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绯云
天赐奇才——访苏绯云博士
余黄国凯
编者按:
苏绯云博士与夫何仲柯医生之四名子女皆为美国着名天才儿童,先后以九至十二岁之稚龄考进大学。现在柯家长子已廿九岁,幼子廿岁。以下为本刊对苏博士的访问。
凯:
苏博士,听说您们家四名子女都是天才。
苏:
其实人人都是「天才」,因为每个人的才干都是来自上天,每个人的才干都是创造主所赐。
凯:
然而您们四名子女的确较一般人聪颖,究竟您们家的背景有什么特别?
苏:
我相信这是上帝的祝福。圣经应许说:爱上帝的,他的子女蒙主爱直到千代。
家父曾对我说,自他的祖父信了耶稣,福气就临到我们家。我的曾祖父本有酗酒问题,使得家无宁日。后得林语堂先生的尊翁带领信了耶稣。自此便不再酗酒,而且生意兴隆,家庭和睦。如此算来,我已是第四代的基督徒。若从母亲那边算起,还是第五代哩。所以很多世人的恶习,已于上几代藉上帝的恩典滤清了,使我们后代蒙福。上帝的话真是可靠。我和何医生都生于爱主的家庭,婚前已是基督徒,所以儿女成才,都是上帝的恩典。
凯:
您们是怎样发现子女的天分异于一般人呢?
苏:
我们都认识创造宇宙万物的上帝,知道祂是富创造性的。祂所造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特性、恩赐和天分,所以我常用开放的态度与子女玩耍、相处,用心观察他们,尽量了解他们。例如:幼子小时不大愿意让父亲抱。我想,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他不喜欢男士?可是并不,他却肯让舅舅、叔叔抱。使我不明所以。直至七、八个月大的时候,我发觉他的耳朵很灵敏,稍有声音,就醒过来;于是把他的床搬至地下室,装了一个感应器,自此他睡得很安宁。再大一点,发觉他远远就听到汽车驶近的声音,又发觉他不愿参加教会聚餐是因人声嘈杂。终于我明白了,因他父亲声音洪亮,笑声惊人,似唱歌剧的男高音,而幼子耳朵灵敏,所以不肯让父亲抱。
又如小女儿两岁多时,人尚矮小,坐在车内只能看到天,若车子不驶往礼拜堂、学校或诊所,她一定会问:「我们现在往哪儿去?」后来才发现她的方向感很好,我们爬山,她总不会迷路。
长子对拼图、砌积木等反应奇快,一岁已能辨认不同的形状。他一岁半学讲话时,竟会分析字音,例如把「车」字拼音成chaia(福建语),我们深感奇怪!两岁他已可说完整的话了。我们发现他常将话语重复,总希望说得完整一点。例如他说:「那儿有一辆红车。」随后又说:「那儿有一辆很大的红车。」两岁半时,舅父母送他一份圣诞礼物,是一本小孩字典,每个字有图画,又用那个字做句子。他接到礼物不久,就全学会了,只有一个字不懂,因那个字没有图画,是一片空白。原来那个字是"Nothing"(没有东西),下面的句子是Nothingatall(完全没有东西),他没法猜出是什么来。之后他看很多书,我们不觉得奇怪,因他舅父的儿子也是这样,以为人人如此。长子记忆的方法,是把经文、文章先分大纲,再分小目来记忆。他学过的数学全部记在心里。他说:「我并不是全部记下,只是记住基本的理论,然后推理。」不过,他推理的速度较快。三岁时,看见墙上有字,就读出来,在任何地方都如此,可能他要自己听到字音才知道那是什么字。别人都觉得这孩子很特别。
长女从一岁开始已喜欢唱歌、跳舞,更会自我创作;但两岁半仍未看书,于是我做了一个玩具教她认字,可惜她只视为玩具,全不读上面的字。那时我才知道,未到时候是没法教她的,于是干脆不教。岂料三个月后,她就全学会了。上帝造每一个人都很奇妙!
凯:
四名子女都这么聪明,那么教养他们,会比一般人困难吗?
苏:
可说很不容易,不过我们知道要照着创造主的话教养他们,顺着他们的特性发展,所以也不难。
长子四岁时,鉴于旁人对他的表现都感到惊奇,我们就四处打听是否要替他找一间特别的学校;可惜没有人帮助我们,问来问去都得不着要领。惟有让他进入普通的幼儿班。一天,老师说他不听话,查问之下,才知道校方为方便管理,规定上午班用女厕,下午班用男厕。当时长子已识字,不肯入女厕,其他同学都不理会。事后,我发觉当时自己对这事没有处理妥当;其实只要请老师用纸板把「男」、「女」二字遮盖起来就可以了。
那段日子,每次他上幼儿班两小时,放学回家,就坐在门口看书两个小时,全不打扰我(当时我尚有两个女儿,一个一岁半,一个初生)。原来他在学校闷了两小时,一肚子闷气,要在门口坐两小时让闷气消散,才可回复正常。如我不善处理,以后他岂不变了怪人?上小学六小时,就需六小时来消除闷气?
五岁时,他进了幼稚园,老师说他不听话,上课时四处游荡,看同学的作业是否做错;叫他画圆形,他偏要画三角;于是我要求入课室参观,发现学校所教的很浅。当时他什么书都读了,捧着《大英百科全书》也可坐下来读几个小时,学校所教的实在闷死他,他真不知如何是好,我也不知该如何处理,只叮嘱他乖乖坐着听课。他很乖,照着我的话去做。
一天,老师介绍我去参加一个聚会,我将儿子的情况提出来请教讲者。当天会中,有一位公校的心理学家,请我带儿子去见他。测试后,得知我们六岁的儿子,竟似十四岁的少年,这情形他从没见过。在一个测验定义的问题中,问及「生锈」的定义,我儿子竟答道:「氧化铁」。因我是读化学的,他早已将我大学一年级的化学书看过了。那心理学家建议我们送他到另一间学校,以一年级的年纪念三年级的书,以免桎梏了他的发展。起初两个月,他读得很开心,之后又觉得闷了。于是我跟老师们详谈,希望他们了解他的情况,结果有些愿意让他读深一点,有些则不明所以。由于我先后与校长讨论多次,有一次,他发怒了,说:「你喜欢怎样就听随尊便!」于是我跟老师说,你们不用再教他,他自己会读书的,只要给他深一点的书就好了。就这样他的数学进步飞快。
但是,升上二年级时,新的老师又不明白他的情况,坚持要他念回二年级的数学。真无可奈何,我只好带他去应考一间天才儿童学校,结果让他跳读至四年级。一年后,那位心理学家说,他们公立学校换了校长和校监,建议我儿重返公校,半天读小学,半天读初中。那段时期他很高兴。
之后,半天在初中,半天上高中。我看见报上说霍浦斯大学(JohnsHopkinsUniversity)有一个让十四、五岁入大学的课程,于是找那位心理学家写一个记录,以备他日推荐参考之用;岂料他竟推荐我儿参加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的入学试,结果他以九岁零三个月的年纪考上了。
他在大学主修数学,当时我陪着他上课,他不会写笔记却会做功课;考试时我也陪他去,交卷很快而且取得满分。我要求学校将他的必修科—文学等科目留待四年级才修,因年仅十岁的他,没有人生经验,不适合读这类学科。于是选的都是数学、化学、物理等逻辑性的科目。十三岁时念文科,对他来说也并不容易,尤其要写几十页的论文,殊不简单;于是我陪他到图书馆找资料,选一些参考书较多的题目,指导他如何选材、摘要写成论文,总算渡过了难关。
他上大学时,同学都以奇异的眼光看他;幸好过了两星期,同学不再觉得希奇了,只是那些电台、电视台、报章都视他为特别,为他拍照、录影、做访问,同学们都很开心。他十三岁大学毕业时,同届有一位令人敬佩的婆婆以八十四岁高龄毕业,报章刊登了二人的合照,成一时美谈。
有了长子的经验,教导长女就容易多了。我们让她每两年跳级一次,九岁也入了大学。当时她参加了一个特别班,钢琴由一位来自苏联的名师教授,唱歌则由她父亲指导。但想不到大学的历史课提到教会逼迫科学家,又说进化论才是真正的科学,这些都是因为他们分不清科学的事实与科学家的猜想,也分不清宗教与圣经;但是我们觉得对九岁的女儿实在有坏的影响,这环境不适合她,她会受不了;于是我们读圣经、祈祷,寻求上帝指引。上帝藉《以赛亚书》告诉我:你的儿女要受耶和华的教训,大享平安。这让我知道上帝要我送她到一间基督教学校去,遂致电贝维尔基督教学校(BellevueChristianSchool),更祈求上帝让我可以会晤该校校长,并接纳我们几个要求—答允让她读七年班,而数学、英文可到高班再上课;若时间有冲突,则让她自修。结果校长全答允。半年后,我发现她在家庭灵修的表现跟以前大不相同,乐于跟我们分享,且有自已的意见。第二年,小女儿也进了这所学校念书,同用跳级的方法,十二岁时大学已请她们入读;但她们在贝维尔学校继续读了两年才入华盛顿大学。
幼子从四岁开始在教会学校念书,他是唯一由始至终在教会学校念书的。初时不肯离开妈妈,于是请求老师容许我在课室协助。渐渐他对老师信任了,我就离开。
有一天雷电交作,孩子们甚是惊慌,老师对他们说:「你们看天父多么伟大!」
这话使孩子的心情改变了,觉得天父很有能力,我们在祂看顾下一定平安。这样的教导实在太好了!使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天父,心中所想的都向着天父,思想很健康。
幼子平凡无奇,五岁时,有人说笑的问我们:「你们那位天才第四名入了大学没有?」我们回答说:「感谢天父,我们终于有一位正常的孩子。他两岁才懂得说话,四岁才看书,记忆力较差,不用我们花太大工夫。」怎料,到了三年级,他的数学程度突飞猛进,上课渐感枯燥。我觉得读书不可以感到枯燥,枯燥便会发生问题;于是与他商量,决定采用「家庭教学」(HomeSchool),由自己教。我们每天带着他一同上班,在诊所设小桌小椅,让他自己看书、做功课,我们不用教他,只是间中看看他有什么需要。两个小时后,与他到中国城吃午饭,饭后返回诊所午睡,醒后看看书,四至五时看电视,五时跟我下班,很是舒服。一年时间,他读了两年的课程,数学更读到六年级。十二岁时参加发掘天才(TalentSearch)比赛,取得第一名,大学叫他入读。而他要求先参观华盛顿大学的少年班,之后他说:「有些人很骄傲,老师还说他们该如此,因他们较其他人优秀。我不想跟他们一样。现在我只有十二岁,思想不够成熟,希望能在教会学校多读一年,让自己成熟稳定一点才不致被他人影响。」此外,他还有两个不先入大学的原因:一是盼能代表本州参加全国数学比赛;二是想参加学校八年级的旅行。结果他十三岁才入大学。
凯:
您们四名子女不但才智出众,更是虔诚爱主、乐于事奉的基督徒。请问您们在属灵方面是怎样带领他们的?
苏:
我们夫妇二人都是基督徒,结婚后就开始家庭灵修,一同读圣经祈祷,另外还有个人灵修时间,一直没有间断。孩子自母腹时开始,就和我们一起祈祷读圣经,生下来之后更是数十年如一日。我们都是在轻松、不拘形式的气氛下做家庭礼拜。我们读圣经是从头到尾的读,每日约读一章。读完之后大家分享,然后每人有一个简短的祈祷,由最小的开始。有客人来访也请他们参与。家人在不同的地方,也相约读同一章圣经。全家一起同心敬拜上帝。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耶稣基督是真的创造者,祂降世成人是为了爱我们;而祂的死和复活都有历史上的证据。幼子现年二十岁,已与我们一同读了全本圣经约七次,对上帝的话自然印象深刻。当子女明白圣经真理,就不会再怀疑,更会帮助他们同年纪的人。看见子女日渐长大,对真理认识日深,可以服事这世代的人,我们很开心,这实在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凯:
苏博士,请问您们家中曾否有过所谓「青少年问题」?
苏:
感谢上帝,我家没有遇过青少年问题。其实所谓「青少年问题」,不是青少年时期的问题,而是青少年时期以前的问题,到青少年时期才表现出来罢了。问题的根本是由于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作上帝,而不是依据圣经的话教导子女。要知道,若非圣经的真理,我们就不必执着;如果仅属父母个人的意见,是可以商榷讨论的,不应以一己之见当作权威,惟有上帝的话才是权威。若一件事上帝说不可以做,那么父母、子女都不可以做。若能以这样的原则处理事情,何来反叛?当人将自己视为上帝的时候,就是罪的开始。很多时候,人不根据上帝所定的善恶标准去做事,要自作主张,自定善恶的标准;但人非上帝,没造天地,智慧有限,就落在罪恶过犯中。作父母的宜时加省察。孩子看到我们所说、所行的不合理、不公道,年幼时未能独立,定要倚靠父母,不平也得屈于心中;待稍长,心中的不平就会发作出来了。小儿子十六岁时对我说:「现在的青少年不知自己在做些什么,而他们的父母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实在叫人慨叹!
在我们家,子女青少年期可说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那时他们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可与我们沟通;又还没有结婚,尚在身边,一家人常一起出外旅行,多好!其实,最重要的是把孩子带到上帝面前,自小就与他们一同读圣经、祈祷,待他们三、四岁时,就可带他们与耶稣倾谈,承认自己的罪,承认耶稣为他们钉十架,承认耶稣为他们复活,鼓励他们将生命交给主。那么,他们有了上帝的生命,圣灵自会管理他们。
凯:
苏博士,我知道您们夫妇二人很热心传福音,这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苏:
我们还未结婚前,已知道上帝要我们把福音告诉人,所以孩子小时,我们尽量教养、陪伴他们,尽父母之责。当时我们在教会是全家总动员的,孩子们能帮什么忙,就帮什么忙。工作完了,便一起去吃饭,或到公园玩耍,将到教会服事、游玩、家庭生活融为一体,一切来得很自然、很正常。而教会的礼拜、活动,都全家参与,真是快乐。记得我曾背着小女儿指挥诗班;唱歌时,长子坐在父亲膝上,跟着指挥做动作。现在他们四个都是热心的基督徒。长子曾随我们到东南亚传福音。幼子自十四岁开始,每个暑假都与我们一起到东南亚传福音,很是积极。我们一家人传福音全是出于自然。既要传福音,就得加以取舍,放弃很多社会上的东西,例如:外子要放下医学会主席之职,最后更放下医务;而我也要放下研究工作。这是上帝的恩典。我们很高兴能一生服事祂。
养子女是为人父母者最关注,也是最头痛的问题,尤其是在这自由民主和个人主义高张的世代,许多父母对子女简直是束手无策。我自己则从圣经里学到不少宝贵而有效的方法,兹和大家分享一二。
父母的责任
圣经说:「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祂所给的赏赐。」(诗篇一百廿七3)所以教养子女,是父母二人共同的责任。但是怎么教呢?圣经给我们宝贵的提示是:
第一,要照着上帝的教训去教:「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以弗所书六4)大前提是夫妻二人都同心相信圣经的真理,然后才有一个正确而统一的方法管教孩子,使他们心服口服。
第二,圣经既然特别提到父亲,可见在上帝眼中,做父亲的责任特别重大。圣经说:「丈夫是妻子的头」(以弗所书五23),做头就是自己先领头做好榜样,爱这个家,服侍保护这个家,对家庭负责任。做头并不是自作主张,把自己当作神。
第三,父亲是头,那么做妻子的,便须合作,帮助丈夫。上帝给男人造一个女人的用意,是要「帮助他」。帮助人的,强过被帮助的,所以母亲在家庭的地位很重要。
尊重子女
上帝造人,各有不同。圣经告诉我们,上帝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创世记一26至27),所以,上帝有创造性,人也有创造性。我们的子女每一个都不同,各有不同的性格、天赋、才能;就如眼、耳、口、鼻、手、脚等都各有不同的特性和功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价值──无论他们高矮、肥瘦、贤愚…,我们都应尊重他们。父母应自子女年幼时,就尊重他们。跟他们说话要像跟朋友说话一样,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因为他们是上帝所创造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们是独立的个体。能明白这一点,便能平心静气,用开放的眼光,毫不主观的去仔细观察每一个子女的特性,然后按着他们的特性鼓励教养他们,协助他们有不同的发展。
第二就是「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世记一31),我们如果能让孩子自小就认识上帝所造的都是美好,并且上帝照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那么孩子便能从小接受自己,接纳别人,不会产生自卑、自傲或重男轻女等各种偏见与歧视了。
多接触观察子女
儿女最需要的,不是金钱、物质,而是父母多和他们相处,让他们感到安全。父母应多花时间与子女谈心、玩耍,透过彼此的接触来发掘每个孩子的特性、天分、长处、性格等。倘若能清楚了解每个儿女的特性,自己又存开放的心,就能按着上帝所赐他们的天分去栽培他们,而不致浪费精神、时间、金钱,硬要他们表现没有的天分,因而压抑了他们的潜质。父母更切莫将子女放进自己的模型内强加塑造,又当儿女不如自己理想时,就抹煞他们一切的天分。因为每个人的天赋各有不同,发展的速度、方向也不同,上帝按各人不同的秉赋要求他们,所以教养每一个子女的方法应该也都不同。
要求忠心、良善
父母自己当知道,上帝不同于人,祂不是要我们比别人聪明能干,祂只要我们「良善、忠心」。每个人都各有不同的天赋,每一种天赋都是由上帝赐予,所以每一个人都当对上帝所给的天分负责。若给子女从小培养了这些正确的观念,他们便会尽自己的本分,追求忠心良善,勤奋而不敢闲懒,也不致要浪费时间与兄弟姊妹和其他人比较。当他们为人处事整个心都向准上帝,便能明白上帝的心意是:「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赐的好管家。」(路加福音十二48;彼得前书四10)上帝是我们的老板,我们的一切都属于祂,责任是作个忠心善良的管家—善用祂给我们的恩赐去服事人,并藉服事人而荣耀神。
切莫作比较
子女若明白以上的道理,知道一切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只是上帝所赐、所交托的,就不会骄傲。反之,会善用自己的天赋帮助人,服事人。在不知不觉间,他们的自我形像就健康了。有的,他们不会骄傲,并且愿意负责;没有的,他们不致自卑,而且也知道自己没有责任,于是感到欣然释放。
子女如果能从小明白上帝所造的一切都美好—这在圣经中早已明示—他们便知道自己的价值,不必刻意争取些什么;不必与人比较;甚至,当他们懂得欣赏创造者的奇妙时,他们就懂得欣赏别人。更知道自己的责任是努力追求作个良善、合神心意的人。能如此,就是真正的成功,不必社会来肯定自己—社会往往以金钱、学历、地位、职业、权势和美貌等来衡量一个人,这与上帝的标准大相径庭。可惜,今天有不少人,受这些世俗的价值观影响,常将子女作比较,以读名校为荣,看重名次荣誉,职业分贵贱,儿女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自然有不正确的观念,掌握不着上帝希望我们有的观念:这世界和这世界上的一切都要过去,而且正在过去,惟有上帝的道是永存的。
上帝看重的是责任,而非比较。祂会以祂的标准来审判我们。所以最重要的是我们做了些什么是有永恒价值的,而非以身分、薪金等去衡量。父母自己应有这些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向儿女灌输这些正确观念,那么就能减少人与人之间许多妒忌争竞。将人与人比较,其实是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
把上帝的话教导子女
做父母的,如果熟读上帝的话,牢记在心,常常思想,便会自然而然的用上帝的话教育子女,并且言行一致,在家在外,以身作则,表里如一,使儿女成为敬虔、爱上帝的人。作父母的,应时常省察,检视自己的决定是不是出于私心?抑或是听从上帝的旨意?决不可自以为好的就做,自以为不好的就不做,若在这方面没有处理好,日常生活里与家人的关系就会演变成极不和谐。所以每件事情都要问:圣经怎样说?有没有这方面的原则?上帝会怎样说?清楚解释,让孩子明白,上帝的原则就像物理上的原则,不能妥协。地心引力是物理原则,一次也不能违反;但是父母的意见,则是可以商量的。父母经验的智慧,不是真理,可做借镜,但不是绝对的。
和孩子一同读圣经、祈祷
每天与子女一同读圣经,学习上帝的话,一同祈祷,感谢天父,大家分享心里的感受,彼此聆听,数十年如一日,亲子的关系,自然密切融洽而愉快。这种活动,若处理得好,父母子女都以圣经为基础,一同学习,父母学习做更好的父母,子女学习做更好的子女,大家谦卑学习创造者的话,一家人的思想和步履,便能一致,统一在一个律法之下,向着同一个标准进步。父母以身作则,身教言教;子女有榜样可循,走的方向就自然正确。我们家读圣经,是由头至尾,顺着次序读的。读完一遍后,再读一遍。日子久了,孩子受上帝话语的潜移默化,脑子里便常常想到上帝的话。
知道与行道
孩子出生时,有如一张白纸,我们有责任告诉他们,上帝给我们的诫命,都是为了叫我们得福。他们若知道上帝爱他们,所有诫命,都是为了预先提醒我们,叫我们趋吉避凶,免得我们闯祸吃苦,他们便自然愿意跟着上帝的吩咐去做。有时上帝给我们的律法,好像打预防针,当时颇痛,但可以避免日后更多更痛的苦楚。当然孩子不可能了解上帝所有的诫命律法,但我们可以设法让他们早记在心里,知道上帝设计创造我们,祂一定知道什么对我们最好。就如每一部机器,都有一份保养手册,教我们怎样保养机件,圣经就是我们(这部机器)的保养手册,是为我们的好处而写。
父母要让儿女知道,我们的创造者是一位伟大、全能、全知的独一真神。祂既可以创造宇宙,又可以孕育万物,更可以造有各种功能器官的人,祂是这样的聪明超越,那么祂所定下的条例,一定比我们人所定的聪明许多。所以虽然我们不明白,但是听祂的包保不错。
真正的成功
父母除了要带领子女认识真理、走正确的路外,尚要知道,学校给的分数,都只是学科成绩(读书、写作、计算);然而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情绪心理等,却没打出分数来。若只注意子女的学业成绩,就会忽略了他们很多方面的特性。(其实最重要的,是上帝打给我们的分数,不是世人所打给我们的分数。)圣经说:「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上帝的审判是最公正真实,是最后的判断。倘若父母能明白这道理,与子女一同实行出来,就可以成为上帝眼中成功的人,即达到上帝的标准:「良善」和「忠心」。如果父母不能将子女带到上帝的面前,自己有很多错的观念,那么在教养方面,就会遇到许多问题。
结语
其实教养儿女的方法,是一整套的,单是采纳一两个原则并不足够。若是根据社会上的所谓「秘方」,更会害了子女,害了自己。教养子女最有效的方法,莫如根据圣经,因为惟有创造我们的主宰最了解我们,祂确知什么对我们真正有益处。
(余黄国凯采访、整理)
「爸爸,你错了!」一进门,听见一位小孩,一本正经地告诉他父亲。
「我怎么错了呢?我没作错事呀?」爸爸很有耐心地解释。
「你错了,我不跟你玩了!」这位五、六岁的孩子说。爸爸「错」在那里?
「你没有听我的话,我要把这个放在这里,你没有听我的话,你错了,我不跟你玩了!」
这段对话真有意思,它的主题是:「你没有听我的话,就是错了。」
这孩子从什么地方学到这「错」的定义呢?
一群妈妈,约我吃饭,一边吃,一边谈话。
「孩子回家,袜子到处丢,家里乱七、八糟,我喜欢整齐,也希望孩子有整齐的习惯。怎么叫他收拾整齐呢?」一位问。「为什么家里要整齐?什么叫做整齐?袜子当放在那里?」我问
「圣经说袜子要放在那里?」我再问。她们都笑了,因为没有人想得到圣经说袜子要放在那里。
「既然圣经没有说,那就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了,」我说,「不要为了不重要的事情伤亲情」。
「我就不理了,那天我从沙发垫下找到孩子的袜子,我还跟他开玩笑。这种事,笑笑就好了,」另一位说。
「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还比较听话,大了反而不听话?」又一位说。
这些谈话,引起了一些题目:孩子听话,听谁的话?错,何谓错?家里的规矩,什么规矩?谁的规矩?
我们做父母的,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孩子不是要听我的话,而是要听爱他的天父的话,我也是要听天父的话。因为,只有造天地的父才是十全十美,在祂没有错误的。「错」,是什么?是达不到天父「对」的标准。不是不听我的话。如果孩子说:「爸爸,你错了,你没有听我的话,」这就给我一个机会来审察自己,教得对不对;教得有没有效果?有没有不经意讲错话了,有没有叫孩子误会了。什么是「对与错」的标准?给我们一个机会再解释「对与错」的标准不在人,而在造人的主宰。
家里的规矩,什么规矩,谁的规矩?原来,不是人的规矩,而是天父的规矩,才是我们要遵从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持久地被这观念充满我们的头脑?如果是的话,我们的言语和行为自然就会跟从这观念。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有时候忘记了,表达出来的是自我中心:「你不听我的话就是错了」。那么,我们要谦卑认错,请孩子帮助和鼓励我们学习,渐渐养成尊天地的主为主的新习惯。
回到丢袜子的问题,我们可以和孩子商量,脏袜子放在什么地方最顺手最方便。常常,最顺手最方便的地方,就是进房子脱鞋脱袜子的地方。就算有时候孩子忘记了,随手乱放,也不是一件大事,不必为这种事骂人,叫家里的气氛失去甜蜜。如果以前为了这种事而伤害家里的安宁,你现在可以跟孩子谈谈,告诉他们以前自己不懂,现在知道家里的规矩要服从天地的主宰,请孩子与你合作,一同学习。如果孩子长大了,还是乱丢袜子,怎么办呢?试试先和他商量,问他有什么好建议。比如,「家里有些地方是大家公用的,这些地方大家有责任保持干净整齐,好衣服鞋袜不要乱放,如果忘记的话,我会把这些东西放在某个地方,如果你看见这类东西在公用的地方,也可以照办」;或是「如果你忘记了,我就把你的衣物放在你的房间,好吗?」圣经(天地之主的话)说:我们「要治理这地」(创1),帮助儿女明白这观念:「我们是经理,要向老板负责任,让我们从小学习治理这地。」这个观念也延伸到治理地球上其他东西,这个地球是天父创造给我们居住的,就如自己的家一样。
妈妈带了她二岁半的孩子来到餐馆吃饭,忽然间,孩子把食物拿来丢,妈妈应该怎样做?一个妈妈说:「我就打他的手;但是,他也打我的手。」当然,这显然不是好办法。我建议,抱他离开桌子,到没有人的地方去(起码到少人或没有他认识的人的地方去)告诉他:「食物是天父给我们吃的,不可以浪费。还有,东西不可以丢,因为会丢到人,伤害到人。我们要彼此相爱、相敬,不可以伤害人。天父爱我们,所以不要我们彼此伤害,你刚才丢食物是错的。妈妈爱你,不愿意你做错事,伤害人,伤害自己。以后不要再丢东西了,知道吗?」
把他带离开现场,是因为「爱是不做害羞的事」(林前13),不要在他人(特别是他认识的人面前)说他的错处。如果过了一阵子,他再丢一次,又立刻抱开他,再讲一次,传递上帝的爱和因为爱而设的规矩。传递你的爱和因爱而教他上帝的规矩。在这过程中,请注意不要有任何态度或行动或话语,叫孩子误会你的爱或上帝的爱,也不要叫孩子以为「错」的定义是你的,所以千万不要生气。要是几次之后孩子还是「不记得」,你可以和他商量用另一办法帮助他记得,其中可用的办法之一是打,但是,仍然是不可以生气,仍然是要沟通你的爱和上帝的爱,仍然是告诉他「错」的定义是没有达到天父「对」的标准。这样,我们自己在学习「对」与「错」的定义,孩子也在学习,大家一齐进步。
基督教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