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一、研读旧约的困难
    许多信徒读旧约时都有望洋兴叹的感慨,有些却勉为其难的读下去,但觉得艰涩枯燥。另外一些则作有意无意的回避,单单的研读新约。其实旧约不但是神的默示,对我们且有重大的意义,不应忽略。

    我们先来看研读旧约的困难,也许能帮助我们对症下药。研读旧约困难至少基于下列十二个因素:

    A、信息供应少

    一般传道人讲道或查经聚会等较少用旧约主题或课题,结果信徒接触旧约机会不大,故不但对旧约感到陌生,其中一些难明白的地方亦无从解明。

    B、篇幅相当长

    旧约较新约至少长一倍以上。要读完旧约三十九卷书,费时费力。信徒一踏上读旧约的路,就发现此路漫长,走了多时还不到尽头,又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久后便停顿在路边休息,一躺下便干脆不读下去,而转读新约了。

    C.、历史很久远

    旧约的历史非常长远,自创世至亚伯拉罕之年日已有悠久之历史,而从亚伯拉罕至玛拉基共有一千六百多年;洪水至玛拉基则有五,六千年。其间民族的兴衰,国际的演变,人物、地名及宗族的名谱又多又复杂,令人有目不暇给的困难,以致兴趣易失。

    D、宗旨又独特

    旧约每卷书都有各自独特的宗旨与目的,所以每本书的历史都是经过选择及加上解释的,所以有些地方信徒盼望要知道的资料却找不着;有些资料却不明白作者为什么那样详细的记录下来。若读者能明白每卷书的宗旨及目的,有些误解可以冰释;有些困难可以迎刃而解;兴趣也会倍增起来。

    举例来说,历代志上一至九章的家谱对今日信徒也许没有什么意思,但对犹太人却很重要,因为宗族谱,祭司谱及王谱没有间断,就显出神没有放弃犹大国或离开大卫家。神要以色列成为祭司国(出19:5-6)及弥赛亚国(撒下7:16),使以色列能引全地归顺神。又列王纪与历代志为历史书,但因宗旨不同,记载历史的重点便有很大的分别。列王纪指出以色列国(王下17:22-23)及犹大国之灭亡(王下24:2-3)全因百姓不听神藉众先知所说的话,是以两卷书多记先知的事迹(如以利亚,以利沙及其他)。历代志则指出亡国原因是百姓不尊重圣殿也是一个宫殿与圣殿的关系。那个宝座尊重圣殿,那个国祚必定长久,反之则急速败亡,是故历代志作者很强调圣殿的功用。他用很多的篇幅记圣殿的建造、祭司的资格、献祭的手续、务求详尽,而先知的事迹,尤其以利亚及以利亚的英雄伟迹则简略稍提或全然删掉。这是因宗旨之起因,信徒阅读这类书卷若不知晓它们的重点、宗旨,便看不出内容的来龙去脉,很容易产生混淆的感觉。

    E、着眼点不同

    如上点所提,旧约的历史是选择性(selective)及阐释性的(interpretive),所以旧约的历史与世界史在性质上甚有差异。世界史的记录是纯以报导史事为目的(虽然有些世界史的书本亦附有作者的评论,但这样已脱离纯史的范围与性质了。按理来说,世界史该是纯报导性质的),但圣经史却完全不同。旧约史是选择性及阐释性的,是按照作者的宗旨而撰着。所以作者在搜集资料时便以其着述之宗旨而作取舍,又透过他的领会才下笔。读者若在这方面缺乏一些基本的导论,必会感觉旧约是枯燥与艰深的。质言之,旧约史有三大撰述的重点:

    1.神的救恩(Heilsgeschichte)?第一主题可称之为恩慈与救赎。旧约史的首要性质是救恩史,是神在人的历史中救赎世人之心意的显示,及救赎行动的选例记录。这记录虽并不完全,然而其救恩主题却是相当明显的。这救恩史始自亚当时代(始自创3:15,俗称第一福音。这是一个救恩应许,神以这应许作祝福与管治世人的蓝图,故有学者则以应许为整本旧约的主题(注1)),自此之后神的救恩计划在塞特时代,挪亚时代,亚伯拉罕时代,摩西时代,约书亚时代,士师时代,王国时代,被掳时代,而至归回时代,在每时代中,旧约的主旨便是要将神在历史中的救赎工作表明出来。旧约的表明方法非象现代人的表明法靠观念,靠理论。他们的表明法乃靠行动、作为、历史、宗教节期、象征动作、异象预兆等。

    2.神的拣选(Election)?第二命题亦可称作救恩与选民。接上点这救恩史的表显乃藉着一个民族透露给世人认识,这就是希伯来族的以色列民。在神选召亚伯拉罕时,可见其救赎的计划是一个拣选的恩典。神要藉着亚伯拉罕的后裔使万民蒙福(创12:2-3)。这拣选明显地是从亚伯拉罕的一个后裔以撒及其后裔表明出来,而至基督,那最合神心意的后裔(参加3:16)完成神的救赎大工。保罗在罗11章详细地阐释旧约的拣选救赎史。罗11章可说是基督徒的哲学史观的主要经文之一(其他参林前15:20-28;启11:15-18)。可见旧约史是拣选救赎史。读者在这里有了初步的概念,阅读旧约时的心境便活泼起来。

    3.神的国度(Theocracy)?第三重点亦可称为选民与国度。神的救恩藉着一个民族使全地蒙福,故这民族是一个特别蒙恩的民族。神选召他们,在埃及锻炼他们对神的信赖,藉着摩西领他们到西乃山脚,与他们立约,将他们建立成为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子民(出19:6),又颁布律法,管治他们,使他们成为一个神治的政体(theocracy),是一个神治的国度(theocratickingdom)。所以选民史也是神治国史。神给他们律法,一面指出他们是一个神律治理之国(theonomy),一方面表彰神对他的选民国属灵的道德要求(律法中的属灵与道德律),是神管治他们的大宪章(国法)。这属灵与道德律的背面便显出神属灵、道德与圣洁的本质。神又给他们民治律,使他们以神为本自治。最后给他们宗教律(如献祭、节期、帐幕),以示他们是属神的选民,分别出来归与神的圣洁之民。利未记所记极繁琐之律就是提醒他们,叫他们一举一动也要显出属神的标志,也藉着清洁之律显出他们是与众不同的国民。他们的国祚全在乎他们对神的律法上之要求是否完全忠顺。旧约的历代志便是一个明显的举例,指出国家宝座的长久在乎它与圣殿(代表敬拜)的关系如何(throne对temple);列王纪则指出国祚的长短在乎宝座对神的律法(透过先知)的关系如何(throne对law)。可见旧约史是有重点的,明了了这三大中心,研读旧约的趣味便会倍增了。

    F、文化有差异

    犹太人的文化自创一格,与一般国家文化相异的地方甚多。读者读起来会觉得与自己没有切身关系。另外旧约圣经亦提及许多不同的外邦文化,如非利士、迦南、埃及、叙利亚、巴比伦、波斯等,使人读之有如置身大千世界。

    举例来说,犹太人的立约文化,不但影响他们人与人之间的表现,也解释一些旧约重要的神学思想,例如盐约(民18:19;代下13:5),鞋约(得4:7)和血约(创15:10,18)所表示责任的轻重就不同了。

    G、文体太广泛

    旧约里面的文学尤如一个极大的万花筒,多彩多姿,集世界文学之体裁于一身。各类的文学体裁与格式,皆能在旧约中找到实例。诸如格言、叙事文、寓言、象征文、散文、隐喻文字、辩论、诗歌、自吟自语、预言文字、讲道集等应有尽有,蔚为奇观。一般信徒缺乏文学方面深入一点的修养,研读起来就会特别困难。

    H、题材多重覆

    旧约有甚多书卷之题材是很相似的。若一口气读下去便会产生一种疲倦的心理,比方诗篇和箴言的内容,甚多地方是千篇一律的。若要一口气把诗箴读完便会觉得沉闷。又大先知书中如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等,当中许多讲道的主题是重覆的。可是他们却分开了数十年方讲完所记的材料,在数十年的事奉中,他们讲道的内容难免有重提的必要,当时的听众便觉得新鲜。所有大小先知书大部份内容都是讲道集,多有重覆,就是这个原因。

    I、神学观念专

    旧约内的记载虽主要是历史,但如上文所提,这不是普通史,而是神的工作史。在神的活动中又有甚多专门的神学观念,若在这些方面缺乏一些基本的训练,旧约有些地方便不易明白。例如约的观念,国度的观念,恩典的观念,默示的观念,弥赛亚的观念,末世的观念等。有些神学思想深藏于犹太人的文化背景里,若不是犹太人,也不能清楚触摸到他们领受的心情。举例来说,国度对犹太人来说是一个地上政治性的国度,这思想源自神对大卫的应许(参撒下7:16),所以他们对应许的感受与盼望,与我们外邦读者当然大有不同。这是我们觉得旧约不很切身的原因。

    J、伦理观异常(注2)

    旧约所表露的伦理观与新约的有甚多不同之处,叫现代人更难领会,实例不胜枚举,如在约书亚记中,喇合以撒谎而蒙恩(2:3-6;6:25;参来11:31);神吩咐以色列人在攻取一些外邦城时,要将全城男女老幼,家禽牲畜,杀得寸草不留(如8:24;10:40;11:11等)。表面看来,这是甚难理解的。诗篇中有很多咒诅诗,内中诗人所表达的怨毒(如137:8-9)亦甚难了解。除非我们对外邦人的背景,甚至整个旧约的神学有相当的认识,否则不易明白。一般信徒往往因这些地方便裹足不前,以致其他的旧约部分也没有兴趣去读了。

    K、表达不尽同

    旧约作者表达一个观念的方法与现代人迥异,举例来说,罗11:11所讨论的是犹太人传统的观念,亦即旧约已有的观念。跌倒一词是指人被神弃绝,失脚则表示人的不信,他们的失脚是要他们跌倒么就是因他们的不信,神便弃绝他们么的意思。另外,舔尘即降服;羞愧意即失望(赛49:23),他们失望时有羞愧的心情;成圣非指生活上的圣洁,而是地位上的与前不同(已交给神了;出40);烟火表示神的临格(创15:17);站立即事奉(民16:9);走来走去表巡视(亚1:10);脱鞋意表尊敬(出3:5);从早起来即从起初的时候(耶7:25);打五六次意完全胜利(王下13:19);等例子不胜枚举,明白这些文学特征着实提高研读旧约的趣味。

    L、应用性不易

    旧约内容表面看来似与现代人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不能应用,读起来容易令人觉得枯燥。举例说,创世记前十一章虽有部分与全人类有关,由十二章开始,大部分的记录则似只关乎亚伯拉罕私人轶事及家族琐事;出埃及记几乎全部与现代人无关。至于以色列人的诫命(道德性),律例(宗教性),典章(民治性)等的规条,除却一些道德律现代信徒还可以应用之外,整体说来极充满当时国家民族的生存意识,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似乎脱节。至于大小先知书,大部分皆为针对当时国家之流弊,与我们又缺乏切身感,只有部分智慧书中之内容也许觉得有用(难怪今日信徒除了灵修时稍为念念诗篇及箴言,其他旧约部分也懒得去摸它们了)。为了要应用旧约,一些人便在释经学上犯规,灵意解经就是其中一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