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书 站立得住的事奉
    站立得住的事奉

    马太福音25:34-36

    序言:

    依据三代经文的安排,今天旧约新约的经文正好相互辉映。

    尤其是新年

    对基督徒

    对我们这批蒙神呼召,要服事这一世代的基督徒的意义

    这两段新、旧约经文提到的都是一种站立得住的事奉。

    一、事奉对象

    面对审判时,两组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反应都是莫明其妙。

    「他们回答说:『主阿,我们甚么时候见你饿了,或渴了,或作客旅,

    或赤身露体,或病了,或在监里,来看你呢?』」

    第一组人,当他们听到主对他们事奉的奖赏,他们的态度是惊讶。

    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从来不曾服事过主。

    他们只是帮助身边的人而已。

    他们也从来没为了获得肯定,为了获得主的奖赏而服事人。

    他们对人的帮助是自然的、不计较回报的服事。

    而另外一组人,他们的回答是理直气壮的,忿忿不平,

    甚至是反过来置问神。

    「他们回答说:『主阿,我们甚么时候见你饿了,或渴了,或作客旅,

    或赤身露体,或病了,或在监里,不伺候你呢?』」

    他们的回答意谓著,「如果我们知道是您,我们一定十分乐意帮助。」

    只是他们以为,那只是一位普普通通,不值得帮助的人。

    只是「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

    甚么是值得?甚么是不值得?

    台北相馆老板的话:「如果我们赚不到他的钱,就不值得花一分钟

    在他身上。」

    改变语气的接电话者。

    站立得住的事奉,不是问值不值得的事奉;

    而是你该做,就必须做的事奉。

    二、事奉需要

    上帝将要按照我们对于「人类需要的反应」来审判我们。

    上帝并不是根据我们所累积的知识,或所得的名声,

    或我们所拥有的财富,而是根据我们对世人需要的反应。

    耶稣「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

    有牧人一般。」Matt.9:36

    耶稣对世人怜悯的心。

    一个讲究「酷」的年代。

    俞牧师让我感动的是,他易受感动。

    当你会认同,

    当你会将心比心,

    当你会设身处地,

    你才会了解饿了、渴了、作客旅、赤身露体、病了、在监里的滋味。

    我饿了,你给我吃,因为你知道饥饿的滋味;

    我渴了,你给我喝,因为你知道口渴的滋味;

    我作客旅,你给我住,因为你知道流离失所的滋味;

    我赤身露体,你给我穿,因为你知道天寒地动、衣不蔽体的滋味;

    我病了,你看顾我,因为你知道辗转病榻、软弱无助的滋味;

    我在监里,你来看我,因为你知道被人隔离、受人轻视的滋味。

    我们的先圣先贤都说:「人无恻隐之心,与禽兽几希?」

    恻:痛之切,确确实实的感觉痛楚。

    隐:痛之深,深入肺腑心肠的痛楚。

    当你不会认同,

    当你不会将心比心,

    当你不会设身处地,

    那时,我们如何了解弟兄姊妹?

    那时,你还有甚么可传的呢?

    加护病房,谈笑风生的护理人员。

    葬仪社的工人。

    让我们成为一位「热」的工人,而不是一位「酷」的工人。

    三、事奉内容

    当我们思考站立得住的事奉时,

    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耶稣所要的事奉竟然是如此微不足道的。

    站立得住的事奉,不是轰轰烈烈的事奉。

    站立得住的事奉,是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奉。

    小事的事奉:

    一餐饭、一杯水、一张床、一件衣裳、一次探访看护而已。

    43节和44节有两个字很有意思,耶稣说的是:「来看我。」

    人们的反应是:「来伺候你。」

    对我们每天所见的人,给予一点小小的帮助。

    『人生道上』输中的一句话影响我十分深远,

    「清晨起来,如果我们没有甚么可以给别人,我们可以给别人一张笑脸。」

    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上帝从来没有要求我们做不到的,他要我们做得到的。

    只是我们常以为,上帝要我做大事,反而忽略了许多小事。

    结果,神跟我们算的账,竟然是我们认为小事的账;

    我们认为上帝会喜欢的大事,上帝却只字未提。

    「成大事、立大业、做大官」的文化里,让我们成为做小事的人。

    廿几年的事奉,我发现留在弟兄姊妹心中,都是点点滴滴的小事。

    何梅德牧师在我心目中留下的,是他捡垃圾的身影。

    而直到今天,最让我觉得满足的,还是做做看起来实在没甚么的小事。

    结语:

    当我思想应该如何结束时,我想了许多比喻、例证。

    最后我在这段经文中,找了两节经文,做为结论。

    这两段经文是耶稣对这两种人的称呼:

    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

    为你们所豫备的国;

    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

    他的使者所豫备的永火里去!

    让我们成为听道,而且行道的人。

    愿那咒诅永远离开我们,

    让我们每一次的事奉都是神所纪念、神所悦纳的。

    msch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