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卷类 腓立比书的神学
    腓立比书的神学(philippians,Theologyof)

    保罗的腓立比书并不是一篇神学论文;它其实是一封私人信件,内容主要是处理与保罗所爱的腓立比信徒有密切关系的一些问题(一7)。不过,由于保罗的心思意念完全被神、基督、圣灵、救恩、复活和将来的新天地等观念所占据,所以,即使这是他至为简短的一封书信,仍难免充满了神学思想。因此,不论是生命的任何方面,他总是从神、神在过往及现今的作为等角度来讨论。

    神

    『神』这个名词在这封短信中出现了24次之多。这点已清楚表明保罗的思想:神是一切事情的核心!他在这里采用译自希伯来文elohim的希腊字词theos来称呼神。这反映保罗对神的认识,包含了这各称所含有的丰富旧约色彩。对他来说,神是全能的神,创造天地和统管宇宙的主:祂超越一切被造之物;祂就是生命,是谱写生命和维持生命的那一位;祂是与一切生物分别出来的独一、至高和掌权的父。祂是神,所有到祂面前来的人,都要肃然敬畏、屈膝跪下。荣耀和颂赞都归给神(一11,二11);只有神才配受人的敬拜(三3);信徒要向神献祭(四18:参罗十二1-2);神是一切颂赞(四20)和祷告(一3、9)的对象。在保罗的心目中,神有别于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件东西,祂是独一无二的。

    但与此同时,神却并非那么超然物外,遥不可及,对祂所创造的世界和当中按着祂形象造的人完全漠不关心。反之,保罗明白到神与人是那么接近和亲密,凡相信祂的人都可以称祂为『我的神』(一3,四19)。同时,保罗亦觉察到,神不断进入人类的历史,经常在属祂的人心内动工,使他们不单渴望行善,还有能力行善(二13)。

    对保罗而言,以巴弗提的病正好进一步证明神愿意亲自与人同在,和在人的身上施行祂的作为。当保罗这位挚友终于能够从病危中痊愈,保罗的反应是『神怜恤他,不但怜恤他,也怜恤我,免得我忧上加忧』(二27)。他深信是神亲自介入以巴弗提的生命中,将他从垂死的边缘挽救回来。保罗虽然深知神是超越一切,完全不会被人类各种问题所缠绕。但与此同时,神却又是无所不在,完全有能力可以不受约束地解救人类脱离困境。这种认知大大增强了保罗为朋友代求(一9),以及鼓励他们不要忧虑,只要凡事祈求的信心(四6)。在保罗的心目中,神一直与祂的百姓同在,顾念他们的需要。只要是合乎祂的旨意,祂必在基督耶稣里把祂一切的丰盛,充充足足地供应他们一切所需(四19)。

    保罗亦知道神介入人类历史,是为了弥补因罪而造成的破坏;祂要使悖逆的人与祂复和,并且以行动来为一切罪人提供救恩。神是至高无上和圣洁的,然而,祂却没有因为自已的属性而拒绝涉足人类的事情。最不可思议的,是神竟然以神儿子成为肉身的身分去拯救人类,脱离灭亡的命运,将祂所要求的义赐给他们。因此,保罗认为神不单是至高无上的,更是拯救人类脱离罪恶的救主(一28)。

    基督

    基督的大能大力遍布腓立比书的每个角落。即使保罗并非透过任何系统架构来正式讨论这点,他的每一句话,甚至是最平常的一句话,都表达了这方面的真理。保罗的生命曾经因基督的同在和能力而产生重大的改变,他整个人的思想当然亦深受影响(一21,三4下-10),因此,他所写的一切,他所提出的劝勉和鼓励,均奉基督的名和以祂同在的事实作为基础。

    『耶稣』的名字虽是由天使吩咐其父母而起的(太一21),而且在福音书亦经常出现;可是,保罗却不常使用这名字,至少无意单独使用这名字。『耶稣』一名在腓立比书仅出现在一首颂赞诗中一次,而且保罗还可能是从别处引来的(二6-11;特别参看10节)。

    当保罗谈及这位在他生命中的最重要人物,他喜欢用『基督』这个称号。也许,这是因为『基督』(希腊文christos;希伯来文masiah)是『受膏者』,象征了在祂出生之前,人千百年来的盼望和梦想,如今,此盼望和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古时,任何一个蒙神特别拣选和装备,去按祂的指派工作的人,几乎都可以被称为『受膏者』(撒上十六1-3;代上十六22;赛四十五1)。从这种含义来说,大卫这位『合神心意』的君王,便是神的『受膏者』(基督),那些接续他为王的后裔也是一样(撒下二十二51;诗八十九35-36)。但是,当大卫的王朝至终被**,以色列变成混乱一片之后,神便应许将来会在大卫的后裔当中兴起一位君王——这位基督中的基督将会以公义管治全地(赛九6-7,四十二1-4;结三十四23-24)。以色列的历史愈黑暗,人们对这个盼望便愈炽热。他们热切期待来临的,是一位拯救者、全能之君、大卫的儿子、受圣灵膏抹的伟大国度之君;这国度是一个美善和公义的永恒国度(赛十一1-5)。

    新约着作跟旧约和两约中间文献的分别,在于盼望中的弥赛亚——耶和华的受膏者——已经来到,而且还可以让人认出祂的身分。祂就是耶稣(路一31-33)。然而,祂却并非以预期中的战士身分出现,用武力建立王权,在政治上救拔以色列脱离压逼他们的外族进侵者。许多人因此忽略或否定他已经来临的事实。相反,耶稣是神的谦卑仆人,祂就是耶和华的受膏者;祂奉差遣而来,不单是为了以色列,而是要藉着祂的软弱向全世界显明祂的能力;祂有能力拯救百姓,却不是救他们脱离罗马的管治,而是藉着祂在十字架上的死,救他们脱离死亡;祂有能力,但不是用以挫败皇帝的恶势力,而是藉着从死里复活,击败那恶者。祂是神的受膏者,神最卓越的『基督』!

    保罗之所以明白这一切,完全是因为在大马色路上遇见复活了的基督。就在那一刻,基督将他迁离黑暗的国度,使他脱离罪恶的权势,从罪中将他救拔出来,赐他生命而不是死亡。这正是他传给腓立比信徒的信息:神已藉着基督——这位期待已久的弥赛亚——拯救世人(一15-18、27,三9、18)。保罗是那么被基督的威仪、慈爱、美善和怜悯所慑服,以致他除了『活着就是基督』(一21)之外,并无其他存在的理由。

    虽然保罗不大愿意单独采用『耶稣』这个名字,不过,他却经常将它与『基督』这称号一起使用(一1、6、8、11、26,二5、21,三3、12、14,四7、19、21)。他要藉着这个组合起来的名字,向他在腓立比的朋友清楚说明一个事实,就是那位长久盼望的拯救者、长久等候的救主、古以色列人和世界所盼望的弥赛亚,就是拿撒勒人耶稣。

    他所传的这位『耶稣基督』,亦就是『主』(一2,三8,四23);神自己也这样宣称祂(二11)。耶稣基督甘愿降卑,为别人倾出自己,顺服神的旨意,以致于死——因着祂这种态度和具体的行动,神将祂升为至高,赐祂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万膝无不在敬畏中跪下,称他为『主』(二6-11)。因此,对保罗来说,『主』这个称号,最能够清楚表明耶稣基督的身分。这个称号,正是初期教会建立的基础(徒二32、36),亦为保罗所常用(腓一2、14,二11、24、29,三1、8,四1、2、4、10、23)。他可以藉着此名指出耶稣是有神性的,祂拥有神的属性(二6-11:希腊文旧约中的『主』乃译自希伯来文的『耶和华』)。『耶稣基督是主』便被保罗奉为生活的信条。耶稣基督是主,所以人该当事奉祂,亦该当遵从祂。保罗立志要一生履行这义务——不是出于被逼,乃是出于自愿,同时,他亦鼓励腓立比的信徒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凡愿意作基督『奴仆』的人,就是真正自由的人(罗六17-23)。

    救恩

    全本圣经都清楚表明人需要救恩。保罗在这里亦指出,人是照着神的形象被造,目的是敬拜和享受神,与神和人共融,并与神一同治理大地,像神一样有着荣耀尊贵为冠冕。可悲的是,人发现自己已经与神隔绝,与人疏离,与神为敌,彼此仇恨,在世上失去管治的能力;人生变得毫无目标、惶惑、绝望、远离光明、步进黑暗、逐步走上灭亡的道路。保罗有关救恩的话,尤其是第三章所讲的,便是以此为背景。诚然,他在第三章并没有采用『救恩』一词。不过,随着他分享他的往事,藉此道出罪如何迷惑人及随之而来的恶果,他的思路明显是要带出救恩的观念。简单来说,保罗其实是要指出,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是罪人,不能靠个人的出身或道德修来为救自己脱离此罪恶的窘境。但是,在人不能的,在神却能。神亲自施行拯救的作为;祂藉基督成就了完全的救恩!

    保罗在第三章选择用另一个字词来取代『救恩』,该字词不单包含救恩的观念,甚至超越其意义。他所选用的乃是『义』字,此字源自旧约,不过在此它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引伸。按照保罗的理解,『义』是罪从人身上夺去,而神再次赐给人的东西(罗五15-18)。神对人的最终要求,亦是要他们有『义』。他亲自将人类的人格再次提升至祂原初造人时赋予他们的崇高标准。人类可以全面恢复与祂的正常关系。这就是复和的意思。

    然而,保罗清楚指出,人不能靠个人的修为来获得这义。当保罗表明此乃『神而来的义』(三9)时,他实际上是表示此义乃源出于神,是神基于祂的大爱主动赐给人,甚至是赐给敌挡祂的人(罗五10);人不能用钱买,也不能靠行功德赚取这义。人只能藉着相信耶稣基督和对耶稣基督的忠心,从神那里白白得着这义(三9)。

    故此,基督本身就是义的关键。因为神已经藉着基督——惟独藉着祂——以奇妙的方式来拯救人,使人与自己复和,不再作罪的奴仆,从痛苦绝望中生出盼望,得以出死入生。人因软弱犯罪而不能为自己作的事,神已经藉着基督的生、死和复活为他们成就了(腓三4下-9;参二6-11;罗一17,三21-28)。

    信心

    面对神的福音,人最适当的回应就是『信』(腓三9)。然而,当保罗这样说的时候,他并非表示信是人们赚取恩典的另类『工作』,或某种新行动。对保罗来说,信乃是欣然和坦白承认,我们无法靠功德善行来讨神的满意;我们只要伸出双手,领受神在耶稣基督里白自给予我们的赦免、恩典和爱。信就是以全人回应神在基督里向我们作出的个别呼召:『我信!』

    成圣

    义(救恩)是神在基督里的作为,为的是使人恢复应有的神的形象,该形象曾因罪而严重损毁(西三10)。按照保罗的理解,义一方面是一个已成就的事实,另一方面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他称呼腓立比信徒是『众圣徒』(一1),并指出神确实视他们为圣徒——他们不单被称为义人,他们『在基督里』成为了真正的义人。但与此同时,他亦清楚指出,人之所以成为义、有德行、可敬和真实,不仅是出自神主动的作为,更是基督徒本身的责任,需要在道德上力求完全。不错,神要藉着圣灵在信徒的生命里动工;可是,信徒本身亦必须作工(二12-13)。这种基督徒生命的成长过程,神学上称之为『成圣』(sanctification)。

    保罗深刻认识到信徒追求成圣的重要性,他无法想像任由这过程自由发展或全靠直觉来支配。因此,我们在这封短信中,经常读到他以命令式的语气劝勉读者。其中一件事,就是要忘记过去的一切成败,悉力活出今天,努力迈向未来,达至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呼召他们要得着的目标(三13-14)。

    他教导腓立比信徒要以感谢的心,不住祷告祈求,以致他们处身这个不断给人焦虑压力的世界,仍能保持心境平和,不失人生的方向(四6)。

    他又教导他们必须对自己的思想严加操练,因为他知道一个人的心思会直接影响他的行为和人格。因此,他吩咐他们要专注思想那些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事物,并那些能够吸引人进入信仰和有助信心的事情(四8)。

    他更劝导腓立比信徒要行道(四9)。信徒单有崇高的思想是不足够的,他们必须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四8-9)。不过,保罗还要求他们要行得恰当,就是要按照他们从他身上所学习的,符合他所传递的传统,以及与基督的福音相称(四9;参二27)。

    最后,他劝勉他们要定晴仰望基督,凡事以基督耶稣为榜样。基督本有神的形象,但祂却不因为自己与神平等而谋求私利。反之,祂为了别人的利益倾出自己,成为人的样式,取了奴仆的形象;祂谦卑自我,存心顺服神。因此,神给祂尊荣,将祂升为至高。保罗热烈地希望他的朋友能有基督一样的心思,让这主导基督行事为人的心思同样主导自己。正如基督甘愿放下自己的权益,将神的旨意和人的益处放在首位,我们这些跟随基督的人也必须效法祂的榜样。按照保罗的想法,信徒若经常不断地反思基督所走过的路,祂的榜样便成为他们在走天路时的实践,不再是理论,只要他们切实去行,便能一直迈向成圣的目标。

    喜乐

    任何读这封书信的人,相信都不会忽略洋溢全书的『喜乐』调子,它就像一句反复重唱的歌词(一4、18、25,二2、17、18、28、29,三1,四1、4、10)。然而,『喜乐』绝非泛泛之词,它包含深邃的神学含义。喜乐非仅是快乐,亦不单是去除痛苦和免于忧虑(二27)。当我们小心察阅这个字词重复出现的背后语境,我们就会逐渐明白保罗在论及喜乐的时候,他事实上是形容一种平和的心境——能够平静地面对人生的起伏,凭着信仰的力量积极面对人生,深深信靠永活的主(三1,四4、10;参一25-26)。换句话说,按照保罗的定义,喜乐之源是在于领悟到人生顺逆难料;快乐哀伤、疾病平安、富贵贫穷都只是经历的一部分;信徒却能够看透在种种境遇的背后,有一位至高的主,并祂掌管一切。

    GeraldF.Hawt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