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之问:路易斯和弗洛伊德
——兼与不信上帝的人探讨人生
雁子广播
1939年9月26日,二战时期,作为犹太人的弗洛伊德在逃难中去世,享年83岁。纽约时报在头版刊登消息:精神分析学创始人于伦敦近郊家中亡故。悼词说:今后,当我们探索人类的心理迷宫时,他智慧的光芒将照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
弗洛伊德在心理学上的贡献,被认为与爱因斯坦并驾齐驱。列于世界名医榜。
但弗洛伊德长期推广无神论,提倡所谓的科学世界观。这个研究了一辈子心理学,两次和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人最终选择了安乐死。
弗洛伊德逝世24年后,1963年11月26日,世界知名基督徒畅销作家路易斯在伦敦去世。追思礼拜这样开头:主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
这本《终极之问》的作者是一位美国的心理学教授、医生。多年来对弗洛伊德和路易斯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从永恒、爱、性、快乐等方面对二人进行了比较分析,引导读者对有关生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思考。把这两位大师拉到一起,思考生命终极之问,可谓用心良苦。或许因为这二人都是心理学方面的翘楚,都写出了可以百年流传的经典著作。
很多年以前就读过弗洛伊德的书,知道一些他的心理学概念,他最出名的理论应该是和“性”有关的,他把一切的原因都归到了“性”上。有不少人把现代的性观念开放以及导致的诸多问题归罪到他的身上,其实是冤枉了他,他在这方面是相当严谨的。
读路易斯则是在信主之后,他的书写的通俗,好看,有吸引力,信不信的人都会喜欢看,成为再版又再版的畅销书作家。比如《返璞归真》、《痛苦的奥秘》、《卿卿如语》等,读来畅快淋漓,有恍然大悟之感。
两位大师在少年时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说都出生在宗教家庭。弗洛伊德生在犹太家庭,从小就被带去做礼拜。路易斯也有类似的背景。同样类似的背景是两个人都背叛了自己家庭的宗教信仰,成为无神论者。然而万幸的是,路易斯在半道上幡然醒悟,又回到了主的怀抱,因此我们得以读到他大量的信仰文章书籍,他本人也因此成为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最重要的是他信主之后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平安的人,直至临终都非常安详,满足地离去。而弗洛伊德则至死也没能走出无神论的误区,一生郁郁寡欢,与抑郁症抗争,最终对自己实行了安乐死。
弗洛伊德从小就对《圣经》非常熟悉,也写过一些信仰方面的东西,但是后来却离经叛道,把科学与信仰对立起来,甚至认为信徒都是“强迫性精神官能症”。他认为世界观应该是“科学”的,真理应该是经过“检验”的,“所有知识都来自实验,而知识不可能来自神的启示”。他认为相信有神是“无知”的,是“荒诞”的,是“幻觉”。他的这些逻辑必然导致他对世界失望,对未来毫无盼望,让他活在黑暗和恐惧中,面对人类的苦难,他无奈地承认无神论者只能是绝望的。
路易斯认为,至少有两样东西可以证明神的存在,一个是布满星辰的天空,一个就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心中的道德律是证明上帝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据。而弗洛伊德认为道德像交通规则一样,是由人类制定的,也就是说,它们会随着时间和文化的改变而改变。
弗洛伊德认为,宗教信仰不过是一种慰籍,它无法解决真正的问题,是“把人生建立在一种幻想上。”而路易斯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课题是我们与造物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确立这层关系,那么所有成就、名望和财富永远都无法使我们满足。
路易斯用他自己的行为为上帝做了一个大见证,他31岁悔改信主后,整个人生全然改变,不仅他的思想被注入了目标和意义,而且他的创作力大增,写了大量的作品,成为名扬世界的畅销书作家。连他自己都吃惊,不追求名利了,名利却来了。他的性情也随之改变,他的亲人和朋友发现他变得更沉稳了,有种来自内心的宁静与祥和,洋溢的喜乐代替了往日的消沉与绝望。在他去世前一段时间陪伴他的人都对他的“喜乐”和“平安”留下深刻印象。
这就是“重生”,只有真正相信神的存在,并亲自感受到神与自己的生命发生密切关系的人才能有这样的感受。
路易斯说,如果我发现自己的欲望在这世上无法得到满足,最合适的解释,就是我是为另一个世界而造的。对于当下世界,一方面我们应该常存感恩之心,切莫轻看这地上的福气,另一方面我们不可将它当成目标,毕竟地上一切只是海市蜃楼,是永恒事物的影子与回声。我们应该盼望那天上真正的家园。
正如耶稣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人们可以不承认有灵魂,但却回避不了灵魂饥渴之后的种种焦虑,痛苦,无聊,空虚。即便你拥有了一切你渴望的物质,还是会痛苦,还是会孤独。究竟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的终极之问。所有的孤独,痛苦都是因为耶稣的缺位。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马太福音16:26)
所有的孤独痛苦都因为缺少爱,而人世间的爱却是那么的靠不住,直到我们我们找到了十字架上的耶稣,那个为了我们钉死在十字架上流尽了鲜血的耶稣,才突然间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这个爱填满了我们心中那个空洞的缺位,我们瞬间就满足了,安全了,幸福了。有人不理解我们为什么会信一个看不见的神,就因为他能给我们真正的爱和满足啊。这种感觉是不可能虚构出来的,是不可能自欺欺人的。编造一个自己都不信的神,意义何在呢?
路易斯和弗洛伊德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把生命的终极之问指向了心灵,都在寻找和论正幸福的根源,都在探讨良知,快乐,爱,痛苦,死亡……。只不过弗洛伊德找错了方向,走向了深渊,最终选择了安乐死。而路易斯却在温暖的安静中走到了上帝的身边。这就是我们基督徒的终极归宿。
中国人是时候提出终极之问了,既然这世间的一切物质都无法满足我们最终的生命追求,怎么办呢?将目光转向神吧,叩问灵魂,寻找答案,搞清楚我们要向何处去。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愿神亲自降临中国大地,拯救万千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