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圣灵观〗
要尝试明白第三波对圣灵的了解,以及与之有关的魔鬼论(demonology),不如想象的容易。
顾名思义,灵恩派是特别着重圣灵及其应许的恩赐的教派;但回顾本世纪的灵恩运动,包括六十年代兴起,以神学研究最殷勤的第二波在内,他们在圣灵论的进展十分有限。整个灵恩运动注重的,不是圣灵的认识,而是圣灵之为用,如圣灵对明白圣经,对救恩,对成圣,对被圣灵充满,对说方言,对说预言等等的功用,正式属于圣灵本身的题目,如圣灵的本性,与圣父,圣子的关系,圣灵与教会及信徒的关系等,以至圣灵在天国和末日论的地位等,很少顾及。第三波更几乎只限于圣灵对信徒行神迹奇事,对教会的复兴,以及与魔鬼争战有兴趣;这等关注当然是合法的,我们也不能奢求一个兴起只有十年的运动能全面兼顾,但上面所说的,也足以显出我们在下面要讨论的范围了94。
就如我们多次提出的,若有什么教派及运动兴起,他们强调的,常常就是教会历久忽略的。那么无论他们强调的是多么的不完全(正如教派与运动是因传统教会的不完全而兴起),我们都应该谦卑下来,先认识他们的强处,反省自己的不逮,然后再指出他们偏颇的地方,目的不是要打击对方,乃是在学习别人的长处时能避免错误,教会才能有进步,教会尊贵的护教工作才不会沦为下流的骂战。
1.第三波圣灵论的特征
第三波在圣灵论的范围内有下列四个特征。
首先,重视圣灵。
葡萄园运动就像前二波的灵恩运动一样,十分重视圣灵的同在和彰显。它与前二波不一样的,是没有特别鼓吹以说方言为记号的圣灵充满,但在基督徒的日常生活,他们鼓励信徒寻求圣灵的同在,刻意地聆听圣灵的声音,并顺服祂,不管结果是否引起人侧目。温约翰屡屡强调:“我为祂(Him,有时指基督,有时指圣灵)作愚人,你为谁作愚人?”95作基督或圣灵的愚人,就是接上圣灵能力的人,他称这个经验为“权能接触”96(powerencounter),不是全时间作宣教士或传道人才需要,因为每一个基督徒都是基督的战士,“不管你喜欢与否”。
纯是从局外人的角度来观察灵恩运动,我们自然有许多正统主义的理由来批评;但尝试参与他们的聚会,不遽下判断地与他们交往一段时间,就很容易发现一些言行的特点,是传统教会长期地缺乏的:圣灵好像一位有实体的真神存于他们中间,他们尊敬祂,颂赞祂,向祂祷告,亦聆听和顺服祂的声音。假如我们不怀偏见的话,他们并不如指控者所说,把圣灵高举,过于基督。他们与我们一样,仍然是一个以基督为中心的基督徒。但圣灵不再是一个影子,一个神学上的前设,一种没有位格的力量;祂不是天庭的影子政权,乃是真的与圣父,圣子同尊同荣的真神;而他们活泼的敬拜,有信心的生活,热衷作见证和传福音,以致圣徒之间的真实相爱生活,没有一样不是因为他们与圣灵保持高度活泼又敏感的关系所致。哥伦比亚圣经学院的教务长舒蜜茨说得好:“我们可以不同意他们对洗礼与被圣灵充满的每一论点,却仍然可以肯定一个重视圣灵工作对信徒生命的运动”97。
灵恩派可能至今未能提供一个叫人满意的圣灵论出来,但他们丰富又多元的圣灵经验,正是传统教会不应漠视的;不然的话,我们继续在圣灵经验近乎真空的“安全地带”内做基督徒,也是没多大意思。这是第一点。
第二,正视灵界争战。
葡萄园文学充满了个人“权能接触”的见证,这种接触通常包括两方面:与圣灵能力的接触,和与邪灵的争战,包括赶鬼。不错,他们有些见证会引起人怀疑98,由此引用及解释的圣经亦很可能是错的99;但他们过度的热心,甚至有时是沦于无智慧的肯定,不正反映出传统教会及信徒因为对灵界现象的无知而有的冷淡?甚至是自以为有智慧而加以否定?
笔者在大学教书的时候,有一年近考试,学生宿舍出现闹鬼的报告,学生一个人在宿舍温习,听见书架上有书籍移动的声音,灯掣自己跳动,及物体自动燃烧。奇异事故持续发生了好一段日子,弄得学生惶然,教职员震动,事件亦在报章上登载出来。后有基督徒学生请宗教系和神学组的老师去处理,此外亦请过哲学系和精神科的老师观察,结果后二者自然不大了了,前二者亦是如此!事实上,前二者谈论此事时,均是用“报告形式”(reportedspeech)即“据说……”,“他们说……”来谈论,十分理性,却是完全无能为力的样子,有一个更拒绝讨论此事。从事宗教及神学教育的人,对灵界现象的陌生亦如此,受训练的神学生就更不必说了。
温约翰强调做基督徒就是做基督精兵,被召入伍,与灵界的恶魔争战;韦约翰指出过去八十年来,圣灵与圣徒的关系常因灵恩问题的争辩而变得模糊,现在必须正视祂,祈求圣灵的充满,好得到能力。他指出圣经论及圣灵与圣徒的关系,有两个前置词是很重要的,一是圣灵的居衷(in)是恒久如此的;另一是圣灵为了某个特别原因而降临(on)在我们身上,叫我们能完成指定的工作;二者既无冲突,信徒更要追求圣灵的能力100;他认为《启示录》十九章11-16的白马异象是已经开始了的,地上政权的背后有邪恶势力的操纵,信徒要依靠圣灵的能力参予普世的争战101。
韦拿更本于十六年来在玻里维亚作宣教的经验,指出传福音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被圣灵充满。但圣灵与信徒的关系不止于工作,更重要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本乎励德的天国观)我们事实上是活在两个国度里,一个是撒但的,另一个是藉着耶稣的降生、死,与复活而带来的神的国,是已然展开的“将来的时代”(agetocome)。他认为传统福音派信徒不够重视天国,这天国正是“从前有许多先知和君王,要看你们可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路十24)”102。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呢?“就是一个没有贫穷、战争、**、被鬼附、疾病及丧失的国度”103,我们的生活模式一定要反映出这种国度的特质,我们的工作亦如此,“我们应关顾家人及受**的,为自己的国家及全世界的饥者预备食物,要寻求改变社会的制度,使人不再受压榨,像南非及印度贱民的制度。”104这样一来,被圣灵充满的生活是应该超越个人而进入社会的。
今天传统教会太少教导信徒正视灵界的争战,这与保罗劝勉人要穿上全副军装是不相符的(弗六)。但我们所处的情况实在已超越人的能力可以解决的地步,怎样再让信徒利用圣灵的利剑,与撒但及其喽罗来个正面交锋,明显地是刻不容缓的。
第三,追求圣灵的恩赐
要信徒实践天国模式的生活和工作,圣灵的恩赐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因为基督徒的工作就是把人从撒但的权势夺取过来;而他生活的目标乃是建立基督的身体。
圣灵的恩赐有许多种,但综览他们出版的《事工训练手册》(MinistryTrainingManual),他们看重的只有三种,就是教导、神医与赶鬼。仅此三种训练,无疑是有所不足,但比诸一般神学院在教牧学的训练,它似乎较能满足信徒对灵界的要求105。
从葡萄园文学及研习班的录音带内容来看,他们所指的教导范围就是第三波的神学,像世界观的转移、权能、天国、布道、医治、赶鬼、说预言等等。我们可以批评他们教导不全面,但要紧的是,他们相信的,他们就教导,而他们教导的,都是生动易明,叫听众不会忘记,还是带着极强的“诱导实践”的力量,已经符合教导的目的。他们没有加插娱乐听众的无谓笑话,没有走江湖式的今天天气哈哈哈,但出版的书籍极其畅销,研习班无不爆满,皆因他们是有一个信息要传递——这些都不是今天传统教会讲坛上常见的现象。
论到神医与赶鬼的恩赐,他们相信这现代人忽略已久的属灵争战的武器;现在第三波灵恩运动无论传到那里,都能吸引大帮人热烈的兴趣,说明人已醒觉过来,重新重视圣灵权能的彰显,连许多从不踏进教会的人也因着神迹奇事而归信耶稣。他们不认为这是人好奇的结果,乃是圣灵的工作;他们引用无数的见证,均有冷淡的认罪爱主,不信的悔改和热切向人做见证106。若按他们的条款来评估,他们提出了什么是看为重要的圣灵恩赐,鼓励信徒追求得着,得着了又殷勤地使用出来,而其结合是跟随者迅速增加,他们也是符合了圣经(特别是保罗)论恩赐的标准。
但有人提出一个合理的忧虑107:“基督徒生活的终极目的是圣灵的果子,不是圣灵的恩赐;神迹奇事运动的人虽然没有反对这一点,只是他们强调了圣灵的恩赐,是会防碍圣灵果子的成熟的。”人若过度重视恩赐,福音对道德的要求就会相形降低,人会利用恩赐作圣灵能力的外彰来吸引入,同属表达圣灵能力的宣道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了。
第四,装备信徒
也许这是葡萄园运动最强的特色之一,它能迅速装备信徒,投入侍奉。
像前二波的灵恩运动,第三波不重视传统教会的教制,强调全信徒皆祭司,给予理论和实践的训练,然后差派他们工作。对内是“彼此服侍”,透过“智慧之言”来指出信徒的需要,然后为他祷告;对外是作见证,透过医治赶鬼来让人经历圣灵的大能。
韦拿在他编的《神迹奇事在今天》,记载许多神迹奇事都是由年轻人行出来的108。MC5l0一个学员的故事是颇典型的109。
占·窝克(JimWalker)是“福乐”的一年班生,他与妻子一起上MC510的课,预备毕业后在怀俄明州建立教会。一次他与妻子探望父亲,他有背痛,腹部与肾脏亦有问题,他相信神要藉此探访来工作。看见他父亲的时候,他正是痛苦难当的时候,窝克按手在他背患之处来祷告,一度热流升起,痛苦立消;但腹痛依旧。他妻子突获灵感:“我看见你满脸写着的都是罪咎”,她对窝克的父亲说,“你感到内咎,因为你苦待你的身体;你不能接受神的恩福,因为你觉得不配。”
他们一起再为他祷告,他父亲哭起来,承认自己的罪,痛楚亦立刻消除。
这类事件不仅发生在神学院内,温约翰在各处开的研习班均带着一些受过训练的平信徒作助手(有些只有十八岁)110,即场为人按手治病及赶鬼。他把多年训练的心得归纳起来,指出现代人在训练上常犯的两个毛病111:第一,把得知识(指研经)当作目的,结果制造出一班课堂内的“属灵精英”;正确的态度是认识“愿意在基督徒敏锐中成长的人,都必须在真实的情况下实践神的道,这是需要冒险的”。第二,知行合一,信徒常犯的毛病是以为知道什么,就等于得着了什么;温约翰指出这种态度叫信徒遇上真正的试验时刻,便发觉自己是毫无准备去面对的;他用跳降落伞训练班来比喻教会传统的训练:我们每周相聚,讲授昔日伟大跳伞员的故事,用他们原本的语言来解释精细的技巧、方法及经验。几个月之后,每个学员都得到一张证书,证明他们是合格的跳伞员。然后有一个学生问:“什么时候给我们降落伞去跳一下?”
全信徒皆祭司原是圣经的教导(彼前二9;启一6;五lO),保罗在弗四11-12亦明确地指出教会领袖的责任是装备信徒,使他们投身侍奉的行列;我们若不是把神学训练看作蒙召作传道人的专门训练,就是把训练宥限于知识和理论的讲授。葡萄园运动能迅速发展,很大因素是他们能扭转这种偏敝,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
我们也许可以引用温约翰的说话来总括他们对圣灵的看法。他深知道保守基督徒对圣灵恩赐的抗拒态度,亦知道第二波灵恩运动过度重视圣灵充满,说方言等现象而引起的纷争,但这一切都只是“标签”(label)引起的混乱,“五旬宗经验的神,比他们能够解释更完备;不幸地,(有时)反转过来亦如此。我们可以肯定一个正统的神学,却对基督徒的品性,服务与经验都少有认识,一个准确的标签有时只能装饰一个空的瓶子……。
无论我们称作什么,神的恩赐与能力对基督徒的见证和工作都是必须的。圣经命令所有基督徒都要寻求圣灵(参弗五18),不管你称这种经验作什么112。”
2.评估
假如教派及运动的兴起是要纠正或填补现存教会的不逮,那么他们强调的一方,也常是现存教会忽略的地方,教会宜自省然后才作批评。但新兴教派或运动亦正在这一关节上面对危机,就是矫枉过正,出现偏差;而好些偏差并非是非犯不可的。我们先举一些可能较为枝末的问题,然后再指出它隐伏的危机。
第一,现象与真相。
第三波人士认为这世界许多现象,背后都是有灵界力量的控制,现代基督徒事事讲求实证,就以现象当作真相,既看不见灵界的争战,自然亦无能参与。他们认为这种态度不仅大大限制了基督徒的侍奉和见证,对明白圣经的真义也受到影响。
韦约翰在解释“权能接触”时113,特别提到耶稣平静风浪的记载(太八23-27;可四35-4l;路八22-25),以接纳的语气说“有些学者认为基督胜过风暴的能力是一种权能接触……他们认为风与浪均是鬼魔的能力,非出自然地猛烈吹袭。”114我们不知他看的是什么学者的书,对巴勒斯坦地理略有认识的都知道,加利利湖的地势与它突刮风暴的现象,是相关的,而此现象亦常有发现。
加利利湖的面积颇细小,由南至北只有十三哩,东至西最阔的地方不过是八哩,但湖面却低于海面六百八十呎:四面环以高山,在西面有一峡谷,开向红海的整个加利利湖就像横放的漏斗。平日加利利湖十分平静,但只要西面刮起强风,风就会循着缺口吹入湖面,风被困于湖内打转,掀起滔滔巨浪。加利利湖突起暴风,古今如此,也是非常自然的一回事,怎样知道耶稣平静风浪的那一次是出于撒但的兴风作浪呢?
这里牵涉到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温约翰在很多地方都有提及115,而他可能是不尽悉其含义的。中世纪人看这个世界是一个灵界的战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个属灵的解释,自然的解释是不重要的,日蚀月蚀,牲畜流产,或山崩海啸,若不是神的刑罚,就是鬼魔作祟。为什么会有这情形发生呢?原来,当时教育不普及,修道院是最主要的教育机构;虽然中世纪亦产生过很伟大的思想家及博物学家,但到底是属于殊例,大部分僧侣的质素,说得温厚的是参差,说得坦白的就是低落。加上当时政教合一,政权常需要教权的拱护;情况就变得是,质素低落又充满权利欲的教士控制了一般老百姓的思想,最容易控制的,莫如告诉人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灵界争战的结果,而教会是代表上帝的,人类一切福祉都源于顺服教会的命令。马丁路德对这样的世界观批评甚烈116。
启蒙时代可以说是思想界的“改教运动”,同样是对教权控制的世界一个大反抗;他对传统教会的教义和思想提出厉害的质疑,认为要明白事理就必须找出事件的因与果,不能事事推为灵界争战的结果。不错,作为一个反抗运动,它有许多言论是极端的,不少还是直接攻击教会的,因此传统保守派信徒对这运动没有好感,温约翰对启蒙运动的了解,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已。
单从圣灵和邪灵在这世界的角色来看,温约翰给人昀印象是,中世纪的人看万事皆为神的旨意,一切现象都有属灵争战的意义在背后,启蒙时代则以人为万事的准绳,二者比较起来,中世纪的世界观是可取的,他很多教导都是本乎这种二元论的观点来展开(参“世界观”一栏。不单如此,他介绍两约之间的世界观,与跟着解释基督徒为什么要介入圣灵与鬼魔邪灵的争战,用的都是同类的题目(categories);让我们举几个例子:
两约间的世界观117
1.神的国是个普遍的希望
2.末世已临这世代
3.神在新世界除尽罪恶,鬼魔,疾病与死亡
4.现世为撒但统辖
5.末世(黄金时代)是由神领入来,那时要得胜,有许多医治与赶鬼的事情。
现代的争战118
1.不重视天国是基督徒通病
2.进入天国就是被召入伍
3.我们已得了权柄战胜仇敌
4.我们是在敌军占领的地方作地下军
5.我们要学习并遵行耶稣的命令去行神迹奇事。
真正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中世纪与两约间的人对灵界的了解,与圣经的真理鲜有关系,两约间灵观是源自晚期犹太教,东方神秘宗教,及外邦哲学,而中世纪的灵观更大部分是本于衰化了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及奥古斯丁神学而来,亦即是我们统称的二元论;尽管我们都曾受过启蒙运动的攻击,我们却实在地经历了启蒙运动的时代,是不能当作这运动没有发生过的。历史是一个不能逆转的历程,经过了,就算这经验是不愉快的,都不能再走回中世纪或两约间的世界去;现代人不错是唯物的,唯理的,这些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启蒙运动的直接影响,要解除它们的威胁,走回旧路肯定这不是解决的途径,因为不管喜欢与否,启蒙运动已然改变现代人的思想,他就是不可能再接受中世纪或两约间的世界。
现代人对现象与身体的了解确是混淆的,纠正之道在于加紧研究圣经对圣灵的教导,然后寻找有效之法向现代人讲解,并且鼓励人学习聆听、遵行、实践;是在现代人的处境,经验中向他们教导,不是抽离了他们的现实来讲两约间的正邪灵大战,或中世纪修道院的灵修方式。第三波人士在教导信徒经历圣灵的方法上,有杰出的成就;但在圣灵论本身却没有什么进展,以至他们使用的言语及概念,都要大量借用两约间及中世纪的产物,结果这个欠缺大大减弱了他们从实践得来的洞见。我们可以借用温约翰的说话来形容他们自己的运动:“第三波(他指的是五旬宗)的经验比他们的解释优胜”。
第二,圣灵是谁
历代教会关心的圣灵问题,都是圣灵是谁(who?)的问题;三次灵恩运动关心的圣灵问题,却是怎样和什么(how?what?)的问题;假如说关心“谁”的问题结果会流于理论化,信徒与圣灵容易失去个人的关系;那么只关心怎样和什么问题的结果亦会陷于只求经验,不问真理的危机。我们一定要指出,传统教会抗拒灵恩运动的原因,很大部分是出于谨慎,恐防道理上走差了;这种反应是合理的,第三波人士必须正视。
正视之道不仅在接纳,也要正视自己在强调怎样经历圣灵,什么是圣灵的恩赐之余,对圣灵是谁的研究和教导是不足够的,以至温约翰在很多研习班上(从录音带)都会提醒学员不要过分激动,韦约翰亦承认教会抗拒第三波,部分原因是学员不成熟之表现所招来的恶果。
韦约翰在这方面提出了非常独特的见解,他把属灵能力比作性能力,而二者相同的是“能力是一件危险的东西”他说,“性能力可以使某些男人变成**犯,女人变成**狂,属灵能力是可以具有同样破坏之特性的,因此每一个复兴都隐伏着危机的,我们必须小心持守基督自己的价值观。”119较早前他更指出,经历过圣灵能力的信徒并不比没有经历过的优胜,正如有性经验的人不比没性经验的人更好一样,有些人第一个性经验是出于被**,就如“有些人首次的超自然经历是出于被黑暗权力**一样,这样一来,人对整个超自然能力的理解就会被歪曲了。”120
然而怎样才能“小心持守基督自己的价值观”?怎样才可以使信徒免被黑暗权力**?更多训练他们“怎样”获得超自然经验吗?他们怎样分辨那不是邪灵的工作?更多告诉他们什么是权能医治和赶鬼?以及其他类型的属灵恩赐?撒但要掳掠信徒,他不懂得装作光明的天使吗?我们绝不是说“怎样”和“什么”等问题对认识圣灵是没有帮助,在装备圣徒的关系上,教导他们认识圣灵是谁,明显地是占了首要的位置,第三波人士一直看作是理论的问题,在这里正是能使信徒懂得试验不同的灵及其工作的基础,这是第三波人士必须正视的问题。
门诺会弟兄圣经学院(MennoniteBrethrcnBiblicalSeminary)的名誉退任的神学教授J.B.Toews说得好:“怎样和什么的问题不足以成为圣经神学对圣灵的有效基础”121;跟着他引用耶稣与尼哥底母的对话来说明(约三1-15)。耶稣告诉尼哥底母,“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三3),尼哥底母问:“人已经老了,如何(how)能重生呢?”耶稣指出“如何”或怎样的问题在圣灵的事情上是不适合的,“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那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7—8)。尼哥底母仍然摆脱不了“怎样”的问题:“怎能(how)有这事呢?”耶稣便指出人是不能把握神的奥秘的,人与神发生关系,最重要的是以信心接纳:“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14-15)。整个对话的中心乃是:“要正确地明白圣灵,我们是不能从信徒的经验归纳出来,必须根据圣灵与圣父的关系,以及圣灵自己的目的,才能明白圣灵”122。简言之,亦即是明白圣灵是谁的问题了。
我们会在最后一章才比较详细讨论圣灵及祂对教会的关系,但大纲式地介绍圣灵是谁,在这里是需要的。
名称“圣灵”一词在旧约是少见的(只有两处,诗五十一11;赛六十三lO,ll),其他地方只叫“灵”(希伯来文:ruach;希腊文:pneuma;拉丁文:spiritus),亦可译作“气”123(breathe;创二7;六17;结三十七5、6)。但到了新约,这名字成了三位一体神第三位的尊称,是为圣灵。旧约多数以“圣”来形容神,如“以色列的圣者”(诗七十一22;八十九18;赛十20;四十一14等),新约却极少以圣来形容神,却多冠之于三一神的第三位。原因有多种,其中两项尤值注意。第一,耶稣时代灵体的活动特繁,各宗教均称他们有特殊灵体的帮助,惟以“圣”称之者极少,使徒可能用此作区别;第二,圣灵对信徒的主要工作是圣化,使人归神;圣灵藉信徒来行神迹者,反不如第三波人士所说的那样普遍。
位格父神是旧约救以色列入出埃及,圣子曾成肉身,住在他们中间,二者的位格问题极少惹争议,惟圣灵非如此,故初期教会亦有不信圣灵为一位格神(如神格惟一论者,Monarchians)。惟主流教义仍本于新约经文的见证而确立圣灵的位格,如约十六14和弗一l4以雄性代名词圣灵;祂被称为保惠师(约十四26;十五26;十六7);祂是有个性的神,有自己的理性(约十四26;罗八16);意志(徒十六7,前十二11);感情(赛六十三10;弗四30);也有自己的工作,如寻找、说话、见证、命令、启示、创造、代求、使死人复活等等(创一2;六3;路十二12;约十四26;十五26;十六8;徒八29;十三2;罗八11;林前二10,11)。因此祂不仅是一能力,而是一位神,有时圣经作者还刻意把圣灵和祂的能力分开来(路一35;四14;徒十38;罗十五13;林前二4)。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强调单纯“怎样”和“什么”的问题,不能代替圣灵是谁的问题。
与圣父和圣子的关系早期教会对圣灵的争论,引至教会下一决定:圣灵与圣父及圣子是同质、同尊、同荣(公元五八九年托雷多会议的议决),这议决故有神学之外的考虑(但外在因素如政治,教会间之关系,常为后代人渲染),但更重要者是他们亦花了长时间来考虑圣经的见证;如:林前二lO、11指出圣灵之于神,犹如灵魂之于人,林后三17把圣灵与圣子等同;圣灵亦称作“主的灵”,祂的工作乃是继续执行圣父差派圣子到地上未完成的工作:“祂(圣灵)要荣耀我,因为祂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凡父所有的,都是我的,所以我说,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约十六l4-l5)。批评第三波的人指他们把圣灵高举于基督之上,不是没有所本的。
圣灵的工作圣灵当然随己意行万事,但圣灵来是要执行圣子的工作,正如圣子是要遵行圣父的旨意一样,三者合起来是为一个真神对整个创造和救赎的大工,包括使人得生命(创一3;伯二十六13;约三l4、15),叫人得着和明白启示(林前二13;彼后一21);建立教会(弗一22-23;二22;林前三16;十二4及下);训练及引导教会(约十四26;十五26;十六13、14:徒五32;来十15)。
我们不会断然否认圣灵会拣选某些人接受特别的恩赐行神迹奇事,圣经确有这些例子,旧约的有七十长老(民十一25);巴兰(民二十四2);俄陀聂(士三10);基甸(士六34);参孙(士十四6);扫罗(撒上十10);大卫(撒上十六13);扫罗的部下(撒上十九20);新约亦有五旬节的信徒(徒二3);撒玛利亚的信徒(徒八17);哥尼流(徒十44);以弗所信徒(徒十九6、7);保罗(徒二十10)。但圣经没有命令教会追求圣灵,目的是行神迹奇事。末世有不法事增多,圣经只鼓励信徒要认识并持守真道来对抗,不是用不法者也会行的奇事。我们甚至不能因此就否定这是教会必须急起直追的,因为圣经也没直接命令教会要关注自由、民主、**等问题,这些却成了今日教会不容卸却的责任。但力主教会要参与这些事务的人,却是汇集了多年艰苦的研究和教导,才能群策群力,在这世代作了美好的见证。第三波人士恐怕也要作同样的努力,才能叫教会安心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