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雁语 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我们对死亡的认知
    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我们对死亡的认知(清明节)

    古希腊哲学家说:干扰我们的常常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

    每一个成年人面前都会耸立着一堵墙——死亡。这是我们几乎所有恐惧的源头。

    这世界上有一件事是绝对公平的,那就是死亡。不管你是国王还是乞丐,是天才还是傻瓜,都无一例外的要走上这条路。“凡有血气的就必一同死亡;世人必仍归尘土。”(约伯记 34:15 )。

    我们的很多恐惧来自于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死亡是一个最大的未知。为什么会死?既然要死,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死了之后会怎样?真的有天堂和地狱吗?这些问题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答案,不信,都无解。就像一个又一个黑洞,无边无际的黑暗笼罩着我们。当你一旦意识到了这一点,你的生命就不可能平安无事了。所有的事件都会归向这个结局——死亡。从古人到今人,世世代代都在努力搞清楚一件事情:“人死亡而消灭;他气绝,竟在何处呢?”(约伯记 14:10 )

    我们无法选择不死,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认识和对待死亡。

    生命意识是伴随着死亡意识出现的。如果没有死亡意识,人类怎么可以如此珍惜生命,珍惜当下。因为我们害怕和这一切告别,害怕失去。死亡的存在让生命的价值凸显。只有当人具有了这种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之后,才算是真正的成熟了。

    死亡让人类从起初就寻寻觅觅,寻找解除恐惧的良方,寻找神灵。于是,宗教出现了,图腾出现了,敬拜出现了,祭祀出现了。这世界一直人神共舞。宗教信仰一直与人类文明同步。我们大部分的考古,其实都是在重现古人的祭祀和崇拜。古人把所有的恐惧,所有的盼望,都寄托在他所信的神灵上,这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所有的宗教,都在死亡这件事情上起到了确切的心理暗示作用。

    确定我们是否重生的一个关键证据,就是看我们是不是怕死。

    死亡是无法选择的,但对死亡的态度是可以选择的。无神论否定的不是一个理论,而是一个世界,否定的不仅是精神世界,也是物质世界。

    清明节回避不了这个话题,希望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示录 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