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坐在他的脚下,领受他的言语。”
以色列中凡实行上帝的教育计划之处,其结果无不证实这计划的创始者。但也有许多家庭很少实行这种天定的训练,因此也少见有如此发展的品格。上帝的计划只是部分而且不全地实行了。以色列民因为不听信主的指导,所以就被种种试探包围,这些试探是很少人有能力抗拒的。他们在迦南定居之后,因为“不照耶和华所吩咐的灭绝外邦人,反与他们混杂相合,学习他们的行为,事奉他们的偶像,这就成了自己的网罗。”他们对上帝的心不正,“在他的约上也不忠心。但他有怜悯,赦免他们的罪孽,不灭绝他们;而且屡次消他的怒气,……他想到他们不过是血气,是一阵去而不返的风。”(诗106:34-36;78:37-39)以色列人中作父母的毫不关心自己对上帝的本分,也不注意对其子女所负的责任。许多希伯来的青年因为在家庭中缺少忠诚,又受了外在的拜偶像的影响,他们所受的教育遂与上帝为他们所计划的大不相同。他们学了外邦人的风尚。
为应付这滋长的邪恶,上帝准备了别的方法协助家长实施教育工作。从最早之时起,先知就一向被认为是上帝所指派的教师。就最深的意思而说,先知是直接因灵感而说话的人,将从上帝而得的信息传给百姓。但“先知”的名称,也加于那些虽未直接受灵感,却已蒙神呼召将上帝的作为与道路教导百姓的人。为了训练这样的一班教师,撒母耳曾受主的指示,设立了先知学校。
上帝有意使这些学校作为屏障,抵御那蔓延日广的腐败,为青年谋心智与灵性上的幸福,并供应国家一班具有资格而存着敬畏上帝之心行事的领袖与谋士,借以增进国家的兴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撒母耳召集了一班虔诚,聪明,而勤奋的青年人。他们被称为先知之子。他们研究上帝的道及作为时,上帝赐生命的能力就激发了他们的智力与灵力,这班学生就获得了从上面来的智慧。学校的教师们不但熟谙真理,也是自己与上帝交往而获得他圣灵特别恩赐的人。他们在学识和敬虔上,都获得百姓的尊重与信任。在撒母耳的时代,这样的学校共有两所,一所设在先知的本乡拉玛,另一所设在基列耶琳。后来又设置了其他几所。
这些学校的学生,都以劳作自养自给;或耕种田地,或从事某种手艺。这事在以色列人,并不以为希奇或下贱;他们反而以为让子女长大而不学有用的劳作,实在是一种罪过。每一个青年,不问他的父母是贫是富,都要学一种职业。即使他要受教育以便担任圣职,但实际上生活的知识,仍被认为是最大效用所必不可少的。有许多教师也是借手艺而自给的。
在学校和家庭中所有的教学,多半是用口授;但青年们也学读希伯来的文字与着作,并研究那写在羊皮卷上的旧约《圣经》。这些学校的主要科目乃是上帝的律法和他给予摩西的教训,圣史,圣乐,和诗。在圣史的记录上,可以追寻耶和华的踪迹。圣幕中一切礼仪所预表的伟大真理,也在这里提出,使人因信就领会这一切制度的总旨,——即是上帝的羔羊,是除去世人罪孽的。一种虔诚的精神弥漫着。学生们不仅被授以祈祷的责任,也被教以如何祈祷,如何亲近他们的创造主,如何信赖他,以及如何明了并顺从他圣灵的一切教训。那成圣的智者从上帝的宝库中取出各种新旧的事物,上帝的灵也在预言和圣诗中显明了。
这些学校已经证明为促进那“使邦国高举”之公义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箴14:34)大卫和所罗门作王时,国内那种特殊兴盛的基础,有不少也是这些学校协助奠立的。
先知学校所教授的原理,也就是造成大卫品格以及形成他生活的原理。上帝的话便是他的教师。他说:“我借着祢的训词,得以明白。……我的心专向祢的律例,永远遵行。”(诗119:104-112)惟其如此,耶和华才在大卫年轻召他登上王位时,称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徒13:22)
在所罗门早年的生活上,也可看出上帝教育方法的成绩。所罗门年轻时采取他父亲所选择的。他不求一切世俗的利益,只求上帝赐他一个智慧与辨别是非的心。耶和华不但将他所求的赐给他,更是将他所没有求的富足与尊荣也赐予他。他的理解力,他的知识范围,以及他作王时的荣耀,竟成了世上的奇迹。
在大卫与所罗门作王的时候,以色列已达到了强大的顶点。这正应验了那赐给亚伯拉罕而后又向摩西重述的应许:“你们若留意谨守遵行我所吩咐这一切的诫命,爱耶和华你们的上帝,行他的道,专靠他,他必从你们面前赶出这一切国民,就是比你们更大更强的国民,你们也要得他们的地。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都必归你们,从旷野和黎巴嫩,并伯拉大河,直到西海,都要作你们的境界,必无一人能在你们面前站立得住。”(申11:22-25)
但在兴盛之际却潜伏了危险。大卫晚年所犯的罪,虽然已经诚心悔改而且受了严厉的责罚,竟使百姓胆敢违背上帝的诫命。而所罗门的一生,虽然早期大有希望,但后来也因悖逆而变为昏暗了。他为了贪图政治上的权力和自尊,竟不惜与拜偶像的国家结盟。为要取得他施的银子与俄斐的金子,竟不惜牺牲正直,背弃所托的圣责。他因与拜偶像的人联络,娶外邦的妻子,就败坏了自己的信仰。上帝为保障他百姓安全所筑的防垒如是毁坏,所罗门从此就敬拜假神了。在橄榄山的顶上,遥对着耶和华的殿,为崇祀外邦的神而筑了许多大像和祭坛。所罗门既放弃效忠上帝,就丧失了自主之力。他那敏锐的感应从此变钝;当初作王时那种兢兢业业,仁民爱物的精神也改变了。骄傲,野心,奢侈,与放纵,造成了他的暴虐与苛求。那原来公正,慈怜,而且敬畏上帝的统治者,竟变成暴虐专制之君。那在奉献圣殿时曾为百姓祈求使他们全心归主的人,反成了诱惑他们的人。所罗门羞辱了自己,羞辱了以色列,也羞辱了上帝。
那平时以他为荣的国民,也随从了他的领导。他后来虽然悔改了,但他的悔改并未阻止其所撒恶种的结果。上帝为以色列民所指定的教诲与训练,原是使他们在一切生活行为上,与他国的人有别。这种特性,原应被认为是一种特别的权利与福气,但他们却不欢迎之。他们欲将那达到最高发展的要素——简朴与克己,去交换外邦人的奢华与放纵。他们的奢望乃是要“像列国一样。”(撒上8:5)因此就丢弃了上帝的教育计划,否认了他的权威。
以色列人因拒绝上帝的道路而选取人的途径,国势遂开始衰落;而情形每况愈下,直至犹太民族成为其所自愿取法的那些邦国之战利品。
就国家的立场而言,以色列人并没有得到上帝所欲赐给他们的福惠,他们既不重视上帝的旨意,也不与他合作实行这一旨意。不过个人或民族虽然这样与上帝隔绝,但上帝对凡信他之人的旨意,却仍是不改变的。“上帝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传3:14)
发展的程度虽然不同,上帝在各世代为应付人类需要而显的能力虽然不同,但上帝的作为却是始终如一的。大教师仍是那一位。上帝的品德及其计划也仍是一样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1:17)
《圣经》记载以色列人的经验,乃是要作我们的教训。“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10:11)正如古时以色列人一样,我们在教育上的成功端在乎我们忠心实行创造主的计划。我们若谨守上帝圣言中的原则,就必蒙大福,正如希伯来人所蒙受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