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卷类 路加福音-使徒行传的神学
    路加福音-使徒行传的神学(Luke-Acts,Theologyof)

    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第一章经文,都指出该书是为一人而写的——但我们除了知道这人名叫『提阿非罗』之外,其他便别无所知。使徒行传一章1至3节提到作者曾写了『前书』,记述耶稣的生平和教训,这显然是属路加福音一类的作品。在作者的心目中,使徒行传便是这作品的下集。属于2世纪文献的『穆拉多利经目』(MuratorianCanon)曾经指出,第三卷福音书和使徒行传都是由路加执笔所写的。歌罗西书四章14节、腓利门书24节和提摩太后书四章11节都分别提起路加的名字,我们从中认识到路加是保罗的同工和『亲爱的医生』。使徒行传十六章10至17节,二十章5至16节,二十一章1至18节和二十七至二十八章的代名词,都由原来的第三人称转变为第一人称的『我们』,显示作者本人亦有份参与这些经文所叙述的事件。除此之外,我们对路加所知甚少,仅知道他可能是一位来自叙利亚的外邦人。当代学术界对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作者问题(即怀疑他是否就是那位不时随同保罗四出传道的同工路加),虽然提出不少异议,但是始终没有确实理据作另一个结论。与此同时,这里亦必须一提,路加在其福音书的头三节经文,坦白承认一个事实,就是他在写作的过程中,引用了不同来源的资料。

    要确定那些记载在路加福音以至使徒行传的历史事件,是发生在哪个时期,并不十分困难。根据马太福音第二章的记载,耶稣降生的时候,希律王还未死。按照历史的考证,希律是在主前4年逝世的。路加福音三章1至2节所提供的历史背景,帮助我们推算出施洗约翰的事奉和耶稣开始露面的年期,大约是主后27至28年间。使徒行传二十四章27节提及罗马官员的调动,由非斯都接替腓力斯的职任,时值约主后59年。保罗大约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抵达罗马(徒二十七章),然后在罗马住了两年(徒二十八30),故此,使徒行传结尾部分所记载的事情,大约发生在主后62年。

    路加的神学包含两个部分:(1)他与其他福音书作者——尤其是马太和马可福音的作者——的共通点;(2)在其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中,属于他本身的独特素材、重点、组织和贡献。路加记述耶稣事奉的基本大纲,与其他符类福音的作者大同小异,而且在内容方面亦有很多相同之处。在路加的笔下,彼得认信耶稣为基督(路九19-19),亦是全书的一个重要转捩点。此外,无论从篇幅所占的比重,以及所包含的内容去衡量,路加都是想把耶稣被捉拿、受审、受死和复活这部分,描述为全书的重点和高潮。他亦与符类福音的看法一致,断定耶稣本人是大卫的弥赛亚子孙、作王的弥赛亚、主的受苦仆人,以及『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路二十四44)所预言的那位天上的人子。

    路加和马可之间的分别计有:(1)路加以其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两者所共有的资料内容,而且侧重点亦有所不同;(2)主要在路加福音六章20节至八章3节和九章51节至十八章14节出现,和马太福音共通,却不见于马可福音的『讲论』(“Q”材料);和(3)路加福音独有的资料。路加的独有资料(“L"材料),可分为以下七大类:

    1.施洗约翰和耶稣:约翰的使命(路三1-6、10-14、18-20)和耶稣的家谱(路三23-28)。

    2.耶稣在拿撒勒遭到厌弃(路四16-30)。

    3.某些大能的作为/神迹,包括打鱼的奇迹(路五1-11);使拿因城寡妇之子复活(路七11-17)。

    4.特别的训勉和教导:在撒玛利亚教训众门徒(路九51-56);训勉七十人(路十1、17-20);教训马大(路十38-42);有关主人和仆人的教训(路十七7-10);对十个麻疯者的讲话(路十七11-21):与撒该的交谈(路十九1-1O)。

    5.路加独有的比喻:好撒玛利亚人(路十25-37);半夜前来求助的朋友(路十一5-8);无知的财主(路十二13-21);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路十三1-9);选择首位和请客之道(路十四7-14);迷羊、失钱和浪子(路十五章);不义的管家(路十六1-12);财主和拉撒路(路十六19-31);纠缠不休的寡妇(路十八1-8);法利赛人和税吏(路十八9-14):十锭银子(路十九11-27)。

    6.警告和争论:来自法利赛人的攻击(路十一53至十四4);有关守安息日的争论——治好驼背的女人(路十三10-17)和臌胀的人(路十四1-6);有关希律安提帕(路十三31-33);计算代价(路十四28-33)。

    7.耶稣最后一次进到耶路撒冷:将近到城(路十九37-44);末世的预言(路二十一11下、18、25下、26上、28、34-36);受难和复活(路二十二14-24)。

    路加福音有颇多的独特重点,包括他特别关注时间、地点和历史背景。稍一浏览路加这套分成两部的作品,就会发现他对历史极其关注和兴趣浓厚。在他叙述事件的同时,往往提及当时的执政者,或同一时期在社会和世界上所发生的某些事情,以致读者能大概知道事件发生在哪段期间。在记述耶稣的事奉之前,他先清楚交代了背景。路加详述了耶稣降生的经过、祂在12岁那年的一次特殊经历(路一至二章),以及耶稣的家谱(路三23-28)。他好像要把某些主题与事关重要的地点串连起关系。他的着作虽然不是关乎耶稣或初期教会的完整历史书,可是,历史——可靠的历史——却是其作品的一个重要元素。

    本身是外邦人的路加,不忘强调耶稣的事奉是关乎所有人的——祂不单是犹太人的救主,更是全人类的救主。因此,他通常都会指出事件中人物的种族和国籍背景。他把教会主要看成是一个建制和一个组织;他亦十分关注教会与国家的关系。路加很看重圣灵在耶稣和教会两者事奉上的角色。解经家通常都会指出路加十分关心地位卑微的社群:穷人、生活潦倒的人、妇女、儿童、税吏、病患者、外邦人、撒玛利亚人。他对『社会关怀』亦同样表现出特殊的热衷,不时记述耶稣和教会如何回应人的需要。路加透过引述耶稣的教导,和回溯初期教会的经验,让读者认识祷告的重要性,以及作门徒的代价。他强调基督的再来,以及诸如赞美、宽恕、荣耀、喜乐、哀哭、和平与爱的观念。

    当然,路加的着作与其他福音书的最明显差别,在于他接续写了第二册。使徒行传记述了教会的成立,以及教会初期在耶路撒冷的活动(徒一至七章),同时,它亦报导了门徒因遭受逼迫而分散各地,以至及后在其他地方广传福音的经过(徒八至十一章)。特别值得留意的是,除了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之外,还有其他人加入了信徒的群体——撒玛利亚人、埃提阿伯的太监、以色列沿岸的居民、一名外邦人(哥尼流)、在叙利亚的安提阿中许多不知名的犹太人和希腊人。这部分的着作更记述一位原初逼迫教会的犹太人扫罗信主之经过,他后来改名为保罗(徒九1-31)。第十二章标记着教会的领袖由原初的十二使徒,转移为雅各和保罗二人,地理上的中心点亦由耶路撒冷转移到安提阿。最后的15章(徒十三至二十八章)清楚显示福音工作在保罗的带领下扩展开去,远至罗马,同时亦有为数极多的外邦人加入,成为教会的一分子。耶路撒冷会议(徒十五章),则记录了教会在圣灵的引领下,清楚表明她认定救恩是本乎恩和藉着信。

    救恩历史

    我们必须从两方面来理解路加福音至使徒行传的救恩历史。首先是一个基本的假定:神在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中进行他的救恩计划,而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本身也是世界总体历史的一部分。弥迦呼吁他的读者回想以色列历史中的某些事件,『好使你们知道耶和华公义的作为』(弥六5)。这段历史始自创造和人类因犯罪而堕落,一直到基督再来和已知世界的终结——其实就是人类历史的全部。在神那更阔更悠长的启示和救赎历史中,路加所记述的事件只是当中的一部分,它们具体地刻划了神在这个时空的作为。

    其次,在路加眼中,耶稣的一生并非只是救恩历史中的其

    中一件事;耶稣的一生根本就是救恩历史的最重要事件。耶稣藉着童贞女怀孕的神迹而降生,而之前更有天使预告祂的出生。祂还是婴孩的时候,便已经有义人认出祂是神的『救恩』(路二30),并且将祂与『耶路撒冷得救赎』(路二38)相连。只有12岁的孩童耶稣,便已经晓得自己与神有着特殊的关系,并肩负特殊的使命(路二41-51)。路加在他的福音书中,自始至终都在暗示耶稣的生平事迹不是肉眼所看见的那么简单,当中牵涉的事情包括:受洗和受试探(路三21-22,四1-13)、比喻和神迹、神国同在的意识(路十七20-21)、门徒传道时撒但也要落荒而逃(路十17-18)、登山变像(路九28-36)、进入耶路撒冷(路十三34-35,十九41-44)、在希律(安提帕)和彼拉多面前受审(路二十三6-16),甚至是当祂踏上钉十字架之路,沿途有耶路撒冷的女子为祂哀哭(路二十三27-31)等事。

    路加直接引用旧约的次数,在比例上虽然比马太和马可福音少,但他却为他所叙述的事件,清楚确立了与旧约之间的关系。他有无数个地方是暗指到旧约的事件和观念。到了一个关键性的时刻,就是当复活了的耶稣向门徒显现的时候,他便指出耶稣亲自从整本旧约的背景来解明自己的一生和事奉(路二十四12-49)。这亦是使徒行传的方式——它经常引用旧约来作为理解耶稣生平的背景。耶稣是神拯救工作的最高峰。因此,『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四12)。

    救恩的日子

    整本旧约所讲的『那日』,乃是指神在审判和拯救这两方面采取果断行动的关键性时刻。在一般犹太人的观念中,历史可分为两个『世代』。第一个是宣讲和预备的世代,神在这段时期往往会以间接和象征方式来施行祂的作为。第二个是『应验的世代』,神在这个时期将会亲自和直接地处理人的罪,和罪所带来的问题;同时,祂亦会重新确立祂主权的统治(神的国)。这第二个时期会持续至『末世』临到,神的作为和人类的历史到达圆满的终局。犹太人预期由第一个世代通往第二个世代的过程,会明显有神的亲自介入——不管是祂亲身介入抑或透过祂所使用的中间人(弥赛亚)。到了那一刻,不论是神的国、应验的世代、弥赛亚的世代,或救恩的年代,都会成了眼前的现实。

    根据路加的记载,耶稣在拿撒勒会堂的那一幕,正式为祂的事奉揭开序幕(路四16-30)。耶稣所读的经文,是以赛亚书六十一章1至2节上,先知在那里预言将来神要释放和拯救的日子(『神悦纳人的禧年』)。耶稣继而戏剧性地宣告祂本人的出现,正代表着这世代已经临到:『今天这经应验在你们耳中了』(路四21)。耶稣刻意停在以赛亚书六十一章2节中间,略去有关审判日子的预言部分——在耶稣的观念中,审判的日子将会在这个刚引进的时期到达尾声的时候出现,而不是在开始的时候出现。耶稣遭到同乡的排斥,不是因为祂声称自己是弥赛亚(这是祂那句话的本意),乃是因为祂挑战传统的信念,指出神的工作和恩典会伸展至超越犹太人的范围。

    使徒行传一开始,亦宣告应验的世代已经临到。当彼得为门徒在五旬节那种心醉神迷的表现作出解释的时候,在讲论之中特别引用了约珥书(徒二28-32),该书预言神会在末后的日子以一个独特的方式进入历史。约珥所预言将来会发生的事(『我要……浇灌……』,徒二28),彼得宣称现在已经发生了(『这正是先知约珥所说的』,徒二16)。这两段经文的目的不容忽视。耶稣的出现,是历史中的一个关键时刻。祂和祂的事奉不是历史中的『中间时期』(Conzelmann所主张的),而是最主要的决定性时刻,是神整个救恩历史中的『那日』。无论是耶稣的教导,抑或众使徒的讲论和表现,都认定旧约作者看为未来的事,如今已经成真。耶稣曾经严词斥责那些不懂分辨这事实的人(路十二56)。神的工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事情已大不相同。因此,一切旧有的模式、律法、习俗等,都必须重新评价。在这个救恩的新世代已经来临,并迈向终局的时期,人将要如何生活,正是路加福音以至使徒行传,以及其他新约着作所论述的主题。

    救恩的使者

    耶稣、祂的门徒,以及所有传扬祂的所是所作及其意义的人,都是救恩的使者。耶稣本身正是救恩的使者;祂是那位拯救之神的自我启示;祂是传讲神同在、神国和神旨意的那一位;祂亦是实行神的旨意和作神的工的那一位。路加的整套基督论——救恩信息的一部分——与此息息相关。

    其他在路加福音出现的使者包括十二门徒和被耶稣差出去的七十人(路九1-6、1O,十1-12、17-20)。在耶稣升天之前,祂亦交付其他人为祂作『见证』(路二十四48)。十二使徒和愈来愈多的初信者,成了使徒行传中的『见证人』。十二使徒是经过特别拣选的人,他们『从约翰施洗起,直到主离开我们被接上升的日子』(徒一21),都一直随同耶稣出入。这个特殊的群体后来似乎扩阔至包括诸如巴拿巴、雅各(耶稣的兄弟)和保罗等人。他们的任务是要传扬耶稣和祂的作为,让人明白其中的意义。

    救恩信息

    在路加的心目中,耶稣不单是救恩的使者,更是救恩信息本身。救恩信息的内容先是耶稣自己,然后才是耶稣的工作。有关耶稣的位格和属性的资料,不时穿插在整卷福音书当中。这位以超自然方式出生的婴儿,将要被称为『神的儿子』(路一35)。天使报喜讯,向人宣告祂是『救主……主基督[相等于弥赛亚)』(路二11)。耶稣受洗的时候,神宣告祂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路三22)。耶稣『被圣灵充满』(路四1),对魔鬼的试探断然拒绝,然后便开始祂的事奉(路四1-14)。祂的教训和表现充满权柄,污鬼也承认祂是『神的圣者』(路四32-34)。在记述耶稣回答施洗约翰派门徒来质询的事上,路加与马太一样,均指出耶稣的回应,是要他们从祂的言行表现来评价祂(路七18-23;注意:耶稣在此引用了以赛亚书预言弥赛亚言行的有关经文,参赛二十九18-19,三十五5-6,六十一1-2)——祂的所言所行都在表达祂的身分。彼得承认耶稣是『神所立的基督』(路九20)。紧接着的登山变像(路九28-36),似乎正好为彼得那句话提供证据、解说,并引伸其意义。身为弥赛亚的耶稣,有当作的工,有『当受的洗』(路十二50)。神的国由祂来开展,由祂来诠释,亦由他来实现。耶稣清楚知道自己与父神有着独特的关系(路十21一22,二十二29-30、42,二十三34、46,二十四49)。

    路加与其他符类福音的作者均记载耶稣对自称『人子』的偏好。这称号在路加福音更为常见。至于它的来源和含义,一直引起激烈的争论。这片语见于但以理书七章13至14节,指『驾着天云而来』和『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的那一位。他得了一个不受种族、国籍、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国度。耶稣采用这个片语,似乎是为了澄清祂所肩负的,乃是一个属灵的使命,与当时倾向带着政治和民族主义有色眼镜去理解的『弥赛亚』相距甚远。路加与其他福音书作者对耶稣复活的报道,正是我们对耶稣的位格之最后评定。最后,路加比其他福音书更重点地描述耶稣的升天。

    对耶稣来说,祂透过行动去传递的信息,正是『神国的福音』(路四43)。祂亦代表神国,作先锋与撒但的国争战,取得了胜利(路十一14-22)。因着耶稣的身分,又因着祂带来新秩序,昔日的传统、习俗和期待都需要重新评价。人要进入神的国,就必须彻底的否认己,与耶稣认同(路五10-11,九23-26、59-62,十二8,十四25-33)。路加福音的信息,主要是宣布和讲明这些事实。耶稣的信息总是以十字架为大前提。路加与其他符类福

    音一致提到彼得认耶稣为基督之后,耶稣便公开一个事实,就是祂必须被弃绝,必须受苦、受死和复活(九21-22)。

    使徒行传首几章记载了不少初期信徒对耶稣的称呼,包括基督(即弥赛亚)、主、主仆、圣者、君王(这些都是希腊字词archegos所包含的意思,徒三15,五31)、救主、像摩西的先知、石头、审判者和人子。上述每一个名称都有其旧约的根源,经过两约时期犹太教的改动,再由初期信徒采用来表达耶稣多方面的身分和使命。耶稣是初期教会的信息主体。人惟有透过祂才可以认识神,罪过得蒙赦免和得着救恩。他亦是教会的头,是全体信徒乐于听命的主。

    此外,使徒行传所记载的使徒讲道内容,亦主要以耶稣和祂的救恩工作为中心。自从陶德的《使徒宣讲及其演变》(C.H.Dodd,TheApostolicPreachingandItsDevelopment)发表后,学者都普遍喜欢从使徒行传的布道性讲章(kerygma)中,把重复出现之重点归纳起来。以下是其中一个归纳出来的结果:

    1.应验旧约预言的世代已经临到,应许已经应验,弥赛亚已经降临。

    2.这一切都在拿撒勒人耶稣身上应验了。

    a.祂是大卫的后裔。

    b.祂藉着神的能力四出教训人、行善,和施行大能的作为,神亦透过这一切表明对祂的认可。

    c.祂按照神的旨意被钉十字架。

    d.祂藉着神的大能从死里复活。

    3.教会是这些事的见证。

    4.耶稣已经被高举,升到天上神的右边,祂在那里成为新以色列的弥赛亚君王,被称为『主』。

    5.在教会中的圣灵如今成了基督的印记,证明祂现今的能力和荣耀。

    6.耶稣将要再来,到时祂会审判和复兴万物。

    7.因此,所有听这信息的人,都必须悔改和受洗,才能得着赦罪。

    使徒的信息亦可以用保罗的一句话概括起来:『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十六31)

    救恩的普世性

    救恩信息本身已经证明救恩是没有界限的。这方面至少有三个特点。首先,在耶稣时代的犹太人,虽然大都假定神只关心他们的民族——特别是敬虔的犹太人——耶稣却一直坚持事实并非如此。祂经常与平民百姓,甚至是税吏、**和罪人来往(路五30-32,七34,十五1)。祂曾经尖锐地指出,即使在旧约时代,遇到面对同样需要的外邦人和希伯来人,神有时也会施恩给前者(路四23-27)。祂让犹太人极其憎恶的撒玛利亚人成为一个比喻中的救命英雄,相比之下,犹太人的宗教领袖都面目无光(路十25-37)。喜乐是来自失丧的人的至终悔改,而不是为到原本已身在福中的人(路十五1-32;留意浪子比喻中的大儿子,他大概是代表法利赛人要得神悦纳的心态——『我服侍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路十五28])。普世救恩是使徒行传的一个重要主题。耶稣在升天之前嘱咐门徒要作祂的见证,『直到地极』(徒一8)。该书的余下部分便描写门徒如何在履行这命令时,踏出最艰辛的几步。

    普世救恩这信息的第二个特点是:救恩并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文化群体。另外,人不能透过遵守某些源于种族文化的宗教义务和律法——即使是犹太人的宗教律法——而赚取到救恩。初期教会对这个真理的理解还不透彻,因此,随着基督教扩展至超越犹太人的种族及地区的时候,便有必要作出澄清。在圣灵的带领下(徒十五28),耶路撒冷会议公开承认神对人是一视同仁、不分界限的(徒十五9);人得着救恩乃是本乎恩和藉着信(徒十五9-11),表示除了犹太人之外,『剩下的人,就是凡称为我名下的外邦人』(徒十五19),神同样悦纳他们。一切有关地域的限制、礼仪上的洁净、种族和诸如割礼等规条,都不再成为得着神救恩的条件。

    不过,此脱离律法束缚的福音却同时带有责任。信徒既与神和好,他们的言行品德,就必须讨神的喜悦,以及与神的属性相符。他们不可参与任何牵涉拜偶像的活动,要遵循道德伦理的基本准则,同时还要敏感于其他信徒的需要(徒十五19-21、29——这是以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路十27要爱神和爱邻舍的要求)。

    普世救恩的第三个要素,就是信徒有责任向全世界传扬救恩。事非凑巧,教会在司提反看见耶稣在天上,成了得荣耀的人子这异象之后,便开始宣称耶稣已得了权柄,如但以理书七章14节所言的将要作王,『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他的国必不败坏。』普世救恩跟布道和宣教的托负是分不开的。随着保罗在罗马传讲『神国的道……耶稣的事……神这救恩,如今传给外邦人』(徒二十八23、28),路加-使徒行传的记载便正式完结。如此,救恩的福音便传至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的重要首府。

    J.JuliusScott,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