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学德
我愿意成为一个基督徒,我无法不爱教会,我不能不在教会中成长。但这一切都不能使我回避一点,这就是,即使在我看来是神圣的教会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丑恶现象。因此,为了成为一个成熟的基督徒,我必须祈求上帝赐给我勇气,使我敢于面对教会中的丑陋现象,并且,对教会中存在的光明面和黑暗面有一个公正的看法。
感谢上帝,在信主之前,我就已经多多少少地看到了教会中的一些丑陋现象。那时我曾以此为借口拒绝相信耶稣。直到有一天我明白了,当我眼睛只盯着教会的阴暗面时,它反应的其实是自己灵魂的黑暗。因为我不愿意在教会中看到耶稣,所以我在教会中看到的就都是魔鬼。我虽然厌恶自己生命中的丑恶,但却为基督徒们与我有相似的丑恶而暗地里沾沾自喜,这样我就心安理得,不必为自己的丑陋而脸红了。这就是人心的黑暗,这就是我灵魂的黑暗。
只要不是处处为教会护短,只要有起码的诚实,一个基督徒就不会看不到任何一个教会中都存在着丑陋现象,就更不能否认教会中也存在着罪。那些在宗教词汇包裹下所表现出来的狂妄、傲慢和无知,那些高喊爱、却对人间的苦难和痛苦无动于衷的冷漠,那些声称耶稣是主、却追求着世俗价值目标的虚伪与卑俗,那些在神圣的名义下一再在教会中制造的纷争、分派与**,那些口里赞美上帝你真伟大但在对待与自己信仰不同的人们时所表现出来的心地狭窄和偏执,那些由于文化、社会地位的差别而造成的人心的隔膜,那些令人昏昏欲睡的讲道,那些没有神圣气氛的崇拜,等等,这一切不是别的,是丑恶,是罪。人有罪,人组成的社会团体也存在着罪,教会中也不例外。
我不能为了表现自己所谓的谦卑而把教会中所存在的一切都说成是好的,甚至把教会中的黑暗也说成是光明,把其丑陋描画成俊美、把非说成是。我更不能当弟兄姐妹的面说教会的好话,背后却满肚子的牢骚、抱怨和批评。基督徒应当说实话,教会中也存在着罪,这就是一句实话。
我也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和圣洁,对什么都不满意,看什么都不顺眼,对谁都指责,一派愤世嫉俗的清高样子。教会中的光明、圣洁与爱是我在面对教会中的丑陋时首先必须看到的,并该为此而感谢神。
我更不能因为在教会中待久了,就不愿听到别人批评教会。不论来自何方的批评,只要他批评得对,我就不能把它看成是恶意攻击教会,而应看作是基督通过不同的渠道来使教会清醒,要教会更坚定地立在基督这块磐石上。即使错了,也值得基督徒警惕。
敢于面对教会中的丑陋不难,最难的是敢于在教会的丑恶中看到自己的丑恶。教会中的罪是反射我之罪的一面镜子。如果我认真地看,就一定会在教会的罪中看到我许多的罪,看到正是许多和我一样的基督徒的罪构成了教会的罪。教会不是别的,就是我们这些一个个的罪人,一群罪人在一起,怎么能完全摆脱罪呢?
敢于面对自己,我才能真正地面对教会。看到了自己的罪,我才会开始知道教会的罪表现在哪里。
我所在的教会不是完美的,但我主耶稣让我加入的恰恰是这样的一个教会,他命令我必须在这里成长。主答应我,只有我留在一个不完美的教会中,他才能成全我成为一个基督徒的美好愿望。主告诉我:不是他不愿意带我到一个完美的教会中,而是在人世间的教会中,从来就没有一个是完美的。即使有一个完满的教会,我加入进去后,它也会变得不完满了。
唯有我坚强地在一个不完美的教会里成长,才能彻底地粉碎我那个人文主义的幻梦:在人间寻找天堂。无论这个梦是叫作大同世界,共产主义社会,还是叫作人间乐园,完美的教会,它们统统是梦幻。罪人所在之处,没有一个完满的天堂。
上帝带我来到教会,不是要圆自己过去圆不了的幻梦,更不是要制造一个新的幻梦,而是要粉碎人一切的梦幻,让人有勇气去面对真实的现实。这就是:天堂不在人间;大地上没有乐园,人世间上没有人永恒的家。
为了在教会里健康地成长,我不仅要打消找到一个完美教会的念头,也要消除把教会改造得十全十美的一切计划。这些计划没有一个是现实的,没有一个能成功。无论基督徒有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地努力,都不可能把任何一个教会建设得纯洁无暇。在这个世界中,教会中的错误和邪恶是无法完全被清除掉的。
只有罪人才到教会中来。教会只能留下在上帝面前诚实地承认自己是罪人的人。尽管我们渴望脱离罪的束缚,但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我们就不可能完全摆脱罪的束缚,由这样一群罪人所组成的教会,它怎能纯洁无暇呢?去扫除教会中的邪恶的基督徒,他本身都无法完全摆脱罪的影响,怎么可能指望教会的过错能被全扫掉呢?
我这样一个丑陋的基督徒,只配并且也只能在一个不完美的教会中成长。
其实自己寻找完美教会的愿望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在它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意念:不愿意面对现实,不敢面对自己,不情愿在耶稣需要我为他作见证的教会中作见证,不愿意付出爱,不愿意为主背十字架。这一切都是罪,是掩饰并且回避自己的罪。
我不能为了回避自己的邪恶而到处寻找一个完美的教会,不论我怎样从一个教会换到另一个教会,都解决不了我的罪的问题。我的罪在我的生命中,需要我到上帝面前去忏悔,依靠上帝来战胜它。感谢主一再提醒我,要看到我的行动对那些熟悉我的慕道友的影响,我的轻举妄动可能会成为妨碍他们走近耶稣的一块绊脚石,因此,我需要的不是到处去寻找一个完美的教会,而是背上十字架跟随主。
扪心自问:在一个不完美的教会中成长有什么值得我怨天怨地、大惊小怪的呢?没有。我真正要惊奇恰恰是像我这样一个软弱的基督徒,上帝不但没有把我赶出教会,反而留我在教会中,要我为他作见证。除了感谢主之外,我还能说什么呢!
在教会的不完美的中看到自己的罪,与弟兄姐妹们一起在主的引导下不断地克服自己生命中的不完美,这就是我成长的契机。
我曾是个浪子,在绝望的荒野中流浪了多年,是耶稣把我领回了家。这个家就是教会。但有一天我却发现这个家并不完美,我在家中受到了深深的伤害。我不得不问自己:我是不是还继续留在教会中?我要不要继续流浪?没有家的辛酸我已尝过了,我不愿再流浪。但留在家中,我实在有些害怕继续受到来自弟兄姐妹的伤害。怎么办呢?
不论教会怎么不完美,她毕竟是我的家。在人间,我只有这一个灵性的家。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虽然在家中受到过委屈,曾被人误解,经历了痛苦和挣扎,但这毕竟是家中事,是家中难免会发生的事,没有什么不了起的。我不能因为一两件事不顺我的心就离家出走。不!无论遭受多大的苦难,我绝不离开教会。
这不是因为我是个传道人,就不能离开教会了。我是一个自由的人,我随时都能离开教会,没有任何人能阻拦住我,没有任何法律和条例能强迫我留在教会中。如果我到了为了讨一口饭吃而忍声吞气地留在教会中,那就不止是我灵性的堕落,更是我作践了自己的人格。不,不,在任何时候,我总能找到充足的理由离开某一个教会,并且,每一个理由都有可能是真实的。但是,无论我有多少理由,无论我的某一个理由是多么充分,在上帝面前它们都是不充分的,没有一个我能说出口。留在教会中,是主对我的美意,我不能违背。
留在教会中,就是生活在与弟兄姐妹的团契之中。
人不能忘恩负义。是教会的那些弟兄姐妹们开始向我传福音的。他们曾为我祷告,和我一起查圣经,关心照顾我,把我当成他们的朋友。是他们,把一本本的基督教书籍借给我看,使我从无神论的迷梦中惊醒。是他们,让我亲眼看到天国在人的心中,明白了神是爱。这一切,都是我不能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的。
不错,他们并不完美。但我完美吗?不。一个不完美的弟兄,有什么资格去计较自己的弟兄姐妹的不完美呢?没有。爱,我们彼此相爱,彼此饶恕,这已经足矣。
上帝居然让一群不完美的人相互称为弟兄姐妹,且使他们彼此相爱,并要通过他们的不完全的爱来彰显上帝的神圣之爱,这是我的理性理解不了的,但我的心明白,是耶稣的爱激励了我们。
在耶稣的爱之中,主使我感受到我与弟兄姐妹们同命相连:我需要他们,我离不开他们,他们也需要我。我们都需要耶稣,我们谁也离不开耶稣。耶稣已经把我们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了。我们必须荣辱与共,生死相依。
毋庸质疑,这个时代敌视基督、敌视基督的教会。教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存在有很多的难处。一个有良心的基督徒,不能在教会遇到了难处的时候就一走了之,更不能当教会中有些事情不合自己的心意时,扭头就走。且不说基督徒,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也不应当这样作。基督徒在教会中应该有勇气挺身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只是为那他真挚地爱着的耶稣,只是为那是耶稣让他挑起的一副重担。
我要留在教会中。只有教会才能帮助我实现我的心愿─成为一个基督徒。只有在教会中,我才能学会怎样成为一个基督徒,学会怎样和我的弟兄姐妹一起奉耶稣的名祷告,一起崇拜上帝,一起传福音,一起分享爱宴,一起参加团契生活,一起为主作见证。
和弟兄姐妹在一起,我才有家人。
主已经把我和弟兄姐妹连在一个家中了,上帝连在一起的,人不能分开。
人有两只眼睛,要看事情的两面,不能只睁开一只眼看自己想看到的一面,却闭上另一只眼,不去看自己不愿意看的一切。
我自己的视力是有限的,我不能只靠自己的眼睛看问题,我要透过耶稣的眼睛看世界。用我自己那偏激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个肮脏的垃圾场,透过耶稣的慈悲之心看人,税吏,**都是我的朋友。
当我只用自己的眼睛看教会时,我把眼睛盯在了教会的丑恶上,却没有同时睁开另一只眼睛看到教会的美好;我看到了弟兄的软弱时,却没有同时去欣赏他们的坚强,并反省自己的软弱。这样看问题的方式是不正常的,它不止是思想方法的片面,更是心态的偏执,是以一个偏执的警察的眼光去看问题,以为世人都是正在犯罪的嫌疑犯。
虽然地上的教会没有很好地完成基督交给她的使命,但是我不能不看到,在人世间所有的团体中,唯有教会是以基督的使命为己任的,只有在教会的弟兄姐妹中,才尊耶稣为主。虽然教会有种种缺点、错误和邪恶,有时甚至犯下了严重的罪行,但是两千年来,是她并且唯有她,亲手把信仰耶稣基督的火炬一棒一棒地传递给了后来人;是她并且唯有她,呼召一代又一代的劳苦担重担的人们来听耶稣的呼唤,受洗,成为基督徒;是她并且唯有她,尽管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但又不断地进行改革,使基督的仇敌宣告教会就要灭亡了的预言,一次次地破产了。
在一个教会倒闭的时候,我要看到教会是基督建立的,必有新的教会要在基督的基础上站立起来。在又听到关于牧师、长老和执事的丑闻时,我要明白教会的元首只有一个,他是耶稣。在赞美耶稣为拯救我而流出宝血时,我不能忘记这血也是为了其他的弟兄姐妹们流的。
批评教会的渺小时,我要赞美教会的伟大;鄙视教会的卑俗之处时,我要倾慕教会的神圣之光;为教会的墨守陈规而叹息之际,我更要去看那已经高高举起的革新的火炬,在黑夜中它不止是星星之火;为教会的软弱而哭泣时,我不仅要为自己哭泣,更要仔细地去听,听到耶稣正在哭泣。
为自己哭泣吧!我只是指责教会中的牧师、长老和执事的不好,指责信主多年的弟兄姐妹缺乏爱,但却没有真正指责自己,没有为了基督而承担教会的丑恶,并说,主啊,这是我的丑恶,我愿到你面前去忏悔。
这是我的心愿:当我看教会时,我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只相信耶稣。我要多想一想耶稣是怎样看教会的,问耶稣他要我怎么样去看我所在的教会。然后我还要祷告说:主阿,我的眼睛有毛病,看教会常常看偏了。求你帮助我来看,让我透过你的眼睛来看,看到你让我看到的一切。
信主前,基督教中有一个地方最能吸引我,这就是基督徒们在其团契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弟兄之爱,姐妹之情。它使我看到了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他一定存在于基督徒的彼此相爱之中。信主后,主引导我说:你愿意成为一个基督徒吗?那你就与我一起投入到基督徒的团契生活之中吧。
在我周围有几个弟兄姐妹组成的小小的基督徒团契,这是上帝对我的厚爱,我不能不珍惜她。
“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古往今来多少人的梦想和希望,它也曾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但这只是一个梦,人的自私使他人变成了我的地狱,而我则关押在由骄傲和自私构筑的牢房之中。
是耶稣以他一死为桥梁,沟通了人与上帝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使人与上帝和好。是耶稣以十字架撞破了使人与人隔离的大墙,使人走出了自私与骄傲的地牢,与他人和好。有了耶稣,陌生人成为亲兄弟就不再是一个梦。
感谢耶稣,自从我成了他的朋友,他使我一下子就有了那么多的好弟兄,好姐妹,虽然有的弟兄姐妹与自己不同种,不同文,但就因为我们有同一个主,我们就是亲人了。四海之内,只要我奉耶稣的名祈祷,我就可以找到我的弟兄姐妹,我们就可以在主内成为弟兄姐妹,这真是人生莫大的福气。
潘霍华弟兄对基督徒团契的意义说得非常精彩:第一,一个基督徒因耶稣基督的缘故才需要别人与之相处。第二,一个基督徒只有借着耶稣基督才能与人相处。第三,在耶稣基督里,我们从永恒里被拣选,在时间中被接纳,在永生中联合在一起。
是基督,使我们在一起,有基督在,就有基督徒的团契在。
我能与其他的基督徒相聚在一起,敬拜上帝,倾听神的话语,奉基督的名同心祈祷,结伴外出传福音,这一切,都是上帝赐给我的恩典。珍惜基督徒的团契生活,就是真心地把上帝的恩典视之为恩典,把上帝赐给我的礼物视为宝贵的礼物。
珍惜团契生活,就要珍惜基督赐给我的每一个弟兄姐妹。基督已经把这么多的弟兄姐妹赐给我了,不论我过去是否认识他们,喜欢他们,他们已经是我在基督里的弟兄姐妹了。因此,我必须学习在基督里与他们成为弟兄姐妹,这就是说,我要学习透过彼此相爱来表现我们的弟兄之谊。来自弟兄姐妹的爱,无论在世人看来是多么微小,我都要珍惜,因为她来自耶稣,因为她是耶稣赐给我的一份厚礼。
珍惜团契生活,就是和弟兄姐妹们在一起:一起敬拜上帝,一起查考圣经,一起奉基督的名同心祈祷,彼此分享跟随主的经历,一同外出传福音。只有我们在一起,我们才能和耶稣基督在一起。
我是借着耶稣基督才能与弟兄姐妹在一起的。既然只有通过主耶稣基督,我才能有主内的弟兄姐妹们,那么,我就要透过耶稣来看我的弟兄姐妹,我就要像耶稣对待我那样对待我的弟兄姐妹。只有当我和耶稣在一起,我才能和我的弟兄姐妹在一起。同样,只有在弟兄姐妹中,我才能和耶稣在一起。
生活在北美这块自由的土地上,团契生活那么容易实现,团契活动那么丰富多彩,基督徒常常不知珍惜她,以为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参加团契活动得一请再请。稍不顺心,就一走了之,全不把上帝的恩典当作一回事。
并非每一个基督徒都能享受到这样的福气。在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弟兄为了能与弟兄姐妹团契,常常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有的为此而被关进了监狱,有的流血牺牲。想一想那些为了信仰而被关进监狱几十年的弟兄姐妹,我真该为自己缺乏与弟兄相聚的强烈愿望而惭愧。
更可怕的是心的冷漠和隔离,虽然人在一起了,但心与心之间却隔着一座墙。其实不是人心隔了,而是自己的心与主隔了。若耶稣不在自己的心中,我就感受不到弟兄姐妹的心,即使他们的心充满了爱。
我不必灰心。只求上帝把这样的愿望赐给我,当我看到了我的弟兄,我就看到了我弟兄的主─基督,我就渴望和我的弟兄交往;当我和我的弟兄姐妹在真理与爱中交往时,我就知道我是在和我的主相聚。
上帝的儿女彼此互为弟兄姐妹。
决定我们弟兄情谊的是耶稣对我们的爱。耶稣的命是为我舍的,也是为我的每一个弟兄姐妹们舍的。耶稣愿意作我的朋友,也愿意作每一个基督徒的朋友,因此,我和弟兄姐妹们才能成为朋友,才能在主的爱中成为弟兄姐妹。
有人愿与义人为友,有人愿与仁人结伴,有人愿与智者相交,有人愿与达官显贵往来。唯有耶稣愿与天下所有的罪人为友。就是这圣爱使基督徒相互成为弟兄姐妹。
只要我还愿意作一个基督徒,我就无法止住我对耶稣基督的爱。只要我耶稣在我心中,我就会在与弟兄姐妹相处时流露出来自基督的爱。只要是耶稣的爱在激励着我,我就能超越利益的计较,超越血缘、文化、种族、地域和性别的限制,在我心中产生出爱弟兄姐妹的深情,我就能去爱自己以前认为是不可爱的人,爱陌生人。
不是我相信我们基督徒是弟兄姐妹了,我就是他们的弟兄了。不是我称呼对方是某弟兄某姐妹,我就是他们的弟兄了。也不是我们在同一个教会中,经常参加同一个聚会,我就自然地而然地成为他们的弟兄了。若没有真诚的爱,那一切都是表面的、一个空名,缺乏真实的内容,虽然互相称为弟兄姐妹,但心却无法相连相通。虽然彼此认识,但却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也许,连陌生人也不如,因为这里有了一份虚伪,用神圣的称呼来遮掩的虚伪。
只有当我付出来了自基督的爱,我才是作他们在主内的弟兄。
只有当我的爱见诸于实际行动,我才能成为他们在主内的弟兄。
只要当我在受到伤害时我还在继续我的弟兄姐妹,我爱他们的心才是真诚的。只有这样一颗真挚的爱心,才能与耶稣的心相通、与我弟兄的心相连。
当然,我不可能对每一个弟兄姐妹都付出实际的具体的爱。我的能力、精力和时间都有限,根本就无法爱每一个人。耶稣也从来没有命令我爱普天下的每一个人。他只命令我爱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爱那些在我的生活视野范围之内的弟兄姐妹。
关键不是去爱每一个人,而是当我爱我的弟兄时,我要真挚地去爱。
无论我付出多少的爱,我都不能要求他人一下子成为我的弟兄姐妹。这主要不是由于他们不可能一下子了解我,而是由于我难于不计利害,不怕伤害,竭心尽力地爱我的弟兄。我的爱是逐渐地付出的,我只能和他们在爱之中一步一步地成为弟兄姐妹。
更值得警惕的是另一个危险:人总是容易过高地估计自己付出的爱,并自觉不自觉地期望自己付出的爱能得到回报,至少别人能说声谢谢。同时,人又总是容易过低地估计他人对自己付出的爱,甚至把它看成是理所当然的。面对灵魂的这一个黑暗,我只有求主照亮我的心,使我看到我付出的爱是多么少,又多么的残缺不全,看到弟兄们对自己的爱多么值得我感谢主,并感谢我的弟兄姐妹。
多付出一份来自耶稣的爱,就多了一份爱基督的心,就多了一份兄弟之谊。
我的弟兄姐妹是不完美的,我若真的爱他们,就要在爱中、在忍耐与宽恕中接纳他们的不完美。从古至今,除了耶稣,没有一个人完美的。每一个信主的弟兄姐妹尽管与耶稣都有相像的地方,但没有一人与他完全相同。我的弟兄姐妹是基督徒,不是基督。
我没有任何权利要求我的弟兄完美无缺。上帝从来就没给予我这个权利。我若要求这样的权利,那就是要求一个基督徒成为上帝,这不仅对那个弟兄不公平,而且是亵渎了神圣的上帝。完满是属于上帝的,人不可能完美。
我也没有任何资格来要求这样的权利,人根本就不具备提出这个要求的资格。我很不完美,是一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的罪人。一个罪人若要求其他的罪人不得是罪人,必须是圣人,这不仅荒唐,也有悖做人的厚道。
如果我心目中存在着这样的念头:我的弟兄必须是完美无缺的,否则他就不是我的弟兄。那么,我就变成了魔鬼,因为我在要求一件对于人来说是完全不可能也绝对办不到的事情。我若存在着这样的念头与弟兄姐妹交往,就必然会对弟兄姐妹都看不上眼,就难以饶恕他们的过错,就不易原谅他们的软弱,就会产生深深的失望,甚至会经常地指责、埋怨、批评自己的弟兄,使自己成为魔鬼攻击弟兄姐妹的工具。
但自己却常常不自觉地要求着我的弟兄完美无缺。在这个念头的背后,是我的骄傲与自私。一方面,拿自己的长处同别人的短处比,觉得他们的短处是那么地显眼;另一方面,原谅自己的过错,总认为那是情有可原。并且,把自己当作教会中需要照顾的特殊人物,总要求大家哄着我,捧着我,顺着我。这就是罪:不仁,不义,不通情达理。
我爱我的弟兄,只能按照他们本来就是的那个样子来接纳他们,而不能按照他们应当是的样子来苛求他们,更不能按照我想像中的他们的样子来塑造他们。我接受的是他们的现在,和他们一起去创造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不能只接受他们的未来,却拒绝承认并接纳他们的现在。
接纳我的弟兄,就是要接纳他们的不完美、特别是那些自己看来很不舒服、很不顺眼的不完美,这样的接纳不是为了改变他们,而是让我们共同为上帝所改变。
接纳弟兄的不完美,不是为了替自己的不完美作辩护,恰恰相反,它让我更清楚地看到我是一个多么败坏的人。我看别人的毛病看得那么清楚,对自己同样的问题却回避,解释,辩护。但上帝命令我的却是:不要看到别人眼中的刺,却看不到自己的眼睛中有根梁木。先把那根梁木拔出去,然后再来看上帝让我看到的是什么。
以爱心和耐心在主内彼此接纳,这是一个确切的证据,证明自己已经实在地经历到了我被上帝接纳了,因为耶稣正是在我浑身伤痕累累的时候接纳了我,并且,无论我怎么软弱,他还是这样地一直在接纳我。
愿意成为一个基督徒,就是愿意作上帝要求我作的一切事情,并且以一个爱心去作。上帝要求他的儿女所作的一切都是善的。
上帝命令我们基督徒要行善,只要我活在世上一天,我就要按照上帝的旨意去行善,力行上帝在基督里为我所预备的又是我必须行的善。
一个真基督徒不可能不愿意行善,别人也不可能总是看不到他在行善。只是他自己却看不到。看自己时,他看到的是自己所愿意行的善常常行不出来;看主时,他看到所行的那一点点的善都是出于主的恩典。他愿意祷告说:主啊,你赐给我的实在是太大了,而我所行的善实在太少!主啊,我真是对不起你。我真是有愧于你的奇异恩典。
为了反驳所有的宗教都是劝人为善的观点,有的牧师和基督徒说,基督教不是劝人为善的宗教,一切善行在上帝面前都一文不值,人的得救完全是出自上帝的恩典。
这句话把正确与错误的观点混合到一起去了,很容易迷惑人。没有一个人的善行可以成为他在上帝面前讨价还价的法码,没有一个真心敬畏上帝的人敢于在上帝面前夸耀自己的善行,并以此向上帝讨价还价。人的得救完全出自上帝的恩典,这永远没错。
但是,不能由此就说一切善行在上帝面前都一文不值。若果真如此,上帝不会命令世人行善:行公义,好伶悯,存谦卑的心。上帝不会要一文不值的东西,凡是上帝要求人去行的,都是无比宝贵的,并且有永恒的价值。
把劝人为善与唯靠恩典对立起来,是文不对题。劝人为善的反面,是劝人为恶,或行善行恶都无所谓,而不是恩典。
上帝拯救了我正是要我力行善,那是他早已计划好要我去行的,也是我不得不行的,同时也是我有能力去行的。我若不去行,非不能也,乃不为也。而上帝对我的希望和命令始终是: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有机会我就要向众人尤其是弟兄姐妹行善。
我若愿意成为基督徒,就必愿意行基督要我所行的善。
上帝是最完美的善。若上帝在我心中,他不可能不激励我行善,并通过我所行的那微不足道的善,来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彰显他那无比的良善。这就是上帝,他居然能感动一个不愿行善的人心甘情愿地行善。因此,一个基督徒若景仰的是上帝那无比的善,他的生命必然会流露出善良来,在日常生活中,他一定会乐意行善。世人无论怎样评价他的信仰,但至少会说他是一个真诚地信耶稣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
面对基督那完美的善,我的心充满了敬畏和惊叹。我生命中自己以往视为良善的一切,在这善的真光中。没有一点的光亮。我不能不感谢主,他在我生命中行了美善的大工,他赐给我力量使我能作他喜悦的事。尽管自己是那么地有负于我的主,但主还是在激励我,说他信任我,为我预备了许多美善的事要我去行,并且那也是不难行的,只要我去行,我就会行在光明中。
不必埋怨世风日下,德行不显,那是自古已然。我应该为此而感谢上帝,他使我们有这么多的机会行善。我所求的就是不断提醒自己:我所行的善太少了。
我到哪里去找耶稣并为他服务呢?
我不可能倒退到两千年前,在耶稣说“我渴了”的时刻,走近十字架,为他端上一碗水。那时,他的门徒都离开了他,我若是生在那时,也会像那些门徒一样逃跑了。我也不可能到天堂去服事耶稣,那个个时候还没来到。我现在是活在人间。
我只能在人间寻找耶稣,我只能在这个时代来为耶稣服务。我不必仰首向天,若天国不在我心中,我在天上只会看见白云飘荡,红日当空;我也不必回顾历史,若我不透过耶稣的目光来看,我看到的只是人来人往,乱哄哄你才唱罢了我又上场。不,我这一双肉眼只能看人间,只能向左向右朝前朝后看。但是,只要我按照耶稣告诉我们的方法去看,无论我向哪一个方向看,我都一定会看到耶稣。
耶稣说,这些事你为我弟兄中最小的一个做了,就是为我而做。这就是方法。
透过耶稣的目光来看,我在人间处处可以看到耶稣。
耶稣离我并不远,他就在我的家人中,就在我的朋友中和弟兄姐妹中。无论是看电视还是读报纸,无论是行走在街道上还是与朋友相聚,我都可以看到耶稣。耶稣在饥寒交迫的人们当中,在疾病缠身的人们当中,在无家可归,在被关押在牢房的人们当中,在渴望爱而陷入绝望的人们当中,在因人的尊严被践踏而呻吟苦号的人们当中。在每一双孤独的、绝望的、痛苦的、忧伤的、倦闷的、迷茫的、忧虑的眼睛中,我都可以看到耶稣。
耶稣住在一切需要基督徒帮助的人之中。耶稣在他们中间等待我去帮助他。他们的需要,就是耶稣的需要,无论是灵性上的需要,还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感情上的、社交上以及身体上生活上的需要,都是耶稣的需要。用耶稣的爱来满足这些需要,就是在满足耶稣的需要,帮助这些人,就是在帮助耶稣。
我之所以常常看不见耶稣在哪里,原因在于我心灵的眼睛紧闭着,不想去看,或者虽然看了,但没有按照耶稣指示我的方式去看耶稣。耶稣早就在圣经中告诉我,他是怎么样地为他的门徒和他的同胞服务的,我也就该怎样;耶稣是怎么样为他人献出了爱,我也应当像耶稣那样去献出爱。
当我为了主而用爱来为那些需要自己帮助的人服务时,我就是在为耶稣服务。爱就是为他人服务。信仰基督的意义在于,人在基督的爱的激励下为他人服务。
一个基督徒若不用爱来为自己的邻居服务,就必然失掉了看见耶稣的机会。我已经失掉了许多并且还在继续失掉许多看见耶稣的机会。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面前:我还有多少机会可以失去呢?是有,但不多了。我要抓住每一个机会来为耶稣服务,并在服务中看到耶稣,这就是我生命的价值所在。
信仰是我心中隐藏着的奥妙,但它却能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公开地表现出来。信仰的实在性就在于:在爱中为他人服务。
对耶稣的信仰不可能只在自己的心中。无论我在心中想我是多么地爱上帝,但那未必是对上帝的爱,对上帝的爱是我自己不知道的,也是我看不见、摸不着的。我所能知道的只是,若是我爱上帝,我就会爱上帝之所爱。
爱上帝之所爱是始于内而发自外的,它起于我内心的一思一念,但却表现于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可能在表面上是为他人服务,但实际上却是为了自己,或者是迫于周围环境的压力,这样的服务表现的不是来自耶稣的爱,从而也就缺乏对耶稣的爱。但我却不可能信仰耶稣而不在我的生命中表现出来,我对上帝的爱表现在我在耶稣的爱的激励下为他人服务。
没有服务的信仰是虚假的信仰。
只有当对基督的信仰把我引导到为他人的服务之中,我才会切实地经历到信仰的实在性。这就是:当耶稣呼召一个人来跟随他时,他是呼召那个人来为他人服务。
除了自己以外的一切人都是他人。他人可能是一个弟兄,也可能是一个无神论者。他也许是我的朋友,也许是路上遇见的陌生人。他或许是我的邻居,或许是我的同事,或许是我的敌人。
他人─就是需要我的人。
他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精神的空虚,也可能是感情上的绝望;可能是金钱上的帮助,也可能是陪他坐一会儿。可能是写一封信,也可能是谈谈心。可能是与他同哭,也可能是与他同乐。凡是基督的爱可以满足的需要,就是基督徒应当去满足的需求。
为他人服务,无论如何,是要作一件件具体事的。就如跟随耶稣走时是要一步一步走的。走一步,才能留下一个脚印。这一前一后的脚印,就是跟随耶稣走的证明。信仰是能在基督徒的人生之路上留下一个个清楚的脚印的。这脚印就是坚实的信仰。
因此,基督徒不是靠默想能成就的,不是靠嘴上说说能成就的,更不是靠一个洗礼的仪式就能够成就的。基督徒是要人去作的,是基督徒要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中作的。虽然作事未必就是在服务,但是可以肯定地说,若是我什么事也不作,那我一定是在拒绝为他人服务。
拒绝为他人服务,就是拒绝基督。
学着耶稣的样式,为他人服务,跟耶稣一起去作,为了耶稣而作。这就是主告诉我的为他人服务之路。
一个基督徒的生命,是在服事主的过程中不断地成熟的。没有服事就没有成熟。要想等到生命成熟后才开始来服事主,那么,他不仅永远也无法去服事主,他的生命根本就难于成熟。
从信主的那一天起,我就应该开始主动地投入到服事之中。一天也不应当拖延。等一天,就少一天。何况,我并不知道我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服事主,我只知道我在这个世界上为主服务的机会是有限的。若不从今天起就投入到服事之中,我就会失去更多的机会,并且,失去的就是永远地失去了。
服事主,是耶稣对所有基督徒的命令,我必须服从。只要一信主,就必须服从主的这个命令。这命令是明明白白的,拖延不得的。我只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愿意服事主吗?如果我真的愿意,那从现在起我就服事主吧。
我心中有一个声音阻挡我服事主。它不直接说我不愿意服事主,它说我太不成熟了,没有资格服事主。我很不成熟,这是真实的。如果生命圣洁、灵性成熟、有爱心等等的品质是服事主的资格,我也的确不具备这样的资格。其实谁有资格服事主呢?谁能说自己具备了服事主的资格呢?没有,一个人也没有。即使是圣徒也不具备服事主的资格。
上帝是如此地圣洁、良善,人的圣洁、良善根本就无法与之相比。因此,上帝只呼召罪人来悔改,使软弱者成为刚强,让无知的人能认识他,给心灵黑暗的人以光明。上帝从来不用那些自认为是圣徒的人来服事他,他只要罪人来服事他。承认自己是罪人、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资格为上帝服务的人,上帝才会把服事主的资格赐给了他。认为自己有资格来服事主的,根本就不配来为上帝服务。
服事主的资格来自上帝,而不是来自人,即使这一个人是教会中非常重要的人物。服事主的资格是上帝对他的儿女的恩赐,而不是基督徒自身具备的资本。上帝很公平,他把服事主的资格赐给了每一个基督徒,也赐给了我,不论我们必须间的背景如何、能力大小,他从来没有把服事他的资格仅仅赐给了教会中某几个特殊的基督徒领袖。
从上帝接纳我的那个时刻起,上帝就把服事主的权利给予了我。我若愿意成为一个基督徒,我若对上帝还心存敬畏和感恩,就必须珍惜这个权利。
使用上帝赐给我的权利是珍惜这个权利的最好证明。
只是在投入了服事之中,我才真正承认我的灵命的确很不成熟,尽管如此,我却不能等到生命成熟之后再投入服事之中。“等”的态度本身就是生命不成熟的一个表现。若主使我认识到了我的灵命是不成熟的,这就是他要我服事他的证据。主知道我生命很不成熟,有待于成熟,主要我投入到服事之中,使我的生命在为他人服务中不断成熟。
只有投入到服务之中,上帝才能使我的生命成熟。
主命令基督徒要彼此互相服务,他说的话不是提议,不是建议,不是商量,不是思考,而是命令。命令是要人执行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一个人若愿意成为一个基督徒,就必须愿意顺从主的命令。
主知道我自私,没有与生俱来的为他人服务的愿望。我的天然愿望是让他人围绕着我转,为我服务。因此主命令我要为弟兄姐妹服务。
凡命令都具有强制性:必须执行,必须遵守,主的命令更是如此,这是不必讳言的。但对这来自外面的强制性命令,我却可以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它:或者是置之不理,或者是不情愿地执行,或者是甘心顺从。若顺从是发自内心的。那它就把外在的强制化为内心的自我强制。它使我不是失去了自由,而是获得了从自我中心中解放出来的自由:心灵向上帝开放。
自然而然地为他人服务的境界是很崇高的,我虽然向往它,但距她毕竟很远。若要走向这境界,我必须跟着耶稣走很长的一段路,而这段路的起点是:从现在起我就必须服从主的命令,服事我的弟兄姐妹,不论我是否情愿。
无论别人怎样看待出于尽义务的服务,说它如何不属灵,但在我这却是在服务的道路上走出的第一步。我若连这一步都迈不出去,那就不是属灵程度高低的问题了,而是有与无灵性的问题了。更重要的是,这是主要我必须走出的第一步,主要我这么走,主要这样开始领我走,我不能不走。
强迫自己尽一个基督徒应尽的义务,这常常在我心中引起争战:情感和意志的搏斗。尽管情感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我的意志不能屈服。这意志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说:我是一个基督徒,我必须尽我应当尽的义务,这是本分。
强迫自己执行命令的过程就是学习顺从主的过程。无论自己的情感是怎样地起伏波动,我都必须命令自己伶听上帝的命令。听清楚了,就对主说,尽管我情绪不对头,尽管我不明白你旨意的深邃意义,但我的意志在你的意志面前愿意顺从,我要说的只有一句话,你的旨意是美好的。
我这样强迫自己尽义务,别人未必清楚,但自己却清楚。因为我还要强迫自己,所以它表明我距离出于自愿的服务还相差很远。因此,无论我作了多少服务的工作,我不能高估了自己的灵性,不能一听到人家夸奖自己两句,就不知天高地厚了,以为自己很属灵了,千万别忘了,离那个境界,自己还差得远着呢!
虽然如此,但我不绝望。习惯成自然,这也许就是自己经常要强迫自己尽义务的希望所在。
服事主,要从小事作起。我若愿意成为一个基督徒,就要一心愿意为主作小事。
小事就是一些不显眼的身边事、平常事、琐事。给朋友打个电话,聚会时早来一点帮助摆摆桌椅,陪老人谈谈话,寄一张祝贺卡,帮助人搬家,等等,这一切都可以说是小事。作这些事通常不会有轰动性的影响和效果,容易为人所忽略,自己有时会想不起来作的这些事,不愿意费工夫去作。但这是我必须去作的,并且要尽心作好。主就是在我作这些事的过程中,鉴察我对主是否忠心。
作小事是主训练我的基础。因为这些事都是我有能力去作的。主不会让我作我力不能及的事情,他要我作的事,都是我力所能及的。我若是不作,“非不能也,乃不为也。”我若是去作,即使累,也累不垮,因为主会赐我力量。
愿意为主作小事,这样的机会到处都有,每天都可以遇到,这是主对他儿女的特别的恩典。只要我向主敞开自己的心,主就会把这样的机会天天赐给我,这样,主就能够天天带领我做事,我也就每天都有机会和主耶稣一起做事。愿意为主作小事,我的生命就有了不断地、扎扎实实地成长的无穷契机。
关键是自己要有一颗顺从主的心,甘心情愿地去作,主动地去作。万万不可以为事小就不做了。若在作小事上不能对主忠心,我就不可能以纯洁的心为主作事,无论这事是大还是小。
其实自己自觉不自觉地区分事之大小,是从人的立场出发的。我习惯于把那些轰轰烈烈、出人头地、影响广大的事看作大事,以为作大事有意义、有出息,而小事则作与不作都关系不大。这种一种作大事的愿望,其实是逞一己之能,扬一己之名。它是个私心,要荣耀的是自己。
主看我做事,他看重的是我的心,是我是为了什么而作。如果我遵循耶稣的命令去作,如果我与圣灵一起作,如果我为了荣耀上帝而作,那么,即使我作的事再小,在永恒中也有其不灭的价值,因为它与永恒连在一起。假如我为了得到弟兄姐妹的赞扬和认同而作,假如我为了表现自己而作,假如我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真基督徒而作,那么,我作的事即使再大,也没有永恒的价值,因为它与我的自私和骄傲相联系,而与永恒隔绝。在事奉中所作的事的价值,不在于事之大小,而在于它是不是主的事,是不是为了主而作。一切都取决于它是否会满足主的心愿,一切都取决于我来否想满足主的心愿。
只有当我学会甘心为主作小事,并且不再看事的大小,而只看它是不是主的事,我才是开始学习为了主而做事,主才可能使用我,我才会与主一起做事。这样,为主作小事就变成了做好自己的身边事,平常事,就变成了我随时有事可作。我就可以一天一天地作,一件一件地作。只要是主的事,就主动去作,并把它作好。
祈祷吧,不再想为主作大事或者作小事,只想主为我所作的每一件事,然后说一声,主,我感谢你。你为我成就了大事
耶稣和十字架是不能分离的。背十字架是不能不痛苦的。如果跟随耶稣可以毫无痛苦,那么我跟随的就不知道是谁了。
我若说服事主不必付出什么代价,那不是真心话,服事主一定要付出代价。我若说为了服事主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那也不是真心话,我还远远没有达到那个境界。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服事主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对于我是代价的东西,对于其他人未必是;在此时这是代价,在彼时就未必是。没有一个统一的代价要不同的人都来付,每一个人的代价都是不同的,正如每一个人的十字架都是不同的一样。
代价之以构成代价,就在于我要舍弃一些我天性不愿意舍弃的东西。我天生地愿意付出的代价,我付不付对我都无所谓的代价,其实并不是代价。即使在别人眼中它是天大的代价,但对我来说也不是。真正的代价是我不愿意付出的东西,当付出时我会感到犹豫不决,会感到痛苦。只有付出这样的代价,才是为主付出的代价。
主耶稣也有不情愿的时候,当他求天父把自己的苦杯挪去时,苦杯是他不愿意喝下去的;若他愿意喝下去,他不需要恳求天父把它挪去。但当他知道喝下去是天父的旨意,是他必须付出的代价时,他顺从了,拿起杯子就喝下去了。
这苦杯,就是耶稣的代价,就是耶稣的跟随者要付出代价的象征。每一个基督徒都有一个他自己的苦杯,那个苦杯没有统一的型号,我的与其他人是不相同的,是上帝单单为我预备的。但当这杯子摆在眼前时,主的命令从来都是一样的:拿起杯子,喝下去。
成为一个基督徒,我必须清楚我的苦杯是什么?
我不能可能一劳永逸的知道我的杯子是什么。主并不给我一个始终不变的型号的杯子,在我生命的不同阶段,他给我不同的杯子。但命令始终还是那个命令:为了我,你把它喝下去。
在服事的过程中,为主付出金钱和精力,自己还是愿意的,不太觉得有什么太大的痛苦,但若是涉及到家人,就有些犹豫了,要思考再三。若是要自己的心灵受到伤害,就不情愿了。这些就对我构成了真正的代价。
我必须诚实地说,这些对我的确构成了代价。付出他们我会痛苦,会不情愿。但我还是要来到主的面前对主说,主,为了你,我愿意付出它们。求你教我如何顺从你。求你帮助我一步步达到那个美好的境界:为了你,心甘情愿地舍弃一切。
主命令我付出的就是我不愿意付出的代价。为了主,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我必须准备付出这样的代价,我必须付出这些代价。
其实,相对于主为拯救我而付出的代价来说,我所付出的任何东西都算不上什么代价。当我望着的是各各他山上的十字架和主耶稣时,我还敢说主我为你付出了代价吗?不,那是狂妄。我要说的只是:主啊,你爱我竞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上帝独生子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代价。
上帝创造了人而不是计算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这是上帝创造的奇妙。
在芸芸众生中,上帝只造了一个独一的我,他在天地间赋予我一个独特的位置,那是任何其他人取代不了的。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重复我,我也无法重复任何其他的一个人。对此我不但要感恩,更要思考其中的奥妙。天地间有万物,人世间有众生,上帝为什么还是创造了一个独一的我呢?这其中必有上帝的美意。
在基督里我发现,我是为基督所爱的,不然,他不会为我而死。因此,无论别人怎样看我,视我为鲜花也好,弃我如粪土也罢,这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我要看到耶稣告诉我的真理:我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并且是为上帝所造的,尽管过去我堕落了,但依然是上帝创造的;虽然是罪人,但却是被上帝拯救了、成了上帝的儿女的罪人。
上帝创造了我,接纳我为他的儿女,我在上帝的心目中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是废物一个。上帝的儿女绝不可能是废品、废物,废物是人制造的,而不是上帝创造的。上帝的儿女在上帝的眼睛中永远是宝贵的。
上帝呼召我成为他的儿女,他在我生命中的有一个计划,他要使用我去完成他的整个计划中需要我去完成的那一个部分。只要我响应上帝创造我时的计划,主一定会大大地使用我,我就一定能为主所用。
这不是对我自己有信心,而是对创造我的上帝有信心。是相信上帝既然创造了我,必有他美意。是相信虽然我十分不成器,但上帝依然能用他无限的大能,把我重新造成一个新人。是相信在上帝的世界中,我有一个不可取代的独特的地位。
主要用我,我可为主所用,这就是我的生命价值所在,这就是奠定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础。
我相信上帝早已经为我预备了服事他的岗位,只要跟随耶稣,我就一定能找到这个岗位,耶稣一定会使我有足够的能力在这个岗位上服事上帝。
这样的信心不是靠自己想出来的,我越是关在屋子里想发现我怎么样来为主所用,我就会越胆怯,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作什么都作不好。服事主的信心来自服事主的实践,听到耶稣说你跟我来,与耶稣一起同行就是了。
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上帝的事业中,为他人服务,这样,我就能发现上帝要我服事他的岗位。因此,我必须投入到教会的事奉中去,越早越好,越快越好。也许,我在一个岗位上事奉了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它并不是适合我的最佳岗位。这没有什么了不起,我还可以到新的岗位中去服事。经历了几个不同岗位的服事之后,我会发现一定至少有一个岗位是我为主所用的最佳岗位。并且还会发现,无论我在服事中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主的恩典都是足够我用的。
我是一个最软弱的弟兄,这话不是随便就可以说的,更不能把它当作套话来说。若这句话是我的真心话,我就要随时准备接受帮助。
承认自己的软弱就是承认我需要上帝的帮助,并为此而感恩。
我若真诚地需要上帝的帮助,我就要真诚地接受弟兄姐妹的帮助。上帝让我生活在弟兄姐妹之间,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我的弟兄姐妹来直接帮助我的,从而使我明白上帝的确是我随时的帮助。因此,对于一切来自于主的爱、关怀和帮助,我不能客客气气地一概拒绝。因为这或者否认了弟兄们有能力帮助我,或者否认了我有接受弟兄姐妹的帮助的必要,这二者都是隐蔽的变相的骄傲。更可怕的是,我若一直坚持这么作,我往往会拒绝上帝对我的帮助。
总要谦卑,看到自己的确十分需要弟兄姐妹的帮助,特别在自己的灵性方面,我根本就离不开弟兄姐妹的帮助,缺少了这样的帮助,我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
既然承认自己是一个最软弱的弟兄,就要清楚地看到自己到底是在哪些方面软弱,就要老实地承认不仅自己需要接受弟兄姐妹的帮助,而且弟兄姐妹的确可以在许多地方帮助自己刚强起来。
其实,从自己信主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在接受弟兄姐妹的帮助。许多不为自己所知的帮助如弟兄姐妹们为我所作的祷告,难道我不是一直在帮助我吗?
弟兄姐妹们出于爱主而帮助我,这是他们在主前献上的一颗爱心,是他们服事主的一次具体行动,我若总是拒绝来自弟兄姐妹的帮助,就会堵住了他们为主服务的一次机会,也使自己失去了一次与弟兄姐妹在爱中的交往。
我应当怀着感恩的心,接受弟兄姐妹们的帮助,成全主透过他们而向我展示的美意。进而,我要从他们的行动中,学习如何彼此相爱,学习如何彼此服事,明白施比受有福的真理。
在我的基督徒生命中,有什么不是主给我的呢?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哪一步不包含弟兄姐妹的心血呢?我的生命是领受的,领受主的恩典,领受弟兄姐妹的关怀和帮助,在我在领受的过程中,我要学习的是认识到自己软弱,在上帝在人面前都要谦卑。
上帝的伟大和奇妙好像是大海,我所经历到的只是沧海一栗。
感谢上帝,他在教会中赐给我众多的弟兄姐妹,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经历,各自从不同的方面经历了上帝如何与他们同行。虽然没有一个人的经验是完全的,即使所有的经验加在一起,也无法穷尽上帝无比的大爱,但是它们都从不同的侧面映照出了上帝的光。这些经验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已经足已够我学习、消化和吸收的了。
无论这些经验是多么奇妙,无论这些经验是来自何人,我都必须以谦卑的心态去了解,去学习。也许有的经验对于我这个灵性非常软弱的基督徒还是不可思议的,距离我的实际生活相距得还太遥远,但我仍然需要承认它们,理解它们,并追求在更高的层次上亲身去经历主赐给我的更丰富的生命。
自己不仅在灵性上非常贫穷,对灵性的理解和认识也是非常贫穷的,因此,我必须经常提醒自己,切不可忘记自己的贫穷、有限和无知,更不能以自己的有限和无知为基础来判断其他弟兄姐妹的经验,并狂妄地把他们的经验贬低得一文不值。
感谢上帝,他不仅让我看到了在这一时代的弟兄姐妹们的丰富经验,他更要我的目光超越一时、一地,一个教会的局限,从而使我的心灵进入上帝拯救的全部历史之中。在这个历史中,他让我看到了他在古今中外所造就的许多圣徒,看到了在他们的生命中所散发出的主耶稣的芬香。虽然我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根本就不可能看到这一切宝贵的经验,但仅仅从我看到的流向大海的那一两条小溪,就足以令我震惊了,原来,主耶稣所造就的新生命竟然有如此丰富的奇光异彩。
如果我还尊重上帝在历史中的作为,那么,我就不能拒绝向历史上的许多圣徒学习,不论他们属于哪一个宗派。只要他们的经验能使我看到主耶稣在人生命中的作为,只要他们的经验是来自上帝的引导,只要他们的经验是把我引导到主那里去,我就必须虚心地向他们学习。
弟兄姐妹与主同行的丰富经验,不止是在一个方面,而是在各个方面都可以弥补我生命中的缺陷,即使在某一个特殊的方面如祷告,他们的丰富经验也足以使我明白,我现在还只是在刚刚学习如何祷告而已。上帝越是使我认识了我生命的贫乏,我就越能看到弟兄姐妹们的经验是多么的宝贵。但是,上帝让我看到这些美好的经验,不是为了让我灰心丧气,而是要我鼓足勇气,向弟兄姐妹学习。把他人的经验化为自己的经验。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经验都适合于我。但重要的是,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是非常适合于我的,它们足以弥补我的不足,使我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取弟兄姐妹之长,补自己之短,如此,我才能获得更丰富的生命。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适合于我的经验我都可以照抄不误。照葫芦未必画成瓢。别人的经验只有经过我的消化后,才会化为我的经验。这里最要紧的是要有一颗渴慕与上帝交往的心,有一个渴望得到更丰富的生命的愿望。只有这样,我才会有一个强壮的消化器官去吸收生命的营养,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强壮。
以我为中心来看,为弟兄姐妹服务只是我在付出;以主为中心来看,在为弟兄姐妹服务时,我不止是在付出,同时也是在获得:我付出的是自己,得着的是主赐给的生命。
没有付出就不会得着。一个基督徒为他人付出的愈多,得到主的生命就愈丰富。他愈是付出自己,就愈能在心灵中腾出空间让主耶稣居住。
付出自己是造就自己的必由之路。
若不是投入到服事之中,我不会那么清楚地看到我的罪。我的旧我总要顽强地表现自己,我的人品,我的个性,我的脾气,我待人处事的方法,都能明显地看到罪对我生命的污染和影响。为了更好地为他人服务,我必须改变自己。因此,我要祈求主来雕琢我,改变我,使我可为主所用。
若不是投入到服事之中,我不会那么清楚地看到我的软弱。不但我的能力不足,经验不够,更有许多新东西需要我认真学习。古人说学而后知不足。同样也可以说,服事而后知不足。于是学习不仅成为必要,也成为必须。有了学习,生命才会有长进。
舍弃自己就是成就自己。
只有付出实际的具体的爱,我爱主爱弟兄姐妹的心才能渐渐成长。只有不断的付出爱,我才能亲身体验到经历到爱是永不止息的伟大真理。
只有当我能以宽大的心去接纳弟兄姐妹的不完美,我的心才能变得更加宽大,我才能明白主耶稣的确接纳了我,因为我也是一个有罪的基督徒。
只有当我遭到伤害时还能去爱自己的弟兄姐妹,遭到误解时还能继续留在教会中服事主,祷告遭到主的拒绝时还不放弃祷告,我才能在灵命上不断进深。
这样的成就自己就是使自己能进入到自己内心的最深处,看到天国就在我心中,就是让这天国在**常的生活中不断地呈现出来,从而使我待人处事的方法、我的脾气、我的个性、我的人品、我的灵性都不断进入到天国之中,在那里,圣灵就会引导我结出越来越多的新生命的果实,使我的生命中有来自主的更多的仁爱、更多的喜乐、更多的和平、更多的忍耐、更多的恩慈、更多的良善、更多的信实、更多的温柔和更多节制。
这就是上帝的祝福:我若是为了主付出的越多,上帝就会让我的生命变得越来越像我生命中的那个真我,即主自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会若没有规矩,就不能造就出好的基督徒;基督徒若不服从教会的规矩,就不能很好地造就自己。
教会纪律若成为束缚基督徒的清规戒律是不好的,跟随基督是以心灵的自由为前提的。但教会若连具体执行耶稣命令的规则和纪律都没有,那就更糟糕,它造成的结果只能是放任自流,而流出来的一定是人性中最丑恶的东西。
圣经中记载了上帝的律法,在这些律法中,包含了命令人必须遵守的道德法则,从古至今,这些法则是不变的。违背了这些法则,必然要受到惩罚。
我是一个天性散漫的人,从来不愿意被束缚。但为了成为一个基督徒,我要学会守规矩,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自愿地接受教会的纪律,就是甘心被纳入上帝的规矩之中:凡是基督命令我去作的,我就去作;凡是基督禁止我作的,我就不作。养成这样一种服从的心态当然并不容易,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但自己首先要有一个心愿,愿意养成这样的心态。
教会的规矩不可能完全都是正确的,有些规矩可能并不合乎主的心愿,我不能盲目地把教会的一切规矩都同耶稣的命令划上等号,但这也不能成为我不服从教会纪律的一个借口。对于教会规矩中那些无碍大雅的瑕疵,主要求我的是忍耐,为了不绊倒我的弟兄而忍耐,为了学会服从而忍耐。
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在个别的规矩不太好,而是那些好规矩,那些合乎主心意的教会基本纪律,我是否不讲代价地执行。如果知道教会的规矩是在具体地执行基督的命令,但自己却不服从,那我抗拒的就不是教会,而是基督。基督是我的主,天底下哪有甘心为奴仆的人却抗拒其主人的道理呢?
生活在北美的教会中,其实我根本就不该抱怨教会中的纪律太多太严了,实际上是教会的纪律太少太松!就连这少而且松的有限纪律,教会也很少敢于严肃认真地执行!对于那些从来就没把教会的纪律放在眼里的基督徒,愿来就来,想走就走,一不高兴人就不见了,连个招呼也不打,谁敢把他们除名呢?
由于我们的教会缺少一种认真地约束自己的规矩,由于我们基督徒不尊重教会,所以我们在世人面前不被尊重是在所难免的。
上帝啊,我求你在教会中管教我,求你使我甘心被你所管教。只有在你的管教中,我才能被教得像你的儿女。
柏拉图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我之所以愿意成为一个基督徒,就是因为虽然我爱理性,但我更爱上帝。
在现代成为一个基督徒,我必须对理性持一个正常的心态:即尊重理性,但不把理性当作偶像来崇拜。
否认理性是不可取的,但若对理性不敢批评,那也不可取。但是,批评理性并不意味着否认理性在人类生活中的正当地位,而是明白理性的局限,承认理性的运用有其自身不可超越的界限,超出了这个界限,理性就无能为力了。
理性主义崇拜理性的荒诞就在于:它无视理性的有限性。理性若安居在自己的领地里,它是伟大的;但若超出了自己的范围,它就是渺小的。它能提出存在的终极问题但却回答不了,若勉强回答就将陷入自相矛盾之中而无法自拔。
我若是从理性出发来探讨存在的终级问题,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向何处去?到底有没有上帝?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等等,那么,我不会得到任何确定的结论,只能积累一堆被忧虑伤感笼罩的情感:荒谬,无意义,自我**,绝望。这些情感的产生不是理性的罪过,而是我的罪过。因为我强迫理性来回答它自己回答不了的问题。
我必须理性地运用我的理性,这就是说,我要让理性在理性实际具有的范围内活动,完成它可能完成的任务。我需要理性之光来照亮我的无知与愚昧。但我深知,理性的火炬只能燃烧自己,却不能照亮自己,它的光不是来自它自身,而是来自上帝。唯有上帝才能照亮我的理性。
我爱理性,我更爱上帝。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只有上帝才能成全我的理性,使它既不是来自虚无,又不能堕入虚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只有上帝才能使我对理性的爱变得有本有源。理性是人精神王国中的木和流,若没有上帝作它的本和源,它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流。因此,对理性的爱若不能引导我爱创造理性的上帝,那么,我对理性的爱是不彻底的。
上帝是我的主,也是我的理性的主,我不可能爱我的理性却不爱创造了它的上帝。
我爱理性,我更爱上帝,是上帝使我的精神王国恢复了正常秩序。上帝不允许我任性地使用我的理性,更不允许我把理性尊为精神王国的国王,他把理性轻轻地从宝座上抱下,放回到它自己原来所在的位置上,使其正常地运用其判断推理的功能,从事逻辑思维,把它完成不了的任务,分别交给感觉,情感和灵性去完成。这样,我的精神天地就恢复了正常秩序:下意识,感觉和情感,理性,意志和超理性,它们各自担负自己的工作,又彼此配合,共同仰望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由他作主。
望一眼天上的白云,窗外的绿树,听一听小鸟在树上唱歌,我就不得不深信人是有灵性的,这个灵性就是人的超越性。有了灵性,我就能眼见于此地却又能神游五湖四海,耳闻于此时却又能回首于过去且展望于未来。坐在书房里,我却可以随司马迁一起究天人之际,随着海德格尔和萨特一起进入有无虚实之间,伴孔老夫子孟老先生问人安身立命的根基何在?
在我心灵麻木的时候,我不理会灵性的存在;在我心灵懦弱的时候,我不敢正视人的超越性,因为我清楚地看到人的超越性是具有指向性的,它指向的若不是一个绝对实在,就必然是绝对的虚无。非此即彼,没有中间地带。
我的灵性要导向哪里?是实在还是虚无?是生还是死?这是我必须选择的。
我的灵性要由谁来引导呢?是我还是上帝?这个选择将决定我灵性的生死。
在拒绝耶稣的年月中,我要靠自己来主宰我的灵性。于是我在超越性中看到的只是使人彻底毁灭的虚无,它把我推进一个无尽的深渊,这深渊的边缘写着绝望和死亡。它并且它告诉我,若是我有足够的诚实,敢于面对自己,那么无论我怎样探讨,怎样回避,绝望和死亡都是我必须承受的命运。
人拒绝了上帝,他的灵性实际上已经死了,它死在绝望之中,死在空虚之中。
只有当我相信耶稣之后,我的灵性才活了,是上帝使它复活,因为它指向的不是死亡而是永生;不是空虚而是实在。有上帝在引导,灵性的探索就敢于面对人生中那些终级的问题:例如,我从哪里来,向何处去,我是谁,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因为这一切的问题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更不是没有答案的问题。人是上帝创造的,这就决定了人生的终级问题第一次成了一个真正有意义的问题,它是我必须问的问题,是我能够探索的问题,是我可以知道答案的问题。
耶稣是人灵性的一切问题的最终答案。
在上帝的引导下,灵性的探索使我看到,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万千,但有永恒在,上帝就是永恒;无论人陷入如何绝望的境地,但有希望在,上帝就是希望;无论人感觉到世事如何虚幻,但有实在在,上帝就是永不改变的绝对实在。在上帝的引导下进行的灵性的探索,是富有意义的探索,它使我明白:是实在而不是虚无才是人存在的根基,是爱而不是恨才使人活得有意义。人之所以值得活下去,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在于人是上帝创造的,就在于耶稣就是生命。
在基督里,我的灵性真正成了人的灵性。它告别了荒谬、虚无和死亡,它在上帝的慈爱中找到了一个真实的无限。
和耶稣一起在信仰之旅上走的越远,我就越感到耶稣的确是可亲可敬可信的。但是,信仰基督的可信性却不能奠基在我个人的心理和情感上,而要在植根于历史和真实;不在于我所欣赏的神学义理的博大精深,而在于耶稣这个人;不在于我个人的一时的经验,而在于世世代代的基督徒的共同经验。这一切都是理性可以考察的,也是可以理性地去考察的。在成长为基督徒的过程中,我越是理性地考察这一切,我就越加确信我所信仰的基督是十分可信的。
不错,从来就没有人亲眼见过上帝,我也没有。无论我怎样思考,怎样推理,我既无法用理性可以接受的证据向别人证明上帝是存在的,别人也无法用理性可以接受的证据向我证明不存在上帝。即使我从天地之美与良心之奥妙推论出必有一个创造者,我也不知道他是谁。
但是却有人亲眼看过耶稣,并且他们把看见的记录下来成为书写的历史。这些人看见了耶稣一天一天地长大,与他一同生活,跟随他去传道,伶听他的教诲。耶稣死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她们站在附近,耶稣从死里复活后,不断地向她(他)们显现。这一切都是有据可查的。而且记录下这些历史事实的人称自己是耶稣复活的见证人。
这些人愿意为自己的见证献出生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复活的基督,因为他们在耶稣的生命中看到了上帝。这样的历史事实,是可以考察的。
历代的基督徒,不论其语言、种族、文化和社会地位有什么区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耶稣改变了他们的生命。这样的经验也是人可以考察的。人不仅能实际地考察这些生命经验,确认其真伪,而且任何一个人,只要他信了主,他就可以在自己的生命中再现、重复这些经验。以至于到了一天,他也可以邀请别人考察自己的经验,并鼓励他们亲身去跟随耶稣,去获得自己的亲身的直接经验。
我过去不信耶稣,不是因为耶稣不可信,而是因为自己不想去信,不愿意去信。由于自己先入为主地有了没有上帝这个观念在心中,所以就拒绝考察各种证据,这显然不是理性的态度。
当今世界有这么多的关于基督教信仰的信息可以供人们从各个方面去考察,人若是从来没有用理性考察过什么,只是维持过去所接受的无神论信仰,那一定是罪蒙蔽了自己的理性。人若要正确地运用理性来寻找基督,他首先要敢于面对自己灵魂中的邪恶。
信仰耶稣不是反理性的,它以理性的态度要求人首先认真地考查耶稣这个人的一死一生,然后,作出自己的选择,信还是不信。
我是挣扎着成为一个基督徒的,不是一番或几番挣扎,而是时常挣扎。
通向天国的门是窄门,为了通过它,我必须把生命中的毒素排除掉,使我变小,变瘦。奔向天国的路是小路,弯弯曲曲,起伏不平,还有坡有沟有岔路,因此我会跌倒,会被荆棘刺痛,会迷失方向。总而言之,我进入天国必须经过而且只能通过艰苦的挣扎。若想舒舒服服顺顺利利地就进入天国,那我进入的大概是地狱。
通向地狱的路,是一条平坦笔直的大路。地狱向人敞开的门,又大又宽,我想怎样进来就怎样进来,不需要任何改变,无论我生命中多么邪恶的东西,它都照单收下。
其实我愿意走平坦的大路。但主却告诉我那是通向死亡的路。我的路,是小路。我是只配走在小路的,那是我的路,是主叫我走的路。不论路怎么难走,我也要挣扎地走下去,走到底。
我不能装假,明明自己在挣扎,却为了讨别人喜欢说我很平安。那不止是欺人,欺天,也是自欺。我更不能麻木,感受不到挣扎的痛苦,反而以为自己还不错,像一个圣徒似的,其实不是。我宁肯在挣扎中忍受痛苦,宁肯失眠,愤怒,伤心,失败,被基督徒误解,也不愿意对一切都无所谓、麻木。哀莫大于心死,我宁愿在挣扎中死去,也不愿在心死的状态中麻木不仁地活着。
我渴望在真诚地挣扎中成为一个基督徒。
什么是真诚的挣扎呢?那就是要来到主面前挣扎。无论我是什么样子,都如实地承认它,在上帝面前,在众人和在自己面前都是如此。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我,就是我。不推委,不掩饰,不寻找借口,更不能自我圣化。我要在祷告中告诉主说,主啊,我现在就是这个样子,很不成器,我对此无能为力。我需要主你的帮助,你要带领我走,扶持我走,使我能一步步走在你的路上。
我的挣扎是什么呢?它就是我不能无疑地信耶稣,无条件地顺从遵循主的命令。这不是说我不信,我信,但不能始终如一地坚信,而是时而相信,时而怀疑,是一个小信的人。我不是拒绝主的命令,我接受,但我的接受包含了不情愿,包含了讨价还价,包含了抱怨。我的挣扎就像保罗所说的一样:我所愿意的善,我偏不去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反而去作,我真是苦啊。而当我寻找种种借口为自己辩护时,这挣扎就更多了几分苦楚,少了几分真诚。
感谢上帝,他允许我挣扎,他让我明白我在挣扎。他说只要我在祷告中与他对话,在读圣经中让真理的光照出自己在何处挣扎,这样,挣扎就会成为我成长的契机。我更感谢上帝的是:当我挣扎时他告诉我说,孩子,你不要怕,大胆地向前走,我在扶持着你,前面的路,是我为你预备的路。
基督教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