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卷类 哥林多前后书的神学
    哥林多前后书的神学(Corinthians,FirstandSecond,Theologyof)

    两个世代的重叠

    许多近代释经家都认为,使徒保罗以两个世代的架构作为他思想的前设,而末世论便成了他思想的核心。早期的犹太教将时间分为两个相接的时期:今世和来世。前者因着亚当的堕落,罪恶和苦难便成了它的特征。后者则随着弥赛亚的来临而得以实现,公义与和平亦随之而至。事实上,来世等同于神的国。按照初期基督教的看法,耶稣基督的降生、受死和复活标志着一个『典范转移』(ParadigmaticShift),造成了两个世代的重叠。属神国度的世代,已经在今世开始。换句话说,这两个世代现今共存,而基督徒则生活在两者的接壤之处。这个观念一般被称为『已然/未然』(alreadybutnotyet)的末世张力,亦即是说,来世已经因着基督的降生而开始,却未曾完全体现,一直要等到基督第二次再来才全面展现。

    在保罗的着作中,『世代』(age,希腊文aeon)一词相当常见,显示这方面的教导足以成为保罗神学的基础。这个有关两个世代重叠的观念,也是理解哥林多前后书的重要钥匙。总的而言,我们必须透过『末世』这个贯通两封书信的共有主题,来了解它们所包含的要旨。

    除了前述的末世架构之外,还有另一个因素,形成哥林多前后书的神学思想,那就是保罗在哥林多教会面对的敌对势力。保罗虽然深爱哥林多信徒,可是,他们却经常成为他事奉上的烦恼。毫无疑问,哥林多信徒沉浸于『过度实现化的末世观』(Over-realizedEschatology)之中。哥林多信徒显然相信神的国已经完全临到,因此,他们便以圣徒的身分,在这国中作王和施行审判(林前四5、8)。他们认为自己已拥有圣灵,而圣灵赐给他们的灵恩,正是末世已经临到的证据(林前十二至十四章)。没有任何未做的事情需要他们操心,他们只需享受自由所带给他们的祝福(例如:吃祭过偶像的物[林前八、十章]),以及肉身所获得的解放(透过一些表现迥异的行为,如纵欲主义[林前五至六章]和禁欲主义[林前七章]反映出来)。他们极有可能相信,洗礼可以如同魔法般把他们与基督和圣灵连合起来,而圣餐则可以保护他们免受任何肉体的损害(林前十至十一章)。哥林多信徒实质上以为,他们已像天使(因此,他们宣称自己会说天使的言语[林前十三章];鼓吹已婚者禁欲(林前七章;参路二十34];持男女平等的态度[参林前十一和十四章,以及妇女在崇拜中的平等角色]等)。

    到了保罗写哥林多后书的时候,他与哥林多教会的关系更形紧张。保罗在前书所处理的基本上是教会的内部问题。在后书中,他更要应对方的要求,提供他拥有使徒召命的凭证(这项质疑显然是有一些否定保罗拥有使徒资格的外来者在旁兴风作浪)。保罗感到自己在信中务必反驳的,是那些否定他拥有使徒资格的人,批评他缺乏外显的能力和荣耀(见林后三1至七16,十13)。鉴于他所受的苦难,他们判定他并非真使徒。反对保罗的人其实抱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他们认为来世已经带同可见的荣耀和能力完全临到,因此,他们完全没有空间去接纳今生残酷的现实。哥林多后书便试图重申这两个世代的张力,藉此纠正他们在思想上的偏差。

    故此,我们可以指出,哥林多书信的主要神学议题——包括神论、基督论、救赎论、圣灵论和教会论——都深受这两个世代重叠的观念所影响。以下将从保罗思想中的末世张力角度,论及书信中的五大议题。

    神论

    在哥林多前后书整个有关神论的范畴中,『神的国』是一个重要主题。『国』(basilesia)这个字词在哥林多前书出现过五次(林前四20,六9-10[两次],十五24、50)。犹太启示文学的作者,特别喜欢这观念。他们相信,惟有等到神的国临到,今生的事才可以拨乱反正(赛四十至六十六章;但二44;《以诺一书》六至三十六章,八十三至九十章;《西比莲神谕》三652-56;《巴录二书》三十九至四十章;《以斯拉四书》七章等)。对保罗来说,因着耶稣被钉十字架和复活(林前一18至二5,十五1-22),神的国已经开始引进(林前四20,十五24);然而,它却未曾完全展现(林前六9-10,十五50)。哥林多前后书对于『神的国』这个观念的诠释,已超越该术语的字义范围。保罗指出,随着神的国切入这个世代,两个结果就会出现:(1)神的百姓被建立起来;(2)神的仇敌被击败。这两个结果均呈现出『已临/未临』的末世张力。

    神子民的建立神的国已经降临地上的其中一个明确征兆,是教会——神的新子民——得以被建立起来(林前一2;林后一1)。保罗对这群体的众多形容之一,就是他在这里所用的『圣徒』(林前一2:林后一1)。无论是『教会』抑或『圣徒』,这两个名称都令人想起旧约对神的百姓——犹太人——的称呼,因此,也意味着新约信徒,代表属灵的以色列,被重申建立(参罗二28-29;加六16;彼前二9-10等)。基督徒其实是一个进到神面前的祭司国度。此外,信徒已经藉着神的儿子耶稣进入与神的相交中(林前一9,十五23-28;参西一12-13等)。保罗显然相信那长久期待的弥赛亚国度已经随着耶稣的复活而开展。事实上,基督徒确实已经在基督的属灵国度中作王,因此,便应活出合乎这身分的表现(林前六2-3)。而且,神在基督里所建立的新约子民(林后三1-18),无疑是神的新创造(林后五17)。

    然而,神的新子民却未曾完全;一直要等到基督再来,才得以进入完全的境地。他们在罪中的挣扎正好证明此灰暗的事实(林前六9-10);同样,他们的身体也有待将来才得以复活(林前十五50)。

    神的仇敌被击败神的国因着基督的作为而得以进入这世代的第二个基本结果,就是神的仇敌被击败。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启示文学作者均相信,当与神对敌的势力遭到击败的时候,便标志着神在地上作王管治的时刻正式开始(参结三十八至三十九章;但七章;帖后二章:启二十章等)。根据哥林多书信的看法,随着基督第一次降世,敌人已经开始败亡。其后,更随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死,以及从坟墓里复活,这世代的智慧和背逆神的倾向,便逐渐过去(林前一29;参七29-30)。这世上有权有位的人也遭到同一的命运(林前二6),无论作恶者的身分是谁(鬼魔、统治者,或更有可能是同时指到两者;前者推动后者)。最终,基督藉着如保罗等仆人,将仇敌俘掳,展示他们的败亡(林后二4-17;参西二15),以及藉着神能力的话语,摧毁他们的属灵营垒(林后十3-6)。

    可是,我们若以为神的仇敌已经全然败亡,那就大错特错了。保罗指出,他们仍然存在,活跃于世界,蒙蔽未信者的心思(林后四3-4),甚至连基督徒也不会放过(林前十20-21;林后六14-18,十一13-14)。而且,还有神最大的敌——死亡——仍然未被制伏(林前十五25-27、53-56)。然而,由罪、魔鬼和死亡组成的『犯罪集团』已经穷途末路,只等待神来个致命一击。基督的十字架和复活已经宣布了他们的失败;到了基督再来的日子,便是他们彻底毁灭的时间。前者就像『登陆日』(D-Day,译注: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于l944年6月6日在法国北部登陆的日子),而后者则是一个『胜利日』(V-Day)。

    基督论

    也许,哥林多前后书的基督论,是从耶稣弥赛亚在十字架上受死和在坟墓里复活,启动了两个世代的转换过程这个角度,来作为论点的基础。来世随着基督的降生而展开;这是保罗观念中末世张力的『已临』部分。然而,来世的巅峰还『未临』;它会在今生之中出现,惟有到基督再来的时候才得以完全。我们尝试透过以下有关的经文,来说明这个包含两方面的主题。

    根据哥林多前书一章18至25节的看法,十字架是两个世代的转折点。神藉着耶稣的受死和随后的复活,开始祂废掉现今这世代的过程(参林前二6-8)。在非基督徒眼中,耶稣钉十字架虽然代表了愚昧和软弱,但对于得救的人来说,它却是神的智慧和能力。

    当哥林多前书十章11节形容基督徒是『这末世的人』时,它显然是承接了基督的受死和复活已开创来世的观念。基督的代赎牺牲,对来世的引进产生了催化的作用(林前十16;参五7,十一23-25;林后八9)。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3至4节继续引伸这个主题,他透过该章上文下理的论证,证明基督的受死和复活已经为基督徒带来几个末时的祝福:(1)基督如今的复活,成为死了之人的初熟果子,和末时众人的复活示范(林前十五12-22)。(2)犹太人一直期望到了将来的弥赛亚国度,他们可以在地上作王,管辖他们的仇敌。这盼望如今藉着基督在天上的掌权,以及信徒得以与祂一同作王,已经成为事实了(林前十五23-28)。(3)如今在基督徒心中,常存对末世荣耀的盼望,那是对在天上的生活的一种期盼(林前十五41-57)。(4)神应许在将来的世代,会赐下圣灵给每一个子民(结三十六25-28;珥二28-32等),如今藉着那『赐生命的灵』的基督——那『末后(eschaton]的亚当』(林前十五45)——已经赐予了。哥林多后书五章15至17节所提出的,基本上是同一个重点。保罗在那里放胆地宣布:耶稣的受死和复活已使人在祂里面成为新造的人,唯一用来管理他们的道德律,就是要他们以爱待人。哥林多后书三章1节至四章6节亦出现过相类似的话。保罗采用了新约作为比喻,重申那以基督的死和复活作为基础的新时代,给基督徒的内心带来永远的荣耀(参林前十五11-22、42、49)。如今,他们的责任就是把这个信息传给别人。

    不过,惟有到了基督再来的时候,来世才得以『圆满地』体现。到了那时,基督如今在天上作王的荣耀,将会在地上明确地彰显出来(林前十一26,十六22)。同时,亦会使基督徒心中隐藏的荣耀光照出来,他们的血肉之躯得着改变(林前十五50-57;林后四16至五1O)。惟有到了主再来的时候,那『完全』的一刻才会临到(林前十三1O)。因此,按照哥林多书信的看法,即使是基督本身,在祂第一次降世与再来之间,也是处于这两个世代交会的重叠状态。

    救赎论

    保罗在哥林多前后书所表达的救赎观,其实有某程度上的含糊,我们却可以透过两个世代的重叠来尝试作出解释。根据保罗的看法,一个人若在基督里,就表示他已经得救(将来的世代已临),但这救恩尚未完全(将来的世代仍未圆满)。有三个关于这方面的字词,需要给予解释:得救(soterios)、成圣(hagios)和荣耀(doxa)。这三个字词都和救赎论有关,并带有末世的张力。『得救』这个字词遍布哥林多书信的每个角落。在它出现的背景中,有不少明显是末世性的。在哥林多前书一章18至31节,保罗勾勒出人们对基督徒的不同反应。一方面,因着接受基督的十字架,他们得以在来世中有份,也相应地经历到得救的福气(参林前七16,九22,十33;参罗一16)。因着在基督里的信心,他们获得神的称许,亦得着神所赐的智慧和能力。但与此同时,基督徒仍生活在这个世代,他们对十字架的效忠会引起非信徒的不满。对后者而言,十字架只是愚味和软弱的记号。

    出现在哥林多前书九章22节的『救』字,亦是指到那些相信基督的人(参林后二15)。他们正是『这末世的人』(林前十11),不过,他们的救恩却未曾完全(林前九24至十13)。这世代的拉力要削弱人对神的忠心,并且试图引诱人重蹈古以色列人的覆辙(林前十1-10)。保罗亦感受到这个世界的试探对自己所构成的威胁(林前九24-27),这也是所有信徒的共同经历(林前十12-13)。然而,神会帮助每一个倚靠祂的人(林前十13)。

    这种『已临/未临』的张力,亦明显影响哥林多书信其他两段有关救恩的重要经文。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1至2节,保罗提醒他的读者,他们的救恩是以福音作为基础的:『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就必因这福音得救』。然而,这救恩也取决于哥林多信徒是否坚定持守福音。否则,他们的信仰便功亏一篑。哥林多后书六章2节亦出现过类似的说话,保罗在那里宣告救恩的日子已经临到。可是,哥林多信徒若不接纳保罗是传恩典的使徒,他们便可能失去这礼物(林后六1至七2)。从正面来说,他们若悔改归向神,又接纳祂的仆人保罗,他们的救恩便得蒙保守(参林后七10)。

    第二个在哥林多前后书出现,带有救恩含义的字词是『成圣』,它的意思是分别为圣。从一方面来看,哥林多信徒(以及所有信徒)已经在基督里成圣或分别出来归予神(林前一2、30,六11;参三16-17)。然而,尽管他们已拥有作为圣徒的崇高地位(林前一2),但他们仍然活在现今世代这个事实(林前三18),却使他们卷入与罪恶争战之中。结果所带来的,是一张列举出他们在行为上完全与『成圣』沾不上边的长长清单,当中包括:分门结党(林前一10-17);属肉体(林前三1-15);默许**的行为(林前五1-13),甚至连自己也一同犯罪(林前六16-18:参七2);信徒之间彼此争讼(林前六1-8);滥用基督徒的自由(林前八1-13)。哥林多信徒若继续做这些明明遭到禁止的事情,他们的救恩就堪虞(林前六9-10;参林后十三5)。纵然罪仍会继续向他们(和所有基督徒)发动属灵的战争,他们处理这种挣扎的致胜良方,就是要在身体上荣耀神(林前六19-20),直至『圆满地』体现将来的世代。

    哥林多前后书第三个关于救恩论的字词是『荣耀』。按照使徒保罗的看法,耶稣基督的受死和祂荣耀的复活奠下了来世的荣耀(林前十五42-49)。一些如哥林多后书三章1节至四章6节和四章16节的经文,亦清楚说明这点(参罗八17-30;西三4等)。然而,这荣耀只住在信徒心中(林后三18,四6);身体还未得着荣耀的改变。一直要等到基督再来,我们的身体才会得着荣耀的改变(参林前十五50-56;林后五1-5)。基督徒因着要继续在这个邪恶的世代生活,便要一同承受今生的苦难(林后一1-22)。保罗亦为公义和服侍主的缘故,遍历现今这世界所加诸他的苦楚(林前四9-13,十五30-32;林后四7-15,六3-1O,十一23-33,十二7-10)。这些苦楚不单没有削弱他作为使徒的资格,更成为他蒙召作这事奉的证据。反之,那些强调外表的荣耀,对苦难不屑一顾,又认为基督徒是『圣人』,能够展示神迹异能的人,其实才是假使徒(见林后五12,十一13-15)。使徒保罗却认为,因为信徒正活在两个世代中,一方面在心中有荣耀,另一方面却要在肉身上受苦。

    圣灵论

    在有关圣灵的教导上,保罗完全是从末世角度出发的。按照保罗和初期教会的看法,圣灵是将来的世代已经临到最明确的征兆。哥林多书信将智慧、神的殿和属灵恩赐这三个观念与圣灵连合起来。

    智慧哥林多前书二章1至16节将智慧与圣灵紧密地连结起来。犹太启示文学作者一般认为,神的智慧是指神向某些神人显明祂的计划,因此,是与『奥秘』这观念有关的。这种启示本身是预尝来世的经验(但九20至十二13;《以诺一书》六十三2、32,四十八1、49;《以斯拉四书》十四25、38-40;《巴录二书》五十四13:启四至二十二章)。保罗也有类似的看法,由于基督徒已有圣灵,他们可以用神的智慧和悟性来参透神在这两个世代中的奥秘(比较林前二1-16与罗十一25-36;弗一15-23,三14-21)。然而,哥林多信徒尽管拥有圣灵的智慧,却仍然在这个世代中生活。结果,他们为自己拥有这『智慧』而感到飘飘然,违反了神的旨意(林前一20,二6,三18)。

    神的殿虽然『神与以色列百姓同在,住在他们中间』是旧约经常提到的一个主题,可是以色列却从来没有等同于神的殿。这种等同被认为要留待未来世代的来临(赛二十八16;结四十至四十八章;《禧年书》一18;昆兰的《末世米大示》;《以诺一书》九十一13等)。因此,对于保罗宣告基督徒和教会如今成了圣灵的殿,无疑是一个末世性的宣告——末时的圣殿已经临到(林前三16,六19-20;林后六16-18)。在哥林多后书一章22节和五章5节亦找到一个与神的殿有关的观念——圣灵是身体复活的凭据(参罗八23;弗一14)。

    然而,圣灵却不是已付清的款项,反之祂提醒信徒,他们的身体虽然是神的殿,却仍然是软弱和会朽坏的,因此,圣灵只是他们将来荣耀的复活的保证。这是哥林多信徒必须知道的要点,由于他们对圣灵的新体验令他们极之兴奋,他们以为神的国已经完全临到,他们已经在这个世代得着复活的身体(林前四8,十五12-28)。尤有甚者,就是哥林多信徒的表现,简直酷肖这邪恶世代的『灵』,跟他们是圣灵的殿这真理完全不符:他们分门结党,相当于破坏圣殿(林前三12-17);他们与娼妓联合,**了圣殿(林前六15-18);综合来说,他们可说是在圣殿中敬拜偶像(林后六14-18)。

    属灵恩赐属灵恩赐是圣灵内住在信徒心中的具体凭证,因此也是将来的世代已经临到的一个记号。哥林多前后书所列的每一种恩赐,都可以从末世的角度来理解。当圣灵降临的时候,神的百姓当中便会重新兴起先知预言(比较林前十四章与诗七十四9;哀二9;珥二28-32)。我们先前已提过,智慧(亦包括知识)带有启示文学的味道。教导和讲道的恩赐亦由末世观所主导,因为宣讲信息(kerygma)的内容,主要是以将来的世代已经临到作为基础(比较林前十二28与徒二至三章)。分辨诸灵的恩赐是用来在末后的日子区分真理与错谬(比较林前十二10、29与提前四1;提后四1-5)。无论是保罗抑或哥林多信徒,都把说方言和翻方言的恩赐,与乐园的恢复连系起来,尤其是在教会崇拜的背景中。至于信心的恩赐(林前十二9,十三2)、行异能的恩赐(林前十二10、28)和治病的恩赐(林前十二9、28),都是藉着教会接续耶稣大能的事奉,也同时象征弥赛亚的国度已进入世界。最后,帮助人的恩赐(林前十二28)和治理事的恩赐(林前十二28),可以在末后的日子,分别给予神的子民所需的支持和带领。不过,对保罗而言,恩赐(charismata)的目的不是在于恩赐本身,而是来世永恒的道德律——爱;恩赐只是达致这目的之途径。

    教会论

    保罗和初期基督徒用以指到弥赛亚的信徒群体的字词是ekklesia(译注:和合本通常译为『教会』)。这个名称极有可能是呼应qahal这个旧约的字词,明示基督徒群体乃以色列——神的百姓——之延续。哥林多书信肯定了保罗的基本观念,指出教会只是另一个表明未来的世代已经临到的记号,纵然它尚未完全体现。教会的五方面说明了这个真理:形容教会的比喻(基督的身体)、教会的圣礼、教会的崇拜、教会的捐献和教会成员的地位。

    哥林多前后书最主要用来比喻教会的是基督的身体。保罗使用这比喻主要是表明信徒群体之间存在着合一和多元的相互关系。正如不少学者相信,倘若这个比喻可以从亚当这个人,以及希伯来人的集体人格观念来理解,它的末世含义就大大提升了。由此,基督的身体便可视作末后的亚当(林前十五45——一个末时的新人已经出现在历史之中。不过,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的责备,显示她仍然活在这个时代,其表里不一的行为和不完全的成长,均证明这个事实。

    根据哥林多前后书,教会的圣礼包含两方面:洗礼和圣餐。前者是信徒进入神的国和进入来世的标记。然而,洗礼没有任何神奇的魔力,使信徒可以回避神对他们的悖逆行为的审判。后者象征耶稣的爱,而且还可能作为将来弥赛亚筵席的预告。但两者均没有排除神要审判那些在言行表现上破坏教会合一的人。

    正如前文已经指出,哥林多前后书提到的教会敬拜聚会,是以属灵恩赐的运用作为中心(林前十二至十四章),也是预尝乐园的恢复。可是,哥林多信徒对于运用那些惹人注目的恩赐,即如说方言,表现出混乱和误用的情况,提醒人将来的世代还未完全体现,那完美的仍未临到(林前十三9-13)。

    对保罗来说,教会的捐献亦可能含有末世的意义。他收集外邦信徒的捐献,用以帮助耶路撒冷的犹太信徒(林前十六章;林后八至九章;参罗十五16-33)。此举目的很可能是催化列国前往锡安朝圣——这是旧约和犹太教预言会发生的事,象征着末时的来临。然而,保罗亦意识到这件事可能会延迟发生(比较林前十五50-58与林前十六1-4)。

    最后,哥林多前后书所描绘的基督徒地位,亦带有『已临/未临』的末世张力。因着将来的世代已经临到,也随着现今的世代正在过去(林前七29-31),基督徒在性别(林前十一11-12)和社会自由(林前七17-24)方面,有属灵上的平等。不过,由于这世代尚未完全过去,两性关系(林前十一1-11,十四34-35)和主仆之间(林前七20-24)仍然存着等级的架构和权力。

    C.MarvinP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