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式的教导是其中一种最古老的教训方式,它非常切合一开始的世代人们那种原始和幼稚的光景,那时候书籍稀少,人几乎不明哲理。人的思想没有经过放慢下来的推理过程的操练,更加容易被简短的句子,用很少话语表达的强烈感情所吸引。智慧人他自己给这些言简意赅的格言下了最好的定义,他用“金苹果在银网子里”这个比喻来说明它们的优雅(注1)。它们的震撼和给人持久留下的印象就如同“刺棍,会中之师的言语,又像钉稳的钉子”(注2)—深深扎进人心和良知之中,被所指定的会中的教师牢牢钉在记忆之中。
甚至在所罗门世代之前,教会已经有这种古老的教导(撒上24:13-古人有句俗语说,恶事出于恶人。我却不亲手加害于你)。古代的记载也记录了类似出于智慧人的比喻说法,然而这一切都是出现在稍晚的时候,其中一些可能是从这光的本源而出的暗淡折射,所以这位以色列的君王正如古时一位解经家所言,“不从师于任何人,而是所有人的教法师。确实,他的思想大大进行这种理智的操练。“他作箴言三千句”(王上4:32),在神的默示下,他得到带领,在这极有价值的思想汇编中“陈说”出一系列的箴言,为要教导教会,直到时代的末了(注3)。
可能有的人宁可希望他对自然史的讲论可以被保留下来(王上4:33,他讲论草木,自利巴嫩的香柏树直到墙上长的牛膝草,又讲论飞禽走兽,昆虫水族),而不是保留实际的智慧。但是这种神主权的选择表明了圣经的真实意图—不是为了教导哲学,而是信仰;不是为了使人成为有学问的人,而是使人有纯正的敬虔。
所有胜任的判断者都承认这本书极其切合这伟大的目的。罗马演说家论到修昔底德的话用在这位耶路撒冷的君王身上更为贴切—“如此充满内容,他所说的,字字皆句。”这本奇妙的书的确是神智慧的宝藏。它对神的看法圣洁,充满敬畏,对人本性的观察细致,准确。对生活和操行的守则是紧密应用,“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所以,正如史葛先生精辟论述的那样—“我们按着我们对真信仰的经历,对我们自己的心,对人本性的认识,我们对人品格和人事观察的程度和准确性,来认识箴言的意义和用处。”优西比乌(Eusebiu)提到,古人对箴言这本书整体一致的意见就是,“布满各样美德的智慧”(注4)。豪尔主教主要是从这本书引伸出他所著的《神的艺术》的全套体系。尽管叛道者犹利安对箴言蔑视,更喜欢异**哲学的言语,然而便西拉智训的话用在箴言作者身上非常恰当—“所罗门﹐你是何等聪明啊﹗当你年轻的時候﹗你的智慧如同奔流不息的尼罗河!你的影响波及全世界﹐你的格言和谜语有口皆碑”(注5)
关于这本书“正典的权威”,—米迦利斯说得很好,“旧约中没有一本书是如此被引用的证据大大证实的”(注6)。一些身为犹太人的犹太法典学者似乎对它来自神的印证表示怀疑,但依照的根据是如此站不住脚,以致在更深考虑后这些根据都被放弃了。教会历史记载了只有一人不同意普世教会的判断,而这个人是被教会有权威的公会定罪的(注7)。费济世(Witsius)令人羡慕地驳斥了他当时的新逻辑的无端指责。从任何方面都没有人再说任何的话,来削弱我们判断得出的毫不犹豫的结论,就是写书的是以色列的那位君王,但这话语是神的智慧。
解经家对这本书的准确划分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我们倾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在更详细论述这些部分之前,我们主要来看看(尽管我们不得不用更简约的形式)一位圣经学者的意见,这位学者的高深学问和他的优雅文风是同样闻名(注8)。
第一部分—所有人都同意是从开篇到第9章结束。正如古德博士所言,“主要集中论述早年生活的准则,揭示了这一阶段会遇上的所有最大的危险,用大师的手描绘出“最容易由此而生的各样的罪”。作者采用了不同的最令人震惊的描述和比喻来表现罪的发展和生出,表明了它们极端的变态和可怕;同时作者使用所有美好的言语,所有流畅论述的力量,按着热切恳求,巧妙温柔,吸引人的论证,以及庄严的比喻等许多不同的形式,来争取聪明的少年人前来就近德行和敬虔,使他坚定追求向神向人当尽的责任。在一开始,作者就宣告德行是本质上就是智慧,罪恶,恶毒本质上就是愚昧。所以他宣告,唯一的智慧人就是真正良善,有德行的人,就是那敬畏神,敬畏他的律法的人;而犯罪,邪恶的人是愚昧人,是固执,刚愎自用的恶人,在耶和华眼中看为可憎。
智慧在这里被比作是生命树,有美好的树荫,果子,保护那来到她遮蔽之下的人;把荣耀的花束放在他们的肩上,用恩典的华冠装饰他们的头颅,比红宝石更为宝贵。她是一位哲人,言语流畅监察人,在城门口,在城市的广场上扬起她的警告声,警告少年人他们所面对的网罗和危险,鼓励他们离弃那“好像幽暗”的“恶人的道”,去走义人的路,这路
“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注9)
第2部分从第十章开始,这从开始介绍的那一句话可以明显看出来。第二部分的风格和方式和第一部分的极为不同,它很明显是给那些从少年阶段进入成年的人所使用的。在前面向少年人所讲的话中,作者选择采用了想象最丰富的装饰,为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他们行正确的事;而在这里全部是工作和作为,简短,连续,切题。每一个思想尽管是高度修饰,同时却是尽可能压缩;作者完全明白在这个重要阶段每一刻时间的价值,给我们立下了一全套简短的生活守则,把最重要的命令浓缩在最狭窄的范围之内。前一部分诉诸于想象,后一部分诉诸于判断。前者表现出诗歌所有的精巧特色,后者则表现出行文的一切艺术;因此在这一部分主题被演绎得和在另外一部分一样,充满吸引。
“在这一部分每一句箴言的伟大目标就是用如此少的言语强调一种道德原则,使人可以很容易学会,它们是如此被巧妙选择和安排,以致可以立刻引起,抓住人的注意力;同时,为了防止人的思想因为长长一系列彼此分开的句子而变得疲劳,它们随着风格和比喻的改变而不断变化。有时候因着风格特别简单,或者使用人所熟悉的比喻,它的风格很是震撼(注10);有时候则是因为当前所用的比喻十分雄伟崇高(注11);有时候是因为谜一般令人猜测不透而引起人的好奇(注12);极为经常的是因着强烈和引人注意的对照(注13);偶然则是因着戏玩般地运用同样的话语(注14);在极多的例子中则是使用优雅的冗言,或者用华丽,令人愉悦的话语拉阔单一一个,或者普通的想法(注15)。”
我们认为第三部分是包括了最后七章。前五章是有所罗门所写,几个世纪以后在西希家作王的时候被王所用的文士编辑。后面两章由不同的人写成,但被神的看顾保守下来,完全配得它们在神所默示的正典中的地位。
这本书成书的时间不太确定。但我们不怀疑它的内容是“箴言三千句”中的一部分,是在他那至为令人叹息的跌倒之前所“作”的(王上4:32)。所以它们是他广阔全面的思想在神的智慧完全影响下操练的结果(王上4:29-神赐给所罗门极大的智慧聪明和广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测量)。然而,如许多很有判断力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它们可能是在紧接着那他被打击的那件事情之后,由他“陈说”(传12:9,再者,传道者因为有智慧,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陈说许多箴言),安排次序,变成它们现在的形式。这种两种假设都给我们一种最严肃的实际教训。我们看到了吗?他“被外邦女子引诱犯罪”(尼13:26我又说,以色列王所罗门不是在这样的事上犯罪吗?在多国中并没有一王像他,且蒙他神所爱,神立他作以色列全国的王。然而连他也被外邦女子引诱犯罪。)—这位“蒙神所爱的”自己跌进他如此细致描述,反复热切警告的网罗里(注16)。基督教的牧师!所罗门岂不是和保罗一样(注17),严肃警告我们,向别人传讲,这并不能拯救我们自己的灵魂吗?这种认为箴言经过后来整理的看法,使他忠心的警告更有分量。它们临到我们身上,就像被挽回的使徒的劝勉(注18),是带着痛苦经历的所有说服力,按着他的主的命令的真意—“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注19)
要解释这本书卷,这需要极大的小心和清醒。我们相信新旧约的原则本质上是相同的,看来用更清楚的去解释那难明的,这是合理的做法。主要的任务确实就是明确每一句箴言它自己字面和精确的含义。这无疑是它属灵的意义,就是圣灵的心意。要扩展应用这被发现的含义。或者由此作引伸,这需要判断,而非想象,来作为其中的解释。当我们清楚看见,除了字面意思以外一句话没有其他的含义时,我们的目的一定是,不去搜寻新奇,所谓的属灵含义,而是依照其明显的含义引出实际的教训。
然而我们应当指出,在解释和比喻说明之间应当存在着一条界线。本书所用的比喻,在按着它们字面的意思理解后,是可以合理地被用来说明其他附带,并非特别所指的真理。圣经的诸位作者似乎认同这种迁就的原则(注20),尽管如此运用需要极其小心慎重,免得我们转移了圣经确定的意义,就像那些随意发挥的人一样,邵斯博士是这样评论这些人的,“他们可以从任何事引申出任何事。”
但我们在用一切小心维持正确的解经的同时,也不可忘记箴言这本书是那题目叫做“基督的道理”(西3:16)的书卷的一部分,这题目是如此精确描述了圣经,对此的研究要把整本圣经的全部实质带到我们眼前。这确实给了我们动力,去查考旧约圣经(约5:39-你们查考圣经(或作应当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这是打开神宝库的钥匙;正如西塞尔先生所看到的那样—“如果我们看不到那贯穿整本圣经,把基督表明出来的金线,我们就是来读圣经却没有钥匙”(注21)。然而这句话并没有贬低箴言极大的历史性和实用性教训。但是毫无疑问,基督是整个圣经体系的日头,“在他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诗36:9),他照耀在实际责任的每一点上,在整个基督徒所走的道路中全路程赐人生命和力量。所以,正如弗兰克教授提醒我们的那样—“当我们发现,基督是如此甜美地在旧约中被描绘出来,我们就在这些地方找到如此大的喜乐,安慰和喜悦,(特别是我们读到的地方,而这些地方从前是使人疲倦,几乎让人心烦的)。”
有人记载,玛丽·琼·格雷翰(MaryJaneGraham)“在学习箴言的时候,看到基督如此大大,如此经常出现在她脑海中,她就欢喜”(注22);为她写传记的人可以放胆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使她想起“神智慧的属灵分辨力是蕴藏在这实际教训的库房中的”。确实,因为这些箴言被“陈说”下来,这些“智慧人的言语”,原本是“一个牧者所赐”的(传12:9-11,再者,传道者因为有智慧,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陈说许多箴言。传道者专心寻求可喜悦的言语,是凭正直写的诚实话。智慧人的言语,好像刺棍。会中之师的言语,又像钉稳的钉子,是一个牧者所赐的),我们绝不会认不出这位牧者是谁,我们可以很自然期望这些话语记录的就是他自己的见证。
然而,我们不得不担心,人通常看不到圣经这一部分当有的价值。毫无疑问,它的主要特点既不是外在教义真理的说明,也不是基督徒经历生动的操练,所以,流于表面的读者会转到圣经这片田地中更肥沃的部分(这是他自己的看法)。我们很愿意承认,圣经所有的部分并非同等重要,但是重视一部分,贬损另外一部分,这是轻慢神的见证,会受到神严重的训斥。这样的读者只会得到真理被切割破碎的部分,离开了这些部分有生命的影响。他绝不会离开仅仅是病态的多愁善感的地步,寻找的是新奇和激动人心之处,而不是坚实教训的粮,像法老的母牛(注23),他吞吃极多,但是什么也不消化。他从来没有足够的亮光来坚立他的信心,也不能真正领受圣灵对他心思意念的塑造,神样式在其中要做的印记。
但是人经常问这问题,这不是出于吹毛求疵,而是出于焦急探求的灵,—“我怎样才能读这本书从中得益处呢?”屡见不鲜的是,人们进一步承认—“我发现我的心从中得不到多少喂养。我想和圣经其他任何部分相比,我对此的兴趣不大。我承认它话语的智慧,我完全相信它是神的话语,不是白白写的,所以问题一定是出在我自己身上,然而这个问题还是不断出现—我应当怎样看才能得益处?”
看起来几乎可以说箴言开篇所给的原则就是为了回答这样的问题(箴2:1-4,我儿,你若领受我的言语,存记我的命令,侧耳听智慧,专心求聪明;呼求明哲,扬声求聪明;寻找他如寻找银子,搜求他如搜求隐藏的珍宝)。肯定的是,它们确实给出了最令人满意的回答。首先和最主要的指导,给其余任何部分赋予生命,运用在圣经每一页,每一句上的就是—以祷告为开始—“呼求”,“扬声”。然后用祷告的心,结合沉思的思想,使你自己积极去“搜求隐藏的珍宝”。珍宝不是露在表面的,所以只有那些深深挖进地里的人—不是看看的人,而是“查考圣经的人”—才能得到富足(约5:39,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如果表面是荒凉的,下面的矿藏则是取之不尽。确实,明智的操练就是,一定要用积极默想的灵,对这查考发生出牢固,富有成果的兴趣,使我们自己得到祝福,这是漫不经心,懒惰永远得不到的。这里所给的应许使得前面提过的那位聪明的基督徒有一次集中默想两个小时。她看来沉浸在对神屈尊俯就,充满爱地赐下这如此无条件,如此鼓励人的应许的惊叹和感恩之中。她牢牢抓住它,定意不让它走(注24)。
建立起感兴趣去关注这个习惯以后,我们怎样才能最好“把心用在认识”这本书上?在这里,引用圣经这个极有价值的操练可以大大扩展我们自己在思想上的默想。收聚田地里每一处的出产,就这样,许多让人不解,或者看起来没有什么意思的箴言经节就会得到光照,得到有启发性的运用。我们相信,将查经的范围扩大,使用我们所能得到的任何附属的帮助,那么在这片田地里停下来,而不是离开去到另外一个看上去更吸引人的地方,这就绝不会令人后悔。我们再一次引用那位学习圣经的学生的例子—“她经常操练‘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用圣经解释自己;就这样,让神解释他自己的话,以此得益。就这样,她用这个方法使自己领受了极大的光照和天上的恩膏”(注25)。当我们发现神的话语是我们的宝藏,把它们当作振奋我们的食物“吃了”,就这样它们成了“我们心中的欢喜快乐”(耶15:16-耶和华万军之神啊,我得着你的言语就当食物吃了。你的言语是我心中的欢喜快乐,因我是称为你名下的人),这样的操练就要多结果子。次经的作者说:“既然如此﹐那就把我的教导当作你主的财宝与欢乐吧﹐你们将会从中得到良好的教益。智慧闪烁着明亮的光辉﹐永不暗淡﹔爱她而又寻找她的人很容易发现她。她迅即结识任何追求她的人﹐清晨早起去见她﹐那没有问题﹐你会发现她正坐在你的门口。全神贯注于智慧便可获得丰富的知识﹒如果你寻找她﹐你就会顿觉心里平安﹐因为她也在寻找与她相配的人﹐不管你在何方﹐她都能把你找到﹒她是慈祥的﹐并在你的万念之中与你同在”(注26)。
准确认识箴言的主要目的和内容范围,这可以大大帮助我们对这本书的理解。圣经的不同部分可能看上去有不同的目的,然而所有这些都是服从一个目的,一个首要,至高的目的的。无需讨论与我们目的无关的细节,我们这样论述就足够了,就是这本书卷的目的看来是列出一整套的实际教导,是可以被普遍运用的。我们不要认为这是一种降格的基督徒的看法,它可能不合那些仅仅口头上宣称敬虔的人的胃口(注27),但真正属神的人会按着它的地位看重实际的教训,不亚于对教义声明的尊荣。“耶稣基督的真理”,就是由他而出,归向他,以他为中心的真理,我们是“领了他的教,学了他的真理”,这真理是实际的真理(弗4:20-24,注28)。圣经的其他部分向我们显明我们至高蒙召的荣耀,而这部分在细微的细节上教导我们该如何“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在其他地方我们认识到我们在基督里的丰盛(西2:10-你们在他里面也得了丰盛。他是各样执政掌权者的元首),我们以被升高,“和基督同作后嗣,与基督一同坐在天上”(罗8:17,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弗2:6,他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为夸口,这是最理所当然的。我们查考这本书,仿佛靠着显微镜的帮助,我们看到我们基督徒义务的细微之处;就是在脾气,外表,言辞,动作,一日最重要的作为,最细小的相互责任上,我们如果不是亏欠,就是荣耀我们主的形象,以及我们对他名的承认。肯定的是,如果这本书没有其他的目的,它至少也令言行最为一致的神的仆人降卑下来,认识到他数不过来的失败。所以不仅最后一章如马太亨利所言,是“女士们的一面镜子”,而且整本箴言都是我们所有人的一面镜子。
它不仅是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的亏欠,它也是一本关于敬虔举止的书和指引,完全精确地列出或暗示了在所有不同领域外在生活的细节,对人心的运作有极深的认识。“除了是一套直接关于信仰的法律规范,还有一系列不同,让人称奇的规则从智慧的深处流出,铺满全地”(注29)。各等阶层的人都有合适他们的话语。宝座上的君王从神得到指教(注30),国家兴衰的原则被显明敞开(注31),富人得到警告,小心各样缠绕的试探(注32),穷人在世上的屈辱中得到鼓舞(注33),有智慧的原则,是为自控列出(注34),它勒住伤害人的舌头(注35),纠正淫荡的眼(注36),用锁链捆绑不行公义的手(注37),它防止人懒惰(注38),斥责一切乖谬的私欲(注39),教导人当谨慎(注40),提高人的勇气(注41),用如此的方法显明克制和贞洁,使我们对此只能深深敬畏(注42)。在人如此经常做得不好的主要事情方面,箴言生动描绘了婚姻制度的祝福和咒诅(注43),教导了家庭次序和管教的纯正原则(注44),表现了家政连贯一致受人称赞的方面(注45)。是的,甚至日常生活细小的礼仪也得到定规(注46)。它强调舍己,顾念别人的事(注47),慷慨捐输(注48)。所有这些不同的教训都是建立在真敬虔的原则之上的(注49)。所以如果诗篇使人心火热,箴言就是“令人脸上放光”。确实,作者可以提其中一条带领他写这本书的动机,就是他在前一篇对诗篇119篇的注释中表明的,基督徒的经历要建立在福音的真理之上,他希望表明基督徒的操守也是稳座在这同一根基上。不生出实际敬虔的信心不是纯正的信心,离开“基督的原则”也没有任何真正的道德。箴言如果不像新约一样可以被看作是信心的法则,肯定可以被看作是关于行事为人的极有价值的法则。正如史葛先生看到的那样,“对那些可以控制自己的时间,在每天某些固定的时候,看,认真思想几条这样的箴言,在和他们有关的不同事情上对照他们自己的行为,这是极有裨益的”。毫无疑问,如果全世界受这一本书全部智慧的管理,那它就会是一个“新地,有义居住在其中”了。
作者留心看这本书的时候,要提到需要读者重视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箴言作为一本给年轻人看的书,它的独到之处。智慧人的父亲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他的儿子在这本书中完全开启了答案—“是要遵行你的话”(诗119:9)。是的,他明明白白地说,写这本书是为了引起年轻人的注意(注50)。它好像在抓住他们的手,树立起路标警告那要临到的危险和快到的试探(注51),用最美好的动机吸引他们走在神最光明的道路上(注52)。没有什么时候比现今更显出这目的的急迫性了。我们的年轻人成长的这个时候是“地的根基都摇动了”的年代;有狡猾和无休止的努力在毒害他们的心,败坏他们的道路。所以再也没有什么比用正确的原则坚固他们更重要的了;这就是说,当他们离开父母翅膀的荫庇下,进入世界或教会(唉呀!我们应当受限不用这个词的!)的试探中,他们可以完全在神的保护之下,成为神特别看顾的儿女。这本无价之书给他们思想留下的印象就是,坚立的内心深处原则的重要,在生活每一步上行事为人当负的责任,为求一时之便轻率走偏路的危险,自我约束的价值,把每一件事情带到神话语面前的习惯,在公义的天平上衡量属世和属天之份的责任,因此决定了在地上玩意的面前选择永远益处的极大选择。如果这些教训被彻底领受,就要成为面对所有企图使人放松原则,吸引人走上着魔之地的最佳防卫。这种实际的敬虔绝不是装出一脸严肃,或者和阴沉悲伤联系在一起,而是使人微笑面对这愁苦的世界,是苦难中安慰的阳光,是平安得稳固的一种动力。“爱你律法的人,有大平安。什么都不能使他们绊脚”(诗119:165)。
至于这本注释的内容,作者不能像一位天主教解经家那样说,“他是已经看完所有圣经注释,经文不同的版本,早期教父的作品,以及和圣经相关的古典著作。”然而他相信,通过贯穿整本书大量的索引,读者可以看出他是已经靠着那些看来是最精通原文,做出最小心和慎重翻译的解经家的帮助,小心恰当使自己的判断深思熟虑,扩充了他很小的来源。要是范围更大,他可能不能令他的读者得到认识,反而令他们糊涂了。
作为结束,他只借用其中一位最有价值的解经家(Geier)的话加上一句,就是“如果这里有任何取悦读者的东西,不要把它归功于笔,而是归于写的人;不要把光归功于灯,而要归于光源;不要把画归功于铅笔,而是归于画家;不要把恩赐归功于不忠心的使用者,而要归于丰丰富富赐下这恩赐的神。”
1846年10月7日
于老牛顿教区
注1:箴25:11。这个形象使我们想起爱迪逊先生按照他最优雅美好的风格所说出来的这样一段描述-‘使用从大自然的可眼见部分得出来的比喻,人所认识的真理仿佛就是由想象所反映出来的一般。我们就可以在一个概念中看到像色彩,形状这样的东西,发现在问题上所采纳的思路。在这里,人的思想得到极大的满足,它的两样机能同时得到了满足,想象忙于抄录认识的所得,把从理智世界所得的观念摘录成实体。’-《想象的愉悦》结尾篇)
注2:传12:11-智慧人的言语,好像刺棍。会中之师的言语,又像钉稳的钉子,都是一个牧者所赐的。这里七十士本翻译“言语”所用的希腊文用词,在新约中常是比喻的意思。两者均有广受大众欢迎的特点,箴言通常是用比喻的形式说出来的。
注3:传12:9-再者,传道者因为有智慧,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陈说许多箴言。格鲁修(Grotius)认为《箴言》乃是先前作家的汇编,这种对所罗门的贬损只是一种无缘无故的推测,没有丝毫证据的支持。但是骄傲的学识之人就是敢于用如此不敬虔的任意妄为来看待神的话语!
注4:耶柔米给他的一位朋友关于教导女儿的指导是—“要使她心得圣洁,让她首先看整本的诗篇,要她生活敬虔,教导她所罗门的箴言。”—马太亨利在对他母亲动人的描述中,把她说成是“一个非常熟悉所罗门箴言,智慧的原则,由此引伸而出的对人类生活举止指导的人,知道如何应用,把这些知识用得恰当。”
注5:便西拉智训47:14,15。整段话(12-22节)写得非常美好,优西比乌这样论到所罗门,说他受神智慧的默示,把他所有的写作归圣,为灵魂得益处,得拯救;然而用这些“谜语”来操练他的思维。
注6:《新约导论》第207页,比较(特别是七十士本)箴3:7与罗7:16;箴3:11,12与来7:5,6;箴3:34雅4:6;,彼前5:5;箴10:12与彼前4:8;箴11:31与彼前4:18;箴25:6,7与路14:8-10;箴25:21,22与罗7:20;箴26:11与彼后2:22;箴27:1与雅4:13,14。这本箴言和次经《所罗门智训》在特点上相似,但有明显分别,
就是新约从来没有引用后者。
注7:TheodoreMopsuest.,被公元661年康士坦丁堡第5次公会定罪。
注8:摘录自未出版的箴言翻译,作者:已故古德博士,出于格里高利博士所著其生平传记第286-306页。
注9:我们在这里加上两个很有意思,迥然不同的见证。“第一部分,包括前九章,是一种介绍,富有变化,优雅,极为卓越,有真正的诗意。一般是按着自然的顺序,各部份巧妙地彼此相连,有非常美丽的描述和拟人的手法渲染其中,用最成熟的风格加以装饰,带着各样诗歌般的修饰,所在它在美丽上毫不逊色于任何神圣的诗歌。”-—LOWTH主教,《论希伯来诗歌》第24章。(Holden先生敢于怀疑这样的描述是否有一些过火—《箴言翻印前言》,第39章。)箴言的头九章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最有趣的‘可接受之话语‘的样式,集合了警告性的忠告,吸引人注意,说服人的爱意。像保罗一样,他’像父亲对儿女一样鼓励,安慰和命令’。作者带着诚恳的良好愿望,将全心倾倒而出。”-—WAKDLAW论传道书12:10。
注10:箴10:19;14:3;22:2;
注11:箴12:58;15:11;21:16,22。
注12:箴16:24;17:8;18:20。
注13:箴14:10;16:16;17:10;18:4;19:12;20:14。
注14:箴11:15;13:20;17:13,15。
注15:箴16:32;17:17,27,28;19:6。
注16:箴第2,5,7,9章,12:14;13:27,28。
注17:林前9:27-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
注18:彼前1:13,17(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原文作束上你们心中的腰),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你们既称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为父,就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4:7(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儆醒祷告);5:8(务要谨守,儆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寻梢可吞吃的人);以及太26:35(彼得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众门徒都是这样说)。
注19:路22:32-但我已经为你们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
注20:参见使徒在罗10:18处是如何运用诗19:4的。
注21:奥古斯丁也如此言-“如果不能明白在其中的基督,旧约就没有了真正的味道。”
注22:箴言第1,8,9章及其他。
注23:创41:20,21(这又乾瘦又丑陋的母牛吃尽了那以先的七只肥母牛,吃了以后却看不出是吃了,那丑陋的样子仍旧和先前一样。我就醒了),比较提后3:7(常常学习,终久不能明白真道)所描绘的画面。
注24:《玛丽·琼·格雷翰的一生》。
注25:同上。尼古拉对箴言的注释,以及史葛的注解,可以对查考箴言提供极有价值的帮助,然而,不要用外来的帮助来打消自己查考这有益的兴趣。
注26:《所罗门智训》6:11-16。读者会发现贯穿这本注释中我经常会引用次经中的智慧书-但是只把它看作是来自人的权威。Horne先生已经最清楚**了它们宣称自己在神圣正典中的地位的说法。我们一面要最清楚注意神所默示和非神所默示书卷之间广阔的鸿沟,然而看来却不一定要因为只是这些作者没有受到默示,或者他们所写的沾染了有害的错误,就不去领受极有价值和美好的教训。
注27:我们担心在洛克这个地方史葛先生的听众作为一党并没有消失。正如他的儿子令人佩服地所观察到的,他们真正要反对的“并非阿民念主义(他们很可能根本不晓得它的含义),而是一半,或超过一半的神的话语。他们习惯了自己疏忽这个问题,不能容忍其他人强调这点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史葛生平》,232-235页。然而人有可能把一封书信的命令部分分出来,和教义分离,即使实际敬虔的主要源头不被摧毁,也要被削弱了。
注28:你们学了基督,却不是这样。如果你们听过他的道,领了他的教,学了他的真理,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注29:培根语。
注30:箴8:15,16;16:10-13;20:8,26;21:1;25:2-5;28:16;29:14;31:1-9。
注31:箴11:14;14:34;24:6;28:2。
注32:箴18:11;23:4,5;28:20,22。
注33:箴15:16,17;17:1;19:1,22;28:6。
注34:箴4:23-27;16:32;23:1-3。
注35:箴4:24;10:31;17:20;25:23;26:20-26。
注36:箴5:20,21;6:25-29;23:26,27。
注37:箴18:5;28:8。
注38:箴6:6-11;7:27;13:4;19:24;20:4;24:30-34。
注39:箴11:25,26。
注40:箴4:14,15;6:1-5;14:8,15,18;22:3;25:6-10。
注41:箴28:l。
注42:箴5:15-19,以及23:29-35。
注43:箴18:22;19:14;31:10;以及12:4;19:13;21:9,19。
注44:箴13:24;14:1;19:18;22:6;23:13,14;29:15,17,19,21。
注45:箴27:23-27;31:10-27。
注46:箴23:6-8;25:17。
注47:箴3:27,28。
注48:箴11:24;22:9。
注49:箴31:10,30。
注50:箴1:4;4:1,等等。
注51:箴1:10-15;2:10-19;5:1-13;第7章。
注52:箴3:1-18;8:17,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