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以利沙
作者:法兰斯·迪信
正文
第一课 蒙召装备事奉 第二课 童子受咒诅 第三课 如何被圣灵充满 第四课 笔下神人的图画
第五课 先知的家具 第六课 书念妇人的儿子起死回生 第七课 腓立比书四章十九节的实例 第八课 乃缦得洁净
第九课 失而复得的斧头 第十课 好信息的日子    
正文 第一课 蒙召装备事奉
    (经文:王上十九15-21;王下二9-13)

    以利沙是以利亚的继任人,他做了以利亚的帮手长达九年之久。要等到这九年之后,神才将任务完全交托给他。以利亚和以利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二人都施行相似的神迹,同样身处于一个不信悖逆的世代,同样是所有有需要的人的祝福;话分两头,他们的事奉却有着显着的差别。以利亚是一位孤独粗犷、铁面无私,充满激情的先知,而以利沙却是一位和霭可亲、富有远见的先知。对于以利亚的背景、以及他为要承担神伟大的召命所作出的准备,我们所知的不多──但对于以利沙的种种,却着墨不少。列王上十九章十五至二十一节,对于那些特别蒙召事奉的神的工人来说,包含了一个特别的信息。请注意下列几点──其中几点已在有关以利亚的课程中交代过(第十二系列):-

    (一)以利沙看来不可能被呼召为神特别事奉的人。

    第十五至十六节告诉我们,神呼召以利沙的时候,他的身分和工作──第十九节。以利亚的继任人竟然是一个把犁人,这不大可能吧?──请参阅摩西(出三1)、基甸(士六11)、大卫(诗七十八70)、阿摩司(摩七14)──并与林前一26-29参照。从整本圣经到每个时代神子民的经历中,都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事实﹕神的呼召往往叫人出乎意料之外,临到那些看来不太可能的人身上。

    (二)以利沙的蒙召是清晰、确定无误的。

    神是他工场的主管。他拣选并委派人来事奉他,而他这样做的时候,是清晰明确的──请参阅太九38,并与徒十三1-4作一参照,你会在其中看到,神按各人的名字来呼召人,为他作宣教的工作,使人能够清晰无误地明白他的旨意和目的。然而,很多时候,那呼召是间接临到人的,正如以利沙是通过以利亚蒙召的。

    (三)以利沙忠心耕耘土地时蒙神呼召。

    他是否因为没有稳定的工作,而希望进入「全时间事奉」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确实知道当他蒙神呼召时,他正在尽忠职守地工作。那些想要主引领他们参与更多事奉的人,理应采取这种态度。倘若你正在祈求神带领你做宣教或牧养的工作……容我问问你:你是否把自己现在的工作当作对神的事奉呢?你是否准时、认真、恭敬、并乐于与人合作呢?你是在神的学校里,因此你要在受训期间尽力而为。

    (四)以利沙在被神呼召,前并没有尝试进入神的事奉行列中。

    当他确实知道神的呼召后,才离开耕种的工作,并离开家庭,顺服主来跟随以利亚。构成神呼召人参与专职事奉的因素是什么?

    (1)需要并非「呼召」。即使对主的工人的需要极大,但只是需要,并不能构成那呼召。

    (2)机会并非「呼召」。服事主的机会多的是,但只是机会,并不能构成那呼召。

    (3)能力并非「呼召」。我们可能在灵性、精神、身体方面都合乎资格,但这也并不能构成那呼召。

    (4)邀请未必是「呼召」。即使有像以利亚一样的的人邀请我们,但我们必须确实知道,在他的邀请中,有神的声音向我们说话。

    (5)意欲并非「呼召」。我们可能有事奉主的强烈意欲,但我们必须注意,行动之前,得先有神的命令。

    神的呼召就是那深刻内在的信念,加上内心的平安,并有神的话语作为确认,以致我们能在某时某地从事神吩咐我们的某种工作。

    (五)以利沙被神呼召做一件最困难的工作。

    神的呼召一直都是一件困难的工作──你以为以利沙杀死那些逃避耶户之剑的人,以及协助以利亚的九年时间,是轻易而举的吗?若将路九61与后面的那事件连起来看,你会发现以利沙回应神的呼召确是艰巨的决定。一旦我们回应神的呼召,我们便卷进了属灵的战争里面,并成为魔鬼攻击的特别目标──请参阅弗六12。因此,我们需要两项特别的条件:毅力和忍耐。

    (六)以利沙不但回应了神的呼召,并且接受了事奉所需的特别装备。

    以利亚搭在以利沙身上的外衣,成为主圣洁恩膏的象征──请看第十九节,并请与第十六节参照。当神呼召人服事他时,他必定给予装备──请看基甸(士六11-14);耶利米(耶一3-10);主耶稣(太三16);耶稣的门徒(路二十四49;徒二4──比较徒十三1-4),并注意那给予我们的应许──徒一8。「所有神的命令都都包括着神赐予能力的应许」,在王下二9-13,我们看见以利沙如何体会到,他多么需要属灵的恩赐来借着他的事奉履行神的旨意。

    (七)以利沙全心全意地降服在神的面前,以回应神的呼召。

    以利亚将其外衣搭在以利沙的身上,就此印证了神对他的呼召,第二十至二十一节告诉我们以利沙如何作出回应。我们应如何回应神的呼召呢?

    (1)圣洁的迫切性:将第二十节的头十四个字与徒八29-30作一比较。

    (2)圣洁的决心:将第二十至二十一节与路九61作一比较──但不要把以利沙与那我们的主说话的对象混为一谈。以利沙回家告别家人;他已作好准备离要离开所爱的家人,放下家庭和一切去遵行神的旨意。每一个主的仆人务必同样甘心乐意地承受一切──请看第二十一节,其中看到他公开告辞众人,完全弃绝其旧有的生命,什至包括焚烧其犁地工具的举措。这正正标志着他对主全心全意的降服与献身。

    (3)圣洁的委身。请读第二十一节结尾的伟大行动──并与路五10-11作一比较。

    结束反思:赛二十八16。

    
正文 第二课 童子受咒诅
    (经文:王下二11,23-25)

    列王纪下二章二十三至二十五节确实难以理解(彼后三16),但研读神的话语遇上困难是合乎情理的。人那有限的头脑怎能完全理解无限的神那思想智慧结晶的记录呢?假若我们那贫乏有限的头脑真能透彻理解的话,圣经怎能称为神的启示呢?承认圣经中存有问题,可又决不贬低其价值;我们必须记得,纵然我们不能理解箇中意义,事实终归是事实。当我们研读这段圣经时,让我们看一下神要我们学习的功课。

    (一)请思想一下这些「童子」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的圣经钦定英译本(AuthorisedVersion)说:那些嘲弄以利沙的人是「小孩子」,指的是十岁以下的孩童,但新国际译本(NewInternationalVersion)称呼他们为「青年」,指的是大约二十岁以下男孩。究竟他们有多大?

    (1)在创世记四十四章二十节,便雅悯被描绘成「一个他老年所生的一个小孩子」──但当时便雅悯其实至少已是二十岁的小伙子了。

    (2)在撒母耳记上十六章十一节,大卫被称为耶西的众多「儿子」中「小的」,而希伯来文的「最年轻」及「孩童」的两个语词,即是列王纪下二章二十三节中翻译成「童子」的字词。当时大卫有多大?在撒母耳记上十六章十八节,我们得知他是「一个大有勇敢的战士,说话合宜,容貌俊美……」,意味着他必定已有二十岁或三十岁。

    (3)在列王记上三章七节,所罗门说到自己:「我是幼童」──再次是那两个希伯来文的词语──但所罗门已是二十岁!

    因此,那些嘲弄以利沙的「童子」该在十六岁与三十岁之间;他们已到了应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年龄,已经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因此,那些攻击神先知的人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注意那些冒犯者居住的地方。

    他们住在伯特利,耶罗波安在那里竖立了金牛犊(王上十二28-33)──原是敬拜偶像的据点及背信叛道的中心。他们是一个亵渎神名字之邪恶运动的代表,因此他们对以利沙的攻击,并非出自突然产生的念头,而是借以表述他们坚决的态度。

    (三)请细察这些冒犯者的行动。

    他们嘲笑以利沙说:「秃头的上去吧!秃头的上去吧!」(二十三节)以利沙是神的先知。这些年青人是其假神的代表,而以利沙却是真神的代表──因此,攻击以利沙相当于攻击神,正如当扫罗逼迫早期的基督徒时,他确实正在逼迫主耶稣(徒九4)。但是,这些讥笑的话语有什么意义呢?事前,以利沙陪伴着以利亚,路经伯特利前往耶利哥;而以利亚被接升天后,以利沙正要独自返回伯特利。在回程中,以利沙遇上了那些年青人,他们明知他是神所指派的先知,但却讥笑他说:「秃头的上去了!」在东方,「秃头的」这措辞无异是毁谤──严重的侮辱。为什么他们说:「秃头的上去了!……」呢?是否因为他们知道以利亚刚升上天去,所以实际上他们正在对其继任者说:「也上去罢,去你所属之处吧!」?若果真如此,他们确实在针对以利沙,犹如今天某些不敬畏神的人发言反对主的仆人。

    (四)现在请思考以利亚的行动。

    请读第二十四节。他是否做错了事?他是否处事太草率了呢?他没有行差踏错,因为神支持了他的做法,他迅速地对这些冒犯他名的仇敌判以严酷的刑罚。神施予的审判是在以利沙事奉开始时降临──若与使徒行传五章一至十一节作一比较,便可发现在使徒事奉开始时也是如此。

    (五)请看神的审判如何临到这些讥讽者。

    第二十四节没有告诉我们有四十二个人被杀,但有些人可能真的被杀,更有些人终身留下伤痕。可是,这审判不是过份严厉吗?──请参阅历代志下三十六章十六节。

    (六)综上所述,请留意从这事件中可学到的功课。

    (1)我们必须防範,免得对神产生一个扭曲、片面的观点──请参阅马可福音十六章十六节;罗六章二十三节;十一章二十二节。

    (2)不论老幼,神不能被藐视违抗而不施以惩罚──请参阅箴言二十九章一节;加拉太书六章七至八节。

    「我们毋须对这个事件的记录表示歉意,似乎心中惭愧不已,我们倒应该完全接受这圣经的警告,认识到神是不能被藐视违抗而不施以惩罚的,正如在旧约中所显示的,可作为我们现时的警告,虽然神在现世未必施行审判,但永远的审判却是不可置疑的。」(吉尔博[H.E.Guillebaud])

    (3)逼迫神的子民是非常危险的──请参阅诗篇一百零五篇十五节;撒迦利亚书二章八节。

    (4)父母若疏忽或毒害其子女,也必受苦。这些「子女」深受偶像崇拜的影响,因而他们和其父母也必身受其害。

    (5)虽然这主题难以理解,但让我们切记:全地的审判者永远行事公平正直──请参阅创世记十八章二十五节。

    这确实是严重的事件,但在结束这课程之前,让我们在神面前屈膝祷告,并诵读帖撒罗尼迦后书一章六至十节。当荣耀之主再来之时,世上不信的人所要面对的审判是何等可怕!

    结束反思:彼得后书三章九至十节。

    
正文 第三课 如何被圣灵充满
    (经文:王下四1-7)

    神定意要给他的每一个儿女的福分是要他们被圣灵充满──请参阅以弗所书五章十八节。这是每一个神的儿女在正常情况下应有的经验──请比较使徒行传二4;四8;四31;六3;九17;十一23-24;十三9;十三52。列王记下四章一至七节所记载的事件,不光是历史的事实,也是寓言。这是涉及一个贫穷的寡妇,她的丈夫曾是神的仆人;她现在一贫如洗,她的孩子也面临困境。她就在这没有指望的情况下恳求以利沙,神借着他施行了神迹,使她器皿里的油用之不尽,足以满足她的需要。这就是一个关于空的器皿得以盛满了油的故事──油在圣经里是圣灵的象征。因此,这件事正好给我讲明,虚空的心灵如何被圣灵充满。我们如何得以被圣灵充满呢?

    (一)我们必须承认有极大的需要。

    这个穷寡妇的需要的确很大!他除了一小瓶油以外,什么都没有。然而她的债主上门追债,要取去她的两个儿子。于是,她谦卑自已,向以利沙承认自己的虚空和贫穷──那就是她通往祝福的第一步!每一个信徒,在三方面的意义上,都是欠了债,当我们被圣灵充满时,才能清除那些债务:-

    (1)我们欠下了顺服神的债(路十七10)。

    (2)我们欠下了爱我们弟兄姊妹的债(约壹三16)。

    (3)我们欠下了向失丧的人传福音的债(罗一14)。

    我们另有一个可清除债务的方法,那就是得到圣灵的充满,使我们得到能力。按我们自己的力量,我们不能顺服神,爱我们主内的弟兄姊妹,以及对我们周围失丧的灵魂尽我们传福音的责任。但若我们被圣灵充满时,我们就能做得到。我们肯承认自己的需要吗?

    (二)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有什么。

    当这寡妇承认她的需要时,以利沙说:「你的家里有什么?」。她回答说:「一瓶油」(二节)。如果你是基督徒,你也能同样这样说,因为圣灵住在你的心里,正如他住在每一个神儿女的心里。你相信他的那一刻,他就进入你心──请参阅约十四16-17;林前六19。这不是凭感觉,而是信靠主的话语。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我们有什么:我们拥有「油」──请注意罗马书五章五节的「所赐给我们的圣灵」这八个字,并与约七37-39参照;罗八9-11;帖前四8。每一个基督徒都有圣灵的内住。

    (三)我们必须提供空的器皿

    第三节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内心满载着东西,圣灵就不能充满我们;他要等到我们倒空了自己,才能充满我们。换言之,在他充满我们以前,我们必须为他腾出空间。我们可能已充满了一切──充满了自我、自己的能力或罪恶。圣灵只能充满空空、洁净的器皿。仁爱的圣灵怎能充满一个心中没有爱的人呢?慈祥的圣灵怎能充满一个心中骄傲的人呢?柔和的圣灵怎能充满一个心中自私的人呢?真理的圣灵怎能充满一个心中欺诈的人呢?圣洁的灵怎能充满心中污秽的人呢?我们是否愿意按着哥林多后书七章一节的教导生活行动呢?倘若我们向主承认自己的罪,我们便能经历到约翰壹书一章七节及九节中所记载的。

    (四)我们必须使用内室祷告神。

    第四节告诉我们:那寡妇回家关上门,与外界隔绝,单独亲近主。这里是一个被圣灵充满、被圣灵恩膏、被圣灵充满能力的人。能力的充满都是在关上门才出现──请参阅路加福音三章二十一节,并留意耶稣祷告的时候,圣灵的恩膏就临到他。请也比较使徒行传二1-4;四31;九11,17。这些经文章节显示:圣灵的充满,都是在祷告的所在地出现,作为对祷告的回应。

    (五)我们必须绝对顺服神。

    第五节告诉我们:那寡妇毫无保留地顺从以利沙的指示──请与使徒行传五章三十二节中那重要的陈述作一比较。我们顺服神多少,神便充满我们多少。我们是否有意识地不顺服神呢?惟有当我们愿意完全顺服神,他才能赐予圣灵完全的充满。

    (六)我们必须踏出信心的一步。

    我们可能承认我们的需要,认识到我们有什么,提供空的器皿,使用内室,绝对顺服神,但唯有在做了这些准备工夫之后,我们才能采取运用信心的步骤。我们必须相信神的话语,信靠他必定会等候并成就他在我们身上的心意──请看以弗所书五章十八节。根据约翰壹书五章十四至十五节,如果我们的祷告符合神的旨意,神会聆听并答应我们的祷告。神对我们的旨意,是否要我们被圣灵充满呢?是的──在以弗所书五章十八节,看到这是他的命令!因此,我们可以凭信心祷告神:「主,愿圣灵充满我」──并且知道我们的祈祷会蒙垂听!

    (七)我们必须利用神所赐予的东西。

    第七节告诉我们:那寡妇确实做到这一点。圣灵充满我们,并非为了我们自私的享受,而是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上能有效地事奉他,好荣耀他。神的儿女若愿意每天来到主的面前,恳求神用圣灵的恩典与能力重新充满他们,那是多么有福的事!

    结束的反思:路十一13。

    
正文 第四课 笔下神人的图画
    (经文:列王纪下四8-17)

    圣经最感人的故事之一就是那在书念的「大户的妇人」的故事。我们在列王记下四章八节首次读到她的故事﹕以利沙为神工作奔波,路经她的家,而她也一眼就看出他是一位「圣洁的神人」(王下四9)──并非只是一位「神人」,而是一位「圣洁的神人」。这些语词能用在我们身上吗?如果我们是基督徒,应该是如此,因为神要求我们,并会赐力量给我们,过一个圣洁的生活──请参阅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七节。

    已故的金˙卡农˙盖伊(CanonGuyKing)表明,神认为「圣洁」的人应该有三个特征。一个圣洁的人就是(1)一个相信神的人;(2)一个属于神的人;(3)一个行为举止有神的样式的人。我们是否信靠他,生活行动像一个属神的人,行为举止有神的样式呢?列王纪下四章九节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过着圣洁的生活,我们会有某些特征表现出来。

    (一)一个圣洁的人决不担忧他每天的生活所需。

    很多主的子民很担忧他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但如果我们要过一个圣洁的生活,我们毋须为我们的生活所需担忧,因为正如神使用那书念的妇人来供应以利沙,他也会使用某些人来喂养供应我们的需要。他在撒勒法和基立喂养看顾以利亚(王上十七2-16),他同样也会照顾他每一个儿女的需要──请参阅诗篇三十四篇十节;腓立比书四章十九节,并请看诗篇三十七篇二十五节中所说的。

    (二)一个圣洁的人往往很快就受到别人的注意。

    当以利沙路过的时候,这妇人很快在他的身上认识到一个圣洁的人的特征;她觉得他有些地方与众不同。他可能在用膳前祷告,言语出众,行为举止彬彬有礼、体贴他人,又乐于助人,以致她不能不问自己:「他具有什么特质是我所没有的呢?」我们所爱的人有否「察觉」到我们是「圣洁的神人」呢﹖抑或我们只不过是那些泛泛之辈?──请参阅提摩太后书三章五节。

    (三)一个圣洁的人往往很快就成为其他人的话题。

    当那妇人认识到以利沙是一个圣洁的人时,她告诉她的丈夫──其他的人也听闻以利沙这个人。当我们成为他人话题的焦点时,他们提说我们的话题是什么呢?他们是否在说:-

    (1)「假若那是他的宗教,那我就不要了……」?

    (2)「他自称是基督徒,但却不是诚实正直的人……」?

    (3)「她常常去教会,但却是不折不扣自私的人……」?

    (4)「他们说自己是基督徒,但我却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罗马书十四章七节告诉我们「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人家经常看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他们是否在我们里面看到基督呢?

    (四)一个圣洁的人不愁没有发挥的机会,因为生活的每一个层面都需要这样的人。

    以利沙那有力的事奉,并非在讲臺上,而是在家里。他并没有传道,他只是每天过着圣洁的生活,而那是最为需要的。如果在商业、学校、工厂或家庭的範畴中,成千上万,什至更多的基督徒愿意过着圣洁的生活,复兴就会在我们的地上出现──请将以西结书三十六章二十三节与约翰福音二十章二十五节作一比较。今天迫切需要在于﹕基督徒要名符其实地做一个基督徒,活出基督的样式;对于身为基督徒的医生、银行业、工业从业员、家庭主妇……而言,重要的是过一个真正基督徒的生活!

    (五)一个圣洁的人若坚持过圣洁的生活,必会看到成效。

    以利沙看到了效果。他被邀请在那书念的家庭里住下来,由于他为主的名在那里生活并做先知的工作,他也给这个没有生育的妇人带来了生命中的祝福。他带来了丰硕的果实!──请看列王纪下四章十一至十七节。年长的基督徒时常关心的是有没有人因他们的劳苦而认识了基督,但如果我们尽忠事奉主,尤其贯彻一致地过着效法基督的生活,那就毋须惧怕有不良的果效。因此,请谨记加拉太书六章九节!在「那日」(提后一12),有很多人虽然在有生之年看不到自己的工作果效,但将来必会听到主的称赞──马太福音二十五章二十一节──而感到惊讶不已!

    我宁愿在每日生活中亲眼看到一篇道,而不只是听听而已。

    我宁愿有人陪伴我行走人生的道路,而不只是把道路指给我。

    眼晴比耳朵更能学习到真理,更乐意将之实行出来;

    娓娓动听的劝告往往让人无所适从,而美好的榜样却清晰有力。

    最好的传道人就是那些身体力行、以身说道的人。

    人们需要的就是在行动中表现善行。

    一个好人善于教导人行善;人们相信他们所看见的:

    一次引人注意的善行胜似四十桩道听途说的好事。

    与声誉卓越的人做伴,必会学习到如何坚守良好的名誉,

    因为正直公义的生活,讲出令人心悦诚服的语言;

    虽然能言善辩的演讲者令人陶醉于他的高言大智,

    但对于我来说,我宁愿在每日生活中,看到一篇道,而不是光听听而已。

    如果我们忠于我们所信、所属及所行的,我们必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归荣耀与神。──请看哥林多前书十五章五十八节所说的金石玉言。

    结束反思:彼得前书一章十四至十六节。

    
正文 第五课 先知的家具
    (经文:王下四8-10;路十38-42)

    这课文乃建基于列王纪下四章十节,因而可命名为「装备完整的基督徒生命」。有些人的生命好像一些房子,里面没有什么装备,简陋不堪。但神的计划乃是要我们「得到完全的装备」──请参阅提摩太后书三章十七节。作为一所房子,起码要有四件家具──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张凳子和一个烛台。以利沙先知作息的地方就有这几件东西;除非我们拥有这几件满有喻义的东西,否则我们就欠缺完全的装备,得以成为主有用的工人。

    (一)一个完全装备的生命之首要条件就是一张床──安息的象征。

    在马太福音十一章二十八至二十九节,我们看到两种不同的安息:作为礼物的安息及作为一个发现的安息。我们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安息呢?

    (1)从罪恶重担释放出来的安息。要得到这种安息,我们就得来到髑髅地(加略山)的十字架。请参阅歌罗西书一章二十节。你有这种安息吗?──你的心是否好像澎湃翻腾的海呢(赛五十七20)?

    (2)从谴责的良心释放出来的安息。要得到这种安息,我们就得与神、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请参阅使徒行传二十四章十六节。如果主喜悦我们,那是多么美好的事!──请参阅约翰壹书三章二十二节。

    (3)在世界的不安中的安息。在各方面,人的心里充满恐惧、焦虑及疑惑,但神的儿女可享有安息,从各种不安中得到释放──请参阅并比较诗篇一百十九篇一百六十五节;以赛亚书二十六章三节;腓立比书四章六至七节。当你听到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恐怖事件,你仍可以在风浪中得享安息──请参阅马可福音六章五十节。

    (4)从内心那种难以捉摸的自我挣扎中释放出来的安息。我们内心里面的自我生命是我们的死敌,但我们能够得着完全的拯救──请参阅罗马书七章二十四至二十五节。这拯救、这安息,来自对神的信心。面对罪,我看自己是死的,面对神,我在基督耶稣里看自己是活的──请参阅罗马书六章十一节。

    (5)从事奉的责任中释放出来的安息。为神工作与让神透过我们工作是迥然不同的两回事。为他工作会导致疲劳和紧张,但让他透过我们工作会带来喜乐和纍纍的果实。当神的工人领悟到是神自己在作工,而他的责任只不过是作出回应,安静地信靠顺服神的能力而已,他便会经历到安息。

    (二)一个完全装备的生命的第二个必需条件就是一张桌子──契合的象征。

    圣经钦定英译本中的但以理书十一章三十二节美妙地表达了神对每一个人的旨意。创世记首次向我们描绘出神与人之间完全无瑕的契合──创世记三章八节;但那种契合却为罪恶所损坏,只有在少数情况下,人才可以重新与神复和,享受与神的契合。我们在创世记五章二十四节及希伯来书十一章五节可看到这样的一个例子。神的计划就是愿意他的每一个儿女,都与他有圣洁愉悦的团契,而这也是一个完全装备的生命应具有的重要因素。如果有一个男孩子提到他的父亲时说:「可能的话,我不想与他有什么来往!」,那么这段父子关系就确实断绝了,终止了彼此契合的关系。我们与天父之间是否处于这种关系呢?我们是否被世事缠身,以致没有时间与他相交呢?我们的主所要求我们的,是我们自己,而并非我们的事奉。因此,启示录三章二十节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救主和罪人共进筵席,享受着圣洁、快乐的团契与亲密的相交。

    (三)一个完全装备的生命的第三个必需条件就是一张凳子──教导的象征。

    除非我们认识到,我们需要经常坐在神的脚前来领受他的教导,我们绝不能成为合神心意的人──请参阅申命记三十三章三节及路加福音十章三十九节。

    我们跟随主的人,有一个最有意义的名字,那就是「门徒」。什么是门徒?一个门徒就是一个受神管教的基督徒──一个来到主耶稣面前的人,他找到了安息,已「负他的轭」,他生命中最大的欲望就是要认识他,并遵行它他的旨意(太十一28-30)。严厉的管教自然就免不了。有些基督徒不愿意受主的管教;他们并非真正的「门徒」,因为他们对主漠不关心、以自己的意志为依归、不受管束。有些人却得着完全的装备,因为他们接受了神的管教与控制,成为了神所可喜悦的人。当他们接受了神仁慈的管教后,就成为更蒙神悦纳的人。你可知道如何坐在耶稣的脚前向他学习吗(路十39)﹖如何反覆思想神的道(诗一2)、学习他的道(提后二15)、顺服他的道(林后十5),并且服从他的指挥(罗六13)?

    (四)一个完全装备的生命的第四个条件就是一个烛台──见证的象征。

    一个烛台指的是一个充满光采的生命。主耶稣作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述句:(1)「我是世界的光」(约八12);及(2)「你们是世界的光」(太五14)。主要透过我们发出亮光,而马太福音五章十四至十六节告诉我们,他要我们在家庭、工作场所及世界各地发出亮光。就见证而言,我们的整个责任就是让主耶稣通过我们的行动和言语来发出亮光。如果我们降服于他,他就能如此成就,他就能使我们在黑暗中如明光照耀──请参阅腓立比书二章十四至十六节。

    总而言之,请留意与一个完全装备的生命有关的四个重要条件,全都涉及我们与主自己的关系。

    (1)安息是在基督里得到的。

    (2)契合是与基督共享的。

    (3)教导是从基督而来的。

    (4)见证是为主而作的。

    请留意﹕上面的四项,不单是一个完全装备的生命的必需条件,而其先后次序也是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安息,继而是契合、教导和见证。

    结束反思:提摩太后书三章十四至十七节。

    
正文 第六课 书念妇人的儿子起死回生
    (列王纪下四章十八至三十七节)

    这一课对于父母及那些负有教养儿女责任的人有特别的兴趣。这一课乃建基于列王纪下四章十八至三十七节所记载的事件,而那个故事是以第二十六节「你的孩子平安吗?」一句为核心。那个孩子在这故事里占有中心的地位──比较马太福音十八章二节。请注意:-

    (一)那孩子的情况

    我们必须清楚知道每一个孩子的属灵情况。而那答案在第二十及三十二节中强调出来。在第三十一节,基哈西误以为在睡梦中,但圣经经文宣告那孩子已死──那就是每一个孩童不是基督徒的情况。这并非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必定是道德败坏;这意味着他们在灵性上是死的──请参阅并将罗马书五章十二节与约翰壹书五章十一至十二节作一比较。我们全都死在罪中(诗五十一5),我们都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二1),直至我们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里借着信心接受新生命(约三36)。在马太福音十八章一至十一节,我们的主把小孩子(五节)描述为「小子」(六节),继而说他们是「失丧的」(十一节)。假若你知道,你的孩子在肉身方面已丧失或死亡,你会有什么感受?请留意那位书念的母亲感受:-

    (二)母亲的关注

    当那母亲遇到这悲剧时,她很自然会采取行动──请看第十九至二十四节。这便引发出一个问题:我们最应该关注孩子的哪些方面?我们是否应该关注他们身体安康、教育、职业……,还是应该首先关注他们灵命的健康?这个母亲知道她的孩子死了,她深切地关注到她的孩子能否起死回生。那确实应该成为我们对子女的态度。在此主日学教员负有特别的职使,因为很多父母并不关注其子女的灵命健康。主日学教师有何等荣耀的机会,成为这些儿童属灵的养父母,带领这些小子归向主耶稣,让他们得着生命与救恩,并成为他们的朋友!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作。引领成年人归向救主是一项伟大的任务,更何况是引领小孩子来归向他。请思想一下一个孩童的潜力。那个男孩将来可能成为一个葛培理(BillyGraham),而那个女孩也可能成为一个卡迈克尔-埃米(AmyCarmichael);那个笨手笨脚的男孩子可能成为另一个慕迪(Moody)或另一个凯里(Carey)!你是不是非常关注那些你所照顾的孩子的得救问题呢?

    (三)那仆人的失败

    以利沙差遣基哈西将那先知的杖放在那孩子的身上,但当他做了以后却没有什么事情发生!──请看第二十九至三十一节。这有什么教训呢?这是一个警告﹕我们在事奉神的时候,决不可拘泥于形式,当是一种职业。没有先为事奉祷告而去事奉神,是轻而易举之事。当我们代表神说话时,我们是否与他保持亲密的关系呢?基哈西看来似乎并没有祷告或作出任何特别事先准备。主日学教师有一个大试探,在进入课室向孩童教导真理之时,并没有为其重大任务作好准备。基哈西看来似乎没有祷告、没有准备、没有坚持,也没有信心,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果效──请参阅提摩太后书三章五节。他的事奉只不过是例行公事──但以利沙处理这整个问题的心态截然不同!

    (四)那先知的胜利

    (1)他一开始就跪在地上。请将第三十二至三十三节与马太福音六章六节作一比较。属神的人要传递神的生命,必须首先与神独处。在我们要将福音传给那些死于过犯罪恶的人之先,我们自己必须与神相遇。我们若能像哈拿所说的话,那是多么荣耀的事──撒母耳记上一章二十七节!你有否经常为你儿女的救恩或为别人的儿女献上祷告呢?

    (2)与对象有个人的接触。请留意在第三十四节,那神人与那孩子口对口、眼对眼、手对手的亲密接触。这表示如果我们要赢取孩童,使他们归向基督,我们必须(i)能从孩子的角度看事物;(ii)能用孩子的语言与之沟通;(iii)能进入孩子的世界,分享他们的兴趣。如果我们想要与那些我们为主要赢取的的人建立真正的关系,上述这些条件都是不可或缺的。

    (3)自身必须有强烈的意欲与努力。在第三十四节,我们得知那先知「伏在孩子身上」。「要赢取灵魂,必须与对手进行强烈的摔角和角力」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而这句话不但在成人中间工作管用,更适用于在孩童中间工作。这永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要求时间和精神上的牺牲,尽管时常令人失望,但却是荣耀有意义的工作,给予工作者大的报酬。

    (4)自身必须有忍耐与坚持。请看第三十五节。这神迹并非实现于刹那之间。以利沙必须倚靠神,凭信心工作。我们之所以失败,可能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忍耐,正当我们应该凭信心坚持下去,倚靠神为我们获取胜利时,我们却半途而废。

    总而言之,请留意当我们传福音给男女孩童的时候,我们必须留意下列三种生命的标记:-

    (1)在第三十四节,有温暖的标记,哪里有温暖,哪里必有生命。

    (2)在第三十五节,有打喷嚏的标记,这确实表明生命的存在。

    (3)在第三十五节,有视力的表记,因为我们得知,那孩子「睁开了眼睛」。

    结束反思:箴言二十二章六节

    
正文 第七课 腓立比书四章十九节的实例
    (经文:列王纪下四章三十八至四十四节)

    在吉甲有一所神学院,校长就是以利沙。在列王纪下第四章第四十二节描述以利沙为「神人」。那里有一百个学生,第三十八节却描述这些学生为「先知门徒」。他们都身受饥荒的煎熬,因第三十八节告诉我们:「那地正有饥荒。」然而,出乎意料之外,有一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有一个人带来了食物送给以利沙,但耶和华吩咐他把这些食物分派给他的学生享用,他们吃饱后还剩下一些。这就是旧约预表主如何喂饱了五千人(太十四15-21)及四千人(太十五32-38),从而见证出腓立比书四章十九节的真实性──神如何供应他子民的需要。他如何回应他们的需要呢?

    (一)神按照他的话语供应其子民的需要。

    请留意圣经的话语:「耶和华如此说」及「正如耶和华所说的」(43-44节)。神时常在圣经里应许供应他的儿女,他的应许永不落空。大卫在诗篇见证神供应的应许──诗篇二十三篇一节;三十四篇十节三十七篇二十五节;以赛亚对每一个信徒给予同样的保证──以赛西书三十三章十六节;我们的主在马太福音六章二十五至三十四节也说出同出样的话语;而保罗更加上自己的见证──罗马书八32;哥林多后书九章八节。神在这些应许中都保证我们他会永远按照他的话语供应他儿女的需要。

    (二)神必回应我们的祈求以供应他的子民。

    以利沙和他的神学生在极其窘迫的情况下向神祷告,而以利沙在祷告后就能说:「耶和华如此说……」(四十三节);让我们留意:虽然神应许供应我们的需要,但他等待我们去向他祈求。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是:他要我们倚靠他。祷告并不使他更愿意给予我们,但会提供一个渠道,让他能给予我们。如果我们发觉在供应上有短缺,我们可感觉到我们需要他,并要投靠他。神永远会垂听祷告,供应我们的所需,不管那是我们自己的,还是他人的祷告。我们从以利亚和以利沙的身上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三)神会在适当的时刻供应他的子民。

    他时常会在我们山穷水尽的时候才伸出援手。马勒-乔治(GeorgeMuller)是一个奇妙的例子,他和布里斯托尔(Bristol)孤儿院中的数百个孤儿,每天都经历到神的供应──全都是因祷告而得到了神的回应的。这些供应永远都是及时而来的──正如以利沙和他的学生所经历的!

    (四)神会按照适当的方式供应他的子民。

    以利沙的学生需要食物,因此主就送食物给他们。马勒-乔治需要为他的孤儿提供食物、燃料及衣着,主就一一供应这些需要的物资。你正需要什么?──请参阅路加福音十一章十一至十二节,并要信靠他,因他永不会使你失望。

    (五)神会以出其不意的形式供应他的子民。

    「有一个人从巴力沙利沙来……」这个人是何方神圣,我们无从稽考,这就提醒我们神供应我们的方式,超乎我们的想像。我们会易于受试探,认为「某某人会帮助我们」;然而,那帮助却从「巴力沙利沙」而来!以利亚的供应乃来自乌鸦(王上十七4)、以及一个寡妇(王上十七9)。神要提醒我们他的资源永不短缺。他知道如何供应我们的需要,而那供应的方式却往往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六)神通常会透过人的渠道供应他的子民。

    那神学院的需要乃由那来自巴力沙利沙的人供应。神的礼物──食物和其他的需要──并非从天而降,而我们的所需,他也会通过人的渠道来赐给我们。他也许要借着自已的某一个管家,来供应我们的需要;当然他会先将感动放在那人心上。至于属灵的恩赐,也是如此。这种礼物通常会通过传道的方式、或神儿女成圣的见证临到我们。主耶稣曾喂饱五千人,但他是通过其门徒而作的;在五旬节,主拯救了三千个灵魂,是通过彼得和其他人的传道而作的;保罗所需要的乃经常通过早期教会的基督徒甘心乐意的奉献而得到供应的。我们是否觉得责无旁贷,愿意成为供应人们需要的渠道呢?

    (七)神会充裕地供应他子民的需要。

    他必会丰裕地供应人的所需:「众人必吃了,还剩下。」(43节);「他们吃了,果然还剩下。」(44节)有很多剩馀的食物!这是一个神迹,若有需要,神也会为你施行神迹。

    (八)神会无私地供应他子民的需要。

    那「从巴力沙利沙而来的人」把食物给予以利沙,但以利沙将之与他的学生分享。神既然给予我们,我们也要与他人分享。请留意第四十二节的话语:「把这些给众人……」,并将之与马太福音十四章六节及约翰壹书三章十七节作一比较。我们应与他人分享神所赐予的礼物。这对于属灵的恩赐尤为真实。比方说:「他拯救了我们──但我们有否寻求他人的拯救?」他在我们的忧虑中安慰我们。为什么?请参阅哥林多后书一章四节。他担当我们的重担,但他说──加拉太书六章二节。神并不是任何人的债务者,而当我们施予人时,他也会继续施给我们──请将箴言十一章二十四节与路加福音六章三十八节作一比较。我们愈多施予,他也会愈多施予。他真是一个伟大的施予者!

    结束的反思:诗篇二十三篇一节。

    
正文 第八课 乃缦得洁净
    (经文:列王记下五章一至十五节)

    以利沙的事奉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可能就是乃缦得医治的故事。在这十五节经文中,我们得知他发现自己患上了痲疯病,随而出现了一线曙光,最后他奇迹地得到了医治。这个故事之所以吸引我们,因为它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当我们读他的故事时,我们将自己取代了他的角色。这故事的主角不再是乃缦,而是我们;而罪也取代了痳疯病;我们战战兢兢地站着的地方,不是约但河,而是「一个叫做髑髅地(加略山)的地方」,在那里「他儿子耶稣的血洗净了我们一切的罪」(约壹一7)。这故事可分成五章。

    (一)乃缦是一个重要人物。

    有些人的一生平淡无奇,毫无成就,而有些却名成利就,威名远播。乃缦就是属于后者(一节)。他无论何往,人都向他欢呼喝彩。他是「一个元帅…为尊为大…」;耶和华借着他成就了大事,而他是「一个大能的勇士」。他真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勇敢、可靠、广得人心!但是:-

    (二)乃缦患上了一种严重的疾病。

    第一节的最后七个字告诉我们,在他威风凛凛的军装背后,隐藏着令人憎恶的痲疯病症。你认识这样的人吗?丰功伟迹?是的,但私底里却是悲剧与忧伤。「一个伟人……只是长了大痳疯」。这是否你自己的故事呢?只有神和你自己才知道你心中的痲疯病──罪;其他的人不得而知,但神却明察秋毫,知道它的存在(撒上十六7)。这就是我们成千上万的同胞的写真──道貌岸然、德高望重、慈悲善良,但他们心中却充满了罪。他们不信神,因而灵命上患了病,而且他们从不敬拜上帝。他们有什么机会进入神的国度呢?

    (三)乃缦在其家中有一个温柔的女子。

    第二至四节告诉我们,这小女子是从以色列国掳来的俘虏,远离了自己亲爱的家人。在家里的时候,她已学习到信靠那永活的神,而现在她不但是一个信徒,更且是一个做见证的信徒。当她发现了她的主人患上了痲疯病,她非常同情他,觉得应该向他见证神的大能大力,好让他得着神的医治。由此看来,乃缦不知不觉间竟款待了天使,请看以赛亚书十一章六节.很奇妙的是,乃缦并没有表示傲慢的态度,竟然听取那小女子的见证!第五节告诉我们,叙利亚王作出了安排,让乃缦到以色列国的地方寻求医治。倘若灵命上患病的罪人愿意向神我们的大医生求医,那会是多美好的事!

    (四)乃缦做错了三件事。

    他很有智慧,聆听了那小女子的见证,但却很愚昧,不愿遵从她的劝告。他做错了什么事?

    (1)首先,他误以为他能以金钱来换取医治。第五节说他带了很多钱。他带了十他连得(talent)银子,需要两个袋子才可装满(二十三节);除此以外,他带了「六千舍客勒(shekels)的金子及十套衣服」(五节),作为送礼之用!但世界上所有的钱财,都无法医治一个在灵命上患了痲疯病──罪──的人……请看彼得前书一章十八至十九节。很多人认为他们能赚取救恩,但神的话语清晰地指出,救恩乃是一件礼物,我们只可接受,而不可凭自己的努力来赚取的──请参阅罗马书三章二十节;提多书三章五节。

    (2)第二,他寻求医治找错了地方。他去求见以色列王而不是去求见先知以利沙(六节)。现今很多人寻求救恩却叩错了门:例如向祭司或神甫认罪(提前二5);求助于招魂说或一些其他的邪教异端、倚仗着体面的社会地位或教会联系。寻求救恩只有一条门路──约翰福音十章九节;路加福音七章三十七至三十八节,四十八至五十节。

    (3)第三,他要以自己的方式寻求医治。神所用的方法在第十节中有作出概述,而第十一至十二节告诉我们有关乃缦对神所说的洁净方法的反应。很多人坚持自己的方法,而不要神的方法,两者之间真有天渊之别──请参阅以赛亚书五十五章八至九节!但请看第十三节。神的方法是简单而有效的:例如:我们要得救,必须转向他(赛四十五22),求告他(罗十13),到他的面前(太十一28),打开心门欢迎他进来(启三20),进到他的里面(约十9),触摸他(太十四36),接受他(约一12)。如果你未曾试过,你愿意尝试一下吗?──请再看第十三节!

    (五)乃缦借着一个荣耀的神迹得到了医治。

    请留意第十四节中所需要强调的几件事:-

    (1)莫大的谦卑:我们读到乃缦「下去」。他必须放下自我,谦卑下来──这位大能的勇士必须下去,继续下去……。当人决定要得到救恩,他们必定愿意放下任何事情,也不愿失去祝福。

    (2)完全的顺服:在第十节,先知以利沙说:「七回」,因此乃缦在约但河里沐浴七回。当他下去沐浴时,你能否听到那些旁观者在喊着说:「一…二…三…」?乃缦沐浴六回上来后,仍是一个痲疯病患者,惟有当他肯完全顺服沐浴七回后,他才看到神迹的出现。倘若有人完全信靠神的话语,他必定会为他们施行神迹──请参阅罗马书十章九至十节。

    (3)完全的医治:第十四节的最后部份告诉我们这件事──请比较哥林多后书五章十七节。

    在这故事里,仍有一件更美妙的事情比身体的医治、什至比我们的罪得洁净,更为奇妙,更令人心满意足。请参阅第十五节。乃缦现在绝对相信在天上有一位神,从那一刻开始,他决定要以这位神为他的神,认识他、爱他、服事他,并向他人传扬他的名!

    结束反思:以赛亚书一章十八节及路加福音五章三十一节。

    
正文 第九课 失而复得的斧头
    (经文:列王纪下六1-7)

    列王纪下六章一至七节中所记载有关以利沙使那失去的斧头从水中漂浮起来的神迹,是一个关于复兴的故事。感谢神,他仍能在人的生命中施行这种神迹!在这事件中,以利沙代表主耶稣(六节);那先知门徒的群体代表基督徒同工(一节);而那斧头象征着圣灵的能力及恩膏,使我们有能力服事神,否则我们的事奉便无从发生效力(五至六节)。这信息乃是针对那些在事奉中认识到神的能力,但又失去其能力的人,就是对那些退后堕落者而讲的──提后三5。这故事可分为三个段落。

    (一)一个值得嘉许的典範

    在第一至四节,我们有一个真挚事奉的典範;是一个描绘基督徒的事奉与基督的工人应该如何的图画。请留意下列的特征:-

    (1)他们是「先知门徒」(一节),也是以利沙的门徒。基督徒一切事奉的首要条件是与主的关系。

    (2)他们与以利沙相遇(一节)。这就是团契与相交的概念,对有效的事奉有重大的意义──比较约翰福音十五章四节。

    (3)他们对事奉的需要有负担(二节)。他们认识到需要,急切的要赶紧开展工作。

    (4)他们被授命委托执行任务(二节)。先知以利沙对他们说:「你们去吧!」──比较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九节。

    (5)他们认识到他们需要倚靠他们的主人(三节)。如果没有主人与他们同去,他们就不能承担这任务──比较约翰福音十五章五节。

    (6)他们都有份于这工作(二节)。每一个都参与这工作。

    (7)他们都是敏捷精明的工作者(四节)。他们都有充足的工具,来砍树和建造房屋。

    这就是值得嘉许的典範。如果每一个主的工人都有这七种特征,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但是,我们注意到这故事中另一件事:

    (二)一件要防备的危险

    第五节告诉我们有一个工作人员失去了斧头,就是他在事奉中必需的砍伐工具,如果没有了它,便一切都徒劳无功。他并没有失去那把手柄;从远处看来,看来好像他的装备是完整无缺的,但实际上却是残缺不全的──请参阅撒迦利亚书四章六节。

    如果他就这样继续工作,那真是愚不可及!他原本工作顺利进行,但那斧头却慢慢从那把手松滑下来──掉进水中!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正如所有倒退堕落的情况都是如此这般,因而失去了工作的能力和效率。请留意:-

    (1)他在工作时失去了能力──请看列王纪上二十章四十节。

    (2)他可能工作得勤奋过度了──请看哥林多前书二章四节。

    (3)他觉察到自己的损失──请比较士师记十六章二十节。

    (4)他对自己的损失深觉苦恼忧虑──请看约伯记二十三章三节。

    你是否失去了斧头吗?你本知道他的能力与你同在,而现在你在呼喊:「当我看到主时我所知道的祝福在哪里呢?」倘若果真如此,这故事确保你可得到复兴,回复到原来的状况,从新得到装备来事奉神。你必须做些什么?

    (三)一个应采取的步骤

    第五至七节告诉我们,如果神能使一块铁漂浮在水面,他必能复兴他的儿女,即使他的儿女好像浪子般离开了他。无论人如何离开神,神仍能使他回转。我们怎能重新恢复那失去的能力、效率,再次经历神呢?

    (1)我们必须立刻停止工作。那失去斧头的人正做到了这一点。没有了斧头而继续工作,那岂不是太愚蠢了吗?耶稣说:「等候…直到…」(路二十四49)。

    (2)我们必须向我们的主完全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败。那失去了斧头的人立刻察觉到自己的失败而刻呼叫说:「哀哉!我主啊!…」(五节)。如果我们失败了,我们必须向主完全承认自己的失败,才能确保得到他的赦免与洁净──请看约壹一9。

    (3)我们必须告诉主我们在什么地方失去了事奉的效能,以及在什么地方我们经历过他的同在与能力。以利沙一开口就先问他说:「掉在哪里了?」(六节)。他没有责骂那年轻人;他坦率地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曾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主,失足犯错了,并且察觉到自己在生命中失去了他的同在与能力呢?你是否放弃了私人的灵修生活,或没有参加敬拜神的聚会,或在人际关系上与某人发生了误会,或与恶人同谋不轨,或犯了隐而未现的罪,或进入不正当的交易呢……?「掉在那里了?」如果你不对主说出你失去的地方,你就永远不能寻回那失去的斧头。

    (4)然后,我们才看到神迹的出现!第六节告诉我们以利沙用了「一根木头」;而回转到神的面前乃要借着十字架的途径(彼前二24)。他的宝血能洁净我们,使我们得以重整我们的生命。你要信靠他,因为约翰壹书一章七节是保证的依据。

    (5)最后,我们必须伸出手去拿取它!这是信心的一步。第七节告诉我们这一点,而在基督徒生命路途中,我们必须透过信心去支取主的供应,就是神借着基督为我们成就的救恩与胜利。踏出信心的一步,对那先知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丢脸的举动,因为其他的人可能看见他低头俯身屈膝,伸出手去拿起那失去的斧头。

    如果我们能从得罪主的地方回转,愿意按部就班地重回到主祝福的源头,那是多么荣耀的事!愿神给我们足够的恩典去完成这些步骤。

    结束反省:何西阿书十四章一至七节。

    
正文 第十课 好信息的日子
    (经文:列王纪下七章一至十五节)

    这一课乃建基于四个痲疯病者的故事,他们发现了骇人惊闻的事件,因而他们急不及待地想尽量要与人分享这惊人的信息。在这事件中,我们学习到严肃的教导,就是关乎到我们周围那些属灵饥渴的人的迫切需要,我们有责任告诉他们神为他们所成就的奇妙救恩。请看列王纪下七章一至十一节中这故事的背景。

    撒玛利亚受到叙利亚军队的围困,在城中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事──请参阅列王纪下六章二十四至三十一节。那城中的人民正面对饥荒、疾病与死亡。

    在城外有四个痲疯病者,他们也忍受着饥荒的煎熬。如果他们留在城外,他们必死无疑;如果他们去投靠叙利亚敌军的阵营,他们可能被杀。他们应如何面对这恶劣的环境呢?他们决定去到叙利亚军营。当他们去到敌军营盘时,他们惊讶地发现「不见一人在那里」(五节)──但他们发现很多食物、衣服及金银……因此他们得以充饥饱腹(八节)!

    然而,他们想起那些城中数以万计的同胞却在那里捱饥抵饿,濒临垂死的边缘,而他们则得以丰衣足食。请参阅第九至十一节。

    这故事是一个莫大的挑战,特别对于我们这些认识到基督是生命之粮的人来说。原来在我们的周围,成千上万饥渴的灵魂,正面临第二次死亡的危险(启二十12-15)。让我们看一下第九节中所记载有关那四个痲疯病者之间的谈话,请留意:-

    (一)我们所享受的祝福

    「今日是有好信息的日子!」那些痲疯病者在交换意见,而每一个基督徒也能这样说出同样的话。二千年以来,每一天都是有好信息的日子,包括今天──请参阅路加福音二章十至十一节;哥林多后书六章二节;加拉太后书四章四节;提摩太前书一章十五节。我们生活在恩典的日子中,罪人能够确实知道,倘若他们来就救主,他们必受到欢迎(约六37),而他也等待着进入人们的心里(启三20),「谁愿意的,都当来」(启二十二17)。在神的怜悯之下,我们都听到了好的信息,在基督里欢喜快乐──若与我们所遇见的那些面对饥饿死亡的人相比,我们真有特别的福份(约三16)!他们乃在城内,在世界中没有盼望,而我们则已蒙拯救,向天国之城进发──这就是我们得享的特权。

    (二)我们所犯的罪

    「我们所做的不好……」那些痲疯病患者说,「我们竟不做声……」;而这就是很多的基督徒的写照,他们都犯上了闭口不言的罪,或者可以说是闭口不言的罪行!教会多年来都犯下了这罪行!耶稣降生于伯利恒,死于加略山已有二千年之久,但仍有千千万万的灵魂,从未听过他爱的福音。成千成万的基督徒每个星期都去教堂赞美神伟大的救恩,但馀下的六天,他们「竟不做声」。基督徒啊,这就是我们所犯的罪。由于我们闭口不言,我们得罪了主,因为他要靠我们来宣扬与神和好的福音(林后五18-19);我们也得罪了那些失丧的灵魂,因为基督也为他们死,而他们也是极度需要他(约壹二2)。我们因我们的自私的罪而定了自己的罪,并把自己暴露在恐怖的危险之中,而那四个痳疯病者提醒我们这个事实。

    (三)我们所面对的危险

    「我们所做的不好……」那些痲疯病患者说。「若等到天亮,罪必临到我们。」如果我们不传福音,那会有什么后果呢?当我们「不做声」,我们周围的灵魂就会一个一个死掉,因为如果我们不去帮助他们,他们必定会死──属灵的死(罗六23)。除此以外,如果我们「不做声」,我们自己也要受到很大的损失和刑罚──请读以西结书三十三章七至九节。大卫(David)祷告时也有作如此想法──诗篇五十一篇十四至十五节,提及如果他应开口时而闭口不言,他便会有罪。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三章十一至十五节中也曾提及这种危险。在基督的审判臺前,闭口不言的罪必会导致「损失」。在个人布道方面,我们失败得何等的大?我们应该如何做才好呢?

    (四)我们应采取的行动

    第九节最后部份及第十至十一节正显示这一点。

    (1)坚定的行动:请听那四个人的心声:「让我们立即去(直译)……」

    如果一个基督徒今年为基督赢取十个灵魂,那十个人来年又赢取十个灵魂,那这一百个人再在第三年赢取十个归主,如此类推,那么第十年便会有十亿人得救,如此这般不到十年,整个世界便可得救!

    (2)联合的行动:「让我们……」那些痲疯病者说。我们同心合意地去做这一件事。若一个委身的基督徒为主做见证是奇妙的事,那么整个教会所有委身的基督徒,都愿意为拯救灵魂而去做见证,岂非更是奇妙吗?请参阅马可福音二章一至五节(请特别留意第三节)。

    (3)牺性的行动:请留意第九节中的字眼「去」,不再「犹豫不决」!──请参关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九节。这种的「去」涉及牺性。比方说,如果要发展中的国家听到福音,年青男女便得离乡别井,辞去好的职业,随即去……谁愿意做好准备为此而去呢?

    (4)发声的行动:请留意第九节中的字眼「报信」。这是我们都能做到的事。为什么我们觉得,向人述说我们最好的朋友为我们所做一切的美事难以启齿呢?你今天愿否顺服马可福音五章十九节呢?

    (5)紧迫的行动:那些痲疯病患者说:「若等到天亮……罪必像到我们。」岁月催人,时不予我…丧失的人正在死去…主必快来…机会稍纵即逝──请参阅约翰福音九章四节。

    若基督徒肯「去报信」,会有什么事情发生﹖第九至十二节告诉我们那四个痲疯病者去向守城门的报信,他们转而叫了众守门的人来,他们就进去与王家报信。请看讯息的传播快速惊人!

    结束反思:使徒行传五章四十至四十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