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礼拜的原始圣经意义〗
圣经中提示,礼拜含有侍奉之意,是藉着礼拜来侍奉他,成为他的见证者;服侍含有敬拜、歌声、读经、祈祷、彼此团契、见证上帝的存在与伟大。
1.旧约:以色列人的敬拜是相当完美:敬拜的法则、动作、祈祷的形式、敬拜的地点、敬拜的时日、敬拜的人、敬拜之器具,这些基本要素,且其敬拜仪式,规则的发展越来越精美与完善。
在先知信息中,上帝要求人真实遵守诫命律例,是敬拜上帝的重要条件;所有的献祭、敬拜,都应当由内心对上帝真心感谢的表露。
以赛亚回国后更指出,唯有成为一个彼此相爱的生活,敬拜才会蒙悦纳;且以色列民一直等待弥赛亚,他来必然产生新的敬拜。
2.新约:耶稣本身是一位尊重且遵守礼仪的人:他被献于圣殿中,且上殿参加祭典,以洁净圣殿表达对圣殿之尊敬。
耶稣的十字架表现成为一个最完美的祭,结束了旧约中一切祭典;因此,初期教会遵照耶稣之吩咐,每次敬拜,除祈祷、讲道、爱宴外,都以「主的晚餐」为结束,具有献祭的意味存在。
门徒开始「七日第一日」的教会,保罗强烈的要求,团体敬拜中的静默严肃。
〖二、礼拜的原始暨其发展史〗
1.旧约时代——圣殿礼拜
A.基督教的敬拜最早根源于圣殿礼拜,上帝是无所不在,对以色列人而言,上帝显现在至圣所里,敬拜乃是活生生的会幕,上帝真实的临在。
会幕敬拜具有高度性的敬拜仪文,献祭时有日出、日落两次的敬拜。
由此,会幕与圣殿是旧约时代两个基督徒敬拜源由:
①会幕,圣殿象征上帝的同在在以色列中。
②会幕,圣殿象征上帝圣空间与礼仪、圣职。
③圣殿描述许多圣的祭品表征。
④圣殿表征神圣的使命。
⑤建筑会幕是引导敬拜(出廿五-四0),具有三重点:
a.精巧的宣示物品凡属主,用来传达上帝的真理。
b.强调神居住在此。
c.认识主的荣耀充满全会幕,上帝特别显示的地方,凡内在敬拜由诚心可表达于外在。
B.节期庆祝:
古时以色列的节期庆是旧约影响早期基督教敬拜的第四因素,有三个主要节期庆: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棚节。总之,旧约敬拜是根由一连串出埃及记的事件;新的敬拜是根由一连串道成肉身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出生、生涯、死与复活的事件。
在旧约时代,以色列的崇拜礼仪与他们的历史经验常是结合在一起,这种敬拜便成了对以色列具有教育之价值与意义。
C.敬拜的地点与约柜:
旧的中敬拜由机动祭坛性的敬拜渐转向固定之地点。如象征上帝临在的约柜,本是流动性的停留在不同之圣所,最后才经由大卫王将约柜送到耶路撒冷(撒下六)。所罗门王继位后建造圣殿,以后耶路撒冷成为唯一敬拜,献祭之地方。
约柜在以色列中是象征上帝的临在,不可触摸,代表神圣,上帝的临近,又是敬畏。
D.旧约的会幕:
旧约的会幕具有三重组织:①外院,②内院(HolyPlace),③至圣所(HolyofHolies)是关联上帝的神圣:①父,②子与③圣神,也关联人的三重人性:①肉体,②魂与③灵,亦是三个关联耶稣所提示门径三个观点:①道路,②真理与③生命。(约十四:6)
摩西的会幕,圣经中有50章提述:出埃及记有13章,利未记18章,民数记13章,申命记2章,希伯来有4章。
摩西的会幕清楚告知传福音的优先次序:
第一优先:至圣所;是祭司为上帝的工作。
第二优先:圣所;是传福音给信徒。
第三优先:外院;向世界中述失与新得救者。
E.赞美与举起双手:
赞美是尊贵的权柄,由赞美(praise)所得能力(power)两字在启示录四章11节合适地互引用。举起双手亦具特别重要赞美成分,是谦卑、肉体的降服。这像电视的天线,在神面前赞美,对身体的运动是没意义,只表示衷心的敬拜。正如小孩在父母之前有所需求时,举起双手引父母的注意,并让父母亲抱起来,如同这比方说明了我们的天父也这样对待我们的含意。
赞美的三个属灵原则:①赞美制胜仇敌,②赞美制胜我们自己肉体,③赞美与敬拜带我们进到与主正当的关系,如同活水江河开始直涌丰丰富富地由我们自己。
制胜仇敌而得胜是通过我们在上帝的赞美。A.W.Tozer说:「若没有敬拜就没有实存的信托,信任是需要受尊敬,又尊敬是需由赞美敬拜。」
我们藉着信仰开始赞美,且顺服他的许多命令,它就回应我们的赞美。其次敬拜是回应,含以我们全身体与姿势、下跪、叩头、俯身致敬、举起双手。(诗六十三:4)
2.两约中间时代——会堂礼拜
A.会堂(Synagogue)原文是聚会所,是犹太人聚会的地方,源于被掳巴比伦时期(B.C.600左右),也是圣殿倒塌,为宗教与社会功能聚会与敬拜,研习律法与祈祷,亦是社团会集讨论地方的事情。会堂开始由小数十人;依各不同传统,耶路撒冷会堂数目,于190-480之间(A.D.70年),由此礼拜型态不一定形式,由长老操纵控制。
B.会堂内祈祷:晨早,下午和晚上,于月初、安息日和节期就有另献祭时其时祈祷亦增加。会堂内的祈祷由读律法者带领,其余参与敬拜者回应说阿们。
C.会堂里的陈设大部份是根据圣殿,焦点为约柜,内中存有律法和先知的书卷。有一帘幕将之隔开,在幔前有仪式用的灯台,约柜放在「入口处」。其前面对敬拜者的地方是管会堂的座位。
D.崇拜方式大都根据圣殿时代的方式,如朗诵诗篇,老式的祷告文。
E.会堂敬拜特征是大量使用圣经(诵读及解释)、祷告。
如果圣殿敬拜是强调上帝的存在,则会堂敬拜乃强调人对律法的敬虔。
F.在安息日时至少有七人轮流诵读律法书,只一人诵读先知书,注重繁文缛节,敬拜时,包括道的解释、祷告、诵读圣经以及一般敬拜行为。
3.新约时代礼拜
A.新约时代礼拜:
①新的教会的礼拜方式多静默;礼拜简单、隆重,使用习惯的仪式、唱歌、讲道、见证、奉献、记念复活的主的礼拜方式被带入新的教会。
②新约的敬拜,提供诗歌、信仰告白、祝福、颂荣,分散在新约各经卷,又新的是旧约的应验(fulfillment),所以是以基督中心事件的意义。耶稣对敬拜的态度:a.耶稣支持旧约的敬拜;b.耶稣对旧约敬拜组织的观点如同指向他自己,所以基督的事件,就是新约的敬拜宣扬第二出埃及记的故事。
B.敬拜兴起的叙述:
①亚兰基督教的敬拜:
a.是圣殿敬拜继续的特征。
b.犹太基督徒处于犹太教与基督教中的紧张,由家庭中敬拜提供增加,是希腊的基督徒所带来不同破坏犹太主义。
②希腊的基督徒敬拜:
a.希腊式的敬拜是被犹太仪式主义所放弃拒绝的特征。
b.犹太仪式主义的再解释为基督的应验。
③异**(非犹太人)基督的敬拜:
敬拜是犹太人的弥赛亚,犹太人所盼望的应验,其时间在哥林多五十中年时,亦在五句节后26-27年,因为外邦人高度兴趣支持自由式敬拜。
④次使徒时期(TheSubapostolicPeriod):
于公元60-100年,是命令高度遵守于早期的教会生活。
结论:a.基督宣布犹太仪式文化的终止。b.一般基督敬拜根源于基督事件。c.在新约中没有另完整的敬拜描写。d.新的时代没有提供给初期教会关于敬拜的细节描写,因为敬拜是平常生活的因素由初期基督徒们所承担下的。
C.新约时代礼拜再议*
①新约时代的礼拜怀形因人而异,因时制宜,逐渐脱离会堂崇拜、自然、热心、团结,有很多在私宅中举行。因此敬拜的地点:a.圣殿(徒在:1;路二22,41),b.会堂(路四16-22;徒十二:14-15),c.家庭(太廿六17;徒一13,十:22,十二:12)
②新约礼拜超过旧约:a.不注重外表——重内心。b.无固形式。c.信徒有祭司职份——不注重敬拜领袖。d.信徒参与事奉——在祷告、领人归主,信息中重新得力。
③对初期教会敬拜这影响:a.仿照会堂礼拜形式。b.音乐、祈祷、读经、个人见证、医病、讲道与教导都是敬拜的重要节目。c.实行象征性之礼拜仪式——洗礼。圣餐。d.奉献财物为礼拜节目中极重要的一部分。
④以色列是遗产——最早的信徒乃是正统的犹太人,一切视为「纪念」,其中基督教受犹太教影响的最广泛乃是「阿们」,使祷告行动成为集体的。
4.早期教会礼拜
初代第一世纪的教会是赞美与敬拜的教会。
在公元一百五十年左右,殉道者游斯丁写了第一部讲教学,提到礼拜包括两部份:第一部份为读经、劝勉和祷告。第二部是举行圣餐。主要是富有教导性与预备。
早期第二世纪的敬拜:简言之:此时敬拜不甚重视,重视爱筵,与圣餐有分别。小教理问答的普遍使用。
早期基督敬拜受会堂的影响:a.持守以圣经为中心性,b.教会像会堂,强调祈祷。
主的圣餐的发展:根由行传二:42的经文的吃物,而被视为圣的饼(HolyBread)在基督徒圣典中。a.耶稣复活后的显现,与学生们同吃一样的圣餐东西,b.擘饼常是圣经中记载的食物。
早期基督教圣餐跟接着主的晚餐模式:饼被拿起祝谢,擘开再递给信徒于餐前;然后拿起酒祝谢递分于其次。
〖三、先知性与祭司性于敬拜的历史演变〗
①基督徒的敬拜内涵耶稣基督应验旧约。②基督徒敬拜由上帝的话与圣餐组成,并包含a.祈祷,b.诗歌,c.颂荣,d.祝福,e.回应。③基督敬拜是由上帝呼召的敬拜,由饼与酒象征。
1.先知的职事:
先知职事的本质,就是要叫人看见上帝这个完满的旨意;其功用乃是要各样事物符合上帝完满的心意的一种反应。
先知之被兴起,乃是上帝对他子民种种偏离光景的反应,是一个回头的呼召,重新的宣告,上帝心意的重申,是上帝要人再次清楚的看见他的心意。因此,先知常常像急流中的砥柱,虽然洪流湍急汹涌,他们却屹立不移,不但抵挡它们,并向它们挑战。
在旧约时,每当上帝子民属灵的情形恶劣,一切都离开了上帝的心意,以至充满了邪恶、紊乱、搀杂、昏沌!同时许多欺骗和虚假应运而生,有时光景甚至比这些更坏,就在这种时候,先知开始尽他的职事。所以先知职事全然是关乎上帝在他子民中,并藉着他子民,那原初并终极的目的。
总之。先知的心向着上帝至高,完满的思想绝对忠诚,他里面毫无妥协的因素。
2.先知性与祭司性于敬拜的历史演变:
基督徒的礼拜常常有两种倾向,一是先知性,另一是祭司性;这两角色在礼拜的历史常常发生:①冲突的现象,②合一的现象,③偏于先知,④偏于祭司性;在旧的圣经易于明白其形态。
以色列的先知和祭司们的贡献是平衡的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时先知较强,有时祭司较强;换句话说,就是先知的角色有时较重要,而有时祭司的角色恍较重要,在平衡发展中,有时难免发生冲突,但有时却又会合而为一,在整个历史进展的过程中,他们各有不同时代性的表现。
先知是直接听上帝的话,祭司是间接的。
先知是刹那间兴起的,祭司是持续性的。
先知是有创造性的,祭司是在保存传统。
先知是前进的精神,祭司却是回顾及怀念过去的黄金时代。
先知是流动性及进步性的,敢去突破现状和传统,展开一个新的局面,也因如此,先知时常受到**。祭司比较固定性,比较保守,为了尊重传统,维持制度不让外来因素破坏固有的传统,这些祭司有时也因此受到**。
先知较重视理论、道德,他们认为行公义比为上帝献祭的礼仪来得重要。祭司是较专心重视仪式及献祭,专心在礼拜和对上帝献祭的事工,而较不关心新的先知精神。
先知和祭司时时有所冲突,如主前六世纪到八世纪是先知强盛时期,因此祭司和先知发生了很大的冲突。
先知重视伦理,祭司重视礼拜献祭。
耶稣基督是较属于先知性的行列,但若换一个角度来说,耶稣也没有排除祭司性。先知的精神,祭司的精神都在他身上表现出来,耶稣死时完成了圣的礼拜,他本身做为献祭。先知性和祭司性的礼拜,在耶稣基督里成为一体。因为先知的精神让宗教兴盛,祭司的精神让宗教保守着,由此可见,耶稣把以色列宗教最早的两种倾向归化统一,传给学生,从初代教会传至今天。
保罗开始从事对外邦传福音后,礼拜的型式又有了新的形态出来,礼拜开始渐渐脱离会堂,因为这些基督徒在会堂受犹太人的侮辱,所以这些基督徒为了要犹太人的聚会有所分别,就把礼拜改在星期日,这可说是先知精神的活动。
第二世纪的时候,礼拜的形体已确立为一面以上帝为中心的礼拜,另一方面以圣餐为主的礼拜,前半部份是先知的精神,后半部是祭司的精神。
到第三世纪,祭司的精神慢慢又强盛起来,再度的强调献祭,由此当时洗礼的仪式非常的复杂,连圣餐也慢慢复杂,而加强圣职者的地位,这有形的组织及礼拜仪式有很大的进展,教堂就盖得又大又宽敞,各方面的设施也很齐全,于是对圣餐的看法渐渐开始改变,对主的圣餐,饼和酒经过祝谢之后,也就成为主的肉与血的圣餐变质说,成为神秘、令人敬畏,礼拜进入神秘性。
〖四、神学的型态与象征〗
1.创造的教义:其含意于第二世纪基督教与诺思底主义就清楚争执,诺思底主义反对创造,坚持创造是恶神创造的结果,否认属灵的事实,且可由物质的经验知道。
其次,诺思底主义对圣餐的观点,否认耶稣曾经道成肉身,亦否定物质的饼与酒象征耶稣显现的价值。
2.启示:A.上帝传达他自己通过自然的启示(诗十九:l),B.上帝传达他自己的知识通过历史的事件(出埃及与十字架),C.上帝启示他自己通过敬拜的组织。
3.道成肉身:永远的道(Word)成为人类的肉体(约一:14),因此成为软弱的肉体,且住在物质的世界,通过语言与象征传达。
4.颜色:不同颜色表达不同的意义:例如:红色代表热诚、欢乐。常于教会欢乐的时节,如婚礼,或圣灵降临节。白色代表纯洁、光明,常用于洗礼、复活节、升天节等。紫色代表忏悔、禁戒,常用于将临节,七旬、六旬、五旬和大斋节。绿色是教会最普遍采用的颜色,象征希望,生命和大自然的和谐,常用于三一主日后较长的时期。
5.主日:A.是代表上帝再开始创造的日子,开始的新创造。B.主日是太阳的日子,是占星学的绽.主日是第八日、第七日表示休息,所以第八日不但是象征新创造的一日的日子,亦表示象征将来的世界,对终末论早期教会的期待,期待那永世的开始。
〖五、神学的秩序〗
1.安静:是敬畏,内在的默想,准备,开放给主。
2.请安:早期的教会用「主与你同在」或「平安」为请安。这后来被改革宗所认同,加尔文则提供礼拜的开始用:「我们的帮助是在主的名,他是创造天与地,阿们」的话语。
3。宣召:是呼叫的邀请,是宣称耶稣的应允(太十八:20),是认同基督徒的敬拜父神通过耶稣基督藉圣灵的能力。
4.读经:是上帝通过他的话说话;于第三世纪上帝的话于礼拜仪式,含盖读律法、先知书、书信、行传、福音书与诗篇由主领者歌唱于圣句中。
5.回应:信徒对上帝的回应:A.音乐的奉献,B.金钱的奉献,C.信心的奉献,D.祈祷的奉献(赞美、认罪、祈求、感恩)。
〖六、新约中的洗礼〗
自使徒时代起,加入教会乃是以一种圣礼的行动而付诸实施的。行动常包括使用水,而且在初期时还伴以按手和膏油。这种入教礼仪被认为能赐予罪得赦免和圣灵的恩赐。
起初洗礼是「奉主耶稣的名施行(徒八:16;十九:5)」不久,「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太廿八:19)的公式就普遍地使用了。
但论到膏油(chrism),新约却没有明证。
用水的洗礼即使在使徒时代仍须以其他礼仪补足。使徒时代后的两个世纪,有详细地述及洗礼,但没有提及抹油或按手。
第三世纪时,一种更讲究的入教礼仪出现,它在教父时期非常流行,特士良说:「肉身受洗,使灵魂得免肉体**;肉身受膏,使灵魂得以成圣;肉身受按手,使灵魂得圣灵的光照;肉身受基督圣礼宝血的饲养,使灵魂得受上帝的滋养。」这段记载简单地说明这时期入教礼仪的程序:浸人水中。涂油(这时手划十架圣号)、按手、圣餐。圣灵的恩赐特别认为是在按手时赐下,以致特土良否认圣洗礼能赐人圣灵。
洗礼以前要经过长时间的学道训练,往往需要三年之久。圣洗礼通常是在复活节清晨举行;那些在这天不能参加洗礼的,要等到圣灵降临节时才为他们补行洗礼。受洗前的三数个星期,慕道友接受较深的训练。包括禁食、自省,藉向学道者脸上吹气(exsufflation)的驱邪,弃绝魔鬼,背诵信经及其他象征之举。
另外一些象征的行动——穿白袍,手拿燃着的圣烛——虽不见于希坡律陀的着作,但亦属于早期。
又初期祝谢餐的奉献礼,带有一种「收割节」的色彩,祝谢乳酪、橄榄、油……等。新受洗者初领圣餐,也领受奶与蜜和水。
〖七、礼拜中的音乐〗
音乐乃是礼拜中一个积极而有力的部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关系;若有效使用音乐,可达到在礼拜与上帝灵交的福祉,使礼拜更富活力而有意义。
1.旧约敬拜中的音乐:
A.战事的音乐:战事在宗教上有重大意义。不论大小战后,都以献祭的仪式开始。祭司在战前吹号召集人上阵,在战争中吹号鼓舞士气,当胜利归来时,大家就高歌去迎接他们(撒上十八:6),并举行感恩会。
B.由亚当到大卫:创世记四:21提到一切弹琴**者的祖师。当摩西上山与上帝相会,号筒就吹响。撒母耳来自一个音乐世家,用音乐去宣讲公义,鼓吹道德。扫罗无聊烦闷时,由大卫给他弹琴歌唱。
C.圣殿诗班和管弦乐队:大卫是个音乐家,弹琴、鼓瑟、作诗、歌唱。他为王时为耶和华的约柜预备帐幕,并组织诗班四千人,亚萨、希幔和耶杜顿都因琴、瑟、钹的演奏而受感说话。
2.新约礼拜中的音乐:
A.新约时代,基督徒受到广泛的**与限制,不能公开集体敬拜,但音乐仍占重要的地位。
B.新约提及音乐的经文十分稀少。西三:16提到:「用诗章、颂词、灵歌,口唱心和的赞美上帝。」他们不像旧约时代可以畅然无阻的使用大规模的演奏,但却是自心底唱出心声。
〖八、敬拜的意义〗
WilliamTemple说:「在这世界若要从政治的纷乱与崩溃来挽救,仅有一件事,那就是敬拜。」教会是世界仅有的盼望,又仅有的盼望为教会,就是回到敬拜,上帝必改变。
AnneFerrelMurchison说:「敬拜是完成上帝的旨意在我们的生活中。」
敬拜是什么?
①敬拜是:成为仆人,谦卑自己,才能成为一敬拜者。
②敬拜是一种转变(Ⅱ林三:18),而成一自荣耀到荣耀的形像,并由悔改为真实改变。
③WilliamTemple说:「敬拜是自上帝神圣的良心快速,去喂养以上帝的真理的心,开启的心去爱上帝,从事献身于上帝的目标的心志。」
④敬拜是实践神圣的方法,藉默想上帝的性格,并以赞美敬拜来觉察自己的行为改变。并在转换中,看见自己如同钻石的许多面在手指头上。
⑤敬拜是手与心两项齐备:
a.清洁心手赴会(赛六:5)。
b.热诚赴会(诗五):9)。
c.祈祷的心赴会。
⑥敬拜是对上帝的回应,应结圣灵的果子是忍耐,并诚心的动机。节制、谦卑的心灵,则祈祷万事可改变,因祈祷是调适与上帝同工。
⑦敬拜是以爱心的气氛开花结果,成长与扎根。
结论:由于新的时代,基督徒受到广泛的**与限制,初代的教会受到罗马的困迫,基督徒由耶路撒冷向地中海四面逃散(徒一:8),在外地罗马的基督徒隐密在地下墓窖(catacomb)秘密聚会,还勇敢地以划十字架或鱼为见证带领,真是热诚虔诚的敬拜,圣灵充满火热的心而大大被祝福。
所以要成为一虔诚敬拜者需:
①决心做礼拜,②追寻圣灵为根源,③被圣灵充满,④实行个别与上帝交通,⑤与众人一起参与敬拜,⑥除去旧老恶习。
因为真正敬拜的关键不是在外的,是心灵中的清洁(诗廿四:3):①人需先洁净双手:敬拜是全天候散发,因此不允许任何灵的疾病在这世上攻击我们的生存。②需有清洁的心。③用我们的舌头荣耀赞美上帝。
敬拜如同双向道,①让上帝带领(赛六:l)「乒」;②让敬拜者回应(赛六:2)「乓」。
最后,需以上帝为敬拜的中心,而听讲道、读圣经,分享见证,则上帝的恩惠在耶稣基督必然对我们显明。
〖九、评价原始礼拜对现代教会启示意义〗
1.旧约时代以色列百姓以敬拜为生活中心,全守圣日为得上帝祝福之根源。敬拜是完成上帝的旨意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仆人,谦卑自己,为生活的转变,新的创造。反观今日基督徒大多数于主日忙于俗务,为世界所迷惑而迷失,失落全守圣日之祝福,需待反省。
2.出埃及是旧约的神迹,基督的复活事件是新约的神迹;基督本身为完成礼仪模范,亦为新敬拜意义的开始,面对敬拜要严肃,且严肃的聚会非现代电视崇拜节目所能替代。按敬拜的神学秩序是:安静、请安、宣召、读经与回应;又回应含:音乐的回应、金钱的回应、信心的回应、祈祷的回应,因此回应面对上帝要严肃,不可随便,特别对上帝的爱敬拜的回应于姿势要敬虔。
3.上帝是无所不在,敬拜是活生生的会遇,体会到上帝的临在;因此,灵恩的充满于今,非定义只限在「祈祷山」,要确认于「祈祷会」,「祈祷室」的属灵的操练。
4.旧的圣殿中焦点陈设在的柜,新约如令圣殿陈设焦点为「十字架」与「圣经」;因此,圣殿陈设于今不必灯台,使徒圣像之形式偶像化,唯十字架,装饰的颇为庄严,使心灵产生气氛。
5.会幕的三重比喻为使徒保罗的三重真理:「信、望、爱」(林前十三:13);但其真理必有其优先,「爱」为第一优先于基督徒生活,要实行「爱」的教会生活于日常生活中,强化家庭信仰生活化,实践真理。不可视为「纪念」,要有「阿们」(诚心实意)基督徒生活,并把教会的圣餐延伸为日常与家庭的爱餐,以爱相聚,基督徒的交通。
6.圣乐在旧约与原始敬拜占很重要地位,于今敬拜不可像固定礼仪传统形式的祈祷文,若欲使灵性复苏,礼拜中的敬拜赞美,圣乐要加强。据台湾基督教会1989教势报告,教会增长年增长率最高为:敬拜中心(119%),长老会十年增长率只是10.05%。
7.旧约的先知,常是「急流中的砥柱」,于今牧师所扮演的先知与祭司性的角色,常常失去平衡;祭司性较强,先知性减弱,而产生冲突。总之,要使宣讲与实践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