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宣教篇 第60课 初代教会的差传榜样/林安国
    神学家布鲁斯·克尔(BruceKer)说:“圣经是一本从开始至末了都讲差传的书,整本圣经记载神逐步启示和成就他的普世大计。”《创世纪》第一、二章描述乐园的景象,《启示录》第二十一、二十二章描写新天新地的美境,在这两者之间,我们看见了人类的败落及神拯救的过程。旧约是神呼召亚伯拉罕出来完成这拯救计划的记载,神对亚伯拉罕呼召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12:1~3)亚伯拉罕的使命是施福万族的使命,而使命的前奏是神先大大地赐福给他,所以一个肯参与差传的人是一个蒙福又施福的人。

    《使徒行传》所记载的初代教会是蒙福又施福的教会,因为他们是重视差传、实践差传的教会,所以不单蒙大恩典,更为神所使用。今天海外八千多家华人教会中,只有约一千家教会积极在作差传,其他86%在建立自己的教会和宗派。这些教会可能不是不想参与差传,只是不知如何参与。有些教会支持了一些本地工作,便满足地觉得自己已在差传;又有些教会支持弟兄姊妹参加差传大会便以为在做差传。这些都是应作改进的。其实差传的方法不必问专家,只研读《使徒行传》便会发现。以下是《使徒行传》中供我们仿效的初期教会模式。

    平信徒流动布道模式

    “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腓利下撒马利亚城去,宣讲基督。”(徒8:4-5)

    腓利是平信徒,是七位执事之一,当环境不许可或改变时,平信徒便分散,福音因此传给未得之民,而且建立了教会。华人教会中的平信徒如卧虎藏龙,只是这些活龙猛虎躲在温室、留在井底,不肯出去,多少时候酝酿成了龙虎斗。

    有一教师刚自东南亚移民到北美,在这空档时间,她往中美洲事奉了半年,把她历来在教会的查经训练与当地信徒分享,使无牧师的弱小教会大得造就。

    一位退休的长者不愿靠政府的养老金过活,他回归故乡,出钱出力建立了教会。一位主日学老师在教会教了数年《马太福音》,他用了数周时间到泰北难民村分享他的心得。这些平信徒都是流动的大军,在宣教工场发挥很大的作用。

    差传的教会先要成为门徒训练中心,弟兄姊妹不断接受训练,学习各种事奉,时机一到(政治动荡、失业或移民)便流动出外布道。因此,教会是一个集合的团体,也是一个分散的团体,集合是为了学习作主的门徒,分散是为了成为主的使徒,这就是《马太福音》大使命的内容:“作门徒”与“你们要去”的循环。

    教会组织布道队模式

    “于是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徒13:3)

    教会中大多数肢体都要顾家上班,但教会可拣选有心志的肢体,组成布道团,这班人是教会的机动部队,可先在近处工作,也可往较远的地区工场,美国加洲(CaliforniaU.S.A)一家教会认领了中美洲的一个城市,固定每年数次派队到该城布道及培训,建立了亲密的母子关系,教会也建立了起来。北美有很多小乡镇未有福音传到,有些教会及机构对他们特别有负担,每年都组织布道队前往工作,带了不少人信主,也建立了查经班。有家教会还请了一位传道人,固定地巡回去帮助这些地方。

    教会的布道队是差会的前身。当布道队开始定型,有了固定的队长队员,对新加入的人加以甄选训练,定下了方针及策略,容纳其他教会的弟兄姊妹加入以壮阵容时,便渐渐演变为一家差会。安提阿教会的二人布道队,以后像滚雪球一样愈来愈多人加入,这些人都是从其他教会派来参加的(参徒20:4)。用现在的话语来说,这安提阿的布道队已变成了一家差会,有策略地向未得之地作开荒植堂的工作,这是布道队必然的走势。

    教会是地方性的架构,布道队是超地方性的架构,二者相辅相成,使福音不受教会四壁所限,也不受地区所困,更不会因事业、家庭的缘故,使事工停滞不前。教会透过布道队的动力或差会的合伙同工,便可以自由地往普天去下。

    有牧师问及教会可否自派宣教士而不必与差会合作。答案是可以的,因为这是安提阿的模式。不过一家教会的人力物力总是有限,行政支援及宣教士的关怀必然不足,海外植堂及跨地域文化也欠经验,因此,教会只适宜在初步或人少的时期自派宣教士出去,当事工扩大及人力加增时,教会将会面对很多力不能胜的问题。毕竟海外差传事业是一个繁复的天国事业,非专人及专门机构去负责不可。

    资源汇集与均平模式

    保罗和巴拿巴工作之一就是在众教会间汇集他们的捐款,送到有需要的地方。

    “于是门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钱……把捐项托巴拿巴和保罗,送到众长老那里去。”(徒11:29、30)初期教会这种捐献的方式,保罗称之为“均平”:“你们的富余,现在可以补他们的不足,使他们的富余,将来也可以补你们的不足,这就均平了。”(林后8:14)

    工场上的教会发展甚速,但经济却是薄弱,他们需要买地建堂,传道人需要代步的脚踏车,很多信徒活在生活的困境中,乡村要开井得水,受训的神学生需要资助等。我们蒙神赐福的教会感受到神恩浩大,以回报感恩乐捐的心,把资源均平出去,投资于普世国度的扩展,这是蒙福及施福当然的道理。

    当我们想到三十五元美金可以支持中国大陆一个布道者,五十美金可以养活越南(Vietnam)一位牧者,一百元美金可以养活菲律宾(Philippines)传道人的一家时,我们就觉得这样的分送出去是理所当然的,也是有效的。

    有人问教会的经常费与差传费的比例应是多少?以普世的需要来看,当然越多越好。有些教会不购堂不建堂,而把大部分奉献支持海外工作,但不是每家教会都有这样的领受。我的建议是教会应以十份之一(10%)的常费比例作差传基金的起点,若提升到四份之一(25%)便算正常,但理想目标是增加到常费的一半(50%)以上,不少在差传上成功的中西教会都会在这比例内。

    以上所提的这种奉献并非信心的奉献,因为这只是把神给我们的丰盛资源,按各人的力量均平出去罢了。初期教会还有另一种奉献,是凭着信心,在自己仍缺乏时,仍以牺牲的精神,超越自己的力量去奉献。马其顿的教会,除非是真的看到富足的主耶稣为他们成了贫穷,也在奉献同时把自己献了给主,不然他们必不会这样作,而差传的奉献,正是需要以这种态度去参与(参林后8:2~5、9)。

    传道人短期流动模式

    “使徒在耶路撒冷听见撒马利亚人领受了神的道,就打发彼得、约翰往他们那里去。”(徒8:14)

    “彼得周流四方的时候,也到了居住吕大的圣徒那里。”(徒9:32)

    有些教会把传道人看成雇工,规限只能做教会内的事,若要出到宣教工场,传道人须用自己的假期出去。另有些传道人根本不想出去,觉得做一些对自己教会增长无关系的工作,费时费财费力。这些都是没有国度观的看法。

    短期宣教的传道人不一定要有宣教的恩赐,他若能抽时间到宣教工场去,他的牧养、行政等的恩赐可帮助工场上弱小教会及经验尚浅的宣教士,也能扩展自己的眼光,回来后讲道内容更有活力,若牧者能带信徒上工场,教会必能产生更大的宣教动力。

    短期宣教不只是为了让一些青年人出去经历一下海外工场,更是可以影响整家教会的路线及布道活力的重要工作,这工作必须由上而下的带领、计划及参与,而牧者在这方面的角色及榜样最为重要,因此牧者应每年抽时间出宣教工场,教会也应鼓励牧者及为他们在各方面安排预备。

    有一位牧者每年最少一次到中美洲一工场短期工作,双方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有一位牧者对泰北很有负担,不单自己多次出去,也带会友出去;有一英语牧者每年带一队华裔青年,到澳门去办英语班及布道。有一差会安排了一牧师到中美洲帮助当地教会两年,也有牧者组队往欧洲,不少差会每年不同的短宣队伍也多有牧者参加。

    三线路并进差传模式

    “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使徒行传》让我们看到三条传福音的路:同文化(耶路撒冷,犹太全地),近文化(撒马利亚),异文化(直到地极),这三条路线由“并”、“和”两字连起来,表示一个紧跟着一个,也可表示同时进行。

    《使徒行传》记述福音开始传递时,是循着这三条路线,一个紧跟一个的,第一至七章在耶路撒冷及犹太全地,到第八章,福音已传到撒马利亚,跟着传给非洲埃提阿伯的太监(参8:27)、罗马人哥尼流(参10:1)、希腊人(参11:20)等,保罗后来的传福音策略,都是三线并进的。

    华人教会的人力、财力及事工应分配在这三条线路上同时进行,扩展天国事工。可是我们却听到很多不同的论调,说要传遍本地才可传外地,传遍同族才可到外族。若这样我们便永远不能突破第一线,那我们怎能完成基督的使命呢!

    多伦多(Toronto)有一华人教会开设了一家宣教中心,专门向非华人传福音,有另一教会认领了一个未得之民,祷告及支持该民的福音工作。有些教会开设多种族的团契与崇拜,吸引不同单元的民族到主面前。

    带职布道与配搭模式

    “……保罗就投奔了他们,他们本是制造帐篷为业……”(徒18:2、3)“百基拉、亚居拉听见,就接他(亚波罗)来,将神的道给他讲解。”(18:26)

    这对以制造帐篷为业的夫妇,是宣传的最佳拍档,当保罗无地方住时,他们供应;当保罗离哥林多住以弗所开荒植堂时,他们一同前往;当保罗离开以弗所时,把扶立牧养初生教会的责任交给他们夫妇。他们虽是带职,但他们以福音为优先,也为福音的缘故随宣教士迁徙。

    今天我们华人教会有无数专业人士,但多以自己的事业及儿女为优先,在天国事业与自己的事业、儿女之间,信徒往往选择了后者,以致对发展神的国度怠慢了。近期,我们却看到了很多美好的例子,这些如云彩围着我们的福音先锋,以他们的职业为桥梁,竭力进入一些福音未达之地。

    有一工程师在中国,其身分是任职业公司的工程师,实质上却是宣教士;另有一护士进入回教国家工作,一商人在非洲开厂,数家台湾信徒移民到巴西(Brazil)务农,同时开设了两家教会,一弟兄跑到关闭国家投资,帮助培训当地信徒,也引进了很多教会所需的扶立材料及短期宣教士。

    有两对夫妇同在一家教会长大,成为主里密友及同工,后来其中一对夫妇成为宣教士,另一对夫妇仍开厂经商。宣教士夫妇到什么地方宣教,这对经商的夫妇也到什么地方经商。他们成为宣教的伙伴,最佳的拍档。

    差派支持宣教士模式

    差传教会不能只停留在支持一些机构及施工上,教会是差出宣教士的地方,也是支持宣教士的基地,教会的牧长从不断鼓励奉献、受训、实习,然后接纳与差派。宣教士一生的宣教生涯,工厂发展、家庭的支援,回国的述职等也与这差派他出去的母会紧密地连在一起。

    基督的大使命吩咐门徒及教会要“去”,这“去”不是表示每一个门徒都要出外作宣教士,而是在“去”上参与,好像一队军队,前方与后援配合在一起来打仗,这样才是一个健康整全“去”的团队。

    那天,安提阿教会的差派礼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教会的代表按手在保罗、巴拿巴两位宣教士头上是一个美好的动作,把一个微小而地方性的教会扩大成为一个国际属灵投资机构,这一小步成为了跨向万民及参与普世计划的一大步。

    耶路撒冷的教会已差派了马可,腓立比教会已差派了以巴弗提,帖撒罗尼迦教会已差派了亚里达古和西公部,庇喱亚教会已差派了所巴特,以弗所教会已差派了特罗非摩,歌罗西教会已差派设犹,路司得教会已差派了提摩太。我们的教会差派了谁?

    盼望教会年年的差传年会都有差遣礼,因为真正的差传行动是差遣的行动。

    问题讨论

    一、为什么《使徒行传》所记载的初代教会是值得我们效法的呢?

    二、今天在你教会聚会的基督徒与初代信徒在差传事工的参与有哪些不相同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