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综览 18.以色列的黄金时代--大卫与所罗门
    以色列的黄金时代——大卫

    与所罗门(撒下一至王上十一)

    引言

    这章所讨论的八十年,几乎是以色列政治与经济生活完全改变的年代。大卫及他的儿子使犹大及以色列成为凌驾外邦的军事强国,国内兴盛的商业为以色列人带来前所未有的财富和声誉。他们所有支派由一个国君紧密联系起来,成为后世的模范:王朝持续了差不多四个世纪,这八十年委实是以色列的黄金时期。

    大卫强盛的帝国(撒下一1至18)

    这几章接续撒上十六有关大卫兴起的故事。扫罗之死令以色列失去领袖而臣服于非利士人脚下。然而,大卫正在有计划地一步一步踏上犹大以至全以色列君主这宝座:他的步履是坚定的,他不单为填补一个空缺。扫罗因执迷于追杀大卫而暴露了自己的弱点,使非利士人有机可乘,然而,大卫却致力保卫和扩大以色列的国土,**非利士人,而且使以色列的近邻顺服下来。

    在希伯仑作犹大王(一l一四12)。(1)英雄何竟死亡(一1一27)!虽然扫罗追逼大卫,但当大卫从非利士人处归来,终止逃亡的生活时,却听闻基利波山的噩耗,他心里面便极之忧愁——不单只为了失去他曾经尊敬的扫罗,还有他所关怀的约拿单,而使他心情更为复杂的是以色列的安危,以色列现在正需要一个勇敢的保护者。亚玛力的一个投机份子向大卫报王的死讯,希望藉此得到赏赐,却招来杀身之祸,由此可见,大卫的情绪是何等困扰。

    他的哀歌反映出他因以色列人痛失君主而深感沉痛(一19一27)。大卫复述扫罗这位英雄已逝的光荣,具体地对比出现在受辱的感受,再加上挽歌那几句使人痛心的诗句,激发起所有以色列人,甚至发生这悲剧的基利波山,都为王与他的儿子哀哭。

    (2)争取王位(二1一四12)。大卫从他的寄居之地洗革拉胜利地回到希伯仑,在那处被拥立为犹大王(二1—4)。希伯仑这个古代城市,充满亚伯拉罕事迹遗留下来的记忆,这城有七年半的时间用作为大卫的首都(五5)。这时,扫罗家族仍然希望夺回王位。扫罗一个聪巧的将军押尼珥,支持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更确切应是伊施巴力),成为其他支派的王(包括约但河东的支派),但没有什么证据指出伊施波设的政府受人民支持。因为他的首都在河东,于是对支派间的影响力大受限制。反之,大卫却日渐受欢迎。

    两位王并存的第二年(二10,三1),伊施波设因为不满押尼珥与扫罗妃嫔相好而责备他(三6一11)。如果这是事实,可能代表押尼珥自己也有夺王位的野心,因为与扫罗妻妾有性关系可以视为王权的其中一个指标。押尼珥与王决裂之后,唯有投奔大卫(三12一16);大卫则要求押尼珥帮助他使扫罗的女儿米甲重新作他妻子,这是大卫接受押尼珥的条件。伊施波设应承大卫的要求,但大卫的动机是政治性的:大卫旗下仍有扫罗的支持者,若米甲生下儿子,有助团结这批效忠扫罗的人。

    


    大卫王朝之首都遗址,至今耶路撒冷城之南。

    押尼珥转过来协助大卫周游各地,向各支派长老游说,希望在大卫名下统一全国(三17一19)。大卫的将军约押,因为疑忌这位化敌为友的押尼珥,便把他杀了。押尼珥之死,除了令大卫忧伤(三33、34的哀歌)之外,亦令伊施波设惊惶起来;不久之后,他便被扫罗以前的两个军长刺杀而死(四2、3)。这两个刺客希望藉此为大卫立功,但大卫却不高兴,并把他们杀掉。

    在耶路撒冷成为全以色列的君王(五l一八18)。大卫的对手死了之后,大卫在希伯仑被立为全以色列的君主(五1-5)。这时,犹大(这时包括了西缅、耶拉篾、基尼、拉哈勒,迦勒;撒上二十七10,三十29)与北部(以色列)联合起来。年者从未全心全意接受犹大所拥立的王,大卫的孙儿罗波安在位时,南北**一触即发,足以证明北方支派对南方的疑心。

    (1)攻取耶路撒冷(五6—16)。以色列入进迦南二百五十年后,却因为迦南人死守耶路撒冷而不能控制此城。耶路撒冷是一座古城(参创十四18),是大卫设立首都的理想地点,它位于国土的正中央,不属南北支派,它的中立性,足以成为统一全国的理想地点。大卫军兵攻陷此城的详情极之模糊,但他们很可能是从一个水道进攻的(五8)。大卫攻城的时候,因着对耶布斯人的憎恨而用了心理战术:城内的耶布斯人曾取笑他们的军队为瞎子瘸子,所以攻城时,大卫提到这嘲弄,以激起士兵上战场撕杀的士气。

    攻取耶路撒冷之后,大卫立刻巩固和美化他的首都。虽不及所罗门的气派,但大卫建筑计划所表现的奢华气氛,是扫罗最强盛的年日也想像不到的。单从大卫家族的人数(参三2—5,五13—16),已经知道宫室将会何等宏大。以色列人的生活方式开始改变了,大卫就是改变的策动者。耶路撒冷成为大卫自己的城市,里面的军队不属于任何支派,而是他自己拥有的。他有坚固的首都,能扫罗所不能——他由耶路撒冷出发,攻打非利士人的国土。果敢的大卫,对非利士人的战略了如指掌,令他不单在战场上得到决定性的胜利,而且还限制敌人不能踏出非利士地半步(五17—25),达一百五十年之久,这是前所未有的胜利。

    (2)宗教改革(六1一七29)。扫罗其中一个基本的错误,是他对宗教制度(尤其是圣所及祭司)毫不敏感。但大卫掌握到人民灵性传统的重要性,所以努力加以推广和发展。除非以色列的政治领袖同时也是宗教领袖,否则以色列难以真正统一。被扫罗忽视了很久的约柜,由大卫带到耶路撒冷,为它设立一座帐幕,因而使大卫之城不单是政治首府,也是宗教中心:这次行动,令大卫更能取得人民的效忠。大卫热烈地参与(在端正严肃的妻子米甲面前,他可能是太活跃了)奉献典礼,标明了他对以色列的神是何等敬畏,也令以色列人的信心巩固起来。他这份声誉,是他应得的,他从没有失去它。

    扫罗的兴起,令先知撒母耳忧心不已;但大卫的登基却得到拿单完全的支持(七1—13),先知照神所吩咐,宣布大卫及其后裔与神有特别的关系。拿单以亚伯拉罕之约的用字,应许大卫得「大名」(七9,「得名好像世上大大有名的人一样」),国内人民安享太平,他和他的继承者与神都有亲密的关系;虽然神不允大卫为他建立一永久的圣殿,但却保证他儿子可以这样做。在以色列的宗教传统,这盟约的重要性是不能忽略的。先知盼望将来会有一位大卫君王在荣耀中统治以色列(赛九6及下文,十一1及下文),此盼望便源自这盟约:先知排斥北国非大卫后裔的君主,原因亦出于此约;而新约更把耶稣治理万民的权柄,追溯到耶稣的祖先大卫那里去(太一1;路一32)。

    为了管理公众崇拜中众多的敬拜规则,大卫便委派撒督及亚希米勒作祭司(八17)。亚希米勒的父亲亚比亚他似乎亦很活跃(十五24),也许他成为了「名誉祭司」,所以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影响力。这两个祭司的家族,若追考其根源,可回到示罗圣所,或再追溯到祭司谱系的创始人亚伦那里。不过,不是所有祭司都属于亚伦的后裔,大卫自己的儿子们,有些也算在其中(八18)。撒母耳记下对官方宗教的描述非常简单,但历代志的记载则非常详尽(代上二十三1至二十九30),这个记录见证了大卫的改革政策:以前在示罗简单的圣所,在大卫手下渐渐改变,耶路撒冷详尽的祭仪,因此便成为所罗门及其继承者的管治特色。

    (3)无与伦比的军事成就(八1—18)。第八章是大卫军事活动一个精简的总结,部份细节则在下文的段落才有所交待(例如,他与亚扪人及叙利亚联盟的冲突,第十章)。当各场战争尘埃落定,非利士人、以东人、摩押人、亚扪人,还有强盛的叙利亚城邦国——大马色、琐巴,甚至是哈马,都受大卫控制或归顺他。以往的二十年内,以色列一直想摆脱非利士人的箝制。到了大卫上场后,非利士人的五大都会联盟就破坏了,以色列的影响范围也大为扩大,成了亚洲西部最强大的国家,疆土由沙漠伸展到地中海,又由亚迦巴湾伸到奥仑地河的哈马边境。

    (4)治权中央化。大卫的宗教改革、军事成就、政治及社会改组,处处都要求行政结构的重大改变。这结构的复杂程度是难以估计的。圣经有两个大卫官员的名单(八15—18,二十23—26),他们包括:以色列的步兵元帅(约押):统辖非利士雇佣兵(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的领袖;上文提及的两位祭司;两位书记记录官方、国家,及行政上的文件;以及一个掌管「服苦的人」的监督(此监督的职位可能不是长期性的),责任显然是管理外邦来的劳工。这些官员没有独立的权力,王是每一方面(军事、宗教,或政治)的绝对领袖,他会紧密监察官员的工作,拥有最后的决策权。

    


    二十四章记录先知强烈反对大卫的人口调查,是因为调查背后的动机有问题。它不只是为了计算人民的数目,而是决定各支派纳税及填补军兵的能力。虽然以色列人在大卫领导下能够不受外强干扰,但在国内,人民的个人自由就比较少了。由支派联盟到君主制的中央集权,所要求的调节是艰难的,而以色列人以后的历史,都证明他们的调节不大成功。

    大卫满怀大志的儿子们(撒下九1至上二46)

    由神能领袖过渡至王朝领袖,其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因着卫登基就可以解决。扫罗的子伊施巴力企图继位,后来便雅悯人示巴又煽动以色列人与他对抗大卫(二十1—22)。但更悲惨的是,有时夺权的力量竟是出自大卫家族之内。大卫应付国际及国家事务绰绰有余,但对于家庭内的事却不然——至少有三个儿子想夺取王位。他们的故事,充满荣耀与羞辱、阴谋与反阴谋、爱与血腥、辉煌的成就与悲惨的挫败。

    这些故事记在「大卫宫廷历史」之内(撒下九1至二十;王上一一二),被认为是古代最优秀的历史作品:

    「这故事的作者,对于一个故事戏剧性的结构,以及忠于事实和不加修饰地描述他所介绍的人物,都具有同样的技巧。他置身于幕后,然而有少量的迹象(撒下十一27,十二24,十七14)显示,他甚至认为历史上最后的关系也是属地事件与神的安排之间的关系。

    这段宫廷历史有很多宫廷生活细节和用语,表示作者很可能是宫廷成员一一可能是所罗门的女婿亚希玛斯,或者是大卫的祭司亚比亚他。

    大卫的能力与缺点(撒下九l至十一31)。大卫对扫罗的家人十分仁慈,尤其记念约拿单,他对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的关怀,充分说明了他的心肠(九1—13)。米非波设是瘸腿的,这往往被视为神的审判,但王谦虚地要他领情的态度,因此就更形突出了(约九1、2)。东方古国习惯把敌对王族的男了杀掉,但大卫却对对手的家人关怀备致。大卫遵守他对约拿单所许下的诺言,为他留后(参撒上二十14—17)。当基遍人于扫罗复仇的时候,大卫对此誓约的忠诚受到考验,但他仍能坚持(撒下二十一1—6)。显然米非波设因为大卫对他仁慈而至死忠心;虽然他的监护人和仆役洗巴在押沙龙叛变的时候,曾出卖他,离间他与大卫的感情,但他与大卫的关系,却没有受到影响(十六1—4)。

    记载大卫与亚扪人争战的故事(十一1—27),把大卫的另一面表达出来。入侵的军队(尤其是亚述)通常在三月少雨至五、六月收成之间发动进攻,这时道路较干,而且军队可沿途取敌人的农作物作食粮。当大卫的军队出战,大卫留在首都:他与迷人的拔示巴的谬事便在此时发生。大卫与拔示巴相好后,千方百计把他的丈夫乌利亚置诸死地,令他犯了**之后再加上杀人之罪。拿单以寓言含蓄但又有力地责备大卫,足见这些伟大的先知,在以色列人的生活扮演何等重要的角色(十二1—15)。王的主要责任是实行约的条文,确保社会每一阶层都行公义,但他自己却违反这约。在严正的先知面前,那无法否认的审判’令大卫颓然崩溃,他唯一的希望只是神的怜悯:他的罪留下恶果,拔示巴与他所生的婴孩死了(十二15一19),他儿子们的道德操守也变得随便松懈(例如暗嫩,十三1—39);不过神仍然怜悯大卫,赦免了他。圣经没有隐藏或维护这位伟大的君主,只诚实地记载大卫在道德上跌倒,可见旧约的记录真诚可靠。

    押沙龙夺权(十三l至十八33)。一个强大的统治者必定有敌人,大卫也不例外。连年的战事,令以色列军兵士气消减,他们长年披甲上阵,与大卫那批私人雇佣兵一起作战。在宫廷内,因为大卫继承权的问题,无疑会引起争竞猜疑,尤其在大卫各个妻子之间更甚。

    大卫的长子暗嫩,蛮不讲理地占了同父异母的妹妹便宜,他本可以正正式式娶他玛为妻,但他现在却残酷地拒绝她(十三1一19),这事立刻触发了夺权的冲突。他玛的兄长押沙龙(动机显然非常复杂,一方面是为了妹妹受辱而起来报复,但其实也希望藉此除掉继承王位的对手),因父王宽待暗嫩而怀恨于心,但他忍耐等候了两年便把暗嫩杀死,然后逃到他母亲家乡亚米忽的基述王那里去(20一39节)。

    大卫的将军约押是个有力的政治人物。他盼望令押沙龙与大卫和好,但却被大卫悉破,不过他仍能成功地使王允许押沙龙回到耶路撒冷(十四1—33)。押沙龙不可入宫见父王,但每天到城门处理争讼事件,煽动申诉者不满大卫的统治,并说:「恨不得我作国中的士师,就好为你们判决。」押沙龙个人的俊俏和魅力,以及那投机取巧的作风,再加上他夺权的阴谋,使他成为大卫一个严重的威胁(十五1—6)。潜伏的危机很快便成为公开的反叛:押沙龙终于在希伯仑自立为王(7一12节)。

    当叛军愈来愈强,大卫与他那批忠心耿耿的雇佣兵,只得一起逃出耶路撒冷。这位被追逼的王,光着脚爬上橄榄山,哀伤地蒙着头,满脸泪容,尤其使他痛心的是,他聪慧的谋士和朋友亚希多弗,也弃他投奔押沙龙(十四30、31,十六15—23);这个故事,可说是旧约其中一个最惹人伤感的故事。大卫委派忠心的户筛,留在耶路撒冷探听押沙龙的活动(十五32—37,十六16一19)。第十七章记载亚希多弗建议立刻追杀大卫,但这良谋被户筛成功地阻止了,亚希多弗因此自缢而死。

    大卫在约但河东巩固军力,又得当地向他忠心的群众帮助,便差派三支军队攻打押沙龙,成功地战败叛军。将军约押非常现实,不理大卫的禁令,杀了押沙龙,因为他知道若押沙龙继续生存,以色列就不能安享太平(十七24至十八33)。

    大卫晚年(撒下十八l至王上二46)。流亡在外的大卫,仍然为押沙龙而感到忧伤。他未曾回到耶路撒冷,另一次反叛又发生了,这次是由便雅悯人示巴策动的。大卫知道敌人会招榄扫罗那边的人反叛他,所以立刻派亚玛撒**叛党:然而,最后的胜利仍要归功给约押,他用巧计杀了未能及时完成任务的亚玛撒,还控制了他的军队(二十1—26)。大卫起初没有派约押攻打示巴,很可能反映出他极不赞成约押杀死押沙龙(十八14、15)。

    尽管当时以色列国很不稳定,人民对将来也缺乏信心,但大卫却没有积极选立他的继承者。大卫尚在生,年纪最长的儿子亚多尼雅(三4),得到大卫的祭司亚比亚他及将军约押支持,要求大卫立他为王位继承人。亚多尼雅自行在隐罗结大设筵席,预祝登基,当消息传到耶路撒冷,先知拿单及所罗门的母亲拔示巴,催促大卫立所罗门为王。大卫答应了他的爱妻,以誓约膏立所罗门,又把他私人的非利士兵转交给他,作为一具体的凭证:所罗门在基训登基,以撒督为祭司、拿单为先知、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作将军,亚多尼雅闻信后,欢乐立时变作悲哭(王上一1—53)。

    亚多尼雅恐怕自己会丧命,便抓住祭坛的角,作最后挣扎。他要求所罗门起誓不杀他,而所罗门亦应承了他。但在大卫死后,他却要求娶大卫的妻子亚比煞为妻。所罗门知道这项要求背后的政治含意,便在母亲拔示巴代亚多尼雅提出此要求时,誓言要处决亚多尼雅。及后,所罗门以亚拿突代替亚比亚他(参耶一1),又按大卫遗训杀了约押,作为他杀害押沙龙和亚玛撒的代价,于是,所罗门的敌人都除掉了,可以安心统治以色列及犹大(王上二1—46)。王室世袭的方式自此被确立了四个世纪之久,耶路撒冷的君主都是大卫的后裔。

    大卫虽然在道德方面曾经跌倒过,又不能处理家族的内部问题,而且政治手腕不甚可取,但他确是为以色列带来最兴盛的年日,因而成为了所有后世君王的典范。

    所罗门辉煌的日子(三1至十一43)

    所罗门艰苦地登上王位,但登基之后,却安享前所未有的荣耀及财富。他父亲统治以色列四十年,得到空前的军事胜利:他亦统治了四十年(约九七一至九三一),令以色列在太平盛世中达到高峰。拿单曾为他取名为耶底底亚(「耶和华爱他」之意),登基的名字是所罗门。他在大卫晚年之前的日子,只站在圣经记载的背景,唯有暗嫩、押沙龙、亚多尼雅离开舞台的时候,所罗门才登上王座,得到了王的权力与威名。

    列王纪的作者与成书过程。所罗门是列王纪头十二章的主角。深受赞誉的大卫宫廷史在王上二46完结。王上三1至王下二十五的编修者,肯定是一位受灵感且有才华的作者,因为他赋予列王纪一个统一的神学观点,又能以极具风格的方式,表达这段以色列史。相信作者是活在犹大将亡的时代(约五九○)。因为内文重视以利亚、以利沙及其他先知的工作,同时,又采取了先知的角度,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列王纪上、下的作者是耶利米。事实上,位作者实在是以耶利米的角度去了解以色列史的,写作的方式亦很受他影响。正如撒母耳记一样,列王纪也不是纯粹按时序记录事件,而是按一主观取向选录事件。它可不是要把列王的功迹褒扬(除了赫族,很多古国的宫廷史都会这样),反之,作者经常评价和批判统治者,并常以理想的典范——大卫作为比较的标准。

    列王纪内有些关于其资料来源的线索。很可能王上三至十一有关所罗门的大部份材料,均来自「所罗门记」(十一41),而其他故事则来自「以色列王记」及「犹大王记J。七十士译本提及八12、13(七十士八53)取自「雅煞珥书」(参书十13:撒下一18)。以利亚及以利沙的事迹则可能从先知学校中口头传诵下来。

    这些资料都被作者很有技巧地结合在历史叙述之中。以色列及犹大的历史,本来是各自独立的,现在由编者努力地交织在一起,并由编者作出评注。结果:

    「这卷历史书的写作目标是实际和宗教的……当以色列失去所有,有人却发现这段可悲的历史,可作为神磨练他子民的一个教训,值得记下来为后世所参考。」

    贤明的君主所罗门。所罗门是第一位世袭的统治者,他得位不是靠神权的能力。然而,他在基遍见异梦时,神允许他选择恩赐(王上三5——14)。所罗门知道君主的责任重大,所以求神赐他智慧,让他能判别是非。他藉着国际性的交往,得到了财富,也压止了战争。他努力写作。收集格言和智慧话。他在埃及、阿拉伯、迦南及以东四周的列国,都享有盛名(四29—34),成为以色列智慧文学最伟大的倡导者。所罗门在旧约文学所扮演的角色将在讨论箴言、传道书及雅歌时加以说明。

    所罗门不单在以色列成为英雄,同时亦盘据了各地居民的想像(除了亚历山大以外),没有一个古代人物,能在犹太、阿拉伯,及伊索匹亚的文学着作中,受到如此广泛的传颂。

    商人与政治家。大卫把一个大国传给所罗门,所罗门的责任是控制和强化它的中央政府。大卫创立了这个政府,对维系全国有根本的重要性。所罗门没有理会传统的支派疆界,而重新划分行政区,每区每年负责宫廷的一个月食粮(那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四22、23)。所罗门另一个政策是从各支派抽取劳工,参与公共建设的三万名以色列人,虽不像迦南工人那样作苦役(九15—22),但他们丧失的自由太多了,少不免会发怨言。劳工的监督亚多尼兰遇刺(四6,五14,十二18),多少反映出以色列人对所罗门严厉的政策的强烈不满。

    所罗门时代影响最深远的建设,是耶路撒冷的圣殿。唯有在这段没有外强压逼的时期,以色列人才可以有足够的财富和集中的政权来完成这项计划。所罗门的帝国以及友邦腓尼基(五1),这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因为神的居所而大为消耗。以色列人以畜牧为主的生活方式不会刺激手工艺术;另外,禁做偶像的规矩(出二十4)也妨碍雕刻工艺的发展,所以圣殿极需要外来工匠协助装饰。

    考古学的发现,以及圣经详尽的描述(王上五一八),容许我们合理地绘制圣殿及其摆设的图样。然而,这座圣殿没有留下任何遗物,直至目前为止,仍未有十世纪的腓尼基庙宇出土。九世纪的叙利亚泰纳神殿(Tainat),内有与圣殿相似的三个间格一一外院、圣堂(圣所),及内圣所(至圣所)。

    所罗门的外交政策基本上是建立友好邦交,有时以通婚达成,此外,亦以一强大军队来维持这些国际关系。他的其中一个妻子是法老的女儿,他特别为她在皇宫旁另建宫室(三1一七8)。埃及王自己常与外邦公主通婚,但把自己的公主下嫁非埃及人却是极罕有的。所以所罗门能娶法老之女,显示了所罗门的名望与埃及势力微弱。把女儿嫁给所罗门的法老可能是第二十一王朝末期的王帝,他把边境城市基色送给所罗门(九16)。

    所罗门与推罗的希兰建立邦交,亦得到了利益(五1—12)。腓尼基人的殖民扩展刚有所成的时候,便为圣殿与皇宫提供工匠及物料,尤其是利巴嫩的木材。他们为所罗门建造和修补船只,并为以色列的小麦和橄榄油提供了销售的市场。这邦交令所罗门得很大收益(参九11:「希兰王曾照所罗门所要的,资助他……」)。

    所罗门是第一个有效地运用战车的人。他驻军于边境那些巩固的城市(九15—19),军队包括四千套车的马,和一万二千马兵(四26)。近期在夏琐、伊矶伦、基色已发掘出所罗门的遗物。而米吉多的马棚,以前认为是所罗门拥有的,现在却证实它属于亚哈。

    贸易是所罗门的专长。他明白到以色列是埃及和亚洲的桥梁,所以控制了南北的商旅干线。商人的船只把他们的货物从以旬迦别等海港,驶往亚洲及非洲。示巴女王到访(十1—13),可能是商业性的。示巴人居住在阿拉伯西南;所罗门紧握他们的商旅路线,很明显会使他们陷入经济窘境。女王的访问虽然成功,但她仍得与所罗门分享利益。埃及把战车出售给北部的赫人和亚兰人,所罗门便成为他们之间的中间人。同样,他亦控制了西里西亚(圣经中的古厄:编按:和合本没翻出此地名,但可参振中译中)的马匹买卖(十28、29)。很不幸地,所罗门在商业上的成就,虽然为耶路撒冷带来巨大的财富,但并不是所有的以色列阶层都受益。事实上一般平民百姓,在大卫及妇罗时代比起所罗门时代的生活更加舒适。就是所罗门最辉煌的时代,以色列那些伟大的先知,已开始指摘财富集中的倾向。

    以色列邻邦渐渐不受控制,表明所罗门正在失去他控制国家的权力。哈达在以东发起叛变,另外更有威胁的是,利逊攻取了大马色,大大妨碍了所罗门在亚兰城邦国的势力(十一14-25)。列王纪的作者认为这些事件是神对所罗门宗教妥协的审判。他没有斥责所罗门那些声色酒肉的生活,但却责备他违反了以色列独尊耶和华的理想。所罗门容纳了他那些妻妾的宗教,放弃了以色列的传统,没有保卫以色列的信仰,这都是以色列王所必须负起的责任。神的审判必定临到,就算因为大卫的原故,不是在所罗门有生之年,但无论如何,审判迟早亦会临到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