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从教会历史看罪恶与苦难的问题
    一.初代教会时期

    1.耶稣预言末后的日子罪恶与苦难的事必会加添(路廿一:7-36;太廿四:10-51)

    2.使徒书信中不断指出人因信仰的缘故要受苦(提后叁:1-17;彼前二:11-25)

    二.教会受害时期(主后100-300年)

    ——对罪恶与苦难最有体会的人是爱任纽(130-202)

    1.他的思想

    a)人被造只是暂时的完美,不是完全的完美。

    b)神的形像使人有美善本性,积极趋向神,人要最后达到完美,才能相似于神,而有的样式

    c)人生历程是成长的过程,人在神的保守之下,经历善与恶的突不断成长。

    d)苦与罪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人经由这些事而了解道德,以至能把握救赎的根源,最后人类在末日得以完成。

    2.他的弱点

    a)不符合圣经的命题:人是由完美堕落到不完美而有苦罪的产生。

    b)苦罪的煎熬并不保人能够完成自己,人类的历史经验也没有使人更好。

    三.国教教会到中古教会时期(313-1517年)

    ——以奥古斯丁的思想为代表

    1.他对恶有相当深刻的体会,他说:恶没有积极意义的本质,恶并不是一样东西,不是一种存有物,不是实体,是美善这个实体被破坏后存在的状况;神没有创造恶,恶是完美亏损后的状况而已。

    2.中古世纪阿奎那举出一个例子说明:

    瞎眼是一种恶,但是瞎本身不是一个东西,只是眼球视力的丧失,眼球是实体,所以瞎眼是眼球这个实体受到亏损。

    3.神给人自由意志,使人能过正直的生活,但是人以自由意志选择了自我中心,亏损人本性的完美,这亏损的后果就是罪恶;所以罪恶的原因在人的选择,不是在神。

    4.人犯罪之后,经历痛苦,显出公义的裁判,人在受苦中体会什么是价值。

    5.神把宇宙造成杂多元的情况,每样事物就价值高下,分不同层次,但可以互相搭配和谐,甚至价值低的事物可突显价值高的东西;如星体有不同程度的光,人不能因月亮不如太阳,就说月亮不好;万有的存在互相配搭,展现和谐

    四.改教之后到十九世纪

    ——以马丁路德为代表。

    1.神是无限的,远超人的经验和理性;人的智能知识有限,不能知道超越经验和理性以外的事;所以神对世界作出的安排,不是有限的理性可以探讨。

    2.苦罪的发生是奥秘,不是理性有资格批判的,不如在其中亲身以信心体会神的爱,因为神为人预备救恩,这也是人可以知道与经验的。

    3.路德是站在神的主权上来看苦罪的问题。

    五.二十世纪

    1.对于痛苦和权能相提并论是现代思潮的特色

    2.神有完全的权能,又有深切的痛苦,二十世纪神学家都认为神的怜悯是彰显能力的顶点,在其中特别注意到神与人一同受苦。

    3.受苦的神正彰显的至善与大爱;苦罪虽然存在,的良善与慈爱不断彰显,使人在其中仍然有希望。

    4.神有爱,也有能力,但神限制自己的能力,容让人自由,但是人在堕落中,神感到痛苦,为了拯救人,付上重大代价,借耶稣基督施行救赎。

    5.恶是人对自由的误用,但是神的权能仍然控制,既是至善的,不能容恶存在,恶的消除只是迟早的问题。

    六.中国基督徒对这方面的反省与思考

    1.贾弟兄

    人世间所有的疾病、忧患、灾害、烦恼与疼痛、大地受咒诅、暴风雨、地震、荒旱,种种令人伤心的事,可用一个字包括,就是罪,因为世人陷溺于罪中,神不得不借用许多忧苦之事儆戒,锻,惩治,管教。

    2.王弟兄

    a)受苦与认识神的旨意有非常密切的关。

    b)苦难蕴含着独特的属灵意义,受苦是追随基督必须付上的代价,同时也是追求成圣的主要训练。

    c)苦难无论是出于神直接的旨意或是神容许的,无疑是对信徒有益的,虽然这种益处当时未必会明白。

    3.倪弟兄

    a)受苦是神的管教。

    b)神的管教不是刑罚,刑罚是为着责备你的错,管教是有教育的目的,为要叫人在的圣洁上有份。

    c)管教是优待、不是苦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