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残奥会冠军最终走向了安乐死
2021年东京残奥会正在进行,中国稳居奖牌世界第一。每一个运动员背后都有一个与命运抗争的故事,一段艰难前行的历程,一份永不妥协的信念,一颗不屈不挠的灵魂。
没有眼的能跑,没有手的能游,没有腿的能跳……由于他们的“不能”彰显了他们的“能”。如保罗所说:我若必须自夸,就夸那关乎我软弱的事便了。林后。我们也正是因他们“软弱”中的拼搏而感动。
当我搜寻中国运动员背后的故事时,无意中看到一个比利时残疾人的故事,让我感慨万千。
比利时女运动员玛瑞克,14岁患上了肌肉退化症,这是无法治愈的退行性脊柱疾病,还伴有癫痫症,每天只能睡十分钟,经常失去意识,剧烈的疼痛让他生不如死。
但她没有放弃,从小就参加体育活动。她参加篮球,深浅水运动,游泳铁人三项赛……没有一天中断过。但是巨大的痛苦来临时足以让人自杀。她实在忍不下去了,在2008年签署了安乐死协议。
许多人为她惋惜,但亲人们理解,他们深知她的痛苦不是常人能忍受的,听见她撕心裂肺的喊叫他们的心都要碎了。
签订协议后她并没有等死,反而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分钟。她忍着巨大的疼痛继续训练,并于2012年获得了伦敦奥运会轮椅短跑冠军,同时打破三项世界纪录。
她勇敢地说:所有打不死我的,都将使我变得更强大。在死亡的陪伴下她破茧重生。之后又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获得多枚奖牌。在病床上她还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了两本书。
在大家为他欢呼鼓掌的同时,她的身体继续恶化,各个器官在退化,无法看见,无法听见,无法书写,生活不能自理,同时剧烈的疼痛每时每刻折磨着她。医生宣布,她再也不能参加比赛了。
2019年10月22日,她结束了自己40年的人生旅程,向这个世界告别了。
不能不说是悲剧。但我们却从中看到了生命的伟大和绚丽不是吗?
生命的价值不在长短,而在于是否活出了价值,是否努力过,是否快乐过,是否绽放过,是否达到过,是否实现过。死并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与之永存。
有人说,不管怎么样安乐死是不可取的,自己没有权利决定生与死。可是当你的一分钟都在地狱中受煎熬,当疼痛折磨得你一次又一次昏死过去,当你的所有价值无法再实现,你还会这么说吗?我们是人不是神。
人都是有限的。肉身的沉重和无奈将我们束缚在一个极有限的时空中,在地上我们只是匆匆过客,是过眼云烟,何必恋恋不舍?我们没有能力决定自己不死,但是我们应该有权利决定自己如何有尊严地死去。
我们没有权利责怪这个运动员,她比我们所有人都更加拼,她用尽了自己的全部能力,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对得起这个世界,对得起爱她的亲人。当你平安地坐在那里貌似属灵地指责时,我想说:闭嘴。
安宁疗法是全世界都在努力实现的普世价值,是对人的尊严的敬畏和实践。而安乐死,是对人的生命的特殊尊重,对于一个被绝症被痛苦折磨到生不如死的人来说,那实在是“好得无比的”,因为,我们的盼望在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