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满径
作者:巴克莱
四月
复活节 美丽浮浅,深不逾肤 改观 不要说“不”答复
装潢 一举一动都得当心 灯光 要有准备
中庸之道 魅力 “不” 早起
伤心的人 广告 先知 主的话语的力量
天父的手 跟随我 不能看外表 医生
伟大的人 学习、指引、消遣 呵欠 亲切关怀
时钟 私生活 然而 关起门来(一)
关起门来(二) 付出的代价 得到的  
四月 复活节
    复活节

    今天的教会仿佛只在复活节的时候,才思想复活的信仰,实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我们差不多只在复活节才想到复活,我们也只在复活节才唱与复活有关的赞美诗。

    这真是大错特错。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了礼拜天也就是主日的来源。犹太人的圣日也就是安息日,是纪念天父创造世界六天的劳苦之后的休息。主日也就是礼拜天,是纪念主基督的复活,因为祂是在七日的第一日从死里复活的。

    在初期教会中,复活是教会所看重的一件大事,是一切崇拜与生活的辉煌基础。复活的信仰是一切的中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思想它,时时回到这个中心的信息。

    唯有相信复活了的主,才能让我们面对生活。

    要是我们相信主基督已经复活,而且现在仍然活着,我们必须相信在一切在生活中有祂同在,我们决不孤单。有祂与我们同在我们才有力量工作,忍受忧伤,面对试探。

    唯有相信复活了的主,才能让我们面对死亡。

    相信复活就是相信我们有一位朋友、一位同伴,祂曾在世上活过、死了、现在永远活着,祂已经战胜了死亡。现在与我们同在的主,有一天也会陪同我们经过死荫的幽谷,进到另一个生命。

    有位作家告诉我们他父亲死时的情况。他的父亲年老多病,有天早上,这位作家走进他父亲的卧房去唤醒他。老人告诉儿子:“拉开百叶窗,让我可以看见晨光。”儿子把百叶窗拉开,就当清晨的光线照进屋子里的时候,老人躺在枕头上过去了。死亡是晨光的来临。

    因此在一年的某一个节气当中思想复活的信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在每天的生活中活出复活的信仰来。复活也是一个人在生活的尽头,所持守到底的信仰:我们一定会复活。

    
四月 美丽浮浅,深不逾肤
    ·四月一日·美丽浮浅,深不逾肤

    伦敦某大学,有位著名的教授喜欢种植玫瑰,客人都以能应邀参观他的花园为荣。他爱告诉他欢迎的访客:“请到我的花园里来,让你看看我的玫瑰。”

    可是某天,有一位容光照人的女士来拜访他。他却说:“请到我的花园里来,让我的玫瑰有幸见到你。”这当然是空前未有过的一句好称赞。

    可是我还是不懂:大家明明知道美丽浮浅,深不逾肤,却为什么要纷纷用化妆品来美容,反而忽略了生命中更重要的灵魂美。

    皮肤外面的美丽,只要有钱,不难得到。

    你可以在美容院或者百货公司买到各种各样的美容品,可是灵魂的美丽,那种深藏在生命里的美质,让人的生活充满魅力的力量,却不是可以轻易得到的。只有靠自律的生活,开豁的心胸,痛下工夫,不断奋斗,恒切祷告才能得到;比你从瓶子里拿美容霜不知难多少倍。

    表面上的美也有很多难满足的地方。

    化妆只能暂时掩藏一下真面目,你可以用脂粉打扮出一个漂亮的脸孔,可是改变不了胭脂水粉下面憔悴的皮肤。

    其次,浓妆艳抹都是短暂的,一到晚上,铅华褪尽,什么也没有了。可是心灵的美丽与生命深相结合,令人光彩焕发,褪不去,洗不掉。

    表面的美只是过眼云烟。

    把自己装扮得很美丽,也许可以让人注意一下,让途人注目,甚至惹来一两声口哨。可是年华渐逝,真能让大家记忆的人,只是那些又高雅、又慷慨、有智慧而又心地良善的人。

    人工的美怎样也不及内在美来得久长。

    即使我们看重仪表(为什么不应该?),没有内在美也难有好的外在美。

    心胸狭窄、常怀怨恨,容易令人老,那留在脸上的皱纹,最好的美容师也无法去除。暴怒、憎恨、闹脾气,也能在人的脸上留下痕迹,是整容师无法移去的。

    我们若真正希望自己美丽,一定要从里头开始,没有美丽可爱的灵魂,决不会有永远美丽可爱的脸庞。

    
四月 改观
    ·四月二日·改观

    英国作家切斯特顿信了基督,人家批评他,说他写的书没有一本不让人看出他的宗教信仰。他听了以后回答说:“我希望我真的做到这一点。”

    基督徒应该经常觉得让人知道他是基督徒,是一件又光彩又有面子的事,不单只在礼拜堂,在任何地方都应该如此。

    一个人对基督信仰应该现在他的工作上。在这个敷衍塞责,马虎了事的时代,他能够看重他所做的工作。他做事能经常要求问心无愧,不是随随便便,潦潦草草,把事做完就算了,而是去尽力把事做好。

    一个人对基督信仰应该表现在他的消遣上。凡是能污秽他的身体、心灵的消遣,凡是会影响到别人的福利和纯朴的娱乐,都不应该沾染。

    一个人对基督信仰应该表现在他的运动上。我年轻的时候,几乎每一种运动都玩过。现在我看球赛,或者其他运动的时候,最叫我惊愕的是那种传统的,只求参加、不计成败的体育精神,已经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不顾一切,但求取胜的表演。基督徒在任何运动中都应该做一个诚实的运动家,是观众所喜爱的人物。

    一个人的基督信仰应该让人知道他是一个有社会良心的人,基督徒有责任充分参与政治事务,工会事务和地方政府,公公正正说话。

    
四月 不要说“不”答复
    ·四月三日·不要说“不”答复

    那位要求耶稣医治她儿女的希利尼妇人(可七24-30),因为不是犹太人,而耶稣的工作当时只能先给犹太人,所以她得到的答复是祂现在不能帮助她。

    耶稣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那女人回答说:“主啊,不错,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们的碎渣儿。”耶稣听了之后说:“因这句话,你回去罢。”那女人回到家里,发现女儿已经痊愈了。

    她因着那句话得到耶稣的医治。

    希利尼妇人不肯接受“不”的答复。

    哥伦布不肯接受“不”的答复。他用了十八年的时间踏遍各国宫廷和富户的门庭,找寻财政上的支持,来组建一个船队,去到地球的另一边探险,希望发现新大陆。

    美国黑人教育家布克·华盛顿不肯接受“不”的答复。他要进大学受教育,打听到有一所学院肯收黑人,于是步行数百英里去到那所学校,抵达时名额已满。他哀恳,结果给了他一份苦工,包括刷地板、整理床铺、清洁窗户。到后来,终于在该校攻读,只因为他不肯接受“不”的答复。有次,他想完成一种发明,做了七百多次实验,一一失败。他一点也不灰心,反而高兴地说:“我已知道了七百条不应该走的路。”他继续努力直到成功。

    我们若要做成一件事,必须像他们一样,决不接受“不”的答复。

    希利尼妇人知道乐观的回应的价值。

    我们常常得不到本来可以得到的东西,是因为人家一拒绝便暴跳如雷、拉长脸、心存怨恨、怒形于色,怏怏而去。要是我们能改变一下,反而应之以一笑,说句悦耳称心话,很可能得到我们想要的。

    若能锲而不舍,又能保持乐观胸怀,几乎可以无事不成,无远弗届。即使偶有失败,也能报以一笑,淡然处之。

    今天的世界需要这样的人。

    
四月 装潢
    ·四月四日·装潢

    有一个罗马时代的故事,说是有个罗马皇帝作战凯旋归来,率领他的百战雄师旅行穿过罗马街道,庆祝胜利。

    街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队伍经过的某处,搭了一个看台,让皇后和皇族可以观礼。

    沿着大街在两旁,有高大的全副武装的罗马武士站岗。**的队伍快走近皇后和皇族观礼的看台时,还在髫龄的皇太子从看台上跳了下来,挤过人群,打算跑到街的中央去拦住他父亲的御驾车。

    在路边站岗的罗马武士一把把他抓住,对他说:“不许跑过去!你知道来的是谁吗?他是皇帝陛下。”小皇子听了笑了起来,对武士说:“对,他是你的皇帝陛下,可是他是我的爸爸。”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这则故事。

    在这世界上要是能有人喜欢你、爱你、知道你的优点和缺点。不管世人给你戴什么衔头,如此评价你,他一样爱你,这应当是好得不能再好的事。

    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却有一件叫我们不得不警惕的事。要是把我们的衔头摘掉,把架子、地位、身份统统放下,请问你还剩什么?在这些东西后面的真我,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严格的考验:把世上的虚衔和虚名都摘除以后,那个剩下的真我会是什么?

    天父眼中所看见的我们,正是去掉了这一切外在的地位、声望和名份等等装潢之后的那个我(路十二16-20,撒上十六7)。

    当我们思想生命的意义时,应该把自己放在这种光景里去思考。

    
四月 一举一动都得当心
    ·四月五日·一举一动都得当心

    父母是孩子的模范,我们为孩子建立了什么模范呢?

    关于婚姻和夫妻在家庭的关系,我们是怎样教导孩子的呢?

    在孩子心目中,结婚是不是两口子成天斗嘴吵架、一年到头诟骂不休呢?抑或是男女相敬如宾,互相体贴的一种关系呢?

    我们是不是让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到一种看法,以为婚姻只是男女不幸福、不愉快、不安舒的结合,而家庭只是夫妻争吵、互殴的场所?抑或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明白婚姻是人与人间最完美的结合,而家庭是共患难、同心协力,共同创造明天的安乐窝?

    这一些都是我们应该诚诚实实向自己提出的问题,也只有我们自己可以提供答案。

    我们怎样教导孩子对工作的态度呢?

    在孩子心目中,是不是认为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是对的,工作应该取巧,在老板面前装模作样,混日子过?我们有没有让孩子学会,用不诚实的手段赚钱而不给人发觉,是聪明且值得称赞的事呢?

    抑或我们教导孩子:世上最大的满足是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而世间的确有不少的人不是看着钟办事,也不斤斤计较待遇,所关心的只是把工作做好?我们有没有教导孩子,基督徒要做到绝对诚实,不可沾不义之财呢?

    这一些都是做父母的应该诚诚实实向自己提出的问题,也只有父母自己可以提供答案。

    我们怎样教导孩子对教会的态度呢?

    在孩子心目中,教会是不是一个要我们时时勉强捐一点钱的地方呢?抑或在他们心目中教会是像诗人所说的:是我们欢喜去的地方(诗一二二1),是我们可以与其他信徒有交通,高高兴兴侍奉主的地方?

    
四月 灯光
    ·四月六日·灯光

    在印度边远的地区,即使在今天,街上仍旧没有路灯,屋里也没有电灯。他们仍然用简陋的小油灯来照明,也就是当年耶稣在世上所用的那种灯光。

    在这种乡村地区里有一座庙,庙里的屋顶上挂下一个巨型的铜架,架上有一百个可以放小油灯的槽。现在这个灯架是空着,因为没有灯,庙里还是暗的。

    晚上当地的人来拜神的时候,人人都带着他们的小油灯,经过暗黑的街道来到庙里;然后把他们自己的灯放在那个大铜灯架上,装进灯槽里。

    庙本来是暗的,当拜神的人陆续走进庙里来,庙也就变得越来越亮;等于一百盏灯都放上了灯架,庙变得明亮如白昼。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教训:让庙能够大放光明的是拜神的人所带来的一盏盏小灯;一个教会的兴旺与否,也得看每一位信徒是不是能作出小小的贡献。

    教会主日崇拜不能专靠牧师,信徒也有他当尽的本份。

    有的教会聚会的气氛既热烈也迫切,讲员踏上讲坛,受到这份火热情怀的感染,充满灵力;有的教会聚会的气氛冷淡消极,毫无生气,讲员觉得仿佛在对着一面石墙说话。

    有的教会聚会的气氛火热异常,讲员的心也给他燃着;有的教会聚会时灵性一片软弱,让人心里直打哆嗦。

    有的教会聚会的气氛充满爱心,讲员即使讲得不好,也能得到听众热烈的欣赏;有的教会聚会气氛十分挑剔,缺乏爱心,即使讲章是用心血写成,讲出来也是毫无生气。

    讲道的人都知道,崇拜的成功要靠会众;讲道的好与坏,一半以上决定于会众。

    
四月 要有准备
    ·四月七日·要有准备

    赴礼拜前应有充分准备。

    要是每位信徒来礼拜堂之前,甚至在路上的时候,能够用几分钟默想天父,为自己、为讲员、也为要参加崇拜的人做个祷告,聚会的光景会完全不同。

    参加崇拜,是为了寻求主里的交通。

    到礼拜堂聚会不应该只是一种习惯、一个迫不得已的任务、一种社会地位的标志;而应该是一种从心底里发出的努力,要走出这个世界来寻求与天父和肢体的交通。

    人的一生事业要成功,其中一个大秘诀就是我们凡做一件事都知道为什么要做它。我们到礼拜堂去,是因为我们需要与天父和祂的子女有亲密的灵交。

    赴礼拜时,要有把自己完全献上的决心。

    做礼拜而只想有所获的人,到末了会一无所获。我们赴礼拜要有摆上的决心,放下我们的喜好,摆上我们的祷告,献上我们的忠诚,摆上我们的爱心。任何聚会要成功,一个茶会要充满欢乐的气氛,永远得靠参加的人肯放下自己,投入到聚会或者茶会的融洽气氛里面。

    赴礼拜也是这样。有时候我们听到人说:“我已经不去做礼拜了,因为什么也得不到。”对这种人我们很可以问问他:“你赴礼拜有没有想到过献上些什么?有没有敬虔地献上你的爱?有没有谦卑地和信徒们交通?”

    要是我们赴礼拜不只是身体在那里,也带着我们的心,我们的爱,我们的敬虔,我们的祷告,我们做完礼拜出来时,一定能伴着这“世界的光”,也就是主基督走回到这世界里来。

    
四月 中庸之道
    ·四月八日·中庸之道

    古圣先贤忠告我们别走极端,凡事都应寻求不偏不倚之道,要做得恰到好处。这话当然很有道理,也极富价值。

    一个人要是一会儿热心万分,一个儿又极端消极,这人当然有问题。一个人要是一会儿兴高采烈,一会儿又精神低沉,这种人当然很难相处。这种时睛时雨性格的人,一生都会在小事小物里面打滚,走的道路不免都是极端的。

    要是能找到一个人,处事平平稳稳,既不会太热衷,也不太消极,稳稳妥妥,感情不容易为外物所激荡;有中国人所说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镇定功夫。与这种人共事、创业当然是很幸运的。

    不走极端,寻找不偏不倚之道固然是对的,但也有例外,而且这种态度也不够全面。以冷静著称的古希腊人,不喜欢对事物热中,因此他们不能了解狂热分子的心情。

    在某此事情上要得到成功,热情是很重要的一种品质。

    劝人别走极端,其出发点是认定人生最要紧的是安身立命、不冒险。要是我们持着这种态度,譬如说在讲话时,处处谨慎小心,我们当然不会得罪什么人,也不会因为失言而惹来麻烦,可是我们小心说话的结果,会让我们永远不敢指斥人的罪,击打他们的心灵,冲激他们的感情。

    要是我们严格持守中庸之道,我们很可能不犯大错误,可是我们决不能做出英勇牺牲的行为,去影响人类。基督徒要对这世界产生影响力,决不能只求安身立命。

    “凡事应做得恰到好处”固然是一句很有用的忠告,可是基督徒为了基督的缘故,他的行为应该可以不顾情面,勇往直前。

    
四月 魅力
    ·四月九日·魅力

    魅力是一种伟大的天赋。

    英国作家巴里在他的剧本《女人心中有数》中,借着女主角马吉对魅力下了一条定义:“魅力仿佛是盛开在女人身上的花朵。有了它,别的都可以不必要;没有了它,别的都管不了事。”

    有魅力的人,人人都爱和他交友;和有魅力的人相处总是愉快的。他好像雨天的太阳,能驱除昏暗。人人都乐于为他做事,他也能要一个人做别人连做梦都想不到他肯做的事。

    魅力里面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像阳光能溶解冰块。

    魅力也是一种最危险的天赋。

    魅力可以招致两种危险。

    第一种危险是用它来摆脱自己所惹来的麻烦。有魅力的人可以凭一张嘴、一个微笑,轻轻易易解围;久而久之,他便把魅力当作一件法宝,以为遇到麻烦,或是犯了错误,都可以祭起这件法宝来脱身。

    第二种危险是用它来替代行动。本来应该去做的事反而不做,专门说花言巧语,用动人的仪表和迷人的微笑来替代。

    英国十八世纪著名的首相皮特,有一位叫做邓达斯的苏格兰朋友,他对邓氏倚畀甚殷。他谈到邓氏时会说:“邓达斯不是演说家,也不善辞令,可是不问环境好坏,他总在那里护卫你。”

    邓达斯没有我们所说的仪表,也没有那种表面上迷人的、吸引人的魅力;但是他有比这些更伟大的东西:不问风、霜、雨、雪,不分阴晴,有他在,一切无忧。

    
四月 “不”
    ·四月十日·“不”

    考验一个人的好方法,是要他做一件事的时候,看他会不会习惯上说:“不”。

    人,不分男女,都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你找他帮忙时,他总会很自然的说“好”;而另外一类,总是说“不”。我有时候想,假如我要找一个同工,我不会先问他有什么学位、文凭,或者在学术上有什么成就,我要问的是:“他是不是乐意工作?”

    最好的同工应该是你要他做什么事,他总是愿意说“好”的人。

    可是不幸的是,我们在生活中,不但常常对人说“不”,我们也常常对天父说“不”。

    我们明知有段路应该走,有件事应该做,可是我们总是说“不”。

    这种情形甚至出现在祷告上。许许多多的人错用了祷告。他们不断用祷告来躲避他们相信会发生的事。他们祷告的态度,是有意无意间总是哀求天父改变祂的计划来将就他们的计划。对他们来说,祷告是要求主:“愿祢的旨意改变。”而不是顺服地对主说:“愿祢的旨意成全。”

    要是我们不能学会对天父说“好”,生活里不会有真正的快乐,有的只是不满,憎恨和怨尤。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这句话:这世上有一种人,我们对他的要求可以经常说“不”;这种人就是我们自己。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太十六24)他应当对自己的要求说“不”。

    “舍己”这两个字也可以译作“放下自己”。有人向我们请求帮助,我们一定要学会说“好”;天父要我们为祂做什么,我们必须学会说“好”;但是对自己要学会说“不”。

    
四月 早起
    ·四月十一日·早起

    杰弗里是一位圣者,非常虔敬。他提出的忠告十分切合实际生活。在他的学术演说中,两次提到他所喜爱的一段经文:“你曾命令过晨曦出来吗?”(伯三十八12)

    他把这节经文应用在最实际的日常生活上。他说:“要把道讲好,应养成一个比其他更重要的习惯,这就是早起。我说这句话是很认真的。”

    做牧师必须设法控制自己的时间,因为在所有的专业里,没有比牧师更容易浪费时间,浪费到几乎不可救药的地步。

    办公厅的职员要在规定的时间上班;工厂的工人要在规定的时间操作;但没有谁能够强迫一位牧师在规定时间开始工作——除了他的良心。

    因此牧师应该像职员、像工人一样,在一个自己规定的时间回到办公桌,一点也不苟且。

    牧师的工作时间不是八小时,而是二十四小时,因为他必须随叫随到,处理信徒一切的需要。

    牧师的工作很像医生,永远没有完的。他不能关起门,他不能拒绝人家的请求。他可以严格规定每天什么时候开始工作;但他绝无权要求什么时候停止工作。

    草率完成的工作不能算好工作。

    杰弗里要我们注意诗人乔叟说的话:有一种工人工作得又好又快速;但要做得完美,

    一定要不迫且从容。

    讲道也不能够在最后一分钟草率写成。

    “你曾命令过晨曦出来吗?”能对这个问题说“是”的人是有福的。

    
四月 伤心的人
    ·四月十二日·伤心的人

    乔伊特说:“近年来,我读许多名人传记,为其中一个共同的主题所深深感动,这就是向伤心的人传福音。”帕克博士也一再提到这件事。

    麦克拉伦说:“传道的主要目的就是安慰人。”

    英国名医德莱博士说:“人需要受安慰……他们不仅希望得到抚慰,而是真正的需要它。”

    杰弗里告诉人,乔治埃利奥特认为肯普斯牧师的《效法基督》这本书所以能安慰人心,是因为“不是坐在舒服的天鹅绒椅子里写给那些脚板流着血、走在又硬又崎岖路上的人读的。”

    人在忧伤时需要安慰。

    要想不让忧伤进入生活,只有不爱任何人。有爱的地方,一定就有忧伤。因此这世上差不多每一个人都有伤心流泪的时候。

    在人世间没有一个聚会里面不会有几个心伤欲碎的人,讲道的人有责任安慰他们。

    人在罪中需要安慰。

    在每个聚会中,总有人为罪的感觉所苦,这种罪感,在某些人是激烈的痛楚,在另外一些人是心中昏暗的失望,也可能是莫名其妙的不安,但罪感总在那里。也有些人从没有认识到罪,以致不能忏悔。我们必须把他们唤醒;可是就在把他们唤醒以后,仍然要有安慰的信息。

    先知以赛亚说:“你们的神说,你们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赛四十1)

    在希腊原文,“安慰”这个了不起的词,是用动词Parakalein表达的。这个字除了有安慰的意思之外,还有晓谕、鼓励等等意思,要让人能自己站稳,有足够的力量,不屈不挠的面对生活。

    
四月 广告
    ·四月十三日·广告

    基督徒是一封让大家都知道、都读的活的公开信,是基督教信仰的广告(林后三2-3)。圣经要求我们做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上成为基督信仰唯一有效的广告。可是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这个要求呢?我们在生活上,必须让大家看见我们的好行为,来赞美天父。

    广告的目的,是宣传一种商品或者服务有某种好处。

    我们说信了基督,可以给人平安、喜乐和力量。在我们基督徒的生活上有没有表现出一种安详的恬静、一种焕发的喜乐、一种非基督徒所没有的应付生活的特别力量呢?

    我们是不是像普通人一样,忧心忡忡、悲观、不满,仿佛随时会给生活的担子压碎呢?

    要是做了基督徒并不能让人家看出不同来,你怎能要别人相信基督呢?

    广告要求人家货比货。

    能将货比货,就能让人看出所宣传货物的优点。

    我们说只有基督教信仰才能拯救世界,我们说基督教信仰胜过任何其他宗教,要判断一种信仰的好坏,唯一的标准是看看接受了这种信仰的人。

    将一个教友和一个从不去礼拜堂的人比较,能够看出什么明显的不同吗?要是没有,我们怎能希望别人愿意做基督徒呢?

    广告告诉我们能满足需要。

    广告答应我们,它所宣传的商品有多少种好处,可以让用了它的人称心满意。

    基督教会答应人,在教会里可以获得与人、与神的亲密交往。有没有做到呢?教会外边的人有没有真正的把教会当成一个团契,门是开的,心是火热的,友谊的手是伸出的,欢迎人人进去呢?

    你是主耶稣的好广告吗?

    
四月 先知
    ·四月十四日·先知

    先知是能洞悉未来的人。

    旧约里面的先知都有预见未来的能力,他们能见到历史塑造的道路。别的人在忙着和埃及、叙利亚或其他的国家缔结联盟和条约的时候,先知却能在权力激荡的表面下,看见一个国家的命运的动向。

    今天世界每个国家都需要先知。

    先知是肯细心用耳来听的人

    小撒母耳听到耶和华的呼唤,他的回答是:“请说,仆人敬听。”(撒上三10)

    我们常常只顾讲话、谈论、争辩,没有时间听。就连我们祷告,也只顾向上主说话,把我们要祂做的事,说个不休;可是我们没有时间听上主告诉我们祂要做的事。

    先知有敢于说话的嘴。

    先知不问代价要说真话。使徒彼得和约翰对公会说:“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徒四20)

    先知绝不会为了本身的安全而噤若寒蝉。

    先知是奉献全身心的人。

    先知以赛亚在重任当前的时候,对上主说:“我在这里,请差遗我。”(赛六8)他要做的不是自己要做的事,而是上主需要他做的事。天父需要像先知一样献身的人。

    先知的工作危机四伏。

    耶路撒冷以杀害先知闻名。司提反告诉犹太人,说他们经常杀害先知(徒七52)。

    凡能为了上主的缘故,不顾生死的人,才配做祂的先知。

    
四月 主的话语的力量
    ·四月十五日·主的话语的力量

    东芝一郎这个人恐怕是世界上最凶狠残暴,蛮横不讲理的。他嗜杀成性,连小孩子也难逃他的魔掌。凡是不顺他意的人,他一律格杀勿论。后来终于法网难逃,被捉住,关在监里,等待处决。

    他在监里时,有两位加拿大的妇女去看他,想把福音的信息告诉他。她们隔着铁栏和他谈话,可是对方一丁点儿反应也没有,只是横睁怒目,好像野兽一样。

    到后来,二人没法,只好留下一本圣经给他。在绝望中,在口舌已经无能为力的时候,希望这本圣经对他发生作用。

    事情果然有了转机。一郎居然拿起圣经来读,越读越有趣味,到了不忍释手的地步。最后他读到耶稣被钉十字架的经文,那里记有耶稣的话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二十三34)

    读到这里,他内心最后的一点抗拒也粉碎了。他说:“我掩上书,我的内心好像被一枚长钉刺透。难道这是基督的爱吗?又或是基督的怜悯呢?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叫祂,我只知道我已相信了,我那像铁一般硬的心已经改变了。”

    据《圣经与全球归主》这本书的记载,后来当狱卒走进来,带这位死囚上绞刑台的时候,他所见到的已不是从前那个凶残的杀人犯,而是一位满脸微笑,容光焕发的人;因为此刻的一郎,已经是重生得救了。

    圣经能够直接发挥威力。这件事屡屡获得事实的证明。

    圣经所以奇妙,因为它能同时做三件事:第一,它能把主耶稣介绍给我们,因为圣经是唯一的一本直接讲耶稣在世上生活的书。其次,圣经能改造我们,因为在圣经中可以找到生活的理想和标准;可以找到天父所定的生活的法则;圣经能让我们看清自己,明白生活的真意;让我们觉得惭愧、鼓励我们脱去旧人,成为新人。第三,圣经又能让我们脱胎换骨,完全改变,因为通过圣经,我们能沐在基督那更新世界的恩典和力量中。

    介绍、改造、更新,这三大归信的过程,圣经都能领我们一一经过。

    
四月 天父的手
    ·四月十六日·天父的手

    英国著名艺术家兼艺术批评家拉斯金说过一个故事:他的一个朋友某女士,有天来探望他,给他看一条用极名贵的质料织的手帕,可惜上面有一大堆墨渍,是不小心掉在上面的。这位女士向拉斯金诉苦,因为一条极名贵的手帕就这样毁掉了。

    拉氏要那位女士把手帕送给他,她答应了,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拉氏要这条没有用的东西。谁知几天后,拉氏把那条手帕带了回来,手帕上出现了一幅又美丽又精细的图案画,是用那团墨渍当作中心而画的。

    天父也能把世上最无用、最不可能成材的东西,变成可以完成祂的旨意、适合祂的计划的材料。天父能使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八28)

    天父能让痛苦和疾病成为有益处的事。

    苏格兰神学家莱顿经过一场重病之后说:“我在病床上,对天父认识的深刻,多过我一生所得到的。”保罗因为身上那根刺,发现了主的恩典够我们用的道理(林后十二7-9)。

    不只一个人是在疾病中才发现上主的;那条找到主的路,是我们在健康时发现不到的。

    天父能让忧伤成为我们的益处。

    天父甚至能让我们从罪中得益处,因为有罪,我们才发现神的恩典和宽恕的真正奇妙。

    全能的天父能够把万事配搭,互相效力,让我们得到益处。

    
四月 跟随我
    ·四月十七日·跟随我

    意大利的民族英雄加里波第,在一八四九年罗马城被围陷落以后,发表了一个文告,里面说:“士兵们,我们对抗强大敌军的一切努力都没有成功,我们必须忍渴挨饿,摆在我们前面的是艰苦和死亡。可是我呼吁一切爱祖国的人与我继续奋斗。”

    成百上千的人参加了他的解放队伍。

    主耶稣邀请人跟从祂的时候,祂总交给他们一件任务,祂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得人如得鱼一样。”(太四19)祂没有把跟从祂的人留在身边,祂差遣他们出去,同时清楚警告他们:前路多荆棘(太十5-42)。祂升天前,给门徒的命令是“去!传福音!”(太二十八19)。祂留给跟从祂的人是一件任务,这就是要为祂作见证,同时见证祂(徒一8)。

    主耶稣不但一再告诉跟从祂的人,祂可以为他做什么,而且也告诉他们,跟从祂的人应该为耶稣做什么。祂要求人跟从祂,不只是为了他们能得着,也是为了他们能献上。

    在今天,我们也可以要求一切跟随主的人,在若干事情上与主基督和教会齐心协力来工作。

    我们今天需要有人努力维护社会赖以巩固的道德标准。

    我们今天需要有人共同维护用重价争来的人身权利和自由。

    今天,民主的基本原则正面临危机。在不少情况下,原来是为了保卫个人自由而设立的机构和制度,正被利用来摧毁自由。没有了基督信仰中关于人的概念,民主是站立不住的。

    我们今天有权利说:“来,与我们站在一道,共同保卫这些道德的标准和原则。”没有它们,自由是无法生存的。

    
四月 不能看外表
    ·四月十八日·不能看外表

    保罗绝对不是一个样子很英俊的男人。第三世纪有本叫做《保罗与特格拉行传》的书,其中有段描写保罗的话,写得很不恭维,因此一定是真实的描写:“保罗身材短小,头顶光秃,双腿微曲,体型富态,双眉紧靠,微弯的鼻梁。”这当然不是很英俊的样子,谁都不会多看他一眼。

    说来也不信,保罗甚至不善词令,而且决不善长于演说,在哥林多人眼里,他是“气貌不扬,拙于言词”(林后十10)。

    在历史上,这情形不让保罗专美。多马·查默斯是苏格兰最受群众欢迎的一位讲道人。可是根据当时的记载,他讲道时,只顾埋头念讲稿,念的时候还用手指沿着原稿一行行的跟下去,而且说的又是浓重的苏格兰土音,说时也没有一点朗读的表达技巧。

    保罗可说毫无讲道人需要的恩赐,可是在历史上没有谁比他的传讲更有力量。他的力量是从哪儿来的呢?

    保罗的力量来自一件事,这就是那种与主基督无可否认的亲身体验。

    只顾讲词的优美和润饰,常常不能打动听众。唯有亲身体验的肺腑之言,才能让人感动。

    
四月 医生
    ·四月十九日·医生

    一个人生了病,要得到痊愈,必须经过若干步骤。

    首先得有医生诊视和判症。

    医生要能够在把脉听诊后,决定哪里出了毛病。一种病要是找不出病因,会十分麻烦,也最难对付;因为找不出毛病,就难对症下药。

    其次病人一定要接受医生的诊断。

    医生诊断了症以后,病人必须接受。要是他根本不信自己身体出了毛病,要是他坚持好像好人一样,什么都不理,他的病是治不好的。

    然后医生开出方子。

    诊断病证的目的是要开出治病的方子,让病可以治好。

    病人必须接受医生的处方。

    要是病人拒绝接受开刀,或者把药水倒掉,把药丸掉进垃圾桶;换句话说,要是他完全不理医生开的药,不理医生规定的治疗方法,他的病决不会有好的希望。

    一个人的构成,不只是身体,还有灵和魂,包括心智和精神。要是一个人的心灵有问题,不单只妨碍治疗,还能让医药完全无效。要心灵健全,身体才能得到医治。

    要疾病完全好,必须做到两件事,第一:愿意接受最好的医药治疗;第二:肯用信心进行最恒切的祷告。若能做到这两点,身体在健全的心灵状态下,就能得到医治。也只有在这种情形下,天父的恩典才能与祂赐给人的医疗技术完满配合。

    
四月 伟大的人
    ·四月二十日·伟大的人

    英国最伟大的一个城堡是阿伦德尔城堡,英国贵族中最伟大的一个贵族是诺福克公爵。他就是这个城堡的主人。

    某天诺福克公爵来到火车站,刚好有一个爱尔兰的小女孩下火车,手里提了一袋很重的行李。她是去那城堡里当女仆的。

    城堡离车站约一英里,小女孩正在跟车站搬行李的人说话,请他帮着把行李带到城堡里去,答应给他一先令。这是她口袋里仅有的钱。搬运工人带着不屑的眼光拒绝了。公爵这时走向前来,他穿着随便就像平时的一样,答应替小女孩把行李搬到城堡去。他提起行李,陪着女孩,边走边和她谈话。

    到达城堡以后,他接受了那一个先令,再三说谢谢,没有让她知道他是谁。一直到第二天,这女孩见到城堡的主人时,才明白昨天帮她把行李从车站运来城堡,并且接受那一先令小费的人,就是诺福克公爵!

    这是一个真正贵族做的了不起的事,可以让我们从他身上学到许多功课。

    从外貌来判断一个人是不妥当的。

    伟大的人总是肯为人家设想的人。

    施予和领受同样都是一种美德。

    真正伟大的人物从不摆架子,总是平易近人。

    越是没有身份地位的人,越喜欢炫耀自己。

    越是不重要的人物,越认为自己重要。越是心地不够宽的人,越喜欢抱怨自己地位不够高。而且世上最要不得的动机,莫过于贪图地位。

    在真正伟大的人物心目中,只要是服务人,无论如何低下,都不是羞耻的事。

    只要能帮助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有损他的尊严。

    
四月 学习、指引、消遣
    ·四月二十一日·学习、指引、消遣

    有天早上,我开车带了四位同事,从大学本部去到三一学院的神学大楼。车子开抵三一学院,我们从车里走出来的时候,有位同事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发现在我车子后座的窗台上,摆了一本神学家卡尔·巴特的《腓立比书注释》,一本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公路地图,还有两本连环漫画集,是我的女儿留在车子里的。我的同事看见这三种在性质上有天壤之别的书,居然放在一道,不免哈哈大笑。

    其实,这三类的书本放在一道,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妥,因为它代表人生的三大需要。

    人生总得不断学习。

    卡尔·巴特的著作是一本了不起的圣经注释。圣经最让人惊奇的地方,是你越读越有兴趣。我是一九二九年进三一学院读书的,到现在研讨圣经,特别是新约,已经三十三年,成了我生活最重要的活动。我仍旧发现圣经里还有无穷的东西需要知道和学习;有许多十分迷人的题目到现在我还是刚刚沾到一点儿边;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我连边也没有碰到。圣经就是这样一种无穷无尽、无限无量的宝库。

    人生总得要有不断的指导。

    在英国开车,需要公路地图来指引驾车人找到他没去过的地方;我们一生也需要人指引。

    指引人生的事物,我们已经有了。第一我们有了天父给我们的圣经;其次,有许多我们尊敬和羡慕的人留下了好的榜样和忠告;有时还给我们警告和责备。我们藉教会里的交通,得到勉励和鼓舞;又有许多优秀传统给了我们生活上的规范。还有我们的良心向我们说话。

    人生需要有欢笑的时候。

    我的女儿看的漫画集就是这一类的书,让我们可以笑一笑的。这世上还没有一个人能够不需要消遣,放松一下的。

    学习、指引和消遣,是有效且平衡的人生不可少的三件事。

    
四月 呵欠
    ·四月二十二日·呵欠

    我们打呵欠通常有三个原因。

    我们因为疲劳,昏昏欲睡,不免呵欠连天。

    说来也不信,现时代可说是有史以来最疲劳欲睡的一个时代。在火车、公共汽车、甚至地下铁路的车厢里,你可以看见打瞌睡的人,到处都是。至于在礼拜堂做礼拜的时候,有人睡觉,早已司空见惯;不过在戏院里面居然也有人呼声大作,这不免令我们惊奇。

    睡眠其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除了药物之处,睡眠本身是一切的治疗方法当中最有效的方法。不能睡觉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我们打呵欠是因为我们疲劳了,饿了,或者厌倦了。

    怎样才能不打呵欠呢?我想起了主耶稣所说的三句话,这些话是十分伟大的应许,是祂向我们提出的诺言。

    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他们得安息。”(太十一28)

    大布道家约翰·卫斯理快到八十岁时,虽然经常旅行、写作、讲道,还有行政上的工作,可是他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疲劳。”

    耶稣能给疲劳的人安息。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六35)

    人不单止身体会饥饿,灵魂也会。主耶稣能给我们生命的粮。靠着这种灵粮的力量,我们可以许多天都不会饿(王上十九8)。

    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十10)

    主耶稣有真正的生命,愿供给我们,要是有了主的生命在我们里头,我们永不疲劳,更不会厌倦。

    
四月 亲切关怀
    ·四月二十三日·亲切关怀

    有不少的事如果能做到,可以让一个人的生活产生很大的改变。

    我们都喜欢人家尊重我们。

    组织得很好的福利国家,有一个大危险,这就是国中的男女只是福利计划上的一个数目字,归纳入某一类型的人中,成为福利计划表上的一个项目。在英国这个福利国家里生活的人都知道,要是政府的办事员把我们当作一个人,主管免费医疗的医生关切我们,把我们当成一个有名有姓,有家庭也有问题的人,而不是他卷宗里的一个个案,我们会多么开心。世上男女都是有血有肉的一个个的人,应该受到人的对待。

    我们都喜欢人家关心我们。

    要是我们去商店购物,店里的伙计对我们殷勤招待,帮助我们选购,不像有些站在柜台后面的售货员那样,一脸要买就买,不买就算的冷淡态度,我们会多么开心。一个能关心别人的人,是多么的可爱。

    我们都希望有人记得我们。

    要是我们走进一家餐厅,那儿的侍者记得你,女招待向你微笑,好像和朋友重逢一般,你会多么开心。生活中最难堪的经验,无过于曾经介绍认识过的人,再见到时,他已把你完全忘却,好像从未见过一般。

    我们都喜欢人家记得我们的好恶。

    我们都会有过一种经验,要是我们不理人家的反应去做一件事,很容易伤到对方的心,或者把人家激怒了。这都是不为人家设想的结果。为他人设身地想,应该是在家庭或在社会中处事最伟大的美德。

    耶稣十分尊重个人,绝不一律看待。在祂眼中每个人都有他的特色,都是有个性的人,都受到祂亲切的个别的关怀。

    
四月 时钟
    ·四月二十四日·时钟

    从表可以学到做人的功课。

    表能够计算时间,智慧的人也应该如此。

    圣经说:“求祢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诗九十12)

    无论一个人活多么长,生命总是短暂。我们应该像表一样,精确的计算的时间,好好计划生活。

    好的表分秒不差,十分准确。一个人要能守时,工作才能有效率。

    我们等人所浪费的时间是十分惊人的。有人说,“守时是高贵的礼貌”,不守时是很失礼的事。

    浪费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好,浪费别人的时间尤其坏。

    好的表行走十分规律,不快也不慢。有智慧的人做事决不勿忙,也不拖沓,他不莽撞,也不踌躇。

    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不慌不忙,没有积压,决不拖延。

    表里面有个发条,让表能够走个不停。智慧人也有他内在的动力。

    保罗说:“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二20)智慧人成功的秘诀是在他的心里有基督的灵。

    表要靠人替它上发条,人的活跃的生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方法去得着。

    基督是他的生命的活力,他要靠主基督的力量继续向前。

    表要是坏了,一定得送表厂去修理。

    我们的一生也应该如此。生活上如果出了问题,我们在人生的途中要是出了差错,更应该回到天父那里,请求祂的宽恕。祂能把我们修整好,让我们恢复工作,有更好的表现。

    
四月 私生活
    ·四月二十五日·私生活

    一个人担负起为公众服务的职责以后,会遇到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这就是他不再属于他自己,也不属于他的妻子和家人,他开始属于大众。这不是口头的漂亮话,而是真真实实的生活。

    外科医生不能因为在家里有个宴会,而拒绝给病人紧急开刀。

    警官不能因为想在家里休息一个晚上,拒绝去调查一件突发的罪案。

    政府的高级官员不能因为想跟家人在一道,拒绝做公务上的旅行。

    牧师也不能因为已经计划好和妻子儿女郊游,而拒绝教友的请求,安慰忧伤的人,探望有病的人。

    因此一个向大众提供服务的人,他的生活的确面对十分重大的压力,毫无情面可讲。

    这就让那些最亲近他的人感到十分为难。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在这种压力下崩解。前些年,一位有名的医生就是因为这样导致婚姻的破裂,他的妻子到后来终于离开了他。

    有时候这个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有位著名的牧师,结婚后,坦白的告诉他新婚的妻子:“我没有办法既做个好丈夫,又做个好牧师,我现在决定做个好牧师。”他从来不带妻子和家人出外;妻子要是不提醒他,他常常忘记她的生日。他的时间大部分花在旅行布道上。

    他的儿子写过如下一段话:“这当然得看所谓‘好丈夫’是什么意思。要是好丈夫是指太太洗碗,他帮助擦干;愿意在家里帮助剪草扫地;或者间中带妻子出去吃餐饭;那么,我的父亲是一位坏到不能再坏的丈夫。”

    “要是‘好丈夫’的意思是说一个绝对爱他的妻子,表现在每天的生活上,他做的一切事都要求妻子来帮助,而所奉献的目标、价值远超过他们两个人。那么我的父亲不仅仅是位好牧师,也是个好丈夫。”

    有恩赐,就有责任。恩赐越大的人,属于自己也越少。不过要是爱心够大,而又真能让人看出这爱心,连耶稣所提出的这问题,也可以完满解决。

    
四月 然而
    ·四月二十六日·然而

    威廉斯说得好,整个基督的信仰常常可以用两个字来包括,这就是“然而”。

    这句话在祷告看来不应验时,得到证明。

    肯尼迪牧师写到主耶稣的时候,他说:祂向主祈求,汗滴如血点,但祂仍被钉十架。

    有时候,我们所能对天父说的只是:“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

    有信心好像打败仗时,这句话得到证明。

    我近来一直在读珀塞尔写的肯尼迪牧师传记。这本了不起的书里面,处处都是证据。

    肯尼迪有他自己那一套反传统的说话方式。有一次他在讲台上,用他浓重的爱尔兰口音,向一群普通的会众讲道。他说:“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有一个时刻,一定会问:天啊!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他有次写到他自己的时候说:“凡是人,不问信与不信。迟早都会遇到极其困难的时刻,会问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有过不只一次这样的经验。在我死之前,我一定还会一再遇到这种灰心失望的时刻。可是我们终于会说:然而我仍旧相信。”

    在一个人完全没有料到的事情发生时,这句话得到证明。

    让我再引用肯尼迪牧师的故事。一九一六年欧战在法国索姆河刚瀑发前,肯尼迪牧师为军人主持圣餐礼拜。领圣餐的人中有一位英军下士,又健康又英俊,肯牧师一边把饼和葡萄汁递给他,一边说:“这是主耶稣基督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让你们的身体和灵魂得到永远的生命……这是主耶稣基督的血,为你们流的,让你们的身体和灵魂得到永远的生命。”三天后,索姆河的战役已过去,肯牧师走进战场,在一个炮弹炸成的穴里,看见一躯手足已残的尸体,就是那位年轻的下士。

    谁能想到这一个破碎的死尸就是三天前那又年轻又英俊的人呢?

    人生中会有一个时刻,我们只能说:“然而我绝不会因此放弃我的信仰。”

    
四月 关起门来(一)
    ·四月二十七日·关起门来(一)

    没有谁能爱天父却不爱他四周围的人的。要是他说他办得到,那他根本没有了解爱天父的意思。关怀社会因此不是基督信仰的旁枝,而是福音不可分的一部分。

    英国神学家亨利·霍兰说:“你越是注意到主基督神成人身,你越应该关心基督所关怀的贫苦的人。”

    因为天父既然那样关怀人类,以致自己化身为人,那么,我们这些相信祂的人,也应该相信世上的男女都应该生活得像人。

    我们在用圣餐与主相交的时候,如果忘记了祂曾经说过,我们做在最小的人身上的事,就是做在祂身上,那我们怎能与基督真正相交呢?

    肯尼迪牧师对这事有他非常强烈的看法。他不认为基督教信仰等于冗长的祷告、和等于主内的信徒交通等等;教会如果只偏重这一方面,是一种失败。他说:“我们不断呼召人来侍奉主,可是他们真正要的只是做礼拜。”

    肯氏在他所著《神的话与圣工》这本书中说,只要把主基督关在礼拜堂里面没有谁为祂担心,祂在那里很安全,要是一旦把祂放出来,麻烦就来了。

    把主耶稣关在礼拜堂里面,今天恐怕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厉害。

    
四月 关起门来(二)
    ·四月二十八日·关起门来(二)

    今天的悲剧就是大家似乎有意无意地默认了基督教信仰已经无能为力;而抱持这种看法的人并不是非基督徒,而大都是教会中人。

    基督教信仰的国际关系中被认为无力发生作用。

    今天的世界都认为:保持和平的唯一道路,就是拥有所谓的“核阻力”。这样一下,在国际的关系中,基督教信仰当然发挥不了作用,可以束之高阁。

    基督教信仰在工业的圈子里也被认为起不了作用。

    劳资纠纷中的双方坐下来谈判时,要任何一方放下私利,以公益为前提,似乎是办不到的。

    在政治的圈子里,基督教信仰也被认为发挥不了作用。

    一个政客要是说,投票时要顺从良心的指导来决定问题的是与非,会发现决定他当不当选的,不是他的良心,也不是基督的福音,而是政党的决策人和路线。

    我们甚至看见(愿天父宽恕我们),基督教信仰在教会里也发挥不了作用。

    在有些地方,一个人可不可以让他登上讲坛,或者参加圣餐,不是决定于“他是不是一个基督徒”,而是决定于他属那一个宗派。

    我们今天甘心把基督关在礼拜堂里,毫不害羞的承认基督教信仰和世上的一般生活,一般问题扯不上关系,起不了作用。基督教信仰变成了生活边缘上可有可无的东西,而不是与整个生活密不可分、左右一切的东西。要是我们让基督走出礼拜堂会怎么样呢?其实这也不是问题。基督徒应该经常问的问题不是“是不是安全?”而是“是不是应该?”

    
四月 付出的代价
    ·四月二十九日·付出的代价

    我有一次到英国东部林肯郡的波士顿城去参观;主要是去看那座了不起的大教堂,很可能是全英国最大的一座。波士顿城仍然熙来攘往,但是和它昔日的繁华比较,现在只是一个小地方。从前的波士顿是仅次于伦敦的一个大港口。不过到今天,那座著名的波士顿钟楼(高达二百七十五尺)照旧直插云霄,是附近几英里的显著目标,也是海上水手的好指标。

    人家告诉我,这座波士顿的礼拜堂,造的方法很特别。礼拜堂有七个门,代表一个礼拜的七天;堂中央有十二根柱,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去到图书馆有二十四个石级,代表一天二十四小时;又有五十二个窗,代表一年的星期数目;从讲坛脚到顶也就是诗班坐的地方,一共有六十级,代表一小时的六十分;从钟楼底到顶有三百六十五级,代表一年的全部日数。因此你参观的时候,要是知道这座教堂是怎样做的,你不能不会记得时间怎样匆匆消失。

    我虽然还未到达衰老之年,但很值得停下来想一想时间对我有过些什么影响?

    先看看负项,也就是付出的部分。

    在时间的过程中,体力逐渐衰退。

    有些事做起来会分外吃力,有些事现在已经力不从心,不能做了。

    我现在比过去更不容易把事记住。

    人的名字、电话号码等等,过去可说过目不忘,现在几乎过目即忘。

    我发现工作的速度减慢,需要的时间增长。

    也许时间虽然多花一点,可是做出来的东西会好一点。

    
四月 得到的
    ·四月三十日·得到的

    在世上活了五十年,我所得到的东西如下:

    我发现我比过去更多同情心。

    一个人活了半个世纪,一定会发现:人多么容易犯错误;因此要是有人今天做错了一件事,我一定会像怀特斐尔德一样说:“要不是因为天父的恩典,这种错误,我也会犯。”我因此不会责备他。

    到了古人所谓知天命之后,一定饱历忧患。经历过生活中的风霜的人,总能够比没有经过的人更能、也更愿意帮助他人渡过患难。如飞逝去的岁月,增加了我的同情心。这当然不是一件很小的礼物。

    我发现我比过去更能忍让。

    这不是说我判断是非的标准有了修改,也不是因为我不愿意再和人家热烈争辩,甚至也不是像诗人戈德史密斯告诉约翰逊博士的:要是一枪没有把对方打中,也会用枪托把对方**;而是我现在比过去更容易承认自己也可能错;去到天父那里的路,除了我所发现的,应该还有很多条。

    我认为岁月并不会动摇一个人原有的正确立场,但它会让我们明白,自己虽然对,旁人也不一定全错。

    我发现我比过去更小心选择我要做的工作。

    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们下意识的知道时日已经不多,一个人必须集中力量、做真正应该做的事。年龄渐长,我们比过去更能分别轻重缓急,看得清什么是真正重要,什么是无足轻重。

    一个人在世上活得越久,越能明白时间并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好朋友。要是我们能冷静片刻,在一生的所失和所得之间做个比较,就会发现:时间给我们的与从我们身上拿走的,不只是一样多,很可能是更多。这正是时间奇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