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人子的异象
    一9—20

    在第九节约翰告诉读者们,为了上帝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他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拔摩岛现在还在那个地方,你可以去寻访一番,但看不到太多的东西。这岛占地约有二十五平方公里,到处都是岩石和不毛之地,稀稀疏疏的住了少数的居民。它的位置距离现今土耳其亚洲部分的海岸仅数英里,就在土耳其和希腊之间的海上。在约翰那个时代,这个僻远荒芜的地方属罗马管辖,用作拘禁那些有叛乱嫌疑,或是违法之人的监狱,我们现在称那种人叫政治犯。约翰告诉我们,他在那个地方有特定的原因,他是为了上帝的道并为给耶稣作见证,也就是因为他满有信心的为耶稣作见证。

    如果你愿意附合目前得势的党派路线,与之妥协,或是接受这个世界的基准,你总是能免受**的。但是,一个真正忠于基督的人,将会遭到别人的反对。在我的神学院有位教授叫梅钦博士,他说:“你若指出这人从没遭到任何人的反对,我也就能指出他可能不忠于他的主了,”我们的救主也说过:“当每个人都称赞你的时候,你就有祸了。”“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若遵守了我的话,也要遵守你们的话。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不让他那基督徒的见证消失,而保持缄默以致犯罪,所以他才遭受**。有个故事讲到在德国有位敬虔的基督教牧师,他在希特勒的时代,被纳粹政府逮捕入狱。假使他想获得自由,就必须在纸上签字,保证以后绝不再传教。牧师拒绝这么做。后来,纳粹方面派了一位腐败堕落、妥协的传教士,来劝他签署这份文件;这人进来,对他说:“弟兄,为什么你会被关在监牢里呢?”那位受到**的牧师,轻蔑的看了他一眼,对他说:“弟兄,告诉我!为什么你不被关到这里呢?”就这样结束了这次的面谈。

    你若忠于基督,就将招来反对,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受到怎么样的**;或许你不象约翰那样,被囚禁在一个小岛上,或真的被处死刑,但这也并非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然而,约翰却在一个偏僻荒凉的拔摩岛上;我们不知道他受到何种的待遇,但仅仅待在那种地方就是一个很大的困境。他又说:“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有些作家认为此处“主日”的意义,指圣经中若干地方所称“主的日子”。在旧约里,这句话出现了许多次。新约有一资料是在帖前五1—2:“主的日子来到,好象夜间的贼一样。”毫无疑问,这是指基督第二次再来说的,他来的时候要象夜间的贼一样,给邪恶之人一个大大的震惊,甚至也可能让不冷不热和再次堕落的基督徒们极其诧异。你能找到更多处记载“主的日子”的经文,是指世界历史的终了,基督第二次再来,是与复活、审判等事情有关。有些人说启示录一10这里的意义,认为那是指约翰及时被圣灵提到基督第二次再来的日子里;那主后九十年或不管是哪一年都消失了,约翰被带到数百年或数千年以后的未来。因为看见启示录后面见证的异象。这事发生在约翰身上的确是相当可能,但是说这就是启示录一10的意义,那就有疑问了。主日是每周第一天,我们惯称之“基督徒安息日”。明显可见,在每周的这天,开始将这启示录显给了约翰。“被圣灵感动”的意义,由上下文记载有关的章、节显示出:绝对更甚于一般性的敬拜或祷告,约翰受圣灵感动、或说圣灵降在他身上,他才得到神的启示。他被“圣灵感动”是说圣灵与他相联系,便成为接受启示的对象,而在这卷书其他部分里的确记载了这些启示。

    整卷书是在受到启示的心理状态下写成的——毫无疑问,那是相当有趣,但并不十分重要。有关从上帝来的特别启示,重点不在传达方式如何,而在来源问题——启示是从谁而来的?近代对圣经里的预言所持的看法,认为那是众先知心智或意识的产物。持这意见的是知识分子,就好比新闻分析家,或希腊哲学家一样,他们尝试去理解事物,并且很快的就提出答案。但圣经明明的表示,众先知的确是从上帝那里得到这些信息的。他们透过许多方式得到启示——异梦、异象、声音、天使等等。有时旧约里的先知凝视将残的火焰,或聆听淙淙的河流,而集中他们的意识,忘掉散乱的思念和周遭的嘈杂,所以就出现清楚的途径,能得到上帝那儿来的信息。这些技巧本身不能带来什么启示,但可以消除上帝启示方式的障碍。可能你有这样的经验,参加某个夏令营,和其他人或坐或站的围绕着将熄的营火,注意听某人讲的信息或所做的见证。你对周围环境失去了知觉,不寻常的是对正在进行的交通而开启心门。这种情形并不能使你成为一位先知,但可以说明有时启示如何临到古代主的众先知。

    所以我们可以说主日是每周的第一天、基督徒的安息日、主复活的日子。约翰“被圣灵感动”,而且听见在他后面有大声音如同吹号。出埃及记十九16—19记载,在赐下十诫之前,有惊人大声的号角声,而且声音越来越响(19节),然后有上帝清晰的声音出现(19节末)。在启示录这里,吹号的声音不仅是抓住约翰注意力的方法——主早已吸引他的注意——但那象吹号的声音是有力、大声、不能逃避的,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首先的,也是末后的,你所看见的,当写在书上。”可能约翰在亲临其事时,想写也实在就写了这卷书;另一种可能性,他经历过这些令人惊异的事情之后,才坐下来写完这卷书。但在书中到处都可找到证据,显示异象进行时,他就记下来了。例如在十4,一再的命令他写下这些事,比较一下,就可看出他所写的,都是依照经历过的异象和声音。

    约翰写的这卷书,是要达与亚洲的七个教会。这当然不是指整个亚洲大陆,也不是指着小亚细亚的大半岛说的,仅包括罗马人统治下的亚洲省份,即安那托利亚(Anatoria)沿海地区,也称小亚细亚。又列出七个教会的名字;我们现在也知道它们的位置了,有一、二个城市仍然有人居住,好些派别的教会也还存于其间。我想,约翰写信去的那些教会在罗马政府的**之下,虽然曾被毁掉过,但有新的教会后来又在原地重建起来。无论如何,在罗马统治亚洲省的时候,这卷书曾达七个教会。

    有些人认为这七所教会,以及达与教会的七封书信,是从约翰那时代起到主第二次再来为止,是教会历史的整个过程的预演;所以约翰是活在以弗所的时代,今天我们正活在老底嘉的时期中,有悖逆、不信、不道德、反叛宗教的现象。显而易见,我们这个时代存有若干老底嘉教会的特性,但是却无法证明出我们的的确确就是在最后一段的时期内,而你也可以看见我们还在历史的起步阶段——历史还不到结束的时候。惟有一位上帝,他真正能从起初就看见末后的事。我们怎能知道,接着这个时代之后没有另一个更糟的时期临到呢?而它更象上古的老底嘉教会呢?有些人在一千年以前就持有主要第二次再来的看法,这些少数人认为:写给七个教会的书信就是教会历史全部过程的预演,持这种看法的当然不只限于他们而已。但大多数人都持另一种看法——我在此所提到的都是指相信圣经的人;我不考虑那些持反对态度的批评者,他们总是把全局扯远了——有信心的学者们大致的看法是,第一:这七个教会在约翰写这卷书并发信给他们的时候,确确实实是存在于那些地方。第二:这七个教会代表了每一时、地,各种型态教会的样本。你可以指出所发现最好的机会,那里总有一些事是和所说的老底嘉教会相关联。有些教会完全切合七个教会中的某一个,而有些教会则更适合于另一个教会;但没有一所教会能声称与七教会的倾向毫不相干,最低限度也自称害怕陷到其中不好之景况中,所以七教会是一个横断面的抽样,或是用来测验每一间教会的,只要情况相同,就能适用。假使不合适,我们就该感谢主的恩典,也继续保守其他的事。无论如何,我们为教会要求一张无瑕疵的健康保单以前,必须相当确定:坏现象不合于我们和我们的教会。当其他教会越象老底嘉教会的时候,可能有些教会更象非拉铁非教会,但在七封书信的适用性里,没有一封被限制在历史上任何一时期,任何一所教会。既然这七封书信最初是达与特别指定当地的七所教会,我希望以后在研究这七封书信时,能看见它们与当时那些城市的地理与历史有相当密切的关联。苏格兰考古学家威廉·栾维廉(WilliamRamsay)爵士踏遍了整个地区,挖掘、探测那地,把所发现的东西给圣经这一部分带来丰富的亮光,在我们读到时就能看出了。

    现在讲到从上帝来的光。一根蜡烛除了发光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用途呢?若一根蜡烛不能点燃也不发光——假定它不是用蜡制成,只是一支塑料制作的蜡烛,是用来做摆设的,它可有什么用处呢?有许多基督徒就象塑料蜡烛一样——他们不发一点的光芒。在耶路撒冷的圣殿,还有圣殿以前所用的会幕里,都有一座七个灯架的金烛台,而且我们也知道它的形状。这是因为罗马人在毁坏这地之前,从耶路撒冷圣殿里把烛台先偷了出来,由提多总督带着它凯旋回到罗马,这可从纪念提多拱门上的雕刻看出来。但此金烛台的下落已不可考,但在罗马、提多的拱门上的雕刻,已显明其形状——正中间有一支笔直站立的台子,一边有三支,另一边有三支,每一支台子都有一个灯或蜡烛可以发出光来。在圣经里,七是代表完全的数字,所以七座金灯台表示完美的照耀,其间便是基督自己。耶稣基督曾说:“我是世上的光。”这个黑暗的世界里,非常需要基督的光。在另一处,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是世上的光。”假如基督是世上的光,我们怎能是世上的光?我记起有一首押韵诗,说:“基督无手但做我们的手”,我不敢确定它是否正确;但通常主藉他的子民来工作,这事是千真万确的,并且藉着教会传福音、见证、布道工作,把福音的光辉带到世界去。并不是教会照亮了世界的黑暗处,而是教会反射、传递基督的光芒。若说还有那么一段时候需要基督的光,就是指在使徒约翰写启示录的那个时候。英国诗人及评论家马太·亚诺(MatthewArnold;逝于一八八八年)并不完全是新教(福音派)基督徒,但他写作的造诣很深,曾作了一首诗,描绘福音进到这个世界时的气氛与平静。苏格兰的布鲁斯(F.F.Bruce)写了一本早期基督教的历史,书名是《扩散的火花》;第一章的题目是“光辉照在黑暗里”,第二章的题目是“黑暗并未灭掉光”。那个世界就很象我们现今的世界,一般人的情绪感到幻灭、厌倦,一种受到挫折的感觉,并且缺乏认识生命的意义,而这一切导致了悲观的思想和彻底的失望。人们已经失去了根,好象船没有停泊处一样,而乐观主义的背景似乎也消失了。马太·亚诺抓住这个时代的情绪:这是段黑暗时期,自杀极为普遍。他描述一个罗马贵族,看来他几乎拥有一切的东西,财富、显贵、社会地位、高楼大厦,并且有仆役侍候他那经常反复不定的脾气。但这个人对生命却感到忧愁、沮丧,他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去“打发时间”。亚诺这样描述他:

    这个顽固异**的世界多令人心烦

    他的隐密不情愿地被透露出去。

    并且陷在欲望里、深深的厌倦

    使人类的生活就象地狱一般。

    在他阴森的大厅里,有一只枯槁的眼睛作伴

    这位罗马贵族躺下了;

    带着狂暴的举止骑上马出去了

    驰骋在亚皮恩大道上。

    他享用大餐,猛烈地沉醉于酒,

    在他头上加了鲜花之冠。

    这些无用的时间,

    无法更容易、更快的消逝时间。

    假使你想用两个字来概括全文,那就是黑暗,指灵魂的黑夜,从上帝来的亮光却穿透了这黑暗——基督教所散发的光芒,给人们带来安慰、自由,脚步稳妥迈向前去,并且带给他们生命及永生的盼望。

    灯台上的七个金灯台意为从上帝来的光,世界的黑暗不能把它熄灭。的确,从过去到现在,世界极需要这个光。请看第一章最后一节:“论到你所看见,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个金灯台的奥秘:那七星就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七灯台就是七个教会。”注意“奥秘”这个字——用在圣经里的意义,和我们习惯的用法有几分不一样。它可以用在两个不同的意义里。第一:是指天生难以理解的事。一个侦探故事被称为神秘的故事,就是因为你还没有看完这本书之前,你不知道结果如何。第二点:圣经用“奥秘”这个字,意为上帝将心中所隐藏的事,在后来启示给人。保罗在给以弗所的书信中,提到外邦人将和犹太人一同得救,同为后裔的想法被称为奥秘;就是指,先前完全不知道这事(或作先前所知道的,不如后来显示出来的事那样完整)。

    上面所说第二个意义,可能就是启示录第一章里“奥秘”这个字的意思。那七个教会的使者有什么意思呢?有人提出一种看法,说到每一个教会都有一个特别的守护天使,是眼看不见的,但以大权柄的灵来眷顾那个特定的教会,看着会众行事正直,广行善事,在灵性上满有信心,但这种说法在圣经里找不到确实的证据。而天使照字义上来说是有“使者”的意思。如果我们把这里的“使者”视为真正的天使,马上就面临困难。你怎么能给天使写信,如何邮寄,如何传递呢?主告诉约翰要将这些书信达与七个教会的使者。我知道曾有一些小孩写信,寄给圣诞老人;有一个小孩坐在一家百货公司里的圣诞老人的膝上,说:“你真的没有收到我寄给你的信吗?”我们甚至不相信要对天使祈祷,那怎么能把信寄给众天使中的一位呢?

    一般认为这些“使者”是指这些教会的传教士或牧师们,或许也应该包括所谓的牧师及有治理权的长老;这两种主事者现今比较起来,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司可福圣经建议:这七个教会曾经派了七位使者到拔摩岛去和约翰商议,因此他们也在场,约翰就写了这卷书,然后交给他们。也是有这可能,但是听来太过于牵强——你不会“寄”信给一位当时就在你身边的人,并且约翰受命要将信“寄”出去。所以我们可以说:使者意指这些教会灵性上的领导者,他们负责使教会发出光来,并且他们为主也成就了组织系统和计划的功能。

    约翰在听到声音之后转过身来,就看见七个金灯台,灯台中间有一位好象是人子。有关“人子”这个称呼需要讨论一下,这是耶稣在他早期传道时所喜爱用的自称;耶稣称自己为“人子”,除了一、二次例外,就没有其他人这么称呼他了。司提反在被人用石头打死之前,他说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边(徒七56)。另有一处记着某人引用耶稣的话,问道:“这位人子是谁呢?”除了这二个例子外,耶稣自己才使用这个头衔,其他人在讲到他时,都不曾用这个头衔。他们称他为拉比、夫子、或主,而不称“人子”。这是为什么呢?我听过许多次讲道或演讲,也看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小册子,他们认为“人子”是指基督的人性,以别于他的神性。据说基督既是神子也为人子。这话听起来好象蛮有理的,但是不正确。在基督一位里面有三种特质,如同圣经所教导,七个教条所证实的一样,但特别把“人子”的称呼和他的人性相关联,那就不对了。可以肯定的说,这点绝不是真正的意义,还有比这推论更普遍的说法。耶稣并没有发明这个称呼,他是从旧约里采取来的,旧约圣经多处使用此称呼,而在但以理书七13—14特别记着:“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有一位象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权柄,荣耀国度……等。”这里说到超越性的、全宇宙的权势和荣耀。在但以理书,这“人子”的尊称是给那位永世的弥赛亚。请注意这也是他第二次再来的异象——注意与天云联合这点。不是强调他的人性,他肉身低微的身份,而是他第二次再来,在高举的地位上有超越性的荣耀。因此提到的耶稣就是弥赛亚,没有一点点强调他的人性,乃是说他是一个整体人。若你想与这点有一相对的比较,那就与保罗称基督为“第二位亚当”(或“末后的亚当”)相似。

    这又引起更进一步的问题:耶稣为什么采用这个特别的名称来称呼他自己呢?这名称本是旧约用来称呼弥赛亚的,但是一点都不普遍。在旧约通常对弥赛亚的称呼是“大卫的子孙”,而耶稣在大多数场合用“人子”来取代“大卫的子孙”这个称呼,可能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在那个时代,“大卫的子孙”这称呼已被曲解为错误的政治理想和公会组织,他们认为大卫的子孙是要把罗马人驱逐出去,能使犹太民族重获自由和独立的那一位,但是耶稣来并不是要做这件事。他来主要是背负我们众人的罪、受苦、钉死并要复活。既然:“大卫的子孙”这称呼已被普遍的人误解,如果耶稣在一般的场合还以这个名称来称呼他自己,那他每一次在讲道的时候都得停下来,用十五分钟的时间来解释:他用这个名称和他们众人心中所想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或许就是这个原因,耶稣通常用“人子”这个称呼,这也是绝对合乎圣经的,当然也与弥赛亚的荣耀有关,而又能摆脱属地上、属世界的政治理想,就是耶稣时代的犹太人有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弥赛亚就是大卫的子孙。

    耶稣约在三十三岁的时候被钉在十字架上,值得注意的是亚历山大大帝死的时候也是这个年纪;这二位年轻人都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惊人而流传久远的深刻印象,但却是两样不同种类的深刻印象!亚历山大大帝在世的时候,用鲜血浸透了世界,来满足他个人的欲望和野心;而耶稣流出他自己的宝血,成为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

    可能在十二个门徒当中,有好几位的年龄都比耶稣大。耶稣算是一个年轻人,但是在拔摩岛上,约翰所看见的耶稣基督,乃是他在天上的荣耀里的真像。这事之前,约翰和彼得、雅各在耶稣变像的山上,也曾看过一次(太十七1—9)。在启示录这里,耶稣显现的容貌好似超乎时间之外的。整段的描写所传递给我们的印象:穿着长袍子,脚好象白颜色的热铜,声音如同尼亚加拉瀑布,或是地中海的海浪击打在拔摩岛岸的声音,眼目如同火焰——都是感动人、甚至令人惊吓的,但是这一切都指明可畏的权柄和超时间的时代。大多数人看见被钉十字架之前的耶稣,和现在这位是多么不相同啊!

    约翰认识他。这位是耶稣,绝对没问题,的的确确是耶稣。回想就在主复活之后,有二个门徒在往以马忤斯的路上行走,耶稣遇见他们,和他们谈话,他们也感到有兴趣,并且心里火热,然而却不认识他,直等到擘饼的时候,才认出他来。我相信有些象他的样子,有关他的问安,以及一些其他的习惯他们都猜测到而他们的眼睛明亮的时候,他就去了。还有马利亚站在空坟墓旁,听见有人对她说话,以为是一个园丁,等了一、二分钟以后才认出他是耶稣。

    只有当我们到天堂时,可以认识人们真正的面目,因为那时已除去今生罪恶的限制。只有到那个时候,我们才看得到耶稣真正是什么样子;我们现在看,仿佛隔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但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当然,耶稣在世生活并没有罪或受罪的限制,但他的荣耀却在他谦虚的境况中被遮蔽。而在天堂,将要公开显示给他的子民看。约翰在拔摩岛上看见耶稣的时候,并不是透过朦胧的玻璃来看,而是真真实实的看到。在地上曾受人蔑视、遭人反对的耶稣,在天上我们将看到他的真实和无上的荣耀。对约翰来说,能看到他是一件多么值得安慰的事。看到荣耀的基督之后,至于谁是罗马君王、君王的政策如何,都无关紧要了。当任何一个人看到真实的基督,罗马的帝王就再也算不得什么了,只有耶稣基督才包括一切。如果你在基督里面,万事都互相效力,叫你得着益处,就用不着理会象罗马皇帝多米田那种邪恶的人所说的话、所做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