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热切“到了紧急的关头
    小女不见了!

    事件十分紧急,我力求镇定,使我的思想清晰,好从事实来决夺寻找的步骤。

    一点半钟前,小女德贞从校回家,小睡后,仅仅过了卅分钟,她与她四岁的小弟弟同到屋外和煦的春光中去游玩。我的妻子独自上街去,我在楼上书房里工作。不久,我唤德贞来,没有答应。她的小弟弟说,她回校去了。这叫我觉得诧异。虽然她的学校只与我们的后门隔一空地,算来不过数百码,但她很少到学校去玩,若去,必先得我们的许可。

    我到校园里去找她,她不右那里。我回家时,我的妻子亦回来了。我们心里觉得不安,就向我们同街的五家中,逐家去寻找,仍不见她。一邻居的小孩说,他看见她望着学校走。一个哑吧的妇人打手式证实她曾走过她的小院子。我再往她的学校,在那里玩的孩子都说没有见到她。

    我的妻子往相隔一街的买卖中心去查问,校长和我走遍学校里每间的课室,都不见到她的一丝一线。我此刻站在学校的背后与接连我们的家的一条很少人行的土路上,我的眼望着附近的树林,我的脑海里记起许多小孩子被拐的故事,要不记也不能。我们要报警察么?或有其它她可能去的地方呢?我在路上走来走去,口里虽呼唤德的名,心里却是害怕与绝望。

    再过半小时,小女绕过校园的一角,带着笑脸,向我们走来了!原来她走过校园,到一糖饼铺里去,在那里遇见一位同学,续走半里到了同学的家;解释起来很简单,但当时的情景殊难受。

    待这件事所引起的悲欢啼笑都成为过去,我有很大的感想。我记得当德失踪的两小时中,什么事我都不关心;我有要读的书,要写的信,要撰的稿,要决定的计划--都忘到一干二净。我只想念一件事,就是我的儿女失踪了。我只有一个祈祷,祈了一千多次,就是:"神阿,助我寻着她。”

    但我自问,我做一个传道人,曾否为着失丧的灵魂,觉得同样的紧急与热切呢?我听过一个老传道说:"若人是有灵魂的(他的确有),若灵魂有永远得救的可能,也有永远灭亡的可能(灵魂的确有这两个可能)那么,世上最要紧的事是引人信主耶稣基督了。”我相信他所说的话是对的么?

    环视举世今日的教会是否在布道工作上觉得紧急而热切?这个问题令我良心十分不安。”火若不延烧便熄灭!教会若不热切传福音,就等于没有存在一般!“(引用布朗尼的话),请问刻下"火“的情况如何?

    有一人在大会中起来如此祈祷说:"主阿,若我们中间已经有一点复兴的火种,望你培养这一点的火种,叫它愈烧愈大。现今许多教会,和许多信徒,都自满自足,谁要起来培养这一点的火种呢?这火种就是古时教会所谓“爱灵魂的心",要如何使这火再着起来呢?

    有一件事我们很清楚的认识,就是今日的世界是热切的,冷淡的要被淘汰。五十年代的人尚存着保守的态度,不将自己授人,不被约束。今日的人与他们已大不相同。美国学生响应和平服务的运动,甘心付上自己,表明今日的世代是愿意受约束和受累的。只要有如火一般的真理,就是激动感情的真理,令人奋不顾身的真理,今日的世代是肯响应的。

    福音最后的胜利是必然的。异教的风似乎叫“世界的光"暂时闪动,但无论如何不能使它熄灭。神没有叫我们负责最后的胜利,神只叫我们把福音传遍于我们的世代。若教会不比今日更加热切,我们势必失败!

    在本世纪的初期,莫约翰(J.R.Mott)向大学生们挑战,要他们自顾献身,把福音传遍他们同一代的人。他的远见是我们需要恢复的。徐文默(SamuelZwemer)是一位向回**传福音的大使徒,他说过以下的话:布道乃是灵与灵的冲撞,冲撞的果效,可用一个方式来测量:

    物质×动力=果效

    在此物质乃代表福音,动力乃代表我们的热切,我们传福音的热切如何,“动力"就如何。福音在世上的果效如何,与传福音的热切如何,成正比例。

    “布道"的工作未实行之前,必先有“布道"的情感。先有在心里的情感,然后就产生外面拯救的工作。那情感好象摩西当年在神面前,为以色列恳切祷告的情感--“这百姓犯了大罪……倘若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出32:31~32)又象保罗当年的情感--“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林前9:16)主耶稣向着将就沦亡的耶路撒冷痛哭--“耶路撒冷阿……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也是同此情感。

    “布道"要同诺斯约翰(JohnKnox)的祈祷--“求你将苏格阑人的灵魂给我,不然,我宁愿死。”又要同卫斯理约翰所说--“这世界是我的工场。”又要如马丁亨利(HenryMartin)踏上印度境界的时候所说--“为神缘故,让我在此焚烧!"又要同患了肺病的蒲大卫(DavidBrainerd)在大风雪中带着咳嗽,为印批安人恳切的祈祷;又要同怀费佐治(GeorgeWhitefield)十三次驾着小舟横渡大西洋,向美国殖民地的居民宣传福音。

    “布道"乃董乃芳女士(LadyDonithorne)那样的情感;他本出身显贵,但因爱香港堕落人的灵魂,就如烟客,**,赌友之流,就甘心进入政府明令所不许进入的贫民窟,使他们得着福音的医治。”布道"是伊理渥(JimElliot)与其年青的朋友们血染厄瓜多尔河流的情感,他们为奥加民族的灵魂,甘心舍去性命。”布道"是卡逊保罗医生(PaulCarlson),情愿撇弃加里福尼亚所有物质的享受,甘心赴非洲刚果被叛徒的子弹穿过脑部而致命的情感。

    “布道"是神心中的十字架。

    我们绝对不会自然而然的得到如此的情感;没有人会偶尔堕入这情感中;因为这要付上很大的代价。神付了他的儿子为代价。主耶稣遍体受伤,汗流如血,受人凌辱讥笑,至终处身十字架上,他的代价又如何?那四个人要拆通屋顶,然后方能把瘫子放在主耶稣面前(看可2:1~12)。我有一位朋友很正经的补充说:“那屋顶需要出钱来修理!"让我们记得若非有人肯付修理屋顶的代价,就没有人会到主的跟前。

    可能这就是我们容易冷淡的原因。我们的热切很容易受了影响而渐变于死冷。

    有一个影响,就是今日盛传“人无需得救"的理论。有一位牧师,不是守旧派的神学家,对我说过如此的话:“我近来为着一个问题,觉得非常的烦恼;我的教会里有很多人不信耶稣是独一的救主;他们的确认为人不需要信耶稣。”

    “人不需要得救"是一个古老的异端,初见于伊甸园,魔鬼对亚当夏娃说:“你们不一定死"的时候(创3:4)。主后一百八十五年至二进五十四年之间亚力山大的奥利根(OrigenofAlexandriaA.D.185~254),首先在教会里传此道,后来为教会所反对;但不时又有人起来重申此论。马丁路德复教之后,预定论为教会所强调的时期,由于预定论的反应,此道特别盛传。十九世纪中,“更大的希望"乃此道的变相。这里所说的希望,就是众所周知的,指着没有听过福音的人也能得救。

    还有“人至终都必得救"的流传。信这种理论的人,必定忽略了罪恶的严重,并疑惑耶稣为普世独一的救主。许多有名无实的信徒憎恶“布道",连题都不喜题;他们以为注重布道的人,带着自以为义的气味,看自己比别人更圣洁,满有自高感。他们所注重的是人皆兄弟,在此相争相仇的世界,应以宽大为怀:“彼此谦让"在他们看来是根本的道德;宗教上坚强的信仰,叫不信者觉得难为情,引起信者与不信者中间的分歧,他们认为这是该死的罪;“布道"的信息里高举耶稣为唯一的“道路,真理,与生命",是他们所最难受的。

    像这样不分皂白的宽大,当然鼓励了虚妄的理论,就是“人至终都必得救"的流传。许多人没有觉悟这样的宽大,简直是缺乏良心的信念;凡没有良心的信念,或没有原则的人,自夸为宽大是不足为奇的。真正的宽大是自己有坚强的信仰,但亦尊重别人的权利,他们可以信他们所信的,甚至与他所信的反对,他仍一样的尊重,这种的宽大是美德。基督徒的宽大,绝对不会把真理牺牲去。他们相信神已经把神的特性显明在基督耶稣里,信与不信神却任人自由抉择。

    以上所题虚妄的传说,好容易叫“布道"失了热切,因为人既无需得救,或人至终都必得救,又何用热切布道呢?现代另有一种传说,与以上所题的同样的危险,就是“人已经得救了"。他们的“神学"是“这是一个已经得救的世界"。他们认为“劝人信耶稣为救主乃是异端"。他们说基督徒的工作不过是宣告基督为主而已。他们的根据是“基督已经是举世人的教主",不但在原则上如此,在事实上已经是如此。这一种新的传说,当然要叫“布道"的热切降低,何必为着不需要的工作而努力呢?要作的事太多了!

    还有一种现代的传说,会叫“布道"的热切降低而至于死冷的,就是“无论何人一加入教会的组织,就已经与神发生美满的关系"。这等人以为一个人若加入地上看得见的教会,或是受坚信礼,或是在公众面前承认他们的信心,外面的礼节,就足够显示他们内在的信心。这样说法真是对么?徐美凯(SamuelShoemaker)所说的真是贴合真理。他说:“许多人在我们教会中,从来没有实实在在的接纳耶稣为救主,只根据仪式成为会友;也没有属灵人指点,或帮助他们作接受耶稣为救主的决定。”

    关于这一点,基督教会与天主教会都有发言,表示关怀。

    普霖思敦神学院名誉校长在一九六六年五月廿七日美国教会报--“今日的基督教"第廿一面里这样说:“这样注重加入教会,注重仪式和教友的本分,在许多提倡教会大同的团体中,会使或已经使基督教成为有名无实的,这可说是-教会教-,只注意团体的行动,没有注意个人的信仰,这样下去,很明显的结果就是一个教友不一定是基督徒,加入教会为会友,可以代替接纳耶稣为救主!"

    一位天主教平信徒神学家,麦快尔(GeraldMcGuire)在一九六六年五、六月号“信心行动"的双月刊第六面说过这样的话:“自教皇二世起,悔改归向基督的信念已日渐显明,并广被采纳。我们的要务是叫一切天主**归向基督。今日许多天主**是以规条为中心,不是以基督为中心。”

    笔者在环游布道的工作中,不断的发现类同这样的事。不知多少青年于立志信主耶稣之后见证说:“我十二岁(或十岁,或十四岁)加入教会,但是与我丝毫无补。我参加会友训练班,因为我的朋友参加,我跟着也参加。现在我已知道个人与主耶稣发生关系是何等的需要。”

    我们应当感谢神,不是所有的青年都如上面所说的。有的青年是清清楚楚的信了主耶稣,并且答应了基督的要求。把自己交给主耶稣,然后加入教会;他们在信心上一直长进,以至于“长大成人"。虚假的决定固然是免不了的。可是时常有人说:“参加教会与我丝毫无补。”应令我们深深的审省。

    加拿大一大公会的牧师,作过我们布道会的顾问,对我说过:他与许多未到廿岁的青年谈道,他们都说他们从小就加入教会,但那样加入教会是毫无意义的。他听了之后,心中甚觉沉重。他说:他要重新考虑并重订小孩加入教会的程序。

    基督教的教育,应领人对于基督有个决定。基督教教育的目标,是叫人悔改,信靠并顺服基督。若我们不看这种的教育为领人信主的导线,却以为有了教育,就算达到目的,结果教会必充满了锺斯的说的人:“只闻神的事,却不认识神:只有关于基督的报导,却不曾受基督本身的改造,只知道德的律法,却没有力量来履行。”

    “在基督里的,就必在神的教会里。”这话是对的。但我们能否说:“在一个地上教会里的,就必在基督里呢?外面的仪式能担保内在的实际么?"旧约圣经不以为然。耶利米责备那些肉身受过割礼的以色列人如此说:“犹太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你们当自行割礼,归耶和华,将心里的污秽除掉……"(耶4:4)

    施洗约翰不以为然。他对他的听众说:“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不要心里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我告诉你们,神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路3:8)

    尼哥底母在外表上不是很好吗?主耶稣对他说:“你必须重生。”(约3:7)十二门徒个个在外表上都是门徒,但耶稣说其中有一个,虽是基督小教会的财政,却其实是魔鬼。主耶稣比喻里所说的十个童女,在表面上也都是一样,都穿着礼服,都拿着灯,但其中五个有灯无油。

    法利赛人更可以证明有外表的,未必就有实际。主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好象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你们也是如此,在人面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太23:27~28)

    听腓利所传的福音而领受洗礼的西门是另一例证。彼得对他说:“你在这道上无分无关,因为在神前,你的心不正。”(徒8:21)

    今世的人都倾向数目的统计,崇拜数目如同偶像。我们要格外小心,不可让宗教的外表,减少我们对于实际的关心。二百年前怀费说:“你必须重生。”说了又说。他的信息燃起英国教会复兴的火。我们今日还急切的需要这个信息。

    曲解加尔文的预定论,也是基督徒失却“布道"热切的一个因素。圣经明明说神有绝对的主权。这个真理应叫我们更加努力去传福音,使天上的王得荣耀。但任何真理都有被曲解的可能。让我们格外小心,不要因注重神绝对的主权,而忽略了我们无可推诿的责任,免得加尔文的预定论沦为一种的宿命论。

    有人请司布真调解这两个似乎互相矛盾的真理,他拒绝说:“我不调解,因我从来不调解两个素无意见的朋友。”

    美国有些教会走了极端,甚至不设立主日学,亦不赞成往外传道的工作,他们以为这样做,是千预了神绝对的主权。克理威廉(WilliamCarey)约在二百年前,遇见过类似的人。他在一大会中题议要成立一个布道的机构。差派宣教士往外宣传福音;当主席的立刻反对说:“青年人,请坐下,神要人得救的时候,不要你我的帮助,也能使他得救。”有一首诗可以描写这等人的见解:

    神人阿,只管坐下,

    神会叫神国降临;

    神的时候,方法,地方,

    神有权,莫劳你心。

    另一极端也是危害“布道"的,这个极端要叫做“以人为中心的活动"。我曾听见无线电播送一首四音合唱的歌,歌词中的一句是:“起来助神,转败为赢!"好象神不胜忧虑,幸亏他们这样同情的鼓励稍得安慰一般。他们的神好象是软弱到不知所措,鉴于世界的纷乱,没有解决的办法似的,除非一些地上有力者给他一臂之助。

    圣经所说永生的神,他们竟忘记了。圣经说:全能的神坐在天上,因世人妄谋背叛而嗤笑(诗2:4)。又说:至圣者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居民好象蝗虫(赛40:22)。又说: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神,随已意作万事(弗1:11)。

    不要错误,“布道"的前途将愈过愈难。因此“以人为中心的活动"是必败的。因为是倚赖人,不是倚赖神。过于强调人的本分,谓人非有成绩不可,这种强调成了人心灵中一种重压。徒有必成的心理,是不会奏功的。当人最好的办法通过最顽固抵抗的时候,“以人为中心的活动"就必失败。退后,并贻人讥笑。

    还有一个因素,可使基督徒失去“布道"的热切,这个因素不知叫做什么好,姑叫之为“偏离中心"。这等人非不尊重圣经的真理,但不以基督自己为中心。合圣经,守旧,相信福音的人,便有布道的热切么?事实不是如此证明。不错,大布道家与大宣教士是从纯正福音的信仰,与热切布道的心肠产生出来的。但信仰纯正的人,不一定都有热切的心肠。有许多教会信仰非常纯正,但往外布道的工作,几等于零。他们对于圣经很熟悉,但可惜“熟睡"了!

    新约教会要把福音向世界各角落传开的热切,在他们中找不到。他们好象一群自满自足的人,互相称赞他们对于圣经真意,认识得丝毫不苟;但他们在“布道"方面,实在十足的退却,他们纯正的信仰,满足了他们,叫他们不正面向没有基督的世界进攻。

    他们的错误,在于偏离中心,以次要的,列为最要的。保罗伤心的说:“别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耻稣基督的事。”(腓2:21)在基督以外,有他们注意的焦点,与追求的动机,可能是真理上的见解,可能是拥护一个领袖,可能是教会的组织与行政,亦可能是布道的运动。照南美一信徒的观察,北美教会“布道机构"更重于“布道"。他们以“组织"为中心,过于以“见证"为中心。他们一心一意为要供给在国外工作的宣教士,遮了他们要为基督耶稣作见证的目标。一个教会若重看往外布道的组织,把他当作偶像,使他们“布道"的热切,反倒低落,是否可能的呢?

    我觉悟到魔鬼会利用教会间不同见解的真理,叫我们不热切去布道。”要为一次交付圣徒真下的道竭力争辨"当然是要紧的,但不是中心。我们要记得神的旨意是……“使他(神的爱子)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他里面居住。”(西1:18~19)基督是我们的中心。若我们忘了神的旨意,偏离了中心,我们的热切就会死冷。

    我认识一位宣教士,他曾在越南传道,为越共的游击队所俘,被扣留了几个礼拜。在那时期中,他与一位越共青年的长官相识,他用圣经为课本,教他读英文。有一天他们坐着谈论面临越共的一场大战,游击队有被毁灭之险。宣教士对那青年长官说:“恐怕你要死。”他静思一下,从容的答说:“若我能够将共产党的势力推广一个英里,我死亦乐意。”最后他对宣教士说了一段最动人的话:“你知道当你读圣经给我听的时候,我发现你们基督徒所有的信息,比共产主义更伟大。但我信共产党要征服全世界,因为你们看基督教是一件要紧的事,我们看共产主义是唯一要紧的事!"

    这样热切的把自己奉献给他的主义,真要打动我们的心弦。环视世上各种的特务,回**,与其它旁门左道的跟随者,以及共产主义的宣传者,将近到了地极,认识基督的人,要含默到几时呢?

    试问我们有什么特效的办法,来救治我们在“布道"上的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