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书注释
作者:加尔文
未分卷
译 者 序 绪 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未分卷 译 者 序
    上帝借着先知和使徒,赐给我们一本圣经,其目的不但是要叫人相信基督,获得救恩的知识,也是为要教导信徒学义成圣,“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三15-17)。故此,信徒若要保持属灵的活力,必须注意灵粮的营养和滋补;而圣经就是天上赐下来的灵粮。因此,阅读圣经,研究其中真理,乃是每一个有生命的基督徒,经常必须作的功课。

    对于基本救恩问题,似乎简浅易懂。但若要进一步追究,就会发现,圣经的教训也是相当深奥的。不但需要带着谦虚的心,仰求圣灵的指导,也需要对历史背景,作者的身份、经历、目的和用辞等等有相当的瞭解。尤其是一般读者,对圣经原文缺少阅读的能力。凡此种种困难,都会使信徒感到,发掘圣经的宝藏,并非简易的一件事。

    另一方面,牧师和传道师虽经神学的进修,对解释圣经的原理和方法,曾有受授,但若说要能解释全部圣经,甚至某一卷经书的全部真谛,那真是百不得一了。

    有鉴于此,改革宗领袖加尔文在他极其忙碌的传道工作中,立意抽出时间著作圣经注释,不但为帮助当时的牧师和传道师,作为准备证道讲授时的参考资料,对十六世纪时代的信徒,在灵修研究圣经时,有一个指标,也能借此流传于世,协助后世的教会。

    加尔文在神学上的造诣,是众所周知的,在此不必多作介绍。他对圣经各卷的注释,都是按照“以经解经”的原则,彼此对照、调和、衬托;他强调,圣经既是上帝的话,而上帝乃是真理的源头,圣经的教训必是前后相符,一贯无误的。他充分利用他在神学上和法律上的知识及才干,掰开真理的饼。

    加尔文圣经注释的另一特点,乃是虔诚之心的流露。他知道,不管你对真理有多么的瞭解和认识,若没有虔诚的心意,一切都是徒然。他的注释并不是要帮助你了解真理,而更是要引导你爱慕真理的主耶稣基督。

    译者任以撒谨识

    主后一九七二年四月
未分卷 绪 论
    以弗所,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好几个名字,乃是小亚细亚的一座著名城市。路加在使徒行传中记述,神如何借着保罗的传教,在该城为自己赢得一批百姓,建立教会,并展开圣工。这里我只想略提与本卷书信主题直接有关之事。保罗曾教导以弗所信徒关于福音纯正的教训。当他被囚于罗马时,他写此卷书信,为要坚定他们的信仰。前三章主要是称颂神的恩典。在第一章开始,向他们问安后,他立刻论述神的自由拣选,让信徒明瞭,他们现在蒙召,进入神的国度,乃是由于在生前已被指定得到永生。人得救的真实源流,是出自神自由的认领;由此显出祂奇妙的仁慈。然而因为人的头脑不易瞭解如此崇高的奥秘,保罗祈求神开导以弗所的信徒,叫他们能对基督满有认识。

    在第二章中,保罗用对照的方式来表彰神恩的丰富。他提醒他们,在未受到基督呼召之前,他们的境况是何等悲惨。因为,除非将我们在未获基督之前的情景,摆在我们面前,就绝不会感到我们对基督的亏欠有多大,也无法准确地估计祂对我们的仁慈有多深。保罗又解释说,外邦人本来是在永生应许之外的,因为神在以往只向犹太人赐予这个应许。

    保罗在第三章中宣称,他受派特别作外邦人的使徒,以致那一向被列为异族的人,能被包括在神的百姓中。由于此事非常突出而新奇,使很多人感到困惑,所以他称之为“自古被隐藏的奥秘”,但传扬这信息的职责,现在已经托付与他。

    在第三章结束之前,保罗再一次求告神向以弗所信徒灌注对基督的正确认识,叫他们能唯独以认识基督为念。他的目的,不仅是要引领他们感谢神的各种恩赐,从而完全奉献自己,以表感恩之心,更是要从他们心中除去对他的圣职的任何怀疑。保罗可能恐防有假冒的使徒,委称他们只有领受到一部分的真道,而摇动他们的信心。他们本是外邦人,在接受纯正的基督教时,没有听到过关于犹太教的礼仪及割礼之事。但是那些欲把律法加诸基督徒身上的人却坚称,凡未曾受割礼而进教者,仍是非信徒。他们坚持,未受割礼的人,不能列在神的子民之内,并且宣称,信徒必须遵守摩西所订的一切礼仪。因此,他们批评保罗,说他不分皂白地提供基督,为外邦人和犹太人共奉的救主。

    他们声称,他的使徒职分污渎了属天的教训,把恩典之约胡乱地授给邪恶的人。故此,保罗认为有预先警告这些信徒的必要,使他们不致因听到流言而在信心上妥协。他恳切指出,福音的呼召,是因他们在创世以前已经被拣选了。另一方面,他不欲他们臆测,福音的临到他们是出于人的意思或巧遇。因为基督在他们中间传扬,只是神的永旨的宣布而已。一方面他提醒他们在得救前的苦恼生活,同时称颂神非凡而奇妙的怜悯,如何把他们从这深渊中救拔出来。另一方面,他宣布自己对外邦人传教的使徒职分,同时坚振他们从前所领受的信仰,因为他们已被接纳进教会的团契中了。然而,本章的每一句话,都是要劝勉以弗所信徒,唤起他们感恩的心。

    第四章描述神治理及保护教会的方法,就是借着人们传扬福音。故此这是保持教会纯正唯一的方法,而其目标则是要达到完全的地步。使徒的目的,是要向以弗所信徒推介神统治我们的法则。

    然后他论到证道的果实,即纯真而圣洁的生活,并一切敬虔的责任。他不但是笼统地概述基督徒应当如何生活,而且列陈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上所应守的本分。
未分卷 第一章
    1、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写信给在以弗所的圣徒,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有忠心的人:

    2、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我们。使徒保罗(1)保罗问安的方式,在所有的书信中,大致相同。故不再在此赘述。他自称为耶稣基督的使徒,因为凡受托传扬和好之道的人,都是祂的使者。“使徒”的确是一个比较专门性的名辞;因为,一位福音的使者,并不一定是一个使徒(参四11)。关于这一点,我曾在加拉太书一1-2的注释中详细解释过。

    奉神的旨意无人应自取使徒职分的荣誉,而必须等候神的呼召,才能作合法的传道师。因此,他以神的权威,来对抗恶人的讥笑,并移除无理的纷争。

    他称他们为圣徒,并指认他们为在基督里有忠心的人。由此看来,凡是信徒,即是圣徒;另一方面,不是信徒,也就不是圣徒。希腊抄本虽然大多没有“众”字,但是我却不愿删除它,因为,不管怎样,这字的含意必定是包括在内的。

    3、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祂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颂赞归与神(3)他颂扬神对以弗所信徒的恩典,以激励他们感恩的心,燃起他们热诚之火,并要使他们在脑中充满此念。凡内心承认神丰满而完美的良善之浇奠,并热诚于此念的人,决不会接受那蒙蔽神恩的新潮教义的。因此,保罗赞扬圣恩浩大的目的,是要保护以弗所的信徒,免得他们的信心被假使徒动摇,而对他们自己的受召生疑,或者以为另有其它救恩之路。他同时告诉他们,救恩的完善确据,是在于神借着福音,彰显了祂在基督里对我们的大爱。但是,为要更充分地证实此点,他指出,神永恒的拣选乃是救恩的首源。在我们尚未出生以前,祂已认领我们为儿女。因此,他们的得救,显然不是出于偶然的巧遇,而是在乎神永恒而不变的定旨。

    颂赞在此处不止只有一种意义,可以是指神,也可以是指人而言。这个字在圣经中有四种意义:第一,当我们宣扬祂的良善时,颂赞是指赞扬神。第二,当祂使我们百事亨通,赋与我们喜乐和昌盛时,颂赞是指神对人的祝福;因为我们的福乐完全是在乎神的恩典。注意保罗如何表达神的道对教会及信徒个人所具有的大能。第三,人借着祈祷,彼此祝颂。第四,祭司的祝颂。但这不仅是一种祈祷,也是表明神会祝福我们的见证并宣誓。因为,祭司曾受命,奉神的名而祝福。保罗在此颂扬神,因为祂已经赐福与我们,以福祉和恩惠充实我们。

    我不反对克力莎士登的见解,他认为属灵在此是隐指摩西的祝福和基督的祝福的对照。律法自有其赐福之处,但唯有在基督里,才能找到完善的福气,因为祂是天国完善的启示,这启示直接把我们引领到天国。当实体显明时,象喻的需要也就消失了。

    天上可以指区域,也可以指福气,两者的意义大同小异。保罗只是要表达,我们借着基督所得的恩惠的超越性,因为这恩惠的喜乐不是在世上,而是在天上,并有永远的生命。的确,基督教不但包含未来的生命,也包括今世的生命(参提前四8);但是它的目标则是属灵的喜乐,正如基督的国度是属灵的。他把基督和犹太教中的一切象征物作对照,后者是表达律法之下的福气,但基督一旦来到,一切的象征物就变为多余。

    4、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就如神拣选了我们(4)此处他宣称,神的永远拣选,是我们受召并一切福气的源头和缘由。如果要问:神为何呼召我们参与并分享福音,为何天天赐给我们许多福气,为我们开启天门,我们就必须要回到这个原则,就是祂在创立世界以前,已经拣选了我们。拣选的“时日”本身,表明这是无代价的。因为,在世界还未受造以前,我们会有什么配得之理或功德呢?如果说我们被选,并不是因为我们在当时棗创世以前棗已经有什么价值,而是由于神“预见”我们会有配得之处,这只是一种儿戏式的诡辩。在亚当里我们都已经堕落了。若非因神的拣选,拯救我们免于毁灭,在我们本身,根本是乏善可陈。保罗在罗马书中利用同样的理由,证明此点。论到雅各和以扫,他说:“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作出来,只因要显明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罗九11)。诡辩学者或会答称:虽然他们那时尚未有行动,但是神却已经“预见”了他们的作为。这种见解并无分量,因为人类的本性已经败坏,所能见到的只是废料而已。

    在基督里这是第二点证明,神的拣选是没有代价的。我们既在基督里被选,就不是在乎我们自己。我们被连接于基督,不是因为神看到我们有何配得之处,而是由于天父领养的恩赐。一言以蔽之,“基督”的名字排除一切功德,和人一切内在之所有;因为,我们既是在基督里被拣选,这就表示我们本身并无可取之处。

    使我们成为圣洁这是指拣选的直接目标,但不是指它的主要目标。一桩事之可能有两个目标,并非是不通情理的。举一个例子:建造房屋的目的是要筑构成一栋房屋。这是建屋的直接目标。但是建屋的终极目的是要安排居所。我们必须在此提及这一点,因为保罗立刻提起另一个目标,即神的荣耀。这两点并不冲突。神的荣耀是最高的目标,而我们的成圣则是次要的目标。

    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圣洁、纯真,及一切其它的美德,都是拣选的果实。所以保罗再次明显地排除一切功德的考虑。假使神真的预见我们有何配得拣选之处,保罗必定会用相反的言语来表达的。但是他却指出,我们在生活上的圣洁和纯真,源出于神的拣选。为何有些人内心虔诚,并在生活上敬畏主,而有些人却毫无约束地追随邪恶呢?根据保罗的教训,这是因为后者保留了他们邪恶的本性,而前者则被选为圣洁。因果不能倒置。所以,拣选不是依据义行,因为保罗明说,拣选是义行的本因。

    再者,这句话表示,拣选并不叫人放荡,譬如邪恶者所言:“我们尽可按自己的心意而行,我们既被拣选,就不会灭亡了。”保罗清楚说明,人不应把圣洁的生活和拣选的恩惠隔开,因为,凡神所预定的人,祂也召他们,并且称他们为义。另一方面,某些学派认为,我们可能在此生达到完全的地步。但这种见解是毫无根据的。“完善”是我们毕生应当追求的目标;但是,直到奔跑终了之时,人无法达到此一目标。许多人避讳不谈“预定”的教训,认为它是一条无法解决的迷津,是一项无用而甚至有害的教义。但是如果我们随从保罗,恰当而审慎来处置它,“拣选”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教义,它叫我们考虑神无限的良善,激起我们感谢的心。我们必须从这真泉源中,提取神的怜悯的知识。人若闪避一切其它的辨证,“拣选”的教义能封闭他们的口,使他们无法自豪。但是我们应当记得保罗讨论拣选的目的,免得迷失指标。5、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

    6.使祂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这恩典是祂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又因爱我们(5)在神看来,圣洁乃是一颗纯正的良心;人会被外貌蒙骗,但神却看人的信心,或者说,人内心的真实。假使“爱”在这里是指神的爱,那么意思是说,神对人的爱是祂拣选我们的唯一原因。但是我认为“爱”字应当连在第四节的下半句,表示爱是信徒完善的征象。这并不是说神的要求只限于爱,但是爱却表明信徒对神的敬畏,并对恩的顺服。

    预定我们以下的经文是要加强保罗对神律法的称道。前面已经提到,保罗对以弗所信徒认真地强调神永远的拣选,及在基督里白赐嗣子名分的原因。但是因为神的仁慈在此的极度表现,我们必须特别研究这段经文。这里他提到救恩的三种原因,以后又加上第四种原因。“神意旨的喜悦”(5)是效能之因;“基督”是实质之因;而“祂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6)则是终极之因。

    神按着祂自己意旨的喜悦,预定了我们,叫我们成为祂的儿女,并使我们接受祂的恩典。提到预定,我们必须按着次序而论。当时我们尚未存在,故并无功德可言。因此,救恩并不是出自我们本身,而只是出于神。然而保罗仍认为不足,所以又加上自己;这是表明,神是因祂自己的意旨,拣选了我们,而并不是在祂本身之外寻求任何原因。

    按着祂意旨所喜悦的(5)“意旨”应当是足够清楚了。保罗经常将意旨和其它外来因素作对照,因为人往往以为,神的思念会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为要除去一切疑端,他将神的喜悦和人的一切功德对照。神之收纳我们为祂的儿女,并不是因着我们的本身,祂与我们和好,也不是因为我们有何可称之处。祂唯一的动机乃是永远的喜悦;据此祂预定了我们。保罗既然禁止我们推索任何其它的原因,那些诡辩家怎会有面目,把其它的理由,和这唯一的原因混为一谈呢?

    最后,恐防仍有不明之处,他加上使我们能被接受(6)。神在爱心和恩惠中,接受我们,完全是出于恩典,而不是以工论价;正如当我们尚未生出之前,祂已经因祂本身的决定,拣选了我们一般。爱子基督是神永远的拣选和爱心的彰显的实质原因。基督告示我们,借着祂,神的爱向我们倾流出来。因此,神借这爱子,向我们伸出和好之手。最高并最终的目的,乃是称赞如此宏厚的恩典。因此,凡欲隐蔽这荣耀的,等于是企图**神的永远目的。那些诡辩者将真理倒置,拦阻我们把救恩的一切荣耀,完全归诸于神。

    7.我们借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祂丰富的恩典。借祂的血得蒙救赎(7)此处仍是论到实质之因。基督借着受死,缓和天父对我们的态度,使我们与祂和好。因此,我们若要在基督里寻求恩典,必须始终想到基督的宝血。借着祂的血,我们得蒙救恩,也就是说,过犯得以赦免。我们得蒙救赎,因为神不把我们的罪归算到我们身上。由此,神给我们白白称义,接纳我们,并使我们解脱魔鬼和死亡的桎梏。救赎的本质和救赎方式间的密切关系,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只要我们仍在神的审判之下,我们就被罪的铁链所困。故此,从罪中得释放,乃是无比的自由。

    照祂丰富的恩典保罗回到效能之因。基督作为我们的救赎主,是由于神丰满的仁慈。保罗用丰富和充足来夸赞这仁慈,使我们满心感到神恩的丰富。他无法尽情地赞美神的良善。人应当如何地思念保罗在此所推介的神恩的丰满呀!世人不能再幻想,他们可借无用而虚构的代价来自赎;好像若无其它附属的援助,基督的宝血就会干涸了。

    8.这恩典是神用诸般智慧聪明,充充足足赏给我们的。诸般智慧(8)他进一步提到方式之因,即福音的传讲,借此神向我们流露祂的良善。因为,借着信心,基督对我们显示;借着基督,我们来到神的面前,并享受嗣子的福祉。保罗称福音为智慧和聪明

    9.都是照祂自己所预定的美意,叫我们知道祂旨意的奥秘;(9)为要叫以弗所的信徒摒弃一切与福音相背的教义。那些假先知伪称,他们所传的,比保罗所传的基本教训更高超。魔鬼尽力毁谤福音,为要破坏我们的信心。相反地,保罗要建立福音的权威,使信徒能有恃无恐。诸般表示完善的智慧。

    由于这教义的新奇,使许多人惊愕,所以保罗接着称这福音为神旨意的奥秘(9),但现今已经显示于人。如同拣选,信徒的受召,也是出于神的喜悦,叫他们承认,基督的显示和福音的传播,并不是因为他们有配得之处,而是出于神的喜悦。

    10.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为日期满足的时候(10),即成熟和合适的时候(加四4)。让我们不要胡乱猜测,而在判断各种事件发生之次序时,俯从神的安排;因为,万事的施行,都是根据神的安排。

    同归于一我认为保罗的意思是,在基督以外,一切都是混乱;但借着基督,一切都重回轨道。确实是如此,这世界,在基督以外,除了废墟,还能见到什么呢?我们因罪而与神隔离,只能漂流游荡。受造之物应当依附神,基督使我们重新回归正道,组成一体而连于神,并且彼此联络。若没有基督,整个世界只是一片混乱和困惑。唯有基督能把我们聚成一体。

    保罗为何在此包括天上的使者呢?天使从未曾与神隔离,也没有被分散过。有人认为,保罗称天使被聚合,是因为世人(信徒)与天使同被聚合,同联于神,并在这有福的团契上,享受同样的福址。好比我们说起葺修“全幢”房屋棗其中大部分虽已破损倒落,但是某些部分却仍是完整的。然而,在我看来,天使虽然没有被分散过,还是可以说他们被聚合,为的是要叫他们完完全全的依附神,并能永久保持这关系。若没有调解者的介入,受造者和创造者有何可比擬之处呢?天使既是受造之灵,若非因受到基督的恩典,他们可能会改变而堕落,不能永久得福。谁能否认,天使和世人都是因基督之恩而被重新建立的呢?世人曾经失丧流离,但天使也尚未脱离险境。借着将两者一起连于祂的身体,基督把他们同联于父神,就在天上地上建立真正的和谐。

    11.我们也在祂里面得了基业,这原是那位随己意行作万事的,照着祂旨意所预定的。我们也在祂里面得了基业(11)在此以前,保罗概论所有被选的人;现在他开始作区别。他先提到他本人及犹太信徒,或者说,基督教的初熟的果子;然后他论到以弗所的信徒。但是,虽然他和其它的犹太信徒为教会中初生的,他们却和以弗所的信徒同属一个团体。由此他坚定以弗所人的信心。他好似说:“一切虔诚者的情形都是和你们一般;我们在先接受神的呼召,也是出乎祂永久的拣选。”由此证明,从首先到末后,所有的信徒,都是单靠恩典而得到救恩的,因为他们都是根据神永久的拣选,成为祂的儿女。

    随己意行作万事的注意保罗的话:神完全是随祂自己的意思,行作万事,没有依据人的行功积德的余地。因此,无人能与神同享称颂,好像他们有功绩可夸。因为,神的拣选并非依据外在的因素,乃完全是按祂自己的意旨而决定的。有些人,当他们寻不出神的某种行动的缘故时,就攻击祂的企图。保罗这句话可以用来驳斥他们的错谬。

    12.叫祂的荣耀,从我们这首先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可以得着称赞。叫祂的荣耀可以得着称赞(12)唯因我们只是祂的仁慈的器皿,神的荣耀才能在我们身上显耀。“荣耀”特别是指神的良善的彰显,因为他极愿因祂的良善而受到荣耀。

    13.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祂,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你们也信(13)保罗把以弗所的信徒,和他自己及其它初熟的果子,放在同等地位上,他说,因为他们也同样的信靠基督。他的目的是要指出,双方都有相同的信仰,一样的信靠。借着福音的传扬,他们被带进这希望。

    保罗用真理的道和救恩的工具来形容福音。我们应当注意这两个形容词,因为魔鬼的诡计,是要叫我们怀疑或藐视福音。保罗提供我们两面藤牌,以助我们挡却这两种试探。因此,我们应当记得,福音非但是某项真理,而被称为是“真理的道”;严格的说,在此以外,并无真理。假使魔鬼引诱我们来藐视或嫌恶福音,让我们记得,福音的能力和功效,已经带给我们救恩。正如保罗在另一处所言:它是神的能力,叫信徒得救(罗一16)。在这里,他更进一步所信徒既已领受到这救恩,他们就已经体验到福音的能力。有许多人,例如属世的人们,忽视福音,以幻想自娱,并在弯曲的小径上兜绕,弄得精疲力尽。追寻不息,却永未获得真理的知识,也找不到生命!但那接受福音,并坚定不移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确实是获得了真理和生命。

    既然信祂保罗在此指出福音的可靠性的证据。有何证据能比圣灵的印记更有力呢?保罗好像在说:“我称福音为理的道,不以人的权威作证,因为这道的作者圣灵,已经在你们心中盖上了印证。”印章是一个非常合宜的比拟,因为它移除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犹疑。印章使宪法和遗嘱生效,也用来证明信函的书写人。总括一句,借着印章,我们能辨别真伪,鉴定真赝。保罗将这印证之职归诸圣灵(参四30;林后一22)。我们因意念不坚,常受到魔鬼的引诱,因此对神的真理生疑,直到圣灵在我们心中坚振之。信徒对神的道和个人的救恩,及宗教的信仰,并非出自本身的感觉,或人生哲学的论证,而是在于圣灵的印记。祂使信徒的良知得到坚定,并且移除疑端。信心的根基,若是建立在人的智慧上,将是非常脆弱无定的;因此,正如证道是信心的工具,圣灵使证道生效。

    圣灵所印证的既是信心,那么信心岂不是在圣灵的印证之先吗?我的回答是:圣灵对信心的功效是双重的,与信心的两个主点相称,即启迪智能和坚振理解。信心的开端是知识,而信心的完成则是一种坚定有恒的确信,不给疑惑留余地。这两方面都是圣灵的工作,故此保罗宣称说,以弗所人不但因信,接受了福音的真理,并且也因受圣灵的印记,而使信心坚定。

    祂被称为应许的圣灵,这是指其果效而言。救恩的应许并非是空言,因为圣灵使它在我们身上实现了。正如神借着道应许作我们的天父,祂借着圣灵证实收养我们为祂的儿女。

    14.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直等到神之民被赎,使祂的荣耀得着称赞。凭据(14)在哥林多后书一22及五5中,保罗也用这个名词。“凭据”是指商业往来上的签押,以避免事后变卦。因此,当我们领受了圣灵后,就得到神的应许的证实,不必担心惧怕祂会悔约。这并非是说神的应许本身虚弱无用,而是因为我们若不得到圣灵之证实的支撑,就无法安心于神的应许。故此,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这基业就是永生,直到救赎完成的日子。当我们存活在世时,就需要这凭据,因为我们是在盼望中争斗;但是当基业的本身显明时,凭据的需要和用途也就终止了。

    当双方实践了契约的条款时,凭据的目的也就达到,而不再需要了。所以,保罗在四30说:“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但他是论到审判的日子。我们虽然已借基督的血得赎,但救赎的结果尚未显明;因为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罗八21-22)。而“我们这有圣灵初结果子的”,也是等候这自由。我们现在虽尚未获得,但却在盼望之中。当基督在审判中显现时,我们的盼望将会变成事实。这是保罗在罗马书八23中所用,“救赎”的意义。主耶稣也曾提到此意,说:“你们就当挺身昂首,因为你们得赎的日子近了”(路廿一28)。

    产业不是指天国,或有福的永生,而是指教会。保罗是要安慰他们,叫他们不要因对基督来临之盼望的不易而思虑,或因尚未获得产业而感羞愧,因为整个教会都在等候。

    使祂的荣耀得着称赞称赞在此是指宣扬。神的荣耀,有时是隐藏或蒙蔽的。但是神在以弗所人身上,证明了祂的仁慈,使祂的荣耀得到赞颂,公开为人所知晓。故此,若轻视以弗所人的受召,也就是恨恶并轻视神的荣耀。

    保罗一再提到神的荣耀,并非多余,因为无限的品质,无论是多少次,也不可能说是提及它的次数过多的,特别是称道神的仁慈,凡是虔诚的信徒,都知道我们无法以言语来充分表达它的。虔敬的人必常以口来称赞神,并用耳来聆听称赞之声。虽或世人和天使联声赞扬,仍将无法表达神恩的宏伟。同时,对无神派最有力的驳斥,叫他们无言可陈,莫过于指出,我们是维护神的荣耀,而他们却蒙蔽之。

    15.因此,我既听见你们信从主耶稣,亲爱众圣徒,因此,我……(15)保罗的感谢,不但是见证他对以弗所人的爱心,更是表明他对这些信徒的好评,并且在神的面前,庆贺他们。保罗以"信"和"爱",作为基督徒全部美德的总结。信基督,因为祂是信心的目标和对象。爱心应当是包容众人;但他在此处特别是提到对圣徒的爱,因为按次序而言,爱心的对象始于信徒,然后流布到众人。假使我们的爱心的目标是神,那么,无疑地,凡越是接近神的人,越应当受到我们的爱。

    16.就为你们不住的感谢神;祷告的时候,常提到你们,提到你们(16)按照他的常规,在感谢之外,保罗加上祷告,以激励他们继续进步。他要以弗所信徒明瞭,他们已经踏上了正确的路线,免得他们会因追随新奇的教义而走入歧途;但同时他们也应当了解进步的必要,因为,对属灵恩惠的自满,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不管我们的品德何等高超,仍应力求更进一步。保罗对以弗所人有何种盼望呢?智慧和启示的灵

    17.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荣耀的父,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你们,使你们真知道祂;(17)。他们岂不已经得到了这些恩赐吗?虽已提到,但仍需要增加,以致因为获得圣灵增添的智慧和启示,能更清楚并充分地持守他们的信仰。信徒的知识,决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总有模糊不清,蒙蔽他们灵眼之处。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神的儿子降世为人,以致祂和我们有同一位神,正如耶稣自己所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约二十17)。祂是我们的神,因为祂是基督的神,而我们是基督的肢体。但我们必须记得,这是指基督的人性而言,所以在这方面的顺从,并不灭削祂永恒的神性。荣耀的父这个称呼是应上面的称呼而来的,因为神荣耀的父性,是经由基督取了人的地位而彰显出来的;而且,借着基督,祂也成为我们的神。

    智慧和启示的灵,是指主借着祂的灵所赐与我们的恩惠。我们应当注意,灵的恩赐并不是自然的禀赋。直到主来开明以前,我们心中的眼睛是盲瞎的。我们所知的,全是愚蠢和无知,直到主的灵教导我们。直到圣灵的启示和开化,否则我们的头脑无法了解神的呼召。知道祂"知道祂"也能读作"知道祂本身",两者都能适用;因为凡认识圣子者,也必认识圣父。但是我赞成在此严守文法上的结构,要解作圣父。

    18.并且照明你们心中的眼睛,使你们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祂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18)"心"是拉丁抄本和某些希腊抄本的用字。这一点并不十分重要,因为希伯来人往往把"心"当作灵魂中的理性部分,虽然严格而言,心是情感的所在地,故是指意志或灵魂中的欲望部分。何等丰盛保罗宣述这事的卓越性,以致相较之下,能唤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实在不配得此崇高的知识,因为神的能力

    19.并知道祂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19)并非是一桩平凡的事。这大能不但加诸于以弗所人身上,而且极其丰富。再者,这事叫以弗所人常常记得,应当顺从神的呼召。他颂扬神的恩典,免得他们轻视或不悦于这恩召。他用华丽的颂词告诉我们,信心乃是神奇妙的作为和恩典,故我们应当满心颂扬之。保罗并不随便使用夸张之词,但是当他论到信心时,他引领我们仰望称赞天上的能力。20.就是照祂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能大力,使祂从死里复活,叫祂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

    照祂……所运行的(20)有些解经者认为,这只是指前一句的"信";但是我却认为这是指神能力的伟大,好像保罗作进一步的解释说:"从那能力的宏伟上,显示出神权能的功效。"或者说:"能力的宏伟,证明该力量的功效。"能力一词的重覆,似乎是多余的。但是第一个"能力"是限制于某一类事,而第二个"能力"的应用,则是一般性的。保罗并不单以宣扬我们的受召为满足。我们出死入生,由阴间之子,而改变成为神的儿女,及永生的后嗣,这诚然表显了神奇妙的大能。愚妄者认为保罗是在夸张其词,但每日必须与良心交战的信徒,却清楚知道,保罗的话,句句都是真实的。由于本题的极端重要性,再加上我们信心微弱,又常常忘恩,所以保罗采用这类崇高的言词。我们对福音所提供的宝藏,若非不知其贵重,则或认为我们缺乏能力,因为自知在内心中,没有相对的力量来接受它。故此,保罗一方面赞扬基督国度的荣耀,另一方面则欲将神的宏恩,印刻在以弗所人的心中。他勉励他们思念神的能力,免得因想到本身的不配而气馁。保罗好像在说,他们的重生是神特殊的工作,奇妙地彰显祂无限的能力。在此我们要提到三个字。能好比根,力如同树,而效则是果实,描写神手臂的伸展。

    在基督身上他吩咐我们思想在基督里的能力,至为恰当,因为这能力在我们身上,仍是隐匿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十二9)。我们在何事上胜过世界之子呢?岂不是在于我们的状况差于他们吗?罪虽不再为王,但仍继续居住在我们心中,而死的力量仍还坚强。福祉被幽闭在盼望中,不为世人所见。血肉之体,不知圣灵的能力。千百忧患可能临到我们,以致我们比一般世人更为可鄙。因此,基督是我们可思考的唯一的明镜,来消除我们内心的重担。当我们的思想被激发而信靠公义、救恩并荣耀时,让我们学习来思想基督。我们仍受制于死的力量下,但基督已经借天上的能力,超死入生,为生命的主宰。我们在罪的束缚下争斗,并因不断受到痛苦的包围而难于应战;但基督已坐在天父的右边,掌握天地之间最高的政权,并且荣耀地制胜了众敌人。在这世界上,我们被轻视,居于低微的地位,但祂的名声已为天使和信徒所尊敬,为鬼魔和恶人所恐惧。我们在此,因无才无能而受屈;但天父已经派祂为万事的审判官及支配者。由于这些原因,我们应当将思虑转向基督身上,如同一面明镜,我们能在祂身上看见神恩荣耀的宝藏,并那尚未在我们身上显明的无限的大能。叫祂坐在自己的右边这节经文比其它经节更清楚地表达何为"神的右边"。它不是指某一处位置,而是指天父赐与基督的能力,叫基督奉祂的名统治天地。因此,我们不必因司提反看基督站着,保罗称基督坐着,而为此不同多费心思。保罗并不是指基督的坐姿,而是论到祂受封执掌最高的权柄。保罗接下去所说的话,都是要解释"右边"的涵义。圣父高举基督到祂右边,共掌政权,因为祂借着基督,行使祂的权能。这个喻象是取自世上的君王,赏赐他们的将军陪坐右边的习俗。神的右边既是充满天地,基督的国度和权能当然是漫布各处。由于圣经称说基督坐在神的右边,有些人企图证明,祂只居住在天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祂的人性确实只在天上,不在地上,但这点与本题无关。因为,在天上并不是说,神的右边只限于天上。保罗要我们知道,基督已被高举到神天上的荣耀,获得众天使间最高的永福位置。

    21.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超过一切执政的(21)这些称呼,无疑是指天使,因为神借着他们的职使,施行祂的权能及统治。因祂交付他们这些权柄,故也将自己的名字,加诸他们身上,称他们为众神。天使的各种名称,表明各种等级,但若欲详查他们的数目,推究他们的职阶,则不但是过分好奇,并且是鲁莽而危险的。保罗为何不直接称他们为天使呢?我认为,他要利用这些称呼来夸扬基督的荣耀。他好像是在说:"不论称谓如何高超或反越,都不伏于基督尊荣之下。"犹太人和外邦人,自古对天使存着迷信的观念,因此忽略了真神及中保。所以,保罗时常教导他们,免得他们因幻想天使的荣耀,而蒙罩了基督的光彩。但是,他的劝力却并不能阻止魔鬼在此事上的狡猾。我们看到,世人如何因重视天使,而远离了基督。杜撰有关天使的故事,无可避免地使人们消失对基督的正确概念。

    一切有名的此处"名字"是指伟名或卓越;"被列名"是指享盛名及受称颂。来世的保罗特别提到来世,以表明基督的卓越不是暂时的,而是永久的;并不限于这个世界,也兴旺在神的国中。因此,以赛亚称祂为"永在的父"(赛九6)。总结一句,世人和天使的荣华,都居下首,揖让基督的荣华照耀于一切之上,举世无匹,且历久不衰。22.又将万有服在祂的脚下,使祂为教会作万有之首。

    万有之首(22)基督被封为教会之首,以致祂能统制一切。这并非只是一个虚衔,而是具有治理普世的实权的。"首"是表示最高权威。我不愿为一个名称而争辩,但是罗马教会的拥护者使我不得不有所解释。基督既被称为是唯一的首领,那么天使和信徒必然只占有"身体"的地位;无论何人,不管他在身体中占有怎样崇高的地位,仍旧不过是在基督为首之身体中的一分子。但是罗马教会却称说,除非在世上另有一位首领,教会将会支离分散。若说唯有基督获得天父所赋与的尊荣,会拆散教会的身体,岂不是藐视基督的尊荣吗?但是让我们聆听使徒的话,他称教会为基督的身体,凡拒绝顺服祂的人,不配被列在团契之内,因为教会的合一,唯赖基督。23.教会是祂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23)这是对教会最高的荣誉,神的儿子自认,除非与我们联合,祂在某种程度上,仍不齐全,直到祂和我们合而为一时,祂才认为自己各部俱全,美满无缺。这对我们是一种极大的鼓励!所以,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用身体作意喻时,他将基督代表整个的教会(十二12)。

    但是,为避免有人误会,以为基督若与我们隔离,祂本身就会有所缺欠,所以保罗立即加上所充满的。基督之希望得到充满,而且在某些方面,因我们而成为完全,并非是出于祂本身的缺乏或不足,因为一切受造之物的境遇,都是靠祂而实现的。从虚无中创造了我们,为要和我们联合同居,这更显明了祂的仁慈。"万有"的解释,应当限制于上下文的本意,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虽然基督借着祂的旨意和能力,运行万事,保罗在此却是特别论到祂对教会的属灵统治。这字的本身确然能解作基督普世性的统治,但是我认为,以文对题而言,"万有"只是论到教会,这较为合理。
未分卷 第二章
    1.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祂叫你们活过来。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1)本章解释并澄清前文。为要更有效地衬托出神的恩典,保罗提醒以弗所人,他们从前的景况。本文可分为两部分;(1)从前你们是丧失的人;(2)但现在神却因恩典,拯救了你们,免于灭亡。保罗先提过去,后提现在。他的措词虽较艰深,但意义却很明显。我们只须把他所说的,同时应用在这两部分。先说第一方面,他称他们以前的景况为"死亡的人",而死的原由则是他们的罪恶。他并不只是说,他们有死亡的危险,而是宣称,他们实在曾被死亡所围困。属灵的死亡是指灵魂与神隔离。我们都是出生于死亡中,并且生活在死亡里,直到我们分享基督的生命。正如约翰福音所记载:"时候将到,现在就是了,死人要听见神儿子的声音,听见的人就要活了"(约五25)。天主教声称,在基督之外,人生存在半死的状态中。这种看法消弱了神的恩典。主耶稣自己和保罗,却断然将属于亚当的人禁阻于生命之外,并且宣称,重生使灵魂起死回生,得到新的生命。我承认,当我们尚未认识基督以前,有某种生命的存在;因为,不信仰神并不消灭灵魂的每种意识、意旨,或其它功用。但是这与神的国度有何关系呢?我们的思念和盼望,若只是流于死亡,这些灵魂的功用,和福祉的生命有何关系呢?让我们认清,我们的灵魂,若与神联合,才是真正并唯一的生命;而且在基督之外,我们完全是死的,因为罪——死的本因——控制了我们。

    2.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2)保罗从结果推到起因,证实他们曾受到罪的控制;因为,除非罪在行为上表露出来,人们并不确知它的势力。随从今世的风俗这句话暗示,"死"在人的本性中,发生猛烈的作用,并且是一种普世性的疾病。保罗不是论到神所命定的,宇宙的运行,也不是指宇宙中的元素,如天、地、空气等,而是指我们本身所感染到的,本性的败坏;因此,罪并不是限于少数人的身上,而是控制全人类的。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他进一步解释称,魔鬼对我们的控制,是我们败坏的原因。这是对人类最严厉的判语了。只要我们存活于基督国度之外,我们就是撒旦的奴隶,听从他的旨意。那么还有什么可取之点呢?我们的景况确应当使我们悸栗,虽然许多人还是自得其乐,或只是稍感不悦而已。在这种景况下,人哪里还有所谓的自由的意旨,理性的导引,和伦理的美德呢?在魔鬼的霸权之下,岂能找到什么纯真和圣洁呢?但是罗马天主教却自圆其说,否定保罗的教训,反而憎视这项教义为最恶劣的异端。但是我认为,这句经文并非模糊不清。凡是随从今世风俗而生活的人,也就是按着肉体的喜爱而生活的人,都是隶属于撒旦的统治之下。

    如圣经中一般习惯,保罗用单数来称呼魔鬼。正如神的儿女只有一位首领,恶人也是如此;双方都各自形成一个身体。因此,他指认魔鬼为统治一切邪恶的首脑,以代表叛逆神者为一个集团。关于所谓魔鬼在空中的权力,我将在第六章中讨论;此处我只想提出马尼基派的愚蠢,他们企图从本节上建立两项原则,好像撒旦能违抗神的旨意!保罗的教训,不允准魔鬼有最高的权力,因最高的权力唯独属于神;而只是在神的允准之下,魔鬼才能行使他的霸权而已。撒旦只是神刑罚那些忘恩负义之人的执行者。保罗所用的言语,暗示此意,因为他说,魔鬼的权能只是运用在不信者的身上,故此,神的儿女并不在他的权柄之下。既然如此,撒旦的行动仍操诸那高于他的主宰之手;他并不是一个至高无上的霸王。然而,我们同时推断,邪恶的人,并不能把他们的罪行,委诸魔鬼的驱使。他们如何会受制于魔鬼霸权之下的呢?岂不是由于他们背叛了神吗?既然只有那些不愿属神,并拒绝顺服祂的人,才是魔鬼的奴隶,那么他们之隶属于一个凶狠的首领,乃是自取其咎。悖逆之子犹太人称刚愎的人为悖逆之子。"不信"总是联于悖逆,故是顽梗的本因。

    3.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我们也都……一样(3)为要避免被人认为他在毁谤以弗所信徒以往的人格,或被误会他对外邦人存着种族歧视的心,保罗把他自己并他的同胞也都圈在其中。这并非是虚伪的客套,他是诚恳地公认神的荣耀。我们或许会感到奇怪,保罗会承认他曾经随从肉体的私欲,因为,在某些书信中,他称说自己以往的生活是无可指摘的(腓三6)。但凡未曾被基督之灵重生的人,都是如此生活的。无论某些人在外表生活上是如何可称赞的(因为他们的私欲没有在人前表露),除了纯真之源以外,没有白洁无瑕的人。放纵肉体的私欲保罗对这句话的定义,就是"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换句话说,按照我们本性和理性的意志而生活。肉体在此处是指性情,或本性的意向。理性是指思想,包括人人所有的理智。私欲不单是指情欲或色欲,而是及于全身。本为可怒之子保罗宣称,无论是犹太人或外邦人,在没有得到基督释放之前,一概都是有罪的人。因此,在基督之外,并无正义,也无救恩。总括一句,并无卓越之处,"可怒之子"是指那失丧而应受永死的人。"忿怒"是指神的审判,因此,可怒之子是指被神判罪的人。保罗在这里告诉我们,按本性而言,一切犹太人,一切教会内的领袖,自母腹中开始起,都是可怒之子。

    这段经文针对伯拉纠派及其它否认原罪的学派。在本性之内的性格,必然是原有的;保罗教训说,我们都因这本性而受定罪之分。神既不会定无辜之人的罪,罪必定是居住在我们心中。伯拉纠派委称,亚当的罪蔓延到全人类,不是由于人人都败坏,而是因为人人都模仿亚当的行为。但保罗却断言,我们在罪中所生,如果毒蛇从腹中吐出毒汁一般。其它否认原罪的人的见解,也是和保罗的教训相背的。凡被定罪,必因有罪。神并不对无辜之人发怒,而是对罪发怒。我们从父母腹中由生而来的败坏,被神认为是罪,并不惊奇;因为,罪虽尚隐藏着,神却已经透视,定之以罪。这里引起一个问题:保罗为何把犹太人和其它人,一起圈在神的忿怒和咒诅之下呢?犹太人岂不是受祝福的种族吗?我答称:因为两者的本性相同。犹太人和外邦人唯一不同之点是,神借应许之恩,拯救他们免于毁灭,但是补救之法当时尚未实现。另有一个问题:神既是人的创造者,那么我们若因本性而失足,为何不能责怪神呢?我答称:本性有两重,原来的本性是为神所造,而第二重的本性则是出自原来的本性的败坏。因此,保罗所说的定罪的缘由,并非是出自神,而是出于败坏的本性。我们在出世时的本性,不同于亚当受造时的本性,而是堕落的罪人不洁的后裔。4.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祂爱我们的大爱,

    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4)现在论到第二个原因(参一5)。保罗用不同的言辞,陈述神已经把以弗所人,从毁灭的捆绑中,拯救出来。他说,神因丰富的怜悯,5.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叫你们与基督一同复活(5)。除非基督之气吹入我们灵魂中,并无其它的生命可言,因此,当我们连接于基督,并和祂同享生命时,我们才真正的开始生活。由这句话上,我们可以了解他在前面所说的,"死"的意义。因为死亡和复活正是相对的。同享神儿子的生命,借着同一位灵的能力而复活,是一种无比的福益。

    根据此点,保罗称颂神的仁慈。丰富是指这仁慈被宽厚并佳美地倾倒给他们。虽然在此处他把我们的全部救恩,归诸神的仁慈或怜悯;但在第七节中,他更精确地指出,那是由于神的良善,因祂的大爱(恩慈)而拯救我们。神单因这原故而采取行动。正如约翰所说:"不是我们先爱神,而是神先爱我们"(约壹四10,19)。甚至是强调语气。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这句话的意思是和罗马书五6,8所说相似:"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你们得救是本乎恩。我不知道这句话是否是后人所加添的,但是它既与本段的教训完全吻合,我愿接受它为出自保罗之笔。我们看到,保罗从不认为他已完满地宣扬了神恩的丰厚,因此他用不同的语辞强调,我们救恩的一切,都必须归诸神。我们若计量人的忘恩之心,就不会认为这句话是多余的了。6.祂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

    使我们一同坐在天上(6)他所宣布的复活和天上的座位,尚未为眼所见;然而,他却声称,这些福祉已经加给我们,好像已为我们所有。由此宣布,当我们从亚当被领到基督里时,景况就被改变。换言之,我们已从地狱的深渊转到天堂。虽然,在我们而言,救恩仍还隐藏在盼望之中;但是在基督里,我们确已获得有福的永生和荣耀了。故此,保罗加上在基督里,因为,他所述说的事,目前还只实现在首领中,而尚未应验在身躯上,但是由于首与身的奥秘的联合,它们确实也属于身躯。有人译作"借着基督",但是由于上述的理由,"在基督里"较为适切上下文之意。因此,我们得到强有力的安慰,因为我们目前所缺少的福祉,在基督身上已经获得确实的保证,和初产的果子了。7.要将祂极丰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

    显明给后来的世代(7)他重述"终极之因",即神应当受荣耀(参一5)。其目的是要勉励以弗所信徒,恒久于荣耀神,并且因知道此事的公义性,从而对他们自己的救恩,更是确信不疑。神的意旨,是要在各世代中,崇敬这莫大的良善。这句话使那些攻击外邦人受召的人,更为可恨,因为他们企图即刻粉碎那应当在各世代中被记念的事。保罗劝告我们,神收认我们的先祖为祂的子民,所显的仁慈,是应当永远被记念的。外邦人的被召,是神显明祂的良善的一件惊奇之工,应当由父传子,由子传孙,绝不容因闭口不言而从人的头脑中消除的。极丰富的恩典这里他要显示或证实,神在基督里向我们所表现的爱,是起源于仁慈:"为要显明祂极丰富的恩典。"如何显明呢?向我们显恩慈,如同树木显耀它的果实。因此,神的爱,这非但是不要代价的,并且神在这爱中,显露祂恩典的丰富——不是一种平凡的恩典,而是非常突出的。注意他也重提基督;因为,若非因基督的调解,我们就不能盼望得到神的恩惠或慈爱。

    8.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

    9.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你们得救是本乎恩(8)这句话可以说是从上文推论而得的。保罗论到拣选和自由的呼召,目的是要指出,他们单是因信而获致救恩的。首先,他说明,以弗所人的救恩,完全是神自由的工作;但是他却也因信而获得这恩典。一方面我们必须瞻仰神,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注视人。神并不欠负我们什么;因此救恩不是酬报或补偿,而纯是恩典。或许有人要问,人如何能得到神所提供的救恩呢?我的回答是:因信而得。因此保罗断定,我们本身无功可言。假使,在神而言,救恩完全是出乎恩典,而且假使,我们只是带着信心,并无可称赞之处,那么救恩必然不是出乎我们自己。因此,我们岂不应当避免谈自由的意志,良善的意向,并那些虚构的节期,功德和补偿吗?这些事都是要在人救恩的事上,割据一份称赞,致使恩典的赞扬不得保持完整。在人的一方面,保罗指出,"信"是接受救恩的唯一途径,他否定人们通常所答的一切其它途径。故此,"信"把人空无所有地带到神的面前,致被基督所赐与的福祉充满。因此,他加上不是出于自己;唯有不妄自居功,信徒才能承认,神是他们救恩的唯一创始者。行为。因此,我们看到,在救恩的获致上,保罗不让人有任何的夸乃是神所赐的前面他说,救恩是出乎恩典,现在他说,救恩是神的赐与。前面他说,"不是出于自己",现在他说不是出于耀。因为,在这三句话中,他概括了致罗马人书和致加拉太人书中整个冗长的论点:我们的公义,完全是出自神的仁慈,在基督里借着福音向我们提供,并且唯赖信心而接受,人毫无功德可言。

    根据这段经文,我们可以很容易地驳斥天主教的遁词。他们声称,保罗在此处是说,在宗教礼仪之事上,人不是因行为而称义。然而很明显地,保罗不是单单论到某一种行为,而是否定人一切以行为做依据的公义,包括人一切所有的所谓功德。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神与人的对照,恩典和行为的对照。争论之点若只是关于宗教礼仪,他为何要将神与人作对照呢?天主教不得不承认,保罗在这里把救恩的全部荣耀,归诸神的恩典,但是他们却想出另一个意念,称说,神赐予我们"初先的恩典"。他们妄想借此为达到他们的目的,然而保罗却不但把获致救恩的初步,也把全部的救恩的获得,都圈在人的天赋之外。他们更忽视了保罗的结论:免得有人自夸。只要在恩典之外加上任何功德,就必须为人的自夸稍留余地。除非将全部称赞归于神及祂的仁慈,保罗的这句话就无法立足。他们通常曲解这段经文,将"赐与"限于信心的赐与。但保罗却只是用不同的语辞,论到前面所说的教训。他没有说信心是神所赐的,而是说救恩是神所赐与我们的,或说我们因神赐与而获得救恩。

    10.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我们原是祂的工作(10)他把相反的情形搁置一边,以证明我们是因恩典而得救。没有任何行为可使我们赢得救恩,因为我们所有的一切好行为,都是重生的果实。故此,行为的本身就是恩典的一部分。他说我们是神的作品,这不是指一般性的人的生命的创造,而是论到基督之灵所形成,以达到公义之境的新人,不是出于我们自身的能力。这项工作只是应用在信徒身上;他们虽出自亚当,邪恶并刚愎,但却因基督之恩,在灵命上得到重生,成为新造的人。因此,凡在我们心中的一切良善,都是由于神超然之工的结果。保罗解释称:我们是神的作品,因为我们不是在亚当里受造,而是在基督里受造;不是为着没有目标的生活,而是为行善。我们的一切善行既然是从神的灵领受而来的,那么还是什么自由意志可言呢?虔诚的读者应当注意推考使徒的话。他没有说,我们受到神的协助;他没有说,神预备了人的意志,然后必须借这意志本身的力量,来推动善行;他没有说,神先赋予我们择善的能力,然后我们必须自己作一选择。这都是那些要削弱神恩的人,通常所用的诡辩之词。但是保罗却说,我们是神的作品,凡在我们心中的良善,都是祂所创造的。即是说,整个的人是被神的手所形成的,要叫我们成为良善。祂的"作品"并不是择善的能力,或心里的准备,或从旁协助,而是正确的意志本身。否则保罗的论点就是毫无意义了。他要证明,人绝不能靠自己赢取救恩,而是完全无价地得自神。他的凭证是:除了神的恩典之外,人是无可足道的。任何人,若想在神恩之外,为人举陈最些微的功劳,他就在这微小的一点上,给与人自己取得救恩的能力。

    造成……行善某些人想要削弱信心的义,就曲解了这句话,但他们却远离了保罗的思想。他们无颜也无法,直接否定"因信称义"的教训,就委称:我们确是因信称义,借着信,接受了神的恩典,因为信是义的开端;然而我们借重生而成为义,因为,受到了基督这灵的更新后,我们就行善工。由此他们把"信"当作一扇门,经由这门而进入"义",但他们却臆想,我们是借着善工而成就这义。或者,他们至少称说,当一个人改恶行善时,他就是一个正直的人了。不管这种谬见已经传布了多少年代,想用本段经文来支持这种看法,乃是绝对错误的。我们必须观察保罗的主旨。他的目的是要表示,我们并没有带着任何功德来到神的面前,神对我们并无义务可言;他指出,甚至我们所行的善工,也是出于神。因此,一切都是出乎神的恩赐。而这些人们暗示,我们的称义,一半是靠善工。但这种看法和保罗的目的或主题有何关连呢?讨论"义包括什么?"是一个题目;而另一个题目则是论说:"义"不是出于我们自己,善行不是由于我们本身的能力,而是圣灵因基督之恩,重造我们,致能行善。当保罗解释"义"的原由时,他主要是论到:我们的良心,除非确信罪已被赦免,就绝不会得安宁。但保罗在此处并未讨论这一点;他的整个目的是要证明,我们所得的新身份,完全是出于神的恩典的结果。神所预备的不要跟从伯拉纠派,他们认为这是指律法的教导,好像保罗在说,神训喻何者为义,并且制定人生活的规范。相反地,他是强调前面所教训的,即救恩不是出于我们本身。他说,在我们出生之前,神已经预备了善行;即是说,若靠本身,我们并无能力实践圣洁的生活,此事唯赖于神手的改造引致而成。神的恩典既然已经先为我们安排了善行,自夸就无据可陈了。让我们仔细研究"预备"的含意。保罗从所写的先后次序上,清楚表明,在"善工"一事上,神并不欠负我们。理由何在呢?因为神早已预藏了善工,从祂的宝库内,将善工支取给我们。因为凡祂所召的,祂也使他们称义,并得重生。

    神所预备的不要跟从伯拉纠派,他们认为这是指律法的教导,好像保罗在说,神训喻何者为义,并且制定人生活的规范。相反地,他是强调前面所教训的,即救恩不是出于我们本身。他说,在我们出生之前,神已经预备了善行;即是说,若靠本身,我们并无能力实践圣洁的生活,此事唯赖于神手的改造引致而成。神的恩典既然已经先为我们安排了善行,自夸就无据可陈了。让我们仔细研究“预备”的含意。保罗从所写的先后次序上,清楚表明,在“善工”一事上,神并不欠负我们。理由何在呢?因为神早已预藏了善工,从祂的宝库内,将善工支取给我们。因为凡祂所召的,祂也使他们称义,并得重生。11.所以你们应当记念:你们从前按肉体是外邦人,是称为没受割礼的;这名原是那些凭人手在肉身上称为受割礼之人所起的。所以你们应当记念(11)保罗总是提到基本的原则,清楚注明,并且予以强调。他叫以弗所人记得他们在受召以前的景况,借此指出,他们没有自傲的理由。然后他说明"复和"的方式,若只以基督为满足,他们就不必想像需要其它的援助了。第一句话可以概括如下:"应当记得,在你们未受(灵的)割礼时,对基督、救恩的希望,教会并神的国而言,你们是外邦人,因此与神并无关系可言。"而第二句话的意思则是:"现在你们既已连于基督,就同时也与神复和了。"记念此事会在他们心中产生何种果效,我在前面已经说明。

    按肉体是外邦人他首先指出,从前他们缺乏神的子民的标记,因为割礼是表明神的子民的记号,以别于其它人民;而未受割礼则表明他是一个俗世的人。由于神通常把祂的恩典与圣礼联在一起,所以保罗推断,他们既未受圣礼,也就必未曾参与恩典。当然,事实并非总是如此,但这确是神通常的处理办法。例如创世记三22-24说:"亚当被赶出伊甸园,免得他伸手摘生命树上的果子吃而存活。"假设亚当吞食了整棵生命树,他也不会因此而重获生命。但是,借着标记的移除,神也同时移除了标记所象征的实质。故此,保罗向以弗所人指明,未受割礼乃是一种污浊的象征。他们既缺乏圣洁的象征,也就丧失了圣洁的实质。

    这些话的本意,并非是要蔑视外表的割礼。人手所施的,指出割礼的两重性质。一方面是要消除犹太人以外形割礼为荣的自傲,另一方面是要移却以弗所人的疑虑,因为他们现已获得了外形表记所象征的整个真理。他们因身上戴着污浊的象征,被称为是"肉体未受割礼的人";但这不再是一种缺陷,因为他们已经受到基督属灵的割礼。这句话可以一口气读作"在肉身上由人手所施的"。或者分读为"在肉身上的,由人手所施"。再者,保罗把这种割礼和灵的割礼对照,后者是在心内的,即"基督的割礼"(西二11)。

    称为受割礼之人"受割礼之人",在此处可解作犹太人集体的名词,也可解作是指割礼的本身,即是说,以弗所人被称为是未受割礼的人,因为他们缺少割礼的表记。"人手所施的",似乎是指向后者的解释;但是对论点的本身而言,并无多大影响。12.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12)他现在宣称,以弗所人当时不但被摒除在外形表记之外,也是在使人的得救和喜乐所需要的一切之外。因为基督是一切应许和希望的根基,所以保罗先说到他们与基督的隔离。凡没有得到基督的人,只有毁灭一途。以色列国的根基既是建于基督的身上,那么除祂以外,还有何人能把神的子民聚成一个联合的圣体呢?

    应许的诸约也应作此解。所有的契约,都是以此一伟大的约为依据。失此依据,则一切契约都是空言。"万国都要因你的后裔得福"(创廿二18)。因此,神的应许,在基督里都是"是的"和"实在的"(林后一20)。挪去救恩之约,就无希望可言。此处我把契约译作"文件",就是一般所称的"合同"。因为神和亚伯拉罕及他的后裔所立之约,就是永远作他们的神,乃是借着庄严的礼节。这约的文件由摩西的手证实,并且托付给以色列为一种特殊的宝藏,因为他们不属于外邦人。在世上没有神但是以弗所人,或任何其它外邦人,并不是完全没有宗教意识的。那么保罗为何称他们为无神论者呢?严格而言,无神论者没有神的意识,且有嘲笑神的存在。我们通常并不称迷信的人为无神论者,而只将这名称加诸那些毫无宗教感觉,并想消灭宗教的人身上。保罗称他们为无神论者,因为他认为假神是虚无之物。事实上,一切偶像都是虚无的,因为对虔诚者而言,偶像并不存在。凡不崇拜真神的人,无论他们有多少种类的崇拜和礼节样式,仍是没有神的人。他们不知道所尊敬的是什么。请注意,保罗并没有批评以弗所人为无神论主义者。但是凡自信为热诚于(假)宗教的人,都等于是没有神的信仰的人,因为偶像不过是虚幻的膺品,而不是真神。根据以上所陈述的,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结论,就是:在基督之外,只有偶像。他先宣称他们不认识基督,然后指说他们没有神;正如约翰所言:凡没有子的,也没有父(约贰一9)。因此,凡是不经这道而行的人,就走离了认识真神之路。或者有人会问:神岂是从未曾向外邦人显明过吗?除了借着基督,神从未向外邦人或犹太人显明祂自己。基督说:"我是道路"(约十四6)。这句话不只是限于一个时代,或一个国家,因为祂接下去说,若不借着祂,没有人能到父神的面前。

    13.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祂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13)我们或者添一个动词,成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被接受",或者将这句话连于下面一句:"靠着祂的血。"但无论我们采取哪一种结构法,意义都是一样,即是说,当时以弗所人虽还远离真神和救恩,却已靠着基督,与神复和,现在则靠着祂的血,得与神亲近。因为基督的宝血除去了他们和神之间的纠纷,由仇敌变为儿女。

    14.因祂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保罗现在把复和的福祉,伸展至犹太人;所有的信徒,都借着同一位基督,与神联合。借此,他驳斥那些自夸为神的圣洁子民,及受选之后嗣,但却轻视基督之恩的犹太人。基督既是使我们和睦之源(14),凡在祂以外的人,都是与神为敌的。祂是神与人之间的"和睦"。这是一个美好的名衔。神必会恩待凡在基督里的人,这是无可置疑的。将两下合而为一这句话是必须的,因为犹太人认为,和外邦人来往,是与他们优越地位不符。为了**这种骄傲,保罗告诉犹太人说,他们和外邦人已被联成一体。这项真理可以用如下的推论法来表达:犹太人如想与神复和,他们必须有基督为中保。但是基督成为他们和睦的唯一方法,乃是将他们和外邦人联成一体。

    因此,除非犹太人接受外邦人进入团契,他们就不能与神建立关系。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要了解这句经文,我们必须注意两件事。神在旧约时代,将犹太人和外邦人隔离;此事由象征性的宗教仪式上,得到证明。神越过外邦人,拣选了一个民族为祂的百姓。因此两者之间有着一个极大的区别。犹太人为教会的家属,而其它人则为教会以外的异族人。摩西在歌词中曾说:"至高者将地业赐给列邦,将世人分开,就照以色列人的数目,立定万民的疆界。耶和华的分本是祂的百姓;祂的产业本是雅各"(申卅二8-9)。神立定疆界,将某一种族的人,与其它的人隔开,由此引致保罗在第十五节中所称的冤仇。当时,神弃绝外邦人,单拣选犹太人,使他们成为圣洁,并且把他们从人类的腐败中,释放出来,两者之间就建起隔离的墙。后来又加上宗教仪式,如砖墙围住了神的产业,免得被认为是人人可得的产业,或者和其它的产业混为一谈。因此,外邦人被圈在神的国度之外。保罗说,但现在冤仇已经除掉,围墙已被拆毁。基督将嗣子的福祉,伸展到犹大的界限之外,使我们都成为兄弟。这正应验了古时的预言:"雅弗扩张,使他住在闪的帐棚里"(创九27)。这中间的墙,阻拦基督把犹太人和外邦人聚集在一起,所以他就拆毁这墙;而拆毁墙的目的,则是要借着基督的身体,废掉冤仇。神的儿子,借着披戴众人所共有的性格,在祂自己的身体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团体。

    15.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借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在律法的规条(15)这句话更清楚的表达"围墙"的含意,即借着基督,那象征区别的仪式,已被废除。割礼、献祭、洗净和禁吃某些食物;不过是圣洁的征徽,为要提醒犹太人,他们的前途有别于外邦人。现在,外邦人不但同样被接受到恩典的团契之内,不再与犹太人有分别,并且那些作为区别的表记,也已经被除去,因为仪式已被废掉。好比当两个敌国,在受到同一位君王的统治以后,他不但希冀两国的百姓和平相处,同时也要移除以往冤仇的章徽和表记。再或如同一件誓约,在履行约章之后,手据即被撕毁(西二14)。有些人将律法连于废掉;但这种见解是错误的。论到礼仪的规律,神不但吩咐犹太人遵守一种简单的生活规则,也以各种法规约束他们。保罗在此显然只是论到礼仪的规律,因为道德律并不是间隔犹太人和外邦信徒的围墙,而是对两者都有关的教训。有些人认为,割礼并其它古时的礼节,虽不应约束外邦信徒,却仍对犹太信徒有效,这段经文**了这种观点,因为如果是如此,则围墙将仍旧存留,但事实并非如此。借着自己造成保罗说,"在祂自己",为的是叫以弗所人不要看人的异别,在基督以外寻求合一。不管犹太人和外邦人在以往如何不同,但在基督里,他们已成为一体了。他又加上一个新人。在基督里,一个人之是否受过割礼,并无关系;外表的仪礼没有任何价值,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新造的人。因此,只有一种属灵的重生,使我们联合。我们既然都是借基督而复新,犹太人不当再以他们古老的情况自庆,而应让基督充满万有(一23)。

    16.既在十字架上灭了怨仇,便借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使两下……与神和好(16)我们不但彼此复和,并且也重得神的恩待。所以犹太人和外邦人一般,都需要一位中保。若没有中保,则律法、礼仪、亚伯拉罕的后裔之名分,或其它的优势,都归无效。因为众人都是罪人,而罪的赦免,必须借着基督中保之恩,才能获得。归为一体保罗重述"一体",为要教导犹太人,他们与外邦人共同建立合一的团体,乃是神所喜悦的。

    十字架十字架是表明赎罪的祭。罪使神和我们成为仇敌,除非罪被废除,我们绝不能得到神的喜悦。基督之死消灭了罪,祂将自己献上给天父,为偿罪而牺牲。十字架在此尚有另一个意义,就是借着它,一切礼仪都被废除了。故此,他又说:灭了冤仇。这句话无疑是论到十字架。但是它有两种可能的意义:或是指基督借着祂的死,使天父和我们复和,并除去祂的忿怒;或是说,借着救赎犹太人和外邦人,祂将他们合归一群。由于第十五节所称,"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后者的意义,似乎较为可能。17.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

    神与人借着基督而复和的教训,若没有福音的宣扬,则将没有效用。所以保罗接着说,和平的成果,现已提供给犹太人和外邦人。据此基督来世上,要拯救外邦人,也要拯救犹太人。福音无歧视地对两者传布,确实证明此点,哥林多后书五19-21按同样的次序叙述:"这就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首先,他宣布救恩的源流是在于基督的死,然后他描述基督如何将祂自己,并祂受死的成果,传达给我们。但是在本文中,保罗的主旨是要说明,外邦人在神的国中,被联于犹太人。基督既为两者的同一位救主,他们也必听到同一种福音;犹太人虽然曾领受到律法,他们也需要福音;而且神向外邦人赐与相等的恩典。凡为神所联合,同受恩典者,人不应将他们拆开。远处和近处不是论到空间的距离。犹太人因"前约",与神接近,而外邦人则在未获救恩之应许前,曾被摒弃在神的国外,与神远离。传和平(17)这福音的确不是由基督直接口传,而是借着使徒传布的。在呼召外邦人进入恩典的团契之前,基督必须先从死里复活。所以祂曾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十五24)。当祂在世时,基督曾禁止使徒们先向外邦人传福音(太十5)。因此,祂现在借着使徒们,如同喇叭,向外邦人宣扬福音。他们不但是奉祂的名,及祂的吩咐而行,并且如同是祂自己所行,故此确能说是祂在传扬。我们现在传讲,也好比如基督借我们,亲自向你们传讲。假使我们只是看人,福音的信仰将是非常脆弱的。福音的整个权威,是在于承认传道者是神的工具,借着他们之口,人听到基督的教诲。同时要注意,福音的信息是和平,神宣布祂要恩待我们,并且赐下父爱。挪去福音,则神与人之间的纠纷和敌对地位,将依旧存在;另一方面,福音的果效,是使不宁的良心,得到平安和宁静。18.因为我们两下借着祂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

    两下……得以进到(18)福音的果效既是和平,就为我们开启进到神面前的门。恶人有时陶醉在睡梦中,自以为平安。但这种不实的平安,只是由于他们忘却神的审判,并且尽量远离神。所以保罗阐释福音之平安的定义,要使我们知道,平安不是在于有一个昏迷的良心,不实的自信,傲慢的夸口,或不知自身的卑鄙,而是在于镇静自若,乐于接受神,不以见神的面为恐惧而远避之。基督为我们开启此门,事实上祂自己就是这门。再者,这是一个双扇的门,同为犹太人和外邦人所开;因此,神对两者都显明祂的父爱。借一个灵借着圣灵的指示和引导,我们来到基督面前,并且称神为父,故此我们有勇气接近神。在以往,犹太人有各种方式来接近神,但现在众人都只有一条道路,就是受圣灵所统治。19.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

    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19)这句话反照保罗在第十二节所说的,以弗所人曾被摒在诸约之外。现在他针对他们说:"你们的情况已经改变;你们不再是外人,因为神已经使你们成为教会的会员了。"他并用许多话语,来赞扬神对他们所赐的荣誉。他称他们为与圣徒同为国民,为神家里的人,并适用于建造主的圣殿的石块。第一种称号是将教会比作一个国家,这是圣经常用的方式。那些在以往不配与圣徒同位的属世人,现在能和亚伯拉罕、诸先圣、先知、君王及天使,同享国民的权利。这是极大的光荣。然而第二种称号也并不为低,神接受他们到祂自己的家里,因为教会乃是神的家。20.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被建造(20)第三种荣誉表明,以弗所人及其它的人,成为神家里的人,并与圣徒同作国民的方式,即是说,他们是否建基于使徒和先知的教训上。由此我们可以判别真教会和假教会。这是首要之道,因为对于此点极易有偏差,而且后果极其危险。从现时代中可以看到,越是虚伪和空洞的教会,越是以"教会"的名义为自诩。为了使我们避免这种错误,保罗指出真教会的标记。

    根基在此处无疑是指教义,因为保罗在这里并未提到先祖们或虔诚的君王,而只是提起担任教导之职,由神委派建立祂教会的牧师。因此,保罗训示,教会的信仰应当建基于这教义上。那些完全依据人的杜撰,但却因我们接受神纯正的教义而谴责我们为背弃教会的人,我们对他们有何种看法呢?我们必须注意教会的根基被建立的方式;严格而言,基督是唯一的根基,因为只有祂支持整个的教会;唯有祂是信仰的规条和准则。但是,在基督里,教会借着教义的传讲而被建立起来。因此,先知和使徒被称为是建筑师。先知和使徒的职责,乃是建立基督的教会。假使我们从摩西五经开始,就会发现,事实确是如此。因为基督是律法的目的,并福音的总结。因此我们要记得,若想与信徒同列,我们决不应依据他人;若要在圣经的知识上有长进,我们必须专心注意基督。保罗也教导我们,怎样在先知和使徒的书卷中,寻找神的道。他指出,两者的教训,吻合一致,使我们知道如何贯连它们,因为他们同有一个根基,并协力建造神的殿宇。使徒的教导,并没有使先知的教训成为多余,因为他们都是推广同一个目标。古时的马兴派把本节中的"先知"一词删去;今日有些激信者,也有这种想法。他们声称,律法和先知与我们无涉,因为福音已经取而代之了。但圣灵一再的宣布,祂曾借着先知之口,教导我们,并要我们从先知的书卷中聆听祂。我们看到,神所有的仆人的教训,自始至末,都完全吻合,他们的协调清楚表明,是同一位神借着他们宣讲真理。这对维护我们信仰的权威,并不是一件无关紧要之事。我们的宗教,肇始于世界的创造。罗马教和其它各宗各派,徒然夸耀他们的古老,因为他们只是纯正宗教的膺品而已。基督自己为房角石罗马教不惜曲解这节经文,以支持他们的谬见。他们把这荣誉归给彼得,认为教会是建基于彼得身上。他们声称,比诸其它的石块,基督被称为是房角石,并且认定,教会是受到许多石块的支持。但这问题的解答非常简单。使徒们按情形引用各种意喻,但意义却是一样。一个主要的因素是,没有人能建立别的根基(林前三11)。因此,保罗显然并不是说,基督只是根基的一小角或一部分,否则他岂非自相矛盾了?他的意思是要把犹太人和外邦人,联成一栋属灵的屋宇。他们如同两堵分立的墙,保罗把基督置放在这两堵墙之间,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是此比喻的本意。

    21.各房靠祂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全房靠祂建立(21)这句话充分表明,他并没有意思要把基督限于屋宇的一部分。既然如此,彼得的地位是在何处呢?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三章中,称基督为"根基",他并不是指教会先由基督开始建造,然后再借他人来完成之。保罗在同章六至九节中所说的,乃是比较他自己和其它传道者的工作。他在哥林多城的工作,是建立一个教会,之后再由其它的继承者来完成此工。他在本节中教训称,凡在基督里被联结的各部,都是神的殿宇。第一个条件是联络得合式,即信徒借着交通,彼此了解适应,否则将错综杂乱的碎石块,而不是一栋屋宇了。主要的对称点,是在信仰上的合一,然后是进展或增添。凡不在信仰和爱心上联合,以求在基督里长进的人,只有一栋俗世的房屋,这与神的殿宇迥然不同。

    成为主的圣殿在其它地方,个别的信徒被称为是殿宇(林前六19;林后六16),但在此处,神的殿宇包括全部信徒。这两种见解,都是准确而合宜的。因为神居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要把我们围成一个团体,由众多合为一体。因此,个别的信徒,虽各是一所殿宇,但当他与其它信徒联合起来时,却成为殿宇中的一块石头。保罗说这些话,是要推崇教会的合一。22.你们也靠祂同被建造,成为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你们也靠祂同被建造(22)"建造"一词,在此处希腊原文的语气,不太清楚。直述语气和祈愿语气,都能适用,但是我认为祈愿语气较为适宜。我想保罗是在勉励以弗所信徒,要他们在基督上建立根基之后,应当在信心上渐渐长进,作为神在世界各地,借着福音所建立的新殿宇的一部分。

    他重提圣灵,有两个理由,第一是要提醒他们,若没有圣灵的运行,一切人的力量都是徒然;第二是要把属灵的方式与外表和犹太教的方法,作一对照。
未分卷 第三章
    1.因此,我保罗为你们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稣被囚的,替你们祈祷。因此(1)虽然保罗的被囚,应当有助于证明他的使徒的职分,他的对敌的看法却显然相反。因此,他向以弗所人指出,他的锁链证实并表明他的呼召。因为,他的被囚,是由于他向外邦人宣讲福音之故。他那坚定不移的精神,证明他已正确地履行了使徒的职分。保罗更以被囚为荣,自称为基督的使者(参六20)。按世人看来,这像是愚蠢的夸耀;但是在信徒看来,却是合理而确当的,因为基督的荣耀,非但消除了锁链的耻辱,而且将羞耻化为光彩。假使他只是说:"我是一个囚犯。"那就是并不会表达他的"使者"的地位。被囚通常是邪恶和犯法的标记,并不是一件体面的事,但是因耶稣基督而被囚的锁链,却是光荣的,超越君王的冠冕和节杖,更不要说是使者的名衔了。一般人的看法,当然不是如此,但信徒的责任是要推究实在原因。我们应当极其尊重基督之名,以致那被世人认为是最大的羞耻,对我们而言,却是极大的光荣。保罗是因外邦人的缘故受逼迫。这事必使他们大受感动,因为他的苦难和危险是因他们而招致的。

    2.谅必你们曾听见神赐恩给我,将关切你们的职分托付我,谅必你们曾听见(2)保罗在以弗所城居留时,可能没有提过这些事,因为那时无此必要。当时在以弗所的教会,对于外邦人的呼召,并不是一件纠纷。假使他以前曾提起过这件事,那么他必会在此提醒他们的,而不会单提他只是听到一般的传闻。保罗并不自动引起不必要的纠纷,而只是当他的敌对者恶意挑拨时,他才为自己的职分辩护。职分在此是指挥的命令或吩咐,即一般所称的授职。

    3.用启示使我知道福音的奥秘,正如我以前略略写过的。启示(3)保罗坚持,他的行动是出于神的命令,免得有人认为,他是拿着使徒的名衔,冒失行事,以致自食其果。并且因为这是一件新鲜的启示,信者不多,所以他称之为奥秘。由此他移去对神的行动的反感。保罗并不是想到他本身的地位,而是要叫以弗所的信徒安心相信,他们之借着保罗的传道而受召,乃是出于神既定的目的。他用"奥秘"一词来对抗当时流行的见解,免得这项真理因尚未被多人知晓,而受到猜疑。再者,他说这奥秘是由启示而得知的。有些狂信者,把他们自己的梦想当作神和圣灵的启示。但保罗不与他们为伍,假先知也声称得到启示,但却是虚伪的。保罗确信,他的启示是真实的,也能向别人证明;而且声称,他能证诸于事实的。正如我以前略略写过的这句话或是论到第二章,或是指另一封书信。一般认为是指后者。如果是指第二章,则应当译作:"我略略写过的",因为他只有约略提到此事。然而如上所述,一般解经家认为,他是指另一封书信,所以我把它译作"正如我不久前写过的。"保罗是在对照本卷书信和先前所写的信,在时间上的间隔。他不会是比较在文句上的长短,因为一目瞭然,不能会有比这几个字更简短的话了。若是指时间的间隔,则他的目的是要他们回忆不久前所发生之事。然而我并不坚持此点。

    4.你们念了,就能晓得我深知基督的奥秘;你们念了,就能晓得(4)假使我们采取一般所接受的看法,认为保罗以前曾写过信给以弗所的教会,这封信并不是唯一被失落的书信。不敬者并无理由讥称,圣经的教训因之而支离破碎不全。我们若想到保罗的诚恳,他的儆醒留意和热诚,他的善意及乐于帮助弟兄的心,我们就能想象,他必会写许多公私信函,给各处的教会和弟兄的。凡是主认为对祂的教会必需的书信,祂借着护理,永久保留之。因此,我们应当知道,目前存留的书信,已足够我们的需要。数量的寡少,并不是偶然的;我们现有的新旧约全书,是由神奇妙的意旨所控制而保存的。我深知保罗一再提到这一点,为要表明牧师本人并教友都应确信,祂已受到圣职的呼召。但保罗是为他人着想。他因把同一个福音传给犹太人,并外邦人,而到处受到指责。他虽然不为本身担忧,却因恶人对他使徒的职分的诽谤,以致摇动信徒的信心而忧虑。故此他反覆地提醒以弗所的信徒,他清楚知道神的旨意和吩咐。这奥秘被称作基督的奥秘,因为它直到基督降世以后,才被显露,正如"国度"的预言能被称为"基督的预言"一样。我们必须先解释"奥秘"一词的含意,然后再研究,保罗为何称说,它在以前各世代中曾被隐藏。这奥秘就是外邦人曾介入所应许的团契,借着福音,享受在基督里的生命。因此,外邦人的受召是基督的奥秘;就是说,这件事将在基督的国度中被应验。

    5.这奥秘在以前的世代没有叫人知道,像如今借着圣灵启示祂的圣使徒和先知一样。但是他为何说,这奥秘在以前的世代,没有叫人知道(5)呢?先知们曾多次预言,人们将从世界各处前来崇拜神,亚述和埃及都要建设祭坛,众人都要应用迦南的语言。这些预言表明,崇拜真神及宣认同一信仰的情形,将会传遍各地。基督的国度将自东边伸展到西边,世界各国将会受到祂的统治。使徒们也常常引证经典,以证实此点;他们不但引用后代先知,也引用摩西五经。那么,既有这许多先进的预言,此事如何能被隐瞒呢?保罗为何断言无人曾知晓此事呢?我们岂能说,先知不知道他们所预言的话,出声而不知其意吗?保罗的意思并不是说,在以前的世代,没有人知道这些事。在以前的世代中,犹太国内总有人承认,当弥赛亚降临时,神的恩惠将普传全地,人类将被重建。先知们曾受到确切的启示而预言,但是他们没有确定的说在何时和用何种方式。他们知道,神的恩惠将对外邦人传播,但是却不知道在何时及用何种方式或借何种媒介。耶稣的门徒对此事之一无所知,就是一个显著的实例。他们不但曾受教于旧约先知的预言,也曾亲耳听到他们的主,清楚的教训说:"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约十16)。然而这教训的新奇性却阻塞他们的了解力。甚至当基督直接命令他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可十六15)。"你们……要在……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一8)。他们仍旧以呼召外邦人为荒诞之事,而裹足不前,因为他们还是没有知道正确的方式。在向普世传扬福音正式实现之前,他们对基督的这项命令,仍是困惑不解,因为旧约的礼仪,好像幔子,挡住了他们的眼目。因此,保罗有理由称之为曾被隐藏着的奥秘;他们不知道礼仪已被取消,而这正是使外邦人得到福音的途径。像如今一样恐防会有人指控他自高自大,夸称知道那未为先祖先知和君王所知之真理,保罗提醒他们说:第一,教会中其它的导师,和他一样,知悉此事;第二,这奥秘是圣灵的恩赐,随祂自己的意旨,赐与某些人的。因为一切的知识,都是祂所赐与我们的。

    6.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借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这几句简短的话,表达了外邦人被选,介入神百姓的团体中的真理,为要显明实现此事的条件——即外邦人将被放在犹太人同等的地位上,同为一体(6)。保罗不欲因此事之新奇而触怒犹太人,故此说明,它必须借着福音,才能实现。虽然这是一项簇新并从未听到过的真理,但信徒都会承认,它是出于天上的。神为了要重建这世界,而应用一种不寻常的方式,那有什么奇怪呢?

    7.我作了这福音的执事,是照神的恩赐,这恩赐是照祂运行的大能赐给我的。我作了这福音的执事(7)当他宣称福音是对外邦人传播恩惠的媒介后,他把这命令连接于他的职分,应用在他的工作上。但是他说明这职分是神的恩赐,免得被人误认他在高抬自己。这恩赐包含神的能力。他好像是在说:“不要追究我的资格,主因祂的恩慈叫我作外邦人的使徒,不是因我有何资格,而是由于祂的恩典。不要看我以往的生活,因为神有权抬举无用之人。将无用之物制成大器,是出于神能力的运行之故。”

    8.我本来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然而祂还赐我这恩典,叫我把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传给外邦人;我本来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8)他尽量低估他自己的才干,为要高举神的恩典,并防阻敌对者对他可能的批评,说:"这人是谁,而神会把他高举在众人之上呢?他有什么才能,而被选在众人之先呢?"他自认是小于众圣徒,叫人无法以才智和能力来作比较。保罗的自谦,并非是出于虚伪。多数人在表面上假装谦卑,而在内心中却充满着骄傲;口头上虽自认低微,而暗地里却盼望别人的崇敬,并且自以为应当得到至高的荣誉。保罗诚意地自认不配,他在别处对自己作更低的估计,说他不配被称为使徒(林前十五9);又说他是罪人中的罪魁(提前一15)。

    我们要注意,当他说他是众人中最低微的人时,他是在估算神恩之外,他自身的价值。他本身的低微,并未阻挡他被派选为外邦人的使徒,而其它的门徒却被越过。他说,这职分是赐给他的,意思是说,在比较上言,这是一种特殊的恩赐。他并非是唯一被派选到这职分的人,但是在向外邦人传扬福音之事上,他却是一个首要人物;他在另一处宣称说,这职分是他所特有的(提前二7)。基督测不透的丰富神突然并出乎意料之外地,向外邦人赐下广泛和不可想象的恩惠宝藏。因此,他告诉以弗所人,他们应当如何热切地接受这福音,并尊以为贵。关于这一点,我在加拉太书注释中已经提到过。诚然,他虽和其它的门徒同受使徒的职分,但被派作外邦人的使徒却是他独享的荣誉。

    9.又使众人都明白,这历代以来隐藏在创造万物之神里的奥秘,是如何安排的,奥秘的安排(9)这奥秘被称为安排,因为神的旨意是要叫众人同享祂以前所隐藏之目的。他又用一个精确适宜的喻语:照亮众人(使众人都明白),好像借着他使徒的职分,神的恩惠光照明耀。隐藏在神里他又特别指出,这福音是隐藏在神里的,以针对那些自以为无所不知之人的冒失,并因之而引起的成见。神岂无权在对人显露前,将祂的目的隐藏在祂的权能中吗?我们岂能僭越并狂傲地否认,神比我们明智吗?我们必须记得,当神的预知之能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应当压抑自己的冒失。因此,他也说,这是在基督里不能测透的宝藏。这真理虽然超越我们的理解,却仍应受崇敬和羡慕。在基督里创造万有这句话不是论到原始的创造,而是论到灵性的复原。圣经的确曾在多处申明,万物都是借着"道"而创造的,但本段经文前后的关联,使我们不得不在此解作救赎之恩所赐与的复原。有人或许会主张用创造来引证复原,认为天父既借着基督创造万有,祂也会合理地借着同一位中保,使外邦人复原,加入整体。我不反对这种看法。保罗在另一卷书信中,也用相仿的辩证说:"那吩咐光从黑暗照出来的神,已经照在我们的心里"(林后四6)。从世界的受造,他推论说,光照在黑暗是神的任务;创造之果是肉眼所能见到的;而论到基督的国度时,他归诸圣灵的光。

    10.为要借着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现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天上执政的,掌权的(10)有人认为这不可能是指天使,因为天使既经常朝望神脸的光彩,决不会对此事毫无所知的,他们却冒然的认为这是指魔鬼。如果是如此,则保罗所宣扬的福音,或外邦人的受召,有何奇妙之处呢?我们确知,他的目的是要尽量赞赏荣耀神对外邦人的恩慈及福音的宝贵。因此他宣称,神在福音的传播上,显明祂多方的恩惠;此事甚至在天上的使者也未曾知晓。因此,神的智慧,在联合犹太人和外邦人同在一个救恩团契上,显出真是奇妙无比。他称之为百般的智慧,因为人通常只估量一件事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它的整体及其它各个部分。举例而言,犹太人以为,神的智慧只限于他们所熟知的,如律法时期的组织。然而,借着将福音不分区域地向众人宣扬,神显明了祂的智慧的另一方面。这并非是新的智慧,它只是比我们有限的了解力更丰满,及多方面的而已。我们所获得的知识,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天上的使者尚且知道并尊重外邦人的被召,地上的世人岂能拒斥或轻视这真理呢?

    有人因此推测,天使必定也列席于信徒的聚会中,和我们一起按部就班地学习真理。但这种看法是没有根据的。我们应当始终记得,神应用传道的目的。天使既是面对真神,就不靠信心度日(参林后五7),也就不需要真道外表的施行了。因此,证道只是应付人的需要,只是对人施行的。从犹太人和外邦人中聚集而成的教会,如同一面镜子,由此天使能凝视他们前所未知的,神奇妙的智慧。他们看到一种新的工作,它的方式曾隐藏在神的心中。借此他们的知识渐渐进展,而不是从人的口中学到什么。

    这些话的本意,并非是要蔑视外表的割礼。人手所施的,指出割礼的两重性质。一方面是要消除犹太人以外形割礼为荣的自傲,另一方面是要移却以弗所人的疑虑,因为他们现已获得了外形表记所象征的整个真理。他们因身上戴着污浊的象征,被称为是"肉体未受割礼的人";但这不再是一种缺陷,因为他们已经受到基督属灵的割礼。这句话可以一口气读作"在肉身上由人手所施的"。或者分读为"在肉身上的,由人手所施"。再者,保罗把这种割礼和灵的割礼对照,后者是在心内的,即"基督的割礼"(西二11)。

    称为受割礼之人"受割礼之人",在此处可解作犹太人集体的名词,也可解作是指割礼的本身,即是说,以弗所人被称为是未受割礼的人,因为他们缺少割礼的表记。"人手所施的",似乎是指向后者的解释;但是对论点的本身而言,并无多大影响。

    11.这是照神从万世以前,在我们主基督耶稣里所定的旨意。照神永远的旨意(11)保罗非常细心的防备人说:神曾改变了祂的目的。在这里他第三次申述,神的旨意,虽是永远而坚定的,但却必须在基督里实施,因为这旨意是在基督里决定的。因此,宣布这件事的确当时期,是属于基督的国度的。所定的是指旨意或目的,因为这里他不但是论到旨意的实施,也是论到旨意的决定。这决定虽然是发生在各时代之先,却是隐藏在神的心中,直到基督降世而显明。

    12.我们因信耶稣,就在祂里面放胆无惧,笃信不疑的来到神面前。在祂里面放胆无惧(12)致使父神与世人复和的功劳,必须归于基督。他从这恩惠的效果上,推介它的卓越品质。"信"既已推及外邦人,就容许他们来到神面前。我们靠着信基督而连于神,反过来说,保罗也就封闭了任何其它的引道,并排斥一切其它联合的途径。这里我们学到一桩最重要并宝贵的教训,因为保罗在此美妙的表达信心的力量和本质,并呼求真神所必有的信托。天主教和我们争辩关于信心的果效和应用,并不奇怪,因为他们不了解"信"的意义。若不是因为偏见,他们可以从这节经文上,学到信的真义。第一,保罗称之为信基督,意思是说,信心应当思考在基督里向我们表明的真理。职是之故,简略而混淆的宗教知识,不能被称为是信仰。信仰必须是指向基督,在祂里面寻求神。人必须要了解基督的能力和职位,才能如此而行。信心先产生信托,然后产生勇气。因此,有三个步骤:首先,我们相信神的应许;然后,因仰赖祂的应许而产生信托,以致得到心神的安定;最后,勇气随之而来,使我们消除恐惧,勇敢而坚定地,把我们自己交付在神的手中。把信心和信托隔开,好像把光或热力和太阳隔开。诚然,以信心量度的比例而言,有人的信托较大,有人的信托较小。但是,若没有这些果实,就没有信心。一个焦虑踌躇而犹疑的良心,必然是缺乏信心的明证;而一个坚定不移,能战胜阴间之门的良心,必定是具有信心的证据。信靠基督为中保,仰赖天父的慈爱,决信永生,不怕死亡或阴间的威胁,是灵性存活的凭证。

    笃信不移来到神面前神的儿女不同于世俗的人。世人妄想神会忘记他们;除非尽量远避神,他们就会局促不安。而神的儿女则与神和好相处,高兴乐意朝见神。由此可见,人必须先有信托,才能祈祷。故此,信托是开启天国之门的钥匙。正如雅各所说,犹疑不决的人,绝不能得神的垂听(一6-7)。

    13.所以我求你们,不要因我为你们所受的患难丧胆;这原是你们的荣耀。所以我求你们,不要丧胆(13)现在可以看出,保罗在前面为何提到他带锁链之事;他不欲他们因听到他受逼迫而丧志。他虽在监狱中,和死亡的边缘,却仍安慰那些在平安中的人,这是具有何等的英雄心肠!他向以弗所信徒提起他的患难,为的是要训诲他们。当一个牧师毫不犹豫的,以生命来证实他的信仰时,信徒的信心能得到何等坚强的保证!所以他接着说:这原是你们的荣耀。他的证道之能,光耀四照,凡受教于他的教会,都感到荣耀。因为他们的信心已得到最有力的保证。

    14.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因此(14)他提起为他们祈祷,不但是要表明他对他们的爱护,也是要鼓励他们祈祷,因为除非是主降福霖,播种的道将归无用。所以牧师们应当学习保罗的榜样,不但要督责训诲教友,并应祈求神祝福他们的工作,免得不结果实。但这并不是闲懒的借口,认为既然除非神祝福,他们的勤奋和努力终归无效,则他们的操心和劝勉也将是无用的。反之,他们应当更认真地撒种和浇灌,但同时却仰赖神,叫所撒的种子生长。伯拉纠派和天主教辩称,假使只靠圣灵的恩典来启迪我们的头脑,并感化我们的心来顺服神,那么教导岂不是多余的了?这种论点在此被保罗否定。因为圣灵启迪并更新我们,是要使教导生效,以致灯光不是放在盲者面前,真理不是对聋子发声。主利用祂自己预备的方法,来执行祂的计划。因此,牧师应当勤于教导,教友应当认真听道;并且,牧师和教友都应当接近主,免得奔波疲累于无用的努力。因此,我屈膝屈膝象征祈祷。祈祷并不一定要屈膝,但这是一种常用的严肃姿态,特别是认真而非草率的祈祷。

    15.(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从祂得名)。全家都是从祂得名(15)"祂"字在这里可能是指天父,或是指圣子。我认为这里不是单指天父。事实上,他指圣子的可能性较大。保罗的确影射犹太人因同出亚伯拉罕一系而来的血亲关系。但是为要移除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区别,所以他说,不但众人都借着基督,被带领成为一家、一族,他们甚至与天上的使者成为一家。"祂"字若是指天父,显然有问题,因为在旧约时代,神没有理会外邦人,只收纳犹太人为祂的百姓。但我们若把"祂"字解作"基督",就与保罗的话吻合了;众人都聚合为一,在天父的家中成为弟兄。故此我们应当了解,在基督的赞助下,犹太人和外邦人建立起亲属的关系。借着使我们与天父和好,基督同时也使我们众人成为一体。犹太人不复能因他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或因属于某一族而自豪,并以圣洁之百姓自居,而轻视外邦人。因为在天上地下,无论是天使或凡人,只有一个家庭有被考虑的价值,就是我们是否属于基督的身体。因为在祂之外,只有杂乱。唯有基督是使我们联合的凝结力。

    16.求祂按着祂丰盛的荣耀,借着祂的灵,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求祂赐你们(16)保罗在前面虽曾称赞他们敬虔之心,但他仍旧希望他们更加坚强。信徒的灵命,不管已经进展到何种程度,决不会无法更进一步的。信徒在世上最高的美德,乃是认真地追求灵命的进展,保罗称这为圣灵的工作,也就是说,它不是出于人自身的才能。正如人内心一切良善的开始,是来自神的灵,良善的增长,也是如此。"给"字(叫你们)证实,那是出乎神的恩赐;因祂的恩典,我们不仅被重生,并且日日增长。按着祂丰盛的荣耀在这里更清楚地指出神的恩典。这句话可以译作"按着祂荣耀的丰满",或作"根据祂丰盛的荣耀","荣耀"解作恩慈。我赞成后者的译意。心里保罗通常把"内心"指灵魂和灵魂的灵命部分;正如外形是指身体的健康、仪容、丰盈、活力、美貌等。"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日日更新"(林后三16)。即是说,我们在世上的身体虽然日趋腐化,但在属灵的生命上,我们却节节生力。因此,保罗希望圣徒刚强起来,不是要叫他们在世上得优胜,获兴隆,而是要叫他们对神的国而言,靠着祂的能力,在内心上刚强起来.

    17.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使基督住在你们心里(17)保罗在此解释内心力量的性质。因为天父已将各种恩典,丰满地交给基督,凡有基督居在心中的人,不致有所缺少。有些人误以为,我们可以不得着基督而得到圣灵;又有些人幻想我们可以不靠圣灵而接受基督。但基督与圣灵两者我们都必须相信。我们因分享基督,故也分享圣灵;人在基督之外,无法找到圣灵,因圣灵为此目的而降临在基督身上。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把基督与祂的灵分开,否则祂将是一个没有能力的死人了。保罗确实地阐明,凡是得到属灵能力的人,就是有基督居住在心中的人。保罗也指出,基督居住之处,乃是我们的心,所以仅是在口舌上或头脑中想到基督,乃是不够的。因信"信"是获得这极大福祉的方式。借着信,神的儿子属于我们,并且住在我们心中。借着信,我们不但承认,基督因我们之故而受苦难,并从死里复活,而且承认,我们因接受祂而获得并享受祂。这一点是应当注意的。大多数人以为,与基督交往,和相信基督是同一件事。事实上,与基督交往乃是信的果效。总结一句,我们并不是借着信,在远处观望基督,而是以心意迎接基督,使祂住在我们心中,以致我们被神的灵所充满。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基督居住在心中的果实,包括爱,及晓得神在基督身上,向我们显示的恩典和慈爱。故此,这是信徒内心应有的美德。保罗在论到信徒的美德时,总是教训说,美德包括这两部分。他借用两个比喻来表明,我们的爱心应当如何坚定不渝。许多人仅略具爱心,但是由于扎根太浅,就容易消失。但保罗要我们把爱心深记在头脑中,如同一栋根基牢靠的房屋,或一棵根深蒂固的树木。简言之,我们的爱心应当有深厚的根基,能不为任何力量所动摇。有人认为保罗在此处是教导,爱是我们得救的根和基。但是,很明显的,保罗不是在论到救恩的根基,而是论到爱在我们身上应有何等坚强的握持。

    18.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能明白(18)第二个果实是使以弗所信徒看出,基督对人的爱的伟大性质。这种了解或知识是出于信。他把众圣徒圈在一起,以表明基督的爱乃是在世上最高的福祉,是所有神的儿女最热望得到的智慧。长阔高深这几个字的意义,本来很简明,但是却受到各种解释的蒙蔽。奥古斯丁自以为是地用十字架的形状来解释这四个字。他把"长"解作忍耐,"阔"解**心,"高"解作希望,"深"解作谦虚。这种分析,看似精细,但是与保罗的本意有何关连?安勃罗斯认为,那是指天体的形状。但这也是与主题无关的。撇开其它的意见,我要提出一个众人都会承认是简明而正确的解释。保罗用这四个字,只是要指出基督的爱。凡真正并充分了解爱的真谛者,乃是一个聪敏人。他好像是在说,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救恩的教义总是与爱有关连的。基督的爱包括智慧的全部含意。我们若把这句话意译一下,它的意义或会比较显明:"叫你们知道那长阔高深的爱,就是说,知道我们的智慧的全部。"这个意喻是采自数学,从各种部分来表达整体。因为几乎人人都有追求无用的知识的毛病,所以保罗的训诫非常有益。他指出什么是我们应当知道的事,什么是主盼望我们在上下、左右、前后所应当熟思的事。我们应当昼夜思想并沉浸于基督的爱中。凡以此为念的人,就一无所缺。除此以外,别无可靠或有益的思念;简言之,别无纯正的思念。你虽走遍天下,横渡海洋,也不会找到能出此合理范围以外的真智慧。

    19.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过于人的测度(19)参阅腓立比书四7:"神所赐过于人测度的平安,必……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人若要接近神,必须要被提拔到超乎他本身和世界之上。哲理家否认我们能确知神的恩惠,因为他们是以知觉的悟解来作为信的依据。但保罗却正确地说,对基督之爱的认识,是超乎一切其它的知识的。人的五官若能接触到它,那么保罗为这爱祈求神,岂不是多余的了!所以我们应当记得,信仰的确是立足于知识,但这知识不是借我们智能的敏锐,而是靠圣灵的教训而获致的。充满你们这句话刻划出长阔高深的本意,即凡有基督的人,就有神所要求的素质。这就是神的充满的意义。世人自以为一切自足,但这是由于他们矜夸无用的知识或空谈而已。

    20.神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

    21.但愿祂在1教会中,并在基督耶稣里,得着荣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远远。阿门。保罗在这里发出感谢之声,包含劝勉信徒要有指望,并且激励他们重视神恩的宝贵。愿神在基督里得着荣耀这是因为神是借基督,对外邦人产生怜悯的。在教会中,凡有教会的地方,信徒都应当因神呼召外邦人的恩典而庆喜。世世代代表明永无止境,衬托出神恩的宏伟。神能够这是指将来的希望。除非我们相信,神对我们的善意是恒久不渝的,我们就不会正确地感谢祂以往所赐给我们的恩典。这里,"能力"不应当与行动分开。神运行祂的能力,这能力也是我们在实际上能看到的。凡是论到对他们的应许和救恩,信徒总应把神的能力和工作连起来。因为凡神能作而又应许要作的事,祂就必会实行。保罗用圣灵在以往并现在所运行的实例,来证明他的教训。这事我们在自己身上已经看到;因为神所赐予我们的每件裨益,都证明祂的恩惠、慈爱和能力;故此我们对未来之事,应当具有坚强的信托。

    充充足足和超过我们所求所想,是叫我们的信心不必过分忧虑。因为无论我们盼望多少福祉,神的无限宏量,还是会超过我们所希冀和想望的。

    22.你们也靠祂同被建造,成为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你们也靠祂同被建造(22)"建造"一词,在此处希腊原文的语气,不太清楚。直述语气和祈愿语气,都能适用,但是我认为祈愿语气较为适宜。我想保罗是在勉励以弗所信徒,要他们在基督上建立根基之后,应当在信心上渐渐长进,作为神在世界各地,借着福音所建立的新殿宇的一部分。他重提圣灵,有两个理由,第一是要提醒他们,若没有圣灵的运行,一切人的力量都是徒然;第二是要把属灵的方式与外表和犹太教的方法,作一对照。
未分卷 第四章
    1.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第四章至第六章完全是讲到伦理的教训。保罗劝勉信徒,要同心合意。他并趁此机会论到教会的组织,这组织是主所建立的,为了维持信徒的团契。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1)那在人看来为可耻的囚犯,保罗却以锁链为荣,因为这是神遣使他的印记。凡出于基督的,世人或许认为是可耻的,信徒却应以最高的敬意接受之。使徒保罗的监牢,应比君王的浮华和凯旋,更受崇敬。行事为人……相称这是一句作为开端的总括性的话。他在前面曾提到呼召;现在他告诉他们,要受教于神,以致不会与祂的宏恩不称。

    2.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

    3.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论到个别的美德,他首先提起谦虚(2)。原因是因为他就要讲到团结,而谦虚乃是达到团结的第一步。谦虚产生温柔,而温柔则使我们生忍耐。对弟兄存宽容的心,我们就能保持团结,否则必会常受破坏。因此我们应当记得,要培养弟兄相爱之道,必须先从谦虚做起。鲁莽、骄傲、对弟兄无礼,是从何而来的呢?争吵、嘲骂、谴责,是怎样发生的呢?岂不是因为人人都太喜爱自己,取媚自己吗?我们必须先要愿意弃置骄傲和自媚之心,才能成为温柔的人,并且易于和别人相处。具有这种温和态度的人,才会在许多事上宽容并宥恕弟兄。让我们仔细观察先后次序。除非我们克制思想,并纠正恣意放纵之心念,单是规劝忍耐是无用的;除非我们开始学习谦虚,否则传讲温柔也是无用的。爱心爱的真谛是在于忍耐。我们若以爱心来处置,必会彼此包容。再者,保罗有一个良好的理由来推介忍耐——为了持续灵的合一。因为人的本性是易于发怒的,所以天天都可能发生被触怒之事,而引致纷争。有些人把灵的合一解作圣灵在我们内心促成的,灵里的合一。无可置疑的,只有圣灵能使我们齐心一意,合而为一。但是我认为,保罗在这里只是指心意的协调。这种协调是由和平的连系所组成的;因为争论往往引起仇恨和反感。我们若希望仁爱的气氛,必须要彼此和平相处。

    4.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4.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身体只有一个(4)他更清楚的表明,基督徒的团结,应当完全到何种程度:各个肢体一起生长,成为一个身体,一个灵魂,即一个完全的人。不仅是一部分的肢体,而是各部肢体,都合为一体、一灵。他指出,我们受召,是要同得一个生命,一种指望。故此,除非我们在世上与弟兄和谐相处,就不能得到永远的生命。神用同一个言语,呼召邀请众人,以致他们能在同一种信上联合,彼此劝勉帮助。我们若在心里深藏一个定律:正如天国不能被分割,神的儿女也不应争论分端,则我们必会更谨慎地培养弟兄相爱之心。我们若确切地思考,凡与弟兄分离的人,即是与神的国度疏远,则我们必会恨恶一切的纷争。然而,很奇怪的,我们虽自称为神的儿女,却忘了彼此乃是弟兄。让我们从保罗的教训中,学习一门功课:凡是不存一体、一灵之心的人,决不配领受永生的指望。

    5.一主,一信,一洗。一主(5)在哥林多前书十二5中,"主"是指神的统治。但这里保罗是专指基督,因为在第六节他明确地提到天父。基督受天父的指派,作我们的主。除非我们同心合意,才能服从主的政权。在本段经文中的"一"字,是强调基督不能被分割,信仰不能被拆散,洗礼只有一种,神不能被肢离。因此我们应当在各方面,彼此培养圣洁的团结。信仰、洗礼、圣父、基督,凡此都应能使我们联合,成为一体。这些理由不能完全用言语解释清楚,应当多多考虑熟思。信仰的合一,是依据神永远的真理。一洗我们不能从这两个字推断,基督教的洗礼不能重施。保罗是说,众人都借着同一种洗礼,参与同一个灵魂,同一个身体。一个更有力的论点是:父、子、灵,是同一位神;因为靠着三一真神之名,使洗礼成为圣洁。洗礼具有如此的力量,以致使我们成为一体;而且在施洗时,我们呼称圣父、圣子、圣灵的名。我们不得不承认,洗礼证实神是三位一体的。

    6.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一神,就是众人的父(6)这是主要的论点,其它各点都溯源于此。信仰从何而来?洗礼出自何处?指导我们合一的基督的政权是哪里来的?岂不是因天父利用这些媒介,显露祂自己,以聚集我们到祂面前吗?超乎和贯乎在文法上可以作中性,或作阳性解。两者都能适用,而且在此处意义相同。因为,虽然神借着祂的能力,支持并抚育和治理万有,但保罗在这里不是论到普世万有,而是论到关于教会的属灵政权。借着圣洁的灵,神向教会各肢体倾流祂自己,将众人容纳在祂的政权下,并且居住在众人之中。神本身既无矛盾,肢体也必须合而为一。基督在约翰福音十七11中,提到这种属灵的团结。若推广而论,神的政权确实是不但包括众人,也包括万物(参徒十七28;耶廿三24)。但是我们必须注意题旨。保罗现在是论到信徒的联合;这和非信徒或其它生物无关。所以这段保罗用"父"这个字,因为,只有对基督的肢体而言,神才是天父。

    7.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各人(7)保罗现在描述神维护信徒团结的方法。没有人能夸说,他已得到了足够的恩赐,自满地认为他不需要其它肢体的协助。神赐给每一个信徒某种恩赐;借着彼此的交通,众人才能维持自己的本位。哥林多前书十二4也讨论到各种不同的恩赐,且几乎是因着同样的目的。保罗在该处教导说,不同的恩赐,非但无损于信徒的和谐,而且有助于推进并加强这种和谐。总结而言,神没有赐给任何一个人一切的恩赐。每个人得到某种限量,以致我们需要利用各人不同的恩赐,彼此合作和互助。蒙恩和恩赐无论我们具有何种恩赐,都不应因此而自负,因为才干越广,对神的义务也越深。再者,保罗称基督为恩赐的给与者。他先自圣父论起,然后把我们一切的才干,聚在基督之内。

    8.所以经上说:"祂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所以经上说(8)为要适用于上面的论点,保罗的解释与诗篇原文的本意,略有出入。有人批评他滥用圣经。犹太人想要证明他们的批评合理,更进一步恶意地曲解这节经文的原意。他们把指神的代名词,解作大卫或犹太百姓。他们声称,大卫或犹太百姓,因战事节节胜利而超越他们的仇敌,好似升上高天。但是若仔细查看这诗篇(第六十八篇),就能看出那是单指神而言的。这首诗是一篇凯旋之歌,大卫因战事胜利而歌颂神。除了经由他的手而成就之事,大卫同时借此机会提到神为祂的百姓所成就的奇事伟迹。他的目的,是要显明神在教会中荣耀的大能和恩慈,其中一句说:"你已经升上高天。"世人猜想,除非神明显地施行赏罚,祂必定是无所事奉,或在休眠。世人认为,教会若被逼迫,神就受到阻挫;教会若受祂报仇之手的搭救,神就好似苏醒过来,踏上审判之座。这种看法非常普遍;所以,教会被搭救,在这里被称为是神被高举。虽然保罗看出,大卫是在歌颂神因搭救祂的教会而成就的一切胜利,他合宜地把这节经文应用在基督身上。神最大的凯旋,乃是当基督制服罪恶,战胜死亡,赶逐魔鬼后,荣升天堂,统治教会之时,到此为止,批评保罗曲解大卫,并无事实根据。大卫是在思念神因教会亘续地存在而得的荣耀。当基督高坐天父右边,制胜一切政权,并成为教会永远的保护者时,神就受到最荣耀和显著的高峰。

    掳掠了仇敌借着基督的工作,神更圆满地完成祂制服仇敌的计划。基督不但**了魔鬼和罪恶,死亡和阴间之权,祂并且借着圣道,天天驯服我们肉体的放纵,叫我们成为祂的百姓。另一方面,借着祂的能力,基督约束祂的仇敌的悍暴,好似把他们用铁链捆住。下面一句话的解释略有困难。诗篇说神接受供献,而保罗这里却说神赏拨恩赐;这似乎是将原意颠倒了。但是我们应当记得,保罗通常并不按字引证经文的。他往往指明某段经文,然后引证该段经文的要义。大卫在诗篇中所提的礼物,显然不是为神自己所用,而是为祂的百姓所用的。故此在十二节中曾说,以色列众家分取掠夺之物。所以,神接受的目的既是为要分发,保罗虽然更动了一个字,却并没有改变诗篇的原意。但是我却认为,保罗有意更动这个字,并且这个字不是出于诗篇,而是保罗自己采用的字,以适应当时的目的。论到基督升天,他先引证诗篇,然后加上他自己的话:"将各样的恩赐给人",以作比较。保罗要指出,基督的升天,远胜于旧约教会的凯旋,因为战胜者只把战利品赏赐众人,是要比从战败者手中掳掠财物,更为美好。有人认为,基督从天父手中接受这些恩赐,然后分配信徒。这种见解非常牵强,而且和保罗在这里的论点不合。据我看来,最合理的解释是,保罗先简略地引证诗篇,然后加上他自己的意见,即基督的升天比大卫所列述,神在旧约时代中所受的荣耀,更为美好并奇妙。

    9.(既说升上,岂不是先降在地下吗?)既说升上(9)有人批评保罗的推论为不可取,因为他把象征性的神的荣耀彰显,应用到基督实际的升天一事上。"升上高天"既是象征性的,那么"降到地上"并无实际意义可言。我的回答是,保罗在此处不是以一个逻辑家的方法来推论大卫的话。他晓得,大卫对神的高升的描述,是象征性的。但是,无可否认的,大卫也暗示,在某种意义上,神的地位确在某一段时期中受贬辱,因此他宣称,神现在被高举了。保罗正确地推论这点。神在何时受到贬辱呢?岂不是当基督虚己降世之时吗?而在似乎受辱一段时期之后,神庄严地高举自己,这岂不是在基督从死里复活,升到高天的荣耀之时吗?所以我们不必咬文嚼字,推敲诗篇的每一个字,因为保罗的目的,只是要提一下大卫的话。他在罗马书十6,也是如此引用摩西的话,以适应他所讨论的主题。保罗将这段诗篇引用在基督身上,并不牵强,因为该段诗篇的总结清楚指出,那是论到基督的国度。举一个例子,它论到外邦人受召的预言。降在地下有些人愚拙地把它曲解为阴间或地狱,而事实上保罗是论到今世的情景。保罗并不是比较阳间和阴间,而是比较世界和天堂。他好像在说:"从那高巍的居所,祂下降到人间的深渊。

    10.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要充满万有的。远升诸天之上(10)即远超受造的宇宙之上。基督所居的天堂,并不是在太空星球之间。天堂高超乎太空,是指定为神子复活后居留之处。严格而言,它并不是在世界之外,但我们只能用人的思念来论述的国度。有些人认为,"远升诸天之上"和"升上高天"所指相同,并由此推断,基督和我们之间,并没有距离的间隔。但他们没有考虑到,当基督被提到诸天之上时,太阳、星宿及一切有形的宇宙都不在此内。要充满万有"充满"往往是指完成。这里可能是指完成。因为基督在升到天上后,接获天父给祂的政权,借着权能治理万有。但是我认为,把这似乎矛盾而实际上吻合的两点联结起来,比较适宜。当我们听到基督高升到天上时,立刻会想到祂与我们相隔很远。按祂的身体和人性而言,确实是如此。然而保罗告诉我们,基督在形体上虽然离我们很远,祂却借着灵的能力,充满万有。何处神的右手被彰显(包括天地各处),何处就有基督属灵的照射。祂的能力是无疆界限制的。虽然,根据彼得所言,祂的身体现在是在天堂(徒三21)。因此,那似乎是矛盾的两句话,却增添了文字的美妙。在世时基督被限制于一处很小的空间,但在升天后,祂却能充满天地各处,那么,祂以前岂没有充满天地万有吗?按神性而言,确实是如此。但是那时祂的灵能的运用及祂在各处的存在,并没有像祂在获得天国权柄后那般显著。正如约翰福音所记:"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约七39)。耶稣自己也说过:"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会来"(约十六7)。总结一句,当耶稣开始坐在天父的右边时,祂也就开始充满万有。

    11.祂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

    12.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保罗重新回到前面约略提过的恩典时代。他现在更详细地宣称:正如音乐中的各种声调,组成悦耳的歌曲,众信徒所得的各种不同的恩赐,也组成教会的合一。他推介传道之工,因其所产生的实用。基督指派某些人宣扬福音,这是主定意用来治理祂的教会的制度,使她在世得以安全,并且终久能完全成熟。或许我们会感到奇怪,上面保罗是在讲论圣灵的恩赐,而现在他却列陈职司,不是恩赐。原因是当一个人受神的呼召时,恩赐和职位是必然相连的,神指派使徒的牧师时,并不是给他们一副面具,而是给他们恩赐;若没有恩赐,他们就无法尽职。所以一个人若受神的指派为使徒,他并不是空具虚名,因为他在同时得到委派和恩赐。祂所赐的……(11)首先。保罗宣布,教会之受管于福音的传讲,并不是出于人意,而是基督所指定的。使徒们并不是自己委任,而是被基督拣选的。今日真正的牧师,也不是按己意自我推荐,而是被主所兴起的。总的而言,保罗说教训:以传道之法来治理教会,并不是出于人的图谋,而是由主所设立的。这既是出于主所定的,是不能侵犯的旨意,我们就必须要赞同;凡反对或轻视传道之工的人,即损害并反叛制定此法的基督。祂亲自赐与传道师;若不是由祂兴起他们,就没有传道师了。另一方面,除非是被基督亲自所形成和造就,没有人能适合如此显著的职司。今日有传福音的牧师,是因主的恩赐;牧师有传道之能,是由于主的恩赐;他们履行所嘱咐的工作,也是靠着主的恩赐。

    他提到不同的人受派作不同的职司,始终指出那组成整个身体的各部肢体以避免竞争、嫉妒和奢望。人若只顾本身,取悦自己而嫉妒他人,则就是滥用恩赐了。因此保罗告诉他们,各人都得到某些恩赐了,信徒不应把这些恩赐据为己有,而应该用诸于团体的福利上。关于各种职司的意义,我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二章的注释上,已经详细解明。这里我只是要解释本文的意义。保罗在本节中提到五种职司。我知道在这点上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末两种是指同一种职司。但撇开别人的意见不谈,我愿意来解释我自己的看法。使徒我认为"使徒"不是按字根的本义所指,一般性的"差遣",而是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它是专指那些被基督特别拣选,受到最高荣誉的人……即耶稣的十二个门徒,后来再加上保罗。他们的职司是往普世去,宣扬福音的教训,播种教会,并建立基督的国度。因此他们没有地方教会的负担;他们有一个相同的使命,即是无论在何处,都要传扬福音。传道师的职司类似使徒,但是职分较低。提摩太等人属于这一类。保罗虽然在书信中问安时,将提摩太与他本人联在一起,他却没有称后者为使徒,因他认为"使徒"的名称是他所独有的。因此,主使用他们作使徒的属下,等级仅次于使徒。先知有人认为这是指那些具有预测未来之事恩赐的人。但是我认为,本文既是讲论教义,保罗是指突出的预言解经家(参林前十四章注释)。他们借着独特的启示恩赐,把旧约的预言应用于当时代的教训上。然后只要是联于教训,我并不否定他们有预测的恩赐。

    牧师和教师由于这两种名称之间没有点断,有人认为牧师和教师是指同一个职位。克利撒顿和奥古斯丁采取这种见解。我部分同意他们的看法,即保罗同时提述牧师和教师,好似他们是属于同一个职分,我也不否认,在某种限度内,所有的牧师都能被称为是教师。但是这些雷同之处并不影响我的观点,即牧师和教师是两种不同的职分。每个牧师都有教导的责任;但是解释圣经是一种特殊的恩赐,以维护教义的纯正;而一个教师(学者)则并不一定是适于讲道的职司的。在我看来,牧师的责任是牧养某一群信徒。我不反对他们同时被称为教师,但是我们必须认清另一等级的教师。他们的职司是监督牧师的教育,并教导整个教会。有时候,一个牧师也可能同时是一个教师,但是这两种职司是不同的。同时应当注意,保罗在此所列述的职分,只有末两种是永久性的。因为,神只是一时将使徒,传道师和先知赐给教会;而且当教会腐化时,祂才在教会的规范之外,兴起传道师,以恢复纯正教义在教会中的地位。但是,若没有牧师和教师,则就没有教会的体制了。天主教有理由申诉,他们所自诩的首位,在此受到攻击和侮辱。本段经文的主题是"合一"。保罗不但汇集合一的各种理由,也引用培养合一的象征。然后他论到教会的体制。假使他知道在教会的体制中有一个首位,他岂会不说明,在众肢体之上有一位首牧(教皇)带领我们合而为一吗?无可讳言的,除非我们批评保罗太大意地忽略了一个极合宜而有力的论点,我们就必须承认,在基督的计划中,并没有这种首牧的位置。事实上,保罗明显地**这种虚构的首位,他只承认基督高超的地位,而把这使徒和牧师等人都归属于基督之下,为同工和同道,没有一处经文比此更强烈地**人(教皇)所建立的专横的阶级制度。根据保罗的教训,西勃吕简明地解释教会中合法的君位。他说,教会中只有一个主教的职位,借此众信徒联合为一。这个主教的职位单是属于基督。祂把这行政之职的部分托付给个别的信徒,但是他们必须联合来履行此职,免得某一个人将自己高举于众人之上。

    为要成全(更新)圣徒我随从以拉司马的翻译,并不是因为我接受他的见解,而是要让读者有机会把他的翻译和拉丁文译本,及我的翻译比较一下。拉丁译本译作"成全"。保罗所用的希腊字直义是指对称和均衡之物的适应,正如人身的各部肢体均匀相称。因此,这个字可被用作"成全"或"完全"。但是,因为保罗在此是要表达一种合理和规律的设置,我赞成把它译作"组织"。因为,严格而言,当正常和合法的政权取代混乱的局面时,政府就被认为"组成"了。各尽其职神若愿意,祂可以自己执行此工。但是祂决定把这工作托付给人。这句话的目的,是要回答意料中的异议:"教会岂不能不借着人的工作而正常循规地被组成吗?"保罗教训说,神已定旨,要人来行使这职务。建立基督的身体,和"为要成全圣徒"的意义相同。信徒的完全和成熟,是在乎联于基督的身体。保罗称建立基督的身体,是由证道而成就的。由此我们看出他对证道事工的重视。有什么事情比建立一个健全的、基督的真教会更为美好呢?保罗宣称,这种可称赞而神圣的工作,乃是借着"道"的宣扬而成就的。显而易见的,人若忽略这项工作,而仍希望能在基督里生长,乃是一种妄想。有些迷信的人,自称得到圣灵秘密的启示;另有一些自大的人,以为不需要教会共同的证道,而只要个人读经就够了。教会的建立既完全是靠基督,那么建立的方法也必然应当由祂来决定的。保罗清楚说明。根据基督的命令,若要确实地联合起来,并生长成熟,我们必须要愿意受教于证道,这项原则统括一切信徒,不论他们地位的高低。教会是全体信徒之母,借着证道,在主里生养并管教君王和平民。凡忽略和藐视这项规则的人,妄想自己比基督还要聪敏。骄傲的人有祸了!

    我们并不否认,神可以不借着人力,按祂自己的大能,造成我们。但这里是讨论神的旨意和基督的规定,而不是讨论神的能力有多强。利用人的工作来完成他们的救恩,神颁施与人极大的荣誉。推进合一最佳的办法,乃是集合在公信的证道上,如同追随首领的旗帜下。

    13.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直等到我们众人(13)保罗现在更进一步的推介证道之工。前面他曾说过,借着人的事工,神治理并订定教会的规则,使她在各方面都得以成熟。他说明这是自始至终的原则,免得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二天间的情形。换句话说,证道的事工并不是暂时性的,好似预科学校,而在世上是恒久性的。有些热心的人梦想,当我们被领到基督面前以后,就不再需要证道之工。骄傲的人轻视证道为幼稚的初步进阶。但是保罗却强调,我们必须坚忍于此道,直到一切的缺陷被补足为止。就是说,我们应当在基督的带领下,继续进步,直到离世之时为止,不以教会的门徒为耻,因为基督已将传道之工托付与教会。同归于一信仰的合一岂不应当从头就存在吗?神的儿女虽然确实具有合一的信仰,但是并不完全,所以也没有团结一致。由于我们本性的软弱,我们若能日日彼此接近,并一同追求基督,这已经算是进展了。"同归"是指我们所追求的合一。但是因为无知和不信的遗痕,这个目的在离世之前,却无法达到。认识神的儿子,是解释上面一句话。使徒在此要说明,信的性质,及信心之有无,是要看我们是否认识基督而定。信心应当全神注目于基督,唯独依赖祂,安心于祂,并以祂为终极;若超越此限度,就不再是信心,而成为妄谬了。我们应当记得,真信的目标和兴趣,全部都贯注基督身上。

    得以长大成人这句话和前面的一句是"并置句"。保罗好像是在说:"什么是基督徒求生长的最高目标呢?并且为何这是最高的目标。"只有在基督里才能长大成人。愚拙的人,不在基督里探寻成人之道。我们必须持守一个原则:凡在基督以外之事,都是有害并具破坏性的。凡在基督以内的人,他在各方面都已长大成人。长成的身量,是指成熟的时期。保罗不是提到年龄的增加,因为灵性的成长与年龄无关。年龄的增长只会使人衰弱,而灵命的精力却是继续增长的。

    14.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14)上面说到,我们一生是朝着生长成熟之道进行,现在他告诉我们说,在这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像孩童一般。由此,他在孩童与成年期间,另外竖立一段时期。"孩童"好似那些尚未朝着主踏上一步的人,他们踌躇不决应走的路,一时忽向东,一时忽向西,始终犹豫动摇。"成熟"的信徒则已经彻底的建立于基督的信仰上,虽然尚未完全,却有智慧和活力来选择那最好的道路,而且不停的继续向着此一方向前进。故此信仰的生命如同在青春时期,不断地渴望抵达目标。我们虽然无法在这一生中成为完全成熟的人,但不应把这句话推到极端,好似我们只能停留在童年时期中。当我们在基督里出生以后,我们应当要成长,免得在灵性的了解上,如同孩童一般。由此看出,在教皇制度下,牧师致力于使平信徒停留在婴孩时期中,到底是哪一种基督教?!摇动,飘来飘去这是描写那些没有坚定靠托主的道的人。他们如同一叶小舟,受着海浪的侵袭,既无目标,又无定向地随波逐流;又像草禾或其它轻飘之物,被风吹来吹去,常常转变方向。凡不以神永远的真理为基础的人,就必会如此飘流无定。这是凡依靠人而不依靠神的人应得的惩罚。相反地,保罗宣称,凡凭借神的道的信徒,必能抵挡魔鬼一切的袭击,而不致动摇。异教之风他用隐喻,称一切出自人,并吸引我们离开福音的教训为"风"。神赐给我们祂的真道,我们若在真道上扎根,就能坚固不移。反之,人却会用虚构的教训,来引我们走入迷途。

    人的诡计保罗要我们知道,总会有冒骗者来威胁及攻击我们的信心。但是我们若拥有神的真理,他们的诡计必会失败。这两方面我们都应当注意。许多人因异端兴起而惊恐。但是魔鬼决不止休地要用它的谎言来涂抹基督纯正的教训,而神则要利用这些挣扎来试炼我们的信心。另一方面,对付异端最妥善而迅速的办法,乃是拿出在基督和祂的使徒那里所学到的教训。这给我们一种极大的安慰。由此可以看出教皇制度的可憎。他们从神的话中,移除一切确信之道,而且否定一切信仰的基础,单以人的权柄为依据。他们教训说,信徒若因在信仰有疑问而去查阅圣经,是徒然无益的;他们应当要服从教会的训命。但是凡已经接受律法和先知并福音的人,让我们不要怀疑,我们必会领受那所应许的果子;一切人的欺骗,决不能损害我们。事实上,他们会攻击我们,但是不会得胜。我承认,我们必须在教会内寻求纯正的教义,因为神已把真理交付给她;但天主教却把持着教会的名而埋葬了教义,这证明,他们所持有的,只是一个鬼魔的聚会所。欺骗欺骗的原意是指赌玩骰子者。这些人利用各种欺诈的手法,和骗人的技巧,赢取钱财。法术表示,魔鬼的徒众善于应用诈骗之术,并且随时伺机诱陷我们。这一切都应当使我们儆醒提防,不要忽略神的道的益处,免得堕入敌人的陷阱,并忍受怠堕所致的严重惩罚。

    15.唯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唯说诚实话(15)他已经教训过,我们不应像孩童一般,缺乏理智和判断力。现在他要我们在真理上长进。如前所说,我们虽然尚未成年,但已经是青年,神的真理应当坚藏于我们心中,以致魔鬼一切的计谋和攻击,都不能摇动我们。然而由于我们尚未进入完善的地步,所以必须继续长进,至死不渝。这种进展目的,是要叫基督作我们唯一的元首,并且唯有在祂里面,我们才能昂首,成为坚强。所有的人(没有例外)都必须按着本位,联于身体上。如此看来,教宗制度岂不是一个畸形的驼背,毁坏了教会的完整的对称吗?这种体制将一个人高举于众人之上,作为首领。但天主教却否认此点,而伪称教皇只是一位首牧。但是他们不能用此作遁词。教皇崇拜与保罗在这里所介绍的制度,完全相背。一言以蔽之,唯有高举基督,抑平众人,教会才能踏上正轨。无论我们的地位有何增高,必须要调节均衡,各人在本位上服事那应受崇敬的元首基督。

    用爱心保罗叫我们用爱心来注意真理,因为他不欲人人单顾自己,倒应共同追求真理,注意彼此的团契,致能在和平中求进步。根据保罗的教训,和平共处在此的意义是,人不应忽视真理,或不顾真理,而依照他们自己的意思作调配安排。但天主教却把神的道搁置一旁,而勉强我们听从他们的决议。

    16.全身都靠祂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全身都靠祂联络(16)我们的地位若有增高,就应当会更加高举基督的荣耀。理由非常明显,因为我们一切所得的,都是出于基督所赐。祂保守我们不遭损害,因此在祂以外,就没有平安。正如一棵树从根中吸取汁液,我们所有的精力,也全都源出于基督。这里应当注意三件事。第一,各部肢体的生命或精力,都是来自元首,故此肢体只是助手。第二,元气既是分布到肢体各部,彼此必须保持交通。第三,若非有彼此相爱之心,身体就不会呈现健康之象。所以他说,元首借着肢体,好似导管,把需要的营养,供给身体。只要联络继续维持,身体就会活泼而有生气。再者,百节都各按各职。最后,他表明,教会是在爱中建立自己的。这是说,除非全身发育得均匀,单是某一部分肢体个别的增长,对身体是并无裨益的。一个信徒,若只希望他个人灵性的增长,乃是错误的。若是一条腿或一只手,单独发育得突出的粗长,或是把这一张嘴巴拉阔,对它本身有何益处呢?只是臃肿有害。因此,我们若自认为基督的门徒,就不要单顾自己,而应当在各人的岗位上,顾念别人。这是要靠爱来成就的。没有爱的统治,教会就无法建立起来,而只是一盘散沙而已。

    17.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的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所以我说(17)在论到基督为祂教会之建立而规定的制度后,保罗现在告诉他们,他的教训,在基督徒的生活上,应当产生何种果效。或者说,他开始详细解释随此教义而来的训诲的性质。首先,他从反面着手,提到非信徒的虚妄。凡已受教于基督,并被救恩之教义启迪的人,若仍旧追随虚妄,与那些从未受到真光的照明,而在黑暗中的非信徒无异,岂不将是荒谬至极?因此,他切实地叫他们应当在生活上表明,他们并非徒然的作为基督的门徒。为要表达这事的严重性,他用主的名劝勉他们。他们若蔑视这项教训,终将在神的面前交帐。像外邦人行事外邦人是指那些尚未归信基督的人。同时他告诉以弗所的信徒悔改的必要;因为按照本性,他们如同迷途和被定罪的人。他好像是在说:"外邦人可怜并恶劣的景况,能激励你们改变意念。"他要辨别信徒与非信徒,并且指出差异的原因。他指责外邦人的意念虚妄,这包括一切未被基督之灵重生的人。

    他称他们存虚妄的意念。"意念"在人的结构中占据首位,它是理性的所在地,统治人的意志,并且约束罪恶的情欲。但保罗却称说,人的意志只是虚妄的。而且他称世人的了解力为无知。这字的原意虽是"了解",但因为是单数,我认为应当把它解作了解的能力。外邦人不但盲目不见,而且在宗教之事上茫茫然无所知。

    18.他们心地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理性的昏暗(18)他们因盲目而理性昏暗。世人往往吹嘘以拥有自由意志为傲;但这意志只能招致羞辱。经验似乎与这种见解相反。世人并不盲目到完全看不见的程度,也没有虚妄到完全失去判断的能力。我的答覆是:论到神的国及一切有关灵命之事,人的理性之光与黑暗相差无几,因为当它尚未照亮路途以前,就已经熄灭了。理性的眼力并不强于盲目的人,因为当它尚未能收获之前,就已经失落了。人的头脑中,虽存有很多正确的原理和格言,但是如同火花,在还未被应用以前,就已经被人堕落的本性窒息了。举例而言,人人都知道有一位神,而且应当敬拜祂;但是因为我们心地的邪恶和无知,我们立刻从这模糊的知识,滑落到偶像崇拜,来代替真神。甚至在真神崇拜上,特别是在遵守十诫的前半部上,我们也会走入歧途。关于第二点异议,在外表行动上,我们的判断力的确合乎神的规律。但是我们却忘了内心中,万恶之源的情欲。再者,保罗不仅是论到那与生俱来的盲目之心,而也论到更严重的盲瞎,为此神惩罚以前的过犯(原罪)。最后,人的理性和悟解力,使他们在神面前,无可推委;但是,他们若按着本性生活,就只能徘徊并绊跌,无法达到目的。故此,凡出自虚妄之心和无知之念的迷信,在神的眼前,不值一文。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神的生命",在此有两种可能的解释,或是指在神的眼中认为的生命(如"神的荣耀",约十二43);或是指神借重生之灵赐予选民的生命。但不管你采取哪一种解释,意义仍是相同无异的。人的日常生命只是真生命的一种空洞影像,这不但是因为它很快就会消逝,并且甚至是在世之时,人若不归向神,他的灵魂乃是死的。我们知道,在世界上有三级生命。第一级是动物的生命,包含动力和官觉,这是人和其它动物所共有的。第二级是人的生命,这是亚当的后裔所同有的。第三级是超然的生命,这生命唯有信徒才获得的。因为这三级生命都是出自神,所以都能被称为是神所赐的生命。

    论到第一级的生命,保罗在使徒行传十七28的证道中说:"我们的生命、动作和生活,都在乎祂。"又诗篇一O四30:"你发出你的灵,它们便受造;你使地面更换为新。"关于第二级的生命,见约伯记十12:"你将生命和慈爱赐给我,你也眷顾保全我的心灵。"然而信徒的新生命,在此被称为是神的生命,因为当神的灵统治我们的时候,祂才真正居住在我们心中,并且我们也享有祂的生命。保罗宣称,凡没有在基督里新造的人,都缺乏这生命。故此,我们若在肉体内靠本性生活,我们的情况是何等的悲惨!由此我们可以估量那些所谓伦理上的美德。在神的生命以外的生命,能产生何种行为呢?当我们能开始行善之前,我们必须先要被基督的恩典更新,这样才能开始一个真正活泼的生命。我们应当注意保罗加上都因无知的理由。因为,正如认识神乃是真生命的存在,相反的,不认识神即是灵命的死亡。保罗指出,人心的盲瞎,乃是无知的根源,免得有人误认,无知只是一种偶发的缺陷;即是说,无知乃是出于人的本性。因此,人心的盲瞎,乃是原罪的惩罚。亚当因背叛神而失去了神的真光,剩下来只有恐怖的黑暗。

    19.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良心既然丧尽(19)除了本性之罪以外,保罗现在论到一切邪恶的至极,即发自个人内心的恶行。心地既成刚愎,良心又乏悔痛之意,他们就尽情行恶。我们的本性败坏,易于行恶。事实上,我们喜于行恶。凡没有基督之灵的人,宽于待已,纵情奔放,罪上加罪,直到神的忿怒降在他们身上。主戮刺他们的良心,但不得其果,反而使他们刚顽,不听忠告。他们的固执,应得神的弃绝。他们心地的麻木,表明被神的弃绝。他们得罪神,却不怕祂的审判,仍是我行我素,毫无忧虑地过着取悦自己的生活。他们不顾廉耻和荣誉。良心因罪而受到的折磨,加上对神的审判恐惧,好比地狱之门;但是罪人的安全感和怠惰,却是危险的旋涡。如所罗门所言:"恶人来,藐视随之而来"(箴十八3)。因此,保罗正确地展陈神仇恨的可畏之实例:即凡被神遗弃的人,良心即已昏昧,失去对神的审判一切的恐惧,感觉麻木,就如禽兽一般,猛力的冲向各种罪恶之行为。但这种现象并不普遍,因为神用无限的良善,抑制许多被弃绝的罪人,免得世界卷入无可挽救的混乱。结果在这些人的身上,并不能看到情欲彻底的暴露,和无限的放纵。然而一部分人的放纵不羁,已足够作为警鉴,免得我们也遭遇到同样的命运。私欲在这里我想是指肉体因无圣灵的控制,而任性的放纵和浪漫。污秽是指各种大罪。最后,他加上贪婪;这字的原文往往是指贪心。有些解经家认为,本文也有此意;但是我却认为不太适当。败坏和邪恶的情欲是无厌的,因此保罗连之以贪婪,也就是节制的相对面。

    20.你们学了基督,却不是这样。21.如果你们听过祂的道,领了祂的教,学了祂的真理。然后,他指出相对的,基督徒的生活,表明信徒不易参与外邦人的污秽行为。外邦人由于在黑暗中度日,他们不辨善恶。但凡被神的真理光照了的人,应当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那些以官感的虚妄为生活准则的人,会卷入恶情的私欲中,并不足奇;但基督的教义却训导我们,要抛弃本性的喜好。凡在生活上与非信徒并无相异的人,还未学了基督,因为认识基督和克制肉体,是不能分开的。为要更加引起他们的注意和热诚,他不但说他们已经听到基督,而更强调说,你们领了祂的教(21);他们并不只是略略听到这教义,而且已领受到清楚的提陈和解释。

    真理这里他指斥那些只知福音的皮毛,而不知新生命的人。他们自以为非常聪敏。但是保罗却说,这种见解是虚假而错谬的。他提出对基督的两重认识:一种真实,另一种假冒。事实上并没有两种,但是许多人自己欺骗自己,以为他们认识基督,而实际上却只有得到俗世的知识。正如他在哥林多后书所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五17)。所以他否定凡不克制肉体情欲的人,会真正认识基督。

    22.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脱去(22)他肯定基督徒必须悔改,并且具有新的生命,即舍弃自我,及得到圣灵的重生。论到第一点,他训令我们要搁置或脱除旧人。保罗时常应用衣服作意喻(罗十三14等)。旧人是指我们从母腹中带来的本性(参罗马书第六章的注释)。从亚当和基督身上,他描述两种性情。我们先从亚当出生,带着传袭而来的败坏的性情,称为旧人;我们再从基督重生,具有罪性改良后的性情,称为新人。一言以蔽之,人或欲脱除旧人,必须放弃他原有的本性。

    为要证明这种劝勉并非是多余的;他提醒以弗所信徒他们以往的生活,当基督尚未向他们显明以前,他们曾受制于旧人;因此,若要抛弃旧人,他们必须放弃以前的生活方式。

    朽坏的旧人的性情可从果实上探得,败坏的情欲引诱人们走上毁灭之道。“朽坏”一词与“老年”的意义相联,因老年与朽坏为伍。应当注意,情欲不但是指人人都能看出的恶欲,也包括那些有时为人所赞许的抱负、狡猾,以及一切出于自私或猜疑的心意。

    23.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更新(23)虔诚圣洁生活规律的第二部分,即是应当依基督之灵生活,而不要依我们自己的灵生活。但是什么是你们的心志呢?我认为保罗的意思是:"你们不但在显而易见的私欲上,应当更新,而同时在人们认为最高贵和卓越的理智上,也应如此。"这里暗示,一种是我们自己的理性,另一种是神圣属天之灵。祂赐给我们一种新的理性。那看来似乎善良并值得赞扬的理性,保罗却训告我们必须改正。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本性中有多少善良了!

    24.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并且穿上新人(24)我们可以解释如下:"穿上新人,或者说,在内心或心灵上被更新,而且要完全被更新;先从理性开始,虽然理性似乎是最少被罪所侵犯的部分。"创造可以指神第一次造人,也可以指借基督之恩而成就的改造。两种解释都能适用。亚当起初是按照神的形象所造的,如同一面镜子,他反映神的公义。但是那原来的形象因罪而被涂抹,所以必须在基督里被重建。信徒的重生,乃是神的形象在他们身上的重建(参林后三18注释)。然而,神的恩典,在第二次的创造上,要比第一次的创造,更为丰富有力。但是圣经只欲指出,我们美德的至极,乃是要与神相似。亚当失去了他当初领受的形象,因此这形象必须在基督里重新赐给我们。所以保罗教训说,重生的目的,是要从迷途中领回我们,以达成当初我们受造的理由。仁义和圣洁"仁义"若在大体上言是指正直,则"圣洁"应是较高一筹,它是指我们供献给神的纯洁。我认为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圣洁是论到律法的第一部分,而仁义则是论到十诫的第二部分,如撒迦利亚所言:"叫我们终身在祂面前……用圣洁公义事奉祂"(路一74-75)。柏拉图也正确地教导称:圣洁是关乎对神的崇拜,而另一部分——仁义——则是论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理在此是一个形容词,形容仁义和圣洁。保罗警戒说,我们无论对神或待人,都应存诚恳之心,因为虚伪不能骗瞒真神。

    25.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25)有如溪流出自泉源,一切虔诚的劝勉也出自这项教义,即新造之人的仁义。倘若缺少这项原则,那么虽汇集一切有关生活的戒条,将也无多大用处。哲学家有另一方式;但是,论到虔诚的生活而言,这是唯一的途径。故此,保罗在论到教义的原则之后,按着一一提陈日常行为的实例。首先,他把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建基于福音的真理上。然后他用原则来辩证实例,即信徒应当彼此以"诚"相待,谎言在此处包括各种诈欺,骗瞒或狡猾;实话是指简纯朴实。他要求他们,彼此在万事上诚实无伪,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肢体若彼此不能配合,岂非畸异,更毋论会彼此欺哄了。

    26.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生气(26)保罗是否在想到诗篇第四篇第四节,我们不得而知。诗篇的希腊文译本翻译作"生气",但是有人建议译为"战兢"。希伯来原文可以指因怒气或恐惧而引起的激动。"战兢"合乎诗篇中经文的原意:不要像狂暴的人,到处乱撞无忌,却要防备愚勇而谨慎行事。在创世记四十五24中,这字译作"相争"。保罗叫他们不要意气用事,以克制任何剧烈的纷争。在我看来,保罗只因这个原因而引用这节诗篇。发怒含有三种过错,使我们从而得罪神。第一是当我们因细故——甚至无缘无故——发怒,或因个人的损害或私故而发怒。第二是当我们发怒过度,超乎情理。第三是当我们不对自己或罪恶发怒,却对弟兄发怒。因此,保罗非常恰当地引用诗篇所说的:"生气却不要犯罪。"以指出怒气应有的限度。如果我们怒气的对象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假使我们对自己的过错发怒,那么就能生气而不犯罪了。对别人而言,我们应当对他们的过错生怒,而不应对他们个人发怒;也不该因别人对我们的私过而发怒。但是,若是对神的荣耀有损之事,则我们当燃起愤怒之心。最后,我们应该使怒气消散,免得让激烈的情感冲动,掺杂其内。不可含怒到日落但是由于人的心倾向邪恶,我们无可避免地会发泄不正当的怒气,故此保罗提到第二种补救的办法,就是至少应当速速捺住怒火,免得怒气因持久而硬化。第一种补救之法是"生气却不要犯罪",但是因为人本性的软弱,极其不易作到;所以第二种办法是,不要把怒气存在脑中,反覆思想,免得越想越气。因此他劝勉说:"不可含怒到日落。"假使不幸而发怒,就应当尽量在日落之前,平息我们的怒气。

    27.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27)保罗警戒我们,应当小心,免得思想受到魔鬼的控制,如同一座被敌人所占据的碉堡,受他的驱使。我们天天都能感到,持久的愤怒往往无药可救,至少是非常难救。追其原因,是由于我们不去抵挡魔鬼,反而屈从它的心计。故此我们应当从速逐出怒气,免得憎恨的毒素充满心胸。

    28.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偷窃的人(28)这句话不单是指法律所制裁的偷盗,也是指那些不为一般人指责的偷窃,包括一切侵占别人财产的举动。但是,保罗非但叫我们不要横行侵占他人的产物,也要尽我们的力量帮助弟兄。凡在以往偷窃的人,不但应当靠合法的合理的工作,供养自己的生活,也应该分赐给别人。首先,他定下一个规则,即我们不能用损人利己的方法来供养自己的需要,而应靠诚实作工来维持生活。然后,爱心叫我们更进一步:没有人应当单顾自己的事,而忽略别人;人人都应当设法帮助别人的需要。保罗在这里是否要求人人都靠双手工作呢?这种看法未免过于狭窄。若仔细考虑这句话,保罗的意思很简明。他禁止任何人偷窃;但有许多人会说,他们是被生活所迫。他排却这种借口,叫他们应以双手作工。无论境遇是如何的困难或不幸,都不能作为损人利己之行动的借口,或据此而拒绝帮助弟兄。他进一步解释,他们应当找觅正当的工作。世上有许多职业无助于人的廉洁,保罗推荐那些有益于邻舍的工作。这项忠告并不奇特,因为那些只会引人堕落的逸乐性的职业,甚至外邦人也指为不对,那么一位基督的使徒,岂会认作是神所认可,合法的职业吗?

    29.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污秽的言语(29)首先,他叫信徒放弃一切污秽的言语,包括一切引起邪欲之念的**言辞。但是单只除去恶心仍是不够,所以他训示他们,应当说有益的话。如他在歌罗西书四6所说:"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此处他说,说造就人的话,即是说有益的话。按照希伯来文的习用,这句话无疑可以译作"有益的造就"。但是我考虑到保罗对"造就"一词经节的用法,故认为另一种译法比较恰当。我把这句话解作信徒受造就的进展,因为造就即是前进。他加添说,叫听见的人得益处。"益处"在这里是指安慰、劝勉,并一切有助于救恩的言语。

    30.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祂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不要叫圣灵担忧(30)圣灵既然住在我们心里,我们身心各部就都应当奉献给祂。但我们若让不洁的思想包围,就好似把圣灵从我们心中逐出去。他用人所熟悉的情感——喜乐和忧愁——来表达圣灵的感觉。他说:"尽力使圣灵欢欣地居住在你们心中,如同居住在一栋愉快可爱的房屋内;不要使祂忧伤。"有人作另一种解释。他们认为,我们若因污秽的言语或行动,得罪那受圣灵所引导的,虔诚的弟兄,就是使圣灵忧伤了。因为,虔诚的耳朵,不但不喜爱听闻与虔诚相反的言辞,而且也因听到这种言辞而深感忧伤。但是从下面一句话所表达的,保罗并非是指此而言。你们受了祂的印记因为神的灵在我们身上盖上了印记,我们若不随从圣灵的引领,就会使祂烦恼,并且因不纯洁的情欲,而**自己。我们若在万事上服从圣灵,单只思想并讲说纯正和圣洁之事,祂就觉到喜悦并愉快。另一方面,我们若在思想和言语上,和信徒的身份不称,圣灵就要担忧。这件事的严重性是无法用笔墨来形容的。我们若使圣灵忧虑刺心,以致逼祂离开我们,岂非罪大恶极吗?以赛亚书六十三10用同样的语气,说以色列民使主的灵担忧,好比如我们通常说,刺激某人的心思。因为神的灵如同一颗印记,盖在我们心中,保证我们已经被祂接纳,有别于那些被祂遗弃的人。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即直到神引领我们获得所应许的产业。通常称之为"得赎的日子",因为那时我们终久将从一切苦难中,得到释放。我在罗马书八23及哥林多前书一30中,已经解释明白,虽然"印记"在此处也可以解作神用祂的灵印盖在我们身上,借此印记来识别祂的儿女。

    31.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一切苦毒等等(31)他重覆禁止忿怒,但在此他把它连于人在恼怒时往往所发生的嚷闹、毁谤等情形。他劝勉他们,要除去恶毒的心思,以致能纠正上述的过错。恶毒是指不合情理的,败坏的心思意念。

    32.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并要以恩慈相待(32)苦毒的对照是仁爱,即是在面容、言语和态度上的仁慈。但是除非怜悯之心蓬勃,否则仁爱的美德就不会发扬。所以保罗要我们心存怜悯。这不但会叫我们同情弟兄的逆境,好似亲身所遭遇的,而且深深的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如同地位的对调。仁爱的反面是残酷,即是当人坚硬如铁,野蛮无情,对他人的苦难置之不理时的表情。彼此饶恕有人把它解作仁慈。字的本意可以作此解释,但是上文的关联使我认为,保罗是在劝勉我们彼此饶恕。人有时的确存着仁慈之心,但是当他们受到冤屈时却不易饶恕别人。为要叫那些在各方面存仁慈之心的人,不要因别人的忘恩负义而失却仁慈,保罗劝勉他们要表现彼此饶恕的心。他引用神的楷模来强调此点。神在基督里已经饶恕了我们,远超过凡人对弟兄的饶恕(参歌罗西书三5起)。
未分卷 第五章
    1.所以你们该效法神,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所以你们该效法(1)为要证实前面一句话,他接着说,儿女应当像他们的父亲。我们既是神的儿女,就应当尽我们之能,表达祂的仁慈。让我们认清这一点:我们若是神的儿女,就应当效法祂。基督也曾宣称,除非我们对不配得的人表达仁慈,就不能作神的儿女(太五44-48)。不但要效法神,也要效法基督,因为祂是我们真实的模范。彼此相亲,如同基督爱我们一般。因为在基督身上所看到的,乃是我们的真规范。

    2.也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与神。舍了自己(2)基督好似忘了自我,不惜牺牲祂自己的生命,来救赎我们脱离死亡。这是至高之爱的良证。我们若要享受这福祉,必须以同样的心情对待邻舍。我们的确尚未达到这完全的境地,但是我们必须按量追求,以达此目的。馨香的祭物首先,这是赞扬基督的恩惠。然而这句话也与本题直接有关。言语诚然无法彻底表达基督之死的果效。我们相信,基督之死,是使我们与神和好,唯一的代价。这条信条具有最高的地位。我们越多听到基督为我们所作之事,越是会与祂连结在一起。再者,除非彼此相爱,我们一切的职责都不会被神接纳。假使基督所成就的,人的和好,是一件事馨香的祭物,那么当这香气洒在我们的身上时,我们对神也会成为馨香了。故此基督曾说:"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五24)。

    3.至于**,并一切污秽,或是贪婪,在你们中间连提都不可,方合圣徒的体统。至于**(3)这一章与歌罗西书第三章,有许多类似之处。聪敏的读者,不需要我的帮助,就能作一比较。保罗在此处提到三件事,这三件事与基督徒的身份格格不入,因此连提也不应该提。污秽是指一切邪恶和不洁的欲望。污秽有别于**,因后者包括在前者之内。贪婪就是无节制的贪心。保罗并强调,他要求他们行事为人,合乎圣徒的体统。这句话表明,凡是贪婪、**和不洁的人,他都把他们圈在圣徒团契之外。

    4.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都不相宜,总要说感谢的话。除了上述三条命令以外,他另加上三条。淫词(4)是指一切猥亵或与虔敬者的适度相背之语。妄语是指不合时及无意义和无用之言,或者甚至是恶意并损伤人的空话。再者,由于空言闲语往往隐藏在戏笑的语中,他特意指责那看来似乎是合宜而有益的戏笑,为一种妄语。外教作者往往把这字用在善意上,为一种聪慧的人所用的,尖刻并机智的戏言。但诙谐而不含讽刺,乃是极端困难的。由于诙谐所含的情感与虔敬不合,因此保罗叫我们不要说戏笑的话。他称这三种言辞都不相宜,即是说,它们与基督徒的品行不符。说感谢的话我同意耶柔米的解释,他译作"优雅",因为保罗必须用较普通的字。来对照前面所列述的邪恶。如果他说:"世人虽然喜于用空言恶语,你们却应当感谢神。"那么后半句的范围会是太狭窄了。希腊原文可以译作"优雅"。如此,则保罗的意思将是:"我们一切的言语,都应充满真诚的甘甜和优雅;用有益的话来调和温柔之语。"

    5.因为你们确实的知道,无论是**的,是污秽的,是有贪心的,在基督和神的国里,都是无分的;有贪心的,就与拜偶像的一样。因为你们知道(5)为了免得他们因受到这些邪恶的诱惑,而用犹豫或不经心的态度来听受他们的劝告,保罗警惕他们说,这些邪恶会把我们关闭在神的国度之外。他诉诸他们自己的良心,暗示此点不可置疑。若有人说,神会排斥一切犯**或贪婪之罪的人,在天国之外,岂非过于严厉,且与祂的良善不合,我的答覆很简单。使徒并不否认,神会赦免悔改的罪人,而审判罪的本身。在致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他用同样的言语,然后他说:"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的,但如今……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林前六11)。人若悔改,并因此与神和好,他就不再会如以前一样的生活了。但是凡犯**,或不洁或贪婪的人,都应当知道,他们若继续如此行,就与神无关,并丧失救恩一切的希望。基督和神的国因为神将国度交付给祂的儿子,使我们能借着祂,获得天国。贪心的,就与拜偶像的一样他在另一处说过,贪心等于敬拜偶像(西三5)。这不是指那被圣经一再定罪的偶像崇拜,而是指另一种偶像,贪心的人必定否认神,而以财富代替神;他们盲目地追求那卑鄙的贪婪。但是保罗为何单指贪心为偶像崇拜呢?其它世俗的情欲,岂不也是等于崇拜偶像吗?他为何不指抱负,或虚妄的自信,而指贪心为可耻的偶像崇拜呢?因为贪婪之病极其普遍,如同传染病,传染许多人的头脑,但却常不被认作是一种病患,反而受到赞许。保罗特别严厉的攻击贪婪,为要叫我们把这种虚念,从心里连根拔起。

    6.不要被人虚浮的话欺哄,因这些事,神的忿怒必临到那悖逆之子。

    7.所以你们不要与他们同伙。不要被人虚浮的话欺哄(6)不敬虔的人,始终都有,他们否定,甚至讥笑先知的警告。在我们的时代中,也能看到这种人。事实上,在每一世代,撒旦利用巫士,想以邪恶的嘲笑逃避神的审判,他们不以神为惧,良心入迷,自以为慰。他们说:"这是一件细微的过错。**对神看来只是戏玩。在恩典之律下,神不会如此苛虐。祂造了我们,并不是要我们成为刽子手。我们本性薄弱,无法自制……等等。"反之,保罗殷殷叮咛我们,必须防备这种诡辩,免得良心受陷而败坏。因为这些事假使按照希伯来文的习惯用法,把临到解作"将要临到",那么这是指最后的审判。但我认为,在此处"临到"应当解作"通常会临到"之意;保罗是要提醒以弗所的信徒,他们在生活中能看到的,神通常的审判。诚然,除非我们盲目和怠惰,否则是有足够的实例,表明神对这些罪行公义的报复;神不但私下惩罚个人,祂也公开对城市和国家,表显祂的忿怒。悖逆之子保罗对信徒说这些话,不是要叫他们战兢自危,而是要唤醒他们观看,神对悖逆之子可怖的审判,以作镜鉴。神并不要使祂的儿女对祂存恐惧之心,回避祂,而是要以父亲姿态,尽量吸引他们到祂面前来。故此保罗在第七节结语称,信徒不应与那些必将毁灭的悖逆之子,同道合伙。

    8.从前你们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里面是光明的,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从前你们是暗昧的(8)在命令之外,他加上实例的证明。当他论到非信徒的品行,并且警告以弗所的信徒不要参与他们的罪行及毁灭后,保罗再加添一个理由,借以指出,信徒的生活和行动,应当与非信徒的行止,大不相同。同时,他提醒他们在以往的品行,免得他们忘记神的救恩。他说:"你们应当与以往的生活迥然不同,因为神已叫你们从黑暗中进入光明。"他称重生之前的人的整个本性为"黑暗",因为何处没有神的光辉的照耀,何处就只有阴暗。另一方面,"光明"是指那些已为圣灵光照的人,因为他立即称他们为光明的子女。他们既因神的恩慈,从黑暗中被拯救出来,就应当在光明中行走。注意,我们在主里面是光明的,因为,在基督之外,一切都在魔鬼的统治之下,而魔鬼乃是黑暗之君。

    9.光明所结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义、诚实。1

    10.总要察验何为主所喜悦的事。光明所结的果子(9)他插入本节,为要指出光明之子应走的道路。他没有写出全部果实,而只是列举一些圣洁和虔诚之生活的果实。总括而言,就是"按神的旨意而生活"。他好似说:"如欲行为正直,避免过错,就应立志顺服神,以祂的旨意为准则。"正如他在罗马书十二1中所称:按照神的命令而生活,乃是"理所当然的"。经上又说:"顺从胜于献祭"(撒上十五22)。信徒既是光明之子,就应当在光明中行事,即是说,不是依自己的意志行事,而要定意完全依从神,只按祂的命令而作。这种顺服有果实为证。如良善、公义、诚实等等。

    11.那暗昧无益的事,不要与人同行,倒要责备行这事的人;不要参与(11)由于光明之子居留在这邪恶欺诈的黑暗世界中,保罗有理由警戒他们,不要参与恶行。单是自己不行邪恶还是不够,我们也必须避免帮助作恶的人。一言以蔽之,我们必须拒绝参加或同意,商议或认许,或以任何方式协助恶人,因为这些行动都等于是参与其事。再者,免得有人以为,只要他没有被卷入旋涡,明哲保身,就已尽了责任。保罗特别嘱咐我们要责备他们,不得掩饰。当他看到神公开被得罪时,每个人都会自申清白,而极少人会提防避免赞同这件恶行;几乎人人都会掩饰。但是宁可一百个世界受毁灭,也不应让神的真理摇动。责备和黑暗的喻象有关,因为责备是指显露那隐藏之事。故此因为罪人常以恶行沾沾自喜,或把它们隐藏起来,或将之吹嘘为美德,保罗吩咐信徒要责备他们。这些行为,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12.因为他们暗中所行的,就是提起来也是可耻的。他们在暗中所行的事(12)为要表明责备恶人的理由,保罗指出,不管罪恶如何骇人听闻,只要能在人前隐瞒,他们还是会去作的。如俗语所说:"黑暗中没有羞耻。"为何会如此的呢?因为,沉陷于无知的黑暗之中,他们既看不见自己的邪恶,又以为不会被神或天使看到。但是神的道如同一把火炬,照明他们的眼睛。然后他们开始脸红,感到羞耻。圣徒的警告,启迪盲目的非信徒,把那些沉陷在无知中的人,从隐藏之处,拉到日光之下。保罗好似在说:"当非信徒禁闭他们的门扉,从人面前隐避时,这表明他们如何无益并邪恶地任性放纵。这些行为,甚至提起来,也是可耻的。"若不是因为黑暗加给他们勇气,好似只要保守秘密,就不会受责罚,他们是否仍会不顾羞耻,自暴自弃呢?但你若责备他们,好似带来光明,叫他们因自己的低贱行为而感到羞惭。这羞惭之心出自对他们自己的低贱的觉悟;这是引致悔改的第一步。如哥林多前书十四24-25中所说:"偶然有不信的,或是不通方言的人进来,就被众人劝醒,被众人审明;他心里的隐情显露出来,就必将脸伏地,敬拜神。"

    13.凡事受了责备,就被光显明出来;因为一切能显明的,就是光。凡事……就被光显明出来(13)"一切显明的",可以当作主动或被动的分词。拉丁圣经把它译成被动语。"光"等于"充满光明"。即是说,当神的道照耀这些隐蔽的恶行时,它们就会被显露出来。假使我们把它译作主动,仍有两种可能解释。第一种:"凡显露之事物,就是光亮。"第二种:"凡显明事物的,就是光。"把单数代表多数。关于有无冠词,这并不成为问题,因为使徒们并非每次都置放冠词;甚至高雅的写作者,有时也是如此。根据上下文,我认定这是保罗的本意(即第二种解释)。他在前面劝勉他们,要责备非信徒的恶行,以拯救他们脱离黑暗;然后他附加说,光的任务是"显明"。"光"显明一切事物。因此,他们若不把黑暗中的行为,照明出来,就不配被称为光了。14.所以主说:"你这睡着的人,当醒过来,从死里复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

    所以主说(14)解经家绞尽脑汁,想找到保罗所引证的经文的出处,但都没有成功。我愿说一说我的看法。保罗首先介绍基督,借着祂的传道者之口说话,因为这是传福音者天天应当传讲的普通信息。除了叫(灵魂)死了的人复活得生以外,传道人有何其它的目的呢?正如经上所言:"时候将到,现在就是了,死人要听见神儿子的声音;听见的人就要活了"(约五25)。现在让我们来考虑上下文。保罗在前面说,非信徒应当受责备,把他们引到光明中,以致他们会开始承认自己的恶行。故此,基督的声音既经常发自福音的证道中,这就相当于基督亲自在说:"你这睡着的人,当醒过来。"然而,我相信,保罗也是隐指那些论到基督国度的预言,如以赛亚书六十1预言说:"兴起发光,因为你的光已经来到,主的荣耀发现照耀你。"因此,我们应竭力唤醒昏睡和死亡的人,带领他们到基督的光下。基督就要光照你了,不是说,当我们从死亡中苏醒过来后,基督的光才开始照耀我们,好似我们曾拦阻祂的恩惠。保罗只是要表明,当基督的光照射时,我们就从死里复生。他说这句话,是要证实前面的一句话,即不信者必须从黑暗中被叫出来,才能得救。有些抄本写作"触摸",以代替"光照"。我直接除去这显然的笔误。

    15.你们要谨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当像智慧人。谨慎行事(15)假使信徒应当用他们的亮光驱除别人的黑暗,那么他们岂能漠视他们自己的生活方针呢?有什么黑暗会隐蔽那些已受公义之日光——复活的基督——所光照的人呢?他们应当好似生活在拥挤的剧院中,因为他们是生活在神和众天使的注视之下。他们的行为,虽或不为世人见到,却应当敬畏在天上的见证者。搁下意喻的言辞,保罗嘱咐他们要谨慎行事,当像智慧人,就是凡在真智慧的学校内,受教于主的人。神是我们的指南和导师。教导我们祂自己的旨意,使我们得到智慧。

    16.要爱惜光阴,因为现今的世代邪恶。要爱惜光阴(16)保罗提到光阴,以证实他劝勉的话。因为世代邪恶,即是说,万百事情都充满丑闻和腐败;因此,行走在百般荆棘之中的信徒,难免会受到伤害。世代既是非常腐化,魔鬼似乎已掌握了霸权,故此除非付偿赎价,"光阴"就无法奉献给神。何为赎价呢?当回避那些容易败坏我们的各种引诱;当解脱自己,不受世人的忧虑和嗜好的缠绕。简言之,要抛弃一切的阻碍。让我们在万事上,热心于寻回机会;不但如此,让各种不悦之事件及艰苦的辛劳,来加强我们的警觉,而不如有许多人,把它们当作懒惰的借口。

    17.不要作糊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不要作糊涂人(17)凡日夜思念律法的人,必会很容易地胜过魔鬼在他面前所置放的各种困难。为何有些人会走入歧途,或者堕落,或者绊跌,或者退步呢?岂不是因为我们任让魔鬼逐渐蒙蔽我们,而减少想念神的旨意吗?注意,保罗把智慧解作要明白什么是主的旨意。大卫说:"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是要遵行主的话"(诗一一九9)。他虽是论到年轻人,但这也是老年人的智慧。

    18.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不要醉酒(18)禁止酒醉就是禁止一切过及无节制的饮酒。他等于是说:"不要饮酒过度。"同时他警戒他们,那些随着饮酒过度而来的,是各种放纵和淫荡。所以,醉酒的人,很快就会堕入不正当的行为,他们寡廉鲜耻;何处以酒为主,何处就有放荡不羁的行为。所以,凡以节制和正当品行为念的人,应当避免并憎恶醉酒。世人习常以饮酒取乐。针对这种属世宴乐,保罗指出圣灵能赐给我们的,圣洁的喜乐;他并且数述其相反的果效。醉酒会有什么后果呢?就是放纵情欲,使人沉浸于任性和不当的欢娱中。

    19.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的赞美主。属灵的喜乐充满心中后,会有什么果效呢?就是用诗章、颂词、灵歌,赞美感谢神(19)。这些确实是愉快并可喜悦的果实。在圣灵里,就有喜乐。充满隐指"豪饮",间接与饮酒相对比。彼此对说是指互相讲说。他并不是禁止他们在内心歌唱,而是说应当口唱心和,不像虚假的人,歌唱不但应出自口舌,也必须发乎内心。歌词和诗篇有何相异,不易判别。我曾在歌罗西书三16的注释中,略作解释。诗歌必须属灵,因为一般流行歌曲的主题和内容,几乎都是鲜有价值,并离雅洁甚远的。

    20.凡事要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常常感谢父神。常常感谢(20)我们绝不应把感谢的喜乐形成习俗,而觉厌烦。神日日所赐与我们无数的恩惠,经常应产生新鲜的喜乐和感谢。

    21.又当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22.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彼此顺服(21)神把我们彼此连结起来,以致没有人能避免顺服的行为。凡有爱心流露之处,就有彼此顺服之念。甚至君王首长,也不例外,因为他们在治理国家时,应以服务百姓为目的,故此,保罗劝勉众人,要彼此顺服。

    然而,"顺服别人"的心,是和我们的本性相背的。所以保罗提醒我们要敬畏基督,因为只有祂能驯服我们的顽强,叫我们不致拒绝顺服之轭,并且克制我们的傲慢,叫我们不以服务邻舍为羞耻。"敬畏基督"可当作主动口气解释,意即:因为我们敬畏基督,所以应当服从邻舍;或当作被动口气解释,意即:因为虔诚者在基督统治之下,故应当充满敬畏的心。这两种解释,对保罗的原意,并无多大分别。某些抄本写"敬畏神",这可能是因为有些抄经者认为,"敬畏基督"过于严厉,而把它改为"敬畏神",虽然事实上前者较为适宜。

    23.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祂又是教会全体的救主。妻子(23)除了普世性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外,某些关系,由于地位职分等原因,比较密切。社会中包括各种团体,如同肩轭,双方对彼此负有责任。第一种轭是夫妇间的婚姻之结;第二种轭联接父母和子女;第三种轭串连主仆的关系。因此,在社会中,人可以分为六类,保罗说明每一类人所特有的责任。他先论到妻子,吩咐她们应当顺服丈夫,如同顺服主。当然,两者的权位并不相等,但是妻子若要顺服主,就必须也要顺服自己的丈夫。其理由如下:基督已经制定,夫妇的关系是根据祂和教会的关系。保罗不但提到神对夫妻关系之制定,他更用基督与教会的关系,作为类比,借以加深我们的印象。他提到两件事。第一,神先前已经制定,丈夫当为妻子的头。第二,在基督身上,我们能看到"首领"的影像:正如基督是教会的头,丈夫乃是妻子的头。祂又是全体的救主(23)有些解经家认为,"祂"字是指基督;另一些解经家认为那是指丈夫(注:本节中文圣经译本中,"教会"一词是添加上去的)。我认为这是指基督,但也是和当前的主题有关。正如基督主领教会,为要使她得救,妻子也因她自己的利益而顺服丈夫。拒绝这种能使她得救的顺服之心,等于是选择灭亡。

    24.教会怎样顺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样凡事顺服丈夫。教会怎样(24)妻子应当认清,她们的丈夫虽然不与基督同等,却按基督的榜样,对她们操权

    25.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丈夫要爱你的妻子(25)另一方面,丈夫应当爱妻子。保罗引用基督的榜样,表示这不是一种普通的爱。丈夫既然有披戴基督形象的荣誉,好似代表基督,那么他们在责任方面,也应当仿效祂。为教会舍己这句话的目的是要表明,丈夫对妻子的爱心,是应当如何的热切;但他也利用这个机会,表达基督的恩典。基督毫无犹豫地为教会受死,丈夫应当效法祂。但基督借死而救赎教会,却是祂所独有的权能,是世人所不能作的。

    26.要用水借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成为圣洁(26)即是说,祂把教会划开,归祂自己。借着罪的赦免,并圣灵的重生,成就此事。用水洗净除了内心和秘密的洁净,保罗现在再加上外表的象征。这是一种有形的凭证,他好似说,借着洗礼,我们得到成圣的保证。然而我们必须正确地解释这件事,因为人往往会因歪曲的迷信,把圣礼当作偶像。保罗说,我们被水洗净,他的意思是,神不但宣布,我们已经被水洗净,祂同时也成就这事。因为除非实体真正连于洗礼,否则洗礼不能被称为是"洗涤灵魂"。同时我们必须避免把那属于神的事工,转移到表记或牧师的身上,幻想牧师本身有洗罪之权,或者以为水能洁净我们灵魂的污秽;因为,事实上只有基督的宝血,能除去我们的罪。简言之,我们必须避免在任何方面信靠礼仪或教牧,因为洗礼的正确用途,是要引领我们直接到基督面前,并且在祂里面,安顿定当。另一方面,有些人试图削弱洗礼的地位,唯恐因称它为"灵魂的洗涤"而给与洗礼超过"表记"的意义。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第一,使徒并未说表记会洗净罪污。他宣称这完全是神的工作。神洗净罪垢,所以我们绝不能把称颂转移到洗礼上,甚至也不可叫洗礼同受称颂。然而神愿意利用表记作为祂的工具,并非是不合情理的。神的能力当然并不会被禁闭在表记之中,但由于我们本性的软弱,祂利用洗礼作媒介,向我们分赐祂的恩典。有些人为此感到不悦。他们认为,圣经在各处都教训,这是圣灵独有的权能,故不应把它归作表记的礼仪。但是他们却错误了;因为表记的全部功效,都有赖于圣灵。表记不过是一种次等的工具,其能力来自它处,而本身并无内在的力量。

    他们又担心,这种解释为限制神的自由。但这也是没有根据的。神大能的恩典,并不限制于表记之内。神若愿意,祂可以不用表记而赐恩于人。再者,许多人虽然领受了表记,却并没有享受到恩典;因为表记是给与众人,良莠不分,但圣灵却只是赐给被拣选的人。如前所言,若没有圣灵,表记的本身并无实际的功效。借着道这句话绝不是多余的。因为若没有"道",则圣灵的全部能力就由此失去了。圣礼岂不是"道"的表记吗?只要考虑这一点,就能驱除迷信了。迷信的人怎会受到表记的迷乱呢?岂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那能领他们到神面前的"道"吗?诚然,我们若在"道"外寻求,就无法找到纯正的真理。但是他们一误再误,终究滥用神定为救人的表记,而堕入迷信之罪。故此,虔敬者的圣礼,和不信者的迷信之间,唯一的不同点,是在于"道"的存在与否。"道"字在此处是指应许,用来解释表记的用途和能力的。由此显明,天主教没有合理地施行圣礼的表记。他们确实夸称有"道",但他们应用普通人不熟悉的拉丁文字,喃喃有词,如同在对无生命之物念咒,而不是在对人释"道"。他们也不向教友解释洗礼的奥秘,只是这一点就能使洗礼成为一种死无生气的外形。"借着道"等于是"在乎道"。

    27.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可以献给自己(27)洗礼和洗涤的目的,不是要叫我们在神面前,过圣洁无辜的生活。基督洗净我们,不是要我们重新在污浊中打滚,而是要我们在一生中,保持所得到的纯洁。保罗在此合宜地利用比喻性的文字,来描述这一点。毫无**皱纹正如妻子美妙的身段使丈夫喜悦,基督也用圣洁装饰祂的新妇——教会,以表示祂的喜悦。这个比喻是影射婚姻,但后来保罗撇下比喻,直言基督使教会与祂自己和好,为要叫她成为圣洁无瑕。教会真正的美丽,是在于贞洁,就是圣洁和清白。献给表示,教会应当在主的眼中,而不是在人的目光中,保持圣洁。因为保罗说:基督"可以献给祂自己",而不是说:祂"可以耀示他人"。虽然内在纯真的果实,以后必会在外表的行动上显露出来。伯拉纠派想利用这节经文来证明,信徒能在世上达到完全仁义的地步,但奥古斯丁已经巧妙地驳倒这种解释。保罗在这里并不是述说已经成就的事,而是论到基督洗净教会的目的。比方说,某一件事,已经作成,以致能够进行另一件事,当然我们不能反过来说,那应当随后作成的事,却已经作成了。我们并不否认,教会的圣洁性格已经开始,但她既尚需日日求进步,岂能称她已经完满无缺!

    28.丈夫也当照样爱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子;爱妻子便是爱自己了。丈夫……爱妻子(28)保罗现在用人的本性的实例劝勉丈夫,当爱他们的妻子。他说,每一个人的本性,自然地爱他自己。但是除非他爱他的妻子,就不能爱他自己。因此,凡不爱自己妻子的人,就是一个恶人。保罗附带证明,神制定婚姻,为要使两人合而为一;并且当我们考虑到基督和祂的教会的关系时,更会了解这种连结的圣洁性格。这是总括之理,在某种限度下,能用在整个的社会关系上。为要指出人对人的责任,先知以赛亚称,帮助穷人,等于是"顾恤自己的骨肉"(赛五十八7)。然而这只是指我们共有的人性,但夫妇之间的关系却远较密切,因为他们不但同具人性,而且借着婚姻的连结,合并成为一体。凡熟思婚姻之目的的人,决不会不爱他的妻子。29.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子,总是保养顾惜,正像基督待教会一样;

    正像基督待教会一样(29)他从基督和教会的关系著手,来建立婚姻的权利,因为没有其它的例证比此更为有力。他首先讲到,丈夫对妻子所独有的爱,如基督所表彰的;他并且宣称,婚姻所致的合一,也存在于基督和教会的关系上。这是关于我们在基督里的团契,所值得注意的一节经文。

    30.因我们是祂身上的肢体。我们是祂身上的肢体(30)第一,这句话并非言过其实,而是确切的事实。第二,他不但是要指出,基督分享我们的本性,而要更进一步地强调此点。保罗引证创世记二24。这是什么意思呢?正如夏娃出自她丈夫亚当的本体,因此是他的一部分;我们若是基督的真肢体,也必借着和祂的本体交流,而长成为一体。简言之,保罗是描述我们与基督的连结,这项真理由圣餐作为表记和凭证。有人认为这是曲解经文,因为这里只有提到婚姻,而没有说起圣餐。但我认为这种批评是错谬的。他们虽然教导称,圣餐是纪念基督的受死,他们却否认,圣餐也代表灵命的交流,如基督所言。我们能引证这节经文,驳覆他们。保罗宣称,我们是基督的肢体和骨肉。那么,基督若提供祂的身体,让我们享受,以培养我们永远的生命,这有什么奇怪呢?因此我们断言,保罗所教导的,乃是圣餐所代表的唯一真理及功效。

    31.为这个缘故,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为这个缘故(31)他将两件事连在一起,因为他能把基督与教会在属灵上连结的真理,同时推论到婚姻的常例。摩西的话是论到婚姻的常规。保罗立刻添说,这件事在基督与教会的关系中,得到应验。他利用各种机会,来宣扬基督的恩赐,但他的教训并不离题。这句话是出自亚当之口呢?还是摩西从创世记故事中所得来的结论。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并不紧要,无论是亚当或是摩西所说,这是神的启示,申令丈夫对他们的妻子的责任。他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这等于是说:"宁可让他离开父母,也不应不让他与妻子连合。"婚姻的结合,并不取消人类其它的责任,神的各种命令也不会如此矛盾,而使一个人不能同时为一个忠诚的丈夫,并孝顺的儿子的。两者之间的分别只是在于程度上的不同。摩西把这两种关系提出作比较,是要托出夫妇之结合的正当和圣洁性质。儿子应当孝顺父亲,是一件千古不易的天然定律;但丈夫和妻子的连结,却操有反先的地位。由此能更清楚的看出,夫妻之关系的密切。人若想作一个模范丈夫,决不会终止孝顺他的父母;然而他知道,婚姻是人类一切关系中,最神圣的关系。二人要成为一体就是说,他们要成为一个人。这种情形,当然不能在任何其它关系上发生的。追其原由,是因为妻子是从她丈夫血肉所形成的。基督和我们的关系,也是如此,因为祂把自己倾倒于我们心中。我们并不是祂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因为,如同我们一般,祂也是人;但是借着祂的灵的能力,祂把我们接到祂的身体上,以致我们能从祂而得到生命。

    32.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这是极大的奥秘(32)他赞叹基督与教会属灵连合的奇妙,称之为极大的奥秘,是言语所无法形容的。人若想从研究血肉之体之情况和性质着手,来了解这奥秘,将是白费心思,因为此处神是运用圣灵无限的大能。人若因这项真理超过他们的了解力,而拒绝接受,乃是愚蠢之见。他们否认基督的血肉,在圣餐里提供给我们,却说:"若要叫我们相信此事,就必须详细说明,那是怎样成就的。"但这奥秘的深厚,笼罩我们的心,所以如同保罗,我不因不明白而耻于承认它的奇妙;这岂不是比因自己思想有限,而低估那被保罗称为极深的奥秘,更为满意吗?理性本身也告诉我们,超然之事,明明是超过我们的头脑所能了解的。让我们致力于感觉基督真是居住在我们心中,而不要费神去探究这种交谊的性质。天主教却自作聪敏,从"奥秘"一词上推敲,认定婚礼为七种圣礼之一,好似他们能把水变成酒一般。他们列举七种圣礼,虽然基督只有制定两种。他们引证这节经文,来证明婚礼是圣礼之一种。根据什么理由呢?因为拉丁圣经译本在此把"奥秘"译作"圣礼",但事实上,拉丁作者常常把这字用来表示奥秘,而且,保罗在本书中,论到外邦人的受召时,也称之为"奥秘"。目前的问题是,婚礼曾否被制定为神恩的一种神圣表记,对我们宣布或代表属灵的记号,如同洗礼或圣餐?他们没有理由称婚礼为圣礼,除非由于他们不明瞭"奥秘"一词的真意,不懂希腊文。因为,若有人告诉他们,保罗所用的希腊字是"奥秘",就不会弄错了。由此看出,他们如何想旁敲侧击地制造出这个圣礼,而忽略了接下去的一句话: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保罗特意要警示我们,免得有人误会他是指婚礼而言;故此他清楚指出,奥秘是指基督和教会的关系。基督把自己的生命和能力,灌输入教会,这是极大的奥秘。谁能把它变成一种圣礼呢?因此我们看出,这个错误是起因于茫然无知。

    33.然而你们各人都当爱妻子,如同爱自己一样;妻子也当敬重她的丈夫。然而你们各人(33)略为扯开主题后(但此题有助于他的文旨),他随着通常的习俗,简括地结束他的主旨:即丈夫应当爱他们的妻子,妻子应当敬重她们的丈夫;敬重会使她们顺服;有了敬重,才会有乐意的顺服。
未分卷 第六章
    1.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儿女要听从父母(1)保罗说"听从",而不说"尊敬"。他为什么作此限制呢?因为"听从"乃是儿女尊敬父母的明证,所以他诚恳地作此要求;并且听从也是比较困难,因为人的本性不愿意顺从,所以不易勉强自己受制于别人。经验告诉我们,这种美德如何罕见:千人之中,少有一人是顺从父母的。所以,保罗举一反三的教训说,听从为尊敬的主要部分,而且由其它部分陪伴。在主里除了万国都接受到的自然定理外,保罗教导称,儿女顺从父母,也是神的命令。只要不影响到首要的,对神的责任,我们应当顺从父母。服从父母既是根据神的定制,若因顺从父母而远离神,必定会是错误的。这是理所当然的他添上这句话,是要约束我们那不愿顺从的本性。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是主所命定的。主的旨意是善良和仁义最正确的法则;祂的命令是不应争辩或置疑的。再者,顺从之出于尊敬,并不足奇;因为神不注重礼节。"尊敬父母"包括一切儿女对父母所表达的爱慕和尊重之责。

    2.3.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2)诫命中附带应许,是要吸引我们,叫我们更为乐意地服从。所以保罗好似加些调味品,使儿女顺从父母的命令,更为悦耳合意。他不仅是说,神会奖赏凡顺从父母的人,而说这赏赐是专为这条诫命而设的。假使每条诫命都带有奖赏,那么这句话就没有什么力量了,但是保罗告诉我们,这是神乐意用应许来印证的第一条诫命。这里有一点困难,因为第二条诫命也包含应许:"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出二十4-6)。但这句应许是普遍地适用于全部诫命,而不是单指该条诫命而言的。保罗的话仍是对的,除了儿女应当尊敬父母的诫命外,没有其它诫命是特别附带着应许的。所应许的是长寿;由此我们晓得,今生的生命是神所赐的一种福气,不应被蔑视。有关这些题目,读者可参考《基督教要义》第二卷第十章。此处我只想简略地指出,神对顺从的儿女所应许的奖赏,非常合宜。儿女的生命出自父母,所以凡对父母表达敬爱的人,神保证他们在世安顺。在世摩西特别指出迦南(出二十12:"神所赐你的地上")。因为,对犹太人而言,在迦南以外,他们不可能会有称心喜乐的生活。然而在今日,神同样的恩赐,普施全球,所以保罗没有提起地名,因为只有在基督降世之前,迦南才是一个特别地区。

    4.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你们作父亲的(4)保罗也劝勉父母,不要过分严待儿女,烦扰他们,因为这样会惹起他们的反感,使他们设法解脱一切的管教。故此保罗在歌罗西书三21附加说:"恐防他们丧志。"温和的态度会使儿女尊敬他们的父母,并使他们乐意顺从;而苛刻和严厉的态度,则反会使他们顽刚,损毁他们的孝心。养育他们毫无疑问的,养育是表达温柔和亲切之意。另一方面,恐防有些父母过分溺爱他们的儿女,他接着说:要照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因为神不欲父母过度爱护他们的儿女,由于缺少管教而使他们堕落。所以温和必须调和主的教训;儿女若有错失,应当受管教。未成年的儿女,需要常常受警戒和约束,免得放纵不羁。

    5.你们作仆人的,要惧怕战兢,用诚实的心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好像听从基督一般。

    6.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讨人喜欢的,要像基督的仆人,从心里遵行神的旨意。仆人……听从(5)他极其诚恳的劝勉做仆人的,因为他们困苦和悲惨的景况,使他们难以忍受。他不仅是论到表面的服从,而是劝导乐意的畏惧。因为很少人会乐意地屈从另一个人的统治的。我们要记得,保罗不是在论到今日领受薪水的仆役,而是论到古时一生为奴的仆人(除非因他们的主人的仁慈而被释放)。他们的主人用金钱把他们买下,差使他们作最低贱的工作,而且,按照法律,对他们操有生死之权,对这些奴仆,保罗吩咐他们,要服从他们的主人,免得他们胡乱的臆想,以为福音已经释放他们在世上的奴仆身份。但是最恶劣的人,也会因惧怕受罚而胁从,所以保罗用一个人的态度,来区别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仆人。他说,基督徒仆人应当恐惧战兢,即是应当用诚实的心意来尊敬主人。但是要仆人顺从主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保罗叫他们仰望神,思想更高一级的职责。所以单单因取悦于主人而顺从,还是不够,因为神要求一颗诚实的心。他们若忠心侍奉他们的主人,就是听从神;保罗好像是在对他们说:"不要以为你们作奴仆是出乎人的旨意,而是神把这重担放在你们身上,叫你们受属于你们的主人。凡诚心为主人效劳的奴仆,不但对人尽职,也是对神尽职。"

    肉身的主人(5)这句话安慰基督徒奴仆,他们虽然生活在悲苦的境况中,但他们所应当特别追求的心灵自由,却不受到肉身的主人的约束。

    7.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甘心事奉(7)保罗用"甘心"来对照一般奴仆闷压在心里的怒气。他们虽然不敢公然反抗,或表示顽强,但却因讨厌别人的权柄,只是勉强服从他们的主人。凡读过古书,略知关于奴仆性格和态度的人,必会看出,保罗在此处的各种嘱咐,并不过分,而且是一帖良药。然而他的教训也适用于今日作仆役的人。社会的制度是神所制定的。今日仆役的景况,比古时已大有进步,所以作仆人的,没有借口可不尽力守职。

    保罗提起眼前事奉(7),因为一般奴仆通常都是当面奉承,而背着主人时,却藐视或甚至讥笑他们。所以保罗警戒信徒,他们应当远离这种虚假的伪装。

    8.因为晓得各人所行的善事,不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赏赐。各人所行的善事(8)一个极大的安慰,他们虽或必须顺从讨厌的或残忍的主人,神却会接受他们对这种人的服务,当作他们对主的效劳。当奴仆想到他们主人的高慢无礼时,往往会认为他们的工作是白费心力,因此变为懒惰。但是保罗却告诉他们说,他们对那些无情之人的服效,看来似是白费精力,却会受到神的犒赏;因此,没有理由会叫他们贪懒,不勤奋工作。不论为奴自主为奴或自主,并无区别。世人认为,奴仆的工作只有极低的价值。但神并不如此估看;祂看重他们的工作,不亚于君王的职责,因为神不按地位论判,而是按照各人心地的诚实与否。

    9.你们作主人的待仆人,也是一理,不要威吓他们;因为知道他们和你们,同有一位主在天上,祂并不偏待人。你们作主人的(9)罗马法律给与主人有极大的自由。凡是民法所容许的,许多人就当作为权利。某些主人极端的苛待他们的奴仆,以至罗马的君王不得不抑制他们的暴虐。但是即使罗马帝王从未曾颁布过保护奴仆的敕令,神也只准许主人用爱的原则来对待他们。某些哲学家要求以公平来缓冲对奴仆的苛虐;他们教导称,主人对待奴仆,应当如同对待雇工一般。但这种教训是出于实用之理,有利于一家之主,并且保持社会的安宁。而保罗所根据的原理,却大不相同。他以神的定制为根据,来教训主人,何为合法合理;并告诉他们,他们也欠奴仆的债。第一,他说:主人待仆人,也是一理,即是说,如同仆人待主人一般。他在歌罗西书四1中称作"公公平平的",在此处他说"也是一理"。这是说,类推之理。主人和仆人的地位,诚然是不同的,然而他们之间却有着某种互惠的权利。奴仆属于主人;另一方面,地位虽然不同,主人对奴仆也有某种义务。但是,因为一般人不用那唯一正确的标准,即爱的律,来测验这类推之理,所以保罗说:"也是一理。"我只想获到自己应得的权利,而当我们需要尽义务的时候,人人就试图避免履行义务之责任。但这种不公平的情形,主要是发生在有权位和贵族家门中。不要威吓他们凡是出于以主人的地位,横傲无理的态度,都包括在"威吓"这个名辞内。保罗禁止他们作威作福,面露凶相,始终用威吓的口气,吩咐他们的仆人作事。威吓和其它一切野蛮的行为的发生,都是因为有些主人把奴仆当作牲畜,好似后者就是为了服侍他们而出生的。所以保罗禁止主人对奴仆一切无理和横暴的态度。

    同有一位主这是一个很必要的警告,因为假使奴仆没有抵抗的能力,没有权益的保障,也没有为他们报复的人,或保护他们的人,或因听到他们呼冤而动慈心的人,我们必定会大胆地**下人。如俗语所谓:免除惩罚,就产生放纵。然而保罗提醒他们,在地上他们虽具有主人的身份,使唤仆人,在天上他们却同有一位主宰,各人要在祂面前交帐申明。祂并不偏待人因偏见量度人,会使我们眼目昏暗,罔顾别人的权益和正义。但是保罗说明,这种偏见,在神面前,是一无价值的。"人"字在这里是指一切与人格毫不相干,而我们却据之为判断别人的标准,如亲属关系,秀丽美貌,财富地位,和友情等,引起我们好感的一切品质,而相反的品质则在我们心内产生蔑视,甚至恨恶的态度。由于这些和真正的人格毫不相干的感觉,对人的判断力具有极大的影响,有权位的人往往自诩具有高度的判断力,好像神会赞许这种腐败的思想。他们对自己说:"这人是谁,会叫神看中他,或支持他来与我对敌呢?"保罗却相反的说,主人若因他们的奴仆在世上没有地位,而认为他们在神面前也同样没有地位,乃是大错特错了。因为神不偏待人,他对最卑微的平民的顾念,一丝也不亚于他对最高贵的君王的顾念。

    10.我还有末了的话,你们要靠着主,依赖祂的大能大力,作刚强的人。最后(10)保罗重新回到一般性的劝勉。首先,他劝勉他们要作刚强的人,唤起勇气和活力,因为有许多事情会缠绕我们,而且我们也缺乏抵抗的能力。但是,正因我们的软弱,除非主与我们同在,伸出祂帮助之手——事实上,除非祂供给全部的力量——单单用言语劝勉是不会有用的。所以他加上要靠着主。保罗好像说:"你们不能用缺乏力量作为托辞,因为我只是要求你们靠着主刚强起来。"接着,他解释说:依赖主的大能大力。这就大大的增强了我们的信心,特别由于他表明,神惯常是对信徒赐与助力的。如果主用祂的大能大能力帮助我们,我们就没有理由在战场上踌躇不定了。但是或许有人会说:"劝勉以弗所信徒要靠主的力量,作刚强的人,有什么用处呢?主的力量又不是在他们掌握之中的。"我的答覆是,我们必须注意两句子句。保罗劝勉他们要有勇气,然后提醒他们,应当向神祈求勇气的力量;同时,他应许他们说,如果他们祈求,神的力量必会显露。

    11.要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穿上全副军装(11)神供给我们不止一种帮助,只要我们勤于领取祂所提供的,但我们往往带着疏忽和犹豫的态度来利用这恩助;好似一个士兵,在将要面对敌人时,戴上了头盔,却忘记了藤牌。为了纠正这种情形,保罗借用军事技术来作比较,嘱咐我们穿戴神所提供的全副武装。这样,我们就作万全的准备,一无纰漏。主提供我们各式武器,用以逐退敌人各种的攻击。我们应当随时利用这些武器,不要把它们挂在墙上。保罗警惕我们,敌人不但会从正面攻击,而且他非常狡猾阴险,会从暗中伺机伏击我们。

    12.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因为我们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12)保罗指出这敌人的性格,为要让信徒深知他们处境的危险。我们的困难,远超于与世人作战,因为世上的战争是人与人为敌,刀剑抵挡刀剑,人与人较量,武力敌对武力,技巧应付技巧。而此处的情形却大不相同,因为我们的敌人是不能靠人的力量来制胜的。总而言之,"血肉"是指人,与属灵的敌人相对照。我们不是用肉体斗争。当世人伤害我们,引起我们报复的心理时,应当记得这句话。因为按着本性,我们的敌意必会是针对人而发;但是我们若记住,这些烦扰只不过是魔鬼手中掷来的镖枪,就会遏制自己对人的愚怒了。我们若只管抵挡人的攻击,就会四方受困。与血肉斗争,不但无益,而且有害。我们必须直接与真正的敌人交战,因为他躲在黑暗中攻击并伤害我们,他从背后出手击杀。保罗刻画出一个可畏的敌人,不是要使我们笼罩在恐惧之中,而是要叫我们加倍勤勉,不偏不从。因为,我们若对敌人疏忽,他就会力诱我们怠惰,然后使我们战兢丧志,以致刀刃尚未相交,我们却已战败了。故此,保罗强调敌人的能力,为的是要叫我们更加努力。他已经指称这敌人为魔鬼,现在再加上一些其它的称谓,要让读者晓得,他们不应轻视这敌人。

    执政的、掌权的保罗用这些名词警戒我们,但并不要我们因之丧胆,而是要我们谨慎。管辖这幽暗世界的。魔鬼掌管世界,因为世界全都是黑暗的。因此,世界的败坏,就给魔鬼的国度留地步,因为魔鬼不能居留在纯洁无暇的生命中,人的罪恶让魔鬼建立他的国度。"幽暗"是指不相信和不认识神,以及其后果。全世界既被黑暗所笼罩,魔鬼就是这世界的王。恶魔保罗称魔鬼为邪恶的,不但是谴责魔鬼的毒害和堕落,也是要我们万分小心,免得败在他的手中。属灵的意义,也是相同。因为不能明见敌人,故此危险性就更大。天空中是强调敌人攻击我们的来处,并带来更严重的烦扰和困难。所以,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空中而来的威胁。在早期教会时代,曼纳记派误用这段经文,来证明他们两项狂幻的原则。他们认为,魔鬼是"敌对之神",须要公义之神用极大的力量,才能克服他。但保罗并没有说,魔鬼未得神的许可而建立一个敌对的国度;反之,圣经各处教训说,神按照祂公义的判断,容让魔鬼在恶人之中掌权的。问题不是在于魔鬼有什么力量敌对神,而是在于这恶势力对我们是多么可怕,叫我们要谨慎注意。这句话也不是说,魔鬼已在天空中建立并保留了一个地区。保罗并没有分派给魔鬼一个固定的疆域,而只是指出,魔鬼的行动是敌对性的,而且来自世界之上。

    13.所以,要拿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并且成就了一切,还能站立得住。所以要拿起(13)仇敌虽坚强有力,保罗却并没有示意我们丢下刀剑,反而劝勉我们振起精神,以致临阵不惧。事实上,他的劝勉中包括一项应许:好……抵挡表明,我们若穿戴神所供给的全副武装,就必能抵挡得住,而且勇猛地争战到底,否则,我们可能在多次不同的战事中,被敌人击败。所以他附加说:在磨难的日子……并且成就一切。第一句话是要唤起他们的警惕,准备应付艰难而危险的战事,同时激发他们对胜利的希望;因为他们虽将遭遇极大的危险,终久却必会得胜。第二句话应用在信徒一生之中,即无论有多大的危险,神的能力必会操胜;而且,凡穿戴全副武装,与魔鬼争战的人,也决不会在中途失败。

    14所以要站稳了,用真理当作带子束腰,用公义当作护心镜遮胸,所以要站稳了(14)保罗接着宣布,他要他们穿戴的武装。然而我们不应过分精细地分析每个字的意义,因为保罗的目的是要引喻一个士兵的装备。有些人绞尽脑汁,想要瞭解,为何"公义"当作护心镜,而不当作束腰带。这是白费心思。保罗的目的是要简扼地提示,一个基督徒应当有哪些基本条件;他用士兵的装备作为比喻。真理是指诚实的思想。保罗比之为一条腰带。在古时,腰带是军装中非常重要的一件装备,故此保罗指出诚实的源头;因为福音的纯正应当洗涤我们一切的诡诈,洁净我们内心的虚伪。第二,他推介公义,作为遮胸的护心镜。有人臆测这是指公义的授与,即罪的赦免。但我认为这种解释与题旨不符,因为保罗在此处是论到清白的生活。他要我们,第一,用诚实作装饰,然后穿戴虔敬和圣洁的生活。

    15又用平安的福音当作预备走路的鞋穿在脚上;走路的鞋(15)除非我错解了他的意思,保罗是指军靴,因为一个士兵的装备总是包括军靴的,而且一般平民也从不穿着军靴的。正如一个士兵用军靴裹住他们的腿足以御寒,并防备其它的损害,我们也应当穿上福音的鞋子,来抵御世间的伤害。他称它为平安的福音,因为这是福音的果效。它使我们与神和好,叫我们的良心得安宁。但预备是指什么呢?有人认为,保罗是命令他们为福音作准备。但是我却把它解作福音的果效,即是我们必须放下一切阻拦,装备走路并争战。按着本性,我们行动缓慢;再者,路途崎岖,到处满布障碍,处处都阻滞我们前进,使我们因遭遇挫折而丧志。故此保罗认为,福音是远征的最佳工具……

    16.此外又拿着信德当作藤牌,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拿信德当作藤牌(16)信与道虽是一,保罗却把它们分为两种职司。我说这两者其实是一种,因为道是信的对象;而且,除非借着信,我们就无法利用它。另一方面,若没有道,信就不值什么,并且也无能无力。但是保罗忽略了这个微妙的区别,笼统地说到军队的装备。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五8中,他说信徒要"把信和爱当作护心镜遮胸"。由此看来,他只是要说明,凡具有这些美德的人,就是武装齐备了。然而他把战争的主要武器——宝剑和藤牌——比作信和道,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在属灵的斗争中,这两件武器乃是最重要的。借着信,我们驱退魔鬼一切的攻击;借着神的道(17节),我们能击杀敌人。换句话说,借着信,利用神的道的效能,我们的武装足以击退敌人,并且逼他逃遁。因此,若有人把神的道从基督徒手中挪去,岂不是剥夺他们不可或缺的武装,使他们不战而败吗?每一个基督徒,不管他有何等高超的地位,都是隶属于基督的士兵。但是,若没有武装和宝剑,谁能打仗呢?可以灭尽一切的火箭虽然"接住"或"挡开"比较正确,然而"灭尽"更能表达他的意思,保罗好像是在说:"魔鬼的箭,不但尖锐,而且更可怕的是,箭头上有火。'信'不能能锉钝箭头,也能扑灭热力。"如约翰所言:"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约壹五4)。

    17并戴上救恩的头盔,拿着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戴上救恩的头盔(17)在帖前五8,他称头盔为"得救的盼望"。这两句经文的意义相同。保罗头部最佳的军盔,就是当我们带着希望,抬头仰望从天上而来,所应许的救恩。故此,借着希望,救恩才是一顶头盔……

    18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警醒不倦,为众圣徒祈求,多方祷告祈求(18)保罗吩咐以弗所信徒,在穿戴了全副武装之后,应当借着祷告来与敌人争战。这是正确的方法。呼求神是信与望主要的锻炼;如此,我们能得到神一切的福祉。祷告和祈求,大同小异,不过前者的范围较广。警醒不倦祷告要有恒心。我们必须存着愉快的心情,向前推进,免得昏晕;带着有增无减的热诚,继续祷告,虽然我们或许没有立刻得到心所喜悦、愿望的。随时是什么意思呢?继续祷告和随时祷告,岂不是重覆吗?我不以为然。当我们在万事顺利,舒适愉快时,很少会想起祷告;事实上,除非为困难所驱使,我们从不逃向神。保罗希望我们在各种境遇中,都记得要祷告。所以"随时"的意思乃是: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中,都应当祷告。

    为众圣徒在我们的生命中,没有一刻不会因需要而不必祷告的。但是有另一个理由叫我们应当随时祷告,就是为着我们弟兄的需要。有什么时候教会内会没有弟兄遭遇困难,需要我们帮助的呢?在任何时候,假使我们自己因为没有感到当前需要的压力而缺少祷告,让我们立刻思考一下,有多少弟兄正在受到各种痛苦的折磨,挑着忧虑的担子,或者被严重的不幸压得透不过气来。我们若仍不能振作精神祷告,那一定是具有铁石心肠了!或许有人会问:我们是否应该只为信徒代祷呢?保罗虽然叫以弗所信徒为"众圣徒"祈求,但他并没有排除其它的人。当然,在祷告一事上,如在其它方面爱的表现一样,我们首要的责任,无疑地是为圣徒祈求。

    19也为我祈求,使我得着口才,能以放胆,开口讲明福音的奥秘,也为我祈求(19)保罗嘱咐以弗所的信徒,特别为他祷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管他有多少丰富的恩赐,世上没有一个基督徒不需要弟兄们的代求。谁能比保罗更没有这种需要呢?然而他却要求他的弟兄们,为他祈求。这不是出于伪装,而是诚心诚意的,盼望他们的协助。他要他们为他代祷,使他能得着口才。保罗是一个哑巴吗?还是因为他没有胆量传讲福音?都不是的。但是他恐防那良好的开始不能延续。此外,他极其热衷于传扬福音,如火焚心,故他自己从未认为满意过。的确,我们若考虑到传福音之事的重要性,就必会承认自己是不胜任的了。

    20(我为这福音的奥秘作了带锁链的使者;)并使我照着当尽的本分放胆讲论。所以他附加说:照着当尽的本分讲论(20),即是说,若能够为福音作确当的见证,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注意每一个字。放胆:恐惧之心会妨碍我们公开放胆传扬基督的自由;但基督的传道者却必须要无拘束而坦白地表认他的信仰。保罗并不要求得到辩术,或应用遁词之能,以模糊的言语来躲避敌人的批评。他希望能开口讲明他的信仰,毫无恐惧,毫无拘束地张口传道,因为口若不张开,言语就不清楚。这种要求,乍看之下,似乎是表示保罗缺乏信心,好似他怀疑自己的恒心,必须请求别人为他代祷。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并没有像一些非信徒,寻求违反神的旨意,或者与神的旨意不符的补救办法;他只是寻求为主所准许的帮助,也就是主所应许和赞成的帮助。主吩咐说,信徒应当彼此代祷。神告诉我们,各人的救恩也是其它信徒的责任,且应许说,别人为他所作的祷告,并不是徒然的。这给我们莫大的安慰。我们岂可以拒绝主亲自所提供的应许吗?不错,每一个信徒都当因神应许听我们的祷告,而感满足。但是,神若恩上加恩,甚至应许会倾听别人为我们的代祷,我们岂应拒绝这种恩慈,而不满心接受它呢?所以,我们要记住,保罗寄望他的弟兄们能为他代祷,并不是由于疑惑或不信,而是他不愿失落主所给他的一切应许。天主教很可笑的根据此点而称说,我们应当为死人代祷。保罗是写信给以弗所的信徒,他们彼此能通音讯。但活人和死人会有何交通呢?这好比辩称,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常是借着彼此请客培养起来的,我们也应当邀请天使们参加我们的佳节宴乐!

    21今有所亲爱、忠心事奉主的兄弟推基古,他要把我的事情并我的境况如何,全告诉你们,叫你们知道。

    22我特意打发他到你们那里去,好叫你们知道我们的光景,又叫他安慰你们的心。叫你们知道(21)不正确或不直的传闻,不但往往会使软弱的人不安,有时也会骚扰沉思稳健的人。为了阻却这种危险,保罗差遣推基古到以弗所去,报导他的实际情况。我们能在此看出,保罗对各教会的真切的挂念。他虽然面对死亡,但死的畏惧或个人的忧虑,并没有阻拦他为最遥远的教会着想。换一个人或许会说,他的工作已经使他自顾不暇了。别人应当来协助他,而不该再盼望他的慰藉(22节)。但保罗却不然,他差遣使者,往各处他所建立的教会传递信息,以稳固他们的信心。他称赞推基古,为要增添他的报导的权威性。他称推基古为亲爱、忠心事奉主的弟兄。由于"亲爱的弟兄"和"忠心事奉主的"两句话联在一起,引起一个问题:"忠心事奉主"是指他在教会中传道之职分呢,还是指他个人对保罗的忠诚?前一句是指他和保罗的关系,所以后一句也可能是指同样的关系。但是我却把它解作推基古的传道之职;因为保罗不太可能会差遣一个在教会中默默无闻的人,远道去安慰以弗所的信徒的。

    23愿平安、仁爱、信心,从父神和主耶稣基督,归与弟兄们。愿平安归于弟兄(23)此处的"平安",如同在信首问安时一般,是指昌盛。但是假使有人宁可把它解作"和谐"(因为保罗接着提到仁爱),我也没有异议;事实上,或许更为恰当。他盼望以弗所的信徒,彼此和平,融洽相处。要达到这种境地,乃是靠仁爱之心肠及合一的信心。因为"爱"能叫人自制,求太平;而"信"则产生爱心,并使之联结。从保罗的这个祈愿看来,我们知道,信心、仁爱、及平安,都是神借着基督,赐予我们的;事实上,它们是来自基督,并恩赐的源头——父神。

    24并愿所有诚心爱我们主耶稣基督的人都蒙恩惠。

    都蒙恩惠(24)诚心是指心地纯真。"诚心"的原意是廉洁,或没有腐败。人的心若没有诡诈,也就没有腐败。再者,这个祈愿应当看作是神喻:我们若诚心爱祂的儿子,神必会以恩宠待我们,因为祂在基督里,向我们显示祂的爱的誓言。不要存虚伪的心。有许多人,虽然愿意承认相信福音,在头脑中却只是虚构了一个基督的幻影,用假冒的尊敬来崇拜祂。但愿在今日没有这许多虚伪崇拜的实例,来证明保罗对信徒诚心爱主的要求的必要!。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