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忠昌
参考资料:「如何自我成长」GordonMacDonald等合着,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1993初版.
名言:「世上无一物能比"高品质的灵魂"更美,更有能力.」——GordonMacDonald
应用经文:林后11:5;提前1:15;创5:24;林后1:8;太9:12,13
一.引言
每个人的情感都有极限,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崩溃」,但我们常常没有察觉,重新打造生命工程,已经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当你重建生命工程时,有时候必须先清除一些瓦砾,譬如习惯、动机、野心、梦想以及各样的骄傲,这是神给我们的属灵操练.
二.探索动机的根源
在使徒行传第八章,彼得对西门说:「*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你当懊悔你这罪恶,祈求主,*」当开始探索内心的动机时,我们会发现有些爱神或事奉的动机并非来自神.其中有一些动机是:
1.需要人的肯定
保罗有多次谈到人需要受肯定,但他出来传道到他要离开世界时,他的态度有极大改变.保罗曾说:「*我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之下,」(林后11:5),后来却说:「*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前1:15),因为神的肯定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人是在父母和亲友的称赞中成长,然而他们的肯定并不能为这些人护航,平安度过风吹雨打的人生.当别人的嘉许成为我们的瘾时,好象嗑药的人一样,对别人肯定的需要会逐年增加.但是,人的肯定难免摇摆不定,我们的情绪也就跟着摇摆,当掌声消失时,我们的情绪也跟着低沉.
在圣经中,「施洗约翰」才是我们效法的榜样.有一天,当他看到自己的门徒去跟随耶稣时,他的反应是「我必衰微」,唯有完全不需要掌声来生活的人,才说得出这样的话.
2.需要成就感
大多数的人是在深受「成功伦理(或神学)」影响的社会制度下成长的,以为那些拥有多方面成就的人是蒙神特别宠爱的.然而,不要把「价值」和「成就」画上等号,成功的人事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人事不一定成功.倘若「成功」是人唯一的动机,那么既使爬上那个位子,也不会有太多的喜乐和满足.
在圣经中,「以诺」是我们效法的榜样,「以诺与神同行,神将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创5:24),没有介绍他的生平,没有对他的嘉奖,没有记载他的成就,然而以诺一生的价值不在大卫,彼得,保罗等人之下.
3.渴望接近人
商场上的尔虞我诈,或整天与制造东西或贩卖东西等没有生命气息之物在一起,使人渴望从人与人的相处中得到满足.在圣经中,提摩太起初出来传道,可能也是受到这种动机所驱使;然而我们可以感觉得到,他不喜欢得罪人.若没有保罗的刺激,提摩太很可能一辈子安于作个「烂好人」,保罗敦促他去传道,并面对冲突,而坚持原则到厎.我们从圣经中所建立的「人性观」,会使我们的待人接物更可以荣神益人.
4.理想主义的力量
「报喜不报忧」的习性,使我们从小就习惯崇拜伟人,听成功的故事,甚至美化这些主角的缺点,为他们的一生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既使善意为神做的工作,也未必都很愉快,如保罗所说:「我们*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林后1:8).动机不可能百分之百单纯,单纯近乎百分之百的动机也会变质,唯有天天洗涤内心动机的人,才可望见到好的成果.
三.检视内心的动机
每当耶稣提到从父神来的呼召时,祂便再度检视内在动机的根源.在苏格兰布道家AlexanderWhyte的传记中,曾提到有一次,有人告诉他,某位美国布道家指控他的一位好友没有重生得救.Whyte听了怒不可遏,厉声指责那位批评他朋友的人.等到他情绪安定下来,那个人又告诉他,那位布道家也批评他没有重生得救.突然间,Whyte安静下来,没有半句反驳的话,反而俯身把脸深埋在双手里,然后抬头对前来告诉他这些话的人说:「你走吧!朋友,我必须彻厎检视我的内心.」
四.跟进作业
1.耶稣曾说:「*有病的人才需要医生*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太9:12,13),当我们把自己塑造成很属灵的人时,会不会有人来向我们讲内心的话?会不会找我们帮助?
2.在校成绩好的人,如果有一天成为教师,很有可能他不会是一位好的教师,为什么?
3.若没有人的肯定,也没有成就感时,我们与现在的生活有何不同?
参考资料:「如何自我成长」GordonMacDonald等合着,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1993初版.
名言:「服事的关键在于人心*.一颗与神亲近的心灵.」——MaxieDunnam
应用经文:约3:3,4,7,27,31;诗62:10;约6:26,44.
一.引言
当夫妻间的浪漫之爱和蜜月的热情逐渐被分期付款、养育儿女和繁杂的家事浇熄时,两人的关系就变成一种单调乏味和痛苦的责任.早上丈夫出门上班时,夫妻不再吻别;晚餐时两人对坐无言.我们跟神的关系有时也是如此,世上再没有比用「责任」取代「热情的人与人关系」更让人觉得空虚了.服事神若只是责任而不是爱的关系,服事就没有能力和果效,服事的关键在人心:一颗与神亲近的心灵.
二.我们与神的关系
1.与神亲近不单是一种感觉:与神亲近的感觉未必代表与神的关系良好,需要*
a.引导胜感觉
刚信主时,我们都会依靠感觉,感觉神就在旁边.虽然感觉很好,并且受益良多,但分辨是否行在神的引导当中更重要.有时候所作的决定并不会让你感觉与神特别亲近,但你知道所作的是对的,心中依然平安.
b.过程胜结果
如果你曾迫切寻求神的旨意,既使最后还是无法明白祂的心意,那也没关系,因为这样就够了,好象夫妻一同经历风浪之后,往往会觉得比以往更亲近.重要的不一定是结果,你曾有一段努力的过程,那已经使你与神更亲近了.
2.与神亲近的障碍:
a.忙碌的工作
不忙就是不正常是现代人的普遍思想,应当把与神亲近当作「操练」.
b.生活职业化
职业把生活规格化,以致失去亲近神的热忱,失去初信时单纯依靠神的心.
c.自由的时间
在规格化以外的时间里,生活的优先秩序就决定我们与神的关系.
d.多方的肯定
我们稍微一点爱主,就会有人称赞我们,听多了好听的话,就以为我们真的是敬虔,属灵的人,其实不然,有可能这些称赞是我们与神亲近的障碍.
e.即亲又即离
当把聚会和服事当作责任时,我们就当暂时疏缓紧绷的聚会或服事表,离开而安静,学习耶稣退到旷野,单独与神亲近.
3.与神疏离的警告讯号:
假如与神亲近的感觉未必代表与神的关系良好,那么与神疏离的感觉未必表示与神的关系不好,如此一来,我们就必须了解那些讯号可以正确的显示我们与神的关系:
a.无心服事
无心服事比服事得精疲力竭更可怜,不但不会与人分享神的作为,也无心向艰难的环境挑战,心中宛如一池死水,是与神疏远的讯号.
b.长时间灵命萎靡
虽然花很多时间灵修,但是仍感觉不到神任何的指示,以致麻木不仁.
c.思虑不周全
当某些思考和决定不周全,甚至把简单的决定弄得复杂时,有可能是在逃避神.
d.情绪不对劲
接电话的口气可能是讯号,如果开始想「哦,天阿!电话又来了!」,或迟迟不回电,表示我们该停下来内省了.
e.习惯性失眠
不只提醒我们工作过量,忧虑太多,也是警告我们太依靠自己力量取代依靠神.
三.与神亲近的秘诀
1.处理情绪上的问题
情绪易随环境起伏,所以要绝对相信神无条件接纳我们的事实,以致让我们能够释放地使用身上的恩赐来服事神.
2.属灵的操练
定时定量读神的话,有时收获有时空手而回,但长期而言,内心清洁,因每天面对神.
3.偶尔的退修
学习耶稣退到旷野,在忙碌的现代生活是一种操练,每半年用一整天时间亲近神.
4.操练神的同在
多向人分享神的同在是操练神同在的最好方法,愈分享就愈在乎神的同在.
5.随时接受挑战
当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时,就要出去多接受挑战,以致能经历神和依靠神.
6.善用人际关系
找其它人一起思想神的作为,因为帮助别人生命的成长有时也会回馈自己.
四.跟进作业
1.「重生」原来的定义就是「从天上来的」(约3:3,4,7,27,31),人若不重生可否与神亲近?
2.看到自己的事业持续成长,我就很快乐;看到自己银行的存款持续增加,我就很快乐;但是我们应该学会,把这些看为次要(诗62:10),因为与神亲近是我们生活的根基,你同意吗?
3.耶稣时常不徇人的情面,对来寻找祂的人说出他们心中的意念(约6:26),因为祂知道,若不是天父吸引人,没有人可以到祂这里来(约6:44),是否有的人比较会与神亲近,有的人天生就不会?
参考资料:「如何自我成长」GordonMacDonald等合着,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1993初版.
名言:「每当想到神的祝福,就想到友谊,它为生命增添光彩与欢乐,让我们能够安然度过单调,甚至是我们受苦时不可或缺的福气」——DonaldMcCullough
应用经文:约15:16;约15:15;约15:13
一.引言
提到「友谊」,许多人可能会同意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名言:「友谊就好象传说中的海怪,大家绘声绘影,可是却仍有待证实.想要拥有一位如圣经所言比亲兄弟更亲的朋友,可能比一睹尼斯海怪的身影还难呢!」然而,友谊却是神给祂儿女的祝福之一,但要如何获得友谊呢?
二.没有友谊的危险
「孤独」是缺少友谊的沉重代价.
1.孤独令人憎恶
面对人生的挑战,日夜操劳,时而害怕落入陷阱,时而进退两难,若没有健康的身心和真诚的友谊,人生真是度日如年.
2.孤独会扭曲事实
缺乏安全感和骄傲自大常无形地困扰着我们,我们很在乎被人接纳的程度,无形中会刻意塑造自己,因此当被孤立时,就会扭曲对别人和对自己的看法.
3.孤独会使人自卑
假如没有朋友,我们就会想,我一定是个不容易亲近的人;假如没有人爱我,那我一定是个不可爱的人.于是孤独和缺乏安全感就会轮番上阵,残害我们的情感.
4.孤独不能平衡骄傲
当你对自己不太有把握时,很自然就会紧紧抓住每一个肯定和支持的声音,过不久就会信以为真,既然自己如此受欢迎,那表示自己却非池中之物,友谊却能平衡此心态.
5.孤独易使我们脱离现实
当朋友看过我们在网球场上甩球拍的尊容,又见过我们责骂儿女的凶相,好明友会提醒我们,我们不过是现实生活里的凡夫俗子,孤独的人却容易脱离现实.
三.友谊从何而来?
1.采取主动
耶稣对祂的朋友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约15:16),我们应该学习耶稣采取主动.耶稣邀请彼得,安得烈,雅各,约翰等人,与祂分享生命.巴拿巴也勇敢地那恶名照彰的保罗伸出友谊的手.保罗在小亚细亚也邀请提摩太,四处传道.采取主动是友谊的开始.
2.预留时间
培养友情看似为自私的举动,但没有朋友的危机大过于有朋友,因此我们也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所以要为培养友谊,预留一些时间.定时不定时的与好友进餐是好主意.
3.共搭桥梁
应该主动寻找合适的对象结交朋友,但没有信任,就谈不上真正的友谊;结交异性朋友,可使生命更丰富,是同性友谊无法取代,但应该像走钢索或攀岩一样的小心.AlanLoyMcGinnis在「TheFriendshipFactor」一书中列举了男女友谊不让「性」的感觉失控的几个方法:
a.别太相信自己
b.对方的婚姻必须非常牢固
c.对于只有你们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和地点要保持高度的敏感
d.和配偶分享你们的友谊
e.避免肉体的接触
f.必要的话,随时中止两人的来往
4.流露真我
在迈向更深的友谊之前,必须甘冒使自己透明化的危险.耶稣向门徒的透明化可以为我们指出正确的方向:「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约15:15),我们从其中学习到一个原则:倘若你希望结交好朋友,就必须向对方敞开自己.唯有当一切面具拿下时,深邃的友谊才可望浮现出来.耶稣并不是第一天遇见门徒,就把所有的话都告诉他们,祂在问他们「你们说我是谁?」(路加9:20)之前,和他们相处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又过了一年,祂才称呼他们是朋友.深邃的友谊不易得到,但却值得我们去冒险寻找.
5.自我牺牲
耶稣在地上流露真我到极点时,对门徒说:「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约15:13),自我牺牲是深邃友谊的根基.现今世代不需要我们牺牲生命来表示友谊,但可以:
a.献上鼓励﹕帮助朋友发挥最大的恩赐,必须付上代价,因为在无形中把你自己推向第二名的位子,但是好朋友要学习彼此欣赏.
b.献上怜恤﹕最要好的朋友也会出现岐见和紧张的气氛,甚至怒目相向,而彼此伤害,若是缺少怜恤之心,任何友谊都难以持久.
c.献上时间﹕付出时间维护一份友谊并不容易,在紧急而分身乏术时,聆听朋友漫长的细诉,就某方面而言,是在为你的朋友舍命.有时候,友谊会要求我们牺牲相当多的时间.
6.小结
友谊是一项白白的恩典,可以见证神的良善.人可以没有友谊而活,就好象人可以没有欢笑,书本,音乐一样,只不过生命会变得贫瘠和乏味多了.
四.跟进作业
1.如何从没有朋友进阶到有朋友,而又从有朋友进阶到有深交的朋友,从何开始?
2.因着我们的文化背景,交友讲「义气」(如水浒传),拍胸脯称兄道弟的友谊,与我们以上所谈的友谊,有何不同?
3.东方民族生性保守害羞,若要把以上生命成长所需的友谊付诸实行,我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额外的困难?
参考资料:「如何自我成长」GordonMacDonald等合着,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1993初版.
名言:「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靠着基督的名,建立一份友谊,并且委身其中时,也会发生不寻常的事.」-GordonMacDonald
应用经文:弗3:18-19,林前12:12-13,太18:20,雅1:19-20,2:14.
一.引言
年纪愈来愈大并不表示人际关系已经老练到不会出问题,然而对基督徒而言,若是不与人来往,我们的灵命就不健康,保罗也说:「*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弗3:18-19).「基督的爱」需要一起来经历,包括冲突,适应和接纳等.我们若不与人来往,就听不到神完整的声音,因为我们是互为肢体(林前12:12-13);我们若不与人来往,就不要妄想改变世界.
二.群体神学
我们使用市场学的技巧,心理学的模式和管理学的架构,促使群体发挥功用,但至今仍未发展出一套神学,可以应用在教会的群体功能上.耶稣说:「无论在那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18:20),这是一段神圣的应许,其中隐含着特别的意义:当一些人委身于一种关系,当这份关系经彼此的认同并顺服在基督的名下时,就必然会有奇特和奥秘的事发生.耶稣的话提升群体的地位.
三.重整根基
「与耶稣基督建立个人的关系」这种信息已经不再能满足生活在后现代的人了,需要重整,把建立个人的关系扩充到,与属基督的人建立个人的关系.所以,约翰福音15章的前两段:1-11节讲到门徒与神生命的关系;12-17节就讲到门徒与门徒生命的关系,这两种关系是分不开的.当我们接受耶稣时,也要接受属祂的人.当今教会的策略与群体神学违背的有:
1.过分注重强势的讲员和强势的领导者,以及强势的圣乐家,这些人往往被视为神的代言人;
2.讲道和经营组织已经被看为神圣的同义字,但不要忘了,神是用一群又一群的人来建立祂的国度:摩西和叶忒罗,大卫和约拿单,耶利米和巴录,保罗和巴拿巴及西拉,甚至耶稣也有十二门徒,神国的群体需要平衡并团结,恩赐和同心.
四.认识神的群体「教会」
1.耶稣的榜样-福音书的字里行间透露,耶稣不停地在调整与人的关系:
A.有些人想占用祂的时间,不过祂很清楚表示他们不能得逞,如五千人吃饱后要求耶稣作王.
B.有些人认为祂身上无可取之处,然而,耶稣却一次又一次拜访这些人的事,如法利赛人西门.
2.会众的分类-共分为:
A.「资源丰富的人」(VeryResourcefulPeople简称VRP)
这样的人走进我们的生命,总会给我们肯定或责备,当我们是「可造之才」时,VRP的气质和属灵性格就会投射在VTP身上.
B.「非常重要的人」(VeryImportantPeople简称VIP)
这样的人会教你怎么样思想,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只有发问的份.然而,不能只与对你有帮助的人交往,因为与人建立关系的目的,只单纯为了享受友谊的乐趣,视自己为社会广大人群中的一分子,VIP应超越现实价值.
C.「可造之才的人」(VeryTrainablePeople简称VTP)
GordonMacDonald说:「人过40岁,应该把回馈列为优先的工作,就是把自己奉献给年轻的一代.栽培那些有受教的心,渴望成长,愿意学习的人.」建造人比建造企业或组织更有意义.
D.「老好人的人」(VeryNicePeople简称VNP
一般而言,这样的人是「取」多于「给」,但是VIP和VTP都是出自这一群人中,所以要为他们祈祷,并服事他们,有一天从他们当中会出现认真和严肃地追求信仰的人.据统计,教会当中有20%的人(VTP和VIP)在带动教会往前,而有80%的人(大部份是VNP)则什么也不做,耶稣鲜少为VNP担心,只呼召他们悔改.
E.「考验你美德的人」
包括你的爱心和耐性等:
a.「心灵破碎的」(VeryBrokenPeople简称VBP)
这些人遭受重大的打击,有的失去工作、健康,有的则失去至爱的亲人.靠着神恩典得痊愈后,他们会是教会的VTP和VIP.
b.「爱说话的人」(VeryVocalPeople简称VVP)
这些人喜欢用言语的抱怨、指控、争论、抗议等来吸引人注意,圣经作者雅各对这些人有描述(雅1:19-20,2:14),并称他们为「弟兄」,他们是教会祈求恩典和美德的动力,缺少他们,教会就不是「教会」.
c.「压榨你精力的人」(VeryDrawingPeople简称VDP)
这种人存在于每个教会并来自各个年龄层,他们深暗引人注意的诀窍,懂得利用制造问题来突显自己的重要性.这些人从小在家里就以制造问题来吸引父母的注意,长大后,这种习惯并没有改变,而教会是唯一会接纳这种人的地方.
五.最后的警告
以上的分类法不是要使教会结党纷争,只是要强调教会全体肢体都不一样,需要一起学习「*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弗3:18-19).
六.从何着手?
假如一个人忙得没有时间整理人际关系,那他就不能假装自己正在成长.不论与何种类型的人相处,总是有得有失,而最终必能带来个人的成长.对弟兄姊妹而言,我们只需扮演朋友的角色,服事便会自然展开,
七.跟进作业
1.在过去的教会生活中,你曾否在爱心和耐心各方面受到挑战和操练,最后与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
2.若依上面的分类,你是属于那一类型的人?今天的教导是否会影响你未来的改变?
3.教会生活不只强调与神的关系,也强调与人的关系,所以耶稣教训的两条诫命「尽*爱神和爱人」,就是最好的写照,你如何在两者中调适并平衡发展?
参考资料:「如何自我成长」GordonMacDonald等合着,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1993初版.
名言:「翻开圣经的头几页,便可发现那些生命持续成长的人不断受到内省的挑战,不断检视自己的情感、态度、动机和属灵的光景,若不能按时进行这样的检查,无异是为灵命退步大开方便之门.」-GordonMacDonald
应用经文:创世记4:1-9;路加22:31-32.
一.引言
有些情感包括怒气深藏在我们内心五年十年廿年以上,而我们却不自知,所以我们要自问:「我心厎还隐藏着那些情感?有那些情感是我尚未加以处理的?我的成长是否受到阻碍?我是否因此无法作个自由人?」有些人莫名其妙的哭泣,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却无法说出原因,因而胡里胡涂过一辈子,是因从未关心自己的心灵世界.
二.成长的秘诀
我们不但需要认识内心深处的自我,同时也有必要了解自己天然的气质,包括思考,与人来往,作决定,说话的方式,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成长得更快和更好.
1.接触过去
看看我们过去背负了什么样的包袱.
许多领导者缺乏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每每遇到有人批评或持反对意见,就一是要争个你输我嬴,一定要对方承认自己是对的,自己的想法才是最好的.有些人甚至会大发雷霆,非理性地保护自己,出现暂时的忧郁症现象,或是对敌对的一方痛恨至极,自己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到底这背后隐藏着什么?光是承认「我是个罪人.」是不够的,个人若要成长,需要勇气去面对过去的一切.有时候轰轰烈烈的成就背后是一段混乱不安的过去,更需要探索内心的世界.天主教的修道士深谙这个道理,既使是修道院的院长世必须放下身段,按时告解,接受质询.
具有更正教背景的我们,扬弃向神父认罪的作法,庆幸拥有私下向天父认罪的权利,这种改变其实有利有弊.心路历程的探索最好不要独自一人,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往往不是太松就是太严,多个同伴可以平衡我们的看法,那些修道士明白个中道理.当我们展开内心探索时,会带来释放:
a.增加力量
当我们工作比以前辛苦,成果却比以前少时,可能我们正处于灵命疲乏.症状是:为什么我对这些事不再感到兴趣?为什么我一直期望到别的地方工作?为什么我愈来愈难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看法是对的?为什么每当有人反对我的意见时,我会那么轻易让步?为什么我会为了那些芝麻小事大发雷霆,而对那些应该生气的事反而毫无感觉呢?那是因为我已经心力疲乏,接下来就是自欺欺人,最后是以失败收场.所以我们需要心灵的探索,找回力量.
b.更擅于处理紧张的时刻
我们从未发展出一套成熟的发怒方式,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处理许多内在的感觉,有天它们就化作不同的型式,反过来辖制你.耶稣曾乐意把祂的感觉表现出来,包括愤怒,忧伤,幽默,喜乐,沮丧.没有压抑,在适当时候以合宜的方式表现感觉,有助心灵释放.
c.从不必要的罪恶感中得释放
心灵的探索可以帮助我们分辨何为真正的罪恶感,就是当我们活在神面前时,不必以圣人的姿态出现,而是以罪人的姿态出现.以为要绝对的圣洁,可能会为自己和别人制造罪恶感.心灵的探索能够扭转这样的倾向,能够分辨何者为真正来自圣经的责备,何者不是.
d.增加心灵的敏锐度
当我们放弃坚持己见,怀着一颗谦卑的心来到神面前,那时我们才能明白,原来在每个人心灵的深处,仍隐藏许多东西,有待我们去探索,如此可以增加我们心灵的敏感度.
2.触摸现在
以上主要是了解我们过去的历史,现在则要认识此刻的我是什么样的人?将又如何?
a.内向型/外向型:如何恢复精力?
内向的人,独处可以让他们精神百倍;外向的人则截然不同,与人来往是他们获得精力的秘诀.晓得自己是内向的人会很有帮助,因为可以选择作外向的人,反过来亦是如此.例如内向的人以前想逃避的场合,在了解自己以后,也可以选择面对那场合,因为晓得去面对的理由.所以,「成长」意谓着保留原有的气质,同时可选择不是原有的气质.
b.直觉型/感觉型:如何获取信息?
感觉型的人凭五官来认识东西,这种人也是相当实际的人,效率是他们所重视的.而直觉型的人却不讲求秩序,而讲求意义和想象力.耶稣兼具两种气质,当祂看见人身上的潜能以及要把福音传给万民时,展现的是直觉型的一面;而当祂欣赏百合花之美,享受吃喝的快乐,及计划逾越节的筵席时,感觉型的气质就完全显露.当人追求不同型的气质时,对成长就有显著的益处.
c.情感型/思想型:如何运用信息?
情感型的人对人比较敏感,倾向于以事情的发展会对人产生何种影响来评估每件事;而思想型的人则较关心事实,问题和证据.耶稣兼具两种气质,面对试图遮盖事实的法利赛人时,祂尽力扮演思考者的角色,并对他们传讲事实,既使事实会惹人不悦.把犯**的妇人带到耶稣跟前是标准思考型的人,而看出她处境堪怜,并以柔和的口气对她说:「去罢!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的,正是感情型的人.学习对方的特质,是成长的动力.
d.知觉型/判断型:如何作决定?
知觉型的人享受作决定的过程:边谈边想,边想又边谈,但深怕难以预料的事发生;而判断型的人喜欢把自己的世界安排得很好,而且尽量让每件事在自己的掌握之下.就成长而言,判断型的人要勇敢面对知觉型的优缺点.耶稣说祂必须上耶路撒冷去,这是判断型的举动;然而又对彼得说:「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这是十足的知觉型气质,因祂了解彼得难以下定决心,所以接纳他的缺点.
三.跟进作业
1.当你在上完本课程后,你曾否想进入心灵的探索,以求个人的成长?尝试分享你的经历.
2.你是否愿意触摸过去,以致从不知名的辖制中得心灵的释放?尝试分享你的经历.
3.从本课的分析中,你是属于那种型的人?是否也想选择采取其它型的气质,以求自己的成长?
参考资料:「如何自我成长」GordonMacDonald等合着,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1993初版.
名言:「我往往需要排除万难,清理出读书的时间,并且竭尽所能保护这段时间.否则,当事情发生时,总后悔书读得不够,只能在一旁默默,无助地等候.」-DonaldMcCullough
应用经文:提后4:13;创世记32:26.
一.引言
葛理翰(BillyGraham)牧师于1979年在伦敦向一群神职人员讲道时提到,如果能够让他重头再来,他会用比现在三倍的时间读书,用少一点时间来接触人,他如此说:「我讲道太多,读书太少.」
二.为何要读书?
保罗在忙碌的传道生活中,且近乎生命的终结时,仍不忘殷勤地读书,他嘱附提摩太把书卷带去(提后4:13).然而为何要读书?尤其对基督徒而言.英国基督徒思想家JohnStott说:「假如我们想把桥搭向这个现实的世界,期望神的话语能和日常生活中主要问题搭上关系,那我们就必须认真的认识圣经和这个世代.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这两种文化的任何一端*探索和认识两岸的情况,直到完全熟悉,是我们当仁不让的责任.」
1.「神」的这一边
假如我们只是为了需要才读经,那我们永远只能在浅水部份戏水,为了游向更深的水域,我们就必须花时间研读神学书籍.读经和读书皆重要:
a.「读经」:
有时读经很无趣,为了避免迷失在创世记的族谱里,所以要应用「见树又见林」的原则,就是同时读四处不同的经文,例如:同时读创世记,以斯拉记,马太福音和使徒行传,最后会发现,许多不同的经文竟然彼此互动,息息相关.最好的读经态度,就好象雅各与天使摔跤一样:「不得着祝福绝不罢休.」(创32:26).
b.「读书」:
为了能够深入神的世界,许多当代基督教的期刊、杂志都颇有价值,内容包罗万象,这些资料可以刺激思想,让我们了解神在这个时代中有什么样的作为.
2.「人」的这一边
读书的首要之务是要把桥的一端深深埋入神的国度里,另一端要埋入人类的土地里,也就是这个世界.
a.「了解人」:
光是解释圣经还不够,必须还能够解释人生.所以,了解「人」是首要,而了解人最佳的方法是倾听他说话.「倾听」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搭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b.「认识这世界」:
在忙碌的世代,读书的时间非常宝贵,所以当仔细地挑书.在美国一年平均出版5万本新书,其中4万9千本根本不值一看,剩余的还需要花时间去筛选,好书能够带我们找到其它好书.读书也包括报章杂志,选择有代表性的,可以开扩我们的视野.选择传播媒体也是一样,美国人平均每天花在电视上的时间是4个半小时,过去15年来更增加80%,我们若不看电视,就可能与这世界脱节,其它参与文化性活动也是如此.
三.如何开扩心灵的视野?
在神与人之间搭桥需要「有纪律的读书」,这样的工作不简单,但我们别无选择,因为我们的主配得我们投注全部的心灵和心思.想要在忙碌的生活中犁出一片空地并不容易,有两个方法可能管用:
1.设定固定的时间与地点
除非把读书列入工作表,成为一份固定和习惯性的工作,否则会常因为没有时间而牺牲了读书.不要把读书当作是个人独处的时间,而要想象是为四周围众人的利益而读,与他们分享读书的心得,这又能激发自己,更需要去读书,如此循环,就成了固定的习惯.
2.常常与人分享心得
好象常常与人分享神同在经历的人,就会愈看重神的同在.读书也是一样,当你与人分享心得后,这本书的重点就更深深印在脑海里,成为你生命中可随时支取的资源.
四.跟进作业
达文西有一次很辛苦地完成一幅伟大的画作,将近完成之际,他突然把一位学生叫来,把画笔交给他,然后对他说:「你来完成!」没想到那位学生却拒绝,觉得自己不够资格.达文西于是问他:「难道我所画的不能带给你灵感,刺激你发挥最大的潜能吗?」神伟大的创造之工以及透过耶稣的救赎,激励我们超越种种困难,开扩心灵以便拓展我们的服事.
1.如果本课是一面镜子,它反应了我们生活上的那些层面需要调整?如果我们是年老的葛理翰(BillyGraham)牧师,但我们所剩的年日可能比他还多,你想有那些事会作得比他好?
2.在读经和读书两方面,你是否已取得平衡?并且在你的内心已完成搭桥的工作,使神的话和世界的事务互相印证,神仍然在这世代掌权管理?
3.时常与人分享读经和读书的心得,仍有待我们在生活中去养成习惯,你会为此而裹足不前吗?
参考资料:「如何自我成长」GordonMacDonald等合着,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1993初版.
名言:「以品德为主的领导风格能结出永久的果子,并带来真实的成长.」-MaxieDunnam
应用经文:罗马书12:1-2,提前4:12.
一.引言
习惯性或责任性的服事能使红润,肥沃的心灵土坏变成干涸,唯有在灵命上不断的长进,和在品德上努力不懈,生命才能充满活力.「品德」会带来无形的能力,使一个人成为别人的模范,安定人的生命和服事.
二.增强品德的方法
请把以下的这些事项纳入日常例行的工作里:
1.在教会内
A.检查良知
这是一种习惯,每天晚上检讨白天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看看有无缺失.往往可以自问三道问题:
a.我有长进吗?
譬如以前只注重爱人,讲求「恩典」是我们信仰的重点,然而现在不只要爱人,而且更进一步要影响人过圣洁的生活,彼此分享成长的喜乐.
b.我满足现状吗?我有期待改变吗?
一旦发现自己停滞不前,便立刻检查内心的动机和生活中的先后顺序.罗马书12:1-2说「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心意更新变化是活祭的表现.
c.我对成圣的渴望有多深?
藉由观察自己的人际关系,来了解自己对成圣的渴望有多大.假如与人交谈时我一直不停地说话,或表面与人握手寒喧时,心里却存敷衍的态度,那就知道我已经失去成圣的渴望.
B.尽力行善
对每位追求成长的人而言,永无止境的内省也有可能变成陷阱.防患未然的方法是把内省化作行动,「性格」是内省加上行动的结晶.
C.强迫灵修
准备一本「PersonalJournalofDailyDevotion」(个人每日灵修记录),强迫自己每夫有计划地读经和祈祷,并且在每读完一本灵修书籍以后,就问自己:「作者所谈的和我的情感,我的人际关系,我的家庭生活以及金钱有何关系?」以阅读带动生命的更新.
2.在教会外
A.创造成长的环境
「群体」是塑造性格一股极大的力量,让我们看见顺服的榜样,迫使我们尽责,督促我们面对想要逃避的问题,并且在艰难的时刻支持我们,爱我们,「性格成长」与人际关系有不可画分的关系.例如某教会有一位传道人吸引了许多人参加传道的工作,由于他的委身和示范,教会中许多年轻夫妇开始作监狱探访,或是为无家可归的街头流浪汉预备早餐,如此又激励其它人以更严肃的态度来思想自己门徒的身分.
B.寻找一群好朋友
这些好朋友不只是还活着的,也有是透过传记所认识的先人,他们的诚实,坦白,承认对神的依靠,和不为明日忧虑,都是渴望性格成长的人最好的学习.
C.相互坦诚彼此负责
与人分享自己的困难或喜乐,有助于孕育出相互扶持的气氛和环境.公开自己操练和挣扎的情形,也可以激励我们不断追求在基督里的长进.例如时常与人分享神同在经历的人,就会愈看重神的同在.相反地,当把自己失败或目标告诉别人之后,就会感受从别人和神来的压力,随时警惕自己不要绊倒别人.
D.把注意力放在人身上
我们需要群体,因为我们需要看到服事基督的模范.为了觅得好榜样,当别人对我们说话时,我们必须专心耽听,仔细注意他们所行的善事.
E.与家人建立亲密关系
我们一般都不愿意让家人知道自己的灵命没有什么进步,包括信主和未信主的家人,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神的恩典,所以对家人坦诚,就可以应用家人的属灵资源,以免自己走到岌岌可危的地步.
三.神的心意:不断的成长
有三件事情可以激励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努力:
1.成长能建立信用
追求成长有时不能得到别人的谅解,然而当「成长」成为你的生活型态(lifestyle)时,成长就能建立信用.保罗对提摩太勉励说:「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提前4:12).
2.成长是服事首末
初投入服事时,我们总是对神大发热心,一心只想被神大大使用.但当服事被耀眼的成就所吸引时,我们的脚步已渐渐走偏了;然而渴慕性格的成长促使我们重新开始重视与神之间的关系,「成长」才是我们服事的起点也是终点.
3.成长是神最关心
我们最终的任务不是服事教会,而是爱耶稣,那才是我们一心一意所想望的,而品德便从这样的心灵自然地浮现出来,因为成长是神最关心的事.
四.跟进作业
1.有一次,有位年轻神父向MotherTeresa抱怨工作太忙了,使他无法服事穷人,而那才是他最渴望做的事.MotherTeresa听了他的话以后,就回答他说:「你的任务不是服事穷人,你的任务是爱耶稣.」你曾否经验过,服事变成为习惯性或责任性的循环,以致心灵枯干?
2.你曾否渴望成长?从何着手呢?当你上完本课后,是否已寻得成长的路径?
3.你想神如何看待我们的服事?祂对我们的服事有何期待?
参考资料:「如何自我成长」GordonMacDonald等合着,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1993初版.
名言:「我们的身体有节奏反应,为了让我们随时具备服事的条件,这些节奏必须受到重视.」-DonaldMcCullough
应用经文:林前6:19-20「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么!*所以要在你们身子上荣耀神.」
一.引言
工作必须以定时的休息娱乐来平衡.1973年美国人平均每周有26.6小时的休息时间,到1987年,休息时间被压减到16.6小时,工作正用各样的方式来霸占休息的时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长期使用某一部分心思,会使那一部分心思消耗殆尽,这和衣服穿久了,手肘部分会磨破一样,我们不能拿衣服袖子或肩膀上的布料来修补磨损的手肘.同样地,心灵疲乏时要重新得力,依靠的不是休息,而是使用心灵的其它部分.」如何在工作压力之外使用心灵的其它部分,就成为基督徒享受生活与工作的秘诀.
二.认识工作的压力
根据一些研究报告如下:
1.美国盖洛普公司于1984年出版一份由JohnsHopkins所作的调查报告,名为「美国的宗教」:报告显示,失业率每升高1%,全国死亡人数就增加37,000人.其中:27,000人死于循环系统的疾病,650人被谋杀,920人自杀,另外4,000人进入精神疗养院,及3,300多人因触犯法律而被判刑.
2.民意调查专家LauHarris指出,86%的美国人长期处在压力之下.研究「压力」之父HansSelye指出:「世上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压力,*穿越忙碌的十字架口,置身在烟雾迷漫的房间里,甚至是高兴快乐,都会刺激身体里部份的器官释出不同程度的压力.压力也并非都对人有害,压力其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任何情绪,活动都会造成压力.」
3.长期的压力对身体有害,压力之所以会有危险性,主要原因是「肾上腺素」持续分泌所致.肾上腺素能促进肌肉的活动,运送葡萄糖给肌肉,升高血压,增加心跳的频率,身体制造这些荷尔蒙是为了预备应付紧急状况,以做出反击或逃跑的反应,然而分泌太多对身体有害.富勒神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ArchibaldHart为此写了一本书叫「肾上腺素和压力」(Adrenaline&Stress,Word出版,1991),书中指出,肾上腺素过量分泌会导致下列几种严重的后果:
o血液中的胆固醇增加;
o毛细孔和血管紧缩,甚至会阻塞输送血液至心脏;
o身体排泄胆固醇的能力降低;
o血液容易凝固;
o血管容易阻塞.
三.基督徒休息娱乐的本质
有两个基本因素:自由与乐趣.
1.「自由」:
靠着神的恩典我们得以获得自由,可以享受神的同在,在爱的神圣游戏里像个孩子与父亲一同快乐.休息和享受娱乐都是基督徒向世人见证在基督里所获得的自由.
2.「乐趣」:
基督徒娱乐的核心就是「敬拜」,什么样的娱乐即能够享受乐趣,又能讨神的喜悦呢?
a.「禁食与宴乐」:
圣经中的「吃」摆荡在禁食与宴乐之间.古时候,「禁食」是悔罪和全然依靠神的象征.「宴乐」则代表神的良善.虽然以色列人的食物多半很简单,但是他们晓得什么时候该禁食,什么时候该宴乐(一年三大节日:逾越节即除酵节,住棚节,五旬节),婚礼也以一周庆祝.然而,吃的模式以有益身体健康为原则,保守圣灵的殿,多多服事神(林前6:19-20).
b.「休息与运动」:
规律的运动可以使身体更健康,因此运动的计划就显得格外重要.并非每个人都可以跑步,走路,游泳,骑车等,能使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的运动,均有益健康.
马萨诸塞州GeneralHospital的研究报告证实,严格的运动会使人的大脑和脑下垂体自然产生endorphins(一种类似吗啡的化学成分).经人体试验,在运动一小时后,体内的endorphins多出145%.Endorphins明显的作用是阻碍身体传达痛苦的讯号至大脑,并且刺激大脑掌管心情愉快的部分.
c.「欢笑与眼泪」:
欢笑可以帮助我们不会把事情看得太严重,欢笑不但有益心灵,对身体健康也有好处.或许我们应该成立一个讲笑话的网络,把听到的笑话传下去.但是我们所需要还不仅是欢笑而已,我们同样的也必须能够体会流?-5c的喜悦,然而我们的文化背景却不鼓励男人流泪.
美国MarquetteUniversity一位精神科护士曾经作过一个研究,发现女人哭的次数是男人的五倍.这项针对128位男女所作的研究结果证明,常哭和身体健康有直接的关联(或许这也是女人平均年龄比男人长的原因之一).
四.跟进作业
享受生活与工作是自我成长的目标之一,让我们在压力下有欢笑和眼泪:
1.当我们为了生活而需要辛勤工作时,如何在工作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当你上完本课后,有什么生活的节奏需要调整?
2.你是否认识工作压力对你身体的影响?基督徒当如何以休息和娱乐来平衡?
3.你如何能在忙碌生活中寻找到乐趣?基督徒与其它人有何不同的原则?
参考资料:「如何自我成长」GordonMacDonald等合着,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1993初版.
名言:「想要明白神的呼召,通常得先努力搞清楚两个颇为无趣的问题:我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我们身处什么样的环境.」-DonaldMcCullough
应用经文:腓立比书3:13-14
一.引言
耶稣出来传道三年,但成果如何呢?跟随祂身边的人都因惊惶过度而作鸟兽散,罗马王国似乎毫不被神的国度所动摇,还有许多瞎子未见光明,被掳的人也尚未全得释放,自由依旧还未临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因此耶稣最后在客西马尼园被捕时,祂有可能会允许彼得救祂脱险,回去继续工作.然而祂却没有这么做,祂拒绝再承担各样的责任,做世人以为重要的事.为此,祂却拯救了世界.因此,我们要问自己一个问题,神呼召我们要做的工作不是凭眼见可以知道的,那要做到什么程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思考两件事:
1.我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2.我们身处什么样的环境?
二.自我评估
神的旨意通常会出现在「我是什么样的人」和「我身处何种环境」的交点上:
1.我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神有时会出人意外,使用条件明显不适合的人来成就祂的旨意.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还是可以理性地衡量自己的恩赐,这也是明白神在我们身上所定旨意的第一步.神要我们做的事不会和祂在我们身上的创造相砥触,然而这样的评估也必须用环境的需要来平衡.
2.我们身处什么样的环境?
有时神召我们前往的地方,所需要的恩赐是我们在自己身上尚未发掘的,于是我们学会了调整自己,改变也许就是必然的选择.
三.有效率的服事
「效率」就是把事情做对,「守住异象」是做对事的首要条件,然而为了达到目标,也可以使用非常有弹性的方法,那在乎我们所处的环境:
1.保罗在腓立比书3:13-14也说:「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
2.1940年秋天,德军连续57个晚上每次出动200架飞机轰炸英国伦敦,有人问丘吉尔,那些晚上你在那???丘吉尔回答说,他都在PiccadillyCircus下方的防空洞,站在一张铺着欧洲地图的桌子前,计划如何进攻德国.既使在最危险混乱的时候,胜利好象夜空中遥远的一颗星,他依然坚信不移地凝视那目标.
3.林肯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率领国家走过风雨飘摇的岁月,他的领导功夫是最上乘的.他的特点是能够坚持一个长程的目标:维持国家的统一.然而,在一次强大的政治压力下他签暑的一项命令,他的部下EdwinM.Stanton却拒绝遵守.林肯的反应是:他在军事方面几乎没有失误,我要听听他的意见.林肯对于达到目标的方法,采用弹性的策略.
四.如何有效的服事?
如何操练自己成为有组织和有计划的人:
1.「纪律」
Barclay说:「缺少纪律,无人能攀上最高峰;缺少纪律,即使攀上最高峰也难持久.」
2.「控制作息」
最大的挑战是「干扰」,有两个方法可以调适面对干扰的困境:
a.习惯于受干扰的生活:
当我们研读福音书时,也会发现耶稣的服事有多次是在受干扰下进行的,甚至在想要有安静片刻时,都会有一大群人在目的地等着祂.渐渐地我们也应开始领悟一件事,假如耶稣是如此建造神的国度,那我们也必须习惯受干扰的生活.
b.学习把受干扰的时间纳入作息表:
尽量不把每天的工作排得太满,让工作与工作之间有可调动的空间,就可以纳入受干扰的事件.
五.跟进作业
1.我们应当时常问自己一些问题:神赐我恩赐是要用在这事上吗?做这件事与神给我的异象和目标相符吗?如何把这些反省思考当成生活习惯?
2.如果我们的人生目标清楚,就不致于因眼前的挫折而气馁,然而当如何订定人生的目标?
3.我们要如何在控制作息和意外访客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在干扰之时还能维持正常的作息?
参考资料:「如何自我成长」GordonMacDonald等合着,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1993初版.
名言:「当教会给我自由去服事教会外的人时,等于是把我和我的恩赐,甚至是教会兄姊自己给了那些人.」-MaxieDunnam
应用经文:马可10:45,路加10:27,参马太22:37,马可12:30-31
一.引言
耶稣曾说:「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可10:45),并且在最大的诫命中,耶稣也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路加10:27,参马太22:37,马可12:30-31).五旬节圣灵降临后,彼得等教会领袖不但在弟兄姊妹的家中有聚会,他们也按时回到社区中参加宗教仪式,没有与社会脱节(参使徒行传2,3章),因为教会需要在社会中有美好的见证.因为在教会外有服事,是今日教会必须扮演的角色.
二.教会外服事的价值
可以开扩会友的服事观,在服事中成长,也可丰富属灵的生命.
1.对教会有帮助
教会外服事可以开扩我们的眼光,使我们能够为教会长远的利益作计划,譬如教会若参加一个地方性自杀防治会议,可以认识到自杀背后的种种原因,可以帮助教会在关怀情感受困的会友时,能够更细心和更体贴.
2.开扩人力资源
教会外服事可以认识会外的朋友,经过沟通交谊,使长久以教会眼光观看事物的基督徒可以更客观的认识周遭环境,有利教会在社区扮演的角色,并且在必要时可以应用这些人力资源,以达到服事的目的.
3.促进教会间的合作
社会中有许多需要不是单一教会可以满足的,必须依靠众教会联合的力量;而且教会间的团队事奉也可降低教会间的竞争心态,促进互信与合一.譬如当孟斐斯选出第一位黑人市长时,教会出面在当地报纸刊登教会的一封联合公开信,呼吁大家支持新市长,大大降低种族间的紧张关系.
4.为会友参与社会服务铺路
许多人都有意服务社会,只是不得其门而入,假如他们的牧师或教会领袖先参与了社会服务工作,他们对该项服务不仅会产生信心,同时也会比较乐意参与.
5.扩大教会的范围
地方教会需要群体的见证,需要有人能够代表教会所传之道,奉教会的名进入社会,把所传的信息实践出来.假如牧师传讲的是如何帮助穷人和喂饱饥饿的人,教会就需要推派正式的代表在社会中做这些事.
三.如何选择教会外的服事
教会当然不能全盘接受会外的服事,必须有所选择,根据什么?
1.对社会有帮助吗?
教会外的服事能否真正帮助需要的人,譬如城市教会试图帮助城内的居住,教育,饮食和就业等问题,甚至设立学校,若能引发属灵的冲击力,引起人的关心和参与,那是值得的.
2.对我个人是否有帮助?
教会需要在参与教会外服事上建立好习惯,因为这些服事可以让我们保持活泼的生命力,刺激我们不断成长.
3.对教会有好处吗?
教会外的服事攸少要让教会直接或间接地得着益处.警如有一教会决定要帮助那些要努力戒除致命习惯的人重新站起来,并把它列为第一优先,因为:
a.这些人占极多数,而且迫切需要帮助;
b.在教会投入相当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这上面后,这些人多半会把这教会当作自己的教会.
4.代表我的教会吗?
在选择教会外的服事时,应该订下一些原则,譬如教会不随便参加****,除非是为了明显的道德问题,违背了信仰的原则.
5.会榨干我的精力吗?
有些教会外的服事会注入活力,但有些会榨干精力.
四.如何让其它会友参与?
经常向会友分享教会外服事的异象,以激励会友参与的心志:
1.在本垒有好的表现
教会内的事先做好,我们就会有较多的自由到他处服事,而又不致造成教会的混乱.把教会管理妥当不但可以得到会友对教会外服事的支持,并且可代表教会关心社会的福祉,况且会友更是一大人力资源.
2.征得教会同意并有清楚的沟通
鼓励会友参与教会外服事有几个原则:
a.该项服事是教会风格的延伸.b.与教会的服事理念相符.
3.让会友看见服事的价值
牧师可以在讲道中分享教会外的服事经验,透过牧师的描述,看见牧师不在教会的这段时间所点燃的属灵火花,让会友的内心有了参与感,觉得自己仿佛亲眼目睹神在动工,能够理解教会外服事的异象.譬如不同宗派在俄国协助一些当地教会,并帮忙分送食物给饥饿的人,牧师讲道的题目就订:「带着爱从苏联归来」,与会众分享苏联的所见所闻.
五.跟进作业
1.根据什么,今日的教会必须在教会外有服事,在社会中扮演应有的角色?
2.参与教会外的服事对会友和教会本身各有什么价值和益处?
3.如何选择教会外的服事并让会友能积极地参与?牧师当扮演什么角色
参考资料:「如何自我成长」GordonMacDonald等合着,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1993初版.
名言:「改变为我的生命注入活力,即使改变意谓着需索无度的工作要求.」-MaxieDunnam
应用经文:王上19:7,出20:8-11.
一.引言
有一位牧师开了好几个小时的车到山上小木屋去度假,对于这次为期三天的假期,他满怀期待;但是到了目的地以后,才发现所有打算阅读的资料和书都留在家里,甚至连圣经也没带.经过内心的一阵交战,最后决定留下来,忘记带书迫使他必须改变计划,然而最后发现,新的计划才是他最需要的——真正的安息.耶和华的使者对心灰意懒的先知以利亚说:「*起来吃罢!因为你当走的路还远.」(王上19:7),休息是为走更远的路,所以休息也是事奉神.
二.休息的价值
按十诫中的第四诫,安息日是为神也是为人:「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项不可作,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安息日即是神所赐福的,所以一面可以记念神,一面让人得到休息.那休息有何价值:
1.帮助我重新得力
获得肉体上的休息并不难,真正缺乏的是情感与心灵的安息.好比农作物的轮休可以使田地发挥更大的功用一样,人也需要休息,以换取改变的果效,改变为生命注入活力.
2.再度看清目标
每周例行的繁重工作不但消耗我们大量的精力,而且会使我们的眼光变得狭隘和短视,只看重眼前而忘记远程的目标.暂时离开工作的休息可以使我们再度看清目标.
3.信心和能力大增
有位牧师的讲道长久以来时受批话,为了改进讲道的品质,他决定拿两周的读书假,去神学院上讲道课.上课时,教授要求学生把讲道头几分钟的内容写下来并上台去讲.这位全国最优秀的讲道学教授听了他的讲道后说:「我敢说你一定是个非常优秀的讲员.」那位牧师得了肯定后,使他重建了自信心,这是工作暂停的好处.
4.服事的热情更新
精心策画的休息,即使是短暂的时间,也能帮助我们从单调的例行公事压力中获得解脱.
三.需要休息的征候
我们无法等到筋疲力竭时才休假,而且肉体上的疲劳也不是我需要休息的唯一讯号,我们需要的是监视自己的生活节奏,以便安排休假和退修.以下这些征候便是需要休息的讯号:
1.反应迟顿
当我不再感受到别人的情感和相关的讯号,以及对人的需要和他人对我的期许不再有敏锐的反应时,那是我需要改变前进速度的征兆.
2.心思散漫
当我的思想变得缓慢,而且不再有灵感和创意,甚至对一向喜爱的活动也意兴阑珊,有时连一般性的谈话都不想参与时,那是该休息的讯号.
四.调整对休息的心态
暂时离开工作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然而情况难以避免.
1.处理罪恶感
大部份工作伦理感强烈的人在暂时离贻d工作时,都莫可奈何的难逃罪恶感之苦.其实可以用一种方法来驱散这种罪恶感,就是:提醒自己平常是多么辛苦的工作,而且神不只是允许,更是命令人要按时休息.
2.处理重大紧急事件
不在工作岗位上时,偶而有重大的紧急事件会发生,然而处理这种紧急事件需要有一点创意,弹性的安排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休息前后的适应
在离开工作的前后加倍工作是用来预防问题和失误的唯一方法,然而如果能放下工作,好好地休息,回到工作之后,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调适才能步上正轨,但是一等到恢复正常的工作步伐后,休息的成果便慢慢地显露出来.
五.善用休息
事先的计划比较能达到休息的目的,所采用的休假型态和安排方式如下:
1.读书假
是人生的各年龄层中可以继续成长的因素,所以每年可安排在不受干扰的地方(如租两个星期的公寓),不必按固定作息时间表,尽情地享受读书的乐趣.
2.灵命更新
每隔3,4个月就安排一段灵命反省的时间:我的家庭和个人的生活情况如何?对自己的服事感觉如何?思想下一步的方向及必须做的决定.为了让这段灵命更新的时间发挥最大的功用,暂时离开烦琐的例行公事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3.安排假日
从事让自己感到快乐的活动,是休假的主要目标,而随着儿女的成长,生活习惯和节奏的改变,休假的方式也当调整.安排假日可包括驾帆船,收藏艺术品,海滩露营,甚至看望居住外地的父母.
4.家庭生活
有人说:爱所包含的成分,有一半属于历史,另一半属于直觉,美满的家庭生活涵盖以上全部.所以安排假期可配合家族的节日,譬如祖父母的生日.除了假日以外,也可尽量趁参加特会或开会之便,与家人顺便享受休闲的乐趣.
六.跟进作业
1.十诫中的第四诫(出20:8-11)是人要休息的依据之一,所以休息的目的和价值何在?
2.纵观圣经中有那些人因不守安息日而触怒神,以致神强迫他们要休息,以记念神?
3.过去我们以为不休息是勤劳,其实工作的果效不彰,到底休息可以带出什么效果?
参考资料:「如何自我成长」GordonMacDonald等合着,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1993初版.
名言:「你无法保证别人的成长,也无法为自己的成长打包票,除非你事先定好使命与目标,并衡量成长与否的标准」-GordonMacDonald
应用经文:林后4:16,提后4:7,使徒行传26:19.
一.引言
今天,英雄的形象和以前大不相同,今日的英雄不再是昨日的宣教先锋,而是企业领袖;若比照教会而言,就是那些拥有超凡恩赐,能够建立大型教会,吸引千万人接受福音的大教会牧师,或大布道家.然而,这些大教会的牧师比较像CEO(企业界的总栽),而不像牧者,因为他们始终忙着完成计划和建立组织,而不是探访病人,关心有需要的人.
二.作领袖的代价
假如说年纪大有好处,其中一项就是「慢慢地不再需要学像别人」,尤其是学像那些英雄人物.迈向成熟的第一步,就是明白圣灵乃随己意把恩赐分给各人,不要只羡慕作众人仰慕的领袖.作领袖的滋味的确美好无比,但并非没有代价,成功和特权带来的是沉重的「枷锁」.
1.领袖的诱惑
作教会领袖要背负沉重的属灵压力,时常遭受骄傲和竞争的诱惑,此外还潜伏着上瘾的危机,时刻需要掌声、热情、兴奋的情绪和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
2.领袖的孤寂
当这些活在聚光灯下的领袖发现,围绕身边的人虽然众多,知心好友却寥寥无几,培养友谊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在那一刻,无限的孤寂就会悄悄地袭上心头.
三.如何投资一生
你希望将来成为什么样的老人?我选择了*
1.不断成长
英国诗人Tennyson在他的诗Ulysses中,想象自己已苍老,又因长年海上生活而显得憔悴不堪;他想着,在走遍全世界之后,如果人生还能重来一次,他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呢?「纵然失去许多,也留下许多;纵然不再年轻力壮,气壮山河,然而我们依旧是我们;英雄的心灵,因时光的流逝,命运的摧残而奄奄一息.不变的是刚强的意志,不断的努力、寻觅、追求、绝不放弃.」
这是一位选择以成长作为老年生活风格之老人的写照,当其它老人选择前往希腊的度假圣地安享晚年时,他却选择以成长作为老年生活的目标.或许可以保罗的话来形容这心境「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林后4:16),直到最后的日子,可以坦然地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提后4:7).
2.充满恩典
当人生有了方向,我们就可以从成长的传统所寄予的期望中得释放;从要求自己必须永远做对,必须时刻符合每个人对正统信仰的定义中得释放;从鞭策自己今年务必比往年更成功的自我要求中得释放;从害怕不受欢迎的感觉中得释放-一种缓慢但笃定的释放,似乎在对我说:满足于做讨基督喜悦的人,做你妻子的情人,做你孙子的祖父,做任何一位愿意与你分享生命的人的朋友,做你这一世代的仆人,这就是恩典.
四.重拾生命热忱
有个礼拜天的早晨,电视萤光幕出现RobertSchuller在讲道,他说:「今天我要来谈一谈"热心",大部份的人都认为热心是环境的产物,其实热心是不管你环境如何,定意从你里面生发出来的.」有的人只是尽所能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其实他的生命一直缺乏热情,如何重拾生命的热忱呢?
1.对何事热心?
大部份的老人年轻时未曾为老年作成长的现画,假如你在四、五十岁时,没有为自己八十岁(假如神允许)的生活预先作规划,并且努力朝目标前进,到了八十岁时,那样的梦想不会自动实现.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制定个人的使命,因为没有使命,人就会变得被动,不会采取主动.然而有了使命和方向,就导引出内在的热心.
2.人生的宣言
GordonMacDonald的使命宣言如下:「我人生的焦点就是协助这世代达成神为它所定的目标,以致不论我走到哪里,基督的国度均能建造得更坚固.在与人来往方面,我要为人带来盼望、勇气、热心、友谊和服事.我每天寻求的目标就是扩大自己的心灵,使其能够成为基督的居所和智能的来源,并且在主面前成为圣洁.」人生的宣言可以提醒我们莫忘自己渴望想成为的人,这需要藉由不断地寻求神对这世代的目标,而持续成长.GordonMacDonald说:我要我的心思和心灵每天接受保罗那一句话的挑战:「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徒26:19).
五.跟进作业
1.我们年轻时所怀的梦想,和在经历人生世故后真实地面对自己的人生所定的目标,有何不同?从其中你学习到什么可以帮助你投资余下的人生?
2.不管你现在年纪如何,你曾否想从现在开始,就为老年作成长的规划呢?
3.当你上完本课,是否想坐下好好为自己拟定人生的使命宣言,以致能引发对生命的热忱?
参考资料:「如何自我成长」GordonMacDonald等合着,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1993初版.
名言:「你无法保证别人的成长,也无法为自己的成长打包票,除非你事先定好使命与目标,并衡量成长与否的标准」-GordonMacDonald
应用经文:申命记17:14-20,提前4:12,
一.引言
我们要制定个人的使命宣言,因为没有使命,人就会变得被动,不会采取主动;有了使命和方向,就导引出内在的热心.
二.使命宣言的圣经根据
根据旧约申命记17:14-20,论到摩西对未来君王的期许.他说王应该专心管理某些事,而不做某些事(如不娶三妻四妾,不加添马匹,不积蓄金银,也不差人回埃及).摩西提出这些警告后,又说:「他登了国位,就要将祭司利未人面前的这律法书,为自己抄录一本,存在他那里,要平生诵读,好学习敬畏耶和华他的神,谨守遵行这律法书上的一切言语,和这些律例.」这不也是一段「使命宣言」吗?
有趣的是摩西说王要「自己抄录一份」,而且每天要看一遍自己抄录的那一份律法书.为什么?因为王的生命面对各式各样内在和外在的引诱和欺骗,需要时刻被提醒他应该怎么做,要避免什么样的事情.因此不单是王,基督徒领袖也当为自己写一份类似的成长宣言.
三.次使命宣言
是针对我们生命中每一个主要层面的目标,譬如以下七个层面所需的操练:
1.肉体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需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运动,并节制的饮食和体重的控制.
2.人际关系
用基督的爱爱妻子和享受之间的友谊,并且尽一切所能确保她生活的品质;也尽可能扮演好为人之父和为人祖父的角色;最后,成为一小撮人的好朋友.除此之外,也希望对这个世代有所贡献,常常多给人而不是多向人要.
3.知性
透过读书与思想型的人来往,并作各样的自我操练,使我们的知性曲线快速升高.
4.经济
慷慨大方,但没有欠债,并节制花费,以备不时之需.
5.职业
将神的目标传达给这个世代,并且透过文字,语言或亲身示范,把「灵魂品质」向社会的各个层面显明出来.
6.属灵
在神和祂国度面前,作一个专心,圣洁,顺服,敬虔的人,操练自己的生活,让圣灵在心里管理我们,以致人们可以因为我而愈来愈被基督所吸引.
7.休闲
藉由关心并享受受造之物,以及协助受造之物与造物者之间的和好,以求在这个世界中重拾能力.
四.制定「价值观」
保罗欲传递给提摩太的价值观是:「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提前4:12).可以看出,保罗觉得提摩太的性格在某些方面太懦弱,太容易受伤,需要成长.我们人生旅程中不一定有类似保罗的人来督促我们,但我们可以建立一套类似的价值观来激励自己:
1.假定自己已经完全无法管理自己的生活,必须降服在属天的能力之下.
2.尽可能让生活透明化,拒绝掩饰真我以塑造假的自我形像.
3.以造物者作为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而不是以人或人为的成就作依据.
4.弃绝诋毁人或贬低人的本性.
5.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语是否积极,含蓄,能激励人,并在爱里说诚实话.
6.毫不留情地对付自欺欺人的心态.
7.满足于「微不足道,无权无势,做仆人」的身分地位.
8.拒绝竞争的灵,不给怨恨留余地,并能因他人的成功而欢喜.
9.绝不轻言放弃.
10.保在「内在泉源」的清洁,如此你方能「浇灌这世界」.
五.灵程日记
这是属灵操练以达到上面所言的使命宣言和自我价值观的方法,就是把每天的灵程生活记录下来.写灵程日记的决心可以帮助我们,远离那些令人分心的事物,强迫我思想,评估,默想,回忆,并且提供机会,让我正视所发生的事件和内心的感受,并判断神是否也插手其中.
1.近程
天天用来评估自认为应该做好的事,列出成果而感谢主.
2.远程
用来询问自已灵魂的光景,到底圣经对我说些什么?神透过默想对我说些什么?这些日子来我主要的感觉、态度、话题是什么?神可能用什么全新的想法和观念来指引我人生的道路?平均每四个月利用日记来评估成长的情形,然后问自己:将来我应往那个方向前进?
六.跟进作业
以上这些方法是要导引出内在的热心,使人生有方向,然而我们要问自己:
1.若是有人问我如何使用时间,以及是否持续属灵的操练时,我会不会只说成功的一面?
2.我们里面有隐藏的恶,这些恶会透过自欺来戕害我们的生命,我有没有足够敏锐细腻的心来察验和辨明?
3.我服事的品质如何?我是否牢骚太多?我会不会常常批评人或机构,或那些明显不喜欢我的人?
基督教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