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7年11月,联合国做出决议,让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对巴勒斯坦进行分割统治。对此判决不服的阿拉伯人决定用武力将犹太人从巴勒斯坦的土地上赶出去。其实,在英国军队接管巴勒斯坦以前,两者之间的战斗已经在各地打响了。
英国给在阿拉伯人提供武器的同时,禁止犹太人保有任何武器。犹太人通过走私掌握了少量武器,并用这些简陋的装备勇敢地战斗。在英国军队撤退的时候,阿拉伯五国(埃及﹑
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的正规军开始发动全面的进攻。
1949年6月,在联合国的斡旋下,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达成了停战协议。这时,在阿拉伯方面,埃及只是得到了南部一块狭长地带,约旦也只将巴勒斯坦东部纳入自己的版图。
只是,战争产生了75万多阿拉伯难民。对于难民产生的原因,阿拉伯方面认为是被犹太人要求他们立即撤退造成的,以色列方面认为是阿拉伯联军要求阿拉伯农民立即撤退的结果。到底谁的说法正确还没有定论。
根据以色列史专家石田友雄的见解,“决定1947到1949年战争胜败的是犹太人和阿拉伯农民之间“意识”差异。犹太人意识到自己没有其他安身之所,所以不惜性命地守卫自己的居住地,而阿拉伯农民不知道为什么要守卫自己的国土,他们天真地认为几个月的战争结束后,还能再回来,所以就舍弃了自己的家园。此后的二十五年一直到现在,他们和他们的子孙还留在以色列周边的难民收容所里,成为解决中东问题的最大障碍。但是,通过这三十年的苦难,巴勒斯坦人的中间也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摘自《犹太人和中东问题》)
以后,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1956年10月末到11月初,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爆发了第二次中东战争。当时,围绕埃及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的问题,英国﹑法国和埃及之间产生了利害冲突。这时,以色列军队为了控制西奈半岛而参加了战斗。
1967年6月,埃及的纳赛尔为了封锁亚喀巴湾的入口,即蒂朗海峡,发动了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同时和埃及﹑叙利亚﹑约旦交战。阿拉伯军队将纳赛尔视为领导者,发誓要在这次战争中将以色列军队击败。但是,以色列空军先发制人,结果战争以阿拉伯军队大败而结束。战后不久,以色列被允许占领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
到了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也叫赎罪日战争)爆发了。当时,埃叙联军趁以色列不备,突破了苏伊士运河和戈兰战线。当时,以色列军队的作战能力很难立刻到位,结果同意让出一部分占领地,从而达成休战。
最能感受到四次战争的悲惨和残酷的是埃及和以色列,还有战争产生的巴勒斯坦难民。战争引起仇恨,仇恨又变成积怨,积怨又再次引发战争。到了1977年,在这个无法解决的恶性循环中,终于迎来了一缕和平的曙光,这就是埃及总统萨达特对以色列的访问。1978年10月,埃及﹑以色列和美国三方首脑在美国马里兰州举行会谈,使得埃及和以色列两国约定签署了平条约。这被认为是中东和平的第一步。双方在和平条约上签字是在1979年3月26日。
通往中东的全面和平道路还十分曲折,但是,正因为一度设立了通向和平的规则,这个地区各方最终能达成谅解并共同繁荣吧。在世界上,只有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日常的寒暄中用到“和平”这个词汇。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寒暄语虽然不同,但都有“愿和平降临到你的头上”的意思。犹太人从大卫时代以来的三千多年里,一直用“和平”作为寒暄语。
《圣经》将和平作为一种理想,而犹太人为了和平忍受了长期的痛苦。他们不只把和平当作自己的东西,还祈祷求阿拉伯以及全世界都能拥有和平。拥有这种祈盼的犹太人真的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