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計文
【說地】
一侍從拿著皇帝的腳樣找到鞋匠說︰“我主人是當今皇上,你必須把這鞋做得比任何一雙更好!”鞋匠說︰“不能,我這里都是最好的,但沒有更好的。”侍從傲慢地說︰“難道你連皇上都不怕?”鞋匠一點不動聲色,只是搖搖頭說︰“對不起,我不能滿足你的要求。你要我做更好的,我這里沒有,這也是因為我主人的緣故。”“豈有此理!難道你主人比我主人還厲害?”
侍從生氣了。鞋匠不慌不忙地道︰“我主人是耶穌基督,為了他,我對所有的人都是一視同仁,皇帝與平民叫我做鞋,我都是盡最大的努力,因我把它看成是為主做的……”
【談天】
退—萬步說,如果“顧客是是上帝”這話不算錯的話,那麼也許只有這鞋匠才配如此做廣告,因他對上帝的敬畏心不允許他對任何人有馬虎和草率。而對多數商家來說那僅是招攬顧客的美麗謊言而已,也許口袋里的錢才是他們的“上帝”!
【經文】西3︰23“無論作什麼,都要從心里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
【說地】
美國管理大師得魯克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三個年輕人在一個建築土地上砌牆,有一位老者走過去問︰
“你們在干什麼?”
第一個人回答︰“沒看見嗎?正在砌牆。”
第二個人抬頭苦笑︰“在賺錢為養家糊口。”
第三個人邊干邊哼小曲,愉快地回答︰“我正在為教會建造一座大教堂,讓信徒可以在此敬拜神。”
幾年後,第一個人仍在另一工地砌牆;第二個人坐在辦公室畫圖紙,成了工程師︰第三個人呢?則成了前面兩個人的老板——高級管理者。
【談天】
一個人對生活與工作的態度,往往反映內在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而人生觀和世界觀又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道路,基督徒在為工作而工作,為自己而工作,為神而工作這三者中選擇哪一樣呢?
【經文】*彼前5︰2“不是為酬報而工作,而是自動自發的事奉。”
【說地】
歌德曾敘述過這樣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也許僅是傳說。
耶穌帶著門徒遠行,途中發現一塊破爛的馬蹄鐵,便要彼得揀起來。不料彼得懶得彎腰只裝沒听見,而耶穌沉靜地彎腰把它揀起來。用它換三文錢,並用這錢買了18顆櫻桃。出城後經過一片荒野,彼得饑渴難熬,耶穌便悄悄將藏匿在袖中的櫻桃掉出一顆丟于地上,彼得趕緊彎腰揀起來吃。就這樣,耶穌邊走邊丟,彼得狼狽不堪地邊走邊揀,共彎了18次腰。耶穌對他說︰“如果你剛才彎了一次腰,現在就必不彎十八次了。”
【談天】
會彎腰或疏于彎腰是糊涂,而恥于彎腰者必定是個傻子。今天的付出必然會帶來明天的收獲,農民若不彎腰,會有豐收嗎?
【經文】箴6︰8-9、11“(螞蟻)尚且在夏天預備食物,在收割時聚斂糧食。懶惰人哪,你要睡到幾時呢?你何時睡醒呢?……你的貧窮就必如強盜速來,你的缺乏仿佛拿兵器的人來到。”
【說地】
一個相貌平平的女孩,到一韓國公司去應聘,經理看了她的學歷,冷漠無情地拒絕了,那女孩默默地收回自己的材料,用手掌撐了一下椅子站起來,覺得手被扎了一下,一看手掌上沁出了鮮紅的小血珠,原來椅子上釘子露出了頭,她見桌上有一條鎮紙石,就用它將釘子敲平,然後轉身離去。
沒過幾分鐘,總經理派人將她追回,她被聘用了。經理豎起大拇指說︰“她受到的是人生最好的教育。”
【談天】
盡心盡責,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產生做大事的氣魄,“不要等到能做大事才來發大光,不要等到光能照遠方,眼前便有許多責任你能盡力量,光照你所在小地方。”(《光照小地方》)
【經文】*路16︰10“一個人在最小的事上靠得住,在大事上也靠得住。”
【說地】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案頭有兩封信︰一封來自白宮一位著名人士,一封來自一位服刑的犯人。他們倆談的都是同一件事︰分隻果。
犯人說︰小時候媽媽買來許多大小不同的隻果,我很想要那個又紅又大的隻果。不料弟弟與我相爭。媽媽瞪了他一眼說︰“好孩子要把好東西讓給別人。”我靈機一動說︰“把小的給我吧!”媽媽高興了,把那大隻果獎給了我。從此我學會了說謊,為了要得到想要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今天被送進監獄。
白宮名人說︰小時我和弟弟爭著要大隻果,媽媽把大隻果舉起來說︰“最大最好吃的隻果,誰都想要。讓我們作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兩半,看誰修剪得好,誰就是大隻果的得主。”結果我用汗水和努力換來了那個大隻果。我感激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
【談天】
“天上不會掉餡餅”這話說了幾千年了,但希望投機鑽營,坐享其成的人總是存在。
【經文】太11︰12“天國是努力的人進入的,努力的人得著了。”
【說地】
美國經濟學家葛爾布雷有一位忠心耿耿的女管家叫艾梅莉。一天,他告訴管家,因為勞累需要安靜休息一會,午睡期間不接任何電話。
一會兒,白宮打來電話。
“請找葛爾布雷,我是約翰遜。”電話那邊傳來總統的聲音。
“他在午睡,囑咐過不要叫醒他,總統先生。”
“請你叫醒他,我有要緊事。“
“不,總統先生,我是替他工作,不是替你工作。”艾梅莉很堅決。
事後,葛爾布雷向總統表示歉意,總統顯得很高興︰“告訴你的管家,我將請她來白宮工作。”
【談天】
什麼叫盡職?什麼叫忠心?這是一個很好的注解。遇到這種情形,許多靈活人都會想出種種辦法滿足總統的要求而對主人的要求予以變通,但只有真忠心的人才會時時想到誰是我的主人?我應當效忠誰?
【經文】太6︰24“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
“誰是忠心良善的僕人,為主人所派管家里的人……”
【說地】
在浩瀚的大西洋岸邊住著一位老人,每天退潮時,他會在沙灘上走上好長一段路,老人在一路上會偶爾曲身,拾起一些東西,然後拋擲到海里。
一日,等老人走下海灘,鄰居為了滿足好奇心,便跟著他,果然,老人像往常一樣從沙灘上撿起些東西,然後丟到海里,鄰居看得見他撿起的原來就是退潮時被擱在沙灘上的海星。當然,若沒有人把它放回海里,它將在下次漲潮前,因脫水而死。
鄰居帶著嘲諷的口吻說︰“喂,老先生!你在干什麼?這海岸綿延數百里,每天被沖到沙灘上的海星成千上萬!你就讓它們躺在那里**,又有什麼關系?”
老人把手上的海星遞給鄰居看,說︰“對它可有關系啦。”
【談天】
積水成河,聚沙成塔的道理誰都懂,可是又不是誰都能從小事做起並且持之以恆。“莫以善小而不為”的訓誨人人都明白,但不是人人都把“小善”看得那麼重要。彎腰、撿拾、投擲,舉手之勞便可拯救一個生命,可是每每我們卻因事小而置之不理。這點對基督徒的救靈工作又有什麼啟發呢?也許你認為世人還有那麼多人未信福音,多救一個人又算什麼,但是,對你的那個福音對象卻是大有關系呀!
【經文】路16︰10“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
【說地】
在東京國際馬拉松賽中,日本選手山田本一獲得冠軍非常令人意外。記者自然窮追不舍地問其得獎奧秘,結果得到的回答是︰“憑智慧取勝!”
幾年後這謎底總算被揭穿,他在《自傳》中說︰“每次比賽前我都要把比賽線路仔細地熟悉一下,並把沿途醒目的標志畫下來記在心里。如第一階段標志是一座銀行,第二階段標志是一棵大樹……比賽時我以百米速度奮力沖擊第一目標,然後以同樣速度沖向第二日標,這樣40多公里賽程,就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而輕松跑完了。”
【談天】
現實中許多人做事常常半途而廢,原因正是在我們心里感覺到成功離我們太遙遠。準確地說,不是因失敗而放棄,而是因放棄了而失敗。人生旅途中,如果有一點山田本一的智慧,也許你就會更多地收獲成功的喜悅!
【經文】*箴4︰8“喜愛智慧,智慧就會使你成功︰珍惜智慧,智慧就會使你尊榮。”
【說地】
日上三竿,蠢才懶洋洋地起來,漫不經心地閑逛,恰遇人才工作回來,二人握手後就聊開了。
蠢才笑嘻嘻地說︰“你名字是人才,可‘人’字太簡單,一看就沒多少東西,沒有多大意思。”
人才微笑地回應︰“你叫蠢才,是春天生的?真不簡單,還有兩條蟲子伴在你身邊。”
“什麼?兩條蟲?”
“是啊!一條公的叫笨蟲,一條母的叫懶蟲。”人才不假思索地回答。
【談天】
歌德說︰“天才就是勤奮!”
哲人說︰“懶惰人指望吃飯不用牙齒,但把智慧吞噬了。”
人才與蠢才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天天做工,一個天天做夢。
【經文】箴19︰15“懶惰使人沉睡,懈怠的人必受饑餓。”
【說地】
五官科里來了二位鼻子患疾的病人,甲說︰“若檢查結果是癌就立即去旅行”,乙也如此表示,結果出來了,甲是鼻癌,乙是鼻息肉。甲離開醫院,去實現他的“人生計劃”,乙則住院,甲先去拉薩再去海南,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听了一次《二泉印月》,並且克服重重困難讀了莎士比亞的作品,甚至考取了北大……
有一天,乙在報上看到甲的一篇有關生命的散文,打電話給甲,甲說︰“真無法想象,要不是這場病,我的生命該是多麼糟糕,是疾病提醒了我,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現在我才體會到什麼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而乙由于患的不是癌,早把去旅行的計劃置之腦後了。
【談天】
這世上其實每個人都患了一種“癌”——死亡,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像甲那樣列出一張生命計劃清單,拋開一切多余的東西,去實現夢想。也許是因我們認為自己還會活得很久,正是這量上的差別,使人的生命有了質的不同︰有人把夢想變現實,也有人把夢想帶進墳墓。人若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那麼生命的質量將會有質的飛躍。
【經文】傳9︰10“凡你手所當作的事,要盡力去作……”
【說地】
源于黑門山麓的約旦河整天川流不息,滾滾注入鹽海,而鹽海總是平靜得要“死”,似乎連興起半點浪花的興趣都沒有。
鹽海對約旦河說︰“你整天奔波,活得太累了吧?什麼時候你也能象我一樣舒舒服服地靜靜地徜徉在柔和之中,尤如富貴的太太靠在沙發里一樣?”
約旦河答道︰“想保持自己永遠是新鮮的,就不能整日躺在那里做夢!”
若干年後,壯麗的約旦河愈來愈顯得秀美和年輕,但鹽海呢?人們給它起了一個綽號,名叫“死海”!
【談天】
安逸是通向地獄的捷徑,它會在無聲無息中漸漸毀滅你的理想,腐蝕你的心靈,一絲絲抽去你本可搏擊長空之翅膀的羽毛,一滴滴漏盡你寶貴的生命血漿。如果你想永葆青春,那就去找點事做吧!勞動雖累,但它讓人有生機!
【經文】腓3︰12“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
【說地】
甦格拉底帶他的幾個弟子來到一塊成熟的麥田邊,對他們說︰“你們去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但只許前行不能回頭。”
地里到處都是大麥穗,哪一個才是最大的呢?弟子們埋頭向前尋找,看看這株,望望那株,總是搖頭,總想最大的可能還在前頭呢?在這種心理驅使下,他們一次次選擇,又一次次地放棄,以為機會還有的是,沒必要過早地定奪。誰知,猛一抬頭,他們已經走到了麥田的盡頭,甦格拉底笑眯眯地在那頭等著他們呢,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此時才如夢初醒!
【談天】
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麥地中行走,也在努力尋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發現了顆顆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地摘下來;可有的人則東張西望,猶豫不決,一再錯失良機。人應當追求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抓在手里才是實實在在的。
【經文】*弗5︰15-16“所以,你們的行為要謹慎。不要像無知的人,要像智慧的人。要善用每一個機會……”
【說地】
電話是誰發明的?許多人都承認是愛迪生等科學家花了大量精力,做了大量工作,幾乎完成了電話的99%。但是,法院最後將發明權判給了貝爾。原因是,雖然愛迪生付出不少汗水,但他們最終認為電話沒有實用價值而放棄了,可貝爾卻能再堅持研究,後來,他只將螺母轉動了4.1周,改變了電流幅度,使電話有了實際用途。故發明權只能歸給貝爾,而愛迪生離成功只是將螺母轉動4.1周。
【談天】
人生在世,貴在堅持。偉大的成功無一不是持之以恆的結晶,只要多堅持一分鐘,你就會多收獲一份希望。生活有時不只是速度競賽,而是一種耐力的競爭。信心是接取上帝恩典的工具,而忍耐則是承受上帝應許的條件。
【經文】來6︰12“總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
【說地】
在一個造鐘表廠的倉庫,有不少鐘貯存著。“滴答、滴答”,鐘表的指針都忙著走路。
一只剛出廠的新鐘來到他們中間,因為它體積較小,有伙伴就說︰“來罷,你也該做工了,不過你這麼小,我們真為你擔心,你能不停地走完三千三百萬次已經算是不錯了。”
“什麼?三千三百萬次?”小鐘吃驚了︰“要我做那麼大的事,不行、不行,這要到什麼時候?”它呆若木雞地望著大家。
“別听他們胡說八道,不用怕,你只要每秒鐘擺一下就成了。”
“這才簡單!”小鐘興奮地跳了起來。于是“滴答”聲中小鐘已不知不覺地過了一年,擺過了三千三百萬次。
【談天】
只要認真面對現在的每一個時刻,實在沒有必要為悠長的歲月擔心,每一秒鐘盡一秒鐘責任就可以了。
【經文】太6︰34“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說地】
一位女游泳選手立志要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橫渡英吉利海峽的人。為了達成這目標,她天天用心練習。這一天終于來臨了,女選手充滿自信,在眾多媒體記者的注視下,滿懷信心地躍入大海中,朝對岸英國的方向邁進。剛開始時,天色非常好,女選手很愉快地向目標前進。但是快要接近英國對岸時,海上起了濃霧,而且越來越濃,幾乎已到了伸手不見五指的程度。她處在茫茫大海中,完全失去了方向感,不曉得到底還要多遠才能上岸。她越游越心虛,越來越筋疲力盡。最後她終于宣布放棄了。
當救生艇將她救起時,她才發現只要再游一百多公尺就到岸了,眾人都為她好惋惜,距離成功就那麼近了。她遺憾地說︰“要是我知道距離目標只剩一百多公尺,無論多辛苦,我一定可以堅持到底,完成目標的。”
【談天】
托爾斯泰說︰“決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我們不一定知道成功的目標何時會出現,但是堅持到底的決心是成功的必需條件。
【經文】*來3︰14“如果我們能夠堅持當初的信念,始終不變,我們就是基督的同工。”
【說地】
40年前,原甦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邀游了108分鐘,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他在20多位宇航員中之所以能脫穎而出,起決定作用的是一個偶然事件。
原來在確定人選前的一天,主設計師羅廖夫發現,只有加加林在進入飛船時脫下鞋子,他認為只有這個青年如此珍愛他為之傾注心血的飛船,于是決定讓加加林執行這次飛行。
【談天】
機會源始于脫鞋,似乎不可思議,但細細一想又覺得十分在理,脫鞋是小事,但折射一個人的敬業和品質,這正是贏得主考官信任的關鍵所在。一個基督的僕人如果能在看似平凡的小事上一絲不苟,就必然在大事上贏得主的信賴。
【經文】路16︰10“一個人在小事上靠得住,在大事上也靠得住……”
【說地】
父親帶三個孩子去沙漠,說好是為獵駱駝。
到目的地,父親問老大︰“你看到什麼了?”老大說︰“我看到獵槍、駱駝,還有一望無際的沙漠。”父親搖搖頭說︰“不對。”接著又用同樣的問題問老二。老二說︰“我看到爸爸、大哥、弟弟、獵槍、駱駝,還有沙漠。”爸爸同樣說︰“不對。”父親把目光轉向老三。老三的回答很簡單,說︰“爸爸,我只看見駱駝。”父親十分高興,用手撫摸老三的頭,說︰“你是對的!”
【談天】
目標是干事的動力,有了目標內心就會找到行動方向。漫無目標的飄蕩終歸要迷路,許多人最終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宏願,關鍵問題是他們一開始就沒有定下或找到生活的目標。或者有人開始還有一定的目標,但一旦進入人生的沙漠,便迷失了目標。
【經文】腓3︰14“……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
【說地】
人一生中最不耐煩的可能是車站等車了。那份焦灼、等待的乏味實在讓人難受。
站台上的人都傾著身子目不轉楮地盯著火車來到,生怕錯過這趟車。我也不安地在站台上晃動,有點象熱鍋上的螞蟻。
“很快就來了,如果有人此時走開,恐怕就晚了。想要上車,必須在站台上警醒等候。”媽媽自言自語,但又好象是在對我說話︰“一個基督徒等候耶穌再來、一個奮斗者等待成功機會也都是這樣……”
我愕然了,我為媽**發現而驚奇。一個與土地已經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媽媽根本不懂什麼哲學,但她能從這平凡的事上悟出如此深刻的真理,真使我激動了好一陣子。
【談天】
等候的過程也許是苦澀的,但其結果卻是香甜的。此後,我每次等車,都不再煩躁……
【經文】雅5︰7-8“……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里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
【說地】
木匠跟了老板多年,準備回家與妻兒享受天倫之樂,要離開建築行業。
老板自然不希望這位做得一手好活計的木匠走,再三挽留,木匠決心已下不為所動,老板最後央求他能否幫忙造好最後一座房子再走,老木匠點頭了。
可是,誰都看得出,老木匠這時已顯得有些心不在焉了,用料不嚴格不說,做出的活計也全無往日水準。
房子建好了,老板把一串鑰匙交給了老木匠︰“這房子算是你離開時我送給你的禮物。”
老木匠真愣住了,羞愧與後悔的神態從他臉上一覽無余,一生中蓋了太多的好房子,最後卻為自己建了幢如此粗制濫造的“壞”房子。
【談天】
每個人都有意無意地每時每刻在為自己建造生命的歸宿,今天任何一個不負責的後果,都會在明天某個地方等著你。
【經文】啟14︰13“……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
【說地】
從前,在美國標準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波特。這人十分有趣,不論他在遠行住賓館之時,還是在書信及收據的簽名處下方,都要加上幾個字︰“每桶四美元的標準石油。”
他後來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反倒沒人叫了。
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如此努力宣揚公司聲譽的職員,我要見見他。”于是邀他共進晚餐。
幾年後,洛克菲勒卸任了,第二任董事長不是別人,就是阿基波特。
一件誰也能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波特真去做了。且堅定不移,樂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有太多才華橫溢的人,可是最後只有他成了洛克菲勒董事長的接班人。
【談天】
基督徒如果在高舉傳揚主名的工作上能象阿基波特那樣執著,那我們的主將會何等的喜悅我們,我們將無疑是屬靈基業的承受者。
【經文】代上16︰23“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歌唱,天天傳揚他的救恩。”
【說地】
一位旅行家在瑞士偶遇一個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小牧童,他為小牧童講述了一個“好牧人為羊舍命”的故事,同時又教他背誦詩篇23篇。然而小牧童目不識丁,教他十分困難,于是這位基督徒旅行家想出一個辦法︰以一個手指代替一個字,叫孩子背經文。小牧童不久就背會了一句︰“主是我牧者。”
一年後,旅行家重游那地時想去看看這位小牧童,孰料小牧童已歸天!事發去年某晚,風雨襲人,小牧童領羊回家,發現少一只羔羊,便焦急去尋找,不幸失足落入深坑。人們看見他時,已滿身鋪著雪花,但手放在胸前,四只手指彎曲,似乎還在背著︰“主是我牧者。”
【談天】
這故事完全是“主尋亡羊圖”的再現,不過這位小牧童是在那位大牧人的感召下實踐了他的教訓。今天教會中的牧人能否從中得到一些激勵呢?
【經文】彼前5︰2“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
【說地】
剛讀完初中的孩子對生活、工作都有許多自以為得意的想法。討厭日常的瑣碎小事,父親責備他“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做”。可他嗤之以鼻,還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的宏大理想……
父親大聲命令“把手舉起來!”孩子無法理解,又感到父親真可笑極了。但父親還是嚴厲地這樣要求,孩子被父親的眼光所震懾,不由地舉起手來。父親說︰“我要你好好看看,手永遠比頭高!這意味什麼?無論什麼時候,干總是第一緊要的,不管你想得多好,講得多好,你都得要干,要動手干!夸夸其談,只能一無所成。”
父親一口氣說出來的話,讓孩子感到如同掠過平崗的疾風,一下子開啟了他的心智,暴露了他的浮躁與淺薄,孩子低下了頭,但手依然高舉著。
【談天】
行動比思想更重要,行為能見證信心的真實,人不能“眼高手低”,不能“能說不能行”,不能只會做夢而不會做事!
【經文】雅2︰26“……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基督教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