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诗篇系列-甘做主羊
    诗篇廿三篇

    序言:

    这段日子,我经常思想一篇诗篇,就是诗篇廿三篇。

    这是一篇非常有名的诗篇,可能是基督徒最熟悉的一篇圣经。

    如果您跟我一样上过主日学、青少年团契和主日崇拜,您一定跟我一样从主日学背到大。

    而且,我们也一遍一遍唱著这篇诗篇改编的诗歌。

    只是,您曾不曾想过?到底这篇诗篇的关键在哪里?

    这篇诗篇这么好,可是,似乎很少体会到里面真正的意义?

    这篇诗篇描写的境界很美,可是似乎难以体会,为什么?

    到底关键在哪里?

    一、认识自己只是一只羊

    当我仔细思想这篇经文时,我发现要想得到这样的恩典,就必须要切身体会诗篇廿三篇第一节所说的:「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关键就在于您是否真知道耶和华是您的牧者?

    而当我们称耶和华是我们的牧者时,请问,那您知道不知道,那时候您是什么?

    如果耶和华真的是您的牧者,那您就是羊。

    您有没有想过?当您称耶和华是牧人时,您正是一只羊。

    而且是一只需要照顾的小绵羊。

    您是否有这样的体会?您只是一只羊,一只软弱无助的羊。

    我想这就是您能不能体会这段经文的关键。

    可是,多少时候,我们根本不愿意承认我们只是只小羊。

    我们认为我们可以是只虎、豹、狮、象,但却不是一只羊。

    最近我常读一些中国历史,秉彝从学校图书馆借回来的书。

    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河,大块食肉,大碗饮酒。

    在那个时代是如此,在这个时代依然不变,在强调权力,强调能力的世代,我们难以接受我们只是一只羊。

    当您是一只羊的时候,您是无助的,在遇到问题时,只有束手无策的份。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很难体会诗篇廿三篇,因为我们常常难以接受我只是一只羊。

    有时候我们实在羡慕那些仰望上帝的人,甚至我们会说:「我没有办法像他,因为他没有遭遇我遇到的问题。」

    其实未必,他可能同样遇到跟您一样的难题,只是他懂得认识自己是只羊。

    郑家常长老的见证,他谈到事业、家庭及生活的经历,沐恩堂张老师问他成功的秘诀,

    他的回答是:「神的怜悯」。

    我深深的体会,如果,我们不认识自己在耶和华面前只是一只羊,那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接受耶和华作我们的牧羊人,

    当然也就无法进入诗篇廿三篇的美好境界。

    二、认识耶和华是牧羊人

    诗篇廿三篇的关键在我们认识自己是羊,

    也认识耶和华是我们的牧羊人。

    然后,第一节说得很清楚,「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因为耶和华是我的牧羊人,所以我不缺乏。

    我根本不必管缺不缺乏,因为,我是羊,我根本管不了我自己缺乏不缺乏,因为那是耶和华的事。

    他比我还注意我是不是有缺乏?

    我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开始准备我家一天的生活,

    第一件事是打开收音机,起床号,然后摆好餐具、果酱,接著在五点四十五分开始叫家人起床,像RobinWilliams在越南早安喊的一样,「GoodMorning!Albert」

    接著在六点时候,秉彝跟我用早餐,这时候桌上摆满了食物。然后六点十五分再来一声「GoodMorning!Eden」

    他不必担心桌上没得吃的,因为我比他更担心。

    如果我是一位让孩子担心没得吃的父亲,那我实在太差劲了。

    另外,我也在想,如果由我的两个孩子张罗自己的三餐,安排自己的生活,那会是什么样子的生活?

    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经验,也不知道什么是对自己好,什么是对自己不好。

    可是多少时候,我发现我们就正在张罗自己的三餐,安排自己的生活。

    您可以想像,靠著我们自己张罗的,会是什么样的生活?

    当妈妈准备好一桌晚餐,懿德总会问一个问题:「有没有香松?」

    如果我们听他的,每餐给他吃香松配饭,那我们这对父母也实在太不像样了。

    我们坚持自己张罗、安排一切。因为,我们不认为耶和华会为我们安排妥善。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您为什么过得似乎东缺一角、西缺一块的生活呢?

    三、认识死荫是生命的一部份

    随著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体会,生命本来就是春夏秋冬、四季皆有。

    翁倩玉唱的祈祷很美,但有一点不真实,每年只有春天,没有夏秋冬。

    随著日子的度过,越来越明白,喜乐忧伤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份。

    随著信仰的认识,越来越确定,十字架是生命成长的重要条件。

    这篇美丽的诗篇写著:「4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5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谁领这只羊行到死荫的幽谷?

    是耶和华。

    「在我敌人面前」,谁领这只羊来到敌人面前?

    是耶和华。

    如果我们相信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们同样相信是耶和华领我们行到死荫的幽谷、来到敌人面前。

    为什么耶和华要领我们行到死荫的幽谷、来到敌人面前?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是「我必不致缺乏」的一部份。

    因为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所以他领我走到死荫的幽谷、来到敌人面前,因为这是他带领的一部份。

    我相信,如果耶和华觉得我不需要行到死荫的幽谷、来到敌人面前,那他就不会带领我走到那个地步。

    大卫是个牧羊人,他熟悉牧羊这件事,他也带著羊群走遍许多地方。

    大卫知道不可能光在同一片草原牧养羊群。他必须寻找更广大、肥美的草原,

    那么经过死荫、敌人面前有时候是必须的。

    因为走过之后,才能有更广大的一片草原。

    当耶和华带领我们的时候,同样如此,他知道经过死荫、敌人面前有时候是必须的。

    当我打著这篇讲章时,我想告诉您,今天您见到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交托的基督徒都是经过死荫的幽谷、敌人面前的。

    今天我站在这里,同样是经过死荫的幽谷、敌人面前的。

    诗篇的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是要告诉我们死荫幽谷、敌人面前是必须的吗?

    其实,他不必再多加解释,因为死荫、敌人面前那已经是非常自然的现象了。

    诗篇作者提到死荫及在敌人面前时,他提到一种平静安稳的情况。

    因为他知道在走过死荫及敌人面前时,我们容易怀疑、容易乱了脚步。

    而牧羊人最想避免的就是这种慌乱。

    想想看,只要一点风吹草动,就让羊群慌乱的状况,互相挤压、践踏的情形。

    从十二月初开始,我每个星期一在东势教四堂电脑课,我答应台中县政府老人福利馆的邀请,因为我是东势人,也因为我的学生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老先生。年轻人没有耐心教他们的。

    我很佩服他们学习的精神。他们绝对会提前到教室,他们在面对生命中的一项难题。

    教学的课题,如何让他们不慌不乱?

    结语:

    只是,当诗人告诉您的时候,我们能否就是这么相信?

    我已经说过,这篇诗篇很美,但对多少基督徒而言,却从未体会过其中的美善。

    您是传道人,或者要成为传道人,您就是要宣讲这种福音信息。

    不过,让我们先经历这个交托的生活,然后告诉我们的弟兄姊妹,让他们知道这样的生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