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综览 03.正典
    正典

    正典的观念

    教会诞生时,正典已在她的手中。使徒的社众从不知道,如果没有权威的经文,情况会变成怎样。他们那犹太教的传统根基向他们保证:自从摩西的日子,他们已有默示的经卷。况且,耶稣由受试探到钉十架,都经常引用旧约(参考太四4、7、10,五18,十35),这正有力地见证了犹太传统的神圣地位。甚至,耶稣的对头也从没有指示他曾对圣经不忠。那时,对圣经的解释也许引起过尖锐的冲突,但对它的权威则鲜有争论。而且,耶稣不单肯定旧约的权威,还认为自己成全了旧约:「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路二十四44)彼得在讲道时引用约珥书(徒二16—21、32、33)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教会在五旬节诞生的时候,旧约及基督的教训已经组合起来,成为教会的正典。

    神的启示是结合了话语和行动。如果摩西不加以解释,埃及的十灾可能只被视为巧合的自然灾害:大卫登上以色列的王位,然后占领耶路撒冷一事,如果没有撒母耳和拿单说出其中的真正意义,就只会成为中东政治舞台上的一次小漩涡;如果耶稣没有说出他的死,是为多人作赎价,那么,钉十架便会被视为罗马处决罪犯的另一次事例。

    圣经的正典,是信徒所信服的作品和教训,是具有权威性的,它不是教会所拥有的一件奢侈品,而是神逐步启示的必然又必需的成果。神在历史中,以行动和言语启示自己,他一直看护保守,务求使他的话语和行动的性质,被正确地保存下来。这些记载,就是现有的正典。

    旧约正典的形成

    旧约正典的形成,可分为四个不同而又关系密切的步骤:权威性的讲论:文件:着作的搜集:正典的审定。

    权威性的讲论。对以色列人而言,正典在原则上是从摩西领律法时开始的:神赐下权威性的话语,人民誓言效忠,然后摩西将话语写下来(出二十四3、4)。其实,正典的种子在更早的时期已经留下来了:以色列人很早就开始了解到,自己在神的救赎计划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他们因而极宝贵神对族长们的命令和应许,他们视之为神圣的说话,并从中领受神的鼓励和安慰。

    权威性的文件。在申命记三十一章二十四至二十六节中,摩西写完了律法,并且命令利末人:「将这律法书放在耶和华你的神的约柜旁,可以在那里见证以色列人的不是。这书的权威更被约书亚再一次肯定:「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书一8)

    约西亚王登基第十八年(主前六二一年),律法书被重新发现,此事成为旧约正典发展的里程碑(王下二十二)。埃及和亚述的君王常以他们的说话为律法,但约西亚却截然不同,他顺服于经卷的权威之下,承认神的律法是无可推诿的天命(王下二十三3)。人民聆听及顺服某卷经书,并深信神透过它说——话这就是正典的要义。

    权威性的收集。希伯来圣经传统上分为三部份——律法、先知,和圣卷——显示着三类不同的文体和三个形成的阶段。

    摩西的五卷书被称为律法(妥拉)或五经。相信在大卫的时代(主前一千年),五经已经完成,大致与现时的五经无异。其中虽然可能有小部份曾经被人整理过,但大概到了以斯拉(主前四百年左右)的年代,五经已经定形。

    先知书分为两组:前先知和后先知。前先知书即历史书,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及列王纪。后先知是指以色列伟大的传道者: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及小先知书内的十二位先知(他们之所以称为小先知,是因为着作的篇幅较短,这十二卷书通常被归列为一卷)。

    前先知书的内容,涉及以色列那段圣约历史:始于攻占迦南而终于巴比伦的俘掳期(一二四〇一五五〇):所以最后的编辑工作,应在被掳期或以后才完成,然而,每一段落的叙述,则在事件发生的时代写的。

    前先知书是神与以色列的故事,所以深受圣民尊敬;这些书卷均以他们伟大的领袖命名(尤其是约书亚及撒母耳记等),因此令这些书卷更受推崇。书卷的内容亦包括了以利亚、以利沙等先知,并将以色列史与先知的生平放在一起来解释,因为以色列人极重视前先知书的价值。

    后先知书在玛拉基(四五〇)之后才收集起来,但我们不知道确实的时间。可能在被掳期间,已经有人收集阿摩司、何西阿、弥迦、以赛亚、西番雅、耶利米、那鸿,及哈巴谷等书卷,成为权威性的结集,因为亡国和被掳之苦,令犹太人明白到,神已透过先知的口作出了警告,所以他们便重新肯定先知作品的价值。

    圣卷较先前两者更为复杂,它包含了各种不同的文类。诗篇、箴言、约伯记,是诗歌及灵修作品;而其他五卷独立成书的经卷,

    


    尼斯蒲纸(NashPapyrus;第一或第二世纪)载有十诫及示马(编注:

    此为犹太人的认信祷告,取材于申六4一6,十一13—21及民十五37一

    41;多于早晚诵读)。

    又会分别在不同的节期诵读:逾越节诵读雅歌;五旬节诵读路得记:亚毕月第九日——记念耶城被毁(五八六)则诵读耶利米哀歌;住棚节诵读传道书:普珥节则诵读以斯帖记。但以理书是在圣卷中的先知书,而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及历代志,都是圣卷中的历史记述,也是希伯来圣经的最后几卷书。

    这些书卷之所以纳入在正典之内,有以下几个原因:诗篇与大卫有关,而路得与大卫亦有间接关系,因为大卫是她的曾孙;箴言、雅歌及传道书与所罗门有关;哀歌则与耶利米书有关;约伯记的智慧、但以理的异象,都被视为神直接赐下的礼物;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及历代志与以色列一些出色的领袖有关,而且历代志对大卫及其家族加以表扬;另外两卷书则记录了圣民的后期历史,所以同被收纳在圣卷之内。

    圣卷的部份作品早在独立王朝时代(一○○○至五八七)已经收集成书,例如诗篇、箴言等;但圣卷的搜集,大多是在被掳期或之后才写作和结集(即五五○年后)。除了比较少应用的以斯帖记之外,圣卷到主前一五○年肯定已经定形。

    在被掳之后,犹太人极之重视他们过往的历史。被掳的经验,确令犹太人深感震惊,连他们民族的基础也动摇了,他们唯有重新追溯古代的根源,以寻找他们的立足点,并期望藉此避免另一次灾难性的审判。重建过程的代表人物——以斯拉及尼希米,正确地重新强调圣经的重要性和权威性(以斯拉记七章,八至十章),他们的行动,很可能是形成正典的重要一步(参约瑟夫的ContraApionemi-8:他勒目B-Bat146:马喀比二书二13一15:以斯得拉二书十四)。

    正典的审定。在主前一五○之前,已有证据指出旧约的三部份,已经集合起来。传道经(这次经又名西拉之子耶数的智慧书)有一篇序文,由作者的孙儿写成,他并将这卷书译成希腊文(主前一三二年左右)。作者在写序文中提及「律法及先知」和「它们后面的其他书卷」。由这点可知,耶数(一九○)已经知道旧约正典有三个部份。但所谓其他书卷(即圣卷)是包括那些作品呢?序文却没有提及。犹太方面的文献,提及旧约正典的,最重要是他勒目的BabaBathra,这卷书提及正典的部份,极可能在主前一或二世纪已经写成。书内清楚表示旧约分作三部份,作者又列出大多数旧约书卷的名称:所有这些书卷都可在现时基督教的正典中找到。在新约圣经中,耶稣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路二十四44),但旧约通常都被称为「律法和先知」(例如太五17:路十六16),这无疑是将圣卷包括在先知之内。新约作者从没有直接引用次经,所以我们大可以假设他们用的旧约,就是现时的旧约。用同样的方法去检视斐罗(Philo,OntheContemplativeLifeii-475)和约瑟夫(Jose-PhusContraApionemi-8)两本新约时代的作品,虽不能决定当时旧约正典的内容,但至少也没有证据指出他们包括现在这本旧约之外的书卷。

    在古代社会中,当然有其他对正典的看法。撒玛利亚人早在尼希米时代(四五○年左右)已和犹太人决裂,他们建立自己的宗教礼仪,只承认五经,取消了先知(因为先知书常常批评北国及其首都撒玛利亚),也取消圣卷(因为与耶路撒冷的圣殿关系密切)。

    当时极流行的旧约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与希伯来的正典之间的关系,是难以确定的。有些人说,七十士译本是讲希腊话或者是流散各地的犹太人的圣经(包括了次经),它构成了一本更大的正典。但这讲法似乎过份简化。最早七十士译本的抄本,可定期于主后四世纪,是由基督徒而非犹太人抄写的,而不同的抄本更有不同的书卷目录,令我们很难以它们作为正典参考。

    到新约时代,犹太人仍然讨论正典的问题,但讨论只限于某几卷书的正典性一一以斯帖记(未有提及神)、传道书(表达怀疑的态度,又暗示享乐主义)、箴言(似乎有些地方自相矛盾)、以西结书(部份与五经有冲突)。讨论的问题,不是在于是否加入新的作品,而是要决定已被承认的书卷中,有那些值得继续保留。

    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沦陷,圣殿被毁,加上基督教在这时兴起,犹太人的宗教面临重大考验,于是犹太人唯有依附于他们的圣经,以求保障和团结。对圣经的认真态度,结果就推动了审定正典的工作。雅麦尼亚(雅比聂或雅比尼;书十五11;代下二十六6)在犹太西南,是犹太人的宗教「总部」,在当时成为讨论正典的中心。主后九十年,那里的拉比作出最后决定,但过程如何,则无从稽考了。这次雅麦尼亚会议所达成的决定,大概是一项共同协议,以某经卷是否被普遍使用为取舍原则,所以并不是一次官式讨论的结果。

    拉比的共同决定,以及使徒的承认,皆支持这一结论——耶稣所认识的旧约,就是现时包括三十九卷的旧约。这三十九卷书记下了救恩历史的事件与意义,这个目标是次经没有达到的。旧约圣经的论题,超越了它们的时代,指向将来那拯救的日子。按照它们的见证,救思历史将会不断向前迈进,最后必达致完全实现。

    次经

    罗马天主教称希伯来圣经的书卷为「第一正典」,而在希腊文旧约圣经中那些额外书卷为「第二正典」,这个名称相等于基督教及犹太教所用的「次经」。在天特会议(一五四六),及梵谛冈会议(一八七○)中,天主教教会肯定第一及第二正典的默示性和权威性。

    圣公会及一些新近出版的基督教圣经,把非正典的书卷放在新旧约中间,并称之为次经,意思是「隐藏的经卷。」天主教知道次经的名称否定了默示性和真实性,所以他们不用这个名称。

    东正教的立场比较难于界定。宗教改革之前,他们大都用希腊文的圣经,但改革后则分开第一和第二正典:不过,此立场没有任何教会会议支持。

    有很多人把正典限制在希伯来圣经之内(如耶柔米及其他作者,因此令人推论说一一只有希伯来文写成的经典才属正典,甚至也会推论说——所有希伯来文写成的作品都属正典。俄利根反对第二个论调,故此,虽然马喀比书是用希伯来文写成,他也不把它列入正典。

    其实决定正典的最终因素,并不是作品所用的语言,而是信仰神的群体能否在正典书卷中,听到神的声音。对于犹太人、早期教会学者(如耶柔米和贵勾利)以及改革者而言,只有希伯来正典的经卷具有权威性而值得列入旧约圣经。

    


    正典及默示不可分开。判别正典的原则很简单:如果作品是默示的(神所呼出的),就能纳入正典;如果没有默示,就不能纳入正典。耶稣和使徒的说话,都指出旧约的默示性和权威性(参看后三16、17),所以旧约的正典地位,是无可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