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卷 用钱之道
    用钱之道

    我亲爱的伟立:

    根据一般婚姻关系调查报告显示,金钱问题常给夫妻们带来麻烦。这里面有几种原因:首先,每一桩夫妇关系都产生不同的婚姻观念。夫妻中的一个可能自幼在富有的家境里长大,各方面均得到家庭充分的照顾,另一个却可能因为出身穷寒而致心理发展大受影响。他或她可能是在分期付款购物的观念下长大的,也可能从小到大整天都听到父母嚷着“一定要现金付账!让我们先储蓄,后购买”之类的话。夫妻俩各自成长的背景必定有许多互异之处,需要好好分析—下。

    所以在结了婚之后,你就该去针对“为什么你们会各有自己的一套思想”而进行了解,然后再尝试找出一套两人都可接受的人生哲学。这对你们家庭的经济和气氛都会大有帮助的。

    以下让我送给你三句跟金钱有关的格言,这是我和你母亲多年来一直奉行不渝的:

    格言之一——“你对金钱的态度比金钱的数目更重要”

    问题并不在你手中有多少钱,或者还欠多少钱,而是在于你对这个数目采取什么看法。我认识一些很有钱的财主,他们内心并不快乐。我也认识一些两袖清风的人,他们的生活却是充满愉悦。

    你应该晓得,一个人必须懂得管理自己的钱财,然后才有快乐可言。我并不是说“赚钱”,而是说“管钱”。这两个词是大有分别的。至于“管钱”,我也不是说要你像一只看门狗般虎视眈眈地望着支出表,更不是要你把大笔钱积攒起来或作高利贷的投资。最重要的是你应该在心理上分配安排好你所有的金钱,而非让这笔数目反过来控制了你。,有很多人就是一生做了金钱的奴隶,让金钱把他们的思想和心灵都辖制住了。

    有一位无名的田野诗人曾经这样写道:

    我不会去梦想如果老天赐我横财一百万,自己将会如何风光,我只会想我对今日手上所有的那一块两毛五,抱持怎样的看法!

    格言之二——“先要过好今天,才好算计明天”

    我们很看重这句格言,因为许多人都犯了一个错误,以为钱愈多就愈快乐。人们往往来找我诉苦:“等我们付完了房子的贷款,孩子们都完成了大学学业……银行户头充实了点……我又再升了一级……生意多做了一倍……家里的客厅铺了豪华地毯……造了座私人游泳……、买下了那幢梦想已久的避暑别墅……穿得起名贵的衣饰……加入了那些高级的俱乐部……那才真称得上不枉此生呀!”

    很多人之所以跌进了这个圈套,其原因是相当显而易见的。放眼望去,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传播媒体都在极力引诱我们,叫我们去垂涎贪求那些我们所没有的,叫我们在未挣取到更多的东西之前决不肯甘休。电视广告中的推销员鼓起老式传道人那股干劲,向我们逞其三寸不烂之舌,非要叫我们买下这辆跑车或搭乘那架豪华客机到某某名胜地去度假不可。“不要委屈你自己”、“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些讨债鬼似的仁兄们喋喋不休地说了又说,而我们就在不知不觉中上钩了。

    当然,向前瞻望常是充满兴奋刺激的,伸长脖子期待并描摹未来的前景,也确有兴味在其中。我固然也希望你能定下一个储蓄计划,替自己确立一些目标,可是切不要让明天的美梦赶走了今天和你眼前所能获得的快乐。

    圣经上有句话说:“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这经文对于年轻的夫妇是很有益的。

    格言之三——“让你的支出支配你的收入”

    这听来好像是疯话,为什么不希望收入增加反先要使支出增加呢?但我们夫妇却亲身经历印证了这道理,且屡试不爽。每一次当我们为帮助别人而乐意掏腰包时,过了不久总是会受到出人意外的赐福。这种体验让我们下了一个结论:在家庭经济问题上,与其为节流而辎铢必较,还不如为了开源而努力。

    我们家里的经济政策一向是——“奉献十分之—,储蓄十分之—,其余的通通以快乐和感恩的心去使用!”

    当然,并不是每个奉献十分之一收入的人都会成为富翁,也不是每一个有钱人都乐善好施。不过当我们不再斤斤计较施舍给别人时,我们才会发现到人生多么有意义!

    因此如果我是你的话,一定会及早替自己定下一些遵守的原则,好让事奉的心能与日俱增。当你用自己的金钱去帮助别人,或是在上帝的工作上尽心竭力而使别人得益时,你便会有下列的成就:

    一、成功地避开因自私心理而引发的许多烦恼;

    二、你已经替自己铺好了路,以便时时能警惕自己,将来在飞黄腾达时便可避免走入歧路;

    三、你经历到了人生最富刺激的境界之一——由于你替很多人造福,于是你也真正尝到了祝福的滋味。

    以你的聪明当然会明白,我并不是要你为了存心想获利的缘故而去施舍行善。但为了要施予别人而去努力进取,却正是人生意义的核心所在。谁有信心去接受这项真理,他就会发现原来那施恩降福的上帝正四处找寻它可以降福施恩的地方。他已经立下了宇宙的根基**,其中一条就是爱人者必获人爱,使人快乐者必获得快乐,而人生最满足的境界就是当你把一切都交待得清清楚楚的时候。

    花钱花得高兴点!

    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