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满径
作者:巴克莱
五月
不幸之际 与主相亲 推动的力量 过路的人
放下 上主是爸爸 谦逊(一) 谦逊(二)
搬弄是非 忍耐的天父 永不太迟(一) 永不太迟(二)
欢迎 把事实拿出来 不可停止聚会 转机
权利与义务 完全的人 专家 额外的一点点
从依赖到独立 付代价 徘徊门外 生与死(一)
训练成材 人的两种性情 家庭聚会 ·五月二十七日·家庭聚会
自己的影子 自信 不要忧虑  
五月 不幸之际
    ·五月一日·不幸之际

    我可说是个非常幸运的司机,二十九年开车的历史中,我只有过一次意外;我的车从来没有在半途抛锚。只是有一次遇到麻烦。

    有天深夜,我驾车回家,汽车的电流系统出了毛病。我知道这辆车迟早会走不动,只有找人来把它拖走。

    自从开车以来,我一直是汽车协会的会员,照缴会费,使用协会发给会员的手册、地图和各种旅行的指南,可是从来不曾向协会的救援部求救。现在,需要他们的服务,我向他们求救,他们的救援来了。

    这件事和人生的际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一个人的生活可以长期平安无事,好像走在一条平坦的道路上,路上发生的事没有不能应付的,也许没有太多的休息,但我们总有足够的力量来应付;也许没有太多值得高兴的事,可是也没有什么大忧伤;前途的希望也许没有太多值得高兴的事,可是也没有什么大忧伤;前途的希望也许不很大。但也用不着和厄运作困兽斗。我们都能一一对付。

    可是不幸的事有时会突然来临。这可以是一种困难,大到我们的力量不能应付;也可以是一种试探,强到不是我们所能抗拒;也可以是疾病、是沮丧,让我们好像汽车突然开不动,心灰意懒;也可以是一种忧伤,阳光突然在白天消失,叫我们几乎没有办法生活下去。

    到了人已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向天父求助。在这种艰困的时刻,要是我们知道应该找谁,而在过去的日子里,又一直和天父保持接触,祂和我们不但不陌生,而且是我们最熟悉的朋友,事情就非常容易办了。

    
五月 与主相亲
    ·五月二日·与主相亲

    要是日子都过得平平淡淡,怎样才能够与天父在每天的平淡生活中保持密切的接触呢?

    我们必须天天听天父的声音。

    要是我们能每天都读上主的话语,把祂的话语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刻,我们从前所读过的天父的美好的应许,现在都能变成震撼内心的真实。

    我们必须天天向天父说话。

    我们不能有一天不祷告。借着祷告,我们短暂的生命可以和永恒接触;也可以把全能的父神带进人的景况中来。

    我们必须思想和记念天父。

    要是我们每个礼拜天都能在主的殿里和祂的信徒一同敬拜。又能让主日成为我们思想和记念天父的日子,固然不错。但最好是时刻思念祂,天天有祂与我们同在。

    我曾经谈到过我的汽车抛锚的事。这许多年中,车子没有出过毛病,我会对自己说:“还要做汽车协会的会员干什么?不如放弃,不再想它。”要是我真的那样做,这次汽车出了毛病,可就难处理了。

    许多人在生活发生问题、内心需要安慰,或者家里有人死去时,才到礼拜堂去。

    许多人要在危难中,在紧急的时候,才去呼求天父。不过即使令人如此不亲近祂,教会和天父仍然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不过要是我们能够天天与主同行,遇到生活中黑暗的日子,会非常容易找到天父。要是我们每天、每周都和祂说话、听祂、思念祂,生活中要是有了问题,天父随时是我们的帮助。

    
五月 推动的力量
    ·五月三日·推动的力量

    主耶稣说:“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十五5)

    有好些事,一定需要天父的帮助;没有了祂,我们就什么都不能做。

    我们需要天父告诉我们做什么。

    有时候只有天父能给我们指引。我们不知道下一步该怎样走,因为明天在天父手中,只有祂能够告诉我们,要怎样走才对我们最好。

    我们个人的愿望、喜好和偏见,常常妨碍我们的视野;我们的软弱和内心里头的罪,也常常让我们看不清许多事物的真相,必须借着天父的光照,才能看清,才能明白(诗三十六9)。只有天父能指引我们当行的路。

    我们需要勇气去做正直的事。

    要做正直的事常常并不容易。开始的时候总是十分艰难的。人的天性好逸恶劳,总想拣容易的路走。知道一件事应该做并不等于你有力量去做它;只有天父能给我们勇气去做应该做的事。

    把应该做的事完成,只有天父能给我们力量。

    我们需要光来照明道路,我们需要不断的鼓舞,让我们行得正直。不过真正的困难还不在怎样开始,而是在怎样把工作继续和完成。

    只有天父能给我们力量抵抗引诱,不走邪径异道。

    主耶稣是在受洗的欢乐以后才受到试探的。我们也常常会在决定做一件应该做的事以后,试探才来到,希望我们改变主意。

    只要我们能经常在又真又活的天父面前走人生的道路,又能经常与复活的基督同行,就能美满地走完这世界的道路。我们所穿的洁白的衣服,也不会为世俗所**。

    
五月 过路的人
    ·五月四日·过路的人

    除了躺在马路上一动也不动的那个人之外,还有三个人跪在她的身旁:一位是伤者的朋友,他十分忧伤难过,可是无能为力,一点办法也没有;一位是从围观的人群里面走出来的,希望能帮到一点忙;第三位是警察,他把上褂脱下,卷成枕头,垫在受伤的妇人的头下,然后为她进行急救。此情此景可为人生的小写照。让我们看出别人在苦难中时,我们会有的反应。

    在这幅人生的缩影中,有一个人,他是肇事的祸首。

    我不敢说他对这年事应不应该负全责,可是,他一定又惊骇又担心。

    在英国诗人约翰·梅斯菲尔德的故事诗《永远的慈爱》中,主角醉汉凯恩对“造成这损害的居然是我”感到非常的震惊。要是我们做事能先想一想后果,做了以后,即使有什么不妥,心里也会比较平安点。

    在伤者旁边是那川流不息、熙来攘往的人群。

    有些人太注意自己的事,不能停下来看一看;也有人故意不看,因为希望置身事外,不沾染别人的麻烦。

    伤者的朋友张惶失措,爱莫能助。

    人生最伤心难过的一个经验,无过于看见他人在患难中,或者去自寻麻烦时,却无法帮到忙。站在旁边,徒呼负负,可说是人生最不幸的一种经验。

    有一个路人,他是千万人中少有的一个,肯挺身而出,施加援手。

    人性充满自私和自我。这么多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肯站出来帮忙,是对这种人性的一大讽刺。

    那里有看热闹的群众。

    有些人喜欢幸灾尔祸,这真是人生中很奇怪的事。他人有难,自己袖手旁观看热闹,天下事没有比这更卑下的了。

    在这幅缩影里有位警察。

    警察的责任就是要帮助人,也有帮助人的训练和装备。他看见人有难,不是想到躲避,也不是作壁上观,而是走向灾难,见义勇为。这正是基督徒应该做的事。

    
五月 放下
    ·五月五日·放下

    若是说:教会应该集中力量做一件主要的事,现在就是时候了。教会要使得基督不陷入混乱。现在必须集中力量做最重要的事,不再在芝麻绿豆的小事上浪费时间。

    我们不要再给别人戴帽子。

    给别人乱戴帽子,来分化他们,互相敌对,这种事必须停止,不管我们从那个角度来研究圣经,我们都是热爱上主话语的人。

    我们不要再分门别类。

    一切宗派的藩篱,都应该拆除。我们对教会组织里的一些小团体的效忠,也必须放下。我们之间闹嚷争吵不休,白热化到了一种程度好像已经忘记了我们战斗的真正敌人是恶魔和牠的使者。

    我们都是基督徒,不是什么会的会员,或者什么团的团员,基督徒要是不能够团结一致我们绝无法全力抵抗魔鬼。

    我们应该放**制和仪式上的歧见。

    主教制或是长老制、婴儿礼或是成人礼,以及这种那种仪式更有效的问题,都应该放下。

    在我们内部斗争和神学上争辩的时候,世界不信的力量声势已越来越大,这正是基督身体——基督教**的不幸结果。

    我们必须停止一切旧日的争吵。

    有时候,我们应该记住往事;有时候,我们也应该忘记旧怨宿恨。回忆往事,让我们得到新的灵感是好的;记住旧怨宿恨,让我们继续**,便变成灾祸。

    今天的教会,从整个来说,是在衰退、是在萎缩,而不信的潮流与世俗化的力量,如狂风、如巨浪,力量越来越大。因此现在是放下许多不必要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应该记住的,和我们应该倾全力去进行的,只有一件:这就是在一个越来越不要基督的世界中,我们基督徒应该挺身而出,为基督打那美好的仗。

    
五月 上主是爸爸
    ·五月六日·上主是爸爸

    我作福音广播(通常多是主日崇拜的转播)向天父祈祷时,我用you(你)而不用从前大家用的Thou(古旧英文中的“你”,字)来称呼上主。我常常收到许多来信,不是抗议,也不是批评,而是觉得很可惜,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愿意把理由说出来。

    主耶稣自己向天父说话,称天父为阿爸(可十四36)。

    保罗一再说,我们有属灵的权柄来这样称呼天父的(罗八15,加四6)。

    “阿爸”是巴勒斯坦的孩子对父亲的称呼,今天的阿拉伯文,仍旧有“阿爸”这称呼。

    如果要把这个词翻译出来,最正确的翻译应该是爹爹或者爸爸。

    叫上主做爸爸或爹爹听来荒唐,也离奇,但这个称呼能够清清楚楚把我们和上主的关系表达出来。我们与天父的关系里有爱、有信任、有依靠,还有那一份亲切感。这都是存在于父子关系上的美质。

    要是这个想法是对的(事实上是对的),我们把有如此亲密关系的上主,用一个已经三百年没有人用过的伊丽莎白时代的英文Thou来称呼岂不十分矛盾吗?

    我和我最好的朋友说话,不用这个字。

    天父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怎样可以用这个字来称呼祂呢?

    《钦定本》英文圣经用Thou这个字来同时称呼上主和人。

    在《钦定本》里,对上主和对人用“你”字是没有分别的。

    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在希伯来文、希腊文和十七世纪的英文里,Thou这个代名词的第二人称单数是大家普遍用的一个普通的词。事实下,在英文里像法文中一样,朋友之间都通用这个词来互相称呼的。

    因此我们要是跟《钦定本》的标准走,我们应该用同一个代名词来称呼上主和人。而在现代英语里,我们既早已不用这个第二人称单数代名词Thou,那么我们一定得用you。

    信仰得和当代的生活结合起来。

    
五月 谦逊(一)
    ·五月七日·谦逊(一)

    在布道事工上,我们可以遇见好几种态度。

    有的布道家布道的时候,仿佛自己高人一等,虽然不是有心要这样做。

    他长篇大论,痛责罪人;他提着罪人在地狱的无底坑上晃,他的信息里面的货色,大部分是威胁和痛骂。他讲的时候高高在上,仿佛听的人都是危如累卵,只有他自己稳若泰山。

    这种方式的布道只能招来反感,不会引起共鸣。

    有的布道家对人总是怀着敌意,自己永远是对的。

    这种布道所持的态度,除了他自己的方法没有其他得救途径,凡是不同意他的想法的,他不但不能忍受。而且猛烈抨击,他希望把人带到基督那里,但自己里头却没有基督。

    最高明也最有效的布道,在基本上必须出诸同情和爱心。

    他不是把罪人踩在脚下,而是坐在他的身边;他不自命不凡,与罪人划分界限,而是处处设身处地为罪人着想。他把自己当作只配入地狱的罪人来向他人传讲。

    有人说得好:“真正的布道工作好比一个肚子饿的人告诉另一个肚子饿的人,他在什么地方找到了食物。”

    有时候我们不明白为什么布道工作难展开。只要我们一天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话语里充满了威胁和责难,一点也不宽容,让自己的道路来限制天父的的作为,我们的布道工作也就一天难展开,道路崎岖,所遇到的只是无限反感。

    要是能用基督徒的谦逊来说话,话里面有的是同情和爱心,设身处地为罪人想,这种布道的态度,一定可为主基督赢得胜利的归来。

    
五月 谦逊(二)
    ·五月八日·谦逊(二)

    英国诗人德莱顿有一次谈到他同时代的名牧柯利尔说:“我虽然不敢说他因为热爱上主的家,以致完全没有了自己;但是我敢说,他的确为了主的缘故,牺牲了一部分他知道应该有的礼貌和谦逊。”

    一个有权利持有自己的意见,也有权利把这些意见说出来。他告诉那位向他表达他完全不能同意的意见的人说:“我讨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为了保卫你说的权利而死。”民主里面要是没有了表达意见和说话的自由,民主的基础也就没有了。

    要是基督教为了保卫自己,到了得强迫他不同意的人闭口的地步,那就很不幸了。

    一个人有权利说出他自己的意见,但也同样有义务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对一个人的心智发展,可说好处无穷。英国散文大师比勒尔说:“人人都应该勉强自己去读那些意见与他相左的书。”

    最能发人深省的事无过于听取与自己的思想相反的看法,一个人的信念要是没有经过冲突与考验,不会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一个信念要经过无情的争论和辩明,才能产生出来,要受到攻击才能站稳,要受到反对才能坚强。

    今天不愿意在自己所见到的真理之外去看真理全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能听取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总是一种有益身心的操练。

    
五月 搬弄是非
    ·五月九日·搬弄是非

    要是教会里面充满了和睦、光明和友爱,教会就与一般的社团不同;要是教会里头也有诋毁和纷争,它会变得和一般社团一样。

    教会出现问题的原因和一般社团区别不大。

    要是有人想争名誉地位,教会就会出问题。

    他要是没有受到重视,本来应该请到台上去坐,却仍然在台下;本来应该提他的名,却榜上无名。

    基督徒只有一个名誉地位,这个名位就是仆人(可十43——44)。他应该学主耶稣的榜样,做众人的仆人,为门徒洗脚(约十三14)。什么时候我们开始为自己的名誉地位烦恼,什么时候我们就已经不是基督徒了。要是我们一心一意,只想到自己的前途,要取得个人的崇高地位,最好赶快脱离教会,别在里头呆下去。

    要是有人希望人家多谢他,教会就会出问题。

    要是有谁的名字,因为不小心,忘了特别提出来,表扬感谢一番,麻烦就来了。要是有人捐了一点钱,或者义务做了一点事,却没有人提出,公开答谢,以致此人含忿而去。

    教会不能允许这种为自己图名图位的人,他应该到世俗的圈子里去。

    要是有人说了另外一个人的长短,而这种闲言闲语给当事人听到(他听到的那些话,和原来的话比较已经走了样)。

    英国诗人柯尔律治说得好:“搬嘴弄舌能毒死真理。”闲言碎语不但散播谎言,也能破坏友谊。别人的品格和声誉都能在耳语之际被消毁;又能引起猜忌与不和、破坏团结,让人心伤欲碎。搬弄是非的人所犯的罪该是多大!

    
五月 忍耐的天父
    ·五月十日·忍耐的天父

    天父没有限制我们亲近祂的时间,随时可以去找祂。

    天父没有办公的时间,也还会做半天、拿半天来休息。祂不打盹,也不睡眠;无时无刻不在听祂子女的呼唤。

    事无分大小巨细,都可以带到天父那里。

    不记得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事无分大小,只要它开始令我们担忧,就可以带到天父的面前。”要知道一件事是不是大到值得我们去担忧,最可靠的方法是把它带到天父面前;一到祂那里,事情的轻重大小,就可以清楚看出来。

    无论是怎样秘密的事都可以带到天们那里。

    我们不可以告诉任何人的事,可以告诉天父。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失败,我们的心里的秘密,所以不肯告诉人,是怕人家取笑、嘲弄或者误解。但是天父看透人心,知道我们内心的一切;不可以告诉人的事,可以告诉祂。能向天父敞开自己的心,把一切都告诉祂,真是世上最快乐的件事。

    无论是怎样不好意思的事,都可以带到天父那里。

    有些事我们不想让人知道,有些事甚至连自己也不让知道。这种隐瞒、害怕泄漏的心情,可以让我们神经失常,甚至崩溃。可是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告诉天父。祂愿听我们最高兴的事,也愿听我们觉得最害羞的事。

    世界上的确有些好人,心如止水,能忍耐,他的情绪的血液永远不会升到沸点。这世上也有人,一生从没有经验过试探,因此不懂得什么叫做苦难。但是天父伟大的地方,就是祂知道人的性情,因为主耶稣曾经完全的成为人,所以祂能了解、并且同情人。全知全能的天父的最伟大的地方,是祂的忍耐。奥古斯丁说得好:“天父爱我们每一个人,好像祂爱的只有我们一个人一样。”

    而忍耐的根源是爱,在人在神都是如此。

    
五月 永不太迟(一)
    ·五月十一日·永不太迟(一)

    我在大学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教古希腊文,选这科的学生并不太多,因为太专门。不过,凡是要读原文新约的人,都非修这一科不可。

    我收到一位女士的信,她在我住的城里最有名的女校教过书,经历了很长也很有成就的教书生涯以后,年龄已到,便退休了。她写信给我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

    她在信里说,她一生有一个大愿望,就是要研究原文的新约。现在她退休了,可以有时间来完成这个心愿。她希望我能收她做旁听生。

    不用说,我的答复是肯定的。所以从那年十月份大学开课以后,这位年已耳顺的老太太,便坐在大学的教室里,和年龄只及她三分之一的学生一道听课,写笔记。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好榜样。

    学无止境,永不太迟。

    当希腊文化开始侵入罗马帝国的时候,罗马政治家柯图那时年已八十,决心修习希腊文。法国著名风景画家柯乐在七十岁时还说:“上主让我再活十年,我想我会学画画。”孔夫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假我数年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那时他已年近七十。音乐家莫扎特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成名很早,就在他的声誉如日中天的时候,仍然在学音乐理论和对位法。加拿大前最高法院院长威廉爵士在九十岁的高龄告诉人:“时间的群山那一边,还藏着许多最好的东西,等待我去学习。”

    一个人若是要生活得有劲,应该不断学习。人生最可悲的一件事,就是太多的人虽然有形有体地活着,但是在思想和精神上早已死了。

    
五月 永不太迟(二)
    ·五月十二日·永不太迟(二)

    年纪再大,一样可以学习。

    比利时女诗人坎玛特丝说:“年轻人最重要的一个生活法则,就是不断向生活学习,一起读完生活之书最后一页为止。”主耶稣要我们像小孩子,小孩子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肯学习。

    要是我们大家每年都能学一点新的东西,真不能算坏事;这样,可以让生活永远趣味洋溢。

    年纪再大,一样可以从头来活。

    现代神学院的一个特色,就是有不少年纪比较大的人在那里读书,有的学生过去做过校长,或者在教育机构做过很高的职务。还有的人是过去工商界或者报社的主管。

    这些人常常是神学院里最有活力的一群。别的人已经开始进入半退休状态,但在他们却是一个新的事业的开始。在别人,生命已经走到尽头;在他们,生命才刚刚开始萌芽。因为如此,他们能长保年轻,身体和心灵都活在春天里。

    一个人要是能在自己一生事业的尽头展开另外一个新事业,他的生命会变得多么光辉灿烂。

    一个人内心深处时时想做的事,在他一生的劳碌工作的尽头,现在能够开始了,旧的结尾成了新的开始。

    靠着那更新万事的天父,不论年纪多大,我们总能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五月 欢迎
    ·五月十三日·欢迎

    我曾在圣安得烈城的殉道者教堂礼拜。这是一次又高兴又得益的聚会。圣安得烈城是举世闻名的渡假胜地,凡是打高尔夫球的人都知道它。特别在暑假期间,很多游客都会到城里各个礼拜堂参加崇拜。

    这是我第一次来殉道者教堂。刚坐下,就看见放在座椅前面摆圣经的架子上一张白色卡片,每个座位前都有一张。我拿起来读,我的心感到一种异样的温暖;因为卡片上写着:欢迎你来敝堂与我们交通,在基督里向祢问安。

    我立时没有了陌生的感觉。

    礼拜过后,我告诉司事的人员,我十分欣赏这张卡片,真是一个好主意。他立即告诉我,他们还有另外两种卡片。

    一个是在对餐主日放在座位前面的,上面印着如下的字:敝堂牧师、长执会和全体会友欢迎你参加圣餐交通。

    要是我刚巧在对餐主日来到殉道者教堂,看到这张卡片,内心会如何的感动。

    第三张卡片尤其与众不同。这是给殉道堂的会友因事须往他地的礼拜堂聚会,带在身边用的。卡上写着:本人为圣安得烈城殉道者教堂的信徒,今拜访贵堂,向一切在这里聚会的主内兄姊问安。

    殉道者教堂的会友参加礼拜完了以后,会将这张卡片留在那间礼拜堂里。

    我不知道这个主意是谁最先想出来的,我也不知道有多少礼拜堂用这个方法;但我十分希望有更多的教会能欣赏这个了不起的主意,也来实行。

    
五月 把事实拿出来
    ·五月十四日·把事实拿出来

    站在教会外边的人,根据他们看见的教会里面的情形,难免会得出结论,说基督徒所说的话都不是真的。在他们眼中,基督徒认为可以贡献给别人的东西,事实上都是他们所没有的。

    让我们看一看基督徒说过些什么话。

    基督徒说过基督信仰是一个充满喜乐的信仰,可是在不少的教会里面,我们很难找到这种喜乐,许多人把教会弄成世上最不喜乐的地方。

    基督徒说,基督信仰是和平的信仰,可是大部分的基督徒忧愁烦恼,跟一般人没有区别。教会花了不少的时间,为本身的安全担心。

    基督徒又说,基督信仰是有能力的信仰,可是在应付生活上的困难,或者在工作的时候,基督徒并不比别人更能干。基督徒又说基督信仰是侍奉的信仰,可是督徒既自私、又贪图舒适,和世人一点分别也没有。

    他们又说,基督信仰是爱和宽恕的信仰,可是在这个多灾多难的世界中,教会内部的竞争、吵闹,比任何其他的机构还要多。要是有一座教会,内部既无不和,也没有人闹辞职,那真是很不寻常的事。

    德国无神论哲学家尼采很坦率的说过一句话:“把你已经得救的事实给我看,我才愿意相信你们的救主。”

    这个要求一点也不苛刻。

    唯有当基督徒成了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好以后,基督信仰才能真正成为有力量的信仰。

    
五月 不可停止聚会
    ·五月十五日·不可停止聚会

    要让基督徒的生活有力,一定得参加聚会,这是基督徒应尽的义务。为什么基督徒必须这样做呢?让我们举出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理由。

    人生有若干事物,它们的价值和影响大部分得靠大家参与,共同体验。

    比方说,一个交响乐团无论怎么有名,要是只有你一个人在音乐厅里听它演奏,你听的兴趣会大大打个折扣。

    看足球比赛也是一样。要是只有一个人在场观看,球赛的紧张和刺激会荡然无存。

    世上有许多东西,可以由一个人单独去做,而且可以做得很好,但是的人一道做、一道体验,那影响、那效果,会要大大的不同。

    这就是主日聚会所以重要的道理。我们当然可以单独敬拜神,而且有的时候非单独敬拜不可;可是和信徒一道来参加,仍旧是崇拜重要的一部分。

    基督信仰不单只是个人的信仰经验,也是整个团体的共有经验。能让信徒确实经历到这种体验,其价值是无比的。

    《使徒信经》开始的时候不是说“我相信”,而是说“我们相信”。要是我们能记得基督信仰的建立不是靠我个人接受多少,也不是靠我能了解多少,而是奠基在整个教会对基督的信心上,我们就能得到很大的安慰。

    没有了团契在一起的精神,区拜会变得又冷又空虚;没有了共享的信心,我们个人的信心会失去支持的力量。参加崇拜是一种责任,不接受这责任不只失策,也是一种亏欠。

    我们需要教会,教会需要我们。

    
五月 转机
    ·五月十六日·转机

    你喜欢找机会挑毛病,还是找机会称赞人?

    比方说,教会的诗班唱首赞美诗或者来一次大型的音乐演唱。唱的时候,总难免有些小毛病,犯点小错误。你会不会专挑这些小过失来大肆批评,或者会拣点唱得出色的部分,加以激赏,即使唱得不到专业水准。

    你会给人鼓励,还是挫人锐气呢?

    要是有人提议做一件事,你一听到会不会就想到千百种让这件事做不到的困难呢,还是会立刻发现有千百种值得一试的理由呢?

    你从好处想,还是从坏处想?

    本世纪初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德勒说过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同时失一只臂膀。一年后,其中一人心灰意懒,觉得伤残了的人,毫无生存价值,决定了此残生。另外一人,刚刚相反,生活得如龙似虎,到处告诉人,他真不明白为什么上天要给我们两只手臂因为他用一只臂膀已经可以应付有余。

    别为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埋怨天父,应为自己已有的东西感谢天父。

    环境困难,在你眼中是不幸还是一个转机?

    英国广播公司第一任总裁约翰·里特爵士总喜欢说:“我不喜欢不幸,但我喜欢不幸能带来的转机。”

    你遇见不幸会坐下来抱头痛哭呢,还是挺起胸来迎接它呢?

    
五月 权利与义务
    ·五月十七日·权利与义务

    要是基督信仰和基督信仰所支持的一切,都从世上除去,我们所享有的权利便会所余无几。

    照顾病患、安养老人和救济贫困,都是基督教所开展的工作。

    基督教建立以后,才有医院。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为他的理想国度建议的法律制度说:“应制定法律,不许养育残缺儿童。”罗马学者瓦乐为农业制定规条时,建议不能工作的年迈奴隶,应该弃诸效外,让他死去就像把无用的家具抛进垃圾堆一样。

    基督信仰所主张的道德观要是从世上除去,福利国家的价值也就荡然无存。德国可做前车之鉴。基督教被纳粹禁止后,老年人成群死在毒气室里,穷人和有病的人成为医药试验品,犹太人因苦刑死的,不可数计。

    言论和表达的自由是基督信仰所力求维护的权利。

    在英国和每一个拥有议论和自由表达权利的国家,这种自由都是基督教争取来的。没有了基督信仰,这些自由也就失去。

    今天世上许许多多的人都想得到一切的自由,但是不肯负责任;要求享有一切的权利,却不肯尽义务。

    希望享受基督教文明中各种自由的人,应该扪心自问,有没有尽过一点本分来维护基督教的文明。如果没有,那么,有一天他们一觉醒来,发觉自由全失,便不应该人家。应该责怪的是他们自己。

    
五月 完全的人
    ·五月十八日·完全的人

    人是顽铁,天父是锻炼的人,要去掉他的杂质,光洁到可以反映出天父的荣光。

    一个完全的人应该具有一些什么美质呢?

    我们的生活必须能反映出天父的忍耐。

    天父与人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天父的忍耐和人的急躁。如果全能的天父是人的话,祂早已把世界摧毁。我们遇到难相处的人,会叫会骂,气急败坏,甚至跟他断绝往来。天父的神圣的忍耐却是多么不同:世人犯罪作恶,祂没有弃而不顾,反而忍忍耐耐,等待我们悔改。

    我们的生活必须能反映出天父的信实。

    圣经从头到尾,郑重宣告天父的真实、可靠、不变和信实。天父的决定不变;祂的应许不变;祂说什么,就是什么;祂应许了的,一定做到。

    人虽然处处想忠实,但是人性里头有天生的弱点。常常会不忠不义。天父的信实充分反映出人的变易无常。

    我们的生活必须能看出天父的爱。

    天们的爱是一种任何力量不能丝毫减损的爱。莎士比亚说得好:“见异思迁,不是真爱。”

    爱人而对方没有反应,我们很不容易再爱下去。

    可是天父的爱,能超过一切的爱,就是不管环境如何,祂的爱永不止息。天父的坚不可摧的爱,反映人心中的爱何等脆弱。

    
五月 专家
    ·五月十九日·专家

    基督徒是应该有能力做别人不能做的事的人。

    基督徒能够忍受别人不能负担的失望。

    有些人申请工作,热望得到一件差事,可是失败了,这时看他们的反应真是十分有趣。有的人大发脾气、闹别扭;有的人抱怨、吐苦水;很多人会不断、甚至一生埋怨自己命苦,始终认为自己比得到那份工作的人能干得多。

    可是我也认得一个人,他申请一份工作,很有希望得到,可是失败了;他反而写了一封信,向得到那份工作的人道贺,并且祝福他。

    基督徒是能够承担失望的人,因为他的心里已经没有嫉妒。这是旁人无法做到的。

    基督徒能负起旁人担负不了的担子。

    这是因为他懂得这担子不是由他一个人来担负。我总记得美国主教奎尔的故事,这位伟大的教牧,常常为他的教会、教士以及各种要办的事劳心劳力,以致精疲力竭;常常半夜为了忧虑教会的事不能入睡。有一晚,他又因忧虑失眠,却听见上主的声音,就像面对面和他说话一样清楚。主对他说:“奎尔,上床睡吧,让我来替你守到天明。”从此以后,奎尔的内心得到了空前的宁静,因为他已经学到把重担卸给上主的功课。

    基督徒有力量担负起能把别人压碎的担子,因为他知道主能替他分担。

    基督徒能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忧伤。

    生活很难一帆风顺,人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苦难。不管你喜不喜欢活下去,生命总得继续;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活下去的意志。有的人活,却不断抱怨、憎恨、苦恼,灰心失望;可是基督徒面对生活中的失望、重担和忧伤时,却能愈战愈勇,心平气和,内心充满喜乐;因为他能从主基督那里得到不断的力量供应。这种力量也只有基督能供应。

    
五月 额外的一点点
    ·五月二十日·额外的一点点

    耶稣基督教训我们:“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太五41)这真是今天最踏实的忠告;因为要改变世界,必须付出一点额外的生命的代价。

    能有额外的付出,才能成就大事。

    同是一件事,带着微笑来做,和拉长了脸来做,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温文有礼地处事,一样可以把事做得很有效率。无论是在家,在办公厅,在学校或是社会场合,人生的每一面,若要达到佳美的境界,用什么态度来处事,总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额外的付出能让你的付出产生更大的影响。

    把东西给人有许多的方法。有的人给,是因为他觉得给是一种责任,他想逃也逃不开。他给的时候,还要让人知道,他万分不情愿这样做,他不舍得,仿佛有剜肉之痛。

    甚至有时候,把一件人家十分需要的东西给人,让受的人会有种侮辱感。他给得趾高气扬,好像把块骨头抛给狗吃。有的人给,是希望人家感谢他。受礼物的人都知道,要是不卑躬屈节说感谢的话,给的人就会很不高兴。有的人给,只是图一时之快,高兴的是给的人自己,反而不是接受的人。

    世上有不少的人,因为给的态度不好,他不给反而好过给。

    把东西给人要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呢?耶稣基督在这方面也是我们的好榜样。耶稣每逢把东西给人的时候,祂是全心全意的给。祂帮助人,有能力从祂身上出去。耶稣从没有一次不是给得慷慷慨慨,欢欢喜喜的。今天社会上有许多的人,我们需要他的时候,却不敢去找他;因为我们知道一定会碰钉子;即使他答应了,那种态度也会让我们后悔去找过他。可是我们读到圣经中主耶稣的事迹时,会发现耶稣是何等的平易近人,没有谁害怕去找祂帮忙。凡事寻找祂的人,主都丰丰富富的给,让他快快乐乐的回来。

    要是给却给得不乐意,就失去了给的意义。你给人的帮助或礼物也许很重要,但是那额外一点点,也就是人给的态度,却比你给的东西更重要。

    
五月 从依赖到独立
    ·五月二十一日·从依赖到独立

    依赖与独立是相辅相成的。

    有人需要你,这是天下最可珍惜的感情。

    英国散文大师卢卡斯写过一篇感人的童话:一个母亲的当兵的儿子在战场上死了,消息传到了母亲那里。她的儿子是在冲锋陷阵时阵亡的。母亲哀痛非常,祈祷上主说:“要是我能再见到他,即使只见五分钟,我也心满意足。”这时天使出现了,对她说:“你可以见他五分钟。”母亲欢喜的眼泪流满双颊说:“快点,快点让我见他。”天使回答说:“你的孩子是个大人,他已经三十岁,你要看他三十年中的哪个五分钟呢?”母亲听了以后,一时也说不出来。天使说:“你愿意见到他英勇殉国的情景呢?还是他离开你参加军队的那一刻呢?你愿意见到他在学校里走上讲坛接受奖品的那一天,抑或是他还是婴儿在你怀中的时候呢?”母亲的眼神开始闪亮,她一字一句的告诉天使:“这些我都不要。我要的是那一天,他从院子时跑进来,要我饶恕他的顽皮。他年纪那么少,却那么不开心,满脸污泥,眼泪直淌。他扑向我的怀里,几乎把我撞倒。”

    孩子三十年的岁月当中,母亲最愿意见到的,是孩子最需要她的时刻。人生最感人的事无过于听到有人对你说:“我需要你,没有了你不行。”

    凡是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有这种需要感,遇事都会来找他。

    要是看见自己的孩子或是学生能够勇敢的面对人生的挑战,有能力、也有准备,而你曾经帮助过他,让他达到今天的圆满成熟,那种高兴,是语言难以形容的。

    我们不应该让孩子依赖我们,受到父母性格的左右。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去自力更生。孩子应该做的事,父母不要替他做。父母也不要事事替孩子做决定,要给他机会去勇敢地作智慧的决定。

    有人需要你固然可爱,但是养育儿女和教育下一代的目的,却是培养他们独立的能力。

    
五月 付代价
    ·五月二十二日·付代价

    耶稣帮助人、医治人,付的代价都是很大的。

    那个患血漏病的女人,偷偷的走近祂,摸祂衣服的繸子,以为耶稣不知道;但是主耶稣转过来身来向她说话,因为有能力从祂身上出去(可五30)。

    保罗·图尼尔在他所写的《医生手记》这本书中,谈到一位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城的医生的故事。这位医生有时会按手为人治病,可是后来他放弃了,因为他受不了这种治病方法在他自己身上所产生的后果。他说:“比方我的病人患的是咽喉火,祷告后,他的病霍然痊愈,可是我自己却立刻患上了同样的病。”

    图尼尔接着说:“我把这件事告诉我的妻子,我们立刻想起一件我和她常常注意到的事,这就是每逢我们为别的夫妇排难解纷之后,当天晚上,我们自己也会口角一场。”

    要帮助人而自己不付出代价,是办不到的。要帮助人一定要自己真正亲尝他人的酸甜苦辣。我们最大的矛盾是想领受,很少付出。

    我们在交友上是如此。

    有一种所谓的友谊是守财奴式的。这种人只想从他的朋友那里得帮助、得安慰、得力量,自己却一毛不拔。有一种人可以滔滔不绝向朋友诉苦,可是他的朋友要是向他诉苦,他却不想听。也有一种人处处觉得人家有义务尽朋友的责任,人家若要求他做什么,友谊对他便成了一种负担。

    我们在教会里面也是如此。

    教会中有一大群人,总是讲希望教会为他们做什么,老是说他们要的没有得着;可是却不愿教会对他们有什么要求,或者等他们来为教会做什么事。他们要利用教会,却不愿为教会所用。

    我们在与上主的关系上也是如此。

    许多人长远的把上主放在一边。,我行我素,要到需要祂的时候才去找祂。我们要的时候才找上主,可是从没有想到,上主也要求我们给祂。

    人生无可避免的要有所付出,这是在凡百事上成其伟大应付的代价。一个只知贪图舒适、安乐的人,绝不会懂得什么叫做伟大,也不会了解成其伟大所要付的代价。

    
五月 徘徊门外
    ·五月二十三日·徘徊门外

    我们一生做事,徘徊门外的时间很容易太长。

    我们讲道就容易犯这种错误。

    讲道要表达一个主题,当然应该提供历史的背景,加以铺陈。可是我们常常把太多的时间用来讲开场白,等到转入主题,时间已经无多。特别在今天,讲道长过二十分钟,听众就会不耐烦。

    我们在读书的事情上也会犯这种错误。

    很多学生读书,大多点到即止,不求深入了解。读书要深入,就得下功夫,要有恒地钻研;不是每个学生都愿付出这种代价的。结果,是每一科都只能沾一点儿边,从不能登堂入室。要得到圣经中所蕴藏的宝贝,只是徘徊门外是没有用的。

    我们在交朋友上也会犯这种错误。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都有“相识满天下,知己有几人”之感,原来友谊的建立需要下功夫的,要得到真正的友谊,单是表面肤浅的认识是不够的;必须有内心的深相契合,能肝胆相照。

    我们与主基督的关系也会犯这种错误。

    许多人与主基督的关系也是徘徊不前。他们敬佩主,像英国诗人布朗宁所说的,相信基督的真道是真理。他愿意做基督徒,可是基督要求我们完全的摆上。做基督徒需要全生命的奉献,可是一般人在全身心奉献的大门口便停步了,他们在门外徘徊。

    
五月 生与死(一)
    ·五月二十四日·生与死(一)

    人生的价值是不能够用年岁来衡量的。这道理人人都明白。

    生命的长短与生命的价值,其间没有必须关系。亚历山大帝死时只有三十三岁,但他已经实际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为基督教会的来临铺平了道路。英国神童诗人查特顿死时十八岁,济慈死时二十六岁,布鲁克只活到二十八岁,雪莱三十岁便死了。这些诗人所留下的诗作,留存千古。舒伯特死时三十一岁,莫扎特也只活了三十六岁,但是他们给世人留下的乐章会传诸万世。

    人生不可以用生命的长短来衡量。

    从另一种意义来说,人无论怎么老,都不可以死,因为死后要见上主。谁也没有资格去见圣洁无瑕的天父。

    可是凡是懂得怎样与主基督同行的人,不问年龄,随时可以死;因为与主同行的人,已经生活在天父面前。

    圣经上有一处奇妙的经文,是在《约翰壹书》二章二十八节,作者约翰当时所思念的是主的再来,和再来时会发生的事。他告诉他的读者:“小子们哪,你们要住在主里面,这样,祂若显现,我们就可以坦然无俱,当祂来的时候,在祂面前也不至于惭愧。”约翰的意思是说,我们若住在基督里面,与基督同活,祂的再来,就不会是生命的中断,而是生活中再自然也不过的事。

    要是我们不认识天父,死亡是可怕的。要是借着耶稣基督,天父成为我们的朋友,那么无论死的呼召何时临到我们,不管是早晨、中午或晚上,我们都可以坦然无俱面对死亡。

    
五月 训练成材
    ·五月二十五日·训练成材

    有年夏天,我们开车在英国北部旅行,看见路旁有块嵌在墙上的石碑。这块碑好像是维多利亚女皇在一八九七年树立的。

    我把碑文抄了下来:塑造你成为合用;嵌在这壁上的石头,并不是天生那样;

    要有人把它量度改造,才能说:你值得我用。

    石头不经雕凿,不能成材,会遭废置,变成垃圾。要经过雕凿,才能变成合用的碑石,树立给人观赏,让人记念。人生也是如此。天生我材必有用。

    彼得把每一个人看成一块活石,由天父用来建造灵宫,奉献给祂(彼前二5)。天父需要我们做祂所建造的宫殿的石块。

    生活在世上,人人都有一定的用处,世上每个男女都可以在天父的计划和旨意中有份。

    石头不经过雕凿,派不上用场。

    石头要经过匠人的斧凿,塑造,才可以安放在规定的地方。这也就是说,我们若不受锻炼,就不能在天父的计划里有份。

    这世上处处可以见到失败的生命的残骸,都是不肯接受锻炼的结果,有许多人天赋甚高,且有成就,却不能律己,不受管教,结果昙花一现,变成枯枝,饮恨终生,因为不能自律而失败的人,很可能比任何其他原因所毁坏的人更多。

    生活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塑造我们。

    父母管教我们,老师栽培我们,但是生活的经验锻炼我们成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塑造我们的力量。使徒保罗说:“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主的人得益处。”就连灾难、不幸都能在我们身上起作用,锻炼我们。

    因此不肯接受生活的锻炼和塑造,都是人生的真悲剧!

    
五月 人的两种性情
    ·五月二十六日·人的两种性情

    我从报纸上读到一条新闻,说是有个罪犯被判下监。他养了一只喜鹊。结果这只鸟居然可通人意,成了他的好伴。读了这则新闻之后,我们不免会问,谁是那个真正的人呢?是杀人不眨眼的罪犯,还是有无限的忍耐来养鸟的人呢?

    读圣经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问题。谁是真正的大卫?是宽宏大量,屡屡不杀扫罗的大卫呢?是不愿意喝他的手下冒生命危险从城门旁的井边取来的水的大卫呢?抑或是冷酷无情的,设计让乌利亚丧命,好占有拔示巴,满足自己私欲的大卫呢?

    谁是真正的彼得呢?是在大祭司住宅的院子里不认基督的彼得呢?还是在公会面前为了基督奋不顾身做彼得呢?

    谁理真正的约翰呢?是希望召来天火烧毁撒玛利亚一个村庄的约翰?还是再三叮咛:“小子们哪,要彼此相爱。“的约翰呢?

    这样说来,谁是真正的我呢?我可以工作到精疲力竭,也会完全不想做事;我有时十分慷慨,有时却很吝啬;我能慈悲,也能残忍;我可以很忍耐,也会很暴躁。

    犹太人相信每个人里头都有两种性格,一个好,一个环。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有两个守护他的天使,好天使站在他的右边,不断把他向上提;坏天使让在他的左边,不断把他向下拉。

    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人性好像赶两匹马拉的战车的人,两马一驯一野,野马代表感情,驯马代表理智。”保罗在《罗马书》第七章非常生动而尖刻的写出了这种人性里头的斗争。

    人的一个特色就是我们里头的两重性格,这是难以改变的事实。只有一个人能有力量控制我们恶的一面、发扬善的一面,让善成为至善。这人就是耶稣基督自己。我们一生决难完全打胜这场仗;不过我们愈靠近主,愈发恒切的记念祂,我们里面的善就能不断的胜利,而我们里头的恶就会频频失利。要战胜自己,必须靠赖基督。

    
五月 家庭聚会
    ·五月二十七日·家庭聚会

    基督教有一些对诗流传很广,听见的人很容易产生共鸣。

    我在大学念书的时候,常常趁夏夜坐游船打发一个晚上,船上的人载歌载舞,玩游戏,十分开心。可是每次歌唱完了,总会唱出《诗篇》二十三篇。在英国国际足球最让人感动的场面,就是观众全唱“夕阳西沉,求主与我同居”。人心深处一定存有一种需要,听到这首赞美诗,会不由自主的回应。

    人在本质上不是反宗教的,反而是相当虔敬的,得看我们用什么方法接触他们。

    他们要是不愿来礼拜堂,我们难道不可以把礼拜堂搬到他们那里去吗?

    教会今天最大的失败,是我们把教会和教堂(建筑物)混为一谈。

    在保罗的书信里提到一对夫妇亚居拉和百基拉。我们对这对夫妇除了《使徒行传》简单的记载以外,所知不多。可是保罗书信中两次提到他们,不是保罗问候他们和他们家里的教会,便是他们和他们家里的教会问候其他的人(罗十六3-5,林前十六19)。

    一次是这对夫妻在哥林多,另一次是他们在以弗所。不管他们在哪里,他们的家就变成教会。

    有句拉丁俗语:“UbiChristusibiecclesia”,译出来就是“基督在哪里,哪里就是教会”。

    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到:只要有勇气又有吸引力,任何地方都可以变成教会。

    
五月 ·五月二十七日·家庭聚会
    ·五月二十七日·家庭聚会

    基督教有一些对诗流传很广,听见的人很容易产生共鸣。

    我在大学念书的时候,常常趁夏夜坐游船打发一个晚上,船上的人载歌载舞,玩游戏,十分开心。可是每次歌唱完了,总会唱出《诗篇》二十三篇。在英国国际足球最让人感动的场面,就是观众全唱“夕阳西沉,求主与我同居”。人心深处一定存有一种需要,听到这首赞美诗,会不由自主的回应。

    人在本质上不是反宗教的,反而是相当虔敬的,得看我们用什么方法接触他们。

    他们要是不愿来礼拜堂,我们难道不可以把礼拜堂搬到他们那里去吗?

    教会今天最大的失败,是我们把教会和教堂(建筑物)混为一谈。

    在保罗的书信里提到一对夫妇亚居拉和百基拉。我们对这对夫妇除了《使徒行传》简单的记载以外,所知不多。可是保罗书信中两次提到他们,不是保罗问候他们和他们家里的教会,便是他们和他们家里的教会问候其他的人(罗十六3-5,林前十六19)。

    一次是这对夫妻在哥林多,另一次是他们在以弗所。不管他们在哪里,他们的家就变成教会。

    有句拉丁俗语:“UbiChristusibiecclesia”,译出来就是“基督在哪里,哪里就是教会”。

    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到:只要有勇气又有吸引力,任何地方都可以变成教会。

    
五月 自己的影子
    ·五月二十九日·自己的影子

    我们要记住,在他人身上可以看见我们自己的影子。一般人相信,人既然如此,由他去吧。可是我们更应该相信;人虽然如此,可以改造他。

    要是我们觉得一个人态度冷酷又不友善,很可能我们在他身上所看到的,只是自我的反映。我们要是觉得别人消沉,很可能是因我们而起。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耶稣说:“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太七2)要是我们能记住,我们对别人的批评,常常只是自己缺点的反映,会大大帮助我们处事为人。

    我们因此要用喜乐的心和快乐的脸孔与世人想处,这样我们才能把喜乐带给他人。真喜乐只能从基督那里得到。对经上最难解释的一个神迹的记载,就是耶稣在加利利的迦拿婚筵上变水为酒的故事。

    不问这个故事有多少个意思,也不管我们怎样解释它,有一点是十分确定的。这就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的生活里有了耶稣,新的活力和欢乐也就随着祂进入生活,就像把水变成酒一样。

    英国医药传教士格伦费尔,有次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请一位护士去到拉布拉多帮忙他。

    他告诉那些应征的人说:“如果你们想生活得快乐,明年夏天在北美要为孤儿办一家医院,你们可以去帮我管理它。你们不但拿不到一分钱薪水,连生活费用还得自己付。可是我敢保证,你们会有一种对生命的热爱,是过去从不曾体验过的,因为服侍基督可以让每一个人生活在快乐中。”

    他的话透露了得到喜乐的心和快乐的脸孔的秘诀。

    
五月 自信
    ·五月三十日·自信

    有对的自信,也有错的自信。

    有充分的准备,又有力量能应付,这是一种自信。

    有人非常惊奇,为什么飞行员能用那么快的速度驾驶飞机;因而对机师说:“你所冒的风险可大得不得了!”机师的回答是:“做飞行员的一个责任,就是要确保不冒任何风险。”

    飞行员起飞之前,一定要尽人力之所能做的充分准备,相信自己一定能应付任何可预见的情况。

    这种自信是好的。这是一种对自己的能力有把握的自信。

    有天赋而又有自知之明,也可以产生一种自信。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小时候告诉父亲,打算一生献身文学,成为一个作家。他父亲深知作家的苦乐,对儿子说:“做作家,一生以文学为事业,幸运的话,可以做王子;不幸的话,只能做乞丐。”小巴尔扎克回答说:“那很好,我要做王子。”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还在念书的时候,他的父亲写信给他,说现在有个进海军的机会,问他愿不愿考虑。坎宁安回信说:“我当然愿意,我要做海军上将。”

    一个人选定一生的目标,胸怀大志,全力以赴,本着无比的信心向前。这,没有什么不对。

    心高气傲,自命不凡,当然也是一种自信;但是,是错的。

    一个人要是自信到认为自己完美无缺,凡事第一,那就错了。

    有人说到一个自命不凡的人:“他说自己是自学成名,他不断把自己捧得天般高。”

    这种发自骄傲的自信,总是丑恶的,惹人憎厌。

    
五月 不要忧虑
    ·五月三十一日·不要忧虑

    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你真正去接近它们的时候,总能完全改观。

    一件事从远处看,好像完全作不到;一旦非做不可,居然可以完成。

    科学家爱迪生说得好:“困难和不可能之间的区别是:要实现不可能的事,花的时间长一点。”

    英国派驻缅甸的勇将温盖特,有次向他的军队下达了一个命令,里头说:“要是你没有进去过,不许向我报告有进不去的热带丛林。”

    人生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是表面看去办不到的工作,因为非做不可,也就办到了。

    从远处看,好像不能解决的问题,等到非面对它、不能不解决的时候,就得到了解决。

    许多人最大的毛病,是有一种天生的、内在的失败的倾向。英国十七世纪著名诗人约翰·苏克宁爵士对终日徘徊无策、灰心悲观的恋人,有一句很中肯的忠告:要是神飞气扬感动不了她,难道神沮气丧反能赢得芳心?

    基督徒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因为能从天父恩惠中不断汲取力量。

    看来难以担当的忧虑真正来临的时候,却负担得起。

    有时候我们听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想到要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会要活不下去。可是事实上,人就活了下去。

    不到要负起担子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能负多重。一个人不到呼求天父的帮助的时候,不会知道这种帮助有多大。

    耶稣对我们有一句好忠告:“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六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