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卷 第三部
    第三部

    1思想和事物两者的正当使用就产生节制,爱,和知识;它们的错误使用就产生放荡,忌恨,和无知。

    2“你在我面前摆设筵席”(诗23:5)等话。在这里“筵席”的意思就是实践上的德性。因为这是基督在那烦扰我们的人面前所摆设的。用油膏心是指一切受造物的沉思而言;上帝的“杯”是指上帝的知识而言。“祂的慈爱”就是祂的道,也就是上帝自己。因为祂藉着“道成肉身”,一直跟随着我们,直到祂把握住了一切应当被救的人,例如对于保罗。“殿”就是一切圣者在里面被恢复的王国。“一生一世就是永生”(诗23:5,6)。

    3灵魂的能力倘被误用,邪恶就临到我们里面来,这误用的恶有三方面:贪欲的,恼怒的,和理性的。理性能力的误用便产生无知及愚笨。恼怒能力和欲望能力的误用便产生忌恨和放荡。但是这些如果使用得合式,就产生知识与谨慎,爱和节制。倘若真是如此,那么上帝所创造和制作的事物本身,没有一件是恶的。

    4食物并不坏,而是坏在贪食,**并不坏,而是坏在**,金钱并不坏,而是坏在贪婪,荣誉并不坏,而是坏在虚荣。倘若是如此,那么这些事物没有一件是坏的,而只是误用它们才是坏的,当我们的心没有注意到它们的天然需要时,就误用它们。

    5有福的丢尼修说无理智的发怒,发狂的私欲,奇突的幻想,都是鬼所特有的罪恶。但理论上说来,无理智,发狂,和奇突都具消极的意义,就是失掉了理性,通识,和考虑。可是,必定先是“有了”而后才有“失掉”,所以鬼等曾经有一度有过理性,通识,和考虑的。果使如此,则甚至鬼也不是天生就坏,乃是由于误用了天生的能力才变坏的。

    6有些情欲产生放荡,有些产生忌恨,有些产生忌恨和放荡二者。

    7吃得过份和吃太美好的食物就是放荡之因。贪婪和虚荣就生忌恨。而自爱却是它们全体的起因。

    8自爱乃是对自己身体之一种情欲的及不合理的爱,与爱和自制正是相反。爱自己的人显然具有一切情欲。

    9使徒说:“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子”(弗5:29)。那就是说:“他攻克身子,叫它服自己”(林前9:27),除了食物,衣着,及仅够生活所必需的以外,不再给它什么。无欲地爱身体的人是如此爱的,他把身体当作神圣事物的婢女般的看照,只供给它必需之物。

    10我们若爱某人,必定永远乐于照顾他。因此,我们若爱上帝,就乐于作使祂喜欢的事情,然而我们若爱身体,也就乐于作使身体快乐的事情。

    11使上帝喜欢的事情是爱和节制,沉思和祈祷。使身体快乐的事情是贪吃,放荡,和很多这类的事情。因此,“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罗8:8),“凡属基督的人,是把肉体,连同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加5:24)。

    12心若倾向上帝,就待身体如待仆人一般,只供给他生活必需之物。心若倾向肉体,就服事情欲,永远“为私欲安排”(罗13:14)。

    13你若希望作你思想的主宰,就应当心你的情欲,你必易于将它们排出思想之外。例如你要克服**,就要禁食,警醒,劳作,和隐居。要克服发怒与烦恼,就要轻视尊荣与卑贱,及其他尘事。要克服恶意,你就要为伤害你的人祈祷。如此你必得救。

    14不要将自己与别人的短处比较,只要努力完成爱的使命。行前者的人要堕落于夸张的坑,行后者的人要升到谦卑的高处。

    15你若完全服从爱邻人的命令,你为什么要对他怀着烦恼的悲哀呢?你若先要暂时的事物,为它们而斗争,不是明明在与你的弟兄作对吗?

    16人们寻觅金子的缘故,并不是为了必需,多数人是为了金子可以供给他们行乐。

    17爱钱的原因有三个,即爱享乐,爱虚荣,和无信心。无信心比前面两个更坏。

    18爱好享乐的人爱钱,是因为可靠它享受奢侈的生活。虚荣的人爱钱,是为了他可因有钱而受尊敬;无信心的人爱钱,是因为他可将它收藏起来,因为他害怕饥荒,或年老,或疾病,或与生人同住,他的希望寄托在金钱上甚过寄托于那创造整个的万有,管理最细小生命的上帝。

    19爱贮积金钱的人有四种,有三种已经叙述过了,第四种是真正的司库。只有这一种人才贮积得正当,他这样作,是为决不短缺供给每一个人的需要。

    20一切情欲之念或是引起灵魂的贪欲部份,或是激动它的恼怒部份,或是遮蔽它的理性部份,因此心就切望于属灵的沉思,及独自的祈祷。所以修道士,特别是在他静憩时,若能密切注意自己的思念,知道并且切断发生它们的原因,这就对他大有好处。可以这么解说它们!例如对女人的情念引起灵魂的嗜欲部份,而这些念头的发生乃是由于饮食的无节制,及和女人作亲昵的,不必要的谈话;饥、渴、警醒,和独居就可切断它们。思念那干犯我的人和事也激动灵魂的侵略部份,引起这些思念的原因是喜好享乐,虚荣,和喜爱尘事。情欲重的人才为这些事而烦恼,或是因为它们被夺取了,或是因为没有得到它们。反之,为了上帝的爱而认为这些事物有罪,并轻视它们,就可以将它们切断。

    21上帝知道祂自己,也知道祂所创造的事物。一些神圣的能力也知道上帝和上帝所创造的事物。但是神圣的能力不是像上帝那样知道上帝和祂所创造的事物。

    22上帝由祂有福的本体知道自己;因他的智慧而知道祂所创造的事物,祂就是藉着这智慧,本着这智慧造了万物。但是一些神圣能力是因分享才知道那超在一切分享之上的上帝;他们知道上帝所创造的万物乃是靠对它们的沉思。

    23被创造的事物都在心的外面;发生对它们的沉思是在心内。上帝却不是如此,祂是永远的,无限的,看不见的,祂将存在,幸福,和永生的恩赐降给万物。

    24凡有理性的和有思想的自然物是藉着他们的存在,他们之适合于良好生活(我是说良善和智慧),和他们所蒙永远生存的恩赐而参与上帝。他们这样,因而认识上帝。至于他们认识上帝所造的事物,如我们曾说过的,乃是藉着一种受训练有条理而可察看受造物的智慧。这智慧是存在心里的,单纯的,非物质的智慧。

    25上帝在支持,卫护,和保存万物的工作中所显出的四种神圣属性,即生存,永恒,良善,和智慧,是祂分给于那赋有理性和思想的自然物而使其存在。祂将其中两种赐给一般主体,将良善与智慧赐给那适合于意志和判断的受造物,好使他藉赖分享而得与神同其本质。因为这缘故,我们才说他是照着上帝的形像初造;在良善和智慧方面是一如上帝的样式,即上帝本是这样,而他是藉着恩典而如此。各种有理性的性格都是照着上帝的形像而造,但是只有良善和智慧的性格才是一如上帝的样式(创1:26)。

    26一切有理性,有思想的自然物可分两种,即天使和人。天使又因本性而分为两类,即圣洁的和可咒诅的,或说神圣的势力和污秽的鬼。人类也因本性而分为两类,即虔敬的和不虔敬的。

    27上帝,就其自存,良善,和智慧(或更正确地说,祂是超越于这些特质之上的)而论,本是绝对而无相反的品质。但是所有受造物(在它们的生存上)和有理性有思想的生物(在其禀受良善和智慧的能力上),都是藉着分享和恩典而有,故不免内存相反的品质。存在的反面即是非存在,良善和智力的反面即是恶与无知。永远生存或不生存是在造物主的管治之下;而分享祂的良善智慧与否,却是在乎理性伦类的意志。

    28希腊人说,万物的本体是共上帝自有自存,只有它们的附属质素才是从上帝得来。他们又说,本体没有相反的,附属质素之中则有相反的成份。我们说,只有神的本体没有相反的品质,因为它是永远的,无限的,能随意将永恒赐给别的事物。至于万物的存在则是有相反的,即不存在。因为物体的永存与否,乃是由本有本存的上帝决定,祂的恩赐是没有后悔的(罗11:29)。因为这缘故,所以物体原是存在,虽然它有相反,即上面所说的不存在,但是藉着祂创造万物之能力所支持,它必会存在,因为它确是从“无”而“有”了。至于它之继续永存或不存,都是依祂的旨意。

    29正如恶是善之阙亡,无知是知识之阙亡,同样,不存在就是存在之阙亡。事实上,不存在并不是缺“存在本体”之阙亡。因为存在本体是没有相反的;不存在只是缺亡了那藉参享而进入存在本体以致获得的生存,上述智善两者之阙亡是因受造物的恶意与错误判断而致,但是存在之阙亡则由于造物主的意旨。就祂的善性而论,祂永远愿意世界万物存在,并接受祂的福惠永不丧亡。

    30某些受造物是有理性和有思想的,可以具有相反的品质,如德与不德,知与无知。某些受造物是混合的物体,由各种相反成份构组而成,即尘土,空气,火与水。某些受造物完全是无形体的和非物质的,不过其中有些是与物体相陪伴的。还有另一些受造物,也是由物质和式型配合而成。

    31所有的物体,本质上是没有动作的。它们乃是被灵魂推动,有些被理性的灵魂推动,有些被无理性的灵魂推动,有些被无知觉的灵魂推动。

    32灵魂的某些能力是关于饮食和生长。某些是关于想像和欲望,某些是关于悟性和理解。植物只有第一种能力,无理性动物也有第二种能力,人却有这三种能力。前二种能力是要败坏的,第三种能力却是不败坏的和不朽的。

    33当神圣的势力互相传达启示,或将其传达给人性的时候,也在传达德性或知识。他们传达德性(即模仿神的良善)以益惠自己,或同级,或下级,实现神圣的形像;他们传达知识:例如,关于上帝之某更崇高的(诗篇上说:“惟称主是至高,直到永远”),关于物体之某些更深奥的,关于无形事物之某些更精确的,关于天意之某些更清晰的,或关于审判之某些更确实的事情。

    34心若有下列各点,就成为不洁。第一,不正确的知识;第二,对普遍真理的无知(我是说人类的心,因为天使的心知道一切);第三,情欲的思念;第四,赞成罪恶。

    35灵魂若不依照本性而行,就是不洁。因为由此心里就生出欲念。但是,当心的情欲能力(如怒气与贪心)休寂在事物观念和影响的底层而不兴起时,它就依照本性而行了。

    36身体不洁,就是罪行。

    37人若爱独处,他就对尘世事物没有恋慕。人若不爱一切属人的事,就爱一切人类。人若在各方面(或是由于违犯,或是由于怀疑的思想)都没有错误,他就有了对上帝和神事的知识。

    38不为事物所诱动是很好,但是不为它们的观念所诱动则更好。

    39爱与克己可使心不为事物所诱动,也不为它们的观念所诱动。

    40爱上帝的人,其心不与事物相斗争,也不与事物的观念相斗争,而是与那些观念相连的情欲相斗争。例如他斗争的对象不是一个女人,也不是伤害了他的人,也不是这些人在他心里的表像,而是与这些表像相连的情欲。

    41修道士与魔鬼的整个战争就是把情欲与观念分离。否则他就不能无欲以观事物。

    42事物是一件事,对事物的观念又是另一件事,与事物相连的情欲更是另一件事。一件事物就如像男人,女人,金钱等等。观念就是对这些事物的想起。情欲就是无理性地爱或恨这些事物,因此修道士的战争对象就是情欲。

    43情欲的意念就是一种由观念与情欲混合而成的思想。我们若将情欲与观念分开,则思想就是单纯的了。我们若愿意,就能藉属灵的爱和克己将它们分开。

    44德行将心自情欲分离。属灵的沉思将心自单纯观念分离,纯洁的祷告则将心呈献给上帝。

    45德行是为了受造物的知识而设。这知识是为了知道的人之故。知道的人是为了上帝之故,我们知道祂,然而又不知道祂,祂自己所知道的是在知识之上。

    46无限丰盈的上帝并不因还需要什么,才将被造的世界生出来,而是为要使这世界藉着参与而享受祂的美善;祂看见自己所造的都喜乐,并且在无限丰盈的祂里面寻得一种不满足的满足,祂也就喜欢自己的作品。

    47世上有许多人是虚心的,然而还是不适合的;有许多人哀恸,然而是因为失了财产,或因为子女的丧亡;许多人是温柔的,但是却有杂欲;许多人饥渴,然而切想夺取别人的钱财,和不正当的谋利;许多人是有怜恤的,然而怜恤着身体及身体得益的事物;许多人清心,然而是为了虚名之故;许多人是使人和睦的,然而其灵魂却受制于身体;许多人受逼迫的,然而是为了不安分守己;许多人受辱骂,然而是因为可耻的罪行。只有为了基督,和本着祂的精神去行这些,受这些苦难的人才有福。为什么呢?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3)。“他们必的见神”(太5:8)等。所以并不是因为他们如此行,受这些苦难,就应当有福,因为前面所说的人也行这些,他们有福乃因他们是为了基督的缘故,和本着祂的精神而如此行,受这些苦难。

    48上帝对我们的一切行为都要审查我们之目的何在,像我们常常说的,祂要知道我们是否为了祂而如此行,或是为了别的缘故。因此,当我们愿意行善之时,目的不要取悦于人,而只要取悦上帝,这样,我们永久仰望祂,为祂的缘故行一切事,免得我们既有劳碌,仍然失去赏赐。

    49在祈祷时,心要排除对一切人事的单纯观念,和对一切受造物的思虑,免得你因思想小事而不能升到那较万物都伟大的上帝。

    50我们若真爱上帝,就可藉着这爱抛弃情欲。对祂的爱就是选取祂,舍弃尘世;选取灵魂,舍弃肉体;轻视一切尘事,藉着克己,爱,祈祷,和赞美歌等,持续地献身于祂。

    51在我们永续奉献上帝,而将灵魂之情欲部份加以监视,就会发见我们不再蒙受思念的打击了;现在我们就能更熟练地轻视它们,并割断它们的起因,就变得更有清楚的认识,所以在我们里面就应验了这话:“我眼睛看见仇敌遭报,我耳朵听见那些起来攻击我的恶人受罚”(诗92:11)。

    52当你觉察自己的心敬虔而正义地在反覆沉思世界的表象时,就知道你的身体仍是清静无罪。但是当你觉察自己的心专一于罪恶之考虑,又不阻止它们时,就知道你的身体必很快堕落进它们之中。

    53身体有行动作它的范围,心有观念作它的范围。犹如身体与妇人的身体犯了**,心也藉着对他自身的想像,而在观念上与妇人犯**。因为他在观念中看见自己的身体与妇人的体形相合。同样他也藉观念而想到报复那陷害自己的人。其他的罪恶也是一样。因为身体在行动范围内所作的事,心也在观念范围内想着这些事。

    54父上帝不审判什么人,乃将审判的事完全交与子(约5:22),这并不是一件可怕,或畏惧,或惊奇的事情。子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人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太7:1;路6:37)。使徒也同样说:“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林前4:5),“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罗2:1)。那么,人们应该停止为自己的罪过悲伤,而将审判从子那里夺取来么?他们应该好像自己是无罪的,而去论断别人,定别人的罪么?诸天要因此惊奇,地要因此战栗(耶2:12),但是他们的心是无情的,却不觉得可耻。

    55人若好奇地去探询别人的罪,或因怀疑而论断弟兄,他就是还没有立下悔改的基础,也没有审察和知道自己的罪恶,其实他的罪比许多罪魁祸首更重,他也不知道人的心迟钝,爱好虚妄,找寻虚假(诗4:2)是由何而来。因此,他好像愚笨的和在黑暗中行走的人,就不管自己的罪,只想到别人或真的,或只是他所怀疑的罪。

    56自爱是被公认为一切情欲思念的起因。因为私欲的三种主要思念都由此而生,即贪酒好吃,贪心,和虚荣。贪酒好吃就生**之罪,贪心就生贪婪之罪,虚荣就生骄傲之罪。其他一切罪,如发怒,忧愁,恶意,怠慢,嫉妒,说坏话等等,都由这三种主要思念而生。因此,心虽未生来是比火更要轻快,然而这些情欲却束缚住它,将他拖在地上,用一个比石头还重的刑罚加在它上面。

    57一切情欲始于自爱,它们的结果就是骄傲。自爱是无理性的爱身体。人若能断绝这个,就断绝了由它而生的情欲。

    58正如父母之爱其所生的子女,心也自然依恋着自己的思考推理。就好像溺爱子女的愚笨父母,即使他们的子女生得十分可笑,但是在他们眼中却是所有孩子中之最美丽的,同样,愚笨的心对自己的思考,即使是比别人的还要愚笨,但是它却认为是一切思考中之最聪明的。有智慧的人对自己的思考却不是如此,即使他认为自己的思考是真而好的;他特别不信自己的论断,而是让别的聪明人去论断自己的思考推理,免得他现在,或将来,徒然奔跑(加2:2);他在他们那里得到实据。

    59当你克服下面这些基本情欲中之一种时,如贪酒好食,私通,忿怒,贪婪等,则虚荣之思念即刻进攻你,你若克服了这个,则骄傲之思念又跟着发生。

    60当一切卑鄙的情欲把握住灵魂时,它们就将虚荣的思念从灵魂内赶出去。但是当它们被克服之时,灵魂就有了虚荣。

    61无论虚荣是被赶走了,或是停留在灵魂里,它都产生骄傲。它若被驱出,就产生自负,它若停留,就产生骄傲。

    62扫除虚荣是要靠隐慝的劳动;扫除骄傲是要靠将我们自己一切善行都归于上帝。

    63人听从了上帝的知识,若已真正因它而感到快乐,就会轻视一切由私欲(灵魂的嗜欲部份)而生的快乐。

    64贪恋尘世的人是追求食或性的快乐,或名,或利,或由这些而生的某些其它事物。除非心能找到别些事物比这些更好的,来转移它的趋向,它必不会轻视这些事物。但是较这些好,没有比这更好的就是对上帝和神事的知识。

    65对一切快乐的轻视,是因为敬畏,或盼望,或认识,或爱上帝而来。

    66对神事之无欲的知识,还不够领导心去轻视尘事。这种知识是好像对有形事物之一种单纯思想。所以我们看见许多饱学之士仍然流连于肉身的情欲,好像猪在泥里一样(彼后2:22)。因为他们既一度藉勤勉被洁净了,又得到知识,可是后来却变成不小心,好像扫罗一样,他既已承受了一个王国,可是管理不得当,又被神的震怒将他逐出。

    67对人事的简单意识不一定使心去轻视神事,对神事的简单知识也不够说服人去轻视人事,因为真理存于影像及盖然性之中。因此我们需要对神圣的爱之天赐欲求,它将心约束住,使它倾向于属灵的沉思,并劝导它爱好无形的甚于有形的,爱好属灵和神圣的甚于爱好属官觉的。

    68人若已割断情欲,已使自己的心思纯净了,但他并不一定就转而倾向神事;他可能既无心于人事,也无心于神事。只度现实生活而还没有领受知识的一些人就是这种情形,因为他们是为了怕受罚,或希翼天国,才抑制自己的情欲。

    69“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5:7)。我们的知识不过是镜子面里的影,也是一个谜。所以我们需要在这知识上化许多工夫,藉着长时间的默思和探究,才能确立远见的习惯。

    70我们若暂时割断情欲之起因,而投入于属灵的静想,但是不永久持续,反觉得它们是一种负担,我们就必易于再转向肉体的情欲。那么我们在那里必没有别的结果,只有简单的知识和自夸,其结果就是知识本身逐渐隐晦,心全部转向尘事。

    71应受责备的爱情使心专注于物质,然而值得奖励的爱情却使心专注于神事。因为无论是在神圣的,正当的,和属灵的事物内,或是在肉体的事物和情欲内,心一惯了在什么事物内停留很久,就在那里面扩大;它在什么事物内扩大,就追求和爱什么事物。

    72上帝创造了无形的和有形的世界,自然,祂创造了灵魂的身体。那有形的世界既是如此美丽,则那无形的世界更应多美丽啊!无形的世界既比有形的世界好,则制造它们的上帝更是如何好过它们啊!那么,一切美善的创造早若是比一切受造物都好,心凭什么理由应该脱离最好的,而去依附最坏的呢?我这里是指说肉体的情欲。心生来既是与肉身同住,并且对它已习惯了,则对于那比一切再好也没有的祂,无上超绝之尊,还未曾有丰富的经验,这不是很明白的吗?因此我们若藉长期的训练,去抑制快乐,又藉着喜爱神的事物,就会逐渐使心脱离这种在身体上的留恋,而在神事内伸张,逐渐进步,以致了解它本身的价值,结果它的一切渴慕是为着那神圣的了。

    73从纯洁的动机去提说弟兄罪过的人,是为了下面两个理由之一:或是要改正那弟兄,或是要使另一人得益。他若不是为了此故而提说,则无论是对那弟兄,或是对别人,他的话都只是侮辱和苛求,他必为上帝所弃绝。他自己必堕落入同一罪恶,或某些别的罪恶之中,并且因为被别人责备和侮辱,他必将蒙羞了。

    74犯同样外在罪恶的人们,可能不是因为同样目的而犯罪,而是为了不同的理由。例如一人是习惯于犯罪,另一人由于忽然的冲动而犯罪;后者在犯罪前后都没有要犯罪的意思,对自己作的事极为后悔;反之,因习惯而犯罪的人,心理并未停止犯罪,在犯罪行为之后,他仍有同样的意向。

    75人若为了虚荣而追求德行,也显然是为了虚荣而追求知识。这种人的言语行为并不是为了教训人,而是想获得看见他行为的人,或听见他话的人之赞许。这些人若因他们的行为或言语而受批评之时,他们就因而大大不安,然而并不是因为批评的人没有被教训而不安(因为这并不是他们的目的),而是因为自己被轻视了,上述的情欲就在这时暴露出来。

    76人若乐于接受,吝于施舍,就表示了贪欲之情;这种人不能作忠心的管家。

    77人是为了下面的原因才忍受不幸,即对上帝的爱,希望报偿,害怕刑罚,畏人,又由于他自己的本性,快乐,获利,虚荣,或必要。

    78脱离思想是一件事,脱离情欲是另一件事。人脱离思想往往只因缺乏引起情欲的这些事物。但是这种情欲仍然隐藏在心里,一旦这些事物出现之时,情欲就显露出来。因此我们一遇到这些事物,必须感到自己的心,并须知道心对什么事物有情欲。

    79人若能安静而沉着地负担他邻人的痛苦处境,及在试探中的需要及不幸,好像这些都是自己的,他就是一个真朋友。

    80不要不尊敬你的良心,它经常会给你最好的忠告。因为它供给你以神和天使的意旨,使心免除隐藏着的污点,在我们要难世时,给我们对上帝的信赖。

    81你若愿意作一个谨慎而节制的驾御者,不为自夸的情欲所束缚,就应经常追寻你所不知道的事。你既找到未曾注意到的许多事物,必会惊奇自己的无知,因而感着虚心。这样知道了你自己,你必会了解许多伟大的,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自以为已经知道了的人,他的知识就不能进步。

    82人若热望着被医治好,就不会反对医治的药。这些就是由各种疾病而生的痛苦和忧愁。人若反对这种医治的药,他就是不知道自己在这里作什么,或什么可能使他死。

    83虚荣与贪欲是互相形成。因为虚荣者就想致富,富人就生虚荣。不过,只是平信徒才如此。因为修道士既无财产,就只有虚荣。实在他若有钱,就会藏起来,因为他羞于保有这在外表上不合式的事物。

    84修道士虚荣的特征是沾沾自喜德行及随伴德行的一切事物。他骄傲的特征是因自己的善行而高兴,轻视别人,将自己的善行归功于自己,而不归功于上帝。平信徒所生虚荣与骄傲的特征就是靠美丽,财富,势力,和心计而高兴浮扬。

    85平信徒的成功就是修道士的失败,修道士的成功就是平信徒的失败。例如平信徒的成功在于财富,荣誉,势力,奢华,身体的舒适,和多子多孙,及这一类的事情。但是修道士若到了这些田地,他就毁了。修道士的成功在身无长物,无誉恶名,无势,克己,不幸,及这一类的事情。倘若平信徒被迫而遇这些事情,他就被认为是最大的失败,甚至有许多人因此而图自缢,有一些人真的如此作过。

    86食物是为两个目的而造的,即滋养与医治。因此在这两个目的以外消耗食物的人,要受滥用上帝给我们使用事物之罪名,被定罪为口腹之徒。任何乱用事物的事都是罪行。

    87谦卑是与眼泪和劳动相结合的祈祷。因为谦卑既是不断请求上帝的扶助,就不敢愚笨地夸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或对人傲慢,这些事情是骄傲之念所生最可悲的过失。

    88能反抗单纯的思念,以避免引起情欲,是一件事,反抗情欲的思念,以阻止同意是另一件事。但是在两个情形内,反抗的方法都是不容许思念继续存在心里。

    89烦恼与恶意是相连的。因此当心回想到弟兄的面容而感到烦恼之时,它显然对他怀有恶意。“怨恨者的道路领到死亡”,因为“每一个怨恨者就是一个背违者”(箴12:28,21:24)。

    90你若对任何人怀有恶意,就应该为他祈祷,你必能停止表现出那恶意,祈祷可使你在回忆到他对你所行的恶事之时,不致痛苦。你既成为慈爱的和仁慈的,必全部毁灭你灵魂所生的情欲。但是若有别人对你怀有恶意,你应对他亲切谦卑,好好信赖他,你必能使他除去他的恶意。

    91只要你极端努力,才能停止嫉妒的人之苦恼。因为是你那遭嫉妒的才能惹起他的不幸,所以你若不略为收藏充分才能,必不可能停止别人的嫉妒。但是倘若你的才能有益于大众,只是某一人痛苦,你会放弃那一方面呢?当然是必须有益于大众,但是特别小心,不要忽略那某一个人。不要被情欲的邪恶所引诱,好像你不是在摒除情欲,而是在摒除那有情欲的人,你应谦卑地认为他是高过你自己,随时随地随事都尊敬他。嫉妒你的人所喜乐的事情,你若能与他同乐,对他所苦恼的事,你也能与他同苦,则你必能停止自己的嫉妒,这样就完成使徒的话:“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12:15)。

    92我们的心立在两个事物之中间,即天使与魔鬼,这两个各自依着自己的性格产生德性或邪恶。但是心有权力决择依从谁或抗谁。

    93神圣的势力激励我们向善;天然倾向及善意帮助我们;祂是情欲和恶意支持魔鬼的猛攻。

    94至于纯洁的心,有时是上帝自己来指教它,有时是由神圣的势力鼓励它向善,或是沉思万物的本性。

    95已经受赐了知识的心,必须使它对事物的想念一无情欲,它的默思要坚定,它在祈祷中的情况要是无烦扰的,但它仍不能永远防止肉体的发动,有时每被魔鬼阴谋的气焰所迷惑。

    96我们未必因所苦恼的一切事情而发怒;因为使我们苦恼的原因很多过于使我们发怒的原因。例如某件东西破了或是失落了,或是某人死了,我们对这些事只觉苦恼。但是对其他一些事情,我们却是又苦恼,又发怒,这样行动就十分失去哲学态度。

    97当心接受外物的印象时,每个印象的形式自然被改变。若按着灵意观察它们,它会改变所想到各个对象的形式。但是当它变成在上帝里面时,就完全脱离形体的限定了。因为在想那独一的上帝之时,它就变成那独一而整个光耀了。

    98灵魂的嗜好能力若整个依附着上帝,它就是完全无缺的。

    99心若藉着真信心而超绝地知道那超绝地知道那超越知识的上帝,注意到祂工作的整个计划,并且对那显示在祂的工作里的天命和审判,而从上帝领受总括的知识,这个心就是完全无缺的。

    100时间可分为三部份。信心伸展到三部份,盼望只伸展到一部份,爱伸展到两部份(注)。信心和盼望只到某一段时期(即时间的末日)爱既是永远与祂(祂更甚于无限)无穷无尽地联合着,而是永久存在生长。因此,“其中最伟大的是爱”(林前13:13)。

    (注)译者按:原意不甚了之。查作者在其神学与成肉身的道二百节书中,分时间为“始”“中”“终”三部分;而在其答泰拉修斯诸问书中(第六十四问)则称时间有三期:(1)自然律(2)写的律法(3)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