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峕艶憸𡏭𠧧 摮𦯀�㯄�𡏭𠧧 摮𦯀�枏之撠� 曌䭾����稬皛𡁜�� (1-10嚗�1���g��10��敹恬��

未分卷 9.正視內里的問題
    9.正視內里的問題

    人的問題是題說不完的,由于每個人的背景、環境皆有所不同,因此問題的引發也皆因人而異,重點是我們需要一一去面對這些內心層面的疑惑及憂懼,透過聖靈的引導和肢體之間的交通、代禱和扶持,會發現我們已開始有勇氣去面對,而在有這份勇氣產生的同時,其實我們的問題也解決了幾乎一半了。

    下面的各式問題是透過每章講道的最後,由弟兄姊妹所提出來的,由吳維杰傳道作答,提供作為輔助參考。

    問題討論︰

    【問︰一個人在母腹中長期的被錯誤教導傷害,那麼現在再來禱告悔改,會有果效嗎?】

    答︰會有果效的,比如在我懷孕初期,我的婆婆因**頸癌開刀需要人照顧,使得全家人注意力落在婆婆身上,不把我當孕婦對待,再加上丈夫原來就不想要生孩子,對我更不知要如何體貼,這使得我有被排斥、拒絕的痛感。當孩子生下時,這孩子就非常拒絕奶奶,奶奶只要一抱他就大哭大鬧。今天以一個不信主的人來說,這乃是由于一個不公平的對待,很實際的在我孕育孩子時因面對婆婆的不接納,這孩子就和我一起面對此種狀況。因著了解這種情形,我就為孩子和婆婆之間的關系禱告,求神來饒恕,當婆婆不接納我時,我有一些隱藏的恨意、苦毒,求神饒恕,用耶穌的寶血來潔淨,求從孩子身上洗掉那一部份受傷的記憶。「涂抹我們的罪像厚雲消散,赦免我們的罪像薄雲湮沒。」(賽44:22),當我做這樣禱告時,就發現捆綁在我孩子身上的鎖鏈不見了,他開始和奶奶、姑姑十分親近。而我孩子身上也承襲了和他父親一模一樣的急燥脾氣,甚至氣質、表情都像極了。我就站在夫妻是一體的立場來向神禱告︰為我弟兄在某一時期所受的傷害帶出的脾氣,並做在我母子身上的,以及他之前所受的傷害來禱告,因為聖經的原則是︰二人連合成為一體。所以我用這一個真理來認罪禱告,替我丈夫來悔改。之後就漸漸發現孩子柔和了些。當然這不是立竿見影,但都有改進。我的禱告是︰神啊!求禰讓這孩子外在的生命愈來愈像父親,但內在的生命則日漸像基督。這是我為孩子非常具體的禱告,但我仍認為這孩子長大後還是要上內在醫治。有許多隱藏的東西在他長大後,要由他自己來面對,只是我盡可能的做一個好母親來幫助這孩子,這樣做是非常有果效的。又如有一段時間我心里非常沮喪,即使我用內在醫治的禱告還是無法讓自己得釋放,那時我們正好請了一位國外來的講員賀客禮牧師來幫助同工們。在他來之前我就開始預備心,反復的用內在醫治,不斷的禱告,但還是覺得非常的消極,甚至有過放棄所有事工的念頭。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中間有什麼錯誤嗎?

    我記得在那段期間,神曾提醒我,說我論斷神,因為我論斷自己的父親,抱怨他從小就沒有給我受教育的機會。而且從小就不斷的對我說︰「你不要讓我盡靠盡誤。」(意思是︰我是全心的依賴、指望你,你不要耽誤了我)事實上,他沒有給我任何的裝備和訓練,我也只有求學至國中一年級就離家出走到台北,而我母親則不斷逼我走上舞女之途,在這種情形下,父親仍不斷要求我供應他,不僅是父親,弟妹的養育好象變成是我的責任。猶如我現在的服事,感覺上好象也是如此︰神沒有給我任何的訓練,我多麼希望能進神學院,或有團契肢體來遮蓋我,但一路走來,好象都是我在照顧人、供應人,因此我那段時間不斷有這種意念產生而開始沮喪、軟弱,主因還是在于我對父親的不滿。在我內心深處對我父親的論斷,影響到我對神的感知,我為這些看見悔改,在神面前饒恕我的父親,也求神饒恕我對父親的不饒恕。然而失望和沮喪的感覺並沒有除去,所以當賀牧師來時,我就把對父親的不滿,與對父神的不滿,原原本本的說一遍。牧師听時不發一言,末了他說︰「我感覺好象有一個女人在和你競爭。」我直覺說沒有,牧師就帶我禱告,基本上我是一個追求完美、要求自己極高的人,高到在就學時是班上長期的第一名,且與第二名的差距極大,甚至是不屑和別人比的,我只和自己比,若一次比一次差就很痛苦,由此可知我很會虐待和懲罰自己。所以當牧師認為「有一個女人在和我競爭」時,我想不起來,我疾言沒有,而且表明在每一時期的過程中,我都認罪禱告了,最後牧師再帶領我禱告,此時真理的靈帶入進入更早的時期,讓我看見父母親在交往時所留給我的傷害。

    我母親是個酒家女的養女,養母希望我母親繼承衣缽。我母親當然不肯,而且夢想著有一天能嫁公務員,生育一大群的孩子,結果美夢成真。但之前在談論婚事時,養母極力想要破壞,以造成退婚,迫使我母親名譽受損,而逼上舞女之途,這是養母的期待。事實上,我母親根本不愛我父親,但是背逆的個性使她毅然決然嫁給我父親。

    婚前,我母親曾表示過她不想嫁給我父親,那次我父親掩面而哭,母親卻認為他在做假。婚後的母親經常用話羞辱他,因此可說我在父親的身中,就與父親一起被母親拒絕。再加上我母親在成婚的第一個月就懷了我,因此基本上她是拒絕我的。那段時間她非常的不快樂,因為她還不了解什麼是婚姻,也不懂得何謂性的樂趣時就懷了孕。不單如此,當我進入聖靈的光照中時,我才知道這個「根本的拒絕」是「我在我母親身中時就跟著母親拒絕我這個人。」也因此我才了解為何對自己是這麼的不滿和怨恨,牧師指出的那個競爭的女人就是我自己。真理的靈帶領我們進入明白一切的真理。比如說我們以為一個傷害是某一個事件造成的,但事實上是傷害形成之前就有一個前因存在,只是神借著這個傷害的事實來接觸我們的內在。

    故因此「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我們應當凡事謝恩,感謝那些曾傷害我們的人,是這些傷害引我們來到神的面前,並得著醫治使我們完全。這是一段成聖的過程,每位神的兒女都應該接受有系統的訓練,好在以後訓練人。並在每天生活中,隨時借著各樣的傷害來禱告,叫真理的靈顯明問題的癥結,以幫助我們了解如何助己,也如何助人。

    

    【問︰若我們已饒恕了對方,但對方仍繼續不斷的傷害我們,如此再繼續饒恕下去,是否會讓對方變本加厲?還是繼續饒恕會使雙方的關系變好?】

    答︰一個人單方面的釋放會帶來全人類的釋放。神兒女的生命是復活的生命,到主耶穌面前的人,主應許說︰「我所賜的水要在他里頭成為泉源。」(約4:14)指的就是會源源不斷的涌出忍耐、恩慈,所以若對方仍是不肯和好,我們就繼續的以神的愛帶他、愛他、供應他,這會帶出影響力的本質。神先愛我們,是沒有條件,且是完全的愛,同時也是完全的饒恕,神留下這樣的榜樣,叫我們在凡事上跟著的腳蹤行,凡所做的,我們都要做,還要做比這更大的事。

    所以對著我們已饒恕,但仍繼續不斷的來傷害我們的人,我們還是要本著基督的愛繼續做下去、繼續饒恕,直到我們達到非常釋放的地步,並使我們成為一個流通的管道,不因為那人的反應而反應,不因為那人的不法而影響我們的合法;神使用我們成為施恩的出口,所以我們必須起來不斷的做饒恕和施恩的禱告。我們如此做是為耶穌,不是為人,甚至不看自己,只定楮在耶穌身上,我們才有可能作完全的饒恕。

    所以不要容讓對方生命的光景來限制我們,神要無限量的來使用我們、裝備我們,神定部如此是不管我們的年齡、學歷、背景的,在聖經的歷史中,神在各個年代所興起的人,大多是一些沒有學問的、愚拙的、世人看為不配的,但神使用他們,好叫那些自以為聰明的羞愧。

    所以我們不要使用分別善惡的能力來決定這個人是否值得饒恕?或者我的饒恕對他到底有沒有果效?會不會縱容他繼續犯罪?當我們為他禱告時,神自會提醒、聖靈會把話給我們,讓我們知道如何責備他、訓誡他、督責他、甚而挽回他。「若有人偶而被過犯所勝,屬靈的人就要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加6:1)從神來的話語就是建造,只有從人來的話語,才會做無謂的拆毀。

    縱然我們感覺對方在享受、在濫用我們所給的饒恕,同時也在繼續囂張跋扈地傷害我們、要求我們,但神給我們里面有更新變化的靈,知道怎樣供應他、幫助他、服事他,在這樣效力他人的狀況下,我們自己的生命反而會先被擴大。

    【問︰講到饒恕人的具體行動,若我們是被要求饒恕的人,我們的具體行動是什麼?是要跟對方面對面解決或是有其它的方式?】

    答︰饒恕人的具體行動很多,當我們為一個人代禱時,最大的收獲是我們自己得釋放。雅5︰16說「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若我們是被饒恕的一方,或兩人彼此得罪,吵得十分激烈而白熱化,幾乎是眾所皆知的。這時若想要與對方和好,就必須求神光照我們,能看到自己傷害對方的部分,如此就當立即求神饒恕我們傷害別人的罪,也求神來醫治對方破碎的心,抹去受傷的記憶,並求主耶穌基督的靈在我們當中作和好的工作。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5:9)我們應想盡辦法與對方和好,但是如果對方尚未預備好他的心,就要等候適當的時機,要繼續不斷的為對方禱告,直到時機成熟,就明顯的幫助對方、供應他,因為神使我們豐富。我們能夠這樣做,絕不是以幫助及供應對方來要求他一定要饒恕我們。也可以請牧師、傳道人在我們中間為我們代禱,求神賜下好機會使我們和好,在對方還不能接受之前,我們先想辦法給出去。如果能夠補償他的損失,就算為具體行動。聖經中的撒該得救後即表明他所訛詐的人一律還四倍,以補虧欠,若是神給了我們這個機會,我們就去還對方四倍。

    【問︰1.假如在生活中常常被不同的人或事得罪,那麼是否要針對這些不同類型做不同饒恕?2.假如他人得罪我,對我而言是無足輕重的也不存恨意的,是否仍需要做饒恕的工作?】

    答︰關于第二個問題的部分有兩種情況︰一種可能是我們的一部分已經死掉沒有感覺了,這是由于過去傷害的部分沒有得著醫治之故。比如交女朋友後不斷被對方傷害,以後分開再結交新歡,這時若這位女子也帶給你傷害的話,就會因著先前所受的傷害太大而不覺得痛,這種情況當然要處理,不僅是原諒現任女友所給的傷害,更要原諒過去的女友所給的傷害。

    另一種情況是因著我們不斷的在神面前作內在醫治的禱告,以致生命已達到一種不容易被傷害的地步,別人的舉動不會讓我們感到痛苦,這種情形顯示我們已成長到可以作為醫治別人的器皿了。第一個問題的情況可能是因我們整天服事人,所以常常覺得被得罪、被不同的人得罪,這是當要作不同的饒恕,具體地、清楚地宣告饒恕的事件,比方說傳福音給一個人,這人就猶如嬰兒般的要我們供養,把我們當成屬靈的父母。供養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尚不能自己讀經禱告,更不用說起來照顧別人。每一次對他有稍重的要求,他就呱呱大叫,悖逆頂撞屬靈的父母,此時我們就要為他如此具體的宣告︰「神,你來饒恕他那如同嬰孩不肯成長的樣子,祝福他,使他能長大成為禰施恩的器皿。」

    事實上,有許多的人不肯起來得醫治,是因為他們喜歡且習慣被照顧,藉此成為和別人互動的一種模式;他們拒絕被醫治,但是卻要別人供應他。對這種人就要如此代禱︰「天父︰饒恕這個人的無知,他不知道禰所要給的是何等豐盛的生命,神呀,求禰要讓他看到,當他願意直接來面對禰的時候,禰毫使他得著第一手的祝福,而不是透過別人得到第二手的祝福。」

    所以我們要幫助對方到他可以自己起來得第一手的祝福,更求神成為其供應的管道,而不是由我們來供應,乃是我們陪著他來到上帝的面前,親自經歷上帝的祝福。我們是一個陪伴者︰伴郎或伴娘,我們陪伴著一個又一個新生的、得救的人來到神的面前,幫助他們經歷神,並不是幫助他們來經歷我們所給予的供應。特別為他供應的人要小心避免在這種情況下成為約伯,約伯就是豐富到別人只要來仰望他,而不是來仰望神。

    故此我們要提歷對方,讓他明白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需要,在我們『給』出去的時候,神就使我們豐富,但也是在給的同時,我們也要馬上告知對方︰是神「透過」我來給你,不是我「給」你,你不必來報答我,應該報答的是神。現在是神借著我來供應你,以後你就要供應在最小的弟兄身上;或是別人最厭惡、最為不配的人身上,如此你就是報答神了。而我為你所做的、或給你的,神會親自記念報答。神若使我們豐富,我們不給出去是不可能的,給出去也會蒙神祝福,且會愈來愈豐富、愈來愈寬廣。

    幫助者乃是由原來的手心向上,接受別人的供應成手心向下︰將愛給出去、時間給出去、物質給出去、生命給出去,這樣的人會經歷神怎樣使之成為流通的器皿。所以空的器皿要預備妥當來到神的面前,若我們不敢給出去,或是不舍棄給出去,則就成了一片死海,而死海中是沒有生物的。

    故在面對不同的人,會帶出不同的服事,通常在面對帶給我們不同傷害的人,我們就感謝神,把那些傷害我們的人或事一件一件提出來,求神顯明那些傷害的根源事件,以求得神直接的幫助和醫治。

    【問︰為什麼我們這麼容易被傷害又這麼敏感呢?】

    答︰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從老祖先亞當及夏娃身上繼承了分別善惡的能力,所以我們會隨時分別善惡。因此承受傷害的大小是非常主觀和個別性的。

    事實上有些傷害可大可小,甚至昨天猶可原諒,今日卻變成天大般的事件、不可收拾的傷害,這是我們的能力分別出來的,故首先我們要棄絕這種能力,來到主耶穌話語的面前︰說「人若渴了你給他喝,人若餓了,你給他吃,這樣做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要為你的仇敵祝福,不可咒詛;有人拿你的里衣,連外衣也由他拿;有人要你走一哩路,你就陪他走二哩路。」這些話語與我們的分別善惡能力相反,完全不在我們的邏輯思考範圍內。

    但是若我們今天心意未曾更新,事事落入分別善惡里,活著就很苦很累。基督徒應當每天每時棄絕分別善惡的能力,吃生命樹的果子飲于生命的活水泉——耶穌基督。來到的面前,看怎麼做。我們把凡事交給神、祈求神︰「神呀!求禰使我們的人際關系恢復,使我們受傷的心靈得醫治。」

    往後要講到有關內在醫治、五種咒詛、性犯罪等……都是為要幫助我們,使我們明白在那些點上是我們容易受傷的地方,在我們同過這些訓練後,將會很快的進入醫治中幫助自己,得到釋放,等操練熟了,就可以幫助身邊的人,而他們也不會永遠像小羊般的等我們牧養,反之,他們會很快的牧養別人,幫助別人得釋放。

    【問︰若有別人得罪我們,而神亦啟示我們,對方是在某一方面有著受傷的根源…此時若我們直接介入,可能反使對方因承受不住「隱情的揭露」以致有所反彈。此時若以舉例見證的方式,又會使對方更受傷害,認為是高舉人,這樣情況下應當如何做才能適當的介入?還是我們等禱告後,有了神的明白啟示後再作行動?】

    答︰通常我們到神的面前為對方禱告,第一個動作應當學習向上仰望,尋問神我們該如何幫助對方。即便明知對方的問題所在,知道對方的做法是榮耀自己,而非榮耀神…;或是炫耀自己的受苦、屬靈、謙卑、奉獻等,仿佛別人都比不上時,這種情況下我們仍然要為之禱告。

    面對這種狀況,我的作法是將這些人聚集起來一起分享神的話語,現特別舉彼得做為例子,彼得是一位感情豐富的人,在所有的門徒當中話最多的是他,他對主耶穌的反應最熱烈,他實在是愛耶穌,但是他的愛卻是要榮耀自己,常常不知不覺硬是要將別人比下去。逾越節晚餐之後主耶穌告訴門徒說︰「今夜你們為我的原故都要跌倒。」彼得說︰「眾人雖然為你的原故跌倒,我卻不跌倒。」但主耶穌溫柔的看著彼得跟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兩聲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

    主後來是怎麼醫治彼得的?是在一堆炭火面前。彼得是一個有愛的人,主用愛來回報愛,語重心長的問彼得說︰「彼得,你愛我嗎?」「你愛我比追些更深嗎?」耶穌問了三次,彼得終于很憂愁的說︰「主啊!禰知道我愛禰!」當時彼得已由自我的肯定語氣轉為不確定的猶疑。但主耶穌用愛醫治了彼得的心,他的心被翻轉,不再顯得那樣強勢出頭,再不榮耀自己。

    彼得是個很容易後悔的人,但是神愛他、醫治他、醫治是神作的,不是我們,但我們要願意成為醫治的器皿,信心的雙手要伸出去,幫助的雙手也要伸出去。不論對方魂的形狀如何、表現如何,就是要讓神透過我們的雙手來幫助醫治這樣的人。

    當我們在為對方禱告時,神會將話語給我們,那麼我們就將這些話給對方,這些話語必然會使對方在靈里、心里都受到責備,但外在的面子絕不受損,不被拆穿,如此他自然會蒙光照。故請繼續為他禱告。

    【問︰一個能做到完全饒恕的基督徒,其屬靈的電話號碼連絡簿上是不是就不會有拒絕往來戶?】

    答︰仍然會有!饒恕與繼續供應是兩碼子事。如果神興起一個甲方來供應乙方,但因著乙方的不成熟,顯出一些罪的本性,如貪婪、敗壞等等,以任意、不公平的態度對待甲,在甲完全饒恕了乙之後神也可能興起自然環境將甲方帶至外地,自然的甲方也就無法再供應乙方。這時,神也有可能在乙方身邊量給他一個人,這人很主動的介入,他的愛很新鮮、活潑,對乙方有很良好的供應,讓他能夠重新的被建立起來。

    但是當初的甲方已經饒恕了乙方,所以這個不叫拒絕往來戶。而是神所謂的「這人澆灌,那人撒種,使人成長的是神。」神使沒有叫撒種的去享受收割的歡喜。猶如我自己有一段過程即如此,當時的我完全拒絕一位長老教會的牧師,我曾嚴厲苦毒的論斷他說︰「這種人也身為牧師,若是天堂有他,我是絕對不去的。」在牧師安息主懷後,我才蒙光照、被提歷,才知道當初的事件是我自攬的傷害︰原來有一次牧師在台上講道,說了一段較嚴厲的話,我自覺他是沖著我講的,仿佛他是當眾開刀,愈听愈不是滋味,就發了內在誓言,發誓說我這輩子不信耶穌,其實那是我自攬的傷害,根本與牧師無關。當時我常常好不容易才騙過媽媽,偷偷跑到教會,沒想到就听到牧師指責有些人來教會不是為了听道,而是來得好處,甚至有人是來談戀愛等……,他又加上一句︰「而當這些好處不見了的時候,他也就不來教會了,而這樣的人並沒有真正的重生得救。」我一听到此,心里就直覺的認定牧師是沖著我講,覺得他實在太可惡了,「我是費了多大的勁才來到教會,是我好不容易鼓足勇氣,準備與母親好好長期抗戰才跑出來的,可是牧師如此當眾的羞辱我、傷害我,既然如此,天堂有你,我是不會去的。」我就這樣在心里蓄藏了苦毒。

    當時牧師是毫不知情的,他不會知道他得罪我,當然從此我也和教會斷了,但是神卻沒有忘記牧師的禱告,我不再去教會,牧師、師母一樣的關心我、愛我、邀約我,但我呢?就是內心藏著恨,表面上與他們敷衍,其實內心是非常拒絕的。這就是我自攬的問題,不是牧師傷害我。幸而聖靈的手始終沒有離開我,雖然我有挫折、失敗,神都一直看守著,從我身邊不斷的興起人來幫助我。

    現在我回想起來,還是認定牧師是那位撒種的人,我和耶穌第一次的接觸,就是透過他,至今仍是這麼認為。

    我要再強調真正的饒恕是會帶來全人類的釋放。神不一定要透過你來供應他人,但神若透過你來供應,這是給你的恩典,你就歡喜的去給,你不斷的給出去,神就繼續的加給你。但是神若沒有透過你來供應,你也應該很釋放,不要受控告。

    以下是一個饒恕的見證︰

    有一位媽媽來到多加聚會,沒事就一直喊腰酸背痛,我就陪她作禱告。她是一位寡婦,禱告後顯明出來的是她不肯饒恕她的兒子,這是一個正值悖逆年齡的青少年,從外在所看到的現象仿佛她不肯饒恕她的兒子,但追溯根源是她不肯饒恕她的父親。在禱告中看到許多她父親所給她的傷害︰她是家中的第六個女孩,接著有一個小弟,父親很早就在外與人同居,所以家中的經濟每況愈下。在她以前出生的姊姊們都有請保母照顧,到她時已無這份能力,因此從小她對父親的怨恨極深,以致于在她的婚姻生活中,對丈夫、兒子與公婆,也常會有同樣的情緒出現。公婆認為她的情緒很不穩定,擺大小姐脾氣;她也怨恨她的姊姊比她命好,比她聰明!功課比她好;連婚後生活也比她好;甚至姊姊成了寡婦後所繼承的遺產又比她多,小孩子也比她的听話……總之,她有許多的不饒恕在其中。

    這時,我們若沒有幫助這位姊妹處理內在的問題,就只能幫她打一場胡涂仗了。以為對付她不饒恕孩子的事是最重要的,但事實的根源不在孩子,孩子也是受害者。

    當我們幫助她去面對那些根源事件,面對她和父親的感情,並幫助她做饒恕父親的禱告後,自然她和兒子的感情就會和好,同時她的身體也得了醫治。

    另一個案例︰是一位離婚的媽媽帶來了一個十歲出頭的孩子,這孩子具有非常暴力的傾向,源于他時常看到父母吵鬧著離婚,父親常用暴力脅迫母親,要她簽下離婚證書,孩子躲在角落中哭泣,看著父親打他的母親。

    事實上他非常同情母親,但因著他內心沒有真正的饒恕父親(表面上是饒恕的,因為他也期待父親回來看他、買禮物給他、帶他出去玩、吃大餐…所以表面上他和父親很好)。所以他顯現出來的是非常具有暴力傾向,很容易和人起沖突。

    有一次這孩子劇烈的頭痛,他形容為「爆炸的痛」,這母親就為他按手禱告,卻都沒效,後來媽媽被提醒(媽媽已上過內在醫治課程),就問孩子︰「你有沒有什麼不饒恕人或要被饒恕的地方?」並叫孩子去禱告,結果孩子禱告後頭痛就好了。

    這孩子向媽媽見證,他說他恨爸爸,因此他常欺騙爸爸。同時也欺騙媽媽,比如媽媽不允許他打電玩,但下了課他就去打電玩,回來騙媽媽說是去同學家。

    因著他的欺騙,所以當媽媽問及他的去向時,他的態度就顯得非常不耐煩,他隱藏他的欺騙,態度更加頑劣,甚至拿話傷母親、激怒母親,致使他頭痛異常,因為內心的罪在控告他,當他靜下心來禱告時,他看到他需要母親的饒恕,也需要饒恕他的父親。就因著這饒恕的禱告,他的頭痛得醫治,這孩子後來也在教會中做見證。

    這種見證使我們看到當別人蒙受光照時,連听見的人也會蒙光照,你內心是否亦有許多隱藏的罪?是否像這個孩子一樣?是否也有許多需要饒恕及被饒恕的地方?當這些根源事件處理之後,整個人就得了釋放與醫治,不單是罪的問題得解決,肉體也得釋放。

    這中間並不表示媽**禱告無效,其實,神垂听也願意醫治,但仍然需要孩子自己到神的面前,放棄他的罪念,如此神就會動工來醫治,使其得釋放。

    你饒恕人,就必蒙饒恕,這點你我都當多多操練。可16︰16-19說「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信的人必有神跡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手能拿蛇、若喝了什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這種服事、這樣的醫治,我們實盼望能多多操練,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受幫助的一方心靈先得醫治,人的魂這樣的容易受傷破碎,人的心是如此的不健康,心靈是如此的沉睡……我們必須要先解決這些內在部分,爾後外面的部分自然迎刃而解。

    「人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赦罪的是神,不是我們;醫病的是神,不是我們;我們要做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用各樣的智能、各樣的方法、完完全全把人引到神的面前。

    神要我們醫治的百姓。

    【問︰有些人在信耶穌前曾遭受過極大的傷害,當信了耶穌後,神把一些和他有過相同經歷的和遭遇的人帶到他面前,他明白到所經歷的別人能得醫治。了解這一點已經讓他的心靈得著釋放,但是否傷害仍然存在?是否我們一樣要陪他做饒恕的工作?】

    答︰當彼得軟弱、三次不認主時,耶穌給了他一句話︰「彼得,彼得,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也就是那些和你有過一樣患難,同樣軟弱的人)。」這是神給多數人的帶領。

    就像呂代豪牧師曾出入監獄多次,神借著他的經歷來幫助許多黑道份子一樣。劉民和牧師的母親是個傳道人,但是卻有個墜落敗壞、偷、搶、騙、吸毒的孩子,她就長期禱告,終于兒子得救,神並且用他讓他堅固許多跟他遭遇同樣患難的人。我則是一個婚姻上遭受患難的人,現在神用我回頭幫助那些在婚姻上遭遇患難的人。

    我們這樣的人願意被神使用是神特別的憐恤,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這是每一個人的光景,沒有一個人未曾被傷害,也沒有一個人的傷害比眾人都多、都大,但我們皆可以被神用;劉民和牧師吸的毒不比別人多、犯的罪也不比別人多,只不過他所犯的罪是有形的,而許多人的罪是隱而未顯的。

    有許多人在恨人,而主耶穌說恨人就是殺人,我們認為**犯很丑陋;但有許多道貌岸然的人、高高在上的人更是丑陋;他們雖然沒有行為上的**,但卻常在心中意淫別人。特別是一夜風流、一擲千金的人,難道因為付得起錢就比**犯高級嗎?他們的罪就比較少嗎?

    約翰福音8章說到行淫中被捉的婦人時,主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可頭打她。」也就是說我們若是干犯律法中的任何一條、就是犯了罪。

    主耶穌心目中的罪和我們認為的罪是有很大距離的。的罪是「當你恨人時,就是殺人了;當你見了婦人動了淫念,就已經與她犯**了。」而我們以為的罪是一種行動或一種行為,這是我們人的看法,不是神的看法。

    從今起我們應調整對人的眼光和看法,不要再用我們的判斷來論定這些事情。我們當以基督的心為心,腓2︰5說︰「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我們不要一直看自己的患難、憂傷、傷害比別人多,當然也不是比別人少;所以不論我們得不得醫治都要繼續仰望神,因為這樣的人,里頭容易有一種控告或是驕傲說「你看神給我特別多的難處,要讓我成為別人的幫助和借鏡。」或是說當這樣的人在難處里的時候,會抱怨神︰「神啊!你不要這麼看得起我,我承擔不起,你不要讓我遭受這麼多的苦,而後要我堅固那些和我遭遇同樣患難的人。」

    審判不是神的最後目標,乃是拯救;吃分別善惡樹不是神的心意,吃生命樹與有永遠的交通,才是神的心意。

    【問︰身為青年少年團契輔導,發現有關「順服」這項功課,其中產生許多的問題都是來自父母,這些青少年不論是外表乖違或是叛逆的,內在都有和父母意見相左的表現,父母說東,他們偏要說西,站在輔導員的立場,應該要怎麼的幫助他們?】

    答︰帶他們來禱告。前面提到「在父親身中」的時候,他們已在父親身中悖逆父母親,所以帶他們禱告,為他們借著在父親身中就行悖逆的事情悔改,也為年幼的時候持苦毒論斷父母悔改,求神來砍斷這苦毒的根,使他們不必再吃苦毒的果子,可以享受心中的平安。

    如果一個人對父親的苦毒沒有解決,那麼對誰都會一樣的苦毒,因為神是代表父性、父親的,所以只要反權威、反父親,也就是等于反對神,同時也就攔阻了自己去學習順服神了。設若一個人的心田里種滿了苦毒的根,那麼這些根就會學著歲月的消逝而愈長愈深。所謂老樹盤根;其上的果子極多,卻都是苦的;不會是甜的。

    我們常看到有些人身上充滿罪的果子,經常在被傷害的情況下,隨時給別人若毒論斷,結果那個被論斷的人,可能已大大改變了,那論斷人的卻依照落在自設的網羅里。所以今天我們是否仍要栽種這苦毒的果子?相信一定是不敢了!

    但這問題並不是不敢就可以了,而是要將根源除掉,且要挖干淨,留出空地,在其中栽種慈愛,將來才能收割公義。所以要將這些東西一一寫出來…比如對某甲的感知與論斷︰好高騖遠、不知上進等…諸類的批評都寫下,然後為這份感知在神面前一一逐項認罪悔改。

    當我們做完這樣的禱告後,下次與對方見面時,就應在基督里用新的眼光看他,因他是神的心上人。過去我常如此論斷我先生︰「這樣的人也配做神的心上人。」我連神都論斷了。因為我覺得他做基督徒多年,聖經也沒讀多少遍,連聖靈充滿都不懂。我就常論斷他不屬靈,所做的任何事都枉然,加上別人又批評他在屬靈的生活上配不上我,我則愈听愈覺得是這麼一回事,就在禱告中論斷他︰「神啊!求禰將這個人從我身邊挪走,別讓他來追求我。」但每次我做這樣的禱告,他就更加熱烈的追求我,我就向神抗議為何如此?結果上帝給我的答案是︰「他是我親愛的,要等候他自己發動愛情。」我又問︰「上帝啊!這樣的人也配做禰親愛的嗎?」

    結果就因我這樣的苦毒論斷,影響了他親近神。更糟的是上帝對我變臉︰「那在後的要在前,在前的要在後。」神三次對我說這話,內在的聖靈使我極不舒服,很是不安,「是他在等候你,不是你在等候他,停止這種話吧!」神對我說是「是你的丈夫在等候你,不是你在等候他」、「說他不屬靈,你才不屬靈」。屬靈是一種狀態,不是一種地位,我們什麼時候謙卑了,什麼時候認罪了,就什麼時候屬靈了。

    不要認為我們在服事神或服事人時有了很好的果效,就很屬靈了,不是的。保羅說︰「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福音棄絕。」(林前9:27)因此,千萬不要自以為義,或苦毒論斷別人不屬靈、不愛神。

    神許可他等候我,不是我等候他。有一天當他起來為神發熱心的時候,我追都追不上他。這是神給我的答案,如果沒有這一段時間的等候,神警誡我會有那麼的一天,當他起來的時候,我跟都跟不上他。對神的話我是恭恭敬敬的領受。

    【問︰當我們願意開始對付這些苦毒,在禱告之前,我們會先問神︰「為什麼要讓我遭受這些?」在問「為什麼」時,是否我們已開始埋怨、苦毒神?論斷神的不公平?】

    答︰神要我們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神要我們相信萬事互相效力,要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所以當我們處在一個傷害事件的底下時,應當先「贊美」、「感謝」、「謝謝神讓這事臨到我」。接下來「求神讓我有智能和能力去分辨這事的益處在那里?」若當時沒有益處是正常的,因為是要叫愛神的人得益處,那麼就求神將愛神的心賜給我們,相信是美善的,不是嚴厲的神,且是滿有恩慈的神。接下來可禱告神︰「求神帶我去到可以看好處的角度。」

    【問︰「論斷批評」與「愛心說誠實話」之差異何在?】

    答︰「用愛心說誠實話」的根本動機是出于愛;而出于愛對同一事件有許多種的說法。我們要選擇,遷就對方能夠接受或懂得的,按著對方生命度量的大小來指正他。

    有的人生命夠成熟,他可以接受我們的直言相告。有的人生命尚幼嫩,我們只可拿靈奶喂養。所以「在愛心里說誠實話」的時候,要按著對方生命的深淺來幫助他。

    所要注意的是︰一件事可以用許多方法,或透過很多手段來達到目的;千萬不要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你一樣可以使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但是聖經中有教導︰「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太5:5)當我們很溫柔的指責出對方的錯誤時,就能得到他的心,當我們愛他愛到足夠的時候,對他說話就有權柄。若是愛得不夠,就先不要說。

    有很多人是借著「愛心說誠實話」來行使「批判」的實質。比如我們可能說︰「我是憑愛心說誠實話,你的頭發實在太難看了。」這是什麼誠實話呢?能造就這個人嗎?一句話若不能造就對方就不要講。免得冒用了「愛心說誠實話」這一句話的涵意。

    若我們真是愛這個人,願意用愛心說誠實話,就要帶出一條路,讓他能夠走得上去。如︰「你有沒有想過要換個發型呢?多久沒整理了?」這是一樣的事,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句。

    當一個人講錯話或做錯事時,其內心已經在自我責備了,而此時我們隨便的用「愛心說誠實話」,會帶給對方很大的傷害。他寧可不要這份愛,甚至拒絕之。但是我們若因愛他而先去禱告,求神給我們一條服事他的路,甚至陪他走「二哩路」,如此愛與服事就會顯出來了。

    若是一個人老是面容陰暗,脾氣火暴,這時我們若去對他以愛心說誠實話,諸如︰「唉,你這個臉太臭了,很多人都被你得罪了,你知不知道?」其實這只是指出這個人的光景,當事者也知道,只是立志行善由得他,行出來卻由不得他,他或許會反問︰「我就是這個樣子,怎麼樣?」

    但若是你用另一種方式︰「你是不是有什麼難處?我覺得有感動要為你禱告!我可以陪你禱告嗎?」這就是真正從神來的愛心。沒有偽善、沒有假冒,先是清潔,後是和平。

    曾有一位弟兄因犯案原本被判死刑,上訴後改判無期徒刑。在獄中服刑十一年間表現良好而獲假釋出獄。他來到多加團契尋求輔導的時候,全身還帶著強烈自卑感,但外在所表現的卻是非常的冷漠,跟弟兄姊妹保持一段距離,叫人不敢親近他。像這樣的人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呢?

    如果你對他說︰「弟兄,你不要這樣自卑,我們不會這樣看你的,何況上帝已經饒恕你了,要勇敢一些…。」諸如此類的話是無用的,只有更加刺痛他而已。我們應該怎樣來幫助有這麼一個背景的人呢?我對他說︰「我們一起來禱告,求神把陪你走初出監獄這一段路的機會賞賜給我,讓我有福氣來陪你走。」這話帶給他的感覺很不一樣,他感受到被完全的接納和愛。相反的,我們若對他說︰「你雖然從監獄中出來,並不打緊,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你只要悔改就好了,上帝已經饒恕了你,我們不會定你的罪。」或是說︰「你不要獨自坐在角落,不要自卑,你要出來,要和大家混成一片,和大家有交通,將心里的話說出來。」這種無關痛癢的話絲毫沒有意義。

    我們應給他一條路,特別他已經被關了十一年,他知道自己是罪犯,犯下滔天大罪,且已付上罪的代價,其表現出來的就是自卑,他的眼光隨時都在說︰「我是一個罪犯,你會不會怕我?會不會瞧不起我?會不會接納我?你看我是一個怎樣的人?」若此時你再用「愛心說誠實話」,不僅不能造就他,只如同給他當頭棒喝,一記致命的傷害。

    一個人初到教會,最寶貴的就是其剛剛認識神的那一段時間,從只能吃靈奶的嬰孩期,到能接受訓練的少年期,當我們陪著他、幫助他、所帶給他的,都是他學習與模仿的榜樣。

    所以當我們能溫柔、謙卑的說︰「來,讓我們一起來禱告,求神把陪你走過前面這一段路的福氣賞賜給我。」相信此時他會完全了解自己已被這個團體所接納,他也已從中得到造就。後來他再到多加參加聚會的時候,可以看到他極其謙卑的在做每一件事,因為他被愛夠了,所謂「愛烏及屋」,在多加團契生活中他感受到愛,所以他也把愛給出來。在他不知如何表達時,他就盡力的做打掃清潔等工作,以求回饋。他沒有在口中念著愛呀愛的,但卻以具體的行動表達出來。

    真正的愛是給對方一條路可以走出來。「用愛心說誠實話」之前,「愛」一定要夠,不要隨意套用以致傷害了別人。

    【問︰我自己的內心相當的排斥結婚生子,也排斥那些事奉,而成為一個仰賴依靠丈夫的女人。原因是我的母親是一個小學教員,結婚生子後就離職全心在家投入,撫育孩子一個個成長。我是她最小的女兒,常听到母親對我抱怨︰「都是你,要不是你們這些孩子,使我丟了工作,當一輩子老媽子,我就可領一筆可觀的退休金。」母親甚至教導我,要使自己成為一個在經濟上完全獨立的女人,不要依賴男人。這種種原因造成我在面臨結婚生子的問題時,先選擇了事奉神,而不選擇生孩子這條路,這樣的選擇是對或錯?】

    答︰基本上你已找到了問題根源所在。是你對令堂發出了苦毒論斷。

    大半的母親都會對子女說︰「我就是為了愛你的原故,才放棄了理想、工作和享受……若不是為了你,我早就離開了雌個家庭,若不是你,我早就成就了一番事業…。」較緩和的母親會說︰「若不是為生你的原故,我的身體不會這麼差,我不會腰酸背痛,我不會得偏頭痛,都是因為生你的時候,沒有好好的做月子,所以才……」幾乎大半的母親都會對子女有這樣的怨言,也幾乎大多數子女的心中都會因不勝其煩而產生苦毒論斷︰「那你可以不要生我呀!又不是我要來的,是你自己生我的。如果可以選擇,我才不要選你做我的媽媽!」這些從母親受傷的孩子常有這類的苦毒論斷。

    因此,我們應當先為這些事情來悔改,先回想自己在母腹中,就跟著母親討厭帶孩子的事情,以致現在我們要處理的,不是你現在不喜歡生孩子這件事,而是要先處理在母親身中所受的傷害。

    首先,為著你曾發過的內在誓言,以及很多的苦毒論斷等,來悔改禱告,為在母親腹中就與母親一同犯罪來悔改,也為現在听到母親的話所產生的反感來悔改。

    【問︰請談談「在神眼中正確的女性觀。」】

    答︰簡單的說明即「人性+女性」。許多人在婚後生活中產生多重難處,但那些沒有走入婚姻的人,照樣會情緒不穩定,覺得沒有歸屬感。婚姻或許可以提供安全感,但不見得能提供滿足、幸福感。要核擁有幸福溫馨的感覺,必須雙方共同攜手進行。

    婚姻不是一棵大樹;婚姻如同嬌嫩的盆景。少了一天的澆灌,盆景就少了一份姿容;我們要這棵婚姻盆景展現如何的外姿,就要付上相等的代價與心血。

    我們對婚姻的經營如果采用聖經中真理的教導,那麼婚姻就會如「一粒芥菜種子雖小,但長大成熟後卻是眾鳥棲息之所。」「一人追趕千人,兩人追趕萬人。」婚姻生活要扎實的天天去澆灌、施肥、除草,使它能往下扎根。

    婚姻非兒戲,乃是成年人的終生事業,當我們確知如何扮演詮釋「女性」這個角色時,會變得非常喜愛自己、尊重自己。因為神竟然將「女性」定位在一個「幫助者」的立場!

    創2︰18說「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詩篇說︰「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神也是我們的幫助者,我們靠著神來幫助男人,由此可見女性的身份是多麼地高貴、崇高!

    但是多數女性輕看了我們的職份,現在的新女性運動主張︰「走出廚房,經濟獨立,不要男人…」這是不符合聖經教導的。我們應回到聖經的教導中,在一舉一動上依靠神,更新我們的生命,因神應許︰「敬畏耶和華,是智能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從神來的智能與聰明使我們能馴良像鴿子,靈巧如蛇,在各樣的事上得能力,來成為男人的幫助。

    投票權、女士優先、男士為我們開車門…並不表示是對女人完全的尊重,假如有個女人認為男人一定得這樣,她就是將自己定在第二性的地位。事實上這些外在的禮儀關懷,並不全然代表尊重,男人可以很自然的出于愛而做這些事,但我們千萬不可視其為應該。仍然要以感謝響應之。

    【問︰前一個問題問到的是,關于自己排斥生子的心態,這是可以藉禱告悔改的。但我現在已懷孕,是否應悔改,求神斷開我心中相同的意念,所帶給腹中胎兒的影響?】

    答︰這也正是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目前我正懷孕中,生活中有許多的沖突,再加上害喜的不適,多麼希望能停下來歇一口氣,但日子是滾動不息的,這個世界不會因我的不適而停下來,我也曾期待身邊的人因我懷孕而給我特別的體恤,結果是相反的,反倒面臨更多的要求與挑戰,比如說,兒子惟恐弟弟或妹妹的出生會瓜分或搶奪父母親給他的愛,當責罵他的時候,他會覺得是我和胎兒一起在責備他,在心理學的理論上他是對的。「一起做管教哥哥的事」,這樣的想法使這準哥哥很生氣,一被管教就指著我肚子說︰「我討厭他、我恨他!」我也很生氣,但不能僅止于生氣,只有禱告,向著神說︰「神呀!我實在沒有向禰要這個新的產業。何以在這許多事工正忙著推展時在不該懷孕、也不可能懷孕時竟然懷孕了?」我不解,也苦惱。但聖靈光照我,同時也責備我,讓我看到我對腹中胎兒的棄絕,他不被我期待,不被我寶貝,因此我再次的悔改,每當一有這念頭時,我就隨時悔改。

    我是否已真實的傷害了胎中的嬰兒?是的!但是我向神求饒恕,因著我肉體的軟弱,因著環境而拒絕神所賜的新產業。求神幫助我,增加我的體力,再用愛來充滿我,用恩慈、良善來充滿我……,讓我愈來愈期待他的來臨,愈來愈愛這胎兒。求神饒恕我對他的棄絕,求神的寶血介于我與胎兒間生命的連系,求神安慰他,醫治並抹去他受傷的記憶。

    至于果效如何就交托給神,憑信心相信我們的禱告神必垂听。

    【問︰(我已有一個孩子,心中一直不願意再生。我給孩子的理由是︰「我沒有把握照顧好兩個孩子,目前我只能把你照顧好,所以爸媽想把全部的愛給你,因此我們不準備再生。」這樣的想法會幫助孩子健全嗎?】

    (我始終感覺孩子的表現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標準,也因著我先生常對我有許多的要求,因他常對我說︰「你都沒有把孩子照顧好」。每次一有這樣的話語進入心中,我就很軟弱,我心中常想︰「我怎麼做都不好,永遠都在這範圍內。」當我透過自己所受的傷害來看我的孩子時,我總是覺得孩子永遠少了一點點︰如不夠開朗、不夠活潑…這些是否會影響孩子健全的成長呢?

    答︰談到健全與否,若是按著血氣或是小信來教導,都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孩子從我們這樣的教導中是無法經歷神的,也看不到︰「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這種信心的榜樣是要我們活出來的。

    當你向孩子宣告︰「我只能養活一個,無法養活兩個;為了給你有好的教育環境,我們不打算再有第二個孩子。」孩子有他自己的分別能力,他會覺得︰「就是照顧我一個孩子,也照顧得不怎麼樣。」所以這種情形最好是以商量、尊重與順服的角度和孩子及丈夫談。

    就我個人的情況,我是很清楚的讓孩子認識「他的爸爸就是我的老板,他就是我的小老板。」在聖經的教導中妻子要順服丈夫,「順服」二字是中國人翻譯時加上去的,加的相當好,但原文的意思是「你要對待你的丈夫如同對待主一樣」。「你要敬重你的丈夫如同敬重你的主一樣。」當我們敬重「神」的時候,很自然的就帶出「順服」。

    在生孩子的這件事上,我個人認為「要生不生?或生幾個?」都是夫妻間討論的過程,若是父親不預備接受第二個孩子時,那就讓父親去告訴孩子,媽媽無須自攬責任在身上。可以對孩子說︰「爸爸媽媽很高興生了你,我們覺得有你就很滿足了。」不要將經濟的壓力加諸在孩子身上。或者可對孩子說︰「兒女是神所賜的產業,神因為看見我們很有愛,才把你賜給我們來疼愛,如果你是一個很有愛的小孩,神也覺得我們的愛夠多,那麼神可能還有賞賜我們一個小寶貝來愛。」這會讓孩子覺得如果再有一個弟弟或妹妹,是因為他愛很多,因此上帝再給他一個愛的對象。若是沒有,則神是要一家三人彼此相愛。所以有或沒有都很好,但不要將各方面的壓力︰如經濟上、信心上等等,加在這孩子身上。

    若將這些壓力加在孩子身上,首先影響到的是他的信心,以及他對神的感知,他會認為他的出生帶給家里很大的負擔,帶給爸媽很大的難處,會給孩子的心靈蒙上一層罪惡感與虧欠感。

    (先生對妻子有許多的不肯定、不造就的話語,會造成妻子的挫折感,若此時妻子願意回到神的教導︰「你要盡心、盡力、盡意、盡**主你的神。」「盡」是「完全」的意思,當你捫心自問︰你是否沒有保留的將整個的你,都投入為先生的福祉而做?若是如此,你就可以沒有內心的控告,對于先生的要求較能坦然接受,知道問題不在你身上,因為神造你時,就是給了你這麼多,而你已完全沒有保留的給出去了。

    在我婚姻生活的前些年,我先生常丟給我一些話︰「你只會傳福音、做衣服,其它什麼都不會。」等類棄絕的話。他是個有潔癖的人,下班回來必要求家里要整整齊齊,剛開始我很受傷害,但我不能回答說「我也是一個有工作的女人,雖然我沒外出上班,但在家庭中我一樣分擔經濟壓力,努力從事生產、賺錢,一樣累得像牛,那里還有時間做那麼多的雜事?」這種回答只會帶來對立與沖突,我就向神禱告︰「神呀!賜給我聰明智能,讓我知道如何來達到先生的要求。如果他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也求禰來調整他。」每當我們陷于沖突中時,我就禱告,一禱告神就給我話,靠著的話,漸漸的,先生與我都得釋放,不再被彼此的話語及表現刺傷,也能接納對方的本像,在愛中彼此建造。

    【問︰有人說「我寧可多花兩年的時間在婚姻之前禱告,尋求等候忍耐,直到那個屬靈的『頭』長大成熟,而勝過結婚以後花兩年流淚禱告的代價。」有沒有可能神在我們單身的時候,就為我們預備屬靈的「頭」?】

    答︰一個人,或是一個男子只要是順服謙卑的跟隨主,把生命奉獻給主,他就是已經準備好當一個頭了。因為他是從基督的身上學榜樣,耶穌教導我們,誰願意做大,誰就要服事眾人。只要是一個獻身基督、跟隨基督、以活出來基督的生命為其終身志事的人,就是一個天生的領袖,他可以遮蓋許多的人,也謙卑的接受別人的遮蓋。有些人問︰倘若對方未信主,是否可以帶他信主後再結婚?一個人只要隨時高舉基督之名,就可以吸引眾人來跟隨,而眾人之中自有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的例子。更何況影響力的本質原就是叫一個立志跟隨主的人,不會因對方可愛才去愛,而是揀其不可愛的更加愛之!對不榮美的肢體要愈為的更添加榮美,不會因別人的外在而影響他的付出,而是依靠神不斷的付出,此時影響力的本質就發揮出來了。如果從一個人的身上抽掉了基督的成份,那麼,沒有一個人是可愛的;但一個人若是在基督里,則會使人因感受到那「內在的基督」而心生愛慕。

    至于何以要嫁娶基督徒?乃是因生命本質的不同,信主的有永生,「永生」即是永遠活著的生命,有了相同的生命才可能有交通、有交流。

    【問︰一般社會上普遍的擇偶觀念︰如嫁給日本人有如嫁給大男人主義;嫁外省人則比較會被疼愛妻子……這些是不是屬于苦毒論斷?】

    答︰是的,這是對個人的行為或表現過份主觀的認定。曾有一個故事︰一位藝術家千辛萬苦的找到了詩班中一個青年,即是他心目中的天使,他巧手畫了這天使的畫。之後他又有靈感想畫一幅魔鬼的肖像,百般尋覓不能得之,有一日在一條街的角落,看到了因酗酒,而被自己口中吐出來的穢物,弄得髒不堪的人蹲在牆角,那種無望、卑微、敗壞正是這畫家所認為地獄魔鬼的影像,但等他定楮一看,這人居然是當初他畫天使的同一個人。這故事提醒我們,不要落入先人所留下的「苦毒論斷」中。刻板的印象必須要先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