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
作者:信 使
第三章 大 教 师
第一节 上帝差来的教师 第二节 他所用方法的实例 第三节 基督的变化之能 第四节 转弱为强
第五节 爱的教训      
第三章 大 教 师 第一节 上帝差来的教师
    “从来没有像他这样说话的。”

    第一节上帝差来的教师

    “你们要思想”他。

    

    “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赛9:6)

    

    在上帝所差来的大教师身上,天庭已将其至美至大的恩物赐予人类了。这位被选来亲自向世人彰显上帝之知识的,乃是曾站在至高者的议会里,并曾住在永恒之君的至圣所中的主。

    

    每一线照亮我们这堕落世界的神圣之光,都是借基督传来的。历代以来,也是他借着每位宣扬神言之人的口说话。世人最伟大卓越的人物所表现的一切优异品质,也都是他品德的反映。约瑟的纯洁与仁慈,摩西的忠信,谦和与恒忍,以利沙的刚毅,但以理的高尚正直与坚定,保罗的热忱与克己:这些人以及其他一切住在地上的人们所表现的智力和灵力,都不过是他荣耀所显示的部分微光而已。在他里面人们才找到了完全的模范。

    

    要阐明这模范乃是人们所应达到的唯一的真标准,要指示每一个人所可能达到的地步,并表明凡接受他的人,借着神性之寓于人性中所必能达到的地步——这便是基督到世上来的任务。他来是要指明人须如何受训练,方配作上帝的儿女;须如何在地上实行天上的原理,并度天上的生活。

    

    上帝赐予最大的恩物以应付人类最大的需要。当世上黑暗最甚的时候,那光便出现了。人们的心思因受假道理的影响,早已离开了上帝。在流行的教育制度中,人的哲学已取代了神的启示。人不接受上天所赐的真理标准,反而接受了自己所拟的标准。他们转离了那生命之光,而走在自己所点燃的星星火光中。

    

    他们既离弃了上帝,只好靠赖人力,他们的力量也很薄弱。甚至连他们自己所定的标准,也无力达到。虚表与做作承补了真正美德之缺,外貌代替了实质。

    

    虽然时时有教师兴起,向人指明真理之“根源,”阐述正确的原理,也有人在生活上证明了其所有的能力;但这些努力并未留下恒久的印象,只能对罪恶的潮流略加遏抑,却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一般改革家仅以黑暗中闪烁之光,未能消除黑暗,因为世人“不爱光倒爱黑暗。”(约3:19)

    

    基督降世时,人类似乎急转直下堕落至于极点。整个社会的基础已被摧毁。生活已变为虚伪与矫饰。犹太人因为缺乏上帝圣言的能力,竟将一些麻木人心,斫丧灵性的遗传和空谈传给世人。那些归荣耀与人而层出不穷的人为的仪式,竟代替了“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上帝。全世界的一切宗教制度已在人的心灵上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人们因为厌恶虚谈与假道而企图埋没思潮,就转趋于无神论和唯物论了。他们只顾目前的生活,竟将永生置之度外。

    

    他们既不承认上帝,也就不顾念世人。诚实、荣誉、正直、信任、同情,逐渐离开世上。冷酷无情的利欲与诛求无已的野心,产生了普遍的猜忌。尽职,强弱相助的义务,人性的尊严,以及**等观念,已如梦想或空谈而被人弃置一旁了。一般民众被当作负重的牛马,或借以实现野心的工具与阶梯。人们所追求的最高利益,便是财富,权力,安逸与纵情享乐。身体衰颓;心智昏昧;灵性泯灭,已成了当时的特征。

    

    人们的邪情恶欲既将上帝摒诸脑后,因此忘记了他,他们势必更加偏向邪恶。那贪恋罪恶之心已用其特性遮掩了上帝,而且这种观念更增强了罪恶的能力。人既专逞一己之快,便以为上帝也与他们相同——他的目的在求荣耀自己,他的命令也是取悦自己;人类的升降,胥视其或顺或逆他的私意而定。那些下等的人,看这位至高的神明与那些**他们者无别,只是比之更威风而已。各式的宗教,都是由这等的观念所形成;每一种都是勒迫强求的制度。敬拜的人企图用礼物和仪式来取悦神明,求神玉成其私愿。这样的宗教,既无补于人心或良心,因此只能成为一番外表的仪式,已为人所厌倦,他们除了希望能得其利之外,久欲摆脱之。罪恶既然放荡无制,益趋猖獗,那重善慕义之心愿便减少了。人们失了上帝的形象,接受那统治他们之魔力的印象;全世界正在变成一个腐败的渊薮。

    

    人类只有一个希望——就是在这一切争执不睦的腐化因素中,能投以一种新酵母;俾给人类一种新生活的能力;使世人得以重新认识上帝。

    

    基督来就是要恢复这种认识。他来,乃是要除去那些自称认识上帝之人所传的误表上帝的假道。他来,乃是要彰明他律法的真性,在他自己的品德上显扬圣洁的荣美。

    

    基督带着亘古以来所累积的爱到世上来。他扫除了那妨害上帝律法的各种苛例,向人指明这律法乃是爱的律法,是上帝良善之一种表现。他说明人类的幸福,社会的巩固,及其根基与结构,均包含在遵守律法的一切原理之内。

    

    所以上帝的律法,非但不是专横的规例,反而是赐予人类的屏障和盾牌。凡接受其原理之人,就蒙保护脱离邪恶。忠于上帝同时包括了忠于人的意思在内。因此,律法就保障了每一个人的权利与个性。它禁止上司施行**,也阻止下属怀具二心。它是人今生与来世之福利的保证。对于顺从的人,它是永生的保证,因它所表示的是永存不废的原理。

    

    基督降世,以表现神圣原理有改造人类之能,来证明这原理的价值。他来,要教人怎样发扬并应用这些原理。

    

    当时的人都以外表的炫耀,来评定一切事物的价值。在宗教方面,也是能力日减,虚荣日增。那时的教育家,咸以夸耀和虚饰来博取人们的尊敬。在这一切的事上,耶稣的生平都表现一种鲜明的对照。他的生活表明了人所认为一生最需要的事物,都是无价值的。他诞生在最鄙陋的环境中,居住在平民的家中,采用平民的饮食,从事手艺的工作,度着卑微的生活,使自己与世上碌碌无名之辈并无区别:就在这样的情况和环境中,耶稣奉行了神圣的教育计划。当时的学校莫不斤斤于小节而轻忽大事;因此,他并未进入这样的学校。他的教育都是直接得自天定的根源;得自实用的工作,得自《圣经》与自然的研究,以及生活的经验——这些都是上帝的课本,对于凡肯运用敏捷的手,明慧的眼,和颖悟的心来研

    究的人,是充满着教训的。

    

    “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上帝的恩在他身上。”(路2:40)

    

    他有了这种准备,才去履行他的使命,在每次与人接触时,他都在他们身上发挥一种造福之力,也就是改造人心的能力,是世人所从未见过的。

    

    人欲改造人性,自己必先明了人性。惟有借着同情,信赖,和亲爱,才能深入人心,超升人性。基督在这事上,显出他是大教师;在古今一切住在地上的人中,惟有他是完全明了人类心灵的。

    

    “我们的大祭司”——就是大教师,因为祭司就是教师——“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来4:15)

    

    “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来2:18)

    

    只有基督曾经受过人类所受的一切忧患和试探。除他以外,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曾经受过这样险恶的试探;没有一个担负过世界这样沉重的罪恶与痛苦的担子;也从没有人具有像他那样宽大仁慈的同情心。他既在人的一切经验上有分,就不仅能体恤每一负重担受试炼而奋斗不已的人,而且也能与他们同受苦难。

    

    凡他所教训的,他都实行了,他对他的门徒说:“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约13:15;15:10)如此,基督的话就在他自己的生活上,有了完全的实例与支持。非仅如此,而且他所教的如何,他的为人亦如何。他的话不仅是他自己生活经验的说明,也是他自己品格的表征。他不仅教导真理,他本身也就是真理。他的教训之所以有力,就是在此。

    

    基督是一位忠实的训诲者。从没有人像他那样恨恶邪恶;也从没有人像他那样大胆斥责邪恶。在一切虚伪卑贱的事上,他的在场便是一种谴责。在他纯洁的光明中,人们看出自己是污秽的,自己的人生目的是卑鄙虚伪的。虽然如此,他却吸引他们。那位创造人类的主,明了人类的价值。他指斥罪恶,视之为他要赐福与拯救之人的仇敌。他从每一个人身上——不论他堕落到何等地步,都看出他是上帝的一个儿子,是可以恢复其神裔之权利的。

    

    “上帝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3:17)基督看到人们的痛苦和堕落,在那似乎只有绝望与灭亡的景况中,他发觉尚有一线希望。凡感觉有需要的地方,他都看出有超拔的机会。对于凡遭受试探,失败,自觉沉沦而行将灭亡的人,他都不予斥责,反而加以祝福。

    

    八福乃是他向全世界人类所致的祝辞。他看到那聚集在山上要听他讲道的群众,一时似乎忘记了自己不是在天上,开口便说了那光明世界所惯用的祝辞。从他的口中说出了许多祝福的话,如同久被封闭的泉源涌出水来一般。

    

    他抛开那些怀有野心,自鸣得意的人间宠儿,而宣称无论何人,不拘其需要是如何的大,只要肯接受他的光和他的爱,就有福了。他向一般虚心的、哀恸的、和受逼迫的人,伸出他的手说:“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

    

    他在每一个人身上看出无限的可能性。他看出人们受了他恩典的改造,在“主我们上帝的荣美”中所能达到的地步。(诗90:17)他本着希望来看他们,就激起了希望。他以信任对待他们,就激起了信任。他在自己身上显明了人类的真标准,唤起了那达到这标准的愿望和信心。那些被藐视的堕落的人,在他面前就发觉自己仍旧是人,并切望表明自己是配受他关心的。许多素不关心一切圣洁之事的人,如今也受了新的刺激而觉醒。对于许多失望的人,如今开拓了新生的可能性。

    

    基督以慈爱精诚将人牢系在他的心上;他以同样的亲爱精诚使他们与同胞团结。在他,爱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服务。他说:“你们白白的得来,也要白白的舍去。”(太10:8)

    基督不仅在十架上为人类舍己。当他“周流四方行善事”时,(徒10:38)每日的经验,都是他生命的倾注。这样的生命,只有一种方法能以维持。耶稣是依赖上帝并靠着与他来往而生活。人们时常到至高者的隐密处,在全能者的荫下休息;他们在那里住了一时,就在高尚的行为上显出所得的结果;以后他们的信心软弱了,停止了这种来往,而一生的工作也就此毁损了。但耶稣的生命,却是恒久信托的生命,是靠着继续与上帝来往而得以维持的;他为天地的服务,也是不息不倦的。

    

    他以人的身份向上帝的宝座前恳求,直至他的人性受了自天而来的能力所充满,使人性与神性相联,他从上帝那里获得生命,就将生命分赐世人。

    

    “从来没有像他这样说话的。”(约7:46)假若基督所教的,只关于身体与心智方面,或只是理论和臆测方面的学说,则上面这句话也是说得对的。他本可揭发人们须用千百年的辛勤研究才能参透的奥秘;他本可提出许多关于科学方面的建议,以致在末时足以供人思想,并激起新的发明。但是他并未这样作。他不说什么满足好奇心或激起自私野心的话。他并未作什么抽象的理论,只是提及有关品格发展所必要的事;以及扩大人认识上帝的才能,和增进其行善的力量。他所讲论的,全是有关生活的行为,并使人与永生相联的真理。

    

    他不指示民众研究人对于上帝,上帝的道,或他的作为所有的理论,他乃是教导他们当从他彰显在一切的作为上,从他的道,和他的种种眷顾上,看出他来。他使他们的心意与那位无穷之主的心意相联络。

    

    众人都“很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的话里有权柄。”(路4:32)从来没有人说话像他那样的有能力,足以启发思想,鼓舞心志,激励人灵、智、体三方面的每一才能。

    基督的教训犹如他的同情心一般,包括了全世界。任何生活情况,任何人生经验危机,无不在他的教训中预先提及,亦无一不能从其原理得益。那位众师之王的话,足以作与他同工之人的南针,直到世界的末了。

    

    无论远近,现代或将来,在他都是一样。他早已洞悉一切人类的需要。在他慧眼之前,展示出人类的努力与成功,试探与斗争,困惑与危难的种种景象。一切的心意,一切的家庭,一切的快乐以及欢喜和抱负,都是他所熟知的。

    

    他不仅为全人类代言,也是向全人类发言。他向那朝气蓬勃的小孩;向那热忱不息的青年;向那身强力壮而任重操心的成人;向那精疲力衰的老者,向众人,向历代各方的每一个人讲述他的信息。

    

    在他的教训中,包括了一切暂时的事和永远的事,可见之事与未见之事的关系,及普通生活所经之事与来生的严重关系。

    

    他虽将今生之事放在其应居的次要地位,而将永生的事,列为首要;但他并未忽视今生之事的重要性。他教导人以天地相连之理,并说明神圣真理的知识使人更能履行日常生活的本分。

    

    在他看来,没有一件事是无目的的。儿童的游戏,成人的劳作,人生的苦乐忧患,都是种种的方法,导致一个目的——显明上帝超拔人类。

    

    从他口里所出来的上帝的话,具有一种新的能力和新的意义,深入人们的心中。他的教训使一切受造之物,显出一种新的光。如今在自然外观上,又再度有了那曾被罪恶排斥之光亮的微明。在人生的一切事故与经验上,都显出神圣的教训,和与神交往的可能性。上帝又住在人间;人心也感到上帝的临格;世界又为他的爱所包被了。天国降临人间了。在基督里,他们的心就承认那位向他们揭示永恒之科学的主。

    

    “以马内利……上帝与我们同在。”

    

    在上帝所差来的大教师身上,一切真教育的工作获得了它的忠心。论到今日的这种工作,也正如他在一千八百年前(译者按,本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年)所设立的工作一样,救主有话说——

    

    “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

    “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终。”(启1:17-18;21:6)

    

    在这样的一位大教师之前,又有了这种享受神圣教育的机会,竟要在他以外另求一种教育——在“智慧”以外另求聪明;拒绝“真理”而想作真实的人;在“光”以外另求光明,并在“生命”以外另求生存;离开活水的“泉源”而另凿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试问还有什么比这更愚拙的么?

    

    看哪,他现今仍在发出邀请:“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的”“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7:37-38;4:14)
第三章 大 教 师 第二节 他所用方法的实例
    “祢从世上赐给我的人,我已将祢的名显明与他们。”

    基督作教师所采用的方法中最完全的实例,可从他训练首批十二门徒的事上看出来。这般人将来要担负重大的责任。他之所以拣选他们,乃因他们能受他圣灵的浇灌,并在他离世之后,能以在地上推进他的工作。他对待他们,胜过一切别的人,赐他们有与自己交往的权利。他借着亲自的联络,将自己铭印在这班被选与己同工之人的身上。蒙爱的门徒约翰说:“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也看见过,现在又作见证。”(约壹1:2)

    

    只有借着这种交谊——心意与心意相合,人性与神性相联,才能传授那真教育工作所要授予的一种生活力。唯有生命能产生生命。

    

    救主训练门徒时,遵循了太初所奠定的教育制度。那最初拣选的十二个门徒,再加上少数因得到他们的服务而陆续与他们联络的人,便组成了耶稣的家庭。他们不论居家,用膳,或在内室,或在田间,都与他同在。他们与他同行,和他同甘共苦,对于他的工作,他们也无不悉力以赴。

    

    他有时与他们同坐山边,有时在海滨,在渔舟之上,也有时当他们在路上行走时,教训他们。何时他向众人讲道,这班门徒总是坐在里圈。他们紧靠着他,以免疏漏了他的教训。他们是专心致志的听众,极愿明白他们所要传授给历代各方之人的真理。

    

    耶稣的首批学生都是选自平民阶级之中。他们原是不学无术的小民。这些加利利的渔夫,虽未学过拉比们的教训和习俗,却曾受过劳苦和艰难所给的严格训练。他们是具有天才及受教精神的人;是些堪受训导与造就以从事救主工作的人。原来在平民中有许多忍受日常事务压榨的劳动者,向不感觉自己具有种种潜伏的能力,若予以激发运用,便能跻身于世上伟大领导人物之林。救主所召与他同工的,便是这样的人。他们何幸得在举世闻名之最大的教育家门下,领受三年的训练。

    

    在这班首批的门徒中,表现了显着的差异。他们是行将作世人教师的,同时他们也代表了各种不同的性格。有身为税吏的利未马太,蒙召前原是个公务员,而屈服于罗马的辖制;那奋锐党的西门,是个反对皇权而不肯妥协的人;那易于冲动,自命不凡而富有热情的彼得和他的兄弟安得烈;那优柔干练而心灵卑劣的犹大支派人犹大;腓力和那忠实,勤恳,而信心迟钝的多马;小雅各和犹大,在弟兄中虽非杰出人才,但为人坚强,功过昭彰;那崇尚诚实忠信的拿但业;以及西庇太的两个野心勃勃又仁爱为怀的儿子。

    

    这批门徒既在本性,教养,及生活习惯上,如此地悬殊,就必须在情感,思想,与行动上联合一致,方可有效地推进其所蒙召从事的工作。基督所追求的目的,就是此种联合。为欲达到此一目的,他便设法使他们与自己联合。他为他们所担负的重任,曾在他向父祷告的话里表示出来:“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知道祢差了我来,也知道祢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约17:21-23)
第三章 大 教 师 第三节 基督的变化之能
    在十二位门徒中,有四人将担任主角,并各有专职。基督教导他们为此而作准备,并预知未来一切。雅各将要迅速丧生刀下;约翰是门徒中跟主同劳苦同受逼迫历时最久的人;彼得是破除历代的隔阂,传教于异帮人的先导;还有犹大,在服务才干方面原是超越众弟兄的,然而在他的内心中却怀抱着某些企图,其结果竟是他梦想不到的,这些人乃是基督所最关心的对象,而且也是领受他最细心教训的人。

    

    彼得,雅各,和约翰设法寻求每一与主接近的机会,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在十二门徒中,他们与主的关系是最亲密的。约翰惟以与主日益亲近,方觉满意,结果,他是如愿以偿了。当那第一次在约旦河边会晤,就是安得烈听见了耶稣,急忙去叫他哥哥的时候,约翰便已静静地坐着,专心默想一些奇妙的题目。他跟随了救主,从此成为一个热切而专心倾听者。但约翰也并非毫无缺点的人。他并不是一个柔和而鸩于梦想的热心家。他和他的兄弟同被称为“雷子。”(可3:17)约翰是个心娇气傲,野心勃勃而好勇斗狠的人;但那位神圣的教师却在这一切之外,洞察他那颗热诚,恳挚与仁爱的心。耶稣斥责他的自私,遏抑他的雄图,考验他的信心。但他却向他启示他内心所仰望的——那圣洁的荣美,及他自己感化人心的大爱。他向天父说:“祢从世上赐给我的人,我已将祢的名显明与他们。”(约17:6)

    

    约翰的本性原是渴慕仁爱,同情,与友谊的。他贴近耶稣,坐在他的身旁,靠着他的胸膛。他正如一朵花吸收阳光和甘露一般,感受了神圣的光和生命。他以崇拜和敬爱的心仰望救主,直至与基督相似并与他相交已成为自己的一种愿望,并在自己的品格上反映出主的品格来。

    

    他说:“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上帝的儿女。……世人所以不认识我们,是因未曾认识他。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现在是上帝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约壹3:1-3)
第三章 大 教 师 第四节 转弱为强
    没有一个门徒的历史,比较彼得的历史更可作为例证,说明基督训练人的方法。彼得具有勇敢,进取,及自信之心,敏于理解而捷于行动,急于报复,却也乐于饶恕人,他常有错误,也常受斥责。但他对基督的热忱效忠与专诚,也屡受确切的认可与赞许。救主用特殊的爱,忍耐地对待他这个激烈的门徒,设法抑制他的自信,并教导他有谦卑,顺从,与信靠的心。

    

    但彼得只学得这教训的一部分。他那自信的心并没有根除。

    

    耶稣往往因为重担累心,想向门徒启示自己受苦受难的景象;但他们的眼目却固执不开。这种知识既不受欢迎,而且他们也看不到。那惟恐与基督同受苦难的自怜之心,激起了彼得的劝谏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祢身上。”(太16:22)他的这句话表达了十二个门徒的思想和情感。

    

    他们这样继续下去,那危险愈益临近了;但他们却仍旧自负,争论,期望分享君王的尊荣,而从未梦想到那十字架。

    

    彼得的经验,是给予他们全体的一个教训。对于自恃的人,试炼就是失败。罪恶所必产生的结果尚未摒除,基督也不能阻止。但正如波浪行将淹没彼得时基督伸手援救他一般,当洪涛冲荡他灵性的时候,基督的爱也曾照样援救他。彼得屡次濒临毁灭的边缘,因他所说自负的话而愈益临近灭亡。救主屡次发出警告说:“你要……说不认得我。”(路22:34)那位知道人心的主就给彼得一个警告:“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22:31-32)这警告当时未蒙重视,但在那迅速临到的黑暗中,却要发出一线的希望。

    

    当彼得在审判厅中说出否认的话时;在救主慈怜忧伤的眼光注视之下,彼得的爱心与忠忱便被激醒,使他去到那基督曾经流泪祷告的园子里;当他那懊悔的眼泪落在那曾被基督苦痛之血所滴湿的地面时,救主的那句话:“我已经为你祈求,……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便成了他心灵的砥柱。基督虽然预见他的罪,却没有弃绝他,使他失望。

    

    倘若耶稣不以怜悯的眼光,却以斥责的眼光来注视彼得;倘若他预先说明罪而不提到什么希望的话,那么,这时包围彼得的黑暗将是何等的沉重啊!那痛苦心灵的失望将是何等的危险啊!在那悔恨交并之际,有什么能制止他不步犹大的后尘呢?

    

    那位不能让自己门徒免受痛苦的主,也并没有让他独自担当这苦。他的爱是永不止息,也是永不弃绝的。

    

    人们自身耽于行恶,却往往不以温和的态度对待那受试炼和行错事的人。他们不能测透人心,不知道人内心的奋斗和痛苦。他们需要学习运用那具有爱心的斥责,那伤之而使得痊愈的打击,和那带有希望的警告。

    

    基督复活以后所特别提到的,并非那在审判厅里与他同在,站在他十字架旁,且在十二个门徒中首先到达坟墓那里的约翰:他所提到乃是彼得。天使说:“去告诉他的门徒和彼得说:‘他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里你们要见他。’”(可16:7)

    

    当基督在海边末次与门徒会面时,彼得经过三次被试问“你爱我么”之后,就在十二门徒中恢复了原有的地位。他被派担任的工作,就是喂养主的羊群。最后,耶稣还亲自指挥他说:“你跟从我吧。”(约21:17,22)

    

    现在他能体会这些话了。基督从前将一个小孩子领到门徒中间,吩咐他们当效法他的那段教训,彼得如今更能明了了。他既充分认识自己的弱点和基督的能力,就甘愿信服。靠赖主的力量,他能跟从他的主了。

    

    这位曾经一度不很认识十字架的门徒,到了他一生劳苦牺牲结束之时,却以为福音而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乐,只觉得那曾否认过主的他,能与自己的主以同样的方式受死,实在是太大的光荣。

    

    彼得的改变乃是神圣慈爱的一个异迹。对于凡欲追随大教师的人,这乃是一个终身的教训。
第三章 大 教 师 第五节 爱的教训
    耶稣曾斥责他的门徒;他曾警告他们,训诫他们;但彼得约翰和他们的弟兄们却都没有离开他。他们虽受斥责,仍愿与耶稣同在。救主也没有因他们的过错而撇弃他们。他接受任何样的人,不拘他们有何过错与软弱,只要他们肯领受他的教训,他便训练他们为他服务。

    

    但十二门徒中却有一人,直至基督的工作行将完毕时,亦从未受过他直接的斥责。

    

    一种反动的素质,随着犹大传布在门徒中间了。犹大原是被耶稣的生活与品格所吸引而来与他联络的。他诚恳地渴望自身能有所改变,并希望借着与耶稣联络而获得此种经验。但这种愿望并未得占优势。那统治他的,乃是属世国度中得私益的希望;这国便是他所期望由基督去设立的。犹大虽认识基督之爱的神能,但他却未降服于它的权势之下。他继续保持他自己的判断和意见,并他那批评和非难的习性。他往往因为不能明了基督的动机和行动,就产生了怀疑和反对,并将他自己的种种疑问和奢望感染门徒。他们那许多夺占高位的纷争,和对于基督所施方法的不满,都是起源于犹大的。

    

    耶稣看出若加反对,只有使之硬心,因此就禁戒直接的争论。基督欲以他自我牺牲的爱,来医治犹大人生中偏狭的自私。他在他的教训中揭示了一些原理,正是从根本上打击这位门徒的自我中心之野心的。这样的教训曾经一再提出,犹大也多次觉得他的品格已被揭露,他的罪孽已被指出;但他仍不愿服从。

    

    仁慈的请求既被拒绝了,那邪恶的心情便占了优势。犹大因受暗示的斥责而感愤怒,加以在自己野心的梦想上大遭失望,于是就全心投向贪欲之魔,决意出卖他的主。他从逾越节的楼房中出去,离开有基督同在的快乐,和永生之望的光,出去图谋他的恶事到外面黑暗里去,在那里是没有希望的。

    

    “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他,谁要卖他。”(约6:64)他虽然知道一切,但他却未将慈怜的请求和仁爱的恩赐保留起来。

    

    他既看出犹大的危险,就使他格外与自己接近,而列入他所拣选所信托的近身门徒之中。当他自己心中的负担日趋沉重的时候,他还是继续不断地忍痛与那顽固,猜疑,和怀恨的精神相接触。他曾看见,也曾设法要消除门徒中间所有那种不断的、秘密的、和阴险的反动精神。他已竭尽这一切可能的感化,要拯救那陷入危殆的心灵!

    

    “爱情,众水不能息灭,

    大水也不能淹没,

    “因为爱情如死之坚强。”(歌8:7,6)

    

    就犹大本身而论,基督之爱心的工作乃是无效的。但就其余的门徒而说,却并非如此。这工作之于他们,乃是足以影响终身的教训。他们将永远以这仁爱和忍耐的模范,来作为对待那些受试探行错事之人的准则。此外还有别的教训。在设立十二使徒的时候,门徒非常渴望犹大作他们中间的一员;他们认为他的受职,乃为令使徒辈前途大有希望的事。他比较他们富有与世界交接的经验,他是一个风度很好的人,富有明辨和行政的才能,而且自负资质甚高,并导使门徒对他也有同样的看法。但他所欲引用于基督之工作上的方法,却是根据世俗原理,并受世俗政策所支配的;其目的乃在博取世俗的承认和尊崇——获得今世的国度。犹大一生为要达到这些欲望所有的行为,助使门徒明白了那自求显达的主张与基督的谦卑牺牲的原理——亦即属灵之国的原理,乃是相反的。他们从犹大的命运上,就看出了私心自用所有的结果。

    

    基督的使命在这班门徒身上,终于成全了。他的模范和克己牺牲的教训逐渐陶铸了他们的品格。他的死难消除了他们在世上为大的希望。彼得的跌倒,犹大背叛,以及他们自己在基督遭受痛苦危难时离弃他所显的失败,扫除了他们那自负的心。他们看出了自己本身的弱点;也看出了若干受托工作的伟大之处;因此觉得步步需要他们之主的引导。

    

    他们知道他将不再亲自与他们同在了,这才使他们得未曾有地认识先前所有与这位从上帝那里差来的同行共话之机会的价值。他所讲的教训,有许多是他们所不重视或不明了的;现今他们极愿回忆这些教训,再听他的话。他们如今想起他那确实的应许,该是何等的快乐!

    

    “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他来。”“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约16:7;15:15;14:26)

    

    “凡父所有的,都是我的。”“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约16:15,13-14)

    

    门徒曾在橄榄山上,看见基督从他们中间升上去。当他被接升天之时,他们就想起他临别时的应许:“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

    

    他们知道他仍是与他们表同情的。他们也知道他们有一位代表,一位中保,在上帝的宝座那里。他们奉耶稣的名祈求,重温他的应许:“你们若向父求什么;他必因我的名赐给你们。”(约16:23)

    

    他们本着那有力的理由,“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上帝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罗8:34)高而又高地伸出信心的手。

    

    那忠于自己应许的圣者既在天庭被高举,就将自己的丰盛分赐予他在地上的门徒。借着圣灵沛临在门徒身上的事,就显明了他是坐在上帝宝座的右边。

    

    这班门徒因为基督的工作,而感到自己的需要圣灵;在圣灵的教导之下,他们获得了自己最后的准备,出去从事一生的工作。

    

    他们不再是愚顽粗野之辈了。他们也不再是一班由各自为政的单位,或争执不和的分子所组成的集团了。他们的希望,也不再寄于世俗的伟大了。他们都“同心合意,”一心一意地以基督为念。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振兴他的国。在思想和品格上,他们已成为与主相似的;人们也“认明他们是跟过耶稣的。”(徒4:13)

    

    此后便有基督的荣耀显现,是世人所从未见过的。那从前辱骂他名并藐视他权能的群众,也承认自己是那位被钉十字架者的门徒了。借着圣灵的合作,这班基督所拣选卑微之人的工作,竟使举世震动。在一世代之间,福音就传遍天下各国了。

    

    那奉差遣代替耶稣来教导最初与他同工之人的圣灵,也奉命来教导今日与他同工的人。他的应许是“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

    

    现今在教育工作上如能有同一的指导者在场,也必产生与古时相同的结果,这便是真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上帝所定意要成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