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耶和华是智能的开端。」
我自小没有这智能,即使看见大自然四时交替的景象,也没联想到有造物主。直至读护士学课程时,认识好友阿仪,她是基督徒,邀请我去教会。记得她说:「你是我的好朋友,希望你能与我一样——生命里有上帝。」但是,我当时有一个观念:信仰只是教人为善,只要我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信与不信并不重要。福音的种子犹如撒在路旁,错误的观念使我对福音无动于衷。
一九八七年,我带着一颗憧憬的心移民澳洲,异乡的生活、言语上的沟通及工作环境的适应,带给我不少压力。所谓出外靠朋友,尤其身处异乡,朋友的关怀和支持显得格外可贵。可惜,在护士宿舍所认识的一些新朋友,是因环境因素聚在一起,友情没有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很容易因某些原因,如:工作上的意见不同、利害冲突,大家就变得疏离。有人表面友好,背后却攻击你。经过不愉快的经历,我对待初识的人皆抱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态度,觉得人与人之间保持相当距离,冲突便会少些,伤害也少些。随着时光消逝,我的性情变得日渐冷漠。
好友阿仪察觉我变了,在一次电话中,坦诚劝我,说我在香港时可爱多了。自此以后,她更关心我,继续鼓励我去教会、借属灵书籍及录音带给我。两年后,阿仪回香港,我继续去教会一段时间。可是福音的种子始终没有发芽。我想我的心太硬了,看来得救无望,于是就借口忙,不去教会。
后来搬了家,在一次旧同学聚会中,竟发觉她们都是基督徒,且就在我家附近的教会聚会。一个星期日的清晨,当我望着后院的一草一木,抬头看着蓝天沉思,怔怔出神时,奇妙地有一个意念在心中涌现:「你为何不重返教会?」是谁在说话?是谁在呼唤我?心中挣扎了一段时间,看看时钟,正好赶得上教会礼拜时间;于是匆匆换上衣服出门。从那天起,我开始重返教会。
在我信仰历程上,曾有信心软弱及怀疑的日子。当我参加了团契、福音性研经班及初信栽培班后,这些都帮助我明白基督徒的新生活和新生命。二○○一年二月廿四日梁燕城博士的布道会——「生命是一首诗,从苦涩到甜美」中,我受圣灵感动决志信耶稣。最初,我是被布道会的主题吸引。这十年来,我在异乡营营役役地生活,护士生涯让我看到的尽是老、病、死。自我保护形成人际关系的一堵墙,我彷佛困于围城,感到生活是一潭死水,毫无生趣。以前常常带着笑容的一张脸,渐渐变为愁眉深锁,闷闷不乐。生命看来是一首哀歌,怎会是一首诗那样优美?在布道会中,得知有上帝引领的生命可以变成一首诗,从苦涩的人生尝到甜美。在布道会完结前的诗歌「全因为你」中的歌词:「常言道,人生像演戏。回看这生精彩,因有你…。」更触动我内心深处的郁结,我常感到自己在人生舞台上担任着一个非常失败的角色,人生的方向迷糊不清。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此时,我决定承认耶稣是救主,让上帝来编写我以后的人生剧本,将生命变成一首诗。
信耶稣后,我的灵命像初生婴孩,仍凡事靠己,原地踏步,后来参加教会的读经运动,留心听道,渐渐感到上帝的话有如解剖刀,刺进我的内心。我想到我多么消极、情绪化,以冷漠掩藏内心的恐惧,这都是我的罪。我感到上帝在生活上的管教和锻链。看《玫妮的春天》,感动得流泪,当中有一句话抓住我的心:「我必须要破碎自己,愿意认罪及谦卑地顺服在上帝的脚前,才可被上帝陶铸成为一个全新的我。」我向上帝认罪祷告,我愿意放下老我的骄傲,让上帝掌管我的生命。
信主前后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以前,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自我封闭,将心关在门内,成为一个「闷」人,觉得做人枯燥乏味;现在,我学会将心门敞开,让上帝引领以后的人生路。上帝就是生命,上帝是活水的泉源,我深信有上帝的生命必定是丰盛的。
以前的我,认为凡事要靠自己,路是自己行出来的。我并不是认为自己能干,而是认为「求人不如求己」,「人到无求品自高」;现在的我,学习每日与主同行,凡事祷告及交托,「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肩上的重担也显得轻省了。
以前,曾有一段时间,我让自己与别人之间保持一段距离,筑了一道无形的墙;现在,借着上帝的爱,「我们爱,因上帝先爱我们。」我学习将「桥」取代「墙」,不但学习伸手找温情,更重要的是将温情给予身边的人,「分享的快乐是特别的多,分担的重担是格外的轻」是多么美好的事!
以前的我,常抱着埋怨的心,低着头营营役役地过活,看到的只是地上的泥泞;现在,因借着仰望上帝,发觉原来每人头上都有一片青天。现在,我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我却可用不一样的心情去迎接每一天,学习凡事谢恩,不再怨天尤人,心中充满平安与喜乐。
我感谢上帝,是他医治了我心中的伤痕,让我重建自信,让我重新发现及活出自我。我于二○○二年十一月十日接受洗礼,正式归入耶稣基督的名下,成为上帝的儿女。我愿意与别人分享上帝的慈爱恩典,以生命影响生活,学习以上帝的爱去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