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宗教教育讲义
作者:林老师编写
未分卷
序 言 一、儿童宗教教育 二、成长与需要 三. 管教与沟通
未分卷 序 言
    序言

    西方有句谚语说:「摇动摇篮的手统治世界。」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我们要好好的培育他们成材。圣经中有话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廿二6)。教导儿童,让他们成为敬畏神的子民,这是神的旨意,也是教会和父母的责任。

    《儿童宗教教育》的宗旨就是指着神的心意,把儿童引到神的面前,让他们从小认识主,接受救恩,并接受圣经真理的教导,好使他们的生活行为能见证荣耀神,成为未来社会的明灯,叫人因着他们的生命而归向神。

    《儿童宗教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教会如何推行儿童宗教教育和设立儿童主日学。本讲义的对象主要是三至十七岁的儿童和少年人。而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儿童宗教教育」,这部分主要是让我们概括地了解何谓儿童宗教教育。第二部分是「成长与需要」,这部分会探讨儿童及少年人在身、心、灵上成长情况和需要,让教师能明白他们的需要作出适切的教导。第三部分是「管教与沟通」,我们会讨论一些有关管教儿童和与儿童沟通的原则,盼望能帮助教师有更良好的教学果效。第四部分是「主日学」,当中包括了主日学的宗旨、行政组织、教师的职责、教学教材和课程介绍等,希望藉此提供一些参考,让教会能组织成立本色化的主日学。第五部分是「儿童崇拜」,当中提供了一些儿童崇拜的建议,让教会参考,以设立适合自己教会的儿童崇拜。最后第六个部分是「儿童布道」,这部分会讨论怎样向儿童作布道,以供教师参考,让教师更有效的领儿童归主。

    盼望中国教会及信徒能重视儿童宗教教育,努力培育他们成为属灵的人。也盼望这讲义对各教会有帮助。
未分卷 一、儿童宗教教育
    儿童宗教教育

    (一)定义1

    在谈「儿童宗教教育」前,先让我们谈谈何谓「基督教宗教教育」。所谓「基督教宗教教育」,就是「借着神在基督里的能力去改变人生命的一种教育。」基督教教育,不单是一套神学教义或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让神透过圣经的教导,在我们的生命中不断工作,好使我们成为一个新造的人。所以基督教教育是一种改变生命的教育。是故,「儿童宗教教育」的定义,就是「借着神在基督里的能力去改变儿童生命的一种教育。」意思就是透过宗教教育,让儿童的生命不断成长和改变,成为基督的样式。

    教会必须持守这定义来实践儿童宗教教育,首先,教会要建立儿童的道德观和人格,教导儿童如何在生活中活出圣经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为儿童成为一个完美品格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也要建立儿童的社会性习惯与态度,意思以一些正面的事物或榜样来教导儿童,例如是父母、教师、其他的人甚至是电视节目、时事新闻等,来让儿童学习一些良好的思想和榜样,让宗教教育与生活结合,帮助儿童过着实践信仰的生活,而不单是宗教教育教条的传递。这样,就能够落实儿童宗教教育的定义了。

    (二)需要及价值

    需要2

    儿童宗教教育的需要是无可置疑的。首先,儿童需要别人帮助他们在灵性上成长。宗教环境的熏陶对儿童是相当重要的,儿童如果从小就在基督教的环境中成长和受教育,那么,神和神的话语就能在他们的生命中开花结果,让他们成为一个敬畏神的人。所以,从儿童的幼年开始,教会及父母就应教导他们关于圣经的道德观,让他们的灵性得到美好的发展和培育。因此,我们需要及早把儿童带进教会的主日学里,因为圣经真理的教导,可以帮助儿童建立一个健全的人生观与品格,使他们一生受用。所以,我们必需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宗教教育环境,使他们从小就爱慕真理,到老也不偏离。

    其次,儿童需要及早建立价值观的基础。俗语说「三岁见大,七岁见老。」意思是一个人在儿童时期,所接受的一切已奠定他一生的型态。儿童的生活,可作为他们将来的模型。儿童早期的生命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所以要为他们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一般来说,学龄前五年的儿童,是最重要的时期,无论是生理的发展、人格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和学习的发展等,基本上都在这几年形成。哲学家罗素说:「儿童的品性六岁前,差不多已形成了。」精神学家则认为,童年的一切经历会决定他的人格发展,所以当一个人出现任何问题时,辅导者就会追索他童年的遭遇。而行为学家则强调环境对儿童的影响。瓦特生曾说:「给我十二个健康的儿童,让我按自己的愿望把他们培养,我保证可以把他们定型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领袖,甚至是乞丐和小偷,不拘他们祖先的天才、嗜好、脾气、能力、职业和种族如何。」另外,英国的哲学家洛克也说明童年教育的重要性。洛克认为,儿童的心理如一张白纸,等待成人填写,所有的知识都是从经验而来。可见,儿童期的发展对一个人真的有不可思议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宗教教育,好让他们拥有美好的一生。

    价值3

    儿童宗教教育的需要与价值是息息相关的。它的需要也是它的价值所在。刚才我们讲了儿童所受的影响是延至终身的,因而,愈早给儿童接受宗教教育,就能愈早让儿童建立一个健全的人生,无论在身、心灵各方面都得着健康的成长。

    除了上述所说的之外,还有两方面的价值,是值得我们努力推行儿童宗教教育的:

    1.个人的灵命方面

    一生年日为主用:

    相对成人来说,儿童的心田是非常单纯的,很容易相信和接受神,因而,如果儿童相信了神,神就会在他们的生命中作工,叫他们一生跟随神,成为主忠心的仆人。很多神的仆人都是从小或在少年时信主的,就如提摩太,他自少从外祖母和母亲那里受到良好的宗教教育(提后一5),因而他长大后成为神所重用的传道人。我们也当以此自勉,忠心教导儿童,相信将来有更多的提摩太出来,成为主忠心的仆人。

    背诵圣经一生受用:

    因为儿童的记忆力好,思想单纯,所以是教导他们背诵圣经和培育他们良好品格的好时机。经验告诉我们,自小背诵圣经的儿童,很多长大后还记得所背诵的经文内容,因而圣经对他们产生很大的作用,在他们人生重要关头时,神的话语往往成为他们随时的帮助。此外,很多自小在教会长大,接受教导的儿童,长大后的品格一般也会比较良善,可见圣经的话语已在他们的生命中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他们,让他们的处事为人、信心和爱心都有美好的见证。这是其中一个很宝贵的价值。

    可作福音的使者:

    因着儿童单纯的信心,当他们接受福音后,就会乐意遵行主的旨意。因而,他们会很积极的带领家人和朋友信主,成为福音的好使者。因此,我们不要轻看儿童,他们可能是最热心传福音和带领最多人信主的人呢!

    2.教会的增长方面

    教会自然增长的方法:

    所谓自然增长就是指信徒借着正常的生育使教会的人数增长。每一个信徒的家庭,除了要向其他的人传福音之外,他们还有一个无可推卸的责任,就是带领自己的儿女归主,并让子女接受宗教教育,使他们从小认识主,成为主的门徒,让教会无论在量与质方面都有美好的增长。

    领家人归主:

    不少信徒指出,成人参与教会的原因,跟他们的孩子参加教会的主日学有莫大的关系。很多未信的父母都相信基督教可以教导他们的孩子离恶从善,所以他们乐意自己的孩子参加主日学。当这些孩子信了主后,他们往往都会很热心叫父母参加教会的聚会甚至是信耶稣,因而,儿童成为了带领家人归主的好使者,教会也因着他们带领父母信主而增长。在中国,有一位热心的姊妹作见证,说她六岁的孩子带领她认识和相信了主耶稣。在香港,有一位准备受洗的姊妹作见证,说她之所以信主,是因自己的八岁孩子在基督教学校读书,儿子信了主后带领她信主。在美国,有一间增长得很快的教会,这教会的牧师原来是由他四岁的儿子带领信主的。这些云彩的见证让我们知道,儿童真是非常出色的布道家。

    培育儿童成为教会下一代的领袖:

    如果主日学能好好的培育儿童的灵性,就能为教会训练及准备下一代的领袖。这是何等有价值的工作?笔者看见不少儿童,因自小在良好的宗教教育中成长,长大后成为教会的领袖。在笔者的教会中,有一个少年人,他孩童时非常顽皮难教,然而经过父母及教会悉心培育和教导后,现在这少年人已成为团契的团长,成为教会的领袖了。

    儿童是社会明日的主人,也是教会明天的主人,因此,我们应当大力的投资,付上代价,为教会培育下一代的信徒领袖。

    (三)目标与进程4

    儿童宗教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灵性的教育」,灵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教导儿童认识并接受耶稣作救主(约十七3,一12)、遵行主的命令(路七47-48,太廿八19-20)。而「儿童宗教教育的目标」,就是借着圣灵的大能实践教育的内容,使儿童的生命改变与更新。除了圣灵的大能外,父母和教师的言教身教也是很重要的,灵性的教育不能仅赖口头上的教导,而是要切切实实的行在生活里,这样,儿童才有所仿效,生命得着成长。因此,如想要达到儿童宗教教育的目标,父母和教师都要倚靠圣灵的大能作言教和身教。

    儿童宗教教育的目标就是:「透过宗教教育,使儿童(信徒)的灵命成熟,并建立基督的身体。」儿童宗教教育的目标,就如以弗所书四12节所说的,透过教育,使儿童的灵命成长、成熟,让教会因而得着建立、增长。如果要实践儿童宗教教育的目标,就要贯彻教育四个进程的学习,即是:「明白知识(圣经)->洞悉真理->真理与生活发生联系->实践真理」。

    很多时候,父母或是教师都会发现,虽然儿童学了很多东西,也背诵了很多经文,然而他们的行为没有多大的改变,为什么?原因是儿童所受的宗教教育只未能停留在明白知识、即是头脑的阶段,未能将所学习的知识和真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造成信仰与生活脱节的现象。此外,如果父母与教师未能树立身教的典范,没有过实践真理的生活,那么,孩子就没有学习的榜样,无从学习了。所以,为使教育的目标能够实现,父母和教师要紧密合作,同心实现教育的理想与目标。为要达到教育的目标,父母及教师必须要达成以下三个努力:

    1.儿童灵性教育的步骤

    确定有得救的确据

    ~教导儿童明白「重生」的意义,并有「重生」的经历。儿童的年纪虽小,但他们是有足够的能力明白重生的意义的,所以我们要用浅白的词语,让他们明白重生的意义,带领他们决志悔改,好让他们有重生的生命,相信圣灵会帮助儿童明白和经历重生的。

    ~教导儿童明白教会生活的意义与必要性,并实际地参与。让儿童自小就明白教会的重要性,叫他们知道教会是神的家,是他们所爱、归属的地方,也是他们彼此相爱、互相建立的地方,好让他们一生都委身在神的家里,建立教会,服事神。

    ~教导儿童明白信仰与生活结合的意义,能切实地过基督徒的生活。让儿童明白基督教的信仰是知行合一的信仰,因而要鼓励他们遵行神的教导,爱神、爱人,热心祷告、读经,听父母的话,在生活中关心人,传福音等。

    鼓励属灵生命不断成长

    基督教教育所着重的是「全人教育」,即德、智、体、群及灵的教育。因此,当我们帮助儿童的生命成长时,要顾及儿童全人各方面的发展。

    ~德育的操练:教导儿童过一个圣洁、抗拒罪恶的生活,如考试不作弊、不偷东西等,并帮助儿童发展和肯定一个「为主而活」的人生观,让他们立志过一个荣耀神的生活,有廉洁的操守,积极地为社会服务。

    ~智育的操练:帮助儿童认识、接纳和肯定自己,能以自尊自重。此外,也要帮助儿童敬畏神,在一切的事上都要专心仰望神。另一方面也不要高估或低估自己,要看得自己合乎中道,在各方面努力尽责。另外,也要教导儿童在生活中有正确的价值观,以作出正确的选择。

    ~体育的操练:健康的体魄对儿童的一生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要让儿童发展健康的体魄,让儿童有均衡健康的饮食,鼓励他们常作运动、有规律的作息生活、保持心境开朗等,都是体育全面和重要的操练。

    ~群育的操练:群育操练的重点是帮助儿童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儿童需要跟家人、朋友、邻居、师长和同学等建立友爱与合群的关系,因而教导他们在跟别人交往时,要存着无私的爱心、同情心和谦让的心,学习接纳和体谅他人,积极伸出友谊之手,以爱的行动投入人群中服务社会。

    ~灵育的操练:灵育操练的目的,是要帮助儿童获得真、善、美的人生。属灵教育除了要借着属灵的供应与栽培外,还要鼓励儿童主动积极地在基督里成长。儿童在基督里的成长包含两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敬虔的操练和养成良好的属灵习惯。敬虔的操练即是对神有敬畏的心,结出属灵的果子,以属灵和循规蹈矩的态度处事为人。而养成良好的属灵习惯就是要有持续的灵修生活,常常读经祷告,也要有恒常的教会生活,学习奉献财物及自己的生命,献上事奉神,追求圣洁、远离罪恶,并努力传福音等。总而言之,要让儿童有一个信仰与生活结合的生命,使儿童的属灵生命不断成长、成熟。

    2.教会与家庭的教育必须要配合

    同时在家庭与教会学习

    家庭要与教会的教导一致,不可互相矛盾,否则儿童会无所适从。因此,父母要关心子女在教会学习了什么,在家里要跟孩子温习,并要帮助孩子在家里实践所学习的真理。例如这礼拜孩子学习了彼此相爱的真理,父母就要在家里帮助孩子爱别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爱护孩子。

    教会给与基督化家庭的指引

    教会应照圣经的教导给予基督化家庭生活的概念、原则和意义,让信徒有所依循。否则,信徒若不知道教会的教导方向和原则,就很难跟教会配合,这样就不能够发挥更好的教导果效。因此,教会应给与足够的指导,例如什么叫基督化家庭?父母应如何教导子女亲近神?教会给儿童的属育教导是什么等等,好叫信徒父母能与教会充分合作,叫儿童得着全面的学习。

    基督化家庭持续的栽培

    儿童参加主日学的次数只有一个礼拜一次,而父母却每天跟孩子相处,所以教会极需要父母的合作,在家庭里接续栽培的工作,使儿童可以把所学的真理贯彻实践于生活中,这是基督化家庭常常要努力的工作。

    系统化的教导

    基于大多数的父母都很忙,或是受本身了解程度的限制,儿童在家中不一定有足够或正确的基督教教育,包括了知识、灵命和事奉上的成长等,所以教会必须要有一套系统的教导制度,让儿童获得系统性的栽培,这是很重要的。因而教会须要付上代价,努力的制定一个有系统的儿童宗教教育课程。

    父母与教师保持连系

    基督徒的父母要与主日学的老师保持合作和连系,这样,才能共同了解儿童的需要,发现他们的问题,如此,方能一同有力的、有效的帮助儿童在基督里更成熟、平衡的成长。

    父母与教师要有生命的榜样

    在儿童的心目中,父母和教师都是他们所敬重的人,他们会常常以父母和教师为自己效法的对象,模仿父母和教师的品格、思想、态度和对神的爱等,所以父母与教师需要有生命的榜样,也因而父母与教师要有良好的关系和连系,这样才能激励儿童羡慕过属灵的生活。

    1.教师与父母的职责

    重视教导

    ~因为教导是神圣的使命,是神的旨意。(弗四12-13)。

    ~因为教导能满足需求,使儿童健全的成长。

    ~因为教导能使儿童认识基督并成长,成为爱主的门徒。

    ~因为教导能让儿童彼此建立,过一个彼此相爱,互相扶持的生活。

    提供圣经的课程

    ~课程要使儿童得着知识、真理、道德观、价值观、完成大使命和建立基督化家庭的学习等。

    ~课程要有充实的生活内容,并与日常的生活发生意义和关联。

    ~要有系统化的圣经教导,让儿童能掌握已知的真理和教训,对真理有全面平衡的认识,以至能够迎接未来的生活。

    激发学习的动机

    如果想儿童有主动学习的动机,父母和教师必须要注意以下的事情:

    ~要使学习成为有兴趣的事情。要用一些活泼的教学法或生活的实例使儿童有兴趣学习。

    ~要使学习成为有价值的事情。让儿童知道他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神,生命有成长,叫他们明白学习的益处,以至能用功的学习。

    ~要使学习成为生活上的满足和享受。教学切忌刻板沉闷,要透过活泼的教学,把学习应用在生活中,例如透过叫儿童奉献金钱让他们学习奉献的真理,好让学习成为享受。

    引导学习过程

    如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做到以下的事情:

    ~运用思想。鼓励儿童更多运用思想,例如在适当的时候发问一些问题等,不要只作单向的灌输,让儿童更多运用脑袋,这样的学习才会有进步。

    ~不与生活经验脱节。单单头脑的知识没有多大的用处,要帮助儿童把所学的活用在生活里。另外,儿童的学习也不要光局限在教室里,日常生活的环境也是很好的学习场所,因此要把握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让儿童有所学习,这样的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学到了真理。

    ~依靠圣灵的引导。圣灵是最好和最伟大的教师,只有圣灵才能使人明白真理,因此我们作教导的,要常常倚靠圣灵的光照与引导,让儿童明白和遵行神的话。

    ~明白神的旨意。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儿童明白神的旨意,并鼓励他们行在神的旨意中。

    ~彼此分享建立。有意义和丰富的学习是相向的学习,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儿童学习彼此分享、互相支持和鼓励,叫他们懂得跟他人相处沟通,建立关系,互相学习成长。

    ~彻底明白和遵行真理。这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贯彻这个目标,好使儿童真的能够遵行真理。

    应用教学法

    如要达到教学的目标,就要注意以下的事情:

    ~教学要活泼、有吸引力,让儿童注意教学并加深记忆。

    ~方法不取代内容,不要本末倒置,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把内容很清楚的表达出来。

    ~教师讲解课程时要平易近人,并要注重身教,以生命感化学生。

    教学的考核

    教会与信徒家庭的基督教教育目标,都是「带领儿童认识基督并在主里长大成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会和家庭可以有以下的合作:

    ~定时举行主日学恳亲会。父母和教师可藉此交换教育的心得,并提出儿童特别的需要或问题,以作进一步的跟进和辅导。

    ~教会按时提供基督化家庭的资料。教会按时为父母提供一些基督化家庭的资料,如研经资料、圣经故事、儿童诗歌、家庭崇拜资料等,帮助他们建立基督化的家庭。

    ~教会鼓励父母督促儿童做主日学的习作。这样可激励家长与儿童一同努力实践信仰与生活合一的见证,荣耀主名。

    ~教会举办基督教教育聚会。教会每年至少举办两次基督教教育聚会,如教育主日、座谈会等,传递基督化家庭生活的概念与原则、教导子女的方法、态度等等,让信徒知道如何与教会配合,努力建立合神心意的基督化家庭。

    ~传道、教师定期探访。传道同工和主日学老师要定期探访儿童的家庭,了解他们的情况和需要,以便提供随时的帮助。这样,主日学的教导才能更适切儿童和家庭的需要。

    ~邀请家长轮流任助教。可邀请信主的家长在儿童主日学中担任助教,使家长更能重视和了解子女的宗教教育,并能为主日学储备师资,这是相得益彰的做法。

    ~帮助基督化家庭建立家庭崇拜。教会要帮助信徒建立家庭崇拜,提供有关的材料,鼓励全家人一起敬拜神。

    基督教教育的目标与进程是否顺利达成,确实有赖教会与家庭通力合作,教会是基督化家庭支援者,而家庭也是教会教育的协助者,缺一不可,因此,当教会要推行儿童宗教教育时,一定要同时推动信徒建立一个基督化的家庭,这样,教会才能成功的推行儿童宗教教育,达成儿童宗教教育的目标。

    (四)圣经的基础5

    圣经没有明说要为儿童设立宗教教育学校,然而为儿童提供宗教育的教导却充满了圣经。无论是新约或旧约,都充满了这方面的教导。

    1.旧约的教导

    犹太人是一个很着重教育的民族,他们的教育是一个生活化的教育,无论在圣殿里、会堂里、家中、或各样的节期中,都是他们教育子女的好机会。以下一些经文,可让我们稍为了解一下神如何吩咐以色列人教导子女:

    ~教导是父母的责任,父母要殷勤的教导儿女(申六6-7)。

    ~父母要教导儿女明白神的命令,教导他们当走的路(诗七十八5-6,箴廿二6)。

    ~儿童发问时,要给与他们正确的答案(出十二26-27,十三8)。

    ~要教导儿女,因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诗一二七3)。

    ~必要时,父母可用体罚来管教儿女,适当的运用管教的仗,可免儿女误入歧途。

    以上的经文让我们看见,神很着重犹太人对儿女的教育,因为良好的教育使儿女一生受用。这也是神对教会和信主的父母的旨意,我们要好好的教导儿童敬畏神,到老也不偏离。

    2.新约的教导

    在新约,我们可以从主耶稣的身上看见祂是何等看重儿童。耶稣很爱护小孩,接纳小孩,并教导门徒要学效小孩的样式,才能得进天国。以下的经文可以让我们看见主耶稣如何对待小孩及论到关于小孩的教导

    ~耶稣爱护小孩,为小孩按手祝福(太十九13-15)。

    ~耶稣勉励门徒学效小孩的样式,并接待他们(太十八1-6)。

    ~耶稣讲道时说到天国的道理要向婴孩显露出来(太十一2、25)。

    ~耶稣在「迷路的羊」的比喻中指出,天父连一个小子也不愿失丧(太十八10-14)。

    虽然耶稣没有直接谈论到关于教导儿童的话,然而祂却看重儿童的生命。因而,教会也应看重儿童的生命,好好的教导培育他们,让他们在主里健康的成长。

    除耶稣外,保罗也论到关于儿童教导的真理。让我们看看以下的经文:

    ~教导儿女是父母的责任(西三21)。

    ~父母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儿女。养育是指物质和感情各方面的供应,直到他们成长。而警戒就是指到道德品性的指导和纠正;另外,教训他们的意思是指在真理上直接和间接的教导。总而言之,父母要照主的旨意尽力的养育和教导儿女,让他们在主里成长,这是父母无可推卸的责任(弗六4)。

    ~提摩太是基督教教育的好例子。他的信心是从外祖母和母亲而来的,他不但学了,并将所学的存在心里,以至他长大后成为主重用的仆人(提后一5,三14-15)。

    整本圣经都教导我们要看重儿童的宗教教育,并且教导我们要言教身教,将信仰实践在生活中,以生命影响生命,让儿童自小得着良好的培育,长大后成为爱主、事主的人。让我们彼此勉励,按着圣经的教导,努力推动儿童宗教教育,为神培育爱主的下一代。
未分卷 二、成长与需要
    成长与需要主日学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与需要,包括了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成长特征等,才能作出适切的教导,让学生得着适切的帮助。以下我们会探讨一下儿童和少年人的心理发展和各年龄阶段的成长特征,好让我们在教学上能有相应的教导。(一)儿童与少年的心理发展理论与信仰的培育1儿童1-皮亚杰(JeanPiaget)的识知心理发展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theory)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的思想。~两岁前,是感觉运作期:所有的活动都是靠官感进行。~二至七岁,是逻辑运作前期:对事物的认识是中心点片面性,未能了解事物的变换和抽象观念。~七至十二岁,是实物逻辑运作期:能掌握及领悟重量、数目、容积、面积等观念,也能掌握分类、序列、逻辑等。~十二岁至成年是抽象逻辑运作期:开始了解抽象事物,思想有弹性,不单只顾「现实性」,也会兼顾其他的「可能性」及「未来性」,进到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我们与儿童谈及宗教意识时,应考虑他们对抽象观念的认识程度。儿童的思想只能理解具体的事物,在教导时要具体的把真理告诉他们。2-艾力逊(ErikErikson)的群性心理发展理论(psychosocialdevelopmenttheory)研究儿童如何与人相处及学习。艾氏将人生分为八阶段。前四阶段为儿童期:~由出生至十八个月,是信任及不信任阶段,父母亲便是最重要的人物。~岁半至三岁,是自主及羞辱或疑惑阶段,父母也是他的至亲者。~三至六岁,是进取及罪咎阶段,其生活圈子扩至整个家庭、亲属。~六至十二岁,是勤奋及自卑阶段,其社会环境是邻舍、老师及学校。教会要让儿童有群体性的生活,并使他们明白及了解圣经真理,透过相交生活,让他们实践信仰的生活。3-柯柏(LawrenceKohlberg)的道德判断发展理论(moraljudgementdevelopmenttheory)研究儿童如何明白道德价值判断。柯氏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分两期,然而其次序是不变的。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成年人都未能达到最高的道德判断阶段,但人的道德行为正表现了他在那一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属于准常规层次,儿童缺乏内在的道德标准,以行为之后果来衡量,是服从的过程:第一期:是屈从权势观念,儿童顺从权势,以避免受罚。第二期:是天真的自我中心观念,儿童顺从权势,以获得奖赏,满足自我。这阶段多在十岁前的儿童行为中表现出来。(例:为了避免受父母的责罚,所以做功课、上主日学等。为了得奖品及赞赏,所以勤到,背金句等。)第二个阶段:属于常规层次,其道德价值在于表现与服从社会所公认之「是」与「善」,以符合公认之期望,是「认同」的过程:第三期:是好孩子观念,儿童为了讨好成人,并维持良好关系,便作他们喜欢他作的事,(不再因怕罚或为奖赏而作事)。第四期:是权威与社会秩序观念,儿童接受社会所公认的是非善恶观念,他们的行为表现就以这些「律法及秩序」为准则,儿童在十二至十五岁便能发展到这阶段。据统计,许多成年人仍停留在这阶段,不再有进一步的发展。(例:做一个良好的公民受人称赞,不犯法以求心安理得。)第三个阶段:属于超越常规层次,是发自内在的、自我接受的道德标准,是内在化的过程。第五期:是法律、契约观念,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良心与个人原则观念,惟对公众有益者才是行为之标准。第六期:是良心与道德原则观念,道德准绳是以尊重他人之权益为出发点,而道德原则有公平、平等及博爱。这标准有时会与世俗惯例冲突,但却是普世性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正是圣经的标准。在教导儿童圣经真理时,千万不可利用他们的感情,用恐吓、煽动、威迫或利诱的手段,使他们对神有回应,因为这样做会使他们道德观念的发展停留在早期「顺从」权势的阶段,如怕下地狱受苦,或想得永生、上天堂等。若儿童有机会将生活与学习连系,有机会体验与理解他人之感觉及经验时,道德观念便能得以提高。故此,今天有些教会主张让儿童参与主日崇拜及超越年龄界限的活动及聚会,如旅行、家庭营……等,让他们从成年人的感染中体验信仰。少年「少年」是一个经历很大变的年龄阶段。他们一半像成年人,一半像儿童,因此从事少年基督教教育工作者不易跟他们建立关系。有些少年对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十分敏感,情绪波动也很大。他们常会问自己一些问题:「我是谁?」「我将会变成怎样的人?」他们的道德判断,也会深受这些改变影响。很多心理学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的特征,他们的发现也可让我们从事基督教教育工作者参考。1-艾力逊(ErikErikson)的人生八阶段少年期:主要特性是「自认」与「迷惘」的对抗。「自认」是指自我认定或对自我形像、能力、角色的认识与确定;「迷惘」则指自我所扮演角色或自我认定之混淆不清。后者的形成,是因为自我形像与所扮演之社会角色未能配合所致。正因如此,青少年渴望同侪对自己之肯定,也需要父母师长的认许。这时期的观点很易受别人影响,但当然慢慢地自己也组织成独立的系统,更能了解多个不同观点的存在。2-柯柏(Kohlberg)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少年的道德判断标准,是基于他们的「社会认可需要」而建立。这时期的少年很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因而着重「和协」与「顺从」─良好的行为能取悦于人。青少年认同众人的行为形像,也重视人与人间互相关怀、信任与尊敬的关系。3-皮亚杰(JeanPiaget)的认知心理发展学青少年的智性发展,已达至「形式运思」阶段,他们开始能抽象思考,能作假设,能反省思维,而他们对「是」与「非」看得很绝对。4-冯勒(Fowler)和韦特贺(Westerhoff)的信仰阶段特性冯氏认为少年期是认同及倚靠的信仰阶段,而韦氏则认为少年的灵性发展是介乎「附属」及「寻索」的信心形式,加入教会、参加团契、认同及反省教会信仰,都是这时期的信仰特征。总结以上各种特征,可归纳以下各点:(1)自我身分的重估:青少年正对自我的身分作重估,他们希望知道「我是谁」,却又不能肯定「我是谁」。他们尝试与别人沟通,却又不懂如何与人沟通。(2)接纳与认可:少年人需要群体的接纳及认可,也需要在群体中作独立的决定。(3) 努力寻求独立:他们要发掘自己的世界,若长辈与他们的世界观不同,他们可能会加以批评及作出反叛行为。(4)渴望建立关系:少年人渴望与别人来往及建立良好的关系。他们把朋辈看得很重要。少年也经常寻找可倾谈个人问题的成年人。他们也开始对异性产生恋慕和接近的兴趣,但也会在异性同在时,显得不知所措。(5)认同成人的价值观:在道德和信仰上,他们会在思想上认同成年人所教导的价值标准。青少年已可能自觉地决定跟从基督。他们在经历一种自觉寻找信仰的过程,而这过程又能引导他们得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信仰。辅导方向2主日学教师除了要了解少年人的心理特征外,还应给与适切的辅导:(1) 接纳自我:让少年人知道神爱每个人,也爱他们,为他们死在十字架上。当他们信了主后,基督不断在他们的生命里工作,叫他们能发挥个人的特质潜能。我们真正的价值不是拥有美丽的外表,而是在基督里丰盛的生命。神看重他们的生命,所以他们应接纳自己,并发挥神所赐的潜能,使自己更完美。(2)自我反省:少年人很容跟父母产生冲突,对权威非常反抗。教师应引导少年人审查自己的态度和动机是否合宜,要学习破除成见,从父母的角度看事情,学习体谅父母的心肠。如父母真的不对,应为他们祷告,求神改变。要在主里听从父母(弗六1-3)。(3)结交异性:要以圣经的价值观来教导他们,免受同侪的不良影响。也要加强信主的少年人彼此间的关系,让他们产生归属感,彼此影响,互相鼓励,在主里建立健康的友谊。并让他们明白在基督里交友的意义,以圣经为根基,给与健康的交友观和婚姻观等。(4) 道德准则:少年人的道德观很易受社会及同侪影响。教师要教导他们正确的道德观,让他们远离罪恶(罗十三14),培养属灵的敏感,认识圣经的道德观,如有做错,要学习悔改,以长者的好榜样勉励他们,并不断用爱心关怀、辅导,鼓励他们多祷告、读经及看属灵的书籍,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5)正确的价值观:少年人的价值观也很易受时下的潮流影响。教师要让少年人知道,他们已蒙主救赎,有圣洁的地位,所以要与世界分别为圣。世俗的价值观不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人的价值在于是神所创造的,信主的人拥有永恒宝贵的生命,我们的目标是追求在生命上荣耀神,得永恒的赏赐,才是我们要追求的价值观。(6)得救的确据:不少少年人没有得救的把握,教师要帮助他们有得救的确据,得救的印证包括:~对是非之心有新的醒悟(罗七18-25)。~对神的话有切慕的心(诗四十二1)。~渴望过一个新的生活(林后五17)。~愿意为真理接受考验(提后三12)。~喜欢与其他信徒相交(约壹四7-13)。~渴望把福音传给人(彼前三15)。~有圣灵在心中成为印记(罗八16)。~有神的话成为我们的印证(约五39)。盼望以上的建议对教师有帮助,能以有效的了解少年人,并给予适切的教导和辅导。(二)各年龄成长的特征除以上所讲的心理特征外,为了让我们清楚了解各年龄阶段的成长特征和需要,我们会透过下列的图表来了解一下他们各方面的成长特征和需要,以作出相应的教学。这些成长的特征包括了身体、心智、情绪、社交、灵性等各方面。这里所列的特征是平均概括的说法,个别的差异及男女发展的速度,并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不同等,都会造成一些差异的。所以下列的图表仅供参考。盼望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能掌握运用在教学中。蒙期(2-3岁)特征教学应用身体1-非常好动,爱跑跳。2-容易疲劳。3-小肌肉还未发达。4-未能调节肌肉。5-能控制大小便。6-容易生病。7-声带未完全发育。1-课室要宽敞,足够活动空间。2-活动的安排不可太激烈。3-不能做太复杂的手工。4-不能**太久。5-如果小便失禁,可能是受情绪的影响。6-注意课室卫生,分开生病的人。7-不勉强唱高、唱准或唱大声。心智1-注意力不能持久。2-很好奇,喜欢触摸东西。3-藉感觉学习。4-善欢熟悉和重复的事物。5-字汇很有限。6-记忆力不够好,需要提醒。7-喜欢画图画。8-在玩耍中学习。1-讲故事的时间约15分钟。2-避免接近危险易破的东西。3-要用视听教材上课。4-安排熟识的活动,重复地讲故事。5-讲故事或祷告时用词要简单,要常常重复讲相同的主题。6-同上。7-提供绘画活动,发挥其想象力。8-从游戏中学习真理。情绪1-喜欢熟悉的环境。2-惧怕陌生人。3-情绪不稳定。4-对周围的环境很敏感。1-教室设计保特不变。2-安排熟悉的教师,不要一直调换新教师。要建立师生关系。3-教师要温和,给予安全感。4-教室光线要充足,颜色要柔和悦目,减少嘈杂声。社交1-依赖性强,但又爱表现独立性。2-以自己为中心。3-喜欢说「不」,是第一个反抗时期。1-给予必要的帮助,然而让他做能力可及的事情。2-教他学习与他人相处,分享东西。3-要了解「不」的意思,有时指的是「不能做」、「不懂」或「甚么?」等。灵性1-模仿成人,包括对神的态度。2-许多真理不明白,但能感受真理的内容。3-懂得感谢天父。4-喜欢听圣经故事。5-可以了解神的爱。6-可以明白神关神的事。1-教导圣经真理时给予正确的示范。2-教师的态度和举动使他们明白甚么是敬畏神的生活。3-教导他们凡事谢恩。4-讲故事时最好打开圣经。5-教师的爱心使他们明白神的爱和看顾。6-需要重复讲述圣经真理。幼特征教学应用身体1-发展快速,不停活动,易疲累。2-大肌肉发展,须伸展手脚。3-小肌肉发展。4-声带发展好。1-教室要宽敞,有活动的范围。2-难以持久安静。3-可以自如地拿笔着色,或剪贴手工。4-可以唱准音调,并加上动作。心智1-注意力未能持久。2-用语仍有限。3-想象力强,不能分别真实和虚构的故事。4-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仍受限制。5-不能明白抽象的解释。6-喜欢听故事。7-可以重述圣经的名词,却不懂实在的含意。8-喜欢发问,好奇心强。1-讲故事的时间约13-20分钟。2-用简单的话与他们交谈。3-讲故事时手持圣经,说明神的话是真实的,与神话、童话有别。4-描写时间或空间最好用「今天」、「明天」、「很久以前」或「很远的地方」等。5-不要用抽象的说法。6-多讲造就性的故事。7-不要以为他们明白一些圣经名词就一定明白其意义。8-儿童发问时,给予简单的回答。情绪1-情绪不十分稳定,会一下子生气,又会一下子全忘了刚才发生了什么事。2-大发脾气的现象减少。3-有一定的恐惧感。4-他的情绪是成人的反射。1-儿童之间产生磨擦时不要太紧张,通常成人未调解前他们已经和好如初。2-若有发脾气的情况,要教导解决问题的方法。3-避免夸张故事中恐怖的地方,不要用恐吓的方法教导儿童。4-教师当保持平静,以身作则。社交1-开始寻找喜欢的朋友。2-玩耍时常会发生争吵、打架。3-个人主义强烈,谈话时常说「我」。1-鼓励跟所有友伴玩,不要只跟自己的友伴一起。2-教师处理学生的问题时,要镇定公正。3-提醒他们要与别人分享爱心。灵性1-能藉成人的爱了解神的爱。2-信靠神的心借着对成人的信靠表达出来。3-可在崇拜中学习认识神。4-对是非有一定的醒悟。5-可学习向神祷告。1-教师当以爱心待学生。2-教师要使儿童放心的信靠他。3-安排合适他们的崇拜。4-教导悔改赦罪的道理。5-告诉他们神一定垂听祷告,而神的答案可能「是」、「不」或「等待」等。稚期(4-5岁)儿童前期(6-8岁)特征教学应用身体1-不断地发展,但速度渐慢。2-仍易疲累。3-不再单独玩耍,可适应团体的游戏。1-安排一些活动。2-需要充分休息,动与静的活动要平衡。3-可安排规则性的游戏。心智1-幻想力强。2-仍是照着字面的意思思想,不能接受抽象的观念。3-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仍受限制。4-阅读力渐强。5-有很好的记忆力。6-推理思想仍有限。1-常夸大其词,其实是幻想。2-讲述圣经故事或真理时,勿用抽象的说法。3-对时间与空间的描绘仍小心使用。4-鼓励阅读属灵的故事书。5-对一些抽象的名词和真理,只能重述内容,非真正明白。6-同上。情绪1-容易发泄感情,十分敏感。2-喜欢讨好教师,取得称许。3-富有同情心,关心别人。4-还会畏惧退缩。1-容易兴或悲伤。2-容易管教,但要给予认同和鼓励。3-培养他们服事人的精神,待他们要公正。4-给予情绪上的安全感。社交1-容易交朋友。2-喜欢讨好人。3-喜欢合作,不喜欢争竞4-人际关系好,渴望他人的接纳。5-与朋友相处时仍喜欢吵架,常会改变好朋友。1-帮助他们建立关系。2-建立师生间的感情。3-少一点争竞性的活动。4-提防假冒为善的倾向。5-特别灌输彼此相爱的功课。灵性1-信心单纯,对信仰有兴趣。2-会主动地祷告。3-对死亡和天堂很好奇。4-学习分辨圣经真实故事和童话或神话小说。5-学习是非道德标准。6-喜欢上主日学。7-一切属灵经历都是模仿成人。1-有系统地教导圣经真理。2-给予领祷的机会,鼓励他们为别人祷告。3-可以简单解释救恩要道。4-培养他们乐于参加教会的活动。5-强调圣经的超越性,圣经是神的话,不是普通的书。6-灌输圣经的道德观。7-教师要以身作则,多分享属灵的经历。儿童后期(9-11岁)特征教学应用身体1-健康状态良好。2-精力充沛。3-开始踏进青春期,胃口很好。4-女孩比男孩高。5-体力的持久力增加。1-不易染病。2-可安排课外活动。3-如果上课时间长,可安排点心。4-喜欢难度高和富挑战性的活动。5-同上。心智1-喜欢收集东西。2-富有创作力。3-开始会思想推理。4-爱发问。5-有良好的记忆力。6-对深奥、抽象的事物的了解仍有限。7-可以阅读。1-培养良好的嗜好。2-提供创作性的学习活动。3-运用启发思考的教学法。4-要给予满意的答案。5-鼓励背诵金句。6-对一些抽象的名词要加以解释。7-培养读经和阅读属灵书籍的习惯。情绪1-易露感情。2-性情暴躁,失去耐心。3-喜欢幽默感。4-有时有隐藏的感受,会惧怕和焦虑等。1-学习严肃和安静。2-学习控制自己的感情。3-教学时可以带点幽默感,多关怀。4-同上。社交1-忠于同龄的朋友过于父母和教师。2-喜欢结交同性朋友。3-忠于团体。4-喜欢竞争性的活动和游戏。5-喜欢开玩笑,取笑别人。6-崇拜教师或同学。1-关心他所交的朋友。2-分组讨论时可以分开男女。3-要以真理引导他们。4-给予圣经比赛等活动。5-学习开玩笑,不伤害别人的自尊。6-教师要有好榜样。灵性1-有能力理解救恩的意义。2-崇拜英雄人物。3-可以读经祷告。4-可接纳较深入的圣经教导。5-关心别人的灵魂。1-可严肃地跟他谈论救恩。2-用圣经和属灵人物的事迹作教导,给与良好的生活榜样。3-鼓励每天灵修。4-教师以身作则作教导。5-鼓励他带领家人朋友归主。少年期(12-14岁)特征教学应用身体1-身体成长迅速,形成不平衡的状态。2-女孩的体重、身高比男孩发育得更快。3-性机能急速地生长,女孩比男孩早熟。4-声带渐发展成熟,男孩声音因而变化。5-发展迅速但动作笨拙。1-他们为此感到困扰,需要关心和了解,提醒他要注意营养。2-给予一些性知识,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成长。3-男孩子不喜欢唱歌,要加以鼓励,不要取笑或勉强。4-注意控制一些活动。心智1-喜欢批评。2-任何事要求通过理性,但因缺少经验而不能理解。3-可以严肃地思考。4-推理的能力已发展,可明白抽象的事理。5-记忆力好。6-轻易作判断,急下结论。7-阅读能力大有进步。8-喜欢作白日梦,可能跟身体迅速发展有关。1-教师的人格很重要。2-对他的问题尽量给予满意的回答。3-多用启发性的问题。4-训练他们发挥思想,解决问题。5-可用理解力来背圣经。6-在许多事上仍需辅导。7-让他们自己考察、研读圣经。8-善用时间作运动或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情绪1-情绪不稳定,忽高忽低,不能控制自己。2-情绪激动,粗言粗语。3-变幻无常。4-有时热情奔放,行动活跃,有时多愁善感。1-对他们的喜怒哀乐要加以了解和辅导。2-温柔地纠正他们。3-这是他们人生经验的开端,充满困惑,要加以辅导。4-只要不是长期的现象,不用太紧张,经常加以开导,当他们渐渐成熟时这现象便会消失。社交1-要独立自主。2-渴望为大家所接纳,希望成为团体的一分子。3-同龄的朋友影响很大。4-两性关系不自然,有时彼此排斥。5-可能反抗父母。1-让他们在一些范围内发挥独立个性。2-在教会内要注意少年人对少年团或主日学的归属感。3-注意他们所结交的朋友。4-最好有男女教师一起辅导,帮助男女孩健康的成长。5-同上。灵性1-预备好接受救恩。2-崇拜生活不再出于父母的要求,稍有自己的主见。3-寻求实际的宗教经验。4-对宗教开始有许多疑问。5-寻求许多真理知识。6-经验以基督为主的生活。1-教师要特别关心其得救的经验。2-教师要启发他们对属灵的事产生兴趣。3-教导要切合少年人的现实需要。4-教师当鼓励发问,耐心给予辅导,不要忽略他们的问题。5-同上。6-给予道德上的教导,成人的以身作则很重要。盼望以上的资料,能够让教师全面的掌握儿童和少年人各方面成长的特征和需要,叫教师能知己知彼,教导能相得益彰,能带领儿童及少年人在主里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教会的儿童宗教教育能够造就人、荣耀神。
未分卷 三. 管教与沟通
    三.管教与沟通

    (一)管教的原则1

    无论在家庭或教会中,对儿童的管教是不可或缺的。据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其中一个促进儿童和少年人犯罪案件增加的原因,是父母未能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管教。是故,作为教会、基督徒父母或从事基督教教育的教师们,有责任负起管教儿童的任务。

    1.管教的定义

    管教的定义是:「管教包含了纠正偏差的行为和为着孩子的好处而施与教导和操练。」意思是透过榜样、教导、习作、督促、游戏等方式施教,而惩罚只是管教的方法之一而已。

    2.管教的目的

    我们可以从圣经中知道管教的目的是什么:

    ~加增智慧(箴廿九15上)。

    ~免使父母蒙羞(箴廿九15下)。

    ~使父母喜欢和心安理得(箴廿九17)。

    ~避免糟蹋孩子的一生(箴十九18)。

    ~救孩子的灵魂免**间(箴廿三13-14)。

    ~预备孩子的心接受救恩并得着永生(箴廿二6)。

    3.管教的圣经原则

    圣经很清楚说明了管教的原则,让我们可以按着这些原则来管教孩童,使他们行在神的旨意中,到老也不偏离。这些经文是:

    ~爱的责打:箴廿三13-14;箴廿九15、箴廿二15;箴三11-12;启三19;来十二7-8;来十二10-11。

    ~让小孩子进天国:太十八2-3;可十13-14;太十八5-6。

    ~教养孩童:箴廿二6。

    以上的经文可归纳为以下的原则:

    (1)以爱出发:爱是一切管教的出发点,如果没有爱,管教就可能变成发泄情绪的机会,也可能是出于自私的动机。

    (2)适量的打责:圣经许可用杖责打孩子,然而不是要伤害他们,要适可而止,达到管教的目的便可。过严的责打会成为孩子的绊脚石,因而我们需要有智慧,按主的旨意管教孩童。

    (3)切勿放纵:放纵只会使孩童被愚昧蒙蔽,败坏堕落,所以要管教孩童,禁止他们行恶,并教导他们行善。

    (4)尊重的态度:管教者要知道自己不是完全人,会有做错的时候,此外,孩子也是天父创造和所爱的,因而我们要带着尊重的态度管教孩子,才不会落在错误的责打中。

    (5)委身的教导:管教是教养的过程,而教养则包括了指示、口头教导、栽培、陪伴、养育、教导、以身作则和委身施教等,因而管教者要全人投入的管教孩子。

    (6)指示道路:管教者要指示孩童走当行的道,就是要指导他们尽力的爱神和爱人如己(可十二30-31)。首先,我们要教导孩子爱神、敬畏神,好叫他们得着智慧的心(箴九10)。然后,要教导他们爱人、尊重别人。最后也要教导他们自爱自重,乐于承担责任健康地成长。

    (7)凡事交托:圣经应许我们,只要我们好好的教养孩子,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就可使他们永不偏离。这是一个信实的应许,因而我们要把孩子交托神,为他们祷告,深信神的大能一定会运行在孩童的生命中,保守他们健康的成长的(弗三20)。

    愿意我们按着圣经的教导,好好的管教孩童,使他们行在神的意旨中,成为神人同爱的人。

    4.管教的原则

    (1)爱与关怀

    a.无条件的爱:爱是管教儿童的基本原则,管教者应以基督的爱来管教孩子。没有爱的管教是自私的管教,也是一种充满折磨的沉重负担。基督的爱是无私、无条件的爱,无论孩子怎样顽皮、恶劣,怎样愚拙、不懂事,我们都要以基督的爱来爱他们,以基督的爱去关心、教导他们。当然,我们的爱不是溺爱,如果孩子出现问题,我们要执行管教,不能姑息了事,然而却要以爱和关怀的心来管教孩子。

    b.心平气和的沟通:纵使我们不同意孩子某些行为,然而也要平心静和的跟他们沟通,保持客观,对事不对人,不要一味的责骂,要跟孩子讲理由。

    c.接纳孩子有自己的意见:我们要欣赏孩子有个人的看法和独立的意见,尊重和接纳他们不同的见解,如果他们的意见有所偏差,要从正面去辅导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在哪里。

    (2)环境控制

    「预防胜于治疗」。教师要在孩子还未出现问题之前,预先防止问题的产生,这是最好的。「环境控制」的意思,就是控制孩子的环境,避免他们做出不合宜的行为。例如说,当父母带孩子坐车时,孩子通常都会有破坏性的行为。如果父母能预备一些吸引他们的游戏或玩具,就可以避免孩子无理取闹的事情发生。所以主日学教师要学习环境控制的原则。如果教师能控制儿童上课的环境,一般来说,儿童在课堂上的行为问题,如捣蛋、破坏、暴力行为等,都可以避免。因而教师在上主日学之前,要留意以下的事情:

    ~课室的安排是否舒适?

    ~课室的灯光是否合适?太强的灯光可能会使孩子有过度活跃的表现。

    ~课室的空气是否流通?温度是否合宜?太冷或太热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

    ~课室环境是否太过嘈杂?过度活跃的孩子通常对噪音会非常敏感,减低杂音会减少过度活跃的行为。

    ~课室的布置是否永远不变?更换图画或创新布置能使孩子觉得舒服,也会改变他们学习的心情。

    当父母或教师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时,最好先问一下,是否可以改变四周的环境?环境控制是避免问题发生的原则。

    (3)纪律规则

    为了使孩子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必须要定下一些合理的规则。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在纪律生活下的儿童才知道如何处事为人。因而,教师要儿童不断实践给予他们条例规则,直到他们了解其中的关系和好处为止。

    教师要让儿童明白,他们要学习对自己负责,就要在群体生活中学习服从规则,作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条例规则包了规矩、责任感和礼仪习俗等,这些规条对儿童的成长是重要的。教师必须要让儿童清楚明白这些规条,并让他们知道不遵守这些规条的结果会怎样。无论在课堂上或家里,他们都要遵守这些规条。其次,教师要操练儿童的责任感,让儿童自小就学习承担责任,例如玩耍后要收拾玩具、自己穿衣服、照顾弟妹等,这些任务能操练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在当中学习成长。另外,教师也应教导孩子的礼仪,教导他们要有礼貌,训练他们习惯对人说:「谢谢你!」、「请!」、「对不起」等。同时也要教导他们尊重别人、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等,作一个亲爱朋辈、尊重长辈的儿童。

    无论是教师或父母都必须从儿童年幼开始,就教导他们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矩、有礼貌,晓得待人接物的道理。

    (4)管教一致

    纪律必须要恒常一致地执行,不能反复无常,自相矛盾,否则不但不能帮助孩子过一个有纪律的生活,反而会导致更多的行为问题出现。因此父母与教师的管教要一致:

    ~家规一致:父母之间要有一套共同的道德准则,如果父母的教导自相矛盾,只会令到孩子无所适从,不能分辨是非黑白。因此父母的教导一定要一致。

    ~老师一致:如果主日学由不同的老师轮流任教,老师之间就要彼此了解,制定共同的规则,只有在共同的准则下,学生才能清楚标准;例如祷告时的态度要敬虔;发问时要先举手等,让学生有一致性的教导和学习。

    ~教会与家庭要一致:教会与家庭所灌输的的价值观要一致,否则会使孩子感到混乱,不辨是非。不一致的管教很难让孩童发挥良知的功能,因为孩子学不到什么是「是非好坏」。所以,父母和老师一致性的教导是管教儿童的有效根基。为此,教会与家庭要有良好的沟通,同一步伐,并通力合作,让儿童得着一致的教导,能清楚地掌握圣经的道德观与价值观。

    (5)调停干涉

    如果孩子出现了错误的行为,如打架、发脾气等,父母和教师就要进行调停干涉,以下是进行调停干涉的步骤:

    a.细心观察:在没有干涉孩子的问题以前,教师先要观察事情发生的经过、时间和地点,行为问题通常发生在什么时候?是否在孩子饥饿时、困倦时、厌烦时、跟某些孩子相处时?等等,观察有助教师目了解问题的起因,好使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能够更准确、更全面地把问题解决。

    b.干涉行动-干涉行动属于处罚的范围,干涉行动可分为下列几类:

    口头干涉:口头干涉通常包括三方面-理智的讨论、直接的声明和情绪的控制:

    理智的讨论:理智的讨论需要双方的沟通,彼此坦诚相向,接纳对方的解释。然而如果孩子在闹情绪,就需要等待孩子冷静后再好好的与他交谈。总的而言,如果成人能有智慧地使用这个技巧,将会有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人格。

    直接声明:教师要用肯定的语句,简洁清楚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且要指出他们犯错后应作的事情,给予清楚的方向,并说明结果。孩子可能会很易把规条忘记,所以要常常提醒他们。

    情绪控制:包括瞪眼、厉声(但不是高声喊叫)、手臂的姿态等以加强管教者的情绪表现。这种调停的方式,若能智慧的运用,会有果效。但切忌滥用,因会为孩子立下不良的榜样。

    非言语的干涉;非言语的干涉是指管教者用表情如面露不满、手势如指着对方或停止说话等表现。教师若能成功使地用非言语的干涉原则,表示了教师在孩子心中有权威和地位,得到孩子的尊重。如果教师能少用粗暴的行为,就会较易最得孩子的合作。

    没收物件:这原则较常用在幼儿的身上,当年幼的儿童发生争执,各人都为自己辩护时,较好的方法是没收引起争执的物件,或停止他们的活动。这种处理的方法要加上解释,并说明除非他们愿意彼此分享,分工合作,否则不会归还被没收的东西,活动也要因此而中断。

    幽默的干涉:这方法较适用于年长的孩子或少年人,在尴尬的情况下,如能用一些幽默的话来调停,会较易消除紧张的气氛,并能把问题解决。然而,这方法要在良好的关系中使用才会有果效,不然,可能会对幽默的语调产生误会。

    积极的干涉:积极干涉的意思是称赞孩子的长处、说鼓励的话、亲亲孩子或送小礼物等。当孩子遇上问题时,教师对孩子的鼓励和关怀会有助孩子纠正错误。无论如何,管教者要观察孩子的需要,且要明智地喜用积极干涉的原则,必能达到管教的目的。

    (6)给与奖励

    适当的奖励,能够建立孩子正面的行为,鼓励他们重复好的行为。对孩子的奖励可包括爱的奖励和物质的奖励。爱的奖励如称赞、拥抱、拍拍肩膀等。而物质的奖励如给他们糖果、带他们去旅行等。但我们不可毫无限制的给与奖励,要适可而止,因为过多的奖励会养成孩子功利主义的人生观。因而教师要灵活的善用这个方法。

    (7)惩罚原则

    如果上述的方法都无效,最后才用惩罚的方法。惩罚可分为三类:

    a.责打:如果管教孩子必须用体罚的话,管教者应当在冷静的情况下执行,否则会下手过重,伤害了孩子的身体和心灵。然而最好不要用这个方法。

    b.隔离:一般来说,当孩子被隔离、不准与别的孩子在一起时,他们会冷静下来,自我检讨。然而教师要把所期望的行为说明。另外,使用隔离要注意效率,时间过长或太短都会失去效用。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管教者必须要仔细的观察,灵活变通。一般而言,隔离的时间大约是十至十五分钟,让他们有安静及思考的时间。教师要小心和灵活的运用,才能达管教的效果。

    c.口头责罚:口头责罚包括了批评、教训、大声责骂等。有些孩子非常敏感,不需要施行体罚,单用责骂便可使他们因内疚、羞愧等而有所改变。然而使用这方法也要小心,免得伤害了一些孩子的自尊心。

    一些责罚的建议:

    ~先用他法:使用惩罚前,先用其他管教的方法。

    ~预先警告:孩子首次犯错时,不要立刻惩罚他们,可作口头的警告,并讲述正确的规则。

    ~爱的动机:惩罚要建基在爱与关怀的基础,并要理智的执行。

    ~保持关系:惩罚当建立在良好的关系上,才能最得良好的效果。

    ~掌握时间:惩罚必须马上进行,据实验研究证明,进行惩罚的时间愈长,管教的功效就愈少。

    ~控制程度:惩罚的程度要合宜,避免过宽或过严。过宽会失去功效,过严会造成伤害,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清楚解释:教师在施行惩罚前,如能解明原因,就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其中包括指示孩子如何更好的处理问题,并说明禁止他们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

    ~主动沟通:惩罚过后,必须跟孩子有很好的沟通,表示仍然爱他们,关心他们,跟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

    ~对事不对人:我们要惩罚的是孩子的恶行,而不是他们的本人。所以惩罚时不要针对孩子的人格,也不应破坏彼此间的感情,而是对事不对人。比如孩子功课不及格,我们应针对他们的学习,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傻瓜。

    (8)以身作则

    a.身教:教导孩子有良好品德的最佳方法是父母和教师的身教,孩子会非常留意成人的举止,并会模仿他们,因此,如果父母是自私自利的,便没法期望孩子有爱心。如果教师是言行不一的,就没法期望孩子会以真诚待人。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的教导他们,让孩子学校我们的品格、爱心和信心。

    b.行教:据观察所得,能影响子女有良好行为的父母,通常本身都是一个能管制自己的行为、也能影响他人的人。孩子不单从我们的言谈中学习功课,也会从我们的行为中学习功课。无论是父母或教师,孩子会常常在无意中模仿我们的行为,因而我们要以身作则,有良好的行为,为下一代树立良好的榜样。

    以上所讲的管教的原则,盼望能让主日学的教师或父母有一个指引,让我们靠着神的爱、圣灵的帮助和祷告,以身作则、尽责的管教下一代,好让我们的孩子能够行在神的真理中,作个诚实无过的人,荣耀神。

    (二)沟通的原则2

    一个成功的教师,不单要掌握教学法,也要懂得沟通的则原与技巧,才能明白学生的需要,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的教导才会有成果的。下文会提供一些沟通的原则、障碍、技巧及内容等,让教师参考,盼望对教师的教导有帮助。

    1.沟通的原则

    如果想有良好的沟通,教师要遵守以下的沟通原则:

    (1)付上时间

    良好的沟通需要付出时间,跟孩子相处,关心他们的需要,因此无论是父母或教师,都要付上时间跟孩子一起,跟他们交谈,听听他们的心事,明白他们的想法和需要。

    (2)单独的沟通

    单独的沟通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孩子个别的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适切的教导他们。因而教师不要只是责备批评,要更多的个别关注孩子的需要,好让孩子知道老师爱他、关心他,那么孩子自然会敬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

    (3)尊重对方

    每个人都需要尊重,包括孩子在内,成人不要因为孩子年纪小就轻视孩子,这样会令到孩子自卑。因而,教师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了解、接纳孩子的感受,好好跟他们沟通。

    (4)了解对方

    当我们跟孩子交谈时,要了解孩子的世界,从他们的角度听他们分享,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嗜好、困难、长短处、家庭背景、跟父母的关系、信仰的情况及在学校的情况等,如果教师能够对他们有深切的了解,就能跟他们有良好的沟通,同时也能有更好的教导果效。

    (5)保持关系

    良好的沟通必须基于良好的关系,教师若能把孩子当朋友和自己的孩子看待,爱孩子,孩子就会无所不谈,很坦诚跟老师的分享他们的内心世界,让老师深入了解他们的需要。因而师生间要常常保持良好的关系。

    2.沟通的障碍

    如果想跟孩子有良好的沟通,教师要避免以下的沟通障碍:

    (1)命令的语气

    大人很容易用命令的语气跟孩子交谈,除非在管教的情况下,否则不宜用命令的语气,例如是「不许这样,只许那么」等,因为会破坏孩子跟大人的关系。教师应视孩子为朋友,以和谐的语气和亲切的态度跟孩子交谈,这才是良好的沟通。

    (2)威胁的口吻

    时候,大人会在不知不觉中用威胁的口-对孩子说话,例如说:「你若是这样,就把你关在黑房里!」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不要动不动就威胁他们,应该跟他们解释原因,而不是无缘无故的禁止他们的想法或行为,如果教师光是威胁,渐渐孩子就不会再愿意跟老师分享的了。

    (3)长篇大论

    有时大人在跟孩子沟通时,如果孩子的意愿稍为不合他的心意,就会长篇大论的教训孩子,这会使孩子觉得成人活在跟他们不同的世界里,不明白他们的需要,这样也会破坏师生之间的沟通。

    (4)批评责怪

    大人经常会用审判的语气批评孩子,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责备他们的不是。这样会使孩子觉得自卑,渐渐会缺乏勇气跟大人分享,免得捱骂。教师如果是这样,就会破坏了师生的关系。

    3.沟通的技巧

    教师除了要知道沟通的原则,避免沟通的障碍之外,还要掌握沟通的技巧。

    (1)聆听的技巧

    聆听包含了爱、尊重和接纳。好的聆听是良好沟通的开始,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倾诉,有兴趣和主动地聆听,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要问个明白。以一颗敞开的心去聆听,让孩子觉得老师重视他们。无论孩子分享兴奋的事或伤心的事,教师也要身同感受的倾听。聆听的要诀是:

    ~在合宜的时间内积极的聆听:

    教师当拨出时间跟孩子沟通,特别在心情好的时候,可特意安排机会跟孩子沟通。

    ~懂得在什么时候暂时不听孩子倾诉:

    当我们没有时间或情绪不好时,最好暂停不跟孩子沟通,因为我们不好的态度可能会破坏了日后的沟通。当然这是一般的情况,如有什么急需,也要随时跟孩子沟通。

    ~给孩子构会解决问题:

    聆听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因而教师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他们提供答案。直至他们没有办法,才提供答案。

    ~在聆听过程中不断给予反应:

    我们的反应能让孩子觉得被尊重,知道老师在听他分享。我们的反应可以是点头或是口头的回应「唔!」等。

    (2)非言语的沟通

    沟通可通过三个表达的媒介进行,就是内容、声调和身体语言。非言语的表达包括了讲话时的声调和说话时的表情、姿势及动作等。有一个研究说明了在谈话中三者的百分比,内容占了7%,讲者的声调占了38%,而身体的语言则占了55%,换言之,身体的语言是很重要的。例如教师说:「外面下雨,不要往外跑!」如果教师说话的时候语气粗暴,态度严肃,那么他只是警告孩童,而不是出于爱心的提醒。教师要留意和善用非言语的沟通,让师生建立更好的关系。

    (3)避免感情用事

    如果教师的情绪失控,就很难跟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而谈话的内容、声调、姿势也可能会破坏沟通。这样师生间就会出现紧张的关系。所以教师要避免感情用事,要以事论事,公正合理,对事不对人。

    (4)避免唠叨

    唠叨的意思是不断批评和挑剔。明知孩子已知道当做的事,但仍不断提醒他。唠叨很易引起反效果。大人之所以唠叨,是因为大人的话未得孩子的注意。另一原因是大人只有含糊的回答。如果教师要求孩子收拾玩具,孩子回应说:「等一会!」教师可要求清楚的答案:「等一会是什么时候?」当我们说明了对孩子的要求时,就不必再唠叨了。

    4.沟通的内容

    师生间要有哪些沟通内容才使沟通更好呢?以下是一些参考:

    (1)自然常识

    年幼的孩子好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把一些正确和良好的知识灌输给他们。我们可以让孩子认识周边的事物,大自然的常识,例如花草树木的生长、为什么会闪电、下雨等。另外一些世界的新闻也可以是沟通的内容,比如是世界哪个角落发生了什么事?等。还有,我们可以教导孩子认识做人的道理,如何尊敬长辈、要有礼貌等。这一切都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教导他们。

    (2)基督教的价值观

    无论是父母或教师,都要把基督教的价值观灌输给孩子,因为如果我们不教导孩子,孩子就会受这个世界的价值观所熏陶。所以我们要及早把基督教的价值观如永生、事奉主的赏赐、为基督而活的满足和喜乐、舍己的精神等等教导孩子。叫孩子追求永恒的生命,不会看重世界的一切物质享受。

    (3)圣经的道德观

    基督教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着密切的关系,圣经的真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道德标准。物理学家爱迪生对圣经非常熟悉,他认为圣经的教训,乃是人类最伟大崇高的行为规范,亦为指示人生道路不可缺的指南。因而我们要教导孩子遵行圣经的道德观,以下是一些建议:

    a.改良孩子的粗言秽语

    家长说甚么话,孩子便学习。也有些例外,家长没有说粗言秽语,孩子也会从电视、刊物、杂志、报章…不良读物学会,或是左邻右里常有讲粗言,孩子很易学了,且琅琅上口。要改变其习惯非三朝两天的功夫,教师须不断的提示和警惕才收效的。

    b.纠正孩子撒谎的习惯

    很多孩子的撒谎是无意的,因智力与辨别能力未发育完全,未能分辨是现实还是幻想。记忆力薄弱,把一件事实与另一件事实混淆在一起,教师误会而责备,日后;孩子会不说真话而自言自语。

    有些孩子说谎是父母或教师的影响,他们漫不经心承诺却忘记或其身不正,他们为求达到目,夸张也无妨、言行不一致、自欺欺人…等,其不良榜样怎能不叫孩子成为「说谎者」,要改善孩子先改善自己,其实人人都是说谎,要纠正孩子时,就是教学相长的时候。

    c.性知识的讨论

    **是每个成人的正常心理现象和需要,女孩子会发觉自己的**官和男孩子有别,当然觉得奇怪,家长或教师因难为情故作神秘不正面答复,孩子的好奇心就更加强烈会尽力四处去找答案,易陷入**圈套,因现时社会**泛滥。是故生理的教育也顶重要,教师可用自然轻松语调告诉他们,例如要用毛巾洗净**和**,这些地方也是身体一部分等。

    (4)喜怒哀乐

    孩子的情绪很脆弱,他们很容易受打击而伤心。他们很需要有人帮助、开导和分忧。因此,教师如能有时间关心每个学生,倾听他们的心事,对孩子会有很大的安慰和支持。我们要设身处地的体恤孩子的困难,给予他们适切的援手,这样他们必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5)学校生活

    良好的沟通包括了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教师应当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比如是他们要好的朋友是怎样的?他们最喜欢的老师是怎样的?因为他们会影响孩子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的习惯。此外,也要了解一下学校所灌输的价值观;和了解他们学业的情况,他们喜欢什么学科?他们感到最困难的学科是什么等等,都要了解,给予帮助。教师了解孩子愈多,就能愈了解孩子的问题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6)家庭生活

    教师除了要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外,也应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怎样?父母的教养态度怎样?生活怎样?有什么困难吗?教师要在谈话中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若有困难尽量帮忙或为他们祷告。此外也要保持秘密,不要把孩子的家事传开去,要做一个可靠守信的教师。

    (7)主日学的情况

    教师要经常关心孩子在主日学学习的情况,了解一下他们学习的感受,有没有什么学习的困难,例如是没有兴趣上课,不喜欢做功课等,教师要找出原因以解决孩子学习的问题。另外也要跟孩子的父母保持联络,把孩子在主日学的情况告诉他们,请他们关心和跟进,例如是做家课等。

    以上是一些沟通内容的建议,当然不限于此,如果教师发现有其他的沟通内容,而又有助跟孩子的沟通的,也可以加进去。总的而言,这些沟通的建议,需要教师灵活的运用,按着不同的需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好让师生间有良好的关系,使教学得以结果累累。