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圣灵中
作者:巴刻(J.I.Packer)著/霍玉莲译
张序 译者序 中文版序 前言
序 张序
    对二十世纪的普世教会而言,影响最深,而争论性又最大的,莫过于世纪初在美国产生的灵恩运动。从历史角度看,六十年代开始的称灵恩运动(CharismaticMovement),六十年代之前的称为五旬节运动。由于这两个运动的神学思想和强调点都大同小异,因此把他们通称为灵恩运动亦未可厚非。

    灵恩运动的出发点在于觉察到现今教会中很多缺乏事奉的热诚,与使徒行传的教会比较之下,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初期教会满有圣灵的能力,而现今的教会所以冷漠和停滞不前,就因为没有追求圣灵的充满和运用恩赐去事奉。

    就灵恩运动追求圣灵能力在教会中彰显而言,是一点也没有错的,众教会都应该认同这方面的看法,努力去追求。可惜在追求的过程中,灵恩运动中出现了一些富有争论性的教义和表现,以致很多教会对这运动望而却步。虽然如此,灵恩之火却仍如燎原之火,迅速向全世界蔓延。六十年代之前的灵恩运动,大致上盛行于社会的低下阶层,但六十年代开始的新灵恩运动,却打破了所有社会阶层、宗派、神学观点和国家种族等的界线,甚至在天主教中间亦有不少灵恩派的成员。从教会增长的角度看,灵恩派教会在世界很多地方的增长,都远远超越其他教派和信仰的教会;从教会合一的角度看,灵恩运动更成为连结不同背景和信仰的信徒和教会的一种凝聚力。

    对近代的灵恩运动,有很多不同形式的回应,有的取敌视的态度,对此运动中一切超自然的现象,如讲方言、说预言。被视为人为或心理作用所产生的。

    另一种回应是彼此的分离。很多得着灵恩的信徒,有一种使命感,觉得应该留在教会影响其他信徒也得着更新,但也有得着灵恩而离开教会,在别的地方开始聚会或设立教会的。这种对圣灵的真理意见分歧而导致教会**的情况很多时候是难以避免的,**的责任也难以归咎于任何一方面。

    也有不少的情况是整个教会或整个宗派都受感染而投入了灵恩运动的;这往往是教会的牧师或宗派的领袖先受影响,进而带领教会积极的追求灵恩。在这过程中,也难免有反对而离开的信徒。

    还有一种对灵恩运动采取漠视和避而不谈的态度。一般信徒的漠视,主要因为没有接触这运动,或不明白灵恩派的独特信仰,但当教会的传道人和信徒领袖采取这种态度时,往往因为相信,如果不加理会,这种运动便会迟早自然消失。这实在是极错误的态度,因有了这种假设,牧者便不会刻意地去教导信徒有关灵恩的正确看法,一旦灵恩观念在教会出现,牧者再来教导,往往已经太迟了。在这灵恩信仰迅速蔓延的世代,教会必须清楚教导信徒有关圣灵和灵恩的真理,才能避免灵恩运动的冲击。

    最后要提出的一种回应,就是观念的重整,这也是本书作者巴刻所尝试去回应近代灵恩运动的方式。在「真理」与「经历」两者的关系中,巴刻显然以真理为大前提,先确定了圣经对圣灵工作的教训,再把这教训用以评估灵恩派所高举的一些属灵经历。

    近代灵恩运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一方面我们不能排除一些非从圣灵而来的超自然表现;另一方面,就如巴刻提出,当信徒积极追求圣灵的大能时,神往往藉圣灵带给他们生命的更新和复兴,事奉的得力和心中的喜乐和平安。虽然有时人循不合圣经的途径或用不合圣经真理的理论去解释圣灵在他们身上所彰显的大能,神仍然是心胸广阔的神,不会因此而收回他的工作,故此灵恩派必须在真理上多下工夫,重整他们一些基本的观念。

    巴刻在书中强调圣灵的一切工作都以基督为中心,他来世为要见证基督,荣耀基督,引导信徒过一个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约一五26,一六14)。也就如宣信指出,圣灵是活水,而我们的生命是田地,基督是落在这田地中的一粒种子;圣灵活水的灌溉,叫基督在我们生命中开花结果,荣耀父神。

    巴刻又提醒今天的灵恩派,不要过分强调圣灵大能彰显在信徒身上所可能带来的一切「祝福」,如生活的亨通,脱离苦难和病患;以为一信了主便每时刻过一种无忧无虑在地若天的生活;圣灵随时为我们施展权能,击退一切仇敌,医治一切疾病。这种信念引进另一种思想,就是苦难和缺乏并非蒙恩的义人所应该承受的,因为这是不正常的遭遇。

    不错,一个蒙恩的人有时会像亚伯拉罕和所罗门一样,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神的赐福。但一个没有逆境和苦难的信徒并不一定过着一种高层次的生活。苦难最终为约伯带来更大的祝福。基督在世时没有枕首的地方,受尽一切的忧患,最后,死在最残酷的十字架上。神的儿子,还需要「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来五8),何况平凡的我们,岂不更需要在苦难中经历更高层次的属灵功课吗?

    巴刻是一位有深度的神学家,对圣经、神学和教会历史,都有真知灼见,在本书中以和平的心情,同情和欣赏的态度,客观地从真理和教会历史的角度,去分析今日灵恩运动的一些独特信仰,同时,作者绝不妥协地指出今日灵恩连动的一些错误和偏差。书中作出的一切结论,给我们看见作者在治学上一贯的稳重、谨慎和可靠。这确是一本关心今日灵恩运动的教会人士必读的书。

    张慕皑谨识

    一九八九年七月
序 译者序
    中学时代,念使徒行传,发现其中四个经常出现的字就是「圣灵充满」,殉道的司提反被「圣灵充满」,初信主的外邦人被「圣灵充满」,彼得讲道大有能力也是被「圣灵充满」……那时候,我很希望深入了解何谓「圣灵充满」,而我也很想得着「圣灵充满」。

    本书《活在圣灵中》探讨何谓圣灵,他的特质、个性、功能,以及人如何认识他,与他同行。一般人对圣灵及他的同在很有疑问:「圣灵充满」难道是形容信徒灵气逼人,宛如头上有个光环,神圣不可侵犯?抑或说人拥有异能异力,能呼风唤雨,叫病者得医治,叫伤者得痊愈,甚至起死回生?

    很欣赏本书作者一开始就提出我们在对圣灵的认识上,要校正焦点。许多事情都是好的,却并非最好;许多观念不能说是完全错误,却并非焦点所在,以致拐弯抹角,对圣灵的真相仍旧模糊不清,甚至扰乱视听。而认识圣灵的焦点,在乎以基督为中心(Christ-centredness)。作者采用一个意象去阐释这个要点:圣灵就像墙角的泛光灯,把中心目标照明,他的工作,就是表彰基督和发扬基督。这是全书的重点,不可偏倚。在我翻译本书的时候,有另一个意念闪现我脑海,中国古代戏剧、小说中有所谓「照妖镜」,今天,我们也许需要一面「照灵镜」。倘若将这面镜向信徒一照,就能从信徒身上看见耶稣基督的性情、神貌、气质,而且这个信徒的生活形态、行事动机若能表彰耶稣基督,以耶稣为首,那么他就是被圣灵充满,与圣灵同行。至于有没有说方言的恩赐、医病赶鬼的异能,是否充满领袖的魅力、独具恩赐、十项全能,都只不过是枝枝节节的事情而已。

    换句话说,圣灵不是一种「力量」,也不是一件「礼物」,更不是一个引来各种属灵福气的「开关掣」,他是表明基督的一个有位格的灵。

    翻译本书时,我个人亦有许多对文字的反思和学习。一向最令我沮丧的,是要阅读一些半咸不淡、充满西方语法的中文,读起来诘屈聱牙;一串一串像火车卡的句子,读了半天,还弄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岂料在尝试翻译这本书的当儿,我发现了一些学术性和思辩性的英文文章,在句法、结构、文章组织和推论的表达上,与中文的气息、字句组织、结构、词汇有很大的出入,翻译起来,有时也免不了渗进一些西方语法,读来不伦不类。中文词汇和句语是浓缩、含摄、包罗万有的,表达时崇尚其含蓄性及蕴藏性;但英文词汇简单、精确,分门别类,表达时崇尚其分析性及阐扬性。中、英文文法背后,有其东西文化本质上的距离;故此,在东西文化交接间,多少需要彼此让步。如何能保持中文文字浓缩、含蕴的优美,却同时弹性地变化其气质,扩充文字的容量,去表达繁复的逻辑、细密的分析、思辩的迂回,确是一门学问。这是所有从事翻译事奉的人需要携手发掘和探讨的。

    还有必须一提的,可能作者年事已高,不失长者语重心长、谆谆教诲的风范,表达时不免略嫌重复,亦喜欢在句子中加插澄清、阐释、注解和个人感喟,文中引用不少括号和破折号,在我个人感受上,就如驾车的人,往前直驶的时候,忽然看见途中竖起许多交通标志,必须不断停车煞掣,左顾右盼,不能一鼓作气,直达目标,难免感到有点不畅快,但若然我们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跨越句法的迂回,就更能欣赏文中的精髓。

    本书并非仅仅纯理论式讨论,作者还尝试从历史角度综览及评述历来有关圣灵的观念,更大胆地批判凯锡克运动及灵恩运动的种种弊端,却同时肯定其中可取之处。他的焦点是精确的,他的综览评述都很有参考价值。

    霍玉莲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于苏格兰鸭巴甸
序 中文版序
    《活在圣灵中》探讨今日西方基督教界的一些问题和需要。得悉这本书也能成为华人基督徒的帮助,实在感到万分高兴。我要感谢宣道出版社从事这项翻译工作,并祷愿本书的中文版能给众多神的儿女带来亮光和生命。

    巴刻(J.I.Packer
序 前言
    神的圣灵、我们的主,并生命的赐予者,他曾在创世时翱翔于众水之上,也曾藉着众先知在人类历史中说话;在五旬节,圣灵降临在耶稣基督的门徒身上,担当了耶稣给他界定的新角色,作门徒的保惠师。圣灵承受了第二位保惠师的身分,是耶稣基督的代表,今天正在众人的心怀意念里动工。保惠师(paraclete,希腊原文是parakletos)的意思是:「安慰者、辅导者、帮助者、倡议者、坚固者、支持者。」耶稣是原先的保惠师。他透过第二位保惠师的工作,继续服事人。耶稣基督是昨日、今日,直到永远都不改变的。圣灵也是一样;自五旬节以来历世历代,凡福音所到处,圣灵都大规模或小规模地动工,完成耶稣最初差遣这股新力量到来时所应许要成就的一切。

    幸而圣灵不负所托!若然他曾经怠工,教会早已消失了,因为根本就没有基督徒存在。基督徒生命中的各个层面——智能及伦理、与神及与人的各种关系、敬拜中的提升及向外的见证——都是超自然的;只有圣灵能带动我们活出基督徒的生命,也只有藉着他,这生命才得以维持下去。所以在他以外,不单不能有活泼生命的信徒和会众,根本就不可能有信徒和会众。然而事实上,教会仍继续存在并增长,就是因为圣灵从没有怠工,而且随着时光的递澶流转,他将会永远不懈地感动人心。

    可是,在不同的时期里,圣灵在世上工作的广泛及深入程度,各有不同。举例来说,圣灵现时在非洲、印尼、拉丁美洲、美国及罗马天主教会里的工作,似乎较诸五十年前范围更广。在此,我用了「似乎」的讲法,因为真正的情况只有神才清楚知道,而圣经亦曾多处强烈警告我们不能以外貌判断属灵的事。以利亚以为他是唯一忠义的以色列余裔,神却告诉他尚有七千个同样忠信的以色列人;这件事可成为我们的鉴戒,当我们试图估量神的作为时,最好还是先停下来三思。但无论如何,不管上述的印象正确与否,在我来看(亦不单只我),虽然一方面基督教好像在妥协中分崩离析,但圣灵今天却在世界许多角落吹出新生的气息。固然,他工作的深度却又是另一个问题。一位游历广博的领袖曾经对我说,北美的基督教合三千哩,却只得半寸深;而在其他地方也同样有人慨叹基督徒信仰的肤浅。然而无论如何,这本书的面世,是因着一个感觉,就是圣灵正在我们中间激励我们。

    读本书时,应该把他视为一套指标,指向乐尼斯(RichardLovelace)所谓圣灵在教会昨日、今日、明日的工作的「统一场」论(“unifiedfield”theory)。本书的内容有如一张菜单上的四道菜式:

    第一章带领我们进到一个结论:要了解圣灵新的职事,全系于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圣灵体现主耶稣自己和他的职事。这个论据就如一道醒胃的头盆。

    第二章是从上述的角度去查考圣经有关圣灵的教训。这可算是餐汤吧——可能味道较浓,但是营养丰富。或许,这汤与别不同,既浓郁又清澈;身为烹调这汤的厨子,我诚愿他确是这样。

    第三、四、五、六章是本书的主菜——展示卫斯理的完全主义、传统凯锡克信念及近代灵恩派属灵气质。同时把一套活在圣灵里的古老观念重新表达出来;对我来说,似乎这套观念比上述其他思想有更深的圣经基础。

    最后摆上来的自然是甜品(通常这是套餐中最甜的)——论及保惠师复兴基督身体的工作。也许,你会觉得这个甜品味道又苦又甜;然而味道如何,我想是在乎你甚于在乎我了。

    书名「活在圣灵中」(英文版为KeepinStepWiththeSpirit)是贯串全书的中心思想。意念出自保罗在加拉太书五章二十五节所表达的思想:「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行事」(walk)在这里的希腊文用字不同于十六节的Peripateo,peripateo照字面解是一个人移动双脚行走,喻意人的生活行为,而这里的希腊文用字Stoicheo,更包含进一步的意思,指依循轨迹而行、持守一个准则,亦即是在他人管理下前进。

    信心、敬拜、赞美、祷告、对神坦诚及顺服、纪律、胆量、尚实的道德观、福音的丰盛等,都是我所追求的目标。也可引用保罗的话:「……乃要被圣灵充满。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的赞美主。凡事要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常常感谢父神。又当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弗五18—21)我写本书的最高目的,是希望他能够帮助读者实践保罗在这段话里所提出的一连串教导。所以我现在请求你在神面前检视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愿意为了学习新的超自然生活方式,不惜付上任何代价去改变你现在的生活;因为再没有什么比探讨圣灵的工作而不愿受感动、谦卑下来、认罪及被改变更能熄灭圣灵的感动了。

    任何认识(即使是二手资料)圣灵工作的人,都会明白探讨圣灵的工作是一项极大的冒险。一九○八年,一些在中国事奉的宣教士写信回家说:

    一种无可遏止的力量临到教会。简直是奇迹,试想一个绝不向衙门的酷刑拷问屈服,顽强而又自义的中国人,竟然一改常态,肯承认自己的罪。一个中国人肯贬低自己,在其他信徒的祷告中哀恸、求告主,简直不可思议。

    也许,你会说这只是一种宗教狂热。是的,就连我们中间也有人如此说……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是铁一般的事实,我们六十个苏格兰及爱尔兰长老会的会友一同目睹,甚至许些人初初看见都有点错愕;但这是我们亲眼看见、亲耳听见的。这件事只可能有一个解释,就是神的灵在彰显他自己……信经里的一条条文,现正必然而绝对严肃地活现我们眼前;那条文就是:「我信圣灵。」1

    「必然而绝对严肃。这句话,是否吻合我们今天对圣灵及其工作的观感?一九○八年在中国发生的事情,跟使徒行传所记载的十分相似;圣灵攻击及降服人心里的自义,触动人良心中最私隐的角落,使他们内心无法安宁,催迫他们认罪、悔改。若然有人声称圣灵正在工作,却完全没有以上的经历,我几乎可以断定那宣称是虚假的。圣灵降临是要使我们成圣,就是藉着独生于耶稣基督,叫我们认识和感受到神的实在——神恨恶罪恶、远离罪恶,对我们所犯的一切罪,满怀震怒,但因着耶稣的缘故,他宽恕了我们,并且以他不变的爱,坚持要改变我们,重新塑造我们的性格。我们曾否经验上述的「感受」呢?曾否被感动、震憾,以致改变呢?我们的内心是否准备好了,可以开始探讨有关圣灵的工作,随时预备迎接这些感受呢?

    清**欧文(JohnOwen)以七年心血完成一篇论文,文中开首这样写道:「读者,在这虚伪矫饰的时代,你是否怀着观奇索异的心态,就好像随大伙儿看烟花一样,看罢便一哄而散?若阁下真的怀此念头,那么,你无需再看下去,你已经得若你想得到的娱乐了;再会吧!此时此刻,无论这本书落在谁的手中,我对你说的,也是同样的话。在这「虚伪矫饰的时代」,一般读者阅读时只会飞快地掀过书页,漫不经心地浏览一遍就算了;但很抱歉,这本书对你有更高的要求。这本书也不是写来满足某些读者的好奇心,纯粹让他们了解一下作者近日对圣灵这问题的一些想法。本书是为那些对神认真,又愿意被神塑造的基督徒而写的。我想你若能在阅读本书之前,用安静、祷告的心灵细读诗篇—一九篇两、三遍,你是大有智慧的。脑袋里塞满用不着的思想,即使那些思想是真确的,也只会令自己充满傲气,不能得着建立;然而我们所需要的,是被建立。愿神施恩予我们众人。

    我亦想在此向许多人表示感激。大西洋两岸的众弟兄姊妹多年来给予本书的初稿不少意见和回应,给我很大帮助,尤其感谢爱思伯里神学院(AsburyTheologicalSeminary)全体教员及神学生,在一九八二年,他们给我机会主持莱恩讲座(RyanLectures),分享我神交卫斯理教训的心得。同时,我必须感谢几位骁勇的打字员,尤其是玛莉·伯坚(MaryParkin)、兰丝·毛孝斯(NancyMorehouse)、安妮·罗霍(AnnNorford),并感谢占·方度(JimFodor)为我整理附录。

    最后,让我再次强调这不是一篇学术性的论文,所以我尽量少采用附注及参考书目;反之,这是一本让你研读的书,正如我所写的其他同类型书籍一样,都期望你亲自查考内中引用的经文。

    注文

    1JonathanGoforth,ByMySpirit(GrandRapids:Zondervan,1942),第17、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