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祷的操练
作者:盛足风
 
自 序 引 言 一、祈祷的意义 二、心灵的准备
三、祈祷的内容 四、祈祷的诀窍 五、经训的默想 六、祈祷的姿势
七、姿势的变化 八、安静的重要 九、祈祷的果效--速效、缓效、无效 十、祷告的体验
十一、定时与随时 十二、内变与外变 十三、神的"不"字 十四、略解一节经文
十五、祈祷与应许 十六、祈祷与神的旨意 十七、恳求与强求 十八、压力与能力
十九、祈祷与读经 二十、祈祷与证道 廿一、祈祷与唱诗 廿二、"奋力"与"安息"
廿三、灵感与启示 廿四、亚伯拉罕与罗得的差别 廿五、祈祷的终极意义 廿六、心得一束
自 序
    感谢天父,通过他对我同工们的感动和安排,那三篇不长不短的证道文字合成了一册,以增刊的形式和读者见面了。

    由于祈祷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居于十二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将《祈祷的操练》一文列为首篇,并以此篇的篇名作为这本小册子的书名。这一篇的初稿写得较早,完稿时是在"文革"动乱的后期。那个时候的不平凡环境和气氛,决非我这个饱经忧患的人敢于轻易执笔的。实在是因为主的灵在那个特殊的时候,不断地、有力地,而且越来越强地感动我、催促我;我又在顾前思后的心情中细致地向主求问,求主给我明确的凭据作为指示。我当时向主所求的乃是百分之百的清楚与把握。后来,主满足了我的要求,我才敢于在那时动手写这篇关于祈祷的文字。此外又写了《如何明白神的旨意》和《要做翻过的饼》的开头部分,等等。

    在那些年间所发生的局势和我的祈祷收获,实际上,正是神对我灵命与灵交的重要训导和操练。我承认,这是我一生中与主相亲相近的重要时机之一。在此就不细说了。

    至于《如何解释圣经》一文,最初写于50年代的1957年,连续发表于那年的《天风》半月刊中。同年十一月,上海的基督教联合书局,把这篇文字印成了单行本。当时的内容比现在所发表的略多,有《圣经的译本和译文》等附篇。次年,即1958年,出现了震动全国的"大跃进"运动,社会的各阶层都发生重大变化,而教会的变化更显得剧烈,为此,这本初初发行的小书就很难在教会中受到关注了。光阴如飞,1966-1976年的"文革"动乱又发生了。十年动乱平息后,祖国的教会得以重新陆续开放。那时,浙江教会蔡文浩牧师在回忆往事后,约我重新整理那篇《如何解释圣经》一文,以便再次发表。

    当时,多谢金陵协和神学院里的几位浙江同学和一位上海同学。他们在学院的图书馆里找到了1957年的《天风》合订本,并将上述那篇文章抄寄给我。在作了一些修改以后,就在《讲道集》里重新发表了。现在,再次被收集在这本小书中。

    十多年来,曾有一些读者从不同的地方,或用信件或用口头向我表示,盼望能将我的这些文字印成单行本。可是这样的事是我自己无法说话的。同时,我又认为:如果主不动手,我又何必自己去用力呢!现在,读者的愿望和祈祷已经得到了回答。感谢主,他没有弃绝这些"小饼小鱼"。

    现在恭敬将这些"小饼小鱼"献在主的手中,求他亲口祝福,亲手擘开……。

    对于那些在"恩典与真理"中已有深造的读者来说,这几本文字所表达的信息是不够满足的。但对于那些住在边远地方的、一些又饥又渴的读者,这本小书的信息,或者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我想,这也许就是浙江教会负责同工和编辑同工决定出版这本小书的原因所在。

    最后,和读者共勉以下的话:

    〔1〕祈祷,永远是基督徒生活中的大事。只要在这件事上不小看,不放松,就能多尝天恩滋味,才能真正认识神和他的作为。

    〔2〕相信《圣经》,爱读《圣经》,实践《圣经》,理解《圣经》,传播《圣经》,对于这些,既当看作自己的使命,又当看作自己的喜乐。谁能多努力,谁就多蒙福,那尊贵的膏油也必随着他。

    〔3〕三句话合成一句话:信到那里,得到那里;求到那里,得到那里;行到那里,得到那里。

    〔4〕一个真诚的人,连自己的软弱也能蒙主转化为恩典;反之,一个不真诚的人,连他本来所有的,也要被自己的私欲所夺光,被撒但的凶口所吞灭。

    〔5〕这册小书的目的在于:仰望施恩的主借着他的灵,帮助读者在生活中,在具体的事情上,体验主的话语:

    ①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约1∶14)

    ②"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西2∶9)。

    ③"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诗34∶8)!

    恳求施恩的主,用他自己的手搀扶我们走在生命的路上,直到那一天,我们亲见他的荣面。阿们,又阿们!

    写于浙江、余杭县教牧同工进修会后,时在一九九四年六月十九日。
引 言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祈祷是一件大事情。

    一个信奉神、接受耶稣福音、蒙了他救恩的人,必定是又应当是信服祈祷的人。不论是从《圣经》的教导看,或者是从信徒的经验看,作为一个基督徒,他有没有个人的祷告,祷告得认真与否,在祷告上有没有心得体会和实际果效,这些都是十分根本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

    祈祷这件事,测验着一个人的信仰是否真实,悔改是否彻底,心灵是否活泼。

    祈祷又反映着神的儿女和神的关系交情如何:是亲?是疏?是近?是远?是深?是浅?是在上升中?是在下降中?

    祈祷是神的需要。他的慈心喜欢看见自己的儿女去亲他、近他、明白他的心意。祈祷更是神儿女的需要,他们的心灵需要从神得满足,得更新,得力量(参约4∶23,诗18∶1)。

    祈祷是信徒的心声,是信徒"真诚"的流露,祈祷又是信徒灵性的生命线、交通线;是属灵生活的"桥梁"(参创28∶10-17,约1∶51)。它把人引向神、进入神的内室,在灵中与神相联、相合(参歌6∶3)。祈祷也把神引向自己,体验神俯就卑微的人,与人同在、同工(参雅4∶8)。

    祈祷的全部意义有它的广度和深度。这就成了一门灵性的重要功课。什么是"新约"?什么叫"道路、真理、生命"?什么是"在基督里的丰盛"?什么是"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什么叫"灵感、灵交、灵战、启示"?什么叫"属灵的权柄能力"?这一切满了恩典的道,如果离开了祈祷,我们能够真正领悟,真正认识吗?回答是否定的。真理的内涵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只有经过祈祷这条通路,才能逐步达到,逐步实现。信徒只有倚靠圣灵,通过祈祷,才能进入真理,进入"亲知","真知"和"深知"。

    每个读《圣经》的人都能看见,全部《圣经》贯穿着祷告;历世历代的信徒群众又经历着祷告,印证了祷告的宝贵。

    十分稀奇,最浅的真理课程在祷告中学习,最深的奥秘也在祷告中探索。我们深感学习得太少了,离开应到的地步还十分遥远。

    尽管如此,当数算主恩时,我们又不能不见证说:在基督里真是"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而且,"入之愈深,所见愈奇"。

    默想神应许的丰富,对照自己的现状,深感"表面"和"浮浅"正是自己的大患所在。

    让我们仰起脸来求告主名,为自己制造出一个饥饿的心灵,奔向祷告的"何烈山",攀登灵交的"变像山"(参王上19∶9路9∶28-36)。我们必须操练祈祷。
一、祈祷的意义
    祈祷是什么?是属灵的交通,是住在地上的人和住在天上的神交往、联系。

    一个人与平辈或同级的人交流思想,称为谈话;如果同小辈或下级说话,就称为嘱咐、叮咛、指示、命令;如果是同长辈或上级说话,就叫作请示、禀告、申请、汇报等等。至于人同神说话,那就要称为祈祷了。

    祈祷使我们认识神,又从神接受恩典和造就。这种造就是渐进的,一步一步由浅入深,通过祈祷,我们能够用神的目光认识自己,从而"让出"自己,"放下"自己,让神的权柄和旨意通行在自己身上。
二、心灵的准备
    一次匆忙的祷告往往就是一次失败的祷告。因此祷告前的准备是重要的。一个安静、谦恭、敬虔、顺从的心,就是祷告的先导、祷告的准备。

    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面灵中感觉到需要祷告,而同时又感觉到自己的心情不对,无力祷告,甚至无法祷告;那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先为祷告而献上祷告;为自己不平静的心情先祷告主,祈求主。换句话说,此刻需要为夺取一个胜利的祷告而献上祷告;求主赐下力量,平息内心的风波,打退撒但的干扰……

    有时候,可以先唱一首合适的短歌,好像吹起战斗的号角。这样,你将看见自己的心境渐渐地(有时且是很快地)安静下来了,祷告的力量上升了,灵中夺得"制高点"了。总之,用祷告铺开祷告,用祷告促进祷告。这就是我们可以常常运用的准备方法。

    至于平时祷告多的人几乎不需要准备,因为他一直是准备好了的;他是生活在祷告的空气里的。
三、祈祷的内容
    祷告不是写文章,不是做报告,祷告是儿女和天父说话谈心。因此,只要出于心灵诚实,任何事情,任何的话,都可以对天父诉说。经上所说的"倾心吐意"应当成为我们各人的共同经验和福份。

    关于祷告的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谢赞美:只要心灵光景是正常的,新鲜的,柔嫩的,那末,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值得我们感谢赞美的一定不会太少。

    (二)悔改认罪:如果自己的心眼是明亮的,与光又是靠近的,需要悔改自洁的事,也决不会没有。因为心眼愈明,见罪愈微;灵觉愈锐,痛罪愈深。

    (三)倾心吐意:人生的道路不会一直平坦,人际的关系不会处处如意。心有所感,或忧或乐,或苦或甜,都可以面向慈父,敞开心怀,倾吐衷肠。神的慈心特别靠近痛苦忧伤的人,经上应许说:"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拯救灵性痛悔的人"(诗34∶18)。主耶稣也宣告说:"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耶和华用膏膏我,叫我传好信息给谦卑的人,差遣我医好伤心的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牢;报告耶和华的恩年……,安慰一切悲哀的人"(赛61∶1,路4∶18)。信主愈笃,与主愈亲;祈祷愈切,倾心愈诚。此乃理所当然、情所必然的事。

    (四)提出要求:当我们倾吐"心事心情"以后,很自然地会对神提出自己的盼望、心愿、要求,或者是个人的事,或者是家庭的事,或者亲友邻居的事,或者是教会、社会、国家的事。

    哈拿所求的是她个人的事(参撒上1∶);马大、马利亚所求的是她们家庭的事(参约11∶);亚伯拉罕所求的是所多玛城和侄儿一家安危的事(参创18∶);使徒和他同工们所求的是教会的事(参林后13∶14,弗1∶1,14);先知撒母耳、耶利米、所罗门、西希家等所求的是国家民族的事(参撒上15∶10-11,耶4∶19,9∶1,14∶7-9,王上8∶,王下19∶)。这些都是我们的榜样。

    我们不难找到《圣经》里所记录的很多祷告范例。在这些记录中,有几处内容特别精诚感人,如能选出,特别跪下朗读,对自己的造就确实很大。

    恕我不顾烦琐,介绍10处于下:

    (1)亚伯拉罕为多玛城的精诚代祷(创18∶22-23)。

    (2)所罗门为圣殿建成的献殿祈祷(王上8∶22-61)。

    (3)以斯拉为民众认罪的至诚祈祷(拉9∶5-15,10∶1)。

    (4)尼希米时代祭司耶书亚的祈祷(尼9∶5-38)。

    (5)大卫蒙救脱险的感恩祈祷(诗18∶)。

    (6)大卫王的倾心祷告(诗51∶,139∶)。

    (7)耶稣在马可楼上的离别祷告(约17∶)。

    (8)耶稣在客西马尼的祷告(太26∶36-46)。

    (9)耶稣教导门徒的祷告(太6∶9-13)。

    (10)但以理为祖国复兴的祷告(但9∶1-23)。

    敬读古圣的祷告词,好像看见他们心灵的窗口,向着神和我们后世的人开放。我们从这些窗口望见了古圣伟人的心灵世界:信仰至诚,感情如火,谦恭敬畏,心灵向往……

    保惠师圣灵记下这些祷词,为的是要吸引又感化我们后世的人,效法他们的榜样,追随他们的脚踪。
四、祈祷的诀窍
    祈祷是一门奇妙的功课。最浅近,又最深奥。说浅近,二岁的孩子可以学会;说深奥,即使到达使徒的水平也要说:"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罗8∶26)。在祷告的学校里,没有人敢说已经毕业了。

    尽管如此,在圣灵和圣经的教导下,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一些祈祷的诀窍。

    首先,要带着信心进到父神面前。圣经清楚指出:"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来11∶6)。这话十分明了,不需要解释。没有信心,人就无法祷告,即或祷告了,只是表面文章,神也不愿理会。

    其次,要除去罪污进到神的面前。一个祷告的人,自身罪污不论是大是小,是明是暗,是多是少,都必须在神前诚实悔改,决然抛弃。这样,经过宝血的洗净和赦免,就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4∶16,赛59∶1-2)。

    复次,要带着恒心进到父神面前:为了一件事祷告了一次二次,看看未见效果,就灰心失望,不再祷告下去了;这是没有信心和恒心的表现。要知道神作事,神答应祷告,有其一定的时间安排,不会太早,也不会太晚。同时,又当知道,在人一方面也需要一个自洁、自励、安静、等候的过程。这二方面的因素都是很有意思的,对于一个祷告的人都是有益的操练。在此,我们对于神的信心究竟如何乃是一种考验和测试。让我们引以为训。

    再次,要重视"诚"和"勤"的精神:我国古时有位高士说过一句话:"诚者,天之道也。"又有古训说:"至诚可以格(感)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圣经》的话更是说得浅显明白:"凡求告耶和华的,就是诚心求告他的,耶和华便与他们相近……成就他们的心愿"(诗145∶18-19)。我们与人交往尚需以诚相待,何况对待神呢?

    "诚"的后面应当紧接一个"勤"字。"诚"可以生"勤","勤"也能反过来促"诚"。这就是许多人的经验。要抓机会祷告,不要等机会祷告。这也与诚和勤的精神密切相关。撒但是诡计多端的,它最有办法夺走我们的祷告时间。因此,几乎没有一个等机会祷告的人会等出一个合适的祷告时间。只要你留心,就可以看出来,撒但会利用各种方法和事情把你的祷告时间挤走。所以,抢机会、挤时间、夺工夫去祷告主,是最好的办法。总之,在祈祷的诀窍中,最最重要的诀窍不是别的,而是"夺取祷告时机"。
五、经训的默想
    〔1〕"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雅4∶2)。

    祷告不够、不透,是很多信徒常会发生的情况。有的信徒甚至不祷告,或者不会祷告。也有人过去发过一时热心,现在放弃祷告。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还有人,同朋友交谈可以谈到深夜十时、十一时、十二时而无倦意倦容,但是,如果要他祷告的话,那就会在不到九点钟时而"呵欠连连"了。这究竟是为什么?不应当深深地反思吗?这里没有撒但的阻力吗?

    〔2〕"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雅4∶3)。

    妄求有一个特点,只考虑自己的欲望,不顾念神的吩咐和旨意;只关心自己的需要,不关心神的荣耀。当他的祷告得不到应允时,他不是谦卑自省,而是抱怨神、怀疑神、妄论神。他把妄想、妄欲、妄求、妄怨集于一身,却不以为自己有什么不是。

    〔3〕"万军之耶和华说:我曾呼唤他们,他们不听;将来他们呼求我,我也不听"(亚7∶13)。

    这里的话说出了神的心,正义的神不听不义者的祷告。因为"转耳不听律法的,他的祈祷也为可憎"(箴28∶9)。所以认罪、离罪是唯一的出路。

    〔4〕"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太26∶41)。张开心灵的眼睛,警惕罪恶的入侵;献上细心的祷告,免去灵程上跌跤。

    〔5〕"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6)。这里所指的义人是谁?就是那些肯让神的话语在他身上有力量、有权威的人。神的话在他身上受到尊重和尊行;神也就让那个人的祷告受到天上的重视和悦纳。义人就是服从真理权力的人。
六、祈祷的姿势
    祈祷的时候,身体的姿势、形式应当怎样?这也是不少人所思想的。初信的人更容易发生这个问题。

    祈祷既然是地上的人对天上的神说话,当然应当以谦卑恭敬为准则。从这个准则和心情出发,采取合宜的身体姿势,就是好的。按《圣经》看,又从圣徒的多数经验看,用双膝跪下的祷告是最合式的,其次是恭敬站立或者恭敬端坐(参撒下7∶18,代上17∶16)。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之下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灵活姿势。

    我们的主耶稣在世为人时,跪下、俯伏、站立、**等等姿势,他都用过(请读路22∶41,太26∶39,可14∶35,太14∶19,路24∶30,50-51),当我们安静平稳之时,圣灵就容易感动我们的心,那时,我们也就会很自然地采取合宜的祷告姿势。因为帮助我们发出祷告话语的是圣灵,帮助我们采取祷告态度的也是圣灵。
七、姿势的变化
    当我们温习《圣经》的时候,可以发现一件事实,那就是,同是一个人,在同一次祷告中,他的姿势可以发生变化。

    《旧约》记载,所罗门在奉献新建成的圣殿时,献上一次非常重要的祷告,圣经里的小标题称呼这次祷告为"大伸祈祷",意即"向天伸出双手献上祈祷"。经上是如何说的呢?说他起初是"站立"在耶和华坛前,代表全会众献上祷告,等到后来,却又说他"在坛前屈膝跪着",以后又起来"站着",并为全会众"祝福"(王上8∶22,54-55)。这就使我们看见,在所罗门的那次祷告中,姿势发生了变化。我们今天读他的那篇祷词,似乎看见了他的形象,又似乎体会到他的激情,当祷告内容和心灵变得恳切、动心、动情之时,祷告的姿势也就自然随着变化了。"诚于衷,形于外",这是不难理解的。

    再看新约四福音记载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我们也能发觉耶稣的姿势发生相似的变化。耶稣"跪下祷告"(参路22∶41),"俯伏在地祷告"(参太26∶39,可14∶35)。这又使我们明白,那天晚上,因为主耶稣面临着一生中最大、最重、最深的苦难;他的祷告愈来愈切,他的姿势也跟着发生变化。先是"跪下",后是"俯伏"。

    我们的祷告如果是越求越诚,越诚越切,我们的祷告姿势也是会发生变化的。
八、安静的重要
    为了使祷告能够集中心思,专心致志,应当尽力争取安静的时间和地点。耶稣在世时,曾经提倡"内室祷告"(参太6∶6),他又用自己的行动带领门徒"上山祷告"(参路9∶28-29),有时到旷野去祷告(参太4∶1-2),甚至"天未亮祷告"(参可1∶35),其目的都是为了力求安静,免于分心。但是比安静的地点和时间更为重要的乃是一个安静的心灵。不少人能在烦扰、纷乱的环境中安下心来与主灵交。这是我们的榜样。

    我们可以举出例子为参考。《尼希米记》第二章记录了省长尼希米的一次祷告经验,很值得我们今天的"忙人"学习。当时,他是君王的酒政,后来又作了省长,酒政必须在君王用餐时"备酒"奉杯。一次,他在伺候君王时"面带愁容"。君王察觉了就问他说:"你既没有病,为什么面带愁容呢?……必是你心中愁烦"(尼2∶2)。此时,尼希米直言相告,说是因为想到祖国家乡的惨状和荒凉。王又问他:"你要求什么?"尼希米就在这一瞬间献上"默祷",并恭敬答复君王说:"仆人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欢,求王差遣我往犹大,到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尼2∶4-5)。他的这次祷告是在极短但又极紧张的情况下进行的,可是他的心却极为镇定安静。我们看见,他的祷告发生了功效。君王亚达薛西准许了他的请求,使他可以作他心目中的大事。这是一个实例,证明烦忙的人仍旧可以发出有效的祷告。一个大君王的心门和一个封闭的环境因着他镇定自若的祷告被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展开了。这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又是一种珍贵的灵历。

    此外,在时间许可时,一个安静的祷告,还应当在灵交完毕之时默默伏在主前,察看自己的心灵有什么动静和变化,有什么倾向和感觉,藉以明白主的心意如何。

    安静中的俯伏,俯伏中的安静,能给祷告的人带来心灵的清静、清澈、清明、清亮。许多属天的福分,就藏在其中。
九、祈祷的果效--速效、缓效、无效
    在祷告上用功夫的人都知道存在这三种不同的经验;有速效的祷告,有缓效的祷告,也有无效的祷告。

    经过祷告以后,事情很快发生变化,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这就叫"速效的祷告"。这是我们最盼望见到的。也有的时候,需要多次多方恒切不倦的祷告一段时间,然后看见神的手在环境中,在事情上显明出来,使我们所祈求的事情得到解决。这就叫"缓效的祷告"。主的答应来得缓慢,有多种原因,一是主作事有他一定的时间,二是要看看我们的祷告是否有信心和耐心;三是我们身上需要有一个自知和自洁的过程……等到主看为合适的时候到了,答应和效果也就随着来到了。再有一种情况,如果我们所祈求的事关系重大,一时又看不出效果,而内心又感到很迫切,很不安,放不下那件大事;那么,在祈祷和等候过程中可以求主先赐下一个应许或凭据,以安己心。神也常常乐于答应这类祷告。等到时候一到,你就看见神果然照着他所应许的为你作成功了。你的盼望变成了事实,你的祷告变成了功效,收到了果实。你的信心也就因此增长了。神的慈爱、信实、大能、智慧、奇妙,你都看到了。你就受到了神的直接教育,深觉甘甜,弥觉珍贵。

    另一种就叫作无效的祷告。

    一个人,虽然称为信徒,却是信仰不诚,敬神不虔,心意冷淡,生活不洁,有的甚至陷入很深的罪中不能自拔;这样的人即或祈祷,也是徒具形式,虽然动口,却不动心;心灵完全闭塞,与神隔绝,他们的祷告自然得不到神的答应。他们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切实悔改离罪,诚实归向基督。

    另外,还有一些人所祷告的事,属于妄求性质,因为对人无益,神也不听。

    写到这里,想到另一种情况。

    当人生命危急的情况下,神听见他们的紧急呼求,有时候,神也给他们以特别的怜悯,特别开恩垂听他们的呼求,拯救他们脱离危险或死亡。神是要借此感动他们的良心,叫他们如浪子回头,归向天父的怀抱。然而,存心投机的人必要失望。

    奉劝读者,对照自己情况,从以上的论述中深明真道,复兴自己,作神家中的好儿女。
十、祷告的体验
    此刻,谈一点祷告的心得体会如下:

    (1)祷告使人离罪,罪使人离祷告。

    (2)越祷告,越爱祷告;越不祷告,越不想祷告。

    (3)祷告越勤,内心越清;祷告越少,心眼越盲。

    (4)撒但比我们更明白祷告的重要作用,所以要千方百计地破坏我们的祷告,妄图割断我们与神之间的生命线,交通线。

    (5)祷告能够引发歌颂、赞美、歌颂赞美也能引发祷告祈求。所以要提醒自己,勉励自己,常常去"引发",使祷告插上翅膀向上飞腾。

    (6)在祷告上用功用心的人,才能使属灵的生命在真理的深处扎根。

    (7)一个忽略祷告的传道者,一定是一个没有灵力的"说教者"。

    (8)"学",然后知不足;"祷",然后得能力。

    (9)福音之所以能历经艰险,越过山谷,传到今天,并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最大的原因在于:人们在祷告中证明神和他话语的实在。空洞的理论感动不了人的心;人所要的就是真实的东西,就是神的真理及其生命实际。

    (10)在祷告上没有收获和见证的人,决不能真正认识神。这样的人站讲台,作牧者,论神学,正是教会的危机所在,隐患所在。这不是什么人心存偏见,这乃是教会历史的痛苦经验。

    (11)神宝座前的生命河流,通过祈祷的渠道流进人心,流进教会。教会要有生气,就不可忘记用祷告汲取生命河中的活水。

    经上教导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犹20)。我们仰赖主,继续默想祈祷的操练问题。
十一、定时与随时
    每个基督徒应当知道,祷告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方法;那就是,"定时祷告"和"随时祷告"。

    什么叫定时的祷告?就是各人自己每天按所定的时间去朝见神,向他祷告,与他灵交。

    我们各人的实际处境、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关于定时祷告在钟点的安排上,不免也有分别。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看为妥善的时间把它确定下来;然后,天天按时去祷告。日子久了,就会变成习惯,变为自然,就不觉得困难了。

    我们从"定时祷告"按时灵修所得的恩典,不是几句话所能说透的。略举几个实例就可以知道其中的效益了。

    旧约时代的大卫就是一个实例,他勤于祷告,乐于祷告,又善于把祷告写成文字。他把祷告的内容记录下来,作为灵性生活的文献,使我们后世的人享用不尽。在《诗篇》一书中,计有73篇出于大卫的手笔,几乎占《诗篇》全卷的一半。他的祷告内容多种多样,或欢或悲,或忧或惧,或疑或问,或求或说,或悔改认罪,或申诉苦衷,或热情地奔放心灵的涌泉,化作赞美和感谢;其内容丰富多彩,动人心肺。大卫的诗篇成了历代圣徒灵命的宝库,引起多少心灵的共鸣和响应。大卫的童年与少年,曾是牧人,后来成了军事家,政治家,又是音乐家兼诗人。就是这样一个人物把自己"定时祷告"的经验告诉我们。他是怎么说的呢?他说:"至于我,我要求告神;……我要晚上、早晨、晌午(在祈祷中)哀声悲叹。他也必听我的声音"(诗55∶16-17)。

    他是一天三次定时祷告的,连"哀声"和"悲叹"也放在祷告中,向他所信赖的神倾泻他内心世界的一切感受,一切感慨。一天三次"定时祷告",这是《圣经》向我们介绍的实例之一。

    另外,先知但以理也是一个定时祷告的人。他因特别的引导,不仅身为先知,又成了政界的重要人物。由于他的地位和声望,受到奸人的嫉妒和暗算。当他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刻,《圣经》为他记下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属灵操守和风格。经上记着说:"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但6∶10)。但以理的历史是值得我们反复诵读,深深默想的。他的高风亮节与他每天定时祷告是分不开的。他的一生真称得上是光辉的一生,祷告的一生。这又是明明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实例。

    到了新约时代,我们又看见主所爱的门徒彼得和意大利营百夫长哥尼流,他们二人也是每天"定时祷告"的人。读使徒行传10章3、9、30节便可以知道。他们身上蒙了多少恩典,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

    以上说到的几个例子、几个人物,都是在祷告上特别用功夫的人,因此又是灵性造就特别多的人。我们看到,定时祷告,就是他们身上的特色。这个特色含有何等的意义,产生何等的力量,历代读经的人都看到了,并被吸引而在不同程度上跟着他们的脚步行。

    但是,又应当看到,定时祷告,天天坚守,久而不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对至圣至尊的神有不移的敬虔,有坚定的心志,有持久的忠诚。面对这些要求,对照古圣先贤,我们实在感到自己的幼稚、不忠、贫乏、软弱……。

    但,我们又要把话说回来,如果我们看祈祷为大事,为要事,为得能力的必经之路,从而付之于行动;鉴察人心和万事的主岂不看见吗?他能不垂听我们发自内心的祷声吗?他能不赐恩典和力量吗?当然如此!必然这样!

    主耶和华明确应许说:"你们要呼求我,祷告我,我就应允你们。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耶29∶12-13)。

    在约翰福音14章21节里,主耶稣也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显现恩典、能力、旨意、引导……)。

    至于"随时祷告",意义容易明白。不论何时何地,心有所感,就可以毫无拘束地默默献上祷告。或在家,或出门,或工作,或休息,随时随地都是祷告的机会和场所,都是同神交通的"至圣所"。即或处于急忙之中,也可像拍发一份"加急电报"一般,把心灵的要求在一刹那间送到天上。

    如果环境方便,最好找个地方,恭敬跪下,为所关心的事专诚地祷告。如果碰到的事情重大,心灵受压沉重,那就应当进行专题祷告,或者增添祷告的次数,成为"加班加点"式的祷告。有经验的人都愿意说:"随时祷告,恩莫大矣!"
十二、内变与外变
    在祷告上还有一个"内变与外变"的道理。

    什么叫"内变"?什么叫"外变"?

    内变就是心灵的变化,外变就是心外的变化。内变是圣灵在心灵里动善工,外变是圣灵在环境里行美事。内变是圣灵在信徒里面的运行,外变是圣灵在环境中的推动。

    一个人初初信主,对于祷告不免生疏或浮浅。如果他信主虽久而实际上与主甚远,他的祷告也必定流于形式,灵交不亨通,灵觉必麻木。即或内心有感觉,也只能是他自己的意念活动而已,说不上心灵的感觉或感应。等到他觉悟了,悔改了,追求了,圣灵的感动才会显明在他的心灵之中。

    不论为什么事情祷告,总有一个时间过程。在这个祷告的时间过程中,需要留意自己心灵深处的动静、感觉、变化。

    说一个比喻:厨工把生米煮成熟饭,既需要时间过程,又需要留心"火炭"。祷告产生效果,也是这样,既要有过程,也要有"火炭"。在过程和火炭中,才有变化发生,终于生米变成熟饭。

    变化的来到,有早有晚;变化的速度,有快有慢;变化的程度,也有深有浅。这是许多人的经验,决非空谈,更非幻觉。只要祷告是认真而诚恳的,内在的变化和外面的变化一定会发生,一定要来到,焦急和疑惑都当拒绝,诚恳的祷告决不徒然,祈祷之时,祈祷之后,内心的感觉、动静、变化,终究是要成为事实,成为经历。

    变化只要出于圣灵,就是属灵的事,是神圣又珍贵的。它和平常所说的"情感感觉、心理作用",完全是两回事,不可混为一谈。作为一个基督徒,单知道"心理作用"而不知道"灵理作用"是大大不够的。他是无法认识属灵之事和属灵生活的实际的。

    但是,让我们注意,心灵中的感觉与变化是在安静之中来到的。为此,安静和细心才能发觉、体味、辨别和领悟。这种辨别力和领悟力又是在祈祷的实践中操练出来的,只有那些认真祷告的人,才能学到手。当我们体味到内心的某种感觉和动静时,要按照感觉所表示的意向,发出(献上)新的祷告语言和内容。这样,我们的祷告就活了,不再是千篇一律或陈词旧调了。一个活的祷告自然要产生活的祷告效果。这效果就是"外变"。

    我们常说,祷告是一门功课,甚至是一门又大又深的功课。功课和学问不会一直停留在同一内容和水平上,它要求变化,要求更新,要求进步。但是,如果我们一直不注意、不懂得内心感动所表示的意义或意向,我们就很难摆脱旧的水平。内心的感觉,灵中的动静,给我们带来某种要求和信息。有感动,有要求,有信息,就使祷告有新的内容,新的话语,从而渐渐进入新的水平。反之,祷告虽然有了,内心也向主表达了,感动和信息却"觉"不出来;这样,就只能是另一种情形:奔跑无定向,斗拳打空气(参林前9∶26)。

    一个常常亲近主的人,一定有从主而来的感动,反映于内心的深处。这就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内变"及其感觉。如果蒙主施恩,步步深入,就有可能于某时某刻直接从主得到话语。因为神曾应许:"耶和华与敬畏他的人亲密;他必将自己的约(信实可靠的话语)指示他们"(诗25∶14)。

    为了初学者的方便,这里题几种与内变有关的基本感觉:

    (1)受阻的感觉:祷告时内心感到荒凉、枯干、无力;口中虽有声音,心里却无感应:"口祷心不和,话出灵不出";心灵被什么东西缠住了,塞住了,封闭了。

    这种心灵阻塞的感觉告诉我们:平时离神太远了,心灵已经蒙上灰尘和罪污了。此时,需要的不是祈求恩典,乃是悔改认罪,打扫尘污。

    另外,在追求和进步的弟兄姊妹中,有时也会在祷告中出现受阻的感觉。比如说,祷告是诚恳的,要求也是正当的,自己的灵性光景也正常;但是当他为某一件事情祷告之时,却产生祷告不下去的感觉,如同遇到了什么阻力一般;那时如果自勉,一定要祷告下去,反倒会感到十分吃力,十分勉强。这情况表明:主不要你为这件事祷告了,你所求的不符合主的心意;或者是主已经答应你的祷告了,不需要继续求下去了。应当用感谢来代替祈求了(参出14∶14-15)。

    (2)悟罪的感觉:人向神所求的常是各样恩典、帮助、出路,而神向人所要的却是信心、顺服、跟从、圣洁,作高尚的信徒。因此,一个人来到神面前求恩典的时候,圣灵常把悟罪的感觉放在人的心中,叫人认识自己,主动自洁成圣。神的灵称为"保惠师"或"训慰师",他常常执行教师的任务。他提醒人、光照人,用无形的手指头在人的心灵中点出某一不合真理的言语或行为,借此督促人悔改、离罪、自洁。这个感觉是重要的,表明神对我们的爱护、看守,免使我们陷入更大更深的过犯中去。我们都有自爱、自重的心,希望光彩,不希望羞愧。神重视人的这个特性,所以赐人悟罪的感觉,好使人走光辉的道路,过光明的生活。

    (3)滋润的感觉:当我们为几件事情一一祷告的时候,心中并无特殊的感觉。但是,当祷告到某一件事情时,心灵里出现了一种"滋润感"。这种滋润的感觉往往表明,圣灵的意思是要我们为此事多用一点工夫祷告下去;为此人此事的祷告,已经成为神对我们的托付了。或者,主藉着这个感觉告诉我们:恩典临近了,胜利在望了,神的答应已经在"路上"了。

    (4)平安的感觉:你为一件重大的事情向神祈祷着。初时,内在的感觉是挂虑、不安、担心,甚或十分焦急、忧愁。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迫切祷告以后,心里的重担减轻了,挂虑和不安的程度发生变化了。再祷告一段时间,心灵的感觉又起变化,不安完全消失,平静和舒泰充溢于心灵,满溢于心外,内在的力量和信心都大大上升了。这种变化告诉你说:神已经垂听你的祈求,你所挂虑的事情平安无恙。

    如果祷告得透彻,说不定还可以享受到神所赐予的预感或预示。这种预感和预示日后又为事情的本身所证实。这样的祷告实践经验对我们的灵命最有造就。

    事情的结局还未来到,然而我们却预先在祷告中知晓了。这个恩典还不大吗?

    在此,应当补充说明:平安的感觉有浅有深,有小有大。巨大又深刻的平安感觉往往和"满有信心"、"满有把握"、"深信不疑"联在一起的,耶稣曾经说过:"凡你们祷告祈求的,……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可11∶24)。这话就是指满有把握的信心与平安说的。祷告产生这样的信心和把握是有果效的。

    以上说到的都是关于祷告过程中的"内变"问题;即内在的感觉、动静、变化以及其中的含意和要求。此刻,要说到"外变"的问题。

    什么叫外变?已经说过,就是外部环境、人物、事情的变化。

    如果祷告是认真的,言行也是检点的,祈求的内容又符合神的旨意;那么,我们所祷告的那件事情迟早要从神那里得到应允。神的手一定要推动环境,改变环境,使事情胜利成功。

    在祷告中,神赐我们一种内在的感觉和把握;在环境里,神给我们一个事实上的印证。内感和内变转化为外变和实证。在祷告上愿意操练的人,神就这样给他以培养和造就。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能够接受操练的人都是有福的,一个也不会例外。
十三、神的"不"字
    我们的祷告未必每一个内容都符合神的美好旨意,因此,也就不是每一个祷告都能得到神的准许和答应。这是我们在经验中所遇到的事实。然而,一个敬畏神、信任神、认识神的人是能够以神的旨意为满足的。因为他深知"神的意念高过自己的意念,神的道路高过自己的道路"。神口中的"不"字和他口中的"是"字,是同样美好的。他懂得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他明白什么是我们真正的需要和益处;而什么却不是。

    早年,有位作者写得好:

    "有一天,我们将会明白,神的每一个-不-,都是有理由的。他每次总用一些别的方法来补救他的-不。多少时候神的孩子在担忧,在烦恼,说,为什么自己的祷告得不着答应。哪知,神正在用一个更丰美的方法答应他们。这种光景是我们常常看见的。但完全的启示尚待将来才能显明。"

    让我们更信服神吧!献上更勤、更诚、更多的祈祷吧!
十四、略解一节经文
    "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警醒不倦"(弗6∶18)。

    这节短短的经文所论述的完全是关于祷告的问题。那位满有祷告经验的使徒指教我们祷告应当注意哪些要点。

    (1)"倚靠圣灵":

    这是使徒给我们的首要嘱咐。因为离开了圣灵的感动和帮助,人就不可能发出真正的祷告。人的罪性使人不想祷告,不信祷告,因此也就不会祷告。

    我们知道,一个愿意祷告,要求祷告又爱慕祷告的心,是圣灵在人心里运行的结果。同时,又是圣灵在人身上做高尚工作和深入工作的开端。

    圣灵感动人心,要他去祷告;人若顺着这个感动去祷告,他就可以指望从圣灵得到力量和帮助。有时候,圣灵甚至把祷告时当说的话也赐给祷告的人。倚靠圣灵"祈祷主,至少指明二件事:一是倚靠圣灵赐力量来祷告,凭借灵力同父神交通,同罪恶交战,同困难交战,同自身的弱点交战。二是在圣灵的引导之下来祷告,把祷告看作与神同工;而与神同工是离不开圣灵的。

    (2)"随时,多方祷告祈求":

    这里又说到二点:一是"随时",二是"多方"。试想一下,在这个地球上,一个平民去见一个地方长官也并非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更不用说要去见帝王或总统了。然而恩惠的福音却应许我们可以"随时"朝见天地的大主宰,并且可以同他谈心,求他帮助,求他拯救。天恩之大,福音之奇,神爱之广,实在令人惊异!哈利路亚!神恩浩荡!

    其次是说到"多方"祷告。什么叫多方祷告?就是要我们扩大祷告的接触点与接触面,也就是要扩大我们的祷告范围。信徒祷告的范围不应当只限于一人、一家、亲戚、朋友等等的小圈子之内,而是应当扩大到许多点、许多面。我们看古代的先知以赛亚、耶利米、但以理等人的祷告就是这样。他们的祷告超出民族,超出国界,其心胸之宽广,其精神境界之开阔,实在令人起敬,……。正因为他们的祷告超出民族和国家,所以神也就将各族各国的事预示给他们。他们的预言也就接触到各国各族了。如果他们的"祷告天地"也像我们这样狭小,神如何能对他们述说关于各国的事呢?如果他们不是心里充满天上的爱,他们又如何能为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人事、民族、国家祷告呢?超越人情界限的代祷,决不是人的肉体所能做到所能担负的。但是,我们又要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一个初信、初学、灵命尚属幼小的人来说,从近处起步,先为一人一家的事开始祈祷,然后慢慢扩大范围乃是符合灵性发展规律的。等到祷告所蒙的恩典增多了,生命渐渐长进了,祷告的范围也会随之扩大。

    另有一层,即使是为一件事情祷告,也有一个"多方"的问题。例如,为一个人的灵性代祷,先想一下,那个人受到几个方面的影响以致他难以悔改回头。在为那人祷告时,就当把那"几个方面的影响"一并放在祷告之中,对于各个"困难点",都要用祷告的灵去进行"摔跤",直等到把那个人挽回过来。这些,就是圣经所说的"多方"祷告的意义。

    (3)"并要在此警醒不倦":

    祷告需要"警醒",这一点不单保罗说了,彼得说了(彼前4∶7),主耶稣也说过了(参太26∶41)。"警醒"究竟是指什么说的?警醒就是警觉,就是张目观察,就是留心注意。一要注意神在我们心中的感动,二要注意神在环境中的变化、引导、安排,三要根据警醒观察所得到的领悟,再放到祷告中去,对神诉说、祈求、感谢……这些就是这里所说的"在此警醒",在祷告事上的警醒,其中也包含着"信心",包含着"本分"。这是理所当然的要求。

    "不倦",也是指祷告说的。《圣经》要我们注意身体上、精神上可能产生的疲乏、困倦。只有"不倦",才可以久战。例如旧约所记,摩西在山上举手祷告,时候久了,手就倦了,于是采取办法,使他免倦,可以持久祷告。我们为一件重大的事情专诚祈祷,时候久了,也会使身体和精神发生某种疲倦现象。我们也要采取适当措施,使自己免倦,以利持久祷告,进行属灵的战斗。

    祈祷既是属灵的工作和争战,撒但一定要干扰、捣乱。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出来,身体的某种疲倦并不是出于生理上的原因,而是出于灵理上的原因,就是来自撒但的阴谋,是它所制造的。我们要识破它的诡计。"诡计"也就是"鬼计"啊!

    我们又可以举例以明之。如果来了一位朋友,我们可以同他从傍晚谈起,直到九点钟、十点钟或者更长的时间而全无倦意、倦色。但如果是祷告,就会出现希奇的情况,跪下没有多少时候就开始疲倦了,打呵欠了,想睡眠了。这究竟是为什么?一是表明你与神没有交情,二是表明撒但在你身上制造虚假的"困倦"。而且,应当知道,你与神缺乏感情,也同撒但的诡计分不开的。我们能够不警惕吗?

    我们的仇敌,无形的撒但,最不甘心看到我们在祷告中取得恩典和力量。它知道,这对它的"事业"是起破坏作用的。认识到这些以后,我们对于儆醒祷告、不倦祈求,就有新的理解了。

    "不倦祷告"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路加福音》18章1节所说的"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当我们的祷告未能很快收效时,或者久久未见天父答应时,我们的天性是何等容易疲倦灰心啊!孜孜不倦、持久战斗、恒切祷告、等候神的时间,是我们肉体中的天性最难适应的。我们务要记住,自己正在学习操练,定要紧紧倚靠圣灵,恒久祈祷,耐性等候,直到神的旨意和"膀臂"彰显出来。
十五、祈祷与应许
    有人详细查考《圣经》,发现神写在圣经中的应许多达二万二千五百个。内容多种多样,其丰富程度大大超过我们的估计和想象。这大量的应许与我们的祈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神的应许是留给旧约选民和新约选民的祷告权利。这个祷告权利是非常宽广的。我们所缺少的就是足够的信心和充分的祷告。然而,我们是可以学习的。

    祈祷,是我们说话;应许,是神说话。

    祈祷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一般的,普通的;另一种则是特殊的、专门的。我们要有一般的祷告经验,也要有特殊的、专门的、专一的祷告经验。这就像世上的父子关系一样,有一般的交谈,也有专门的、深刻的交谈。

    在神的全部应许中,也有一般的、特殊的。人的祷告如何,神的反应也要如何。我们此刻只略略讲说,把详细的论述放到以后的篇章里去。

    一个悔改信主而蒙重生的人,祷告是一件常事,就像说话是件常事一般。但是就程度说,就又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深度,不同的广度,不同的灵感,不同的收获。这是很可理解的,深有意义的,又是许多人的经验所证明过的。

    作为一个真实的基督徒,对于祷告是绝不应当小看的;其中献身事奉主、站讲台、传信息、为人师表的人,尤其应当重视了还要重视。我们应当有二类祷告经验,既有一般的,又有特殊的。

    祈祷和神的应许密切关联。如果没有从神那边所发出的应许,人能凭什么向他祷告呢?感谢神,他为罪人应许了救恩,使他们成为自己的儿女。他又为儿女预备了更多更丰的应许,以便我们追求上进,更清楚地认识他,更甜美地享受他,更敬爱地事奉他,更有效地服事人群。

    我们为任何事情祷告,都要站在神的应许上去祈求他。换而言之,要以神的信实为基础,抓住神口中已经说过的话语,祷告他,抓住他。这样,你就会看见祷告的果效。当你发现祷告是有成效的,这个成效又决非偶然碰巧发生的,那时你的信心就上升了。如果这类经验越多,你也就越有信心,越认识神,而且敬爱他。从此,你对祷告的认识、兴趣、喜爱、热心,也就越发提高了……你有祷告,神(宇宙万有之主)有答应,彼此有了感情,有了爱,那个光荣和幸福还不大吗?祷告所蒙的恩多了、丰了,你和神的关系就必然不断加亲、加密、加深、加厚、加强、加甜。那时,你就会渐渐体会到何为"与主联合,成为一灵"(参林前6∶17)。

    当你蒙了这些恩典之后,不论你是信徒或是传道者,你就会感觉到,你事奉主,你作见证,你站起来传讲信息,同过去是大不一样的了。你将看见神与你同在又与你同工;他的膀臂向你显明,他似乎转过身来为你作见证,见证你是他的仆人,是他心上的人。这是极美的事,是极大的幸福。祷告需要操练,而上述这些就是你与我操练的场地、内容和目标。

    神就是爱,就是光,就是生命,就是力量。你都可以一一经历到。

    然而,千万不要忘记:神的应许和他的命令是分不开的。你决不能不守他的命令,留恋那些在他眼中看为不洁不义的事,却又妄想他答应你祷告,为你行事,向你施恩。他是神,圣洁忌邪。神有神的灵格、风度、有他治事的规矩。

    神发出应许是他慈爱的表现,我们抓住他的应许祷告,是信心的表现。如果没有信心,你还能抓得住神的应许吗?决无可能!你只能抓别的东西,抓名、抓利、抓势、抓一切带私带罪的东西。许多事例岂不是在这样告诉我们吗?

    我们既是信仰神的,又有主耶稣作我们属灵的桥梁,我们在祷告上就该有明确的,毫不含糊的经验。单有灵知是大大不够的,必须加上灵历才可以。不然,你与我的浪费与损失就太大了,太多了。是不是?对不对?

    写到这里,让我提一件往事,盼望对于读者,特别对青年读者有点属灵的用处。

    有一次,为了出门参加一个全国性的查经大会,我需要一笔费用。可是当时的我还只是一个神学生,22岁。由于家境清寒,父亲又去世,需要丧葬开支,又得用钱。因此,我是无力出门去参加某某城市的大聚会了。路上的车旅费,一个月的膳食费,都成了我无法越过的障碍。于是我就开始为此祷告,而且祷告得十分迫切、起劲。当时,我在学院里负责管理图书馆,身边掌有钥匙。当同学入睡时,我就到图书馆独自祷告。当别人尚未起床时,我又到图书馆祷告,恳切呼求主。即使我出声祈求也不至于影响同学。我抓住神的应许去向神求供给。神说过:"银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该2∶8)。我就对天父说:"主,我信你的话,既然金银都属于你,那末,银元(当时通用银元和钞票)也属于你,求你供给我的需要。你知道,我是为了追求真理而去的……"这样的祷告大约进行了三次和四次。料不到,就在一个清晨,神开口说话了。神是用反问的语气回答我的。他说:"神既不爱惜自己的独生儿子为你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你吗?"主的话在当时是直接从高天之上说到(放进)我的灵中的、我一"听",心有所悟,立刻去找《圣经》,一打开,罗马书8章32节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每句话,每个字,都好像站起来迎着我。我快乐得跳起来,满心感谢赞美他。

    不久天亮,学院里的早饭铃声响了,和同学一起吃早粥。那时,心中又来了强有力的感动,意思是要我公开说出清晨所得到的应许;我顺服了。我的心又立刻满了喜乐。

    过了一段时间,暑假到了,把父亲安葬了。神照他所应许的使我一无所缺,我就得以参加1935年夏天在杭州举行的查经大会。另外,神还给我以神迹,看顾,并结识了我所尊敬的神的好仆人。

    只要我们肯祷告,抓住神的应许,向神说谦恭、诚恳、迫切的话语;神,我的天父,必以他的大爱满足我们正当的要求。

    祷告是神儿女的权利,又是儿女的孝心和本分。

    要运用你既有的信心,使之发展,就会见效。肥皂和香水是越用越少的,信心却是越用越多,越用越强的。让我们运用吧,操练吧!

    我们合拢双目,继续默想如何在祈祷上实行操练。
十六、祈祷与神的旨意
    按浅近和简要的意义说,祈祷乃是人对于神的敬拜,并对神有所申诉、有所祈求。

    但是《圣经》又进一步指明,就祷告的效果而论,"我们若照他(神)的指意求……,他就听我们"(约壹5∶14)。《圣经》的意思是:祷告不应当单单出于个人的私意私望,而是应该体会神的心意才对。否则,祷告就会收不到果效。

    有人也许要问:难道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是神所关心的吗?不能列入神旨意的范围吗?没有个人的私愿和私望,祷告是可能的吗?那末,祷告和神旨意的关系问题,究竟应当如何理解?今试答于此,和大家一同默想。

    (1)按神的旨意祷告,意思就是按照真理的要求而祷告。我们可以有,也自然会有符合真理的个人愿望和祈求。此理容易明白,不需要细细解释。

    (2)按照神的旨意祷告,也就是接受圣灵引导的祷告。一个人初初信主,认识浅薄,灵命幼小,他祷告的内容也自然浅薄幼稚。因为祷告的程度总是和灵命的程度相关相联的。我们知道,很多的时候,神也听幼稚儿女所发幼稚的祷告,为要鼓励他、吸引他、培育他、提高他。

    试以旧约的雅各经验为例。雅各由于私心作怪,犯了错误,做了错事,激怒了哥哥以扫,弄得无法在家中继续安居下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抛别父母,长途跋涉,到远方去投靠舅父拉班。在旷野的旅途中,他感到四顾茫茫,形单影只,荒野里的豺狼虎豹随时可以了结他的性命。就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他想起他父母所信仰的耶和华神了。他祷告了。我们看见,创世记第28章11到22节,记录了雅各的祷告,何等肤浅,何等幼稚。他好似在同神做"买卖讲价钿"。神怜悯他的幼稚无知,顾念他的生命危险,没有计较他在祷告中所暴露的愚昧心灵,答应了他的祈祷,垂听了他的呼求,给他看顾,赐他一路平安到达舅父的家里。

    雅各的祷告完全出于个人的私愿私望。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他依靠耶和华的心却不假,虽然祷告幼稚,还可教育、培养、引导、造就。当时,雅各是不知不觉祷告在神的慈心和引导之中了。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一类的祷告也可以看作照神旨意祷告。

    但是,应当记住一点:浅薄幼稚的祷告人必须抱有进步的心志,正如雅各以后的情形所表明的。

    由浅入深、从弱到强、自低到高,这是祷告接受圣灵引导和造就的正常过程。我们要明白这个过程,并要在过程中受操练。

    在祷告上接受圣灵的引导,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例如,需要祷告的事项很多很多,弟兄姊妹委托我们代祷的事件又从四面八方而来,不少时候,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感到无法承担,胜任不了。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是否一切事项,一切的委托都必须一一接受?这里就有一个引导问题,一个既需要忠诚又需要选择的问题摆在我们的心头上。

    实在说来,并非一切的委托都出于圣灵的托付,让我们先安静下来,端正一下自己,然后默默地对主说:

    "求主教导我,此刻应当怎样祷告。"或者对主说:"求主将应当代祷的人和事放在我心中,好使我祷告在你的托付之中。"然后一件一件地祷告、祈求、感谢。如果祷告到某一个人、某一件事,心中感觉到有感动、有负担;而且越祷告越觉得有力量越觉得有话语,心中满有膏油;也有时候,就在祷告之时,出现"祈求已经上达于天,蒙主答应"的感觉。这就是清楚表明自己的祷告已经完全落在主的引导托付之中,并且表明主的具体恩典已经不远了,就在眼前了。

    (3)按主的旨意祷告就是领受主心愿的祷告:《以西结书》第36章37节有几句话把祷告和灵感的来龙去脉写得很有启发,那节经文是这么写的:

    "主耶和华如此说:-我要加增以色列家的人数,多如羊群。他们必为这事向我求问,我要给他们成就-"这里说到神的心中有这个计划,要增加以色列家的人数。神的子民领会神的这个心愿,于是为这个心愿祷告。最后,神悦纳自己的子民的祷告,以色列家的人数增加了。这里所提到的仍旧是祷告与神旨意的关系问题。为了使这节经文的意义更为明白、明朗,早年有位教会使者用序列方式加以阐明。介绍于下:

    ①神在天上有个心意或计划,要"加增以色列家的人数";

    ②神把这个心意放在自己儿女的心中,使儿女也有这一个心意;

    ③神的儿女将神的心意"化作自己心意",并切切的祷告;

    ④神悦纳儿女所献上的祷告;

    ⑤神动手,神作工,创造条件,预备环境,使"人数增多"的祷告成为事实。

    这个序列式的解经方法使以西结36章37节的经文产生美味,发出亮光,启发人心。它使我们看见神做事的方法,使我们明白,神是怎样通过祷告使我们得以与神合作同工的。

    综合上文论述的三个方面,我们就不难看出"照着神的旨意祷告"是什么意思了。
十七、恳求与强求
    神喜悦自己的儿女在祷告中有"恳求",却不喜悦我们凭着私心私欲在祷告中有"强求"。恳求是一件事,强求又是一件事;恳求是一种心灵光景,强求是另一种心灵光景。对此,要认清三个问题:

    ①为什么往往在人恳求以后,神才应允祷告?

    ②恳求和强求之间的界线怎样认识?

    ③强求的弊害如何?

    凡是清楚重生得救又在祈祷上蒙过恩典的基督徒都能作见证:每一次蒙神垂听的祷告往往都是诚实又恳切的祷告而不是那种形式主义、轻描淡写、心意冷淡的祷告。这究竟是为什么?

    首先因为,诚实和恳切乃是人类最宝贵的德性,是最高尚最神圣的心灵素质,在神眼中看为优美。神甚至尊重具有此种素质的人。

    为此,神要为自己的儿女培养这种素质,要儿女爱慕这个,追求这个,得到这个,发扬这个。果能如此,教会就要成为辉煌的"金灯台"(参启1∶20),配称"神的家"、"基督的身体"、"圣灵的居所"(参提前3∶15;弗1∶23,2∶22)。

    为何神喜悦恳切诚实的祷告呢?更深的理由在于神自己是一位诚恳的神,他要自己的儿女"像他",要自己的儿女在世上以这个德性作为身上的美饰与记号。

    看一看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吧!多少阴暗的角落,道德风尚正为罪恶所败坏,有识有德之士莫不为之忧心如焚。为何沦到这个地步?原因自然很多,其中一个主因就在乎诚实与诚恳在那些地方已经不受重视了。万恶"私"为首;众善"诚"为先。可是这个地球的阴暗角落偏偏以私为首,以诚为愚,悲乎哉!惨乎哉!痛乎哉!

    先知以赛亚说过一段话,非常形象化。他说:"公平转而退后,公义站在远处;诚实在街上仆倒,正直也不得进入。诚实少见,离恶的人反成掠物"(赛59∶14-15)。先知在悲叹、在哀鸣,又在吹起号角,要求听他信息的人从迷梦和堕落中醒悟、悔改。

    今天,教会应当体会神的心肠。神的子民应当树立楷模,要在神的家中培养又储存"诚恳"的美德。而祈祷这件事恰恰是培养这一美德的重要途径、有效方法、理想场地。

    看到这些,我们就不难明白神为什么要我们诚实又诚恳地祷告他,他才应允我们,批准我们所求的。让我们自问:"我爱慕诚实与诚恳吗?"

    此刻要说到恳求与强求的界线问题。

    一个敬虔的信徒祷告得非常恳切时,他会这样说:"耶和华我的主啊!你怎么可以不答应我的恳求呢?!求你为你名荣耀的缘故,无论如何、无论如何、无论如何应允我的祷告!"这样的祷告口气岂不是很象在神的面前强求吗?然而,不是!要知道,在恳求与强求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那就是,一个敬虔的祈祷者,其内心深处抱定尊主为大,以主的旨意为乐。尽管在他祷告时情词迫切到一个地步,好似在同神"摔跤"(参创32∶24),然而他心中明白自己最终的态度应当如何。他乐意在最后的时刻服在神的权下,以神的旨意为是、为美、为乐。他充分信任神的远见、智慧和不变的大爱。

    一个强求者就不是这样了。"强求"意味着私心私欲的极端严重。他不愿理会、顾念、尊重神的旨意。他也不愿相信神的旨意如何美好。私欲成了他心目中的"神"了。我们先看记在圣经中的一个实例:

    当以色列人在旷野绕行的日子里,在口粮上不以神所特赐的吗哪为满足。他们大声哭号、大发怨言,要求摩西给他们"吃肉",他们甚至落到一个地步,留恋过去在埃及的奴隶生活,而且加以美化,说什么"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现在我们的心血枯竭了,除这吗哪以外,在我们眼前并没有别的东西"(民11∶5-6)。他们的奴才性格大大发作,把神在埃及地、在红海中、在玛拉苦水地……所行的大奇事,把迦南美地的前景,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集中到一点,他们不理神的旨意如何,只求满足私心私欲,在号哭声中,强要吃肉。结果,肉是吃到了,苦难也吃到了,神以烈怒教育他们认识奴才性格的可耻,私欲根性的危害。

    多年以后,他们的子孙后代对于这件往事产生了沉痛的回忆,并写出诗句表达深刻的认识。诗篇106篇15节就是指这件"强求"的往事说的;"神应允了他们所求的,却使他们的心灵软弱。"于此可见强求的危害了。

    再说一件笔者亲自见到的往事:

    当我还是一个童子的时候,在我故乡有个信主的妇人,人们都称她为"金凤妈妈"。一次,她病得快要死了。但是她说,她不肯死,一定要活下去,她非常固执地祷告,强求神医治她,她没有别的理由,就是一定要活下去。她甚至当着众人的面宣告说:"倘若主耶稣不医治我,我就不再相信他了。"她还说了一些别的严重任性的话。结果如何呢?她的病好了,她活下来了。可是非常不幸,她的晚年生活变得十分孤单痛苦。后来,她的子女们都一一寿终离世了,她却仍然活着,过她所贪恋的所谓"长寿"日子。一个老年妇女,无子无女,孤苦伶仃,住在一座山脚的草棚里,而且卧病不起,依靠救济过活。一天,我母亲领着我去看望她,送些食物给她。在归途中,我母亲把上述的经过告诉我,教育我,如今我已年老,对于这件往事,却记忆犹新。

    长寿不应当成为我们人生的目标,遵行主的旨意;在世作光作盐,为人群造福;才是我们生活的宗旨。读了以上二个实例,恳求和强求的界线和区别也就不难明白了。

    让我们重温主耶稣在客西马尼的祷告:"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十八、压力与能力
    火车头里的蒸汽机,能力何其大。它推动车头,又拉着列车飞奔,蒸汽机的能力是怎样产生的?乃是由于高热的蒸气以其强大的压力施加于锅炉,又推动机器运动起来。如果没有蒸气的压力,也就没有机器的动力,整个火车也就没法前进了。

    基督徒奔走灵程,也有一个压力与能力的问题,压力是能力的因,能力是压力的果。

    《创世记》里记载一件事,雅各在舅父拉班家里住不下去了,拉班对雅各的气色不如从前了(参创31∶2)。这个精神压力使他只得离开已经居住多年的巴旦亚兰,带着妻子、孩子、群畜逃离舅父的家,面向本土迦南而去。然而回本地并非易事,安全发生了危机。在那边有个被他欺骗过、亏负过而且又下了决心要杀他的哥哥以扫等待着他。此时的雅各实在感到进退两难。他心头上的压力已经到了有口难言的地步了。

    此时,他再次想起多年以前逃离本地时在旷野的路上向他显现过的神了。他也深知,此时此地,除神以外,别无依靠,别无拯救,别无出路。他非安静下来不可了。就在雅博河的渡口(约但河东之地,是约但河的一条支流),在那里露宿的夜间,天使和他、他和天使,彼此"摔跤",直到天明。最后,诡诈、欺骗数十年之久的雅各倒下来了。他强大的腿扭伤了,他不得不恳切祷告。"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他那迫切的祷告得到了答应,天使为他祝福,并且赐他一个新名以色列。"雅各"倒下去,"以色列"站了起来,雅各变了。

    这里,我们看到什么?看到雅各的转变和他所受的压力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压力,就没有雅博渡口那一夜的有力的祷告和所蒙的祝福。

    压力转化为能力,这就是雅各的经历。这也是许多基督徒的经历。

    如果说,压力临到自己,自己却不到神那里去求恩惠、求怜悯、求转化,我们就必定徒然受苦、一无所得,甚或落到悲惨的地步。

    诗篇第107篇说到各种危险的遭遇,又说到祷告的收获,说到底,点明它,此诗篇是论述"压力与能力"的诗。惟愿我们,特别是正在受压中的弟兄姊妹,好好温习它,从中得见新的亮光,得蒙新的恩典。

    人生一世间如同在旅途上跋涉,曲折艰难,自然难免。压力如同不速之客,常会找上门来。经济的困难;生活的挣扎;疾病的缠身;亲友的离叛;儿女的不孝;歹徒的加害;战争的威胁;以及自然灾害的突发等等,无不可以成为可怕的压力。遇到这类事,怎样去对待,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怨天尤人吗?消极厌世吗?麻醉自己吗?错了,错了,大大错了。这样作,会糟塌了你的人生,使你更为悲苦。不如投奔到天父怀抱,藉着祷告化压力为能力,争取那"为困苦人预备"的恩典(参诗68∶10)。同时,尽上你应尽的本份。

    压力来到之时,正是操练祷告和信心之日。

    英雄的事迹是在战场上产生的,祷告的伟力是从压力中得到的。受苦的弟兄姊妹啊!神就在你的身边,等你去同他摔跤呢?
十九、祈祷与读经
    祷告帮助人读经,读经也帮助人祷告。凡是热爱祷告的,也必同时热爱读经,如果他不识字,他会善用机会去听道,以接受灵粮为喜乐。

    "天恩的滋味"藏在祷告中,也藏在灵粮中。神在高天之上因着儿女热爱祈祷读经,赐下慈爱和恩典,浇灌圣灵和能力。

    曾有一幅美丽的图画,图画上有只飞翔于高空的大鹰。作画的人把鹰的一只翅膀称为"祷告",另一只翅膀称作"读经"。那位画家把祈祷和读经看作信徒灵性生活中的二大力量,用意深厚、优美。

    (1)《圣经》中有很多话是直接教导我们怎样祷告的。只要我们照着去行,就会在祷告中见到恩典,对于属灵事情的认识,就会从模糊到清明,从浮浅到深入。

    (2)《圣经》还把不少古代信徒的祷告内容一句一句地笔记下来,这不是偶然的。当你读经时,如把他们的祷词当作自己的祷词;把你自己的心和经上那个祷告者的心调合起来,心心相联相印地去读,读出声音来,作为你自己的祷告送到天上。你会发现,自己受感动、得造就,与神的关系更为亲密了。

    再说,用祷告的心读祷告的话,就似乎看到了经上的那个祷告人,你如同进入他的处境和心境;因而你与《圣经》关系也就变得更亲近了。

    (3)诗篇里有许多祷告,其中有高等水平的,有中等水平的,也有低等水平的。但是都记得非常诚实。我们读时,要领悟其心意;体会其感情。有的可以拿来作榜样;有的可以拿来作参考;有的可以拿来作警戒。

    (4)要让祷告和读经并行,指导自己处世为人。有时主用经文指引道路;有时主用经文警告、责备;有时主用经文鼓励、安慰;有时主用经文启发、劝导;也有时候,主会用经上的话回答我们所祷告的事,将要变得如何如何。活的神,活用圣经,使自己的儿女行走在又新又活的路上。

    有了这些经验体会之后,你就提高认识,决不会想《圣经》是一本古书。反之你要从心底里说:"《圣经》真是神的话语,是一本常新不旧的宝书了。"《圣经》成了生命的口粮;生活的指导;家庭的良友;事业的顾问;一生的明灯。

    祈祷加读经,心灵亮明灯;读经加祈祷,得力行主道。其中的幸福是无穷尽的。
二十、祈祷与证道
    一切蒙主选召又在主手中蒙主使用的传道者,都深信"祈祷"与"传道"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们乐于纪念《圣经》里那些十分明确的教导:

    "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6∶4)。

    "神说了一次、两次,我都听见,就是能力都属乎神"(诗62∶11)。

    "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亚4∶6)。

    这些话特别是指属灵的事工说的。

    他们又提醒自己,纪念主耶稣在复活以后所说过的那些重要话语。主面对当时的门徒说:

    "我要将我父所应许的降在你们身上;……你们要……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路24∶49)。

    "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作我的见证"(徒1∶8)。

    历世历代的传道者,凡是信守主所说的这些话语的,都享受到了主所应许的恩典,并且证实"能力都属于神"。他们的亲身经验又印证了主的另一句话:"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属灵的事工)"(约15∶5)。

    千真万确!千真万确!当我们疏远基督,轻忽祈祷,放松对圣灵的倚靠时,我们就没有能力成就实际的属灵工作;无力使人悔改,也无力造就教会。为此,今天我们都当看到以下几个方面。

    〔1〕祈祷是明白真道的启蒙力量

    《圣经》里有许许多多的纪事和言论,其中有相当多的部分,其意义是特别重要又深奥的;单靠自己的才智是无法明白,必须在祈祷和默想中蒙受灵感,启开心灵、心窍,才能有所悟,有所见,有所明。

    教会的先辈们,主所重用的神学家、解经家、宣道家,都是先通过祈祷,蒙主赐下灵感与亮光,如同揭去了帕子,得以启蒙;然后才明白《圣经》,解释真理,传道给我们后辈。我们今天的传道者,继承先辈们所得的光,作为自己的基础,再通过自己的祈祷和努力,从而看见新光,领悟新意……。

    过去、现在、将来、昨天、今天、明天,代代相传,时时相感,教会所见的光就越久越明,越久越大,越久越全面,越久越稳妥。教会的属灵财宝也就因此越久越丰富了。从此我们可以看出来,祈祷乃是历代教会和各个传道者明白真道的启蒙力量。

    〔2〕祈祷是取得讲题和信息的途径

    传道或证道,对于每个传道者说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有时候,讲道的托付已经摆在面前,落在肩上了,讲题和信息内容却找不到。那时,《圣经》似乎被封闭着,自己的心灵也不新鲜,没有灵感,没有启发。但是,当自己转向神去,安静祈祷,恳切仰望以后,心灵发生变化了,讲题和信息内容也从心灵中升上来了。这类经验表明:祈祷乃是我们取得讲题和信息的途径。

    〔3〕祈祷是讲道产生能力的秘诀

    凡是多有经验的传道者都能作见证:没有诚恳的个人祈祷就没有真正的讲道能力。祈祷到达什么程度,灵力也会到达什么程度。

    因此,先要作"祈祷人",然后才能作"证道人"。祈祷引出证道。证道发出能力。这是一切站讲台的人应有的切身经验。没有这经历和追求的传道者是痛苦的,也是可悲的。让我们谦恭自励,益己益人,则群羊幸甚!个人慰甚!

    论到祈祷与传道或证道,我们还要说得具体些。若用七成精力献祈祷,用三成精力做准备,我们的讲道必定能从神那里得能力。我们的听众也必定能通过我们从神那里得供应、得满足。

    还有一个与此相关的事值得注意和提倡。讲道者在讲道之前的半小时或一小时那段重要时间,单单安静于主面前,不同任何人接触交谈,乃是极为重要的秘诀。讲道者要在这段时间里诚心祈祷,求主更新自己的心灵和悟性,并再次奉献自己,交付主手。要使自己在主的权下有一个新鲜而有力的灵;以这样的心灵光景站立在听众眼前,传讲属神的信息,我们将会看到,我们所得到的乃是一个神圣的讲台,一个蒙福的讲台,一个有力的讲台,一个胜利的讲台,一个荣耀的讲台。反之,我们所得的,只能是一个枯干乏味、沉闷无力、沉重受压的讲台和会场。

    一定要使自己和信众一同明白,祈祷在礼拜和聚会中具有绝对的重要性。祈祷是一条无可争议的"通天线路",通过它,我们才能取得必要的"属灵能源"。使徒彼得的话不是随便说的:"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6∶4)。你看,他把祈祷放在传道的前面。我国现代的神学家兼传道家贾玉铭老牧师深有感触地说过:"教会是跪着前进的。"为此,不论是谁,如果不先诚恳祈祷而随便登台讲道;这就意味着他是在藐视神的真道,心里以为自己已经有了一点"什么",不再需要祈祷,不再需要倚靠圣灵,就可以做属灵的工作了。这是一种可怕的病态心理,既误信徒又误自己,更是违背神的旨意和托付。这个病态心理是非同小可的,是一定要端正过来的。

    另一方面。我们要使每一个信徒懂得:务要体贴又支持讲道者,不要在他讲道之前去干扰他,不要使他分心。让他胜利地完成神圣的任务而不是与此相反。

    以上的论述重在祈祷方面,此刻要转到证道的方面。我们扼要地说一下。我们是蒙召作神仆人的,是以救灵大业为己任的。为此,让我们谦恭地自勉自鞭:

    讲自己所信的,信自己所讲的;讲自己所行的,行自己所讲的;讲自己所经历的,经历自己所讲的。

    用以上三个要点作为心志,约束自己,操练自己,监督自己;我们将会看到信实的神亲自与我们同在又同工。他必印证我们所传进的。

    自我破碎的人有福了,自育育人的人有福了,自重重人的人有福了!

    最后,让我们向主这样祷告:

    求主教导我们作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作堂堂正正的基督徒,作堂堂正正的传道者,直到走完今世路程。阿们!阿们!
廿一、祈祷与唱诗
    从古以来,唱诗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一直受到重视。追溯到旧约也是这样。诗篇不妨称作"歌唱的祷告",祷告能引发歌唱;歌唱也能引入祷告,为祷告增加能力。

    我们常用的《赞美诗》按内容看来,大致可以分作以下几类:

    (1)歌词向着神:对神表达崇敬、仰慕、赞美、信靠、顺从等等。

    (2)歌词对着大众:或号召罪人归向基督;或号召信众走好生命道路;或激励信徒追求圣洁、能力;或振奋大众兴起发光、事奉等等。

    (3)歌词对向自己:鞭策自己树立新志、追求新恩、诚挚献心、日日更新等等。

    (4)也有一些诗歌的内容,其本身就是一篇诚恳的祷告。祷告与唱诗融成一体,具有极深的感动力。

    (5)另有一些诗歌,特别具有抒发神圣感情性质,表达自己对主的敬仰、爱慕、向往、依傍、联合等等。其内容既是向着神的,又是对着自己的。

    (6)还有一些诗歌,每一节表达了一个意义。几节诗合起来就是一篇优美的讲章,对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非常有益。一面歌颂上主,一面对自己施训,提高心志,振奋灵力,弃旧更新,超凡入圣……其意义是非同平凡的。

    有时,神乐意引导人以诗歌的各节内容作为自己讲道的资料。这样,寓讲于唱,讲唱合一。

    不论是主日崇拜还是平日聚会,用诗歌颂,口唱心合,心灵集中,引入灵感。双耳还未听到讲道,内心已受圣灵感动,已得灵粮供应……其中的意义与价值不言可知。

    论到祷告和唱诗,我们还可以述说一些体会。有时候,事实上是需要祷告的,但自己的内心却不爱慕进到施恩宝座面前去灵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唱一首合适的诗歌来振兴自己,使自己乐于进到神面前去。

    也有时候,双膝虽已跪在主面前,可是心灵却感到无力,话语也觉贫乏,心灵显然衰微。这时,要运用自己的意志力,先唱出赞美的诗歌来。例如有一首诗常常使人得力又得胜:

    "我奉耶稣全能的名,跪在施恩宝座前;

    打败许多黑暗军兵,灭熄一切的火箭。

    全能名!全能名!我奉此名就得胜;

    全能名!全能名!撒但、罪、死,都无能!"

    这样的唱着、唱着、心灵的力量就奇妙地上升了。

    一个事奉主的弟兄,在他年轻时,为自己所遭遇的大困难祷告着。但是希奇的,情况反而更加恶化了,他几乎因困苦太大而失望,然而他不甘心失望。那时一首诗歌进入他心中,既是提醒、又是帮助。于是他立刻把诗歌和祷告调和起来,同苦难争战。当时的情形是:祷告在加强,困苦也在加凶,祷告和困苦如同在并肩赛跑一样……他抓住神的话不放,奋力祷告并用诗歌欢唱、战斗:

    "信心不停止,耶稣是近!

    信心不停止,无事可畏惊!

    信心不停止,此路最妙,

    信心在夜里,如在白昼。"

    那时,祷告变得越发有力了。大约到第八天早晨,神动手了,几乎是在几分钟之内,困难全被打退,平安如同锡安山稳然坚立。神为自己的信实和大能作出奇妙的见证,同时也证明祷告和圣诗的共同作用。真是这样,祷告配上诗歌如鹰展翅上腾,在灵交与灵战中都是十分有益的。当然,我们不要以歌声去打扰别人的安静和工作。

    回忆八年抗战的日子里(1937-1945),北方有位爱主的姊妹曾写信勉励自己的妹夫在事奉主的道路上知难而进。她写着说:"你看空中的飞鸟,迎着逆风,拍拍自己的翅膀,唱着悦耳的歌曲,欢欢乐乐地向前飞进。可是,多少神的孩子却在逆境中唉声叹气,甚至往后退却了……"这些话写得多么可爱,既是提醒,又是劝勉,复如警钟。

    今天,我们在此自勉自鞭,拍拍我们的灵性翅膀,祷告着,歌唱着,向前飞进。有一天,当我们飞完自己的航程时,主将对我们说出最柔和又最适当的判语。让我们战兢谦恭地行在他的旨意之中,通过祈祷的操练,步步前进。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犹太书20节)。我们仰望主的怜悯,在"至圣的真道"上学习,在祷告上接受操练。我们继续默想如下:
廿二、"奋力"与"安息"
    在祈祷的操练中,我们还要认识"奋力与安息"的问题。先读两类经文,作个比较:

    "耶路撒冷啊,我在你城上设立守望的;他们昼夜必不静默,呼吁耶和华的,你们不要歇息,也不要使他歇息,直等他建立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在地上成为可赞美的"(赛62∶6-7)。

    "我们都象不洁净的人,……都象叶子渐渐枯干,……无人求告你的名,无人奋力抓住你"(赛64∶6-7)。

    以上两处经文可以归为一类。前一处从正面教导守望的人,要昼夜呼吁耶和华而不歇息,也不要让耶和华歇息,直等到他施行大事。

    后一处经文则是从反面批评当时的以色列百姓,心灵不振,如叶枯干,无人真诚祷告,无人"奋力抓住神"。二处经文发出信息,都是呼召人勤奋祷告,奋力地去抓住神。神要我们的祷告具备一种奋发的毅力和韧性。

    我们再读第二类经文,也读两处:

    "我的心平稳安静,好象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诗131∶2)。

    "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哈3∶17-19)。

    这二处经文的笔法不同,灵意却是一致,那就是,不论处于顺境或逆境,我们的心灵状态应当如同孩子"安息"于慈母的胸怀,以耶和华为乐,具有一种甜美的信心和安息。

    在祈祷的操练过程中,要学两门课程,既要学会"奋力抓住神",又要学会"平稳安静,安息在主的怀抱里"。"奋力"是指祈祷中的呼求劲力,争取精神,摔跤胆量,灵战毅力;"安息"则是指祷告之后的充足信心,内在力量,平稳安静,无所牵挂。

    雅各在雅博渡口给我们看到的是他"奋力抓住神"的毅力(参创32章)。以利亚在迦密山上给我们看见的也是这种毅力(参王上18章)。然而诗人大卫的话语和先知哈巴谷的经历所表达的,却是后一种心灵境界,无挣无扎,无忧无虑,平静安稳,"安息"于慈母的怀中。

    先要操练的是运用已有的信心;去"奋力抓住神";以后才有可能学到(享受)后一种"安息于慈怀"的体会和福乐。没有前一步,就没有后一步;不先学到前一课,就不能学到后一课。

    但是在某些时候,我们的心境是:既有几分平安,又有几分挣扎;既有相当安息,又有细微牵挂。我们心灵的安息未能达到完全的地步。这又当怎样对待呢?

    歌罗西三章十五节有这样一句话:"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基督所赐的平安是可以在我们心中作主宰、作大君、统治我们全个心灵的。这个应许是我们可以实实在在享受到的。当牵挂、挣扎在心中还有残余势力时,表明我们还需要运用信心祷告下去,直到灵中感到透彻、清明、安定、舒泰,一切的担子都从里面卸完、卸净。祷告时要倾心吐意,要对主说:"主,你是平安的君王,求你用你的平安充满我,使我满享安息。此刻在我里面还有一点挣扎,还有些若隐若现的牵挂,求你为我全部拿走。"主必答应这类至诚的祷告。主必用其权能消除一切的烦忧、牵挂、不安,让信心、平安占满你的全心。经历了这些之后,你就真正知道什么是透彻的、成功的、完全的、安息的祷告了。

    一切爱慕、渴想基督丰满的弟兄姊妹们,但愿我们不原谅自己的懈怠和疏忽,更不要对某一项罪行恋恋不舍。因为没有放下,就没有得到;没有弃绝,就没有收获。洁净自己吧!奋然前进吧!紧紧跟从大牧人吧!你将看见,凡你脚掌踏过的地方,大牧人都为你留下恩爱的印记,作为你的产业。属灵的道路是最实际的,谁也不可能以取巧的办法取得过关与奔跑的"通行证"。一切都只能在诚心实意中得到。

    有一首诗歌与我们今天所论述的真理有关。它曾使许多人受益。不少次数,我为此诗歌而流出了感动的泪水。歌词深刻,曲子恰当,抑扬顿挫,起伏升沉,叩人心弦。诗歌的作者必定在生命的路上有过他的深刻历程,才能写出这样一首诗来,才能为圣灵所用,造就多人。对于这首诗,有的人是很熟悉的,但也不免有的读者是生疏的。让我不厌重复,敬录于此,与读者再次唱和其中的信息:

    (1)前要的是福祉,今要的是主;

    前要的是感觉,今要主话语;

    前要的是恩赐,今要赐恩者;

    前我寻求医治,今要主自己。

    (和)永远举起耶稣,赞美主不息;

    一切在基督里,主是我一切。

    (2)前用己力苦试,今靠主就是;

    前是一半救恩,今拯救到底;

    前用手坚持主,今主手牵我,

    前常漂流无定,今锚已抛妥。

    (3)前忙碌的打算,今则靠祈祷;

    前恳切的挂念,今则主看顾;

    前由我之所欲,今则主所命;

    前不住的祈祷,今常赞美主。

    (4)前藉自己做工,今惟主是靠;

    前我欲利用主,今则主用我;

    前欲得人称赞,今求主欢喜;

    前为自己活着,今为主而已。

    (5)前盼望在主里,今知主属我;

    前我灯将熄灭,今照耀辉煌;

    前所等的是死,今候主再临;

    稳固在幔子里,心中大安宁!!

    当我抄下这首诗歌时,我满心感谢主恩,同时,又感谢那诗的作者,使我再次得益。在这诗中,有真理信息,有双足实践,有灵历对比。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诗歌的作者是一位经历了"从奋力到安息"的基督门徒。末了一句最为明显。

    在副歌中,我们看见作者把他所认识的基督高高地举起,他赞美主的丰富,赞美主的自己。他在号召我们,与他一同唱和,一同向前。

    弟兄们,如果我们能在祷告中奋力抓住神,又享受从神而来的安息。我们对主的敬爱和认识就会更多。主也能更多地使用我们,成为他的见证人。
廿三、灵感与启示
    我们的默想与论述渐渐深入,要接触到灵感和启示的问题上去了。谁真正相信祷告,又认识祷告,他就不可能回避这一门重要的真理。关于灵感和启示,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什么叫灵感?什么叫启示?(二)蒙灵感和受启示的根据是什么?(三)寻求灵感、引导、启示应有何种条件?(四)如何鉴别灵感和启示的真假?(五)怎样才能老练起来?倚靠主的恩助,简单说明如下:(一)什么叫灵感?什么叫启示?灵感就是圣灵对人的感动,但是他有广义、狭义之分。就广义说,一切出于圣灵的感动或工作都叫作灵感,启示也是灵感的一种。就狭义说,灵感是指圣灵在人心中的运行、感化、启发、教导、照亮;而启示则是特殊的,超越的,是圣灵工作的高级阶段,是他赐给信徒的深层经验。灵感临到人,有时候人自己清楚知道。也有时候,灵感来到时,却不知道是圣灵在感动自己,只当作自己的思想、意愿、情感和志向在起作用,试举例以明之:路加福音第二章里记载了一件事。当时耶稣已经降生了。"在耶路撒冷有个人名叫西面,这人又公义又虔诚,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又有圣灵在他身上。他得了启示,知道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见主所立的基督"(路2∶25-26)。这里说,西面"得了启示"。由于启示,他才清楚知道(灵中有确知、有把握),必要在离世之前看见神所立的主基督来到世上。请注意,这里《圣经》所用的词是"启示"而不是"感动"。但是,接下去,到二十七节,经上说:"他受了圣灵的感动,进入圣殿,正遇见耶稣的父母抱着孩子进来"了,双方巧然相遇了。这里《圣经》不用"启示"这个词而用"感动"二字了。《圣经》用字的差别,显明《圣经》在属灵的事上用字的严格性和严肃性。对我们说来,真觉满了滋味,满了教育。"得见基督"是西面从圣灵"启示"而知的,是满有把握的。至于"进圣殿里去",西面只是受感要进去,未必清楚知道这一次就可以见到基督。但既然出于圣灵,奇妙巧合的事就出来了……这一类的经历在圣徒中间,在神的仆人中间,直到今天,仍然可以找到。上述例子是把"启示"和"灵感"分开来描述的,"灵感"是狭义的。再看一例,说到灵感是指广义的,是包括启示在内的。启示录第一章十节记着说:"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听见在我后面有大声音如吹号,说:'你所看见的,当写在书上,达与以弗所、示每拿……那七个教会'。"这里的话和以后的记载全是启示的性质,但《圣经》却用"圣灵感动"这一说法来描述它。我们再看保罗对于"启示"二字的用法。他十分重视其特殊性和超越性。例如他说:"我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因为我不是从人领受的,……乃是从耶稣基督的启示来的"(加拉太1∶11-12)。他又说:"那把我从母腹中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神……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加1∶15-16)。在另一处,保罗又说:"……用启示使我知道福音的奥秘"(弗3∶3)。他也曾对哥林多信徒说到主的显现和启示,就是他曾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在乐园里听到奥秘的话语(参林后12∶1-4)。于此可见"启示"二字具有特殊和超越的意义,与一般的感动,不可相提并论。这对于我们站讲台为主说话、为主作证的人,特别需要注意,要求严格看待,不随便使用"启示"二个字,使属灵的事不致失去其应有的光彩……(二)蒙启示的圣经依据是什么?在圣经中,受圣灵感动、引导、启示等类的话和事,时常出现。就我们方面说,最多谈到的是"引导",其次是"灵感"。至于"启示",说得最少,见证得也最少。从众教会和众信徒的灵性光景看,这是正常的,是符合实际的。然而,经上既有吩咐又有应许,神的儿女是可以操练到一个地步而从神接受启示的。这并不是什么过分或过于希奇的事。有神的教导和应许为证:"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荣耀的父,将那使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你们,使你们真知道他"(弗1∶17)。"你们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雅4∶8)。"耶和华与敬畏他的人亲密,他必将自己的约(信实可靠之言)指示他们"(诗25∶14)。圣灵的启示具有一种特殊的高效力,能使人"真知道神"。这是以弗所书一章十七节特别指出的。启示的恩典与别的圣灵恩典相比,无疑是特别珍贵的。没有第二个恩典比启示更能造就人,使人清楚地认识神。通观全部《圣经》可以证明,我们这些话是言之有凭、持之有据的。但是,我们方面必须乐于亲近神,在实际事情上甘心接受圣灵和十字架的对付,这才有可能得到这个恩典。你去读以弗所书一章十七节,可以看见二个特别耀眼的字:一是"求"字,二是"赏"字。"求"是虚己追求,"赏"是神悦纳了,就把你所要求的"赏"给你。看了以上的各处经文之后,人得启示的《圣经》依据就清楚了。(三)受启示的资格与条件如何?领受圣灵启示,究竟应具何种资格?应有哪些条件?首要的资格就是悔改归主,重生得生命;在生命的关系上作神的儿女。重生以后,"人灵"复活了,才可以同"神灵"交往,也有可能"交得通"。说资格,这就是最起码的资格。但是,并非所有的儿女都在实际中得到启示,这就需要进一步的条件。这里提三个条件:一是建立虔诚的信仰,二是力求圣洁的德行,三是常有认真的祈祷。信仰上的虔诚就是对所信奉的神怀抱一颗敬畏和诚恳的心。有了这样的心,人才能对神、对事产生出合宜的态度;神也因此对他产生悦纳的心。对于这等人,神要在必要的时候说出必要的话。这就是经上所说的"启示"。神曾说过一句非常甜美的话:"我所要作的事,岂可瞒着亚伯拉罕呢"(创18∶17)?这就是虔诚生活能够带给人的福分和赏赐。接着就是德行的问题。以信为本的德行,在神眼中极受重视。圣洁的天父要求有圣洁的子女。神品格上的圣洁使他无法同污秽的人交通。属灵的交通线对于不肯悔改离罪的人是封锁着的。你要神指引你,甚至清楚地启示你,你就非自洁为圣不可。得启示的第三个条件就是认真细心的祷告。一个爱好同神祷告对话的人,神才乐意同他对话。祷告必须是认真的,细心的,才容易见效。认真就是不随便,当作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来做;细心就是不疏忽,集中一切在灵中,去领悟并分辨所受的感动是何意义?是否正确?这是因为区别是非、正邪、真假、乃是诚实基督徒的当然责任。以上三个条件准备好了,履行好了,当神看为必要时,他就会按照他的智慧答应你所求的启示。然而,不少经验又表明,神是不随便发出他启示的。大卫曾为此而感到烦恼,他说:"耶和华啊!……不要向我缄默。倘若你向我闭口,我就如将死的人一样(既是痛苦,又不能作必要的事)"(诗28∶1)。这里往往有一个等候的问题,因为神对我们说话,指引,有他智慧的时间和方法。神如果喜悦用别的方法叫我们明白他的旨意,我们岂不也应当说"阿们"吗?不少时候,或者说,更多的时候,神是用他的手作给我们"看"而不是开口说给我们"听"。(四)如何分辨灵感的真假?关于分辨灵感和启示的真假问题,是一个重要而严肃的问题。这关系到信徒个人灵性的得失胜败,关系到四周肢体所受的影响,更重大的是关系到基督福音的声誉和教会在社会上的形象。我们先要树立几个基本而严正的信仰态度:(1)耶和华是真理的神,凡是真实的,可敬的,美善的,能造就人的,都是神所喜爱的。因为神原是众善之本,又是众光之父。(2)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爱慕真的,经历真的,见证真的这就叫基督徒,这也是基督教。然而古今教会都不免有"闲杂人",要求教会的牧人和管家加以关注、提防、纠正、引导。必要时可以告诉信众远避不肯悔改的败类,免受迷惑。至于诚实的信徒在追求中出现偶发的错误,把"错觉"当作"灵感",教牧者只宜用真理和经历循循善导。信徒自身也要虚心反思,这就大有益处了。市场上出现假药当然不好。但是,这恰恰证明市场上已经有了真药、良药,所以才有假的出来冒充。为什么有假先知、假师傅、假信徒、假灵感、假方言等事发生?正因为先有真的存在,而且他们受人敬爱,为此闲杂人中心术不正的就出来冒充、欺骗,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但主的教会永远有责任坚持真的,反对假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个有益的教导,正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在圣经里,我们常常读到这一类的话:"耶和华说"(耶23∶1),"耶和华对我说"(赛8∶1),"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耶1∶4,结34∶1),"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徒18∶9)……这说明旧约先知和新约使徒都有圣灵指引和启示的经验。到今天,情况是否改变了?是否神不再愿意对自己的仆人和儿女赐下这一类恩典了?显然不是这样。我们的难处在于深入广大信徒群众不够,我们自身的灵性建设也赶不上我们所敬重的先辈。我们的调查了解也不够。此外,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把我们搞糊涂了。这就使教会在属灵事上的贫穷渐渐变得深重起来。于是只得以外形的热闹代替生命的供应。我们几乎把教会历史上的珍贵遗产、灵性财富,渐渐淡忘了。让我们大家为教会为自己敲起警钟吧!我们回到主题上来:如何辨别灵感和启示的真假呢?一是要鉴别灵感来源出于何方。人所受到的感动,不外三个来源:①来自本身,即自己生理、心理因素所造成的感觉;②来自撒但的干扰、欺骗。它以鱼目混珠之法欺蒙不明真理的信徒,使其信以为真;③来自圣灵。我们懂得这三个来源之后,就便于检验所受的感动,看它究竟来自何方。只有来自圣灵的感动,才配称为真实的灵感。其特点是:清洁高尚,符合经训,又能被事实所证明。再说一遍:总不要轻易用"启示"这个词。二是寻求时的方法问题。寻求圣灵的感动和能力以及神的旨意,乃是教会的正统信仰。但是,方法如何呢?对不对路呢?有的地方,以鼓动情感之法"推动"信徒追求圣灵的恩典,犯了"靠圣灵入门,又靠肉身成全"(参加3∶3)的毛病。错误的方法会把人带入错误的境界;不可不慎。即使是较好的教会,如果骄傲自满,给撒但留下机会,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害。这也是值得注意和警戒的。三是验证的必要。凡是出于圣灵的,圣灵自己会让我们看见美好的结果:应许会实现,预言会应验,安慰会见效。如果出于人意或撒但,即使一时能蒙蔽一些人,但不需要多久,一切都会败露。有经历而又谨慎的牧人是"神奥秘事的管家"(林前4∶1),应当效法先知撒母耳的工作方法。《撒母耳记上》十九章十八至二十节的一段纪事大可一读。那里有一句十分重要的话,说:"有一班先知都受感说话,撒母耳站在其中监管他们。"当时有先知学校,类似今天的神学院校。当时的学生由于在先知学校跟从先知,因此民间也称他们为先知或先知门徒。他们在先知带领之下,也有受感说话的事发生,撒母耳作为忠心的师长、牧人、先知,自己又有经验,就在学生中"监管他们",一面观察、分辨,一面指引,帮助。这是一个极好的榜样。我们也要观察,分辨,什么是灵感的感动,什么是情感的感动,什么是撒但的干扰和欺蒙。此刻,以列表对比的方式说明圣灵感动和邪灵挑动的分别。下面的列表对比,只是概略地说明"圣灵感动人心"和"撒但挑动人心"的分别。至于圣灵启示人,既称作"启示",就不是渐进的,而是一次性说清事情,或应许事情的。如果事情需要分期分次的说,那么,在发出每次"启示"时,也仍然是一次说清而决非含糊的,朦胧的,或难以明白的。亚伯拉罕和摩西以及以后的先知的经验都是如此。"启示"的特色就是明朗、清楚,使人能够把握得住。就经验看,蒙"圣灵感动"的例子多,得"圣灵启示"的例子少。这是因为我们的"灵交"和"灵觉"不是常常处于理想的水平上。我们既非神人,又非先知,我们是常人。然而,在祈祷上勤奋操练的人,则或早或迟、或少或多的会享受到圣灵所赐的这个殊恩,这又是一些人所经历着的事实。或问:启示既是清楚明白的话,为何有的先知预言和《启示录》一书使人感到难读又难懂呢?让我简单答复:因为:(1)我们自己不是启示的直接领受者。(2)预言又是讲论未来的事,今日预解它、预知它,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3)不少预言又多用象征,意多含蓄,今日读它,解它,自非容易。那些奥秘性的预言或启示需要新的启示去懂得它。这就需要真正的光,新鲜的光了。而我们的光往往是很不够的。

    圣灵的感动、感化撒但的激动、挑动1、往往是渐进的。1、往往是突发的。2、常在安静之时进行。2、特爱在人急忙、慌乱之时作工,有时且要制造慌乱。3、来势大多缓和,便利人辩别是非、正邪。3、来势大多猛烈,挑动人的邪情。4、一次比一次明朗有力,(彼得在约帕房顶上见异象为例)4、一次比一次狡猾诡诈,变换引诱手法。(耶稣在旷野受试为例)5、使人思想清明。5、使人思想混乱。6、要人慎思明辨。6、迫人立刻行动。7、如日光照亮,越照越明。7、如洪水泛滥,淹没思考,淹没祷告。8、谋求荣主益人,又造就自己。8、不顾是非荣辱,只求满足私欲。9、时常对人说:"不可、不可";"应当、应当",教人尊重自己身份。9、时常对人说:"未必、或者、不一定"、"偶犯一次不要紧"。10、使人看到犯罪之危害。10、诱人思慕犯罪之快乐。11、人若跌倒,悔改回头,仍赐平安与安慰,进一步敬爱救主。11、人若跌倒,立刻放大罪行,进行控告,使人灰心,远离救主。12、以教导人遵行主旨意为总目标。12、以引诱人摆脱主旨意为总目标。

    (五)怎样才能老练起来?

    驾驶员的技术是在驾驶中进步的,游泳者的技巧是在游泳中提高的;同样,对于属灵的事也只能在实践中进步、提高、老练起来。对于灵感,对于启示,对于神的直接认识,也都只有在祷告的实际操练中,才能得到,才能渐渐熟练起来。我们这样说,也只能是战战兢兢地说。

    明眼人都会承认,对于神的直接认识,是历代教会的第一需要,而今天则具有更大的迫切性。

    为了福音真理的纯正,为了"教会子孙后代"的真正幸福,我们呼吁,再次倾听先知的呼声:"务要认识耶和华,竭力追求认识他"(何6∶3)。再要侧耳听听神自己的叹息声:"天哪!要听。地啊!侧耳而听。因为耶和华说:我养育儿女,将他们养大,他们竟悖逆我。牛认识主人,驴认识主人的槽;以色列却不认识,我的民却不留意"(赛1∶2-3)。

    如何能使自己在灵感的事上渐渐进步、熟练起来?上文《内变与外变》是有用的实践参考,不妨回过头去,重新温习,再次对照。千句话,万句话,合成一句话:将你自己交给你所信奉的神,进入神的话语,按照神所说的来要求自己,造就自己。他知道如何培育、修理、雕刻每一个把自己交给他的人。让我们说:乐于上进的人有福了。

    请用祷告的心调和在上面的话语里,等你祷告完了,再用歌喉唱出下面的话:

    "求主使我进深,我愿登峰造极;

    赐我智慧的灵,领我深入真理。"

    (赞美诗第315首)

    我们默想"祈祷的操练",已进入最后篇幅,求主赐下更多的恩典。我们恭敬仰望他。
廿四、亚伯拉罕与罗得的差别
    《圣经》里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角色,前者给我们作榜样,后者给我们作鉴戒。我们默想祈祷的操练,需要看一看亚伯拉罕与罗得在灵性与灵交方面的差别。

    经上明白记载,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民众,道德败坏,罪恶深重,声闻于天,那些城邑的居民快要在神的震怒之下被烈火烧灭了。当时,罗得一家正居住在所多玛,合家的人面临着家破人亡的大灾祸。然而,罗得一家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在那个时候,罗得的长辈亚伯拉罕,却不是住在所多玛,而是住在远方的山区。灭城的大灾祸对他并无切身的危险。但是,他却从神那里得到了启示,知道所多玛的悲惨结局就要来到了。

    我们的着眼点就在这里。亚伯拉罕和罗得两个人的差别何其大!

    试问他们的差别是什么性质的差别?对于我们后世的基督徒又有什么样的教训?

    他们的差别,是亲近神与远离神的差别;是灵觉敏锐与灵觉麻木的差别;是心窍灵通与心窍闭塞的差别;是勤于祈祷和懒于祈祷(或放弃祷告)的差别;是灵性儆醒与灵性沉睡的差别;是远离罪恶与接近罪恶的差别;是敬畏耶和华与不敬畏他的差别;是关心当时社会命运与不关心它的差别。总之,是"活在真理之中"与"活在自己之中"的大差别,也是对于"祈祷操练"的大差别。

    我们读他们二人的历史,又拿来对照自己,就不免为自己感慨、叹息……我们在灵交上一点不像亚伯拉罕,或者反倒像那个危险的罗得。我们缺乏亚伯拉罕的那种心灵境界。他为自己约束得很严,甘居安静的山地,过着朴素的生活,他对别人却是仁慈、宽厚、退让。应当确认,一个人的心灵光景和生活态度,既影响着自己,又影响着别人。我们自己的经验也证明过,当灵性光景够不上某一水平时,就会对自身的祸福大事,也会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对别人和国家社会的安危了。

    对比了亚伯拉罕和罗得的重大差别之后,我们的心不可能没有感动。然而,我们又何等容易把这个感动轻轻地放走了。这就是我们生命受亏的原因所在,也是我们难以进入属灵丰富的原因所在。很多事实在无声地说话:人们的灵命在"漏",人们的生活在"飘"……其中的教训可真不少啊!

    现在确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令人惊异,钦佩……但是,要问一下,今天的神是否改变了?他是否仍旧能如古代一样,使亲近他的人得到他自己的真实启示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这话不是随便说的。我们没有法子否定存在于广大信徒和圣徒中间的恩典事实。让我们大家都放下自己的旧想法,谦虚地深入群众。在群众中,才有丰盛而活跃的恩典故事。我们承认了这个事实,才会有新的心志,新的态度,新的追求,因此也就容易从主享受到他为我们所预备的新恩典,新认识。

    我们的需要是:看看别人,想想自己;望望高天,踏踏实地。

    何等容易,说三道四;多么艰难,低心下气。但是在属灵的事上,很多时候,是需要"低心下气"的。低心下气了,要求上进的心就上升了。

    亚伯拉罕生活在没有《圣经》和法律的上古时代,竟然能够蒙主造就、自己追求到如此地步。这对我们该是何等大的鞭策啊!
廿五、祈祷的终极意义
    万有的主(参来1∶2)以其无限量的大智慧创造了宇宙、万物和人类(参诗104∶24),又"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来1∶3),使宇宙万象和芸芸众生得以存在,直到今天。对于如此巨大的创造工程,我们能够说是无意义、无计划、无目标的吗?每个人的常识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而无需争辩。对于宇宙,我们所知太少,对于神的智慧,我们更难知晓于万一,然而,有理性和常识的人们却容易判知,宇宙万物和人类的出现,决非偶然,一定有其意义与目的。我们喜爱神的仆人使徒保罗的一段话:"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罗马书11∶33-36)。

    我们深信,在神的心目中有一个超越而永恒的大计划。万人,万物,万有,是他完成计划的工具。他所救赎的人(包括历世历代一切蒙了救恩的人)则在他的大计划中居于一种特殊的地位,负有特殊的责任。他们既是神整个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他执行计划时的一群同工、助手(参林前4∶1,3∶9);其中的奥意,实在不是渺小的人类所能测度、透视于万一。我们只有谦恭俯伏,敬仰赞美。

    神有一个永恒的计划,这个认识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是因为坚信神的大智大慧。他既是这样的一位神,就决不可能胸无成竹而施行这项巨大的工程。《圣经》又有不少话语发射光芒,昭示人心,发人深思。创世记一开头就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到启示录21章1节,又说:"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以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主自己又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启22∶13)。希伯来书11章10节更明确点出:神是经营者,建造者。英文《圣经》索性译作"设计师,建筑师,打样者"。此外,大卫也被圣灵感动,说出他的认识:"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写在你的册上了"(诗139∶14-16)。大卫认识,神造他,神用他,都有先见,都有计划。问题是,不论是大卫或是我们,是否行在神的旨意和引导之中呢?

    在默想这些既论大事又论小事,既说天地又说个人的经文之后,我们就可以看见:神对于大宇宙和蒙救赎的个人,都是成竹在胸,计划在手的。

    我们以这个信念为珍贵。因它确实推动我们,感化我们,作更有远见的基督徒,并为此而付出心力,付出代价。

    说个比喻,如果把神的计划比作一座高楼大厦,那么,我们是其上的一砖一瓦。如果把神的计划比作一座巨大机器,那么,你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小零件,一枚小螺钉。这样,我们对自己应当如何要求,如何起作用,就不难明白了。

    说到这里,我们再同祈祷这件事联系起来看。祈祷的终极意义究竟是什么?

    从表层看,祈祷似乎只是为自己,为别人,为这一件事,为那一件事;从内层看,祈祷的正意和目的乃是为着神,为着配合神的永恒计划而效力。

    从表层看,祈祷是为人的灵魂,或为人的困难和需要。从内层看,祈祷的终极意义是在于满足神的心意,为他永远的计划而付出灵力、心力、体力。所以说"我们是与神同工的"(林前3∶9)。

    箴言第八章宣称基督是工程师(参箴8∶30)。这样,我们就是他手下的小工了。

    教会的救灵、培灵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些都是神完成他工程的重要实践。而祈祷的作用则是要使这些事工免于形式化,而要使之产生实效。这么一看,我们强调祈祷的操练,其意义之重要,就不难理解了。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世为人应当如何努力,就决非一件个人小事,而是与神的永远计划配搭在一起的神圣大事。我们的正与邪,是与非,得与失,成与败,荣与辱,无一不和神之心意、心情、计划、工程,相联相接,相关相通。

    神的旨意和计划乃是基督徒生活的中心。我们是环绕这个中心而为人,而工作,而祷告的。

    为此,我们既是面向神的,又是面向世界人类的。我们是属于大主宰的,又是属于全人类的。讲得细一些,我们说一句有益的话,写一封有益的信,作一件公益的事,担负一项有益的职务,争取一个沉沦的灵魂,扶起一个沉睡的弟兄……,都应当用祷告和献身的心灵去做,这才是天父的心愿和指望,这也配合了天父的永恒计划。

    我们的双足虽只站在一个小小的岗位上,我们的心灵却怀着神自己和他的大计划。这是基督徒的荣耀。这也是我们的宇宙观,人生观,是我们的处世哲学,生活态度。为什么要在祈祷上进行操练?它的终极意义是什么?默想了以上的论述以后,也就清楚了。我们祷告的舌头虽然小,却能推动属天的大事工,有分于属灵的大计划。为此,我们高声赞颂主和他荣美的名!

    我们的眼光和认识如果能达到这个高度,我们祈祷与为人的意义、质量、价值、作用,一定将大大提高。

    惟愿我们所敬爱的大牧人,就在此时此地,以其复活而带钉痕的手,按在我们各人身上,好叫我们重新得力,在属灵的心志上,生活的意义上,更上一层楼。阿们,阿们再阿们!
廿六、心得一束
    (1)祷告如同工作,越勤奋越有美好收获;祷告又如同掘井,越深挖越见水泉清澈。

    但是,勤奋祷告要比勤奋工作艰难得多;认识这一点。承认这一点,是有益的。

    (2)祷告蒙神应允,固然是好;祷告不被答应,也是出于神的爱心和远见;我们也要看到这一点,承认这一点,才是信任神,才算信得过神的大智大慧。

    摩西曾为自己求死,以利亚和约拿也曾为自己求死。但是,神没有答应他们这个不出于智慧之灵的祷告。结果都证明,神的拒绝乃是对他们的大爱心、大智慧;使他们日后有更好的工作,有更美的产业留在人间。摩西为我们留下五经;以利亚为我们留下升天的奇迹,又为我们留下接班人以利沙和他的一生伟业;约拿为我们留下约拿书。它教导我们看见,即使在旧约时代,神也爱外邦尼尼微,并没有把他们当作"俗而不洁"而被弃绝的。可见,答应祷告是神的大爱,不答应祷告同样是神的大爱。

    (3)神向我们多次宣告又多方呼召,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利19∶2,)。这话说得多么清楚,多么明白,多么郑重,又多么有权威!这命令一直贯穿到新约时代,说:"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12∶14,)。又说:"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彼前1∶15)。

    在灵性生活中,心灵、思想、意念、言语、行为,倚靠天上的力量圣洁自守,乃是每个基督徒的重大责任。同时,这又是最高尚、最幸福的事。这件大事和祷告的效果发生密切关系(参赛59∶1,2,亚7∶13)。我们的主曾责备说:"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啊!主啊!却不遵我的话行呢"(路6∶46)?主又在《马太福音》23章里严厉斥责法利赛人的伪善。这就给我们看见了主的心。他爱什么,恨什么,都显得一清二楚了。彼得见证说:"主的眼看顾义人,主的耳听他们的祈祷,惟有行恶的人,主向他们变脸"(彼前3∶12)。

    (4)当我们放松自己时,最先放松的就是祷告。在放松的日子里,幽暗的力量就要象窃贼一样,偷偷地进入我们里面。它先进入心思,又进入生活。那个窃贼是决不会空手回去的啊!

    (5)如何鉴别自己和别人的灵感经验呢?概括而言之,要注意三个方面:

    ①看一看,别人或自身,平时的德行是否圣洁,是否正派;②所说的灵感语言是否符合圣经的真理教导及其灵意灵训;③察看所说的灵感话语是否应验,是否与事实一致。把以上三方面合起来看,才是稳妥。轻易肯定和轻易否定,都不是郑重的态度。真实的属灵经验,非常珍贵,它是教会的财富;同时,又要警惕某些人以"敬虔"作面具,作外衣,引诱、愚弄那些只有热心而不明白真理的人。这等心术不正的人是教会内部的大患。他们以私利和谎言混乱真道,败坏福音和教会的声誉,又损害群羊,引入歧途。

    (6)要在具体的事上拿出信心来运用,按照主的教导去对待;去处理。这就使祷告的操练有了落脚点。

    (7)主对撒马利亚妇人说过一句话,对我们各人都很合用。主说:"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约4∶10)。这里有"早求"的吩咐,又有"早给"的应许。惟愿我们学习着前进。

    (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光者明,近俗者混,近理者胜,近神者圣。你选择什么样的人作朋友,对你的一生有莫大的关系。不少信徒由于选错了朋友,把自己害得苦上加苦,痛上添痛,甚至弄得身败名裂。那就说不上什么灵性的操练和长进了。

    (9)弟兄姐妹们,里面!里面!里面!务必首先注意你的里面!里面正了,清了,圣了,生命和圣灵的律(力)自然会破门而出。那样,你"杯盘的外面"(言行)也就清洁了,干净了;对人对事也变得协调、协和、协同了。但是,如果你的里面已经放松,把敬虔看作废物,私意与邪念占据着你内心的宝座,那末,你必然的趋势和结果就是身不由主,情不自禁,且要在你身上散发出臭声、臭气来。许多事例不是在这样告诉我们吗?"里面"乃是人的根本,"源头"。是人外面行为的起步之处。操练祷告就是打扫人的"里面",清理人的"源头",端正人的"起步"。

    (10)神的"命令"和他的"应许"是紧密相联的。这是《圣经》的大道理。祷告的诀窍就在于遵行主的命令,抓住主的应许,去同主交谈,申请主的答应,争取主的恩典。那些不理睬、不遵守主命令的人,休想从主得到他所应许的福乐。

    (11)如果没有圣灵的光照或感动,就没有人能够真正认识神,也没有人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的本相。若没有圣灵的工作,也没有人能够奉献真正的祷告。但是,又应当知道,一个人有祷告的心,有寻求认识神的心,正表明圣灵在感动你、吸引你,要你去认识神和你自己。神也必乐意被你寻见。因为这表明神和你走在同一条线路上,你去"寻"他,他也来"找"你;并且,正因为他来找你,你才开始有心去寻求他和他所赐的赦免与恩爱。

    (12)《旧约·约伯记》中有二处经文论述过祷告的真理,意义十分美好;但是它却很容易被读者忽视或者遗忘。

    一处这样说:

    "你若将心安正,又向主举手(指祷告)。

    你手里若有罪孽,就当远远的除掉,

    也不容非义住在你帐棚之中。

    那时,你必仰起脸来,毫无斑点,

    你也必坚固,无所惧怕。

    你必忘记你的苦楚,就是想起,也如流过去的水一样。(不耿耿于怀)。

    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照亮多人),虽有黑暗(熬炼),仍象早晨(放光)"(伯11∶13-17)。

    另外一处又说:

    "你要认识神,就得平安,福气也必临到你。

    你当领受他口中的教训,将他的言语存在心里。

    你若归向全能者,从你帐棚中远除不义,

    就必得建立。

    要将你的珍宝(你认为珍宝,神却不同意的事物或人物)……丢在溪河石头之间;

    全能者就必为你的珍宝,作你的宝银。

    你就要以全能者为喜乐,

    向神仰起脸来。

    你要祷告他,他就听你;

    你也要还你的愿。

    你定意要作何事,必然给你成就;

    亮光必然照耀你的路。

    人使你降卑,

    你仍可以说,必得升高。

    谦卑的人,神必然拯救。

    人非无辜,神且要搭救他,

    他因你手中清洁,必蒙拯救"(伯22∶21-30)。

    亲爱的读者,很多祷告的人,经历了上列两处《圣经》的话语。如果你信靠而又顺服,神也必照他的智慧旨意,向你施恩,建设你的人生。因为约伯记的原文是诗,所以就以诗的形式写在上面。这个形式也许能帮助你更清楚地朗读它,领受它。

    (13)伟大的神学家,敬虔的基督徒圣奥古斯丁(主后354-430)说过:"主,你是永远安息,又永远工作的。"我们于重生之后,也要在神生命的作用之下,经历属乎神的安息与工作。这当然不是说,我们能够工作和安息到神的程度,乃是说,我们能够有分于神的工作,并享受从神而来的那种奇妙安息。这完全是神的慈爱,是他能够赐给我们的恩典。这恩典要成为我们的属灵产业,且能与别人共享(经过圣灵)。然而,如果离开了祷告,那种工作和安息,就都与我们无缘无分。

    (14)一个老年基督徒的感怀:

    幼时母怀作我床,如今主胸为倚傍;

    终生沐浴主爱中,献我祷心献我唱;

    崎岖道上长见识,风波海中见恩光;

    属灵生活"千里行","始于足下"岂敢忘!

    未悉何时去见主,但求每日主在旁;

    余年余热能几何?"在他手中"不彷徨。

    渴望后生勇接班,福音火炬擎手上;

    言传身教共砌磋,天上人间同欢唱。

    (15)弟兄姐妹们,如何在祷告上进行操练呢?浓缩成一句话:要在祷告中操练祷告!一个不想祷告或不爱祷告的人,他就只能在祷告这件大事上成为"门外汉"。这话似乎逆心、逆耳,却是千真万确的。惟愿你我一同谦恭,一同从主领受真言。愿主用厚恩迎接一切面向他的人们(参罗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