Brutus),伽妥(Dato),西色柔(Cicero),辛尼加(Seneca),伊比克德(Epciteus),马克奥热流(MarcusAurelius)等。

    1.这派有一种奇异唯物论的特色

    犹如亚理斯多德(Aristole)一样,斯多亚派教导说,这个世界是由灵与物质所构成,是出自两个原则的结果。灵为主动原则,是动者。物质为被动原则,是被动者。这两个原则不同,但却同为一个终极实体的不同两面。这实体是物质的,有形体的。纯灵是不存在的。物质亦可再分为较粗劣及较精致等两种方式。心志是物质较精致的方式。身体是物质较粗劣的方式。抽象之质也是有形体的,甚至连神也可以依这种意义加以思考。实际上世界就是神的身体。

    2.斯多亚派主张泛神论

    灵魂与身体之关系,犹如神与世界之关系一般。神是最大世界魂,是物质的运动者,亦是引导宇宙万物的主力。神与有生命的宇宙合而为一。他们将神与有生命的宇宙视为同一,这种看法便是泛神论(Pantheism)。

    3.斯多亚派亦是一种有神论(Theism)

    这派认为神是一位仁慈的神.他有目的地统管世界万物。他是万物之善王与真父。神是完全的、仁慈的、良善的、爱护全人类的。他报赏好人,并惩罚恶人。

    4.斯多亚派对美德的看法

    这派认为最高善就是美德。他们说:「为美德而行美德。幸福不是人生主要的目的,乃是附属之事而已。圣人才是幸福的人。圣人待人接物皆能凡事谦让自如。

    5.斯多亚派对邪恶的看法

    无知和无理智乃是邪恶或者罪恶的根源。凡真实知道良善者,就爱良善。情欲为人类最恶的公敌。人首要义务就是抑制情欲。这派承认罪之存在。但是对罪之解释不够详尽。

    6.斯多亚派主张一种世界大同主义(Cosmopolitanism)

    这派主张有一个神智弥漫于全世界,全人类都是该神智的一部份。因此,人类便是一个共同体。神为普世之父,我们人类都是他的子女。亚拉突(Aratus)说:「我们都是神家里的人。」克良特(Cleanthus)说:「我们也都是神的子孙。」(注二)辛尼加说:「我们都是一大身体的肢体。」上述之思想影响基督教准备普世性的进展。

    四、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

    新柏拉图主义终止了希腊哲学及古代宗教。它是一种世界大同主义的哲学。它综合了(1)柏拉图学说的根本趋势(2)后期斯多亚主义的宗教道德(3)斐罗的理想(4)一般东方的影响。一时,基督教影响它,但它也影响初代基督教诸师傅。新柏拉图主义在主后第三世纪产生。普罗提诺(PlotinusA.D.204-269)为一位典型的新柏拉图主义维护者。普氏认为世界是神生命的一种充溢或蔓延。并认为世界「再被吸收」归入神为存在的最终目标。世界先从神流出,而后再归向神。

    1.论流露

    神是绝对的存在者。他是独一,在他里头没有复数或繁杂。神超越万物并超越知识。他的超越性不许我扪对他作任何肯定的陈述。若我们要定义神,就等于要限定他。因此我们仅能论述神为不是什么。我们对神有了否定的陈述,就要感到心满意足。普罗提诺坚持说:神是不可接近的,与世界有所分别。神是万物之根源,他不需要创造世界。世界仅是出自神的一种流露或充溢而已。在这流露过程中,有三个步骤:(1)灵智,犹如俄利根所谓的「罗戈斯」(Logos),就是纯粹的心智。(2)世界魂:每个灵魂来自世界魂。(3)物质界:这物质来自世界魂,因此物质与神有密切的关系。

    2.论归回或吸回

    现在过程翻转过来,乃是从低级发展到高级。灵魂的任务就是藉赖脱离这有形之身体暨逐步往上升的方法归回神。有一种往上升的发展,即灵魂要升到观念世界去。在观念世界里,灵魂不仅认识神,而且实际上变成了神。

    3.新柏拉图主义对基督教之影响

    有些新柏拉图的观念被发现于几个基督教异端宗派里。又有些观念被发现于教会诸教父的教训上。再者,神之超越性、不可知性、灵性、永久无尽等概念,不仅影响了丢尼修,也影响了奥古斯丁等。

    第二节犹太教(Judaism)

    犹太人的思想是基督教教义之先锋。旧约教训与新约有密切的关系。在此我们所要研究的,就是犹太人在「两约之间」的普遍盛行思想。

    1.巴勒斯坦犹太教之情形

    在旧约的信息中,上帝的律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律法有属灵的分量。上帝颁布律法就是要向他的百姓以色列人,显明他为历史的活神。诸先知强调摩西律法为一种外在的律法,但日子将到,上帝律法就要被写在人的心版上(耶卅一:31)。时候来到,在以色列人中就停止预言的活泼话语。因为四百年之久,没有先知出现。以色列人被掳之后,有一种复兴,并且这种复兴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宗教,就是成为耶稣时代的犹太教。犹太教与旧约宗教很不相同,为一种律法主义,为一种注重仪式和宗教礼仪的宗教。它成为一种外在主义的宗教,失去了内存的敬虔与道德的真义。它主张人若行某些善工就可成为义人。法利赛人就是这种宗教的特别保护者。

    2.犹太人的散居侨民

    犹太人保持他们的民族身份,坚守会堂里的教训,并坚信一神论。他们有希腊文圣经可读,这样就使希腊和犹太人的思想方式更加接近。斐罗(Philo)(注三)哲学成为希腊和犹太哲学的顶峰。斐罗有一种完全抽象的上帝观念。他认为上帝是纯洁的灵,远离世界。他又认为在上帝与世人之间有些调停者,就如天使。但其中最高的调停者称为「道」或「神智」,亦可称为「上帝的儿子」,「上帝首生的儿子:「第二位上帝」(注四)。以后有几位教父引用这些用词以描述基督对神的关系。

    第三节新约圣经之基本见证

    耶稣和使徒的教训,为初代基督教诸教父形成思想的特别目标。基督教认为新约的教训为旧约所发展的丰硕果子,成为基督教真理的标准原则。圣经包括新旧约圣经,为一部救赎的历史,亦是一部基督教真理的历史体系。圣经为准则,我们使用圣经为真理的标准。

    1.耶稣是谁?

    初代教会诸教父须要声明「耶稣是谁?」这个问题,以抵抗诺斯底派、以便尼派、撒摩撒他派暨亚流派。兹将新约诸著者对「耶稣是谁?」的看法,依次陈述如下:

    (1)马太说:耶稣是神的启示者(参看太十一:27)。他有机威解释神的律法(太五:22,28,34,39),并有权炳赦罪(太九:6)。他死之前.建立了新约(太廿六:28)。

    (2)马可强调耶稣的弥赛亚能力及赦罪(可二:5)。

    (3)路加强调耶稣为罪人的朋友(路四:16,五:8,七:37,十九:1,二十三:39)。

    (4)约翰认为耶稣是安息日的主(约五:9,九:14)。他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一:29)。耶稣是神的儿子,表明于道成肉身(约一:14)。他应许要继续与他的信徒同在,并要再来(十六:22)。

    (5)依照符类福音(Synoptics)三位著者看来,拿撒勒人耶稣为神的先知,其言行大有能力。他们又认为耶稣是人子,是全人类的代表。

    (6)四福音书都记载说,耶稣为摩西与所有经典所指定的那一位(约五:39,46)他的日子为亚伯拉罕所喜欢看的(约八:56)。

    (7)耶稣地上的言行,成为保罗信心的根基(林前二:2)。按新约一切见证,死人复活证实耶稣所声言的、大有价值。耶稣是主,荣耀的主(徒四:33,林前二:8)。保罗认为耶稣是第二亚当,是人类新联盟的元首(罗五:12,林前十五:45-49)。他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之先(西一:15),也是那不能看见之上帝的像(西一:15)。他与上帝同等(腓二:6)。

    (8)依希伯来书著者看来,他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来五:6)。他是那条又新又活的路(来十:20)。

    (9)依彼得看来,耶稣是无瑕疵无**的羔羊,灵魂的牧人监督、是房角石、是那位义的代替不义的而死(彼前一:19,二:25,二:6,三:18)。彼得曾说:「耶稣是基督,永生上帝的儿子」太十六:16)。

    以上这些尊称在教会基督论发展上,给予初代基督徒有充分的基础。

    2.耶稣的使命是什么?

    与基督位格教理有密切相关的,就是他在世上的工作。这个问题包括赎罪、称义、建立教会等观念。初代教会历史上,有许多争论都导源于这些观念。

    (1)耶稣完成赎罪:耶稣舍命成为多人的赎价(可十:45)。主设立圣餐时曾说:「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太廿六:28)。耶稣预言他的死是甘愿的,是代替的(太十六:21)。保罗说:「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林前十五:3)。再者,保罗传福音的主题是「耶稣基督,并钉十架」(林前二:2)。基督之死是替代的——「基督既为我们受咒诅」(加三:13)。他的死亦是救赎的(彼前三:18)。他是一次被献就担当了多人的罪(来九:28)。依照启示录看来,基督的死是救赎的。羔羊的血使我们洗去罪恶(启一:5,七:14,二十二:14)。羔羊的象征是一种代替的、受苦的、怜悯和慈爱等的意思。依照约翰看来,基督为义者,完成了两件任务:拯救我们脱离罪恶,以及成为我们与天父之间的中保(约壹二:1)。他的血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约壹:7)。

    (2)耶稣使人类称义:称义为一种法庭上的举动。神因基督的缘故白白宣布不义的人为义,这是凭着信心而获得。唯独因信,人领受那由基督所获得之义。(加二:20,三:3)。这并不是说,神承认信心有功劳。不过,信心是条件。出乎信,意指按照恩典(罗四:6)。因信而得神的义。但只有在基督里方能获得。若离开了基督就得不着。因此信徒被宣告为义,乃是因基督的缘故。称义从赎罪而产生.基督的死为挽回祭。从称义生出和平、成圣以及新生命。(罗五:1,弗五:25)。

    (3)耶稣建立教会:符类福音曾提及神的国度,或天国等,天国来临的真正工作,就是靠着恩典的方法、藉赖圣灵的大能,在人心里作那重生的工作。天国的性质爱看人心的情况而定。简单而言,依照主的教训,天国乃是基于赦罪之经历,暨基于上帝的爱在信徒心中作主。这里所讲的信徒是指那接受他的恩典、乐意顺服他,并要事奉他的人。(太四:17,十三:44)。虽然耶稣差派门徒,并答应要组织教会。然而,组织教会之事,却任凭历史去发展那外在组织之型态(注五)。教会(ecclesia)这个字在符类福音书里仅出现两次而已。

    3.耶稣设立两种圣礼

    洗礼及圣餐,这些问题也成为以后教会所争执的主因。

    (1)洗礼:在主耶稣未设立洗礼以前,犹太人暨神秘宗教信徒等早已施行洗礼的仪式。不过,耶稣所设立基督教洗礼之意义,却与犹太人或施洗约翰等洗礼之意义不同。主的洗礼,必须奉「耶稣的名」(徒八:16)或奉三位一体上帝的名施洗(太廿八:19-20)。有关洗礼,新约圣经还有许多其它的引证(林前六:11,十二:4,林后十三:13,罗十五:16,30)。

    (2)圣餐:关于圣餐,有传统式的仪文(参看林前十一:23以下,暨符类福音书)。圣餐与基督教之教训、认罪等都有相关。在教理发展上,东西两方教会均认为圣餐为恩典的媒介物。

    ——

    注一:参看林前七:25-29。

    注二:参看徒十七:28。

    注三:斐罗(PhiloJudaeusB.C.20-A.D.40)为犹太思想家。他遗留许多著作,大部分作品都以希腊文写成。他与耶稣及保罗是同时代的人物。他的著作引用许多寓言,颇有兴趣。

    注四:斐罗所引用这些名称,不是指着耶稣基督,乃是指着犹太人所期望的那位弥赛亚。

    注五:教会外在组织之型态,大略可分为长老会制,公理会制,暨圣公会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