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神若为我们 第廿二章 神的丰裕(2)
    一.

    无论你用什么角度去看,保罗写给罗马的书信,是圣经的颠峰。路德(Luther)称之为“最清楚的福音”。加尔文(Calvin)说:“如果人明白它,就肯定思路已被开通,可以明白全部圣经”丁道尔(Tyndale)在“罗马书序言”(PrefacetoRomans)中,贯串前两者的思想说,罗马书是“新约圣经最主要、最上乘的部分,是最纯正的Euangelion,即大喜的消息,我们叫做福音,也是进入全部圣经的亮光和道路。”圣经中条条大路通罗马书,从罗马书的角度,能把圣经所有仍观点看得最清楚,当罗马书的信息进入人心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你在圣经中找些什么?聪明的人着眼于几件事,而在这几件事上,罗马书是冠盖一切的。

    你是找教义——关于神、神所教导的真理-一吗?如果是,你会发现罗马书把所有主题熔冶一炉:神、人、罪、律法、审判、信心、行为、恩典、创造、救赎、称义、成圣、救恩的计划、拣选、弃绝、基督的位格和工作、圣灵的工作、基督徒的盼望、教会的本质、犹太人和外邦人在神计划中的地位、教会和世界历史的哲学、旧约的信息和意义、洗礼的意义、个人成圣和伦理的原则、基督徒公民的责任一一等等!

    但聪明的人也把圣经当作生命之书来读,在现实的人生经验中,用释经和生活见证去表彰事奉神和不事奉神、找到神和失去神的意义。这方面罗马书有何贡献呢?答案是:有关罪的人生和恩典的人生,它有圣经中最详细的纵切面;对信心的道路,也有最深入的剖析。(有关罪,可参一至三,五至七,九等章;有关恩典,参三至十五章;有关信心,可参四,十,十四等章。)

    现代学者极力推荐的另一个读经方法,是把它当作教会之书来读,而教会是宣扬神所赐的信仰和信徒团体认识自我的地方。从这观点看,正因为罗马书是教会凭之而活的福音的不朽大宣言,它也是概述教会身分的不朽之作。教会是什么?它是有信心的亚伯拉罕的真后裔,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在一起,同蒙神的拣选,因信称义,从罪中得自由,过着个人成义、彼此服事的新生活。它是大家庭,有位慈爱天上的父亲,活在承受他全部丰富的盼望中。它是复活的团体,在其中基督历史性之死,和他现今在天上生活的权能,已有所工作。这些在罗马书中展现得最为详尽。

    聪明的人也把圣经当作神的私人函件,是写给他每一个属灵的儿女,因此是对他说的,正如对其他任何人说的一样。你如果这样读罗马书,就会发现它有独特的能力,能找出并对付那些那些因为已成为你的一部分,以致你平常想也不想的东西——那罪恶的习惯和态度;那假冒为善的天性;那天生的自义和自信;那经常的不信;那道德的轻佻和悔改的肤浅;那不冷不热、属世、惧怕、和灰心丧志;那属灵的自负和麻木。你会发现,这对惊心动魄的信也有独特的能力挑旺喜乐、确据、勇敢、自由、以及神所要求并赐给每个爱他的人属灵的火热。

    有人说,爱德华滋(JonathanEdwards)的教义全是应用的,而他的应用全是教义的。罗马书其显赫之处亦在此。丁道尔(Tyndale)说:

    “实在没有人不能不经常的读它,或非常透彻的研究它,因为越研读它,越容易明白它;越深入查究,就发现里面有越宝贵的东西,内中埋有属灵事物的大宝藏……因此,没有一个人可以免疫,要勤奋的训练自己,日夜不断的背诵,直至他完全熟识罗马书为止。”

    然而,不是每个基督徒都会欣赏罗马书的伟大,而这是有原因的。一个乘直升机降落在额菲尔士峰(如果可以的话)的人,当时不会感觉到探险家希拉莱(Hillary)和邓胜(Tensing)在攀登该山后站在同一地点所感觉到的。同样,罗马书给你的冲击,乃视乎你从前的经验。其中的定律是:你钻研圣经其他部份越多,你对做基督徒的理性和道德问题,就越思考得多,你越感受到基督徒生活中软弱的重压和信心的张力,就越发现罗马书是对你说的。屈梭多模(JohnChrysostom)要人一星期一次向他大声读罗马书;你和我可比这更差劲呢!

    罗马书是圣经的高峰,罗马书第八章却是该书的高峰。清**解经家艾尔顿(EdwardElton)说:

    “蜂房,大部份充满属天的甜蜜和灵魂的安慰……我们的自负和对安慰的领悟不过像梦,除非我们真正稍为感觉到,圣灵把神在基督耶稣里的爱,倾倒并充满我们的心。一有这个经验,它就以不不可名状的喜乐和荣光充满我们的心,使我们得胜一切,且有余……还能找到比这一章圣经更清楚、更扼要的解释这安慰的根据吗?”(参艾氏著罗马书第八章注释)

    “安慰”这个字的意义,当然是那古老而强烈的意义,指那鼓励、激奋人的东西,而不是现代的意义,指那使人镇静、消灭精力的东西。追求“安慰”的现代意义是自溺的、情感的、不真实的,而现代宗教的“到礼拜堂得慰藉”,这并非基督教;艾尔顿所说的,却是基督徒的确据,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额菲尔士山峰的原则,可再一次应用。你若只研究罗马书第八章,不能深入其中的奥妙。引至罗马书第八章之路,是经过罗马书一至七章;第八章对你的影响,就反映出你付出什么代价,向前面七章所说的真理降服。只有当你认识自己是丧失、无助的罪人的时候(一至三章),并和亚伯拉罕一样,信靠那好象好得不可能是真的应许——对你而言,这就是因着耶稣,与你立约之王,死而复活(四至五章)而蒙神接纳的应许;只有当你做了基督里的新人以后,奉献己身过完全成圣的生活,然后发现在你里面,肉体和灵相争,以至你在矛盾中生活,永不能达到你想要的善,或避免所要舍弃一切的恶(六至七章);在这一切上面,只有当你祸不单行(病痛、压力、意外、震荡、失望、不平待遇;参八18-23,35-39)的时候,只有这时,罗马书第八章才显出它圆满的丰富,彰显它伟人的能力。

    在罗马书第八章,保罗用更为详尽的办法,重申了该书五1一11已经说的。保罗平素不爱重复,为什么他在此要开倒车呢?他究竟为什么要写第八章?答案很简单——却不如骤听之下那么可笑--因为他刚写了第七章!在七章7节中,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律法是罪吗?他提供的答案是:不;但律法是犯罪的根源,因为它实在促成了它所要禁止的,因此激发了逆命的冲动,以致人越要守律法,就越发现自己触犯律法。为了用最快捷、最生动的方法说明这一点,保罗就描述他自己的经验。他说他如何在做基督徒之前,“罪趁着机会,就藉着诫命引诱我,并且杀了我”(11节);跟着(14一25节)他审视现在:他虽是基督徒,且是使徒,“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神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18,22等节)他这样描述的时候,反应立时涌出来:“我真是苦阿,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24节)这问题是修辞上的技巧,因为他知道有一天他必会藉基督完全脱离罪,藉着“我们的身体得赎”(八23);但他继续说,目前还要忍受不能达到他所追求的完美这痛苦的经验,因为要求这律法一一是经已重生的人所喜欢的律法(22节)——完全没有诱导的能力。“这样看来,我以内心(即由衷的已,那真‘我’)顺服神的律(即命令)我肉体却顺服罪的律(即原则)了”(25节)。

    保罗说了他要说的;他停下来。他做了什么?他和读者分享了律法所告诉他关于自己的事,因此提醒他们律法所要告诉他们的。律法不谈权利和成就,只谈失败和罪咎。因此,对那些知道神多么恨恶罪恶的敏感的基督徒来说,被律法诊断真是又可怜又泄气的经验。这几节经文,已掩盖了保罗自己的喜乐,而作为一个常常顾及他所说的会有什么后果的好牧者,保罗知道读这些话的人必会散布灰心失望。但他认为不应该使罗马的基督徒思想这些经验的阴暗面,觉得他们又回到律法底下。相反,他觉得需要立刻提醒他们:决定一切的并不是律法所说关于他们的真理,而是福音所说的。因此,保罗用又福音派又教牧性的逻辑——“福音派”是因为福音的话最有权柄;“教牧性”是因为牧者们必须常常“帮助你们的快乐”(林后一24)——再次提说基督徒确据的主题,尽他所能大力的发挥,从开始的“不定罪”说到结束的“不隔绝”。罗马书第八章并不是指出现今在我们里面没有可以给律法察觉的瑕疵,而藉此“把基督徒从第七章救出来”;这是韦特(AlexanderWhyte)向他的会众说以下的话时的重点:“只要我是你们的牧师,你们就走不出罗马书第七章”——他的话是真的。但若说到导引基督徒来到神在福音中给他们的确据,以及教导他们在“超越一切的恩典”中喜乐,作为被律法审判所得的贫困感的解药,那么罗马书第八章就完全而彻底的“把基督徒从罗马书第七章拯救出来。”

    罗马书第八章涵盖些什么?它有两个篇幅不相等的部份。头三十节申述了神的恩典的丰裕,足以应付一连串的困境——罪的罪咎和能力(1—9节);死亡的事实(6—13);面对神的圣洁可怕(15节),面对受苦的软弱和失望(17—25节);祷告的瘫痪(26等节)人生无意义和无希望的感觉(28—30节)。保罗解释四种神赐给所有因信而在“基督耶稣里”的人的赏赐,藉此阐明他要说的。第一是义——“不定罪”(1节)。第二是圣灵(4—27节)。第三是儿子的名分——认养进入以主耶稣为头生的属天家庭(14—17,29节)。第四是安全,从现今直到永远(28—30节)。这个复合的赏赐——一个地位,加上一个动力,加上一个身份,加上一个安全保证——足以支持一个无论遇见什么困难的基督徒。

    然后,保罗在31—39节呼显他的读者回应他所说的。“既是这样,我们对这一切有什么话说呢?”(31节—新译本)他跟着说出了他自己的反应,这也应该是我们的反应;他这样做的时候,他的主题稍为转移,就变成恩典的神的丰裕。他的兴趣从赏赐转移到赏赐者,从脱离罪恶,想到神会像亚伯拉罕说的一样,也向每一个基督徒说:“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的赏赐你。”(创十五1)如果1—30节说:“你要以你的训言引导我,以后必接我到荣耀里”,31—39节说:“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受爱慕的,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神是我心中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诗七十三24-26)现在就要探究保罗这反应。

    二.

    “既是这样,我们对这一切还有什么话说呢?”这里的“我们”,不是一般性的“我们”,或是字义上的“我们”;新约圣经中没有这两种说法。它是基督徒教训中无所不包的,教训用的“我们”,意指“我,我也希望你,以及所有信徒一起”。“我们有什么话说呢?”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我知道我要说什么,你也愿意这样说么?”

    在请读者说话的时候,保罗请他们先想想。他要他们和他一起想出“这一切”对他们现今的境况有什么影响――换言之,把事实应用在自已的身上。虽然他没有个别的认识他们(他也不忍心认识我们这些在二十世纪读他书信的人),他知道那决定他们境况的,是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真基督徒都有的两个因素。第一是献身于完全的义。罗马书八章31—39节假定读者已献给神作“义的奴仆”(六13,18)追求完全遵行神的旨意。第二是经受完全的压力。罗马书八章31—39节把物质的困苦和人的敌对,当作基督徒共有的命运;面对“患难、困苦、逼迫、饥饿、赤身露体(即最终的剥夺)、危险、刀剑”(35节)的是“我们”,而不单单是保罗。正如保罗教导他在第一次宣道行程所得的信徒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十四22)有些困难(不是全那)或可以藉着调整属灵的风帆而暂时(不是永远)避过(因为“帆”大招风——译注),但保罗知道那些走上清**所谓“普世性顺服”(universalobedience)的人,必定全程都逆着世界的潮流前进,而且常常会被逼感受到那逆流。

    保罗就这样描述他的读者;我们在他的镜子里也认出自己。这里面有一个基督徒,因回忆那次道德失败而受困扰;一个基督徒从因着梗直而失去朋友或职业;一位基督徒家长对儿女们失去了信心;一位基督徒姊妹经过“那改变”;一个基督徒因信仰的缘故在家里或公司中都被视为外人;一位基督徒因友人突然去世而愁苦,或因一位应该离世,免得白受折磨的老亲戚或畸型小孩而痛心;一位基督徒觉得神不能眷顾他,如果神能,人生就不会那么坎坷;例子实在不胜枚举。保罗所要向之挑战的,正是像上述这样的人——换言之,象我们一样的人。“我们对这一切还有什么话说呢?思想——思想——思想!”

    保罗要我们做什么?他要我们占有我们的占有物(套用一句有时被滥用的话)。我们未曾占有的占有物,并不如我们有时所想的,是保持不犯罪的技巧,内是基督徒与“重生”俱来,在神的爱中的平安、盼望、和喜乐。保罗知道在生活压力之下的“意气用事”——即是为反应这些压力所作的自圆其说——会剥夺这些占有物:因此他要求有所反应,却不是对那些事物,而是对1至30节所说的“这一切”。保罗说,想想你从福音对神认识了些什么,然后加以应用。不要用你的情感去想;把你自己从这些情感所散布的幽暗中辩解出来;拆穿这些情感所滋生的不信;挽着自己的手,向自己说话,强逼自己在困难当中仰视福音中的神;让福音的思想矫正情感的思想。这样(保罗相信),住在我们里面,其工作是印证我们是神的儿子和后嗣的圣灵(15等节),就回带领我们到达一个地步,使保罗最后的夸胜——“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38等节)——也挑起我们的反应说“我也深信这话是真的!哈利路亚!”保罗知道在这反应里面,有“得胜有余”的经验的秘诀;这经验即使胜过世界的胜利。也是基督徒在地上的天堂。

    “我们对这一切还有什么话说呢?”保罗的标准答案包涵四方面的思想,每一项针对另一个问题。(问题总是叫人思想的!)“上帝若这样为我们,谁能敌对我们呢?……难道不也把万有和他(基督)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么?……谁能控告上帝拣选的人呢?……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新译本)这三个思想经常出现的钥字是“为”(希腊文huper):“上帝若这样为我们……他连自己的儿子都舍得为我们众人把他交出来……基督……也替我们祈求。”第四个思想是前三个思想的结论:“(无论什么事)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下面顺序讨论这些思想。

    三.

    1.“上帝若这样为我们,谁能敌对我们呢?”蕴含的思想是:没有任何阻力能最终粉碎我们。为了传达这思想,保罗指出神足以做我们至高的保护者,以及他要向我们信守他的约,是果敢坚决的。

    “上帝若这样为我们……”神是谁?保罗是指圣经和福音的神,主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的,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卅四6),那一位“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一18)的神。这一位神,是向人说话,宣告他权能的神:“我是神,并无别神,我是神,再没有能比我的。我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从古时言明未成的事说,我的筹算必立定,反我所喜悦的,我必成就。”(赛四十六9等节)这一位神藉着带领亚伯拉罕离开吾珥,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和巴比伦那为奴之地,使耶稣脱离坟墓的拘禁等神迹奇事,彰显他的权能:他每一次使一个罪人从灵性死亡带进灵性永生,也继续彰显同样的权能。他是罗马人的神,他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一18),却“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五8)。这一位神,恩召、称义、并荣耀那些他在亘古“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罗八29)。这一位神,在安立甘宗信条第一条中被称为“只有一真活神,是无始无终……具有无穷权能,智慧,良善,为有形无形万物的创造者保存者。”让我加一句说,这本书一直研讨的,就是这一位神的作为。

    “上帝”——这一位上帝——“若这样为我们”。这是什么意思?“为我们”三字宣告神约的保证。前面已说过,恩典的目的是在神和我们信徒之间建立爱的关系,人起初是为这关系被造的,而神用来把他和我们绑在一起的相交上梏,就是他的约。他用应许和命令单方面的强制进行。在创世记第十七章中从他向亚伯拉罕所说的话,可见他如此行:“我是全能的神……我要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要作你和你后裔的神……我也必作他们的神……你……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约。”(1等节,7等节)加拉太书第三,四章说,相信基督的人,外邦人和犹太人一样,都因着基督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就是约的集团。一经缔结,这约就永存,因为神保持它生效。作为父、丈夫、王(这些是圣经用来阐述他爱的关系的人伦模式的字眼),神忠于他的应许和旨意,而应许本身——应许做“你的神”——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应许。这约的关系,是所有在乎圣经的宗教的基础:当敬拜神的人说“我的神”,而神说“我的子民”的时候,双方是用盟约的语言来交谈。“上帝这样为我们”也是盟约的语言;这话所宣称的,是当人和物威胁我们的时候,神就会支持保护我们,供应我们,直到我们走完在世的历程;他也带领我们,最后进入享受他自己的丰满当中,无论目前有多少障碍,好象在拦阻我们到达那目的地。“上帝这样为我们”这简单的陈词,事实上是圣经所记载最丰富、最有份量的宣言。

    当人能够说:“神这样为我”,有什么意思呢?答案在诗篇第五十六篇,其中“神帮助我”(9节)的宣告,是每一件事的枢纽。诗人已经无路可退(“我的仇敌终日要把我吞了,因逞骄傲攻击我的人甚多”〔2节,参5等节〕)。但认识到神站在他这一边,他的祷告就有了胜利的声音。第一,这认识向他保证:神没有忘记或忽视他的需要。“我几次流离,你都记数,求你把我眼泪装在你的皮袋里(为了保存!)。这不都记在你册子上(永久的记下来)么?”(8节)第二,它给他信心说:“我呼求的日子,我的仇敌都要转身返后。”(9节)第三,它提供了镇服惊恐的信心的基础。“我惧怕的时候,要倚靠你……我倚靠神,必不惧怕。血气之辈能把我怎么样呢?”(4节)无论“血气之辈”——或11节所译成的“人”——从外面能对诗人怎样,但从最深刻的意义来说,他们不能动他分毫,因为他真正的生命,是和一位慈爱的神在灵里相交的生活,而那爱他的神,无论发生什么,都会保守这生命。

    顺便一提,诗篇第五十六篇也帮助回答这个问题:谁是神所“为”的“我们”?诗人说出三个辨别真信徒的特征。第—,他赞美,而他所赞美的是神的话(4,10节)——即是说,他注意神的启示,在神的话语中并根据神的话语尊敬神,而不沈溺于自己未经约束的神学幻想。第二,因他祷告,而激发他祷告的欲望,是为要与神相交,以此为人生的目的和指标——“使我在生命光中行在神而前”(13节)。第三,他还愿——还他所许忠心和感恩的愿(12节)。赞美、祷告、感恩、忠心的人,身上必有神儿子的标记。

    保罗问这问题用意何在?他过去(和现在)都是反击恐惧——胆小的基督徒所惧怕的、那些他觉得向他堆压着的力量;这些力量,我们可以说是“他的”,或“她的”,或“他们的”保罗知道,常常总有某人或某些人的嗤笑、不悦、或敌意的反应,是基督徒觉得不能面对的。保罗知道这些迟早会成为每一个基督徒的问题,包括那些在信主前不理会别人对他们说什么或想什么的人。保罗也知道,这样的惧怕,会造成多么抑郁和悲凉的心境。但他也知道答案是什么。保罗其实是说:思想吧!神是为你们的:你看出个中意义吗?想想有什么事在敌挡你,再问问自己两者如何比较。(请注意:“谁能敌对我们”的译法是错的,抓不到保罗的重点;他所要求的是实事求是的重估一下人或魔鬼的敌对,而不是一厢情愿的假装它不存在。敌对是事实:不知道受敌对的基督徒最好小心一点,因为他正身陷险境。这样的不切实际,不是做基督门徒的要求,倒是失败的记号。)保罗问,你怕“他们”吗?你不要怕,正如摩西在神向他说“我必与你同在”(出三12)之后不怕法老一样。保罗叫他的读者像希西家一样计算:“你们当刚强壮胆,不要因亚述王和跟随他的大军恐惧、惊慌,因为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与我们向在的是耶和华我们的神,他必帮助我们,为我们争战。”(代下卅二17等节)托普雷秋(Toplady)是描述基督徒确据的诗人(正如华滋(Watts)是描述神主权的诗人和查理士卫斯理〔CharlesWesley〕是描写新天地的诗人一样),用下面的诗句咏唱了保罗的问题所要带领我们臻达的认识:

    我有一至高保护者,

    看不见,却永在身旁;

    他信实不变的要拯救,

    有全能的管治和命令。

    他微笑,我安慰充盈;

    他的恩典,如露下滴,

    救恩之墙必围绕,

    他乐于巩护之灵。

    保罗说,把握这事实吧!抓住它;让这确据在你目前面临的敌对当中发挥影响力;你一认识到神是你至高的保护者、在恩典的盟约中永不背弃的向你忠诚,就能摆脱惧怕,找到新的力量争战。

    四.

    2、“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了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么?”保罗第二个问题所表达的意思是:没有一样好处是神保留到最好也不给我们的。保罗表达的方法是指出神足以做我们的至高施恩者,并且神对我们的救赎工作是果敢坚决的。

    可从三方面带出支持保罗的论据:

    请先注意保罗对救赎的重价暗示些什么。“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了拯救我们,神已到了极限。他还能为我们舍去更多吗?他能多给些什么呢?我们不知道加略山使天父付出多少,正如我们不知道耶稣因我们罪的缘故,亲尝受罚是什么样的感觉。“我们不会知道,我们说不出他要忍受些什么痛苦。”但我们可以说:如果爱的量度是它所付的代价,那么神在加略山向人显明的爱,是空前绝后的了,以后也不会再有像那一次一样的爱的赏赐,使神舍去那么多。因此,如果神在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藉基督为我们死而显明他的爱(参五8),最少我们可以相信说,他会继续把“万物”也赐给我们。大多数基督徒心存恐惧,就是除了已获得的东西以外,神不会再赐给他们什么;但默想一下加略山的故事,应可消除这样的感觉。

    还有。其次请注意:保罗对救赎的有效率性暗示些什么。他说,“神……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这事实本身已保证“万物”都会赐给我们,因为这一切临到我们,都是基督的死直接的果效。刚才说过,神在十架上所付出的代价之钜,使他进一步的赏赐来得自然,而且很有可能,但现在必须注意的是。神救赎计划的统一性,使以后的赏赐成为必须,因此就确定了。

    在这一方面,新约圣经的十架观所蕴含的,远超过我们有时所体会的。无庸置辩的是:使徒们都说基督的死是神赦免的基础和因由,而人则因悔改和相信基督进人赦免。那么意思是否说,一枝有子弹的枪是可以爆炸的,却需要扳枪掣才可以把它引发;同样,基督的死只成就了救恩妁可能性,而需要人这一方面的信心触发它成为事实?如果此说属实,严格来说,就不是基督的死救我们,正如把枪入满子弹并不等于开了枪一样;严格说,我们是用自己的信心救了自己,而据我们所知,基督的死可能谁也没有救到,因为很可能根本没有人信福音。但新约圣经却不这么看。新约的观点是:基督的死实在已救了“我们众人”——即是说,所有神预知、恩召、称义并行将荣耀的人。至于我们的信心,从人看来是救恩的方法,但从神看来却是救恩的一部分,和信心所获得的赦罪和平安一样,是直接地、完全地从神而来的赏赐。从心理学方面来说,信心是我们自己的行动,但从神学方面的真理来说,它是神在我们里面的工作:我们的信心,以及我们做基督徒以后与神的关系,以及在这关系当中所享受一切属天的赏赐,都全部由耶稣在十架上的死保证了。因为十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相反,它是神拯救他所拣选的人永恒计划的焦点,而且它先保证了恩召(即藉人脑里的福音和人心灵里的圣灵使人相信),然后保证了称义,最后保证每一个基督个别为之而死的人所得的荣耀。

    现在我们明白为什么这节经文的希腊原文原意要说:神……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么?神根本不可能不这样做,因为基督和“万物”乃在一起,是同一个永生和荣耀的赏赐中的成份,神把基督赐给我们,藉替代性的赎罪除去“罪的摒障”,就因此有效地开启了获得一切万物之门。神救赎的目的,从太初的拣选到最后的荣耀,都是一个,我们不要忽略那些贯串神的计划中不同阶段和部分的扣环,这对我们对救恩的了解和确据,是极其重要的。这就引进下一点。

    第三请注意:保罗对救赎的后果暗示些什么。他说,神会把“万物”与基督一同赐给我们。这包涵什么?恩召、称义、得荣耀(在第30节中已包括从重生到身体复活的一切了)已提过,此外全章也说到圣灵多面性的事工。这实在丰富呢!从其他经文还可以加上去。譬如说,我们可以思想主的应许说,当门徒“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的时候,“这些东西(他们物质的需要)”神都会安排供应(太六33)——令人惊奇的是:主在说下面另一段话的时候竟也指着上面的真理说的:“人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儿女、田地;没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亲、儿女、田地,并且要受逼迫(!),在来世必得永生。”(可十29,30)或许我们又想想:“万物”指所有美善的事,不是我们所能想到的,而是神所能想到的,而他有无限的智慧和能力引导他的宽宏。“万物”这个字,像第1节中的“所以”(新译本)一样,是出自保罗特有的牧者的逻辑,是要预先反击他的读者可能会引发的错谬;我们若这样去了解,就最接近保罗的原意了。他在第1节所要反击的错谬(我们还要在第33节看他再次反击),是说基督徒软弱的罪,会危害神继续的接纳;他在这里要反击的错谬是:跟随基督会失去值得占有的东西,而这些是没有任何相等的利益可以补偿的——如果这是真的话,就会使到做基督的门徒如人所说:“虽然很对,却很讨厌。”

    保罗的保证,说神把万物连同基督赐给我们,就预先改正这错谬,因它宣示说神足以做我们最高的施恩者,他对待他仆人的方法,完全不给人留余地可以恐怕说,在任何人生阶段真的会有个人的贫穷。下面要解释清楚这一点:

    像在西乃的以色列人一样,基督徒面对第一条诫命的独有要求。神向以色列说:“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二十2等节)如所有十诫一样,这诫命也是用反面的语气申说的,因为它呼吁人停止旧约,开始新的生活。它的背景是以色列人已认识的埃及,以及不久他们要面临的迦南这两地的多神主义。敬拜很多神的多神主义,在古代的近东全地实在很普遍。多神思想是说,每一个假神的能力都被其他假神所限制。譬如说,稻米神或**神永远不能施展风暴神或海神的功能。住在某一庙龛、或神圣的丛林、或树上的神,只能帮助在他“地头”上的人;在其他地方,其他神就称王称霸。因此,拜一个神是不够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人需要巴结讨好所有的神,否则就常常要遭受他所忽略的神的敌对,结果失去那些被忽略的假神特有权柄所能赏赐的好处。就是这些思想的压力,使以色列人后来所遇到敬拜“别神”的试探那么大。无疑,在埃及的时候,以色列人无论对敬拜埃及人的神参与多少,他们都对多神的宗教观已习以为常。但第一条诫命,正是对这种思想和行为无情的当头棒喝。“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请注意神如何对付这个在他和“别神”中间瓜分了以色列的效忠的问题。他把这问题向以色列人当作忠心的、而非神学的问题来提出;这不单单是思想的问题,而是心灵的问题。在其他圣经,尤其是诗篇和以赛亚书,我们看见神明确向他的子民说,敬拜外邦神是神经病,因为它们其实不是神;但在此神不是这么说。他暂时不提别神是否存在的问题。他申述第一诫,不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要解决忠心的问题。神不是说:除了我以外根本没有别的神;他干脆说: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而他的要求是基于他是那带他们出埃及的神这个事实。好象他是说:藉着“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救他们脱离法老和他的军队,藉着神迹奇事,藉着逾越节手和过红海,我已给你们看见我所能做的事的一些范例,已清楚的显示无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对任何敌人、在任何困境,我都保护你、供应你、赐给你一切构成真正生命的东两。除了我以外,你不需要别神,因此你不要受骗去寻找我以外的别神,你却要事奉我,且只事奉我。

    换言之,在第一诫中神叫以色列单单事奉他,不只因为他们有此义务,也因为他配受他们全邵、独尊的信靠。基于相信神完全的丰裕,他们要向他绝对的权柄躬身屈膝。显然,这两件事应如形影不离;如果他们怀疑神全然足以供应他们任何需要,他们也很难全心全意的排除别神只事奉他。

    话说回来,如果你是基督徒,知道神对你也有同样的要求。神没有爱惜他的儿子,却为你舍了;基督爱你,为你舍了自己,救你脱离属灵的埃及,免去罪和撒但之奴役。第一条诫命的正面说法是基督自己向你提出的——“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太廿二37等节)。这个要求,乃基于创造和救赎的权柄,是不能逃避的。

    你知道基督呼召你作他的门徒,要活出那一种生活。他自己在福言书(且别提神的话其他部分)中的榜样和教训已说得够清楚了。他召你以客旅的身分渡过今生,只作个暂时的居留者,轻松而乐意的照着基督的引导前进,做那年轻富有的官不肯做的:舍弃物质的丰裕,以及它供应的安全感,过着使你贫穷、失去财物的生活。你的财宝既在天上,就不必为地上的财物,或为高尚的生活标准盘算操心——你可能两者都要舍弃。你被召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基督。这是什么意思?在古代,只有那些被判死刑的罪犯才背着十字架去行刑;像我们的主一样,他们被逼背起那要钉他们的十字架。因此,基督意思是说:你必须为自己接受一个这样的地位,就是从社会上抛弃一切将来的希望,如果有人向你施以白眼,用轻蔑、憎恶对待你,把你当作外人,就要学习逆来顺受,当作平常。如果你忠于主耶稣基督,会常常发现人是这样对待你。

    另外,你被召做谦卑人,不常常可以为自己的权利振臂高呼,也不可以操心要争回自己那一份,也不能因恶待或个人的冷落而心受困扰(虽然,如果你的感觉是正常的话,这些必会在你意识的高处伤害你);你只能把你的事交托给神,让他为你伸冤——如果并且当他认为合宜的话。你对别人——好与坏、善与恶、基督徒与不信者——的态度,要像好撒玛利亚人对在路边的犹太人一样;即是说,你的眼睛,必须看见别人心灵和物质的需要;你的心必须准备好在找到有需要的人的时候照顾他们;你的思想必须警觉,计划用最好的方法帮助人;你的意志,必须抗拒我们所擅长的推诿责任的诡计,在需要牺牲帮忙的情形当中,绕道而行,并逃避责任,不加援手。

    当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这些都不足为奇。我们知道基督召我们过什么生活;我们常常彼此传讲、谈论这些事情。但我们活出这种生活吗?看看教会吧。看看传道人和宣教士,尤其是男人的缺短;基督徒家庭中奢侈的东西;基督教机构筹募经费的问题;各阶层的基督徒抱怨薪水的心理;对老人和孤单者,或实在是对“健全的信徒”圈子以外每一个人的漠不关心。我们不像新约时代的基督徒。我们的人生观是随俗的、静态的;新约时代的却非如此。“安全第一”的想法,并不像我们一样,成为他们的事业的累赘。他们丰满的、不随俗的、不受制的靠福音生活,就把世界倒转过来,但今天你不能指责我们二十世纪的基督徒做这样的事。我们为什么这样不同?相形之下,为什么我们看来不过像个愿意妥协的基督徒?我们什么时候竟然有了胆小、举棋不定、不愿冒险等的心态,损害我们做门徒?为什么我们不能尽量消除惧怕和惶恐,好让我们放尽马力去跟从基督?

    其中一个原因似乎是:在我们内心深处,害怕接受彻底进入基督徒生活的后果。我们畏缩,不敢接受别人所肩负的担子,因恐怕没有力量去承担。我们畏缩,不敢接受一种要舍弃物质安全的生活方式,因为恐怕会破产。我们畏缩不敢谦卑,因为害怕如果不为自己站起来据理力争,就会被践踏、被人讨便宜,结果成为人生的伤兵败将。我们畏缩,不敢为了事奉基督而破坏社会的风俗,因恐怕若这样做,会拆毁已建立起来的架构,使我们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使我们退后畏缩的,其实就是这些半自觉的恐惧、惊怕、不安全而不是什么故意拒绝面对跟从基督的代价。我们觉得,彻底做主的门徒所冒的险,乃超乎我们所能消受的。即是说,我们不相信,对那些肯为顺服基督的呼召而毅然不随波逐流地生活的人,神会有丰裕的供应。因此,我们觉得逼不得已要稍为触犯第一条诫命,于是拨出一些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去事奉神却去事奉玛门。归根结蒂,这好象是我们问题的症结。我们怕彻底的接受神的权柄,因为如果这样做,私底下就不敢肯定神是否是足以照顾我们。

    让我们按理直说吧。我们在神面前玩的这把戏叫做不信,而保罗所说“神也把万物赐给我们”这句话,必永远责备我们。保罗告诉我们,根本没有最终的损失或不可弥补的匮乏需要惧怕;如果神不赐下某些东西,他只是为要腾出空间来容纳他心目中要赐下的另一些东西。难道我们还以为最少有一部分人生是由人所占有的东西构成的吗?这样就给不满足留了余地,也封闭了神的祝福——因为保罗的“万物”并不指满溢的物质占有;我们的内心必须摒弃贪爱物质,“万物”才会进来。保罗这句话不指别的,乃指认识、享受神。“神也把万物赐给我们”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说是这样:有一天我们会看见,没有一件事——真的没有一件事——能够加增那些永恒的快乐所拒绝给我们的东西,也没有一件事——真的没有一件事——能够减低这快乐所留给我们的东西。我们还需要比这更高的保证吗?

    但一谈到甘心乐意的自我牺牲来事奉基督的时候,我们就举棋不定。为什么?很简单:出于不信。我们怕神不够力量或智慧履行他宣布了的心意吗?但创造诸世界、管理它们、命定一切事情的发生(从法老和尼布甲尼撒的丰功伟业以至一只麻雀掉下来),就是这一位神。抑或我们怕他会意志薄弱,正如好心的好人有时也对不起朋友,因此我们的神会不能向我们成就他的心意吗?但保罗却紧随罗马书八章28节之后说:“万事都有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这是事实。你是谁,竟敢以为你是第一个例外,是第一个发现神摇幌不定,不能言出必行呢?难道你看不到这种害怕如何羞辱神吗?抑或你怀疑神的恒常性,恐怕他会在圣经时代及我们的时代之间“蜕变”,或“演进”,或“死去”(现代人已探讨过这些谬想),因此现在神已不太像圣经中诸圣所交往的神?但“耶和华是不改变的”,而且“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玛三6;来十三8)。

    你是否一直不敢走上一条内心清楚知道是神呼召你奔走这危险重重、代价极重的道路?不要再迟延。你的神对你信实,足以应付一切。你永不会需要一些过于他所能供应的东西,而啊所供应的,无论物质和灵性的需要,必常常是够应付目前。“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诗八十四11)“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林前十13)“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十二8)想想这些吧!——让你的思想,赶走所有事奉你的主的拦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