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卷类 创世纪神学
    创世记的神学(Genesis,Theology0f)

    创世记的神学可以分三个层次来探讨。第一个研究的层次是集中在它本身的信息。我们尝试将它抽离圣经整体的正典,判断它本身的含义,尤其是关系到它对原初读者所传达的意思。第二个研究层次所关注的,是创世记在旧约正典中的神学,关系到旧约其他书卷如何回溯创世记和引用它的神学。第三个研究层次则是从新约的角度来探视创世记。这关系到创世记如何滋养基督教信仰。

    诠释角度

    第一个层次比其余两个多涉及读者本身的批判性态度。那些或多或少接受威尔浩生(JuliusWellhausen)之『底本说』(DocumentaryHypothesis)的学者,会较重视分别属于J、E、D、P底本的神学,而较少关注创世记作为一个整体的神学。其他诸如接受诺夫(MartinNoth)那套『传统评鉴学』(TraditionCriticism)的学者,则认为创世记是以色列人的传说和传统的产品,经由数百年历史所孕育和转化而成。这些学者大多在不同的传统中找出种种不同的信息,而极少以全书作为整体来研究。有些鉴别学者尝试以『正典评鉴学』(CanonCriticism,尤指BrevardChilds的理论)来填补评鉴学理论和圣经神学之间的缝隙,好使创世记整体的神学获得注意,而毋须放弃主导的鉴别学理论。平心而论,即使如此,那些认定创世记是属于后期作品(约主前450年),并认定它是在不同的传统和学派互相竞争下出现的学者,若不是感到难于描述创世记的神学,就是索性认为这意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那些基本上接受摩西是作者的学者,努力为本书找寻一个贯彻始终的信息。他们相信全书有统一的背景和写作目的。然而,纯粹基于认定摩西就是创世记的作者,就觉得能够全盘掌握全书信息,未免是过于简化的看法。由于创世记的故事,相信早在摩西之前已经在埃及的以色列人中间流传,故此我们必须问,这些故事对于他们有甚么意义?另一个问题是,这些故事怎样成为一本如创世记那样连贯的书卷?假定摩西确是将所收集的故事,按清晰的条理编汇成书,就像路加写耶稣生平时所作的(路一l-4),那么,我们便能够透过探讨创世记的结构,来了解它给最早期的以色列群体的信息。

    叙述架构

    创世记的结构跟古代近东的写作模式相近,包括序言、三个对某先祖或先祖群体的威胁和结局。以这种模式写成的故事,都会叙述某个以其先祖作为代表人物的群体,如何经历连串危难仍屹立不倒。一方面,这是个得胜的故事,另一方面,它却可能相当黯淡,因为在这模式中的最后结局,一般都带悲剧成分。这类故事的主要目的,是让该群体的后裔,明白自己怎样辗转走到此时此地的处境中。

    创世记的结构如下:

    序言太古史一l至十一26

    过渡家谱十一27-32

    威胁亚伯拉罕的时期十二1至二十五11

    过渡家谱二十四12-18

    威胁雅各的时期二十五19至三十五22上

    过渡家谱三十五22下至三十六40

    威胁约瑟的时期三十七l至四十六7

    过渡家谱四十六8-27

    结局定居埃及四十六28至五十26

    太古史(创一l至十一26)为全书设定了背景,告诉我们人类如何在乐园中展开生活,却因背逆而失去靠近生命树的机会。它让我们知道我们所居住的世界是从何而来,以及如何演变成如今的样子。这不单关系到物质的宇宙和各种生物之创造过程,还涉及人类罪恶的起源,以及现今世界秩序中为何出现列国争竞的局面,亦让我们了解以色列置身在列国中间的历史背景。

    由第十二章开始,经文的焦点便落在以色列的列祖身上。虽然列祖包括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他的十二个儿子,但经文的叙述却只集中在亚伯拉罕、雅各和约瑟身上。他们三人都分别要离开本家,在异族世界中面对种种不友善的对待和辗转危险的命途。反观以撒却一生留在家乡过着相对地安稳的生活。这三位主角人物经常穿梭于陌生、甚至有敌意的人中。我们不难想像,最早期的以色列人如何屏气凝神地留心听着列祖们(也延伸至他们的后裔)身陷绝境的故事。当听到雅各迁往埃及地定居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这个成立不久的国找到一个提供粮食和庇荫之居所。虽然埃及是个荫庇之处,却仍然是异国;以色列人始终是寄人篱下。因此,随着那位为他们提供生计和保护的先祖约瑟去世,且被收殓在棺木里,本书的故事亦以悲凉的调子结束。

    神学重点

    我们想确定创世记的神学,必先考虑这个叙述架构。创世记的神学思想——尤其是有关神带领和眷顾的神学——正是叙述的重心。因着神的呼召,亚伯拉罕最初离开在吾珥和哈兰的家乡,前往迦南(十二l-5)。因着神干预,亚伯拉罕多次得以在暂住埃及时化险为夷,甚至愈发强盛(十二l0-20)。雅各被骗与利亚成婚,其实他所爱的是利亚的妹妹拉结,而拉结又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生育。因着这种种原因,雅各得了十二个儿子,后来成为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二十九15至三十23)。约瑟先遭到兄长们无情地卖作奴隶,然后又遭主母诬害以**之罪,然而经过这连串悲惨际遇之后,他却在埃及王朝中擢升至位极人臣之位(三十七至四十一章)。约瑟描述神在其一生经历中之眷顾时,一语中的:『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五十20)。对于最早期的读者而言,创世记的故事让他们知道自己如何在神的眷顾下,来到埃及地定居;圣经同时使他们明白,埃及虽然并非其祖国,他们却是该地的合法居民,因为法老亲自欢迎了他们(四十七7-12)。

    『福音』

    创世记亦包含一个盼望。这盼望对于在埃及居住的以色列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几乎可以称之为『福音』。这『福音』是环绕亚伯拉罕而建立的。有关的经文分别是十二章1至9节、十五章1至21节、十七章1至27节和二十二章l至19节。在第一段经文(十一1-9),神吩咐亚伯拉罕离开他的故乡,同时亦应许他的后裔将会成为大国。亚伯拉罕遵从神的吩咐到了迦南,在那里筑起祭坛,献祭给耶和华他的神。在第二段经文中(十五1-21),神与亚伯拉罕立约。神表明身分,继而否决以大马士革人以利以谢作亚伯拉罕嗣子的建议,应许亚伯拉罕将有极其众多的后裔,并会得着迦南地为业。亚伯拉罕相信神的应许,献祭给神,接着再听见有关他的后裔要过奴仆的黑暗日子,后来得以承受应许地的预言。第三段经文(十七l-27)带出神要用割礼作为立约的记号(十七l-27)。神再次向亚伯拉罕表明身分,再次应许赐他极多后裔和得迦南地为业。祂否决以实玛利作为亚伯拉罕后嗣的提议,并要求亚伯拉罕和一切男丁行割礼,作为立约的记号。亚伯拉罕遵照神的吩咐而行。第四段经文(二十二1-19)就像第一段经文,以神要亚伯拉罕离家为始,但这次却要他带同儿子上山,将他献给神为祭。亚伯拉罕依从神的吩咐,但是到了最后关头,耶和华的使者阻止他下手,又为他预备了公羊替代为祭。经过这终极的考验,神再次应许赐他土地和众多后裔。

    早期的以色列人(尤其是还在埃及居住的以色列人)绝对不会错过这些记述中的神学含义。他们得以存在世上,全赖神应许赐他们的先祖一个儿子,这应许在人认为生育无望之后的一段长时间,才藉着神迹成就了。透过这些故事,以色列人认识到他们是耶和华与亚伯拉罕立约而来的后嗣;他们亦因此明白,行割礼这个立约记号的起源和意义。这记号对以色列人的重要性,与洗礼和圣餐对教会的重要性相同。他们更从亚伯拉罕生平的生动描述中,看见顺从耶和华的重要性。最后,对于居住在埃及的以色列人而言,这故事的应许带有一种终末观,就是他们终于有一天得着迦南地为业。

    旧约的引用

    当我们查究旧约其他书卷如何引用创世记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惊讶,发现原来只有极少处直接涉及本书。大部分引用本书的经文,只会简单地提到神给予『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应许(例如:出三15-16,四5,六8;利二十六42;申六10,三十20;书二十四2;王下十三23;代下二十7;尼九7-8)。有时,旧约作者会引用所多玛作为罪恶和神施予审判的范例(例如:申二十九23;赛一9-10;耶二十三14,四十九l8;结十六46-56;摩四11;番二9)。诗篇一〇五篇9至23节简略地复述创世记的故事,重点则放在约瑟生平上。传道书在默想人类堕落后的景况时,包含了对创世记的神学反省。这里引用创世记的方式较为隐晦,出现在它经常重复的『凡事都是虚空』这句话中(『虚空』的希伯来文是hcbel,一2;这个字亦等同于亚当和夏娃那个被谋杀的儿子『亚伯』[Abel]的名字)。诗体和智慧文学的经文亦有反思创造的教义。

    旧约其他书卷只有为数极少的地方对创世记作出神学反省,其实也有其意思,因为这反映出,创世记的信息最初的确是为在埃及居住的以色列人写的。它让当时的以色列社群认识他们的根,并他们在埃及居住的来龙去脉,以及神对他们的将来作出的应许。征服迦南之后,出埃及的事件便取代了创世记成为以色列神学的核心。

    新约的引用

    新约和随后的基督教神学在处理创世记的方式上较为直接。当中最为首要的,是把基督视为亚伯拉罕的后裔,一切的应许都在祂身上得着应验(太一l-2;参路二十四27)。虽然新约本身没有透过创世记的有关经文去追溯基督的身分,但解经家却一般认为基督就是那位将要与蛇对抗的『女人的后裔』(三15)。应许的主线人物收窄至塞特(五章)、闪(九26-27)、亚伯拉罕(十二l-3)、以撒(二十六2-5)、雅各(二十八l0-17)和犹大(四十九10)的谱系上。创世记讲述了人类堕落犯罪的经过,但随即展开神透过那位应许之子进行的救赎。

    司提反在使徒行传第七章的讲道中,简单地复述了创世记的故事(徒七2-16),强调神如何超越了约瑟的兄长们对他的妒忌,来成就祂的应许。他暗示神以同样方式来超越犹太人的罪,透过耶稣钉十字架的行动带来救赎。

    保罗则引用创世记来说明几个重点。他那本乎恩典靠着信心称义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亚伯拉罕的故事(尤其是创十五6)作为基础的,当中记载了亚伯拉罕因信神,神便算他的信心为义。在罗马书四章1至12节,保罗指出人称义完全是出于神的恩典,与人的行为和功德无关。他进而注意到,由于亚伯拉罕是在未受割礼之前因信称义的,故此便证明外邦人毋须先受割礼才能加入得救的行列。在加拉太书三章6至18节,他同样引用创世记十五章6节来支持称义非靠行为的立论,同时还进一步指出,这应许不会被430年后才出现的律法所废掉。

    保罗亦将以撒神迹地出生,视为藉着信心而来之恩典的预表。在罗马书四章l8至25节,他将亚伯拉罕对神应许赐下儿子的信心,与基督徒相信耶稣,及相信复活的信心互相对比。加拉太书四章21至23节则将以撒神迹地出生,与以实玛利的『正常』出生作出比较,两者分别预表靠恩典称义和靠律法称义。至于雅各书所强调的,是亚伯拉罕对神顺服,甘愿把儿子以撒献在坛上(雅二21)。

    保罗亦从人类堕落的故事中抽取神学的教训。在罗马书五章12至21节,他指出因着亚当一人犯罪,死亡和罪就临到全人类;同样地,因着耶稣一人顺服,称义和生命亦都临到所有人。他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五章也照样用这个方式,来建立第一和第二个亚当的观念。首先的亚当将死带给众人,第二个则开启了通往永生的道路(林前十五21-22、45)。提摩太前书二章9至l5节却换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角度,引用创世记第三章,作为界定基督徒妇女角色和责任的依据。

    希伯来书引用创世记十四章l7至20节来证明,基督的祭司职分(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是超越利未祭司的,因为当亚伯拉罕将自己所得的十分之一交给麦基洗德时,利未人可说已是在亚伯拉罕的腰中(来七l-10)。希伯来书还有另一较为简单的层次,就是引用亚伯、以诺、挪亚、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约瑟作为紧守信心的典范人物(来十一4-22)。最后,启示录在为整本正典画上句号之前,回溯了创世记的头几章,宣告基督已胜过了古蛇(启二十2),凡得蒙救赎的人都可以毫无阻隔地靠近生命树(启二十二2)。

    DuaneA.Garre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