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目錄——
引言
第一章基督升天,使徒奔跑賽程
第二章提庇留(Tiberius)從彼拉多(Pilate)得知基督並敬重
第三章基督徒信仰快速普及世界
第四章提庇留死後,Caius(Caligula)任命Agrippa作猶太人的王,並將希律(Herod)懲以終生放逐。
第五章Philo以使節的身份代表猶太人晉見Caius
第六章各樣惡事**猶太人,因他們無所忌憚地反對基督
第七章彼拉多自取滅亡
第八章革老丟(Claudius)統治時的饑荒
第九章使徒雅各殉道
第十章神聖審判臨到殘害使徒們的希律
第十一章冒牌的丟大(Theudas)與其從者
第十二章Osrhoenians王後Helen
第十三章術士西門
第十四章彼得在羅馬城傳揚福音
第十五章馬可福音
第十六章馬可首次將福音傳給埃及的居民
第十七章Philo記載埃及的苦修者
第十八章Philo傳給我們的書
第十九章在逾越節,災難臨到耶路撒冷的猶太人
第廿章尼羅年間在耶路撒冷發生的事件
第廿一章使徒行傳提及的那一個埃及人
第廿二章保羅以罪犯的身份從猶大送到羅馬,在辯護之後,他從一切的罪得著赦免
第廿三章主的兄弟雅各的殉道
第廿四章馬可之後,Annianus被任命為亞歷山卓城的第一位主教
第廿五章在羅馬,因尼羅的**,保羅和彼得配為宗教的緣故殉道
第廿六章猶太人受無數惡人、惡事折磨,至終和羅馬人發生戰爭
引言——
1
為了引導您閱讀本書『初期教會歷史』,我們盡力地提供必要的細節,包括那『救恩之道』的神性及我們所教訓信條的古風,如基督徒所活傳揚福音的生活。這些細節連同基督末了幾年的為人生活、受苦、選立使徒等境遇,我們在前一章各個簡約的主題中已討論並舉證過了。
2
這里,我們將檢視基督升天後的情景,並從聖經,必要時也由其他參考文獻申述之。
第一章基督升天,使徒奔跑賽程——
1
首先,如前題,主的門徒之一馬提亞(Matthias),藉搖簽取代了賣主的猶大,列為十二使徒之一。同時,使徒們藉著禱告並按手,任命了七位執事[1]服事眾人,司提反(Stephen)正是他們當中的一員。似乎按著定旨,于命定的時辰,在主身後,司提反成了第一位遭群眾以石頭打死的人,他們也曾殺害了耶穌。以基督得勝的殉道者之名,司提反率先領受冠冕。
2
其次,雅各被稱作我們主的兄弟,因他也是約瑟的兒子。雖然福音書中明確陳述︰『他們還沒有同居,馬利亞就被看出懷了孕,就是她從聖靈所懷的。』(太一18下。)人們仍因童女馬利亞許配了約瑟,將約瑟算作基督的父親。(譯者注︰參路三23。)雅各是首位接受耶路撒冷教會監督之任者,並因他超特的美德,時人稱他義者雅各(JamestheJust)[2]。
3
革利免(Clement)的著作Institutions(即Hypotyposes)第六冊,如此說到這事︰『彼得、雅各、約翰確是我們的主所喜愛的,我們的救主升天後,他們並沒有為尊榮爭競,反而揀選義者雅各作耶路撒冷的主教[3]。』
4
同書第七冊也寫到︰『主于復活後,將知識的恩賜分授義者雅各、約翰和彼得,藉由他們傳授于其他使徒,使徒們傳于七十門徒,巴拿巴是七十人之一。』
5
然而,這里有兩個雅各︰一位是義者雅各,遭人由殿翼扔下後,以漂布的棍棒毆打致死;另一位則被斬首。保羅于其書信中也提及義者雅各︰『至于別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沒有見過。』(加一19。)
6
在此同時,我們救主論及Osrhoenians王的允諾實現了。因著神聖的推動,多馬差派Thaddeus作傳揚者並福音使者,宣揚基督的信仰;從當地的公開文件我們證實這事。
7
Thaddeus來到這些地方,以基督的話醫治了Agbarus,並行奇特的神跡,震驚了所有的人。他的工作充分地預備人心,尊崇基督的大能,把他們作成了救主信仰的門徒。直至今日,Edessa全城仍歸服基督聖名;沒有其他地方,如同他們如此受到救主恩慈的豐厚眷臨。
8
參考當時文獻所呈現的資料,已夠多了,現在讓我們回到聖經。司提反殉道之後,在猶太人中間,興起了第一次,也是最大的**,耶路撒冷的教會遭逼迫,除了十二使徒之外,門徒四散于猶太、撒瑪利亞之間,根據聖經,一些人也到了腓尼基、居比路和安提阿等地,他們還不敢冒險向外邦人傳福音,僅僅對猶太人傳講。
9
同時,保羅卻進到信徒家中,連男帶女拖出去,下入監里,教會既遭毀壞,就變得衰弱了。
10
神所任命的執事之一腓力(Philip),隨著四散的門徒來到撒瑪利亞。他充滿了神聖的能力,向當地居民傳講神聖的話語,神聖的恩典大大與他同工,甚至,術士西門(SimonMagus)連同許多其他的人,都為他的傳講所吸引。
11
西門名氣不小,對遭他假冒欺騙的群眾極有影響力,因人們以為他有神的大能。腓力藉神的大能,行了許多奇特神跡,令西門大感驚奇。他狡猾並裝假,佯稱在基督里的信仰,甚至也去受了浸。然而,更令人吃驚的,直至今日,那些沿襲西門如此卑鄙異端的人[4],仍在實行假冒的浸禮。
12
這些人隨著他們的始祖,巧妙迂回地進入教會中,灌輸暗昧、毀壞、無藥可救的毒素,如同瘟疫、瘋般敗壞受感染的人。當然,許多人的惡行被識破,並被逐出教會。西門則為彼得看穿,遭受應得的懲罰。
13
藉由神聖的主宰,救主福音的宣揚逐日進展,帶領衣索比亞女王的官員,使其成了第一位自腓力領受聖言奧秘的外邦人。異象引導著使徒去教導他,使他成了全世界信徒中初熟的果子。有此一說,他是第一位,在他回國的路上,宣揚神的知識並我們救主在人間有益的居所[5]。事實上,在他身上應驗了一個預言︰『古實人要急忙舉手禱告。』(詩六八31下。)
14
在此之後,不是由于人,也不是藉著人,乃是藉著耶穌基督自己及叫從死人中復活父神的啟示,神所選定的器皿保羅(Paul),領受天來的啟示、異象與說話,尊榮地蒙召並被設立為使徒——
[1]根據行傳六章,此七人乃『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並非當時教會中之執事(deacon)。此七人為耶路撒冷教會執事一說首次出現于Irenaeus的AgainstHeresies,I.26.3;III.12.10,IV.15.1,之後亦見于Cyprian的著作中,到第三世紀時成為羅馬教會認可的教訓(因此當時羅馬教會雖有四十六名長老,卻只有七位執事),之後就成為一般信徒普遍接受的傳統,連許多近代神學家也不能免俗。不過在教會歷史上,並非所有教父都盲目的同意這種偏差看法,四世紀的Chrysostom于HomilyontheBookofActs中就否認此七人為耶路撒冷教會的執事。另外,也有近代學者(如A.C.McGiffert)從各種角度分析,認為這七人更可能是當時教會的長老(elder)。不過,無論是否為執事或長老,都不過是缺乏直接證據的推測而已。
[2]新約聖經並未稱雅各為義者。根據作者Eusebius(本卷第二十三章)的說法,是Hegesippus首次說到雅各因其高超義行,在基督耶穌的時代就已被如此稱呼。教會歷史上稱雅各為義者,並非出自新約聖經,乃是一種教會中流傳的傳統說法。
[3]研究教會歷史的學者,一向對雅各如何成為耶路撒冷教會領頭者的過程甚感好奇。按照行傳、加拉太等書的背景及內容來看,主升天之後,雅各很快就在耶路撒冷教會中得著領頭的地位。當保羅首次(約主後三十七或四十年時)去耶路撒冷時,雅各已與彼得同列為使徒(加三18~19)。主後五十年(或五十三年),保羅再去耶路撒冷時,在耶路撒冷交通到關于外邦人得救之事,那時雅各在耶路撒冷教會有領頭的權柄,保羅也稱他為柱石之一(加二1~10,徒十五1~21)。不過,有些教會歷史學者將雅各列為耶路撒冷教會首位監督(主教)的說法,就根本不合聖經原意。Eusebius此說也不合實情,因為事實上,教會階級化組織是第二、三世紀以後才出現與成形,經由人為手法產生的發展,不是初期教會正常的實行。
[4]Eusebius在此說的,是初期教會普遍的信仰。行傳八章記載行邪術的西門企圖以金錢換取恩賜,卻沒有說到他教導任何異端的教訓。不過有許多初期教會的教父,如Justin、Irenaeus、ClementofAlexandria等,卻一致相信這位西門就是異端教派Simonians(一種Gnosticism)的祖師。隨著教會歷史的發展,行傳八章的西門漸漸被認為是一切異端的來源。
[5]根據教會歷史的資料,在衣索匹亞最早有關基督徒信仰的資料,是在第四世紀。不過Irenaeus說到,該名太監回國後就廣傳福音,將基督徒的信仰帶進古實。Eusebius的觀點是來自Irenaeus,這樣的觀點可能性相當高,我們沒有理由肯定或否定這樣的推測。
第二章提庇留(Tiberius)從彼拉多(Pilate)得知基督並敬重——
1
如今我們救主的名聲遠播,的復活與升天格外引人注目。當時列國的統治者間盛行一個慣例,將新鮮事呈報大帝,以免他錯過任何事。本丟彼拉多(PontiusPilate)呈給提庇留(Tiberius)一份報導我們的主從死人中復活各面的記錄[6],這事早已傳遍了巴勒斯坦(Palestine)全地。
2
彼拉多于文件中暗示,他查考了有關基督的神跡,特別是從死人中復活這件事,許多民眾相信就是神。提庇留將此事帶到元老院(Senate)。按著羅馬人古時的律法,列名諸神之中,須經元老院表決宣布。表面上這件提案遭拒絕,理由是他們尚未察驗這事;然而實際上,福音的健康教訓何需人的肯定或協助?
3
如此,元老院拒絕了當時流傳于世的救主信仰。提庇留則未改初衷,沒有做出任何不當的事來反對基督的信仰。
4
以下是特土良(Tertullian)的見證,此人精通羅馬法律,各面成就卓越,在羅馬權貴中相當著名[7]。于其著作ApologyforChristians[8](曾翻譯成希臘文),他以羅馬人的語調用自己的話,如此寫到︰
5
『我想自其源起說明這些律法,古老的法條︰「元老院認定之前,君王不當以任何人為神獻祭。」MarcusAurelius根據此法條處置Alburnus這個偶像,此案例支持我們的信條『神位人授』。神若不能取悅于人,將不視為神。按這程序,人應該對神寬大些。
6
因此提庇留統治時期,基督的名遍傳各地。當這教訓從起源處巴勒斯坦傳于提庇留,他非常欣賞[9]並開始與元老院溝通,但元老院因這法案不是由他們提出,加以拒絕。提庇留延續他的想法,甚至威脅要治死那些控告基督徒的人,乃是神聖的主宰將此想法賜給他。如此,福音在起頭有了較多的自由,而能傳播于世界各角落。』——
[6]Tertullian在ApologyXXI中也說到這事。
[7]Tertullian于二世紀中生于北非迦太基,他的父親是一名羅馬軍隊的百夫長,而他自己則是在嚴格的訓練下,成為一名律師和詩人,約在一八○成為基督徒,之後任教會的長老。到了主後二○○年,他轉向支持Montanism(孟他努主義),直到他二二○年死去。雖然他早年在教會中作長老,不過因著他晚年支持發源于他家鄉的Montanism,又與羅馬教中獨身主義者唱反調,娶了妻子,因此也被許多天主教歷史學者所批評。不過,他的學養深厚,又擅長文字,因此他的著作數量多並且水準也高,尤其他的三一神觀,在信仰發展的歷史上,更是伴演了極重要的角色。
[8]這是Tertullian最著名且最有價值的著作,一般認為完成于主後一九七年左右。教會歷史學家Schaff曾評此書為『在教會的英雄年代中,最優美的記念碑之一』。
[9]雖然Tertullian如此認為,並且Eusebius也照樣引用,但實際上這應該是當時錯誤的傳說。
第三章基督徒信仰快速普及世界——
1
如此,那時隨著天來的應和,救主的信條如陽光般迅速照亮遍地[10]。現今,正應驗了神聖的諭言,受感召的福音使者和使徒們聲傳全地,語及四方。
2
在各城各鄉,教會繁茂快速興起,如豐饒的谷倉滿了各樣的人。他們一度因祖宗遺傳的迷惑,迷信偶像崇拜,受古老陋習羈絆,如今經由福音使者的教導和神跡,藉基督的大能得了釋放。他們宛如蒙拯救脫離嚴厲的頭目一般,得著釋放脫開最嚴酷的桎梏,一面棄絕諸神、群魔,另一面承認獨一的真神,就是萬有的創造主。救主將啟發的、合理的敬拜植于人心,他們受其感化,以真實虔敬之禮尊崇神。
3
神無償的大愛洋溢萬國,哥尼流經由神聖的異象,並彼得的協助,帶同他的全家,在巴勒斯坦、該撒利亞,首先接受基督的信仰。同樣地,在安提阿,許多希臘人信入耶穌,那些因司提反受逼迫而四散的信徒,將福音帶給他們。在安提阿的教會興旺並且人數繁增,眾多的教師從耶路撒冷而來,包括巴拿巴、保羅[11]及許多其他的弟兄。就這樣,在這難得的沃土上,基督徒(Christian)這謔稱[12]萌發了。
4
申言者的一位Agabus豫言饑荒迫在眉睫,于是保羅、巴拿巴受托前往救濟弟兄們的需用——
[10]就實際情行來看,說當時基督教已傳遍全地,是一項較為夸大的說法。因初期教會相信主再臨以前,福音要先傳遍全地。因此這一說法,也指明他們等候主來的熱切期盼。
[11]當時還稱為掃羅。
[12]希臘文,Christianos,字尾-ianos是拉丁形,指某人的依附者,應用于羅馬帝國中屬于大家庭的奴僕。那些敬拜羅馬皇帝該撒(Kaisar)的人,稱為Kaisarianos,意即該撒的依附者,屬于該撒的人。當人相信基督,成了跟從的人,就使羅馬帝國中有些人認為,基督是他們該撒的對頭。于是在安提阿(徒十一26),他們開始稱跟從基督的人為Christianoi(基督徒),即依附基督的人,作為辱罵的綽號、名稱。因此本節說,若因是基督徒受苦,卻不要羞恥。那就是說,如果有信徒因逼迫者輕蔑的稱他為基督徒而受苦,他不該覺得羞恥,倒要因著這名榮耀神。今天基督徒這名稱該有正面的意義,就是屬基督的人,與基督是一的人;不僅屬于,更因與生機的聯結,有的生命和性情,並且在日常生活中憑而活,甚至活。我們若因是這樣的人而受苦,就不該覺得羞恥,倒要憑聖別佳美的品行放膽承認,以顯大基督,在這名里榮耀(彰顯)神。(摘自新約聖經恢復本彼前四章十六節注1)
第四章提庇留死後,Caius(Caligula)任命Agrippa作猶太人的王,並將希律(Herod)懲以終生放逐——
1
提庇留在位二十二年,死後由Caius繼任,他立刻授予Agrippa[13]全猶太人的管制權,並任命他作王統領Philp和Lysanias的領地。不久,希律和他的妻子Herodias因犯罪無數,遭處終生放逐,他的領地也歸于Agrippa。我們的救主受難與這希律有關。約瑟夫(Josephus)也見證這些事。
2
Caius在位期間,Philo[14]名聲日隆,不僅在同儕當中,連外地人士也都知道他的學識卓越。在亞歷山卓城(Alexandria),作為希伯來人的後裔,他的出生和家世不亞于任何人。
3
他的著作證實,他曾竭力並廣泛地研究神聖的經典[15],和祖國的制度,同時,他是Plato和Pythagoras學派的狂熱信奉者[16],杰出超特,眾所公認;因此他擅于哲學並對異國有廣博的知識,並不在話下。
[13]即希律亞基帕一世(HerodAgrippaI),他是HerodtheGreat之孫,Aristobulus之子。他在羅馬受教育,贏得Caius的喜愛。當Caius登基之後,他就取得Philip和Lysinias的分封之地;主後三十九年他取得Perea和Galilee。Caius死後,繼位者Claudius指派他作Judea和Samaria的王,這使他成為全Palestine的統治者。他是個猶太人,嚴守律法傳統,並因此成功的贏得猶太人的支持。在他任內,義者雅各被斬,彼得也被下監。他至終于主後四十四年死于一場重病。(見本卷第十章)
[14]Philo是出身北非Alexandria高階家庭的猶太人,約生于主前10-20年,卒年不詳。沒有人知道他的成長背景,只知道他在主後四十年曾表猶太人出使羅馬。Jerome指出他應是生于一個猶太祭司家庭,不過Eusebius卻不以為然,史學家Josephus也在他的Antiquities中記載過此人。Philo是一名猶太哲學家,一生完全浸淫在希臘哲學的領域中,嘗試將猶太思想與希臘哲學結合,因此他的教訓也深深影響初期基督徒信仰的發展方向。他的著作豐富,涵括解經、史學及哲學各方面,大部份的作品都存留完整。
[15]即猶太人的聖經。
[16]Philo熟稔希臘各家哲學思想及著作,甚至也推崇這些人及其作品。因此他自己的作品當中,處處可見Plato、Stoic、Pythagoras等人的風格。而Plato的著作,無論是在思想和文辭運用方面,對他有特別深厚的影響。
第五章Philo以使節的身份代表猶太人晉見Caius——
1
第五章,Philo記錄了Caius統治時猶太人的苦難。他敘述Caius的瘋狂,Caius自稱為神,並濫用能力犯罪,造成無數**。他也提到當時以色列人的慘狀,以及他親自參與使節團,為了在亞歷山卓城的同胞,去了羅馬[17]。當他在Caius面前為了他祖宗的律法和制度申辯,得到的卻是戲笑與嘲弄,甚至幾近殺身之禍。
2
約瑟夫所著Antiquities第十八冊對這些事有以下的記載︰『居住在亞歷山卓城的猶太人和希臘人中間起了叛亂[18],因此每個團體各推三位代表一起晉見Caius。
3
亞歷山卓城的代表之一Apion[19],毀謗、中傷詆毀猶太人。他說,猶太人藐視Caesar的尊榮,當人人順從羅馬帝國,為Caius建殿築壇,以他為神之時,只有猶太人認為,立像尊榮Caius,並對Caius的名發誓,都是極為羞辱的事。
4
Apion發表許多嚴苛的責難,盼望藉此激怒Caius,他似乎辦到了。猶太使節團的首席是Philo,各面都十分優秀,也是AlexandertheAlabarch[20]的兄弟,熟悉哲學,預備好要反駁這些控告,但Caius甚至沒有給他說話的機會。
5
Caius命令Philo即刻離開,從Caius怒火中燒可以明顯地看出,他正醞釀極為惡毒的事,就是攻擊猶太人。Philo蒙羞著離開,但他卻告訴同行的人,要受安慰,因為表面上Caius是向猶太人暴怒;但事實上他是向神挑釁,對自己不利。』
6
以上為約瑟夫所述。Philo描述的使節團,特別精確的紀錄發生在他身上的細節。略過大部分的篇幅,我僅願意陳述部分片段向讀者舉證,說明這些接二連三地發生在猶太人身上的災禍,這都是因為他們作惡反對基督。
7
首先Philo說到,當提庇留執政時,Sejanus在羅馬十分得寵,他竭盡所能要將猶太民族連根拔起;彼拉多,就是使耶穌受害于他監督之下的那位,在猶大地想要對耶路撒冷的聖殿作一些不合猶太人的事。聖殿存在一天,他們就無法平息——
[17]這次出使的原因,導因于Alexandria城內猶太人與希臘人之的沖突。這發生于主後三十八年的流血沖突,持續有一年之久。到了主後四十年,希臘人派遣特使上到羅馬,企圖維護他們的權益,並向皇帝請求驅逐Alexandria城內所有的猶太人。猶太人也不干示弱,派遣了以Philo為首的特使團前去羅馬。但結果正如Eusebius所言,猶太人所受的待遇反而更為悲慘,直到Caius死去,Claudius繼任,才重新恢復信仰的自由與原本享有的權利。
[18]這次發生在Alesandria的判亂起于Caius剛即位之時(主後三十八年)。猶太人自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theGreat)以來,除了少數情形以外,一直在Alexandria城中享有較高的待遇,也一向是該城內勢力最大的種族。他們擁有最完整的公民權,與希臘人平起平坐。但羅馬帝國取代希臘帝國後,猶太人與希臘人都成為二等公民,臣服于羅馬人之下,然而他們的社會地位,仍較其他種族為高。猶太人與希臘人因教育進步所帶來的富裕和優越,遭來臨近其他種族的妒嫉。當羅馬人向臣屬民族強征重稅時,埃及低階貧困的人民對猶太人及希臘人的不滿,終于在Caius即位不久後爆發出來。而猶太人拒絕敬拜Caius為神,就成了他們被希臘人及其他種族攻擊的口實,也成為Caius對猶太人不滿的主要原因。
[19]Apion是Alexandria城著名文學家及學者,為希臘使團之首,是猶太人的死對頭。他寫了兩部著作—EgyptianHistory及AgainstTheJews極力攻擊猶太人。Josephus也因此寫了名著AgainstApion作為回應,並暴露Apion的無知與錯謬。
[20]Alabarch是Alexandria城的猶太官長,他是一名極為富有且深具影響力的猶太人,為城中所有猶太人所敬重。他的兒子TiberusAlexander還在主後46年被任命為猶太地的總督。
第六章各樣惡事**猶太人,因他們無所忌憚地反對基督——
1
提庇留死後,Caius繼位,不僅普遍的對眾人施以數不清的暴虐,還特別折磨整個猶太民族[21],我們能立刻從Philo的宣告中得知,他是這樣寫到的︰
2
『Caius對眾人的行為和態度極為反覆無常,特別反應在猶太人身上,他對猶太人格外有敵意,他侵佔所有城市中猶太人的敬拜場所,據為己有,從亞歷山卓城開始,在各處設滿了他的雕像或塑像。這類敬拜之事原來隨居民自主,現在則完全依令行事。連聖城的聖殿原是完好如初、不可褻瀆的避難所,他也將其改換並轉變為自己的殿宇。對外稱作「Jupiter顯靈—小Caius的殿」。』
3
Philo在他第二部書原題作「論美德」(OntheVirtues)的篇章中,敘述了前述帝國時期亞歷山卓城中,更多發生在猶太人身上無法形容的慘劇。約瑟夫也同意其論述,他似乎相當清楚自彼拉多時,耶穌受難後,猶太民族的悲劇逐漸增多。
4
我們現在來說說,約瑟夫于JewishWar第二冊中是怎麼說的︰『彼拉多受提庇留委以猶太省長,晚上帶著包裹好的該撒像進入聖殿。隔天,猶太人中間發生大騷亂,鄰近的人大驚失色,視之為對其律法規範的輕蔑、毀譽,因他們不允許在耶路撒冷設立任何偶像。』
5
若與福音使者的著作作比較,你會發現,不久之前他們還對同一位彼拉多一次又一次,一再大聲喊說︰『除了該撒以外他們沒有別的王。』
6
約瑟夫記錄了另一件突發慘案,過程是這樣的︰『這些事之後,彼拉多引發了另一件爭議,花費Corban的公帑,興建一條長約三百斯泰底亞(stadia)的水道,人民嘆息不已。當彼拉多到耶路撒冷,他們包圍法庭並高喊反對言論。
7
彼拉多早已料到這樣喧囂的場面,于是安排他的武裝士兵著便衣,預先穿插在人群當中。他們不配劍,但帶棍棒,以對付爭鬧的人。當彼拉多從法庭使了一個暗號,爭鬧的猶太人開始被一棍接一棍地毆打,甚至致死,許多人也在這場格斗中遭同胞踐踏而死,群眾因有不幸者喪生而遭到嚇阻,始維持和平。』
8
除了上述耶路撒冷城中發生的事,約瑟夫也提及其余無數的動亂,描寫暴動、戰爭、毒計,一個接著一個不斷在城區和整個猶大發生,直到Vespasian圍城,侵吞了他們。這是神聖正義追討猶太人離棄並殺害基督的罪——
[21]Caius敵對猶太人的主因,是當其他臣民皆敬拜Caius為神時,猶太人仍堅拒敬拜Caius。Alexandria城中的猶人因此受到極大的逼迫。在耶路撒冷,Caius甚至要求猶太人將聖殿獻給他並敬拜他,不過藉著當時在Rome他所信任之Agrippa的折沖,他至終收回他的要求。不過,按照當時歷史記載,羅馬境內的猶太人,都因此受到Caius的**。
第七章彼拉多自取滅亡——
提起Caius在位時的事,我這樣說將我們救主釘死的行政首長彼拉多應不為過︰他落到一個下場,自作多孽,自食惡果[22]。記錄時代興替並Olympids的一班希臘歷史學者為此下了一個結論︰『神聖正義似乎沒有延遲對他的審判。』——
[22]Pilate的傾倒與他誤殺Samaritans有關。主後三十五年左右,一名Samaritan的領袖答應將據傳摩西在基利心山上埋藏之寶藏的詳情稟報Pilate,Samaria各保障中的人,也成群一同前往。不過Pilate卻以為這些Samaritan有叛亂意圖,因此出動大軍屠殺了他們。Samaritan因此向Syria總督Vitellius控告Pilate,于是Pilate于主後36年被召至Rome,但到了Rome之後他發現Caius已死而Tiberius繼位,結果他無法合理解釋他誤殺人的過錯,于是他被Tiberius貶至Gaul的Vienna,並死于該地。傳聞他乃是在Vienna自殺身亡。
第八章革老丟(Claudius)統治時的饑荒——
1
1Caius在位不到四年,革老丟(Claudius)繼位,統治羅馬帝國。當他統治時,饑荒蔓延全地。關于這事,歷史學家遺留下來的記錄,卻是與我們的信條相去甚遠;使徒行傳乃是說到申言者亞迦布(Agalus)豫言了一個突然臨到全地的饑荒,得了應驗[23]。
2
2路加記載革老丟在位時的饑荒,並安提阿的弟兄們,依個人的度量奉獻,托保羅和巴拿巴將捐項送至猶太各地,接著在行傳中作了以下的記錄——
[23]參行傳十一章
第九章使徒雅各殉道——
1
1『那時(明顯地他指革老丟在位之時)希律王[24](HerodtheKing)想要為難教會,用劍殺死了約翰的兄弟雅各。』(譯者注︰徒十二1~2。)
2
2哦,雅各!革利免于其Institution(即Hypotyposes)的第七冊加添了一段寶貴的敘述,顯然的是根據他祖宗的遺傳記錄的[25]。他說到雅各見證他信仰的作為,連引他到審判台的那人也深受感動,因而承認自己是基督徒。
3
3因此當兩人一同被帶去受死,在路上那人要求雅各赦免他,雅各考慮了一下,回答說,『平安歸于您。』並親吻他,然後他們同時被斬首。
4
4如同聖經所記,那時希律見處死雅各能討好猶太人,就抓了彼得,並下在監里。若非天使夜間向他顯現,並奇妙地將他從監牢里拯救出來,為著能自由的宣揚福音,否則他幾乎也因同樣殘忍的計謀而死。這是神對彼得的眷顧——
[24]即HerodAgrippaI。
[25]Clement的Hypotyposes已經失傳,這段關于使徒雅各殉道的記載,只有Eusebius保存下來,實在彌足珍貴。事實上,Clement也應該是藉著口述的傳統,記錄這段文字。在教會歷史的記錄中,Eusebius特別保存了許多關于使徒們及其跟從者的傳說,我們如今很難斷定其真實性,不過學者認為這段關于使徒雅各的記載,可信度相當高。
第十章神聖審判臨到殘害使徒們的希律——
1
希律王意圖反對使徒們的行動沒有持續多久,反而神聖公義的報應就臨到他。如使徒行傳所記,他來到該撒利亞(Caesarea)參加一項重要的節慶活動,穿著光彩奪目、皇室氣派的服裝,從法庭的高處向群眾高談闊論,他們都為他的演說喝采︰『這宛如神的聲音,超乎眾人。』聖經敘述︰『主的使者立刻擊打希律,因為他不歸榮耀給神;他被蟲所咬,氣就斷了。』(徒十二23。)
2
同樣的,就此事件,我們看見聖經的記載,與約瑟夫的歷史奇妙的吻合。約瑟夫在Antiquites第十九冊平易地加上他的見證,他這樣敘述這神跡︰
3
『希律治理猶大全地滿了三年,來到先前稱為『StratoTower』的該撒利亞城[26]。他呈獻一些演出以尊榮Caesar,節慶則是為著他的安全,當時來自全省各地的權貴名流,人數眾多。
4
節目活動第二天的清早,希律身穿織工精巧的銀縷衣,來到戲院。那銀縷衣,令人贊嘆地閃耀,泛射耀眼可畏的光澤,將晨光映射在那些注視的人身上。
5
當下那些阿諛者,多方的喧囂歡呼,並非稱他良善,反稱他為神並懇求其天道,例如,「我們敬畏您遠超過僅是人,從今後我們認您遠超必死的造物。」
6
王既沒有申斥也不否認他們不虔的媚語。才不久,他起來看見,天使在他的頭上,他立刻警覺這是個惡兆,之前這兆頭曾是他成功的理由[27],接著痛徹心腹,肚腹翻騰,受劇痛粗暴地折磨。
7
當下,轉過身來對他的朋友說,「你所稱為神的「我」,現在被迫離世,不必太久,我的死將證明你們的謬誤,你們稱我作不朽壞的,現在卻不得存活,神所命定的結局,我們無法抗拒。並非我們不光彩的度過了此生,它曾是那麼輝煌,您看見了那光采那麼被高舉。」在他說話同時,疼痛遽增,他被火速送進宮殿。
8
王隨時將駕崩的消息,遍傳了眾人,但照著國家的禮儀,民眾帶著妻小,披麻為著王哀求神,遍地滿了哀傷和哭泣[28]。然而王躺在高處的內室,俯望他們如泄了氣般伏在地上,也忍不住流下淚來。連續四天肚腹劇痛後,他過去了,
9
他享年五十四歲,在位七年。在位頭四年,正值Caius作羅馬該撒,前三年,掌管Philip的領地,第四年又接收了希律的領地,之後革老丟在位,又作王三年。』
10
目前為止,約瑟夫在此的陳述,如同其他篇章,我不得不贊嘆,他與聖經的一致,若您發現王的名號有差異,然而時間和事實都證明是同一個人,這可能是筆誤造成名字的改變,或他有兩個以上的名字,如同許多其他的例子所見——
[26]Caesarea在Strabo時代只是一個位于地中海岸稱為Strabo’sTower的小村落,到了主前10年HerodtheGreat將其建造成為Caesarea城,並迅速成為羅馬帝國在Palestine地的首善之都。在基督徒信仰發展史中,Caesarea隨後產生一些重要的學派,也成為一處重要的教會,Eusebius本人也曾在該城任監督一職。這城一直到十字軍東征的時代,都還是重要地標,不過如今已成荒煙廢墟。
[27]Josephus曾在AntiquitiesXVIII.6.7中記載,當Agrippa被Tiberius定罪並被囚之時,曾在異象中看見一只鳥,與他一同作監的人告訴他這是個吉兆,並預言他將獲釋並作王,但是在他死前還會見到這只鳥。Tiberius之死並Agrippa的獲釋使這預言的首部分得到應驗,現在Eusebius似乎也相信Josephus所記載的事為實情。
[28]這指明HerodAgrippa的確贏得當時猶太人的喜愛,這與他的祖父HerodtheGreat死時人人稱慶的光景,截然不同。
第十一章關于施浸約翰和基督的見證——
1
在這件事情發生不久以後,施浸者約翰遭小希律斬首。聖經記錄了史實,約瑟夫也證實此事,並提到希羅底(Herodias)的名字,她曾是希律兄弟的妻,卻嫁給與合法妻子離婚的希律王。希律的前妻是ArabiaPetraea王Aretas的一個女兒,她強迫希羅底在希律還活著的時候,離開她的丈夫。希律因希羅底的緣故殺了約翰,又因Aretas女兒遭惡待之故,與Aretas交戰。
2
約瑟夫提到,在那場戰爭中,希律全軍覆沒,這是他殺約翰之罪的悲慘報應。
3
約瑟夫于記載中認為約翰是一個至義之人,他也記錄在福音書中關于約翰的見證。他認為希律是因希羅底的緣故而失去他的王國,並且遭下令被放逐,與希羅底一同定居高盧的一個城市Vienna。
4
這些事都明載于他的《典籍》第十八冊。在同一段落中他也寫到關于約翰的事︰『對于那些猶太人來說,希律的軍隊似乎是被神毀滅的,神藉著公義,申了施浸者約翰的冤。
5
因為希律殺了約翰這個好人,他勸戒猶太人實行美德,追求向神的公義和敬虔,並要他們受浸。浸禮是因這緣故賜給約翰的,不是為了逃避微不足道的罪,而是為了潔淨身體,因著心思已先因稱義而得了潔淨。
6
許多人聚集到約翰那里,因他們樂于听他講論。希律非常懼怕人們對約翰的信任;又恐怕約翰會鼓動他們叛亂,因為凡約翰建議的事,人們都想去作。在這樣困擾的處境中,希律覺得,最好是在約翰影響他們去作甚麼新事以前,就將他除掉,免得叛亂發生之後才後悔。在希律的猜疑下,約翰被捆著解去Machaera的城堡,並在那里被殺。』
7
在說明約翰的事情之後,約瑟夫又在同一部著作中說到我們的救主︰『約在同時,有一位智者耶穌(若可以稱他為人)。行許多驚人之舉,也是樂于接受訓誨者的教師,身處猶太人和希利尼人當中。
8
這位就是基督。彼拉多將十字架的刑罰加諸于,我們的官長雖定罪,但那些跟隨的人並沒有因此停止愛他。在第三天後,照著先知所言,耶穌又活活的向他們顯現。這些先知曾說到這事,並無數關于的奇妙事跡。從基督而得名的基督徒族類,也一直延續。』
9
當施浸者約翰和我們救主的見證,藉著希伯來歷史學家傳授給我們時,那些虛構故事以抵擋這些見證的人,還有什麼藉口,使他們的毫無羞恥可以免于被定罪?這些資料就已足夠!
第十二章Osrhoenians[29]王後Helen——
1
『同時,猶大地發生了大饑荒,Helen王後用許多錢,從埃及買了糧食,分配給在猶大地的饑民。』
2
你也能在使徒行傳中,找到相符的陳述。那里說到,在安提阿的門徒按其力量,決定每個人都濟助在猶太地的眾人。他們就這樣做了,派巴拿巴和保羅將賑災款送至長老們處——
[29]歷史學者說到,耶路撒冷城外稱作Aelia的地方,仍可見到Helen功績輝煌的紀念碑,但說她是Adiabeni的王後。
第十三章術士西門[30]——
1
我們主和救主耶穌基督的信仰,在眾人當中宣揚開來了。這救恩的仇敵企圖為自己扣住帝國首府的人,帶來了我們之前提過的西門。他藉助于陰險的計謀,吸引了許多羅馬的居民附著他,並欺騙他們。
2
Justin證實這事,他是較使徒們稍晚的著名作家,我將在適當的時機介紹他[31]。讀者們可自行閱讀,他第一次為我們的宗教辯護,在給Antonine的信中寫到︰
3
『我們的主升天後,有些人因鬼的慫恿,自稱為神,這些人非但不受逼迫,反倒受你們尊崇。來自Samaritan,Gitton村的西門正是其中之一,當時是革老丟在位。藉鬼的運作,他行了許多神奇的儀式,在首都羅馬,你們認他為神,甚至在Tiber河的兩座橋間,尊他為神立像,並以拉丁文題作SimoniDeoSancto譯作「聖神西門」[32]。
4
幾乎所有Samaritans人及一些其他民族的人敬拜他,承認他是至高的神。一個叫Helen的,也是這一類人,她曾作過PhoeniciaTyre城的公娼,這時也依附了西門,並稱作第一個由他而出的意念(idea)[33]。』
5
Irenaeus第一本對抗異端的書也與Justin的見證相符,他也添上一筆,說到人類輕慢和敗壞的教訓,這對我們而言可能是繁瑣而多余了,但對有興趣的人仍非常有用。你若想知道西門之外其他異教領袖,他們個別的緣起、生平和虛假的教訓、制度、和原則,就值得參考Irenaus的這本書[34],因此書大多是說到這些。然而西門如我們領會,他是所有異端中帶頭的。
6
6自他以降,至今,他的跟從者仍然影響基督徒忠厚的哲理,因而在眾人中奉行生活潔淨之禮。不同的是,然而,他們一會兒遠離,一會兒擁抱偶像的迷信,跪在這個西門和前述Helen的圖像或雕像前,明目張膽地燒香、獻祭、奠酒,敬拜他們。
7
至于有些較為隱密的事,第一次提到時,他們說你會被驚嚇,並以先知的口吻,把你弄迷糊了,若偶而言中,則表現得滿了驚奇、諷刺、瘋狂,好像真的一樣。這些事非但不可能以文字記錄,更不用說從忠厚的人嘴里形容他們極度卑鄙、猥褻的行為[35]。
8
這最可惡的異端極盡可能地做出或想出,一切下流、敗壞的事,其中一派誘騙可憐的婦人,可以說令她們完全屈服于暴行之下[36]——
[30]Eusebius的EcclesasticalHistory,在關于異端的記載上,有相當多『非歷史性』的描述與觀點。這種將異端歸類為『由鬼魔策動』的說法,很難令史學家感到滿意。不過,Eusebius無法提供許多史料的原因,可能是因他無法取得關鍵性原始史料之故。事實上,Eusebius所能作的,只是保存前輩如Irenaeus、Hippolytus、Tertullian等人作品中關于各類異端的記載。至于當時那些異端本身的著作,都被大公教會刻意的圍堵與銷毀,當然不會被搜羅在基督徒書籍的館藏中,更不可能流傳至今。即使Eusebius所參考教父們關于異端的記載,也是在這些教父們極端仇視之角度下的成品,其內容中刻意抹黑勢所難免。我們能很客觀的說,單憑既存之史料,人們早已難斷異端原貌。因此,凡研究初期教會異端的人士,皆應具備此一基本概念,免得錯上加錯,徒增誤會。
[31]見卷四第八、十一、十六至十八章
[32]是否有人替Simon立像,歷史學者意見並不一致。有人相信JustinMartyr、Irenaeus、Tertullian及Eusebius所說立像之事;有人則認為約與Simon同時、居住在羅馬並記錄Simon之死的Hippolytus竟毫無及及這事,可見並無立像之事。主後一五七四年在羅馬一尊拉丁文名為SemoniSancodeofidio…的人像于JustinMartyr所描述的地點出土,不過此像是為著Sabine人的神明SemoSancus,不是為著SimonMagus,因此有人懷疑JusitnMartyr是否看錯,以致參考他的Irenaeus及Tertullian也一並犯錯。無論如何,有人為SimonMagus立像有其可能性,但卻缺乏一致性的直接證據。
[33]根據教父們如Irenaeus、Tertullian、Hippolytus、Epiphanius、Theodoret及Origen等人的記載,SimonMagus號稱Helen是由他所出的thefirstidea,是萬物之母,是一切神聖智慧的源頭。這種說法是典型的Gnosticism模式,不過比當時其他更精細的Gnosticism,Simon的理論顯得較為粗糙。當時的Simonians,皆尊Simon及Helen為Jupiter及Minerva。
[34]AgainstHeresies,I.23
[35]初教教會的教父們對Gnosticism都有這種相同的看法,也大多都以此為駁斥Gnosticism的主要論點。至于Gnosticism的教義在觀念及思路上如何錯謬,卻少有教父深入探討。
[36]初期教會中的Gnosticism,在行為表現上呈現兩極化的情形。Simon的行為放縱荒謬,而Marcion卻教導嚴格的禁欲主義。因此,純就外在行為來定義或辨別Gnosticism,並不盡合理。無論是縱欲或是禁欲,Gnosticism的基本觀念乃是二元論思想,就是視物質與精神相對立,身體與靈魂相沖突。Simon視物質世界為邪惡,因此鄙視並敗壞它;而Marcion視之為無上神聖,因此強調盡力潔身自愛。教會史學者Schaff也指出,初期教會的教父們,因著恨惡一切異端學說,故不自覺的將所有的異端都描述成惡貫滿盈。
第十四章彼得在羅馬城傳揚福音——
1
那時西門成了眾惡之始,集邪惡能力、眾善之敵及人類救恩的攔阻于一身,可將他視為極為有能的敵手,反抗救主的定旨及的使徒們。
2
雖然如此,神聖屬天的恩典,藉其僕人的儀容風度,並與他們同工,迅速撲滅了惡人燃起的烈焰,貶抑、攻倒了『各樣阻擋人認識神,而立起的高寨』。(譯者注︰林後十5。)
3
為此,在使徒時期的西門甚或其他同時期之惡人,他們的陰謀都徒然無功。真理的傳揚大有功效並勝過一切。神聖話語盛行並勝過一切的反對,自己從天上照耀全地的人,並與的眾使徒同在。
4
先前提到的騙子西門,之前在猶太地被使徒彼得定罪。彼得指出他的邪惡,他立刻被一種神聖、超自然的強光擊打,瞎了眼楮。他經由海路,從東向西逃,他想這是繼續這樣活下去唯一的路。
5
進入羅馬城後[37],已在城熙]立座位的惡靈幫助他,立即使他的企圖大大成功。甚至羅馬的居民,還尊他為神,為他立像。然而這件事並沒有持續很久。
6
革老丟統治時,經神仁慈、恩典的安排,偉大、大能的使徒彼得受引導到羅馬城[38],勇敢地在眾人中,領頭對抗這群人類的敗類。彼得如同神尊高的將軍,因神聖的軍裝得加強,滿載如同奇珍的啟示亮光,從東方帶給西方的人。傳揚光並有益的教訓,宣揚神的國度——
[37]當時的羅馬城的確是各家學說的集中地。無論是異端、正統或異教哲學,都希望在此地得到群眾與貴�俚鬧С鄭 慘虼usebius會將羅馬城描述成惡魔之地,魔鬼已在其中設立座位。
[38]Eusebius認為彼得是在Claudius年間到達羅馬,這是當時盛行流傳的說法。這種說法源起于JustinMartyr,並為羅馬天主教所接受。此外,根據Jerome的說法,彼得曾在羅馬作過二十五年的監督,直到他殉道。不過根據新約書信的背景,這兩種說法的可能性值得懷疑。彼得在主後44年時應在耶路撒冷(徒十二3),51年時也在(徒十五),之後就到了安提阿(加二11),接下來他都在小亞細亞一帶服事,甚至可能曾去過巴比倫(彼前五13)。當保羅于主後六十年寫信給羅馬教會時,未曾提及彼得在當地,因此說彼得早在Claudius年間就到達羅馬,並在該城任監督達二十五年之久後殉道,證據相當脆弱。因此,彼得應該是在他于主後64年殉道不久前(當時由Nero當政)才到達羅馬,並且福音也不是如羅馬天主教所說,是由彼得第一個帶到羅馬,而羅馬教會的第一任監督,更不可能如天主教所言為彼得。Eusebius采用Justin的說法,應該是照著當時的傳統,也因此產生在年代上的誤差。
第十五章馬可福音——
1
如此,在羅馬人中,神聖的話語得著證實,西門的勢力連同他本人,很快被消滅摧毀。虔敬的光輝確實大大地照亮了彼得听眾的心眼,他們認識僅僅听過一次或接受了未曾記錄下來的神的福音,的確是不夠的。經過他們多方、不折不撓的乞求,彼得的同伴馬可,照著口傳的諭言,留給他們一份寫下來的信條紀錄。他們不斷的懇求,直到說服他留下歷史的資產,就是我們所擁有的馬可福音[39]。
2
他們也說,照著聖靈的啟示,使徒彼得考據了這著作,並因羅馬人熾熱的熱情欣喜。這本歷史記錄也得著他的授權,在眾教會間誦讀。
3
利免在其著作Institutions的第六冊提及此事,Hierapolis的主教Papias也確認了革利免的見證。而彼得在其前書提及馬可並寫信的城市羅馬。但他是藉一個罕見的語匯表達,稱這城市作巴比倫。『在巴比倫同蒙揀選的問你們安,我兒子馬可也問你們安。』(彼前五13。)——
[39]因此馬可福音可以說是彼得觀點的福音。這馬可就是那稱呼馬可的約翰(徒十二25),是一位馬利亞的兒子(徒十二12),也是巴拿巴的表弟(西四10)。他陪同巴拿巴與保羅盡職(徒十二25),並參與保羅第一次出外向外邦人盡職的旅程,到了別加卻離開保羅回去了(徒十三13)。由于他中途折返,保羅第二次出外盡職時,拒絕帶他同去;那時巴拿巴與保羅分手,馬可就參與巴拿巴的工作(徒十五36~40)。然而,在保羅晚年,直到他殉道,馬可都是與他十分接近(西四10,門24),並在服事的事上對他有用處(提後四11)。馬可與彼得很接近,也許一直如此,因為彼得把他當作自己的兒子(彼前五13)。在教會初期,馬可福音就被認為是經由彼得口述,馬可筆錄的;在救主福音的服事中,彼得從始(16~18)至終(十四54,66~72)都伴隨著主。本福音的記載是按著歷史的次序,比別的福音書更富歷史事實的細節。(摘自新約聖經恢復本馬可福音一1注1)
第十六章馬可首次將福音傳給埃及的居民——
1
他們也提到[40],馬可是第一位受差遣到埃及的使徒,宣揚他記錄下來的福音,並率先在亞歷山卓城建立教會。
2
自此,大批信眾無論男女聚在一處,由于他們超乎想像的達觀修持和簡約生活,Philo認為值得為他們留下記錄,包括他們的工作、**和娛樂,簡言之,他們生活的一切方式——
[40]這指明Eusebius也只是風聞此事馬可在埃及傳教之事,或是由Epiphanius、Jerome的著作中得到些許線索。只不過這些著作都是第三世紀單獨的史料,其模糊性與口述之傳統不相上下。
第十七章Philo記載埃及的苦修者——
1
有此一說[41],革老丟統治期間,Philo與彼得在羅馬有親密的交談,其時彼得正向當地居民傳揚福音。這並非全無可能,因為我們正提到的文件,和Philo以後的著作,都明顯地包含了甚至今日在眾教會中,仍然遵守的規矩。
2
同時,他極詳盡地描述苦修者的生活,並表明他不僅知道他們,更贊同他們,贊美、尊敬與他同時使徒時代的人,這些人或許是希伯來人的後裔,因此依然繼續照著猶太的方式遵行古式的習俗。
3
他寫了一本書,OnaContemplativeLife或ThoseWhoLeadaLifeofPrayer,他堅持不添加任何與真理相背的事,或于他即將著手的歷史紀錄,有任何自己的發明,在書中他稱這些男人作Therapeutae,女人作Therapeutrides。為了上述的名稱,他說明了理由︰他們治療了加入他們之人的心思,如醫生般移去了邪惡的疾病(情緒),或因著他們事奉、敬拜神,單純並誠懇的態度。
4
姑且不論,Philo是照著自己的意思,替他們取了這不失為名符其實的別號;或這些發起人自始就如此自稱,就如基督徒的名稱當時還不是那麼廣為流傳。這些我們都不在意。
5
然而他見證他們如何放棄財富,說︰『他們一但開始了修持的生活,就脫開一切財物,全數給他們的親戚,也放下了所有生活的掛慮,撇開塵世,選擇偏僻的田野、園子為家,非常清楚與不同性格的人**往,不僅無益更是傷害。』當時,凡受感並受這熾熱信仰影響的人,都盡其一切,教導人模仿古時先知的生活模式。
6
為此,使徒行傳這本經過證實的書,記錄了所有與使徒在一起的人,變賣了他們的產業之後,照著個人的需要分給所有的人,所以他們中間沒有人缺乏。『他們中間沒有一個缺乏的,因為凡有田產房屋的都賣了,把所賣的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徒四34~35。)
7
Philo個人的見證與之十分雷同,在同一段敘述中說︰『這樣的人到處都是,遍及全地,希臘人和野蠻人都分享如此長久的福分。他們特別充斥于埃及的各區,尤其是亞歷山卓城。』
8
『但他們中間四分之一,主要的負責人,移民到Maria湖邊一塊稍微隆起的高地,一面十分安全,一面氣溫宜人,宛如Therapeutae人的家鄉。』
9
描述過他們居住的範圍,他就如此說到教會︰『每間屋子有一處神聖的房間,他們稱作Seumnaeum或修道所(Monasterium)與世人隔離。他們實行著敬虔生活的奧秘。在那兒,他們甚麼也不帶,沒有飲料、食物或為著身體需要的必需品;在身邊,只有聖經(律法)、先知受感的宣示和詩歌,並任何有助于增長、成全知識、或敬虔的事物。』關于其他方面,他又加上一段︰
10
『從早晨到傍晚整段時間的活動都是持續的操練,因為他們完全為聖經佔有,或在其上議論、評論,寓意地解釋他們家鄉的哲學,因為他們認為言詞的解釋是種符號,表達朦朧的暗示中所傳遞秘密的感受。
11
他們也有宗派創始者的注釋書,這些先人遺留下許多紀念冊,寓意地傳達其教訓,他們以此為模範,效法原初教導的方式。』
12
陳述此事實者,至少他曾留心凡是解釋聖經的人,但他所說古代的注釋書,極有可能就是四福音和使徒的著作,及一些對古時先知的解說,就如希伯來書和使徒保羅其他的書信。
13
之後,論到他們寫的新詩,他說︰『他們不僅花時間沈思,也作詩給神,寫作格律極為嚴謹,顯于拍子和曲調的變化上。』
14
同一本書中,他寫了更多與禁欲主義者有關的事,以上我只選擇了一部份,詳述其「教會」生活規矩的特點。
15
然而,若有人認為前述的事實,不屬于福音的一部份,因為不只上述的人適用于這情形,那麼至少Philo以下的宣告(設想他是完全無私),應當說服他。Philo在同一件事上以此見證作為結論︰
16
『他們在心里先以禁酒為基礎,再于其上建立諸多美德。他們既斷定當在陽光下實行哲理的練習,身體的需要留到夜里,故此沒有人于日落前帶著飲料或食物。他們白天的時間操練,晚上的一小部分為著身體的需要。
17
7對知識罕見的渴望,左右了某些人,他們甚至三天沒有進食。其中有人樂此不疲,甚至禁食兩倍的時間,因智慧豐富而沒有保留地供給,信條成了奢華的宴席,六天後好不容易才受勸吃點必須的食物。』
18
Philo的宣告與我們的團體之間的關聯,是明確且不容爭辯。但若有人仍執意反駁,至少應放下他的疑心,听從這些更強有力的實例,不是從其他團體,都是見于照著福音的基督徒信仰生活。
19
Philo說到︰『也有一些女性接觸了這些人,其中大都是上了年紀的婦人。她們持守純潔,但不像希臘人的女祭司是為著日常需要而如此。反而她們是因著對智慧的渴想,自願的定意,自始貫徹實行,不顧身體的享樂。因她們所期盼的,不是屬肉體必死的後裔,而是不朽壞的,這惟有屬天的思想能以產生。』
20
稍後,他以更強的方式,添加下列的陳述,『藉著蒙朧、寓意、象征的表達,他們解釋神聖的著作。對這些人來說,整個律法像一只動物,文字的表達不過是其形體,蘊含于發表中,隱匿的感受才是生命。他們是頭一個卓越的團體,研究這感受,他們如鏡子般敏銳,映射出思想中令人贊賞的美麗。
21
我們為何對這些會眾添加以上的描述呢?說到他們的**、**中男女分坐的房間,及那些他們實行過,直到如今仍是時尚的操練,特別是救主的受難日,我們仍按慣例禁食、守望,研讀神聖的話。
22
因為,以上所有作者在書中精確描繪、陳述的,今日只在我們中間有相同的實行,特別是大節期的守望禱告,禮拜及現今我們中間普遍背誦的詩歌。他敘述說,當有人優雅地唱著某首詩歌,其他人就安靜聆听,並在詩的末句唱和。那時,他們躺在鋪著麥梗的地上,照Philo自己的話說,『他們禁戒一切的酒與肉,水是他們唯一的飲料,面包的調味品,不過是鹽和牛膝草。』
23
此外,他描述受托管理教會事奉的人,從執事到最高位的主教,品格尊嚴高貴。凡想要對這些事更精確的解,可由引述的歷史得到。
24
我們必須清楚,當Philo寫作時,他必定牢記第一批福音傳揚者和使徒們交付下來的原初實行——
[41]Eusebius的說法,指明這很可能只是口傳的故事。據Philo自己的說法,他是在Caligula年間到達羅馬,就算在Caius年間仍在羅馬,可能也已極為老邁,幾不可能于Claudius年間還在。而Peter應是在Nero年間到羅馬,並非在Claudius年間,因此兩人會面可能性並不高。Eusebius接受此一口述傳統的原因,可能是因他相信傳說Peter在Claudius年間已到羅馬,因此猜測兩人(頭號基督使徒會頭號猶太哲學家)已經會面。因此,這兩人的會面,與Philo推崇基督徒信仰一事,確系『有此一說』。
第十八章Philo傳給我們的書——
1
Philo言詞豐富,思想包羅,對聖經的見解卓越、高品。因此他的解經書以素材多樣、風格多變而富盛名。一面,于「神聖律法之寓意」(AllegoriesoftheDivineLaws)里,他照著書卷的次序解釋了創世記的歷史。另一面,他按聖經的主題予以分段,帶同問題和解答。這些書里,他也將創世記和出埃及記的問題和解答,分別表列于書前。
2
此外,也著有專題的論文集,如︰兩篇「論農業」、兩篇「論酒醉」,及其他著名的論文集,如︰「論明理人所渴想或詛咒的事」、「論方言的混淆」、「論逃亡與被捕」、「論文學慣例」、「論誰是神聖事物的繼承人」、「論分配公平與否」,更有論文述及摩西記錄的三大美德與其他項目。
3
此外,在「誰的名字被改了,為什麼被更改」一書,他說,他也寫了兩本書︰「論舊約」。
4
Philo也著有「論移民」、「智慧人—在義上完全的生活」、「論未寫下的律法」、「論巨人」、「論神的永恆性」、「照摩西的經歷論夢是出乎神」—共五冊。這些是關于創世記流傳給我們的書。
5
論出埃及記,我們熟悉的有「問題與解答」的頭五卷。同時也有「論帳幕」、「論十誡」,論律法的頭四篇論文集,特別提及十誡摘要。同時,論文集「論動物的犧牲和犧牲的形式」及「論律法的獎賞和懲罰」。
6
上述以外,Philo存有單行本,如︰論文集「神的眷顧」,他又編寫「猶太人」、「政治家」、「亞歷山大」或「論非理性的動物證明理性」,此外,又有著作「惡徒為奴」和「善人自由」。
7
之後,他又加上「論默想與敬虔」,此書敘述了使徒們生活的環境。同時,律法書和申言者書中,希伯來名字的意譯,也是他勞苦、殷勤的結果。
8
Caius統治時,Philo來到羅馬。革老丟統治時,他寫到Caius的不敬虔,卻幽默的以「論美德」為書名,據說他曾向整個元老院吟頌[42]。他的講稿十分受人景仰,被視為值得典藏于圖書館的巨著。
9
同此時,保羅結束他從耶路撒冷的行程,而巡回到Illyricum。革老丟將猶太人從羅馬驅逐出去。Aquila和Priscilla以及其他猶太人離開羅馬,到了亞洲,並與使徒同住,保羅堅固那些經由他建立的眾教會。在聖經使徒行傳我們也獲得這些事實——
[42]史學家對此皆持保留態度,一面是因羅馬議會不可能聆听一部諷刺他們先帝的著作,另一面是因為Philo在Claudius年間應該不在羅馬。
[43]Eusebius在他的Chronology中指出,此次動亂發生于主後48年當Cumanus任猶太總督之時。按照慣例,猶太總督每年都會在猶太人逾越節時派出大軍維持秩序並防止動亂,其中一名士兵,竟當眾以極下流的方式侮辱猶太人,群眾為之嘩然。總督見動亂將起,便集合軍隊向聖殿山前去。當聚集于聖殿山的大批群眾看見部隊前來時,立刻驚慌不已並四散奔逃,以致發生彼此踐踏的慘事。
[44]此為HeordAgrippaII,即HerodAgrippaI之子。當HerodAgrippaI于主後44年去世時,HeordAgrippaII年僅十七。因此Claudius並未將他父親全部的領土都給他,猶大地也自此歸回成為羅馬的一省。他終其一生都沒有作過猶太人的王,頂多曾經治理Palestine東北部少數的城市,但他被賦與廢立猶太大祭司之權。猶太戰爭時(JewishWar),他選擇與羅馬政權合作,**猶太人。亂定之後,他就前往羅馬,直到主後100年死于該地。他也成為最後一位Herod家族的王。
[45]Fleix于主後52年左右接替Cumanus為猶太總督。
[46]歷史記載Felix是一個極為卑鄙陰險的人,也因此他任內的猶太地,各種暴動與不安一直不停。如本章四節所題的公開強盜事件,就是因Felix謀害大祭司Jonathan的計謀之一。
[47]大祭司Jonathan曾在Felix被提名為猶太總督時,發揮決定性的助力,因此與Felix關系良好。不過,Jonathna不時恣意責備並戲謔Felix,使Felix日漸不耐,心中決意除去Jonathan。于是Felix買通強盜混入平民當中,趁Jonathan在外行走時,將他與身旁無辜路人一並殺害,以制造Jonathna遭強盜意外殺害的假象,使Felix得以脫罪。
第十九章在逾越節,災難臨到耶路撒冷的猶太人——
1
革老丟治理帝國,將近逾越節時,耶路撒冷起了極大的動亂,當時群眾爭先從聖殿大門推擠而出,彼此踐踏,三萬人死于其中[43]。自此每逢逾越節,家家戶戶、舉國上下為此舉哀、哭泣,這陳述幾乎是逐字照著約瑟夫的文件而來。
2
革老丟指派Agrippa的兒子Agrippa[44]作猶太人的王,同時以Felix托管整個撒瑪利亞、加利利,並約旦河東的區域[45]。革老丟執政十三年又八個月,死後由尼羅(Nero)繼承帝國的統治權——
[43]Eusebius在他的Chronology中指出,此次動亂發生于主後48年當Cumanus任猶太總督之時。按照慣例,猶太總督每年都會在猶太人逾越節時派出大軍維持秩序並防止動亂,其中一名士兵,竟當眾以極下流的方式侮辱猶太人,群眾為之嘩然。總督見動亂將起,便集合軍隊向聖殿山前去。當聚集于聖殿山的大批群眾看見部隊前來時,立刻驚慌不已並四散奔逃,以致發生彼此踐踏的慘事。
[44]此為HeordAgrippaII,即HerodAgrippaI之子。當HerodAgrippaI于主後44年去世時,HeordAgrippaII年僅十七。因此Claudius並未將他父親全部的領土都給他,猶大地也自此歸回成為羅馬的一省。他終其一生都沒有作過猶太人的王,頂多曾經治理Palestine東北部少數的城市,但他被賦與廢立猶太大祭司之權。猶太戰爭時(JewishWar),他選擇與羅馬政權合作,**猶太人。亂定之後,他就前往羅馬,直到主後100年死于該地。他也成為最後一位Herod家族的王。
[45]Fleix于主後52年左右接替Cumanus為猶太總督。
第二十章尼羅年間在耶路撒冷發生的事件——
1
約瑟夫于其著作Autiquities第二十冊中敘述,尼羅執政,Felix治理猶大地時,發生了如下的祭司暴亂[46]︰
2
『一面,大祭司之間起了暴亂,另一面,祭司和耶路撒冷的首領起了暴亂。每一個團體,集合了膽大且不滿的人形成領導。這些人一相遇,便惡言相向甚至丟石頭惡戰,無人制止這種暴亂,他們極盡放蕩、無法無天。
3
大祭司們厚顏無恥,膽敢差遣僕人到糧倉,強取祭司應得的十分之一,以致祭司們窮乏,極需糧食。結果內訌、暴力相向,正義黯然。』
4
約瑟夫也敘述,同時,在耶路撒冷冒出了一批強盜︰『光天化日之下,這些人在城中殺害凡他們遇上的。
5
他們特別于節期時,夾雜在人群中,將匕首遮藏在衣袍下,刺殺著名的人。當被刺者倒下,行凶的卻與旁觀者一同表達他們的義憤,因著與眾人一同議論,他們反而沒被發現。』
6
他說,『大祭司Jonathan是第一個遇刺的人[47],之後一天過一天,許多人被殺,然而具體遭攻擊的惡行,還不及害怕遇刺的恐懼更令人窒息,如同在戰場上,恐懼呼嘯著,「死亡會隨時臨到任何人。」』——
[46]歷史記載Felix是一個極為卑鄙陰險的人,也因此他任內的猶太地,各種暴動與不安一直不停。如本章四節所題的公開強盜事件,就是因Felix謀害大祭司Jonathan的計謀之一。
[47]大祭司Jonathan曾在Felix被提名為猶太總督時,發揮決定性的助力,因此與Felix關系良好。不過,Jonathna不時恣意責備並戲謔Felix,使Felix日漸不耐,心中決意除去Jonathan。于是Felix買通強盜混入平民當中,趁Jonathan在外行走時,將他與身旁無辜路人一並殺害,以制造Jonathna遭強盜意外殺害的假象,使Felix得以脫罪。
第廿一章使徒行傳提及的那一個埃及人——
1
這些事件之後,接下來,約瑟夫于文章中繼續說到,『因著一個埃及騙子,猶太人甚至遭受更大的苦難。他來到這國家,僭越先知的權柄,召聚了三千個被他慫恿的人。他帶著他們由曠野來到橄欖山,決意以武力進入耶路撒冷。他征服羅馬守備隊後,奪取了管治權,並利用跟從者作侍衛隊。
2
Felix預計他將來犯,便帶著羅馬軍隊出去迎戰,所有的人民也加入防御。開戰後,那埃及人與少數人逃走,而大部分的跟從者不是自殺就是被捕。』
3
約瑟夫于其歷史書的第二冊記載這段故事,值得一提的是,使徒行傳也有關于這埃及人的記載。當猶太群眾煽動暴亂,抵擋使徒保羅,他站在Felix手下的百夫長前,百夫長問到『莫非你是前些日子作亂,帶領四千凶徒,往曠野去的那埃及人麼?』(徒二一38。)這都是Felix統治時發生的事。
第廿二章保羅以罪犯的身份從猶大送到羅馬,在辯護之後,他從一切的罪得著赦免——
1
尼羅任命Festus作Felix的繼任者,保羅向著他為自己申辯後,以囚犯的身份被遣送至羅馬[48],亞哩達古(Aristarchus)與他為伴,保羅也在書信中稱他為一同坐監的[49]。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在書的末了說到,保羅在羅馬的兩整年中,雖是囚犯但行動自由,他傳揚福音毫無阻礙。
2
保羅為自己的案件申辯後,據說他又受托傳揚盡職,第二次到羅馬城探望後,殉道結束他的人生[50]。當他又成了囚犯,第二次寫信給提摩太時[51],信中他提到第一次的申辯,和他不久人世。
3
請听保羅自己的見證,『我初次申訴的時候,沒有人在旁支持我,眾人都離棄我;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唯有主與我站在一起,加給我能力,使福音藉著我傳得完全,叫一切的外邦人都可听見;我也從獅子口里被救出來。』(提後四16~17。)
4
他坦率的暗示「前一次他是從獅子口中救了出來,福音得著傳揚。」也許是因著尼羅太殘暴,他才這樣說的。然而他並沒有接著這樣說,「還要救我脫離獅子的口。」可見他在靈里預知,死亡多麼迫近。
5
因此接在『我也從獅子口里被救出來。』之後,他這樣說,『主必救我脫離各樣凶惡的事,也必救我進入屬天的國。願榮耀歸與,直到永永遠遠。阿們。』(提後四18。)可見他即將殉道。于同一封書信,下面這句更是清楚,『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提後四6。)
6
在提後,保羅表示當時只有路加與他同在,但前一次辯論,甚至路加也不在他的身邊。或許那時路加正在寫使徒行傳,一路記錄到他與保羅同在時的事。
7
我們說這些為要陳明,使徒的殉道並不是發生于他待在羅馬,路加寫作使徒行傳的那段時間。
8
事情也許真是如此,起頭尼羅性情傾向溫和,較容易接受使徒為著信仰的申辯。但當他變得如此犯罪暴行,罔顧任何人的權利,使徒們和其余的人都慘遭他的毒手——
[48]Festus的任期很短,從主後60至62年。他是一位很有能力且行事公義的總督,與前任總督截然不同。保羅就是在主後60年秋被判遣送羅馬,並于隔年春季抵達目的地。保羅在那里停留約兩年多,在羅馬自由盡職,直到主後64年尼羅開始逼迫基督徒為止。
[49]參西四10。
[50]在教會歷史上,Eusebius是首位提到保羅曾第一次從羅馬監獄中得釋放後,于第二次在羅馬監獄中殉道的教父。Eusebius在Chronology一書中,進一步指出保羅應是于主後67年第二次坐監時在羅馬殉道。之後,教父Jerome也認同此事,因此今日大部份的基督徒,都認定保羅兩次坐監與殉道的事實。雖然Eusebius在此節使用『據說』一辭,好像他是從口述的傳統中得知此事,但只要細讀保羅書信,如本章所列出之經文,對此就不至于感到懷疑。新派神學興起以後,以德國Tubingen學派為首的新派神學家,因著不承認一些保羅書信的權威性,因此否定保羅曾兩度在羅馬坐監並在第二次坐監時殉道的事實。至于另一則曾在初期教會廣為流通的傳言,是關于保羅造訪西班牙之事。ClementofRome的著作及MuratorianFragment中都提及保羅到過西班牙。不過,除了文字證據以外,並沒有其他證據顯示保羅曾在西班牙建立教會,因此這項傳言可信度不高。
[51]Eusebius將提前、提後與提多書(基督教神學上稱之為教牧書信PastoralEpistles)視為正典。Eusebius判斷正典的原則與作法,請參考卷三第三章及第十五章。
第廿三章主的兄弟雅各的殉道——
1
保羅上訴該撒,由Festus將他送到羅馬之後,原本猶太人設下網羅,誘騙保羅的盼望落了空。他們轉而攻擊主的兄弟雅各,那時雅各受使徒們委以耶路撒冷監督的職分,以下我們來看他們邪惡的手段︰
2
他們引導雅各到廣場,要求他在眾人面前放棄基督的信仰,但與他們的想法相反,出乎意料之外的,雅各以堅定的口吻向眾人宣示,他承認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我們的主和救主。雅各雖因他高超的美德和敬虔,被公認是最公義的人,他們卻再也無法忍受他的見證。乘著Festus剛死,猶大省沒有首長的無政府狀態,到處都是放蕩之機,他們殺了雅各。
3
至于他是如何死的,我們已經陳述革利免的記載,雅各是由殿翼拋扔下去後,以棍棒打死。Hegesippus是使徒時代一位十分活躍的人,于其解經書第五冊,留給我們關于雅各最精確的記載︰
4
『我們主肉身的弟弟雅各,因為同名人的太多,自我們主的日子到如今,大家都稱他「義者雅各」。使徒們並委任他治理教會。雅各從母腹就奉獻歸神。
5
不喝酒或發酵的飲料,禁戒肉類,從不剃頭、施膏、沐浴。
6
他蒙特允得進入聖所,從不穿羊毛衣,只穿細麻衣,他習慣獨自進入聖殿,經常屈膝並為人得赦罪禱告。由于他慣常在神面前,跪著為人代求,他的膝蓋變得像駱駝的一樣硬。
7
因著他極盡超越的敬虔,人稱他作「義者」和Oblias或Zaddick和Ozleam,意思是公平和人民的保障,正如申言者論到他的話。
8
我于釋經書中,所提到七個教派的人常問他,如何能親近耶穌,他回答,「以為救主。」
9
藉此,許多人相信耶穌是基督,雖然前述的異端不信復活,也不信「要來按個人的行為報應各人。」許多人卻因雅各信了耶穌。
10
由于首領們也信了耶穌。于是在猶太人、文士和法利賽人中間起了不小的騷動,他們認為當下有一個危機,群眾指望耶穌就是彌賽亞。于是他們一同來到雅告這里說,「我們懇求您,限制這些人,他們偏離了正路去跟隨耶穌,把當作基督。我們請求您說服所有要來過逾越節的百姓,正確認識耶穌。我們都信托您,我們和眾人都能為您作見證,您是公義的並且不偏待人。
11
請說服他們不因耶穌偏離正路,因我們和眾人都極為信賴您;請站在殿翼上,為了在高處受人注視,眾人也能清楚地听您說話。逾越節時各支派,甚至外邦人,都前來一同過節。」
12
話說文士和法利賽人,將雅各帶到殿翼,高聲說,「義者雅各!眾人所信托的,既然許多人因釘十字架的耶穌,離棄正路,請您告訴我們如何親近這位釘十字架的耶穌?」
13
他大聲回答說,「你們為什麼問我有關人子耶穌的事,他正坐在諸天之上至高神的右邊,也要駕雲從天來臨。」
14
許多人得了堅固,並因雅各的見證歸榮耀給神,說,「和散那!大衛的子孫!」祭司和法利賽人面面相覷,彼此說,「我們作了一件蠢事,耶穌得了高舉,但我們現在上去把雅各扔下來,群眾就懼怕而不信他。」
15
他們大喊,「哦!連義者自己也被騙了!」他們所作的應驗了以賽亞書三章10節,「除掉那義者,因他冒犯了我們,因此他們要吃自己行為的果子。」(另譯)
16
接著他們上去把雅各扔下來,彼此說,「用石頭打死他!」他們開始用石頭砸他,雅各並沒有立刻倒下,反而轉過身來曲膝禱告,說,「我懇求您主神與父,赦免他們,因他們所做的,他們並不知道。」
17
正當他們以石頭打他,利甲(Rechab)後裔中一個作祭司的[52],這利甲族人的兒子(申言者耶利米曾提到利甲族,譯者注︰耶三五6)大叫,「住手!你們在作甚麼?義者正為你們禱告。」
18
但一個漂洗布疋者用他慣用漂洗布疋的棍棒,打破義者的頭顱,腦漿迸裂。這是他殉道的經過。人們將他葬在聖殿旁,目前墓石仍留在當地。他向著猶太人和希臘人作了忠信的見證,耶穌是基督。不久,Vespasian就入侵佔領猶大。』
19
Hesgesippus豐富的見證與革利免一致。雅各的確令人贊賞,在人中間特別以公義著稱。甚至猶太人中較有智慧的人都認為,因殺害雅各的罪行,耶路撒冷遭受立即圍城的報應。
20
約瑟夫也毫不猶豫地于其著作中,添上此見證︰『這些事發生在猶太人身上是替雅各申冤,他是那稱為基督的耶穌的弟弟,盡管雅各公正不阿,仍遭猶太人殺害。』
21
約瑟夫在Antiquites第20冊這樣敘述雅各的死︰『該撒得知Festus的死訊,派遣Albiaus作猶大地的首長。而年輕的Ananus(我曾提起他領受了祭司的職任)性情十分魯莽、蠻橫,他也是撒都該教派的一員,正如我們曾經說明的,猶太人中該教派執法最為殘忍。
22
當Festus死了,Albiaus還在路上,Ananus因著上述的性情,也自以為這是大好機會,就召集審判大會,帶來了那稱為基督的耶穌的弟弟雅各和其余的人,他指控、非難他們,指他們違反律法,當以罪犯的名義用石頭打死[53]。
23
但在城中穩健、正確遵行律法的人,非常被激怒,就秘密地派人去見王,懇求王派人去告訴Ananus不要這樣做,並且說Ananus之前也有不合法的行為。也有些人在Albiaus從亞歷山卓城來的路上,求見于他,通報Ananus傳喚議會而事先不曾知會他,是不合法的。
24
Albiaus知道了這事,非常憤怒,寫信給Ananus警告他,要追究責任。他只當了三個月祭司,Agrippa王以上述的理由,撤去他祭司的職任,並以Dammaeus的兒子Juses代替他。』
25
以上都是說到雅各。也有一說是,CatholicEpistles[54]中的第一封[55]是他寫的,但請注意,我們認為是偽造的[56]。的確不多人提到,連TheEpistleofJude[57]雖是CatholicEpistles七封書信之一,也是如此。然而,我們知道在大部分的教會中,這些書信和其余的信,都公開的使用、宣讀、傳閱——
[52]根據代上二55,這里的利甲族系出于基尼人利甲族的兒子約拿達,他們是與以色列人一同進入Palestine的阿拉伯人。約拿達與他的後裔恪守禁欲主義般的生活模式,嚴格遵行律法達數世紀之久,並照著耶利米所說,從神得著應許和祝福(耶三五)。此處說到利甲族人得著祭司的職份,正應驗耶三五19所說︰『利甲的兒子約拿達必永不缺人侍立在我的面前。』
[53]大約是主後61或62年。
[54]自ClementofAlexandria、Origen、Dionysius以來,CatholicEpistle這辭就被用來指明幾卷非特定收信對像的書信,如雅各、彼前彼後、約壹約貳約參或猶大書。Eusebius也承認此一用法,不過他是將這七卷統稱為CatholicEpistles。
[55]指雅各書
[56]Eusebius認為此書不應列為正典,他在卷三第二十五章中,以更強烈的字眼稱雅各書的正典性為AgainstCommonOpinion。他的作法自有其原因,例如在初期教會中,在二世紀末以前,除了SheperdofHermas以外,該書並無教父引用。Irenaeus雖知道此書,卻也未曾引用,連MuratorianFragment也略去此書。一直到了Origen時,他才大量引用,並稱該書的作者雅各乃主的兄弟,但他也沒有交待此說的來源為何。Eusebius不認為此書應列為正典,並不代表此書的權威有問題,而是照著他的標準,此書的歷史記錄及教父見證構不上正典的水平。
[57]教父們對猶大書的見證,與雅各書相去不遠。MuratorianFragment承認此書為正點,ClementofAlexandria最常引用此書,甚至曾寫過此書的釋經,並將之列為CatholicEpistles中的一卷。Origen也提到此書,但並未指明作者是使徒猶大還是主的兄弟猶大。但現今一般咸認此書乃主的兄弟猶大,于主後70年耶路撒冷被毀以前所著。
第廿四章馬可之後,Annianus被任命為亞歷山卓城的第一位主教——
1
尼羅執政第八年,Annianus接續使徒、傳福音者馬可,在亞歷山卓教會的治理權。他非常敬虔,並在各面受人敬重。
第廿五章在羅馬,因尼羅的**,保羅和彼得配為宗教的緣故殉道——
1
尼羅堅立政權後,投身邪惡的計謀,執戈備戰反對這個信仰獨一真神的宗教。至于尼羅有多邪惡,並非我們的焦點。
2
尼羅的種種已有許多人詳盡描述,大家都能照個人喜好,憑這些記錄,想像他的異常瘋狂、下流魯鈍。在此影響下,尼羅陸續殘害了數千人,沒有事前計畫,卻是不分青紅皂白,甚至親屬、摯友也沒有例外,包括自己的母親、妻子與許多近親,都如同陌生人或仇敵,以不同的方式被害[58]。
3
除了他的一切罪行之外,他還是第一個君王,公開展示自己是敬神者的仇敵[59]。
4
羅馬人特土良這樣記錄︰『查讀你的紀錄,你會發現尼羅是第一位**信仰的皇帝,特別當他征服東方之後,他在羅馬暴虐地對付所有人。我們有這樣一個**我們的領袖,但我們覺得榮耀,因為凡知道尼羅為人的都知道,凡尼羅所定罪的事,沒有一件不是超絕的事。』
5
尼羅這般公開地宣揚自己是神首要的仇敵,他因憤怒、狂熱而殺害了使徒們。保羅據說是在羅馬被斬首[60],彼得也因尼羅被釘十字架[61],今天保羅和彼得的名字仍保留在公墓中,證實了這事。
6
但如同那位名叫Caius的教會作者[62],他大約生在羅馬城主教Zephyinus反駁Phrygrian教派領袖Proclus的年代[63],他對于前述使徒們屬地帳棚的所在,作了下列陳述︰
7
『我能帶你看看使徒的紀念物,你若到Vatican[64]或OstianWay[65],將看見建立教會根基,之使徒們[66]的紀念品。
8
彼得與保羅大約同時殉道,哥林多教會主教Dionysius,在給羅馬人的論述中,作以下的見證︰『藉此告誡你們,正如你們已有彼得、保羅在羅馬及哥林多所栽種繁茂的種子與你們調和,因為他們兩人在哥林多栽培我們,也教導我們,並以同樣的方式在義大利教導人,他們幾乎同時殉道[67]。』』我添加上述的見證,盼望更加證實歷史的事實——
[58]Nero的母親Agrippina于主後60年被他暗殺,其弟Britannicus則于主後55年在一場筵會中遭他毒害,他強迫他的第一任妻子Octavia與他離婚,並殺害他的好友Otho,以強奪Otho之妻Poppaea。但當Poppaea懷孕之時,Nero又重傷她,使她與孩子雙雙喪命。本節對Nero殘暴凶性的描述,毫無夸張之處。
[59]根據Tacitus的記載,Nero應該是羅馬城大火的元凶,但他為了卸責,將罪行推給基督徒,並于主後64年開始**基督徒。曾有學者指出,當時因Poppaea之故尚得Nero好感的猶太人,也趁機將責認推給基督徒,因為當時基督徒是羅馬城中生活習慣與信仰最與他人格格不入的群體。此次的逼迫不能說是Nero對基督徒最嚴厲的逼迫,並且此次逼迫也不是因著教訓或信仰的因素,而只是因為基督徒與羅馬人之間生活習性上的沖突造成的。
[60]保羅于羅馬殉道的說法,歷來在基督徒中間幾乎毫無爭議與懷疑,因此很可能是一項正確的史實。ClementofRome首次題到這事,並指明保羅是在Nero當政時殉道。二世紀的DionysiusofCorinth、三世紀初的Caius以及Origen都說到此事。無論是Eusebius或是Jerome也都毫不猶豫的肯定此一記載。
[61]彼得于羅馬殉道之說與保羅殉道之說一樣由來已久並廣為流傳,並且除了一些新派神學家之外,歷來也沒有反對或質疑的看法。約二一10已豫言彼得的殉道ClementofRome是最早提供這項記載的人,Ignatius指出彼得與保羅一樣,皆是在羅馬殉道。至于首位題到彼得乃釘十架而死的是Tertullian,並指出這是眾人都相信的事實。而教父Origen則進一步提到,彼得乃是被倒釘十架而殉道。
[62]歷史缺乏關于Caius生平的記載,只知道他是一名三世紀初期博學多聞的教會史學家。
[63]Proclus于三世紀初將Montanism(又稱PhrygianHeresy,由北非Montanus所領導之聖靈復興運動,曾獲Tertullian的支持)引進羅馬。
[64]根據初期教會的傳統,彼得是在Vatican附近Janiculum山上被釘死十架,此處靠近今日的聖彼得大教堂。另有一說是彼得被釘死處乃是在原Nero的戲園,即今日的VanticanHill。天主教中相信,彼得的遺骸于四世紀時被發現並被移至BacilicaofSt.Peter。
[65]教會歷史傳說保羅即是在此處遭斬首,即為今日之AbbeyoftheThreeFountains。據傳保羅被斬首後,他的頭顱在地上撞擊了三下,後來從這三個撞擊點涌出泉水,這泉就被稱為TheThreeFountains,該處還有一根柱子,據說是當時捆綁保羅之用。傳說在四世紀時,保羅的遺骸被發現並被移至Vatican的BacilicaofSt.Paul,該地如今已建成TheChurchofSt.Paul。無論是關于保羅或是彼得遺駭的傳說,其源起都早于二世紀初的羅馬教會。一般神學家或教會歷史學家都認為,關于這兩人傳說可能性都很高。但不論其真實性如何,這類教會傳統已經造成今日天主教中敬拜聖人遺物等不合真理的迷信與惡習。
[66]嚴格的說,無論是保羅或是彼得,都不是羅馬教會的建立者。新約聖經清楚記載,早在二人來到羅馬之前,羅馬已經有教會。因此,稱保羅和彼得為羅馬教會的建立者,是十足的無稽之談。
[67]此節中的『同時』,在希臘文中為katatonautonkairon,介系詞kata之意並不一定指同一天的同一時刻,因此『同時』乃指時間上的相近。自二世紀起,教會的傳統就認為保羅與彼得應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分別殉道。但也有教父如Jerome認為二人乃同日殉道,Augustine則以為是同日但相隔一年。無論如何,這兩位使徒的殉道之日,已無根據可考。今日羅馬天主教分別在六月29及30日記念彼得與保羅的殉道,自然是一項不合真理與史實的作法。
第廿六章猶太人受無數惡人、惡事折磨,至終和羅馬人發生戰爭——
1
約瑟夫敘述猶大國所遭到的悲哀。他于著作中說到,除了許多其他的人,猶太人中多數居首位的,在耶路撒冷被Florus處以鞭苔或釘十字架。戰爭開始時,Florus正好是猶大省首長[68],時值尼羅執政第十二年[69]。
2
他說『那時,因著猶太人叛亂,整個敘利亞的居民掀起恐怖的暴動,在各城各鄉,他們毫不留情地殺害猶太人。各處尸橫遍野,不分老少,女尸甚至沒有遮蓋,全省滿了無法形容的悲哀氣氛。但相較于已發生的暴行,預期更大的暴行才是真正的威脅。』這是約瑟夫所述,猶太人當時的情狀——
[68]GessiusFlorus是希利尼人,他的妻子Cleopatra是Nero當時的皇後Poppaea的好友,因此他得以于主後64年被提名為猶大省長。他的為人為所有猶太人所恨惡,他的施政也毫不得要領。
[69]根據Josephus的記載,此時是GessiusFlorus在位第二年,在他極權並任意的統治下,猶太人一再群起反抗,終于在Nero第十二年爆發了猶太戰爭(TheJewish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