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神
作者:巴刻
第二部 看你的神!
第七章 不变的神 第八章 神的威严 第九章 唯神是智 第十章 神智与人智
第十一章 你话是真理 第十二章 神的爱 第十三章 神的恩典 第十四章 神是审判者
第十五章 神的忿怒 第十五章 神的忿怒 第十六章 恩慈和严厉 第十七章 嫉妒的神
第二部 看你的神! 第七章 不变的神
    一.

    人说圣经是神的话——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人说我们可从圣经认识神和他对我们人生的旨意。我们相信这些;且信得对,因为这些都是真的。因此我们拿起圣经,开始阅读。我们慢读细嚼,因为心灵火热;我们真的想认识神。但越读下去,就越觉迷惘。虽然着迷,却不得喂养。我们开卷“无”益;读后头昏脑胀;不讳言说,甚至有点泄气沮丧。就不禁怀疑,究竟圣经值得读下去吗?

    困难在那里?基本上是这个:读经把我们带进一个对我们来说是颇新颖的世界——这就是几千年前的近东世界:落后、野蛮、以农业为主、非机械化。圣经的故事,就是在这么一个地方上演的。在这世界中,我们遇见亚伯拉罕、摩西,大卫、及其他人,看见神如何对付他们。我们听见先知痛砭偶像崇拜,警告罪的审判。我们看见那加利利人行神迹、与犹太人辩论、为罪人死、从死里复活、升到天上。我们读基督徒教师们写的信,针对今天已不存在的奇怪的异端邪说。一切都有高度的娱乐性,却好像相隔千里。一切都属于那世界,而不属于这世界。我们觉得好像在圣经世界的外面往里面看。我们不过是观众而已。心中忖思着:“没错,神当初造了那一切,对当时有关的人来说都十分奇妙,但今天这些怎能感动我们?我们并不活在同一个世界。神在圣经时代言行的记载,他对付亚伯拉罕、摩西、大卫等人的记载,怎能帮助活在太空时代的我们?”我们看不出这两个世界能够怎样连起来,故一而再、再而三的觉得,在圣经读到的事物毫无用处。很多时候,这些故事本身很精彩灿烂,我们那被拒于门外的感觉,就使我们相当泄气了。

    很多读圣经的人都有这感觉,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怎样应付。有些基督徒似乎只采取“可望而不可即”的态度,虽诚心相信圣经的记载,却不敢为自己寻求,或希望能像圣经人物一样,与神有亲密、直接的交往。这种态度(今天太普遍了),实际上乃承认我们对这问题没有解决之道。

    我们对圣经所说的与神的经历如此隔膜,怎样克服?可说的话很多,但关键必然在此:这隔膜感其实是一种错觉,其根源是:在错误的地方寻找我们和各种圣经人物之间的桥梁。从时空和文化来说,他们和他们所属的历史时代,的确与我们相隔甚远。但他们与我们之间的桥梁,却不在这层面上。这桥梁是神自己。因为他们所要面对的神,也是我们要面对的同一位神。说得清楚一点:就是分毫不变的那位神,因为神连最小的特征也不改变。显然,要摒除以为我们和圣经时代之间,有不能相连的鸿沟的感觉,必须思想的真理,是神的不变性(immutability)。

    二.

    神不改变。这概念描述如下:

    1、神的生命不变。

    它是“从亘古就有”(诗九十三2),是“永远的王”(耶十10),“不能朽坏的”(罗一23),“那独一不死的”(提前六16)。“诸山未曾生出,地与世界你未曾造成,从亘古到永远,你是神”(诗九十2)。诗人说,天和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加外人渐渐旧了,你要将天地如裹衣更换,天地就改变了。惟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诗一0二26等节)。神说:“我是首先的,也是未后的。”(赛四十八12)被造物有始有终,创造者却并非如此。小孩子问:“谁造神?”答案很简单:神是不需被造的,因他一直存在。他永远存在,他永远一样。他不会变老,他的生命不会衰败或褪色。他不会获得新权柄,或失去已有的。他不会成熟或发展。他不会随时日变得强壮些,或较弱些,或聪明些。彭克(A.W.Pink)说:“它不能变得更好,因为他已完全;既然完全,他不会变坏。”创造者和被造物最先和最基本的分别,就是后者会变,他们的本质容许改变,而神却是不变,永不会停止他的所是。正如诗云:

    我们如叶生长茂盛

    枯萎消逝——你却不改变。

    这是神自己“无穷之生命”的大能(参来七16)。

    2、神的位格不变。

    压力、震荡、或脑白质切除术,可以改变人的性格,但没有东西能改变神的位格。在人生的历程中,兴趣口味、观点脾气都会激烈改变。慈祥温和的人会变得暴戾和乖僻;心地良善的会变得情世嫉俗。但创造者却不会发生类似的更变。他永不会变得比以往更不信实、怜悯、公义、和恩慈。从今天直到永远,神的位格必如从前圣经时代的一模一样。

    以下顺便谈谈出埃及记中神启示他的两个“名字”,都有教育意义。当然,神所启示的“名字”不只是商标而已;就与人的关系而言,它启示出神是什么。出埃及记第三章记载,神向摩西宣布它的名字叫做“我是自有永有的”?(IamthatIam)(14节)——第15节的“耶和华”(原文是Yahweh,“主”之意?其实是这名字的简称。这“名字”不是神的描写,只是他自我的存在.和永恒的不变性的宣告;它提醒人类说,神本身就有生命?他现在是什么,在永恒中也是什么.出埃及记第三十四章又记载,神在向摩西“宣告耶和华的名”的时候,如何列出他圣洁的位格的各种特质.“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6等节)。这宣告补充了出埃及记第三章,说明耶和华究竟是什么;出埃及记第三章的宣告则补充这个,说明神在三千年前告诉摩西他是什么,今天以及到永远他仍是什么。神道德的位格不变。因此,雅各在论到神的美善和圣洁,对人的宽容和对罪的痛恨时,说神“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一17)。

    3、神的真理不变

    人有些时候口是心非,只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此外,他们观点改变,往往发觉不能兑现从前说过的。有时我们都要收回所说的话,因为这些话不再能表达所想的;有时则要“食言”,因为铁一般的事实与之不符。人言不足以信赖;神言则不然。神言屹立永不动摇,永远有效的表达他的心思意念。没有环境会使他把话收回;他自己的思想不会改变,以至他要更正话语。以赛亚说:“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草必枯干……惟有我们神的话,必永远立定。”(赛四十6等节)同样,诗人说:“耶和华阿,你的话安定在天,直到永远……你一切的命令尽都真实……是你永远立定的。”(诗一一九89,151,152)后一句译成“真实”这个字,原文有稳定之意。因此,当我们读圣经的时候,就要记着神向新约信徒发出的一切应许、要求、旨意的陈述和警告的说话必会守信。这些不是古代的遗迹,而是神向他子民世世代代、永远生效的心意的启示,直到世界的终结。正如主自己向我们说的:“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约十35)没有东西能废除神永恒的真理。

    4、神的作为不变。

    他在圣经故事中如何对待罪人,它继续一视同仁。他对罪人仍然用不同的方法,令一些人得听福音,—些却听不到;感动一些听见的悔改,却仍使一些不信,从而彰顾他的自由和主权;他藉此教导圣徒,他没有向某人塞住怜悯的心,他们找到生命,完全是他的恩典,而不是他们自己的努力。他仍然祝福那些他所爱的人,使他们谦卑,故一切荣耀只能属于他。他仍然恨恶他子民的罪,用不同内在和外在的痛苦和忧伤,把他们的心从妥协和悖逆中挽回来。他仍然要与他的子民相交,给他们忧患和喜乐,使他们的爱脱离其他事物,与他连结。他仍然使信徒等候他所应许的赏赐,藉此教导他们珍重这些赏赐,逼使他们为这些恒久祷告,然后才赐给他们。圣经记载它如何对付他的子民,他今天仍然同样对付。他作事的目的和原则仍然贯彻一致;他从未试过共不寻常的表现。我们知道,人的方法善变得可怜——神却否。

    5、神的目的不变。

    撒母耳说:“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他迥非世人,决不后悔。”(撒上十五29)巴兰也异口同声说:“神非人,必不致说谎,也非人子,必不致后悔。他说话岂不照着行呢?他发言岂不要成就呢?”(民廿三19)后悔是指检讨自己的判断,改变行动计划。神从来不这样做;他永不需要这样做,因它的计划,是根据一切过去、现在、及将来的事情完全了解和控制而定的,以致没有突然的紧急或意外的发展会使他惊奇。彭克(A.W.Pink)又说:“人改变主意、反复改变计划的原因有二:若非缺乏能预期万事的先见之明,则缺乏进行此事的远见。但神既无所不知又无所不在,他从不需要检讨他的定旨。”“耶和华的筹算永远立定,他心中的思念万代常存。”(诗卅三11)他今日所作的,在永恒中早已计划了。他在永恒中所计划的一切,也在预定时间内成就了。而他的话曾许诺要完成的事,必无误的完成。因此,圣经记载“他旨意的不变性”,使信徒充份享受所应许的基业;又记载神籍不变的誓约向信心的始祖亚伯拉罕证明这旨意,成为亚伯拉罕及我们的确据(来六17等节)。神一切所宣布的目的都是这样。这些都不改变。他永恒的计划,没有一部分改变。

    有一部份经文(创六6等节;撒上十五节11;撒下廿四16;拿三10;珥二13等节)的确说后悔了。每次都是说,神因着某些人对他从前的做法有某种反应,而改变了他的做法。但这一点也看不出神不能预知这些反应,或神完全感到意外,而在永恒的计划中未作准备。当他开始用新的方法对付一个人的时候,并不显示他更改永恒的目的。

    6、神的儿子不变。

    耶稣基督“昨天,今天,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十三80),他摸过之处,仍留下亘古权能的痕迹。“凡靠着他进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为他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来七25)这句话仍然是真理。他永不改变。这事实是神所有的子民有力的安慰。

    三.

    这么一来,圣经时代的信徒和我们之间的距离和差异的感觉在那里呢?没有了。凭着什么?凭着神的不变。与他相交,相信他的话,靠信心生活,“立在神的应许上”,基本上对我们来说都是实在的,正如对旧约和新约时代的信徒一般。我们每天进入复杂的环境里,这思想就带来安慰;在核子时代,生活变幻无常,神和他的基督依旧一样——充满能力去拯救世人。但这思想也带来蚀骨的挑战。如果我们的神和新约时代信徒的神是一样的,我们与神相交的经历,和基督徒行为的标准,却远比他们的低;我们却是这么自满自足,怎能自圆其说呢?如果神不改变,我们就没有一个人能回避这个问题了。

    问题讨论:

    1.列举神不变的六方面。

    2.比较神的生命和他造的生命。

    3.出埃及记对神名字的两个启示,如何相辅相成?

    4.比较神的话和人的话。

    5,有什么事,是神在圣经时代做的,他今天也做?为什么他做这样的事?

    6.为什么神永不需要后悔?作者如何解释那些说到神后悔的经文?

    7.为什么作者能够说,耶稣基督“昨日、今日、-直到永远是一样的”,这真理是“神所有子民有力的安慰”吗?

    8基于什么原因,我们和圣经时代信徒之间的距离得以消除?有什么事实,对我们最真实的,正如对他们也是真实的?
第二部 看你的神! 第八章 神的威严
    一.

    “威严”一字的英文majesty源自拉丁文;原意是伟大(great-ness)。我们说某人有威严,乃承认其伟大,表达敬意;例如,我们尊称英女皇为“陛下”(HeMajesty)。

    在圣经中,“威严”一词乃用来表达神一一我们的创造者和上帝——的伟大。“耶和华作王,他以威严为衣穿上……你的宝座从太初立定。”(诗九十三等节)“我要默念你威严的尊荣,和你奇妙的作为。”(诗一四五5)彼得在回忆基督登山变像那君王式的荣耀景象时说:“我们……乃是亲眼见过它的威荣。”(彼后一16)在希伯来书中,“那威严”一词两次代表“神”;书中说,基督升天后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至大者”英译themajesty——译注),“天上至大者宝座的右边”(来一3;八1)(“至大者”英译themajests——译注)。每当“威严”这字用在神身上的时候,总是宣告神的伟大,号召人敬拜它。当圣经说神在“高天”和“天上”时,也有同样用意;意思不是说神在空间上与我们相距很远,而是说它的伟大上是远超过我们,因此要受敬拜。“耶和华本为大……该受大赞美。”(诗四十八1)“因耶和华为大神,为大王;……来阿,我们要屈身敬拜。”(诗九十五3,6)基督徒若认识神的伟人,他信靠和敬拜神的天性,就强有力的奋激起来了。

    但今天基督徒却很缺乏这种认识:这也是我们信心如斯软弱、崇拜如斯萎靡的原因之一。我们是现代人,而现代人珍爱人间伟大的思想,对神思想狭小却成了惯例。当教会中人(更别提教会外人)用“神”这个字的时候,甚少想到神性的威严。最近有一本书名叫《你的神太小了》(YourGodisTooSmall),真是合时的书名。在这一点,我们和福音派信仰的先圣先贤们,相距如地球两极,尽管我们用他们的话来表达我们的信仰。只要翻读路德(Luther),成爱德华滋(Edwards),或怀特腓德(White-field)的著作,你的教义与他们的或许相同,但很快你会怀疑自己是否好象他们这么亲密地认识大能的神。

    神是有位格的(personal)这个思想,今天极被重视,但这真理被说到令人以为神是像我们一样个性的人——软弱、不完全、无效力、有点可怜。但这却不是圣经中的神!我们个人的生活是有限的,受制于每一方向、空间、时间、知识、能力。神却不这样受限制。他是永恒、无限、全能的。他掌握我们;我们却永不能掌握它。他像我们一样有个性、却异于我们——他是伟大的。圣经时常强调神对他子民个别有关心、良善、温柔、体恤、忍耐和热切的情爱,但同时也给我们看到他的威严,和他对一切被造物无限的统辖。

    二.

    要说明这一点,看看创世记头几章就够了。圣经故事一开始,神籍着属天默示的智慧,用故事式叙述,使我们深深认识一个“双胞胎真理”:圣经介绍我们认识的神是既有位格又有威严的。圣经没有别的地方用更生动的字句描写神位格的性情。他自言自语的说:“我们要…”(创一26)他把动物带到亚当面前,看看亚当怎样为动物命名(二19)。他在园中行走,呼叫亚当(三8等节)。他向人问问题(三11等节;四9;十六8)。他从天降临,要看人在做什么(十一5;十八20等节)。他因人的败坏,伤痛到后悔造人(六6等节)。圣经这样描述神,是要我们清楚认识,与我们交往的神,并不只是宇宙中一个没有人情味、冷漠的原则;而是一个活的个体,有思想,有感觉,活跃的,赞许良善,禁止罪恶,时时刻刻对他的造物有兴趣。

    这些经文不能断定说,神的知识和权能是有限的,或说除非他特别去视察,否则他照例不在这世界上,故不知世上发生什么事。这几章圣经完全否定这些想法,却清楚而生动地展现神的伟大和个性。创世记的神是创造者,从混乱中造出秩序,用他的话产生生命,从地的尘土造出亚当,从亚当的肋骨造出夏娃(一至二章)。他是一切被造物的主宰。他咒诅地,使人肉体死亡,因而改变了他原本完美的世界秩序(三17等节);他用洪水审判世界,除在方舟里的,他毁灭一切生命(六至八章);他混乱人的语言,驱散建造巴别塔的人(十一17等节);他用(表面看似)火山爆发倾覆所多玛和蛾摩拉(十九24等节)。亚伯拉罕称他为“审判全地的主”(十八25)一点不错,借用麦基洗德的名称他为“天地的主,至高的神”(十四19—22)也是对的。他无所不在,什么都看见:该隐的谋杀(四9等节)、人的败坏(六5)、夏甲的苦情(十六7等节)。夏甲称他为“看顾人的神”(原文Elroi),又叫儿子做以实玛利,就是[神听见]的意思;那实在美好,因为神实在听了看见了,没有能隐瞒他的。他为自己起的名字原文是ElShaddai“万能的神”,而他的作为,都证明这名所宣称的无所不能。它应许亚伯拉罕和他的妻子在九十多岁时生一个儿子,且斥责撒拉不信的喜笑——后来证明了这不信实在无理:“耶和华告有难成的事么?”(十八14)神所常管的事情,也不是个别孤立的事例而已;整个历史都由他统辖。从他定旨,要为亚伯拉罕的后裔,成就伟大的未来的详细预言(十二1—3;十三14—17;十五13—21),都可看出他统辖的证据。简言之,这就是创世记头几章所说神的威严。

    三.

    怎样能对神的伟大有正确的观念?圣经教导两个必行的步骤:第一是摒除一切认为神会受限制而显得渺小的思想。第二是把他和我们以为是伟大的权能和力量作一比较。

    第一步牵涉些什么例子,可参诗篇一三九篇,其中诗人默想神与人的同在、知识、权能等无极限和无止境的本质。他说:人每时每刻在神而前;你可以远离别人,却不能远离造你的主。“你在我前后环绕我……我往那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那里逃躲避你的面?”我若升到天堂(即天空),或降到地狱(即阴间),或到世界的末端,我仍然逃不脱神的所在一一“看哪,你也在那里。”(5等节)“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见。”(11等节)

    他与我同在没有界限,同样他认识我也没有限制。我永不会被弃孤单,同样也不会被忽略。“耶和华阿,你已经鉴察我,认识我。我坐下,我起来(我的一切举止行动),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我心所想的一切)……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我的一切习惯、计划、目的、意欲、以及我到目前为止的人生)。耶和华阿,我舌头上的话(说出来或未说出来的),你没有一句不知道的。”(1等节)我可以掩藏内心、过去及将来的计划,不让人知道,但我不能向神遮掩什么。有关我的“真我”,我可以用言谈欺哄别人,但我的言行不能蒙骗神。他看透我所保留及虚饰的;他实在比我更认识自己,更知道我的“真我”。我若能逃避神的同在和检查,这一位神必然渺小而微不足道。但真神是大而可畏,正因为他常与我同在,且常看顾我。当你认识到,你的生命每时每刻在无所不知的创造者的目光和同在之中,生活就变成很可怕的一回事了。

    还有,明察秋毫的神也是全能的神,他为我缔造的肉体,其惊人的复杂已效示了它能力的来源。而对这个,诗人的默想就变成崇拜。“我要称谢你,因为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14节)

    这就是明白神的伟大的第一步:认识它的智慧、同在和权能是何等无限。圣经很多其他经文也有同样教训:特别是约伯记卅八至四十一章,其中神自己接着以利户的认诺说“在神那里有可怕的威严”(卅七22),向约伯大大施展它在大自然界的智慧和权能,并问约伯能否找到同样的“威严”(四110),最后劝服约伯说,既然找不到,他不应该以为可以在神处理约伯的事上,能够找到错误,而约伯的遭遇亦非约伯所能了解。可惜,我们暂不能详细讨论这一点。

    四.

    第二个步骤的例子,请看以赛亚书四十章12等节。在这里,神说话的对象的心态,和今人很多基督徒的心态一样——意志消沈,如惊弓之鸟,暗地里灰心。长久以来他们到处碰壁,已不再相信基督的福音能再度兴旺。且看神怎样籍着先知的话和他们理论吧。

    他说,看看我的杰作吧。你能做吗?有任何人能做吗?“谁曾用手心量诸水,用手虎口量苍天,用升斗盛大地的尘士,用秤称山岭,用天平平冈陵呢?”(12节)你够聪明、够力量做这些事吗?但我能够;否则我就不会造这世界了。“看你的神!”

    先知继续说,看看万国吧:那些你要向之乞怜的邦国势力。亚述、埃及、巴比伦——你在他们面前惊恐、惧怕他们,因他们的军队和资源远超你所有。但且思想一下,神对你这么惧怕的势力的关系吧。“看哪,万民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尘。……万民在他面前好象虚无,被他看为不及虚无,乃为虚空。”(15等节)你在邦国前战栗,因你比他们软弱得多;但神比万国更大。“看你的神!”

    再看看世界。想想它的大小、多变性及复杂性;想想住在其中的三十多亿人口,及上面的大太空。比起我们所居住这星球,你我岂非沧海一粟?然而这巨大星球比起神又如何呢?“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象蝗虫;他铺张穹苍如幔子,展开诸天如可住的帐棚。”(22节)地球使我们缩成侏儒,但神使地球缩成乒乓球。地球是他稳坐的脚凳。他比地球和其中的一切都大;地球上三十亿人烦嚣、疯狂的活动,一点不会影响他,正如夏日蚱蜢的鸣叫和跳跃,影响不了我们一样。“看你的神!”

    第四,看看世上的伟人吧——那些能制定并决定千万人福利的法律和政策的首领;那些未来的世界统治者,那些有能力使地球陷入战争的大独裁者及建立帝国者。想想西拿基立、尼布甲尼撒;想想亚力山大、拿破仑、希特勒。想想今天的柯西金、福特、**东。你以为真的是这些大人物定夺世界的命运吗?再想清楚吧,因为神比世界的大人物更大。“他使君王归于虚无,使地上的审判官(统治者)成为虚空。”(23节)正如祷告册中说,他是“诸王唯一的统治者”。“看你的神!”

    还有。最后,看看星辰。人类最普遍又最惊心动魄的经验,是在一个澄明的晚上,独自站著观望星空。没有比这更有力地使人觉得渺小、微不足道。而我们这些活在太空时代的人,更能用科学知识补充这宇宙性的经验——我们知道星空实际的东西,包括数以百万计的星球,距离地球数以亿兆计的光年。我们不得不震惊;我们的幻想根本想不透;当我们试图想像外太空不可探测的深邃时,只能目瞪口呆,名副其实的“满天星斗”。但对神来说这算什么呢?“你们向上举目,看谁创造这万象,按数目倾出,他——一称其名。因他的权能,又因他的大能大力,连一个都不缺。”(26节)是神带出星球;是神最先把它们放在太空;他是它们的创造者和主宰:它们全部在他手中,服膺他的旨息。这是他的权能和威严。“看你的神!”

    五.

    现在让以赛亚为我们应用神的威严这圣经教义。这里他奉神的名向灰心失望的以色列人提出三个问题:

    一“那圣者说:你们将谁比我,叫他与我相等呢?”(25节)这问题斥责人对神错误的思想。路德(Luther)对伊拉斯姆(Erasmus)说:“你过份用人的思想去了解神!”大多数人也在此偏差了。我们对神的思想不够伟大;没有认识他无限智慧和能力的事实。我们自己有限而软弱,就以为在某些方面神也如此,故很难相信他不是这样。我们把神想得太像我们了。神说,改正这错误吧!学习认识你无比的神和救主完全的威严。

    二、“雅各阿,你为何说,我的道路向耶和华隐藏?以色列阿,你为何言,我的冤屈神并不查问?”(27节)这问题斥责人对自己错误的思想。神没有撇弃约伯,也没有撇弃我们。他永不撒弃任何一位他所爱的人;好牧人基督也不失去他的羊。控诉神忘记、疏忽、或不顾他自己子民的境况和需要,既不对又不敬。如果你以为神任由你自生自灭,求它开恩使你自知羞惭吧。这样不信的消极主义,深深羞辱了我们伟人的神和救主。

    三、“你岂不曾知道么?你岂不曾听见么?永在的神耶和华,创造地极的主,并不疲乏,也不困倦。”(28节)这问题斥责我们对神威严的信心太迟钝。神会在我们的不信中使我们羞惭得无地自容。困难在那里?他问:你以为我这创造者已年纪老迈、精力衰退了吗?没有人把关于我的真理告诉过你吗?我们很多人都应受这种斥责。我们把神当作神去相信——是超然、无所不知、全能——信得多么迟钝!我们对救主基督的威严,知得多么不足!我们需要“等候耶和华”,默想它的威严,直到这些都镌刻在我们的心版上,而重新得力。

    问题讨论:

    1.当我们强调神的人性化,我们应注意不要传达些什么?

    2.创世纪开首几章留给我们什么关于神的「双胞真理」?每项真理是透过什么事件强调的?

    3.我们要对神的伟大建立正确的观念,应采取两个什么步骤?

    4.作者以诗篇一三九篇为例,讨论第一个步骤的含义。这篇诗篇如何强调神的同在、知识和权能?

    5.在以赛亚书四十章,神与什么大能的势力比较?这些比较的本质是什么?这些比较如何影响你自己?

    6.以赛亚向沮丧的以色列人提出三个什么问题?每个问题所斥责的是什么?我们如何能避免每种斥责?
第二部 看你的神! 第九章 唯神是智
    一.

    当圣经说神有智慧,意思是什么?圣经中的智慧,是一种道德和理性的特质,而不只是聪明和知识,也不只是灵巧或狡猾。根据圣经,真有智慧的人,其聪明和灵巧必须导向正确的目的。智慧是对准最佳美和最崇高的目标,是必有看见的能力,有选择的倾向,同时有最可靠的方法去达到目标。

    事实上,智慧是道德的良善实践的一面。这样,它只有在神里面才最完满。只有他才是自然、完全、不变的智慧。诚如一首圣诗所说:“他的智慧永不打盹。”神在他一切所作的事上,除了智慧以外,没有别的。正如古代神学家们常说,智慧是它的本质(essence),如能力、真理、恩慈——即构成他位格的原素——是他的本质一样。

    人的智慧,会因智慧所不能控制的环境因素受抑挫。大卫的叛臣亚希多弗献良策给押沙龙,怂恿他趁大卫在押沙龙第一次叛变后惊魂未定之际解决大卫。可惜押沙龙却另出下策,以致亚希多弗自尊心人受打击;他无疑预知道叛变必败,既不能原谅自己愚蠢的参与,结果绝望回家自缢身亡(撒下十七)。

    但神的智慧,不会像亚希多弗的“良谋”(14节)一样受挫,因为这是和他的全知分不开的。神的本质如何,能力也如何,智慧亦如是。无所不知规限无所不能,无限智慧管辖无限权能,这是圣经对神性位格基本的描述。“他心里有智慧,且大有能力。”(伯九4)“在神有智慧和能力。”(十二13)“神有大能……智慧。”(卅六5)“他的大能大力…它的智慧无法测度。”(赛四十26,28)“智慧能力都属乎他。”(但二20)新约圣经也同样把两者并列:“惟有神能(英译“有能力的神”——译注)照我所传的福音……坚固你们的心……独一全智的神……”(罗十六25,27)没有权能的智慧是可怜的,是折断的芦苇。没有智慧的权能只会是可怕的;但在神里面,无限的智慧和无际的权能连在一起,这就使他绝对配受我们最完全的信靠。

    神全能的智慧是常常活跃的,而且永不误事。这已从他一切的创造、安排、和恩典的作为彰显出来;我们若看不见,就是看不中。但除非我们知道神工作的目的,也不能认识他的智慧。这方面很多人都错了。他们误解了圣经所说神是爱(参约查四8一10)的意义,以为神为所有人命定毫无困难的人生,不管他们道德和灵性的境况如何;他们因此断定:任何痛苦、令人困扰的事(疾病、意外、受伤、失业、所爱的人受苦),都显出若非神的智慧,或权能,或两者都失去效能,就是神根本不存在。但这样思想神的目的是完全错了。神的智慧不会、也不曾答应给堕落昀世界快乐,或使不敬虔的人舒服。连基督徒他也没有应许毫无困难的人生;倒是相反的,他不让每一个人在今生活得容易,是别有目的的。

    那么,他想怎么样?他目的是什么?他居心何在?他造人的时候,目的是要人爱他、尊崇他,为他那奇妙、有秩序、复杂、多采多姿的世界称颂他,并按他旨意运用这世界,叫人享受世界,也享受他。虽然人堕落了,神却没有放弃他最初的目的。他仍然计划一大群人类应该来爱他、尊崇他。他最终的目的,是带领他们进入完全讨他喜悦、恰当地赞美它的美境——在这美境中,他全然在他们中间,与他们一起,不断在认识彼此间的爱中欢欣快乐——人在神自永恒以来赐给他们救赎的大爱中欢欣,而神则因他籍着恩典和福音所得的、人报恩的爱中欢欣。

    这将会是神的“荣耀”,也是人的“荣耀”——从这个很够份量的字所能负荷的各种意义而言。但这只能在来世中,在整个被造的秩序更新的环境中,才得完全实现。然而,现在神却逐渐向这目标工作。他目前的目的,就是吸引个别的男女,与他有信、望、爱的关系,拯救他们脱离罪恶,藉他们的生活彰愿他恩典的权能;保护他的子民抵挡邪恶的势力;把他用以救人的福音,传遍全世界。主耶稣基督,是完成这目的每一部份的中心人物,因神已定他为罪人必须信靠的救主,也是教会的主,是人必须顺服的。我们必须思想,神的智慧在基督道成肉身和十架所彰显的方法。在此要补充说:只有从上述神复杂的心意的亮光中,才能看见神对付个别人类的智慧。

    二.

    圣经的传记故事,对此很有帮助。神的智慧策划人生的例子,没有比某些圣经故事更清楚了。亚伯拉罕的生平就是一例。亚伯拉罕竟然屡次出下策瞒骗人,实在危害他妻子的贞节(创十二10等节;二十章)。显然,他生性是道德勇气薄弱的人,对自己的安全未免神经过敏(十二12等节;二十11)。此外,他也易受压力;经他妻子要求,他就从使女夏甲生一个儿子;后来夏甲因怀孕瞧不起撒莱,以致撒莱报以歇斯底里的咒骂时,亚伯拉罕就让妻子把夏甲逐出家门(16节)。显然,亚伯拉罕也不是一个原则坚定的人,他的责任感也颇有漏洞。但神的智慧却有效地对付了这么一个随便、不英雄的人物,不但使他在教会历史的舞台上忠心地扮演了既定的角色,成为迦南地拓荒的居民,成为神契约的第一位承受人(17节),成为用神迹所生的儿子以撒的父亲;他也成为新造的人。

    亚伯拉罕最需要做的,就是学习在神的同在中生活,视人生的一切都与神有关,只仰望他(且只他而已)作总司令、保护者和赏赐者。这是神一直用智慧专心致意教导亚伯拉罕的伟大功课。

    “亚伯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的赏赐你。”(十五1)“我是全能的神,你当在我面前作完全人(专一而诚恳)。”(十七1)神三番四次亲自向亚伯拉罕显现,直到亚伯拉罕内心能像诗人一样说:“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份,直到永远。”(诗七十三25等节)从故事的发展,可在亚伯拉罕的人生中看到他学习这功课以后的结果。他从前的软弱有时会重现,同时却出现新的高贵的气质和独立性,是亚伯拉罕培养出来与神同行的习惯的表现:在神启示的旨意中安息,倚靠他、等候他、顺服他的安排,甚至顺服他一些奇特、异乎寻常的命令。属世的亚伯拉罕变成属神的人。

    这样,他回应神的呼召,离开家庭,旅行过他后裔一一注意:不是他自己——将要占有的土地(十二7);在迦南地,亚伯拉罕所占有的只是一个坟墓(23节)。我们从他身上观察到,当他拒绝与侄儿罗得相争的时候(十三8等节),他有一种新的温柔。当他为救罗得而带区区三百人去迎战四王的联合军队的时候,又看到他有新的勇气(十四14等节)。当他不屑收受掠物,以免所多玛王说是他而不是至高者神使亚伯兰富有的时候(十四22等节),也看到他有新的尊严。当他等候神所应许的后裔的降生,由七十五岁等到一百岁,整整等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候(十二4;廿一5),又看到他有新的忍耐。我们看见他变成一个祷告的人,一位在神面前为别人的好处肩负沉重的责任感的代求者(十八23等节)。最后,我们看见他全然赤胆忠于神的旨意,很自信神知道他在作什么,以致他愿意照神的命令杀死自己的儿子——这个他等了这么久的后裔(廿二章)。神教他这功课,是多么明智!亚伯拉罕文学习得多么美好!

    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却需要不同的对付。雅各任性、娇生惯养,有投机者的天性(这算是祝福还是咒诅?),有商人不顾道德、不择手段、眼见心谋的质素。神智慧的安排是:雅各虽是次于,却应有长子的名份和祝福,因此承担了圣约的应许(参廿八13等节);另外,他又安排雅各娶表妹利亚和拉结,成为继承应许的十二族长之父(四十八,四十九章)

    但神也智慧地安排把真敬虔注满雅各整个人。雅各整个人生的态度是不敬虔的,非改不可。雅各必须摆脱倚赖自己的聪明而倚靠神,必须学习憎恶自己那自然而发、玩弄手段的诡诈。因此,雅各必须被逼感受到自己完全的较弱和愚妄,被带到完全不信任自己的境地,以致他不再试图损人利己。雅各的自信必须彻底消除。神用忍耐的智慧(因他总是等候适当的时机),在雅各灵魂的深处留下不可避免、不可磨灭、决定性的“无能无助”的烙印。追寻一下神做这事的脚踪,必有教益。

    首先,神让雅各任意编织那骗诈之网历二十年之久。必然的结果是:彼此猜忌、友变为敌、骗子孤立。雅各狡诈的结果,就是神的咒诅。雅各骗取了以扫的长子名份和祝福以后(廿五29等节;廿七章),以扫找他算帐(当然嘛!),雅各赶紧离家逃亡。他去舅父拉班那里;这拉班原来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拉班占尽雅各的便宜,不但骗他娶了雅各自己心爱美丽的女儿,还要他娶那长得并不漂亮,“眼睛没有神气”,很难出嫁的另一女儿(廿九15—30)。

    雅各碰上拉班可说是“强中自有强中手”。神藉此给雅各尝尝被骗诈的滋味一一如果他要恨恶从前的生活方式,这是他必须学习的。但雅各还未学会呢。他即时的反应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用精明的判断力,控制拉班的羊的**,使自己赚大钱,拉班亏大本,以致拉班暴跳如雷,雅各就看风使帆,和家人前往迦南,以免拉班动手报复(三十25至卅一覃)。这时,一直容忍雅各的诡诈而不斥责他的神,也鼓励他前去(三十11等节;参卅11等节,9等节);因为他知道雅各旅途结束时他会做什么。雅各走后,拉班穷追,清楚给雅各知道他永不可再回头(第卅一章)。

    当雅各的行旅到达以扫地方的边界,雅各派人向哥哥礼貌地通报,说他回来了。但得回的消息,使他以为以扫要带大队人马来报复二十年前偷长子名分之仇。雅各不禁极度绝望。神的时候到了。当夜,雅各独自蛄在雅博渡口,神遇上他(卅二24等节)。好几小时,雅各经历心灵上和肉体上绝望、痛苦的挣扎。雅各抓住神,他要祝福,要确知在这危机中有神的卷顾和保护,却得不到所要的。他反而越来越清楚自己的境况——完全无能为力,若没有神,也完全绝望。他感觉到从前不择手段、愤世嫉俗的行为,到头来全是痛苦。他一直自恃,相信自己应付任何事物都游刃有余。但现在他感觉到完全不能应付事情,内心通明、确实的知道,他再也不敢相信自己,照顾自己,塑造自己的命运。他再也不敢靠自己的聪明做人了。

    为加倍使雅各对此有清楚的认识,神在摔跤时使他瘸了(25节),把他的大腿窝扭脱了跤,使这肉体的缺憾能永远提醒他属灵的较弱,需要常常倚靠神,正如他以后一辈子要倚靠而行一样。雅各痛恨自己;他发现自己平生第一次全心全意憎恨-一真的憎恨——自己那虚浮的聪明。这“聪明”使以扫憎恨他(很公平嘛!),拉班自不在话下了。现在这“聪明”好象也使神不愿意祝福他。“容我去罢……”那和他摔跤的说;神好象要撇弃他。但雅各抱得紧紧的,“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26节)。神终于祝福了;因为现在雅各够较弱、够绝望、够谦卑、够倚靠,可以受祝福。诗人说:“他使我的力量,中道衰弱。”(诗一0二23)这就是神向雅各所作的。神对付完雅各以后,他里面再没有一默自恃了。雅各与神较力“得了胜”(28节),意思说当神使他较弱,在他里面缔造顺服和不信自己的心灵时,他紧紧抓住神;另外意思说,他渴幕神的祝福,以致在这痛苦的降卑经验中,他始终紧紧抓住神,直至地降卑到神可以把他升高,用平安的话安慰他,向他保证不必再惧怕以扫。诚然,雅各不是在一夜之间变成圣人;第二天他和以扫的误会还没有冰消瓦解(卅三14—17);但原则上神已赢了雅各,而且赢得彻底。雅各永不再依然故我。一跛一拐的雅各学乖了。神的智慧又做妥要做的工作。

    创世记另一个不同的例子,是约瑟。约瑟年轻时被哥哥们卖到埃及做奴隶,被波提乏阴毒的妻子谗害,身陷囹圄;但后来他荣开尊位。神这个智慧的计划,有什么目的?对约瑟个人来说,答案在诗篇一0五篇19节——“耶和华的话试炼他。”约瑟被试炼,使他更精纯、更成熟;在做奴隶,在坐牢的时候,他学习倚靠神,在逆境中仍然快乐宽怀,并忍耐等候神。神很多时候用长久的困苦教导这些功课。对神子民的生活来说,约瑟向哥哥们表露身份时说的话,就回答了我们的问题:“神差我在你们以先来,为要给你们存留余种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们的生命。这样看来,差我到这里来的不是你们,乃是神……”(四十五7等节)约瑟的爱心多深,他的神学也多强。再一次,我们认识到神命定人生的事情有双重目的:要人自己成圣,又要人完成在神的子民中所派定的事奉和服务。在约瑟的人生,像亚伯拉罕和雅各一样,找们都看见这双重目的圆满的完成。

    三.

    这些事都记下来给我们学习:神的智慧如何命定圣经时代圣贤们所走的路,今天也同样命定基督徒的人生。因此,我们今天若遭遇出乎意料之外、困扰和挫折的事,不必觉得太迷惘。这些事有什么意义?很简单,智慧的神为要使我们达到仍未达到的境地,就这样对付我们了。

    或许,神要加强我们的忍耐力、幽默感、同情心、谦卑或温柔,使我们在特别困难的岗位上多点操练这些美德。或许,他要教导我们舍己和恨己的新功课。或许,他要破碎我们的自满自足,或不脚踏实地,或隐藏的各种骄傲和自负。或许,他的目的只是要我们更靠近地,与他交往;因为如诸圣所知,与父和子相交是最活泼、最甜蜜的;十字架最沉重的时候,基督徒的快乐也最大。说不定神在准备我们从事一些现尚闻所未闻的事奉。

    保罗看见他自己受苦的部份原因,他说:“我们在一切息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林后一4)连主耶稣也“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故此“得以完全”,在大祭司的职事上能够体恤和帮助受苦的信徒(来五8等节)。意思是说:一方面他可以坚固我们,使我们在一句困难和挫败中得胜有余,因此另一方面如果他呼召我们跟随他的脚踪,使我们经历颇不配的痛苦,准备好服侍他人,这也不足为奇。“他知道所行的道”,虽然我们暂时不知道。无可讳言,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我们或感迷惘,但神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清楚知道他在做什么,为了什么。他常常而且在每件事上是智慧的:即使我们今生看不到,来生必了然于胸。(约伯在天上完全知道他受苦的原因,虽然他生前从不知道。)同时,即使神把我们蒙在鼓里,我们也不可犹豫相信它的智慧。

    如果暂时看不见神的目的,又怎样应付这些挫折和锻炼的境况?首先,看这些都出于神,然后问自己:神的福音要我们有什么反应?其次,特为这些事寻求神的面。如果做这两件事,就不会完全不知道神在这些困境中有何目的了。我们最少能够像保罗一样看见他身上的刺(无论那是什么)的目的。他说,他看此为“撒但的差役”,引诱他怀疑神。他抗拒这引诱,三次求主叫这刺离开他,所得唯一的答案却是:“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反省之余,保罗看见他如此受苦有一个目的:使他谦卑——“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就过于自高。”这个思想和基督的话已经够了。他不再寻求。他最后的态度是:“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十:7—9)

    保罗的态度足为模范。基督徒的困难虽未进一步为将来的事奉装备他,却最少有保罗肉身的刺所共有的目的:被差来促使、保持我们谦卑,给我们新的机会,在必死的生命中彰显基督的大能。我们还需要知道更多吗?这岂不足以使我们相信神在其中的智慧吗?保罗一看见他的困难乃被差来使他能荣耀基督,他就接受,认为是神智慧的命定,也为此欢乐。愿神施恩与我们,在一切困难当中,遵此而行。

    问题讨论:

    1.神对世界最终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2.他目前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主耶稣是完成神各个目的的中心?

    4.神容许我们忍受痛苦,其中一些原因是什么?在道些原因中,你有什么经验?请举例说明。

    5.为什么基督徒情靠神是很重要的?

    6.在看不见神旨意的环境中,我们应如何面对?

    7.保罗的态度如何成为我们的模范?
第二部 看你的神! 第十章 神智与人智
    一.

    古代改革派神学家们总喜欢把神的属性分为两类:不可传达的(incommunacable)和可以传达的(communicable)。

    他们把神那些超越的属性放在第一类,从中可见神与我们这些被造物何等不同。通常这一类包括:神的独立性(independ-ence)(自存、自足);他的不变性(irnmutability)(完全不受变迁的限制,因而行动完全一致);他的无限性(infinity)(不受一切时空的限制,即他的永恒性和无所不在);他的纯一性(simPlicity)(他里面没有冲突的原素,因此它不会和人一样被分歧的思想和欲望分化)。神学家们叫这些性质为不可传达的,因为这些是唯神独有的个性;人,正因为是人而不是神,就不会也不能分享以上任何一种属性。

    神学家们又把所有神的灵体性(spirituality)、自由、无所不能,和他一切道德属性如恩慈、真实、圣洁、公义等全部归入第二类。分类的原则又是什么?是这样的:当神造人的时候,他向人传达了这些特性。这就是圣经所说神照著他自己的形像造人的意思(创一26等节)。即是说,神把人造成一个自由、有灵体的存在物,一位要负责任、有德性的个体,有选择和行动的权力,能够和神交往,向他回应,且本质上是良善、真实、圣洁、正直的(参传七29)。一言蔽之:人是像神(godly)。

    人堕落后就失去了那些属于神形像的道德性质;神在人里面的形像已普世性地毁坏了,因为全人类用不同的方法陷入邪恶。但圣经说,现在神藉著完全救赎的计划,在信主的基督徒里面弥补这毁坏的形像,方法是重新向他们传达这些性质。圣经所说基督徒在基督(林后三18)和神(西三10)的形像上更新,就是这个意思。

    在这些可传达的属性中,神学家们又加上了智慧。神本身是智慧的,故也使人有智慧。

    圣经有很多关于智慧这属天赏赐的真理。箴言书起初九章就一气呵成的教导人怎样寻求这赏赐。“智慧为首,所以要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内,必得聪明。……要持定训诲,不可放松,必当谨守,因为他是你的生命。”(箴四7,13)智慧已人格化,会为自己说话了:“听从我,日日在我门口仰望,在我门框旁边等候的,那人便为有福。因为寻得我的,就寻得生命,也必蒙耶和华的恩惠。得罪我的,却害了自己的性命,恨恶我的,都喜爱死亡。”(箴八34等节)

    智慧是女主人,招呼穷人赴他的筵席:“谁是愚蒙人,可以转到这里来。”(箴九4)全部经文的重点是:神已准备向一切要得这赏赐,并愿采取必要的步骤去取得的人,赐下智慧(以女主人的喜客比喻智慧的随手可得)。新约圣经也有类似的重点。基督徒需要有智慧(“行事不要像愚昧人,当像智慧人……不要作糊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五I5等节);“你们要……用智慧与外人交往”(西四5))。保罗祈求神赐人智慧(“愿你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西一9)。雅各奉神的名应许说:“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神,主就必赐给他。”(雅一5)

    智慧从那里来?人要采取什么步骤才可得这赏赐?据圣经说,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必须学习敬畏神。“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诗一一一10;箴九10;参伯廿八28;箴一7;十五33)只有当我们谦卑受教,在神的圣洁和主权中惊惧(“大而可畏的神”,尼一5;参四14;九32;申七21;十I7;诗九十九3;耶二十11),承认自己的渺小,不相信自己的思想,愿意彻底改变心思意念,属天的智慧才属于我们。恐怕很多基督徒,一生就有太不谦卑和自负的心态,根本从神得不到智慧。圣经说“谦逊人却有智慧”(箴十一2)是大有道理的。

    第二,必须学习接受神的话。神只把智慧赐给那些把神的启示身体力行的人。诗人说:「你的命令……使我比仇敌有智慧。我比我的师傅更通达。」为什么?“……因我思想你的法度。”(诗一一九98等节)因此,保罗劝勉歌罗西人说:“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西三16)今天我们活在二十世纪的人要怎样做?要浸淫在圣经中,如保罗向提摩太说(他当时心目中只有旧约!),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三I5,17)。

    今天,恐怕又有很多自命属基督的人,从未学到智慧,正因为对圣经不够注重。克蓝麦的祷告册(Cranmer’sPrayerBook以(本来是所有英国圣公会信徒应该用的),可助人每年读一次旧约,两次新约。清**高治(WiIIiamGouge)每天固定读十五章圣经。前副主教韩蒙德(T.C.Hammond)每三个月把全部圣经读一遍。你上次从头到尾读完圣经是多久以前的事?你每天最少用看报纸同样多时间去请圣经吗?我们多么愚蠢!——我们一生会继续愚蠢下去,只因为怕麻烦,不做应做的事,去获得神免费的赏赐——智慧。

    二.

    但神的赏赐——智慧——究竟是什么东西?它对人有什么影响?

    这方面很多人错了。用个比喻,就可以清楚澄清他们错误的本质。

    如果你站在约克(York)火车站月台的一端,可以看见一系列火车在开动。如果你酷爱火车,这可是赏心乐事了。但对于决定这些火车开动的整个计划(时间表所定的运作形式,必要时可按实际行车情形逐分逐秒调整时间表等),恐怕你只有粗略的概念吧。然而,如果你很荣幸能坐上升降机,到横跨第七、第八号月台的高楼,参观宏伟的电讯室,你就可以在最长的一边墙上,看见车站两旁伸延五里的整个路轨分布图,还可见到不同路轨上有着或闪动或静止的小灯,让讯号员对每部车头和车厢的位置一目了然。你可以立刻从管理员的眼中看到整个形势:你会从图表上明白,为什么要示意某列车停下来,另一列车要调离正常的路轨,另一部则暂停一旁。你一纵观全局,这些动静的因由就显而易见了。

    一般的错误,是以为这比喻说明了神赐人智慧时所作的事。即是说,以为智慧的赏赐包括深度的洞察力,能看见四周发生的事所包涵属天的意义和目的,看见神在某件事上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弛下一步要做什么。人觉得如果真的紧紧与神同行,他就可以自由地赐他们智慧,那么他们就好象在电讯室了;他们就会分办每一件发生的事的目的,就会时刻明白神如何使一切,为了人的益处而互相效力。这些人花很多时间把圣经当作占卜的去研究,猜想为什么神容许这件或那件事发生,应否以此为停止或开始做某件事的讯号,或从其中推论出一些什么。如果最后仍觉得迷惘,就怨自己不够属灵了。

    这样白费功夫的寻根究底,会逼使在生理、心理、或灵性(请注意:这是三件不同的事情)上本已消沉的基督徒近于疯狂。这的确是白费功夫的。没错,当神应用原则引导我们的时候,有时也会用不寻常的境遇去印证,而我们立刻就看出那是确定性的讯号。但若在每件不寻常的事上试图窥见神秘密的目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此,智慧的赏赐绝不是这种能力,事实上,这赏赐是先假定我们不能洞察一切。此点容后详述。

    三.

    再问一次:神给我们智慧用意何在?这赏赐究竟是什么?

    如果可以再学一个交通的例子,就拿学习驾驶来说吧。驾驶最要紧的,是对事物的反应是否够迅速和适当,以及对当时情况的判断是否准确。你不会问自己,那条路为什么那样窄,为什么弯弯曲曲;或问那部货车为什么要停在那里;或问前面那位先生或女士为什么要在马路上流连忘返。你只要看清楚当时实际的形势,做应该做的事。属天智慧的果效,正是要使你我能在每天实际的情况中这样做。

    驾驶技术要优良,你的眼睛要盯紧前面。要活得有智慧,你要眼目清楚,思想现实——一点不留情——去正视人生。舒徐的错觉,虚假的情感,和乐观的幻想,都不能和智慧共存。很多人活在梦境里,埋首在云里,双脚凌空,从来看不见世界,和在其中实际生活的真相。这种根深蒂固、由罪衍生的不现实,正是我们——甚至信仰最稳固、最正统的人——缺乏智慧的原因。要医好不现实的病,光有无懈可击的教义是不够的。然而,圣经有一卷书,显然特别是为要把我们变成现实主义而写的:传道书。我们要比往常参加注意书中的信息。现在就来看看吧。

    四.

    “传道书”书名的希腊文EccIesiastes是从希伯来文Qoheleth翻译过来的,原意是“传道者”(thepreacher);这书是一篇讲章,以“虚空的虚空”(一2;十二8)为主题,加以阐释(一至十章)和应用(十一章至十二7)。解释的部份很多是自传式。传道者自称是“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一I)。无论传道者是所罗门自己,或如亨斯登伯(Hestee)和杨以德(E..Young)这么保守的学者所说,是另一位传道者假借所罗门而讲出的教训,这问题暂可不理。这讲章无疑是与所罗门有关的,因其中的教训都是所罗门才有机会学习的。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道者用一种什么心境宣布这命题?有什么目的?是一位愤世嫉俗的犬懦的自白?如爱略特(W.H.EIIiot)所说:“一位自私、冷漠、饱经世故的老人,到生命尽头时什么也找不到,只找到悲惨的幻减。”现在要分享他所感受到人生的廉贱和丑恶?抑或他以布道家的身份,想说服不信的人,想在神以外的“日光之下”寻找快乐是不可能的?答案两者都不是,但第二个答案比第一个更可用“虽不中亦不远矣”来形容。

    作者以一位老练的教师的身份,向一位年轻的门徒,教导自己长久所体验和省察的结果(十一9;十二1,12)。他要带这年轻的门徒进入智慧,使他不致犯类似“约克火车站讯号室”的错误。显然,这年轻人像自古以来很多年轻人一样,以为智慧等于广博的知识,以为只要废寝忘餐的啃书(十二I2),就可得到智慧了。显然,他以为一得着智慧,就能明白神在一般安排中不同作为的原因。传道者要他看见的是:智慧的真正基础,是坦白承认这世界的演变是难解的,发生的事大部份都不可解释,“日光之下”发生的事,大部份从表面完全看不到有一位有理智、有道德的神在安排。从讲章本身可看出,中心命题是要警告寻求智慧的错误想法;它说明这样坦诚实际的寻求,到头来只能得到令人失望的结论而已。讲章的信息可陈述如下:

    传道者说,看看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吧。放下乐观的梦想,揉清眼睛,仔细去看吧。看见什么?你看见人生的背景,是由自然界中毫无目的、重复的循环(一4等节)所构成。我们不能控制的时间和环境,规限了人生的状况(三1等节;九11等节)。你看见死亡迟早临到众人,而且来得突然;不论好人坏人,死亡都不卖情面(七15;八8)。人死如禽兽(三19等节),好人之死有如坏人之死,聪明人之死亦如愚笨人之死(二14,17;九2等节)。你看见罪恶昭彰(三16;四1;五8;八11;九3),坏人得势,好人倒霉(八14)。面对这一切,你发觉神安排这些事真是莫名其妙;你越要想通,越想不通(三11;七13等节;八17;十一5)。你越难明白神对一般事情安排的目的,便受各事表面的无目的所困扰,越受挫压,结果也越被迫论说:人生从表面看来,真是毫无意义。

    你若断定事物真的没有协调和理智,那被任何建设性的工作,又得到什么“酬报”——价值、收获、意义、目的呢?(一3;二11,22;三9;五16)如果人上没有意义,就没有价值;这样一来,创作、建立事业、赚钱、甚至追求智慧有什么用呢?因为没有一样会有任何能见的好处(二15等节,22等节;五11),只会使你成为嫉妒的对象(四4),你死后一点也不能带走(二18等节;四8;五15等节);你死后留下来的很可能得不到妥善的管理(二19)。这样,劳碌流汗的努力作工有什么意义呢?人一切所作的岂不是“虚空(虚无、挫败),都是捕风吗”(一14)?——这些活动,岂非本身既无意义,对我们又毫无益处吗?传道者说,人若乐观的希望在切事情上找到神的旨意,最后只会引起这么悲观的结论(参一17等节)。当然他是对的。我们也是活在如他所描述的世界里。管理这世界的神躲起来了。这世界简直不像有一位慈爱的主宰在管理了。这一切昀背后简直不象有理性的力量了。没有价值的常常存留,有价值的却消失了。传道者说,现实一点吧;面对这些事实吧;正视人生吧;若不,就得不到真智慧。

    我们真需要这样的劝诫。我们不但陷入了“约克火车站讯号室”的概念中,也对智慧存有错误的想法;我们还觉得,为了神的荣誉(虽然没说出来,也为了自己有“属灵基督徒”的美名),我们需要自夸说己身在讯号室中,正在享受内幕消息,知道神的作为的来龙去脉。这种悠然自得伪装就成为我们的一部份了;我们肯定觉得,神已使我们明白他对付我们的一切办法,也以为今后在任何事上都能立刻看到个中原委。当一些非常痛苦、不可解释的事发生的时候,我们以为处身神的秘密会议中那种得意的错觉就粉碎了。骄傲受创了;觉得神忽略我们了。除非此时我们悔改,为从前的假设彻底谦卑下来,否则今后整个属灵生命恐怕要枯萎了。

    中世纪传统所说七大死罪其中之一是懒惰——心灵上一种苦毒、不快乐、冷漠的状态。今天在基督教圈子中,这种心态多得很。病徵是个人灵性的怠惰,加上对教会愤世嫉俗的批评,对其他基督徒的行为和工作傲慢的怨怼。在这病态和致命的心境背后,往往是受到创伤的自傲。从前以为知道神所安排的一切,结果从痛苦困惑的经验中体认原来一无所知。我们若不聆教传道书的信息,也会如此。事实是:神在智慧中,为保持我们谦卑,教导我们凭信而活,就不让我们知道我们想要知道的,关于他在教会和个人的生活中几乎无一项安排的目的。“风从何道来,骨头在怀孕妇人的胎中如何长成,你尚且不得知道;这样,行万事之神的作为,你更不得知道。”(传十一5)

    这样,什么是智慧呢?传道者帮助我们看见什么不是智慧;他有没有提示什么是智慧呢?当然有,最少提纲挈领的说了。“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十二13)信靠顺服它、敬畏他、敬拜他、在他面前谦卑,向神祷告的时候,永不言过其行的话,许愿要偿还(五l—7);行善事(三12);紧记有一天神要审问你(十一9;十二14);因此,甚至在私底下,要避免那些当神审问时显露出来使你觉得羞愧的思想(十二14)。充份享受你目前的生活(七14;九7等节;十一9等节);目前的快乐是神美好的赏赐。传道者虽然谴责轻佻浮躁的人(参七4—6),他显然没有时间参与那高傲到不屑于欢笑和游戏的“高级属灵”(super-spiritulity)。但无论生活要你做什么,都要靠恩典努力去完成(九10),做的时候要享受其中的福乐(二24;三12等节;五18等节;八15)。把工作问题交托给神,让神斗量工作最终的价值。你的责任是运用你所有的常理和事业去尽量利用当前的机会(十一1—6)。

    这是智慧之路。显然,这只是信心生活的一方面。但支撑和维系着的是什么呢?没有别的,就是相信不可思议的命运的神,就是有智慧、有恩典、创造和救赎的神。我们可以确信那一位创造这宏奇复杂的世界秩序的神,策划脱离埃及的伟大拯救的神,后来又策划脱离罪和撤但的更大拯救的神,必定知道他在做什么,而且“做得美善”,纵然他暂时不施援手。即使我们不能分辨他的道路,也可以信靠它,在他里面欢乐。因此,传道者智慧之路归根结蒂就是巴克斯特(RichardBaxter)一首诗所说:

    劳碌诸圣徒,

    当拜天上王,

    向前齐举步,

    凯歌同欢唱。

    无论谁存活,

    领受它恩赏,

    无论福与祸,

    总向他颁赞。

    五.

    这就是神用来使我们聪明的智慧。以上的分析,进一步揭示赐智慧的神是何等智慧。前面说过,智慧包括选择最好的方法达到最好的目的。神赐智慧的工作,是达到已选定要恢复、成全神人关系(人本来为此被造)这目的的一个方法。他赐这智慧为了什么?前面已说过,不是为了使我们有份于他一切的知识,乃是为使我们愿意承认他是智慧的,并与他联合,在他话语的亮光中,好歹也为他而活。

    因此,他赏赐智慧的果效,是使我们更谦卑、更快乐、更敬虔、更敏捷地认识它的旨意、更决断地去遵行,而当我们在这堕落的世界中生活,充满着这么多黑暗和痛苦的事情时,我们比以前更不受困扰(并非更不敏感,乃更少迷惘)。新约圣经说,智慧的果子是像基督一一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雅三17)——而它的根是在基督里的信心(林前三18;参提前三15),是神智慧的明证(林前一24,30)。故此,神等候赐给寻求的人的智慧,是一种把我们与神相连起来的智慧,是一种表现于信心的态度,和信靠的生活的智慧。

    既然如此,我们务要在寻求智慧的时候寻求这些事物,并且不为了追寻一些神没有在这世上给我们的知识,而忽略信心和信靠,从而使神智慧的目的受挫。

    问题讨论:

    1.不可传达的和可传达的属性有何分别?列举神每一类的属性。

    2.“神正在基督徒当中动工,重新向他们传达这些本性(可传达的属性),藉此弥补他被损毁的形象。”这话是什么意思?

    3.要得着智慧的赏赐,人必须采取哪两个步骤?我们每天可以怎样做?

    4.根据作者在第三大段所用的比方,神赐给我们智慧,有什么意思?

    5.为什么神“不让我们知道他在教会和个人生活中每一项安排的目的”?

    6.根据传道书,智慧是什么?神所赏赐的智慧有什么果效?
第二部 看你的神! 第十一章 你话是真理
    一.

    关于三位一体的耶和华,有两件事实,圣经中每一段经文若没有明说,也已蕴含了。第一是:神是王——宁宙的绝对君王,安排一切事情,籍一切发生的事完成他的旨意。第二是:他说话一一用话语说出他的旨意,使它成全。第一个神统管的主题,前面已论述了。现在要讨论第二个主题:神的话语。事实上,研究第二个主题会促进了解第一个主题;因为神的主权如何使我们明白神和他与世界的关系,圣经所说关于他的话语,也同样帮助我们明白他的主权。

    像古代所有的君王一般,一位绝对的君王通常会在两个层次上说话,以达致两种目的。一方面他会制定规则和律法,来直接规范庶民生活的必须环境——法律的、经济的、文化的。另一方面,他会公开演讲,以尽力建立他和庶民的个别关系,争取他们对他所做的事最大的支持和合作。圣经也描绘神的话语有类似的双重性质。神是王;我们是他的造物,他的庶民。他的话关乎我们周围的事,也直接关乎我们:神的说话已决定我们的环境,也要我们全心全意去遵从。

    前一项关系属于创造和安排的范畴,神的话就成为至高无上的命令——“要有……”。在后一种关系,神的话向我们个别的说,就成为君尊的律例(希伯来文torah,在旧约圣经中译作律法,实意是指各种不同的“训词”)。从神王(GodtheKing)而来的律法有三方面意义:有些是律例(狭义的指命令,禁戒,附带刑罚);有些是应许(好的或不好的,有条件或无条件的);有的是见证(神自己,人,以及他们的行为、目的、本性、希望等所提供的资料)。

    神直接向我们说的话(像君王的演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是统治也是交往的工具。因为神虽然是伟大的君王,却不愿意远离庶民而居。相反的,他造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和我们永远在爱的关系中同行。但这样的关系,只有双方彼此有相当认识时才存在。创造我们的神,在我们未开口之前已完全认识我们(诗一三九1—4);但除非神向我们说话,我们却不能认识他。因此,这就是神向我们说话的另一个原因,他不但要促使我们按他的旨意而行,也使我们认识他,才可以爱他。因此,神传给我们的话语,具有传授知识和邀请两种特性。他的话像情话,叫我们神魂颠倒,也对我们谆谆劝导,他不但给我们看见神做了什么或在做什么,也邀请我们和亲爱的主自己有个别的交往。

    二.

    在圣经头三章,就看到神的话语有不同的陈述。先看创世记第一章创造的故事。这章圣经一部份目的,是要保证在我们的自然环境中,每一项目都由神命定。第一节就陈述了这一章以后要阐明的主题:“起初神创造天地。”第二节则描绘创造时的景象,以便进一步详细分析神的创造奇功。那景象是:地是一片荒废,没有生命,黑暗,完全被水淹没。然后第三节说,神怎样在这混乱和荒芜中说话。“神说,要有光。”结果呢?立刻“就有了光”。另外七次(6,9,11,14,20,24,26节),神都说了创造的话“要有……”,万物就逐步存在且井然有序。画与夜(5节),天与海(6节),海与地(9节)都分开了。绿色植物(12节),天体(14节),鱼和飞禽(20节),昆虫和动物(24节),最后人自己(26节),都出现了。一切都是神的话语完成的(参诗卅三6,9;来十一3:彼后三5)。

    这记载又带我们进入另一阶段。神向他所造的男人女人说话,“神……对他们说……”(28节)。神这时直接向人说话;因此神人之间的交往开始了。注意后来神向人说的话属于那一类。神向亚当夏娃说的第一句话是命令,召唤他们从事人类统管被造物的事业。(“要生养众参……治理这地。”(28节))随后有见证的话(“看哪……”(29节)),是神解释说,一切菜蔬、五谷、果实都造来给人和动物吃的。后来又有一个禁戒,附带刑罚:“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二l7)最后,人堕落以后,神临近亚当夏娃,再向他们说话,这次却说出了应许,有好的有不好的——因为他一方面要使女人的后裔打伤蛇的头,另一方面他命定夏娃有生产的痛苦,亚当要艰苦操劳,而两人都必定死(15—20节)。

    在这短短三章圣经的指引之下,我们看见神的话语对世界和世人一切的关系——一方面规范了人的景况及环境,另一方面也命令人要顺服,邀请他信靠,向他敞开造物者的心意。圣经其他部份记载很多神的话语,但这些话语,再也不能归纳出神和被造物的关系的新类别了。它们只重申和证实了创世记第一章至第三章中神所说的话而已。

    因此,整本圣经一方面坚持说,神的话——创造者那无所不能的“要有……”——已命定世上所有环境和事物。圣经描述一切发生的事,从天气的变幻(诗一四七15—18;一四八8)以至邦国的兴衰,都在成就神的话语。神呼召耶利米做先知的时候,第一个教导他的功课,就是神的话语实在决定世事这个真理。神对他说:“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国之上,为要施行拔出、拆毁、毁坏、倾覆,又要建立栽植。”(耶一10)

    这怎可能?神呼召耶利米并非去做政治家或世界君王,而是做先知,做神的报讯小童(7节)。一个毫无官方地位,职责是传授说话的人,怎能成为神所派是辖制列国的统治者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口中有主的话(9节):任何神赐给他讲关于列国国运的话语,都必兑现。为使这个深印耶利米心中,神给他第一个异象。“耶利米你看见什么?”……“一根杏树枝(原文:shaqed)。”……“你看得不错,因为我留意保守(原文:Shoqed)我的话,使得成就。”(耶一11等节)

    神藉以赛亚用以下象徵宣告同一真理:“雨雪从天而降,并不返回,却滋润地土,使地上发芽结实……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决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赛五十五10等节)全部圣经坚持这立场说,神的话是成就一切世间事情的工具。诚然只有他,而非别人,所说的才会去。神的话真的管治世界,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祸与福。

    另一方面,圣经一致的记载,神直接给我们的话,像伊甸园所说的一样,有三重性质。有时它以律法出现——如在西乃山,和先知很多的讲章,基督的教训,叫人悔改布道性的命令(徒十七30),叫人相信主耶稣基督(约壹三23)。有时它以应许出现——像给亚伯拉罕使他后裔繁盛和与他立约的应许,(创十五5;十七1等节),拯救脱离埃及的应许(出三7等节),弥赛亚的应许(参赛九6等节;十一1等节),和神国度的应许(但二44等节;七13等节),和新约给信徒称义、复活、得荣耀等应许。

    有时又以见证出现——有关信心的事实和敬虔的原则等属天的训示,有历史的叙述、神学的辩论、诗篇、智慧文学等形式。圣经常常强调,神的话语对我们来说是绝对的,我们必须接受、相信、和顺从,因为是神王的话。不敬虔的本质,就是“这恶民,不肯听我的话”(耶十三10)这种骄傲的意志。相反,真正谦卑和敬虔的标记,是“因我话而战兢的人”(赛六十六2)的表现。

    三.

    但神的话语在我们身上的权柄,不单视乎我们和他的关系,作他被造物和子民。我们要相信、顺服他的话,不仅因为他要我们这样做,主要因为那是真话。它的作者是“诚实的神”(诗卅一5;赛六十五16),“有丰盛的……诚实”(出卅四6)。他的“诚实,达到穹苍”(诗一0八4;参五十七10),即宇宙性、无止境的。因此他的“道就是真理”(约十七17)。“神话……是真实……是永远长存。”(诗—一九160)“惟有你是神,你的话是真实的。”(撒下七28)

    圣经中所说的真理,主要是人的本质之一,其次才是道理的本质。它是指稳固、可靠、坚定、可信,是一个完全不自相矛盾、坦诚、实在、不诈骗的人的本质。神就是一个这样的位格。上述的真实是他的本性,此外并无别的。因此他不会扯谎(多一2;参民廿三19;撒上十五29;来六18)。因此他所说的话是真的,全无虚言。他的话是真相的指数:指出事物真正的现状,并根据我们是否听神的话而指出将来的情景。

    这可从两方面讨论。

    1、神的命令是真的。

    “你一切的命令尽都真实。”(诗—一九151)为什么?首先,神的命令稳定恒久,颁布了神所要求、每世代的人应有的生活;其次,它说明了关于我们自己的本性不变的真理。因为这是神律法的一部分的目的:给我们对真正的人性有一个可行的定义。它告诉我们人被造成什么,教导我们如何做真正的人,警告我们不要在道德上自我毁灭。这事极其重要,现在就要详细讨论。

    我们常常说,人体想机器,需要适当、固定的食物、休息和运动,才能有效的运作;若盛满了错误的“燃料”,如酒精、药物、毒品,就会失去健康的功能,最终必致“一命呜呼”,身体死亡。神也要我们同样对待灵魂;或许,这是我们了解的较为迟钝的。神造我们为有理性的人,是要佩戴他道德的形象——即是说,我们被造的灵魂,是要藉着崇拜神、守律法、真实、正道、纪律、自制、服事神和人而运作的。如果不做这些,不但在神的面前有罪,也逐步毁灭自己的灵魂。良心萎缩了,羞耻感干涸了,真实、忠诚、和正直的本能也腐蚀了,个性也崩溃了。人不但可怜得无可救药,也渐渐失去了人性。这是属灵死亡的一面。巴克斯特(RichardBaxter)提出“非圣人即禽兽”(ASaint

    2.神的应许是真的:因为他守诺言。

    “那应许我们的是信实的。”(来十23)圣经用最超级的字眼宣告神的信实。“你的信实,达到穹苍。”(诗卅六5)“你的诚实,存到万代。”(诗一一九90)“你的诚实,极其广大。”(哀三23)神的信实怎样显明?永不落空的成就他的应许。他是守约的神;他从来不亏负相信他话语的人。亚伯拉罕老年时等候所应许的后裔,等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结果证实了神的信实。自亚伯拉罕以来,千千万万的人也证实了。

    当众教会普遍承认圣经是“神写下的话”的时候,人都清楚明白到,圣经中记载的应许是神给我们一切信仰生活的正当基础,增强信心的方法,就是注意那些针对个别情况的特殊应许。末期清**克拉克(SamuelClark)在他所写《圣经应许;又名:基督徒的产业,圣经应许分题汇编》(ScripturePromises;or,theChristian-sInheritance,AcollectionofthePromisesofScriptureundertheirproperHeads)一书的序言中说:

    “固定、经常的注意圣经应许,并坚定相信,可以避免对今生问题的操心和焦虑。这可保持心灵在每一变动中平静而泰然,在人生各种困境中支持我们,提升消沉的心灵……基督徒不信或忘记神的应许,就剥夺了自己最确实的安慰。因为没有一种极端,会在应许之外,神的应许总是丰富足够,让我们在其中憩息。”

    “通晓神的应许,对祷告有最大助益。当基督徒想到神多次应许听他祷告的时候,他在基督里向神说话,将会何等安慰!当他想到圣经应许各种恩典的经文,他向神倾诉内心已有应许的愿望,又何等满足!用这么热切的心灵、坚强的信心,他多么能够加强他的祷告,为他自己祈求各种恩典的应许!”

    人对这些事都曾一度明白;但新派神学拒绝承认圣经文字是神的话,就攫夺我们默想这些应许的习惯,和根据这些应许来祷告,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应许所容许的信心的经历。今天人嗤笑我们祖母们所用的“应许宝盒”,但这态度实属不智;或许会滥用“应许宝盒”,但“应许实盒”所象徵的读经和祷告却是正确的。这是我们所失去而应寻回的东西。

    四.

    基督徒是什么?他可从很多角度来描述,但根据以上所说的,可以这样一言概之:他是一位承认且活在神话语之下的人。他毫无保留的顺服那写在“真确书”(但十21)上的神的话,相信其教训、信靠其应许、服从其命令。他注目仰察圣经中的神是他的父亲,看圣经中的基督是他的救主。如果你问他,他会告诉你;神的话说服他相信有罪,同时保证了赦免。他的良心,像路德(Luther)一样被神的话俘掳了;像诗人一样,他希望整个人生和神的话完全看齐。“但愿我行事坚定,得以遵守你的律例。”“求神不要叫我偏离你的命令。”“求你将你的律例教训我。求你使我明白你的训词。”“求你使我的心趋向你的法度。”“愿我的心在你的律例上完全。”(诗—一九5,10,26等节,36,80)他祷告的时候,应许都在他而前,他待人接物的时候,训词也在他眼前。他知道神的话,除了在圣经中直接向他说话之外,也创造、控制、命定他周围的事;但既然圣经告诉他万事都为他的好处互相效力,一想到神命定他的处境,只有给他带来快乐。他是独立的,因他用圣经作问路石,试验不同的观点;他不会拈手任何不能确定是否圣经所准许的事。

    为什么这种描写,和我们今天很多自命是基督徒的人不符呢?你若扪心自问,让良心回答这个问题,必获益匪浅。

    问题讨论:

    1.神说话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2.神的律例有哪三个特性?

    3.作者说:“神传给我们的话语,具有消息和邀请两种特性。”他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神要这样做?

    4.创世记一至三章如何呈现神创造的话语、命令的话语、见证的话语、禁戒的话话、应许的话语?

    5.对神的话语正确的反应是什么?什么是不敬虔的反应?

    6.为什么神的命令被形容为真实的?抗逆神命令的后果是什么?

    7在第四大段,作者所提供基督徒的定义是什么?这引申出来的描述,如何应用在你身上?
第二部 看你的神! 第十二章 神的爱
    一.

    使徒约翰重复两次的话:“神就是爱。”(约壹四8,I6)这是圣经中最伟大——也最被人误解——的宣言之一。错误的思想像荆棘丛一样在它上面攀生,掩盖了它的真义,要“披荆斩棘”的除去这些心理树丛,实不容易。但基督徒若能明白这些经文的真义,所花苦思的代价,也就远超所值了。爬上宾尼维斯山(BenNevis译注:英伦三岛最高之山)的人,一达顶端俯瞰绝佳的景色,还会抱怨辛苦吗?

    那些能够和约翰一样,在再说“神就是爱”之前说“神爱我们的心,我们也知道也信”(16节)的人,实在是快乐的。认识神的爱,诚然是人间天堂。新约也说,这种知识不是少数“神所宠爱”的特权,而是一般基督徒经验正常的一部份,只有灵性不健康或畸形的人才会觉得陌生。当保罗说“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五5)的时候,他是指认识神给我们的爱,而非我们对神的爱,如奥古斯丁所想的。他写信给罗马信徒时,虽然未见过他们,他却相信这句话对他们来说是真的,正如对他自己是真的一样。

    保罗这句话有三点值得讨论一下。第一,请注意“浇灌”这动词。字义的意思是“倒(或倾)出来”。其他圣经说到圣灵的浇灌(徒二17等节,33;十45;多三6)也用同一个字,指到无阻的、大量的流动——事实上,是一次泛滥。因此,新英文圣经(NEB)就译作“神的爱在我们内心的深处泛滥了(flooded)”保罗不是指对这爱浮浅、间断的印象,而是指深入、排山倒海的认识。

    第二,请注意这动词的时态。那是完全式,故指一个已完成的行动所造成定局的后果。意思是对神的爱的认识已泛滥我们的心,现在已充满我们的—,正如一度泛滥的山谷现仍泛溢著水一样。保罗以为他的读者和他一样,会享受强而恒久的,神爱他们的感觉。

    第三,请注意保罗把这种知识的灌输,描写成圣灵对接受他的人——即对一切重生的真信徒——经常工作的一部份。可以想像的是,圣灵这种工作,当时比现今更受人重视。今天,我们的悖逆既可怜又使我们贫乏,我们只注重圣灵那些不寻常的、突发的、不普遍的工作,忽略他一般的、普通的工作。因此,我们对医病和方言等恩赐一一如保罗所说,这些并非所有基督徒都要有份的恩赐(林前十二28—30)——比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而赐下的和平、喜乐、盼望、和爱等一般恩赐更有兴趣。然则,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对那些以为越多说方言就越快乐、越属灵的哥林多人,保罗要坚持说,若没有爱——成圣,像基督——方言根本一文不值(林前十三1等节)。

    无疑保罗今人必有理由再警告一次。目前在很多地方风起云涌的所谓复兴,如果偏离到“新哥林多主义”的穷途末路,就很可悲。保罗对以弗所人有关圣灵最好的盼望,就是圣灵继续向他们工作,正如罗马书五章5节所说的工作,且用不断增长的能力,带领他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神在基督里的爱。以弗所书三章14等节说:“我在父而前屈膝……求他……藉著他的灵,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使你们……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内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复兴的意义,是照新约圣经所说的,基督徒生活和经验完全正常的标准,在苟延残喘的教会中恢复神的工作。真正关心复兴的人,所表现的并不是渴望说方言(说不说方言根本不重要),而是渴望圣灵用大能把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这才是个人复兴的起点(在此之前往往是在灵里深处对付罪恶),至于教会的复兴,一开始之后,也是藉此维持的。

    本章目的,在说明圣灵所浇灌神的爱的本质。为此要注意约翰“神就是爱”的伟大真理:即是说,神向人彰显的爱,和基督徒所认识并喜悦的爱,是神自己内在本性的启示。这个主题,会带领我们进入人所能进入神本性湛深的奥秘,比前面任何研讨更深入。前面讨论神的智慧的时候,已略窥见神的心意;思想他权能的时候,稍能看见他的手和膀臂;思想他话语的时候,就认识到他的口;现在默想他的爱,是要洞悉他的内心。我们将要站在圣地;需要敬虔的恩典,才可以手洁心清的踏上去。

    二.

    约翰那句话,且概括详述两点:

    一、就圣经而言,“神就是爱”并非关于神的全部真理。这不是一个独立的抽象定义,却是从信徒的观点,总结圣经关于它的作者的全部启示。这句话预先假定了圣经所有对神的其他见证。约翰所论的神,也是创造世界的神,用洪水审判世界的神,呼召亚伯拉罕使他成为大国的神,用战争、俘虏和流放管教他旧约的子民的神,差遣他儿子拯救世人的神,丢弃不信的以色列国,在约翰著作前不久毁灭耶路撒冷的神,有一天用公义审判世界的神。约翰说,就是这一位神,他是爱。如果像一些人一样,引约翰这句话,断章取义的质疑圣经所见证的神公义的严厉,就歪曲真理了。我们不可能诡辩说,慈爱的神不能同时咒诅惩罚悖逆的人;因为约翰所说的神正是行这些事的神。

    要避免误解约翰这句话,必须运用约翰著作中,另外两句文法形式完全相同的伟大陈述,一起研究。有趣的是,这两句都直接来自基督自己。第一句在约翰福音中,是我们的主向撒玛利亚妇人亲口说的“上帝是灵”(约四24新译本,RSV,NEB;较为人熟悉的译法“神是个灵”〔GodisaSpirit〕是不对的。译者补注:中文圣经和合本即译成“神是个灵”,但小字曰“或无个字”)。另一句来自约翰壹书的开头,是约翰用以总结“从主(耶稣)所听见,又报给你们的信息”,这一句是:“神就是光”(约壹一5)。“神就是爱”这句话,应该在另外这两句教训的亮光中来解释。现在简单讨论一下,会有帮助。

    “神是灵。”我们的主在什么时候说这话?他要驳斥撒玛利亚妇人的谬想,以为崇拜只有一个正确的地方,好象说神受到地域的限制。“灵”和“肉”相对:基督的论点是,人是“肉身”,一次只能在一个地方;神是“灵体”,就没有这个限制。神是非物质、非肉身,因此也是非地域性的。因此(基督继续说)神所悦纳的崇拜,真正条件不在乎你的脚站在耶路撒冷或撤玛利亚,或任何地方,你的心却应接受他的效示,且有所反应。“上帝是灵,敬拜他的,必须用心灵按真理敬拜他。”(新译本)

    圣公会卅九条信仰纲目中的第一项,就进一步阐明神的“灵体性”(Spirituality)(这是该书用的字眼)的意义,虽然骤听之下有点古怪:“神没有躯体,没有部份,没有意欲。”这些否定,表达一些非常正确的真理。神没有躯体。因此正如刚才说的,他不受一切空间距离的限制,他是无所不在。神没有部分一一意指他的位格、权能、本性都完全浑成一体,他里面没有一样会改变的。“在他并没有转动的影儿。”(雅一17)因此他不受一切时间和自然过程的限制,仍然永恒不变。神没有意欲——不是说他没有感觉(麻木),或在他里面没有类似人的情感和爱意,而是说人很多的意欲——尤其是痛苦、惧怕、忧伤、懊悔、绝望——可说是被动的和不由自主的,由人所不能控制的境遇引起和驱使,但神类似的心态却有自主、深谋远虑的性质在内,因此和人的意欲完全风马牛不相及。

    因此,属灵体的神,其爱就不如人爱那样善变浮动,也不是一种追求镜花水月的情意。相反,神爱是他整个位格用慈悲行善的态度而作出自发性的决定;这态度是他自由选择、坚定稳固的。这位属灵体、全能的神的爱,并不反复无常或善变。他的爱“如死之坚强,……众水不能息灭”(歌八6等节)。什么也不能把这爱和它所拥抱的人隔绝(罗八35—39)。

    但圣经又说,神是灵又是“光”。约翰这句话,是针对某些自命是基督徒,却和道德现实脱节,而说自己所行没有一样是不义。约翰这话的力量,从下一句发挥出来:“在他毫无黑暗。”根据神律法的尺度,“光”指圣洁和纯净;根据同一个尺度,“黑暗”指道德的败坏和不义(参约壹二7-11;三10)。约翰的意思是:只有“行在光明中”的人,在圣洁和公义的生活中追求神,逃避一切与此不合的事物,才能享受与父和子相交;“行在黑暗中”的人,无论说自己是什么,都不会认识这种关系(6节)。

    既然慈爱的神必先是光,因此我们一开始就要摒弃感情上的想法,以为神的爱是滥爱,是没有道德标准和条件的软弱之爱。神的爱是圣洁的爱。耶稣听彰显的父神,不是对道德分野漠不关心的神,却是爱公义、恨罪恶的神,他对他儿女的理想,是要他们“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五48)。任何人无论信仰多么纯正,若不追求圣洁的生活,神不会与他为伍;神所收纳的人,就严厉的管教他们,不使他们达到要追求的。“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份…··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十二6-11)神的爱是严谨的,因为它显出爱者的圣洁,又为被爱者寻求圣洁。圣经不容许我们以为神是爱,就可以求他赐快乐给不追求圣洁的人,或求他保护他所爱的人不受灾害(神知道他们需要灾害来助长成圣)。

    现在要作第二个评述,来平衡上一个评述:

    二、就基督徒而言,“神是爱”是关于神的全部真理。说“神是光”,含意是神的圣洁在他一切所言所行彰显出来。同样,“神是爱”意指他的爱也在他一切所言所行彰显出来。基督徒无上的安慰,就是知道这对他个人来说是真的。作为一个信徒,他从基督的十架找到确据说:我这个人是神所爱的;“神的儿子……爱我,为我舍己”(加二20)。明白这一点,他就能够在自己身上应用那应许说,万事都相互效力,叫爱神的人,就是按它他旨意被召的人得益处(罗八28)。请注意,不是一些事,乃是万事(一切事)!每一件事临到他身上,都显示神对他的爱,为促成神在他身上的目的而临到。因此,对他而言,在每天生活中的每时刻和每件事情上,神都是爱——圣洁,无所不能的爱。尽管他不能看见神作为的来龙去脉,他知道其中和背后有神的爱,因此他能够常常喜乐,甚至在人说来什么都不如意的时候,他也知道,人生整个实情一经真相大白,就会象一首圣诗所说,“自始至终尽是怜爱”——他就满足了。

    三.

    到此为至,我们对神的爱只说了一个范围而已,只泛论它如何及何时施展;这是不够的。问题是:它究竟是什么?应如何定义、分析?为回答这个问题,圣经提供了一个神爱的概念,可陈述如下:

    神的爱是神的恩慈对个别罪人发出的行动,他亲自认同罪人的福乐,然后赐下他的儿子做他们的救主,现在在约的关系中带领他们认识、享受他。

    现在且解释这定义的每一部份。

    1、神的爱是神的恩慈的行动。圣经所说神的恩慈,乃指其宇宙性的豁达大度。神学家巴可夫(L.Berkhof)说,神的恩慈是“那促使神丰富而仁慈地对待他一切造物的完美性,是创造者对他那些有感情的被造物发出的爱意。”(参巴氏著《系统神学》(SystematicTheology)第七十页,其中引诗一四五9,15,16;参路六26;徒十四17)神的爱就是这恩慈最崇高、最荣耀的表彰。俄尔(JamesOrr)说:“一般而言,爱的原理是引导一个有德性的个体去恋幕和喜悦另一个体,其最高境界乃达到彼此共同生活的个别交往,在向对方付出的爱当中,和对方向自己溢出的爱当中,找到喜乐。”(参海斯丁氏编《圣经辞典》(Hastings’DictionarytheBible)第三卷第一五三页)这就是神的爱。

    2、神的爱是神的思慈向罪人发出的行动。这样,它就有恩典和怜悯的性质。这是神仁慈的施予,罪人不但不配,实际上这是违背神的赏罚;因为神爱的对象,是已破坏神的律法的理性造物,其本性在神眼中是败坏的,只配受咒诅,最后永不能见神的面。神爱罪人实在是震撼人心的事。神爱那些已变得不可爱以及不能被爱的造物。在神的爱的对象里面,完全没有可挑引神爱的东西;人里面完全没有吸引或激发神爱的东西。人间的爱,是由被爱者的某此事引发的,但神的爱却是自动自发、不受挑引、无缘无故的。神爱人因为他选择要爱他们——如查理土卫斯理(CharlesWesley)说:“他已爱我们,他已爱我们,因为他会爱我们。”(申七8的回响)——除了神自己主权的喜好外,神的爱再无别的理由了。新约时代的希腊和罗马世界,做梦也想不到这样的爱;它的众神大多是垂涎妇女的好色之辈,却从不爱罪人;新约圣经的作者也要援用一个几乎簇新的希腊字agape(爱),来表达他们所认识神的爱。

    3、神的爱是神的恩慈向个别罪人发出的行动。它不是只对着茫茫的人海,而不特别针对某一个人的一番暧昧、凄迷的好意。相反,它既是神无所不知的大能的运作,它的本质就是要把对象和效果特殊化。神在创世以前已形成的爱的目的(参弗一4),包括:第一,挑选、拣择他要祝福的;第二,命定要给他们的益处以及获得和享受这些益处的方法。这一切从起初已确保了。因此保罗写信给帖撒罗尼迦的信徒说:“主所爱的弟兄们哪,我们本该常为你们感谢神,因为他从起初(创世之前)拣选了(选择)你们,叫你们因信真道(既定的方法),又被圣灵感动成为圣洁,能以得救(既定的目的)。”(帖后二13)神在时间中向个别罪人发出的爱的行动,就是实际执行他在永恒已命定要祝福这些个别罪人的目的。

    4、神给罪人的爱涉及神亲自认同罪人的福乐。

    所有爱都涉及这种认同。它实在试验爱的真假。如果儿子有了麻烦,父亲仍旧开心和轻松,或如果妻子沮丧,丈夫竟无动于衷,我们立刻怀疑他们之间究有多少爱,因为我们知道,真正爱人的,只有当被爱者真正快乐的时候才会快乐。神对人的爱也是如此。

    前面几章已说过,神在一切事上的目的是为自己的荣耀——他应被彰显、认识、羡慕、崇拜。这句话是真的,却不完全,应由以下的认识来平衡:神把爱赐给人,已甘心情愿的把自己最后的快乐和人的快乐捆束在一起。圣经不断说神是慈父,是他子民的丈夫,必有原因。从这些关系的本质可见,除非神所爱的人最后全部安然无恙,神的快乐是不会完全的;如诗云:

    直到神所赎教会,

    全蒙拯救,不再犯罪。

    神造人之前,他也快乐;人犯罪以后,神若干脆毁灭人类,他仍旧会快乐;但事实他爱某些罪人,意思是说,除非他籍著自己甘心情愿的选择,把每一位带进天堂,他就不会再知道什么是完美纯净的快乐。事实上他已定意,从今到永远,他的快乐由我们的快乐来支配。因此,神拯救人不单为他的荣耀,也为他的喜乐。这就足以解释为什么一个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有欢喜(神自己的欢喜)(路十五10),以及为什么当神在末后的日子,叫我们无瑕无疵在他荣耀之前的时候,会“欢欢喜喜”(犹24)的。这思想超乎我们所能明白,几乎难以相信,但根据圣经,这无疑是神的爱。

    5、神对罪人仍爱,藉赐下他的儿子做他们的救主而表明出来。爱的幅度,视乎付出多少;神爱的幅度,是眼下他独生子成为人,为罪而死,成为那能带人到神而前的唯一中保。难怪保罗说神的爱是“大爱”,过于人所能测度的(弗二4;三19)。曾有过这么大代价的洪恩吗?保罗辩说,这无比的赏赐本身已保证了所有其他的赏赐:“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么?”(罗八32)新约的作者不断指出基督的十架,是神爱的实在和无限的最高明证。因此,约翰在第一句“神是爱”的话后面,直往下说:“神差他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藉着他得生,神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壹四9等节)同样,约翰在他的福音书说:“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反得永生。”(约三16)保罗也说:“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五8)他也在“神的儿子……为我舍己”的事实上,找到了“他是爱我”的证据(加二20)。

    6、神给罪人的爱,籍着带他们在约的关系中认识他和享受他而达到目的。所谓约的关系,是双方永远应诺要彼此服事和倚赖的一种关系(例:婚姻)。约的关系藉约的应许设立(例:婚誓)。合乎圣经的宗教,其形态是与神建立约的关系。第一次显明这关系的条件的场合,是当神向亚伯拉罕显现为全能、全足的神(原文EIShaddai),正式给他约的应许,“作你的神”(创十七等节,7)。保罗在加拉太书三章15等节(注意29节)说,所有基督徒藉相信基督承受这应许。这是什么意思?这实在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应许。清**使彼士(Sibbes)说:“这是最先、最基本的应许,他诚然是一切应许的生命和灵魂。”(参史氏著《工作》(Works)第六卷第八页)另一位清**布禄士(Brooks)这样解释说:

    “……仿佛他在说:我一切的属性,如何为我的荣耀而属于我,你也可以同样为你的好处,从我一切的属性获得益处。……神说,我的恩典是你的,好饶恕你;我的能力是你的,好保护你;我的智慧是你的,好引导你;我的恩慈是你的,好安慰你;我的怜悯是你的,好供应你;我的荣耀是你的,好奖赏你。神作我们的神,是一个全面性的应许:包括一切。路德(Luther)说:‘神属我,一切也属我了。’”(参史氏箸《工作》(Works)第五卷第三零八页)

    提罗生(Tillotson)说:“对任何人来说,为神尽忠竭力,就是真爱。”这是神为他所爱的人所做的——尽他所能;神所能做最好的量度是无所不能!因此,相信基督,就能引我们进入一个关系,其伟大简直无法数算、从今直到永远的祝福。

    四.

    对我这基督徒而言,神是爱吗?对我来说,神爱的意义恰如上述吗?如果是,就引起一些问题:

    我为什么在神所安排的环境下嘀咕、不满、怨恨呢?

    我为什么不信、惧怕、沮丧呢?

    我为什么在事奉这么爱我的神的时候,容许自己变得冷漠、公式化、不够诚意呢?

    我为什么容许自己的忠心分散,使神得不着我整颗心?

    约翰籍“神就是爱”指出一点教训:“神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约壹四11)旁观者能否从我对别人——妻子、丈夫、家庭、邻舍、教会中人、工作同事——总之一切人的身上所表达爱的性质和程度,看出神在我身上的爱的伟大呢?

    默想这些事吧。你自己省察一下吧。

    问题讨论:

    1.作者就:“认识神的爱,诚然是人间天堂。”他从罗马书五章5节中阐释三点关于神的爱,那是什么?

    2.为避免误解约翰“神就是爱”这句话,我们必须同时思考的其他两句话是什么?这些话如何帮助我们更明白神的爱?

    3.作者说,就圣经而言,“神就是爱”不是关于神的全部真理。但他又说了一句看似是矛盾的话,就基督徒而论,“神就是爱”是关于神的全部真理。他的意思是什么?若你每天的生活中有神的爱,那有什么不同?

    4.第三大段对神的爱的阐释,到底有什么含义:

    (1)神的爱是他恩慈的行动。

    (2)神的爱是他对罪人所施的思慈。

    (3)神的爱是他对每个罪人所施的恩慈。

    (4)神对罪人的爱是他亲自认同罪人的福乐。

    (5)神对罪人的爱是藉赐下他的儿子作他们的救主而表现出来。

    (6)神对罪人的爱是在盟约的关系中,带领他们认识他、享受他而达到目的。

    5.默读第四大段。你人生中有什么地方,是神的爱没有充分发挥其果效的?
第二部 看你的神! 第十三章 神的恩典
    一.

    所有教会普遍都叫基督教做恩典的宗教。基督教学术界也公认,恩典不是没有人性的力量,不是好像电池一样,只要[接通]教会的圣礼仪式就可获得的天外电力;恩典是神本身在爱中向人发出的行动。书籍和讲坛的讲章,曾一次又一次的指出,希腊文新约中恩典(charis)这个字,和爱(agape)这个字一样,纯粹是基督徒的术语,表达一种自发、自决的仁慈,是希腊罗马世界的伦理和神学前所未闻的。主日学经常教人说,G.R.A.C.E.(恩典)代表God’sRichesAtChrist’sExpenses(神的丰富是藉基督付出代价)。尽管如此,众教会好像没有太多人相信恩典。

    当然,总有一些人会觉得,神的恩典,奇妙到一个地步,如洪流般势不可当。恩典经常成为这些人谈话和祷告的题材。他们撰写关于恩典的圣诗,有时且属第一流——为一首好圣诗要有深厚的感受啊!他们为恩典而战,必要时为自己的立场甘受奚落、失去利益、毫无保留的付出代价;如保罗对抗犹太教人士,奥古斯丁对抗伯拉纠派(Pelagians),改革派人士对抗经院主义,以至历代以来保罗、奥古斯丁、改革派的属灵后代对抗天主教和伯拉纠等教义。和保罗一样,他们的见证是:“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十五10)他们人生的原则是:“我不废掉神的恩”(加二21)。

    但很多教会中人并不如此。他们或许口说恩典,却只此而已。他们对恩典的概念,未至于完全没有那么糟。这概念对他们却毫无意义,它根本接不上他们的经验。跟他们谈谈教会的暖气设备,或去年的经费,他们立刻谈得来;但跟他们谈谈“恩典”这个字所指的真理吧,他们就谦虚地表示茫无所知。他们并不指责你胡说八道,也不怀疑你说的有意义;他们觉得,你所说的无论是什么,皆非他们所能捉摸,甚且觉得,没有恩典而活得越久,越确信人生到此根本不需要恩典。

    是什么拦阻这么多自命相信恩典的人,真正相信恩典呢?为什么连那些常把恩典挂在嘴边的人,也觉得恩典无甚意义?问题的根源似乎是由于不信,不只是头脑上的,而是在心底里我们从不诘问的更深的层面,因为我们对这些只以为“理所当然”。有关这方面,恩典的教义先假定了四项重要的真理;人若不认识、且不能从心里感受这些真理,就不能对神的恩典有清楚的信心。不幸的是,这一世代的精神,和这些真理刚好抵触冲突。因此,今天对恩典的信心如凤毛麟角,也不足为奇。这四项真理是:

    —、人类道德的沦亡。

    现代人意识到近年来伟大的科学成就,自然就对自己评价很高。他认为物质的丰富,总比道德人格更重要;在道德的范畴,他对自己很仁慈,用小善事去弥补大罪恶,毫不认真的面对他在道德上有什么不对。他以为自己和别人心中的坏良心,只是不健康的心理变态,是一种病征,是神经错乱,而不是道德本相的指数。现代人相信,尽管他有很多瑕疵小过一一醉酒、赌博、闯红灯、“做手脚”、有恶意或无恶意的谎言、做生意用手段、看黄色书报,和其他——他内心全是好人一个。然后,和异**(现代人心确是“异教的”(pagan)——勿弄错啊!)一样,他幻想到神是人放大了的形像,以为神也一样容忍自己。他脑子里从未思想过自己是在神的形像中堕落的被造物,悖逆了神的管治,在神的眼中有罪而不洁,只配神的咒诅。

    二、神赏罚分明的公义。

    现代人在安全的范围内,对一切过错都视若无睹。他容忍别人,觉得除非环境有了改变,否则他也不过如是。父母拿不定主意管教儿女,老师惩罚学生也犹豫不决,大家忍受一切恶意破坏和反社会的行为,连哼也不哼一声。大家接受的公理似乎是:罪恶能置之不理时就应置之不理;惩罚应该是最后的对策,在需要用它来遏止罪恶造成太严重的社会后果时,才用得着。忍受和纵容罪恶,竟成为美德;循规蹈矩,反被一些人怀疑是否道德。我们以为神的想法和我们一样。赏罚分明是神的世界的道德律,和他圣洁的表现;现代人以这些思想为怪,支持这思想的人,反被指责是把自己愤怨和报复的病态式冲动,投射到神的身上去。但圣经自始至终坚持说,这个神在恩慈中创造的世界,是道德的世界,赏罚象呼吸一样,是基本的事实。神是全地的审判者;他必秉公行义,为无辜者(如果有的话)伸冤,却惩罚(圣经用的字眼是“追讨他们的罪”)破坏律法的人(参创十八25)。神若不惩罚罪,就不忠于自己。人从神唯一合理的贡求,只是赏罚分明的审判;除非人能认识并感受到这事实的真理,否则无份于圣经所说神恩典的信心。

    三、人类灵性上的无能。

    戴尔卡内基(DaleCarnegie)《如何赢取朋友及影响他人》(HowtoWinFriendsandInfluencepeople)一书,几乎成为现代圣经;近年来,整套商业关系的技巧,都建立在他所提倡的原则上面:把别人放在一个不能轻易说“不”的处境。这就证实了自从有了异教以来,现代人的信念是:相信可以把神放在他不能再说“不”的境地,以弥补我们和神的关系。古代的异**,所想到的办法是增加贡物和祭品;现代异**,则用加入教会和道德来达成。他们承认自己不完全,却仍不怀疑的以为:无论过去做过什么事,尊敬神于终必能确保神的接纳。但圣经的立场,正如托普雷狄(Toplady)的诗说:

    纵我双手不罢休,

    不能满足你要求;

    纵我热心能持久,

    纵我眼泪永远流,

    仍不足以赎愆尤;

    ——进而承认自己的无助,然后结论是:

    必须你来施拯救。

    (录自《颂主圣歌》第七十七首第二节)

    保罗说:“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即道德和教会会籍),能在神而前称义。”(罗三20)要弥补我们和神的关系,重获一度失去的神的喜悦,不是任何人的力量所能及。人要看见、承认这一点,才能有份于圣经所说的,对神恩典的信心。

    四、神主权的自由。

    古代异教主义认为每一个神和敬拜它的人的关系,是以自我利益的关系维系著,因为它的福祉,乃靠赖他们的服事和贡物。现代的异教主义,在潜意识中也有同样的感觉,以为神总有义务要爱我们、帮助我们,虽然我们很不配。这是法国一位自由思想家临终时喃喃自语说“神必赦免,这是他的职分”所表达的感觉。但这感觉却无甚根据。圣经中的神,其福祉并不靠赖他所造的人(参诗五十8—13;徒十七25),而我们既犯了罪,他也没有向我们施恩的必要。我们只能向他求公义——对我们来说,公义实指某种定罪。神不必因任何人而停止成就公义。他不必怜悯和饶恕;如果他这样做,就如我们所说,是“他自己的自由意志”做的,没有人强制他的手。“既不是出于人意,也不是由于人为,只在于那怜悯人的上帝。”(罗九16——新译本)恩典是白白的,意思说是神自己发动的,来自这一位可以不宽容的神。只有当我们看见:定夺人命运的,乃在乎神是否定意拯救他脱离罪,并且他对每个人都没有作这种决定的必要,这时我们才能开始把握圣经的恩典观。

    二.

    神的恩典是神无条件的,不计较罪人的亏欠而对他们所付出的爱。这是神向那些只配受严刑竣法,且除了严刑峻法之外,并无理由要求其他东西的人,所显示的恩慈。我们已看到恩典的概念,为什么对一些教会中人甚少意义——因为他们不相信恩典对神和人的先设假定。现在要问:为什么这概念对其他人却很有意思?答案并不难找;上文已很清楚显明出来了。当人一相信,他的光景和需要乃如上文所说的时候,新约恩典的福音必会用奇妙和喜乐充满他。因为这福音告诉我们,审判者如何变成救赎主。

    “恩典”和“救恩”互为因果。“你们得救是本乎恩。”(弗二5;参8节)“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多二11)福音宣告如何“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三16),又如何“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五8),以及如何照预言所说,有一活泉为罪恶和污秽开了(亚十三2),又活着的基督如何向一切听见福音的人呼喊说:“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十一28)在以撒华滋(IsaacWatts)一首最富有福音性(若非最伟大)的圣诗里,他说我们的本相原是完全失落的光景:

    有一皇上恩召声,

    响澈自神的圣言;

    来吧!被掳罪奴们,

    投靠上主恩座前。

    我灵顺服此恩召,

    急向避难所奔进;

    主,我愿信你应许,

    哦,为我不信求帮助。

    道成肉身之神子,

    我飞向你宝血泉,

    以洗我灵众瑕疵,

    及最深黑之罪愆。

    我如虫投你手中,

    有罪、转弱、又无助;

    你是我主、我公羲、

    救主及一切好处!

    真诚朗诵华滋这首短诗的人,不会很快就厌倦歌颂神的恩典。

    新约对神的思典用三方面来说明,每一方面都使基督徒叹为观止:

    —、恩典是赦罪的源头。

    福音以称义为中心;即是神除掉罪恶,接纳我们的人格。称义是真正戏剧化的转变:从被定罪、等候可怕的判刑的罪犯地位,摇身一变成为等候继承极大产业的后嗣地位。称义是因信;在人认真地相信主耶稣基督是他救主的那一瞬发生。称义对我们是白白的,对神代价却极大,因为代价是神的儿子代赎的死。为什么神“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罗八32)?为了恩典。是他自己自由决定要拯救,才带来代赎。保罗说得很清楚。他说:我们称义是“白白的(即不必付任何代价)”,是“蒙神的恩典(即神怜悯的决定的结果)”,“因基督耶稣的救赎……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即他藉赎罪转移了神的震怒),是凭着耶稣的血,籍着(即因此对每一个人生效)人的信”(罗三24等节;参多三7)。此外,保罗又说在基督里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丰富的恩典”(弗一7)。默想这一切,比较一下从前的情况,和现今因著世界出现了恩典之后的情形,基督徒内心的反应,最崇高的表达莫过于曾任普林斯敦大学校长的撒母耳戴维斯(SamuelDavies)所说的:

    行奇事之大神!你一切作为

    彰显你圣洁的属性;

    但你无数次以恩赦罪,

    却比其他奇事更晶莹:

    还有那位赦罪之神像你?

    或有谁的恩典,如此丰盛、白赐?

    迷失在奇妙里,因喜乐而激动,

    我们领受神的赦免;

    赦免最深黑恶行,

    耶稣宝血所买赎:

    还有那位赦罪之神像你?

    或有谁的恩典,如此丰盛、白赐?

    噢!愿这奇妙、无比恩典,

    神奇如神的大爱,

    以感恩颂赞充满大地,

    一如它充满天上诗班!

    还有那位赦罪之神像你?

    或有谁恩典,如此丰盛、白赐?

    二、恩典是救恩计划的动因。

    赦免是福晋的中心,却不是恩典教义的全部。因新约圣经把神赦罪的赏赐放在一个救恩计划的脉络里,这计划始于创世之前的拣选,直到教会在荣耀里得完全才圆满成就。保罗在好几处经文略提这计划(例如参罗八29等节;帖后二12等节);但他最详细的论述是在一大段经文当中——虽然可分小段,但段内思想的连贯使它形成一大段——即从以弗所书一章3节至二章10节。如往常一样,保罗先陈述全段摘要,然后加以分析阐述。这摘要是:“神……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即属灵世界的范畴)各样属灵的福气”(3节)。分析则以永恒的拣选和预定在基督里得儿子位份(4等节)开始,谈到在基督里的救赎和除罪(7节),接着是在基督里得荣耀的盼望(11等节),和在基督里受圣灵印记的赏赐,证明我们永远属于神(13等节)。从此开始,保罗集中讨论神在基督里重生罪人的大能行动(一19;二7),在这过程中带领他们相信(参二8)。保罗把所有这些事项,都描绘成一个伟大拯救目的的不同单元(一5,9,11),说明恩典(怜悯、大爱、恩慈——二4,7)是它的动力(参二4—8),又说“丰富的恩典”在整个行动中出现(一7;二7),而称赞他荣耀的思典乃最终的目的(一6;参12,14;二7)。故此,信徒可欢欣的知道,他的改变殊非偶然,是神在永恒计划中的一个行动,要用那救他脱离罪的白白恩典来祝福他(二8—10);神应许而且定意要贯彻他的计划,直到完成,而既然是他用无上的权柄去执行(一19等节),就没有可拦阻他的了。以撒华滋(IsaacWatts)另有一首又真又美的圣诗,说得很对:

    述说他奇妙信实,

    把他权能传远方;

    高唱他甘美恩诺,

    并神自己的表彰。

    如刻在永恒黄铜,

    他大能应许照耀;

    黑暗权势难涂抹,

    那几行永存话语。

    他的每一句恩言,

    坚强如造天之语;

    转动众星的声音,

    也陈说一切应许。

    诚然,星辰或会下坠,神的应许却必坚立,且必成就。救恩的计划会胜利的完成;恩典会显得高于一切。

    三、恩典是保守圣徒的保证。

    如果救恩计划必然成就,那么基督徒的将来就有保证了。他现今和将来必会“因信蒙神能力保守……得着……救恩”(彼前一5)。他不必虐待自己,惧怕他的信心会失败;恩典既先领他相信,恩典也同样会保守他相信到底。信心的开始和继续,都是恩典的赏赐(参腓一29)。因此,基督徒可以和杜理其(Doddridge)同声说:

    恩典最先把我名,

    镌刻神永生册上:

    此恩把我给羔羊,

    他除掉我众忧伤。

    此恩教我灵祈求,

    且认识赦罪大爱;

    此恩保我到今日

    永不再容我离开。

    三.

    前文引那么多“白白恩典圣诗”(二十世纪大部分标准诗本却甚少选辑这些圣诗呢!),是无需道歉的,因为它们比散文更能尖锐地表达这些论点。一想到认识神的恩典应引起我们什么回应,再多引一首诗作结也是无需道歉的。前面已说过,在新约中教义是恩典,德行是报恩。什何基督教形式,如果不能从实验和实际两方面证实这句话,必定大有问题。那些以为恩典的教义可能鼓励放纵道德的人(“无论我做什么,最终仍会得救,因此,行为并不重要”),不过显出他们彻头彻尾的不知所云。因为爱挑起爱;爱一被挑起,就渴想讨对方欢喜。神所显明的旨意,就是那些接受恩典的人,应从此投身“行善”(弗二10;多二11等节);感恩会感动每一个真正接受神恩典的人,做神所要求的事,并每日这样喊叫说:

    噢!我每天大受激励,

    深知欠你恩大债;

    愿此恩如大锁链,

    捆我流浪心归你!

    主,我自觉我会流失;

    哦,求主自天庭降临,

    攫取我心并盖印。

    你说你认识神在你生命中的爱和恩典吗?那么,籍著你的行为和祷告去证实你所说的吧。

    问题讨论:

    1.恩典的教义先肯定哪四项重要的真理?

    2.在讨论这四项真理的时候,作者如何描述今天教外人对神的观念?这样的概念如何排拒恩典的教义?

    3.请比较:

    (1)恩典和救恩的关系是什么?

    (2)称义是什么?它和恩典的关系如何?

    (3)救恩的计划是什么?它和恩典的关系如何?

    (4)圣徒的保守是什么?它和恩典的关系如何?

    4.“在新约中,教义是恩典,德行是报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如何经验这话?
第二部 看你的神! 第十四章 神是审判者
    一.

    你相信神的审判吗?我意思是说,你相信有一位神做我们的审判者吗?

    很多人似乎不相信。对他们说:神是父亲,是朋友,是好帮手,不顾我们一切的辏弱、虚谎和罪恶来爱我们,他们的脸庞立刻焕发起来,你们就立刻与他们“心有灵犀一点通”。但对他们说,神是审判者,他们就蹙眉摇首。他们不想这样的问题,觉得这是不可接受、不屑一顾的思想。

    但没有很多真理,像神审判的工作一样被圣经强调。“审判者”这字常用在神的身上。亚伯拉罕为神所要毁灭的古代伦敦-一所多玛城——求情的时候呼喊说:“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么?”(创十八125)耶弗他在结束他向亚扪的侵略者发出的最后通牒时说:“原来我没有得罪你,你却攻打我,恶待我,愿审判人的耶和华,今日在以色列人和亚扪人中闻,判断是非。”(士十一27)诗人说:“惟有神断定。”(诗七十五7)“神阿,求你起来,审判世界。”(诗八十二8)在新约,希伯来书的作者说神是“审判众人的神”(来十二23)。

    这不只是说说而已;圣经历史的每一扉页,都呈展神审判的事实。神审判亚当夏娃,把他们赶出伊甸园,咒诅他们在地上未来的生活(创三)。神审判挪亚时代败坏的世界,用洪水毁灭人类(创六至八)。神审判所多玛和蛾摩拉,用火山爆发式的大祸吞灭他们(创十八,十九)。神审判苦待以色列人的埃及人,正如他曾预言的(参创十五14),向他们施降可怕的十灾(出七至十二)。神审判敬拜金牛犊的人,用利未人做他的刽子手(出卅二26一35)。神审判向他献凡火的拿答和亚比户(利十1等节),后来又审判可拉、大坍、亚比兰,使地震开,吞吃他们。神审判私拿当灭之物的亚干,除灭他和他所有的(书七)。神审判进入迦南地以后对他不忠的以色列人,使他们被异邦管辖(士二11等节;三5等节;四1等节)。以色列人未进应许之地以前,神警告他的子民说,不敬虔的最后刑罚,将会是驱逐出境;结果,经过先知屡次的警诫,神终于实现他的警告,审判他们;北国(以色列)被亚述国掳去,南国(换大)被巴比伦国所俘(王下十七;廿二15等节;廿三26等节)。在巴比伦,神审判尼布甲尼撒王和伯沙撒王的不敬虔。神给前者有机会将功赎罪,后者则无(但四5)。神审判人的记载也不限于旧约。在新约中,审判临到拒绝基督的犹太人(太廿一43等节;帖前二14等节);临到欺哄神的亚拿尼亚和撤非喇(徒五);临到骄傲的希律(徒十二21等节);临到敌挡福音的以吕马(徒十三8等节);临到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使他们生病(有些致死),因为他们多有不敬,尤其干犯圣餐(林前十一29—32)。以上只是圣经所载很多神审判的行动一些选例而已。

    从圣经历史转到圣经教训——律法、先知、智慧文学、基督和使徒的话语一一会发现神审判人这概念,掩盖一切。摩西的律法,来自一位以公义审判者自居的神,他的子民若干犯律法,他会毫不迟延的用直接的行动施行刑罚。先知们也实在把握到这主题,所记下来的教训,大部分是阐释和应用律法,以审判警告不法和不肯悔改的人。他们传讲审判的篇幅,比预言弥赛亚和他国度的篇幅还多!在智慧文学里,出现了同一观点:在约伯记、传道书和箴言书所有实际的格言中,一个基本肯定的论题是:“神必审问你”,“因为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传十一9;十二14)。

    不认真读圣经的人煞有信心的向我们保证:从旧约进到新约的时候,神审判的主题就消声迹匿了;但当我们研读新约,即使粗心大意的读吧,立刻会发现旧约中“神是审判者”的重点,不但没有退减,益且更为强烈。全本新约笼罩着将来宇宙性审判日的肯定性,以及因此引起的问题:罪人应如何趁有机会与神和好?新约圣经前瞻“审判的日子”,“忿怒的日子”,“未来的岔怒”,并宣告神圣的救主耶稣是神委任的审判者。“那审判的”站在门前(雅五9),“将要审判活人死人”(彼前四5),“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将赐保罗冠冕(提后四8),他是主耶稣基督,“他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审判活人死人的主”(徒十42)。保罗对雅典人说:“他已经定了日子,要籍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徒十七3I)又对罗马人说:“就在神籍耶稣基督审判人隐秘事的日子,照着我的福音所言。”(罗二16)耶稣自己也说同样的话:“父……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父……赐给它行审判的权柄……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约五22,26等节,28等节)新约中的耶稣,是世界的救主,也是审判者。

    二.

    但这是什么意思?父或耶稣是审判者这概念,有什么涵义?最少有四方面:

    一、审判者是有权柄的。

    在圣经时代,皇帝常常是最高的审判官,因为他有最高的统治权柄。根据圣经,神是世界的审判者也基于此。他是我们的创造者,故拥有我们;既是我们的主人,就有权柄挥使我们,因此,他有权柄为我们制定律法,根据我们是否遵守律法而赏罚。现代多数国家立法司法分权而立,以致法官不制定他所执行的法律;但古代并非如此,神也不是这样。他是颁法者,也是审判者。

    二、审判者是与良善和公正认同的。

    现代人以为法官应该铁面无私、不徇情面,这种想法在圣经中并找不到。圣经的审判者是要喜爱公平公义、憎恶一切恶待人的恶行。以圣经的标准来说,不爱公平、不以善胜于恶的法官,简直是怪物。圣经给我们清楚的看见,神爱公义、憎恨罪恶,在他里面完全实现了一位完全与良善和公正认同的理想审判者。

    三、审判者是有智慧分辨真理的。

    在圣经时代,审判官的首要任务是衡量面前案件的事实。他没有陪审团;他有责任,而且.只是他的责任,要查询、盘问、侦察假话,拆穿托词,找出事情的真相。圣经描写到神审判的时候,就强调到他的无所不知和智慧,能鉴察人心,寻找事实。没有东西能逃过他;我们或能骗人,却瞒不过神。他认识我们,以我们的本相审判我们。当亚伯拉罕在幔利的橡树看见神以人形显现的时候,神要亚伯拉罕明白,他现在要去所多玛,查究那地道德情形的真相。“耶和华说,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声闻于我。我现在要下去,察看他们所行的,果然尽像那达到我耳中的声音一样么。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创十八20等节)神总是如此。神必知道。他的审判是根据真相——事实的真相,以及道德的真理。他审判人的隐秘事情,而不单看人公开的假面具。保罗并不凭空说:“我们众人都必须在基督的审判台前显露出来。”(林后五10,新译本)

    四、审判者是有权执行判刑的。

    现代法官只宣判刑罚而已;另一个司法部门就执行判刑。古代也是这样。但神却是他自己的执法者。他颁令、宣判,也执刑。一切司法功能都集中他身上。

    三.

    从上所述,圣经宣告神审判的工作,显然是对他位格的一部份见证。它佐证了圣经其他地方所说,神道德的完美、公义、公平、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也者见,那彰显神性情的公义,其中心是赏罚分明,人当得什么就给他什么;这是审判者职务的要义。以善报善,以恶报恶,对神来说是自然的。因此,当新约说到最后审判的时候,总说到赏罚。它说,神会“照各人的行为”审判万人(太十八27;启二十12等节)。保罗补充说:“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惟有结党不顺从真理,反倾顺从不义的,就以忿怒恼恨报应他们。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却将荣耀、尊贵、平安,加给一切行善的人……因为神不偏待人。”(罗二6—11)神赏罚的原则是一致的,基督徒也好,非基督徒也好,都“照各人的行为”受赏受罚。基督徒很清楚的被包括在保罗所说的话里面:“我们众人都必须在基督的审判台前显露出来,使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到报应。”(林后五10,新译本)

    因此,赏罚显然是神性位格自然和预定的表现。神决定要做每一个人的审判者,根据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赏罚是创造里不可避免的道德律;神必使到各人迟早接受他应受的报应——不在今生,则在来生。这是人生基本事实之一。而且,我们既是照着神的形像而造,就心知肚明这是对的。这是顺理成章的。我们却常常像流氓(他并无很好的理由)一般埋怨说:“有公理吗?”诗人看见义人被害,恶人“不像别人遭灾”,反而在安逸中兴旺(诗七十三),这问题在人生经验中也屡见不鲜。但神的位格却保证,总有一天一切罪恶必遭报应;当“神震怒、顾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了”(罗二5)的时候,赏罚必会分毫不差,再不会有天理不公的问题困扰我们。神是审判者,必秉公行义。

    那么,为什么人怕想到神是审判者呢?为什么他们觉得神不屑有这思想呢?原来,神完善的审判,就是他完美的道德的一部份。一位不注意分别善恶的神,会是一位良善可爱的神吗?神若不分辨谁是历史的野兽如希特拉、史太林(如果敢指名道姓的话),和谁是他自己的圣徒,他还完美、配受我们歌功颂德吗?神的道德若模棱两可,他就不完全,而非完全的神。不审判世界,就显出道德模棱两可。神是道德完全的神,对善恶的问题不会模棱两可,其最后的明证,就是他已决定审判世界这个事实。

    很明显,神审判的实在,必会直接影响我们的人生观。我们若知道在人生道路的尽头,要面对赏罚的审判,就不会活得好象没有赏罚一样。但我要强调,神审判的教义,特别是最后审判,不可把它当作妖怪来吓唬人,使人只有外表的“正义”。它对不信神的人有阻吓的作用,这是真的;但它的要义是启示神的道德性格,带给人生道德的意义。正如李昂莫瑞士(LeonMorris)说:

    “最后审判的教义……强调人要向神负责,并肯定公义最后必胜过现已成为人生一部分的一切罪恶。前者为最卑微的行为赋与尊贵;后者为在争战中的人带来镇定和确据。这教义使人生有意义……基督徒“审判观”的意义是:历史朝向个目标迈进……审判确保神和善良必胜的想法。现今善恶之争会持续到永远,是不可想像的。审判的意义是:罪恶必有权柄地、决断地、最后地被解决。审判的意义是:最终神的旨意必圆满地成就。”(参莫氏著《圣经的审判教义》TheBiblicalDoctrineofJudgment第七十二页)

    四.

    我们不常知道,新约时代对审判的主要权柄,正如对天堂和地狱的权柄一样,乃主耶稣基督自己。圣公会在丧礼中一口气说:耶稣是“圣洁慈悲的救主,是最够资格、永恒的审判者”,这是很对的。因为耶稣常常肯定说,当那日,所有人在神的宝座请停立,接受他们一生中最后,且是永恒的结果,他自己将是父的审判代理人,他要决定接受人或拒绝人的判语。应注意的经文有:马太福音七章13至27节;十章26至33节;十二章36等节;十三章24至49节;廿二章1至14节;廿四章36至廿五章46节;路加福音十三章23至30节;十六章19至31节;约翰福音五章22至29节。

    最清楚把耶稣预先化成审判者身份的经文,是马太福音廿五章31等节:“人子……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万民(即圣人)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们分别出来……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永火里……”最清楚记载耶稣有做审判者大权的经文,是约翰福音五章22等节:“父不审判什么人,乃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样。……父……因为只是人子,就赐给他行审判的权柄(应许给他国度,包括司法功能,但七13等节),……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神亲自委命,耶稣基督推也推不掉。他站在各人生命的尽头,谁也没有例外。阿摩司给以色列的信息是“你当预备迎见你的神”(摩四12);“预备迎见复活的基督”是神给今天世人的信息(参徒十七3I)。我们可以确实知道,那位又是真神又是完人的,必能做完美、公义的审判者。

    五.

    前面看过,最后审判将根据我们的行为——就是我们的所作所为,整个人生过程。我们的“所作所为”的中肯解释。不是说它们配从法庭受什么奖赏——它们离完美太远了——它们是为我们的内心提供一个指数——即是说,每人的真本性是什么。有一次耶稣说:“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太十二36等节)我们说的话(当然,说话也应算是“行为”)有什么重要呢?重要在此:你的话显出你里面有什么。主耶稣曾说明这一点。“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树……你们既是恶人,怎能说出好话来呢?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33等节)同样,绵羊和山羊的比喻,也说到人是否顾及基督徒的需要。这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说一种行为值得奖赏,另者则否;乃是说从这些行为,可看出人对基督有没有爱——源于信心,在内心的爱(参太廿五34等节)。

    我们一看到,在最后审判时,行为的意义乃是属灵个性的指数时,就可以回答一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这问题可以这么说。耶稣说:“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约五24)保罗说:“因为我们众人都必须在基督的审判台前显露出来,使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到报应。”(林后五10,新译本)这两句话怎能吻合呢?白白的赦免和因信称义,怎能与根据行为审判相符?答案似是这样:首先,称义的赏赐确实保护信徒免于以罪人的身份被定罪,在神而前被剪除。从效示录二十章11至15节审判的异象中可见,除了那些记录各人行为的案卷(thebooks)之外,另有一卷“生命册”(thebookoflife)打开了,名字写在上面的,不像其他人一样“被扔在火湖里”。然而,第二,称义的赏赐并不保护信徒免于以基督徒的身份被评估,如果发觉他们身为基督徒,却闲散、作恶、破坏,他们也不能享受别人享受的好处。保罗警告哥林多人要小心他们在独一的根基一一基督一一身上建造些什么生活方式。“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他表明出来,有火发现……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林前三12—15)“赏赐”和“亏损”指着与神丰富或贫乏的关系而言,究竟如何却非我们现今能力所能知道。

    最后审判也会根据我们的认识。每个人则使没有学习过律法或福音,却从普通启示中多少知道神的旨意,因此每个人也因不尽己所能去认识神而定罪。但刑罚也是按照这所谓“尽己所能的知识”而定;看看罗马书二章12节,并比较路加福音十二章47等节。这里的原则是:“多给谁,就向谁多取。”(48节)其中的公平是明显的。无论怎样,审判全地的主必会公正。

    六.

    保罗说,我们众人在基督的审判台前显露出来是“可畏的”(林后五11),他说得好。主耶稣像他的父一样,是圣洁无瑕疵的;我们则不然。我们活在他眼目之下,他知道我们的私隐。在审判之日,我们过去的整个人生都会在他面前照从前一样“重播”一次,重新阅览。我们若有自知之明,就知道我们根本不配见他。怎么办呢?新约的答案是:求未来的审判者做你现今的救主。作为审判者,他是律法;但作为救主,他是福音。现在逃避他,将来就会遇上他,在审判者面前是毫无希望的。现在寻求他,就会寻到他(因为“凡寻找的就寻见”),然后你会发现,你竟憧憬将来喜乐的与他见面,因为知道“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罗八1)。因此:

    当我此生年日逝,

    当我临终闭目时,

    当我飞进永世间,

    当我到你宝座前,

    永久磐石为我开,

    让我藏身在你怀。

    (录自《颂主圣歌》第77首第四节)

    问题讨论:

    1.神是审判者这真理,包含哪四个观点?为什么神能够履行这四种司法功能?

    2.赏罚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说它是“创造里不可避免的道德律”?

    3.耶稣基督和神的审判有什么关系?

    4.回答作者的问题:“白白的赦免和因信称义,怎能与根据行为的审判相符?”

    5.哥林多前书三章12至15节教导基督徒什么?这对我们每天的生活有影响吗?

    6.我们对神的认识会影响他对我们的审判吗?
第二部 看你的神! 第十五章 神的忿怒
    一.

    “忿怒”这古字,在我字典里的定义是:“深沉、强烈的怒气和愤慨。”“怒气”的定义是:“因受伤害或受侮辱而引起的、愤怒的不愉快和强烈的敌意。”“愤慨”的定义是:“因不公平和卑鄙引起的义怒。”这就是忿怒。圣经说:忿怒是神的属性之一。

    现代整个基督教会的作风,乃要冲淡这个题目,相信神的忿怒的人(并非所有人都相信),对此颇为缄默,可能他们想得不多。对一个已经无耻地把自己出卖给贪婪、骄傲、**、固执己见等假神的世代,教会竟含含糊糊的说些什么神的仁慈,而一点不提神的审判。在过去一年,你听过多少次——如你是传道人,又传过多少次——关于神忿怒的讲章?基督徒在广播电台上,或电视节目中,或全国性报纸杂志的方块专栏中对此题目直言不讳的时候,是多久以前的事?(一个人如果这样做,又要等多久才有人再请他演讲或写作?)事实是:神的忿怒这题目,在现代社会中已成禁忌,基督徒大致上也已接受了这禁忌,竟因此训练自己对此也只字不提了。

    我们不妨问问:这是应该的吗?圣经却大不相同。我们不能想像,讲论神的审判会大受欢迎;但圣经的作者却常常乐此不疲。圣经的特点之一,就是新旧约都强而有力的申述神忿怒的真实和可怕。彭克(A.w.Pink)说:“翻查经文汇编,就能看见圣经论到神的怒气、愤激、和震怒,多通论到神的慈爱和温柔。”(参彭民著《神的属性》(TheAttributesofGod)第七十五页)

    圣经不断重复的说,神对相信他的人如何恩慈,对不信的人又如何可怕。“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取和华施报大有忿怒,向他的敌人施报,向他的仇敌怀怒。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大有能力,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他发忿恨,谁能立得住呢?他发烈怒,谁能当得起呢?他的忿怒如火倾倒,磐石因他崩裂。耶和华本为善,在息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但他必……驱逐仇敌进入黑暗。”(鸿一2—8)

    保罗盼望主耶稣有一天会“从人上在火焰中显现,要报应那不认识神,和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他们要受刑罚,就是永远沉沦,离开主的面和他权能的荣光。这不是主降临要在他圣徒的身上得荣耀……的那日子”(帖后一7等节),这足以提醒我们:先知那鸿所强调的,并非旧约所独有。事实上,在整本新约中出现的“神的忿怒”,“那忿怒”,必只“忿怒”两字,都是用来形容神主动地用不同的方法,向抗拒他的人采取报应的行动的专用词句(参罗一18;二5;五9;十二19;十三4等节;帖前一10;二16;五9;启六16等节;十六19;路廿一22—24等经文)。

    圣经也不只用上列的一般性的话来启示神的岔怒。如上一章所说,圣经历史已大声宣示了神的严厉和恩慈。如果《天路历程》(ThePilgrim’sProgress)一书可称为有关去地狱之路的书,圣经就同样可称为有关神忿怒的书,因为它充满了神赏罚的记载:从创世记第三章神咒诅赶逐亚当夏娃开始,一直到启示录十七至十八章和二十章倾覆“巴比伦”的大审判为止。

    神的忿怒很明显是圣经作者们一点也不觉得需要禁忌的题材。我们又为什么要禁忌呢?圣经对它说得这么多,我们为什么觉得要三缄其口呢?一提到它,是什么使我们觉得局促尴尬?别人一问及,是什么使我们软化下来,甚至觅地隐藏?我们犹豫和困难的根由究竟是什么?现在所说的,不是那些不准备严肃地相信任何圣经真理,因而摒弃神的岔怒的人。相反,我是指很多自命是“圈内人”的人,他们坚定相信神的慈爱和怜悯,相信主耶稣基督救赎的工作,在其他事上扎实地跟随圣经的教训,却在这一方面畏缩踌躇,不敢同样扎实地响应圣经教训的人。困难究竟在那里?

    二.

    我们不愉快的根由,似乎是由于引我们不安的怀疑:神忿怒这想法,无论如何都与神不配。

    例如,对一些人来说,“忿怒”意指失去自制,是一种若非完全失去也是部份失去理智的“怒发冲冠”。对另一些人,忿怒是老羞成怒,或干脆是坏脾气。人就说,把这些属性冠在神的头上,未免大错特错吧?

    答案是:当然会错,但圣经并没有要求我们这样做。这其中似乎有一些误会,是关乎圣经所用“拟人化”(anthropomorphic)的字眼一一即圣经惯用一般描述人的字眼去描述神的心态和性情。圣经如此做,基本原因是神照自己的形像造人,以致人的性情和位格像神更甚于像任何人所认识的东西。但当圣经用拟人化的手法谈论神的时候,含意并不是说,我们这些有罪的被造物所具备的,个人特性的有限和缺憾,在我们圣洁的造物者身上,也具备同样的性质。相反,圣经已假定神没有这一切。因此,从圣经的观点来看,神的爱并不致于盲目、冲动、不道德,有如人的爱。同样,圣经中神的忿怒,永不会像人的愤怒那样反覆无常、任性、易怒、和卑鄙。相反,神的忿怒,是对客观、道德上的罪恶作正义的和必要的反应。神只在需要发怒的时候才发怒。虽然少见,但人也有所谓义怒。但神的一切怒气都是公义的。一位又爱良善又爱罪恶的神,会是一位好的神吗?一位不在他的世界中敌挡罪恶的神,他的德性会完美呢?绝不。圣经说到神的忿怒,正是指着这种完美德性所必须有、敌挡罪恶的反应而说的。

    对另外一些人,神的“忿怒”含有残忍之意。或许,他们联想到爱德华滋(JonathanEdwards)著名的福言讲章,题为《在愤怒的神手中的罪人》(SinnersintheHandsofanAngryGod),是神在一七四一年用来复兴新英格兰恩斐特(Enfield)镇那一篇。在这篇讲章中,爱德华滋的主题,是说“未经重生的人被神的手抓住,悬在地狱坑上”。他用一些最生动的火炉作比喻,去阐述这主题,使会众感觉到他们现时地位的可怕,也使他下面的结论大有能力:“因此,每一个在基督以外的人,现在要觉醒,逃离将来的忿怒。”任何读过这篇讲章的人,都会同意浸信会一位伟大的神学家史特朗(A.H.Strong)说得对。他说爱德华滋所用的比喻,无论多么清脆玲珑,也不过是比喻而已。即是说,爱德华滋“并不认为地狱是用火和硫磺造的;只不过用火和硫磺来象徵一个有罪和受责的良心,如何在不义中与神隔绝。”(参史氏著《系统神学》(SystematicTheology)一书第一O三五页)但这话并不能完全抵消批评爱德华滋的人所说:神施行的刑罚,竟要用如此字眼来形容,这位神必定是凶恶残暴的猛兽。

    这样说对吗?圣经有两点可证此说不对:

    首先,圣经中神的忿怒常常是合法的——即是说,是审判者秉公行义的怒气。残暴永远是不道德的,但我们在圣经——和爱德华滋的讲章——中所找到明显的先设假定,是每一个经历到神完全的忿怒的人,都是不折不扣罪有应得的。保罗说“神震怒的日子”,也是神“显他公义审判的日子……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罗二5等节)。耶稣自己——其实他在这一方面比任何新约人物更有话讲——也说过赏罚乃照着个人应得的比例施报。“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又不顺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惟有那不知道的,作了当受责打的事,必少受责打。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十二47等节)爱德华滋在上引的讲章中又说,神必“不使你遭受过于严格公平所要求的痛苦”——但却是“严格公平所要求的”,分毫不差。他坚持说,对那些不信而死的人,那痛苦必然是严重的。如果问:悖逆创造者真的配受巨人而严重的刑罚吗?任何一个曾被判有罪的人,都会毫无疑惑的知道,答案是“是”,并且知道:那些良心尚未醒过来思想“罪是多么重”(套用安瑟伦(Anselm)语)的人,根本无资格予以置评。

    其次,圣经中神的忿怒是人为自已的选择。在神未加给人地狱的刑罚之前,地狱已是人选择的境地,因人拒绝了神用来照进他内心、引导他到神那里去的亮光。约翰说完“不信(耶稣)的人,罪已经定(审判)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之后,就继续解释说:“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约三18等节)约翰的话正是他内心所要说的:神对失丧的人决定性的审判,是他们自己给自己的审判,拒绝那在基督里及透过基督临到他们的真光。归根结蒂,神对不信者所采取一切司法的行动,无论在今生或来世,都是要向罪人显明,并使他明白,他的抉择全部的涵义是什么。

    基本的抉择是简单的——要就响应“到我这里来……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太十一28等节)这个呼召;或没有回应。要就“保存”自己的生命,不让耶稣监责,拒绝他全权管辖的要求;或“丧失”生命,舍弃自己,背起十架,成为门徒,让耶稣任意的破碎。耶稣说,前一种情形或可使我们赢得全世界,却对我们毫无益处,因为我们要失去灵魂;但在后者我们会为他失去生命,却会寻得生命(太十六24等节)。

    但失去生命是什么意思呢?耶稣用他自己的一个严肃的比喻——“阴间”(在可九47和福音书其他十段经文译作“地狱”)——来回答这个问题。那是指到耶路撒冷城外一个焚烧垃圾的山谷;那里的“虫是不死的”(可九47),似乎是比喻到人性因著良心的责备而无尽的死亡;“火”是比喻痛苦的自觉到神的不喜悦;“外面的黑暗里”意指人知道不只丧失了神,也丧失了一切的善,以及每一样好象使人生值得活下去的东西;“切齿”乃指自怨自恨。这些东西无疑都可怕得难以形容想像,尽管已被定罪的人,已稍为知道这些东西的本质。但这些刑罚都不是随便加上的;相反,这此都显示了人是如何渐渐进入自己所选择的境况。不信者宁愿依然故我、不需要神、抗拒神、使神与他敌对;他将如愿以偿。除了那些自愿选择如此的人以外,再没有人站在神的忿怒底下。神在忿怒中的行动的本质,就是要给人自己作选择,从一切涵义来看,一分不多,一毫不少。神愿意尊重人的选择到这样的程度,或许使人困扰,甚至可怕,但他的心态显然名是无比公义的,和我们所理解的残暴、肆意、不负责仟的滥施痛苦,实有天壤之别。

    因此,我们要记得,很多往往是高度象徵性的圣经经文,描绘到神是在忿怒和报应中与人敌对的王和审判者,解释这些经文的钥匙,乃在于认识神所做的,不过是批准和确定他所“临到”的人的刑罚而已,而这些刑罚,其实是人因着自己所选择的途径而咎由自取。这在创世记第三章,神第一次向人发怒的时候可看出来:亚当已决定在神赶他出乐园之前逃避神、远离神;同样原则,也适用于全本圣经。

    三.

    新约圣经论神的忿怒的不朽之作,是路德和加尔文称为圣经入门的罗马书,其中所有关于神的忿怒的明训,还多过保罗其他一切书信所有的总和。现以分析罗马书这一方面的教训来结束这一章。以下的研讨,将可澄清上述一些论点:

    —、神的忿怒的意义。

    罗马书中神的忿怒,显出神惩罚罪恶的决断行动。他对罪人的爱,如何显出这三位一体耶和华的人性化、有感情的心态,他的忿怒也有同样的表达:主动地彰显他恨恶不敬虔和道德的罪恶。“忿怒”一词,可能特别指到这恼恨将来在“震怒的日子”(五9;二5)最后的彰显,但也可能指到目前神所安排的事情和过程,从中见到神对罪的惩罚。因此,地方法官向犯人判刑,就是“神的用人……刑罚那作恶的”(十三4,参5节)。神的忿怒,是他对我们的罪的反应,而“律法是惹动忿怒的”(四15),因为律法激起潜伏在我们里面的罪,导致行差踏错——惹动忿怒的行为——的增多(五20;七7—13)。既是对罪的反应,神的忿怒就表明他的公义;保罗也气忿忿的驳斥“神降怒是他不义”的谬论(三5)。他形容“预备遭毁灭”的人为“可怒的器皿”——即忿怒的对象——意思和他在别的经文称呼世界、肉体、魔鬼等奴仆为“可怒之子”(弗二3)一样。这样的人,就因为是这样的人,就使神的忿怒临到自己身上。

    二、神的忿怒的启示。

    “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一18)“显明”原文是现在时式,暗示经常的意思,不断继续;“从天上”和前一节“在这福音上”相对,意味着宇宙性的揭橥,达到那些未听过福音的人。

    这启示如何完成?它直接刻印在付一个人的良心上:那些神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的人(-28),犯不羁的罪,知道“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一32)。没有人完全不知道未来的审判。而这即时的启示,已由福音启示的话证实了,这福音告诉我们将有“神震怒,显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二5)的坏消息,好准备我们接受那好消息。

    还有,神主动发怒的徵兆,在人现时实际的境况中也向明眼人显明出来。基督徒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经常出现、没落的形态——从认识神到敬拜非神之物;从拜偶像到更大的败坏,因而每一世代都滋生新的“不虔不义的人”。从这沦落,我们要认识到:现在神忿怒的行动,是加强裁判、消除禁制的过程,任凭人偏向自己的败坏,做出他们邪恶的心越来越不受管束的邪情私欲。在罗马书一章19至31节,保罗照他所认识的圣经和当时的世代,描述这个过程;此段的钥句是:“神任凭他们……行污秽的事”,“神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24,26,28等节)。如果你需要证据,证明神的忿怒已在你良心中启示成为事实,且已在世上成为一种力量,保罗的忠告是,放眼看看周围的人生,就可看出神任凭人做出些什么。保罗执笔之后十九个世纪的今天,有谁能怀疑他的论点?

    三、神的忿三章里,保罗着意逼使我们面对一个问题:如果“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而“忿怒的日子”又要来,神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我们如何逃避人祸呢?这问题是迫切的,因为我们“都在罪恶之下”,“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之下”(三9,10,19)。律法不能救我们,因它唯一的功效,是激发罪恶,显给我们看我们离义多远。宗教的外壳也不能救我们,正如单单行割礼不能救犹太人一样。那么,有逃避将来忿怒的途径吗?有的,保罗也知道那是什么。他说:“现在我们既靠着他的血称义,就更要藉着他免去神的忿怒。”(五9)藉谁的血?耶稣基督,神道成肉身肉身的儿子的血。“称义”又何解?意即被赦罪,被接纳为义。我们如何得救?藉着信心——即是扬弃自我,只信靠耶稣的位格和救赎的工作。耶稣的血——即他牺牲的死——又如何成为我们称义的基础?保罗在罗马书三章24等节就解释了。他说:“因基督耶稣的救赎……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什么是“挽回祭”?那是一种献祭,藉它赎去罪恶,挪去忿怒,取消罪咎。

    下面会更详细看到,这就是福音真正的中心:耶稣基督,藉代替我们死在十字架上、背负我们的罪,“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约壹二2)。在我们罪人和神忿怒的乌云之间,矗立着主耶稣的十字架。我们若因信属于基督,就因他的十架称义,忿怒就永触不到我们,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耶稣“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帖前一10)。

    四.

    无疑,以前讨论神的忿怒这题目时,一直是妄想臆测的、不恭不敬的、甚至心怀恶意的。无疑,有些人传讲神的忿怒和咒诅时,眼中无泪,心也不痛。无疑,一小撮异端邪派竟欢天喜地的把全世界(自己除外)交托给地狱,很多人会见之而呕心。然而,如果我们认识神,就无论神忿怒的真理多么不合潮流,我们起初对它的偏见无论多么根深蒂固,也要面对这真理,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我们不会明白从忿怒中得救的福音,也不明白十架所成就挽回的意义,也不明白神救赎的爱的奇妙。我们也不会明白神在历史中的手,以及神现在对我们的同胞的对付;我们对启示录一书,也读不出其所以然;我们的布道事工,也就没有如犹大书23节所说“要从火中抢出来搭救他们”那种燃眉之急!我们对神的认识和对他的事奉,也就不会和他的话语相互吻合。

    彭克(A.W.Pink)说:“神的忿怒使神的性情完美;我们需要时常默想它。第一,好使我们的心,对神如何憎厌罪恶有适当的印象。我们很容易对罪从轻发落,掩饰它的可怕,为它寻找藉口。但越研究和思想神对罪的痛恨以及可怕的报应,就越能认识罪的可恶。第二,好使我们心灵里对神产生真正的敬畏。“我们……就当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来十二28,29)我们不能“照神所喜悦的”事奉神,除非我们对他可怕的威严有应有的“虔诚”,对他公义的忿怒有“敬畏的心”;而经常记着“神是烈火”,最能培养这些心态。第三:使我们的心热切地称颂(耶稣基督),因他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帖前一10)。我们是否愿意默想神的忿怒,将成为我们对神的爱心确实的测验。”(参彭氏著上引书第七十七页)

    彭克说得对。如果我们真正认识神,也被神认识,就应求他此时此地教导我们认识他的忿怒这严肃的事实。

    问题讨论:

    1.为什么圣经用拟人法来描述神?在思考神的忿怒时,这能引我们进人什么陷阱?

    2.神的忿怒被人批评为残忍,有哪两项圣经真理可予以驳斥?

    3.作者如何描述地狱?地狱是指与神隔绝的境况。我们对这意义的认识,应如何影响我们对非基督徒的态度和行为?

    4.神用什么方法经常的、普世性的昭示他的忿怒?

    5.根据彭克(A.W.Pink)的见解,为什么我们应该常常默想神的忿怒?
第二部 看你的神! 第十五章 神的忿怒
    一.

    “忿怒”这古字,在我字典里的定义是:“深沉、强烈的怒气和愤慨。”“怒气”的定义是:“因受伤害或受侮辱而引起的、愤怒的不愉快和强烈的敌意。”“愤慨”的定义是:“因不公平和卑鄙引起的义怒。”这就是忿怒。圣经说:忿怒是神的属性之一。

    现代整个基督教会的作风,乃要冲淡这个题目,相信神的忿怒的人(并非所有人都相信),对此颇为缄默,可能他们想得不多。对一个已经无耻地把自己出卖给贪婪、骄傲、**、固执己见等假神的世代,教会竟含含糊糊的说些什么神的仁慈,而一点不提神的审判。在过去一年,你听过多少次——如你是传道人,又传过多少次——关于神忿怒的讲章?基督徒在广播电台上,或电视节目中,或全国性报纸杂志的方块专栏中对此题目直言不讳的时候,是多久以前的事?(一个人如果这样做,又要等多久才有人再请他演讲或写作?)事实是:神的忿怒这题目,在现代社会中已成禁忌,基督徒大致上也已接受了这禁忌,竟因此训练自己对此也只字不提了。

    我们不妨问问:这是应该的吗?圣经却大不相同。我们不能想像,讲论神的审判会大受欢迎;但圣经的作者却常常乐此不疲。圣经的特点之一,就是新旧约都强而有力的申述神忿怒的真实和可怕。彭克(A.w.Pink)说:“翻查经文汇编,就能看见圣经论到神的怒气、愤激、和震怒,多通论到神的慈爱和温柔。”(参彭民著《神的属性》(TheAttributesofGod)第七十五页)

    圣经不断重复的说,神对相信他的人如何恩慈,对不信的人又如何可怕。“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取和华施报大有忿怒,向他的敌人施报,向他的仇敌怀怒。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大有能力,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他发忿恨,谁能立得住呢?他发烈怒,谁能当得起呢?他的忿怒如火倾倒,磐石因他崩裂。耶和华本为善,在息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但他必……驱逐仇敌进入黑暗。”(鸿一2—8)

    保罗盼望主耶稣有一天会“从人上在火焰中显现,要报应那不认识神,和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他们要受刑罚,就是永远沉沦,离开主的面和他权能的荣光。这不是主降临要在他圣徒的身上得荣耀……的那日子”(帖后一7等节),这足以提醒我们:先知那鸿所强调的,并非旧约所独有。事实上,在整本新约中出现的“神的忿怒”,“那忿怒”,必只“忿怒”两字,都是用来形容神主动地用不同的方法,向抗拒他的人采取报应的行动的专用词句(参罗一18;二5;五9;十二19;十三4等节;帖前一10;二16;五9;启六16等节;十六19;路廿一22—24等经文)。

    圣经也不只用上列的一般性的话来启示神的岔怒。如上一章所说,圣经历史已大声宣示了神的严厉和恩慈。如果《天路历程》(ThePilgrim’sProgress)一书可称为有关去地狱之路的书,圣经就同样可称为有关神忿怒的书,因为它充满了神赏罚的记载:从创世记第三章神咒诅赶逐亚当夏娃开始,一直到启示录十七至十八章和二十章倾覆“巴比伦”的大审判为止。

    神的忿怒很明显是圣经作者们一点也不觉得需要禁忌的题材。我们又为什么要禁忌呢?圣经对它说得这么多,我们为什么觉得要三缄其口呢?一提到它,是什么使我们觉得局促尴尬?别人一问及,是什么使我们软化下来,甚至觅地隐藏?我们犹豫和困难的根由究竟是什么?现在所说的,不是那些不准备严肃地相信任何圣经真理,因而摒弃神的岔怒的人。相反,我是指很多自命是“圈内人”的人,他们坚定相信神的慈爱和怜悯,相信主耶稣基督救赎的工作,在其他事上扎实地跟随圣经的教训,却在这一方面畏缩踌躇,不敢同样扎实地响应圣经教训的人。困难究竟在那里?

    二.

    我们不愉快的根由,似乎是由于引我们不安的怀疑:神忿怒这想法,无论如何都与神不配。

    例如,对一些人来说,“忿怒”意指失去自制,是一种若非完全失去也是部份失去理智的“怒发冲冠”。对另一些人,忿怒是老羞成怒,或干脆是坏脾气。人就说,把这些属性冠在神的头上,未免大错特错吧?

    答案是:当然会错,但圣经并没有要求我们这样做。这其中似乎有一些误会,是关乎圣经所用“拟人化”(anthropomorphic)的字眼一一即圣经惯用一般描述人的字眼去描述神的心态和性情。圣经如此做,基本原因是神照自己的形像造人,以致人的性情和位格像神更甚于像任何人所认识的东西。但当圣经用拟人化的手法谈论神的时候,含意并不是说,我们这些有罪的被造物所具备的,个人特性的有限和缺憾,在我们圣洁的造物者身上,也具备同样的性质。相反,圣经已假定神没有这一切。因此,从圣经的观点来看,神的爱并不致于盲目、冲动、不道德,有如人的爱。同样,圣经中神的忿怒,永不会像人的愤怒那样反覆无常、任性、易怒、和卑鄙。相反,神的忿怒,是对客观、道德上的罪恶作正义的和必要的反应。神只在需要发怒的时候才发怒。虽然少见,但人也有所谓义怒。但神的一切怒气都是公义的。一位又爱良善又爱罪恶的神,会是一位好的神吗?一位不在他的世界中敌挡罪恶的神,他的德性会完美呢?绝不。圣经说到神的忿怒,正是指着这种完美德性所必须有、敌挡罪恶的反应而说的。

    对另外一些人,神的“忿怒”含有残忍之意。或许,他们联想到爱德华滋(JonathanEdwards)著名的福言讲章,题为《在愤怒的神手中的罪人》(SinnersintheHandsofanAngryGod),是神在一七四一年用来复兴新英格兰恩斐特(Enfield)镇那一篇。在这篇讲章中,爱德华滋的主题,是说“未经重生的人被神的手抓住,悬在地狱坑上”。他用一些最生动的火炉作比喻,去阐述这主题,使会众感觉到他们现时地位的可怕,也使他下面的结论大有能力:“因此,每一个在基督以外的人,现在要觉醒,逃离将来的忿怒。”任何读过这篇讲章的人,都会同意浸信会一位伟大的神学家史特朗(A.H.Strong)说得对。他说爱德华滋所用的比喻,无论多么清脆玲珑,也不过是比喻而已。即是说,爱德华滋“并不认为地狱是用火和硫磺造的;只不过用火和硫磺来象徵一个有罪和受责的良心,如何在不义中与神隔绝。”(参史氏著《系统神学》(SystematicTheology)一书第一O三五页)但这话并不能完全抵消批评爱德华滋的人所说:神施行的刑罚,竟要用如此字眼来形容,这位神必定是凶恶残暴的猛兽。

    这样说对吗?圣经有两点可证此说不对:

    首先,圣经中神的忿怒常常是合法的——即是说,是审判者秉公行义的怒气。残暴永远是不道德的,但我们在圣经——和爱德华滋的讲章——中所找到明显的先设假定,是每一个经历到神完全的忿怒的人,都是不折不扣罪有应得的。保罗说“神震怒的日子”,也是神“显他公义审判的日子……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罗二5等节)。耶稣自己——其实他在这一方面比任何新约人物更有话讲——也说过赏罚乃照着个人应得的比例施报。“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又不顺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惟有那不知道的,作了当受责打的事,必少受责打。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十二47等节)爱德华滋在上引的讲章中又说,神必“不使你遭受过于严格公平所要求的痛苦”——但却是“严格公平所要求的”,分毫不差。他坚持说,对那些不信而死的人,那痛苦必然是严重的。如果问:悖逆创造者真的配受巨人而严重的刑罚吗?任何一个曾被判有罪的人,都会毫无疑惑的知道,答案是“是”,并且知道:那些良心尚未醒过来思想“罪是多么重”(套用安瑟伦(Anselm)语)的人,根本无资格予以置评。

    其次,圣经中神的忿怒是人为自已的选择。在神未加给人地狱的刑罚之前,地狱已是人选择的境地,因人拒绝了神用来照进他内心、引导他到神那里去的亮光。约翰说完“不信(耶稣)的人,罪已经定(审判)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之后,就继续解释说:“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约三18等节)约翰的话正是他内心所要说的:神对失丧的人决定性的审判,是他们自己给自己的审判,拒绝那在基督里及透过基督临到他们的真光。归根结蒂,神对不信者所采取一切司法的行动,无论在今生或来世,都是要向罪人显明,并使他明白,他的抉择全部的涵义是什么。

    基本的抉择是简单的——要就响应“到我这里来……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太十一28等节)这个呼召;或没有回应。要就“保存”自己的生命,不让耶稣监责,拒绝他全权管辖的要求;或“丧失”生命,舍弃自己,背起十架,成为门徒,让耶稣任意的破碎。耶稣说,前一种情形或可使我们赢得全世界,却对我们毫无益处,因为我们要失去灵魂;但在后者我们会为他失去生命,却会寻得生命(太十六24等节)。

    但失去生命是什么意思呢?耶稣用他自己的一个严肃的比喻——“阴间”(在可九47和福音书其他十段经文译作“地狱”)——来回答这个问题。那是指到耶路撒冷城外一个焚烧垃圾的山谷;那里的“虫是不死的”(可九47),似乎是比喻到人性因著良心的责备而无尽的死亡;“火”是比喻痛苦的自觉到神的不喜悦;“外面的黑暗里”意指人知道不只丧失了神,也丧失了一切的善,以及每一样好象使人生值得活下去的东西;“切齿”乃指自怨自恨。这些东西无疑都可怕得难以形容想像,尽管已被定罪的人,已稍为知道这些东西的本质。但这些刑罚都不是随便加上的;相反,这此都显示了人是如何渐渐进入自己所选择的境况。不信者宁愿依然故我、不需要神、抗拒神、使神与他敌对;他将如愿以偿。除了那些自愿选择如此的人以外,再没有人站在神的忿怒底下。神在忿怒中的行动的本质,就是要给人自己作选择,从一切涵义来看,一分不多,一毫不少。神愿意尊重人的选择到这样的程度,或许使人困扰,甚至可怕,但他的心态显然名是无比公义的,和我们所理解的残暴、肆意、不负责仟的滥施痛苦,实有天壤之别。

    因此,我们要记得,很多往往是高度象徵性的圣经经文,描绘到神是在忿怒和报应中与人敌对的王和审判者,解释这些经文的钥匙,乃在于认识神所做的,不过是批准和确定他所“临到”的人的刑罚而已,而这些刑罚,其实是人因着自己所选择的途径而咎由自取。这在创世记第三章,神第一次向人发怒的时候可看出来:亚当已决定在神赶他出乐园之前逃避神、远离神;同样原则,也适用于全本圣经。

    三.

    新约圣经论神的忿怒的不朽之作,是路德和加尔文称为圣经入门的罗马书,其中所有关于神的忿怒的明训,还多过保罗其他一切书信所有的总和。现以分析罗马书这一方面的教训来结束这一章。以下的研讨,将可澄清上述一些论点:

    —、神的忿怒的意义。

    罗马书中神的忿怒,显出神惩罚罪恶的决断行动。他对罪人的爱,如何显出这三位一体耶和华的人性化、有感情的心态,他的忿怒也有同样的表达:主动地彰显他恨恶不敬虔和道德的罪恶。“忿怒”一词,可能特别指到这恼恨将来在“震怒的日子”(五9;二5)最后的彰显,但也可能指到目前神所安排的事情和过程,从中见到神对罪的惩罚。因此,地方法官向犯人判刑,就是“神的用人……刑罚那作恶的”(十三4,参5节)。神的忿怒,是他对我们的罪的反应,而“律法是惹动忿怒的”(四15),因为律法激起潜伏在我们里面的罪,导致行差踏错——惹动忿怒的行为——的增多(五20;七7—13)。既是对罪的反应,神的忿怒就表明他的公义;保罗也气忿忿的驳斥“神降怒是他不义”的谬论(三5)。他形容“预备遭毁灭”的人为“可怒的器皿”——即忿怒的对象——意思和他在别的经文称呼世界、肉体、魔鬼等奴仆为“可怒之子”(弗二3)一样。这样的人,就因为是这样的人,就使神的忿怒临到自己身上。

    二、神的忿怒的启示。

    “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一18)“显明”原文是现在时式,暗示经常的意思,不断继续;“从天上”和前一节“在这福音上”相对,意味着宇宙性的揭橥,达到那些未听过福音的人。

    这启示如何完成?它直接刻印在付一个人的良心上:那些神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的人(-28),犯不羁的罪,知道“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一32)。没有人完全不知道未来的审判。而这即时的启示,已由福音启示的话证实了,这福音告诉我们将有“神震怒,显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二5)的坏消息,好准备我们接受那好消息。

    还有,神主动发怒的徵兆,在人现时实际的境况中也向明眼人显明出来。基督徒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经常出现、没落的形态——从认识神到敬拜非神之物;从拜偶像到更大的败坏,因而每一世代都滋生新的“不虔不义的人”。从这沦落,我们要认识到:现在神忿怒的行动,是加强裁判、消除禁制的过程,任凭人偏向自己的败坏,做出他们邪恶的心越来越不受管束的邪情私欲。在罗马书一章19至31节,保罗照他所认识的圣经和当时的世代,描述这个过程;此段的钥句是:“神任凭他们……行污秽的事”,“神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24,26,28等节)。如果你需要证据,证明神的忿怒已在你良心中启示成为事实,且已在世上成为一种力量,保罗的忠告是,放眼看看周围的人生,就可看出神任凭人做出些什么。保罗执笔之后十九个世纪的今天,有谁能怀疑他的论点?

    三、神的忿三章里,保罗着意逼使我们面对一个问题:如果“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而“忿怒的日子”又要来,神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我们如何逃避人祸呢?这问题是迫切的,因为我们“都在罪恶之下”,“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之下”(三9,10,19)。律法不能救我们,因它唯一的功效,是激发罪恶,显给我们看我们离义多远。宗教的外壳也不能救我们,正如单单行割礼不能救犹太人一样。那么,有逃避将来忿怒的途径吗?有的,保罗也知道那是什么。他说:“现在我们既靠着他的血称义,就更要藉着他免去神的忿怒。”(五9)藉谁的血?耶稣基督,神道成肉身肉身的儿子的血。“称义”又何解?意即被赦罪,被接纳为义。我们如何得救?藉着信心——即是扬弃自我,只信靠耶稣的位格和救赎的工作。耶稣的血——即他牺牲的死——又如何成为我们称义的基础?保罗在罗马书三章24等节就解释了。他说:“因基督耶稣的救赎……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什么是“挽回祭”?那是一种献祭,藉它赎去罪恶,挪去忿怒,取消罪咎。

    下面会更详细看到,这就是福音真正的中心:耶稣基督,藉代替我们死在十字架上、背负我们的罪,“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约壹二2)。在我们罪人和神忿怒的乌云之间,矗立着主耶稣的十字架。我们若因信属于基督,就因他的十架称义,忿怒就永触不到我们,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耶稣“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帖前一10)。

    四.

    无疑,以前讨论神的忿怒这题目时,一直是妄想臆测的、不恭不敬的、甚至心怀恶意的。无疑,有些人传讲神的忿怒和咒诅时,眼中无泪,心也不痛。无疑,一小撮异端邪派竟欢天喜地的把全世界(自己除外)交托给地狱,很多人会见之而呕心。然而,如果我们认识神,就无论神忿怒的真理多么不合潮流,我们起初对它的偏见无论多么根深蒂固,也要面对这真理,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我们不会明白从忿怒中得救的福音,也不明白十架所成就挽回的意义,也不明白神救赎的爱的奇妙。我们也不会明白神在历史中的手,以及神现在对我们的同胞的对付;我们对启示录一书,也读不出其所以然;我们的布道事工,也就没有如犹大书23节所说“要从火中抢出来搭救他们”那种燃眉之急!我们对神的认识和对他的事奉,也就不会和他的话语相互吻合。

    彭克(A.W.Pink)说:“神的忿怒使神的性情完美;我们需要时常默想它。第一,好使我们的心,对神如何憎厌罪恶有适当的印象。我们很容易对罪从轻发落,掩饰它的可怕,为它寻找藉口。但越研究和思想神对罪的痛恨以及可怕的报应,就越能认识罪的可恶。第二,好使我们心灵里对神产生真正的敬畏。“我们……就当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来十二28,29)我们不能“照神所喜悦的”事奉神,除非我们对他可怕的威严有应有的“虔诚”,对他公义的忿怒有“敬畏的心”;而经常记着“神是烈火”,最能培养这些心态。第三:使我们的心热切地称颂(耶稣基督),因他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帖前一10)。我们是否愿意默想神的忿怒,将成为我们对神的爱心确实的测验。”(参彭氏著上引书第七十七页)

    彭克说得对。如果我们真正认识神,也被神认识,就应求他此时此地教导我们认识他的忿怒这严肃的事实。

    问题讨论:

    1.为什么圣经用拟人法来描述神?在思考神的忿怒时,这能引我们进人什么陷阱?

    2.神的忿怒被人批评为残忍,有哪两项圣经真理可予以驳斥?

    3.作者如何描述地狱?地狱是指与神隔绝的境况。我们对这意义的认识,应如何影响我们对非基督徒的态度和行为?

    4.神用什么方法经常的、普世性的昭示他的忿怒?

    5.根据彭克(A.W.Pink)的见解,为什么我们应该常常默想神的忿怒?
第二部 看你的神! 第十六章 恩慈和严厉
    一.

    保罗在罗马书十一章22节说:“可见神的恩慈,和严厉……。”这里关键性的字眼是“和”字。使徒保罗是在解释神计划中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关系。他刚提醒外邦的读者说,神因当时绝大部份犹太人的不信而丢弃了他们,但同时却使很多像读者一般的外邦人因信而得救。现在保罗请他们注意神在这件事上显明的两种性情。“可见神的恩慈,和严厉,向那跌倒的人,是严厉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在罗马的基督徒,不应只注重神的恩慈,或只注重他的严厉,却要两者并重。两者都是神的属性——即他启示的性情。在神的恩典中,两者并行不悖。如要真正认识神,两者必须同时认识。

    自保罗写下这话以来,可能没有别的时代,比今天更需要强调这真理了。现代人对相信神的意义,已到了糊里糊涂、杂乱无章得难以形容的地步。人说相信神,却不知道相信的是谁,或相信他究竟有何不同。基督徒若要帮助七歪八倒的朋友,去获得好像某张旧福音单张所说的“安稳、确实、和享受”,恐怕也不知道从何着手:他所听到那些令人惊奇的、纷乱的对神的幻想,必使他目瞪口呆。他会问,人怎么会弄到这一团糟?混淆的根源在那里?清理这一切的头绪在那里?对这些问题,有几个答案可彼此补充。其一是:人没有从神自己的话语去认识他,却追求自己宗教的感觉;我们要尝试帮助他们破除产生这种态度的骄傲、对圣经的骄傲(有时是错误的观念),从而把他们的信心,建立在圣经而不在感觉上面。其二是:现代人以为所有宗教皆相同平等,而从异教及基督教吸取有关神的思想;我们要尝试向人显明主耶稣基督的独特性和最后性,他是神给人最后的话。其三是:人已不再认识到自己罪性的实在,这罪性在他们一切思想行为中,渗进了对神某种程度的悖谬和敌对;我们要尝试引人认识这关乎他们的事实,使他们不信任自己,愿受基督话语的矫正。其四是:和前三项同样基本的,是现代人已惯于把神的恩慈和他的严厉分开;找们要设法使他们摆脱这种习惯,因为这习惯一旦存在,除了错误的信仰之外,就什么事都不可能发生了。

    这里要说的习惯,最先由上一世纪一些才高八斗的德国神学家学到,现在已传染到整个西方的更正教。今天在一般人当中,已拒绝所有神忿怒和审判的思想,以为在圣经很多地方都被歪曲(果真!)了的神的个性,其实是没有严厉的,而是宽大的仁慈;这想法已成为常规而不是例外了。不错,最近有些神性家起而反抗,尝试重新确定神的圣洁的真理,但他们的努力,似乎是漫不经心,他们的话,也给人当耳边风了。现代的更正**,不会单单因为有一个卜仁纳(Brunner)或一个尼布尔(Niebuhr)在怀疑这是否全部真相,就放弃“开明”的趋附那把神当作天上圣诞老人的教义。很多人坚信,神(如果有神的话)除了是无限的忍耐和仁慈以外,并无别的;这信念已像丛生的杂草般难以清除。基督教一旦这样往下扎根,就真真正正的枯死了。因为基督教的精髓,是相信藉着基督在十架上救赎的工作,罪得赦免。俱根据圣诞老人式的神学,罪就不成问题,赎罪也大可不必;神主动的恩惠,对那些漠视他诫命的人,就不会比那些遵守他诫命的人所得的少了。一般人根本不会想到:神对我的态度,会受到我是否照他所说的去做的影响。任何人若尝试叫别人在神面前存敬畏的心,在他的话语中战兢,立刻会被认为老土得无可救药,被冠上“维多利亚时代”、“清**”、和“次等基督徒”等名号。

    然则,圣诞老人式的神学,本身也孕育着使自己败亡的种子,因它对罪恶的事实无法自圆其说。当相信一位“良善的神”的自由主义在木世纪初流行的时候,那所谓“罪恶问题”(从前根本不成问题)突然也跃占基督教护教学的首要地位;这事殊非意外。这是难免的,因为在令人痛心和毁灭性的事情上,例如残暴、婚姻的不贞忠、车祸伤人、或肺癌,根本看不到天上的圣诞老人的好意。唯一救援自山派对神这种思想的方法,就是把神和这些事件分开,否定他和这些有任何直接的关系或管制;换言之,否定它他对这世界的无所不能和主权。五十年前,自由派神学家已走上这条路;一般人到今天才走。因此,一般人所剩下的神,是一心地良善的神,却不能常常保守他的儿女免于困难和伤痛。因此,困难一来,除了一笑置之强忍下去之外,还能怎样?这样一来,相信一位完全恩慈而不严厉的神,就要肯定人宿命论式的、悲观的人生态度;这岂不是可笑的矛盾?

    这可算是现代宗教的羊肠小径的其中一条,引人进入(所有这类小径都殊途同归)“怀疑堡”和“大绝望”的仙境。迷途的人怎样回到正路呢?只有藉着学习以圣经为根基,把神的恩慈与严厉联合起来。下文就要概略叙述圣经在这方面的教训的精髓。

    二.

    恩慈意指一些可羡慕的、吸引人的、值得赞赏那东西,在神如此,在人亦然。圣经作者们说神是“恩慈”的时候,他们心目中普遍有着一切会使神的子民称神为“完全”的道德质素,尤其指到他的宽宏,使他们称它为“慈爱”和“恩惠”,谈及他的“大爱”。现申述如下:

    神道德的完美这个主题,不断响彻整本圣经;他自己说的话宣示了这完美性,他子民的经历也证实了。当神和摩西站在西乃山上,“宣告耶和华(即是他子民的耶和华神,那在恩典的约中自称‘我是自有永有’的至高救主)的名(即他启示的位格)”的时候,他所说的是:“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成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出卅四6,7)这个神道德的完美的宣言,乃要成就他曾应许的,要显他一切的恩慈在摩西面前(出卅三19)。这里所提到所有特殊的完美,和附带的一切——神的信实和可靠,他不变的公平和智慧,他的温柔、忍耐、和对所有悔改寻求他帮助的人完全的宽容,他尊贵的慈仁,向人提供与他在圣洁和慈爱中相交的崇高目标——这一切都构成了神的恩慈;总括来说,成为他所启示一切忧愁的总和。有当大卫说“至于神,他的道是完全的”(撒下廿二31二诗十八30)的时候,意思是说,他和甚的子民都一同经历到,神从来不会亏负他所自诩的恩慈。“他的道是完全的,耶和华的话是炼净的;凡投靠他的,他便作他们的盾牌。”这整首诗篇,是大卫回顾一生后,宣告他如何亲身证实了神是信守应许的,且完全足以做人的盾牌和保护者。每一位没有因离经叛道而扬弃神儿女名分的人,也享受到同样的经历。

    (顺便一提:如果你从未小心读过这首诗篇,并在每一点上问问自己的见证是否符合大卫的见证,我劝你立刻读一读——然后经常间断的读。你会发现,这样的操练虽会震心撼肺,却大有裨益。)

    还有,在整堆神道德的完美性中,“恩慈”这字特别指到其中一点——是神向摩西说“一切的恩慈”的时候特别抽出来的质素。他说自己是“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卅四6)。这就是宽宏的质素。宽宏意指施与他人,方法是没有贪图金钱的动机,也不受制于接受者应该得到什么,却一直超越他所应得的。宽宏启示一个简单的愿望:希望别人得到所需要使他们快乐的东西。可以说,宽宏是神道德完美性的焦点,这个质素,决定了神其他的优点如何彰显出来。神有“丰盛的慈爱”——自发的恩慈,满溢着宽宏。改革派神学家们用新约的字眼“恩典”(即白白的恩惠),来涵盖神宽宏的每一个行动,因此界别了“创造、维系、及祝福一切生命”的“普通恩典”,和在救恩中所显出的“特殊恩典”——“普通”和“特殊”的不同点,在于所有人都从前者得益,却不都被后者触及。用圣经的话说这分别,是:神给一切人有某些好处,却给某些人有一切好处。

    诗篇一四五篇说明了神赐下自然界祝福的宽宏。“耶和华善待万民,他的慈悲,覆庇他一切所造的……万代都举目仰望你,你随时给他们食物。你张手,使有生气的都随愿饱足。”(9,15,16节;参徒十四17)诗人的意思是,既然神管理一切在他世界中发生的事,每一顿饭,每一乐趣,每一财物,每一线阳光,每一睡眠,每一刻的健康和安全,所有维系和丰富生命的一切,就都是神的赏赐了。这些馈赠是多么丰裕!小孩子合唱时也唱道:“主所赐的恩惠,样样都要数”;每一位认真开始列举单单是自然界恩典的人,很快就感受到这首诗歌下一句的力量——“必能叫你希奇感谢而欢呼”。但神在自然界这层面上所施的怜悯,无论多么丰富,都被属灵的救赎那更大的怜悯掩盖得黯然无光。当以色列的诗班宣召人民向神感谢,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诗一0六1;一0七1;—一八11;一三六1;参一04等节;代下五13;七13;耶卅三11),他们心目中往往是想到救赎的恩典,例如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大能”的恩典(诗一O六2等节;一三六),当他仆人犯罪时,他愿意宽容和赦免(诗八十六5),及他愿意教导人他的律例(诗一一九68)。保罗在罗马书十一章22节所提的恩慈,是神把“野橄榄”外邦人接在他的橄榄树上的恩慈——则是说,他用约买赎的子民、他救赎的信徒仍合一团契。

    诗篇一0七篇是阐释神恩慈的经典之作。在这里,诗人为要加强“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的宣召,就从以色列过去被掳的经验,和以色列民个别的需要,概括举出四个例子,说明人如何“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他从他们的祸患不拯救他们”(6,13,19,28节)。第一例是神拯救无依无罪的人脱离仇敌,领他们从不毛之地找到居所。第二例是神拯救那些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这些人是神因他们的叛逆才使他们遭受这处境的。第三例是神医治那些他用来管教蔑视他的“愚妄人”的疾病。第四例是神保护航海的人,平息人以为会翻沉他们船只的风浪。每一情节,都以同一叠句结束:“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颂他。”(8,15,21,31等)整篇诗篇对神改变人生命的恩慈行动,作了辉煌的综览。

    三.

    神的严厉又如何?保罗在罗马书十一章22节所用的字,字意是“切断”;意指神对那些拒绝他恩慈的人,断然撤销他的恩慈。它提醒我们,神向摩西宣告他名字的时候亲自宣告的一个事实:虽然他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他却“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即指顽梗、不悔改的罪人(出卅四6等节)。保罗所指严厉的行动,是神弃绝整个以色列民族——从他的橄榄树砍去(以色列人是这树自然的枝子)——因为他们不相信耶稣基督的福音。以色列人一向依赖神的恩慈,却漠视神在他儿子身上显出具体的恩慈;神的反应是快速的——他砍掉以色列。保罗趁此机会警告外邦基督徒读者说:如果他们和以色列一样背叛,神也会砍掉他们。“你因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惧怕,神既不爱惜原来的枝子,也必不爱惜你。”(罗十一20等节)

    保罗在此用的原则是:神恩慈的每一个行动背后,都有一个警告:如果该恩慈被蔑视,就有严厉的审判。我们若不让神的恩慈吸引我们,在感恩和回报的爱中靠近神,当神向我们翻脸的时候,就只能自怨自艾了。在罗马书前面几章,保罗向那些自满自足、论断人的人说:神的恩慈“是要领你悔改”(新译本)的——如腓力斯(J.B.PhilliPS)正确地意译说:“是要领你悔改的”(译者注:意同新译本)。“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然而神却容忍你们的过错,你在别人身上看见同样的过错,以为别人配受神的审判,你该十分谦卑、十分感恩。可是,你若挖他人的疮疤,自己却忽略投靠神,那么“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藉此“任着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罗二l—5)。同样,保罗告诉罗马基督徒说,神的恩慈在某一条件之下才属于他们——“只要你长久在他的恩慈里,不然,你也要被砍下来”(罗十一22)。在每种情形,都是同一原则。那些不肯藉悔改、相信、投靠和顺服神旨意、回报神恩慈的人,如果神或迟或早撤销它的思慈,因而从中获益的机会中止了,赏罚纷至沓来,可别觉得希奇或怨人尤人了。

    但神在严厉中却不是没有忍耐的;正好相反。他“不轻易发怒”(尼九17;诗一O三8;一四五8;珥二13;拿四2;出卅四6;民十四18;诗八十六15)。圣经说过很多关于神的忍耐和宽容、展延应有的审判、拖长恩典的日子,赐下更多悔改的机会。彼得提醒我们说,当世界败坏到逼使神审判的时候,“神容忍等候”(彼前三20)——听能是指着创世纪六章3节中的“一百二十年”而言。保罗在罗马书九章22节又说,神在历史过程中“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又再一次,彼得向他那些第一世纪的读者解释说,基督回来审判仍应许尚未成就,是因为神“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三9);同样的解释,今人仍能生效。神的忍耐,给人在审判最后临到之前有“悔改的机会”(启二21),这是圣经故事的奇事之一。新约圣经强调,忍耐是基督徒的美德和责任,真是不足为奇;它实在是神的形像的一部份(加五22;弗四2;西三12)

    四.

    从上述的思想路线,我们可学习三个功课:

    —、欣赏神的恩慈。数算你所蒙的福。学习不要把自然界的益处、馈赠、享受等当作平常;学习为这一切感谢神。不要用随便的态度,轻忽圣经或耶稣基督的福音。圣经让你看见一位救主受苦而死,好让我们罪人与神和好;加略山是神恩慈的量度;铭记于心吧。用诗人的问题问问自己——“我拿什么报答耶和华向我所赐的一切厚恩?”求主施恩,也用诗人的答案来回答——“我要举起救恩的杯,称扬耶和华的名……耶和华阿,我真是你的仆人……我要向耶和华还我的愿。”(诗—一六12等节)

    二、欣赏神的忍耐。想想他如何宽容你,现在仍宽容你,虽然你生命中与他不配的事那么多,且你是多么配得他拒绝你。学习赞叹他的忍耐,求他赐恩典,在你和别人的交往中仿效他;不要再试探他的忍耐了。

    三、欣赏神的管教。他是你的保护者,而且,归根结底,是你的环境;一切由他而来,你每天的生活已饱尝他的恩慈。这样的经验,带领你悔改相信基督吗?若不,你就在玩弄神,站在他严厉严厉的警告之下。但他现在若在你的床上放下荆棘(套用怀特腓德(Whitefield)语),这只是把你从灵命的死亡中刺醒,使你起来寻求他的怜悯。或者你是一位真基督徒,而他仍在你的床上放荆棘,这只是使你免致堕入自满自足的昏昧中,确保你“长久在他的恩慈里”,使你那需要神的感觉,常把你从自我贬抑和信心中带回来,寻求他的面。神这仁厚的管教,他的严厉在恩慈中临到我们,为使我们免于承担恩慈以外的整个严厉的冲击。这是爱的管教,必须接受。“我儿,你不可轻看主的管教。”(来十二5)“我受苦是与我有益,为要使我学习你的律例。”(诗一一九71)

    问题讨论:

    1.为什么罗马书十一章22节中的“和”字是关键性的字眼?

    2.“现代人已惯于把神的恩慈和他的严厉区分”,这习惯的根源是什么?这习惯对基督教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3.为什么“圣诞老人式的神学,本身已孕育着使自已败亡的种子”?

    4.神的恩慈是由什么属性构成的?

    5.神特别向摩西强调的是哪一种属性?

    6.“宽宏是神道德完美性的焦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7.“神给一切人有某些好处,却给某些人有一切好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8.神的严厉是什么?“神每一个恩慈的行动背后,都有一个警告:如果该恩慈被蔑视,就有严厉的审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9.作者讨论神的恩慈和严厉之后,归纳三个什么教训?我们可以怎样应用这些教训?
第二部 看你的神! 第十七章 嫉妒的神
    一.

    “嫉妒的神”——骤听之下不觉得讨厌吗?谁都知道嫉妒这“妒忌巨兽”的罪恶,是各种罪恶当中,最狠毒、最残害心灵之一。而我们又确知,神是完全良善的。那么,人怎能想像在神里面找到嫉妒呢?

    回答这问题的第一步,要先说明这事不是幻想出来的。如果我们是在虚构一位神,自然就应该只把我们欣赏的特性加诸他身上,嫉妒就不会出现了。没有人会幻想一位嫉妒的神。但现在不是要用幻想构思一个神,却是要聆听圣经的话语,在其中神说明了关于他的真理。因为神我们的创造者(不是用任何幻想所能寻找的),已启示了自己。他说了话。他藉很多代言人和仆人说话,其中最崇高的一位是他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也没有让他的信息,和人对他大能作为的记忆,容易受以讹传讹的口传过程歪曲和消灭。相反,他把这些都用永久性的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在圣经(加尔文(Calvin)所称神的“公开记录”)中,可见神重复的提到他的嫉妒(译注:中文圣经常译作“忌邪”)。

    当神把以色列人从埃及带到的西乃山,颁布他的律法和圣约,在他教导他们关于自已的头几件事中,嫉妒是其中之一。摩西亲耳听见,且被“神用指头写”在石板上(出卅一18)的第二条诫命是:“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二十5)。稍后,神向摩西更动人心弦的说:“耶和华是忌邪的神,名为忌邪者”(卅四14)后面这句话所出现的经文,其意义是最重大的。揭示神的名字——在圣经这常常等于揭示神的本性和位格——是出埃及记的基本主题。在第三章,神已宣告他的名字是“自有永有”,或干脆叫“我是”,在第六章则称“耶和华”(“神”)。这些名字是指称他的自存,自决,和主权。然后,在卅四章5等节,神向摩西宣告他名字的时候,说“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追讨人的罪……”。这是一个宣示他道德荣耀的“名字”。最后,再多七节后,在和摩西同一段谈话的一部份,神总括并结束他名字的启示,而宣告他名为“忌邪者”。很明显,这意想不到的字眼,代表了神的一种特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前述神名字的阐述的精要,而绝非前后矛盾。既然这特性的而且确是他的“名字”,他子民应明白它,就显然很重要了。

    事实上,圣经对神的嫉妒说得很多。摩西五经其他地方也有论及(民廿五11;申四24;六15;廿九20;卅二16,21),在历史书中(书廿四19;王上十四22),在先知书中(结八3—5;十六38,42;廿三25;三十六5等节;卅八19;卅九25;珥二18;鸿一2;番一18;三8;亚一14;八2),和诗篇中(七十八58;七十九5)都有。它出现的时候,往往是神的作为的动机,或在忿怒中,或在怜悯。“我要……为我的圣名发热心(译注:英译“嫉妒”[jealous])”(结卅九25);“我为耶路撒冷,为锡安,心里极其火热(译注同上)”(亚一14);“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鸿一2)。在新约,保罗问自高自大的哥林多人说:“我们可惹主的愤恨(译注同上)么?”(林前十22)我想英文圣经修订标准本(RSV)把雅各书四章5节那句难译的话译成“上帝爱他那安置在我们里面的灵,爱到嫉妒的地步”,是译得对的(译注:中文圣经新译本亦如此译,故抄录新译本经文)。

    二.

    然而,这属神的嫉妒,本质是什么?嫉妒是人杓罪恶,如河成为神的美德?神的完美是值得称颂的事,但我们怎能称颂神的嫉妒?

    只要记住下面两个事实,就能找到答案了。

    第一:圣经说到神的嫉妒,都是拟人化的陈述——即是说,用人生经验的语言去描绘神。圣经充满拟人化的说法一一神的膀臂、手、手指、他的听觉、视觉、嗅觉、他的温柔、忿怒、后悔、欢笑、喜乐等等。神用这些字眼来形容他自己,原因是从我们自己生活中常用的语言,才是人类所具备传遍有关神的意念最准确的媒介。他有位格,我们也有,其他一切有形体的造物却没有。在一切有形体的造物中,只有人是按照神的形像造的。既然我们比任何人类所知的造物更像神,神用人的语言来描述他自己,将比用其他语言更清楚、更不会误导我们。这一点前两景已申述了(参本书第十五章第二大段)。

    然而,面对神拟人化的说法的时候,很容易只抓到错误的一端,本末倒置。要记得:人不是造物者的尺度;当人用自身生活的语言加诸神的身上,人的被造性的一切限制——有限的知识,或能力,或预知,或力量,或贯彻始终,类似的任何事——没有一样也可用于神的身上。我们必须紧记:人性中显出罪恶败坏的后果的那些原素,在神里面是找不到的。因此,举例说,神的忿怒并不象人的怒气一般,常常是卑鄙的脾气,是骄傲和懦弱的记号;他的忿怒却是对罪恶圣洁的反应,在道德上是正直而荣耀的。“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雅一20)——但神的忿怒正是他的公义所采取的司法行动。同样,神的嫉妒并不象人的一般,是挫败、妒忌、憎恨的组合,而是神为保障某些无比可贵的事物而表现的、值得称颂的热忱。这就引入下一点:

    第二:人有两种嫉妒,其中一种是恶性的。恶性的嫉妒所表现的心态是:“我想要你所得到的,因为我得不到,我就恨你。”这是一种幼稚的忌恨,源于未死透的贪婪,在妒忌、恶意、和卑吝的行为上表现出来。他有可怕的潜力,它和骄傲共生共长,是灶堕落的人性的本根。人如被嫉妒疯狂的迷住,不断沉沦下去,坚强的个性也可撕成碎片。“忿怒为残忍,怒气为狂澜,惟有嫉妒,谁能敌得川住呢?”(箴廿七4)常听人说两性之间的嫉妒——因对象被拒或被抢而引起的“无名火起三千丈”,属于这一种。

    但有另一种嫉妒——一保护某种爱的关系,或当这种关系遭破碎时要报复的热忱。这嫉妒也在两性之间活动;但表面看来它却不是骄傲受创的盲目反应,而是婚姻爱情的果实。如戴斯卡(Tasker)教授所说,已婚的人“有第三个爱人或奸夫**介入他们的家庭而不觉得嫉妒的话,必然丧失了道德的观点;因为婚姻的排拒性正是婚姻的精义”(参戴氏著《雅各书注译》〔TheEpistleofJames〕第一0六页)。这种嫉妒是正面的美德,因它显出人把握到夫妻关系的真正意义,同时有正当的热忱要维护这关系。旧约的律法,承认这嫉妒是合宜的,才颁布一项“疑恨祭”和用咒诅的判罪方法,使怀疑妻子不贞而“生了疑恨的心”的丈夫,可以用这方法查个水落石出(民五11-37)。在这一段经文中,以及箴言六章34节论到这蒙害的丈夫的“嫉恨”,圣经完全没有暗示到丈夫这态度是有道德问题的。相反,圣经认为他决心保护婚姻免受侵害,并向任何侵害者采取行动,是自然、正常、而且对的,证明他对婚姻有应有的重视。

    圣经一惯都说,神的嫉妒属于这后一种。即是说,是神对他子民盟约的爱的一部份。旧约把神的盟约,看为神和以色列的婚姻,附带无条件的爱和忠贞的要求。敬拜偶像,以及和非以色列的偶像崇拜者一切妥协的关系,都构成逆命和不贞,神看此为属灵的**,激动他的嫉妒和报复。摩西所有论到神的嫉妒的经文,都或多或少与偶像崇拜有关;一切都回应前已引述的第二诫命的禁令。另外的约书亚记廿四章19节;列王纪上十四章22节;诗篇七十八篇58节;和新约哥林多前书十章22节等经文,也是如此。以西结书八章3节提到一个在耶路撒冷被敬拜的偶像,名叫“触动主怒(的)偶像……就是惹动忌邪的。”在以西结书十六章,神形容以色列为他行淫的妻子,与迦南、埃及、和亚述的偶像和拜偶像者夹缠着不圣洁的关系,因此神宣布以下审判:“我也要审判你,好象官长审判**和流人血的妇女一样,我因忿怒忌恨,使流血的罪归到你身上。”(38节,参42节;廿三25)

    从这些经文明显可见,神向摩西说他名是“忌邪的”是什么意思。他的意思是:他要求他所爱和救赎的人完全、绝对的贞忠;如果他们不忠,出卖他的大爱,他会用严厉的行动申证他所说的。加尔文(CaIvin)下面解释第二条诫命的禁令的一席话,可说一语中的:

    “主经常以丈夫的身份向我们说话……他既履行一位又真实又忠信的丈夫一切的职份,他也向我们要求爱和贞洁;即是说,我们不把灵魂失节给撒但……丈夫越纯洁坚贞,当他看见妻子倾心情敌的时候,所受触犯就越严重。因此,我们的主既已在真理上把我们许配给他自己,就宣告说,任何时候我们若忽视这神圣婚姻的纯洁,用可恨的情欲染污自己,尤其是当我们把应该最小心保持完璧的敬拜,转移到另一位神,或用某些迷信污辱这敬拜,这时候神最炽烈的妒火就焚烧起来。这样,我们因容许“奸夫**”的介入,不但违背了已缔订的婚约,也染污了婚姻的床。”(参加氏著Institutes第二卷第八章第十八页)

    如果要对这件事有真知灼见,还要再看一点。前面已说过,神对他子民的嫉妒,是先假定了盟约的爱;这爱不是短暂、意外、无目的的爱,却是神最高目的的表现。神盟约的爱的目标,是要在地球上有一群子民,直到历史终结,然后他要历代一切相信他的人与他在荣耀里。盟约的爱是神对这世界的计划的中心。归根结蒂,我们必须在神对他世界全盘计划的亮光中,来明白他的嫉妒。因为如圣经所说,神最终的目的有三方面——藉着显示他审判罪的主权,申证他的管治和公义;买赎并拯救他的选民;因他所行荣耀的、慈爱的、和自我剖白的作为,受到人的敬爱和称颂。神寻找我们所寻找的——神在人身上所得的荣耀,他是为达到这目的才嫉妒的。他的嫉妒的一切表现,正是“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赛九7;卅七32;参结五13),为成就他自己公义和怜悯的目的。

    因此,神的嫉妒一方面使他审判、毁灭他子民中那些没有信心、陷入偶像崇拜和罪恶的人(申六14等节;书廿四19;番一18),实在也审判各地敌对公义和怜悯的人(鸿一2;结卅六5等节;番三8)。另一方面,在全国性的审判中,他管教、降卑他的子民之后(被掳的审判:亚一14;八2;蝗灾的审判:珥二18),恢复他子民的国度。是什么引动这一切的作为?很简单,就是他为他的“圣名发热心”(结卅九25)这个事实。他的“名”,就是他作为耶和华“神”、历史的统治者的本性和位格,他的“名”要被认识、尊敬、和称颂。“我是耶和华,这是我的名,我必不将我的荣耀归给假神,也不将我的称赞归给雕刻的偶像。”“我为自己的缘故,必行这事,我焉能使我的名被亵渎。我必不将我的荣耀归给假神。”(赛四十二8;四十八11)神的嫉妒的精髓,尽在这些经文之中。

    三.

    这一切对自命是神的子民的人,有什么实际的意义?答案可在两个分题下说明:

    (一)神的嫉妒需要我们向神热心。

    神爱我们,我们正确的反应,是爱他;同样,神因我们而嫉妒,我们正确的反应,是向他发热心。他对我们的关心是伟大的;我们对他的心意也必须是伟大的。第二条诫命禁止偶像崇拜,含意是神的子民应该积极地、热切地忠于神的位格、目的、和尊荣。这样的效忠圣经用的字眼是热心,其实有时叫做为神嫉妒。神自己彰显了这热心,属神的人也要彰显。

    赖尔主教(BishopJ.C.Ryle)对神的热心的描写,可算经典之作,长引如下:

    “宗教的热忱,是燃烧的欲望,要讨神喜悦,遵行他的旨意,在世上用各种可行的方法促进他的荣耀。这欲望没有人用天性感觉到——是圣灵在每个信徒重生悔改的时候放进他心里的——但某些信徒,却比其他信徒感觉得更强烈,故只有他们才配称为“热心”的人……

    在宗教上,热心的人士要是专一的人。说他热切、有心、不妥协、彻底、全心全意、心灵热烈,是不够的。他只见一件事,只顾一件事,只为一件事而活,只被一件事吞没;这一件事就是讨神喜悦。他或生或死,或健康或生病,或富足或贫穷,喜悦人或得罪人,被看为聪明或被看为愚蠢,被埋怨或得称赞,得荣耀或蒙羞辱——热心人一概不管。他只为一件事而燃烧,这一件事是讨神喜欢,促进神的荣耀。如果他被这燃烧所焚毁,他也不管——他为此满足。他觉得,如灯一样,他是要焚烧的;如果焚掉了,他只是完成了神命定他要做的工作而已。这样的人,总会为自己的热心找到活动的范畴。如果他不能够讲道、工作、捐赠金钱,他就会哭泣、叹气、祷告……如果他不能和约书亚在山谷中作战,他会在山上做摩丙、亚伦、和户珥所做的工作(出十七9一13)。如果他自己被断绝工作的机会,他不会让主休息,直到主在另一个地方兴起帮手,完成工作为止。这是我所说宗教的“热心”真正的意思。”(参赖氏著《实用宗教》〔PracticalReligion〕一九五九年版第一三0页)

    请注意,圣经对热心既有命令也有称赞。基督徒要“热心为善”(多二14)。哥林多人被责骂后,却因“热心”被称许(林后七11)。以利亚“为耶和华万军之神大发热心”(王上十一九10,14),而神报答这热心的方法,是差派火车火马接他到天上去,并选他代表“众先知的美好团契”,和摩西同站在变像山上,与主耶稣谈话。当以色列人用偶像和**惹动神发怒时,摩西把犯罪的人判死,人民都在会幕前哭号,而有一个以色列人,竟在这时和一米甸女人大摇大摆在他们面前走来;非尼哈看见了,就绝望透顶,拿枪把两个人刺死。神称赞非尼哈“为神有忌邪的心”,“以我的忌邪为心,使我不在忌邪中把他们除灭”(民廿五11,13)。保罗是热心的人,意志专一,为主鞠躬尽瘁。面对监狱和痛苦,他壮语说:“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晋。”(徒二十24)主耶稣自己,是热心的最高榜样。看他洁净圣殿,“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约二17)

    我们又如何?为神的殿、神的目的而发的热心,会吞噬我们吗?占有我们吗?焚烧我们吗?我们能像上一样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约四34)吗?我们是什么样的门徒?我们岂不需要怀特腓德(GeorgeWhitefield)——那又谦卑、又热心、又狂热的布道家———样祷告说:“主,帮助我起步吧”?

    (二)神的嫉妒警告不为神热心的教会?

    我们爱教会;它们有神圣的组织;我们不能想象这些教会不讨神喜悦,总之不会太严重吧。但主耶稣有一次向一间和我们的教会差不多的教会——自满自足的老底嘉——发出信息,他说老底嘉会众没有热心的光景,成为极端触犯他的一个根源。“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什么都比自满自足的冷漠好!“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所以你要热心,也要悔改。”(启三15,19)今天多少教会是稳妥,可敬——却如温水?基督的话对它们又当如何?我们又能希冀什么?——除非靠着在忿怒中发怜悯的神的怜悯,我们那有悔改的热忱?主啊,审判临到之前,求你复兴我们!

    问题讨论

    1.我们怎样知道神是嫉妒的?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中,神在什么时候特别显明这一点?

    2.作者分辨哪两种嫉妒?为什么第二种才是正面的美德?

    3.神的嫉妒如何成为他盟约的爱的一部分?

    4.神对那些被他所爱并救赎的人,有什么要求?

    5.神盟约的爱的目的是什么?

    6.神对信世界的三重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说:“最后,他是为达到这目的才嫉妒的”?

    7.神对自称是神子民的人的嫉妒,有哪两种实际的结果?

    8.热心是什么?为什么为神嫉妒会产生热心?

    9.神对老底嘉教会说些什么?他会这样对我们的(你的)教会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