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伦理篇/叶敬德 第73课 种族与偏见
    根据《创世记》第十一章一至九节的记载(编案:本人经文引用《《新译本》》),挪亚的子孙在神用洪水毁灭大地后不断繁衍。当时,全世界只有一种语言。但是由于人类要“为自己立名,免得分散在全地上”,他们便想兴建一座城和一座塔顶通天的塔。然而,人类的自我崇拜却为他们带来了神的惩罚。神“混乱了全地所有的人的语言”,又把他们“分散在全地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种族和语言产生的原因,却没有容让我们歧视任何的种族。

    或许有些人认为,《创世记》第九章二十四至二十七记载了挪亚对含的咒诅,显示神命定了黑种人“必给自己的兄弟,作奴仆的奴仆”。但是,我们并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含的后裔便是黑种人。况且,咒诅人的是挪亚,神并没有咒诅任何人。而挪亚所咒诅的并不是含,却是迦南。迦南的后裔则是迦南人(参创十15-19),不是非洲人。所以,任何人试图以这段经文来证明基督教是支持种族歧视的都必然是徒劳无功的。

    虽然混乱了人的语言,将人分散在全地上,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种族的人藉着不同的途径彼此交流,大部分人类的社会亦渐趋种族多元化。在这些社会中,占大多数的族裔拥有共同的传统、语言和价值,他们控制了该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决定对错的准则,不同族裔合作共事的上下限,并人在参与过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而少数族裔都是辅助者,亦往往是被人歧视的对象。

    在多数族裔与少数族裔交往的过程中,多数族裔的人是不可以个别地了解少数族裔的人,他们便会藉着某些在脑海中留下的形象而给少数族裔的人塑造出某种模型。这些塑型(stereotype)往往给整个少数的族群标签上某些属性,人便是从自身文化所赋予的标签去认识少数族裔人士,并决定如何跟他们联系和交往。虽然这些塑型往往是特别夸大了某几个重要的属性、杜撰出某些属性,并且遗漏了某些美善的属性,但却令人对少数族裔的人产生了某些根深蒂固的偏见。而偏见会令人要求制订和采取某些相应的措施,以限制少数族裔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和程度,亦令少数族裔在交友、恋爱、婚姻、就业等各方面遇上各种不平等的对待。

    从以色列的历史观察,我们看见在以色列人中一直居住着一些少数的外族。根据《出埃及记》第十二章二十八节的记载,当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时,他们当中“混杂”了一群“多族的”人。在他们定居在迦南地后,他们当中仍然居住了好些“寄居的外人”(参利十七8-15及申二十六11-13)。而以色列人不仅承认这些寄居者的存在,他们更立法保障他们应有的权利。因为以色列人并没有忘记,他们蒙神拣选并不是因为人多势众,却是因为神的恩典。神在《申命记》第七章六至十一节跟以色列全体会众说:“……你是归耶和华你的神作圣洁的子民;耶和华你的神从地上的万族中,拣选了你作他自己的产业,自己的子民。耶和华喜爱你们,拣选你们,并不是因为你们的人数比别的民族多,其实你们的人数在万族中是最小的;而是因为耶和华对你们的爱,又因为他遵守他向你们的列祖所起的誓……所以你要知道耶和华你的神,他是神,是信实可靠的神……所以你要谨守遵行我今日吩咐你的诫命、律例和典章。”所以以色列人也要恩待那些在他们当中寄居的少数民族。

    或许有人认为,神在《申命记》第七章三节禁止以色列人把女儿嫁给外族人的儿子,或为儿子娶外族人的女儿。《以斯拉记》第九至十章亦重申神在这方面的命令,以斯拉更要求凡娶了外族女子为妻的人,都要把“妻子和儿女送走”(拉十44)。而神禁止以色列人跟外族通婚是否表示神支持种族歧视呢?当然不是,从信仰的角度看,神要求以色列人不要与外族通婚是为了确保以色列人保持对他纯一的信仰,避免他们被配偶所引诱而离开神。所以,愿意专心跟随神的外族人,也不是不可以跟以色列人通婚的。因此,在耶稣的家谱(参太一1-17)亦记载了两位外邦的女性,一位是在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攻打耶利哥城时归化以色列的喇合(参书二2-21,六1-25),另一位则是在士师统治时期,跟随婆婆拿俄米从摩押返回以色列的摩押女子路得(参《路得记》),她们都愿意专心跟随神,嫁给了以色列人,并是耶稣的先祖。

    事实上,不同的种族代表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对其成员会有不同的要求。而这些对其成员的独特要求亦往往象征着该民族的民族身分。如果我们要求某民族放弃这些对其成员的独特要求,或将某些不属于该民族的要求强加在其成员身上,则意味着该民族的存亡正受到威胁。

    虽然我们今天是活在一个多族共存的地球村,但我们却是从同“一个本源造出”来的(参徒十七26),我们都是神所创造的人。《创世记》第一章二十六至二十七节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照着神的形象和按着神的样式造的。所以,每个人及其所属的种族都有其尊严。如果我们蓄意地侮辱某种族,歧视该种族的成员,则是明显地违背了神创造的旨意。这是罪侵蚀人际关系的结果。

    《加拉太书》第三章二十八节告诉我们:“并不分犹太人或希腊人……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体了。”因此,凡是在基督耶稣里获得新生命的人,都应该打破种族的界限,成为一体。意思是虽然种族的差异并不会因为信仰而消失,但不同种族的人却因为在基督耶稣里的救赎,而建立了一个彼此契合的关系。消极方面,他们能够和平共存。积极方面,他们不仅拒绝歧视对方,更可能会尝试了解和欣赏不同种族背后的文化。

    事实上,神在圣经中多次重申:“神并不偏待人。”(罗二11;徒十34;弗六9;西三25)而耶稣基督亦就此给我们留下了典范。当时犹太人跟撒马利亚的妇人谈道(参约四1-30)。他亦曾经治好了十个麻疯病人,其中只有一个“回来大声颂赞神,在耶稣脚前脸伏在地上感谢他。”经文特别强调“他是一个撒马利亚人”(参路十七11-19)。他亦以“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向我们说明谁是邻舍的道理。所以,从耶稣的生平看,他对任何种族的人都是一视同仁的。而他亦吩咐门徒要去使“万民”作他的门徒(参太二十八18-20)。因此,当我们遇上了其他种族的人时,我们是不应该先入为主地视他们拥有某些属性,却是要个别地去了解眼前的这个人。其次,我们亦不应该藉着语言煽动或深化种族的歧视。此外,如果我们身处的是一个多种族的社会,我们亦应该尝试了解多种族形成的历史渊源和现时种族关系的状况。并要扮演社会良心的角色,积极支持任何消除种族误解,改善被歧视种族待遇的政策,反对任何藉着种族偏见来剥削被歧视种族的措施。

    问题研讨

    一、中国有数千年的文化,但在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却不断被其他国家欺负。因此,部分华人拥有相当的民族优越感,部分则有很深的民族自卑感。那么,你又如何看待自身是华人的身分呢?

    二、由于我们有民族的优越感,我们便很容易看轻那些所谓比我们低劣的民族;由于我们有民族自卑感,我们也会很容易推崇那些所谓比我们优越的民族。我们是否有这种心态呢?

    三、在这种相处的问题上,耶稣跟外邦人交往的故事,像他夸奖迦南妇人的信心,跟撒马利亚妇人谈道等,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呢?

    阅读建议:

    1.j.Danielhays,fromeverypeopleandnation:abiblicaltheologyofrace.Downersgbrove:ivp,2003

    2.fumitakamatsuoka,thecoloroffaith:buildingcommunityinamultiracialsociety.Cleveland:unitedchurchpress,1998

    3.stevenl.mckenzie,allgod’s:abiblicalcritiqueofracismLouisville:Westminsterjohnknox,1997

    4.douglasr.sharp,nopartiality:theidolatryofrace&thenewhumanity.Downersgrove:ivp,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