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人都有一死
    人人都有一死(来9:27)小时候,在上学路上,经过一个坟场。只见有一块石碑上刻写着这样二个句子:

    “今朝吾躯归故土明日君体也相同”。幼年时只是惯性地每一次读这副并不那么工正的挽联,熟视无睹,并不知道它所要揭示的乃是人生的一个基本规律。

    若用《圣经》的话来表达则是:“人人都有一死”。(<<圣经·希伯来书》9:27)如果说人的未来有一件事可以百分之百地准确预言,那也只有是“人人都有一死”。

    早年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许是真的。某城县官老爷老年得贵子,大喜。众人异口同声前去祝贺。一个说:“老爷,你这孩子长得眉目清秀,将来必中状元!”又一个说:“老爷,你这儿子肥头大耳,天生富贵相啊!日后不

    是大官爷也必是大财主!”附近有一个穷阿三,走过来也凑热闹,对县老爷说:“这孩子确实是一个宝贝。可是,他将来也一定会死的!”一语既出,众人怒目,县老爷更是气得目瞪口呆穷阿三确实也太不分场合说话了。然而,仔细一想,谁的

    话更准确些呢?谁能保证这孩子将来“必中状元”或“必发大财”呢?可是,又有谁能保证这孩子将来一定不死呢?“星月之光长存,人间盛衰变迁”。(<<古城之月》)5

    一个人在无限巨大的宇宙的一个点上只能存在一次。人生犹如在一个落日余辉的晴朗下午沿着河划船。花不常好,月不常圆。人类生命随着动植物界的行列永久向前走着。出生、长成、死亡,把空位让给别人。一代过去,一代又来,花开花谢,

    更换无常。在《教义八讲》这本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马其顿的菲力蒲皇帝分配他的一个仆人每天一项固定的任务。就是每天早晨无论皇帝在干什么,他都得站在皇帝面前,认真诚恳地高

    喊:“菲力薄!记住,你一定会死的!”也许这仅是个寓言,但从中可见皇帝的良苦用心可嘉!人在富贵荣华中容易沉迷,“死亡”是对活着之人的警钟。这个寓言故事事实上是准对着每一个人而说的。无论是皇权贵族,还

    是贩夫走卒,有耳的都当听一听!古龙在他的《楚留香传奇·画眉鸟》中,有这样一句话:“死亡,是公平的。在死亡面前,最伟大的人也会变得平凡”。

    “死生,天地之常理。畏者不可以苟免,贪者不可以苟得”。(宋·欧阳修《唐华阳颂》)文坛巨星莎士比亚曾作诗道:“那时,烈日严冬已逝,人们畏惧全消。

    世务完毕,工价已得。金童玉女和衣衫褴褛的清道夫同归尘土,权杖、学问和健美的体格一同归于尘土,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也要一同归于尘土。”

    世界上有太多的事因为环境条件以及主观因素的不同,而使人的遭遇不同。而面对死亡,没有人能够创造一个奇迹,6

    使他与“死亡”的关系得以改善得与众不同。“智慧人死亡,与愚昧人无异”。“这个怎样死,那个也怎样死,气息都是一样。”(《圣经·传道书》2:163:19)

    在已故以色列的第一任总统的家里,存放着一只停止摆动的钟。钟面上指针指的时刻就是总统死的那一刻。前去吊念参观的人,看到这只钟,心里好像被什么刺了一下似的。因为他们看到了时钟后面还有那只人的“心钟”。当心跳停止时,

    时钟也就应该停了。因为人生命的终止,就是他时间的终止。对于每一个人而言,不论你曾经是那么叱咤风云,墙上时钟指针所指向的任何时刻,都有可能而且必然有一个时刻是你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刻。

    死是“世人必走的路”(《圣经·列王记上》2:2)美国纽约曾有一位所谓的“玄学大师”,名叫克弗尔。他主持“美国玄学学院”,专门传授“长生不老”的玄学。门生约有五千。然而,这位声称自己永远不死的大师,享年五十九岁就撒

    手尘世,不能不说是个讽刺。“太阳纵然还很美丽,但最后都总要西沉——不管他愿不愿意”。(海涅《诗歌集》)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典籍中,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传

    说多而又多,而且都十分精彩纷呈,美妙得引人入胜。直到今日,中国许多儿童的精神食粮中还不乏神仙的身影,不乏成仙的说教,其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然而,不管你文学小说如何喧闹折腾,严肃的史书告诉人们:长生只是一种企望、一种梦

    想、一种潜意识的自然向往,甚至只是一种本能的追求。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尤其是帝王贵族、高官名士,生活优裕、77

    乘龙驭凤,春风得意,当然企盼“幸福生活万年长”,巴不得这自由享乐的生存环境像今日电视里的画面永远“定格”。为求长生,秦始皇几次亲赴蓬莱,并挥兵于海上射姣求

    仙。结果,仙不得见,转而大兴土木,修造陵墓。为求长生,汉武帝召见方士,礼遇有加,并习练长生之术,却仍然无法不死。为求长生,唐太宗坚持服丹,不仅自己中毒身亡,五十三

    岁就告别人间。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个个也都步了他的后尘。“有养生之道,无长生之方”。看来,这句俗语是在一个又一个死亡事实的面前所得出

    的一个并不情愿的归纳!还有一个很有趣味的故事:楚王到处求仙访道,欲求不死之药。某日,有人来楚宫献“不死之药”。不巧迎面遇到一个王宫卫队的射手。射手问:

    “这是什么?”答:“不死之药”。射手想,既然是不死之药,吃则永远不死,就一把夺过来把药给吞下了。楚王自然怒不可制,下令斩杀射手。射手有些辨白本领,就说:“皇上,这人说那药是不死之药,我刚下肚,你就要杀我,说明这是‘死药’,因而这

    人分明是在欺骗国王。要是今日杀了我这无罪亡人,无异让天下人皆知,国王宁愿听凭别人欺骗……”毫无疑问,死是无法改变的结局。死寓于生,生趋于死。日复~日,年复一年地活着,也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接近

    死亡。“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晃动着一个小黑点,待看清楚时,才知道那原来是自己的一个坟墓”。(--契柯夫)8

    死亡的脚步以铁的法则向前迈进,任何人最多只能延缓死亡或叫那个“小黑点”放慢走近自己的脚步。却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它前来与你“握手”。“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

    死期。这场战争,无人能免,邪恶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恶的人”。(《圣经·传道书》8:8)在生命与死亡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没有人能逃避这战火的漫延,无人能免疫这死亡的毒素。这曾经使多少英雄好汉

    感到悲哀。武侠小说《射凋英雄传》中,成吉思汗比较睿知。尽管这位好汉武功盖世,但面对死亡的驾临,他显得百愁莫展,无可奈何。临终前,金国使者献明珠求降,然而成吉思汗叹道:“纵使

    明珠千颗,又怎能让我多活一口呢?”日头出来,回头落下,一代复一代,吹去多少雪月风花,卷走多少风云人物?有谁能保证自己是永不被尘封湮灭的那~个?

    人人都想追求长寿。然而,长寿的动物,口啤倒并不见好。民谚所谓千年的王八、一百年的老刺猬,便有着对老态之萎缩、枯朽的嘲讽。其实,不知有没有人注意,这个长寿的“寿”字里面有一个“寸”字?寿该希望是长的,为什么要在里面藏有一

    个明显具有“短”意的“寸”字?这不就在告诉热衷于追求长寿之人们一个并不中听的信息么?在某博物馆里,看见一个数百年前的沙钟,是用瓶子制成的。瓶的上部装满了细沙,中部是一个很细小的颈口,细沙由

    口慢慢漏下,按其速度计时。细沙漏下时,由中心部分开始,周围靠瓶的沙不见变动。但是当中心的沙漏完时,四周的沙便突9

    然塌下——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人生也正是这样:突然来到尽头,一切都就完了。“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余弗闻”。

    仰望茫茫无垠之宇宙穹苍,回想人类个体的渺小和短暂。不得不使伟大的诗人屈原发出如此悲怆和孤寂的感喟!随着人类文明进展,人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食物渐渐充足,疾病得到控制。从而使非自然死亡率大大降底,寿命渐渐延

    长。于是,又有人萌发奇想:随着文明进展,人类是否可以把寿命增长到几百岁,乃至最终与死亡告别?无论从生物学、生命科学等研究结论,完全否定了这种人的奢望。科学的昌明和医疗技术的先进不可能超越人寿命的

    极限。按旧约《圣经》的记载,旧约人物约伯他很早就提出了人类生命是由造物主所限定的:“人的日子既然限定,他的月数在你那里,你也派定他的

    界限,使他不能越过。”(《圣经·约伯记》14:5)对一些特别的人,似乎上帝用特殊的方法为他们设计安排了一定的寿数。又用神权保守他们活到那个日子,直到息劳谢世!但无论何人,总归也有“日子满足”、“时候到了”的时限。

    以下是《圣经》对一些重要人物逝世的描述:“以撒年纪老迈,日子满足,气绝而死”。(《圣经·创世记》35:29)大卫“年纪老迈,日子满足,享受丰富、尊荣,就死了”。

    (《圣经·列代志上》29:28)“约伯年纪老迈,日子满足而死。”以圣经·约伯记》42:17)10

    我“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圣经·约翰福音》13:1)“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圣经·提摩大后书》4:7)基督教真理承认人的生命由神掌握,但也不否认人类客观的卫生条件、主观的养生之道及个人的体育锻炼对人体质

    的影响。然而,人对自身寿命的争取和努力其果效显得多么的软弱!正如英国作家王尔德所说:‘现代人什么都逃避得了,就是死亡无法逃过。”“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圣经·传道书》7:2)

    一位十分挚爱生命的朋友,健康偏偏很差。最后他只好听从医生劝告,换换环境,选地为良。于是外出旅行,便于选择合宜之地定居。他来到一个山明水秀的乡村,就问当地居民:“这里人的死亡率如何?”

    “哦,这个么,还不是跟别处一样”。“到底怎么样呢”?这位朋友有些心急了。“每个人都得死一次!”那居民十分坦然地说。“人无论去那儿,无论去干什么。他忠实的伙伴——死亡,

    都会永远跟着他”。(一阿索尔·富加德)人无论如何富有,不能用钱向神买赎生命,要人长生不死需付出的代价极重,世上无人有能力办到,企妄长生的人,还是早些罢休吧!

    “那些倚仗财货自夸钱财多的人,一个也无法赎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将赎价给神。叫他长远活着,不见朽坏,因为赎他生命的价值极贵,只可永远罢休!(《圣经·诗篇》49:6-9)传说有人曾与“死亡”订过协议,说他愿意到时随死亡而

    去。但讲定死亡必须预先有所通知。后来,某日那人突然离世而去。他不服,对死亡说:“你怎11

    么可以违约?一声不吭就把我带走了呢”?死亡道:“谁说我没捎信给你?你去照照镜子,看看你的头发,本来乌黑发亮的秀发如今怎么变得稀疏而发白?还有你的牙,还像过去一样洁白整齐么?你的腿还像过去一样灵活

    么?……”“好了!我懂了。原来这就是信号啊,我怎么一点不注意呢?”“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他的诚命,这

    是人所当尽的本分……”(《圣经·传道书》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