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正文 第五部份(上) 他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
    一、被捕

    五八年姗姗来迟的春天终于叩响了北京的城门;清明过后,第一场春雨为北京带来了朦胧的绿意。袁相忱每天带着最小的孩子小六去街边的小店吃早餐时,明显地感受到春天的脚步。六岁的小女儿在春天里,明显地比以前更加活泼,更加懂事。过了一个年,孩子又长大了一岁。袁相忱在孩子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勃勃的生机,也感到为人父母的欣慰。但他的内心却毫无轻松感,知道自己离开家的日子不远了。他是以最珍惜的情怀来一一体味这一切的。

    天热了,袁相忱就把棉衣换下来,开始穿毛衣。梁惠珍帮他把棉衣洗好后,准备把全家的棉衣一起收在包裹里,明年再用。袁相忱对妻子说:

    “你别把我的棉衣收起来,就把它放在我枕头边就行了。”

    梁惠珍问:“你还穿吗?不穿就收起来吧。我刚洗过了,放在外面会落上灰尘的。”

    袁相忱犹豫了一会,还是说:“你就放在外面吧,用块小布包起来,放在我枕头旁。”

    梁惠珍就没再说什么,把棉衣叠整齐了,用一块干净的布包好,放在袁相忱的枕头边。

    袁相忱已经预感到自己会在近期内被捕,所以就想万一被捕的时候,就把棉衣一起拿着。听说监狱里边被子很薄,到时候肯定用得上。又过了两天,袁相忱对梁惠珍说:

    “你出去给我买双新布鞋吧,要合脚一点,耐穿一点的。”

    梁惠珍问他:“怎么想起来要买新布鞋穿了?”

    因为袁相忱平时经常登台讲道,所以穿皮鞋的时候较多,并且袁相忱一向注意节俭,他的衣服和鞋,除非是穿破了,才让梁惠珍去买;若是衣服还没穿破,梁惠珍就帮他买了,他还会说梁惠珍不该浪费钱。这么多年来,梁惠珍已经摸透了丈夫的脾气,并且也养成了同样节俭的习惯。这一次是袁相忱主动提出让她买鞋,她就觉得很奇怪,所以就忍不住问了一句。袁相忱沉吟了一下,才说:

    “买双布鞋,好在以后劳动的时候穿。”

    梁惠珍听了楞了一下,继而就明白了:丈夫己经为被捕作准备,前几天丈夫不肯让她把棉衣收起来,她当时不明白为什么,现在想起来,应该也是为被捕作准备。梁惠珍楞在原地,泪水就在眼框里打转,但她控制住,没有让它流下来。袁相忱看到梁惠珍的样子,他的鼻子也酸酸的,但也忍着,当做没看到妻子的表情一样,走到外屋看书去了。

    被捕的预感越重,袁相忱就越担忧。他不是为自己担忧,而是为他走后一大家人的生活担忧。他的母亲当时已六十多岁,妻子梁惠珍没有工作,家里有六个孩子:老大福音刚满十七岁,小六还只有六岁多;五个孩子在读书,家中老的老,小的小,正是最需要照顾的时候。他是一家之主,如果他走了,这一家人怎么办呢?

    撒但很会寻找人的致命处来攻击人。他知道袁相忱对家人的情感,所以在袁相忱信仰黑暗期中最关键的时候,撒但已经藉着袁相忱的这个弱点来多次攻击过他:不论是政府的警告,还是主内信徒的劝说,都以“你走了以后,这一大家人怎么办?”

    这个问题来做文章,今天他又面对自己家人的情感和自己内心的担忧的挑战。

    弱点是明摆着的,关键是怎么解决。袁相忱反复地考虑着。

    当时从表面上看,只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向政府表态,愿意参加SZ;参加了SZ,自然就不会被捕,不会和家人分开了。二是彻底坚持到底,坚决不参加SZ;这样的结果就必然是被捕,顾不了家人了。

    除了这两条路外,还有其他的办法吗?袁相忱忽然想到他要向神求一件事,那就是求神保守他脱离这患难,使他既不用加入SZ,违背神的旨意,又不用被捕,与家人分离,他就在这福音堂中事奉神。他就这样向神求,祷告的时候他为自己的想法找到了支持的理由:求神为他个人和家庭开路,更求神为中国的福音工作开路,因为他相信,凡是出于爱神的动机的,神就必保守。

    没错,神是会保守义人的,可是他忘了,神有权用各种方法来保守他的儿女。神有自己的方法,而不是用我们人所想的方法。多年以后,袁相忱回忆自己被捕的前前后后,才明白:神己经为他和他的家庭开了出路,神也为中国的教会和福音工作开了出路,并且神所为他个人和中国的福音工作所开的出路、所成就的一切,远超乎他的所求、所想。

    祷告了十多天,袁相忱感到心中的平安越来越清晰,外面也似乎一片平安;没有人警告他,没有人劝说他,没有人打扰他。他想,“神一定是听我的祷告了,要救我脱离这患难,要为中国教会开一条新的路,让人们看到,不参加SZ也是可以的。只要基督徒能坚决地摆明立场,政府就不会把我们怎么样。”

    四月十九日上午,梁惠珍从街上回来,把一双新的厚底布鞋交给袁相忱,说:“你先试一试,看看合适不合适?”

    袁相忱当时正在看书,头也没抬,也没细想妻子的话,拿起鞋来套在脚上时才想起来,这是自己前一段时间叫妻子买来准备被捕的时候穿的,而现在,鞋己经买好了。

    袁相忱心中一惊:“神啊,难道你是藉着这件事来提醒我?”

    梁惠珍看袁相忱不说话,以为他在看鞋,就说:“这鞋很结实的,花了四块八毛钱。我刚才拿了十块钱出去,找回来五块多,这五块多零钱就搁你的兜里吧。”说完就把钱塞进袁相忱的裤兜里。他们谁都没想到,这双鞋在当天夜里就派上了用场:袁相忱是穿着这双新布鞋,带着那五块多钱,进了监狱的门的。

    一九五八年,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个特别的年份:春天的时候从中央传来一道命令,全国的人都必须参加“除四害”的活动,其中包括打麻雀。打麻雀的方法也很特别,全国每一个地区在一天里集中时间集体行动,制造各种噪声,使麻雀惊吓之际,四处飞,但飞来飞去,发现所有的地方都不安全,所以再继续飞,直到在天上疲乏过度,掉下来摔死为止。打麻雀的结果有两个:一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麻雀真的少了;二是从第二年开始,各类昆虫因失去了麻雀这个天敌,而开始大量繁殖,酿成了另一种虫灾,其中尤以蝗虫为甚。蝗虫是麻雀的主要食物之一,麻雀少了,蝗虫的生存率自然就高了,高到成为比麻雀更大的一种灾害,使各种农作物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直接引发了五九年的粮食大饥荒。紧接着又是三年困难时期。用人为的手法破坏神所立的自然法则,必然导致严重的后果。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打麻雀的工作是由北京全市统一行动的,定在四月二十日上午九点正准时开始。工作安排由市到区,由区到片,由片到街道,层层落实,要求必须准时、准点、全部人都参加。为了部署打麻雀的工作,四月十九日夜,街道召集了一些代表来开会,做进一步的安排。梁惠珍作为街道主任(一条小街道的管理人员),自然也参加了。那天夜里,布置任务会议开到十点半才散会,梁惠珍回到家里,孩子们都睡了,袁相忱正躺在床上看书。盲人青年陈邦恒因下午来袁相忱家里请教问题,吃完饭太晚了,不方便回去,所以当天也就留宿在袁相忱家里,睡在另一个房间里。梁惠珍洗漱完后,也就准备上床睡觉了。那时大约十一点多一点,忽然听到门外有人敲门,又有一个管户口的警察在门外叫:“梁主任,开一下门。”

    梁惠珍以为是为了明天打麻雀的事,就一边问,“有什么事?”

    一边打开了门。开门后看到门外站着两个人,都是街道派出所的,大家平时都很熟。那两个人说:“

    不是找你,是找老袁,我们所长要请老袁去谈话。”

    袁相忱听了,说:“好吧,等我一会。”

    边说边赶快起来,下床的时候,顺手拿出放在床边的新布鞋穿上。袁相忱和梁惠珍都意识到要发生什么事了,但他们想:“不可能是逮捕;要逮捕的话,不会有这么客气。”

    其实是派出所的人因为刚刚与梁惠珍一起开完会,布置完工作,所以给她一点面子,不让她亲眼看到丈夫被捕。袁相忱走到门口,又回头望了一眼梁惠珍,但却没说什么,就跟着派出所的人出去了。其中的一个派出所的人对梁惠珍说:“你睡觉吧。”

    但另一个人却说:“等过一会或许我们还会再来。”

    梁惠珍听了觉得很奇怪,心想,“他们说话怎么两个人都不一样?一个说让我睡吧,意思是没什么事了;另一个却说过一会还会再来,意思是还有事情没办完。他们到底是把相忱叫去干什么?”这样想着,心就咚咚地狂跳起来。她赶忙跪下祷告,哪里还有心思睡觉!

    袁相忱跟着两个警察往香家园派出所走,他一边走一边想:“叫我去,干什么呢?是不是就回不到家里了?”想到这里,他心里后悔刚才没有去另外一个房间里与母亲道别,也没有去看一看六个孩子,也后悔还有很多福音堂的工作没有向同工们交待。走到半路,一个警察问袁相忱:“哎,你是属于什么**?”

    袁相忱楞住了,说:“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我也没有**。”

    警察就不再说什么。原来,在逮捕袁相忱之前,政府早就把他的罪名定好了:“现行**”。

    到了香家园派出所,刚坐下,就从屋里出来三个人,是袁相忱不认识的,可能是从市里面来的。他们凶巴巴地走过来,呼喝说:“站起来!”

    袁相忱就站起来,接着其中的一个人又把手上的逮捕证朝袁相忱一出示,就开始宣读逮捕证,正式宣布逮捕他。读完逮捕证后,又拿出印泥,指着一处空白的地方,让袁相忱按手印。袁相忱按过手印后,就有人给他把手铐带上了。这一切做得干净利落,前后不过三五分钟,显然是早已布置好的。那时正是一九五八年四月十九日夜里十一点半,黑暗正浓。从那一刻起,袁相忱那长达二十一年八个月的铁窗生涯正式拉开帷幕。

    袁相忱走后约半小时,梁惠珍还在祷告,就听到轰隆隆好多汽车开过来的声音,梁惠珍心中一惊:“难道相忱真的被捕了?”

    紧接着,又有人敲门,梁惠珍打开门,看到门外站满了警察。站在最前面的警察对她说:“袁相忱已经被捕了,这是逮捕证。”

    说完就拿出逮捕证给梁惠珍看,梁惠珍全身一阵发软,几乎站立不住。她心里说:“要挺住,一定要挺住。”

    警察又接着说:“现在要把这里所有的东西都翻出来,我们要彻底搜查。”

    说完话,一摆手,做了个开始的动作,就有五六个警察忽拉一下进到屋子里,每人手里都拿着工具,二话不说,就先从聚会的福音堂开始搜起,把东西摔得辟啪作响。

    最先被这吵嘈声惊醒的是袁相忱的母亲。她听到儿子已经被捕,浑身发颤。梁惠珍对她说:“妈,我们一起去把孩子们叫醒吧。”

    老大福音已经自己起来了,一边扣衣扣,一边从房间里走出来。他看到福音堂里的椅子已经被推得东倒西歪,所有的圣经、诗歌本、属灵书籍都被堆在地板当中,连袁相忱布道时敲的鼓也被扔在地上。福音的牙咬得紧紧的,梁惠珍怕福音年纪轻,容易冲动,就对他说:“你进屋里把弟弟妹妹们都叫起来。”

    福音就进去把大家都喊起来,把陈邦恒也叫起来。孩子们睡眼惺惺地站在那里,看一群穿制服的人在那里翻箱倒柜,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最小的老六被大哥弄出来的时候还闭着眼,满肚子不高兴,但她睁开眼看到一大群人在那里乱丢东西时,就吓得一下子哭出声来。她一哭,所有的孩子就都跟着哭了起来。

    梁惠珍把小六揽在怀里,轻轻抚摸着她的背部。她的身旁是年纪老迈的婆婆和六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他们一家人就这样看着警察在那里搜寻。

    搜完了福音堂又进到每个房间里搜,每个警察手里都有一根铁棍,每走一步都用铁棍在地下敲一敲,听到什么地方有空洞的声音就撬开。福音堂的地下有一个浸池,警察把浸池的盖子揭开后,看到里面什么也没有,还不甘心,就把浸池周围的地都撬开,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搜查从夜里十二点开始直到凌晨四点多才结束,检查之后把所有的东西都搬上车带走,临走的时候又对梁惠珍说:“你觉得我们的搜查合理不合理?如果觉得合理,就签个名。”

    搜都搜完了,才问“合不合理?”

    明摆着是走过场。梁惠珍看也没看,就拿过笔来写下自己的名字。四月二十日凌晨四点半,警察开着车走了,但梁惠珍的家已经不像家了。

    二十日早晨,陈邦恒一大早就离开袁相忱的家里,回到了盲人工厂。他把经常去袁相忱家里的几位弟兄姐妹都叫到一起,然后告诉大家:“昨天晚上,袁牧师被捕了。”

    说完就放声大哭。其他人听后也都哭起来。

    二十日早上九点钟,集体行动打麻雀的时间到了。梁惠珍照样按着十九日的工作安排,每家每户地通知大家出来打麻雀。街坊们都已经知道梁惠珍家里出事了,可没想到她还能出来照样工作。大家对她充满关切,但又不方便表示。梁惠珍是街道主任,负责十一个居委会。当时香家园派出所一共管辖二十二个居委会,梁惠珍就负责了一半,并且是义务的。她当初之所以同意做街道主任,只是出于帮忙之心而已。现在家中发生了那么大的事,丈夫被捕了,可梁惠珍照样出来认真完成她的工作。她自己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以街道主任的身份工作了。从十九日晚开始,她已经被列为“**份子”的家属了。她心中有不满、有疑惑、有深深的恐惧和担忧,但她都强压着这一切。她知道基督徒应该在自己的职份上尽本份,不管将来如何,只要今天她还是街道工作的负责人,就一定要把工作干好。

    当时受袁相忱的被捕影响最大的孩子,就是他的长子袁福音。袁相忱被捕时福音在读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非常好,并且处处很关心同学,老师们都很喜欢他,他还被选为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长。袁相忱被捕的那天,福音放学回来,看到家门对面有几个穿着蓝色球鞋的人在不停地向他家张望,他当时感觉不对劲,想这些人到底是干什么的?穿着球鞋,但又不是锻练身体,又不住在附近,又老不走开,他根本没想到这些人是来监视他家里的动静的。父亲的被捕给福音很大的打击,他不清楚自己的父亲到底为什么被捕,更不清楚自己作为家中的长子,将来的道路该怎么走。父亲被捕的第二天,在福音学校的门口,就贴出了“**袁相忱”的大字报,大字报中列举了袁相忱的数条罪状。中午等到同学们都回家以后,福音一个人去看。当时青年会、缸瓦寺、白塔寺都有关于袁相忱的大字报,说要把袁从一白六十号赶出来。看完学校门口的大字报后,福音没有回家,他要去其它地方看看有没有父亲的大字报。作为长子,作为袁相忱的儿子,他想知道父亲到底为什么被捕。他一路走一路看,走遍了全城。北京共有两次针对袁相忱的大字报,第一次是参加SZ的牧师写的,第二次是针对重点人物写的,专对王明道和袁相忱。每次站在那里看大字报时,福音都是看到中途就看不下去了,每次都是悲伤地离开,但又想去看。他不相信父亲真的是**,也不相信政府真的全没有任何理由地乱抓人;他无法理解这一切,也无法跟别人说,包括自己的母亲,因为他知道,母亲己经承受了够多的压力了。福音含着眼泪,只好一个人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怀疑、迷惑、失望、无助,过早地介入了这个十七岁青年的生活。他在这压力之下,仿佛一夜之间就变成大人了,他知道他从此就是家中担负责任的男子汉了。

    一个星期后,老师把袁福音叫到办公室,告诉他,少先队大队长的职务从今天开始就由另一个同学担任了。福音点点头,他没有问老师什么原因,老师也没有讲原因,但这原因是不言自明的。福音回到家里,没有把这件事告诉母亲,因为他怕母亲担心,他倒是对母亲说:“妈,你别发愁,等我六月份毕业了,就找份工作,我来养活你。”

    二、审讯

    就在袁相忱的家中被警察翻了个底朝天的同时,袁相忱自己却被押上另一辆汽车,拉到北海后面的草岚子胡同,那里是预审犯人的地方。到了之后,预审股的人就把袁相忱的手铐摘下来,又让他蹲在旮旯,派出所和预审股的人在互相交接有关袁相忱的材料,这期间没有问袁相忱一句话。

    约到半夜两点钟,预审股的人又把袁相忱带到一间监舍里边,吩咐他在这里睡觉。监舍大约只有十多个平方米,里面却有十来个人,每人一条很窄的木板,差不多一翻身就会掉下去。警察告诉袁相忱睡在那条空的木板上,之后就把门锁上了。里面的人原本都已经睡觉了,被开门关门的声音惊醒后,看到又新来了一个斯斯文文的戴眼镜的中年人,也没什么特殊表示,大概这里来来往往的人太多了,所以对新来的人已经失去了新鲜感。

    袁相忱和衣躺在木板上,根本睡不着,心里一片纷乱。不知道家人现在知道他的情况了吗?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家人孩子将会怎样,一切都是不知道。他想了很多,但想来想去都没结果,就好像什么也没想一样,惟留一颗惶惶的心。第二天早上七点钟,监狱到了吃早饭的时间,有人把饭菜用一个大盘子端进来,袁相忱一看,每人一个窝头,一碗白菜汤。袁相忱一点食欲都没有,这种时候哪里还能吃得下饭?可一想,万一要是被审问的话,还得要有足够的精力来应付,所以还是要勉强吃一点。可再一看,就奇怪了:每个碗上都只有一根筷子,袁相忱想这怎么能吃呢?但看到别人就这样狼吞虎咽地吃了,他也就拿着那一根筷子,挑起白菜汤,把汤都喝了,窝头则剩在那里,不等袁相忱说话,就有人把他的窝头拿过去吃掉了。袁相忱到后来都不明白为什么每人只给一根筷子。

    按预审股规矩,犯人每天起来洗完脸吃完饭就穿好衣服,准备被提讯。提讯时点名,叫到的人就跟着当兵的走,没有叫到的继续留在监仓里。每天早晨八点钟就开始叫号提讯,天天如此。二十日早上,第一个就提讯袁相忱。提讯的时候,前边有一个领路的,后边有当兵的拿着枪,跟在后边,袁相忱走在中间。院子的另一边有一个单独的地方,这是专门用来审讯犯人的。袁相忱被带到一间房子里,里面已经坐好了三个穿制服的人。他们眼光冷峻地把袁相忱上下打量一番,然后让他坐到一张硬板凳上,开始问话。

    问完姓名、年龄、籍贯之后,袁相忱被问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信召集人开会的事。中间那个年纪大一点的问:“你有没有写信给其他人,召集大家到史家胡同王明道的会堂里开会?”

    袁相忱在心里一直在祷告:“主啊,求你赐给我当说的话语。”

    当他听到这样的问题后,就点头承认。那三个人互相交换一下眼神,大概是没想到袁相忱这么老实、这么快地就承认了。他又接着问:“你是什么时候给他们写信的?”

    袁相忱想了想,说:“我忘记了。”

    其实袁相忱说的是实话,他的记忆力确实是很差,又何况事隔这么久?并且自己发明信片的时候,既没有把这当作一件大事,又没有付出多少心思,只是草草地写上地址,告诉大家聚一下罢了,谁料到这事反倒成了大事?但审讯他的人却不认为这是真的忘记了,以为是袁相忱在抗拒,就喝令他从实回答。之后,又问他承不承认写黑信召集大家开会这件事是犯罪?

    袁相忱说:“我写的是明信片,连邮递员都能看到上面的内容,没有什么不可以让人看的,不是黑信。再说,写信让大家来聚一聚,纯属基督徒之间的肢体联系,根本不是罪。”

    审讯他的那个中年人听了,气得不得了,就威胁他说:“如果不认罪,就等着瞧!”

    袁相忱以为他们会动粗,但他们只是吓唬他一通而已,并没有太为难他,最后又让他回去反省。

    袁相忱回到房间去的时候,同房间那些没有被提讯的人都问他情况如何,袁相忱没有说什么,但那些人却以老大哥的身份来教袁相忱。有几个老犯人对袁相忱说:

    “你要认罪,认了罪就判得轻。”

    袁相忱说:“我没犯罪,认什么呢?”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审讯期。他们提了很多问题,并且问的非常详细。这样的日子对袁相忱是痛苦的,因为他实在不记得那些琐碎的事情。并非他的记忆力不好,而是因为他这么多年来养成了从来不去为这些事情操心的习惯;家里所有的事情都由梁惠珍一手打理,他只管传福音。他所能记得的都是有关福音方面的东西,所以每次提讯时,公安人员问什么,袁相忱都回答,但答案却都是“不知道”或“忘了”,或者说自己没犯什么罪,他也确实不知道那些就是“罪”。他们问他为什么想不起来?袁相忱就说,“不习惯记这些事”,但审讯员说,“想不起来就是抗拒。”袁相忱就沉默。

    袁相忱出狱后,甚至连他们审讯时提的问题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公安人员曾让他复述自己的右派言论,袁相忱说:“我只记得两个观点,一个是宗教政策不平等,另一个是SZ队伍中有人是最不SZ的。”

    审讯员说:“还有一个你为什么不老实交待?你说过‘老和尚为什么不说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袁相忱觉得莫名其妙,他根本不记得有这回事,但公安人员说,“你这些话是指着毛主席说的。”

    袁相忱说:“我真的不记得有这么回事。你们现在定我为右派言论,但开始全是因为你们让我发言,让我说的。我本来是不发言的。”

    他们说:“不让你发言怎么能了解到你的**思想呢?还有人揭发你,你曾说过GC党是‘大红龙’,多次在讲道中煽动信徒不要爱党爱国。”

    袁相忱回答:“我讲道的时候讲的都是圣经上的道理。”

    后来审讯员又问到诬蔑SZ领导是“三朝元老”这个问题时,袁相忱说:

    “我确实是说过这样的话,不过我说的都是事实:王梓仲是公理会的一个牧师,原是美国教派,日本人来了后,又做了‘中华基督教团’的负责人,在SZ时又做了副主席。这些事,每个基督徒都知道,是事实就不是罪。”

    公安人员还问到袁相忱护送胡俊德姐妹去广州的事情:胡姐妹是眼科护士,在袁相忱的福音堂聚会。她的丈夫在美国做生意,看着国内的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胡姐妹就决定自己也出国。一九五六年,胡姐妹从广州坐飞机去美国找她的丈夫,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双胞胎儿子,又带着许多行李,坐火车去广州,诸多不便,就请袁相忱帮忙。袁相忱就送她去广州,当时到了广州的时候已是晚上,就在大马站林献羔那里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胡姐妹就坐飞机走了,袁相忱也坐火车回北京来。这是袁相忱第一次见到林献羔,但时间仓促,并没有交通,只是在他家里住了一夜就走了。这次公安局又把这件事提出来,并且强加给袁相忱的罪名是:“里通外国,勾结外国人”。袁相忱说:

    “我只是帮助人而已,并且以后并无任何联系。”

    公安局还让袁相忱详细交代阜成门福音堂与日本牧师的关系。袁相忱据实回答:

    “一九四六年开办阜成门福音堂的时候,日本牧师帜田金雄已被集中。我是直接从房东那里租的房子,与帜田金雄没什么来往,并且帜田金雄一九四六年秋就被遣返日本。在一九五七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时候,他随一个访华团来到北京,并且去阜成门福音堂参观,SZ还派牧师陪着帜田金雄。我事先都不知道他要来,怎么能说我和他勾结呢?如果真有勾结的话,也是SZ和日本人勾结。”

    但公安人员却说:“我们说你和日本人勾结,是指在一九四六年之前。”

    袁相忱说:“我是四五年在日本投降前两个月才回到北京的。当时我母亲病重,我在家里忙于照顾她,两个月之后,帜田金雄就被集中了,我怎么可能有机会和他勾结呢?”

    但公安人员坚持说:“不管你怎样狡辩,我们认为你有汉奸的嫌疑。”

    在审讯期间,公安局对袁相忱的评价就是:“你任何问题都不肯老实回答,不肯认罪,回答问题时要不就说忘记了,要不就说这不算罪。你的行为是公开表示抗拒。”

    为了惩罚袁相忱,他们就决定把他交给其他犯人去教育,让他好好反省反省。

    袁相忱所住的监号是个犯人来路很杂的地方,除袁相忱之外,其他人的问题都比较轻。袁相忱刚去的时候,里面有一个小伙子是天主**,袁相忱自然对他有一份亲切感。他也是因为不肯参加天主教爱国委员会而被抓的,进监狱的时候只有二十多岁。有时候他常自己坐在一边哀声叹气,袁相忱就安慰他几句。这个年轻人很害怕会在监狱里呆一辈子,所以每次提讯前都紧张得要命。袁相忱问了他的情况,得知他不是教会负责人,只是一个平信徒而已,所以就对他说:

    “你可能没什么大问题。你这么年轻,又没犯过大错,公安局了解了解情况就会放了你的。其实我和你一样,我们都是为义受逼迫的,不过就是信仰问题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神只是用这个小试炼来试一试我们是否忠心。”

    袁相忱的这番话是真心话,他在大难临头的节骨眼上,还认为这个问题只是信仰问题,可见他的确是很单纯的。他还不明白,在特殊的制度下,在特殊的时代下,不参加SZ就是“不爱国”,不爱国就是“**”,他的罪已不是信仰问题了,而是革命与**的问题。

    年轻人在被提讯过几次后,从审讯他的人的口气中看出自己可能真的没有什么大问题,心情也就渐渐安定下来,开始计划出狱后的事情。那个年轻人是河南人,在北京被捕,袁相忱怕他担心出狱以后没钱,回不去老家,就告诉他说:“你出狱后如果有困难的话,就上阜成门找我的爱人,姓梁。你告诉她你是天主**,她一定会帮助你的。你可以从我爱人那里拿钱做路费回家。”之后,袁相忱又向他说起了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劝他仔细想想。没想到,那个年轻人第二天就去把这些都汇报给队长了,说袁相忱拉拢他,在监狱里还继续传道。队长就说袁相忱气焰嚣张,在监狱里继续**。这后来也成为他的一条罪状,一起写在判决书里。而那个年轻人则因为揭发有功,不几天就被释放了。

    与袁相忱同一监舍的还有两个人,更是冤枉得很。他们因为在参加国庆**喊口号的时候,不小心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喊错了,喊成了“**万岁”,结果被揭发,关到监狱里来。袁相忱开始只跟那个天主**说话,但后来被出卖,吃了大亏,就更加谨慎自己的口舌。他一般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思想或是默祷,所以大家对他都不了解,摸不清他的底细,也就不敢太放肆。这也是神的保守,使得他在后来的犯人斗争犯人的时候,没有受太多的苦。监狱中所谓的犯人斗犯人,就是针对那些不肯认罪的人,要让同监舍的犯人帮助你反省认罪;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经过许可的监狱内的暴力。帮助的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开批斗会,大家一起来口头批评,然后就是罚被批评的人做一些叠被子、倒尿盆之类的小事,这是最轻的。另有一种是让人坐在硬木板上反省,反省的时候两条腿要盘起来,身子要坐直;虽然不痛,却是让人累得受不了。被帮助的人每次最少坐一个钟头,有时甚至一个晚上都要这样坐着,等到睡觉的时候,两条腿麻木得早已失去了知觉;有时实在受不了,还会从木板上摔下来。但只要那些帮助你的人不肯点头,就还得再爬起来接着坐。最严厉的一种方法叫“坐飞机”,就是把人的手举起来,使劲往后拽。这种刑罚的特点是:斗争人的人根本不费力,但被斗争者却是疼痛难当。每天晚上都能听到从一些监舍里发出惨叫声,大家心里就会说,不知道是哪个人又在被斗争。这时候监狱的公安人员都听得很清楚,但他们从来不去管,因为这些事情本来就是他们授意的。

    袁相忱在监舍里很少说话,在提讯的时候虽然是有问必答,但答案却往往不能让审问者满意。所以袁相忱就成了他们监舍里的重点帮助对象。监狱领导曾多次明说或暗示其他犯人,可以对袁相忱实行严厉一点的帮助。可神却保守他,使他在这期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他所得到的最重的“帮助”,也只是盘腿坐在硬木板上。这一点,连袁相忱本人也颇觉得奇怪,实在想不出其他的理由,惟有感谢神的保守。

    在监狱里,袁相忱所面对的最大的试炼,还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在关押他的监舍中,有一个小小的窗户,窗户外就是居民住的地方。每到傍晚,小孩子们在街上嬉闹的声音就从窗子传进来,袁相忱就开始想起自己的六个孩子,担心他们会不会被人欺负,担心他们的生活问题如何解决,担心他们将来的成长教育问题。还有,看到监狱里做饭菜时,闻到炒菜的香味,就想家。梁惠珍做得一手好菜,饭菜的香味就是一个家庭的象征,可是他现在却享受不了家庭的温暖了。当这些烦恼涌上心头的时候,袁相忱就在这矛盾中变得软弱。母亲需要儿子的照顾,妻子需要丈夫的扶持,孩子需要父亲的呵护。一面是家中有老有小的困境,一面是监狱的高墙铁网,此刻人最容易手扶着犁往后看,最容易跌倒。但每次当他最软弱的时候,总有一句话临到他:

    “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人,不配进神的国。”

    袁相忱此刻经历了不能够爱父母、爱子女超过爱主的痛苦抉择。他每次在软弱中都得蒙神的保守,得以重新站立在神的面前。

    还有令袁相忱割舍不下的是教会的同工。袁相忱是在四月十九日被捕的,审讯期间不许探监,所以他没有教会同工的任何消息,但心中却担心他们会因自己受牵连。阜成门福音堂开办后,每年五月一日、十月一日,因为放假两天,袁相忱的教会就利用这两天的时间安排两次教会同工聚会,大家在一起座谈,彼此分享。他被捕后,不知教会是否还有正常的敬拜生活,不知这些同工还有没有坚持服事?其实,自从他被捕后,阜成门福音堂已无任何聚会,同工们各自分散,但他对这一切却一无所知,惟有在祷告中纪念他的同工,求神保守他们。

    在长达半年的审讯期里,袁相忱过着一种完全与外界隔绝的生活:没有家人的消息,没有教会的消息,没有关于时事的消息;有的只是不停地回忆、交待,不停地被别人揭发,也不停地被要求揭发别人。袁相忱告诉公安局说:

    “我的记忆力不好,自己的事都记不清,能记清的我都已经说了。至于别人的事情,你还是问别人好了,因为我真的不知道。”

    同监舍里的人,有人比袁相忱迟关进来,都一个个地结案了,惟独袁相忱一个人在那里老结不了案。之所以结不了案,是因为官方认为袁相忱不认罪,不认罪就无法结案。公安局多次对他说:“抗拒是要从严的。”而袁相忱却说:“我没有不认罪,因为那些根本就不是罪。我也没有抗拒,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一九五八年十月,袁相忱入狱整整半年后,法院要他写一份亲笔供词,承认自己的罪。袁相忱知道,这就表示要为他结案了。写了供词后不久,他就被转到在自新路的北京监狱,开始劳动。先是在毛巾厂,后是在袜厂劳动。在袜厂的时候,每天都有犯人收到判决书,有的哭,有的笑,甚至有人在听到判决后当场晕倒。法院的人要当着犯人的面念判决书,袁相忱听了别人的罪名和判决,就自己估算刑期。直到这个时候,他还幼稚地认为,他的问题还是信仰问题,达不到**的份。

    十一月,袁相忱的判决书下来了。发判决书的时候,袁相忱正在劳动,法院来人了,叫袁相忱的名字,他就站起来听判决。首先宣读罪状,然后是依法做出判决,判处“无期徒刑。”判决书中特意说明,袁相忱是属于**的首恶,又加上在审讯过程中态度不好、抗拒,所以要从严处罚。至于判决书的具体内容,袁相忱己忘记,只记得法院的人告诉他,如果不服判决,十天之内可以上诉。袁相忱说:“我不上诉,因为基督徒从来不主动打官司。”

    关在自新路监狱的人,若是被判无期徒刑,很多当事人一听就会晕倒,但袁相忱却没什么感觉。他没想到会判他无期,因为他认为自己没犯什么大罪,但判了无期也没觉得太难过。袁相忱此刻的心态是,在监狱里呆一年和呆一辈子已没有什么区别。经过火的试炼后,他重新刚刚强强地站立在神和人面前,只准备为主殉难,死在牢里。

    袁相忱坦然面对自己那已没有未来的未来。他只求自己有一颗顺服的心,却没想到这其中包含着神多少的美意。他没想到自己还能活着从监狱里出来,更没想到,如果他五八年不被捕的话,在文革中他早就会被活活打死了。如果没有狱中的劳动锻练,他瘦弱的身体也活不到现在。在中国最动荡的时刻,神把他的仆人送进了保险箱。多少人死在劳改农场上,而袁相忱却在二十多年的铁窗生涯中,一次都未病过。神在他身上成就了何等大的神迹!

    一九五八年袁相忱被捕后,北京的六十四所教会合并为四所。一九六六年后,所有的教会都被迫关闭,GC党己暂时达到了清除宗教的效果。

    一九五八年八月底,梁惠珍搬离阜城门福音堂,带着六个孩子和婆婆,迁到白塔寺内大街四十号居住。四十号原本是白塔寺的西配殿,后来喇嘛就把这里租出去,最终又被收归国有。梁惠珍携母带子,八口人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她所有的家当就只有几个包裹着全家老小的衣服的包袱。梁惠珍带着孩子出去找来几块木板,用砖头垫起来,再铺上一层褥子,他们全家就睡在这一条通铺上。那时她家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清贫。梁惠珍在丈夫被捕后,自己就去房管所找了份工作,养家糊口。当时房管所是建筑单位,又苦又累,工资又低,没有人愿意去,但梁惠珍作为一个将近四十岁的妇女,能找到这样的工作,已是非常感恩。

    但是比清贫的生活更让她痛苦的是心中的挂念。她对丈夫的情况一无所知,她也无法面对孩子们的痛苦。小六还不懂事,想爸爸的时候就哭,有时候一个劲地追问:“爸爸到哪里去了?”

    梁惠珍怕孩子幼小的心灵过早地受到伤害,就告诉她说,“爸爸去学习了。”

    于是小六又天天盼着爸爸早点学习完了就回来,再带她去街对面的小店吃炒肝。小六是袁相忱最小的孩子,也是个极其聪明的孩子,伶牙利齿,非常出众,袁相忱非常疼爱她,小六也非常喜欢爸爸。每天晚上她都要让袁相忱给她讲故事,袁相忱就把她抱在怀中,一边讲圣经故事,一边摇着她入睡,等她睡着了,才轻轻地放到床上。小六老是问梁惠珍:

    “我爸爸到底去哪里了?为什么学习这么久还不回来?别人的爸爸为什么总在家里,我爸爸为什么要出去?”

    梁惠珍忍住眼中的泪,强作欢颜来安慰孩子,因为她知道,现在这种情况下,她一定要刚强,全家人都要看她,也都要靠她的信心来维持家庭的平衡。

    十一月的一天清晨,大约六点钟,梁惠珍还未起床,就有人在外面敲门,梁惠珍连忙起身开门,一看,是两个不认识的人。来人问她:“你姓梁吗?是从阜成门搬来的吗?是袁相忱的家属吗?”梁惠珍连忙答“是”,心中明白丈夫有消息了。那两个人接着说:“们是从法院来的。袁相忱的判决书已经下来了!我念,你听着,最后我会问你听明白了没有。”当念到“判处无期徒刑”时,她心中一楞,但最后还是回答:“听明白了。”

    法院的人把判决书交给梁惠珍,接着又说:“如果你要上诉的话,还有机会。十天之内你可以向高等法院上诉。”梁惠珍说:“我不上诉。”

    法院的人说:“那好吧,”并告诉她,袁相忱现在在北京监狱,因为己经过了审讯期,所以就可以接见家属,每月一次。袁相忱会从狱中发明信片,上面写有接见日期,按日期来就可以接见。说完就走了。

    法院的人走后,梁惠珍才看判决书上所列出的袁相枕的罪状,一共是七大条:一是右派言论;二是反对破坏“SZ爱国运动”,污蔑SZ领导人是“三朝元老”;三是策划开黑会,反抗政治学习;四是诬蔑政府,说信仰没有自由,与回教不平等;五是在监狱里继续**,气焰非常嚣张;六是有汉奸嫌疑;七是里通外国。后来有人听到袁相忱被判无期徒刑的消息后,就劝梁惠珍说:“这样判是太重了,你为什么不上诉呢?”

    梁惠珍答道:“这一切都是出于主。我丈夫又不是抢又不是偷,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主所许可的。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不想主动打官司。既然判的是无期徒刑,我也只好认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